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病理变化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妊娠高血压的病理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妊娠高血压疾病组32例,平均年龄22.4±2.3岁,平均孕周35.1±4.2周,正常孕妇组36例,平均年龄22.8±2.7岁,平均孕周36.2±3.9周。两组孕妇均为单胎初产妇,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病史、糖尿病史、肥胖因素。
测定方法:标本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取血清用总胆红素氧化法,直接胆红素氧化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法。采用日本东京1024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TX-]±S表示,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TBI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BIL、HDL-C、LDL-C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TBIL/HDL-C、TBIL/LDL-C、DBIL/HDL-C、BDIL/LDL-C两组数据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讨 论
妇女在妊娠期间,其体内发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变化,主要受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等类固醇的影响,但在生理生化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其体内的各种物质各自依据自身的途径进行代谢,互相协调,保持动态平衡[1]。妊娠高血压疾病时,其基本的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组织细胞缺氧改变其新陈代谢,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理之一。国内外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血脂代谢的异常有一定的关系[2]。张氏等测定了妊娠高血压疾病33例各项血脂水平,并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正常未孕妇女相对照。结论血脂水平及代谢的改变反映了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脂质代谢紊乱,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异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异常下降可能共同参与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过程[3]。全国妇产科教材第6版,“妊娠高血压疾病中各脏器组织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母儿的影响”中指出,妊娠高血压疾病时小动脉平均直径由正常500μm减少至200μm,且伴有内皮损害,血浆成分沉积于血管壁及脂质蓄积等,致使胎盘血管出现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本资料妊娠高血压疾病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孕妇组,而LDL-C则高于正常孕妇组,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可见血脂代谢异常,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体内外实验证明,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硬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和损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LDL的氧化修饰过程中,其一是细胞加氧酶的作用,其二是细胞内活性氧产生,使LDL氧化,随着含氧化脂类的LDL产生,改变了内皮细胞功能,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进而促进脂肪斑的形成[4]。胆红素是由血红素降解产生的,过去被公认是体内有害产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胆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抑制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形成,而且能促进胆固醇的乳化和清除,胆红素作为体内高效的生理性抗氧化剂,能通过自身的抗氧化作用保护LDL-C不被各种氧化剂氧化,增强体内抗氧剂的抗氧化作用,恢复细胞内抗氧化与致氧化之间的平衡而减轻细胞损伤,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皮下积聚[4]。若血清胆红素低下,则血清胆固醇水平及LDL-C氧化修饰增加,阻止脂质溶解从胆汁中清除。从而使血清脂质浓度增高,导致血管病变,血管直径缩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发生。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TBIL/HDL-L、TBIL/LDL-C DBIL/HDL-C、DBIL/LDL-C比值异常,说明妊娠高血压疾病时确实存在着氧化与抗氧化之间异常。Chromme等认为TBIL在妊娠高血压疾病起病之初,其含量已下降。
孕妇过度追求高脂肪热量的食品,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引起血脂升高的因素之一。妊娠期间除加强围产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早筛查妊娠高血压疾病,还要注意强调饮食结构,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增加维生素、铁、钙、锌等缩量元素的摄取,尽量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综如上述,外周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BIL/HDL-C、TBIL/HDL-C、DBIL/HDL-C、DBIL/LDL-C比值,胆红素、血脂水平代谢异常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妊娠早、中、晚期检测胆红素、血脂水平,能及早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对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保障围产期健康有极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9-40.
2 俞王林,张海莹.妊高征患者血脂代谢水平测定及其意义.浙江医学,2001,23(7):399-400.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眼底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前、产后的眼底观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599例中眼底正常152例(25.4%),眼底改变447例(74.6%),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眼底改变率为63.9%,子痫前期轻度眼底改变率为80.4%,子痫前期重度眼底变率为98.8%,子痫眼底改变率为100%,视网膜病变III期69例中1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疾病程度成正比,血压越高,蛋白尿越高,红细胞压积越高,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产后子痫,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有关。结论:眼底观察对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程度,制订治疗方案,对防止产后子痫及防止严重视网膜病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眼底观察;视网膜病变期;预后
AbstractAIM: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fundus obs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METHODS:The prenatal and postpartum observation of fundus of patients with PIH were analyzed. RESULTS:Among 599 patients, 152 cases of normal fundus accounted for 25.4%, and 447 cases of fundus changes accounted for 74.6%. The rate of fundus change with mild preeclampsia, fundus change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 fundus change with eclampsia were 80.4%, 98.8%, 100%. 12 cases of 69 cases with retinopathy in phase Ⅲ, had retinal detachment. The incidence rate and severity of retinopathy wa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th the degree of the disease in PIH. The higher the blood pressure, albuminuria, hematocrit, 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rate of retinopathy. Eclampsia postpartum was related to severe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retinopathy.CONCLUSION: Fundus observation was of significance to judge the degree of the disease in PIH, make treatment protocol, prevent eclampsia postpartum and severe retinopathy.
KEYWORDS: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 fundus observation; retinopathy phase; prognosis
0引言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是产科一种严重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wk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目前仍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部分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在我院收治PIH患者都常规进行产前、产后眼底检查,观察眼底改变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就599例PIH患者住院期间眼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201/200806我院产科住院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患者599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21例(53.6%);子痫前期轻度179例(29.9%),重度80例(13.4%);子痫19例(3.2%)。
1.2方法
首次眼底检查时间在患者入院24h内进行,由眼科医师用直接眼底镜在小瞳下检查眼底,若未能看清则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若眼底异常者3d复查1次或在终止妊娠后3~5d复查。根据眼底分期标准[2]:分为3期:I期:动脉痉挛期;II期:动脉硬化期;III期:视网膜病变期,这期包括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视水肿及视网膜脱离。本资料的病例无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病史。
2结果
2.1PIH眼底改变的发生率
患者599例中眼底正常152例(25.4%),眼底改变447例(74.6%)。PIH患者的眼底改变率可达到74.6%。I期改变211例(35.2%),II期改变167例(27.9%),III期改变69例(11.5%)。有1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发生在产后。
2.2PIH分期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PIH分期与眼底改变的关系见表1。表1 PIH分期与眼底改变的关系例(略)
2.3血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血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见表2。表2 血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例(略)
2.4蛋白尿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蛋白尿与眼底改变的关系见表3。表3 蛋白尿水平与眼底改变的关系例(略)
2.5红细胞压积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红细胞压积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见表4。表4 红细胞压积与眼底改变的关系例(略)
2.6不同眼底检查时间与孕产妇的转归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PIH患者599例住院后24h眼底检查463例眼底有改变,要尽快终止妊娠56例,其中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合并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经及时抢救脱离危险。经产科综合治疗3d,眼底情况随着病情转变发生变化有107例,I期眼底病变的患者改善明显,而眼底视网膜病变III期患者治疗后基本没有变化。PIH患者在终止妊娠后3~5d继续眼底观察:82例II期视网膜病变46例转为I期,9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妊娠终止后5d检查,7例完全复位,2例要采取手术治疗,另外3例视网膜病变III期的患者(2例重度子痫前期和1例子痫),在妊娠终止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经及时治疗完全复位,2例视网膜病变III期的患者产后出现抽搐症状。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约为9.4%[2]。PIH孕妇期患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发生在不同器官有不同表现,因为身体其他器官的小动脉看不到,而视网膜血管功能性收缩是最先改变,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程度能反映身体重要器官小动脉情况,我们唯一可通过眼底镜观察到PIH患者眼底改变的情况。近年这方面报道不少,有报道眼底改变率92%[3],亦有报道眼底改变率为100%[4],本组资料为74.6%,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眼底改变率为63.7%,子痫前期轻度眼底改变率为80.4%,而子痫前期重度眼底改变率为98.8%,子痫眼底改变率为100%。PIH眼底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有密切联系,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PIH患者的高血压及蛋白尿水平红细胞压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压越高,蛋白尿越高,红细胞压积越高,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PIH患者经产科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视网膜小动脉可随之发生变化,当I,II期眼底病变好转或无加重,病情得到控制后可以继续妊娠,如果在治疗中观察眼底病变情况没有改善或加重,应及时终止妊娠。而III期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镜下观察到眼底出血、水肿、渗出、视网膜脱离的病理变化,应尽快终止妊娠。孕产妇多为青年人,动脉弹性好,终止妊娠后,脉络膜可重新建立循环[4],I,II期眼底病变改善较明显,眼底可逐渐恢复正常,而III期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恢复则各异,本组资料显示: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合并视网膜脱离共12例,其中有3例视网膜脱离是发生在终止妊娠后。目前相对于产前子痫发生率下降来说,产后子痫患者占所有子痫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5]。因此,对重度PIH及III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产后高血压及蛋白尿未能得到很好控制情况下,应继续观察眼底变化并作相应治疗,对防止产后子痫及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预防措施:探求更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模式,实行开放式参与式管理,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医患对立关系,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提高了她们的主动参与意识[6],建立多种孕期保健宣教渠道,让每一个孕妇都认识产检的重要性,孕期发现血压升高、视力下降应定期检查眼底,早期发现眼底改变,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发生PIH及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概率。因此每一位眼科医生重视孕期患者的眼底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为产科对判断病情程度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对保障母婴围产期健康及减少母婴死亡也是非常重要的。眼底检查无创、方便,应作为PIH的常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4117
2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87
3肖玲,王立新,赵秀梅.动态观察眼底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意义.中国妇幼保健 2008;23(36):51375138
4戴泽君,戴乐,张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改变与母儿预后的关系.中国医师杂志 2006;8(2):201
篇3
关键词:超声 妊娠高血压 孕妇
本文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对经产科门诊证实患有高血压的孕妇100例的肾脏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实质回声并与108例正常妊娠孕妇的肾脏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讨论妊娠高血压患者的肾脏的特征性改变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标准。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临床诊断妊娠高血压组(组1):100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在31W+2D~38W+3D,尿蛋白2个“+”号—5个“+”号。正常妊娠组(组2):10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岁,孕34W+2D—40W。
仪器和检测方法:采用GE730、IE3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行肾脏超声检查。取肾脏长轴及短轴切面常规测量双肾大小、观察肾脏的形态、回声特征,并使右肾与腹腔肝脏回声及左肾左侧脾脏回声作对比进行比较。正常肾脏回声分为三部分。1)肾周脂肪层:肾周围有一层明亮的轮廓 ,它是由肾周围脂肪囊的强回声所形成,此光带内缘即为肾被膜形成的线状强回声。2)肾实质部分回声:肾实质部分包括肾皮质和髓质,声像呈实质性低回声 ,光点细小分布均匀,但比肝脏及脾脏回声低皮质较髓质回声略增强。3)集合系统:集合系统肾中央部位呈密集的强回声点群,较明亮。
2结果
2.1肾脏大小:两组208例受检者肾脏大小见表1。
2.2肾脏形态:组2的108例孕妇肾脏形如蚕豆,其中8例有大切迹 。组1的100例孕妇肾脏中9例有大切迹,13例有小切迹表面呈颗粒状。
2.3肾脏的回声:组2的108例孕妇肾实质部分回声呈实质性低回声 ,光点细小分布均匀,但比正常肝脏及正常脾脏内部回声低。组1的100例妊高症患者中肾皮质回声等于正常肝脏内部回声的有28例;高于正常肝脏内部回声但低于正常脾脏回声的有62例;高于正常脾脏回声的有10例。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全征简称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高症常发生在妊20周以后或产褥期.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重症者可出现头晕、上腹疼痛及视物不清,若子痫发作则表现为抽搐和昏迷.重症妊高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胎盘早期剥离;心肾功能衰竭及脑出血等.目前重症妊高症仍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有子宫胎盘缺氧学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前列腺系统失常学说、免疫学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等.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和水钠离子潴留,全身各脏器均受累,严重者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均可出现缺氧、水肿、坏死等情况.此症多见于初产妇、双胎、孕前有高血压肾脏疾病和孕妇母系族有高血压史患者[1]。
妊高症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收缩,在此基础上,相应的一些重要器官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导致其功能的障碍。同时对肾脏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突出表现为肾小管间质肾小球损害,使滤过屏障受损,大量的蛋白漏出,如夜尿增多、尿浓缩功能减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少数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严重者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据文献报道[2]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在肾活检可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增大;血管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肾小管坏死,甚至肾皮质坏死。Ji等[3]报道一例组织病理检查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测量并观察孕妇双肾大小 、形态、回声等情况,正常肾皮质回声低于正常肝内部实质回声和正常脾内部实质回声,且正常脾内部实质回声略高于正常肝内部实质回声。肾小球病变,往往见肾皮质回声增强,高于正常肝和正常脾内部回声。华秀云[4]等把双肾皮质回声强度分为三级:0级为肾皮质回声小于脾回声;1级为肾皮质回声等于脾回声;2级为肾皮质回声高于脾回声。急性肾功能不全均属0级,慢性肾功能不全0-2级均有。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妊高症孕妇肾脏超声表现与肾实质损害密切相关,孕妇血压越高时间越长 ,其肾脏损害越明显,超声表现双肾会变小、形态会不规则、肾实质回声会增强。
综上所述,超声是一种非创性技术,操作简便。应用彩超观察高血压孕妇双肾大小、形态及皮质回声来诊断肾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为临床的大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红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各期保健特点.职业与健康,2006,22(21):295~296
[2]唐晓红,高芳.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临床肾病杂志,2009,9(1):9~11.
篇4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要特征,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患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回顾分析本科自2008~2010年8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8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初产妇69例,经产妇12例,年龄21~39岁;其中轻度子痫前期41例,重度子痫前期39例,产前子痫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孕周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入院后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患者大多有恐惧和焦虑的不良情绪,担心治疗药物对胎儿不利,护士应详细说明治疗的安全性,说明保持乐观的心态是治愈的关键所在;对于疾病不够重视且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应详细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危害,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做好家属工作,使家属做好孕妇的思想工作;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善于发现其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2 重视产前检查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若无异常发现可继续妊娠,从确诊怀孕至20周检查1次。 妊娠28周以前,每4周检查1次;妊娠28周以后,每 2 周检查1次;妊娠 36 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根据孕妇情况,适当增加检查次数;每次产前检查均需测血压及体重,每次测得血压应与基础血压相比较;每次测体重应穿相同衣裤,每次产前检查前留清洁尿查尿蛋白。
23 生活护理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需安排于安静的房间,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操作应轻柔,病房内放置好急救器材;指导孕妇进食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的食物,水肿明显者应限制食盐摄入;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9 h;嘱其取左侧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下腔静脉的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供血。
24 妊娠期监护 定时测量血压,重症者每 4 小时测量1次,注意舒张压的变化,舒张压的上升趋势提示着病情恶化;记录出入量及测体重1次/d;24 h尿量不少于600 ml,体重每周增加超过05 kg应给予重视;胎儿监护包括孕妇胎动自我监护及非应激性试验和宫缩应激试验,注意胎心,监测胎动,每次1 h,同时做好记录;胎动减少或是消失,胎心变慢或加快,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5 产前观察及护理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宫缩、胎心、胎动情况,注意患者神志是否清晰。使用硫酸镁解痉应注意:滴速为1~2 g/h;定时检查膝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呼吸≥16次/min,尿量每小时≥25 ml或者24 h≥600 ml;并准备好钙剂,以防出现中毒反应;如发现血压≥180 mm Hg,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应注意早期心力衰竭,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应配合做好相应的护理。
26 住院期间的护理 备好急救用物,抢救车应有急用药品,如 25%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杜冷丁(100 mg)、地西泮、西地兰、呋塞米、缩宫素、20%葡萄糖及降压药等;住院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抽搐情况,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次数,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留置尿管,准确记录尿量及性状;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床铺应平整、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定期协助翻身,避免发生压疮。
27 子痫的护理 产妇一旦发生子痫,应动作熟练且迅速地进行救治;吸氧,口中置开口器防止口舌咬伤和窒息,防止坠地受伤,同时保持病房安静,减少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抽搐控制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终止妊娠方式;如为产后子痫,应按医嘱进行用药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28 出院宣教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在产褥期及哺乳期应加强治疗及随访,大部分患者在产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仍因产后中断治疗及随访,可导致遗留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及慢性高血压;故加强围生期随访及治疗非常重要。
3 小结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易促发血栓形成,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脑血管破裂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发生脑疝死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同时,精心的产前检查及精心护理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109.
[3] 苏玉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88.
篇5
【关键词】 胎盘早剥;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5-01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诊断和处理如不及时,直接威胁母婴生命,所以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与母婴预后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病率为0.46%-2.1%,围生儿死亡率为20%-35%,本文对更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对产科快速处理胎盘早剥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9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总分娩人数9687例,围产儿死亡156例,发生胎盘早剥69例。
1.2 诱因:(1)孕妇患重度妊高症,慢性高血压造成的血管病变25例;(2)孕妇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摔倒等机械性因素9例;(3)妊娠晚期孕妇长期处于仰卧位,使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传到绒毛间隙导致蜕膜静脉充血扩张17例;(4)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例。(5)羊水过多者5例。
1.3临床表现 :轻型胎盘早剥:胎盘剥离面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多在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和压迹;重型胎盘早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表现为持续性腰腹痛,宫底升高,血色素进行性下降或发生子宫胎盘卒中等并发症。根据阴道流血及腹痛,B超可诊断。本组69例胎盘早剥中经B超诊断,有腹痛合并阴道出血者51例,仅有阴道出血而无腹痛1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者5例。
1.4 诊断:产前对全部病例均实行B超检查。其中前壁胎盘26例产前诊断, 12例产后诊断,后壁胎盘12例产前B超确诊,19例产后诊断,对全组病例均进行了产后常规检查胎盘,有血块压迹。
2 结果
2.1 胎婴情况:早产32例, 新生儿窒息12例,胎儿窘迫17例, 死胎2例,新生儿死亡3例,流产2例,死产1例。
2.2 胎盘早剥面积:早剥面积Ⅰ度(早剥面积小于1/3者)12例,Ⅱ度(早剥面积小于1/2者大于1/3者)39例,Ⅲ度(早剥面积超过1/2者)18例。
3 讨论
3.1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尚未搞清楚,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孕妇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有关,另外孕妇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等也可能是其发病原因。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底蜕膜层出血,进而形成血肿使得胎盘剥离子宫壁[1]。胎盘早剥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及阴道流血。但有部分病例并没有以上表现,仅表现为胎动减少或胎死宫内,发现时已发展到重度胎盘早剥。B超检查底蜕膜区回声消失为胎盘早剥的最早征象。如在胎盘与子宫之间出现液性暗区或界限不清时,其提示有胎盘后血肿存在。当底蜕膜血管破裂,在绒毛膜板下形成血肿,B超图像为片状液性暗区,凸向羊膜腔则为胎盘早剥的典型超声表现。
3.2胎盘早剥的诊断:胎盘早剥起病急、发展快,常常会危及母儿生命,所以应该及时诊断、处理。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直接关系着母婴的预后情况,早期诊断可以避免孕产妇大出血以及DIC和子宫胎盘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可挽救胎儿性命,所以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是改善胎盘早剥预后的关键。出现下列情况则可考虑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
1、原因不明又无法缓解的子宫局部压痛或间隙性腰背痛。
2、出现血性羊水。
3、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尤其先兆临产。
4、无原因胎心异常,同时伴有产兆及临产。
5、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而无明显胎盘后液性暗区表现。
6、无原因早产。
7、非羊水过多、非临产引起的高张子宫,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3]。
由于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极大,发病后时间越长,病情越重,故及时正确的处理对改善母儿结局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胎盘早剥分娩方式的选择、期待治疗的可行性、子宫切除的适应证成为处理的关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最常见诱因。由于血压升高,底蜕膜基底膜的螺旋小动脉发生急性小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破裂、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而导致胎盘早剥。故对妊高征患者应加强监测,当出现与临产症状不相符的腹痛或阴道流血时,应及时行B超检查,明确诊断,及早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主编.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8-223.
篇6
关键词:子痫前期 护理干预
子痫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严重的阶段,是先兆子痫病情进一步恶化的表现,一旦发作母子死亡率较高。子痫发生的生理病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细胞离子代谢失调,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特别是在直径<200μm的小动脉更易发生痉挛[1]。由于小动脉痉挛,使全身主要器官受累,如:心、脑、肾、肝脏等,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抽搐和意识丧失 ,多发生在孕 2 0周后~产后 4 8小时。临床上分产前子痫、产时子痫和产后子痫 ,若及早发现 ,及时治疗 ,能大大降低母婴死亡率。一旦发生子痫 ,护理是关键。现将我院2009年 1月~ 2010年 1月105例重度子痫早期患者成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1年内我院共收治子痫前期患者10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试产32例,剖宫产73例。105例患者中,轻度子痫前期23例,年龄18-30岁,妊娠32-40周,经产妇14例,初产妇9例;重度子痫前期82例,(其中包括产时子痫的2例)年龄18-40岁,初产妇61例,经产妇21例(均有2-4次妊娠史),少于32周9例,34-37周17例,多于37 周56例(产后出血6例)。观察时间为分娩期,即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分娩结束后24 h。
1.2临床表现
1.2.1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轻度升高,可能伴有经过休息不消退的水肿及微量蛋白。
1.2.2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发展,血压继续升高,但不超过21.3/14.6kPa,尿蛋白量增加,24小时超过0.5g此阶段患者可仅有头晕感。
1.2.3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压进一步升高,可达21.3/14.6kPa或更高,经休息也不下降,24小时的蛋白尿可达到或超过5g;水肿程度与病情严重性不一定相应。病人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呕吐等为先兆子痫阶段,先兆子痫阶段不明显而骤然发生抽搐,抽搐临发作前及抽搐期间患者神智丧失。轻者抽搐后即渐苏醒,重者抽搐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可陷入深度昏迷。子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少数发生于产时,偶有发生于产后24小时内,亦有可能于子痫发作过程中发动分娩者,应引起重视,加强护理措施。
2 护理干预
2.1 抽搐的护理 为重度妊高征最严重的阶段,直接关系到母儿安危,因此子痫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
2.1.1遵医嘱给予药物控制抽搐:硫酸镁为首选药物,必要时加用强有力的镇静药物,如安定、杜非合剂。
2.1.2专人护理,防止受伤:患者抽搐时伴有意识障碍,呕吐、呼吸困难等现象。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取头低侧卧位,垫高一侧肩部;及时吸除口腔分泌物,用开口器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唇;暂禁食;床沿置床栏防坠地受伤。
2.1.3严密监护:应用心电监护仪,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四肢活动情况,及早发现脑出血、肺水肿、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1.4适时终止妊娠:子痫发作时往往自然临产,如无产兆,应在控制抽搐24~48小时内根据胎龄、骨盆、宫颈条件及胎儿成熟度选择分娩方式。如进入临产者应严密观察胎心变化及产程进展情况,第一产程早期宜选择剖宫产,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如为第二产程,应尽量缩短产程时间,并做好接产及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工作。对于发生产时子痫,迅速地结束分娩是抢救产妇和胎儿的关键[2]。
2.1.5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一切操作集中,避免过多扰动及一切外来刺激以防诱发抽搐。
2.2 护理 左侧卧位有利于改变患者子宫的右旋状态[3],解除右旋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脉和右肾血管的压迫,改善胎盘的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胎盘早剥,改善胎儿宫内缺氧。因此,应向清醒患者说明左侧卧位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昏迷及使用镇静剂后熟睡的患者应使其以左侧卧位为主,右侧卧位及平卧时间不宜超过30min。
2.3 注意意识变化 意识障碍是由于脑发生短暂性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种意识状态,应高度重视。应立即予平卧,头偏向一侧,取出活动假牙,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舌后坠。
篇7
妊娠中毒症是孕产妇所特有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严重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及产妇生命的产科四大死亡病因之一。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护理上应对此疾病予以高度重视。它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和钠离子驻留,全身各血管均受累,心、脑、肝、肾器官功能紊乱,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1临床表现
母体不能承受怀孕的负担,引起各种各样的机能障碍,成为一种合并症表现出来,就叫做妊娠中毒症。此病多发生在妊娠24周以上,多见于初产妇,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症以及孕前就有高血压和肾病史的患者身上,其代表性的三大症状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症状的表现因人而异,有三种症状同时表现出来的,也有只表现一种的。
1.1水肿是因为血液中的水分从毛细血管漏出,积蓄在皮下组织中引起的。下肢容易出现水肿,长时间站立更容易出现水肿。如果是正常状态,夜里睡眠时即可消失。但如果在早晨起床时水肿并不消失,而且不只是下肢,连手、脸、腹部等都看得出有水肿,就有可能是妊娠中毒症。
1.2高血压由于血液的循环障碍,会引起高血压。一般高压在140毫米水银柱以上,低压在90毫米水银柱以上时,就要注意了。有高血压时,胎盘血管容易破裂,引起早期剥离,因此必须多加注意。
1.3蛋白尿由于怀孕中肾脏的活动不充分,即使不是妊娠中毒症也会出现蛋白尿现象。如果是妊娠中毒症,尿中会排出大量的蛋白质。根据验尿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另外,体重急骤增加的症状,也可判明是妊娠中毒症。这叫做潜在水肿,因为这多半显示出体内水分正处于积蓄的状态。
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血压在23|14kpa以上,水肿(++ -+++ )且血尿(++ )以上,自觉头痛、晕眩、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胸闷及眼花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
2临床资料
1992年我院收治妊娠中毒症患者5例,其中双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症1例,高血压3例,血压均在23|14kpa以上,水肿蛋白尿均在(++)以上,均为初产妇。
例如患者王春花住院号231号,初产妇妊娠35周,单胎妊娠。入院来时自觉头痛眼花胸闷恶心,测血压23|14kpa,双下肢浮肿(++),蛋白尿(++)。患者入院后我们将其安排在高危病房(单人房间),门窗挡上了布帘,换上光线暗淡的小灯泡,嘱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制定了护理方案,备好抢救药、开口器、氧气等,各班次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每隔2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遵医嘱及时做各种处置,使其在产前没有出现抽搐,基本控制了病情,一周后(即36周)在局部麻醉下及时行剖宫取胎术,术后三天血压恢复正常,水肿及蛋白尿消失,术后第九天切口愈合,十二日痊愈出院。由于我们精心观察病情并及时给与护理,上述5例病人除一例在入院时就抽搐外,其他均控制好了病情,使婴儿安全降生,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3护理中毒妊娠中毒症患者的体会
我们认为在护理中毒妊娠中毒症患者时,要有专人护理并做好特别护理记录,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体贴病人,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切实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以下具体谈几点体会。
3.1休息休息对于治疗和护理重症妊娠中毒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卧床休息,可增加肾脏及子宫血流量,改善血循环,使之血压下降,水肿消退,改善胎盘功能。病人要住单人房间,光线暗淡,医务人员走路说话要轻,限制探视人员,各种护理治疗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一切操作必须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及休息,给患者创造一个利于治疗和护理的良好环境。
3.2饮食饮食是治疗和护理重症妊娠中毒患者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正确掌握患者的病情需要而盲目的增加饮食,则可使病情加重。本病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限水、限盐为宜。如豆类、鸡蛋、瘦肉为佳。
3.3对硫酸镁治疗后的观察硫酸镁为中枢神经镇定剂,能降低血管张力,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压,防止抽搐,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胸肾缺氧状况,但如果硫酸镁用药过量,就会出现中毒症状,所以在用硫酸镁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尿量及膝腱反射情况,如出现膝腱反射消失,肌肉反射无力,呼吸抑制每分钟14次以下,二十四小时尿量不足500毫升时,要立即报告医生,马上停药,静推10%葡萄糖酸钙20ml。
3.4要详细、正确、及时的记录液体出入量并测体重,因水肿是本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在治疗期间必须观察患者的排出尿量,准确记录患者摄入的水量,以此来了解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3.5定时听胎心音、测血压、观察宫缩情况,因为本病全身内分泌失调、大脑皮层调节功能紊乱,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平衡失调、小动脉痉挛、胎盘组织缺氧,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因此必须定时听胎心音,密切观察宫缩,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篇8
关键词:子痫前期;滋养细胞浸润程度;螺旋动脉
子痫前期是指孕妇在怀孕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称之为子痫前期[1]。由于子痫前期孕妇的胎盘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健康,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次研究通过对邢台市第三医院60例剖宫分娩产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研究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程度及其螺旋动脉和微血管的变化,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邢台市第三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产妇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根据妊娠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为正常妊娠组,平均年龄(27.12±3.01)岁,平均孕周为(37.98±1.26)w;对照30例,为子痫前期,平均年龄(28.98±1.06)岁,平均孕周为(38.02±0.98)w。所有入选的产妇排除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产妇。两组产妇性别、年龄、孕周期,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样本采集和处理,取剖宫产手术患者的胎盘床活检标本进行临床检测和分析。注意应取胎盘附着的中央位置进行样本采集,要对组织块进行10%中性甲醛固定,室温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处理,以保证样本的使用。
1.3观察指标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两组化产妇胎盘着床的深度、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程度及其螺旋动脉和微血管的变化。其中螺旋动脉的生理变化参照《妇产科病理》进行判断及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滋养细胞浸润与子宫浅肌层深度比较 滋养细胞浸润密度在≤1/2底蜕膜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比例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养细胞浸润密度在≥1/2底蜕膜中对照组30例,比例100.00%,观察组为15例,比例50.00%,两组比较P为0.00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滋养细胞浸润与子宫浅肌层密度比较 滋养细胞浸润密度在≤1/2底蜕膜中对照组为(21.5±5.6)个/Hp,观察组为(20.9±6.1)个/H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滋养细胞浸润密度≥1/2处开始到3LPF处对照组的密度分别为(20.5±5.8)、(19.6±4.2)个/Hp、(16.5±3.2)个/Hp、(10.4±2.8)个/Hp、(6.5±1.2)个/Hp,观察组分别为(12.6±3.1)、(8.8±3.2)个/Hp、(2.1±0.9)个/Hp、(0.8±0.2)个/Hp、(0.2±0.1)个/Hp,两组产妇比较P值分别为0.0098、0.004561、0.0011、0.0009、0.0001,两组产妇自滋养细胞浸润密度≥1/2处开始到3LPF处子宫浅肌层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产妇膜螺旋动脉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螺旋动脉条数均为180条,其中对照组患者胎盘床底蜕螺旋动脉无生理变化48条,有生理变化110条,有病理变化22条,观察组无生理变化56条,有生理变化104条,有病理变化20条,两组患者胎盘床底蜕螺旋动脉无生理变化和有生理变化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胎盘子宫浅肌层无生理变化30条,有生理变130条,有病理变化20条,观察组无生理变化60条,有生理变化70条,有病理变化50条,两组患者胎盘床子宫浅肌层螺旋动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产妇胎盘床微血管比较 对照组产妇底蜕膜微血管为(62.7±12.9)个/×200,子宫浅肌层微血管为(55.4±10.6)个/×200;观察组产妇底蜕膜微血管为(23.1±6.6)个/×200,子宫浅肌层微血管为(18.2±4.1)个/×200;两组患者底蜕膜微血管比较t值为13.9587,P值为0.0001,子宫浅肌层微血管比较t值为12.0214,P值为0.0001。两组患者胎盘床微血管比较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妇正常妊娠过程中滋养层细胞自蜕膜不断向胎盘组织进行浸润,最终达到子宫浅肌层5.5mm内,且在胎盘的形成过程中滋养层细胞浸润螺旋动脉会导致孕妇产生妊娠反应[3]。本次研究中对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妊娠进行滋养细胞浸润分析,发现滋养细胞浸润密度在≤1/2底蜕膜中两组产妇的细胞浸润程度无差别,在≥1/2底蜕膜中对照组浸润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结果显示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程度较弱若。由于滋养细胞浸润程度的改变导致产妇的螺旋动脉及微血管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妇底蜕膜和子宫浅肌层的微血管的个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胎盘床底蜕螺旋动脉无生理变化48条,有生理变化110条,有病理变化22条,观察组无生理变化56条,有生理变化104条,有病理变化20条;对照组患者胎盘子宫浅肌层无生理变化30条,有生理变130条,有病理变化20条,观察组无生理变化60条,有生理变化70条,有病理变化50条。子痫前期产妇螺旋动脉有生理变化的数量增多,且在子宫浅肌层表现较为明显。由于滋养细胞浸润程度减弱观察组患者的微血管变化数量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程度弱,胎盘床螺旋动脉变化主要发生在子宫浅肌层中,其中胎盘床微血管会产生受阻现象,应加强注意。
参考文献:
[1]程晓雪,钟敏.子痫前期产妇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清PAPP-A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3015,06(05):541-543.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新生儿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早,治疗时间长,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严重,母婴结局不佳。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严格选择病例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
【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并发症;预后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且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尤其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由于发病孕周较小,病情较严重,常伴发较高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病死率,临床对此类患者比较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产科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2例及其新生儿108例。其中初产妇48例,经产妇44例。年龄17~42岁,平均(29.8±1.5)岁;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6例(24~34孕周发病)其中双胎6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56例(≥34孕周发病),其中双胎10例。诊断标准参考乐杰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
1.2 方法
1.2.1 分组及观察指标将92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分为A组(早发型)和B组(晚发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年龄、入院孕周、分娩孕周、治疗时间、血压、尿蛋白等)、并发症/合并症及母婴结局。
1.2.2 治疗患者入院立即查体,完善各项检查(包括血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检查等);治疗原则为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状态。解痉首选硫酸镁,首次予5g负荷量,30~60min滴完,继之以1~2g/h静滴维持。对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采用期待疗法,即密切监护母胎情况下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儿生长。当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母亲或胎儿并发症时积极终止妊娠,终止前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2d。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孕周、分娩孕周和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治疗时间跨度为1~28d,B组治疗时间跨度为1~12d。A组尿蛋白≥(++)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见表1。
2.2 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合并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合并症比较中以HELLP综合征、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围生儿结局比较A组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55.6%)明显高于B组(19.6%),相应的引起A组的新生儿窒息率、转NICU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较B组高(P
3 讨 论
3.1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孕妇的影响目前临床倾向于把发生于34周以前的重度子痫前期称为早发型,但也有学者将发生于32周以前的重度子痫前期归于早发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本病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孕妇全身各主要脏器(肝、肾、脑)及胎盘血栓形成,组织缺血坏死,该病理变化发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病变越严重[1],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因发病早,病程进展快,常伴有较多并发症,较早发生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威胁孕妇生命安全。本组资料显示:早发型组并发症发生率达52.8%,与晚发型组的发生率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生儿的影响子痫前期胎盘发生严重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胎盘粥样硬化,胎盘绒毛血管梗死,影响胎儿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宫内严重缺氧、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目前对于子痫前期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终止妊娠才能控制病情发展,但积极终止妊娠会造成医源性早产,围生儿死亡率升高,以及障碍儿的发生率升高。近年来,多数学者认识到早产儿的存活在孕龄达34周才得以改善,且围生儿结局与孕龄相关性胜于高血压造成的影响[2,3]。本组资料显示:早发型组分娩孕周为32.2±1.9周,小于晚发组37.9±1.8周(P
【参考文献】
[1] 段玉梅.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23例终止妊娠时间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6):876-877.
[2] Wessel G,Annelies R,Gouke J,et al.A randomizes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wo temporiz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one with and one without plasma volume expansion,for severe and early onset pre-eclampsia [J].BJOG,2004,4(6):1358-1368.
篇10
065000廊坊市卫生学校【sup】2【/sup】
摘 要 目的:通过对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例分析,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新生儿体重和早产的关系。方法:对廊坊市人民医院2003~2007年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并以同期住院的3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结果:正常产妇中足月产30例早产0例(0%),低出生体重0例。妊娠期高血压10例早产0例,低出生体重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早产3例(11.1%),低出生体重5例(18.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早产15例(42.86%),低出生体重14例(40%)。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明显增加母婴的不良结局,通过加强定期产前保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母婴结局。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轻度子痫前期 重度子痫前期 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2.07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和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可发生抽搐、昏迷,直接影响母婴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对本院2003~2007年住院分娩的7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同期的正常产妇做对照,意在了解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早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2003~2007年住院的确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8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6例,轻度子痫前期27例,重度子痫前期35例(包括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1例,轻度子痫前期合并糖尿病1例);年龄23~40岁,平均28岁;初产妇43例(55.13%),经产妇35例(44.87%);经阴道分娩12例(15.38%),剖宫产66例(84.62%)。
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以《妇产科学》(第7版)【sup】[1]【/sup】为准。妊娠期高血压指妊娠20周首次出现,BP>140/90mmHg,无蛋白尿,产后12周恢复正常。子痫前期分为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而出生低体重儿是根据中国15个城市不同胎龄(>28~42周)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凡在同期胎龄儿第10百分数以下,即诊断为出生低体重儿【sup】[2]【/sup】对各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儿进行比较。
观察指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和正常组孕产妇中早产及出生低体重儿的情况。
结 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组与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的关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组与早产发生率的关系,见表1。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4%。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良,以及抽搐发作时全身组织缺氧,使胎儿胎盘血循环中的氧气含量明显下降,更易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因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减少子痫的发生,降低母婴死亡率意义重大【sup】[3]【/sup】。
本资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正常组。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质量。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进行积极的监测、预防和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的质量。本研究资料还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出生低体重儿率和早产百分率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妊娠期高血压,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越严重,越影响新生儿的质量。许广慧【sup】[4]【/sup】等对2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表明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早产率和出生低体重儿的百分率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妊娠期高血压。而罗晓琴【sup】[5]【/sup】等对17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也发现子痫前期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儿的危害严重。肖蓉萍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肖蓉萍【sup】[6]【/sup】对32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表明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的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还有研究发现,重度子痫患者中早产和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严重威胁母儿安全。通常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病越早,病情越重,虽经积极治疗仍得不到有效地缓解,有效延长孕周和适时终止妊娠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有效地保证母儿的安全,减少围生儿的死亡率。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如发生在孕27周以前,建议立即终止妊娠,如果发生在27周以后,主张积极控制病情,适当延长孕周至34周分娩,有利于减少围生儿的死亡率,如病情控制欠佳,则选择随时终止妊娠。在分娩方式的选择,原则上是孕妇病情严重,宫颈条件不成熟,不能经阴道分娩。出现胎儿窘迫者也应及时进行剖宫产。其余情况可试产,并注意严密监测孕妇血压情况及自觉症状等,持续胎心监护,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剖宫产。本组阴道分娩12例(15.38%),剖宫产66例(84.62%)。有研究表明病情较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分娩要优于顺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的预防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有的学者指出,异常的水肿,孕晚期每周体重增加>0.85kg,高血压前期和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子痫前期的警示信息【sup】[7]【/sup】。我们可以通过警示信息并结合高危因素进行子痫前期的预防。当然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 普及孕期保健知识,切实使孕产妇能够自觉定期地进行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育龄妇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对母儿危害的认识,使其自觉治疗及纠正,以便及早发现患者,早期治疗,就可有效控制病情恶化,明显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2.
2 张富军,邓小明.罗哌可因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317-319.
3 易媛媛,其木格,刘晓颖.1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2:218-221.
4 许广慧,程丽敏.2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婴结局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0,8(9):7-8.
5 罗晓琴,李琴,罗素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