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02 17:5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师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体制改革;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40-03
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简称班改),是近几年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有组织有计划推进的一项改革。这项改革针对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推出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使所有教师都在一定的班级承担一定的管理及教育责任,真正使“全员育人”的理念成为现实。
一、班改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经历的“教育事件”及所受到的锻炼与未参加班级管理的教师不可同日而语。
(一)班改激起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许多教师参加到班级教育小组后,主动建议、主动承担、主动负责。每次学校一些大型的活动如‘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来临之前,班管小组成员都能在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制订出最好的方案,一起组织和动员孩子参加活动,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
(二)班改提高了教师班级管理意识与能力。老师们的体会是:“有了更强的主人翁意识,除教学外,逐步锻炼了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体会到了班主任的艰辛,在班级里的威信也高了,和不执教的小班的关系也近了。”经过调查发现:学科教师对班级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是在传统班主任负责制下难以看到的。参加班改的教师们在亲身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获得了很多难得的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技巧,增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三)班改提高了教师全面育人能力。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管德育,科任教师管教学”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实行班改,明确了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全体班级教育小组成员都要参加对学生全面诊断的会议,在“重大活动、主题班会、值日班主任、牵手学生”四个方面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任务。这些要求的落实,给教师提供了抓教育抓管理的平台,教师全面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提高了。加入教育小组后,每个成员无形中都有了使命感,责任感。不再像过去一下课就离开教室,而是在班级转一转、看一看,留意班级的情况,督促学生做好保洁和课前准备等工作。大多数科任教师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上班和下班,都会先去班级里绕一圈。
(四)班改提高了教师沟通能力。班级教育小组成员互相联系已经制度化经常化,每人都有联系学生及家长的任务,“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以及“牵手分工”大大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有教师说:“工作上的沟通使得我们教育小组的老师之间成为了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好朋友。管理体制的改变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工作上的合作成为了一种愉悦,它让我更多地感受到‘工作是美丽的’,因为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珍贵的友情。”
班改对教师发展的促进是多方面的。教育小组成员发生的变化主要有:从单一的教学者变为多维的管理者和教学者,因为他们要承担在组长带领下的一些具体工作和责任;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因为他们有任务有责任,所以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从班级的边缘走进了班级的中心,走进‘我也是这个班级的主要管理成员之一’的角色中;从与家长、学生的淡淡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起来,与孩子走得近了,与家长关系渐渐贴近了。
(五)班改给班主任(现在是班级教育小组组长)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通过“班改”,班级管理更加有序,班级文化建设更有品位,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个性化指导更到位,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素质得到了提高。班主任的最大变化是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部分解脱出来,多读书,多思考,然后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引领学生发展。同时也在领导一个团队的过程中付出更多智慧,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收获中享受着教育的快乐。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群策群力的小小团队,能充分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二、“班改”中教师发展的不平衡
“班改”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但并不是说搞了班改教师专业水平自然而然地就发展了、提高了。事实上,在几年的班改实践中,教师的表现和进步各不相同,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少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与实践,有所创新,不仅获得宝贵经验,而且开始尝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也有个别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比较被动,常常是带着厌烦的情绪工作,因而出现“到岗没到位,出工未尽力”的现象。
班改作为一项最基层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它触动的是根深蒂固的班级管理固有的理念和模式。这正是改革的艰巨性所在。改革是要靠人来做的,在班改中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班改深入发展需要考虑的。
三、“班改”要进一步关注教师的发展
在关注班改这件事的同时,要关注从事班改的所有教师,关注老师在班改中态度、情感及认知的发展变化,从而造就一大批因投入创造性劳动而获得职业幸福感的优秀教师,使全体教师有所收益。
(一)小组关注。
1.培育组长“成人”意识。班改的最重要标志是建立班级教育小组,对教育小组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要求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有效制度,这是非常需要的。提高一步看,还要研究小组每位成员(这里主要指教师)在工作中的成长和发展,这方面也应当有思路和要求。我们不仅要“成事”,而且要“成人”。
而要把这件事做好,关键在组长(班主任)。需要明确组长职责之一是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培养。“目标管理、提升业绩能力和培养一线人才是班组长的三大职责。”[1]“传统的班组长管理方式已不适用于学习型班组建设的要求。在学习型班组中,班组长的角色不再是控制者、监督者、批评者、考核者,而是学习型班组建设的直接领头人,是班组学习的设计者和推动者,是班组成员心智修炼的牧师,是班组成员技能提升的教练。”[2]这些意见都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的。
2.在“成事”中“成人”。教师的发展立足于日常的实践活动,“做事”也是提升教师能力的手段,努力使“成事”‘与“成人”’紧密结合。
3.将小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3]它的基本要素是: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4]。这些要素对我们小组的提升都是非常必要的内容。
(二)年级组关注。
1.关注组长。班级教育小组组长面对新情况,承担新任务,责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他们要带好队伍,本身也还有个工作适应、发展提高的问题。年级组和各级行政不仅要下任务,还应传方法,给保障,使组长感觉到班级有坚强集体,背后有可靠后盾。组长希望小组人员搭配合理、相对稳定,希望目标明确、保障有力,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2.关注典型。我校中小学一个年级少则有七八个班,多则有十几个班,有30―40位教师,各班各人工作情况很不相同。年级组最了解各班、各人的情况。全面工作或单项工作,都有做得好的班和人,年级组抓住这些典型,工作就容易推动。
3.关注后进。要帮助暂时后进的班级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制订并督促落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三)自我关注。
实践证明,所有外部的关注和帮助,只有在内因想变的情况下才会起作用。我们全体教师在班改中要想有发展,要想获得自由与幸福,必须提高自我关注的自觉。
1.关注自己的经验。投入到班改的每一位老师,都会碰到无数的问题,例如我是以何种心情和方法来做值日(周)班主任的,我如何找到与同学牵手的时间和做到工作有效,如何与同事协商,如何策划活动,如何对学生有效诊断,如何使全组更具凝聚力等等。对这些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反思,就会像一些做得好的老师那样,不仅学会好方法,而且获得好心情。
教师的经验其实就是“实践性知识”,它可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知识的形成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个人生活史与教育实践的现场,具有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默会性、个体性等的特质。”[5]关心自己的专业成长,就应该从关注自己在班改等教育实践中的经历、经验以及心理感受做起,及时记录(做后记),认真反思。
2.关注班改理论。我校钱铁锋校长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性思考,提出了“教育力与教育关系”的观点:“学校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归结到教育力与教育关系上去认识、去改进。”[6]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各学部认真地开展了班改的实践和研究,丰富和完善班改的理论,并且形成了我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共同愿景:让师生过民主的生活,或让民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指导我们班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班改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
3.关注幸福感。许多老师在总结体会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尝到了工作的幸福感,这是很值得重视的。这些老师在工作中并不是没有困难和苦恼,而是他们在困难与苦恼面前不止步、不抱怨,用智慧、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战胜苦恼,使自己进入新的境界。经验告诉我们,工作中幸福与否,与工作是否有创造性关系极大。从这个意义上说,班改工作也是为我们创造幸福的平台。研究教师发展的学者指出:“体会工作的幸福是更为现实的幸福;当你能享受工作、生活的现实幸福时,你将不仅是寻找幸福,而是被幸福所包围。”[7]而“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8]
参考文献:
[1]祖林.班组管理:从基础到技巧[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2]江广营等.班组建设七项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见“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99186.htm /2010-8-19.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5]钟启泉.从SECI理论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8(2).
[6]颜莹.高扬理想旗帜 推进教育改革――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钱铁锋校长面对面[J].江苏教育研究,2009(7B).
[7]陈大伟.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8]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Class Management Reform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LI He-ling
(Xianlin Branch Nanj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Nanjing 210046, China)
篇2
1.体育课禁止学生携带器物
案例1: 2013年9月20日,某小学体育教师张某在体育课中严格禁止学生随身携带钥匙、钱包及任何硬质物品。在体育课中,他发现小强脖子上挂着钥匙,于是责令小强单独在操场跑两圈,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组织下进行其他游戏活动。小强回家后向父母说了此事,于是小强的父母给当地的教育局打电话,举报体育老师张某体罚学生。当地教育局调查后认为:禁止学生在体育课中携带硬物是为了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张某的做法是正确的,罚小强跑两圈不属于体罚学生。当地教育局后来在体育教学工作会议上肯定了体育教师张某的做法。
在该案中,体育教师严格禁止学生随身携带硬物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让学生罚跑两圈是为了起到警示作用。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做好课前三检查制度。一是学生携带硬物的检查,因为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携带硬物,如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手腕佩戴手表、衣兜中放置硬质物品,在活动中一旦摔倒,极容易引发学生伤害事故。尤其男生在下衣兜中放置硬质物品,如果不慎摔倒极容易造成挤伤或压伤。二是场地检查,《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运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在场地检查中,体育教师应检查学生活动的区域是否有石子、砖块及堆放物等,尤其加强活动区域边界及角落的检查,因为活动区域边界及角落往往是易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区域。三是设施检查,检查体育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同时告诫学生禁止使用存在隐患的体育器材,并封存或移除。
2.课前课后注意整理体育器材
案例2: 2014年5月21日下午,某小学三年级一班体育课后,体育教师孙某让学生张某和宋某收拾篮球,自己则去整理其他体育用品。学生张某和宋某在收集篮球的过程中发生争执,学生张某反拧宋某的左臂,然后将宋某绊倒在地,宋某倒在地上疼得大哭,体育教师孙某问明情况后及时将宋某送往医院治疗。经医院诊断,宋某左臂桡骨骨折,体育教师为此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宋某痊愈后,宋某家长因与学校及张某家长未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于是将张某家长和学校及教师孙某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决张某家长和学校共同赔偿宋某各项损失费用5.8万元,驳回了对教师孙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3:2015年6月18日上午某小学体育课后,教师未将活动软垫放回体育器材室,五年级几名男生课间活动时在软垫上做翻滚练习,一名学生翻滚时跌出软垫,造成颈部受伤。后家长学校要求赔偿各项损失4.2万元,法院审理后判决学校承担20%的责任,赔偿受害学生0.65万元。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由于体育课前和课后的体育器材整理不当或不及时出现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但在现实中,一般中小学并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育器材管理员,通常由体育教师兼任体育器材管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器材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体育课前和体育课后需要准备和收回体育器材,教师尽量自己完成,如果需要学生帮助,教师不得离场,应与学生一起动手完成,避免学生因在此过程中出现打闹、争吵而发生伤害事故。第二,教师应由本人亲自或安排学生及时收回下一节课不需要的体育器材,避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第三,如果前后两节体育课教学涉及相同的体育器材,教师在课间不能离开场地,要注意体育器材的看护,避免其间学生使用体育器材而发生伤害事故。
3.认真观察个别学生的身体及面部反应
案例4:2014年9月15日上午,某高中一名高二男生在体育课准备活动过程中倒地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经医院诊断,该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后学生家长学校,要求学校承担赔偿各项损失共计一百万余元。法院审理后认为死亡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未告知学校,无法使学校对死亡学生进行特别关照,应承担主要责任,学校未能发现死亡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良反应,应承担部分责任,最后判决学校承担10%的责任,赔偿各项损失9万余元。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该条规定主要是针对特定疾病和特异体质学生而设定的内容。在现实中有些特定疾病无法在学生健康体检中甄别,另外目前还有很多学校未统一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还有些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着想,向学校隐瞒学生的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情况,再加上我国家庭抚育存在的问题,当前一些学生低血糖和高血压情形也有增多的趋势,加之案例中的心脏病问题,这些都给体育课带来了风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时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身体反应和面部表情,尤其对可能存在特异体质和特别疾病的学生加以特别关照,避免发生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学生体育伤害事故。
4.体育教师应具备体育教育专业知识
案例5:2014年4月10上午,某小学六年级体育课上进行800米测试,在几名学生进行并线超越时发生冲撞,造成一名学生摔伤。因赔偿问题不能达成一致,学生家长学校,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合计4.2万元。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田径竞赛规则》的规定,800米比赛中,同一分道内最多可以安排两名运动员,运动员在越过抢道线以后可以切入里道,但该校体育教师在学生起跑后违规并线时未加制止或发出信号要求停跑,体育教师存在过错,故判决学校承担70%的责任,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2.84万元。
在该案例中,法院强调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在现实中,很多中小学教师为非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尤其在小学,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为兼课。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充实自己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如加强对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保健学、与学校有关的田径竞赛规则等内容的学习,这样可以保证体育教师能按照儿童生理和人体结构特点准备、组织和开展体育课教学,出现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时,体育教师能做出基本伤情判断,对简单的学生伤害事故能进行合理的处置,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建议
1.学生队列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冬季晨跑禁止学生把手插衣兜或衣袖中。学生跑步时如果手放在衣兜,发生突然情况时因无法运用手臂进行有效保护和支撑,很容易造成臂部或脸部受伤。在学生晨跑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遇有此类情形必须坚决制止。
二是在队列活动时应保持足够的间距,一般体育教师要求学生队列距离为一臂间距,但是在队列活动时,一臂间距很容易造成学生碰撞,尤其在队列跑步过程中极容易造成前后学生因摔倒而出现踩踏等伤害事故。
三是合理安排队序,每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好动调皮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体育教师在安排队序活动时可以打破按身高排序的常规,将这些学生隔离排序,避免其与其他学生接触或打闹。
2.制订学校体育运动规则
由于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仍是学生伤害事故的高发时段,学校应根据本地区及本校特点,邀请专家、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当地体育教研员和法律工作者组成专家团队分别制定体育运动学生和教师规则。学生规则应明确规定学生的着装要求、不得携带硬物、特异体质报告、伤病报告、体育活动中禁止事项、课后使用体育器材注意事项等。教师规则应明确课前准备、课中教学注意事项及课后管理等要求。
3.制订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预案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 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第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根据上述规定,学校应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防控制度,制定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并进行公示。
4.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入库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放任学生自由使用;不便于入库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
5.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体育安全教育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通过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学校不仅要对学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体育安全教育,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有效体育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同时学校应将体育安全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安全教育档案,作为学生伤害事故问责和承担责任的依据。
篇3
摘 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的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体育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全体学生健康体魄的设计者与塑造者,是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路人。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成长,关系到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荣誉和形象。因此,体育教师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文探讨了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 体育教师 素质 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新的形势下,素质教育呼唤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已成为时代要求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国家对建设高素质新型体育教师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加紧树立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大力树立创新观念,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一、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全员聘任制度是学校体育教师管理改革的核心任务,依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理管理的原则,推进体育教师聘任制度,在体育教师管理办法上,由单纯重制度约束,到主要依靠新机制激活,逐步建立起政策导向、激励机制、评价调控为主体的新的管理观念。
改革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改革应以吸收新思想、新精神、新经验为主要目的,在可操作、可执行的前提下,让规章制度引导人们开拓、创造、争优。各种规章制度应相互衔接和补充,不能相互矛盾和冲突,才能产生正面作用。属于岗位职责一类的规章制度,应当有评估方法和步骤,以便对其中的优秀者做出奖励。
强化激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应当成为教育管理改革的目标。在这样一个需要教育理想、良知、忠诚和热情的人的机构中,是否重视人,是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构建开放灵活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教师教育”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开始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求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予以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性、专业性、连续性、终身性的国家认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将教师教育初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以师范大学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互相沟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生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一次教育“终身享用”的情况在现代科技、教育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会再现,体育教师必须接受终身、多次的系统教育才能适应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的需要。体育教师教育就是要普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水平,使体育教师的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机制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创建政府部门、学校、教师本人共同努力来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良性机制,形成体育教师个人要求学习、学校自主组织培训、政府集中引导方向的新格局。
在学校中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重视和强调教师的能动作用,达到建立真正的“学习”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地把终身学习作为第一要务,通过不断学习完善素养,调整专业结构,把握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使每位体育教师不断扩展,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这是加强体育教师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体育教师始终保持高素质、高水平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着眼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教师的素质如何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关键是需要创新型的教师。体育教师应具备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应从宏观角度来进行,即建立改革的规章制度强化激励机制;构建开放灵活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学习型体育教师组织机制。
参考文献:
[1] 于新建.素质教育探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 周登松.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唐宏贵等.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与社会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9-122.
篇4
体育教学必须要教学器材,因此教学器材在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学生使用教学器材时,必须要说明相关的注意事项。在我国体育教学中教学器材的使用也有明文规定。近年来,我国多体育教学器材的投入也在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往往容易受到各种伤害,这些伤害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分别从学生、老师、学校、等各方面找原因,具体分析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1.1体育器材设备不完善
由于我国体育教学水平不是很高,在实际教学中,所购买的体育器材可能不是特别的完善。对于体育器材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体育器材陈旧长期不更换,体育器材危险性高,体育器材不合格使用,体育器材安置不合格等。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没有发现这些不安全因素就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我国每年由于器材设备不完善而发生的教育事故很多,特别对于一些小学学生来说危险性更高。体育器材的不合理保管也会导致器材的破烂,对于一些室外的教育器材由于长期风吹雨淋日晒,很容易减短体育器材的寿命。在室内的一些重大的体育器材由于使用人群很多,所以容易使得器材的一些螺丝脱落,从而导致一些事故发生。学校购买一些不合格的体育器材或者是厂商出售一些体育器材没有经过检验就投入使用。体育教学器材的不合理放置,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容易发生意外碰撞。
1.2学生安全意识不强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使用体育教学器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体育器材的安全隐患。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接受全面的器材安全使用的培训,没有及时做好锻炼前的及时运动,直接使用器材进行锻炼很容易拉伤或者抽筋,这主要是学生没有做好前期运动导致的结果。学生没就有全面了解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就会盲目使用体育器材,很容易使学生在锻炼中拉伤。一些学生盲目使用危险性体育器材,没有向老师了解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学生不了解其危险性就进行使用。一些学生由于身体因素不能进行一些剧烈的体育运动,由于不了解器材的使用人群就盲目使用从而引起身体的不适。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教育,法律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追究知识了解不全面。
1.3老师责任意识不强
在很多体育教学事故中,老师也是主要的责任方。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担。在体育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体育器材的事项。有些老师也缺乏安全意识,教育学生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在使用器材时注意一些危险性器材的安全隐患。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很多老师推卸责任,没有及时找出原因,没有注意安全细节。这是很多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在安排学生做体育活动前没有引导学生做好前期的准备运动,从而避免学生出现运动中拉伤的现象。体育教师对学生有教育、保护、管理等责任,这些责任没有做到位,发生安全事故老师也无法置身事外。体育老师未按体育活动的一般程序进行引导学生运动,在有危险性的项目中未实施保护与帮助措施,学生安全事故很容易发生,这是由于体育教师组织教学失当而引起的,体育教师无法逃避相应责任。一些助理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不明确,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学校重视度不够
学校在管理体育教学器材过程中,没有指定相关的制度进行统一管理与保护,导致一些体育器材容易陈旧。学校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安全隐患注意事项,没有引起学生和老师的注意,没有贯彻落实具体的器材安全管理和使用的事项。学校不应当设置一些危险性高的体育项目,在一些危险性高的体育器材上没有标明安全使用的方法也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学校缺乏预防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在一些学校中,学校领导没有做好安全知识的功课,缺乏体育教学方面的安全知识。还有一些学校对于一些经常性使用的体育器材没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以及体育场地的检查,这些工作不到位就会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些学校缺乏相应的医疗监督,医疗卫生保健制度不完善。学校不够重视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学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学校没有具体落实体育教学的责任,没有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器材的安全使用。学校没有及时建设好体育场地就投入使用,导致体育运动场所也存在不安全因素。
2各方法律责任追究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器材的不安全使用使得学生成为受伤害的主要对象。通过分析了各方原因,就要分析各方的主要法律责任。学校体育教学中器材伤害事故应当属于一般侵权责任,在分析学生使用器材伤害事故时,要涉及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过错,应当具体分析原因,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以便各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处理器材伤害事故中,不能单方面归咎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全面分析原因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对安全隐患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教学的意识与对防止安全事故的责任感。
2.1学生承担的责任
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没有听从老师的教导而擅自进行运动造成的事故,学生承担主要责任。一些学生在老师已经进行器材安全使用的知识讲解后,没有听从老师的教诲造成的事故,体育教师不用对其负责。
2.2老师承担的责任
体育教师由于课堂管理不善,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体育活动,未按学校的正常教学程序进行教学,造成安全事故的体育教师要承担主要责任。一些学生由于使用体育器材造成伤害的,而体育教师没有及时抢救或者视而不见造成学生伤害的体育教师也要承担主要责任。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监管不严,没有监护学生安全使用体育器材而造成的事故体育教师要承担次要责任。
2.3学校承担的责任
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场所的教学器材存在不安全因素,学校已经明确而没有及时进行维修或禁用器材而导致学生伤害的,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学校没有明确落实安全使用体育教学器材的相关事项而造成学生或教师伤害的学校要承担主要责任。
3解决措施
针对上面指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各方的法律责任,下面就要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尽量消除不安全的因素,全面提出解决办法,让体育教师重拾对体育教学的信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1学生加强安全意识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器材的具体使用办法,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安全知识。不要使用危险性高的体育器材,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要听从老师的讲解与指导,不要擅自使用体育器材,要在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使用。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时时注意防范于未然。
3.2老师加强安全教学意识,加强责任意识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教学水平,了解相关安全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正常的体育教学程序进行锻炼,严格监管学生使用体育器材。对于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对于不安全的体育器材要及时上报学校进行维修并通告学生不要使用损坏的器材。对于已造成伤害的学生要积极进行进行抢救,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要认真了解一些不适宜进行体育运动或者不能使用体育器材的学生,要学会照顾身体特殊的学生,不要严格要求其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或者使用体育器材运动。
3.3学校要加强监管力度
学校要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器材并定期检查体育器材,对于不安全的体育器材要通告学生老师禁止使用。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相关条例,及时落实安全管理办法,正确引导老师进行安全教学。健全医疗保健制度,保障学生老师的安全。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投入,使用安全的体育器材,禁止购买使用危险性高的体育器材。认真落实体育教学的责任,明确责任,维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建立紧急事故处理方案以及监管部门,及时处理一些安全事故,减少事故对师生的伤害,从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研究对象
江西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从13所独立学院中抽出8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独立学院的专职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
2.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师构成
由上表看出8所独立学院中公共体育课程全部由自己学校的专职教师统一完成的学校有3所,占37.5%。有2所学校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公共体育课全部由外聘教师授课,占25%。另外有3所学校是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承担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不难看出江西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50%是由外聘教师完成,25%的学校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对学校来说,外聘教师由于成本费用较低所以在数量上还有增加的趋势。
3.2教师年龄调查与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目前独立学院专职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主要表现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居多,达到了76%。而41-50岁的中年教师只有
12%,在中年教师年龄阶段出现了断层,这种年龄结构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梯队。51岁以上老教师占12%。30岁以下(28%)的教师由于和学生的年级相差不是很大,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及时的反馈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工作应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3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调查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江西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专职教师中人数最多的是本科学历,占39.5%,硕士在读的占25%。硕士占31.3%,大专学历的只有4.2%,多为55岁以上的老教师。教师队伍中目前还没有博士。调查中发现有些院校硕士比例高达80%,有些院校只有30%;博士生为0;江西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专职教师队伍中讲师职称最多,占52.1%。其次是助教占31.2%,副教授及以上只有16.7%。
3.4教师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中,没有的有9人,占18.8%。发表1-5篇论文的有25人,占52.1%。6篇以上占29.1%。体育教师课题立项的调查发现,48名教师中校级课题立项13个,省级课题立项8个,国家级课题还没有突破。目前,关于体育教师搞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化,一方面他们对科学研究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他们思想上认为很重要,但是要动手做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3.5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及压力的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8.3%的教师周工作量在6--8学时之间,9--10学时的占8.3%,有14.6%的教师课时为11--12学时,12--16以上学时的占22.9%,16节以上的教师有45.9%。结果显示,江西省独立学院专职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还是比较大的,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校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其工作量就略显少;教学任务都有专职教师承担的学校,教师的周工作量都在16课时以上。而在调查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虽然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较大,但只有25%认为压力很大,33.3%的教师选择了没有压力,41.7%选择了压力一般。这是因为江西省独立学院教师都是按劳分配,工作量多报酬就多。
4.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师队伍主要由专职和外聘教师2部分组成,部分高校甚至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外聘教师不是正式编制,在教学中难免出现"主人翁"意识不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应广招贤才,配置专职教师队伍。
2.体育教师的年龄机构不是很合理,76%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所以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多给中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3.各个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在物质上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提高学历水平刻不容缓;体育教师职称评定的机制还需完善,独立学院应该尽快成立自己的评审委员会,与校本部分开评定,这样既减小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又可增加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4.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比较饱满,因为按劳分配,工作量多报酬就多,所以只有少数老师觉得压力大。
参考文献:
[1]独立学院设置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2.
篇6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自从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课堂中少了些秩序,多了些自主;少了些威严,多了些欢笑。但是基层和山区的学校由于受传统课程标准的影响,新课标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们所遇到的问题、困惑也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在体育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人一直以来的教学经验,针对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关键词 体育课 新课程标准 问题 对策
一、在实施体育新课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
(一)学校重视程度及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行政部门缺乏对体育的关注,它的重要性只限于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口头上,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目前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主要是以升学率为参照系的,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任务中,体育教学是边缘化的学科,这种现象在山区的农村中学中尤为突出。尤其是在中考临近时,各个学校都会存在体育课被“瓜分”的现象发生。由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当然他们的健康也就无从保证了,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与调查分析显示,现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相比较以前有很大的滑坡趋势。
(二)教育观念存在滞后,亟待更新
现在有很多学校还是存在忽视、甚至歧视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等现象,认为一个学校的好坏主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体育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
另外,有很多体育老师本身也忽视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此外,新课改的推出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很多体育教师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局面。
(三)教学设施与设备相对落后,有待完善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很多中学按照标准实施的管理办法购进了一批体育器材,也扩建了学校的体育场地。但是,很多学校所做的这些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是“做秀”;与实际相结合,很多学校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还有待于提高这些方面的改进与管理工作。当然,这种现象在比较落后的山区中学尤为突出,个别薄弱的山区学校还存在着一只哨子就上体育课的现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很多山区中学上好体育课的制约因素之一。
(四)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师队伍有待完善
教师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都是非专业的教师队伍组成,甚至有很多偏远农村的体育老师是兼任的,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还很匮乏。所以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有的教师根本就不懂得体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另外,学校对于体育课又不重视,所以也没有对这些非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培训与学习。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制约了农村体育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改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新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要充分认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学生长远的利益着想,要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同样作为重点来抓,要认真阅读、认真学习《体育新课标》,并按照《体育新课标》的相关精神与要求整改落实,以求达到体育能够真正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锻炼健康体魄的实际而努力。
(二)加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争取利用全社会的大气候来营造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氛围,不仅要做好自上而下的工作,同时要做好自下而上的“体育健身”意识,做好横向与纵向的宣传与管理工作。另外,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尽可能地多组织各种校本部或者是兄弟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等,使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气氛中产生强烈的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来的思想。
(三)改进与添置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争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特色活动。另外,通过对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宣传与引导,可以争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划拨一部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的设备专项款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宣传与其他途径能够争取社会或企业的资助来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设备的购置,使得偏远山区或者是农村中学的孩子能够接收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气息。
(四)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与培训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广大体育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以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抓好中学体育课的重中之重,学校可以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专业的体育教师扎根到中学的体育教学中来。另外,重视对现有的体育教师提供更多培训与深造的机会,重视他们的成长与培养。
教师个人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争取做到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成长,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本校实际相结合;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争取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为他们健康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尽贤,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5.
篇7
【关键词】 高中体育;业余训练;现状
宿迁市马陵中学是一所省级三星级示范高中,最近三年来高考体育成绩一直处在全市领先位置,并且每年都有多名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名校录取;在没有操场和训练场地的局限下,马陵中学仍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市教育局、市教研室对马陵中学的训练成果十分重视,对体育工作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表彰;要求其他兄弟学校学习马陵中学的先进方法。现对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管理现状分析如下:
1.近几年高中体育业余训练体育高考成绩情况。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马陵中学体育教师具备了很高的专业水平,从2010年到2014年连续五届每届体育高考成绩过线率均在80%左右,文化和体育双过线率均在50%左右,成绩在宿迁市各县区的兄弟学校中一直遥遥领先。
表1 近五年马陵中学体育高考成绩基本情况
2.高中体育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现状分析。马陵中学目前共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有10人带过高考训练队,2人目前正在学习训练经验;其中8人多年从事高考训练队工作,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体卫处领导要求全校体育教师进行循环教学,三年为一周期,每个成员均有机会参与训练工作。老教师有着丰富的训练经验,时刻关注最前沿的田径训练理论,并能合理地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之中,确保体育高考专业成绩过关率百分之八十以上。
3.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现状分析。马陵中学位于市中心闹市区,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场地十分紧张。学校没有体育场馆,没有田径场地。可用场地分为大小两块,大场地四片篮球场、三片羽毛球场地;小场地三片篮球场。
长期以来,高二高三两个年级会相互调剂使用有限的场地进行训练。高三年级正常使用大场地,只能保证实心球、力量、技巧和跑的辅助练习需求。立定三级跳、短跑、中长跑、测试外借场地。
4.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选材―训练―测试―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1)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选材模式。科学选材是成功的一半,为了科学选材,体卫处制定了如下五个指标:文化成绩、体育成绩、自身条件(身高和体重)、体育兴趣爱好、父母支持程度。
首先,学生个人文化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必须在800名以内,语数外三门功课总成绩不得低于180分。其次,高二年级体育教师会在国庆节后根据高一新生体质测试成绩筛选一部分有意向的同学再进行50米跑和立定跳远的测试。50米跑测试男生7.5秒以内、女生9秒以内;立定跳远男生2.5米以上,女生1.8米以上,两项测试成绩都要符合要求,才可以参加训练。再次,身高和体重要符合高考体育加试要求。最后,参训人员要获得父母的大力支持。
(2)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模式。科学训练是体育高考出成绩的重要保证。马陵中学体卫处领导和教科研领导会关注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并把这些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带入到平时的训练之中。
从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每周训练2次,每次2节课,每次训练安排在班级第七节体育课和第八节自习课。训练一直持续到小高考结束。训练内容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及初级技术,以中或小的量和强度为主。小高考后每周训练五次,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训练,节假日组织测验或休息。体育加试前一星期,全天适应性训练,主要训练江苏省考试院规定的专项内容,同时对四项素质进行查漏补缺。参见表2和表3。
表2 马陵中学每周训练时间次数及场地安排表
表3马陵中学每周训练内容安排表
(3)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测试模式。马陵中学体育训练队每学期体育成绩测试一般安排两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训练之前进行第1次摸底测试,学期末再测试1次;第二学期四月份和高三年级训练队统测1次,放暑假前再测试1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九月底测试1次,十一月底测试1次,元月中旬本市内兄弟学校之间进行联测;第二学期三月中旬测试1次,四月份体育高考之前本市内兄弟学校之间进行联合测试,或与本校高二年级训练队全体同学一起测试。
(4)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管理模式。长久以来,马陵中学体卫处全体教师一直遵循科学与民主的管理原则,形成了具有马陵中学特色的体育业余训练管理模式。明确规定集合与结束时间、制定请假制度、器材借用与归还细则、外出训练或测试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江苏省马陵中学全体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现有体育资源,努力打造马陵中学业余体育训练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把学校训练项目打造成本校的体育传统项目,不断形成学校的体育文化特色,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为其他兄弟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邱峰.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教研,2010年,第9期.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南京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4-0103-04
Practice of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 Jia-kui,HOU Gui-ming,HU Q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is in conformity with modern education conceptions and easy to operate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Outline” today.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established a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a monitoring organization system, monitoring system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a monitoring content and flow evaluation and perfection monitoring system.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practice,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is system is an easy to operate and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教学质量是体育课堂管理的核心,而教学质量又必须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它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各校体育部门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教和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检测与考核、评定其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及其改进的过程。南京工业大学以教师、学生、部门规章制度执行力为监控对象制定了由监控组织体系、监控体系的评价标准、监控内容、监控流程与评分、监控制度等组成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监控组织体系
1)领导小组。成立由部领导(正主任、书记、主管教学副主任)、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监控方案制定、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反馈,并根据监控情况,提出改进体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2)督导组。建立由部领导、教研室主任、专家(退休教授组成的学校督导)组成体育教学督导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3)体育部全体教师。同行评价在本年度内每一位教师需看全同一教研室所有其他教师的课(与自己授课时间冲突除外),体育教师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利于取长补短,变压力为动力。4)学生。大一、大二上体育课的学生评教由教务处组织,在规定时间段内,按照各学院专业行政班级统一对本班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包括任课体育教师。
2确定监控体系的评价标准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帮助提高为切入点,以教学研究和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反馈为手段,采用有效的控制策略[1]。其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4个教研室分组讨论,最后体育部全体教师表决通过,建立由3部分组成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如下:
∑=教学督导评价×50%+学生评价×30%+同行评价×20%+加分分值
3确定监控内容
1)督导和同行应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1)体育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和教案编写);(2)教学过程(课堂常规、教学态度、组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创新);(3)教学效果评价(技术掌握、健身意识、思想教育、身体素质);(4)教学设施维护情况;(5)意见及建议等(详见表1)。
2)学生应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1)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情绪饱满、教书育人、师生关系融洽;(2)组织教法多样新颖,示范讲解准确清晰;(3)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发展个性、区别对待;(4)教师课堂辅导、纠错、答疑积极热情;启发思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详见表2)。
3)教学事故包括:1级教学事故,年度教学质量评价视为不合格;2级教学事故,年度教学质量评价总分扣20分;3级教学事故,年度教学质量评价总分扣10分。教学事故由部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共同认定。
4)教学管理:教学文件(教案、学生成绩等教学过程中所要求的材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否则按第3条(教学事故)处理。
5)成绩管理:每学期期末,凡任课教师出现1位学生成绩登记错误或遗漏扣1分,累计扣10分以上,按第3条(教学事故)处理。
6)加分分值:参加教学成果、授课竞赛、课件、教案评比等与教学有关活动获奖,在年度教学质量评价总分中加分(见表3)。教学获奖由体育部领导小组认定。
4监控流程与评分
1)督导组和学生监控、评分按年度分上、下半年对体育教学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每年2次。体育部教师的同行看课,由于教师相互之间授课时间安排的冲突原因,每年仅进行1次。
2)督导看课评价。2名督导组成员同时看课,取2人的平均分,3名督导组成员同时看课则取中间值。(督导看课表见表1)。
3)体育部教师同行看课评价。被看课的教师得分为:去掉同行教师为其打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同行看课表见表1)。
4)学生评分。每个学期期末,体育部到教务处获取数据(网上评教分);另外,督导组在看课时,每个体育专项选项班必须随机抽15名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见表2)。由于监控指标分级设立,内容繁杂,学生直接填写监控表非常困难。所以,在制定的表2中直接划定分值范围,使学生在所定等级里直接评分,定量求得分值则较易操作。由此可以算出体育部每位教师由学生打的平均分。上、下半年取平均分。
∑学生评价= 网上评教总分+学生课堂评教总分
网上评教学生总数+15
5)加分分值见表3。
6)全年总分。被看课的教师全年总分则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
∑=∑督导评价×50%+∑学生评价×30%+∑同行评价×20%+加分分值
∑= ×50%+ ×30% +∑2×20%+加分分值
其中:
∑1上半年教学督导评价; ∑1’下半年教学督导评价;
∑3上半年学生评价; ∑3’下半年学生评价;
∑2同行评价。
年度教学质量评价优秀为教师总数的10%。按现有教师和教研室10%比例排序,每个教研室申报前两名,其中第1名为优秀。每个教研室的第2名经督导组讨论评出剩余一个优秀名额,其余3名教师由体育部进行表彰。
5健全监控制度
针对南京工业大学以工科为主,校园占地面积较大(3 700多亩)且处于丘陵地带,男生多且喜欢体育运动,教学场地较分散等特点。学校陆续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力争做到按制度运作。其中包括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度等),教师岗位职责,请假制度,教学工作规范,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规定,体育课调、代、停课管理办法,体育部教学督导制度,体育部考试制度,体育部听课、评课规范,体育部年终考核办法,体育部青年教师的培养及首次开课的管理办法,体育部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制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监控制度在不断完善健全,以保证监控体系的公开、公平、公正。
6体会
6.1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重在以评促改
南京工业大学自2002年由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南京化工大学合并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完善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教学质量评价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希望借助评价机制,促使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上来[2]。因此,“评价的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3]。通过监控为教学主客体的自我反馈调控提供直接的依据,为决策咨询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因为积极地、有效地、不间断地进行监控是防止和遏制教学质量滑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4-5]。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也会使教师不断警醒自己,不脱离目标的导向路径,不断修正自我,及时找出差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技术性、艺术性和情意性,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6.2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关键
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尽管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对体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体育学科性质和部门整体能力的限制,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监控体系3部分所占比例(532)是否合适、监控体系指标是否全面、权重是否科学合理、指标监控程序是否合理等问题还有待于与专家、学者、同仁彼此交流沟通,加以改进。所以,监控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软硬件环境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6.3正确看待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6]。他们经历体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对教学活动实际情况了解最全面,感受也最深。因此,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每学期结束时应把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本人。全年评价结果不宜公开,每个教师的得分只发给其本人。只表扬排名前10位的教师,奖励前5名,为教师树立榜样,促使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 任天平. 关于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6(26):83-84.
[2] 胡绍元. 新建师范本科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教育探索,2000(3):119-120.
[3] 刘惠,王宏. 关于高师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0(11):56-57.
[4] 徐焰,郭鼎文,汤韶敏,等.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 体育学刊,2010,17(12):66-68.
[5] 王书彦,周登嵩.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 体育学刊,2010,17(6):46-50.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社团;发展
目前,各校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在积极大力发展社团建设,社团种类繁多,所涉学科领域广泛,学生有了兴趣和特长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舞台。体育社团,作为学生最为喜爱的社团之一,在推动当代教育的育人目标、丰富校园文化、促使高中生形成自我体育意识和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高中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有利性因素的支撑呢?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高中体育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
部分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社团这一事物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如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在高考,什么社团活动都是在务虚,只要高考考好就行,反射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地区部分教育工作者和相当部分家长的真实想法。众所周知,人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是说一个学生是否考上重点大学考上清华北大,而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全面的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我们学校领导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理性地对待体育社团的发展,在社团活动中才能发现学生身上其他方面的闪光点;有了校方的积极支持,高中体育社团的身份才具有“合法性”,学生才真正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在需要学校领导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我们高中体育社团的成员在开展社团活动中,更要展现出必备的“正能量”,要确实起到丰富校园文化、发展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作用,在各种比赛、评选中积极为校争光,为学校的体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反响最大程度地获得学校的认可,从而促成学校领导对体育社团的大力支持,为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二、高中体育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社团章程
高中体育社团类别丰富、多样。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性,体育社团可分为足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等多种类别,以满足不同高中生的需要,其主要活动时间又是在课余时间,因此,制定一个科学的社团管理章程是有必要的,是高中体育社团能够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要使体育社团活动有效地开展,必须在管理上改变各个单项社团各自为政的局面。作为高中学生自制社团的管理部门要科学制定社团活动总章,要不断地整合社团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自身在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协调各体育社团间的安排及合作问题,制定科学的社团活动总体规划。同时,各体育社团内部要健全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理顺内部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比如:请假制度、常规管理、监督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考评体系应体现公平、公正、务实的原则,为提高社团干部队伍素质提供必要的保证。对于优秀的社团干部,应通报表扬,发放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应及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对教育无效的应予以淘汰。同时大力发展社团骨干成员,挑选一些体育专业技能突出、有一定威信的骨干成员作为社团干部,发挥社团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对社团干部的管理、培训,明确规范,制定《体育社团干部考核办法》和《体育社团干部管理办法》,从而促使体育社团干部勇挑重担,不断成长,进而促进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
三、体育社团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要重视体育社团教师在体育社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选拔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好的教师从事学生社团指导工作,并逐步使课外指导走向专业化。承认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工作是教学工作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与鼓励和支持,更要在行动上切实培养出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湛和具有协调能力的体育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发挥体育教师在社团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打造精品社团,除了发挥社团管理部门组织作用外,体育社团指导教师的参与和投入是社团上层次、上水平的关键所在,一些特色鲜明的社团背后,往往站着一批个人能力突出、爱岗敬业、勇于创造的社团指导教师。因此,明确体育教师参与指导体育社团活动的相关规定,加大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积极落实体育教师介入社团活动的制度保障,如把体育教师指导社团与评优、职称评定、工作量等挂钩,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打造一支热心专业素养过硬、德才兼备的体育社团指导教师队伍。
四、体育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绝大多数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的面临场地、资金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体育社团同样如此。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直接会导致体育社团的不良发展,削弱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社团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体育社团的育人宗旨。体育社团活动需要大量的器材、规范的场地以及基本的活动资金。如果想使社团活动正常开展,则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但只靠学校社团管理部门,显然不太现实,因为社团管理部门要兼顾的社团太多,一般不可能仅对某一个活动有太大力度的支持,也不能指望会员上交的会费,这毕竟数量有限。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两发面入手,一是加强沟通,完善学校体育活动的设施,为体育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重点打造一到两个有学校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体育社团,为其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二是争取设立体育社团发展专项经费,在学校的常规拨款、会员会费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引导和监督体育社团,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对外交流的民间优势,通过与社会接轨,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活动资金,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开展。
高中体育社团在新的学校体育发展时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社团还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有利于我们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各社团成员在体育课堂中可以成为体育骨干,帮助体育教师进行有效教学。高中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能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生活,使得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对提升学校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热切期盼学校、家长、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快乐、健康的发展环境中成才、成人,使高中体育社团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0
一、建章立制,强化体卫管理。
1、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为主管,教导主任、体育教师、总务主任共同参与的体卫工作领导班子,将体卫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整体计划,尤其将田径传统项目、篮球、乒乓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体育工作,并把体育工作业绩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使之步入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了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和各项体育活动及训练落实到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我校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7号文件,我们对学校体卫工作每学年都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制定好相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期末进行总结。为把工作落实处,我们每学期都召开体育卫生工作专题会议,具体讨论学校工作主题、系列活动及经费落实情况,做到专款专用。
3、学校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授课(每周开足3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等)。我校严格遵照执行“阳光体育运动”、“三课两操两活动”的体育规定,以学校作息时间表为依据,组织学生参加早晨的早操和晨锻,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几年来,我校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从未间断过。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特点,适时更换活动内容,由于形式多样,深受学生欢迎。由于我们一贯坚持,学生体质较为良好.
4、我校群众体育的开展方面也做得很有特色。每年举办春、秋季两次运动会,开展冬锻长跑活动,校运动会、冬季体育系列比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田径、篮球是我校历年来的体育特色项目,在县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具有参与率高,涉及面广等特点。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达到了锻炼身体,锻炼意志的作用。
5、搞活体育传统项目训练。
篮球、乒乓球是我校传统项目,在加强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传统项目的课余训练。从科学选材到梯队建设和训练,分工到人,层层落实。从兴趣出发,激发队员训练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运动训练的源泉。从特长入手,充分挖掘学生运动潜能。在训练中必须采用针对性原则,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努力使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训练中,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训练。在训练中,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他们的训练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竞技水平逐年提高。近几年,在全体师生积极努力下,我校篮球、乒乓球代表队在县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比赛中屡创佳绩,团体总分名列前茅。
二、加强师资培训,购置必要的体卫设施。
1、我校一直把优化学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按规定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5名,(3名专职、2名兼职)。学校按规定在今年暑期中进行场地改造、配备体育器材和教学用具、用品等,并做好课内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安全工作。
2、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学校全面贯彻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同时切实改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着力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今年,学校在教育局的帮助下将投入100多万元的资金改建师生餐厅,对教室、办公室换窗、全面粉刷。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和食品、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及时对一年级新生进行预防接种查证验收。制定防近措施,学校定期开展学生的体质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保健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眼操、读写姿势,并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卫生要求,关心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使学生的视力不良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学校还举行讲座、黑板报的宣传进行健康教育。学校能根据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特点,进行预防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的时间以健康教育课和晨会为主。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健康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我校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建立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由校长、总务部门有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学校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与措施,并有预案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方案
- 下一篇:教职工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