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宣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门诊口腔卫生宣教;儿童;窝沟封闭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162-03
Impa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 on children′s dental health on and pit and fissure sealing effect
LI Zhou-bi
Injection Room,Foshan Cit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mpa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 on children′s dental health and pit and fissure sealing effect.Methods 200 children given infusion in outpatient clinic transfusion room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5 in Fosh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ducation group (100 cases) and non education group (10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in education group were given d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re was no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in non education group.After 1 year,the test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The same questionnaire was filled by test children and took back.The survey results were counted.Results Understanding rate of dent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and dental hygiene situation in education group children were obvious better than those in non education group childre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Children;Fissure sealing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儿童的饮食结构,食物的糖分含量增加,导致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升高[1]。儿童由于第一恒磨牙的颌面有较多窝沟空隙,易导致食物残渣的留存;而窝沟的深度为1.3 mm左右,在刷牙时,牙刷毛不能进行有效清,因此易形成窝沟龋和平面龋[2-3]。为改善儿童龋齿的情况,我院采用门诊口腔卫生宣教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7~9月在佛山市口腔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儿童200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双盲分为宣教组(100 例)和无宣教组(100 例)。宣教组:男/女=47/53例,年龄为5~12岁,平均(6.11±0.78)岁;无宣教组:男/女=48/52例,年龄为5~12岁,平均(6.19±0.68)岁。所有参试儿童均为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或牙冠窝沟点隙均完全暴露于口腔。两组患者的牙齿发育状况、年龄、性别比例及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第一恒磨牙已经龋坏或未长出第一恒磨牙的儿童,排除精神不正常的儿童,排除有肝、肾及代谢异常性疾病儿童,排除重大疾病儿童。
1.2方法
宣教组进行讲述指导、发放宣传册、播放窝沟封闭宣传视频及PPT等,于宣教组输液室内张贴宣传海报,加深患者对窝沟封闭的认识,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引导前往牙防科进行窝沟封闭。无宣教组不做宣教处理。
调查口腔保健行为及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内容,调查内容包含儿童基本信息,有无第一恒磨牙、有无做窝沟封闭术,及生产生活行为习惯等,并设计窝沟封闭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包含龋齿的危害、第一恒磨牙是否可被替换、什么事窝沟封闭及窝沟封闭的作用等。同时,与牙防科医生协调好被宣教患者的诊疗路径,保证医护工作人员之间衔接,对宣教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完善对相关专科知识、宣教方式等的了解。1年后随访复查参试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参照标准为《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4],并有口腔医生实施CPI探针检查,同时让参试儿童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且当场收回,统计调查结果。参试儿童的问卷全部回收率为100.00%。
1.3观察指标
统计儿童受教育后,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同时统计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及菌斑指数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结果的比较
宣教组儿童对牙齿方面的保健知识的了解率及用牙卫生等情况明显优于无宣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儿童口腔状况及窝沟封闭情况的比较
宣教组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菌斑指数及窝沟封闭情况明显优于无宣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的饮食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发生改变,其中糖分含量的升高是导致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龋齿病、牙周炎及相关的口腔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5-6]。我国口腔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齿发生率较高,每位儿童平均有2.94颗龋齿[7]。窝沟的平均深度为1.3 mm左右,牙刷能到达的深度仅有0.4 mm左右,因此仅用刷牙的方法无法彻底清洁窝沟深处的菌斑,残留的食物经过微生物作用产酸,破坏牙釉质,从而形成窝沟龋[8-9]。
儿童时期尤其是5~12岁儿童是口腔疾病发病的高发期,是影响儿童一生口腔健康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可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提高口腔保护意识[10-11]。宣传教育常采用的方式是校园宣传教育的方式,不足之处是封闭性较大。如果通过门诊口腔卫生宣传的方式,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口腔检查、窝沟封闭等,不仅能让儿童自己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还能让儿童家长也意识到口腔卫生的对孩子的重要性,让家长起到其监督儿童的作用[12-13]。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对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予以关注和认可,让家长和儿童了解窝沟封闭的重要性,并引导患者前往牙齿防护医生处就诊[14],同时定期联合牙防医生在门诊处举行义诊等活动,增强儿童及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家长对窝沟封闭知晓率及窝沟封闭率[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没有采用宣教的儿童对牙齿健康知识的了解率较低,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如牙刷的选用、刷牙次数、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薄弱,对牙齿的保护意识不强;儿童经过健康教育后,对牙齿方面保健知识的了解率及用牙卫生等明显好转,且经过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及菌斑指数明显低于没有采取措施的儿童。
综上所述,对儿童进行门诊口腔宣传教育保健知识可提升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升口腔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洁仪,李丛华,曾兴琪,等.350例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调查[J].重庆医学,2015,44(6):834-835.
[2]王春晓,阳扬,张麒,等.中国儿童第一恒磨牙龋齿患病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599-601.
[3]申洋,刘凡,蒋莹,等.四川省绵阳市5岁儿童口腔健康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0):940-942,946.
[4]唐莉红,施乐,袁爽,等.3种不同方法预防儿童恒牙龋的临床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6):736-739.
[5]涂蕊,钟亦思,李雪,等.四川省652名6岁儿童乳恒牙龋3年观察结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33(1):46-49.
[6]罗光浩.玻璃离子用于窝沟封闭3年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831-2832.
[7]钟微,黄佩贞,甘标.广州市海珠区窝沟封闭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40-1542.
[8]蔡琛,程由勇,刘媛,等.医校互动口腔龋病预防模式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4):642-644.
[9]刘娜,赵君,韩晓兰,等.合肥市3~17岁孤残儿童患龋状况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9):1350-1353.
[10]日孜瓦古力・阿木提,刘菁,玛依热,等.457例维吾尔族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2年疗效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4, 23(2):201-203.
[11]潘恒标,谢超毅,顾豪勇,等.宁波市镇海区接受窝沟封闭儿童家长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386-1388.
[12]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
[13]丁贤彬,吕晓燕,毛德强,等.重庆市儿童口腔窝沟封闭干预的远期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7):1202-1205.
篇2
随着人类科学的迅速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越来越被重视,对医疗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将服务深入人心,如何提高满意度和病人的忠诚度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2008-2010年本科室在汲取了各家所长之后制定了以健康教育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方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儿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儿科病人的个体要经历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及青春期各个阶段。年龄小,发育快,健康需求旺盛,是儿科病人的特点之一。家长情绪急躁,怕孩子疼了,凉了,累了,不愿意配合治疗,但同时又对疗效期望过高。有些甚至一知半解,却坚持自己的那一套错误的理论,因此,满意度低。为此在儿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使家长掌握必要的小儿疾病的防治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医疗行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 制定方案
1.1 护士分组进行疾病宣教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将病房护士分为若干组,每一组负责两三个疾病的宣教知识,并要求每组护士必须掌握小儿每一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性和相应的健康知识的宣教。
1.2 根据不同疾病的专业特点,科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小组成员是由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医学基础知识,并要求能从患儿及家长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制定宣教内容,提供家长和患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健康知识。
1.3 普通教育 小儿是处在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过程中,各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其生长发育遵从头到尾、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特点制定儿童各期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如早期教育,早期干预,辅食的合理添加与健康,口腔健康保健等。
1.4 专科教育内容 根据我科的特点制定了肺炎,高热惊厥和新生儿等护理要点及措施,手足口病,腹泻的预防与护理等多种疾病的健康内容。
1.5 健康教育特点 适时教育,按需教育,反复教育。
2 护理人员的培训
2.1 病房组织培训 各病房根据各专科病人的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相关的卫生宣教内容,通过学习,要求护士熟悉和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患儿和家长讲授。
2.2 科内组织培训 对健康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安排专业老师示范讲课。鼓励护士查阅、制定宣教计划、宣教内容参考文献,并将宣教题目固定到人,个人准备讲稿,集体讨论,着重于预防疾病及患病后病机体的康复等重点知识。熟悉宣教内容并试讲,试讲合格后,才能给家长讲授。
3 实施方法
3.1 一对一的教育形式 病房的卫生宣教工作,是由护士直接面对患儿进行的,以促进患儿改正不良习惯,矫正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康复。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贴近生活的比喻,使病人和家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并加以配合。
3.2 适时教育 选择一个合适宣教的时间,比在一个不适宜的情况下宣教往往事半功倍。不要在患儿和家长一来就马上宣教,因为那时病人往往关心的不是宣教内容,而是疾病的一些情况,等病人安静下来时再进行宣教,往往病人都愿意听。
3.3 按需教育 针对患儿和家长想要了解的相关疾病知识,首先进行宣教,那样更容易建立信用感,以后的宣教患儿和家长也更容易接受。
3.4 反复宣教 因为实施效果,陪护会不定期的更换,或者是一些老年陪护,这时就要耐心反复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4 实施效果
4.1 改善了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长的关系 通过病房护士对患儿家长一对一卫生宣教,不仅起到了引导患儿及家长自觉采纳有利于疾病恢复的健康建议,而且家长也愿意找护士咨询关于小儿生长发育、健康卫生、疾病康复等方面的问题,缩短了护士与家长的距离。不仅密切了护士与患儿、护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且成为改善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长关系的重要渠道。
4.2 提高了遵医行为 通过护士卫生宣教及科内组织健康教育讲座,使家长对疾病恢复过程有所了解,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能自觉遵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
4.3 提高了治疗效果 通过适时教育、按需教育和反复宣教不但拉近了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使得病人愿意相信护士,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就相应提高了满意度。
5 体会
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患病儿童的躯体得以恢复,生命质量提高,同时,可以促使家长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方式上的自我控制,提高公众的健康素质。
篇3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乳牙;龋病;患龋率
[中图分类号] R473.78;R7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29-04
我国学龄前儿童存在患龋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的现象[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全国5岁儿童患龋率为66%,龋均为3.09。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龋病的有力保障。而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理念可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2,3]。本调查选择杭州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研究对象分别是主城区儿童和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儿童,分别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并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在杭州市两所公立幼儿园:一所位于主城区,抽取124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7 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抽取137名儿童,其中男童64名,女童73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2016年3月对这两所幼儿园再次进行口腔龋病检查,主城区幼儿园共抽取123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6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共抽取122名儿童,其中男童60名,女童62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两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记录[4]。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分别记录乳牙龋坏牙数(decayed teeth,dt)、乳牙因龋缺失的牙数(missing teeth,mt)、乳牙因龋充填的牙数(filling teeth,ft)。计算乳牙龋均(人均乳牙龋坏、因龋缺失及因龋充填的牙数,dmft/受检人数)、龋补充填比[因龋充填的牙数与患龋牙数及因龋充填牙数总和的百分比,ft/(dt+ft)×100%]和患龋率(患龋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诊断标准,4名检查者经过标准一致性实验,Kappa值均>0.8,并且由高年资医师负责质量监控。两所幼儿园检查均由同一批医生完成。
1.2.3 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幼儿家长和老师开展持续一年幼儿口腔知识讲座,每月一次,每次20 min,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涉及(1)胚胎期乳牙恒牙的发育;(2)乳牙的重要性;(3)龋齿是怎么发生的;(4)为什么要刷牙?何时开始刷牙?(5)正确的刷牙方法;(6)乳牙龋齿的危害;(7)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8)乳磨牙窝沟封闭的意义;(9)甜食与龋齿的关系;(10)如何让宝宝爱上刷牙;(1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12)正确的口腔保健理念等。每月举行一次幼儿刷牙比赛;给家长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小册子及折页等宣传资料,教室内张贴爱牙刷牙宣传画,组织儿童观看爱牙刷牙动画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乳牙龋指数用dt、mt和ft表示。群体患龋情况用龋均和患龋率表示,龋补充填比表示乳牙龋得到治疗的情况。
2.1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患龋率及龋补充填比比较
口腔健康教育后与之前相比,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t=0.023,P=0.037)和患龋率(χ2=8.569,P=0.024)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7,P=0.01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P>0.05),仅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P0.05),龋补充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dt、mt、ft及构成比比较
两所幼儿园儿童在健康教育后,龋齿均数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杭州市伤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失、补人数百分比及构成比比较
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乳牙龋坏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3,P=0.041);因龋乳牙缺失人数百分比持平。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龋齿充填人数百分比明显上升(χ2=6.875,P=0.03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上升不明显(P>0.05)。健康教育前,两所幼儿园d、m和f人数及构成比无差异。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的ft人数和构成比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χ2=6.214,P=0.023)(表3)。
2.4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性别对乳牙龋均及患龋率的影响
两所幼儿园男女生龋均及患龋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龋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危害巨大。由于乳牙髓角高,髓腔大,根管粗,一旦龋病累及牙髓腔,牙髓病会快速发展形成根尖周病变[5],引起根尖周组织的肿胀,疼痛,患儿不能咬合,对进食和消化均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儿童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6]。长时间未受到控制的根尖周病变甚至可能引起儿童颌骨和牙弓的发育异常,导致恒牙列萌出后牙列不齐,给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均会带来负担[7]。但家长常常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忽视乳牙龋坏的危害[8]。因此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引导和监督[9,10]。有研究表明家长让儿童越早开始刷牙并坚持早晚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其防龋效果越好[11]。本研究针对杭州市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儿童家长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口腔保健知识、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护牙爱牙理念、乳牙的重要作用等,以期提高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进而引导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探讨其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健康教育前、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低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但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家长经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了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能够正确认识乳牙的重要性,关注幼儿的口腔卫生健康,引起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变,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目前,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多,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建议政府重视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12,13]。口腔健康从娃娃抓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应制定合理的计划,纳入常规,并扩大范围到社区[14]。
本次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均高于主城区幼儿园,而龋补充填率却明显低于主城区幼儿园。且在口腔健康教育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乳牙龋补充填率并无明显改变。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口腔保健意识欠缺,收入相对有限,对子女口腔健康的投入欠缺。由此可见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教育接受度、对口腔疾病状况的重视度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投入度均与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情况相关[15]。
对乳牙龋均构成比和乳牙龋失补百分比深入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后,患龋牙齿均数依然占据较高的比例,因龋缺失牙齿均数比例较低,但龋补充填比依然不太理想,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这提示虽然健康教育后学龄前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家长对乳牙龋坏的危害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杭州市的儿童龋病防治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推进。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失牙人数的下降表现缓慢,但龋齿充填人数的变化可以出现的更早。对儿童家长应进行持续不断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继续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把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对经济困难家庭政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情况[16]。
有关性别与龋病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17],但本次调查中男女儿童患龋率与患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部分省市调查结果一致[18,19]。
本研究表明,对幼儿园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增进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是督促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可改善儿童患龋状况的有力措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及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更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20]。
[参考文献]
[1] 陈玲,张忠良. 2299 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 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 Miller E,Lee JY,DeWalt DA,et al. Impact of caregiver literacy on children's oral health outcomes[J]. Pediatrics,2010,126(1):107-114.
[3] Vann WF Jr,Lee JY,Baker D,et al. Oral health literacy among female caregivers:Impact on oral health outcomes in early childhood[J]. J Dent Res,2010,89(12):1395-1400.
[4]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5] Theocharopoulou A,Lagerweij MD,van Strijp AJ. Use of the ICDAS system and two fluorescence-based intraoral devices for examination of occlusal surfaces[J]. Eur J Paediatr Dent,2015,16(1):51-55.
[6] Llena C,Leyda A,Forner L,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arly carious lesions and diet in children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ies[J]. Eur J Paediatr Dent, 2015, 16(1):7-12.
[7] Horowitz AM,Kleinman DV,Child W,et al. Perspectives of maryland adults regarding caries prevention[J]. Am J Public Health,2015,105(5):e58-e64.
[8] 白云洋,张笋. 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9] 翁金龙,凌广慧,徐天婷,等. 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 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4):193-195.
[10] Ghazal T,Levy SM,Childers NK,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childhood caries incidence among high caries-risk children[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15, 16(2):317-326.
[11] 张媛媛,石兴莲,程华刚,等. 遵义市城乡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39-4441.
[12] 慧兰.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零食行为现状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14-415.
[13] 李香君,周志江,吴贤清. 不同年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91-692.
[14] 马艳艳,张轶勋,张瑞,等. 朝阳区托幼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健康教育人员现状调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98-500.
[15] 蒋琳,庄庆明,王金华,等.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5):472-475.
[16] 唐琪,王维倩,杨宇,等. 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龋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78-280.
[17] 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 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70-72.
[18] 林居红,刘桥,王金华,等. 重庆市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2):220-222.
[19] 李秋忠,曾晓娟. 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511-512.
篇4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 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篇5
[关键词] 口腔保健;农村居民;调查
[中图分类号]B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18-02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O%,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35―44岁中年人龋病患病率为88.1%,65-74岁老年人龋病患病率为98.4%。龋齿、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几乎人人都需要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但只要掌握口腔保健知识,重视口腔卫生,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就可以预防龋齿和牙周病,人们就可以终生保持牙齿健康。本研究旨在评价湖州市农民口腔保健水平。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以湖州市的农民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安吉县的1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每村随机调查40人,共调查160人。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其中男性80人,女性75人,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37岁。文化程度:文盲13人(8.4%),小学22人(14.2%),初中44人(28.4%),高中34人(21.9%),大专及以上42人(27.1%)。年纯收入≤500元的42人(27.1%),500~1000元的15人(9.7%),1000~3000元的17人(11.0%),3000-6000元的12人(7.7%),6000元以上的69人(44.5%)。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经预调查并进行部分修改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员经过培训,统一方法,统一标准。调查时由调查员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填写方法后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当场检查调查表,填写合格时收回。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由调查员提问,调查对象回答,调查员代为填写。对完成问卷的调查对象赠送1份与问卷有关的口腔健康知识介绍或防暑药品。
1.3 调查内容 (1)口腔基本情况。(2)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牙刷选择、牙膏的选择、换牙刷时间间隔等。(3)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4)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5)利用卫生资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务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O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口腔基本情况 在患龋齿方面,27.7%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患有龋齿,21.4%的农民在小时候患过龋齿,18.7%的农民记不清是否患过龋齿。29.0%的农民从未患过龋齿。
2.2 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 3个月以内换一次牙刷119人(76.8%),早中晚刷牙12人(7.7%),睡前不吃零食72人(46.5%),饭后漱口80人(51.6%)。刷牙时间为3 min38人(24.5%),使用保健牙刷110人(70.9%),使用含氟牙膏67人(43.2%),几种刷牙方法混合用6人。
2.3 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 对“甜食对牙齿有好处”回答正确的有132人(85.2%),对“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是否有作用”回答正确的有80人(51.6%)。
2.4 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 看电视18人(11.6%),看报纸8人,网络10人,朋友介绍56人(36.1%),口腔医生53人(34.2%),两种以上途径10人。
2.5 利用卫生资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务的情况 对于农民看牙医的时间间隔,只有5.8%的农民在半年之内看一次牙医,1年和2年看一次牙医的农民分别占14.8%和8.4%,而剩余71.0%的农民都是2年或2年以上才去看一次牙医。在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方面,从不去、偶尔去的农民占61.3%,34.85%的农民都是牙痛才去,只有3.9%的农民经常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在对牙痛处理方面,选择立刻去医院检查的农民占35.5%,选“自己找药吃”的农民占20.0%。选“能拖就拖”和“忍痛让它慢慢好”的农民分别占30.3%和14.2%。
3讨论
农村居民的患龋情况普遍存在,帮助农村居民掌握丰富的口腔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极为重要。本调查显示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对刷牙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刷牙了解不多,说明农村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有关口腔保健知识的问题回答正确率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及文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部分居民掌握了一些口腔保健知识,且高学历者具有相对高水平的口腔保健知识。因此,健康教育虽要面向所有农村居民,但宣教内容要细致全面,通俗易懂,使人们了解口腔保健应以预防为主。
由于大众媒体等的影响,人们对氟化物有一定了解,有51.6%的患者了解氟化物能预防龋齿,但选择含氟牙膏者占43.2%。了解甜食对牙齿无好处的居民有85.2%,但睡前不吃零食的居民却只有46.5%,这提示居民的知识与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脱节,存在“有知识,无行为”的问题。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4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因此,要做到既有知识又有行为,就不仅仅是大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大众认同并接受。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长期地、重复地进行。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并转化教育理念。要在分析、了解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障碍的前提下,有重点地排除障碍。鉴于此,健康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还要注重行为的干预和效果的监测,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医务人员长期不懈地努力。
居民们在对牙膏、牙刷以及换牙刷的时间间隔方面都能够采用正确的行为,这与近几年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医疗单位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但对于刷牙方法、刷牙时
间以及刷牙次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和行为缺陷,说明居民的口腔行为存在偏差。
调查还显示,34.2%的居民是从口腔医生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36.1%的居民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表明了农村居民对口腔医生和周围朋友的信任,提示要充分利用医院患者集中这一优势,丰富宣传栏的内容,播放口腔宣教片。加强椅旁宣教,使大众获益,从而间接影响其家庭乃至社会的口腔健康水平。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大众媒体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有少数居民分别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口腔保健知识,这可能与大众媒体以学术型宣传为主有关,提示大众媒体要在农村实现优化配置,适当增加贴近农民生活的科普型宣传。
篇6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夏秋季节多见,我院2010年4月~6,月共收治92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精心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6个月~8岁。5岁以下87例,平均住院时间7 d。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和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疹和疱疹,手、足部皮疹多在手、足的掌面,口腔内疱疹多伴有溃疡,在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多见,臀部皮疹多发生在肛周、骶尾部皮肤,部分患儿皮疹也可见于臂、腿和躯干。本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37.5~38℃66例,38.1~39%℃18例,高于39℃8例,发热持续2-4d。实验室检查:WBC升高12例,血清检测心肌酶升高者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孩子一旦诊断为手足口病,由于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了解不够,再加上患儿口腔内疱疹异常疼痛刺激、隔离在病室内活动范围狭小、环境陌生等因素使患儿时常哭闹不止,易造成家属精神紧张、极度焦虑、甚至恐慌,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家属讲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让家属了解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传染病,绝大多数为普通病例,重症病例较少见。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快就会痊愈。
2.2 消毒隔离患儿一旦确诊需住院治疗,应专人护送至手足口病病区,将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病室内,安置患儿时要做到急性期患儿和恢复期患儿分开,轻症患儿和重症患儿分开,病区内应限制陪护人数,谢绝探视,告知家属不要乱串病房,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室内空气消毒可采取通风换气法,打开门窗通风,每天至少两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min。在无人的情况下,采用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照射1h,每日2次。诊查、护理每一位患儿前要戴一次性薄膜手套,一用一丢弃,脱手套后立即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医护人员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要用一次性压舌板,其它非一次性医疗用物(如听诊器、体温表、止血带等)、患儿的一切用具、患儿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门把手等)、呕吐物及排泄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处理并保持干燥。患儿离院后,病房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手足口病病区产生的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理。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d,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接触隔离的三个标准…。
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特别是体温和心率变化,警惕有无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生。若患儿有高热不退、嗜睡、头痛、呕吐、肢体抖动、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增加卧床时间,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4 皮肤护理 患儿应剪短指甲,以避免抓破皮肤疱疹,患儿穿着衣服要柔软、宽大,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肛周有皮疹者大、小便后随时清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皮疹感染。
2.5 口腔和饮食护理 患儿由于发热、口腔溃疡异常疼痛而经常哭闹,不愿进食,造成机体对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患儿康复,故应给患儿提供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美,温度以温凉为宜,以增加患儿的食欲,禁食辛辣、过酸、过咸、冰冷的食物,以减轻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每次进食前后鼓励患儿饮少许温开水,婴儿喂奶后少量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儿口腔,擦洗时动作要轻、快,擦洗完后再在溃疡面上涂锡类散,促进愈合,涂药后30min方可进食或饮水。
2.6 发热护理 低热者无需特殊处理,可多喂温开水,婴儿打开包被散热。体温超过38.5℃应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块、冰帽等,必要时药物降温,如口服尼美舒利颗粒。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更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警惕惊厥发生。
2.7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好的“疫苗”,可采取集体宣教、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对住院患儿的家属责任护士到床边实施卫生宣教,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等,着重介绍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患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小便后要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盖口鼻,注意保持儿童营养均衡,合理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
篇7
作者:吕健 王万春 姜辉 于艳玲 曹奕 邓婧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的指导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通过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和问卷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探讨该模式的指导效果。结果 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
【关键词】 儿童;农村人口;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卫生保健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working mode on oral hygiene guidance f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80 12yearold children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workingmode guidance (WMG) group, doctor guidance (D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was appraised via detection of dental plaque index (DPI)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a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esults The DPI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both by doctor and working mod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9.79,12.43;P
[KEY WORDS] child; rural population; oral hygiene; working mode; health care survey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比较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卫生宣教落后,儿童基本没有口腔卫生的保健意识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一种可行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创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包括教育视频、展板、幻灯、教案、讲稿、手册以及教师培训等内容),本模式通过专业医生对幼儿园、学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由教师以生理卫生课的形式对农村儿童开展口腔卫生指导,以期达到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的目的。现将该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
1.2 口腔卫生指导工作内容
模式指导组和医师指导组儿童分别由模式指导教师(参加过由当地教体局组织,专业医生举办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培训)和口腔医师以一节生理卫生课的形式开展口腔卫生指导。内容如下。①正确刷牙方法的教育:通过视频、模型演示、幻灯讲解、现场指导的形式向学生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本模式指导方法采用巴斯刷牙法[1],并对磨牙颊侧面以及全口牙舌(腭)侧面的清洁做重点强调。②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教育:通过各种讲解、演示、指导,对牙刷、牙膏的选择及刷牙的时间、次数等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进行教育。本研究入组者均免费提供相同品牌、质量的牙膏、牙刷。对照组不做口腔卫生指导。
1.3 口腔卫生指导效果评价
①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对3组学生在口腔卫生指导前1 d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和指导后1周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进行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菌斑指数计数采用QUIGLEYHEIN 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记录[2]。分为0~4度,每位受测者利用菌斑显示剂染色后检查16、21、24、41的唇、颊面,44、36的舌面,个人记分为每个牙记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②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刷牙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在学生2次菌斑指数测定同时,当场发放、回收调查问卷,统计3组学生问卷知识知晓情况。
1.4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质量控制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都是在自然光线下,均使用统一的平面口镜和牙周探针,固定由1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测定。每次抽取10%的受检者做重复检查,2次检查符合率为96%~97%。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指导前及指导后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
指导前各组间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07,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1.16,q=9.86、9.46,P0.05)。见表1。
2.2 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情况
指导前各组间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0.01,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问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3.17、36.39,P
3 讨 论
牙齿菌斑是一种附着在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系,是造成龋病、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牙齿菌斑量多者患龋率也较高[4]。研究表明,机械性控制菌斑能有效地预防龋病[5],而刷牙,尤其是巴斯刷牙法是最常使用、最简便易行的去除菌斑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6]。在本研究中,通过传授巴斯刷牙法和口腔健康指导,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菌斑指数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口腔卫生指导虽然投入较少,却可以使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洁行为,是预防和控制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7]。
实验证明,每天刷牙2次,特别是睡前刷牙尤为重要,儿童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儿童患龋风险[8]。因此,为提高儿童对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开展刷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模式在儿童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指导,使儿童从根本上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另外,本模式不仅通过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重视刷牙的现场指导,由于口腔内磨牙颊侧面以及全口牙舌(腭)侧面往往被儿童刷牙时忽略,同时儿童空间想象能力较低,单纯通过讲解很难让儿童理解刷牙的正确行为模式,达到理想的刷牙效果。本模式是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刷牙,由老师指导,让儿童直接感受正确的行为模式,以起到积极的指导效果。
我国口腔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口腔卫生指导模式,只能通过“爱牙日”宣传这一单一形式,由专业口腔医师不定期开展工作,导致这项工作不具有科学性和连续性,而广大农村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广大农村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本模式是针对农村儿童创建的一种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学校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可完全承担,由于学校教育有便于组织,形式固定的特点,因此易于开展推广[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式指导组和医生指导组在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刷牙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通过本模式工作,教师可以和专业医生取得一样好的指导效果,为这项工作的充分开展提供了基础。
本模式充分考虑到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设施不完善,指导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发挥作用,特别制作了小型展板,供教师讲课使用,使本模式能够简便易行,在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也能够顺利开展。这种由教师在生理卫生课上通过讲解和现场指导的形式开展的口腔卫生指导,具有有效、经济、广泛、持久的特点,我们下一步将进行更大范围应用和推广,对该种教育指导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积极推动我国农村儿童口腔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HARRIS N O, CHRISTEN A G. 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M]. 3rd. Califomia: Appleton U Lange, 1991:3197.
[2]卞金有. 口腔预防医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778.
[3]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1): 9193.
[4]刘天佳.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132.
[5]樊明文. 龋病学[M]. 贵州: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93.
[6]斐慧斌,吴雪. 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10):918919.
[7]顾兴成. 邹城市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3,10(4):47.
[8]JACKSON R J, NEWMAN H N, SMART G J, 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 brushing program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J]. Caries Res, 2005,39(2):108115.
篇8
[关键词]氟保护漆;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宣教;患龋率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3-0474-03
Elemental survey of fluoride protection paint application for dental caries prevention on preschool children
SU Fa-ju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hiye Street Branch, Chengdu Women & Children's Central Hospital,Chengdu 610031,Sichu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find out the effect of fluoride protection paint for preventing tooth car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Methods Take two sample groups from two kindergartens,one with 0.1% fluoride protection paint treatment twice a year and another without such treatment.Both groups were made up of preschool children at 2.5 to 6 years of old and the ratio between girls and boys was about 1:1.1.The number of group one in the experiment was 1606,and group two was 1565. Results Group one showed much better performances in DMF,DMFT and DMFT indexes.The DMF of group one,especially,is less than 0.01,much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two. Conclusion A closer cooper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s and hospitals is neede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fluoride protection paint for preventing tooth car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to guarantee the dental health of preschool children.
Key words:fluoride protection paint application;preschool children;dental health promotion;DMF
儿童是龋病的高发年龄,龋病对身心的健康成长和面容美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日益受到幼儿园及家长和医疗机构的重视。由于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家长意识等原因,大部分儿童龋病未得到重视和及时有效的修复治疗,因此幼儿园口腔保健的重点就是预防乳牙龋病。有效而简便易行的预防龋病方法:在保持口腔卫生的基础上,使用含氟防龋产品对牙齿进行保护。近三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龋病明显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氟化物的适当应用。氟保护漆是局部用氟的一种,适合各年龄段的龋病预防,是WHO推荐的儿童群体防龋的适宜技术之一。瑞士伟瓦登特公司研制并生产的氟保护漆(Flour Protector)被有关专家和机构公认为首选群体防龋的产品[1],它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院从1999年开始逐渐在负责年度体检的幼儿园中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并在绝大多数幼儿园进行2次/年,口腔预防滴涂0.1%氟保护漆,预防乳牙龋至今已十多年了。由于我院主要负责成都市一级一类(教委统一评审)幼儿园的体检和预防,在经济、社会条件、入园年龄等方面各园基本相同。现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园近两年来在患龋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近两年来在我院进行年度体检的幼儿园中未接受每年氟保护漆滴涂的为对照组,已接受防龋的为实验组。两年人数分别为1606例和1565例,女童与男童的比例为1:1.1,近年来随着入学年龄提前到6周岁,在园学龄前儿童从婴班到大班年龄多在2.5~6岁。
1.2方法
1.2.1分组情况:两组均在上半年年度体检时,发放口腔卫生宣传挂图资料及乳牙模型,并由老师在各班实施口腔保健常识普及的健康教育课程。对照组每年1次在上半年填写口腔检查情况于体检本上,龋齿需治疗时填写口腔检查治疗通知单,实验组则每人分上、下半年,每年2次滴涂0.1%氟保护漆后填写口腔检查预防治疗通知单。
1.2.2调查方法:由经过口腔健康调查培训的专业人员检查确诊,检查方法在充足自然光线下以消毒棉签撑开口腔视诊为主,必要时使用平面口镜和探针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诊断标准按国家龋病统一标准规定,记录乳牙患龋状况,区分龋失补相应牙位、牙龈情况,口腔粘膜情况,咬合情况,有无乳牙滞留等。
1.3实施材料:实验组所有儿童2次/年滴涂0.1%氟保护漆[2],规格:1ml/支,一个孩子的用量为 0.1~0.3ml/人次。棉签,口罩,钝头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塑料胶管、探针、口镜、手套,医用空压机(带二用枪喷头)。
1.4实施步骤:①用内附开瓶器打开瓶盖,用钝头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②让儿童张口,用棉签擦干预滴涂的牙面,将检查情况记录下来;③在用气枪补吹欲滴涂的牙面,使之尽量保持干燥;④给钝头注射器套上一次性胶管并将药液滴涂于相关牙面;⑤用气枪分区吹各涂布层使之在被涂布的牙面上形成一层通透性较差的漆膜;⑥嘱45min内不要给儿童漱口、喝水、吃东西。
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患龋情况见表1。
2.2龋失补牙数、龋均情况见表2。
2.3龋失补牙数构成比见表3。
3 讨论
3.1作用机理:氟保护漆的防龋机理是一系列机制的综合,它不仅能够增加牙釉质的氟含量,还能减少牙釉质的脱矿并加速牙釉质的再矿化,增加牙釉质的表面硬度,提高抗腐蚀能力,抑制牙菌斑中致龋菌的生长[3],多方面协同发挥防龋作用。
3.2类型及浓度: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种含氟化钠,另一种含氟化硅烷。含氟化硅烷的其代表是氟保护漆,它以聚氨基乙酸、乙酯为基质,经酸化和加固在空气中呈透明的膜。我科使用的氟保护漆氟含量为0.1%F-(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瑞士)。
3.3使用频率及安全性:我科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分上、下半年,2次/年滴涂0.1%氟保护漆防龋。Tweman等(1996)报道可降低龋29%[4]。另外研究表明,应用含氟涂料比氟凝胶安全,氟保护漆的浓度很低,即使用于幼儿也很安全。我科应用十多年来未曾发现副作用病例。
3.4防龋效果:本调查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两年患龋率分别为38.27%,36.88%和50.63%,52.43%,统计学检验结果(P<0.01)可认为对照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高于实验组儿童,两组的差别有高度的显著性。患龋率,龋均等与马飞、陶人川等[5]南宁市三所民办幼儿园有差异,可能与我科体检的为公立一级一类园、环境较好、教师素质、生源家庭经济收入、社会条件、家长受教育程度等情况相对较高,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对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重视有关。
另外本调查还表明,在龋失补构成比特别是补方面与詹福良,程睿波等[6]对辽宁省2005年城市儿童3.86%的构成比有差异。可以说这和我科近十多年来坚持在幼儿园进行口腔卫生健康宣教和实施2次/年0.1%氟保护漆防龋后发放口腔检查预防治疗单有密切相关。它既是修复治疗通知单,又是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单。近两年来发展到不少家长在拿到通知单后会及时到我科进行有效治疗,说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在不断提高,进一步的修复治疗既可以恢复功能,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这也是笔者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降低乳牙龋病的患龋率,提高龋齿的充填率”,让更多的孩子展现出健康、美丽的笑容。
综上,虽然实验组的乳牙充填率可达14.56%,与计艳,龚玲等[7]南京市7~12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11岁组13.38%相当,但与国外乳牙充填可达34%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可能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观念相关,大部分家长认为乳牙是要被替换的,从而不重视乳牙龋病的修复治疗。在后期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我科将派专业人员到幼儿园对老师和家长进行专业指导,强调口腔保健预防在牙齿美容方面的重要性,宣传龋病的危害与防治知识,逐步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教会正确刷牙方法,制定合理膳食,氟化物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并积极推广窝沟封闭,预防性树脂充填,龋病的早期充填等修复治疗,使家长及儿童主动参与口腔预防保健,定期进行检查治疗,最大限度地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笔者在工作中还发现婴小班由于年龄较小,不易配合很少对哺乳龋进行治疗,笑起来特别影响美观;中大班因为龋齿发病率逐步增加,龋齿的充填率也相应增多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不同年龄进行分组、儿童乳牙龋坏类型的不同分别收集整理资料开展进一步细致研究。
[参考文献]
[1]曾 莲,李洪喜.氟保护漆防龋效果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1):116-117.
[2]苏发君,许 桂.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症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8,21(8):1396-1397.
[3]杨 刚,林居红,王金华,等.氟保护漆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临床治疗评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2):159-161.
[4]台保军,胡德渝.氟化物与牙健康//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8-129.
[5]马 飞,陶人川,陈 波,等.402名南宁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口腔医学,2010,30(3):167-169.
[6]詹福良,程睿波,张 颖,等.辽宁省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等调查十年对比分析[J].口腔医学,2010,30(2):109-111.
篇9
一、工作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内容
(一)充分发挥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医院内各有关人员参与。
(二)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每季更换一次,候诊室应设咨询台。病区要设立黑板报或宣传版块 (以楼层计算),每月更换一次(每年出刊12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100名或以上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社区开展咨询和宣传。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营养、安全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篇10
1目前龙柏社区医生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
1.1基本情况龙柏社区共管辖24所学校,其中幼儿园13所,小学6所,中学5所。2013学年管理学生数为10529人。
1.2团队组成健康管理团队由校园医生、卫生老师和条线医生组成,我社区实施校园医生包干制,由具备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担当,一位校园医生管理1~2个学校在人员分工上,校园医生负责学校健康管理的具体实施,卫生老师在校园医生指导协助下完成学校各项日常卫生工作,条线医生负责条线质控、效果评价与反馈。
1.3服务内容校园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有:面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开展培训及提供医学向导服务,指导协助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特异体质学生的筛查与关注,协同开展对常见儿童发展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研究,开展对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带教,协助做好健康档案、制度建设、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等学校卫生工作[1]。
1.4服务形式定期进入校园服务,原则上1w进校园2次,1次最少1h,校园医生刷绩效卡,卫生老师刷机构卡,双卡联动进入区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完成医生进校园工作日志,卫生老师评价后刷机构卡保存。
1.5质控和绩效条线人员负责质控,并以数据报表形式上报质控科,领导小组平台监控,结合校卫生老师满意度真实性和上级医疗机构考核结果,按照得分情况发放绩效所得。
2取得的成效
2.1学生健康管理内容更丰富更完善通过信息化管理,学校卫生不仅仅是以往单纯的健康体检、健康宣教,而是增加了口腔保健、因病就诊、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牙防保健、视力监测、疾病监测等一系列内容,将服务更细化、更有针对性。
2.2信息化使管理更有效原有的人工统计费时费力,数据时有误差,疾病随访也不规范,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及时的将每次体检数据录入后,系统会自动提醒随访,并会发放告家长书,使得儿童的健康问题得到了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关注。我们以幼儿园疾病管理为例。将2010学年和2012学年相比较,在疾病规范随访率从原有的96.5%提升到现在的100%。
2.3医教结合紧密、互动增加校园医生定期入校园,使医生和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和学生家长之间互动增加,校园医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增加了学生对医生的信任度,家长也可以通过闵行健康网上的网络数据了解孩子健康状况,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医生的满意度。
2.4健康教育普及率增加健康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通过黑板报宣传或者授课,更多的可以通过上闵行健康网等专业网站学习了解,学生还可以上健康网进行网上健康素养测试,了解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
2.5加强了校园医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在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增加了校园医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交流平台。它将最新学习内容、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共享,并定期有上级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做指导。
2.6提供就诊便利学生的健康卡内的体检信息和医保卡内的就诊信息相互关联捆绑,方便就诊,同时对学生的因病就诊、缺课管理、传染病等管理更便捷。
2.7信息化利于质控和绩效考核医生绩效卡和卫生老师的机构卡双卡联动进入系统,完成的工作系统自动记录入医生工作日志,方便统计,体现阳光绩效。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3.1医教结合程度不够学校老师对校园医生的认可程度不一,当医生进校园的时间安排上一旦和教学进度有冲突时,矛盾即会产生。
3.2校园医生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从观念上来讲,需从"医疗为中心"转为"以医疗保健、宣教为中心"的观念,其次,医生进校园是一项新颖、复杂、多层面的应用性很强的工作模式,校园医生不但要掌握相关医学理论,而且还要具备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改变以往凭直觉与经验无计划性工作的习惯[1]。
3.3人员配备不足目前我社区一位校园医生管理1~2所学校,平均管理700位左右学生,按照工作要求和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校园医生本身还兼有门诊及家庭医生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均有限,感到力不从心。
3.4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信息化的推进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单一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但目前还没有完全的利用信息化的功能,一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不够重视这一宣传手段。
4体会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说:"医生的介入不是替代或干涉学校教育,而是通过医教结合更科学地关照儿童的身心成长。"通过"医生进校园",将引进高水平的卫生专家资源,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卫生保健人员缺乏、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卫生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重点难点问题。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达到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4.1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医教结合领导层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良好的沟通都能进一步加强医教结合。在目前升学率为第一目标的教学体制中,争取政策的支持,明确校园医生的职责和权利,促进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而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校园医生除了自己强硬的专业水平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与卫生老师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4.2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聘请三级医院的儿科医学、儿童保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营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定期组织校园医生再教育培训,专家团队也可定期下学校对校园医生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3丰富服务内容,开拓服务对象校园医生不光针对学生的健康管理,还应该增加针对教职员工的保健培训,在疾病预防中更多关注教职工中存在的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等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
4.4改变宣教形式,体现多样化在信息大爆发的年代健康教育宣传不能仅仅拘泥于以往黑板报的形式,利用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建立公众微信平台。
4.5鼓励全员参与,保障工作时间配齐人员和保障时间是做好校园医生服务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在目前校园医生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发动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共同参与,分担校园医生的一部分工作。
4.6加强绩效考核,落实工作待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要充分考虑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老师学生满意度等因素,合理落实校园医生报酬,真正体现劳务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
- 上一篇:计生工作总结和计划
- 下一篇: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