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02 17:5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师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开放、改革、规范、提高”的原则,研究制定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本地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培养规模和实施途径,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
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统筹管理。培养专科以上学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遵循《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规定,执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高[2004]4号)关于“教育类专业(分类代码6602)一般限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设置”的要求,举办学校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确定的师范类院校的合格标准。要逐步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层次。积极支持普通本科院校举办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师学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当地小学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情况,合理确定规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三、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专项评估。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学校首先必须达到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同时还应当具备以下举办教师教育的基本条件:
1.具有十年以上教师培养经验,有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培养方案,能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实施教学;
2.从事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教学的专任教师数量足够且结构合理;
3.有满足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需要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师范类学生人均教师教育类图书要达到100册以上,有一定数量的微格、心理观察和教学观察等专用教室和实验室;
4.有满足学生教育实践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基地;
5.师范类学生生源好,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在70%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师教育基本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监测体系和量化标准,组织力量对现行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机构进行专项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于2005年11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从2006年开始停止招收师范类专业学生,2005年以前招收的学生,仍继续按照原招生时的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四、各级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学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突出教育实践环节,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吸收和借鉴传统中等师范教育的丰富经验,积极探索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篇2
政策背景
2003年,绍兴市委市政府颁发了《绍兴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2010年普及高标准高质量的十五年教育的目标。对照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绍兴市各阶段教育中最薄弱的是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明显滞后。为此,绍兴市政府于2004年颁发了《关于加快绍兴市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于2008年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进一步提升绍兴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力求学前教育与其他各阶段教育发展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历史文化名城相匹配。
为切实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绍兴市建立了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同时,以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导向,建立了鼓励引导性专项资金,以带动学前教育的多元投入,并在实践中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政策。
政策内容
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按用途可分为补助金和奖励金两大类,奖励补助对象包括幼儿园、教师、困难家庭幼儿以及乡镇政府。
补助金主要有六种形式:
1.园舍基本建设补助。越城区财政每年安排7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和设施设备添置的补助,其中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补助比例分别为工程决算额的45%、35%和30%,并规定所属乡镇按一定比例配套投入。绍兴县财政对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按工程立项价的50%进行补助,其余由镇(街道)承担;新农村(新社区)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县财政按工程立项价的1/3进行补助,其余经费由镇(街道)、村(社区)承担。诸暨市财政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按核定建筑面积700元/m2的标准予以补助。上虞市财政对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所需的工程建设经费按一、二、三类乡镇(街道)分别给予投资总额审定价的35%、45%、55%的比例进行补助,其他非民办幼儿园达到绍兴市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其建设经费由市财政按新建的每班15万元、改造的每班5万元给予补助,其余经费由乡镇(街道)及村(居)委承担。嵊州市财政对新建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分别按工程立项价的30%、15%进行补助,改扩建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分别按建设投入总经费的20~40%和10~20%的标准予以补助。新昌县财政对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园舍维修改造及添置设施设备分别按项目投入资金决算额的50%和40%予以补助。
2.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建立公用经费补助制度,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绍兴县建立了县、镇(街道)两级财政共同分担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公用经费的保障机制,2011年由镇(街道)财政按生均550元标准进行补助,符合条件、考核合格的民办幼儿园享受同等补助。越城区财政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园收费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实行生均每年200元的公用经费补助。其他县(市、区)幼儿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均不低于生均每年100元。
3.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越城区从2007年开始,对非在编幼儿园教师按人均每年5000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并逐年增加,到2012年已达到人均每年15000元的标准。同时,为鼓励学前教育专业优秀师范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越城区对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中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经考核为优良者,人均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奖励经费。绍兴县财政对公办、集体办幼儿园自聘专任教师,按年人均10000元标准补助到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由中心幼儿园统筹发放,以提高镇(街道)域内自聘幼儿园教师收入待遇。上虞市财政补助幼儿园骨干岗位自聘专任教师的标准为年人均10000元。诸暨市财政对公办、民办幼儿园自聘幼儿园教师的年人均补助金额分别为5000元和2000元。嵊州市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幼儿园教师补助标准为年人均5000元。新昌县财政补助自聘幼儿园教师年人均为2200元。
4.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补助。全面实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幼儿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48学时。绍兴县、越城区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500元和300元的标准安排在职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其他县(市、区)均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预算。
5.困难家庭幼儿入园补助。越城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实行学前教育助学券政策,助学券补助标准按就读幼儿园学期保教费基准价内的实际收费核定,每生每学期最高补助1000元。绍兴县对此类对象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每生每学期最高补助1000元保教费,孤儿再给予每生每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2011年起绍兴县率先分步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其他县(市、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五保供养户子女、革命烈士家庭子女和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儿童,均实行了免除保教费或者补助政策,以确保每一个适龄幼儿能入园就读。
6.幼儿园安保经费补助。由各级政府财政出资为各幼托园所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配备了安保设备。幼托园所聘用安保人员的工资也列入政府财政支出,使幼托园所的人防、技防、物防落到实处。
奖励金主要有三种形式:
1.幼儿园升等达标奖励。为加快推进省等级幼儿园创建和市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越城区、绍兴县财政对新评上省一级的幼儿园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评上省二级的幼儿园和新创建市级标准化的幼儿园,一次性奖励5万元。其他县(市、区)对升等级、达标准的幼儿园,视情况给予1万元~10万元不等的奖励。
2.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为激发乡镇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开展了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并对学前教育先进乡镇给予5万元~20万元不等的奖励。
3.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奖励。鼓励幼儿园教师加强在职进修,提升自身素质,越城区、上虞市对幼儿园教师新获得学前教育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和1500元。绍兴县对新获得学前教育本科、专科学历的教师,分别给予5000元和3000元的奖励。
政策执行
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重点,优质均衡”的原则,各地加强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规范、合理地使用。
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类补助和奖励经费均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实结算。个别项目的年度经费总额是固定的,如果上年度使用有节余则滚存使用。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所有经费。
制定操作细则,加强政策宣传。各地均制定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出台了相应的《民办幼儿园考核办法》《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考核评分细则》《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实施办法》等操作性文件。同时,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政策,让辖区内的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人人知晓。
严抓评估考核,规范经费发放。许多项目经费的发放与考核评估挂钩,使之体现专项资金政策的目标导向。例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发放与幼儿园年度达标评估结果挂钩,幼儿园根据当年获得的补助额度再进行园内考核分配,对教师的考核分成若干等次,各等次的补助金适度拉开差距。幼儿园申请此项补助金必须符合规定条件: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必须为教师集体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大病等保险,当年度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等。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只有持证上岗才能享受这一政策,所得专项补助金直接打入教师个人账户。
加强监督管理,实施绩效评价。专项资金实行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发放。各类资助对象实事求是申报,乡镇(街道)政府、幼儿园严格把关,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制,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绩效评价,防止发生弄虚作假行为。
政策效果
绍兴市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全市学前教育在高水平普及和优质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2008年至2010年,全市新建农村幼儿园54所,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10所。2011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全市新建幼儿园38所、改扩建幼儿园30所,当年财政投入学前教育园舍建设专项资金3020.8万元,升等级达标准奖励经费1197.5万元。全市幼儿园网点布局更加合理,园舍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1年,全市拥有省等级幼儿园567所,占总园数的83.1%,比2008年提高了22.6个百分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势头良好,农村学前教育体系健全,乡镇中心幼儿园中省等级园创建率达96.7%,70%的中心村幼儿园达到省等级幼儿园标准;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9.04%,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0.8%。
2.幼儿园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2008年至2011年,全市幼儿园教师中专任教师总数从6568人增加到7800人。2011年全市幼儿园教师高学历比例为73.7%,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为87.8%,已评职称教师比例为79.3%,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18.2、13.4和13.9个百分点。
3.非在编幼儿园教师收入待遇显著提高。2011年,全市用于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金达3703.9万元,享受补助对象共计4932人。据调查统计,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1.87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87万元,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4万元。补助金、奖励金的发放与考核挂钩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用人单位自觉按规定为幼儿园教师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4.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政策惠及民办幼儿园,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同时,资金的发放与幼儿园收费、教师待遇保障、办园水平、安全管理等直接挂钩,促使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学和提档升级,从而提升了民办幼儿园的整体办学水平。
绍兴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做法引起了省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同,公办民办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的“绍兴模式”获全国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优胜奖。“公建民办公助破解学前教育难题”被评为“绍兴市行风建设十大亮点工程”。
政策评价
近年来,绍兴市以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为宗旨,切实加大了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由2007年的1.84%提高到2011年的3.39%,其中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越城区该比例达到10.77%。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绍兴市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做法具有创新性,政策目标是明确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了学前教育的多元投入,全市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篇3
一、强化政府职责,将学前教育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性得以充分体现。各级政府都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专门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组,确保计划顺利有效实施。全省进一步实行政府统筹协调、地方分级办园、部门分工负责、教育归口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建设《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多地成立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与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3年,甘肃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出台《甘肃省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实施方案》,主要从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园所建设、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对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助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扩大教育资源,初步缓解“入园难”问题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目标是:到2013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新增幼儿入园园位27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5%。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11年起,甘肃省开始启动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项目,集中建设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全省在园幼儿为54.98万名,比2010年增加16.25万名,增幅达29.5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6.15%,比2010年提高26.4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入园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初步缓解。
三、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甘肃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呈明显增长趋势,三年累计投入28.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54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0.15亿元;农村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0年的37.83%增长到2013年的65.27%;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共计5.5亿元。三年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迅速增加,专项经费逐年增长,实现财政投入以地方为主、省级为辅、中央支持的结构转变,并逐步达到向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倾斜的目标。
全省全面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入园收费减免、补助工作,已拟定出台《关于开展甘肃省学前一年教育资助的实施意见》,资助对象为孤儿和残疾幼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的幼儿。
四、加强规范力度,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2013年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把民办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园或捐资助园,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向公益性、普惠性的方向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五、拓宽补充渠道,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012年,甘肃省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按标准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补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优先补充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的同时,确保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师生比的合理配置,是推动我省学前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力量。
六、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甘肃省拥有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院校,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均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增加了学前教育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办好现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全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从源头上促进全省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
篇4
在揭牌仪式的讲话中,芘妮校长是这样开头的:“当我第一次遇见玛利亚・蒙特梭利,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跟这项事业情定终生,在一起这么多年。”芘妮女士说,在她那个时代,很多意大利女孩子是不接受教育的,而自己因为渴望受到教育,就一直读到了师范学校毕业。她非常喜欢小孩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进入蒙特梭利的“儿童之家”工作,并成为了蒙特梭利的学生。二战期间,“儿童之家”被迫关闭。二战过后,意大利满目疮痍,许多孩子没有学习和游戏的地方。芘妮多方奔走,终于在上世纪50年代让“儿童之家”重生。
谈到重新建立“儿童之家”的初衷时,芘妮说:“我师范毕业,刚进入蒙特梭利创办的‘儿童之家’的时候,它的规模并不大,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简陋。但它是世界上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当它被关闭时,我认为把它重新建立起来对全世界都有意义。”芘妮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儿童之家”里,她在这里担任校长半个多世纪,终身未嫁。
芘妮校长对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所有人表达了感激之情。在回答什么是真正的蒙特梭利教育时,她说:“蒙特梭利相信儿童自身的能力,她有信心、有耐心,等待着孩子自己去发现世界。这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喜欢或者习惯成为教育的主导者。其实,教师不是学校的主角,孩子们才是。教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发现。”
芘妮还跟在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分享了自己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并不是什么伟大的理想促使我走上学前教育事业的,我就是喜欢孩子们,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学前教育之路是一条艰辛之路,我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又感到非常幸福。”
据悉,位于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里的这所“儿童之家”,已经和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儿童之家”结成姊妹学校。它是以蒙特梭利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世博会期间创立的“玻璃房”为样板而建设的,这里也将成为由意大利支持的海外第一个蒙特梭利教师培训基地和示范点。
1907年,蒙特梭利在意大利罗马的贫民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这标志着蒙特梭利教育的诞生。一百多年来,蒙特梭利教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教育方法之一。现在,在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拥有超过2万所蒙特梭利学校。
郑州:教育名家陈会昌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本刊讯 1月12日下午,我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会昌在河南省博物院多功能厅,为郑州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举办了题为《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讲座。陈教授用实用的理论、通俗易懂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语言征服了听众,讲座结束后仍有很多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围着陈教授请教家庭教育的问题。
此次讲座由工银安盛保险和河南省绿风发行公司主办,是“‘盛世宝贝’教育名家大讲堂”免费讲座的第一讲。(闫慧斌)
安徽:幼儿园拒收残疾幼儿将受罚
日前,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有关负责人就《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修改稿)》的修改情况做了说明。
残疾幼儿入学,存在不少困难。对此,草案修改稿中提出,幼儿园应当创造条件,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幼儿提供融合教育,并为残疾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便利、帮助。特殊教育机构应当配备适合残疾幼儿特点的场所和设施,为残疾幼儿的保育和教育以及康复提供帮助。违反规定、拒不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残疾幼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草案修改稿中还规定,在满足适龄幼儿入园的条件下,幼儿园可以适当向下延伸入园年龄。幼儿申请入园的条件也进一步松绑,此前的条例规定要出具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有效预防接种证明、体检健康证明和户口本或者居住证明等,此次草案修改稿只要求出具体检健康证明和居住证明等材料。
贵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及管理办法
新年伊始,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及管理办法》,经过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办学用地等多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而普惠性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月收费低于800元,此举或将使贵州省幼儿园迎来降价潮。
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指面向大众、条件较好、收费较低、办园规范、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具备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县(市、区、特区)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最终确认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名单汇总后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备案。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低,如何维持运转?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出台相关政策,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办学用地、税收优惠、费用减免、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幼儿资助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此外,该省在民办教育发展省级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了扶持资金,用于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还将设立本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扶持。
武汉:幼儿园开设性教育课程遇冷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教工幼儿园的大班老师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幼儿性教育课,但一位家长却给浇了一盆凉水,认为自己女儿还小,不必参与到这样的课程中去。无奈之下,上课时这个女孩只能进行室外活动。
针对此事,当地媒体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家长,其中有11名家长认为幼儿园开设性教育课程非常必要,但是对于应该讲到什么程度,仍有分歧;此外,有6名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过分早熟,太早接触性教育并不好;面对记者的问题,有3名家长直接扭头就走,不愿意谈论这类话题。
由于近年来幼儿被的案例屡次见诸报端,不少家长尤其是女孩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性保护教育势在必行。武汉教科院学前研究所主任张敏表示,在幼儿园大班进行早期性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对低龄幼儿的性教育宜虚不宜实,通过游戏或者绘本的形式,形象地告诉幼儿关于男孩女孩的区别、自己从哪里来、哪些身体部位需要保护就可以了。
河北: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聘用的教师必须有幼教资格
河北省不久前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对民办幼儿园管理责任、设置标准、教师队伍建设等做出明确规定。
该意见指出,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学前教育负主要管理责任,要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县域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规划,采取措施,鼓励、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要进一步完善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该意见同时强调,今后民办幼儿园聘用的教师,必须具有幼儿教师资格。对目前在民办幼儿园从教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的教师,要限期取得相应资格;到期未取得的,不得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务评聘、教学研究、进修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依法享有和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的权利。民办幼儿园园长将被纳入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南京:学前教育有望免费,幼儿大班将先受益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教育名城”;2014年起,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教育支票”“学习资源券”等新形式将助力终身教育……日前,南京市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举行新闻通气会,并了《关于打造世界教育名城、建设学习型城市、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意见》。
“适时调整幼儿助学券制度,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这是该意见中非常醒目的一句话。南京市委新闻发言人王为崧表示,2014年升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可能免费上学。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生说,学前一年享受免费教育,正在研究制订方案,将先从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开始,将来再逐步扩大学前教育免费范围。原来的幼儿助学券政策,将主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孩子,成为一种补偿性制度。
根据该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0~3岁婴幼儿接受育儿园或亲子园服务的比例要在90%以上,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比例在95%以上;全市在各类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比例在90%以上,省市优质园比例在90%以上,建成20所省内一流、全国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幼儿园。
调查:文科专业毕业生包揽低薪酬排行前10名,学前教育专业最低
最近,一份全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酬排行榜让很多文科生颇感“不爽”。这份由麦可思等机构联合的薪酬排行榜显示,在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文科专业几乎包揽了毕业半年后薪酬排行的倒数10名,分别是学前教育、美术学、植物保护、小学教育、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音乐学、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
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不乐观、工作起薪低,为何如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直言,其原因在于一些大学办学定位模糊。用创办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来扩大学校的办学体量相对容易,不需要像理工科专业那样必须有专业实验室、专任师资。这直接导致文科专业扩招迅猛,过剩的人才无法与社会上的就业需求相匹配。
篇5
[关键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西部;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9-0030-05
一、前言
学前教育是整个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因此,发展学前教育对于提高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一直是我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则是这个“短板”中最薄弱的一环。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城镇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为55.6%,农村为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城乡差距比2006年增加了2.96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3.81个百分点。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27284个乡镇中,半数左右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2009年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50.9%,农村幼儿入园率低于城市近30个百分点。从以上两个年度的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城乡幼儿入园率差距呈拉大趋势。再从部分西部省份的统计数据看,2009年学前三年云南的幼儿入园率为54.5%,广西为52%,新疆为51.5%,甘肃为36.3%,仅为5.94%。有关统计表明,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农村的学前一年及三年幼儿入园率明显低于全平均水平。面对现阶段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普及率甚低的严峻形势,要切实实现《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在未来1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须兼顾量的普及与质的提升
(一)量的普及是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
西部地区较低的入园率,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以学前一年和三年幼儿入园率为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85.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60.0%;2020年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95.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70.0%。而截止到2010年年底,甘肃省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还只有66.12%,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仅为39.68%。可见,当前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数量的突破是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二)质的提升是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根本
只有科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必然要求学前教育机构具备符合家要求的基本办园条件、师资队伍,能够提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和教育,这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基线标准。然而,现实的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种种问题,难以达到这个基线标准。
1、学前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很多幼儿园达不到基本办园条件
我学前教育经费长期以来总量偏少、分配不均。从1993年至今,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仅占全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就是这十分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也是很不均衡的。可以说。城市的某些幼儿园可能在追求奢华,而西部的很多农村幼儿园却连一间像样的活动室也没有。甚至没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桌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办园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2、师资总量不足,师幼比低
家有关教育统计资料表明,2006-2008年,我农村幼儿园教职工的总数只占全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同年农村幼儿园在园(班)幼儿人数占到全在园(班)幼儿总数的43.13%。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人数与在园(班)幼儿人数极不对称,详见下表。
从下表可见,农村幼儿园师幼比远远低于城市、县镇和全平均数。城市师幼比超过农村师幼比的3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只配备1名教师的情况比比皆是。为班级配备专职保育员的情况非常罕见。
师幼比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师幼比有助于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幼儿,与幼儿积极互动。而农村幼儿园较低的师幼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保育质量。
3、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低,专业达标率低
研究表明,教师受教育的年限与其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宜性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在促进学龄儿童成绩方面具有优势。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达标率可以作为预测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受教育水平低、专业达标率低是当前农村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的整体特点。上图显示。在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学历层次上,城市园长及教师分别是农村的3倍、6倍和19倍,可见,随着学历层次由低到高,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园长和专任教师占总数的61.32%,农村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也很低。相关调查表明,西北农村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总数的26.7%。
综上所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面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数量少,师幼比低、专任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达标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规模与内涵相统一。
三、关于实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量的普及与质的提升的思考
(一)思考一:如何让西部农村幼儿“有园可上”
1、政府主导,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农村公办幼儿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极其缺乏是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普及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首先要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作保障。然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仅靠财力薄弱的社会力量或农村集体投资办园很难保障投入的稳定性。要让西部农村幼儿有园可上,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以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性。
近年来,我部分地区在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的政策探索上已有所突破。比如陕西省洛南县和浙江省绍兴县就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为新建、改建、配建公办幼儿园和创建民办幼儿园提供经费保障。西部省份可以按照省、市、县(区)三
级政府按比例承担的原则,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根据需求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或教学点的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大村有独立幼儿园,相邻小村联合办园或共建教学点,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为农村幼儿有园可上提供教育资源保障。
2、公民办并举,充分利用西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
2010年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2010]4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民办幼儿园的总数已达到8.34万所,占全幼儿园总数的62.2%,地处西部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量的70%以上,而且这些民办幼儿园大多分布在农村。
民办幼儿园是在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坚持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挥民办幼儿园的作用,不仅会有效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而且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满足学前教育多样化需求,保持学前教育的活力,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施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方面,浙江省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浙江省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80%,近年来,浙江运用一手抓扶持、一手抓监管的管理机制,实行全省统一的幼儿园准办标准、等级评定制度和申办审批办法,不断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有效利用了合格的民办教育资源。同时,浙江还对办园条件合格、收费低廉的民办幼儿园通过生均教育费补助机制予以资助,充分发挥了民办幼儿园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一些西部省份在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对如何扶持民办园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如《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出台《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开展民办示范幼儿园评估,对通过验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资金奖励。可以说,坚持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是提高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确保农村幼儿有园可上的必要措施。
3、关注弱势群体,为农村贫困家庭幼儿入园提供经费资助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对弱势群体儿童要实施优惠、优先政策,要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入园。在西部农村,农民的收入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存在,他们无力承担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费用。如何保障这部分家庭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也是当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以家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为契机,在资助弱势群体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方面加大支持力度。(1)可以通过向农村贫困家庭发放入园教育券,降低家庭的费用承担比率,提高家长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2)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入园收费办法,通过降低或部分免除学费和保育费的形式,让贫困家庭学前儿童上得起幼儿园。政府则可以根据幼儿园招收贫困家庭儿童的数量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
4、关注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
2008年,我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约1569万人,占农村同龄儿童的30.5%,他们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是否有园可上,既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及其家庭的发展与幸福,关系到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因此,留守儿童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帮扶对象。
首先,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留守儿童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各级政府要为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如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每年从学前教育经费中拨出一块经费,以发放留守儿童专用教育券的方式保障留守儿童有园可上。
(二)思考二:如何让西部农村幼儿“能上好园”
1、严格管理,保证西部农村新建、改建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达标
长期以来,办园条件简陋、基本教育教学条件不达标严重影响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家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向西部农村地区倾斜,着力进行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共财政投入得到严格管理和公平使用。要统一区域内建园标准,确保所有新建或改建幼儿园达到基本建设标准。
2、严把关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西部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
专任幼儿园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低、专业对口率低是西部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特点,也是导致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既要为西部农村幼儿园配备数量足够的专任幼儿园教师,更要保证所配备的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专业对口。然而,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这一职业缺乏吸引力。因此,落实编制、提高待遇、保障合法权益是增强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前提。而要保证新增幼儿园教师质量,就必须严把入口关,在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的过程中,要统一招聘标准,严格招聘程序,并将学历、专业、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考试成绩四项作为主要的招聘条件。
对所有新增的农村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各级地方政府要保障其工资及各项福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及其他社会保障与城市公办幼儿园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可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办园专任教师的倾斜力度,例如,在评选“园丁奖”“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方面向农村公办园教师倾斜。
对通过公开招聘程序进入农村民办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各相关部门也应保障其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学习培训、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制定民办园教师的工资标准,并按照家政策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
对于现有专任教师教学水平不甚高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为他们搭桥牵线,建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让城乡公办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农村民办幼儿园巡回指导,也可以通过派驻教师“支教”等方式,加强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加强培训,提高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若干意见》指出,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针对目
前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低的现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借助各种培训机会,加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派园长和教师参加家级培训机会上要向农村幼儿园教师倾斜,积极选派优秀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参加家级培训;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系统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和面向全体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机制,以梯队形式对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再次,在培训形式上要多采用现场研讨、交流、点评等参与式、体验式培训等方法,让农村幼儿园教师能从中获取更多有效提高其实践能力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农村幼儿园加强园本培训,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园本培训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4、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帮助西部农村幼儿园共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在信息时代,信息使用上存在巨大差距无疑会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无疑是改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缺乏现状、提高其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首先,在家层面,可以创建免费的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无偿提供给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幼儿园。其次,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新建和改建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幼儿园共享优质资源提供硬件支持。再次,在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强化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信息使用意识,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婷.高伟山明确思路与机制,把发展学前教育重点放在农村[N].中教育报,2009-02-27.
[2]王冬兰.西部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105-110.
[3]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EB/OL].[2011-06-05].http://wwwgansu.省略.
[4]刘焱.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EB/OL].[2010-07-23].http://wwwdyb-cn.
[5]芭芭拉?鲍曼,苏珊娜?多诺万,苏珊?勃恩兹.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M].吴亦东,周萍,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
[6]张乐.民办幼教机构或成缓解中“入托难”重要力量[EB/OL].[2010-11-28].gh.省略.
篇6
一、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 幼儿教师缺乏主动管理意识
课堂作为幼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需要具备主动管理意识,但有些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书”,习惯于单向的灌输知识,认为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过多的课堂管理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责任心,所以缺乏相应的主动管理意识。究其原因,在于幼儿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准确地认识、识别和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缺乏管理技巧,从而影响了课堂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缺乏足够的课堂管理能力
有的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忽略了个人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面对幼儿在课堂上的各种失常行为时,没有采取正确的管理办法,或者管理方法运用不当,导致幼儿课堂的秩序比较混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此外,有的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没有充分顾及到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或者过分看重个人在课堂上的权威,没有充分尊重到幼儿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反而不利于幼儿个人情感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没能保证幼儿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要么太“紧”,要么太“松”,没有留给幼儿合理的自主管理空间,加上缺乏科学的引导策略,让幼儿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幼儿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语言管理艺术
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语言,所以语言管理艺术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课堂管理技能。高水平的课堂管理语言艺术,可以有效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启迪幼儿的智力发育,加快幼儿对知识的吸收。首先,幼儿教师要尽量保证自身语言的诙谐幽默,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出幼儿的求知欲,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幼儿课堂的管理效率。其次,幼儿教师在管理活动中要注重语气上的变化,使教学管理语言有“乐调”,如教师批评幼儿时,语调、 语速和节奏上的变化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再次,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究欲进行充分的激发,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幼儿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在课堂上各种行为的对与错。
(二)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有效的课堂管理活动,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充分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式的管理。对此,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分别制定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付出更多的个人精力和情感,认真了解课堂上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兴趣偏好,在课外多加强同幼儿及其家长之间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科学的课堂管理策略。
(三)提高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管理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只有幼儿教师喜欢幼儿、热爱幼教工作,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课堂管理活动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水平。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自身情绪调控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掌握一些合理宣泄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减少对幼儿的负而影响,同时要对自身在教学管理中的不足和失误多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方能实现课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建立科学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幼儿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个人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上的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幼儿园要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评价机制,帮助幼儿园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和课堂管理的目标,认清可以采用和不能采取的课堂管理行为,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课堂管理理念,实现课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评价幼儿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时,可以从教师个体的行为倾向、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师生互动等多个角度出发,实现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统一。
结语
篇7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079-03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家庭教育的发展与延伸,也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引领幼儿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和中介。因此,可以说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成败。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师资队伍,我国于2012年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人、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终身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教师教育的改革趋势与潮流。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专业化建设的时代重任。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河北省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专业素质距离《专业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成为制约河北省整体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教育制度转型和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专业标准》,研制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调研方案,对河北省若干城乡幼儿园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以此了解河北省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河北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河北省各类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1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是97.56%。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经过信度和效度检测的《河北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作为测评工具,调查表为两个分量表: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维度;二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因素,主要从教师自身、幼儿园和社会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收集的数据由SPSSl9.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省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河北省城乡、公立、民办幼儿园中不同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的幼儿教师400名,其基本情况呈现以下特征:
1.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数据统计显示,在河北省幼儿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占据了绝对比例,这可能是受传统的社会观念影响,很多男性对幼教工作职业认同感低,耻于从事此项职业,导致男性幼儿教师大量缺失。再加上幼儿教师工资微薄、地位低下,更是从心理上极大地动摇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幼儿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流动性大,不仅会在教育过程中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的认知,还会缩短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给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城乡幼儿教师素质差距显著
从调查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职称比例、学历水平和专业结构方面,城市幼儿教师明显优于农村幼儿教师,城乡教师差距较大。这是可能由于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一直倾向于城市,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滞后,从而降低了河北省幼儿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民办园的师资建设落后于公立园
统计结果显示,私立幼儿园中无职称和低学历的幼儿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公立幼儿园,可见私立幼儿师资建设与公立园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这可能是由于公立幼儿园均由政府相关部门严格遵照国家的管理办法举办并在教师聘任、选拔、录用、培训方面较规范化、严格化。相比之下,私立幼儿园大多数教师为临时聘用,且职称评定远未达到规范化操作,很多幼儿教师没有职称且专业对口率低,影响了私立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河北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河北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整体状况良好但城乡差异显著
调查数据显示,河北省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的平均得分是30.820,与最高分相比有一定距离,但差距不大,说明河北省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状况良好。但城市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幼儿教师,二者在城乡变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t=-3.526,p=0.001),其差异来源于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t=-1.995,p=O.047)、专业知识(t=-3.063,p=0.002)和专业技能(t=-4.037,p=0.000)等三个维度。如城市幼儿教师一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够坚持将知识传授与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相比之下,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时则带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不能按照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需要,灵活随机生成适宜的课程。
2.河北省幼儿教师培训内涵有待于提升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河北省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也相应有了明显进步。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16.5%幼儿教师没有参加过在职专业进修与培训,可见河北省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较为普及,无论城乡、还是公私立幼儿园都或多或少能够提供给教师一定的在职进修机会。但就具体培训工作的调查却发现:培训内容多集中于计算机、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培训形式多是课堂式的理论讲授。被调查教师中有51.17%认为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15.96%的教师认为培训与工作实际矛盾大。幼儿教师更期望的是现场观摩,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而不仅仅是讲授式的系统理论培训,可见培训实际与教师预期还有相当距离,今后培训的方式与内容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
3.河北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组织与环境的支持
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未能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3.7%教师认为“幼儿园有教研激励制度但没有什么吸引力”。多数幼儿园仍然把评价教师的主要目的用来作为奖惩教师的标准,而不是以此判断教师的发展需要,可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4.河北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52%对个人的专业成长感到一般,31.2%的教师感到不满意,“如果幼儿园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74.8%的教师选择积极参加;但在关于“是否了解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答案中,近一半的教师选择“了解,但未做过任何规划”。可见,幼儿教师已经开始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把希望寄托在组织和单位上,其专业发展主体意识亟待提高。
四、研究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宏观环境
1.增加经济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地位
河北省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立法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增加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此外,为从整体上保证城乡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协调并进,政府在加大对幼儿教育经济支持的同时要注意财政向农村幼儿教师倾斜,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医疗、保险问题,以吸引更多优秀人员加入到幼师队伍中来,从而为建立一支性别比例协调、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对口的高水平幼儿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2.执行《专业标准》,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根本在于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因此,政府在积极提高幼儿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更需建立新型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人口关;完善幼儿园教师聘任、考核、退出等人事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特别是对私立幼儿园,政府须确立有效的经费监管系统和教师聘用标准,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投入用于教师发展,从整体推进幼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3.组织职后进修,打造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
在当今终身教育的时代,职后培训已成为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该与各培训机构携手打造一个由国培、省培、各县市培训以及园本培训相结合的多维培训体系。同时还要使培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即在培训中要紧密结合教师的实际需要,把寻求解决问题的行为纳入实践之中,将培训、实践、研究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教师从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反思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从中探究教育规律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以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应努力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适宜的中观环境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在幼儿园这一环境中进行的,故幼儿园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尤为重要。幼儿园应该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
1.创造和谐、合作的园所文化,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温馨的心理环境
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渴求,成功而有特色的园所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它对于置身其中的幼儿教师具有净化灵魂,提升人格、纯洁思想、健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因此,管理者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营造一个温馨、融洽的园所氛围,以此增加教师的凝聚力,提升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价值感,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和谐的人文心理环境。
2.吸引幼儿教师参与民主管理与决策,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
幼儿园管理者要以平和、亲切的态度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建设与管理,增强幼儿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广大教师的归属感、使命感。因为只有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才能激发起其内在的工作动力与热情,使教师产生对幼儿园的依赖感和认同感,从而不断培养幼儿教师的事业心、上进心,以源源不断地推进其专业化进程。
3.构建教师之间互助、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浓厚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开放的、合作的,是在“集体智慧”的推动下实现的,因为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障碍.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而团队学习可以激发个体的洞察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创设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为教师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以研讨、读书、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交流、沟通、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信息沟通,解决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每位教师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成就感,使每位教师都有扩展其能力的空间,都有锐意思考的心态,都有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动机,从而有利于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8
本刊讯(记者 闫慧斌)9月24日,第一期全国儿童健康与食育经验交流会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召开。交流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沈立博士,“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首席健康指导专家、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朱春兰女士向大家普及和宣传了食育的理念,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张秋萍园长谈了儿童食育食疗的实践与感悟,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的张艳君园长、邢台市第四幼儿园的王曼丽园长则介绍了各自幼儿园在开展食育的经验。
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提倡从幼儿时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我国,食育刚刚起步,这次交流会的召开,对于食育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河南:幼儿教师游戏活动比赛举行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原则,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在焦作市实验幼儿园举办了全省幼儿教师游戏活动比赛。本次比赛观摩评审了全省各地上报的330余份游戏活动资料,共评选出城市组一等奖35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45个,农村组一等奖25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35个。这次游戏活动比赛,给全省幼儿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提高了幼儿教师科学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全省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河南:高层建筑内不得设幼儿园
河南省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不久前审议通过《河南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老年公寓不应设在高层建筑内。以上场所必须设在高层建筑内时,应当设在首层或者二、三层,并设置单独出入口。高层建筑内的儿童活动场所、老年公寓等应当设置应急疏散路线图,配备移动照明灯具、防烟面具、逃生绳、缓降器等辅助逃生器材,并放置在醒目、便于操作的部位。
天津:学前教育力求“就近入园”
天津市近期的《天津市学前教育提升计划(2013-2015年)》,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天津市学前教育将从扩大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5%、专业合格率达到90%等一系列目标。
2010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着力破解“入园难”问题。与“行动计划”相比,这次的“提升计划”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两个重大转变:一是由破解“入园难”到努力实现“就近入园”,二是由“努力构建”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青岛:试水农村幼师工资待遇改革
在近日结束的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公办幼儿教师招考中,有44名在城阳区农村幼儿园任职的非事业编制幼师通过考录,成为公办幼师。近年来,城阳区在青岛市率先落实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不仅为他们提供上升的渠道,而且在收入、公积金、保险等方面增幅均走在青岛市前列。
早在2000年,城阳区就开始探索新形势下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明确提出“被聘用的农村幼儿教师,比照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8倍核发工资,从镇教育费附加中统筹支付70%,从园所收费中支付30%”。
京晓庄学院开展。自2011年起,该院31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了近两年时间,以志愿者身份奔赴江苏、安徽等地的26个乡镇,进行志愿教学服务,指导258名留守儿童完成了500多幅美术作品。这次画展上展示的就是其中的部分作品。
同时,他们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展开了实践调查。调查显示,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学前教育的正面引导,城乡幼儿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在针对城乡6岁学前儿童的调研分析里,100分的测试卷,城市儿童平均得分为90分,而乡村儿童只有20~30分。
相对于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匮乏的诸多表现,农民工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也让调研的同学们感到很无奈。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幼儿园的学习经历,对幼儿园没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有297位农民工认为幼儿园学不到东西,不值得花钱,孩子交给老人带更好;89%的农民工都选择在返乡期间把闲余时间用来打牌自娱,而不是陪伴子女。
幼儿园教师家访发现:孩子交际能力普遍不佳
的孩子看似很自由,但其实非常孤单,他们没有自己的伙伴,少有积极的思维交流。
很多幼儿不会和人交往,幼儿园开学以后,很多孩子不能马上适应新环境,会在开学后一两个月内哭嚷着要回家。不过,并不是不哭闹的孩子就适应了新环境。有的孩子会在两个月后,其他同学适应过来了才开始哭闹;有的孩子在家很活泼,在学校却不爱交流,整天守着自己的玩具,一旦有人触碰,就会举起小拳头。
当地一位幼儿教师认为,家长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如果条件允许,晚饭过后可以领着孩子到社区玩耍。如果孩子与不同年龄段的伙伴交流互动,家长不妨大胆放手,或者自己也参与到交流当中。
“2013深港优质教育展”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期间,有50多家香港中小学、幼稚园,80多家深圳本土教育机构来此参展。调查显示,深圳有八成“双非”儿童(父母双方皆非港人的儿童)拟赴港上学,报名明年幼稚园面试的宝宝最小的仅8个月。
随着跨境学童人数逐渐增多,香港北区小学被“挤爆”,幼稚园也面临同样情形。香港一家幼稚园因在新界粉岭,距深圳较近,深圳来报名的学生特别多,报名表上最小的宝宝是2012年12月28日出生的,才8个月。正在招生的一位幼儿教师透露,现在报名的都是准备明年面试的,面试第一轮的名额已经报满了,如果有空缺,才会让当天报名的宝宝补上。目前该园近2/3的学生是跨境生。
篇9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办学成本由国家、社会、家长三部分组成,由于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许多幼儿园的财政收入并不能全部负担起幼儿园的办学经费支出,办学经费极为紧张,再加上社会要求合理回报,便把所有负担都转嫁到了家长身上,于是出现了民众所反映的“入园贵”[1]等问题。然而,从幼儿园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无奈的声音,作为幼儿园的经营者们反映更多的是因经费不足导致的办园困难。由于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相对偏低而不能满足幼儿园经费的需求,在长期经费缺乏的情况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得不到改善,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优质资源的需求,而有些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而压低收费标准,使得幼儿园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薄弱。[2]到底一所普通的幼儿园正常运行需要多少经费?怎样的投入水平才能保证幼儿园的良性运作,且保证在幼儿家长的能力范围之内?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幼儿园为例,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的经费收支状况做调查,以了解幼儿园的运营成本,从不同类型幼儿园办园经费收支状况分析幼儿园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二、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现状
调查发现,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经费紧张,出现了办园困难。
(一)公办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
教育部门对除教办园之外的公办园通常管理办法是承认其公办性质,但不给或不全给国办园待遇,公办幼儿园需要自负盈亏。它们并不像是社会所想象的资金充裕,陷入了自身的发展困境。
1.自收自支型幼儿园。
表一所示,该幼儿园是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属于自收自支型,国家虽承认该园为公办园性质,但是并不给幼儿园进行拨款,幼儿园只能靠学费维持。该园在园教师约36名,在编教师工资约2000元,聘用教师月工资约900元。在园幼儿约300名,共有11个班。根据2005年呼和浩特市颁布新的幼儿园收费标准,自治区级示范园保育教育费每人每月210—240元。如果幼儿园按照此类标准收费,年收入只有约76万元,和119万元支出相比,亏损达到了43万元之多。为了增加幼儿园的收入,开办了特色班,每年收入约为41万。然而,在管理者的辛苦经营下,2012年幼儿园仍然亏损两万元。
2.差额拨款型幼儿园。
表二所示,差额拨款型幼儿园是甲级一类幼儿园。有在编教师46人,聘任教师15人,月人均工资为2438元,在园幼儿总共370名,保教费每月为210元,且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针对少数民族幼儿的保育费是全免。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解决了绝大部分幼儿园的经费开销,使得相比自收自支型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在经费上比较宽裕,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年的辛苦经营之后,幼儿园只是收支持平。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被访者告诉笔者,虽有政府对幼儿园的拨款,但实际上幼儿园也常常是入不敷出,常有亏损,可见在政府的支持下,幼儿园自身发展仍陷入困境。
从以上两个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是公办幼儿园,有政府的支持和补助,但因资金不足同样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致使教师工作热情不高,难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公办园也很难购置新的玩教具,改善幼儿园的环境等问题。
(二)民办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私立幼儿园得到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且对数量少的公办园的入园紧张问题发挥了缓解作用。然而,在财政投入所涉及极少的民办幼儿园则境遇堪忧,经营困难。
小区配套的私立幼儿园,在园人数为300人,教职工为35人,月生均收费约为700元,教职工月均工资约为2000元。由于民办幼儿园属自负盈亏型,他们的收入来源只有家长缴纳的保育费,而这笔钱要负担教师的工资、福利、幼儿园的日常开销、教具、玩具的添置以及房屋的维修等。由于私立幼儿园按成本收取费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促使教育成本增加。在追求合理的效益下,不得不降低对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对教育的投入,极力缩减公用支出,一年盈余为43.2万元。(如下表)
由这所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收支可以看出,幼儿园在无财政性投入的情况下,都是自筹经费,因此幼儿园的保教费成为其主要经费来源,受访者在调查中告诉笔者,从来没有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对幼儿园进行过资助,无论是在经费上或者是在其他形式上,幼儿园一直依靠学费来支付其教师工资和其他必须的支出,对于教师的福利待遇的保障问题等一直是有心无力。与公办幼儿园相比,私立幼儿园各方面承受的压力要大些,存在各种发展困难,比如办园条件差,教学设施和资源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且素质较低。
四、思考与建议
从幼儿园的经费收支状况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幼儿园之所以出现各种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对我国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为了有效促进幼儿园的良性发展,解决幼儿园的发展困境,应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幼儿园自身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应对问题,以解决困难。针对办园性质的不同,提出如下建议:
(一)公办园的应对策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对幼儿园的经费管理以及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有效措施提高公办园的质量,解决经费紧张的现状。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幼儿园的发展缺乏了必要的财政支持和物力保障,其自身发展是举步维艰的。由于要保证公办园的普惠性,加大政府的投入才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幼儿园教师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使得幼儿园教师虽有无编制之别,但在工资待遇上却可保持同等水平,以稳定幼儿教师的队伍,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同时还可改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若想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幼教工作,政府应该扩大教师编制,使得其覆盖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政府应根据国情和各地区的情况,合理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使其安心在岗位上工作。同时,政府应免费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差额拨款型幼儿园为例,在教师培训投入上人均每年约655元,若政府承担免费培训教师的责任,使幼儿园在这方面的投入转到增加教师福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提高。
3.政府加强对幼儿园的经费管理。
我国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经费一直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对直属幼儿园的审计和监督力度不够,经费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对于幼儿教育的财政补贴本身涉及的范围就有限,就更应该避免资金浪费和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发生,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经费管理,以确保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
4.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幼儿园自身也应注意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使得资源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使用价值,以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如为避免浪费,可在幼儿园建立教具室,某班教师制作的教具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供其他班教师使用,使得资源循环利用,既环保又节约。
(二)私立园的应对策略
政府可通过对幼儿园进行等级评定,加大公共财政的奖励扶持力度,根据幼儿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制定合理的幼儿教育收费标准,颁布相关政策降低幼儿园办园成本等措施解决私立幼儿园的经费紧张问题。
1.政府对幼儿园进行等级评定,加大公共财政的奖励扶持力度。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避免幼儿园之间恶性竞争,可以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星级评定,对办的好的私立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奖励,政府可以根据幼儿园办园质量和条件等因素分别设立专项拨款。如免费提供教师培训,给予教师一定的补助,降低房屋租赁费,减免相关税收等方式加以扶持,以降低幼儿园办园成本,鼓励幼儿园办出水平。[3]
2.根据幼儿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制定合理的幼儿教育收费标准。
从表三可以看出,民办幼儿园经费收入来源单一,没有其他主体来分担办园成本,因此为了保证幼儿园良好的运作,应该根据幼儿教育的分担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合理制定收费标准。研究托幼机构收费应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合理比例,以改变幼儿园的低收费,低收入状况。在制定标准时,又要充分考虑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因为绝大多数家长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家庭经济收入比较低。幼儿园根据成本来收费,以保证幼儿园良性发展。[4]
3.政府颁布相关政策,以降低幼儿园办园成本。
据调查,房屋租赁占到幼儿园支出很大比例,因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达到规模的小区必须配备幼儿园,并将其作为公共的教育资源,由政府委托办成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无需再缴纳大笔的房屋租金和物业费,并减免税费从而降低办园成本。
4.稳定教师队伍。
相比公办幼儿园来说,民办幼儿园在教师的工资福利相对较低。因此,政府应颁布政策法规,明确规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职称评定享受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的待遇和权力,并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园的教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5.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根据成本分担机制,幼儿教育成本由国家,社会,受教育者各自承担起一部分,共同对教育成本进行补偿。因此,幼儿园可以努力多方筹集教育经费,加大自身宣传力度,扩大教育影响,使得社会各界都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使社会团体和个人愿意以各种方式支持幼儿园办园。如日常消费品商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提供给幼儿园,来降低幼儿园经费的开支等。
6.彰显特色,发挥自身优势。
虽然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相比处于一定的竞争弱势,但是如果办出品牌,办出特色,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百姓信得过的品牌,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同样可以吸引生源和优秀的教师加入其中,有生源,有好的保教质量便可促进幼儿园良性发展。[5]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社会所反映的“入园贵”问题背后,幼儿园自身也有许多无奈和苦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有限,同时社会要求合理回报的情况下造成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因此,为了保证幼儿教育的普惠性,必须强化政府职责,加强政府投入,同时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家长合理分担办园成本的前提下,共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陈群.从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看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1.01
[2] 王红,沈浩杰 ,王彬.对广州市幼儿园教育成本及收费制度改革的调查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05
[3]周永明, 林佩玲.宁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下)[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4]王彬.广州市幼儿教育成本与收费标准的实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4.5
[5] 王任梅.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困境及出路探析——以湖北黄石为例[J].幼儿教育,2010.3
[6] 周琳芬.积极引导大力扶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J].幼儿教育,2009.5
[7] 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8] 王一平.对托幼园所按成本收费的思考[J].北京物价,2002.5
[9] 刘伟, 李丽莎.学前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初探[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9.3
[10] 王晓云.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调查研究——以陕西省A市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5
[11] 赵晓伊,王瑞捧.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08.3
[12] 张静.学前教育收费问题调查与政策建议——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 2009.4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培训;素质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12-02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是指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通过幼儿教师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明显的诱导作用,适时的早期教育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6岁之前的童的是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因此,负责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幼儿教师群体,家长和社会寄以厚望。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不能狭隘地认为只要在幼儿园学会了几首儿歌、会讲几个故事、会算几道题就是学到知识了,认为幼儿园只要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就不是好幼儿园,这是对幼儿教育狭隘化、片面化的认识,也是落后于时代的认识。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照顾孩子生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是幼儿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
教育部、财政部为全面提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于2010年开始实施“国培计划”,由于培训覆盖面广,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普遍从中受益。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幼儿教师进一步树立了较为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了组织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能力,加快了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
1、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
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是让教师较为深入的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些基本规定与要求,明确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规范教育行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引导幼儿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切实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关注幼儿学习的特点与基本活动模式,理解有效学习的内涵与要素,掌握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科学的组织活动,引导幼儿有效学习、主动发展。
2、幼儿教师培训的专业课程
幼儿教师的专业应用课程包含有:学前儿童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与实践,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类型及指导,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主要是使教师深刻领会幼儿园五大领域――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活动特点和领域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设计、活动指导与评价等专业知识,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行的科学性;了解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学会用收集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及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几种类型,初步掌握教师指导各类游戏的方法;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
3、幼儿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包含有:观摩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环境创设交流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小组研讨交流等,其主旨是使幼儿教师通过现场观摩与相互交流,学会科学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幼儿一日活动;善于发现、收集和运用一定的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来布置幼儿园环境、班级墙饰、区角活动等,充分挖掘材料、环境对教育的潜在价值;学会组织和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培训中的存在的问题与收获进行现场交流、讨论,通过分析问题,分享经验,达到转变观念,落实行动,实现专业成长的目的。
(二)幼儿教师的培训方式
依据培训目标和要求,遵循幼儿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与规律,针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讲座、参与、体验、实践”等培训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具体培训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题讲座
主要是邀请区内外专家及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为培训的教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的讲解和分析。
2、教学观摩
主要是让教师现场观摩区级示范园优秀教师公开课,感知和掌握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名园考察
为深化教师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进入具有典型和榜样意义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并与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及科学的创设幼儿园环境。
4、参与式研讨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培训成效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组成专家团队,分小组与教师进行现场交流研讨,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对此次培训满意程度及教师的困惑。
(三)培训专家构成
培训要整合优质师资力量,组成由区外幼教专家、区内幼教专家、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三结合”的专家团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区外专家、区内专家、幼教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培训团队,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和加深了教师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中、观摩中、研讨中实现专业成长。
专业化的指导团队,保障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过程、培训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培训的成效
(一)参训教师幼儿教育理念得到更新
通过培训,教师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形成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明确了幼儿期孩子的身心特点,增强了对幼儿教育各项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基本具备组织和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名园考察、参与式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成为教师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使教师能够将学前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研究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先导和支持作用。
(三)建立了丰富的培训资源库
通过培训,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创新。
在培训过程中,形成教学案例,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案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案例、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案例、参与式交流研讨活动案、教师培训总结集、培训感言集、实践故事集等。
(四)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培训团队
在培训的过程中,形成一批深受教师欢迎的专家团队。包括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功底深厚、培训方面的教学经验丰富专家,也包括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育员。
四、培训的经验及措施
(一)明确培训目标,精心制定培训方案
一个目标明确、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案,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提高 “国培计划”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多样化培训需求,全面细致做好训前需求调研工作。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统筹规划,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在设置课程上时邀请高校学前教育专家、区市级幼教教研员、园长、一线教师进行多次论证,确定培训课程内容。
(二)组建综合型专家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团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的优劣。为了打造一支高效、实用的专家培训队伍,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必须整合区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使培训团队成员既有学前教育领域较为著名的专家,熟悉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工作者,也有来自一线的优秀教研员与优秀幼儿教师,突出了培训团队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做到了专家团队来源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培训方案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重视培训方式的创新是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突破口
传统的幼儿教师培训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效果不佳,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名园考察、参与式研讨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经验分享、对话交流等,都突出了参与互动的特点,幼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强化了培训效果。通过培训,使教师既有观念上的更新,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又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四)重视培训效果反馈,及时了解学情是培训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据
培训中,每一个专题学习后均要求教师填写教学评价表,撰写培训日志,班主任对教学评价表和培训日志进行及时的收集、梳理和反馈,把它们作为监控培训实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深入教师中进行随机访谈,了解他们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专家的满意度。通过随堂教学评价表和每天的培训日志及访谈获得的资料,能较为真实的把握每个专题设计及专家引领的适切性,及时总结反思培训实施,调整培训安排,不断改进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五)重视培训档案的建设是反思培训实效性的重要依据
培训中重视培训档案的建设,从培训前期的调研、咨询,培训方案的论证到教师报到注册、教师基本信息表、专家教学资料、教学评价表、培训感言、培训日志、培训作业、培训总结、成长故事、培训简报、相关培训音像资料等一系列过程性材料,均分门别类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建立了专门的档案袋,这些档案的建立,既是研究、反思培训成效的实证资料,也是今后培训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六)重视培训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充分满足,实施每天考勤、跟班学习的管理办法,保证教师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针对国家级培训的要求,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教师学习管理制度等,使培训组织有章可循。培训中每班配备1名具有培训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并全程跟班服务,保证高质量服务。生活上、学习上关心每位教师,全力解决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教师结业考核制度。建立教师考勤制度,确保参训教师全身心投入培训学习过程。做好每场专题讲座的精心组织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反馈工作,培训感言及培训总结、评优选先等,确保培训的全程跟踪监控与学习质量考评。
五、问题与对策
由于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虽然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训对象层次不齐
由于在下达培训通知时对相关文件精神传达不到位,使得培训对象指向性出现了偏差,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如培训的教师中有的是幼教专业毕业的从事幼儿园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有的是十几年前转入幼儿园的非学前专业毕业生,有的是刚转入幼儿园1个月的教师,有的是在幼儿园从事后勤管理的教师,有的是即将退休的教师,这就导致培训课程不能满足部分教师的需要,影响培训效果。在今后的培训中要严格筛选培训对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二)培训时间太短
由于集中培训的时间短,只有5天时间,只能为教师呈现系统的、全面的、有层次的五大领域课程内容,以致部分教师感觉到:“我想要对幼儿教育、教学了解的更多一些,可是培训科目里没有。”在今后的培训中,时间可以长一些,为教师呈现全面的、丰富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培训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参与式培训力度不大
培训多以专题讲座为主,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较少,不能很好的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多开展参与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 上一篇: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 下一篇:食品广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