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4-02 17:2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

篇1

以年秋沙市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和谐、优质、发展”六字方针,以办学思想“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为统领,坚定生命即教育原点观,坚持“践行办学思想,打造书香学校”的发展主题,立足办学途径,弘扬“红星精神”(艰苦奋斗、合作探究、追求一流),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写字特色,全面、和谐、持续地提升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工作目标

长远目标:打造现代的“书香门第”,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新人。

近期目标:争当课改排头兵,争做市区质量强校,争为社会公认特色学校,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三、主要工作

(一)践行办学思想,营造“书香”学校

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魂”。学校坚守“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用这个思想统领支配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坚持立足办学途径,拓展办学途径,寻求和实施办学策略,不断营造“书香”学校。

1、解读办学思想,把握学校文化的本质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是教师职业生命中永恒的三个问题。学校引导教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不断追问,强化学校及教师对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的继续追问,促使教师认同办学思想,共同打造“读书成风、求知若渴、外探内省、博学精思,启智扬善、追求创新”的书香文化,体验“知的渴求、爱的渴望、善的情怀、智的热爱,以及自我的超越和创造的激情”的生命价值。

2、立足办学途径,打造“书香”文化

办学途径是学校生命发展的通道。沿着办学途径,才能找到学校管理的要素----人和事,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实施有效管理。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触摸真实生活,共建生命课堂,倡导校本教研,拓展墨趣空间”,不断开拓办学途径,实现人、财、物、事即办学思想、办学行为与办学绩效的整合,突现“书香”文化的特征。

3、完善学校规章,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学校走向人本化管理不可逾越的鸿沟。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硬件。学校围绕着“用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制度创新”的目标,对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条例等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重建;通过职代会的审议和执行力的加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建与落实的过程是办学思想物化的过程。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实施办学思想和建设学校文化的主体。学校以“校本”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为目的,坚持“学习、工作、反思一体,强化反思;教师、专家互动,突出主体;课题为载体的演绎型科研、‘小现象真问题’为特征的归纳型教研互促,注重实效”的策略,整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即将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触摸真实生活,体验生态德育

生命与生活一体两面,生命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生命的展开与历程。教育因生命而特有,它应该根植于生活。学校致力于构建“触摸真实生活”的全新德育模式,通过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开放的校园生活、真实的社会生活等,让教育回归生活,指向生命,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熟悉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

班级建设要以班级的民主管理为抓手,以班风建设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德育处在过程管理中,结合“五名”工程的实施,制定班级专项计划,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在终结管理中,通过自评与他评为每个班级画像,形成特点。

2、构建开放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要以校门行为、楼道行为、操场行为的创优活动为抓手,以校风建设为目标,以快乐课间活动为重点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升旗仪式、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团的载体作用,促进校园生活建设。

3、构建真实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要以社校互动为抓手,以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为重点和目标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班级博客的作用,进行便捷的家教沟通。德育处要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引导与激励。

4、强化德育管理

强化德育管理要以德育管理条例的重建为契机,研究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和重点,建设学校德育的管理模式与特点。

篇2

1.了解课程特点,提高专业素养

要把一门课程教好,需要花很大的气力和心思。作为任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熟悉课程的教学大纲,清楚教材里面的知识点哪些是仅需了解和识记的,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和应用的,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把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无机化学包含的知识内容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都有涉及。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后面三门化学课程都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对于教无机化学的老师需把握自己的“度”,有些知识点不能牵涉过多,有一些不能一带而过,所以大纲和教材必须非常熟悉,甚至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教材都要认真看一看,不要给学生留下一些知识空白点,也不要讲得过多。

如教材中的一章内容――物质的状态,内容绝大部分是了解和识记内容,很多的知识在学生上大学之前就基本了解掌握,虽在后面的物理化学学习中要深化,但是毕竟着重点不一样,课堂教学可少花时间。教材里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内容,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比较重要,但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一直比较吃力,所以讲授时需要多花点时间,尽量多查查资料,设计模型,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讨论;另如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在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中都会重点学习,所以作为无机化学的授课者不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只需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讲解清楚就够了;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的讲授,可以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教学和启发的形式进行。

2.正确有效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一门课程光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可能学好,尤其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它内容零散,知识点多,不容易系统掌握。面对习惯了被动灌输来获取知识的学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无机化学是基础课,且是后面要学习的化学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课。然后告诉学生这门课的特点:知识点较多,包含的内容面较广。最后应该给学生以信心:内容以基础为主,学习难度不大(很多的内容高中也已经学过)。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是授课老师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应该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给学生一片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消化、吸收老师讲授的内容,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才能真正产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要把一门课教好,仔细认真地按照教材备课是必须的,但在大学里仅仅这样仍然不够。大学生不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用获得的知识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国家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创新能力不足,所以作为大学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所以,大学教师在平时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学科领域的最新的科研动态和进展,尤其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的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把这些介绍给学生,不但让他们学到了最新的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例如,讲解分子结构的时候可以介绍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研究小组在700℃下将CCl4和金属Na反应制成金刚石,该工作在《Science》上发表,被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介绍晶体知识的时候,让学生查资料去了解“晶体缺陷”的概念;介绍胶体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入纳米材料,让他们了解纳米材料及其特点,对当今科研领域的影响等。这些内容的了解和认识也许会对他们今后的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将会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带来影响。

教学工作对于教师来讲,不是仅仅一味地教,也应该包含不断地学习过程。学然后才能知不足,教和学相辅相成,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才能使自己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李 俊.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初探[J].学科教育,2000(11):32―35.

篇3

关键词:学习领域,教学做一体化,工作过程,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实训》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能力课,通常紧跟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两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之后开设。旨在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会计手工账实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和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模拟工作实践,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顺利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学习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结合多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总结、完善、再实践,循环往复以期提高。

一、基于学习领域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内容

(一)从"工作领域(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

1. 确定教学的工作岗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职业教育实施了学习领域课程改革,这场课程改革也影响到我国的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通过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的过程,即"工作领域(行动领域)一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学习领域课程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与传统的学科知识领域没有对应关系,学习领域主要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实现工作领域的需要,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每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 基准学时) 三部分构成。

实际上,我国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理论,比德国的学习领域概念要早,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陶行知在扬弃王阳明的知行观和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后提出了该理论,并不断加以充实。他说过"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即学什么决定于做什么,教什么决定于学什么,做决定学的内容、学决定教的内容。现在的文章也说成"教学做一体化"。

尽管学习领域、"教学做合一"抑或"教学做一体化"措辞不同,但其思想追根溯源是相同的。依据上述理论《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建设方向就是创建一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任务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与应用全方位融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其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工作领域,来源于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工作岗位。通过参考对财务会计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进行充分调研数据和资料,根据财务会计岗位群从业人员的描述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并参考相关职业标准,以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再结合本校教学相关规定和就业实际情况,确定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内容。考虑到学生可能就职的企业和岗位需求,加上教学时间比较紧,于是除去要求较高的资金岗位,除去学生还没有学过的成本核算、税务相关岗位,《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涉及的工作岗位只要是出纳、往来核算、财产物资、工资及财务成果核算五个常见岗位。

2.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确定五个基础教学工作岗位后,学生如何才能完成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尽到岗位职责,符合岗位要求,并配合其他岗位工作呢?这当然需要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采用职业能力表述的学习目标不是封闭性而是开放性的,与该专业有关的职业行动领域及其任务设置是构建该学习领域里学习内容的基本成份。接下来我们按每个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层面进行开放性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出纳岗位为例,分析见图2,篇幅所限其他岗位的职业能力就不逐一展开列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专业能力因岗位职责不同而不同,而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表现为一种个体素质,辅助完成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岗位的专业能力通过对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在短期内就能达到;而素质能力不是只通过某一门课程的学习短期内就能做到的,素质能力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慢慢养成,与接触到的人和事、家庭情况、教育情况、工作情况、生活境遇等社会环境都有关系。由此我们明确了《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设定《财务会计实训》学习情境(项目)

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目标主要是五个岗位的专业能力,怎样通过课堂帮助学生获得各岗位专业能力呢?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即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的工作任务案例学习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职业实践技能的掌握。按照德国职业教育的理论解释,情境教学是与一种特定的环境,即与一种确定的企业现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学习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案例学习,要在以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情境"中实施。而这些"学习情境"是经过教师的职教教学论分析及整合来构建的,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与企业的职业行动逻辑,即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序列实现"同步",从而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

《财务会计实训》学习情境分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立足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五个常见的岗位,这五个岗位不一定是同一家企业的工作岗位,并且岗位任务之间不用简单或复杂程度进行区别,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我们可以按并列式结构编排组合为第一个情境项目。第二个项目是综合实训项目,以"工作过程导向"设置任务,按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依次完成模拟企业某一个月完整的账务处理工作的。最后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时间和给定课时统筹安排,划定项目内容及学时。

二、基于学习领域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实施

基于学习领域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下面几个特色。

(一)行动导向型

"学习领域"课程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形象化,因此无论从教学的理论层面,还是从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实施"学习领域"课程是离不开行动导向的。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可以通过广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但其基本原则就是"行动导向",不仅表明教学内容是按照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而且表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行动者。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监督者、评价者,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学习领域确定的课程标准,构建学习情境,通过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在行动中师生的"行动"应相互协调,指向相同的目标。

(二)"教学做一体化"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转变师生教学观念,克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上岗能力。根据陶行知先生"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我们现在多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教师根据所教模块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个体的差别,采用岗位分工、角色互换、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引领。在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常用的主体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可采用"项目引入项目分析项目任务布置项目实施相关知识渗透及操作示范训练环节的指导、评估、纠错与回馈项目成果验收师生点评及学习激励巩固提高项目小结下一个项目部署"等具体步骤。

(三)合作性学习

课堂实践性教学解决一个老师同时指导五六十个学生的有效方法是分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还有诸多现代学科理论支持。该方法被认为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教学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以学习目标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师生、生生合作为主要动力,采用岗位分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男女比例协调、成绩分布均匀,各组实力相当。这样内部能够互帮互助相互带动,外部水平相当竞争气氛会更为活跃。小组划定后可固定座位方便教师考勤、观察和监督进行课堂管理,也方便实训教室的管理。

(四)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

财务会计实训课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项目和计划进行实训,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兴致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性学习。老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资料,自己寻找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者边做边讲,学者边看、边听、边做、边想。教者的做是教,讲也是教,学者的看是学,听是学,做是学,想也是学,教和学都指向同一事项,教和学统一于做,教学做是合一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眼看、耳听、手做、脑想。眼、耳、脑、手并用,共同发挥作用,对于喜欢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沟通、协作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在对学生成果展示中进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及时的学生评价

《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把学生评价引入课堂,成为学生自我约束、自主学习、自我认识的一种学习指引。学生评价关注每个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其整个学习过程中种种情况进行的全方位的跟踪记录、监控和指引。首先,评价的内容不只评价实训结果而是需要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社交技能、小组活动参与情况、情感态度等全方位的内容,评价内容是要发给学生的,可作为他们行为方式的指引和参考,以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采用开放式的评价,评价主体不只是教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正面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行自我调整提高;另外,学生评价要及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反馈给学生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或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那么学生评价一定要及时并尽可能准确详细进行记录和评价,及时的评价及时的反馈,学生才能及时参照做出反应。

三、基于学习领域《财务会计实训》设计的不足

以上是基于学习领域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描述,很明显课程设计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情境项目的设计包含的只是教师理解的工作中典型任务,在某个企业或者某个行业是典型的,那么换一个企业或者换一个行业还会是典型的吗?这显然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定位带来的,尽管学习领域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带给职业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但是达不到学科知识的总量,学习领域课程下知识迁移能力得不到训练难免就业面窄,不利于就业后的转岗转工;另一个不足就是只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考虑课程结束时学生目标能力的学习检测,学习效果观察不到,当然加入检测要消耗课时,需要更多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建初, Rützel Jose:f.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5月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月

篇4

1.会写12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板书:莲叶)荷花的果实就是“莲蓬”。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荷花是什么样的,联想荷花给人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体验。】

二、观察图画,走进文本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

指导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荷花图,有条理的说出荷花样子,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学生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三、轻读课文,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理解课文脉络,理清层次,整体感受课文。】

四、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导朗读。有感情的读。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训练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又看到()荷花();还看到()花骨朵()。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有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好奇地看着;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教学,通过句式训练,展示荷花色彩,学生体验荷花色彩美,姿态美,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填空练习 复述课文 认读生字

1.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复述课文。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词卡片

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意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日趋频繁。然而由于文化冲突,在商业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误解和尴尬。所以单纯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商务英语对适应全球化经济的需求,对跨文化差异的学习和导入已然成为了大势所趋。社会对于商务英语新型人才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只教授商务用语和知识的教学必须被打破,融入跨文化交际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全球的经济趋势。

一、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据调查,中国目前有300个以上不同层次的高校开设与商务英语相关的英语专业或者冠以“商务英语”的系部。近20年来,中国的出版社也出版了林林总总许多有关商务英语的教材,然而在随后的问卷调查中,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满意的学生占0%,说明了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生对于商务用语和商务运作流程的关注比较高,往往忽视了对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理解,商务英语学习也背离了以交流为目的的初衷。而其最大的硬伤还是师资队伍的匮乏,大多数高校缺乏既精通英语又具备商务背景的双栖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老师迫于教学时效的压力也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引导和启发,没有能够从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出发,从而导致商务英语的学习没有能为跨文化商务交际打好基础。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通过语言来交流传递。所以在交际的过程别要注意语言的选择,避免给交际带来的负面效果,例如“山羊”一词,在汉语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goat在英语里却有“色鬼”的意思,可以想象“山羊牌闹钟”直译出来,对方会是什么态度。Neff 和 Rucynski(2013)提到:“只懂得别国的语言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交际中是不足够的。”。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如果无视这些规则,就会造成双方的困惑,尴尬甚至是巨大的损失。

Blanchard(1997)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向我们说明了缺乏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可能会带来的麻烦。一家洗涤剂公司在中东的生意十分萧条,产品也卖的非常不好,之后这家公司才发现他们的生意在中东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因为一些误解。在他们的产品广告里脏的衣服在左边,干净的衣服在右边以示产品的功用,然而在习惯从右往左看的中东人眼里,他们却以为这种洗涤剂会把他们干净的衣服洗脏。这个例子就向我们很好的说明了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三、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育应该与社会接轨,商务英语的教学也应该为交际服务,这就要求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真正使学生能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

1.商务英语课堂中文化知识的导入。文化知识里最先提到的应是词汇和习俗,同样的词在不同的文化里就会有不同的解释。例如“龙”在中国文化是九五之尊的象征,代表地位,财富。而dragon在西方国家则是邪恶的猛兽,代表灾难,现实中指凶恶的人。所以教师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词义在不同背景下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习俗更是如此,比如美国人将手放到喉咙处做下压动作,表示自己吃饱了,而中国人把手放喉咙处表示嗓子不舒服,而吃饱了是拍拍肚子。因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文背景和传统文化,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给学生补充讲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艺术,宗教概况,辅以介绍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加深学生对不同商务领域里复杂商务现象的理解和领悟。

2.教师自身的提高和职能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商务英语老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及其他相关的商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理解文化差异。教学方面,教师要利用文化差异的特性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启发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引导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和信仰,并对不同的文化加以吸收和应用,真正做到理解文化的精髓。

3.参加商务实践活动体验真实商务文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参与到真实的商务活动中去才能不断的完善和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从而更好的掌握交际语言,提高文化的敏感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不同种类的跨文化交际会,或者是各种贸易洽谈会和交易会,使得学生真实的体验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运用所学过的商务交际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熟悉了对方的文化,才有可能再接下来的商务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实现商务共赢。

参考文献:

篇6

1、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简单英语语言技能,逐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2、 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常见的英语词汇,在情境中能使用较为简单的情景对话,能听懂在美术课上的课堂用语并会作简单的回答。

3、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自觉意识。

4、 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的常见物开始学讲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主动讲英语的习惯。

二、 具体措施:

1、 用英语进行上课问候,创设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进行设计问题,让学生适应在双语的环境中进行简单的对话。

2、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色彩、动物的英语词汇,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熟悉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习惯用语,让学生在双语的氛围中学习艺术。

3、 积极鼓励学生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评价。

4、 课堂教学中用了解国外画家的英文名字及作品的英文名,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篇7

引言

体裁(genre)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最初用来指某种特定的话语类型。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间,它主要用于修辞学和文学领域。现代意义上的体裁研究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Bakhtin对体裁的全新阐释。他认为“每一单个的表述,无疑是个人的,但使用语言的每一个领域却锤炼出相对稳定的表述类型,我们称之为言语体裁”[1]。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裁研究被引入语言学领域,并逐渐形成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流派:澳大利亚学派、ESP学派和北美新修辞学派。近三十年来,结合语篇分析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体裁研究在对语篇的语域分析、语法修辞分析、交往分析模式和体裁分析四个层面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语篇的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2]。随着研究的推进,对体裁的认识已从最初的一句话界定,逐渐过渡到从交际语境、交际目的和交际过程等因素对交际信息载体“语篇”宏观结构与微观词汇语法特征的规约作用;再到在体裁规约中语篇变异的多视角的阐释;在承认体裁相对静态规约作用和话语共同体隶属性的同时,体现体裁的动态发展性,使体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丰富完善。

一、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建立在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文本结构,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使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够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3]。目前,体裁教学法主要应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学派的“课程体裁”教学模式和ESP学派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前者强调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入体裁知识和体裁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语篇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后者则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特定体裁的语篇结构,强化学生的体裁意识。

相对国外而言,国内的体裁研究并未形成较为清晰的学术流派。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逐渐接触到体裁的概念和体裁分析理论,并且运用它们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体裁分析的语篇研究开始迅速升温,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各自的探索。秦秀白(1997,2000)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体裁分析理论和当时在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较为流行的体裁教学法,指出体裁分析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等专业性较强的语篇类型[4-5]。

在阅读教学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为主,坚持在文字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篇章整体。基于这一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侧重对语言技巧的训练,尤其是字词的训练。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语法、词汇与单句的理解和翻译上,缺乏对阅读语篇的整体把握。20世纪60年代以后,阅读研究主要在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内进行,强调读者的认知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读者应采用“自上而下”或交互阅读模式。目前,国内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上述两种方法。

写作教学方面,国内主要采用的是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结果教学法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英语写作教学法,是很多国内编写的英语教材的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基于句子层面的写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遵循“句子―段落―篇章”的写作模式。过程教学法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交际教学法而逐渐受到重视。这种教学法强调思维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将写作看成是一个发现、适应并同化的认知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裁教学法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同结果教学法类似,体裁教学法把写作看成是以语言为主导的现象,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因素,体裁教学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反问分析、模仿写作和独立写作等步骤。体裁教学法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语言学界的体裁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裁分析理论和体裁教学法两方面。其中,体裁分析注重将体裁理论应用于不同体裁的语篇分析,而体裁教学法则更加关注对分项技能教学实践的研究,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教学。就外语教学而言,阅读是输入性的学习过程,写作则是输出性的学习过程。读和写是一种以文本为中介的交际事件中交际双方的间接互动行为,有其各自的交际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写同体裁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关联。在体裁分析的维度下,“写”既是作者建构语篇的过程,也是创建体裁社会意义的过程。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限制下,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目标读者产生影响,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读”则是读者通过还原作者的创作语境,诠释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

二、研究价值

首先,设计开发“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读和写”的学习过程视为一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促进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提供现实依据。对商务英语的研究一方面符合当前英语教育特殊目的转向的宏观态势,另一方面也能为商务英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鲜活的实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互脱节的不足。最后,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并指导涉外商务活动。本课题将以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语料库为依托,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完善他们的专业话语实践能力,并用于指导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国际商务实践活动。

三、研究内容

首先,体裁分析的理论基础研究。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体裁体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保障。目前国内外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运用体裁分析理论甄选并确定不同的商务体裁,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专业体裁体系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组拟从社会认知、社会建构和社会互动视角出发,建构适用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体裁分析理论。

其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体裁教学法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体裁教学法,探索全新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是本研究的现实保障。课题组计划以平行实验班为单位,设计不同侧重的体裁教学模式,进而丰富发展体裁教学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数据支撑。

再次,侧重形成性评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能及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从而确保教与学的良好互动。课题组计划通过创建学生课程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组建互助学习小组以及自评互评等方式实施侧重形成性评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最后,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以阅读为起点,利用情景阅读和批判式阅读等方法了解不同体裁的词汇语法特征、语句特征和语篇特征。以写作为终点,鼓励学生运用体裁知识建构出符合要求并满际需求的专业语篇。通过读写一体化的体裁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体裁、体裁集合与体裁体系。

四、方法性建议

为了弥补现有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研究的不足,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补充。第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体裁理论建构的定性研究同对比试验班定量研究的结合,能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定性与定量的描写的双重维度。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经过检验和改进后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和具体的实验班教学实践,将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第三,对比研究与整合研究相结合。东西方语境下的体裁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本课题将对双方现有成果进行新的对比与整合,力求满足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现实需求。第四,国外引进与国内建构相结合。立足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外前沿的研究动态,坚持理论引进与本土化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研究

一、 引言

陶行知先生可以说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他最重要的一个思想体系――“生活即教育,就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解释就是在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时,进行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学习来影响自己的行为。教学做不是三个各不相关的事件,而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陶先生的这一理论对于当前我国职教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是以“做”为基础,其主体是学生。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决定了其学习的方法,而其学习的方法,影响着教师教的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将直接面对工作中各种不可预测的实际问题,而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做这三者进行了人为的割裂,而不是将其统一,导致学生学习后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传授,传授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生活工作中的事情要怎么做,我们便应该怎么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1]

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在进行任务教学时,首先进行学和教一体化的教学任务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研究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发展和知识建构。[2]

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以“掌握基本理论、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它在各专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后继专业课学习和工作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高职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感性认识,学习也抓不住重点,上课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学生如何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成为当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3]

笔者多年来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实践中探究一套教学程序简洁、实用、高效、操作性强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通过研究可以推进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研究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

1. 以操作能力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设计教学任务,基本要求如下:

(1) 任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样学生完成任务后,保证学习的质量,防止学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 任务设计要根据课程性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任务的数量、质量、难度、速度、独立程度和熟练程度、综合应用与创造性上,对学生都应有计划地提供任务,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熟练、完善。

例如: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使用

第一个任务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保护、打印(预览)文档;

第二个任务基本编辑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替换、移动、复制;

第三个任务字体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面格式化;

第四个任务文本编辑操作:分节、分栏、项目符号与编号、多级列表、自动产生目录及目录的编辑、页眉和页脚、边框和底纹、页码的插入;时间与日期的插入;

第五个任务表格操作:表格的创建和修饰,表格的编辑,数据的排序;

第六个任务图文混排: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图形等的插入与删除、环绕方式和层次、组合等设置、水印设置、超链接设置;

第七个任务根据具体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排版。

在这七个任务中,每个任务都明确知识要点,学生完成任务就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第一、二个任务简单容易操作,第三、四个任务有一定难度,第五、六个任务最难,而第七个任务是综合应用。学生完成七个任务可具有较好地使用Word2010能力,掌握Word文件的基本操作、编辑,能对字体格式化、文本编辑操作、表格操作、图文混排等进行熟练运用。利用Word2010,可以编辑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对象,还可以插入其它软件制作的内容和信息。

2. 以学情分析为前提,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实施

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结合选用教材以及相关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组合成若干个教学任务,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此课程采用“情景导入-任务提出-任务分析-知识点引入-任务实施-总结分析”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具体为:(1)情境导入。教师首先以某种形式将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情境。根据情境,分析该情境涉及的实践应用情况。(2)任务提出。教师向学生阐明通过本情境的学习,需要完成的特定任务。(3)任务分析。根据提出的任务,分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技能点。(4)知识点引入。根据任务的分析提炼,引入需要掌握的知识及及技能点。(5)任务实施。通过知识的掌握,将提出的任务投入实际的操作过程中。(6)总结分析。待任务实施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实施的情况进行评论归纳,有针对性地开展点评及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点的总结。

[4]

3. 以实训场所为保障,达到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多讲软件的操作,老师需要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更需要当场上机操作,需要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计算机机房教室,所以在机房中配置了以下2个功能:

(1)在计算机机房中安装投影仪和幕布,使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

(2)在计算机机房的网络中安装多媒体网络控制软件极域电子教室,首先通过这个软件老师可以把课堂上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分发给每个学生,再通过这个软件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其次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学生在学生机的操作演示给其他学生看,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联动功能,最后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学生也可以上交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以便老师进行点评。

通过以上设计,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5]

4. 组建“一体化”教师,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是推进一体化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因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必须由教师一个承担,这就要求组建一体化教师队伍,既能进行理论教学,以能进行上机操作演示和辅导;既要掌握软件知识,还要掌握硬件知识;既能对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又能对硬件进行维修,是教师和师傅一体化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应真正具有“双师”素质,可以通过培训、深入生产第一线学习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满足教学要求。

四、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光听不说,光看不做”,而是“边教边学边做”。在“情景导入-任务提出-任务分析-知识点引入-任务实施-总结分析”的教学过程中,任务的分解及分析,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睡觉的、玩手机的人数少了,忙着动手操作、讨论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增加,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

2. 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

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该怎么做,自己分析、探索、实践、最后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起到启发、指导和鼓励学生的作用以及对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掌握作用。学生不仅学到了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提高较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从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做了一定的准备。

3. 教师加强了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转变“灌输式”教学思想,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不仅能说还要能做;不仅理论要扎实,而且操作技能要熟练;不仅进市场了解人才需求情况,还要下企业顶岗锻炼计算机专业技能;不仅考教学水平证,而且要考计算机专业技能证。在这种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培训(校培、市培、省培、国培),进企业、公司进行挂职锻炼,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6]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点,而学生必须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操作技能,为其毕业后参加工作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6]彭兴群.“教学做一体化”在中职“Dreamwearver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刘秀.“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3][5]康世瑜.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4]夏丽芝.园林建筑与小品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3).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 职业学校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营销。2010年商务部、工信部以及地方经信委等监管单位都已经将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纳入十二五规划的范畴之内。作为驱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拉动GDP增长的新媒体经济典型模式,未来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将得到更多政策资源的支持。据有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然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不理想。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它属于交叉学科, 涉及消费者心理学、管理学、市场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人才培养周期长, 难度大,因此电子商务人才, 尤其是综合型、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电子商务教学呈现出诸多弊端,导致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有限

首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营销、计算机、管理等专业转调过来,缺乏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其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对教师知识储备和更新能力要求高。再次,教师下企业实践机会有限, 对电子商务的专业岗位群和实际用人需求认识不清,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职业岗位特点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偏离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快,涉及领域多,因而课程设置既需要超前,又需要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的历史比较短,一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较少,对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把握得不够清晰,导致开发课程的能力较差,从而偏离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造成学生就业率低。

3.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

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不合实际,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国外引进或中文翻译,缺乏对内容的选取;二是国内学者编著,大部分参照第一类对内容进行削减,大多限于对概念的介绍,缺乏实践应用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此外电子商务专业沿用课堂教学模式,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 不论是教学内容、方式和质量的评估,还是硬件设施和条件均极为不完善。在传统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多以机房和软件为载体,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再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商务活动。这种模式脱离了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僵化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电子商务的教学困惑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目标的达成,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引下,学校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炼经验,做好就业的准备。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学实践

1.基于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前提。该专业组教师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前期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邀请有经验的市场营销员、网络营销主管、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的小组长等来自不同行业的一线“实践专家”参与专家访谈会,通过他们对个人职业历程的简述、工作任务的列举与分析排序,提炼该行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其次,通过走访企业,电话、网络调研等方式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景,调研具体的工作岗位,解析岗位业务,了解完成这些业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完成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初步设计学习情境。

最后,邀请课程专家、企业更高层次的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参与高层专家访谈会,对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进行论证修改,构建该课程体系、编制专业计划、课程方案与教学任务。如网络营销技术准备这一门课程,充分考虑企业和行业的需求,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入手,设计了网络、网站、网规和网货认知,网络沟通及支付工具认知,图片拍摄及处理技术准备、网络推广技术准备、物流认知五个主要的学习情境。

2.教学方案的实施

(1)开展工作任务引导的教学。学习任务的实施按照“情境导入—任务布置—基本知识讲解—任务训练—总结评价”的流程。情境导入:对学习任务以案例或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该任务学习的目的;任务布置:对工作任务进行说明、示范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本知识点讲解:对所要掌握知识进行介绍,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识;工作任务训练:布置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工作任务训练,培养相应的工作能力;总结评价:学生进行总结、互评,老师评价包括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

(2)开展多样化的拓展教学。利用电子商务软件(如南京奥派电子商务)进行模拟训练,利用T&L学校自建学生自主经营超市平台,体验采购、客服、财务、招聘、管理等实际操作,亲历创业的过程;借助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网站进行真实运作,积累工作经验;利用合作商会——华南网商会、学生社团 (如小商品交易会、网上商店等)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把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业,多逛批发市场,了解商品和市场信息,参观商品展销会,关注行业网站,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等。

3.师资力量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是建立在一定的师资条件上的。一方面要求教师对专业深入了解,提升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求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的需求,并将其融合在一起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所以需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多到企业参观交流、到企业参加实践工作,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要将企业人才请进来,如学校聘请了华南网商会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到学校讲课,组成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4.教学实施设备的规划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硬件条件之上的。首先,要搭建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不但能进行多媒体教学,而且要有学生进行实验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会运用搜索引擎,会使用旺旺等即时沟通工具,会使用论坛、博客进行互动交流;具备较快的打字速度和办公自动化操作水平;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会应用常见的企业推广方式;了解电子商务界的发展变化。其次,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模拟企业运营模式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整合、改造,形成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心,使其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5.教材的开发与选用

一体化教学的实现,教材的开发与选用也很重要。一方面要选用内容与学校开发的课程相符合的教材和参考书,注重市场的发展变化,注意教材的开发时间与内容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要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实践专家合作来开发校本教材,既能强化校企合作,又能提升教师的能力,同时也能让课程更具实践的价值。

6.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制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实现,还应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体制。首先教学管理应体现引导性,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建立一体化实验室;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创造教师进修条件,促进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开发学生实践平台;鼓励聘请企业人员到现场教学。其次教学评价体制应体现灵活性,评价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和难度进行多样化设计,理论化内容可进行测验或竞答的方式考核,操作性内容可进行过程跟踪来评分;评价内容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一方面包含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包含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小结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地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教育需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各种商业模式和应用技术层出不穷,这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应当重视与市场接轨,改革教学体系,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互联网统计调查报告[OL]. .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迎接未来—进入大规模发展[OL]..

[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未来5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300万[OL]..

[4]吴应良.电子商务概论[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一、强化责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以县为实施主体,各县(市)政府是营养改善计划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强化政府统筹作用,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按时、足额落实地方试点学校的县级承担资金,切实保障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经费、设施和人员等,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健全工作机制,履行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具体管理工作,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有序实施。

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及时下达和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统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封闭管理,专账核算”,确保年度内日生均支出资金不低于国家基础标准,学校食堂(伙房)结余款项应滚动用于营养改善计划,不得挪作他用。要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坚决禁止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膳食补助资金或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用于学校食堂(伙房)运转经费和在食堂经费中列支教职工伙食、奖金福利等行为,对违反资金管理使用的行为将严肃处理,涉及违法犯罪的移送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坚决守住资金安全“底线”,确保营养改善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

三、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认真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监督考核、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健全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采购、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供货商评议制度。严格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餐费自理),消除流于形式、只“陪”不“餐”等问题。切实加强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食堂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和持证上岗制度。积极联合食品监管部门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和风险监测,守住食品安全“红线”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四、稳步推进食堂供餐。目前,我州还有部分学校因为地势狭小、人员不足、运转经费困难等原因未实行食堂供正餐,依然实行的是蛋奶+X模式,各县(市)要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食堂等项目,努力向学生提供完整午餐。要根据食堂供餐需要添置必需的设施设备,改善试点学校学生就餐条件,满足餐饮服务许可要求,提升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实行食堂供餐(正餐、热餐)的学校要按照学生人数和食堂从业人员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并将食堂运转相关费用、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待遇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食堂供餐的有序推进。特别强调,营养改善计划学生食堂必须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不得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同时,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不得委托社会机构代供餐。

五、严格规范采购行为。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的招标、采购工作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招标、采购程序,实行食品采购公开招标和定点集中采购,严格规范采购行为,继续全面推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及原辅材料采购配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制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推行供货商评议制度,加强供应商资质考核评价和动态检查,严禁不具备资质供应商参与,及时清退问题供货商并将其列入供餐“黑名单”,把好学校供餐的“入口关”,严把食品采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