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劳动实践内容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劳动实践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劳动实践内容

篇1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做好表率;加强沟通;实践活动

班主任是实施德育的最主要责任人,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扮演“指路明灯”的角色。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高中生真正所需的德育究竟是什么,改革陈旧的德育内容,使高中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好青年。下面,笔者从班主任为学生做好表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讨论新课改下德育工作的教学手段。

一、班主任要为学生做好表率

我国一直都有“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教师一直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词、肢体动作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为学生做好表率,以自身的魅力与高尚的情操来感化学生。比如,教师看到垃圾,随手捡起,也会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不可乱扔垃圾。另外,班主任只有为学生做好表率,才可以使学生信服自己,在真正的德育中,不论奖惩,都可以使学生心悦诚服,毫无怨言。我们班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大扫除。然而,我发现,很多学生将大扫除活动看成是玩乐的场所,总是打闹嬉笑,效率十分低。但是,我并没有直接指出这些同学的问题,而是主动参与到大扫除中,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在活动结束之后,我在班级中表扬了一些认真劳动的同学,希望这些同学可以成为所有学生的榜样,在下一轮的大扫除活动中,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打造一个明亮、整洁的教室作出努力。然后,我指出一些同学在打扫活动中的问题,希望这些同学加以改正,对于一些完全没有参与的学生,我让他们连续值日两天,以示惩戒。由于我亲自参与了劳动,所以,在实施奖惩措施时,学生们并没有怨言。针对这个机会,我还对学生进行了以“热爱劳动”“劳动人民最光荣”为主题的德育教育。在整个德育教育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在要求学生做一件事情的同时,我自己必须先做到,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高中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导致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使得他们会在心理或身体上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与高中生沟通与交流,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实的德育需求,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消除学生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多x择一些陈旧的与爱国主义、奉献主义等有关的德育内容,很多高中生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完成班主任布置的任务,使得他们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学生只会应付这些德育,但其实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听不进去,使得德育工作效率十分低下,无法完成德育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与高中生的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些时代性强且德育意味比较浓厚的德育内容,开展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的德育。在开展“感恩父母”的德育工作之前,我并没有直接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之处,而是根据近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既然你不能管我一辈子,为何还要娇惯我”这一网络文章,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很多学生由于已经通过网络阅读了这篇文章,所以这个德育班会很容易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现在啃老问题越来越严重,父母确实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过度的关爱使得现在很多人的独立性太差。”有的学生说:“还是这个主人公有问题,很多人被父母关爱也知道努力奋斗,怎么他就这么理直气壮的啃老呢?”很多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我及时打断他们,并对他们说:“虽然我们承认,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问题。但是,身为子女,难道我们就这么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的养育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怀着感谢的心态来谢谢父母的付出吗?”由此,引出感恩父母的道德教育。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提高德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高中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生活比较单调、枯燥,班主任可以在确定一个德育主题之后,利用一些实践活动,进行德育,丰富高中生的生活,使其耳濡目染地接受德育。实践活动近些年来被新课标列入基本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班主任可以利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让参赛学生树立“为班级争光”、“坚持就是胜利”等意识,让未参赛的学生做好后勤,为参赛学生加油呐喊,使其树立集体意识;班主任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指导高中生亲自动手,为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等制作一份礼物,学会感恩;班主任可以利用国庆节,讲述一些经典的革命战士的故事,或观看一些经典、有趣的爱国影片,使学生树立爱国意识;班主任可以利用中秋节、端午节等,让学生开展与其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高中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等。

总之,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实现德育工作的利益最大化。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带头做表率,使学生成为品质优良的青少年;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学生为本,使德育内容能够紧跟时展与学生需要;班主任要开展以德育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受到感触。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关键词〕高中生;休闲;休闲文化;休闲教育 

 

根据2009年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各国高中生的前五大烦恼主要涉及学习、休闲、锻炼、交友 、消费、外貌等方面,中美高中生都认为休闲生活太单调是学习之外的最大烦恼。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受到社会经验、知识水平、艺术修养、组织能力、识别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开展休闲活动时,难免会表现得幼稚、不成熟,甚至发生偏差。而高中阶段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也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黄金时期,这就需要加强高中生休闲辅导和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休闲文化方兴未艾的今天,加强对高中生的休闲文化建设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休闲及休闲文化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认为休闲作为一个客体,需要三要素:一段时间、一项活动和一种心境。据此可将休闲的概念界定为: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一种自觉追求自我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由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是一个终身教育过程,它不是单纯地教学生怎么玩,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生的休闲实质是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意愿,整合相关资源投身到休闲活动中,以满足需要、创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实现过程。而休闲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就必然产生休闲文化,因此,休闲文化被界定为:人们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创造和构建的生命状态和文化方式。当休闲与高中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就形成了高中生休闲文化。 

二、高中生休闲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休闲追求:低层性,缺乏发展性 

美国学者戈比认为,休闲活动包括放松、消遣、发展、创造、感觉超越五个层次,当代高中生休闲多以娱乐、寻求刺激、摆脱单调、消磨时间居多,还出现一定程度的消极休闲现象,如不切实际地追求高享受和攀比消费及沉迷网络等。同时高中生已会利用现代的工具作为休闲载体,但对如电脑、手机等的使用停留在放松娱乐功能中,很少挖掘其教育发展功能。可见,高中生的休闲追求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注重直觉体验,对休闲的认识表面化、世俗化,没有将休闲可提高生命质量的理性思考当成追求,缺乏发展性。 

(二)休闲内容:单调性,缺乏多元性 

当前高中生对自我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普遍低下,休闲的质量往往达不到提高生活质量和优化生存方式的标准。整个高中生群体的休闲活动内容虽然呈多样性,但是对每一个体而言,主要的和经常性的休闲活动变化不大,单一地重复着自己习惯的方式和内容,单调、乏味、从众。他们渴望丰富多元的休闲活动,但由于休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基本上处于盲目随意状态。小段的闲暇时间如周末他们用于低层休闲的放松消遣,而面对大段的时间如寒暑假却出现了“很无聊,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休闲迷惘”状态。 

(三)休闲状态: 封闭性,缺乏开放性 

休闲的本质在于解放人,需要一种开放的心境。在现实休闲生活中,高中生却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封闭性:首先,环境封闭,一般都是过着“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休闲活动几乎很少脱离家校圈子;其次,人际封闭,包括亲子封闭和同伴封闭,大部分学生与父母很少交流,也很少共同活动,同时他们渴望友谊渴望同伴,但是除了学校安排的集体活动外,自己很少主动组织群体活动,而是独来独往,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再次,休闲活动张力不足,他们选择的活动一般比较内敛、机械,对思维创造性和行动挑战性要求不高。 

(四)休闲体验:矛盾性,缺乏自由性 

休闲是在社会必要劳动之后需要获得的精神慰藉、愉悦与满足,而大部分高中生在休闲中无法全身心体验到自由感、愉悦感,处于内心需求与外力束缚并存的矛盾中。首先,经济制约,无法选择自己渴望的休闲活动,只能被动的根据自己的条件作出无奈选择; 其次,家长束缚,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父母仍然只追求高分,且休闲意识淡薄,担心孩子玩物丧志,因而休闲方式、时间等往往控制在家长手中,孩子自己缺乏自主选择权; 再次,自我压抑,很多学生不懂“休闲—学习—发展”的关系,不理解休闲的意义,无法体验到休闲应有的自由与享受,而是在休闲过程中心里牵挂着自己的任务和负担,甚至有时会因为休闲而产生愧疚感,降低自我休闲品质。 

三、高中生休闲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高中生休闲能力缺失 

休闲能力缺失是影响休闲质量的重要原因,导致缺失的原因是综合复杂的。 

首先,从宏观角度看,目前我国高中生接受正规系统的休闲知识教育的机会很少,整个国家的休闲文化建设也尚处于初始阶段,不具备良好的休闲氛围、正确的休闲意识、科学的休闲态度、健康的休闲习惯以及高效的休闲技能,从而制约着高中生休闲能力的提高。 

其次,从微观角度看,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高中生拥有较少的闲暇时间进行休闲体验,同时高中生经济依赖、家长约束以及从小到大养成的应试思维使得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十分有限,造成自主休闲能力不高,甚至因为休闲无力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出现内在心理障碍、人际障碍和结构性障碍等三种休闲障碍。 

(二)高中生休闲心理迷失 

高中生在休闲文化的创造和享受过程中,迷失了心理方向,受到不良心理倾向的影响。 

1.需要受挫心理。休闲是受强迫性情绪达到最小值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在自主选择和用心行动中最终达到的自我实现。高中生参加的活动常是学校安排或家长选择的,多带有强制性,很大程度上不是“我要开展的休闲”而是 “要我开展的休闲”,长此以往将导致他们需要心理受挫或者自然天性受压抑,无法用心休闲和发挥休闲功能,甚至出现负价值的休闲。 

本原则:第一,有益性,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能够不同程度地将身体放松和心理发展有机融合,实现良性循环,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情感心智的健全;第二,适度性,立足自身实际的精力、财力,统筹休闲与学习,休闲与消费的关系,适度休闲,劳逸结合,避免得不偿失;第三,科学性,要把握时代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学会辨别真伪,杜绝参加如封建迷信、等不科学的休闲方式;第四,安全性,安全重于一切,是所有休闲活动选择的根本原则,除了充分考虑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还要考虑法律和规范保障的范围,才能在休闲中畅享愉悦与自由。 

(二)完善休闲载体建设,创建绿色休闲平台 

休闲载体包括休闲设施以及休闲产业服务。休闲设施的完善为高中生健康的休闲生活提供外部条件,同时,休闲文化的发展总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又会为文化主体更好享受文化提供可能。 

1.休闲设施完善化。高中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加强校园休闲设施的完善,为学生提供有文化气息的健康休闲场所,如:创建图书馆、校内绿色网吧、运动场、球场、游泳池、校内影院等,这样有利于满足学生闲暇时间的多元休闲需求,又可以预防高中生出入不良休闲场所。 

2.休闲产业文明化。高中生休闲需求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让高中生在休闲中得到产业文化的熏陶,要加强休闲产业的管理与引导,要求把休闲产业综合到休闲文化中去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提供标准化的休闲服务,创造充满人文气息的休闲产业文化,确保高中生休闲向健康文明方向发展。 

(三)加强多维休闲教育,提高自主休闲能力 

休闲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主要靠以下两大途径:一是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休闲教育,二是自己的休闲实践、体验及自我教育。休闲教育需要落实“全员参与、全体受教、全面铺开、全程实施”的“四全教育”思想,才能发挥对学生休闲潜移默化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休闲能力。 

1.加强宣传,引导正确休闲观念。我国公众对休闲缺乏正确认识,很多人潜意识中常将“闲生是非”“玩物丧志”等与休闲相提并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先转变观念,科学地构建教育框架,将休闲教育纳入其中,并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介广泛地宣传,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正确理解“休闲”, 倡导健康向上、科学理性的校园、家庭和社会休闲文化,为学生长期接受正确的休闲教育提供可能。 

2.加强研究,丰富本土休闲理论。首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途径为高中教师提供休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休闲素养,并将休闲教育纳入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中去。其次,通过成立休闲研究协会,开展扎实的休闲研究工作,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从各个领域和角度,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休闲教育有机结合,以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展开休闲渗透,积累休闲教育素材,整理出有本土特色的高中生休闲教育理论,甚至编写休闲校本课程。 

3.开设课程,扎实休闲知识储备。建立休闲学科和开设休闲专业。把“休闲学”和“休闲心理学”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充分发挥课程所蕴涵的人文性和亲和力,休闲教育要对高中生知识、价值、态度和技能四个领域同时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休闲意识、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健康的休闲习惯、休闲伦理。特别要关注休闲创造教育,它能强调高中生个体表达的惟一性和活动的原创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开展活动,强化自我休闲教育。许多教育家指出,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休闲教育必须与德育、体育、智育和美育活动相结合,寻找契合点,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并通过增设学校社团,如太极拳协会、朗诵协会、读书协会等增加学生平等休闲的机会。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时期,他们可以根据的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或者在协会中自发组织活动,并在活动体验中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规范、自我适应逐渐达到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目标,休闲活动也构成了学生自我认知、生活认知、自我教育的桥梁。加强高中生的自我教育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需要。 

篇3

【关键词】理财教育 高中生 消费行为 成长

一、引言

在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之下,普通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给高中生的零花钱也日渐增多,但是很多高中生社会经验较少,且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容易导致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他人的蛊惑而胡乱消费,对其今后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广泛的吸收国外对中学生的理财教育经验,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引导正确的消费行为,从而为高中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高中生消费行为中的不合理之处

(一)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得到了普遍提升,高中生的生活费用也更加富足,但是很多高中生]有接受过正当的理财教育,不知道应该怎样管理自己手上暂时用不到的资金,甚至不懂得应该如何进行消费,缺乏正确的理财概念,以至于将大量的生活费用用在胡乱消费或是自我享受之上,甚至利用自己手中的充足资金干一些违法犯罪的勾当上,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

(二)消费行为不合理

由于高中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接触社会,社会经验严重不足,且正处于叛逆的关键时期,容易一时冲动或是在他人蛊惑下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目前,高中生群体中存在大量的冲动购买、盲目消费等行为,没有将有限的生活费用用在可以提升学习成绩和生活水平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另外,高中生的消费数额在家庭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即使是收入一般的家庭其消费也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左右,这种盲目消费的行为无疑大大加重了家庭负担,给监护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消费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中生将多余的生活费用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如零食消费、模仿消费以及人情消费等占有很大的比重,反而用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金额较少,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带来明显的结果,反而这些不正当消费有可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如聚众酗酒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还可能在酒后巡幸滋事,甚至会为此而丢掉性命。

三、国外可借鉴的理财教育模式

(一)完善的立法

目前很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将理财教育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利用法律条文规范理财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美国早在1983年就制定了《国家正处于危机中》这一教育调查报告,明确提出了应该将理财教育纳入到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并推进理财教育模式的改革。到了2002年又颁布了《将理财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白皮书,一套完整的理财教育体制被逐步确立。几年来亚洲国家也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财教育理念,逐步完善本国的理财教育体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科学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财教育模式,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在理财教育上一般将金钱观、价值观以及消费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并注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常都是让学生先具备基本的价值观与金钱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理财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三)丰富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目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财教育,并始终坚持“早期教育、循序渐进”的培养原则,让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金钱和货币知识,了解金钱的来源,并参与一些简单的理财实践。另外,他们也十分重视理财教育中的动手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其理财意识。

四、国外成功的理财教育经验对我国高中生理财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高中生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消费和理财意识,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消除虚荣心,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上。同时,家长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任,教导他们尊重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另外,还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二)加强学校的引导和培养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在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理财消费观念方面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在人格和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不良消费对个人成长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为学生敲响警钟;另一方面,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严重良好的消费氛围,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通过创办主题海报、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消费习惯,并加强对消费场所的监督,严厉打击那些引诱高中生进行不正当消费的商贩和行为。

(三)全社会共同配合

首先,学校主管单位要寻求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取缔或是迁走不适合高中生进入的消费场所,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其次,要将理财教育列入到国家的教育法制体系中,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理财教育体制,合理制定理财教育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吸取国外的现先进教育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理财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进而提升学生的经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原则;应用;探析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和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教学理念、教学标准进行实施和推进.教者在课堂“教”过程中必须遵循和使用有效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科学使用教学原则,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学活动进程.但笔者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课堂讲解进程中,联系实际不显著,教学原则应用随意性大,呈现出来的课堂效能“事倍功半”.鉴于以上认知和体会,本人简要论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原则的应用.

一、渗透启发性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研析

数学学科需要学习对象积极、深入的思考、分析、推导和概括.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启发高中生深刻思考、仔细研析,应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环节.高中数学教师应将引导和启发高中生深入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等,作为课堂教学一项重要任务,渗透进启发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以及认知薄弱点等,通过师生问答式、设置典型问题、提出启示问题等形式,调动高中生思考研析的主动性,引导高中生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数学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推进课堂教学活动进程.如“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新知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该知识点是新知讲解的重中之重,教师为促发高中生思考和分析的情感和程度,渗透启发性教学原则,在师生互动活动中提出“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任何形如Ax+Bx+C=0(其中A,B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等问题,逐步引导高中生深入研析“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内容,从而帮助高中生较全面深刻的掌握新知.

二、渗透师生协同教学原则,提高师生双边互动程度

课堂教学活动,既不是教师单独“教”的活动过程,又不是学生独立“学”的实践过程,而是师与生互动交流、同步并进、“教”与“学”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前进过程.师生协同教学原则,要求教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协同互动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促进运动状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达到师生协同发展,教学相长,就要遵循师生协同教学原则,抓住教学双边特性,开展双边互动的协作互进活动.一方面教师组织引导高中生配合教师的“教”,参与教师的“教”,在深入交流、沟通、讨论等双边互动中,提高师生互动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走进高中生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入他们中间,指导和点拨高中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促进师生协作进程.如“已知函数f(x)=2cosωx(sinωx-cosωx)+1(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求函数f(x)的图像对称轴方程和单调递减区间”问题教学中,教师运用师生协同教学原则,高中生探析认为:“该问题中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应用,通过正弦函数的对称轴直接求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方程,然后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减区间即可”,教师适当点拨,指出:“应通过二倍角以及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将函数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形式”.组织高中生“说”数学问题解答过程,教师实时进行补充完善,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归纳解题策略活动,得出其解题方法.此问题讲解中,师生共同进入案例教学活动之中,互动活动深刻、有序开展,沟通深入进行,讨论深刻有效,教师与学生的特性及功效有效呈现和运用.

三、渗透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推进学生整体发展进步

高中数学(苏教版)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高中生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课堂教学要因生而已,差别对待,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整体发展进步.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紧扣学习实际,有的放矢,差异化实施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实情,根据不同类型学习对象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不同学习目标、学习要求、解题要求,学习内容,在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层次性教学中,为每一位高中生提出学习时机,实现各自基础上的进步发展.如在“三角函数”练习课案例预设中,教者根据教与学的实情,设置了“已知一个形如f(x)=cos2x,g(x)=1+12sin2x的函数.(1)若这个函数f(x)与g(x)的图像有一个A(α,y)和α∈0,π4的公共点,试求出α的值大小;(2)y=f(x)的对称轴为x=x0,试求出g(2x0)的值为多少?;(3)试求出h(x)=f(x)+g(x),x∈0,π4的函数值域是多少?”数学案例,递进性的数学问题,能够促使不同类型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向更高程度发展,有效推进了高中生群体的整体发展进步.

四、渗透反馈调节教学原则,促进课堂教学活动升华

教师指导评判学习对象的劳动成果及效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为,教师的评判应符合并调整学生的学习节奏,反馈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评价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反馈调节教学原则,实时指点高中生课堂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并了解自身学习实情.同时,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实情,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及环节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要取得“有效”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贯彻和落实教学原则,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

【参考文献】

篇5

        更始开放以来,中国自动融入全球化历程,高中生就是这样一个年夜布景上成长成长的年青人,他们的思惟必然会打下很深的时代烙印。经济全球化要求高中生培育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体例,具备合作、交往等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成长自己介入国际事务的能力。 

        高中政治还要教育学生更要具有中华平易近族的气节,培育学生学会分辩精髓与糟粕,担任和发扬中华平易近族的优良传统,连结自己的平易近族庄严。 

        跟着科学手艺的高度成长,常识经济已经到来,常识成为经济增添最具抉择性的身分,我国不成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曩昔注重纯常识的灌注贯注和应试技巧与能力的培育必需扭转。今日的高中生学会把握世界成长的走向,要有国际襟怀胸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成长不美观下的现代意识 

        我国已进入周全培植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成长阶段,跟着更始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给人们的思惟不美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为此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需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惟为指导,着眼于今世社会成长和高中生成长的主要,增强思惟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施性和自动性,培育学生的现代意识。 

        高中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劳动者。人才,是未来的培植者,高中政治教育必需高度正视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思惟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以及环保意识、资本意识和可持续成长意识。这就要求指导高中生育成自立思虑并规划人生的能力,具有根基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以及批判性思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力糊口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庄严和洽处弘扬平易近族精神,具有平易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具有社会责任感。 

        以上一、二部门综合起来剖明:新课标确立了具有思惟政治课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新理念,即坚持根基不雅概念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高中政治新课标充实浮现了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默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中政治指导思惟上,新课标强调要与时俱进,增强思惟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自动性和实效性,并扩年夜课程性质空间规模等新理念。二是高中政治具体使命上,着眼于学生终身成长的新理念。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需义正词严地坚持根基不雅概念教育。做到与时俱进,不成一味地灌注贯注,在坚持根基不雅概念教育的前提下,积极自动关注社会成长和科技前进新要求。 

        3.以酬报本,关注人的周全而有个性下注重人文素养、健全人格 

        以酬报本,是通俗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柢理念,以酬报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敬高中生人生过程的成长需要,尊敬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庄严,尊敬高中生人道成长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浮现人文关切,浮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成利益事。 

         高中政治新课程正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成长潜力,针对其思惟勾当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敬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类糊口关切的同时,采纳启发式、探讨式等体例,辅佐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尺度,把握正确的政治标的目的。新课程安身于学生现实的糊口经验,以育酬报焦点,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每位高中生的整体成长,把理论不雅概念的阐述寓于社会糊口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常识与糊口现象,理论逻辑与糊口逻辑有机连系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供给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成立校本教研轨制,把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可持续成长放在首位,以知足学生成长的分歧需要。 

        本课程安身学生思惟政治素质的提高,成立能够激励学生不竭前进的评价机制。  

        考评学生把握和运用常识的水安然安祥能力,考查他们思惟发生积极转变的过程,采用多种体例,周全反映学生思惟政治素质的成长状况。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进修体例,鼓舞激励学生自力思虑,合作探讨,为学生供给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缘,能够从各自的拿手和关切出发,对自然问题、社会事务和人生问题,揭晓富有个性的看法,成为有主见的人,以利于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的立场和立异精神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培育高中生的缔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教育是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着新人”,高中新课程更始是高中生作为人的成长的内在需要,关注高中生的周全成长,如基本常识和根基手艺、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社会顺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成长等,培育高中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糊口体例和审美情趣,具有健旺的体魄、执拗的意志。 

        4.周全推进素质教育以义务教育相跟尾和通俗高中的新成长,呼叫招呼为学生终身成利益事的理念 

        高中政治课只有能够知足和正确指导学生的合理需要,才能被学生接管,才能充实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学生的需若是多维的、多条理的,今世高中生的成长需若是怪异的:有求知求美的需要,形成精采个性和思惟道德等成长完美自我方面的需要,政治课新课程加倍切近学生的需要,更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新课程明晰指出,要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思惟政治素质基本,关注学生激情,立场与价值不美观,敞开学生选择的年夜门,在选择中形成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思惟,并为学生的课程选择供给多种机缘,促进学生周全、持续、终身成长。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态营造

旧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则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态和知识的生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学习,相互提高。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促使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通过师生、生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交流、分享成果,从而营造出民主开放、欢快活泼的课堂教学生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益的目的。那么,如何营造出民主开放、欢快活泼的政治课堂教学生态,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实例的形式简要浅析如下。

一、以谈话法营造民主开放、欢快活泼的政治课教学生态

谈话即问答,就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谈话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谈话法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即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逐步引导、拓展回答、总结归纳。

在政治新教材(人教版)高一经济生活模块的《揭开货币的神奇面纱》一框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纸币的本质”的知识点时,在要求学生作了课文内容的预习以后,我是这样用谈话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教学生态的。

1、提出问题:纸币的本质是什么?

2、回答问题:一般等价物、商品、工具、货币、钱等。

3、逐步引导:纸币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4、拓展回答:有。因为在制造纸币的过程中耗费了人类劳动。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纸币的本质”,我当即从衣袋里拿出一张面值50元的人民币向学生设疑:这50元纸币的价值与它实际可以买到的商品价值相比,谁大谁小?有的学生认为:50元纸币的价值小。也有的学生认为:50元纸币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面对学生的疑惑,我继续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价值很小的纸币能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吗?

5、总结归纳:纸币本身因耗费的劳动时间很少,其价值很小,不能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故它不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但为了方便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可以用纸币来代替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表现商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二、以情境法营造民主开放、欢快活泼的政治课教学生态

情境,就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教学手段相结合,设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心里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情境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创设情境、融入情境、超越情境。

在政治新教材(人教版)高一经济生活模块的《我国的分配制度》一框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用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来营造课堂教学生态的。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校运会上,咱们班得了500元奖金,你觉得应当如何分配才好?

2、融入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探究热情,并且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分配办法:①平均分配;②全部用作班费;③班干部多分,普通同学少分;④运动会上获得名次的多分,没有获得名次的和其他服务的同学分得少一些,而不关心这次活动的同学不分

3、超越情境,解决问题:由此可见,500元奖金的分配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发挥,更关系到一个班级的长远发展。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有限的,应当怎样分配才好呢?这不是仅仅关系到一个班级发展的小事,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大事了。既然财富的分配这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

三、以讨论法营造民主开放、欢快活泼的政治课教学生态

讨论,就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过程。讨论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出示论题、探究论题、总结论题。

在政治新教材(人教版)高一经济生活模块的《消费心理面面观》一框的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用讨论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教学生态的。

1、出示论题:部分高中生的手机、电脑、电子词典等学习装备不断升级,价格越来越高,消费向名牌看齐,并把名牌消费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志”。请讨论:高中生追求名牌消费,你怎么看?

2、探究论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纷纷发表各自意见,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分享讨论结果。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组反对高中生追求名牌消费,因为高中生还是消费者没有自己的收入,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名牌商品价格太高会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组也反对高中生追求名牌消费,因为普通商品质量也不错,且物美价廉。名牌消费会助长高中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第三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组赞成高中生追求名牌消费,因为名牌商品质量较好,心里有满足感,多花些钱也很值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也应提高,追求名牌消费无可厚非。第四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组认为对高中生追求名牌消费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庭富裕的可以消费名牌商品,家庭困难的应避免消费名牌商品,以免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篇7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政治 教学策略

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融合与应用。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通过开展生活化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政治内容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之中,高中政治教师结合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于学生的知识理解。

一、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

多媒体网络技术走入了高中政治课堂,为高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也为教师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遇到政治专业术语不理解时,就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查询或者通过搜索生活实例来理解,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由于高中政治内容丰富,包含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但在高中政治学习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可以满足高中生学习政治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为一身,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能极大地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高中政治课本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第二单元唯物论部分,这个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两个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世界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哲学接触的较少,因此在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搜集一些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采用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法,是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具体场景和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实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源泉。高中生虽然社会阅历浅薄,但是生活经验却很丰富,生活化的情景可以拉近学生与抽象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案例分析法。

材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逐渐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低,难以与发达国家相匹敌,对外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就业的集中产业,贸易保护主义使得这些产业的劳动者面临大量失业的严峻问题。美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中国大豆出口美国,曾受到美国贸易壁垒的堵截,造成了中国2万人的失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1.5万人的就业。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是否科学?

从本题的材料看,此题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失业和就业问题,每位学生的家长或者亲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问题,但却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亲人的失业就业问题给学生分析这个素材,让学生对这个素材有更彻底的理解。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逐步推出答案为: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日趋紧密。

②联系是客观的。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避免主观随意性。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客观的。美方一意孤行,搞贸易保护也会伤及自身。因此,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并不科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补充和延续,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多地接触课堂外的生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政治。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居委会、政府等机构参观,了解政府的职能和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居委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生通过调研居委会和政府,有利于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两节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学习时,可以联想调研过程中的场景,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篇8

一、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是指个体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而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品德素质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起着保证方向的作用,居于各项素质之首。因此要强化品德素质教育意识,充分看到生物学教学活动与品德教育的密切联系,通过一系列德育教育的渗透,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改正及自我批评能力,进而教会学生自我修养的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渗透。

1、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料和有利契机。注意积累和运用这些资料,巧妙地把握契机及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过程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介绍我国的生物学成就(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的合成、杂交稻技术……等)及特有的动、植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危机感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面临的生物资源危机和生物科学发展落后的状况,以危机感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不少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学内客。通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在唯物论战胜唯心论的过程曾起到重要的证据作用,能使学生明确生物科学结论曾是辩证唯物主义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奠基石;通过原生质化学成份分析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教学,能使学生明确生命的物质性观点,新陈代谢中的光合、呼吸、生长繁殖中的遗传、变异,物种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等许多对立统一关系,能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良好的习惯等等。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学生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其相应的发展程度。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科技道德

科技道德是具体与科技知识有直接联系的道德素质。通过生物科技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和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世纪的观点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内容教学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产生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自觉培养高尚的生态道德行为;

2、科学价值观

在生物教学中注意理论结合实际,教育学生关心生物科学的实际运用,关心国家、地区和家乡的经济发展。如生物科技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生物工程在科技和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各种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日常生产诸如花卉繁殖、果树裁培、作物育种等技术都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科学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增强提高自己科学素质的自觉性。

3、科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会正确地观察、实验、模拟、比较、分类、假设、抽象和具体、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等的能力。通过介绍生物学史和生物学家、学习生物学知识扣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方法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教育功能,能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产生直接效应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科技能力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程设置了许多生物实验、生物探究、社会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等内容。这样在生物学教学中能达到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观察、想象、描述能力;生物学实验和操作能力;生物学思维能力;获得新知识自我学习、评价能力;联系实际解决生物学问题的科研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三、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主观因素,也是决定学生将来对社会适应程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可通过生物学史和生物学家的曲折经历介绍(DNA分子结构等发现)培养学生勤奋、求实、创新的认识品质;通过美育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耐心、刻苦的意识品质:通过生理与心理的互相制约和促进的健康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人格、乐观的性格品质等等。

四、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的体质的强弱。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在学习期间顺利进行学习和将来从事工作的基本条件。这在生物学教学中也是可以培养的。如结合新陈代谢、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强体育锻练的重要性、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性格。

五、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塑造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生物科学本身就是大自然美的结晶,既有清晰严肃的科学美,又有模糊朦胧的艺术美,同时亦有和谐(如生物适应性、功能和结构、生物体和自然环境等)简洁(分类学将浩瀚无比、不计其数的生物分门别类、遗传密码等)、对称、奇异等形式可感受的美。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美,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创造和塑造美。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有效措施;初探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改革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围绕素质教育,紧扣课堂教学,教育教学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又深刻的见解和论断。课堂教学效率的评判标准,也随之变的丰富和充实。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效率,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站位”和“角度”进行衡量和评判。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理念下,课堂效率的评判依据是讲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量。而以能力为要义的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效能的考量依据是讲授内容与学习能力的质量。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做好高效课堂教学这一文章,实施有效教学方式方法,助推教学双赢。

一、实施互动式教学策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动起来

教育运动学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是静止不动的讲解活动,也不是各自为阵的实践活动,而是实施主体与参与主体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课堂教学进程的重要分子,并能够和教师进行同向互动。不可否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虽然知晓课堂的双向特性,但在具体行动上依然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项、单向教学形式,高中生不能作为课堂的“主人翁”深度进入其中,导致课堂死气沉沉。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正视课堂教学互动性特点,强化学生主体特性,设计和打造师与生之间能够深度融合、深入探讨、深刻交流的“舞台”,在共同作用下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如在“不等式的证明”第一课时“求证:x2+3>3x”讲授环节,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双向性特征,设置学生主体参与配合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其解题过程如下:

师:设置问题求证:x2+3>3x。

生:开展解题分析活动。

师:深入学生中间,知道他们解题活动。

生:分析先将不等式的两边作差,得(x2+3)-3x=x2-3x+3,将此式看作关于x的二次函数,由配方法易知函数的最小值大于零,从而使问题获证。

师:引导学生从比较法的角度进行求证。

生:进行证明活动。

师:点评,作差后,符号不易确定,配方后变形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子与一个常数和的形式,使差式的符号易于确定;不等式两边的差的符号是正是负,一般需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经过变形后,才能判断。

上述所组织开展的师与生之间围绕某一内容,所进行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较好利用了教师的主导引导特性和学生主体能动特点,在有效指引,深入配合的“合唱”进程中,既实现知识要点内涵的深刻讲解和掌握,又达到了师生各自特性功效的生动呈现。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学生数学技能素养提起来

常言道,觉知此事须躬行。任何经验技能都必须经过动手实践才能获取。数学学习活动同样如此。教育学指出,学生主体的实践过程,不仅是对新知识、新方法认知掌握的过程,同时还是技能素养提升进步的过程。任何基础学科课堂教学,都必须包含学生动手探究,思考研习的实践活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追求课堂教学高效,就必须将探究式教学策略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要有意识的提供和预设学生进行动手探索的时间和舞台,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放收有度,对其实践进程能够进行认真及时科学的指点和引导,保证其探究方向始终在预定轨道前进发展。

问题:若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和焦距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多少?

在以上数学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没有采用一人包办的教师“讲解式”教学方式,进行此问题案例的讲授活动。而是利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探究性特点,融入高中生亲身参与探究的解题活动,组织高中生自行探知案例内容,得到其解析思路:“由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和焦距成等差数列,所以2×2b=2a+2c,即2b=a+c,所以5c2-3a2+2ac=0,等式两边同除以a2得5e2+2e-3=0,解得e=或e=-1(舍)”。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学生其中,进行必要的查看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强调说明,“要注意运用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再次组织高中生对解题思路予以完善和补充,他们从而掌握其解题的策略。这样,高中生不仅获得了解题的方法策略,同时还提升了动手实践、思维探析的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相互脱离、各自为战的现象。

三、实施合作性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整体合力聚起来

学生学习生活在班级之中,所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一项个体性和群体性深度、有机融合的实践劳动。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等基本素养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予以培养和树立。合作性教学策略,能够将各自个体之间的长处进行很好的发挥,将各自的短处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形成学习的合力,推动学习实践活动行稳致远,取得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深入深刻地应用,围绕某一数学案例、某一知识要点,组织高中生进行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在个人自身努力和集体合作探究等基础上,实现对知识内涵和解题技巧的有效掌握,同时达到协作意识的有效提升。

总之,高效数学课堂的打造,是一项长期性、紧迫性和系统的工程,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远不止于上面所阐述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科学实施,灵活运用,达到教与学之间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课外 音乐实践活动 组织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68-01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到课外音乐活动以来,到2002年国家教育部的最新版《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课外音乐活动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一直不曾改变过。它与课堂音乐教学一样,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加强高中生的音乐教育,不仅需要课堂的培养,更需要课外业余活动的相互配合。课外活动和课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教育功能。为促进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加强高中生对音乐意识的培养。那么,究竟如何组织高中生进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呢?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1 组织学生乐队

可有笛子、二胡、口琴、吉他、古筝、唢呐、琵琶、扬琴、笙等很多具有特色的乐器组成。活动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各种乐器的结构,教给学生掌握各种乐器演奏的技能技巧,认识不同乐器表达乐曲的风格,体会各乐器的优美音色。通过让学生亲自演奏乐器,对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具有很好的作用。再加上老师那富有激情的演奏,会吸引很多不愿学音乐的学生,也开始对乐器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主动学习音乐的愿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不过组织学生乐队相关方面的资源供应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这就需要学校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学生乐队音乐活动的开展;同时,为每位负责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调动教师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2 组织歌唱小组

在具体的训练中,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歌曲,我国的音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训练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中选择主题鲜明、富有代表性、风格性强、旋律优美的作品,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茉莉花》、《三十里铺》、《沂蒙山小调》等耳熟能详的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歌曲。此外,还要给学生搜集一些当地的民歌素材加以练习,比如:民歌《王大娘喂鸡》、《绣花曲》、《四季花开》等。民歌来自于人民群众,来自于火热的社会生活,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是经过实践考验的艺术精品。精心的选材结合着教师生动而细致的讲解,无论是草原牧歌的悠长,黄土高原山歌的高亢,还是江南小调的轻慢,劳动号子的雄浑,都能在高中生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民歌之美,激发起他们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组织戏曲小组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代表绚丽多姿。中国有三百多戏曲剧种,许多剧目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各种观念的影响,许多学校在音乐教育中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艺术的渗透。为了振兴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传承民族戏曲文化,发挥戏曲艺术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大力普及戏曲艺术教育,比如开展戏曲艺术兴趣小组,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途径。小组活动时,可以采用欣赏戏曲表演的形式,通过欣赏优秀的名剧名段,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享受,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选择歌颂民族英雄的《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红灯照》等传统剧目,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具体表演,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中。如: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京剧《苏三起解》,吕剧《小姑贤》等著名唱段。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表演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戏曲兴趣小组的开展,使更多的高中生知道戏曲艺术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会大大激发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4 组织音乐比赛

经常举办一些比赛、文艺汇演、晚会和艺术沙龙等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比赛的内容可以设置为:民歌演唱比赛,乐器比赛,戏曲演唱比赛,民族舞比赛及才艺展示比赛等。比赛的范围可以是:班内同学之间比;年级内班与班之间比;校内年级之间比。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比赛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音乐才艺的机会。此外还可以将音乐知识融入在不同形式的竞赛之中,这样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大量掌握有关音乐的知识,以便于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掌握我国的音乐文化。

5 结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浅总结,限于本人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本文对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论述。其目的只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发更多相关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探索新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方式,积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韶辉.中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研究和实践[J].科学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