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构主义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构主义教学法

篇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及其实践教学的不足,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软件工程课程的案例教学法。该方法从精选案例、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四方面,给出软件工程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同时,指出案例教学是在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实施的,以及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

建构主义;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法

1引言

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动态的,学生的经验世界具有差异性,学生学习具有情景性、互动性和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不是由老师强迫性地灌输,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获得新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1]。教师要根据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设计理想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法于1910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最早被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教师精心选择案例,案例往往是真实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2]。通过案例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可靠的结论,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对学生今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软件工程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理论化和升华[3],因此,只有将具体软件工程实践引入课程教学,才能使教学生动具体,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课时数所占比例较大,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教学中很少采用案例教学甚至没有案例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理论知识难以弄懂,即使似乎能够听懂,也是似懂非懂,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4]。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课程涉及的原理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5],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教学观的教学方法。因此,有必要在软件工程的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来源于实践的真实软件工程案例,使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6,7],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今后的软件开发中,解决实际问题。

3精讲软件工程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在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下构建新的知识,而软件工程课程内容在其前面已开的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教师在利用案例讲解前,必须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感性的认识,以便在今后利用案例讲解时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知识来理解案例,从而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实施软件工程案例教学之前,精讲软件工程理论是必要的。讲授理论知识时,教师是知识的呈现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对软件工程课程涉及的内容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精讲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尽可能使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案例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式、启发式、对比式、小结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4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法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必要的工具和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的。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用案例建立“情景”,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明白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再建立“协作”,让学生成为实现“情景”的主体,自己动手做,必要时,教师和同学之间互助与合作。然后,建立“会话”,综合所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之间商讨、交流彼此的意见与学习成果,共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最后,学生实现“意义建构”,掌握所学知识。

4.1精选案例

案例是建立学习“情景”的关键,一个好的案例才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才能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8]。目前,软件工程中不乏成功案例,但对于具体的教学来说,还要注意由简到繁、粗细结合等教学规律,精选若干个符合学生水平、真实的小案例和1—2个综合案例。小案例侧重于重要知识点的讲解,综合案例则贯穿课程始终,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实际软件开发中涉及的任务、方法、技术和工具。精选案例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目的性。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及其规范,掌握软件开发、管理、维护的方法、技术及其工具。因此,在选取案例时,必须围绕这一目标,使得每个小案例都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涉及的各个重要知识点,综合案例则能帮助学生理解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的能力。(2)真实性。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中的真实软件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软件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软件开发、管理、维护的过程。(3)代表性。案例所涉及的软件规模大小、内容、方法、工具等都必须具有代表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工程,今后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4)启发性。案例本身蕴含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能够获得启发,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5)生动性。案例本身必须是生动具体的,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积极地解决问题。另外,精选案例时,教师还要考虑案例涉及的关键信息、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对解决方案的恰当评价等。

4.2案例分析

教师在精心准备好案例后,就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的讨论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当一个与学生同样地位的人,不要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样,也能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教师要认真倾听、适时肯定和鼓励,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当学生没有思路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围绕案例涉及的问题逐个地讨论、分析、解决,实质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总之,通过案例的分析讲解,教师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弄懂了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点,也知道如何将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中去。软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比如,数据流图、算法设计、软件结构设计、类图等等在软件开发中就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因此,软件工程课程中的案例分析更注重分析过程,而不要过多地强调结果。事实上,在这样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更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相互讨论研究,才可能在发言中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头头是道。总之,只要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有逻辑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案例分析课就是成功的。

4.3案例总结

当一个案例讨论分析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软件工程涉及的案例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教师要对各种答案进行有效的优缺点分析,在充分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还要肯定学生分析的亮点和独到的见解,同时委婉地指出分析中的不足。在总结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问题的本质,结合具体实际,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案例是用来说明原理和方法的,最终都要归结到总结案例所涉及的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案例分析的作用。在案例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重新审视案例、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报告书。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真正实现“意义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4.4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是否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检查。(1)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通过案例教学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比如:对相关知识是弄懂了还是模糊不清,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思路了还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对软件开发过程是有了清楚的认识还是不知所措等等。(2)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有时,案例教学后,学生还是不能准确评价自己。事实上,仅有学生自身的评价也是不够的。这时,教师有必要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总之,教师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案例教学效果,从而能进一步改进案例教学法。

5结论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构建软件工程的案例教学法。一般来说,先使用传统教学法讲授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案例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概念、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软件开发、管理与维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该方法也要求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较好,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管理与维护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控制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的案例教学活动。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已被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胡俐蕊 阳建中 陈国斌 单位:钦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4]袁维新.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科学教学的15条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57-62.

[5]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01):48-50.

[6]张霞,谢桂芳,李盛欣.“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17(05):31-32.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法;实践

在认知心理学派中,建构主义属于其分支,是一个与传统客观主义不甚相同的学习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知识的积极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学习中学习者才是中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的批判型思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在建构主义中,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其学习主动性加以调动。因此,如何能让构建主义教学法更好的融入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课程中对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导入

皮亚杰作为瑞士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关于构建主义的观点,其也是结构主义的一种。这位心理学家就曾表示:儿童成长中对身边以及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自己的意识与生存环境所形成的,需要将这些认知结构进行不断的重复和变换,才能得到具体的发展。但是由构建主义所衍生出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需要的要素有四项,分别是情境的设置、互相协作、相互交流以及构建意向。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在建构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地位,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语言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组织、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入构建主义教学法的必要性

2.1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教学的一大特征,这也让许多教师忽略课程的实际应用,而单纯的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些高考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点,而学生是否能在这些知识点背诵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开拓视野以及能否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都不甚在意。语文知识本来就相对枯燥,一旦学生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表示学生开始迈入应试的深渊,如此反复的开始了恶性循环,这根本不利于学生日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2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被填鸭式教学所制约

教育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大部分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自己为教学主导,不留给学生一丝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的时间,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要跟随者教师的思路,这样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而且还很难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每天都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中听课,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构建主义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3.1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

要想让语文教学能变的有趣生动,就一定要在课堂中注入一定的想象力。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将课文中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生动化的了解,形成一种能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能力。学习兴趣可以说是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无法对文章产生兴趣,那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更谈不上对文章深层次蕴含的解读了。这种错误的教育形式与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是相违背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引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进行一个思考和想象,利用自身的实际经验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联想,得到一个全新的解读,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正确方式。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所学的《囚绿记》,就是将人们心中最为永恒最为简单真实的一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文中对一些景致的精细描写,就是需要学生们进行充分想象的,语文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们一些引导,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收集一些资料和视频,让学生们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内容。

3.2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最佳场地,双方可以在其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交流进行的顺利,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从而完成互相进步、互相帮助的目标。不仅如此,学生更能消除对教师的抗拒感,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愉快,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激情的延续。

语文教师要时刻做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兴趣,而怎样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彻底的激发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语文教学任务完美的进行,才能培养学生思想素质与知识积累。比如在进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的讲解时,教师现身说法,和学生们相互交流和父母的日常琐事,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亲人间深厚的感情,更要让他们对之前日子进行反思,引出对日后生活的无限联想。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做的有很多,只要给他们充足的表现机会,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语文学科中无限的魅力。

3.3通过个性化教学,让学生们可以得到一个知识的拓展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教师唯一要做的,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素质。

比如语文教师在进行鲁迅先生的文章解读时,会逐字逐句的将文章所蕴含的的深刻道理讲解出来,有些学生就会觉得不理解,在文章中日期格式的使用以及窗帘的颜色为什么要进行“过度解读”。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不理解,教师除了课程内容之外,还要进行一些课外拓展,这些课外拓展可以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让学生们对学习语文更加具有兴趣。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建构主义学习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关于学习语文的具体方法,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当然,我国目前的建构理论还尚不成熟,这需要相关教育人继续对此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一直不懈努力。我相信,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

G633.67

一、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任务驱动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又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师的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使用恰好可以实现这一问题的改善以及提升,由此可见,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二、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观念的落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的水平高低将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水平,一个拥有超前教育观念、先进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一定是很优秀的,如果一名教师的教育观念一直处于平平的甚至落后的传统观念中,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学生也应该是一些泛泛之辈。虽然新课改一直在强调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只传输不引导的问题,进而导致学生针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比较被动,对于教师更是养成了一定的依赖性,主动性差,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更是不高。

(二) 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对于学生来说,受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对于学习,总是习惯依赖于教师的监督,教师一时监督不到,变松懈下来。针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与其他的学科的学习不同,计算机大都是实践课以及操作可比较多,学生不能观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失去了教师的监督,很多学生就开始“搞小动作”,部分学生偷偷玩手机,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浏览其他的网页,有的甚至打起了游戏,进而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都不是很理想,更别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了。

三、构建主义下实现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法以及措施

(一) 构建主义理论下,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开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针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及叙述: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二,在备课过程中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三,分阶段任务法。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若想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实现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习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若想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将教师外派进修,让老师学习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通过外派进修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质;二,实现校内统一培训。除了外派进修以外,也可以实现校内培训的方式,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教研员到学校来进行培训讲解,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意识到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什么样的好处以及对于学生会有怎样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纠正,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在备课过程中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

备课环节是设置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你,因此,若想实现人物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该从这一阶段就开始执行,实现任务驱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下节课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部署,比如,下节课要学习PPT的制作,那这样,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设置这样几项任务:一,寻找5-10张PPT背景图;二,寻找所要设计在PPT中的内容;三,制作5-8页的PPT,采用这样的任务设计,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为了完成任务,大家一定会认真的进行学习,进而实现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分阶段任务法

除了要在课堂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阶段性的任务,例如,一节课正常是90分钟,针对于一节课堂,教师一般会讲解3-5个知识点,在每一个知识点结束以后,教师便可以对应的设置一个小的教学任务,并且要给学生规定时间,进而保证任务完成的效率。采用这样分阶段布置任务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提升,又可以实现对于学生的监督,进而保证学生对于每一个阶段的知识点的学习质量,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教学思想以及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果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建构主义思想理论下,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教师开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希望在本文相关的教学建议的帮助下,可以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而为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晓东.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2:178-180.

[2]吴尚智,任小康.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05:30-32.

篇4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地理教学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1、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编号SC-MNU1402)

2、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学科教学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编号:Mnu-JY1507)

[作者简介]蒋溢,1975.4--,四川三台,硕士,研究方向:地理教育。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讲师,(四川绵阳 6210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师的培养提到,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高等学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不仅给高师院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新课程要求现代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学生人格完善的引导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有效教学行为的开拓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1]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育专业唯一分散在各院系的,体现各院系的“师范”或“教育”专业性质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而高师院校要大力加强和重视学科教学论,进一步强化学科教学论对学科教学的指导功能。[2]地理教学论是建立在多种学科基础之上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带有地理学科知识传授特点的实用教育理论课程,是从事地理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兼具理论科学和应用研究科学性质的专门知识。因而,在地理教学论的课程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能改变传统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探究、交流与总结提高其师范技能,培养其合作精神。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是瑞士学者皮亚杰首先提出来的一种以认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达到对事物深刻理解,也就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3]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跟传统教学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抛锚式教学法是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三种教学法之一。[4]这种教学法要求创设具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情景,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由于抛锚式教学策略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二、抛锚式教学的实施特点

(一)“锚”是关键

“锚”的设计是抛锚式教学的关键,也是一大难点。所谓^是指某种活动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围绕某些真实问题或类似真实问题进行,情境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应具有一定的覆盖度与趣味性,应该不止一种解决思路与答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在引起学生探索兴趣的同时有所收获。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途径

抛锚式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是其重要的问题解决途径。情境设计应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小组互动,能促进其在无形中自觉形成合作探讨的氛围,以支持生成性学习。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镶嵌式教学向学生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为学生提供片断式的知识或方法方面的指导,以排除学习中的障碍。[5]

(三)“发展”是目的

抛锚式教学中“锚”作为支撑物以启动教学,但并不是终点。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生成学习项目,以使得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抛锚式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抛锚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围绕某种类型的教学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它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宏观背景。而这个尽可能有趣、复杂而真实的背景,以激励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为目的,其复杂程度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符。在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课程的设置大多在大三上期或下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和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巩固和复习旧知识,通过围绕“锚”而展开的系列活动学习新理论,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另外,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尤其强调知识的实践和运用,因此很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设置,如真实的中学地理课堂中去学习,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一)抛“锚”

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这样一个真实情景:在一所中学,校长及几位地理教师在讨论新地理教师的招聘方案,其中有个关键问题让老师们非常头疼,那就是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教师专业素养?应聘者通过何种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更好地展示其教学技能和水平?虽然大三学生在地理教学论课程学习之前已经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地理学科知识基础,但对于该课程涉及到的很多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尝试去理解和分析该情境时,自然无法完全回答情境中提出的问题,那么这个教学的“锚”就成功地抛出了。因为“锚”是抛锚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所以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内容创设或者选择有效的、难易适中的“锚”,选择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问题抛出,从而真正发挥抛锚式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探究的强烈愿望。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

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那就是应聘者以何种方式在短时间内呈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变身考官亲自面临这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 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有用资料,然后根据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了解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 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定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评价并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就是通过小组成员将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成果在组内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然后在组间交流。合作能更好地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共同解决问题;交流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状况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如地理说课的作用、特点及内容由学生代表总结,但注意事项和说课的形式由教师总结。当然总结不是结果,仅是问题解决的小结;评价不是以分出优劣为目的,而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个体经过自主学习、参与组内交流和总结评价使知识在头脑中加深印象,从而形成地理说课概念的自我建构。这个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交际体验为目的,而且要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是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缺少教师参与的任何改革都将归于失败。[10]同时任何教育改革脱离了n堂教学都将无法实施,因此,作为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学科教学论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始,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法强调真实情景中实践知识的应用,符合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上课听讲、下课彻底忘光的不良习惯;强调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和文字表达以及问题解决等综合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强调总结和归纳,学生掌握了系统的地理教学理论知识;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了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陆国志.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2):10-11.

[2]吴俊明.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11): 12-151.

[3] 郭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教育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100-102.

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学习者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能动性及主体性。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应从学习者的自身经验背景出发,来进行客观事物意义的构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情境性及社会性。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一、初中教学中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区别

传统的初中教学中,通常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过程中环境的作用,很少考虑学习者内在因素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学习中的主体,提倡教师的刺激,教师将相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学生不求知识的来源及因果,只是被动地接受所灌输的知识。初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不具备这一功能。

语言学习过程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进行被动的知识填充,这并不能使学生形成很好的语言认知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要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应该以建构知识为主要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出对外部世界有意义的、功能的、概念的描述,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与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中主体的理论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是其他英语学习方法无法替代的,在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建构主义下情境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采用情境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及应用能力。

1.创设情境,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外语学习课堂应该能使学生沉浸在以使用为主要目的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到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进行有意义的课堂设计,使学生能够乐于加入到课堂学习与表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才能更加热衷英语语言的学习。在仁爱版英语教材中,常有涉及日常交际生活的语言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建构中去。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3 Section A的对话教学中,笔者课前先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家乡福州著名的历史遗迹――“三坊七巷”,在悠扬的古琴韵中和学生一起谈论它的历史和现状,再通过自由讨论、设计表演对话等形式,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情境,由近及远,由古及今,自然衔接到课本对话――对北京古城墙的保护和重建,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重视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课本,积极与同伴对话,在对话中遇到表达困难,教师可以及时予以帮助,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中的帮助者、引导者。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创设情境,提高英语单词的学习效率

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打基础的重要过程,因此加强学生对基础词汇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而有些教师在词汇的积累教学上,采取不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词汇的重复抄写。在课堂上,教师花很长的时间进行生词的解析、语法的分析,而不注重学生情感等方面的提升,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如果能根据所要学习的词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所学单词相关的语言情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1 Section A的单词教学中,笔者先让全班观看并合唱动画英文歌“Clothes”,询问学生从刚才的动画歌曲中看到和听到了哪些关于服饰的单词。再通过课件展示服装图片,复习并同时讲授了关于服装的新词汇。最后通过玩记忆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体会了学英语的乐趣,同时眼、脑、心并用,在不知不觉中,快速记忆并学会运用了词汇。

3.创设情境,提高英语短文阅读的理解力

语言来源于生活,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语言的学习过程应该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基础。在英语语法与词汇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学生丝毫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不会高。初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大都是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不再只对阅读中的语法进行枯燥的讲解,而是将阅读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文中语法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C关于交通安全的小短文时,先用一组自制的Flash呈现了交通事故、如何维护交通安全等的动画,不仅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自悟出课文重点短语、句型,为下一步理解课文轻松地扫清障碍,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区别于传统枯燥的单纯语法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情境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英语教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挑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影.建构主义下情境联系生活教学法的应用:以综合英语教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0(31).

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师专业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 发展途径

[作者简介]杨桦(1977- ),女,陕西潼关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与英语教学法。(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83-02

由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其专业发展程度决定着学校变革与教育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的质量,需要重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给出了定义。Day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含义广泛,既包括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也包括各种有意识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活动。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过程中,作为变革力量的教师或独自或与他人一道检讨、更新和扩展教学的道德目的;在与儿童、年轻人和同事共同度过的教学生活的每一阶段中,批判性地学习和发展先进的专业思想,计划和实践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①著名的第二语言教学专家理查德认为,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计划主要包括语言学和语言学习理论所构成的知识基础以及由语言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构成的实践成分。②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设计和开发语言教学课程的能力。因此,语言教师应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教师发展观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新进英语教师增多,逐渐显现出教学经验不足、学历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了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大学管理者通常会采取选派骨干教师前往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年轻教师的学历。但面对个体差异较大的教师群体,应该采取什么途径,才能使教师专业发展真正处于良好的状态?怎样才能切实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围绕促进学习者主动和自主发展为目标进行。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发展观是将教师学习者作为发展的主体、教育教学真正的参与者。教师是专业发展中的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被改造者。教师培养者应该作为教师发展的协助者和中介者参与教师发展活动,从教师学习者已有的认知为出发点引导教师建构知识技能和促进发展。③因此,不仅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拥有自与选择权,社会和学校等,还应该为教师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支持和保证,建设适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文化,营造集体学习、同伴学习的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真正使他们成为专业发展中的主体。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构主义视野下第二语言教师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语言教师培养模式,是在继承及合理利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将行为主义的有效做法与建构主义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相结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帮助教师对语言教学树立专业发展的信念,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④

1.将专题研习和讲座学习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主要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强调专家学者的作用,是一种来自专家的信息输入,通过教师培训和工作坊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教师,并期待教师通过在自己的实践中复制运用,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师培训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将大量知识传递给教师,速度和效率较高。⑤但这种培训往往忽视对教师通识的培养和认识能力的发展,缺乏学习者(教师)与教学者(学者或专家)之间的互动,也缺乏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其缺点在于教师的主动参与性不足、专题研习活动的关注点比较局限、与教学实践的相关性不高。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第二语言教师的发展观,并不完全否定传统语言教师培养的内容,而是需要进一步发挥专题研习、讲座学习的积极作用。经常性的组织专题讲座是一种有效的开阔视野的途径。但如果组织者没有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安排讲座或专题研习,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对于如何使讲座和专题研习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Brow等学者指出,必须重视教师个体参与持续专业学习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于学习活动要有选择权;(2)对于持续的专业学习教师要有个人的意愿;(3)要在校内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支持;(4)给予教师专业学习足够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应为教师的持续学习提供富有挑战性、与教师日常教学关系紧密的学习内容,以让知识渊博的专家帮助学校教师作出有关教学的决策。”⑥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好调研工作,再根据教师需求适当安排培训活动。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感兴趣的教学或学科知识领域,并与专家提前沟通,以便专家准备相应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该专题领域进行思考,以便在听讲座时能够与专家进行互动,提升专题研习的效果。其次,学校应该邀请与学科发展关系紧密的专家学者,使专题研习切合教学实践。此外,开设讲座的专家还应该及时向教师提供有益的学习资源,让教师真正融入专业培训的学习过程,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

2.发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能动性。第一,真正提高教师对于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Brooks & Brooks认为:“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学习被理解为一种学习者解决其内部认知矛盾的自我调控的过程,它必须透过具体的经验、合作的对话/话语以及个人的反思而实现。”⑦可见,学习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和传递给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是具有个体性和反思性的转化过程,包含知识和经验的整合。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探讨教师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反思实践者。因此,首要任务是让每位教师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与发展观念,重视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相信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交流、知识更新等自主的方式主动、有选择地建构知识,完善教学环节。合格外语教师所具备的专门素质,即“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⑧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育科研方法”“语言测试与评估”等课程,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以更好地运用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他们的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名师的精品课程录像,撰写发展反思报告,从而引导教师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自。

第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来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网站,自主开展专业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要将语言教学与教育学理论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到语言教学的实质。因为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每个教师关注的研究点也是不同的。所以依靠学校提供的专题研习与短期培训不可能完全满足差异化的语言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因此,对教师而言,应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网站,寻找自己关注和需要提高的技能、知识及方法等,提升专业发展的能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开发与探索教师培训的多种途径。第一,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学校应尽可能地调动教师已有经验和知识,安排多元性的教师学习活动,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将其打造为促进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以课程类型来划分的教研室应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评课、同伴学习与教学观摩等活动,提供给教师相互交流、分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样教师才有机会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并在此过程中建构起新的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建立“导师”帮扶制度,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学校可以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在系内建立“导师”帮扶制度,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来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师德教育、课堂教学示范和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活动,使青年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要求和标准,培养青年教师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精神以及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年轻教师通过及时与前辈教师进行沟通,有效地获得实践性经验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反思教学问题。另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导师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经过评比,对完成培养任务的导师要给予奖励,确保“导师”制度不会流于形式。最后,还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跟踪、反馈,开展教学评优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

第三,学校应提高认识,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大学新进英语教师人数众多、缺乏教学经验的现状,学校应该在以教师发展为主体的基础上,经常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成果交流会。通过这些活动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为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创造条件,还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通过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班,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能。

学校还应该积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校际之间的教师进修和交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基地研修学习,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鼓励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教学类的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资助;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构建适宜教师发展的宽松的、平等的校园文化;充分调动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能动性与选择性,提供人力、物力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教师促进专业发展。

[注释]

①卢乃桂,操太圣.作为研究领域的教师发展[A]//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

②Richards J C. The dilemma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3.

③④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B/OL]. http:///kns50/detail.aspx?dbname=CDFD2008&filename=2008148526.nh,2008-

10-10.

⑤宋萑.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与教师发展:上海的个案研究[A]//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89.

篇7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

一、建构主义认识论

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传统教育领域里占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客观主义的超越,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1)从 “实在”性质方面来看,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实存在的状态。(2)从知识性质方面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而非外部世界中。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和对事物不断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获得新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建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建立新的学生评价观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的问题。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针对传统 “选拔性”教学评价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具有很强的选拔甄选性。而后随着心理测验引进,教学评价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但选拔依然是其主要的功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扩大间的矛盾;另外,社会普遍对于优秀人才在看法上持有片面的观点,忽略了学生的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标

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有和作用。支持传统评价观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可简单的输入到个体心灵,并产生无差别的作用。对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是诊断和选拔“优智”学生,而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发展服务,支持和促进发展。这里的发展指的是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有教材,课程和环境。

2.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容

受到建构主义理论中对教学中的整体性,过程发展性,反思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整体性发展及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反思,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传统教学评价局限于智育结果方面,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性发展。对此,发展性教学评价就不仅仅是要关注对学生智育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传统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对此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把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但注重教学结果,而且注重教学过程性评价。

3.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

受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性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更多的关注的是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最大受益。同时,发展性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了自评和互评,使得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方积极参与的交流活动。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向的,学生通过教学更新和发展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除教师对学生学习予以评价之外,学生也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评价者。

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方式

(1)仿真评价即创建相应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衡量学生的能力的发展。仿真评价克服了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仅仅是通过笔试考试来完成对于学生能力的评定的缺陷,在考察知识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2)档案袋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况的记录,以便日后审视学生的发展情况。

(3)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此模式中,学生一方面会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通过他评价客观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积极反思和预测在将来的学习中将会遇到问题,为其长远发展其到导向作用。

5.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保证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必要的,但凡是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为了保证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从三个“有利于”出发。具体而言,三个有利于包括如下内容:

(1)“一切有利于评价对象”即要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使用观察法、访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式。

(2)“有利于一切评价对象”即需要教师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评价对象。

(3)“有利于评价对象的一切” 即需要教师本着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鹄的,对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篇8

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他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语法的结构,还要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那么在建构主义视野下如何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营造语法学习氛围

语法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而是人们在使用英语这门语言时的语言结构。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学习和认知,即教学活动尽量在情境活动中展开。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利用图文高效地向学生传授在情境中遇到的语法知识。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然后在画面上出现行色匆匆的行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紧接着展示出上海和香港的人口数分别为13,000,000和7,000,000,然后教师可以用英语提问:“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street!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Shanghai/Hong Kong?Who can tell us?”这样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Shanghai has a population of 13 million,and Hong Kong(has a population of)7million.”此时教师可顺势提问:“Which city is bigger?”并在黑板上写出bigger这个单词,然后慢慢引出比较级这个结构。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比如给出一个表格,上面显示春夏秋冬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在这个时候的平均气温,给学生几分钟观察时间,让他们用到hot/clod,warm/cool的比较级对表格内容进行描述。通过使用地方标志性建筑物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关注接下来要讲授的比较级内容,极大地增强比较级这堂语法课教学效果。

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建构主义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被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的工作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开发他们学习的探索精神,引导他们发现总结语法规律。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汤姆和同学去看比赛,但是一些同学迟到了”这样一个情景,通过英语提出下面的问题:“Tom and his classmates went to see film yesterday,But some of them were late,why?”引出一些涵盖有过去完成时的语言材料,如:

1. Millie ran back to school because she had left her magazine in the classroom.

2. Simon left school late because the football game had started late.

3. Daniel arrived out of breath because he had gone to the wrong cinema.

最后,教师再借助其他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去完成时的结构。这样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发现语法结构中存在的规律,并作出总结,学生掌握轻松,记忆深刻。同时,这样的语法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枯燥的语法知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更容易掌握其他语言结构。

三、联系生活,鼓励学生使用语言

建构主体提倡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以学生为中心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中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过去某个时间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其他同学用过去完成时猜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描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很有想象的空间。虽然活动简单,但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先示范一下,然后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对话。通过把生活情境转化成课堂教学,达到学习的目的。具体可以这样:

Game time

Step 1:

Last Friday my parents were angry with me.

Step 2:

A:Had you got poor marks in tests?

B:No,I hadn’t/had not.

A:Had you played computer games?

B:Yes,you are right.

学生通过使用课本内容表达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活动和课堂的教学目标高度一致,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交际性,也给学生留下想象发挥的空间。

四、优化形式,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英语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只有在实际运用中学到的语言,才是真正活的语言。如果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易因为缺少运用而导致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逐渐变得生疏。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要把语法教学和语言的使用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单调乏味,而且富有成效。同时,课堂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例如,在教学过去完成时的时候,可以优化以往常用的“时态填空”或者“选择填空”教学环节。具体可以这样,教师可事先给出一个模板:

如:Talk about yourself

My name is...

I have studied here...

Before I came into this school...

I had studied at...

篇9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念 英语口语教学 启发

1.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一个解释人类是如何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联系新信息,建构(construct)新经验与知识的理论。凡・葛拉瑟菲尔德(Von Glasersfeld)将建构主义称为“一个以哲学,心理学及控制论为根源的理论”[1]。它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经历与对经验的思考,自主建构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当我们遇到新事物、新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调整我们已有的观点和经验,使新和旧协调一致。这样的结果可能是,我们要改变旧的思维、观点、经验或信息,就要放弃部分不相关的新旧信息,等等。不论哪种情况,我们都是自身认知体系的主动创造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可以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教学实践。一般来说,它鼓励学生主动地运用积极方式、手段和技巧创造更多的知识,然后思考和谈论他们这样做的过程,发掘他们的认知与理解是如何变化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观念与认识,引导学生参与这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应对与解决问题,并建构新观念、新认识。

建构主义影响下的课堂,教师的职能就是推动这一系列的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他(她)会鼓励学生思考,课堂活动是如何让自己获得知识与形成理解的;让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学到了什么?学习策略有问题吗?学习效果好不好?通过不断考虑这类问题,反刍已有经验可以培养他们吸收与整合新信息的能力。最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观点与认知变得更复杂和更有深度。

2.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不同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认为,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对世界的认识,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能力。[2]它强调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要求课堂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化,教师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担当“推进器”的角色,帮助学生去开发知识,评估自己的理解程度。

下表大致对比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不同。

3.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英语口语课堂的运用

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英语口语课堂首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提问为指引,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3]老师要利用包括教科书、练习册在内的其他多媒体工具组织课堂内容;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互动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虚拟语气的口语结构:“If I were you,I would do it.”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直接解释相关语法知识与形式,让学生反复记忆与练习,最后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上英语口语教师可以按以下几步来进行课堂活动。

(1)让学生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的课堂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虚拟语气?相对应是不是有“不虚拟语气”?汉语里有这样的语法结构吗?生活中为什么要出现“虚拟语气”类的口语表达?

(2)展示学生的不同看法与答案

老师会让学生思考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里相关的认识与理解。当某些知识储备更充裕的学生提出比较接近的“答案”时,比如涉及“主观愿望或假想”,老师就可以抓住这点,并带领其他同学沿着某个方向更深入地思考。

(3)小组互动学习与应用这一句型结构

学生最初的知识体系可能只有:“If I am you,I would do it.”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引入新知识点“If I were you”。以小组形式学习应用这个结构“If I were you,I would...”,并开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开始建构新的句型:“If I were him,I would...”“If she were a doctor,she would...”

(4)让学生总结学习到的新表达

学生解释与总结如何了解这一表达句型,掌握的情况如何,有没有出现新的问题。

4.对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实际运用的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兴趣为主,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建构新知识体系。课堂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1)对学生基础问题的思考

由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基础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4]然而现实中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某部分学生掌握的已有信息比另一部分学生掌握的信息多,学生水平会出现差异。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就必须掌握这个特点,否则会造成内容过于浅显或者难度过大。这个矛盾在学生人数过多、班型过大的班级里尤为突出,甚至会出现教师无法充分考虑学生整体水平的情况。例如,口语课堂里有部分学生对虚拟语气已经有相关了解,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就会比了解较少的同学要好。如果老师没有在课前把握好这一信息,课堂活动的开展就会遇到困难。

(2)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只是学习动机之一。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要考虑教学内容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实教学中,个别学生会出现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出现倦怠的情况。教师必须提前掌握这一教学特点,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与集体参与性。应对上面情况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在口语课堂讲解虚拟语气,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布置好上课任务:调查(research)、报告(report)、演讲(presentation)。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大量的影视作品中引用包括“虚拟语气”用法的对话与交谈,在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这一口语表达。

5.结语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以学生已有基础为前提开展教学活动。对比“传统听课”模式,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知识;了解自己学习的困难与问题,在探索中找到解决的方案;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必须适当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设计教学内容与组织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Von Glaserfeld,E.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Oxford,England:Pergamon Press.http://eric.ed.gov/PDFS/ED444966.pdf,1989:162.

[2]胡斌武,吴杰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2(7):24.

篇10

关键词:几何教学;自主意识;空间思维;图形认知

新课标提出,小学几何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空间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建立空间逻辑概念。小学生学习几何最大的障碍就是空间想象力,几何图形对于孩子们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因此,小学几何数学的方案策划应该把几何知识的学习、数学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式的形成等有机地统一起来――构建以学生自主意识为主导的几何图形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空间感知能力。

一、融入生活体验,增强感性认识

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几何图形可能并不陌生,但是将具有几何形状的物体抽象化为几何图形在数学课堂上教授,学生就难以理解,缺少学习的可行性。因而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缩小生活与学习之间的鸿沟,为连接学生生活与学习建立桥梁。

例如,在开展“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构建以学生自主意识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将生活中的实物运用于圆形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圆形的周长来说,可以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供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这些圆形物体的周长,以及半径、直径等因素,并加以记录。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和直径的关系,经过对几组数据的研究,当学生们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再引入圆周率这个概念,同时还可以给同学们讲述国内外关于圆周率的发现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最后概括推导出如何计算圆形的周长,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圆周长的内涵,并使得其计算公式和概念更容易被记忆。而对于圆形的面积来说,可以采用与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相似的对比教学法,鼓励学生们找出他们认为与圆形相似的图形。可以切实运用教科书上设计的小实验,为学生们提供直观感受图形的机会。亲身示范小实验,让孩子们跟着一起动手,在硬纸板上剪下一个圆,并把圆分成若干偶数份,剪开,把剪下的类似于等腰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类似于长方形,由此便可更简单地把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授给学生。

构建这种以学生自主意识为主导的几何图形教学法,有助于传授学生数学几何知识。几何知识的获取不仅是认知的结果,更是认知的过程,学生要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合理应用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并将所学的几何知识运用到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中。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自主进行几何知识的分析、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几何规律,同时再思考再分析,经过多次反复的探究和思考,跨越几何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克服几何图形学习中一个个难点,由表及里,最后消化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二、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增强主动学习能力

几何图形的教授不应局限于新知识的讲解,还应结合原有知识,完成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知识的扩展,并把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融入到学生的认知系统中,使得学生完成对新旧知识的转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并进行主动学习的能力。一旦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知识的积累便水到渠成。当然教师也要注意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更重要是学习方法的教授,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加以扩展和应用。

(一)割补转化方法

几何新知识点并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推理发展而来,所以在教授几何新图形的时候,应充分利用这种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点”的一课,教师可以运用这种割补转化法进行新图形的教学。通过观察可以容易得出,平行四边形通过简单割补,可以转变成长方形,换言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理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与长方形的联系,但需要明确的是,相对于长方形来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长,什么是宽,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样,使用割补转换法时,梯形的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联系紧密。至于圆形面积乃至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对原有几何图形加以挖掘,寻找到潜在联系。

(二)对比方法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新旧知识的差异,,从而巩固共同特点的学习,专注分析差异,达到区别理解和记忆新知识点的目的。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找寻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另外,对比学习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在寻找知识点的联系和分辨知识的区别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原有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新知识的扩展。为了巩固新几何图形的学习,数学老师可以专门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的情况。

例如,学习了圆形、圆柱和圆锥后,可以结合之前所学的基本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图画创作,或是把这些几何图形很形象地摆出各式各样的物体。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动手进行剪裁和设计,尝试把长方形剪成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等,以帮助学生记忆新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几何特性。在学习了圆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蛋糕的设计比赛,当然得先控制蛋糕的大小,规定孩子们在一定的圆形周长内发挥想象力并进行蛋糕的设计,以达到在活动中充分挖掘想象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目的。而在学习了圆形面积是如何计算之后,可以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圆形花坛面积进行估算,进行实地测量,以巩固学生对于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和理解。

[参 考 文 献]

[1]叶文军.建立表象,掌握策略,估测结合,动手操作――浅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长度估测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