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02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

篇1

一、坚持并创新校本教研制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在教研制度的建设中,首先必须建立成教师之间学习研讨制度,可将教师按所授课程组成不同的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定期的集体备课、相互探讨切磋,做到见贤思齐、相互提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校际间的联片教研制度,邀请外校的专业教师一同参加教研活动,通过观看优质示范课堂、相互对话、座谈、研究等形式,使教师充分交流,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次,注意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均开展反思活动,发现问题,共同分析探讨,及时加以解决,在反思是不断前行、不断进步。这些都是加快教师主动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有益方法与途径。

二、加强教师学习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学习与进修方面的制度建设,如建立教师自学制度、互助交流制度、师徒结对一对一制度,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教育新理念。为此,学校也积极为教师的学习与提升创建良好的平台,如学校组织开展计算机网络知识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知识载体,开展网络资源利用、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在学习与教学手段的辅助上,可切实加强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制度建设,尽力引进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帮助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也可以帮助其较快地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好地运用在教学活动当中去。对于青年的教师或教学经验尚不丰富的老师,可由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专业能力强的老师,与其结成一帮一的对子,相互听课交流帮助,这样既能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又促进了老教师的知识和观念能够不断的更新。

当然,如何通过学校制度建设来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还要许多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地方,如从建立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制度,建立教学评比制度等来督促老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专业能力,起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效果。

篇2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一: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管教方式

学校组织基本上是一种科层威权体制,学校中的行政人员及教师扮演威权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监督与控制。在中职学校,管理压力更胜于教学压力。职业学校行政人员及教师(特别是德育处的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为了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学校的要求,常常采用例行化的策略来管理学生。尤其是当学生违规时,学校老师或行政人员则会采取惩罚措施来维持秩序,甚至威胁、命令学生,对学生加强行为控制。班级内部发生的事情,一般由班主任自行处理,情节严重者会向德育主任汇报并备案。班与班之间的矛盾或打斗,理应先由年级组长进行协调处理,再作汇报。但许多班主任嫌麻烦,无耐心认真了解事情经过,往往直接送交德育处处分。而德育处主任一般让违纪学生写下事情经过,之后分别谈话,再者侧面调查或借助监控录像,处分之前通知家长到校告知对该学生的处理意见,最后全校通报公示。实际上,德育主任并非全然了解违纪学生本人,或许事情经过洞察分明,但探究违纪事件的真正根源并非明晰,处理学生时大多也只是为“严肃校纪校风”而息事宁人,事件的隐藏问题并没有真正得以解决。部分被处分学生表面应承,实则内心有说不出的隐痛,最后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就变得十分疏离。当学生之间连成一气时,就公然表现出违规行为,无视学校的权威。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二:师生关系

史基米德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教师的态度愈倾向人性化,则学生愈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认同学校的文化;反之,教师愈具有专制的倾向,则学生的学校生活品质愈差。学生不具有向师性,自然就不会尊重教师,就不会服从教师的教导,学校的主流文化就很难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中职生这样的一批中考失败大军,自身的定位要求和家长的教育重视度较低,整体素养较差。在现实的教学中,他们的表现时常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教师时常会给部分出格的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每班的问题学生至少十人左右,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那些成绩、表现相对较好的学生身上,对所谓的“差生”基本上不管不问,使他们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差生”认为,教师根本不关心他们,也不喜欢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还存在体罚的情况,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引发对教师权威的进一步怀疑。本应该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被破坏了,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对等的关系中,极易造成自尊心较强的中职生对教师和学校的反感、抵触,从而导致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和主体价值观的排斥。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三: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

威利斯的研究发现,反抗学校的学生往往认为学校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与将来的工作无关。既然学校的课程本身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校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则更加可能导致学生反抗行为的发生。这种观点后来被有关学者的研究证明,当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时,学生的理性求知就会与教学相悖,当这种相悖达到学生不能承受时就会产生对立和反抗。如有些学校尽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硬件条件特别是专业课的配套实训条件还是比较欠缺的,且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程多属于理论、抽象层次的材料。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生而言,这些抽象的学习材料难度比较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如高一学生数学教材里居然设有微积分,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材竟是高校学生用书。连中考都不能过关的他们,理解掌握这样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可能。这样的教材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入学不久就会产生落差、失败感和挫折感,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课程又没有实训场所进行操练学习,致使他们感觉学习是教师强加的,而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却远离专业、远离教学,在学习上产生消极的态度。当消极的学习态度继续恶化或蔓延到其他方面时,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产生反感和抵触,如对教师的提问不理不睬、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在课堂上与老师直接发生冲突等,于是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倾向也就随之出现了。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四: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

学校教育协助学生学习将来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但事实上,学校往往忽略了社会对学生角色需求的多样性,而以学生的成绩为单一的评价指标。美国社会学者柯恩认为,当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学校的单一标准时,便产生了适应上的窘境。这些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因为“同病相怜”而结合在一起,并认同一套他们所能接受的价值体系或行为模式,此时,反学校文化的倾向就随之出现了。当前南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不像初高中那样追求什么升学率,但学生的ATA考试、市民英语考试、普通话考试、就业实习压力让学习能力不强的中职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增无减。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也造就了教师以所谓的证书来评价学生,以拿证为尺度来实现对学生的关心。在考核证书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证书成了对学生的“评鉴”,成了区分优等生、差生的标尺,甚至有的学校根据证书数量及等级进行实习推荐,也使得学业较弱的非“问题学生”对学习、对教师抱有不正确的态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慢慢加入“异军突起”的队伍,产生叛逆的行为。

此外,学校文化与评估标准直接涉及学校的行为规范与学生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由于现代社会学校入学制度更多地采取非选择性的入学方式,因此,学校中学生的异质性程度不断提高。由于中专校的生源不仅仅局限于同一个地域,所以学生的异质性程度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更高,这就客观上形成了学校文化的多元性。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其文化价值、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常常与学校的要求不一致,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某些学生可能习惯于家庭或地区的某些语言和行为方式,但是,这些语言和行为方式可能是学校所不允许的,由此,这些学生的言语和行为也违反了学校的主流文化,被归为反学校文化之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背离学校主流文化。

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县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实施管理,明确目标、分清责任、规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圆满完成“工程”建设,根据《*省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市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实施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效益”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三条“工程”资金由省、县财政专项安排,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5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47万元。

第四条“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省财政通过上下级财政年终结算将配套资金集中到省,并同省补助资金一道,下拨至县财政国库部门设立的资金专户。由县财政局根据教体局审核后的工程进度和质量按进度拨付给商品供应商。

第五条“工程”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或挪作他用。要积极配合各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工程”完工后,要组织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并编写专项资金审计报告书。

第三章建设内容及范围

第六条“工程”建设首先一次性解决农村中小学课桌椅问题,杜绝学生自带课桌椅现象,更换、维修破旧不堪课桌椅,各农村中小学课桌椅问题解决后,结余资金用于解决学校厕所、饮水问题,在安排具体项目学校时,优先解决无厕所和饮水条件的学校,再改善条件差、饮水设施不完善的农村中小学。

第七条通过网点布局调整,将被合并、取消的学校不列入“工程”实施范围。

第四章建设标准和模式

第八条项目建设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进行:

(一)课桌椅、讲台购置标准和改造情况

课桌椅、讲台的购置,我县主要以木质材料制作的单人套为主,课桌、讲台尺寸规格执行GB/T3976-2002国家标准。

全县计划新购课桌椅69435套,其中初中19775套,小学46303套,九年一贯制3357套,单价概算60元/套,投入资金4166100元;维修课桌椅1770套,单价概算20元/套,投入资金35400元;讲台2822张,单价概算160元/张,投入资金451520元。

(二)厕所新建、改建标准和模式及改造情况

农村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以建室外水冲式厕所为主,村小学以非水冲式厕所为主,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冲水厕所由省统一设计,结合实际,从中选择,建设规模按学生人数确定,即小学按在校男女学生总人数平均16人设置一个坑位,每个坑位建筑面积3.75平方米,男厕所按每32人设置1米长的小便槽,中学按在校男女学生总人数平均20人设置一个坑位,每个坑位建筑面积3.75平方米,男厕所按每40人设置1米长的小便槽,造价概算550元/平方米,非水冲式厕所概算1000元/坑位。全县共改厕113个,建设面积7210平方米,资金3190000。

(三)新建、改造饮水设施模式及改造情况

村小学应采取打水井安装水箱为主,中学、中心小学采取打水井建水泥水池为主,水井大小、水池容量应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进行测算。大井水箱式造价概算7000元/个,大井水池式造价概算13000元/个,全县共新建饮水设施80个,改造2个,投入资金837000元。

第五章建设管理

第九条“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行业标准等规定,严格规范项目申报、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工作。

第十条各项目学校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把好质量关,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完成。

第十一条项目竣工后,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并镶嵌项目终身责任牌。

第十二条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制度,项目学校在“工程”竣工后,将有关资料系统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备查。

篇4

关键词: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 管理沟通 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组织按类别可以统分为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以管理沟通为工作抓手。在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理论中,沟通是达到组织协调、实现组织行为及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在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中,因为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心理、情感和组织等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有效地管理沟通能够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

1 非正式学生组织及其作用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高校正式学生组织常指按照学校管理体制需要成立的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班委会等,非正式学生组织常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感情、价值观、利益等各方面的一致性而组建的各级竞赛运动队、协会和乐队、街舞队等。非正式学生组织是根据一些特定需要,无法组成正式组织而自发形成的,这样的组织并未制定明确的结构、章程,也并未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职责及任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种特有精神为导向,他们通过感情的一致性来引导学生行为。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管理不当造成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1.1 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不当会导致组织目标实现的低效 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各组织管理的目标一致是工作的总原则,正式学生组织、学生个体和非正式学生组织都各有各的目标、行为和原则,三者之间具有典型的辩证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如果没有合理地对非正式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就会使对立关系扩大,统一关系变得越来越弱,会使不同目标间的差异逐渐变大,使组织出现内耗,效率不高。

1.2 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不当会降低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如果组织中成员的关系都非常地和谐,大家的感情都非常好,那么就非常容易吸引新的成员加入到组织中,使成员的责任感更强,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内聚力是影响组织效率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正式学生组织中的非正式学生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不当,会导致他们排斥学生组织,这样就会使正式学生组织的内聚力变得很差。

2 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沟通障碍分析

沟通是指信息、观念的传递与交换。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管理一般都是通过一种简单的发送或接收信息的形式进行沟通,这样就不能使沟通更好地进行,无法实现沟通的目的。就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障碍:

2.1 沟通类型单一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一般只采用单向沟通和上行沟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比较关注信息及信息的发出,未发挥非正式学生组织作为沟通的主体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重视管理对象是不是能够理解和接受信息,未对其观念和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掌握,自然就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沟通。

2.2 沟通渠道不畅通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管理沟通一般都是直接面对正式组织和学生的,还没有十分重视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沟通,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的正式沟通渠道和条件的常规机制,这样难免会导致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沟通不能够有效的展开。

2.3 沟通过程中反馈性差 反馈在沟通过程中很重要。大学生在非正式学生组织中更能够张扬个性,他们会在这种组织中找到一种归属感,使其对组织有维护意识。特殊的心理、情感特点使得他们在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沟通中不愿意提供反馈或提供虚假反馈,导致沟通效果差。

2.4 沟通技巧单一 对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在沟通技巧方面并未能很好地做到区别化差异化。只是把观点传达下去达到把工作落实下去的目的,未注重采取适宜的沟通技巧贯穿工作中。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自身沟通技巧不足是与非正式学生组织沟通时最大的障碍。

3 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有效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要求我们要进行有效沟通,具体来讲就是在收到信息后,可以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发出方的意图,这样就能够做出符合发出方意图的行为。有效沟通一方面要求要正确全面地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还需具备对信息反馈处理的能力。对非正式学生组织进行管理沟通时,要努力处理好沟通障碍,充分考虑到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进行有效的沟通。

3.1 更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要更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重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认识到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掌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特点,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真正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3.2 拉近管理者与非正式学生组织之间的距离

3.2.1 拉近管理者与非正式学生组织之间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指存在于双方之间的了解和心理相融程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的目的是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影响学生。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学生个性强的相对较多,但是他们的心里是十分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承认和信任的,所以更容易接纳理解他们的人更容易打开紧闭的心灵大门,所以高校管理者应更多地接近他们,使双方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地缩短。

3.2.2 拉近管理者与非正式学生组织之间的物理距离 物理距离指存在于双方之间直接地沟通渠道和环境。非正式学生组织是客观存在的,对于非正式学生组织的重视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在观念中有这种意识,还需要我们落到实处,真真切切地去理解他们,重视他们。从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形成来看,他们是自发形成的,他们之间会有一种较强的情感依附,所以一定要注意获取有效的反馈,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能力,让他们跟教师之间形成一个直接的交流,省略一些间接环节。

3.3 提高学生工作管理者的沟通技巧

3.3.1 倾听的技巧 积极地倾听是开展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倾听并非是简单地去听,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之外,还要用心去思考。倾听时,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真诚的态度;对话题和沟通对象感兴趣;聚精会神;仔细地获取每一条信息,还要相应地作出回应等。

3.3.2 情感沟通的技能 在管理沟通时,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我们把道理都讲得很好了,但是学生就是听不进去。单纯的理性沟通对头脑十分成熟冷静,善于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人有用,但是青年学生基本上都做不到这些。进行感情沟通,就是要更好地认识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将自己的感情讲给学生听,由此找到情感上的共鸣。

3.3.3 识别反馈的技巧 在沟通过程中,双方不断地把相关信息互相回送给对方,这种信息的回送就是反馈。反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但是在实际的沟通中,要想真正有效利用反馈还是比较难的事,因为听者并不是一直想提供反馈,而且他们提供的那种反馈未必真实。在管理沟通中管理者要注意有意识地积极寻求反馈。

3.3.4 言语及非言语沟通技巧 为了有效地沟通,双方需要拥有共同的理解。管理沟通中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进行沟通,分析接收者的理解能力、是不是会产生某种误解,最好使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这样能够更容易让接收者理解和接受。注意非言语沟通的有效利用。学生对学生工作管理者的态度很敏感,一切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对沟通的态度。

非正式学生组织在高等教育体系下得以蓬勃发展,标志着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逐步深化,更新理念,强化管理,有效沟通,将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抓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飞.大学生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J].教育学术月,2011(9).

篇5

一、仪器室由专人管理,实行管理人员负责制,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仪器室。

二、仪器应及时请购(或领取)、验收、登帐。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仪器室、学校,二级账册相符和账册实物相符。

三、仪器按分类编号,定室、定橱、定位存放,有局规范、陈列美观、整齐清洁。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挤、防变形、防热、防晒、防磁、防震等工作。

四、一切仪器的领用、外借、归还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仪器完好情况。教师领用必须提前填写《实验使用仪器通知单》,便于准备。使用完毕,应进行清理并及时归还、注销。外单位或个人借用一律须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

五、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损坏,应及时查明并予登记。学生实验因违章操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坏,除做检讨外,并酌情赔偿。外单位或个人借用如有损坏的照价赔偿。

六、仪器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同时做好防锈、防腐、防尘、防霉等工作,出现故障要及时修理,报损报废仪器要严格按审批手续办理。

七、仪管员应工作调动或他原因离开学校,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由教务处、总务处派人监督,既要点清数量,也要检查质量。

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就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与否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即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它就是教学创新方面最富于挑战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最终着眼点。学生无论对历史知识的获得,还是在思维能力的增强上,如果最终没有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教育,很难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良的社会思潮影响和侵蚀了可塑性极强的中职学生,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对自己对社会毫无责任感,学习动机不明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甚至有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在新时期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在太重要了。

二、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从古人提出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垂训,到近代等呼吁的“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中华民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因为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上,形成对民族的认同,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而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人力资本”、“开发人力资源”等理论逐渐被国际接受。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已引起各国教育的关注。在第40次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代表都强调要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的教育。要“通过提供智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协调发展”。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亚太地区教育学者、未来专家展望21世纪亚太地区教育发展前景时一致认为:各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容不尽相同,但在认识上是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同21世纪能否在世界上立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在历史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历史情境,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逆性,学生无法直接感知、无法重复验证,两者的关系很疏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一个主要历史史实创设情境,激趣启情,缩短历史与学生的时空感,让学生充分经历感性认识活动,如观投影、看录像、听故事、赏歌曲等,使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的特定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特定历史情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强烈兴趣,产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对中职学生实施成功感教育

中职学生大部分因为成绩差考入普通高中无望后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一种自卑感,没有上进心,求知欲低下,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应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成功感”教育,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重塑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应注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中职学生历史知识相对贫乏,教师应根据教学单元内容、学生特点和现有教学条件,精心安排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其次,制定符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例如把几节难度不同课程的内容设置为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要回答的内容,课堂上要尽量启发学生,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认真准备,就能取得成功。

(三)深化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科中俯拾即是的涵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如学生从南朝无神论者范缜绝不卖论取官的高风亮节中,养成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德中,确立历史的责任感。

任何教育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如此。历史教师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在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上,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和情理统一,将教学过程视为认知、情感、意志统一的过程。强调师生互动、进入角色,激感,进而思索,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以发挥历史教育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坚定信念,追求进取的社会功能。

总之,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历史教育要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放飞学生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高校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很多高校对多媒体设备疏于管理,造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使其使用寿命缩短,给学校的基础设施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这就需要校方及时发现设备管理所存在的漏洞,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而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

1 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

维护好多媒体教学设备是高校管理的基础,也是维持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所以,有必要针对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以便于令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有章可循。

1.1 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直观、立体且信息容量巨大,其教学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现在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托,承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讲,参与多媒体教学过程也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制作PPT格式的作业,从而扩展学习思路,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较为有利。

1.2 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高校教育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普及,其使用频率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设施,然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是极快的,这就给设备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设备型号出现统计疏漏

多媒体设备应用广泛,而且每个多媒体设备的型号都不尽相同,这就给学校对设备管理的统计工作带来问题。例如:当设备部件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可能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更换,往往就会出现设备的型号与之前登记的型号不符的情况,影响设备的档案登记的准确性,不利于日后管理。

1.2.2 设备的易出现闲置情形

在网络化时代的背景下,多媒体设备的发展较为快速,学校为教学所购置的多媒体设备往往只着眼于当前的教育阶段,只要多媒体设备能够满足时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即可,缺少对其长远规划[1]。假以时日,就会产生旧有多媒体设备的闲置情况,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标准与实施策略

学校管理的完善不仅需要建立周全的管理制度,而且更需要相应配套措施来促进其执行。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教育平台的良性发展,本着这一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便于相关人员遵照执行,以期共同管理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2.1 落实具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责任人

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施策略,首先要落实其管理责任制,尽量让教学楼中每一楼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有其具体的管理责任人。这样一来,一旦发生设备维护或故障问题,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出面及时进行修正,缩短了维修时间,便于教学课堂的有序进行。而且,责任人必须在设备闲置期间及时对设备进行查勘与维护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问题延误教学。一般情况下,多媒体设备的故障原因大致趋同,配备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可以建立维修工作记录,便于对多媒体设备进行长期系统的维护,维修记录也可以帮助维修人员较快速的找到故障点,从而节约排故障查时间。

2.2 建立多角度的辅助管理措施

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仅靠相关责任人的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多角度的辅助管理措施进行联合监管。如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设备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相关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反馈,并且将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于下次再出现同样问题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处理。另外,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的后勤人员要及时查勘学校固定物资的使用情况,全面掌握高校各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年限,确保设备更换的预估工作[1]。

2.3 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交接工作

一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范围是在学校内部,但由于教学模式的改换,可能出现将多媒体设备借出校外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针对“借出――归还”过程做以日常交接管理,让每一次设备的使用痕迹都有章可循,通过责任人签字、确定归还期限等细节的限制,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情况。另外,如有发生设备损坏的情况,就需要按照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执行相应的赔偿行为。管理好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校方应尽的责任。

2.4 关于设备折旧等问题的处理

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除了对现有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外,还要考虑到多媒体设备的更新与换代问题。在我国目前高校的设备管理统计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每年都有大批教学设备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境地,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革新速度非常之快,学校出于资金成本方面考虑,不可能频繁的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需要高校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分散,例如:可以进行折价处理给进货市场,也可以低价转卖给企业等。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技术革新带来的设备闲置,提高学校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管理效率,节约学校教学资源,以便于将资源投入到更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新渠道中。另外,学校的闲置设备也可以进行捐赠,很多偏远地区的教学设施仍旧落后,如果能将高校的闲置设备赠予希望工程,体现出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伟大之处。

3 结束语

对于我国高等学府的教育过程来讲,其教学质量是重要考察指标,各个高校力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且运用多项教育手段与教学模式。其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就是一大突破,这是教育事业受到国家及各级学校管理者重视的体现,也是当代广大学生的集体福利。当然,学校制定出统一的制度来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管理也是必要的,节约了教育资源,完善了教学环境,值得我国各高校进行制度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晓艳.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06):161-162.

[2]徐蓉.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02):123-124.

[3]何冰,汪大贵,陈建莉.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09):161-163.

篇8

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期间对学生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将面对更大的困难。比如,学生个人素养很难得到提升,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团队协作能力等,甚至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将成为问题。小学教育必须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一)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管理

理念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工作的指南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许多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经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没有与先进理念的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无法从传统的思想中跳跃出来。先进的理念认识不足,从而增加了管理改革的难点。

(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在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是当前的重点,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专业性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而现实是,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教学能力,专业的素质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小学教育实际需要和现状,实际中存在了懒惰、懈怠等不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导致效率低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三)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尽管我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育有明显的改善,可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对我国教育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流程中比较多的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应试教育,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进方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及道德水平,合理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出个人的观点。学校应该为教师的建设提供机会,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二)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对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同时要求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完善,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之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案,对其实现有效管理。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不能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要全面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加以重视。同时,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汇总找出自身学习的缺陷,采用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师生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基础。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聘请一些的与专家进校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对于知识讲座,这样可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有助于解答师生之间经常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合理使用学校的资源,利用学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向师生宣传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提升师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教育人才为目的,将教学管理和德育进行结合,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系统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以促进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必须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关进制度的“笼子”,不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果。这就要求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不能适应当前的“新课程”的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制定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更与“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除了完善的管理系统,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这方面的“执行”制度,除了增加激励措施,最重要的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并能在教学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小学教育管理进入一个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

(五)课堂要多元互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老师一味的进行讲课,学生听讲,老师在教室里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导致师生互动缺乏双向交流,不利于构建和谐课堂,甚至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浪费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小学教育背景下的?n堂教学应该提倡学生参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的引导,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实施现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解决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做良师益友,必须是好朋友,与学生一起交流合作,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是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把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篇9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而且还在于学习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对教师课堂教学加强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六个”为主,“四个”主动。“六个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本为主干、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有效提问为流。就是把理解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四个主动’,。即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思考,老师的指点下让学生主动观察、经过思考观察后让学生主动表述其所思所想,能够让学生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得出答案,让学生自己讨论答案是否正确,然后教师最后作出最后的判定。例如:在课堂上及时提出相关的学习内容的问题,列在黑板上,由浅入深的提出,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沿着怎样的思路去思考。

2、加强育人管理

对于教师来说,教书固然重要,但在教书的同时不可忽略育人的细节,老师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时刻不忘对孩子品德行为的教导,不论是哪一科的任课老师,不要只顾自己讲课,传授知识,我认为,作为老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的观察每个孩子的言行,教师对孩子品德行为的及时指正,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要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因为孩子在学校是一天的时间,当然许多现象的出现在上学前就己经存在了,但是,作为人民教师是有责任帮助孩子改正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诊责任呢:大学老师责备高中老师没把学生教好,高中老师责备初中老师,没把学生带好,初中老师埋怨小学老师没有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老师说在幼儿园就己经养成坏毛病了,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家庭就没有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话说回来,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教育好孩子,那还要我们学校和教师做什么?诚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身上的有些毛病的确是家长熏染的,但当孩子走进学校,来到课堂,当他的“学校妈妈”一一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师发现了那些不足之处时,给他及时的指正,对于孩子来说将是多么的受益。

3、加强常规管理,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篇10

教育是平等的,o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都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行业中必须要关注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纵观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兴致和热情并不是很高,教师是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教师出现问题便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想尽办法激发起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热情,调动起农村小学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何为满意度,其主要指的是农村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教学条件以及待遇状况等众多方面的一种综合性质的感受,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直接因素。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就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和帮助。

影响小学农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工资待遇不理想。工资待遇以及福利待遇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很多的农村小学教师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对于自己的工资收入以及各项福利待遇都不是很满意,众所周知,教师这一行业本应该享受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以及工资待遇,但是,在农村,事实却不是如此,按照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不能低于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在很长的一点时间内,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是明显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这就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对此心生不满。

对工作条件不满意。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其工作条件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分别是教学条件、学校工作环境以及教师住房。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那便是在近些年当中,农村小学,无论是在硬件教学设备还是其他教学条件等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这些改善还不足以满足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从整体工作条件来看,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的农村小学教师愿意进行创新和改革,也在努力尝试全新的教学方式,但是,落后的工作条件只能让教师的这些想法成为真正的空想,思想在超前也不会产生真实的效果。如果教师教课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不到位,其教师工作满意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很多的农村小学教师根本享受不到完整的福利待遇,国家颁布的各项福利政策也没有实现全部的普及,这也成为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因。

工作内容繁多,压力过重。现阶段,农村教师的工作内容是非常繁重的,他们不仅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频繁地去应对上级的各种检查,参与各种评比活动,很多的农村教师都为此抱怨不断。在当前,很多的农村小学也采用了寄宿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理能力差,这就给农村小学教师身上又增添了一种压力。很多的农村小学教师都是身兼数职,教学与生活管理都归在教师身上,男教师除了教学,还要负责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女教师除了教学,还要照顾很多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起居,教师们都千起了本不应该属于教师的工作,还有一种最典型的现象,就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他可能要教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或者一个人要教不同年级的同一学科,这些工作对于一名单纯的教师来说压力的确太过重大。

农村小学教师对成长空间不满。一般情况下,学校有义务为教师们提供一个非常科学且广阔的自我升值的空间和环境,教师们只有看到自己的晋升空间,才会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有努力的动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他们是有着很高的理想和抱负的,他们不愿意在原地打转,他们内心对于广阔的上升空间是有着非常大的需求的。但是,在实际的小学农村学校当中,很少能够有学校能够满足教师们的愿望以及需求,教师们也难以找到发展提升自己的机会,甚至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想要看书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农村教师很少能够得到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名额有限,很多的农村教师等了好多年才能够等到一次机会,有的教师及时得到机会,学校也拿不出足够的经费进行支持,教师不得不放弃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教师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教师们看不到自己工作的前途,斗志也被逐渐磨灭掉,最终呈现出一种在学校混日子的状态。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

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一问题,教师的较高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地位必须要通过涨工资、提高福利待遇表现出来,我们不可在对此问题视而不见,否则,这会成为一种遗留问题,对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产生永久影响。

首先,从国家方面,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政策制度,继续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的扶持和倾斜力度,建立国家指令性补给政策和规范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的制度,强令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改善对策,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将农村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的重要功效发挥到最大化。除此之外,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必须要拿出专项资金来给予农村教师更多的补助,让农村教师切实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价值。

然后,农村学校也要从自身的管理制度以及奖励政策方面做出全新的改善和优化,提升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考虑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从教师的角度和立场考虑和看待问题,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环境,让教师们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的重要使命便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来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调节与改善,想尽办法来为教师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办公环境,创设更加轻松、专业的教学环境,比如,在农村小学中建设图书馆,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农村小学领导层,必须要对教师施行民主管理,重视起教师的重要价值和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手段,让教师们享受其中。

分散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学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福利奖金等等很多切身利益都与小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升学率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又对农村小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很多的教师为之感到非常大的工作压力,一时之间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渠道,社会各界以及小学必须要关注到教师的这心理,制定出可行性高的政策和制度来帮助他们减压,学校领导要与一线教师多交流、多沟通,鼓励教师们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帮助教师们找到有效的发泄途径,不要将对教师的管理全部依靠在各种强制性的管理制度以及惩制度上面,要坚持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案,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

给予农村小学教师足够的发展空间。农村小学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师们的进修和发展制度,为教师们的职位晋升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还要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注重培养教师们的职业责任感,让教师们感受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肯定和成就。以下是我就此问题提出的两点建议:

明确晋升条件:我们都知道,一个农村小学,其行政岗位的确是有限的,但是正视因为其有限性,我们必须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一套足够科学、完善、透明、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对于学校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提出与之相匹配的任职条件,让满足资格的教师们都能够获取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农村小学可以积极开拓多种晋升渠道,比如在教学业务或者教研方面等等都可以开创全新的晋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