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债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平台债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平台债务管理

篇1

关健词: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债务管理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投融资平台公司来开展投融资业务,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大幅增长。如何用好、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资金,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并防范可能出现的债务风险,已经成为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收资本不实,资产负债率过高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都存在资本金不实,甚至是抽逃资本金的问题。另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业务功能是投融资,在国家政策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存在真实项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如何,都容易扩张融资,进而形成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

(二)平台公司管理结构不健全

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法人结构都存在不健全的问题,管理也缺乏规范性。导致投融资平台公司在投融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大失误。另外,一些平台公司还承担招商引资等业务,为了达到预期的任务指标,在引资过程中承诺过多,在引资后为企业前期建设提供贷款担保,从而无形中将引进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加到投融资平台身上。

(三)多头贷款,相互挪用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通常较大,往往需要从多家银行进行贷款。一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会将这些从多家银行借来的贷款放在一个统一的资金库中,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来随时提取所需要的资金。这样虽然使投融资平台公司自身在资金使用方面便利了,但由于贷款银行无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就容易带给贷款银行较大的风险。

(四)投融资平台短借长投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普遍存在利用短期贷款来进行长期项目投资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出现期限错位。另外,一些投融资平台的偿还主体及投资失误的责任主体不是很明确,而且由于平台公司的项目较多,政府往往存在重复性的担保或承诺,一旦还款出现困难就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对策

(一)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进行合理定位

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行为进行规范。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业务范围进行明确,比如基础设施类的业务范围。凡是地方企业能够做到的事情,应该尽量让地方企业做,只有地方企业做不了的,做不好的事情,才应该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来做。另外,尽量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监督与管理,尽量避免项目贷款挪为他用。

(二)充实实收资本,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随时检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本金详细情况,对资本金不足或资本金不实的投融资平台限期做买。统一而明确的规定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负责率,同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紧密挂钩。另外,还要对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进行健全,提高投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水平。对投融资平台的财务信息披露范围进行明确,其中包括对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本真实情况、项目贷款情况、项目担保情况、负债规模、贷款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承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等进行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三)强化投融资平台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强化,建立起债务预警体系,提高其内部债务管理能力。投融资平台应该加强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监控,对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严格控制,制定出系统的借贷范围、还款方式等经营活动计划,科学管理公司的各项经营业务,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全面提高投融资平台的内部约束力及抗债务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体制

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体系进行健全,明确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责任,提高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集中管理能力。可建立起一套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监管的政府债务体系,成立地方债务偿还基金,这种偿债基金应该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规范相适应。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办法进行科学制定,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偿债流程。

(五)培育专业的外部担保机构及第三方评级机构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一些专业中介机构的支持分不开,但是在地方融资市场上,往往缺乏一些独立的、专业的中介机构,这也是地方投融资市场存在债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尽量创造条件,尽量扶持一些规范的中介机构,来服务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济活动,从而让这类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为地方债务进行评级,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与监督,从而长期保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稳定性。

三、结束语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大多数属于政府性债务,都需要由政府的财政来负担,这虽然意味着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但也意味着政府所承担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如果债务管理出现失误或失控,很容易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正常运行,因此,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债务管理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汪亿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J].金融财税,2012

篇2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职能;债务融资;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1日

一、引言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是指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地方政府所属投资机构为载体,为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资金融通经济活动,是我国现代公共财政制度安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在我国引发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整治和反思,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每时每刻牵动学界、媒体和政府紧绷的神经。两年前,国家财政部对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的清查,并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积聚的巨大风险表示忧虑。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改进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出加强风险防范。

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现状

在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了扩张的经济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力图通过增加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所以从那以后,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债务迅速不断地增加,债务风险也逐渐上升,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合法、正规的债务融资主要都是由中央政府的各部门转贷给地方政府的各种国内外专业项目贷款。除此以外,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为了规避国家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大多是借助于非正式制度。并且这些债务具有比较强的地方政府背景,债务融资的使用也体现着政府政策的意图。

当前,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举债的主体有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当前我国大多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国有非营利机构。因为借债主体多,在管理上的困难不断增加,从而可能引起在融资过程中的失控。债务中,大部分是由中央政府代为发行的公债,也有其他,例如大量的工资、工程等款。众多隐性债务:一些地方政府在举债的过程中,往往通过一定的手段,采用变相的举债方式,把原本应该由自己支出的显性负债变成了隐性负债。而这些负债因为隐蔽,所以本来应该由政府负担的债务转化到银行来承担,使银行变成了政府的债权人,又因为这些负债大多数时候范围较广、隐蔽性强,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从而提高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三、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表现突出的问题、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融资内部风险

1、结构风险。偿还外债压力逐年变大;巨大隐患的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沉重的财政赤字和历史挂账;管理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偿还机制,地方政府经常是多个部门进行融资、分散管理,而债务的数目、管理的机构、引进的项目等等都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各个部门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交换,致使债务资金的运行效率异常低下,增加了债务违约的风险;由于非信贷融资的比重上升引起的风险。

2、支付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存在支付风险,由于债务过大的总量而可能导致的不能完全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3、效率风险。一方面指因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使债务资金的投资项目中获得很少的利润或没有获利,进而可能增加不能够偿还债务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管理水平不佳所以很可能造成的债务资金不能够高效使用的风险。

4、利率与汇率风险。在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当中,当前主要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较少使用浮动利率制,因此利率方面上的风险不是很突出;然而,最近几年来国际方面金融市场汇率的变化以及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汇率风险。

(二)债务融资外部风险

1、加大税费的风险。为了偿还所欠的债务,避免出现债务危机,地方政府必须得筹集到偿还债务的基金,然而这类资金大多是以征收税收、新债还旧债、国有资产收益或收费等方法取得。所以这也意味着,当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不断地加重时,不仅仅是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日渐增加,最后陷入难以偿还的尴尬境地,而且包括纳税人和收费对象在内,他们负担的税收费用也面临着日渐增加的风险。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快速地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着这一层压力的增强。

2、过度信贷及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许多银行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了融资平台,而且这些融资平台大部分是大型的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因此就导致了银行的信贷结构并不是合理的,这样形成了过度信贷,从而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变差;另一方面,对发放贷款的大多都是一些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这一类型的平台,而他们的风险控制机制相对比较薄弱,而且还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各种行政上的干预,进而增加了贷款收回的风险。

3、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影响。刚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有效抵御,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地走出了低谷,也不断推高了房价,致使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因此,在2011年时,国家为了确保我国居民的基本住房保障,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开始实施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例如“限购令”、“限贷令”等等;同时,中央政府给各地方政府下达了艰巨的保障房建设指标,从而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四、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有利于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融资债务投资决策责任制。杜绝领导随意取舍行为,规范贷款资金运行程序。

(二)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机制。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快经济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问题尽快解决。详细划分政府之间的事权,划清之间的偿债责任,解决事权错位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是降低融资风险的有效途径。一是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对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政府投资;二是积极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引入社会参与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利用市场化运作规范其投融资行为。

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国发文件的规定,全面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债务。首先要分类做好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其次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以防“半拉子”工程,引起浪费。

(三)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财政收入体系。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现在都已经很发达,在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特色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完善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系。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易于监管、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隐性债务显性化,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主要借债方式,也是解决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融资制度变革的要求。

财政部应该与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其一,尽快出台融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其二,制定、完善融资平台长远健康发展模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融资形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高效的、管理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在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面前,商业银行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过度关注规模的扩张和近期效益,把眼光放长远,将安全性放在首位。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建立完善风险评价和管理制度,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谨慎地评估借款人的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其次,要加强对平台贷款的贷后管理,尤其是对于借款方的财务状况、贷款的使用、贷款的偿还情况、抵押物情况等重点监测,防止挪用贷款的风险;最后,要建立政府背景贷款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那些潜在的风险,并且提出预控风险的措施。

五、总结

我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分税制改革的产物。由于财权和事权分配的不协调,导致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通过成立以融资为主要职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解决地方政府为项目建设资金的问题。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现状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不断地增加,债务风险也逐渐上升,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对其特点,即债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众多隐性债务。对其进行了融资的风险分析,即效率风险、管理风险、税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分析和提出了有效的内在、外在、经济、政治和国际方面的对策,是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朝着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锐.从美日经验看地方政府债务制度[J].经济问题,2004.5.

[2]张志华.印度地方政府债务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8.62.

[3]马金华.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1.4.

篇3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融资管理,建立好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融资管理规范化,确保融资平台健康运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基本原则:1.完善机制、规范运行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融资统一决策管理机构,提高决策科学化、管理系统化水平。2.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原则。有效整合政府各种资源,实行资源、资金统一调度,增强融资能力。3.统借统还、风险控制的原则。规范政府性融资行为,对融资平台债务实行统借统还,合理控制融资规模,防范财政风险。

二、充分认识加强融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按照优化提升,打造滨江花园城市的总要求,未来几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预算安排和土地出让收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融资管理和融资平台建设,加大融资力度,提高融资平台再融资能力。

1.加强融资管理是转通前期债务的需要。前几年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逐年加大,转通债务的融资压力十分艰巨。贷款要转通必须要有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有效融资平台和有效融资项目支撑。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融资管理和融资平台建设。

2.加强融资管理是适应融资政策调整的需要。2010年以来,国家货币政策由宽松逐步转向紧缩,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清理规范,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给我市下一步融资带来很大制约。(1)融资主体的控制。按照国家银监会的要求,自有现金流不足,无充足资本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形成收入进行融资的公司已停止放贷;债务负担过重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授信被严格控制;(2)融资项目的限制。不能产生收益和现金流不足以覆盖投资总额的项目,例如公路、桥梁、公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已不符合银监局的监管要求。而政府投资项目绝大部分是公益性或基础设施项目,难以取得信贷资金的支持。(3)贷款用途和支付管理的改变。贷款应明确项目和用途,严禁打捆项目贷款。贷款使用方式发生改变,以前是贷款一旦到账,可直接使用,现在实行受托支付方式,严格监控资金划汇路径,对账户资金流向实行动态监控,防止项目贷款挪用。(4)担保抵押方式的限制。以前平台公司之间相互担保、财政承诺、人大决议等形式的信用担保方式已受到禁止,对项目贷款必须以有效资产进行“全覆盖”的抵押或实体经济的担保,这些融资政策的调整都对融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针对融资政策的调整,整合改造融资平台的经营模式,同时建设新的融资平台,以增强融资平台自身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今后继续融资创造条件。

3.加强融资管理是确保融资平台健康运行的需要。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融资工具,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战略目标的实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解决政府投资资金缺口,支持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政府整合国有资产和各种资源,盘活政府资产,促进地方投资,增强地方财力的有效工具。加强全市统一融资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做优做强融资平台,规范融资平台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是确保融资平台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平台应有作用的需要。

4.加强融资管理是防范债务风险的需要。政府债务能否如期偿还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信誉和政府再融资的能力,而且事关社会稳定问题。必须切实加强全市债务统筹管理,包括对市财政和其他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管理,树立债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融资平台低风险运行机制,降低融资平台负债率,增加融资平台有效现金流,积极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

三、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融资平台健康运行

(一)创新思路,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

1.建立全市统一的融资平台体系。充分利用政府现有资源,建立以市财政融资平台为主体,其他融资平台分工协作的融资平台体系。市财政融资平台侧重于政府重点重大项目和城乡一体化项目资金融通工作;土地储备中心侧重于全市土地储备和征地拆迁安置资金融通工作;国资公司融资平台侧重于与自身经营范围相关的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融通工作,并适度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任务;开发区、镇(街道)融资平台负责本区域内的建设融资任务。各平台之间既独立运作,又统筹管理,统一协调。

2.做优做强现有市财政融资平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市财政融资平台注入优质资产,增强平台造血功能。为保证到期债务的转通和新增融资的需要,按计划每年向平台公司注入1000~1500亩商住用地,用于解决融资所需抵押或担保,并按规划有计划地分别出让,以解决现金流不足的矛盾。另外,应抓紧体育中心、水上活动中心等已建成资产的竣工决算工作,将所有新建的国有资产尽快装入市财政融资平台公司,增加公司资产总量,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再融资能力。

3.充分发挥土地储备中心融资作用。利用土地储备中心拥有城区现有的土地资源,储备土地出让能够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等优势,充分发挥土地储备中心的融资作用,盘活存量土地,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为城区改造开发提供应有的资金保障。

4.用足用好国资公司的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资公司的有效资产和股权投资,如电力股权、水务股权等,充分发挥国资公司的融资作用。另外,要用足用好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资产和平台,为政府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5.适应国家货币政策,建立新的融资平台。在原有平台融资能力渐趋满负荷运行并受到国家货币政策制约的情况下,考虑组建新的融资平台。一是主动适应国家鼓励水利、文化、保障房建设等方面政策,适时建立相应的融资平台,以取得银行部门的支持;二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评估包装组建新的融资平台,如将道路、河道两边绿化资产整合起来,组建经营性绿化公司,发掘其融资能力。

(二)强化领导,规范政府融资管理方式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级各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较好地保障建设滨江花园城市建设资金的需要,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发改、规划、国土、财政、国资、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融资管理领导小组,融资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财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对市级的融资管理实行“五个统一”。

1.统一融资计划。市融资管理领导小组每年年初根据投资需要和融资能力确定全市年度融资计划,并将年度融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融资平台公司。各融资平台公司要根据融资工作目标任务制订年度融资资金筹措计划和筹措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年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开发区、镇、街道要将年度融资计划报市领导小组审批。

2.统一平台管理。为确保各融资平台的健康运行,市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对市级各融资平台实行统一融资管理,根据融资需要统一资源分配,统一资产调度,统一融资项目协调。规范各融资平台运营管理,督促各融资平台健全融资目标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融资平台公司应形成每月报告制度,向领导小组定期汇报融入资金、使用资金和结存资金情况。

3.统一资金使用。按照“保转通、保急需、保重点”的原则,由市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实行统一调度。

篇4

关键词: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033-03

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38.8%上升至46.6%,但离全国56.1%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镇化的基础,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

地方投融资平台为政府拓宽了融资渠道,让地方政府能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大大提升其整合资源的能力,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比较专业化、市场化的途径,也为银行贷款创设一个重要的平台。但由于自身的运作不够规范,因此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一)还款风险

一是把经济效益特别是GDP增速作为衡量政府官员的工作业绩标准,极大地激发了各个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二是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深入,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各个省份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同样在急速扩张。在经济逐渐回升的形势下,社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据万得资讯2016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净债券发行额为1.07万亿元人民币(合1 600亿美元),远远高于2015年全年发行的9 460亿元人民币。

第一,平台公司融资混乱导致资金来源和资金担保不够清晰,导致多头贷款、多头担保,导致还款难。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比较多,在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经常由不同的责任人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债务管理也分布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部门,造成地方政府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甚至商业银行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都不能全面摸清楚,极易形成政府债务风险。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的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普遍比较大、使用资金的周期比较长,应付利息比较高,会导致更大的资产负债率。河南省现有的投融资平台同样是从多家不同的银行获取信贷资金,放在同一个现金池中来满足项目的巨额支出。该行为不仅直接降低了各平台再融资时的信誉度,而且从不同银行举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过大,加重财务负担,增加商业银行风险和政府财政风险。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偿还各银行的到期债务,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暂时缓解财政危机。这种短期行为方式如果长期循环,必将给政府带来严重的危机,也会给政府带来财务上的潜在风险。某些商业银行在银行授信放贷环节比较不规范,一些商业银行在投融资平台进行贷款申请时,只要看到有政府担保就盲目授信,甚至不对所予贷款的资金用途进行分析和考量,更谈不上对后续资金使用的监督,隐藏着授信失败的风险。另外,银行在信贷资金的投向上也存在问题,民生性的信贷融资较少,却对其他生产性经营企业与投融资平台后管理放款比较宽松,脱离投融资平台设立的初衷,存在潜在风险。

第二,由于平台公司的盈利能力较低导致的还款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利润率不足1.3%,县级平台则更是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自身的使命也决定了其开发建设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这就造成其在经营过程别是在投入营运的初期经营业绩不够理想,盈利能力较低。从平台公司的资产构成来看,纯公益性的道路、桥梁、泵站、水库的在建工程是平台公司的主要存货,几乎占到平台公司资产中流动资产的100%。待这些存货工程完工并验收后,并不会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因为这些存货完工后要移交给城管局,以后产生的广告位收入、公用事业收入也不会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入。所以,这类“存贷”虽然属于公司的资产,但是却虚增了企业经营利润。从收入的构成来看,平台公司的营业收入构成中绝大部分是营业外收入或补贴收入来实现资金的持续运转,尤其是县级投融资平台尤为严重,几乎达到100%。如果政府补贴决定了平台资金链的安全,这充分说明平台的营业利润比较小,甚至为负。

第三,是由于平台公司没有还款保障机制,导致还款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和债券往往享有隐性政府担保,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经常提供现金补贴或资a注入。

(二)投资风险

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带来的投资风险。治理结构影响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行框架,好的治理机构就是建立一套委托关系明确、权责明晰,能够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系统的一套制度。河南投融资平台公司多为政府直接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正是由于这种政府背景,使得公司的治理结构委托关系不够明确,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河南省现有的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倾向于政府导向,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客观上说,投资平台公司有些是企业法人,有些是事业单位法人,行政导向的机构设置比较混乱,给管理设置了无形的障碍;投融资平台的管理过程又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经营决策往往也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加重了管理的不科学。第二,除了平台自身的缺陷外,从主观上说,投融资平台的很多管理人员是从各级政府部门选拔,本质上还是政府人员,由政府指派,不管是对企业管理还是对金融市场都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这些都会造成决策上的重大失误。第三,由于成立和决策都倾向于政府导向,缺失应有的市场导向,因此,在投融资平台的监督制约机制上也不能按照企业来进行政府、自身及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由于监管缺失,有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中存在着资本金不实、抽逃资本、向平台注入不实资产进行“滥芋充数”等现象,对于其经营过程更是缺乏有效监督和审计。从长期来看,市政建设和交通运输仍是河南省主要的资金投向,资金使用期限较长,债务期限与资金使用期限错位,如果河南省经济不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土地收益不能实现,地方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为其提供支持时,投融资平台的资金链就会面临断裂的风险。

(三)融资渠道单一带来的融资风险

目前,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是间接融资有余,直接融资不足。在全省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在债务性资金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2%,而间接融资占比88%。直接融资因其没有中间环节,具有融资成本低、周期长、使用灵活便捷等特点。面对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和政绩的需求,地方政府主要依赖融资平台大量举债。从债务融资期限和融资结构来看,融资平台项目的银行贷款占全部融资80%以上,且基本为长期贷款。地方政府在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风险集中度高。目前来看,通过出让土地收入、出具政府抵押担保承诺等已经成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融资模式,大量贷款集中发放给地方融资平台,不仅导致商业银行因客户集中而产生新的风险,而且也因行业集中而产生风险。商业银行放款对象和行业的集中将导致风险不断累计、放大,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以及银行业监管带来巨大压力。

二、河南省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平台的投融资能力

由于各个投融资平台发展的成熟度不同、管理的模式不同、规模不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充分激发内在的活动,以降低融资成本为原则,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对所属的平台公司进行整合和宏观指导,给平台准确定位,提升本级平台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此外,要强化和规范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的信息披露,规范其会计核算,让平台公司透明化、让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进一步拓宽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积极采取BOT、T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等。推进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在加快转型发展中建立基金大平台运作机制,继续在由省政府层面出资成立引导基金的前提下来吸引金融机构资金,由政府和银行合作共同成立城镇化建设母基金,然后再选择市(县)建立城镇化引导子基金。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主承的漯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日前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开创了河南省非省会城市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的先河。对于市、县级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目前要侧重吸引民间资本。市、县级投融资公司可以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为本地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服务。要积极引导市、县等融资平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市场化投融资主体转变,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其实现转型发展。

(二)用市场来约束和规范平台的发展

一方面,平台公司必须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回归到市场,只有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平台才能得以实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对县级平台而言,要结合县域经济、整合中小企业,将地方政府资源、地方资金通过市场化模式,以“产业合营、区域合作”的思想,以实实在在的产业为基础,从以政府为依托的投融资主体,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的、区域性的产业发展运营平台转变。

另一方面,根据43号文规定,要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政府要逐步放开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让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实现公开化,让决策管理过程透明化。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引导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速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董事会建设。加快内部经营机制改革,避免过多干预导致投融资决策失误,赋予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决策自。

(三)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监管

地方投融资平台为城镇化进程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但由于缺乏对平台公司进行强制有效的监管,一些平台公司背上了过多的债务包袱,甚至一些平台公司难以维持。

河南省地方政府可以从国外较完善的监控体系中得到启示与借鉴。为保证地方政府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方政府审计制度,此外还建立了专业监管机构、社会舆论两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来监督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及其风险。为保证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来源可靠、使用科学合理,日本(中央集权特色)建立了由国家会计检查院(日本的最高审计机关,不受政府干涉)和地方检查委员会二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往来进行全程监督;法国专门委托具有监管资质和技术能力的银行等专业的金融机构,由其来对政府债务的资金往来进行监控;澳大利亚则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体系,在对借款融资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借鉴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科学的评级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报告制度,进而实施对政府债务的监督;巴西则是直接由中央政府来管理地方政府的债务。

河南省是全国较早明确提出尝试建立三级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省份,但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体制比较混乱,需要综合治理投融资平台才能化解其面临的风险。第一,要做到政府监控和金融机构监控双管齐下。从河南省的省情来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要受中央财政的集中管理和约束,避免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政府主要是对资金的需求进行管控和监督,金融机构主要侧重与对资金的来源进行管控和监督。从需求资金的一方和供给资金的一方同时对借贷款行为及规模进行栏窨刂坪桶压兀从源头来控制风险。第二,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各级投融资平台层层披露其债务信息,保证投融资平台债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建立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监管。第三,需要建立及时应对风险的措施,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解决。因此,需要设置科学的地方债务预警体系,通过某些指标量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及时对各级地方财政是否良好运行及面临的风险做出判断,从而有效防范局部性的债务风险。第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责任制度的建设。实行预算约束,明确偿债人的身份及所承担、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要有明确的责任机构及负责人,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各项资金有制度约束、有人员负责、有机构监管。

在目前城镇化持续推进下,在现有的财税体制和新的经济形势下,政府财力依然在一定时期内无法独立支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更是无法完成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还必须承担为城镇化发展基础项目筹资的任务,但也应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种债务及经营风险,为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国莉.当前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某平台公司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5,(3).

[2] 邓瑜.河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析[J].金融经济,2013,(12).

[3] 李天德,陈志伟.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探析[J].中州学刊,2015,(4).

篇5

关键词: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作用 规范发展 体制改革

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工作开展以来,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认识逐渐深化,意见也逐渐统一。欧债和美债危机发生之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再次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一、客观评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

一是准确认识融资平台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关于融资平台的问题,争论很多,从研究结果来看,仍然认为政府债务不等于平台债务,也不能认为平台债务都需要政府兜底。因为有些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是属于有经营性收入的,不是政府兜底。审计署的报告也说明了这点。

据审计署报告,在整个融资平台的5万亿当中,完全属于公司债务占20.5%,政府有偿还责任的占63.1%,有担保责任的占16.4%。地方政府债务只有不到一半是通过融资平台进行举借的,融资平台只占47%的直接负债,其他为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主体的债务。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到2010年底,政府债务总额10.72万亿,融资平台债务5万亿,而地方政府应承担偿债责任的融资平台债务(不含担保债务)为3.1万亿。

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关系示意图

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中各举债主体债务构成

二是不宜过分夸大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这一点无论从审计署的报告和学者的研究,以及政府有关报告当中,都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低于警戒线。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加上或有债务,总债务率为70.45%,低于100%的警戒线。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和可能承担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2010年的逾期债务率分别为2.23%和1.28%。除一般预算收入外,地方政府还有土地出让、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股权资产等收入来源。“十五”时期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1973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37.1%,“十一五”时期前四年为22862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22.2%。

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集中发生在金融危机时期,高增长但具有暂时性。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这说明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从中长期来看,地方经济持续增长、财力不断增强,债务风险可控。1998年以来,除了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以外,政府性债务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率

三是正确认识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一些地方的平台的确存在问题,但不应因此否定其积极作用。目前融资平台的问题是一个前进中和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靠投融资体制深化改革来推动解决。

第一,融资平台在中国目前还会继续存在下去。根据最近国务院(〔2011〕45号)文件和各方面情况来看,保障性住房和水利项目仍然要靠融资平台来推动。融资平台是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新,虽然当前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率比较高的问题,但是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的积极作用仍然很大。它改变了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缺陷,开辟了地方政府新的融资渠道。

第二,融资平台可以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其他变相负债融资,增加了它的显性负债。地方政府性债务起始于1979年。融资平台未创立前,全国所有省级政府、90.1%的市级政府、86.5%的县级政府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举借债务。1988年投资改革,就相应成立投资公司,即平台的前身。1998年融资平台创立后,以平台为依托筹措资金,其他变通、隐性甚至非法的融资方式得到有效抑制。

第三,有利于推动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很多地方平台公司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如投资控股性公司,并推动相关项目的市场化、企业化规范运作,比政府直接负债运作更有效。

第四,有助于夯实地方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基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70%以上业务用于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土地开发(收储)和保障性住房等建设,形成大量优质资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促进民生改善。而通过这次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融资平台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对我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一是性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消费性债务;而我国政府依托平台形成的债务是建设性、资本性债务。二是作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寅吃卯粮”,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则是为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增加长期资本,增强发展后劲而形成的债务。三是发展阶段不同,欧美是发达国家,处于低增长阶段,高消费、低储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债务越滚越大;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增长快,债务率动态下降。四是风险情况不同,2010年,美国国债负担率为91.6%,日本为220.3%,德国、英国分别为80%和77.2%,高于欧盟60%的控制水平;而我国总体公共部门债务负担率50%左右,低于60%预警线,且95%来源于内债,处于总量风险可控的安全区。总之,虽然两者都是政府债务,但是由于国体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政府拥有的资源不同,中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债务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的债务总体可控,不像欧洲目前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债务问题,有可能引起第二次经济探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面临信用降级的影响。因此,我们当前做好债务预警体系,防止我国信用被降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直接负债运作更有效。

第四,有助于夯实地方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基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70%以上业务用于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土地开发(收储)和保障性住房等建设,形成大量优质资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促进民生改善。而通过这次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融资平台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对我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一是性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消费性债务;而我国政府依托平台形成的债务是建设性、资本性债务。二是作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寅吃卯粮”,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则是为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增加长期资本,增强发展后劲而形成的债务。三是发展阶段不同,欧美是发达国家,处于低增长阶段,高消费、低储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债务越滚越大;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增长快,债务率动态下降。四是风险情况不同,2010年,美国国债负担率为91.6%,日本为220.3%,德国、英国分别为80%和77.2%,高于欧盟60%的控制水平;而我国总体公共部门债务负担率50%左右,低于60%预警线,且95%来源于内债,处于总量风险可控的安全区。总之,虽然两者都是政府债务,但是由于国体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政府拥有的资源不同,中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债务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的债务总体可控,不像欧洲目前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债务问题,有可能引起第二次经济探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面临信用降级的影响。因此,我们当前做好债务预警体系,防止我国信用被降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第一,明确功能定位。组建平台的目的应是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筹措问题。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一脉相承。在这里还是要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准公益和经营性项目应该根据发展阶段不同,有不同主体。经营项目应该由市场做,准公益项目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纯公益项目由政府财政资金来做。因此,融资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政府基础设施,特别是准公益项目(现在包括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完善治理结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包括目前的资金的注入以及强化借用管还的配套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制。主要包括:政资、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化运作,还本付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安排项目,不干预平台运营;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行政性治理向公司制治理转变;弱化政府信用,强化公司信用;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6]《治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瞭望2011年第10期)

二、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第一,明确功能定位。组建平台的目的应是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筹措问题。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一脉相承。在这里还是要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准公益和经营性项目应该根据发展阶段不同,有不同主体。经营项目应该由市场做,准公益项目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纯公益项目由政府财政资金来做。因此,融资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政府基础设施,特别是准公益项目(现在包括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完善治理结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包括目前的资金的注入以及强化借用管还的配套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制。主要包括:政资、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化运作,还本付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安排项目,不干预平台运营;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行政性治理向公司制治理转变;弱化政府信用,强化公司信用;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6]《治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瞭望2011年第10期)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第一,明确功能定位。组建平台的目的应是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筹措问题。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一脉相承。在这里还是要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准公益和经营性项目应该根据发展阶段不同,有不同主体。经营项目应该由市场做,准公益项目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纯公益项目由政府财政资金来做。因此,融资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政府基础设施,特别是准公益项目(现在包括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完善治理结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包括目前的资金的注入以及强化借用管还的配套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制。主要包括:政资、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化运作,还本付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安排项目,不干预平台运营;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行政性治理向公司制治理转变;弱化政府信用,强化公司信用;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6]《治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瞭望2011年第10期) 蟆⒄路挚⒄嬲氖谐≈魈澹谐俗鳎贡靖断ⅲ徽男谐鲎嗜酥霸鸢才畔钅浚桓稍て教ㄔ擞唤⒔∪诓糠ㄈ酥卫斫峁梗迪中姓灾卫硐蚬局浦卫碜洌蝗趸庞茫炕拘庞茫还菇ā敖琛⒂谩⒐堋⒒埂毕嗥ヅ洌熬霾摺⒐芾怼⒅葱小⒓喽健毕喾掷氲耐度谧使芾砘啤br>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近这几年,我国地方政府性质的债务规模正在不断地增长,而因此所导致的债务风险和债务隐患也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改革和适度宽容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信贷投放的增长速度与日俱增。在高速信贷投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融资最为活跃,它也是最为引人注目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融资主体,本研究将对湖南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相关情况做出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经济视角下的湖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主要情况

从财政的界定来讲,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主要就是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其二者的所属单位以直接介入和提供担保等方式所形成的债务,它主要涉及到直接债务和担保债务两个方面。首先是直接债务,它又可以划分为一般债务和转向债务,所谓一般债务就是没有一般财政收入来源的债务,而转向债务则指的是具有相关的制度性收入或者是经营性收入来源为举借的债务。举例来说,湖南交通部门统借统还建设的高速公路,还有其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将土地出让金作为还款来源,此外以高等院校以及医院等事业单位所质押的收费权来举借的债务也在其范围之内。

到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的时候,湖南省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为2670亿,同比上一年增长了386个亿,增长了16.91%,到了2014年年初,湖南地方政府已经面临着一个偿还债务的高峰期,需要马上偿还的债务达到了1182.44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总体分析来看,在湖南省的债务当中,其省本级债务融资金额为865.23亿人民币,占总债务的32.41%。与往年相比,增长了144.84亿,增长幅度为2011%。其市级债务余额有933.73亿元,占到总债额的34.97%,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86.85亿元,增长了25.02个百分点。此外,县乡级别的债务融资金额达到了870.83个亿,占总融资金额的32.62%,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54.45亿人民币,增长了6.67个百分点。乡镇债务融资金额为262.39亿人民币,所占比例为9.83%。

通过以上数据情况可以分析出,湖南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主要存在三个特征。①其负债面比较广而且债务的增速比较迅速;②其举债的形式比较多,债务的用途相当混乱;③其债务的源头较为集中,潜在的金融风险相当突出。

三、基于经济视角下的湖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风险管理

(一)强化银企合作,对举债行为进行规范

湖南省地方政府的融资负债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方面,所以对举债行为需要进行规范,而且应该将其集中在怎样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进行利用方面,以此来强化银行和融资平台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也方便融资平台企业对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协助。一般来说,对举债行为进行规范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是对举债行为当中的信息披露和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做到透明化,另外是对举债行为当中的土地抵押和收费权质押行为进行规范[1]。对于前者来说,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呈现出不透明或者半透明性质,其主要的原因是融资平台的数目多,形成了多头举债的情况,而且监管部门和融资平台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同,这也导致其总体的负债情况不容易做到精确的统计。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融资平台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还有待于完善[2]。对于后者来说,以湖南的土地储备中心为例,将收储的土地当作抵押物,在法律上是存在瑕疵的,加入是平整的规划好的土地,一般地方政府都会采用立即挂牌出售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将其抵押给银行。所以,银行在这一过程当中承担了较多的风险,为了将这种风险降低到最小,银行应该加强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此来对政府性质的融资平台的建设做出规划,对政府性质的债务风险做出最为直接的防范。

(二)实施项目管理,对举债责任进行落实

这也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首先是实施项目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因此需要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性融资行为进行项目管理,假如政府性的融资平台有相对独立的负债行为,那么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就能够将项目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落实到主体上,可以更好地将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起来,进而有效德尔防范信贷风险。对于有收益型的项目,可以对商业银行贷款行长的责任制进行参考,将谁贷款谁负责的制度和原则落实到实处。其次也要实行举债责任,要确保用人的独立性[3]。对政府性债务融资平台的责任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落实,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融资贷款的时候需要通过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和贷款行为来进行,并要做到和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相匹配,不可擅自妄为。此外,根据以往的政府性的负债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官员一般为了顾及其任期内的政绩而不顾及当地的财政实力等情况而大举进行负债建设,最终造成了政府性的负债规模加大,所以,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的负责人应该通过地方政府来进行直接委派,保证其行政关系依然隶属于原单位,其工资也从原来单位进行领取,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集中还款情况的发生。

(三)项目保压共存,对风险意识进行普及

强化对政府官员的教育工作,普及相关的风险意识。很多的地方政府都将经济刺激计划当作是千载难逢的融资机遇,虽然说在这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当中,湖南省地方政府所表现的还不算太激进,但是和以往的融资规模相比较,这一次的增长规模也仍然和相关部门的预期规模存在很大的出入。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实力来分析,这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当中包含着较大的风险,而因此所造成的隐患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的时候需要做到有保有压,这样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必要延续。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屡次提示相关政府性质的融资平台要注意负债风险。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湖南省政府在信贷规模的预测和相关项目的建设现状等方面,为了防止负债融资的风险,对相关的减少项目的融资开始实行有保有压的方法。为此,首先需要对在建和续建的项目进行必要的维持,这些项目是以前局已经参与或者被安排授信额度的项目。然后严格要求申请建设的项目,对于一些重复修建和高耗能的项目,还有一些对当地的经济拉动效应不是很明显的项目等都做出了暂缓建设和停止建设的批示。

篇7

关键词:地方债 融资平台 创新 转型

地方债危机是指规模庞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问题,正在迅速显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四万亿”刺激之后,中国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累积了巨额的债务。随着经济增长的不断下降和财政收入增速的减少,这些债务的偿还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改革的重大风险。一些城市依托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导致债务风险急剧扩大。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近1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而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考验,努力探索融资新模式和积极创新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融资平台公司的作用和现状

(一)融资平台公司的作用

融资平台举债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融资人,是地方政府信用扩张的主要途径,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了地方政府信用资源的利用,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二)融资平台公司的现状

1.政府融资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政府融资平台体系已初步形成。从产业涵盖来看,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的产业情况,成立了不同的产业投资公司,如城市建设类投资公司、公用事业类投资公司、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农业产业投资公司等。而从行政级别来看,市一级基本上均有相应的招商引资平台,并有相应的机构与之对口,在部分发展情况较好的城市,政府融资平台已经向下辖区县延伸。

2.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建立

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性投资公司均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按市场化、公司化方式运作。政府性投资公司以及各类基金,其定位均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政府投资的责任主体,受政府委托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融资;运用法定可支配资产进行参股、控股投资;面向国内外市场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具有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或收回等职能。其中,政府投资公司主要以财政注资或投入存量资产等形式成立,以投资公司所有的存量土地、房产等资产作为抵押,以土地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的预期收益向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融通信贷资金。同时,还发行企业债券、企业信托、个人委托集合贷款等金融产品筹集资金。

3.成为政府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力量

各地政府投融资平台建立后,在加快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以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筹资作用。

二、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一)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风险集中高

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集中在银行信贷方面,银行信贷在政府投融资结构中占绝对比重,投融资风险未能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得以分解,投融资的风险比较集中。在银行信贷中,银行短期债务又占了相当比例,政府投融资平台不仅背负着维持资金链不断的沉重压力,而且银行信贷的高额成本也日益成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沉重负担。

(二)投融资结构性风险集中,融资能力不足

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的项目大多集中在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公益性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大,而回报和收益较少,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的结构性风险突出。目前,各地政府的国有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为维持资金链不断,企业不得不继续拆借银行资金,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企业可抵押的资产数量的减少和企业资产质量的下降,国司的融资能力将开始下降。

(三)投融资结构不合理,对产业发展支持不足

政府投融资平台在项目融资方面,主要集中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尽管成立了各类工业投资公司等产业类投资公司,但由于这类公司的融资重点仍然在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企业或产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支持不足,企业自身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瓶颈制约,这对地方工业产业发展是不利的。

三、融资平台公司如何创新与转型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之所以存在并得到快速的发展,是有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化解短期风险、摊平长期风险的情况,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展经营模式创新及转型,主动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在机制、资源配置及合理的政策上的引导,朝着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那么如何创新与转型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两个层面:

(一)地方政府层面

1.建立一个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机制。要制约政府过度负债、盲目投资的冲动,让投融资平台成为一个受约束的平台。可以考虑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考评制度,设立债务率与地方政府绩效相挂钩的控制机制。规范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的贷款行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必须与财力相匹配。

2.整合分散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各级地方要抓住国家规范平台公司的契机,将分散在不同平台公司的优质资源加以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同时,合理调整资源结构,优化各类资源组合,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板块,增强抗风险能力。

3.引入外部监控机制。各地国资部门、财政部门(或履行同等职责的部门)应依法对投融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加强监管,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投融资公司还要自觉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4.建立偿债基金制度。经验表明,大量依靠土地增值收益偿还平台公司债务的方式蕴藏巨大风险,地方政府应尝试建立完备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和偿债基金制度,对平台公司的债务起到风险预警和控制作用,同时也在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之间设立一道债务风险防火墙。

(二)平台公司层面

1.政企分开,独立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平台公司应遵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与政府划清权责界限,强化企业信用,项目融资时,做到财政不担保,平台公司之间不担保,突出单个项目的运营作用,逐步弱化政府信用;恢复平台公司作为一般企业的市场法人主体地位,成为能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拥有自主经营管理权的法人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加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2.开创新的资本注入模式和融资渠道,引入社会闲散资金,缓解资金压力。设立必要的准入要求和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做实资本金。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实现商业运作,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让其逐步退出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的债务融资范畴。

根据运营模式细分为O&M、DB、BOT、BOO、PPP等多种模式,进行资本注入创新,在政府控股的前提下,引导多种社会资本(社保、保险、央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成为融资平台的股东。比如,与国开行合作,依托国开金融,变债权人贷款为投资人出资入股。开放交通、市政、水务、体育、民政等领域,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计,试点一批PPP模式的项目。加强运用资本市场提供的IPO、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对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可择机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

3.融资方式创新: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不单依靠银行贷款,增加企业债,中票,短融,信托,租赁等方式。

4.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形成核心竞争力。要从依赖政府的思想转变为用市场的观点思考、决策、实施经营管理活动,在实践中逐步走向市场,逐步过渡为一般的市场化企业。要根据自身资产特点,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做专主业,以主业为目标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全新的经营模式和管控模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平台公司要适应时代变化,转向为政府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和内需增长服务,比如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转向为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服务,扶持上市公司、投资电子信息产业园、控股金融企业等,并逐渐形成行业的专业优势。

在政策变动的大环境下,除部分融资平台可能经清理而消失外,鉴于其已积累的大量资源和运作基础,笔者认为大多数融资平台仍然具备继续存在的条件和意义,但未来必然面临转型。转型方向之一是成为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甚至进一步实现产权社会化。目前,一些运作较为成熟的融资平台已经具备了这类转型的基本条件。而大部分现有平台可能会选择另一类转型方向,即成为专门项目的融资服务管理者,继续充当政府与市场中间人的角色。但无论从融资平台发挥的历史作用还是从其现有运作条件来看,都不适宜进行一刀切的简单处置,而应考虑更适合发挥其作用的制度设计。同时,债务管理改革需要一定过渡期,在这一过程中存量债务安全的保证应是首先考虑的要素,而地方政府实际资金需求的规模和供给的灵活性也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评估。

四、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变动早已酝酿多年。融资平台的发展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其生存模式必然发生改变。研究如何推进转型,最终找到较为合适的定位,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融资平台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佳嵋,李茜.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银行债务的风险研究及未来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财政,2011(9).

[2]高立,张令奇.采取综合措施,规范地方融资平台[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3]高旭东,刘勇.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

篇8

一、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在政府融资平台审计中的不同点

(一)审计主体不同

政府融资平台审计中国家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主要对政府融资平台中涉及国家资金及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国家审计人员所需的工作经费由财政部门负责拨付。社会审计的主体则是具有相关资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主要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维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二)审计的权限及侧重点

政府融资平台中国家审计是依据宪法等有关规定对其涉及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企业进行强制性的审计监督,审计中发现的企业违规行为有权依法处理。国家审计侧重考察政府融资平台中项目申报,审批,建设过程中的合法性及合规性。社会审计则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受托审计,即社会审计无权对相关企业直接审计,需要政府融资平台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审计范围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所约定的。社会审计作出的审计报告易受到委托方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类型而不能进行深入调查。

(三)审计的依据及审计成果

在政府融资平台审计中国家审计依据《国家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由于国家审计是一种依法行政行为因此审计行为和审计处理依据等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且国家审计会对所涉及到政府融资平台有交易事项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出具审计取证单、审计报告、决定等。社会审计的审计依据是的独立审计准则。在审计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根据内容向政府融资平台委托人提交相关审计报告并对其真实完整性负责。

(四)审计程序、法律责任不同

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审计时需依照法律依法审计,并根据职责、权限、审计程序对其作出相应处理,在政府融资平台审计中国家审计人员必须到现场直接参与审计,作为被审计对象所涉及到的政企对审计机关作出的相关审计决定必须执行,如果对其处罚决定有异议时需先执行审计机关的决定后通过行政诉讼等方式来解决。社会审计结果仅需提交给委托人不能采取后续处罚措施,并且在实施阶段会导致审计结果存在客观差异。

二、建立政府融资平台治理的长效机制

截止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且仅银行贷款就达到了9.7万亿元风险集中,而且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自身定位模糊、管理混乱,信息披露不透明、投资效率低下。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会对我国的金融系统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上述对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及风险防范仅靠一方是不够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建立长效机制。

(一)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应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审计方式

社会审计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以往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但是社会审计对审计对象的总体方向把握不强,使得其审计只是停留在财务报表这个层面,缺乏对其深入的分析。国家审计则对整体把控作为前提,对重要内容深入了解分析重点审计,提高审计效率。所以在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审计时需要结合国家审计对总体的把控能力,分析审计重点内容时结合社会审计的经验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双方审计的优势达到最优效果。

(二)促进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完善

为保障地方政府的合法权利,促进资金高效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防止部分政府违规举债,我国可以通过修改《预算法》和《担保法》等法律,来规范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的行为,授予地方政府发债的权利,使其在公开、透明的操作环境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债务融资,接受公众的监督。并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将政府债务的管理和偿还纳入考核标准,明确责任,防止出现坏账、过度借贷的情况,加强政府资金信息披露,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完善平台的管理,规范平台运作

融资平台的主管部门应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对涉及地方政府担保的融资平台进行全面的清查整顿,对其中无资质、职能重叠、资产规模不足、虚设平台进行清查整改。并按照所实施的项目类别进行分类整合。集中优势统一管理,发展强大资本实力。对于资金薄弱的地区,融资平台要适当集中,控制平台总量。完善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利用自身的债务来调节融资平台的资本结构,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律实体。

(四)严控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对其债务数额和期限的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及偿还,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准则划分责任,完善偿债机制,建立追责制,并将债务的举借及偿还作为干部任期内的考核标准,防止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当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合理规划中、长期债务,控制债务总量。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的评价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参与范围,部分投资风险较高的项目应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参投比例,而且各级地方政府应在财务报告体系及预算决算中设置政府债务,并对其负债数额及偿还信息进行重点披露。

篇9

质量和水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机理、应对策略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

资平台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4―0121―04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投融资体制创新,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有利于扩大内需、弥补地方政府财

政赤字,并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撬动社会资本、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数量、规模激增及发展速度过快,带来了融资风

险、道德风险等诸多问题。

一、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投资主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有限导

致融资风险高度集中

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普遍面临投资主

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均有限的困境,导致融资

风险高度集中。在投资主体方面,主要局限于地

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银行,尚未形成以政府为主

导,投融资平台、银行和银团、企业、外商等结合的

多元投资主体格局。在融资渠道方面,投融资平

台资金来源有限,除财政拨款外,主要集中在银行

贷款和发行债券。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分为经

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类,其中,非经营性投资项目

往往涉及金额大、还款时间长,且无法盈利或盈利

较少。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融资风险

形成机理,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李丽虹认

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以及地方发债功能受到抑

制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以银行贷款

为主的单一融资渠道的形成。谈建军认为,融

资成本和收益均较高以及国家紧缩政策导致商业

银行信贷规模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地方政府投融

资平台融资渠道有限、融资结构不合理,并易诱发

融资风险。

(二)多层委托关系导致道德风险和逆

向选择问题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存在三层委托

关系:全民对政府的委托、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委

托、投融资平台对投资公司的委托。因此,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如,陈家洪认

为,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委托关系中,某

一方也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在获取收益的同时,

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主要因为投融资平台运作

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足,政府、银行、公众等

都无法全面掌握其运营情况,致使投融资平台游

离于政府监管和公共监督之外。而在复杂的委托

链条中,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损害政府、银行等相关主体的

利益。

(三)传统政绩观易给地方投融资平台埋下

政策风险隐患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干部

晋升仍以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作为主要考核标准。

在这种政绩观下,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下达指导思

想、意见,通过投融资平台大量举债,盲目加大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投资力度,从而拉动经济

增长。如,赵嘉晓认为,由于贷款期限较长,导致

政府换届成为投融资平台的政策风险之一。地方

政府换届后,领导风格的不同易导致出台政策的

不尽相同。同时,新一届地方政府官员极有可能

产生新的投资冲动,从而产生债务衔接风险。如

果政策的延续性出现问题,投融资平台原有项目

就可能发生相应变化,再加上政府官员责任终身

追溯制的缺乏,导致无法对政府投资进行长期、有

效的控制,从而给地方投融资平台埋下政策风险

隐患。

(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问题突出

首先,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

构不完善。投融资平台的性质大多是国有企业或

事业单位,容易出现政企不分的问题,并极易受政

策影响。如,迟晓燕认为,投融资平台具有政府背

景和市场定位双重属性,在产权、管理权等方面普

遍存在政企不分问题。我国大部分投融资平台尚

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

法人治理结构,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

机制。其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责任主体不

清晰。投融资平台主要由地方政府以国债资金、

土地储备、税收收入等形式注资设立,是地方政府

进行市场融资的直接工具。许多投融资平台由政

府独资成立,决策权自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政

府成为实际的运作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与投融

资平台的责任主体不清晰,政府行为边界模糊,容

易导致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行为,对投融资平

台运作过度干涉或涉入不当。最后,地方政府投

融资平台的运作程序不规范。部分投融资平台成

立时间短,相应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信息披露

等制度尚未完备,严重影响项目运行的效率和质

量.

(五)过度举债与还款能力弱的矛盾导致投

融资平台面临债务风险

投融资平台天然的软约束机制,使过度举债

情况比较普遍。第一,资本金不实、资本金不足、

“垫资”和抽逃资本金等问题,易诱发债务风险。

如,米璨认为,一些承担省市级建设任务的投融资

平台存在注入资产不实或滥竽充数、平台层级较

低等问题,致使自身负债率过高。第二,投资时

间长、投资回报率低、项目盈利能力弱等特征易引

发偿债风险。如,李丽虹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自

偿能力低及平台公司缺乏主营业务是导致项目盈

利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

平台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弱,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债务偿还过于依赖地方政

府,而地方政府还款主要依赖于土地批租和税收

收入,如果政府收入大幅下滑,地方政府作为地方

债务的第一还款源,也将丧失偿还能力。即使是

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如地铁、机场等公共盈利性

项目,也很难实现收益与债务的对冲和缓释。第

三,债务结构复杂及隐性债务等问题易引发债务

运作风险,而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则会导

致隐形债务显性化。

(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易引发金融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情况透明度

不够,导致银行无法全面、科学地分析和掌握其发

债和担保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的一个项目甚至可以从多家银行获得

信贷支持,造成“多头信贷、多头融资”现象的发

生。相对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弱势地

位,难以掌控地方政府的债务总体水平、财务担保

情况和还款能力,导致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低。如,

张丽恒认为,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则会转

嫁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或转移为中央财政负

担,容易诱发银行信贷风险。李侠认为,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一般采用政府担保或质押方

式,这种不透明的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易引

发信贷风险。同时,如果银行业出现大面积坏

账,还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地震”,导致金融

系统性风险。如,王庆安、贺辉认为,地方政府以

土地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而担保抵押品的价格

下行可能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

二、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对策研

(一)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投

融资平台的法律约束

应尽快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的相关法律法

规,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各类投融资行为,加强投融

资平台法律约束,依法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

益,明确界定各方的权、责、利,实现公平、有序竞

争,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化、市场化、

透明化。首先,应不断完善《预算法》、《担保法》

等现有法律法规。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

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见,《预算法》否定了地方

政府自主发债的合法性。对此,万莎认为,应修订

《预算法》,明确地方政府举债的合法性。王开

怀等认为,应不断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中

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范围,使地方政府成为

独立的财政主体。其次,尽快出台《地方公债

法》、《财政收支划分法》等法律法规。如,张琦认

为,应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制订和出台一部《地

方公债法》,该法律涉及地方债发行的种类、规模

及债务管理和债务风险评估等内容。

(二)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提升财

政能力

首先,应合理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

权和事权,适当上移地方政府部分事权,明确各级

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其

次,适度下放税权、增加新税种。如,张琦提出增

加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政府拥有的比例,开

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并将监管权交予地方

政府。张丽恒建议建立和完善财产税,使其成

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以此改变地方政府过度

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为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提供

新途径。

(三)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关系,有利于解决

长期以来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的政企不分、政

资不分、政事不分等问题,消除预算软约束和“共

同池塘”的影响。如,吴亚平建议从合理确定投

融资平台的隶属关系、确保投融资平立法人

地位两个方面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权责利关

系。迟晓燕认为,鉴于投融资平台与生俱来的

政府背景和市场定位的双重属性,要科学界定投

融资平台的经营职责和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

(四)促进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是解决投融资平

台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政府投融资

平台应打破单一投资主体的现状,转变为政府、投

资公司、企业、民间投资者、外商等多元化投资主

体的发展格局。李侠认为,应积极拓宽地方政府

及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模

式,提升融资能级,促进财政投资、发行债券、贷

款、项目融资、产业投资基金、集中推介招商、社会

捐赠等多种融资渠道的发展,保障财政投资、债券

融资、项目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社会捐赠的

有效衔接和综合发展。同时,降低信贷融资比重,

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通

过市场化方式募集资金。

(五)构建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应加强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制定一套

完整的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科学选

取和界定监控指标,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如,陈伟和陈S提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

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各类地方政府

风险相关数据,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并建立风险评

估模型,加强风险监测和管理。其次,实行合理

的债务分类和区别管理。张丽恒认为,应区分不

同性质和类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实现纯公

益性项目、准公共性项目、竞争性项目的分类管理

和核算。

(六)建立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监管机制

首先,应树立公民监督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赵敏认为,应增强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健全政府

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融资平台资金运行情况的

透明度,从而避免由信息不公开引发的投融资平

台风险问题。其次,构建全面、科学的信用评级

体系和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系,完善投融资平台

的跟踪、识别、评价、预测和监控机制。张琦、赵敏

等学者认为,应将影响政府负债率的因素纳入当

前的信用评价体系中,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

评价体系。米璨认为,应建立投融资平台信

用评价制度,以改善投融资平台经营状况、提高内

控和盈利水平。张丽恒认为,地方政府应在了

解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标准,建立包

含负债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负债收入比和担

保债务比重等指标的地方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

系,实现债务总量控制。再次,建立专业监管机

构。张琦认为,应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及时跟

踪、加强年审、严格和规范监管。此外,迟晓燕

和张晓曼认为,还应加强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以及金融机构等专业中介机构参与投融资平台的

风险监管。

(七)改进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

首先,要逐步完善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

许航敏等认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由政

府独资注册向合伙制或股份制治理结构转变。投

融资平台建立决策、管理和监管三位一体的现代

企业制度,有利于提高投融资平台资金使用效率、

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其次,要加强投融

资平台市场化运作。李侠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

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应从坚持贷款审慎原则、遵循

市场化投资导向等方面入手。再次,要完善投

融资平台相关规范和约束制度。我国地方政府投

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应向纵深推进,项目公示制

度、专家评议制度、信息制度、投资监管制度

等的实施,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主

体的投融资行为。

三、结论

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诸多问题日益凸

显,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投融

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形成机理以及缓释对策开展

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政

府和投融资平台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

学者们大多全面地列举了投融资平台存在的诸多

问题,但未找到或指明投融资平台面临的最亟待

解决的问题。二是研究者们尚未提出导致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或根源所在。

三是目前关于投融资平台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多以

定性研究为主,缺乏衡量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数据

和定量分析。如,一些学者建议建立投融资平台

风险预警系统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评价体系,但

通过定量分析该问题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匮乏。四

是关于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较多,以某

一地区或某一投融资平台为对象的应用性研究和

个案研究较少。五是现有文献中的对策研究主要

指明了缓解风险的方向,但普遍缺乏可操作性。

篇10

按照要求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这一课题,通过对我县**、教科局和乡镇等单位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和硕县债务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9月,我县债务余额为**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债务为**万元,隐性债务**万元。

从债务构成看,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存量债务主是2014年前经审计清理甄别认定的债务,主要集中在**。

或有债务为政府担保债务主要是**,每年由债务单位自行偿还债务本息。

政府债券主要是自2015年以来通过置换、新增债券解决存量政府债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重点民生项目支出。

隐性债务主要以融资平台公司棚户区改造、**产业形成的工程欠款。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着力夯实管理基础

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领导小组、政府债务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风险的底线和红线。

(二)限额管理,着力硬化预算约束

截止2019年,上级批准我县债务限额为**亿元,我县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债务未突破批准的限额,为争取新增债券额度创造有利的条件,严格按要求将新增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多措并举,着力拓宽偿债渠道    

根据各债务单位制定的债务化解方案,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政府偿债能力,按时履行偿债义务。

(四)动态监测,着力排查风险隐患

对各单位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分别纳入地方性债务管理系统、财政监测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各单位债务情况。根据各单位债务情况,分析风险原因,切实降低债务风险。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的监管,开展新增债券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核查工作。开展新增债券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切实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偿债务任务重,财政压力大

从债务项目分析,我县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等民生项目,从债务用途分析,基本为公益性项目,各债务单位无经营收入,部分债务主要由财政资金偿还,偿债压力巨大。

(二)或有债务存在一定代偿风险,监管难度困难

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存量债务、或有债务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或有债务可能存在一定的财政代偿风险。主是是**,但每年先由县财政垫资,后两公司将本息偿还县财政局,存在一定的代偿风险。

(三)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负担重,偿债风险高

我县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着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主要集中在**等公益项目中,这些资产是不可变现资产。近两年为债务还本付息集中期,偿债风险加大。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

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积极争取新增债券额度,以专项债券为主,重点支持**等领域,不断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同时将政府债务全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坚决防止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

(二)依法妥善处置政府存量、或有债务。

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严格划分偿债责任,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从实际出发,明确乡镇及各部门的偿债责任,在锁定存量的基础上,由责任人提出分类化解意见,制定化解方案,分类别、分阶段、分缓急,逐步进行消化。加强或有债务监管,在财政资金垫资后并依法对原债务单位行使追索权,追回财政资金。

(三)进一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各单位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以坚决守住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把握好时序、节奏和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债务化解任务。

(四)进一步推进融资平台转型。

鼓励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融资,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利用政府购买服务预期收益质押融资,分类推进融资平台转型,依法厘清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边界,防范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