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时间:2024-04-02 17: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市场

篇1

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直跟不上国际步伐。虽然我国各类农产品产量—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我国目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腐率分别达到25%、12%、15%,而欧美国家流通损腐率则保持在5%左右。

差距造就动力。近年来,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不仅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改造、购进冷链加工设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由此,也催生了冷链物流市场的风生水起。

市场预测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食品消费市场增长势头稳健。2012年,中国城市人均易腐食品消费支出超过5000元,同比增长为17.9%,为冷链装备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据预计,冷链市场需求将拉动约2000亿资金投入国内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行业,冷链装备的投资额占固定投资额的比例约在20%左右,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00亿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冷藏运输也蕴藏商机。我国果蔬产量及贮藏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果蔬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而我国仅5%。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果蔬冷链流通率提高到20%以上,冷藏运输率提高到3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至“596以下。实际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仅占货运汽车比例的0.3%。这意味着,冷链物流还有更多商机有待挖掘。

此外,行业巨头也不约而同看好冷链产业商机,纷纷涉足冷链产业链。2012年,京东商城、1号店、沱沱工社、电果网等电商企业相继试水冷链宅配业务。此外,像多利农庄等供应链上游企业也开始通过“网上订单冷链宅配”的方式拓展市场。

大市场下,澳大利亚最大的冷链物流提供商太古进入华南市场。紧随其后,美国最大的冷库物流运营商之一普菲斯在上海的现代冷链储藏设施正式奠基,国际巨头也悄然攻城略地,抢占国内冷链物流市场。据了解,浙江盾安、祐康、华东医药等已经涉足冷链产业链,虽然暂时“不赚钱”,但有巨大市场的支撑,行业前景仍被看好。

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在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中,约70%~80%的冷链市场被“国字号”企业占领,同时外资冷链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试图分得一杯羹。这些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尚未成熟的中国冷链市场造成了_定影响,例如有数据显示,国内车载冷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均被开利和冷王等知名品牌所占有,只有不足30%的市场份额被上百家国内冷链设备企业填补。

不过,相较于国内冷链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客户竞争,外资冷链企业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竞争、装备的竞争以及服务方面的竞争。可以看到,国外冷链企业无论是冷链装备的技术含量,或是冷链运输方案的全面性,的确要高出一个层次。外资冷链企业的涌入将带来先进的装备,领先的技术和更完善的服务方案,这些都将促进国内冷链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在国企、外资抢食市场的同时,民营冷链企业虽然也在奋力挣扎,但却显得形单影只。在民资企业看来,虽然有政策支持,但冷链物流这块蛋糕依旧不好啃,困难重重。即使是已经介入到冷链行业中的民资企业,也大多只停留在冷链物流配送环节,以市内和短途配送为主。而捆住民资企业手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短缺,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进入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要障碍。

问题重重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广阔前景使众多冷链物流企业跃跃欲试,但我国冷链物流领域也存在诸多问题。

冷链经营主体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冷链复杂、投资大。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大。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所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没有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致使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损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导致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质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冷链设施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国内冷链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也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

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的产业化程度和产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巨大,但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再者,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也存在误区。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现象。

突围路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加强冷链物流的冷藏设施建设。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推进冷藏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加快技术的引进和革新。在硬件设备上,要配备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设备,充分地利用设施,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广泛采用机冷式冷藏集装箱,促进了冷藏运输的发展。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配送企业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以满足不同路径的货运需要。对于低温冷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产品对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要求,分类分期进行更新和改造。

规范冷链物流市场。为了尽快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遏制冷链物流市场的混乱局面,政府要根据《国家冷链物流地方标准》,尽快建立冷链食品标准,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使建设的初始就有一个规范的市场,要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保证冷链物流市场良性竞争、发展。在对冷链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和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冷链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在冷链行业进行良性的发展,从而避免恶性竞争导致冷链市场混乱以及各地引发新的“冷链热”而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局面的出现,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

篇2

关键词: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扶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41-02

常德是农业大市,是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量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常德市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营养价值、卫生程度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农产品品种丰富,配送及时迅速。因此,市场需求促使农产品物流模式进入新的阶段,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阶段。

冷链物流产业所运送的商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第二种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第三种是特殊商品,如药品和疫苗等[1]。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主要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商品服务。

一、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常德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市需要冷链物流的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

截至2015年年底,常德市冷藏库、冷冻库容量9万吨,占全省冷库容量的6%;冷藏库容量10万吨,占全省冷藏库容量的8.77%;冷链物流车96辆,占全省冷链物流车辆总数的5.85%,相对全市农产品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物流产业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全市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6%、22%和8%,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80%―90%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下流通,肉类、水产品和果蔬的流通腐损率达18%、20%、30%[2]。

因此,加快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本地农民持续增收,以及保障城市居民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的冷链物流系统还未形成,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粗放式发展

常德市绝大多数冷库的冷藏储存能力在1万吨以下,拥有冷库的企业大多规模小、水平低,相关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储存产品质量不一、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相关制冷技术较为落后,不少企业的设备还采用上一代的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农产品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不小的差距;农产品预冷与冷却环节较为薄弱,预冷保鲜率低于30%,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85%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承担全市8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3]。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常德市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完备的网络信息平台,终端信息设备也配备的不够齐全。由于经销商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使得冷链农产品流通具有盲目性,降低了农产品的经营效率。市场缺乏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造成地区内冷库的闲置,使冷链物流资源存在浪费现象,阻碍了农产品物流投资的发展。

(三)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常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主要由销售方、供应商独立完成。以常德惠生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自营冷库、冷链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较高,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由于常德市缺乏实力强、服务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达到肉类食品公司对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使得肉类食品公司不得不自营冷链物流。总之,常德市缺乏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四)相关引导资金不足

由于市场对冷链物流产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全市各区县市企业修建冷库热情高涨。根据2015年年底常德市商务局的摸底调查,常德市拟建冷库的所需资金近20亿元,使得企业资金负担较重,而省、市两级相关扶持引导资金不足,近两年无相关扶持、补贴政策出台,很多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

三、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

整体来看,常德市在冷链物流的 “六化”(即一体化、链条化、信息化、规模化、网络化、高效化)方面仍然非常滞后[4],其中各环节发展严重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基础建设的整体规划等问题最为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农产品流通呈现的跨区域、反季节的特点。在不断高涨的需求刺激下,常德市未来的冷链物流产业潜力巨大。因此,为了推动常德市冷链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损腐率,提高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率,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相关企业、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认知度,营造建设品牌生鲜农产品的良好商业氛围,促进生鲜产品优质优价,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产后入库保存、商品化包装、屠宰加工等环节实现低温预冷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销售企业的冷链对接,稳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的外包。鼓励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运用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建立生鲜农产品由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二)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小低温食品供应商及生产商来说,要把生意做大做强,急需降低物流成本,也势必需要第三方物流机构的服务。因此,无论从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还是从市场需要方向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具有专业水平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都将成为未来进入市场竞争核心力量。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要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大型物流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上游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资源[5]。在此过程中,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资源整合;引入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培植本地骨干企业,建设一些能起主导作用的产地加工企业、大型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扶植、引入引进一批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商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不仅包括冷藏运输,还包括产品预冷保鲜、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和冷冻销售等环节。因此,要鼓励常德市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增加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所需要的冷藏运输设备、在乡镇周边建造农产品低温处理中心、建立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运输配送中心、购置最新冷藏运输车辆等。鼓励肉类和水产品生产企业、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零售企业等经营主体,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

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投资方,建议市县两级政府给予土地、税收、前置审批、车辆管理等方面的优惠,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

(四)开展软件平台建设

建立全市统一的冷链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如应用条形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6],做到上下游企业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药监局提供可溯源的信息支持,让其可对问题食品追查到底,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打造网络信息平台,保证冷链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物流的费用成本,使农产品达到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24-28.

[2] 全市冷链物流产业摸底调查报告[R].常德市商务局,2016.

[3] 常德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R].常德市农业委员会,2015.

[4] 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AO农业展望,2012,(4):55-59.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U294.8+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一些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观,而人们的消费观牵动着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技术、经营以及管理模式都有待与改进。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及创新方向

1.依靠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经营冷链物流的企业与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将它们看做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从生产、加工以及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经营过程。通过这种合作方式经营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汉白沙洲冷链食品公司与当地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合作形成的交易中心。它的冷库规模较大、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比较科学、经营的冷冻产品也较多,几乎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冷冻食品。白沙洲冷链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输的过程,提高了经济效率。

2.大型连锁生活超市自主经营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对于一些大型的连锁生活超市,可以向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拓展,它的拓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自行建立厂房,也可以与一些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进行联合,通过这种超市经营方式,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无论是对超市还是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来说,都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还有效的减少了因存货而造成的损耗,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使冷冻产品长期处于低温产线,不失为超市自创品牌的有效方式,根据市场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的核心模式。作为超市行业的领军者,上海华联已经开始进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上有游,它拥有农产品以及水产品的生产基地,并建有加工和配送中心,形成自己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3.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建立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讲,它们可以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通过自行建立或者是联合社区建立便民驿站,进而控制农产品冷冻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全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中间环节少,直接从加工基地运输到便民站,便于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环境的低温生鲜水产品来讲,加快了物流速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就目前来讲,伊利和双汇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

三、在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组建与完善

所谓核心企业就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主导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它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或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直接参。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冷链系统运行的完整与通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冷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系统的建设。

2.确定经营核心,加强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经营核心确定后,将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作为核心工作进行大力推动。从一方面来讲,实行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有效的减少了冷链物流的作业环节,进而,减少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作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主营业务,加快企业成长的步伐,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出封闭市场,利用现代科技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共同配送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交通拥堵还是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通过共同配送可以减少车流量,进而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以及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对于冷链农产品来讲,它们大同小异,那么整个市场的冷链物流业就可以实行大联合,统一建立一个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基地,进而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3.大力扶持一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

这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综合体,它拥有整个物流体系的控制权,可以对物流的供应、制造、以及分销进行完全的掌控,并且能够快速获取客户的需求与建议信息,提高了客户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化特点的优势,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分工,进而达到对冷链物流的整合,有效的减少企业运营成本。这些企业不但综合了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点,还可以克服它们的缺点,是将来冷链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的对象。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规制度还不健全,但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变、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必会迎来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郗亚坤.新时期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15(23).

[2]王红梅.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6(02).

篇4

1.1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没有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转体系

根据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增长的趋势和速度来看,从硬件角度,冷库的发展严重落后。巴彦淖尔每年都有大量的生鲜产品因不能享受低温环境的储运而腐烂,2014年西瓜滞销尤为严重。目前冷库大部分以土建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管理松懈;多数国有冷库都只重视肉类的储存,轻视果蔬冷库、产地加工冷库和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并且都使用年代久远,设备陈旧,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新建的冷库规模和储存量不大,且多为手工作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及设备较少;多数物流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给生鲜产品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从软件角度,大部分物流企业较少使用信息技术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没有对冷链物流做到足够的重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率过高。目前,巴彦淖尔生鲜产品的提供者大部分是农户,生鲜产品的采收及初步整理等工作基本是常温下由农民自行完成,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缺少杀菌、预冷、分选和包装等过程。由于目前大型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及区域性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并且当地多数运输商和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冷藏设备和车辆,缺乏冷藏保鲜意识,这直接影响到生鲜产品的质量。另外,生鲜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等贵,大部分消费者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生鲜产品比一般果蔬等所具备的优势,因价高而放弃购买。因此,整条供应链中的生鲜产品生产商、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等之间没有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监控整个物流过程各环节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从而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1.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在物流行业中,冷链物流要求相对较高,在管理、技术、设备和人员方面的投入要比一般物流多,服务收费价格也较高。在中国,人们普遍倾向于廉价消费的观念也大大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主要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约占整个市场的20%,且多为中小规模企业,其缺乏一定的行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来看,发展严重滞后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完全不能满足生鲜物流市场化的需求,且冷链的不完善、运输流通中的严重浪费和损耗将必然要催生一些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为主,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大规模、集成化的覆盖整条供应链的服务。在生鲜产品的外销过程中,大部分物流业务都是由收购商来完成,但收购商一般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且其实力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来承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商不愿将冷藏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或只是采取局部过程的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1.3冷链物流缺乏行业化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不足

大到国家,小到地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行业化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分散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有200项之多。这些标准大多数是按照行业、区域或部门进行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与对接,同时也间接加大了政府相关部门对整个冷链行业统一监管的难度。此外,由于生鲜电商的发展速度过快,使得近几年与冷链物流行业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与完善,这会导致政府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难免会不出现监管漏洞,使得政府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向公平健康的发展方向。

1.4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不同于一般物流,冷链物流的硬、软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会更高、更严格。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用的一些化学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剂)的正确使用。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和冷链设备的操作能力,充分了解压缩机、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原理和结构等。再次要掌握冷冻果蔬菜品等的特点,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大学应该开设涉及食品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物流管理和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冷链物流专业,但截至2011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600所,但却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冷链物流的专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环境,长时间里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实践的模式来进行冷链人才培养,但这样的培养方式,无形中使得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周期拉大且培养数量过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再者,冷链物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薪资福利待遇不高,日常工作环境脏且累,所以人员跳槽率高,使得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大量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巴彦淖尔不属于一、二线城市,很多具有冷链技术背景的人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发展,使得巴彦淖尔冷链物流人才更加匮乏。

2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2.1完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物流企业应加快引进最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大科技开发与投入,加强冷链物流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冷链物流整体规划。在硬件方面,投资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库,对传统冷库进行升级改造,改革创新冷藏冷冻技术,引进和推广使用新型冷藏运输车、冷藏集装箱等专业化设备。在运输路线设计过程中,生鲜产品的集散地控制、最优路线的选择、物流配送节点建设、冷藏仓库选址都至关重要。在软件方面,加快推进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引入现代化的气调、预冷、微生物控制、冷库自动化、GIS、GPS、EDI、Wireless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达到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全面动态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在生鲜产品的采收、集中、杀菌、预冷、分选、分级、气调、包装、冷藏、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每个环节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中种养植、收购和运输,强化全程冷链体系意识,加强冷链物流源头的组织管理,从供应链的源头“制冷”,使生鲜产品从采收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一个冷链物流保障体系下稳定运行。

2.2积极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具有投资成本较大、资金回报慢、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特殊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冷链物流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促进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合,使生鲜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企业自身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在农业领域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生鲜产品加工延伸服务,实现生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2.3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巴彦淖尔政府要从宏观上指导,加强冷链市场监管,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扶持,出台优惠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冷链物流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冷链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物流行业监管机制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冷链物流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进一步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资质认证、食品安全认证、行业准入认证、诚信认证等一系列基本标准,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涉及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等标准和规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建立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采收到餐桌的整个冷链物流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政府应当在保证资格认证、诚信审查的基础上,适当地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来发展冷链物流企业。积极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库,鼓励龙头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中小型或大型冷库,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建立大型冷库等。鼓励扶持该地区主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为生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能够很好地起到“集聚”经济效应的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足够的资金和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核心企业投向巴彦淖尔冷链物流市场。逐步建立与国内外先进冷链物流组织、金融机构以及营销网络平台的合作。

2.4增设冷链物流专业,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步伐

巴彦淖尔应在该地区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增开冷链物流专业,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类型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的新专业应该是将物流管理专业、食品科学专业、低温制冷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融合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的转型。通过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知名冷链物流公司挂职锻炼,同时聘请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直接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除了理论课程的讲授外,要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冷链物流企业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并留住人才。巴彦淖尔在自己培养冷链专业人才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外来冷链人才,为其提供优厚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日后该地区生鲜电商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论

篇5

关键词:冷链物流;SWOT分析;河南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冷链物流也称低温物流,泛指温度敏感性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广泛应用于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及其他特殊商品(如药品)等的储存运输过程中。河南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又具有承东启西、传承南北的地理优势,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障消费安全、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WOT分析能够更为清晰地反映出河南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主要包括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

1 优势(Strength)分析

1.1 区位和交通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北接京津冀,南连两湖直至珠三角,西牵关中千里沃野,东接长三角经济龙头,是东西交会、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区,也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北部经济开发地区过渡的中间地带。突出的区位优势使河南成为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和集散中心。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无可替代的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国道107、106和207纵贯南北,国道310横贯东西,京珠、阿深和连霍三大高速公路干线交会于河南,还有多条高速公路覆盖全省并与外省相连,已形成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络;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省会郑州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郑州新郑机场是全国五大航空门站之一,其国际航空出口货运量在中国国内机场中位列第七名,属一类航空口岸。河南省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民航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为河南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1.2 市场需求优势

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肉制品行业集中度高,食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河南省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3亿亩左右,2011年全省粮食达到1 108.5亿斤,连续六年超过1 000亿斤;河南的饲料饲草资源非常丰富,畜禽品种多,养殖传统悠久,形成了一批肉制品加工企业,全省畜牧业龙头企业有400多家,畜牧业产量占全国的10%,全国较大的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有众品集团、双汇集团等;河南省的食品加工业极为发达,拥有着众品、双汇、思念、三全、科迪、华英、天冰、大用等60余家速冻冷藏食品龙头企业,其中包括3家全国速冻食品名牌企业,这60多家成规模化经营的产销集群,其产品种类达300多种,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近百亿元,占据了全国速冻食品行业70%的市场份额,仅三全和思念两家企业的产品就占有国内市场的30%左右,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90%的主要半成品原料来自河南。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加工的快速增长,激发了对冷链物流的巨大需求。同时,河南也是全国的人口大省,拥有上亿人的消费市场,全省易腐食品的总消费量约为8 000万吨/年,而目前已应用的冷链消费仅为700万吨左右,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未来,随着农副产品的产销量、流通率和运输率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大。

1.3 产业基础优势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不仅拥有具备较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各类企业,还形成了较强的冷链物流装备制造能力。首先,河南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据估测,河南省现有冷库230万立方米,其中冷藏库约74万立方米,冷冻库约156万立方米;冷藏车辆约2 700辆,总承载量约2万吨,果蔬和肉类冷链应用率约为6%和22%,损腐率分别为30%和15%。其次,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如众荣物流、双汇物流、众品生鲜物流等。河南省有各类物流企业上万家,其中,专业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有300多家,分布在全省不同区域,一些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具备了供应链整合管理的理念和能力,与本地区上下游产业相结合,探索建设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冷链物流体系。这其中,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是省内冷链物流行业的佼佼者,拥有超过500台冷藏运输车辆、80万立方米的冷库容量,在全国规划建设了15个销地生鲜物流配送中心、10个产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以及3个连接产销两地的综合物流基地,构成了以200~300公里为半径、以8小时为时效,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能够为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连锁店和餐饮企业提供集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为一体的完整的网络化、综合性的冷链物流服务。再次,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初具规模。全省共有各类已运营或在建的物流园区40多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87个,其中31家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些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河南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最后,河南省冷链物流设备制造产业发达,拥有冰熊、红宇等一批冷链装备制造企业,其中,冰熊冷藏车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这些企业所具备的资源和服务为河南省发展冷链物流业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2 劣势(Weakness)分析

2.1 技术劣势

冷链物流是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行业,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为保持产品的品质,需要使用冷库和冷藏保温车对产品进行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和运输,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使用低温贮藏和运输物流特殊设备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特性,这个特性导致冷链物流技术含量较高,作业难度较大,预冷、制冷系统也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运输和仓储成本是一般货品的2~3倍,且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据统计,河南的冷库安装库容量居全国中等地位,建10 000平方米冷库,在硬件设备上需投入经费1 000多万元;建设一个能检测生物9项、理化20多项指标的检测中心需投资400多万元,这样的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担的。因此,冷链物流的高投资成本也成为制约河南省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大规模、高水平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一方面,省内开展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几乎都面临着自动化仓库少、冷藏车辆缺乏的状况。全省现有冷冻冷藏设施陈旧,大约有90%冷库为平堆冷库,立体货架冷库不到10%,冷库能力严重不足;全省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平均冷藏运输率仅为10%~20%,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和低温储存的要求,更难以普及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设备的欠缺,冷链物流上下游节点企业间的配合与协调不同步,采购、加工与销售各环节无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导致冷链物流的完整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冷链“断链”情况时有发生。

2.2 专业化劣势

目前,河南省开展冷链物业业务的企业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设的物流部门,真正独立运营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尽管已经出现了具备一定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从服务业务领域、服务范围的覆盖率,还是服务的时效性和质量上都无法很好地满足河南省各类企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一方面,高投资成本制约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另一方面,对冷链物流有较高要求的企业出于质量监控等原因,不得不采取自营方式开展冷链物流业务,但是仅以本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展冷链物流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河南省冷链物流市场资源的整合利用。因此,面对河南省冷链物流市场存在的稳定且巨大的市场需求,大部分自营冷链物流企业和能够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其应有的专业性、规模性及成本优势明显不足,业务规模和服务水平无法充分满足河南省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

2.3 人才劣势

冷链物流相比于常温物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冷链物流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首先,冷链物流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涉及一些化学物品,如制冷剂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其次,冷链物流人员还必须掌握冷库里的压缩机等设备的使用;除此之外,冷冻技术与产品特点等也是冷链物流人员人才必须要了解和熟悉的。由于冷链物流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很多,这就要求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专业人员对包括物流管理、系统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食品工程等知识都有系统的掌握。然而,尽管目前河南省有数十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却没有一所高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有些高校开设有相关课程,但是所涉及的知识仅限理论,实践技能训练极少。由于缺少直接对口的人才培养,使得河南省冷链物流人才储备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

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3.1 良好的政策支持

无论是国务院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陆续出台的物流“国八条”、“国九条”,还是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2011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或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都为河南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提供了极佳的政策环境。

2010年4月,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明确指出要重点打造以食品冷链为首的十大物流行业,立足国家对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的基本布局,构建京广、陇海“十”字型国际冷链物流密集带,充分利用省内冷链产业龙头企业优势,在完善本省冷链网络的基础上,支持本省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拓展、加密冷链物流网络,实现与国内、国际冷链物流网络的高效对接,逐步强化郑州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地位。这一系列冷链物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河南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3.2 潜在的市场

河南省是冷链相关产品的主要输出地之一,发展冷链物流有着强大的产业支撑。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粮食、肉类、果蔬、乳制品等产业发展的原料基础雄厚;速冻食品、鲜肉及肉制品分别占全国产量的72%和13%,向省外输出量比例约达到60%和50%以上。同时,据测算,全省易腐食品的总消费量约7 730万吨/年,目前已应用冷链的消费量690万吨/年,需要冷链服务的消费量约3 480万吨/年,约占全国的7.9%。华英、大用、三全、思念、科迪等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外包冷链业务。因此,河南发展冷链物流的市场缺口巨大、前景广阔。

3.3 食品安全备受重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物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成为确保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 000亿美元,其中超过20%的食物在采摘、运输、储存环节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而被浪费,损失率达25%~30%,经济损失达到约1 000亿元,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冷链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按专家的估算,目前国内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城镇居民易腐食品的消费更是占到总消费的51%,但目前国内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另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以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以及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等,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除此以外,大多数食品的分销渠道都没有严格的冷链控制要求,79%的易腐食品在运输中没有温度监控,超过60%的零售商在接收到物品时不进行温度测量。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对于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社会对高价值的易变质、需冷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加大了冷链市场的缺口。

4 威胁(Threat)分析

4.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本省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业务,众品、双汇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已经成立了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为特定的客户提供专业冷链物流服务,同时积极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并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传统物流企业开始涉足冷链物流业务,如中外运等,凭借已有的物流网络,通过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冷库网络,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同时,以众荣物流为代表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快速成长,全国各大节点城市积极布局,实现专业化、一体化运作;国外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如夏晖集团、招商美冷等,凭借其拥有的技术、资金、人才、经验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在河南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4.2 行业标准不规范

在国外,冷链标准是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积累出的流程规范,是企业共同推动的,通过行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而在我国,目前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既不健全也不规范。第一,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众多,除了商业联合会的《速冻食品物流规范(征求意见稿)》之外,还有《畜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药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技术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条码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应用规范》,以及将于2012年6月底公布、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一系列冷链物流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并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很多技术参数有矛盾、重合的现象。第二,一些冷链物流行业出台的标准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大量的标准涉及的都是技术问题,却忽略了对一般水平的规定,不仅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反而对企业的经营形成障碍。比如对不同产品的储藏及运输温度制定了具体限制,但是温度标准应当是根据客户要求、食品种类所确定的,对温度限制得过于严格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三,标准众多却无约束力,国内目前类似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不下200个,包括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可是大多数都是停留在纸质化阶段,并没有人监督实行。名目繁多、相互交叉且无实际约束力的冷链物流标准,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几乎没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4.3 成本控制难度增大

冷链物流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成本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初始投资来看,冷链硬件设施是冷链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冷库和冷藏运输设备两方面。建设10 000平方米的冷库,需投入1 000多万元购置硬件设备,同时,进口冷储专用高架叉车价格为26万元/台,货架为1 700元/组,按每万平方米冷库需要叉车4台、近900组货架计算,附加设施需投资250万元;冷藏运输车价格约为30~40万元/辆,为一般车辆价格的2~3倍。因此,一个中等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其固定成本投资至少也需要几千万元,远高于一般物流企业。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来看,在冷链物流企业应当为客户提供的整套物流解决方案的三大板块中,仅冷链运输服务部分,就包括车辆折旧费、养路费、保险费、验车费、办公费等各项固定成本,以及人工费、燃油费、维修费等可变成本;同样的,冷链仓储也存在仓库设备折旧、水费电费等固定成本以及维修、配货人员工资(计件工资)等可变成本;唯一特殊的是其他增值服务一项,无固定、可变成本之分,而是按实际投入成本计算。同时,由于不同的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运输线路各有不同,很难整合客户资源来开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对各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冷库闲置、车辆空置空驶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又在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机会成本。此外,国际油价的变动、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等,都会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难度。

5 结 论

借助良好的区位和交通状况、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河南省冷链物流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但是,外部的压力和威胁以及其种种内在问题也使河南省发展冷链物流面临多重困难。基于此,首先必须在河南省冷链物流行业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加强市场对整个冷链链条的控制;其次,通过资源整合、多方联动实现冷链链条无缝对接和各利益主体共赢,使河南的冷链产业集群优势得以发挥;再次,要努力推进冷链和冷链企业的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体系化、产业化建设,突出河南省冷链物流的专业优势,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全国领先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宏岭,周行. 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0-72.

[2] 孙红霞.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11):10-11.

篇6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

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

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篇7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并明确要严格冷链监管体系,扶植大型冷链企业,在税收、土地审批、冷链配送、车辆管制、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

尽管冷链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日益重视并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然而,快速发展中也不乏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此外,由于我国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因此,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所存在问题,提高农户收入、降低市场的末端价格,笔者认为未来要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我国新型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伊利雪糕+湾仔码头水饺)公共型冷库、(便利店+快递)企业联盟、(批发+零售)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商流+冷链物流)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求车求货)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多温度带)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集成中心,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食品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活动中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到商品的仓储库存要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实现可视化管理。一方面,如果不能实现,不但会造成销售量的下降、库存过剩等问题,还会降低食品追踪的可能性,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冷链物流的合理化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实现食品跟踪管理、提高食品的新鲜,同样也会增加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即存在二律悖反的现象。为了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物流企业要通过加强共同化、协作化的意识,以满足客户及市场各种需求。

篇8

一、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输业的现状

我国食品市场当前受到地域和食品供应商较多,食品供应商的过于分散的因素限制,难以实现真正完整统一的食品监控,从而无法真正的从食品源处解决食品安全隐患,作为食品运输中主要的冷链物流运输业,对其实行网络优化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食品运输中的食品安全再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食品安全性。因而现阶段加大对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的建立工作力度,刻不容缓。当前阶段我国食品市场还多以简易市场为主,缺乏大型专业性食品市场,相比较国外的冷链物流运输业我国冷链物流运输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一方面是受到我国当前食品市场等级原始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社会条件所致,这里的社会条件包括产业配套不全、产业集聚度不够高、技术标准不全面、基础设施薄弱等等,广大专家就我国当前的食品冷链物流问题展开了新的食品冷链优化配送模式的探究,其中就冷链食品物流运输服务网络管理模式最为成功。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优化策略

食品运输网络指的是将整个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看做一个赋权的有向图,有向图是由节点和有向边构成的,在网络中的结点主要是由各种运输方式的车站、运输枢纽或者多种运输方式结合而成,网络中的边主要指的是运输线路如公路线路、铁路线路、航空线路、水运线路和管道线路等等,从而构成的一个运输系统,称之为运输网络。运输网络的正常运转多为运动和停顿,在运动和停顿的过程中都要与众多的组织和个体社会单位产生联系,因此运输网络中优化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采取类似于数学模型的方法策略,即第一、制作相应图表,加深运输网络优化。这里的图标技术指的是视觉上直观的对运输网络技术的方法,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制定相关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的电子表格、加权评分法、统计图表等,通过对行业从业人员的数据记录,洞察运输网络独特见解,其成果可以对冷链物流运输网络规划有着颇为积极的意义。第二、建立食品冷链运输的仿真模型,优化其网络运输节奏。模拟技术作为运输网络优化中的常用手段能够有效的处理随机变量,对现实问题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运输网络模拟模型能够清晰明了的将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周转停顿地点、成本大小、运输方式、库存与运输量的多少表现出来,从而进行数据的再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专业人员的分析,从而起到优化运!输网络的效能。第三、通过建立优化模型来实现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的优化。优化模型指的是通过运筹学的方法设计出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模型,充分的考虑到冷链物流的运输状况从而通过数学方法求出策略问题的最优解,最终达到优化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的目的。通过建立运输网络系统评价标准,对其冷链物流运输网络系统进行系统逻辑的分析、工程技术分析、结构的分析、成本效益的分析进行宏观的关键性数据收录,从而通过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运输量的预测,来判断未来运输网络的供需状况。第四、在优化物流运输网络优化中可以引进专家系统,即只能人工服务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通过把大量的实际问题解决经验知识等专长输入到计算机程序当中,让计算机模拟人脑进行物流问题的解决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的速度从而优化整个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举例,假设在相同航道上的几家独立的运送冷藏集装箱的船舶公司,在航线和船期表固定、正常停顿和天气环境下、可以开展只有一种箱型的集装箱运输工作。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从而很大程度的降低食品物流运输过程中食品的腐损率。

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具体优化措施

篇9

(①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 215104)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及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体系殊行业,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本课题将从日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对农产品发展产生的影响入手,通过对苏州农业物流现状分析提出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借鉴日本冷链物流的先进设备、技术、管理,建立符合苏州实情的农业冷链物流体系。

关键词 : 日本;冷链物流;苏州农业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23-02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4苏州市农村经济学会软科学研究课题《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4SNJ006)。

作者简介:楼亚强(1976-),男,江苏苏州人,高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日本经济、中日关系。

1 苏州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蔬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达到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损耗率基本控制在5%以下。我国每年需要冷链运输的需求为5亿吨,但只有10%左右实现了冷链运输,每年腐烂的果蔬达1.5亿吨左右。目前每年仅运输过程中由于水果蔬菜等食品腐败变质损失的价值接近700亿元。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受限于物流供应,目前苏州农业物流总体以常规物流(即常温或自然物流形态)为主,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由于腐败变质而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此外,受禽流感影响,苏州活禽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及限制。

1.1 物流模式传统、区域物流基础建设薄弱 目前苏州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多,花费时间长。缺乏大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多以各种小型规模分散于城市各地。

1.2 冷链企业规模小、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物流 苏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大多数企业只是提供货物的简单位移,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导致冷链物流行业小而散,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3 没有统一的冷链物流专业化标准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业标准。行业内对操作规范、安全卫生、运营流程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1.4 缺乏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人才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忽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物流专业近期才在苏州高校逐步得到重视,但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2 日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呈现劳动力逐年减少、高龄化的特征。为改变此现状,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成立了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会),在农协会的协助下相继建立了多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为推动物流市场化、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社会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日本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类冷链流通率也达到了95%以上。

2.1 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涵义及范围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为保证产品品质,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都保持处于低温状态的专有设备实施的物流网络。

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服务对象主要涵盖果蔬类、禽蛋类、水产类、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以冷藏保鲜车和冷库作为基础设施,农产品从产地采摘至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商品所需要的温度环境下。

2.2 日本冷链物流法律法规简介 日本冷链物流产业涉及多个部门,法律涉及面广,数量多。政府为保证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1950年制定的《农林物质标准化及质量标志管理法》对农林产品与食品的全过程流通环节进行管控。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规范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90年代以后,颁布了一系列如《物流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物流效率化法》、《物流据点整体状态的规划设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主要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2.3 日本冷链物流技术 日本冷链物流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为支撑,保障冷链物流顺利实施。

①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化:日本冷链物流企业广泛采用RFID智能监测技术、车载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追溯系统。

②冷链物流设备自动化:冷藏仓库采用自动冷藏设备、高速搬运台车、移动货架、高速自动分类装置等冷链物流系统。

③冷链物流系统标准化:日本冷链物流采用严格的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④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体系认证:对农产品实行一系列全过程规范体系,识别农产品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防止危害发生。如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

2.4 日本冷链物流运营模式 在日本农协的指导下,主要农产品产地相继建立了很多农产品加工基地。由其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销售主要渠道。通过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给。

以果蔬为例,日本的物流模式如图1。

3 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

3.1 日本冷链物流政策及法律法规借鉴

3.1.1 推进产业标准化体系 通过日本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发挥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作用,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3.1.2 制定物流发展战略,推动冷链物流发展 日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法、物流法等都对该地区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扶持建设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给予政策扶持,为冷链物流提供发展机遇。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助力冷链物流发展。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3.1.3 物流人才培养 据统计,日本的物流管理者大多具有专业知识,学士学位占到90%以上。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建设,一方面推进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快职业院校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将岗位培训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中,以订单班的形式实现学生零对接就业。

3.2 运营模式借鉴

3.2.1 选择合理的地址 冷链物流中心应选择在农业基地附近,同时具备便利的交通,能及时有效将农产品采摘、屠宰后送至冷链物流中心并在经过加工处理后根据订单需求运送至各目的地。

3.2.2 公共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设备专用性强、市场需求不确定、投资回报期长。容易造成因投资金额高、设备专用性强以及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及沉淀成本,增加冷链物流运营费用。借鉴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全部或大部分资金由政府出面投资建设农产品流通基地,其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国家公共财政资产,并对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的建设项目做出适当补贴。

3.3 物流技术借鉴

3.3.1 采集加工阶段:学习先进的产地采集加工技术,适时采摘、正确预冷,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3.3.2 冷藏储存阶段: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冷库技术有效延长保鲜期。

3.3.3 运输配送阶段:运输过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运输。运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计算出最为合理经济的路线,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3.3.4 出库销售阶段: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控农产品的实际状态,有效对农产品的温度实施实时监控。

4 建立苏州农业冷链物流模型

4.1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苏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分布于周边市郊,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围绕生产基地的冷链物流中心。由政府联合苏州农业协会对苏州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中心进行规划,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保证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

4.2 发挥农业协会对产业的指导作用 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冷链物流公司,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加强与冷链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使其由设备制造商转变为“冷链服务提供商”;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给农民使用,在农协的统一指导下,取得规模化的价格优势。

4.3 改进冷链物流技术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对冷链产品的温度进行实时有效监控,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使客户信息资源共享,达到运输线路的优化整合。采用先进设备及管理,减少能耗及碳排放。

4.4 制定符合实情的标准 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立即执行国际标准可能会对现有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兼顾目前还处于落后的企业,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首先在照顾现有落后企业的情况下,将标准定为实际水平和国际应达水平的一半,同时提出每年需要提高的标准,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国际标准。

4.5 试行直销化模式 通过试行订单式农业,建立生产直采点,以网络订单的方式直接供货给超市、消费者,精简流通环节,控制物流成本。采取冷链宅配方式,定时定点将农产品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

5 总结与展望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苏州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可以对农产品实行全过程有效控制,让消费者吃上优质农产品,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合理地运用冷链物流中的多式联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苏州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4).

[2]卜梅兰.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及其发展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09).

[3]冯琳.苏州市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0(9).

篇10

(一)丰富的产品资源

由于所运输物品的特殊需求,为了保证其质量与性能,冷链物流的运送全程都需要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中。而一般会用到冷链物流的商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初级农产品:果蔬、肉禽、水产品、花卉等;二、加工后的食品:禽肉、水产等的包装熟食,蛋、奶制品,速冻食品等;三、特殊商品:药品、疫苗、化工材料等。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可以说有着生成这些商品的优越条件:地处华北平原,旱作农业发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小麦和棉花生产基地,区域内的粮食种植面积达1824万亩,年产量在452万吨左右;水果产量也十分巨大,可达到每年446.5万吨,其中苹果产量和果汁的生产能力在全国占很大份额;还拥有储量丰富的煤炭、黄金、铝、镁等矿产资源,其中镁行业的年产量平均在5万吨以上。所以我们应以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依托,抓紧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产业链条和新型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充分扩大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促进其产业发展。

(二)良好的区位合作优势

物流业对企业布局、区域位置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的要求相当高,所以现代物流业在选址时通常将其位置与生产企业的所在地和产品所在地的距离和密集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的。据此,物流企业通常都是集中分布在生产企业的就近位置的,而物资集散中心也理所当然地集中在产业园区的附近。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运输条件的不断优化,物流企业的技术与合作分工也在持续细化、优化,各物流企业间的信息沟通频率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方便沟通、加强合作、提高效益,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都开始转向抱团集中分布,这也是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原因。而在地理区域位置上,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就充分满足了现代物流企业的这些发展需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位于黄河中下游,辖4市47个县,是我国华北、西北、中原地区的结合部,区域内有108、209、309、310等国道纵横交错,拥有等级以上公路41044公里,形成了“黄河金三角”一个半小时经济圈,运输集散沟通能力巨大。而且示范区内农产品企业园区扎堆,且集群关系良好,这为现代物流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群辐射作用奠定了基础。

(三)人才及劳动力优势

冷链物流相比一般物流对于各环节的组织协调性要求更高,而且技术复杂,因此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十分巨大。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内高校林立,优秀人才集群效应显著,对于冷链物流企业就近进行人才培养和吸纳具有强大优势。而且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区域,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在吸引外商投资、引进新技术和新科技进行专业性发展的方面,上升空间还很大,发展后劲很足。另外,区域内人口数量达1700万,各类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低廉,这使得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与管理方面能够获得更好的性价比体验,对于企业从劳动力部分提升经济效益提供了便利。

(四)政府的大力扶持

为加快“十一五”期间冷链物流发展目标的实现,并进一步巩固之前的发展成果,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重要项目以资金支持和技术引导,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协调,统一部署并实施;抓紧在各院校设置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建设,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输送质量;加强对土地、税收、标准建设、监督机制等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等。另外,作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合作规划》提出了“要协同发展现代农业,联合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和布局优化,构建具有比较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这些都为冷链物流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冷链物流的具体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制度标准

相比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滞后,因而各项制度标准都还不够健全,但随着冷鲜食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实属大势所趋,其行业制度标准亟须进一步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对食品冷链进行全程跟踪和约束,从而规范冷链物流业市场,使其有序发展。如,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资助运输企业购买标准的集装箱;通过制定《包装法》规范农产品的包装,以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2]。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一方面可以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方针、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可以代表企业利益反映企业呼声,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行业协会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作用,从而帮助规范冷链物流市场。在监督冷链物流线上的各部门严格遵循《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等国家颁布的相关制度的同时,还应根据其内容的导向性制定出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具体执行标准,并出台硬性的文件条例,促进冷链物流规范制度体系的形成[3]。此外,对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也很重要,要抓紧推行冷链物流的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冷链物流公司建立的严格标准和准入门槛,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物流全程进行强力监管,让消费者能看到产品原料、保质期等硬性指标,实现冷链物流产业的透明化,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打开冷链物流的消费市场。

(二)

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我国物流行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超市卖场和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多种物流模式共存的局面。但是其物流整合能力一时间还无法跟上我国农产品生产源头上由于长期分散化经营所造成的巨大产销量,这就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之间无法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要建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物流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现阶段,我国的冷链物流服务信息系统也不够健全,冷藏物品的在途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针对上述原因,为加快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化运行,应致力于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借助第三方物流来连接冷链物流的整体环节: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以优质的资源、人性化的服务快速抢占市场;鼓励大型零售企业投资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加强对冷链物流各环节上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推动产前与产后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提高整体效率;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在生产单位与经销商之间穿针引线,促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稳固壮大冷链物流的企业利益共同体;鼓励企业以共同配送的方式来提高车辆的装载运输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并积极引导其向大规模发展,形成区域集群优势。从而建立起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合作与共赢,有效提升运营成效、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合,做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先驱。

(三)加强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冷链物流在技术层面和对各环节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的冷链行业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使得冷链物流在专业人才方面的亏空一直很大,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创新发展。因此,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要做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先驱,那么就必须加强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专职院校的扶持,推动深化物流管理专业在冷链物流这一块的教学研究,并积极促动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任用的一体化[4]。适宜行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是推动行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因而要强化冷链物流就必须重视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给企业提供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和人员支持,使企业在保证现有低温储藏设施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节能环保的高效冷库,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第二,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周边投资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包装、装载、配送,完善对商品处理流程的规范,促进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的形成;第三,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与其他国家先进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在管理方式、运输手段等方面的借鉴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四,加强巩固冷链物流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促进与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的落成,并帮助企业进行新型冷藏设备的研发,如,购置快速冷藏车、小组份机冷车、冷藏集装箱等设备供企业技术人员研究改善,全面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和质量[5]。

(四)融资支持

对于企业冷库的建设和购买冷藏车辆等应该给予资金支持。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和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流通业发展中,应该设立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方便企业融资。物流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仓单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项目,既可为驻场客户提供融资途径,同时也可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还可使物流企业提高增值服务水平,有关部门应为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业务提供便利。对于条件成熟的企业,要支持其上市融资。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