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背景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势表明围绕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21世纪随着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从教师那儿学,也不再仅仅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多方面多层次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知识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网络逐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的有利资源,并成为教与学双方的重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更多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适当利用网络教学发挥它的自主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主要特点,加强师生的教与学双向互动,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交流和探讨不同思想观点,从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来解决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和思想道德、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
可见,网络教学的特性实际上为实现学生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
2.价值取向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就在于以现代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丰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为这些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从而为丰富和完善以上不同理论起到一定作用。
本课题的实践价值就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逐步积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增强在网络环境中判断、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自己动手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组织者。教学模式是一个案子,大家讨论,踊跃发言,集思广益,一起参与,老师点拨。教师鼓励学生犯错,因为这种教师允许下的错误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自己思考,独立表达,共同讨论,集体决策。尤其是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而这种团队精神对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就更加重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理论依据
3.1课程教学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即教学是课程的开发过程,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设计的系列教学事件。
3.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应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和创造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学生。
3.3探究学习理论。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
3.4潜力学理论。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我们的课题是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去创造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3.5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中有这样的观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来说,即: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4.界定概念
4.1案例教学模式。所谓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展示案情、设置疑问,引起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所展示案情的过程中,完成对成文法法条的诠释任务,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信息社会所必须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学模式。
4.2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具有双主体的特性,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具有不均衡态势(包括教师主体性的主导色彩)。教师主体性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发挥中起外在的引导、指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发挥是教师主体性发挥的目的和动因,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根本动力。
4.3网络环境。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所具备的国际互联网以及局域网、校园网所构成的立体式教学资源环境。
4.4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文本及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把学习内容和现代多媒体结合起来,教学信息由媒体传播,学生借助媒体这种认识工具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和引导者。
5.研究目标
篇2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 通信大类合训 军事通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56
Preliminary Study On Case-based Teaching
FANG Hua,TONG Xinhai,LU Xiping, GUO Daoxi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7)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milit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joint training students major in communication are analyzed deepl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the case-based teaching are given. Finally,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is summarized, and the aspects of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 joint-training students; milit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1 通信大类合训本科学员特点
最新培养方案不再像以前一样细分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类别,而是以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为支撑,从通信大类出发,基于通才教育,创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军政训练,突出学为主体,注重形成特色。在专业业务方面的要求是通过通信大类特色教育训练,使学员掌握通信兵必备的通信知识,熟悉专业方向的业务知识,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通信工程新技术、新装备的前沿知识,了解通信装备在部队的实际应用及部队军事训练情况;初步具有指技兼备的综合素质,为下一步“分流”阶段的任职教育打下坚实基础。①培养方案的调整也使得学员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快掌握满足第一任职需要的基本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达到这个要求,毫无疑问提高军事理论和军事基础素质的训练将占用大部分时间。经过和学员的接触和交流,发现他们具有如下特点:(1)求知欲比较旺盛,特别对军事知识很感兴趣;(2)重大任务较多,课外能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不多;(3)平时上网获取资料的途径比较受限;(4)希望能尽量接触实装,学的内容能适应任职需要。
2 “军事通信系统”课程分析
本课程主要讨论在军事通信中常见的通信手段,例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微波中继通信、短波通信、散射通信等。通过课程学习,目的是使学员能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关键技术及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②本门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系统多,知识面广,但学时非常有限。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实装,为到分流院校进一步学习实际装备打下理论基础。
3 案例式教学方法
针对授课对象和本课程的特点,首先总结了以往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教员主讲的灌输式方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员授课经验。好的教员能把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如果学员上课能认真听、课后能认真复习,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根据以往经验,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员认为这门课只是泛泛而谈,满足于考前突击背一背,并不能深刻理解各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2)部分章节让学员为主进行讲授、教员点评总结的“翻转课堂”法。例如,根据学员选修的情况,拿出《卫星通信》、《短波超短波通信》的部分章节,让学员自行去查找资料、设计课件并实施课堂授课。这种方法好处是学员对自己参与准备的章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学员对其他人准备的内容不关心,只是想完成分配给自己的那部分任务。还有部分学员可能自己对知识点已经理解清楚了,但讲出来时又有问题,要么讲不清楚,要么拖拖拉拉讲不到重点。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课余时间充分、获取资料途径通畅的班次。考虑到本次授课对象的特点,本次教改主要针对第一种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第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问题是学员处于被动位置,属于被填鸭的对象,一般参与程度较低,因此必须想办法吸引学员主动参与。案例式教学法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篇3
关键词:房地产法教学;案例教学法;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14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房地产纠纷日益增多,房地产法解决纠纷的功能逐渐凸显。房地产法教学担当起了培养合格房地产法人才的重任,①但如何使房地产法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为切入点,讨论房地产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期能对提高房地产法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一、房地产法教学的内容及其在法学教育中的意义
房地产法是调整房地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房地产法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房地产法典,二是单行房地产法律规范,我国目前房地产法由众多单行房地产法律规范组成。我国房地产法的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第一,基本法。如《宪法》以及《民法通则》等法律中有关房地产的规定。第二,专门法。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建筑法》、《住宅法》及各自的实施条例、②细则、办法等。第三,相关法。如《物权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中有关房地产的规定。目前,我国调整房地产关系最基本的法律有两部,即《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现行房地产法教材关于房地产法教学的内容大体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房地产权属法律制度、房地产开发用地制度、房地产开发法律制度、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房地产税费法律制度、物业管理法律制度、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等。由此可知,房地产法教学不仅涉及民法基础知识,还广泛涉及到民法知识之外的经济法等知识,可以说是民法与经济法的“大融合”。因此,房地产法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还可以从中看出学生法学素养的高低。尽管我国法学教育没有将房地产法列为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中,学校教学也大多将房地产法列为选修课开设,但房地产法知识贯穿民法教学、经济法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专门对房地产法教学进行探讨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其不仅能推动民法和经济法教学的发展,还能促进房地产法学科的建设。
二、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871年,兰德尔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以案例讲授法律的方法。他编著的《合同法判例》是世上第一本案例教学法的教科书。当时他积极探索法学教学案例,主张培养学生具有像律师那样思考的技巧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特别注意学生是否了解一个规则,而在于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法院判决怎样做到这一点。”[1]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将已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交流的研究活动,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之进行论证说明,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今,包括法学在内的各种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作用: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房地产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都来源于房地产实务,是司法实践的产物,与生活联系紧密。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房地产法教学中,能将干涩的房地产法律知识和理论与经济活动中活生生的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法律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是机械式的灌输与接受的过程,老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对知识的讲解基本采取先概念、再特征、后分类的模式,使本来可以鲜活的房地产法律知识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大大降低。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往往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堂教学没有积极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法律知识和理论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仅靠一本教材就完成备课任务已不可能,课前或者课后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众多关于房地产的案例进行搜集和筛选,同时还需加工和处理,使其符合教学目的。教师对案件的搜集、整理过程不仅能扩大自身的教学视野,还能更加深入地思考相关法律知识和理论,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房地产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得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被打破,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成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不仅取决于教师“教”这一面,还取决于学生“学”这一面。
1.教学前的准备阶段
(1)筛选教学案例。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需要由教师对众多的房地产法案例进行筛选,因为只有符合教学目的的案例才能在课堂上派上用场,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在筛选房地产法教学案例时,应关注房地产界最新的发展趋势,选择具有时新性、典型性的案例,因为陈旧的材料尽管能够说明问题,但学生往往对新颖的东西更感兴趣。
(2)研究案例内容。教师为了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对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案例的内容,将案例所反映的房地产法律知识和原理总结、提炼出来,准备好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3)分配好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比例。我国法学教学传统和法律体系决定了案例教学无法成为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核心,③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分配好案例教学在整个课堂中所占用的时间,若案例教学占用太长时间反而使学生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阶段
(1)先讲解基础知识,后分析教学案例。如前所述,案例教学不能成为房地产法教学中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从头至尾都分析和讨论案例。因此,教师首先应理清房地产法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房地产法的兴趣。
(2)介绍案例内容时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等。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多种教学方法并举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案例本身的鲜活性和真实性,加之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学生会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乐此不疲。
(3)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案例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其中,教师针对案例并结合讲授的基础知识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甚或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也显示出案例教学法较之传统教学法的优势所在。
3.教学后的总结阶段
(1)反思学生课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完成后,并不是说教师就与所讲的知识和所讨论的案例脱离了干系,教师课后应该针对学生在课堂案例讨论环节中表现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各自的观点、理由和论证方法等进行总结,这不仅能为以后更好地教学提供参考,还是教师深化学习的一个过程,因为学生的讨论大都是经过思考准备后进行的见解、意见纷呈,教师往往也能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中受到启发。
(2)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房地产法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毕竟课堂讨论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课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讨论的案例或者是学生自己感兴趣案例,运用所学房地产法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房地产法是如何在生活中产生作用的,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还能起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房地产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房地产法的教学仅仅依靠教师对一般理论和法律规范的讲授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在房地产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④对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房地产法学科的建设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刘远山(1968-),男,湖北天门人,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博士后;余秀宝(1987-),男,重庆人,海南大学民商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海南 海口 570228)
注释:
①很多学校设置有独立的房地产学院或专业如上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②典型的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
③其例外情形是专门的案例课程和法律诊所等实践性课程。
④这里还涉及其他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典型案例的具体说明和解剖等内容,限于篇幅暂不予论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援疆政策的落实,基础建设急需大量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培养和造就专业能力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要掌握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设计和构造原理。由于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和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实践工作中常常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很多内容枯燥乏味,且理论性较强,并且各内容之间连贯性较弱,容易造成课程难学的状况。通常学生在学习房建课程的过程中,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覆盖面的扩大,使学生往往对所学内容不能正确运用,混淆相关概念,造成学习该课程的兴趣降低,从而对该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增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更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透过此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他们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局面。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课,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课程的性质,教师可以灵活设计教学案例,并将案例应用于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教与学的互动。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参与者,掌握教学进程,同学生一起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当发现学生的弱点时,要予以解决。(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合适的案例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大脑兴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3)案例贴近生活,直观易学。选择的案例具有真实性,更贴近实际。由于教学案例是身边具体的实例,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使学生真真切切地理解和认识身边的建筑物。(4)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作用,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各式各样的设计思路,从中提炼出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讨论,调动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拓宽专业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2]
二、房屋建筑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探索
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主要包括两部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中,建筑设计原理的运用和建筑构造部分的设计是难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对设计原理和构造的学习感到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建筑构造内容涉及面比较广,内容庞杂,并且不同类型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构造处理方法;(2)建筑构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的不紧密;(3)识图与制图能力不足,学生在大一课程中已经进行了建筑识图与制图的学习,但是由于当时专业知识不足,往往不能理解绘制的图样;(4)建筑设计原理难以学以致用,对这些设计原理理解不透彻,不能够正确地应用在设计过程中。
1.教学计划的制订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控制。在房屋建筑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针对设计和构造中的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流和互动,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知识量和应用能力,和学生在课堂里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气氛成正比,特别是结合那些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小组的案例进行讨论则会形成较好的课堂反响,课堂气氛热烈。
2.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经过事先周密的思考和准备,一般主要考虑从民用建筑设计部分中选取。案例选择的难易程度和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案例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的要求:(1)要符合房建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发挥个人特点表现个性;(2)案例必须紧密联系实践,脱离实践的题目一方面造成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房屋建筑学课程中案例的选择必须是全面和完整的,从设计任务一直到竣工验收,既要保证资料齐全,又要把资料按照教学计划进行重新的安排整理。这里所说的案例既是授课内容,又是作业内容。即根据课堂讨论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重新对此案例进行相关设计,比如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构造等,然后从学生中选出典型的方案进行点评。这种方式是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环节,既是设计过程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每位学生或者小组的设计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各不相同,具有很强的独创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课程案例相关内容应在集中讨论前一到两星期发给学生,并安排学生根据案例相关内容查询和阅读相关材料,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必要的信息,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总结相关内容和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对案例内容提出一些提示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由于建筑设计方案的复杂性,通过多人合作更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立类似于兴趣小组,通常以三四人一组为宜。小组的成员需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并且需要选定组长,讨论由组长协调组织,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在案例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总结,并重新对案例进行设计,提出新的方案或者意见。这样既可以总结设计规律,又可以获取更多的设计知识和设计经验。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和理论诠释,也不应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3]传统的教学通常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为什么做则说得不多,这样的结果造成在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灵活应用,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房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5.注重能力的培养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熟练,越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离开掌握知识的活动谈能力的培养,则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两者都是教学的基本任务,都很重要,不应有轻重之分;两者应是同时进行的,不应有先后之分。而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能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能力的培养。比如每个案例在评述完后都会要求学生根据新疆民族特色对案例进行重新设计完善,力求设计方案反映新疆民族特色,符合地方特色。这样就能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提高设计能力。
6.强调教与学的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听没听、听懂多少其实是不清楚的。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教学案例后,先要进行认真学习消化,然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规范。[4]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贵的是这是学生主动进行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对这种情况要灵活地进行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案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教与学的结合,教师要认真备课,对案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抓准、吃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准确的分析;(2)学与练的结合,案例中讨论的知识要靠一定的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通过练习训练思维,学生在理解、巩固、运用、形成技能技巧的训练过程中发散思维;(3)学与评的结合,学生经常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带有鼓励的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作为课堂主人的喜悦。教师也要巧妙地运用评价,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结语
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在借鉴其他的先进教学理论和教育模式和结合房屋建筑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目前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此研究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更努力,探索在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佳.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01):67-70.
[2]门小静,赵全振,贺成龙.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78-79.
[3]金小兵.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5):401.
篇5
【关键词】建设法规案例教学成人教育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对于案例教学,章友达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证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析、推断、演绎、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实战性和针对性。”[1];傅永刚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通过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来以案说理,模拟再现仿真的情境,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里充分感受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掌握其内在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自主地分析案例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2];曾莉认为案例教学是以“过去或现在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问题的讨论为核心,通过仿真环境的创设来使学生学习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利用理论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3]。他们的核心观点都是表明案例教学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的特质来加深学生对原理概念的理解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构建和实践
《建设法规》全过程案例教学设计遵循了“需求分析—设计构想—实证检验—效果验证”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从案例开发到案例课堂教学,再到案例评价的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一)需求分析在2017年对浙江电大开放学院、金华电大、丽水电大等教学点的成人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调研学生的年龄、性别、初始能力、就业状况、学习目标、学习需求等信息。此次调研共收回问卷164份,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有近80%的学生都从事土建行业或者跟土建相关的工作,但也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土建行业经验,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差异大。对于案例教学,半数以上的学生认可教师先阐述相关知识再进行案例讨论的方式,56%的学生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可以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2%的学生希望可以培养和掌握理论知识,综合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较少学生关注。学生比较喜欢在课堂上交互询问型讨论,对学生自身主导性比较强的角色扮演或者对抗与合作的讨论方式比较冷淡,这也与成人学生的学习特征比较符合,成人的学生在课堂表现或者交流的欲望较低。
(二)设计构想
全过程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的提升,围绕职业情境的构建和学生中心地位的转变来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真实职业的融通和对接[5]。全过程案例开发遵循工程项目建设流程,涵盖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到物业管理全过程。案例内容建立在客观、真实的素材之上,并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供学习、推广的。
1.课前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先期知识的建构
在课堂案例教学之前的准备阶段中,辅导教师先在网上学习平台上提供课程知识点和案例信息等资料,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主要熟悉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进入情境并进行分析思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认知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初步的观点。这个过程是学生率先进入情境并进行思维先期整合的过程。
2.课中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知识整合和深度建构
在面授环节主要开展课堂讨论,辅导教师根据案例邀请学生表达观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每一种法律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讨论的引导者,激励学生思考,调动讨论氛围。而学生处于具体的案例情境要通过思辨来锻炼倾听、表达能力和批判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3.课后讨论答疑总结升华:知识的深度建构和整合最后是课后总结评价阶段,要求学生在网上学习平台上进行案例总结,这是学生经过先前的自我学习、课堂讨论、师生交流和教师点评后最终形成的分析结果,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整个案例分析过程的全面梳理和回顾,进而巩固和补充先前建构的逻辑路线和寻求答案方式的能力。通过上述三个环节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多次的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每一次建构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由表象到本质的过渡。如下图1所示:图1全过程案例教学流程图
(三)实证检验
教学实践选择了浙江电大开放学院、杭州电大、金华电大、丽水电大四个教学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串连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案例情境,通过相应的学习资源,如学习网的视频、课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完成第一次的知识建构。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学生发言、对各种看法进行点评、给出参考答案、解答学生疑问,完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建构知识。课后则让学生在线上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来完成学生进一步的知识建构。
(四)效果验证
全过程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充分地激活学生担当决策者的职业意识,不断强化职业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用化和能力结构实践化。在对四个教学点教学效果追踪分析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案例教学对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线上讨论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为了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选择了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五项指标进行分析:说明:表中的百分比为对能力的认同度(“作用很大”和“作用比较大”的合计比例)从上表结果可以证明采取全过程案例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三、教学实践存在的现实问题
1.案例设计的成熟度
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案例编写的难度层次把握不够,成人的学生层次差异明显,大部分学生很难分析综合性的案例。案例中知识点的布局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教学大纲和案例知识点的融合有待完善。
2.教师的能力与背景
教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中涉及到实际问题并不是很了解,相应地法律法规实际应用也不是很熟练,导致教师对部分案例的驾驭能力较弱,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讨论,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
3.学生的能力与背景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提前阅读案例,搜集资料,但是成人的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很难保障,课前准备不够,搜集资料的能力偏弱。此外对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各不相同,在分析案例的时候比较直接、本能,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高度。
篇6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Localization Explor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CUI Jihong
(Business Colleg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12)
Abstract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focus on teaching the theory, light case teaching, case and the lack of local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localiz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o make more adapted to the domestic situ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imple example of classroom discussions combined with the integrated case,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dividual case reports case studies combining localization case teaching method. Finally, to strengthen support for schoo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libraries, etc. localization case construction proposal.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localization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但与现实联系也很密切的学科。由于案例教学能够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也日渐受到重视。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典型事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方式,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而培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就已经开始了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育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和案例教学法都是舶来品,难免有些方面会“水土不服”,因此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必要性、途径,并提供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对策建议。
1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本土化,是指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更注意适应我国的国情。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目前做得还很不够,主要是体现在:
第一,国内教学重理论,轻案例。国内西方经济学教材大多以理论论述为主,案例比较少。而讲授教学仍然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主流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传统的讲授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原理、图表、公式和计算,但是很难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且,我国高校中开设的西方经济学主要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少,平时对经济现象关注也比较少,枯燥的理论教学难免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第二,本土化案例资源的匮乏。国外的经济学教材中案例分析非常多,而且经常每隔几年就会再版,除了理论的更新,更多的是案例的更新。遗憾的是这些国外案例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为背景,与我国实际情况差距大,很难适应国内教学需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本土化案例资源基本上只能靠教师极其有限的个人积累。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本土化”的案例教学,引起学生们对身边的经济现象的思考和讨论,这对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2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本土化的途径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应该从案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本土化两个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案例材料选取上,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首先应该选择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其次是学生们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容易接触到的国外实例等。例如,中国的“春运”问题,新闻媒体常报道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等。把真实性、具有时效性的经济事件作为案例,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联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对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2)案例教学方式的本土化。国外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作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重在分析过程,有的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这对国内的教师和学生来讲操作起来可能会比较有难度。刚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长期以来适应了有标准答案的讲授式教学,对开放式的案例讨论不敢说,也不会说,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缺乏评分标准,较难掌握案例讨论的进度,加上学时紧张、教学内容多、考核方式的限制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使“西化”的案例教学效果打折扣。因此,面向在低年级学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方式上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适应国内学生和教师的特点。
3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方式本土化的一种探索
在我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摸索了一种较适应目前教学情况的案例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3.1 简单课堂举例与综合案例讨论相结合
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下,学时紧张,教学内容多,低年级学生们的知识结构也比较单薄,不可能大量地进行案例讨论。因此,采用简单课堂举例和综合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分章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举例为主;在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后再进行综合案例讨论。
课堂举例,适用于简单知识点的讲解。例如,分析NBA明星姚明上大学机会成本。这种方式非常灵活,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较受欢迎。但这种方法类似于讲授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被动学习。
综合案例讨论,安排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经济学理论之后进行,以复杂一些的现实经济现象为案例,要求学生能运用多方面的理论知识,经过讨论和总结,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掌握供求理论以后讨论“春运”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集思广益,深入挖掘,从而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2 小组案例讨论与个人案例分析报告相结合
在综合案例讨论课中,仍然要对案例讨论的过程进行精密的组织,否则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组织学生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以小组案例讨论与个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有机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具体程序是这样的:提前一星期给出案例材料进行小组讨论,4~6人一个小组,小组利用课下时间自由讨论;然后进行班级讨论,小组代表在班级讨论中发表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之后该小组接受其他同学自由提问,最后其他小组代表根据发言小组的表现,给发言小组评出“小组得分”。“个人得分”以“小组得分”为基础,提问和发言的同学有加分,这部分的“个人得分”占个人案例分析总成绩的70%。在班级讨论之后,每个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由教师评分,占个人案例分析总成绩的30%。个人案例分析总成绩以个人平时成绩的方式计入该课程的个人最终成绩中。
这个方法虽然很复杂,可是效果不错,大部分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都比较积极,有问有答,思想碰撞比较多。例如,在“春运”问题的分析中,同学们不仅用到了课本上讲的供求关系、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而且涉及到了火车票价格该不该涨价、车票实名制能不能解决问题、农民工如何在城市安家从而不回家过年等方面的问题。
而且,在班级讨论之后,需要每个人完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们在充分考虑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让同学们学会倾听和融合别的同学的观点,另一方面也给那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尽量减少“免费搭车”现象。
这种案例讨论方式的缺点是计分复杂,比较费时间,也不可能在人数太多的班级中进行。而且,案例讨论对案例内容的选择要求比较高,既要适合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又要来自现实生活,最好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4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对策建议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本土化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就如何进行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建议如下:
第一,学校要认识到本土化案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全方位支持。案例教学,尤其是本土化的案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好处虽然不能立即反映在表面的分数或者就业率上,但是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效果是积极的、长远的。因此应该对案例教学本土化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励。首先,学校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实践;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组织总结和交流。其次,学校的教学安排、班级编制、案例搜集等环节都要给予支持。
第二,提高教师素质。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从讲授法的以教师为主转变成师生互动,甚至学生为主;案例编写和选择要考虑案例典型性和学生兴趣;案例讨论要给予学生引导,但不能给予强势的控制;案例分析报告要允许多种意见的表达等等。因此要通过培训、观摩、研讨交流会等多种途径转变教师的思想,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三,重视本土化案例库的建设。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首先是案例内容的本土化。案例源于社会实践,但并不是社会中的任何经济事件都可以成为教学案例,在案例库建设时必须考虑到案例的典型性和时效性。对案例库的建设不是几个老师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案例的更新在所难免,这需要全体经济学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国才,张支南.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教学特点问题与本土化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146-149.
[2] 付泳,林军.对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思考[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1):60-62.
[3] 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2):140-141.
篇7
关键词:开放教育;成本管理;情景案例教学
电大自办学以来,开放教育基本沿着“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够重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本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包括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内容,很是抽象,对未从事财务工作的学员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电大开放教育开展情景案例教学确实较为必要。
一、开展情景案例教学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1.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电大开放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情景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企业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体验,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真实场景的事件中,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或事件情景,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感知、理解和领悟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精髓,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探知欲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达到课程情景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本科学员学习基本没有财务知识,企业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对于这部份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如何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具体的情境,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快速并准确地理解知识,这对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和适应力也是一种培养,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认知水平,使这些学生的探索性、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上课的到课率水平。
3.课程的情景案例教学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成本课程情景案例教学中如何设置教学评价体系,师生共同参与考评,使学生认为这种考评体系更加合理,更具现实和情景化,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更能够得到体现,这样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二、电大的开放教育情景案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分析
1.开放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变更慢,与企业实际脱节
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成本管理教材理论概念较为抽象,与企业实际管理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的行业成本管理方式方法也不同,信息本身变化速度很快,但我们的教材变更速度过慢,基本上不能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同步,远不如高职院校的教材。而且开放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化设置体系,这种模式化的课程体系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结构,更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多样化的需求。再加教师大多以理论讲解,习题分析来教授巩固课堂学习,与企业所需的财务分析、决算、税收筹划方面的人才培养更有一定的距离。
2.教学形式较为刻板,缺乏先进性
开放教育经济类专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是电大最早提出来的,而且电大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像"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是电大办学的一大特点,但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未落到实处是经济管理各专业存在的普遍现象。老师满堂灌输,教与学双方缺少交流和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发挥,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授课手段单一,信息量不够充足
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教师往往采用黑板书写和PPT课件的教学形式,信息量不够充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学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生在自己预习教材中的成本管理基础内容后,运用一些企业所发生的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可以身临其境体验现实中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对此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在情景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单一的理论教学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4.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估体系中不能得到体现
开放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比较落后,虽有创新,但整体而言,对师生的考核评估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这种传统的教学考核形式只是检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而且考核内容以书本、教材为主,与企业实际、现实经济发展情况、政策变革情况严重相脱离,以至于学生“学不能致用”,不能帮助学生在单位的岗位得到一定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开放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5.实践型师资人才短缺
电大经济类专业在开放教育中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学校教学规模扩大,学校引进教师的人数在配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供需关系难以平衡,学校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基本上是从高校引进师资,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而工商和会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没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情景案例教学更是不好把握。学生也无法有效掌握专业知识点的精髓,培养出合格人才的目标也就更是一句空话了。实践型师资短缺是电大开放教育亟需考虑的问题。
三、开放教育课程实施情景案例教学模式的思考
1.合理地设置课程,把情景案例教学融入教学环节
开放教育教学如何科学地设置课程,笔者认为可以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教授过程和综合考评体系四方面展开。其中,教授过程是改革核心,充分考虑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和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特点,选择新型的、更先进的网络教学模式,与面授教学,实习环节相互配合,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考虑把情景案例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融入教学环节,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点和能动性,学生课堂里学的内容与实践相集合,能学以致用,受益达到最大化。
2.设计开放课程模式下的情景案例教授过程
成本管理这门课程的情景案例教学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教师在实施情景案例教学时模拟企业真实情境,须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并有效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利用经典的成本分析、决策和控制等情景案例,如成本核算成功案例可以用海尔的案例,教学中利用PPT制作的网上教学、图片和表格、摄制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现场和专家访谈录像,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启发性和目的性的情景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评判,这样既能完成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因此能提高上课的到课率。
3.结合情景案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开放课程平台是开放教育的一大优势,课程实行多样化的授课形式。首先在电大在线平台提供各门课程的资讯,除了课程已有的基本信息,学习辅导、课件辅导,平时作业外,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它可以弥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的缺陷,学生须在开放课程平台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量,当然包括实践环节的内容,尤其是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在开放课程平台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将遇到的问题加以整理和归纳,做成问题的形式,放在开放课程平台上,供学生参考和学习。教师在考核时,可以将面授和开放课程平台考核成绩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定。其次对于小班化预约上课的面授课,让教师为学生做最基本的课程引导,而大量的学习任务在开放课程平成,平台上每门课程都是有目标、任务、方法、内容、作业、答疑、互动和反馈等环节构成的综合教学系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系统给出考核成绩。课程平台此时作为有益补充,要求学生在此平台上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而这些内容可以是情景案例教学的背景内容,附有思考题;也可以是我们已经试行的网上的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这种考核是事先给出评分标准,根据学员网上教学讨论活动发帖质量和数量的参与情况将纳入形考成绩中,及时地对他们的网上学习予以反馈,合理地设置课程学习成绩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4.改革综合考评体系,评价情景案例教学成果
根据课程特点、教授方式进行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改革。目前我们的课程以面授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如何评价情景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应确定考核方式,这个方式方法可由师生共同制订,再来确定面授与其他学习形式考核比例,最终全面综合评定成绩。笔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写出评估报告,可以利用课堂情景案例教学,把预先准备的问卷调查分发给学生,当场收回,统计各种数据,便于分析教学效果,取得一线的数据资料。这种采用情景案例实训模拟平台进行考核,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考评更具现实感、情景化。让学生参与教学考评,考评呈现多元化特点,具有分层次、分类别、多样化考评体系,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考评体系更公平,效果也会更好。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实践型的教师人才
开放教育由于学校教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现有的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及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短缺,为课程情景案例教学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实践型的教师人才就应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有两种途径较为可以行:一是从大中型企业中挖掘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实务操作人才,二是把我们的教师下到具体企业从事具体的实践操作,真正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人才。更好为情景案例教学服务。综上所述,情景案例教学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的检验,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方美君 单位: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娇娇.企业价值优化视角下成本核算与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J].商业会计2013(12)
[2]冯志芳.ERP情景下生物制品行业成本管理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4(7)
[3]刘中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3(11)
篇8
关键词: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优化方法
一、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接着哈佛医学院也开始引进使用案例教学。在哈佛法学院和医学院两大学院案例教学成功实践的鼓舞之下,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正式采用案例法教学,经过其完善推广,最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经管类学科的社会性的知识难以被结构化地表达出来,只能通过建构无限接近社会与企业真实管理情境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故案例教学在经管类课程中教学效果较好且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很多学者对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了电大经济类课程案例编写、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他们认为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案例教学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分析了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认为需要在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创案例的开发、考核机制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就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莫志宏和刘业进(2010)探讨了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的微妙之处,并指出教学过程中要警惕知识被异化成一种驯服和压制创造性思维的工具。王淑娟和马晓蕾(2014)通过剖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学生知识与能力自我构建的模型,深入挖掘经管类研究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机理。对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的案例教学与国外的成熟经验相比还有差距,纠正和改善关键行为,有助于提高我国案例教学的实效。要形成中国经验尚需专业组织、大学、学者三方共同努力,高度互动,在案例研发、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方面做出贡献。以上文献虽然从各个具体学科的视角对经管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研究较少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换言之,他们较少考虑经管类课程存在的共性。经管类课程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方面,它们都是“舶来品”,里如管理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其理论和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的教材;另一方面,经管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性,这些课程是对无数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提炼和抽象,因此它们始终和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市场经济主题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在经管类课程共性的视角,对案例教学进行重新省视,可以得到一些更加具有一般性规律的观点,深化对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认识。
二、经管类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特点主要体现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使学科理论与生活实际、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能在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去探寻知识的道路。然而,在经管类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合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如下:1.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1.1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这种理解把案例当作“例子”,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举例说明某一个原理。事实上,案例教学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下,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场景,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在分析过程中,深入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加强。1.2案例教学占用课堂时间太长,效率不高。这种观点认为传统教学可以直接由教师引入教学的主题,而案例教学往往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可能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案例教学是低效的。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之前对相关资料的大量查阅,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比课堂教学效率更高。1.3案例教学的主观性太强。这种观点认为与考试相比,案例教学由于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能确定和评价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案例教学的主观性太强。事实上,很多经管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案例教学通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更能展现出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察出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应试教育制度对案例教学的展开有不利影响。由于我国经管类课程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采用相对稳定不变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教材;教师进行“满堂灌”甚至“填鸦式”的课堂讲授,而学生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惟一考核方法。在这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难以得到较好地展开,很多时候也只是把它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点缀而已。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通常处于一种仅仅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补充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3.教师经验不足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不仅对教师理论知识水准的要求较高,同时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及时应付特殊情况的能力。研究生扩招后,大量的年轻博士进入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师对案例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其结果是案例内容空洞乏味,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案例教学缺乏针对性。虽然案例教学应用较多,但很多教师在讲授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运用的都是同样的案例,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类型缺乏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实践经历,因此不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诉求也不同。例如,科学硕士可能希望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专业硕士更希望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课程性质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初级课程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而高级课程强调理论和研究,此时,同样的知识点使用同样的案例教学就不合适了。
三、经管类课程中案例教学的优化建议
在工商管理领域,案例教学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学理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很有用的,它有助于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中重名词概念,轻生活事实的现象,有助于解决所谓“黑板经济学”和高分低能的问题。因此,只要对案例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就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现有经管类案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案例的选取应具有合理性。案例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认为,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研究不需要完整或准确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衡量编写一个教学性案例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案例。例如著名的“囚徒困境”就是学者们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博弈论而杜撰出的一个案例。因此,选择合理的案例,使其与所讲授的知识点相契合,是成功的案例教学所需的首要条件。2.案例教学应因材施教。案例教学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或者教育背景,因此相关案例教学应有所区别。例如,大学新生可能更加注重案例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以便于理解,而MBA学生可能更加注重案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受到传统思维或者认知惯性的影响,部分无职业背景或者缺乏职业背景学生希望得到相对可靠答案,这类需求应该得到重视。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针对案例拟定相对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基于传统习惯而产生的对“标准答案”的诉求。3.案例应注重本土化。由于绝大多数经管类课程都是“舶来品”,因此很多耳熟能详的案例都是西方经济生活中的例子。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的不同,很多案例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案例教学的“本土化”。“本地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是一种更有区域性的“本土化”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缘和人缘关系,学生、教师均比较熟悉本地企业,也容易获得本地企业最新和最具体的案例资料,甚至能够得到本地企业的支持。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4.案例教学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案例教学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例如市场营销和会计学,相关案例就必须注重应用型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上,例如,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关案例就必须主要趣味性和理论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5.注重案例教学的创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社会现象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案例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的案例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5.1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提出要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应联合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搭建产学研联盟的基于web2.0的云服务共享平台,成立案例教学联合推进组织,以“统一规范、分工协作、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构建教学案例开放、共赢、协同的创新生态圈。5.2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课堂设计基础上的全过程互动,不是局限于单一课堂教学环节,而是贯穿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了全过程的互动和教学环节的衔接和配合,把案例教学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精讲与课堂讨论,案例解析、点评与成绩考核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5.3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该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即时性案例发生地的负责人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并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案例的时效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方中秀 董亮 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文臣,2010,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探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7期55-58页.
[2]胡桃、庄性华、吕廷杰,2014,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105-109页.
[3]李兴旺,2011,“本地化”案例教学的探索:实践与认识——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地化”案例教学为例,《中国大学教育》第5期59-61页.
[4]刘刚,2010,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中国高教研究》第5期86-88页.
[5]刘同芗、郭健美,2007,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第9期135-136页.
[6]王兵,2012,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两个特点及其教学思维,《科教文汇》第35期45-46页.
[7]王兆华、赖勤、傅智园,2010,国际贸易案例教学设计与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增刊》第152-154页.
[8]谢琦,2010,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6期107-110页.
[9]张东娇,2016,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案例教学”——基于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经验的分析,《比较教育研究》第11期71-78页.
[10]光,1997,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张元鹏、刘文忻,2005,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4-29页.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学习方式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本文对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加以探讨。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的特征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征:
1.情境化。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性,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师会把这个实例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而且不可能讲述得比较详细。如果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
2.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学开发的案例都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也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4.可读性强。优秀的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
3.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四、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要求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人们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地理教学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
篇10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
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灵动性为教学重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并且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面对民办高校的这种情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与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来实施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堂设计以教师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管理学主要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进行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过程。由于知识点较多,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辅助地位。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容易出现授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大幅下降的现象。
(二)大班授课,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课。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目的普遍比较盲目,学习一门课程主要以拿学分、不挂科为目的。在管理学大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考试时临时应付。另外大班授课,教师如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授课,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在讨论环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三)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试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容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公平性和严肃性。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强制性理论知识的记忆为主,忽视了管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实行,将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穿插到理论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1990年以后,我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并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一般有四个环节。第一步是课前教师收集整理加工案例;第二步是学生阅读案例,并围绕案例进行查找资料;第三步是案例讨论,这一步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提升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分组并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对学生参与和讨论情况的印象与评价。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也可能并不实用,且非常难以吸收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以管理学中组织职能的过程为例:通过理论可以了解到组织职能是围绕着组织结构的建立、维护和变革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职位设计、部门划分、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的协调等内容,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这些知识较少,所以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但案例教学将这些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细节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现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对这些管理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实施过程,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发表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是促进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学生对管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知识传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掌握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是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查阅案例讨论中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一种授课方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总结三个阶段。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不仅注重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也达到了集思广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这一步骤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与时俱进性。另外,在案例讨论和总结环节,为了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看法,教师必须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以案例为媒介,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到了生动的案例情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也将新的知识融汇到了原有的知识架构中,并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提高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恰当选择案例教学内容和时间
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是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基础。一方面,案例教学材料内容翔实且具有典型性。管理学课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既要有成功企业的案例,也要有失败企业的案例;既要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实践的案例,又要有小型企业的案例。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内容必须要经过仔细选择。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管理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围绕着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来展开的,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案例的设置也要重点围绕这四大职能来实施。另外,案例的难易程度也要适中。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如果学生感觉案例内容简单、案例内容没有意义,学生就失去了收集资料和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案例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如果案例内容过于复杂,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身就不高,难度过高会使得学生出现缺乏兴趣、望而却步的现象。最后,选择的案例内容要真实、贴近生活,这样的案例可能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将来走向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或问题,这样的案例使学生感到对以后的生活或学习有帮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材料,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其理论性也要重视其应用性,案例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应适中,一般占1/3比较适宜。如果案例教学活动所占课时过多,理论知识就会掌握不牢固,案例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实现。
- 上一篇:初中音乐学期工作计划
- 下一篇: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