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基本特点范文

时间:2024-04-02 17: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的基本特点

篇1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河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2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食品外贸出口领域对部分保温车辆进行了一定改装,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开始形成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食品卫生法》,该法案的实施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形成了低温环境中的冷链物流理论,构建了冷链物流的结构体系。但是,大多数研究还都是基于全国的普遍性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区域性的局部市场环境。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虽然很多情况与全国基本情况一致,但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分析与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有必要。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者虽然对冷链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就是为了确保不易保存的食品不发生品质变化,降低产品损耗,使产品在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中,全部处于特定的低温下,并形成特定的供应链体系。而冷链物流属于物流的一种形式,其以冷冻技术为支撑,通过制冷技术、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依靠互联网平台,对食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点对点的全程跟踪管理。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果蔬、肉类等物品在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整个环节都要确保特定的温度范围,来达到易腐食品质量要求的目标,比普通的物流体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物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特点,如达到消费者要求、增值特性、交叉特性等,还拥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1.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特殊的服务对象

与普通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所服务的对象多是易腐食品,对存储及运输的温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温度对于物品的质量与安全影响最为关键,温度需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保证物品的质量与品质。

1.1.2 资金投入高

冷链物流在其运输阶段需要配备冷藏动车或集装箱,在存储过程中需要配备冷藏冷冻仓库,在其经营销售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冷柜等设备,这样才能确保物品的品质与安全。在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设置特定的通信体系,以更好地跟踪监管整个运输过程。这些直接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投入。

1.1.3 时效性强

一般情况下,易腐物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物品运输过程中,受时间窗约束,一旦超越时间窗,物品就极易发生较大的品质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产品销售,对企业的服务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大提高运营风险。

1.1.4 复杂性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段所要控制的温度范围也有差异,因此,要采用不同能耗的设备控制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而公司必须将这些复杂因素都包含于成本控制中。同时,在每个地域,产品的冷链物流所面对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包含了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冷藏配送和经营销售等四个部分。

1.2.1 冷冻加工

农产品到达收获季节后,在产地集中收集,要及时将生鲜农产品进行预冷和加工,其对冷链物流整体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冷冻加工大部分是针对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进行的,以使产品达到存储运输的最佳状态。

1.2.2 冷冻储藏

农产品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其还具有商品的同性,即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性。要想更好地调剂产品的供需关系,就要有特定数量的储备。而生鲜物品易腐性强,要想更好地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要进行冷冻储藏。

1.2.3 冷藏运输

和普通的物流体系不一样,冷链物流在整个运输以及产品的配送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损耗。

1.2.4 冷冻销售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销售,销售也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确保产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不同的销售场所要根据自身的销售特点配备相应的冷柜或冷库等设施。

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产品大省,一直以来都有“粮仓”的称号,其粮食产量居于我国首位,水果、蔬菜的产量也高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三位,奶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四位。河南省除粮食产量高外,其养殖业也较为发达,资源丰富,且品种甚多,拥有多达400家畜牧企业,农副产品产量巨大。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因此,其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居我国首位,自身的消费市场非常巨大,按照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平均1年消耗掉的易腐食品达8 000万吨左右,而采用冷链物流系统的易腐品却不到700万吨,有近4 000万吨的易腐品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服务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要想达到农产品产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目标,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需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加强以冷藏储存和低温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建设。

2.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非常一致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应用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储存、运输、营销环节中的冷储存能力方面。河南省在自身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也将重点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及冷储存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2.1 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慢,农产品损耗率较高

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都非常大,但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消费占比仅1%左右,冷藏运输的比例不到20%,这明显不能满足生鲜易腐产品的发展需求。由于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其易腐产品的损耗也较严重,据统计,肉类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达12%,水产品的损耗率为15%,水果、蔬菜类产品的损耗率高达25%左右,使得易腐产品的经营效益明显降低,经营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较低,除进出口或买方要求必须使用冷链物流外,农产品生产商一般选择就近低利润销售,很少考虑使用冷链物流降低损耗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单纯地认为使用冷链物流会增加成本,另外,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2.2.2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整体发展不均衡

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造就了不少大型知名农产品企业,例如双汇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这些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这种独特优势,河南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几乎占据我国冷冻产品消费50%以上的市场比例。这些企业具有完整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绝大多数仅为企业自身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很难涉足这些企业的物流业务。同时,河南省专门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为数不少,不过企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同时缺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使得河南省的冷链物流行业问题不断,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冷链物流人才专业化

任何行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对于冷链物流来说亦是如此。河南省应按照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教育机构参与的联动体系,建立一个长期的人才培育平台,进行多层次、综合型的人才培养。通过多方联动与配合,应适当形成具有短期、快速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冷链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一线管理与操作人才。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企业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对冷链物流专业的设置,为今后冷链物流行业的长期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

3.2 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

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需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具有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其冷藏、冷冻的相关技术与设备较为先进。但是,河南省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之间的协同性非常差,导致整个行业的协作性相对较低,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有效整合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形成多方协作。一些大型企业的自有物流体系,在服务好本企业的基础上,可利用闲置的冷链物流资源,形成具备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功能。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分散的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引导其进行资源重组,使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战略合作,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最大化。

3.3 冷链物流政策人性化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运作成本较一般的物流高很多,同时,也需要非常多的先进技术支撑,且政府监管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河南省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健全自身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在纳税、贷款、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全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也应适当为冷链物流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逐渐完善车辆管理、年审以及载重等政策体系,制定符合河南省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人性化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俭.冷链:正在崛起的市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0).

篇2

关键词:冷链物流;延迟策略;供应链;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16-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医药、轻工、化工、电子等各行各业对冷冻冷藏产品的需求都在增长。冷链物流作为特殊的物流产业,市场需求空间广阔,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以致阻碍行业发展。就食品行业而言,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藏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其中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据统计,常温流通中果蔬约损失20%~30%、粮油15%、蛋15%,肉3%,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因此,必须在冷链物流中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进而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冷链

1.概念

冷链物流(Cold Chain)是指冷藏冷冻类商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在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商品质量、减少商品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

(1)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肉、禽、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3)特殊商品:药品。

2.冷链物流的特点

(1)质量安全要求高: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采购、加工、储藏和配送,到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2)时效性强:

冷链物流商品大部分是易腐、生鲜食品,保质期、保鲜期短,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及营养的同时,还要快速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 中。

(3)运作成本高:

由于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的物流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无论是固定投资成本、管理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比常温物流系统更 高。

由上可知,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一种供应链系统。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应从供应链的全局思路出发,使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即追求全局优化而非局部优化。因此,冷链管理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冷链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

二、延迟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我国冷链企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顾客需求越来越显现个性化、多样化和快捷化趋势,这对于运营难度更高的冷链企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传统上我们习惯将产品划分为功能性产品和创新性产品,实际上低温产品自身特点和它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它不能被简单地归为其中一类。事实上,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低温产品的需求有很大差异,我们很难准确预测到产品消费需求的数据。如果按照不准确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则势必造成大量库存或者缺货,但要等收到零售商的具体订货单后再进行生产则延长了提前期,这都与顾客的需求有很大的偏离。因此,本文提出将延迟策略应用到冷链中,可有效地利用总体需求预测的信息(较单品需求信息更为准确)、缩短提前期,并有效降低冷链总的交易成本,从而提升整个冷链的竞争力。

1.延迟策略

延迟策略(Postponement)是指将供应链上的客户化活动延迟到接到客户订单时为止,即在时间和空间上推迟客户化活动,使产品和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实现无缝连接,从而提高企业的柔性以及客户价值。

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量使产品保持中性状态(标准化),以实现标准部件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集中库存减少库存成本,同时使客户化活动接近客户,增加应对个性化需求的灵活性,且缩短提前期。其明显优势就在于将推式的规模效应和拉式的快速响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时,供应链便改变了“鱼”与“熊掌”的背反关系,集规模与变化于一身,即实现了供应链的“两高一低”(高运作效率、高客户价值和低库存成本)的目标。

2.延迟策略在冷链中的应用

我们把在推动阶段和拉动阶段之间的分界点称为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如图2所示。根据CODP在供应链上的不同位置,延迟策略可以分为供应延迟(供应商内部延迟)、制造延迟(总装配延迟)、交付延迟(物流延迟)和服务延迟(售后差异化服务的延迟)。对于供应延迟、制造延迟和服务延迟的讨论已有很多,这里主要分析交付延迟,这也恰恰是现阶段在我国冷链中最有价值的应用。

物流功能与制造加工功能是整个冷链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运作的必备条件。由于第三方物流能将物流功能与制造加工功能融为一体,并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运作,许多制造商已将部分制造、加工活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降低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提高了快速响应能力。随着整个冷链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冷链上各节点企业由竞争转向合作,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将越来越紧密,这为交付延迟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物流企业通过参与冷链部分过程,针对自己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研究,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资源的增值型交付延迟服务模式。交付延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仓储型交付延迟

拥有大型仓储冷藏冷冻设施的仓储企业除了基本的冷藏冷冻服务外,可以提供很多流通加工的增值服务,比如:为解决鲜肉、鲜鱼在流通中保鲜及装卸搬运的问题进行低温冻结加工,并根据有效期负责先进先出;农副产品规格、质量离散情况较大,为获得一定规格的产品,进行人工或机械的分选加工及分量大小分级;配合客户营销计划进行成品的特色化包装和组合(如不同产品捆绑促销时提供商品的再包装服务);满足客户销售需要而提供的成品标记服务(如为商品打价格标签或条形码);按客户要求添加营养成分、牛奶的灭菌等。在冷链中,这些增值服务可以被延迟到距顾客最近的物流节点,如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从而实现交付延迟。

(2)承运型交付延迟

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对时间敏感的产品提供准时的运输服务,保证及时交付;对温度敏感的产品提供可靠的特殊服务(如冷藏、冷冻运输),并提供全程追踪实时报告;开展冷冻冷藏产品的多式联运,缩短冷藏运输运达期限等。承运货物运输的快运公司、集装箱运输公司等从事此类交付延迟。

(3)货运型交付延迟

订舱(租船、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的监装、装卸、集装箱拼装拆箱、分拨、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报关、报检、保险;内向运输与外向运输的组合;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

(4)信息型交付延迟

以信息技术为优势的物流服务商可以把技术带入物流作业安排中,例如:向供应商下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接受客户的主要问题,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利用对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对客户的需求预测提供咨询支持;运用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在线的数据查询和在线帮助服务。

(5)第三方物流交付延迟

向客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再造,甚至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对客户物流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等。

以上几种应用于冷链中的交付延迟,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是仓储型交付延迟和承运型交付延迟。

三、延迟策略在冷链中的实现方式

1.合作伙伴关系

不论采用何种延迟,冷链中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投入更多,尤其是对物流供应商来说,部分制造功能如执行最后的组装工序等,要求其在具备传统的仓储和运输的能力之外,还要有制造的专业技能,要进行这样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面临被锁定的风险。对于制造商来说,选择合适的物流供应商是很重要的,低劣的物流服务会直接导致顾客降低产品的满意度。因此,冷链企业必须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2.作业流程的无缝连接

冷链各方特别是低温配送中心要综合考虑各个约束条件,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各个作业流程,通过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作业管理等实现流程的无缝连接,从而消除过程冗余。在运输环节中,通过在运输车辆装载全程温度记录仪,实现动态的温度监控;通过GIS和TMS管理,实现自动派车和行车线路优化。

3.核心企业的协调

冷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冷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链上核心企业的协调能力。核心企业是冷链成员的利益协调者,是冷链的信息交换中心,是冷链上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以保证各个节点都能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品种和正确数量的产品,既不造成缺货,又不造成库存积压,把冷链的总成本减至最低限度。冷链中的核心企业既可以是制造商,也可能是分销商,甚至是物流供应商。

4.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技术和设备

由于冷链对产品温度、质量安全、时效性和成本控制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它必须配备更专业化、自动化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实现全程冷链的信息化。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昕.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55-58.

[2]韩宇红.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6):29-32.

[3]杨瑾,赵嵩正,王娟如.客户化供应链中的延迟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4):36-39.

[4]汪敏,霍国庆.延迟策略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9):112-113.

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 食品安全 体系完善

一、冷链物流的定义及特点

冷链物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当今社会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冷链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要求冷链物流能满足物流市场需求。冷链的萌芽阶段源于19世纪冷冻机的发明,直到有了电冰箱,各种各样的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中。20世纪30年代左右,食品冷链体系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初步建立。20世纪40年代,在二战期间欧洲的冷链体系被击垮,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如农产品、冰淇淋和奶制品、药品等。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易腐生鲜物品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值,这就决定了它和其他物流系统有所区别,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协调性与高成本性的特点。

二、冷链物流中的问题剖析

1.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着,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公斤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冷链工业仍然是一片待发掘的“冻土”。

2. 运作成本高

由于冷链物流对设备、技术的高要求,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而在我国物流总体成本偏高、利润偏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进入冷链物流领域并没有太多兴趣。以蔬菜运输为例,蔬菜运销大户并非不知道冷链物流可大大提高蔬菜品质,但现状就是成本影响使用。新鲜蔬菜的低温物流从技术保证方面看是可以实现的,主要的症结在冷链物流的成本以及市场的准入问题。实现冷藏链物流就意味着成本增加,如用冷藏车从新疆运输20吨葡萄运费约4~5万元,而采用冷库预冷、用包裹棉被的普通车运输,只需1.5万元。

3.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

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1)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 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2)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 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稍缺乏。(3)冷库容量: 目前中国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且利用率不高。大多数相关的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效益差。

三、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1.统筹规划多方协调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冷链物流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目前中国冷链物流的特点,只有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长途冷链物流体系,才能将我国冷链物流方方面面都一同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2.科技推动冷链发展

冷链产业要发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离不开科技二字。在形式上可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我国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从科技上推动冷链发展的主要表现是:第一,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第二,鼓励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3.拓展市场业务

物流企业一方面要提供新的附加业务,扩大业务范围;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为客户提供独家的、或者至少是特别的服务内容。如今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包装、配送、仓储或者寄存等常规服务,由常规服务延伸而出的增值服务正在成为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从国外来看,物流增值服务已在整个物流行业全面展开。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增值服务也将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冷链物流企业应与大型食品加工、餐饮和连锁销售公司密切合作,充当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储运中心和地区供应基地,拓展和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客户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生,冷藏链食品的链条断在哪里[N],中国消费报,2004-04 -20(20)

[2]刘阳威,刘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储运,2005(03):48-49

篇4

【关键词】冷链物流 趋势 RFID我国冷链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日新月异。

近年来我国冷链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冷冻冷藏食品需求迅猛增长,食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内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等为代表的冷链食品发展较快;②冷库等基础设施资源加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冷库接近3万座,冷库总容量为6137.39万立方米。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特点,对低温冷藏产品的需求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冷库的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③冷链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从2007年的《易腐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的正式颁布到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国冷链的制度完善之路正在大步前进;④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不断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中应用。RFID监测技术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①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建成。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是常温销售的,每年应腐烂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十分严重。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冷链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②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运输效率低。近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③第三方物流比重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现代冷链物流业的发展;⑤冷链物流管理落后。由于缺乏对冷链物流的基本认识,经常出现断“链”的现象:从农田到批发市场,新鲜水果未能做到遇冷处理;初级加工和分捡区没有低温制冷环境;运输过程中,冷藏运输卡车普及率不高;装车、装船过程多为露天,不能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或保温场所进行;实际操作流程不规范,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油耗,偷工减料,货车运货途中,只有一头一尾冷机是开启的,中间冷机则人为关闭。未来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的重视将促使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010年7月,由发改委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物流的空前重视。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链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由于国家在冷链物流政策上的导向作用,使得许多省市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将建立并将不断完善。

二、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减少投资,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水平,增强核心竞能力,必然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其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将企业内部物流交由专业物流公司经营。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市场比重不大,但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大。

三、物流信息化进程加快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保证。通过运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基础、支持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冷链物流企业应充分应用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信息技术,使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并使物流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经营成本不断下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通过非接触式读取数据以完成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与原有的手工录入信息相比,RFID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效率低和出错率高两大难题。将带有温度标签的RFID条码贴在易腐食品上,可以很好地检测易腐食品的实时温度,确保其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分销等各个环节处于低温状态,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损耗。但是其在应用方面仍存在很多限制,例如造价成本高,在低附加值产品的应用上受限;产生一定的误读率;应用标准不统一,进入行业的资本多持观望态度等。未来RFID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将极大地促进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

四、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能力低,因此随着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国际知名跨国综合物流企业的大量进入,一些冷链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资本扩张、收购、兼并、流程再造等形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物流企业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佳霓.冷链物流系统化管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11.

[2]兰红杰.食品冷链物流协同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 学,2009.

篇5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TPL);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新疆

中图分类号:F327;F762;F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214-04

新疆作为我国的农业大区,近年来,随着粮、棉、果、畜四大产业基地的建设和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以特色林果业、设施大棚蔬菜和现代畜牧业发展为重点的瓜果、蔬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渐改善,冷链物流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硬件设施、管理体制及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地域跨度大等条件制约,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存在成本高、损耗严重、效益差等问题,而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TPL)以服务专业、效率高、规模大见长,因此,将TPL引入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对提高冷链物流速度,降低冷链物流成本,保证生鲜农产品的高品质畅销国内外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冷藏运输设施和冷藏保鲜设施,新疆目前冷藏运输环节主要涉及冷藏汽车、冷藏车皮、冷藏集装箱及冷藏装卸搬运设施设备。然而,新疆专业化的冷藏车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车辆的技术工艺都比较落后,规范的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几乎没有,难以为农产品的大流通提供质量保障。冷藏保鲜设施主要是冷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冷库容量近200万t,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纷纷加大冷库建设。全疆的1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只有20多个建有配套冷库,相对于目前年产700多万t的果品、130多万t的肉类和近2 000万t的蔬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远远不够[2]。另外,新疆目前的冷库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各方自行设计规划,各参与方缺乏联系和沟通,冷链物流资源分散,余缺调剂困难,浪费现象严重。

1.2 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是冷链物流高效运作的保障,是实现冷链物流一体化的粘合剂,也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方向。生鲜农产品由于生产与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致使供求信息不对称,经常出现卖难和买难并存的局面。冷链物流信息化有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及时对接与共享,极大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然而,新疆信息网络建设目前虽已比较健全,但其并未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有效融合;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一些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相关企业虽建有网站并相关信息,但没有专人维护和更新,信息时效性很差,加之企业影响力有限,信息化效果很不理想。另外,农户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参与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通常各干各的,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不同参与方之间仍然处于割裂状态。

1.3 物流技术与标准跟不上

冷链物流运作所涉技术主要包括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追溯、产后预冷、温度控制、包装加工等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不仅是鲜活农产品高品质流通的重要保证,也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我国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应用中不仅涉及成本问题,还涉及制度、标准和法律法规等一系列问题。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上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不适应性,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参与方一般对冷链物流技术并没有太高的要求,重点还是在成本和利润之间寻求平衡,技术越先进的设备一次性投入越大,而且不一定能与现有的设备完全配套产生高效率,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入较低的技术及并不先进的设备,甚至干脆就是常温物流。

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需要相关标准加以规范,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然而,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起步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并存,尚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现有的部分相关标准大多集中在仓储和运输环节,覆盖面小,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方面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依;而且,新疆冷链物流发展相对落后,还没有相关的地方标准,即使参照其他相关标准,执行力度也不大,更缺乏必要的监管。

1.4 市场化程度低

新疆的农产品生产同样是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中介组织,能够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是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经济组织。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较晚但增长迅速,2007仅有510个,2012年已达7 717个,增加了14倍[3],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新疆农产品产业化生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盲目跟风或规划不合理以及缺乏资金支持和有效的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不够规范,有些甚至成为套取补贴的“空壳”,农产品生产由于缺少统一标准,质量难以达到要求,使得“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和“农市对接”等无法顺利实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小农生产集中起来,满足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专业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或联盟提供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大流通。然而,新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绝大多数是经由生产方或经销方自营模式进行,环节过多,大量潜在的冷链物流需求都没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外,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在技术装备及网络分布上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更多的只能提供冷链物流运输或仓储服务,难以提供完整的农产品产销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这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环节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并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断链现象时有发生[4,5]。

1.5 冷链物流人才紧缺

冷链物流人才紧缺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新疆更是如此,不仅缺少掌握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相关学科理论的高素质冷链物流规划管理人才,就是熟悉并掌握冷链物流操作基本要求的基层人员也很少,加之新疆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环境等方面相比国内发达省区有不小的差距,吸引疆外冷链物流人才非常困难,人才紧缺已制约了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 TPL的基本特征分析

TPL是由独立于第一方(发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的第三方来承担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服务型态,第三方可以是一个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也可以是具备不同物流功能的企业联盟。第三方有着专业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和网络,能够根据第一方或第二方的需求,为其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TPL具有以下特征[6]。

2.1 关系合同化

第三方物流运作过程中物流经营者和需求者的责任权利是通过契约来进行规范的,经营者也是按照契约的规定提供全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并以契约的要求来监控整个物流过程,若第三方物流是企业联盟的形势,各成员之间也是通过契约来明确其责任和权力的。

2.2 服务个性化

第三方物流是以满足需求方的要求为第一要务的,而需求方往往由于各自需求的不同对物流服务也会产生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赢得客户,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需求方对物流服务在时间、价格、信誉和流程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同时,基于竞争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也必须通过对物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立足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不断突出自身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特色,逐渐在“特色”上做到最好,形成核心竞争力。

2.3 功能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因此,从物流设施设备到物流设计、物流流程、操作过程监控都要能体现专业化,服务水平要优于非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2.4 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化

第三方物流关注的是整体效益,并不是某一功能环节的效益。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先行,信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作为这一基础的支撑,其快速发展能够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促进信息网络化的实现,从而助推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物流效率,增加第三方物流效益[7]。

3 基于TPL的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新疆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地域跨度较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促进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高效地发展,本研究结合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建立基于TPL的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图1)[8,9]。

该体系通过信息网络将农户到零售终端的农产品供需方在供需过程中产生的冷链物流需求分离出来,以委托的方式交由TPL企业或联盟来做,农产品供需各方的商流总体不变,供需各方只需集中精力做生产、加工或销售等自身的主营业务。该体系对冷链物流需求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能够有效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方的需要

在这个体系中,农户、中间商及消费者作为农产品供给者或需求者均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作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供给方,根据需求方(客户)的要求并结合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特点,量身打造合适的冷链物流服务,并能够让客户在整个过程中对服务进行跟踪查询,及时了解服务情况。

3.2 所有活动以信息为先导

在这个体系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方通过信息网络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并与之形成委托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也能够通过信息网络搜寻合适的客户,并与之形成委托关系。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在整个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要借助信息网络来跟踪、监控物流过程,客户也要借助信息网络及时跟踪查询货物情况,可以说,整个体系中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3.3 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保证农产品品质

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在设施、装备及技术方面较为先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速度快,资源调度和具体运作安排迅速准确,极大地减少了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的时间耗费,提高了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同时,专业的设施设备加之规范的操作也保证了冷链物流过程中农产品的品质。

3.4 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一方面,这一体系能够将分散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调配,能够有效避免这些资源的拥有方之间的无序竞争所导致的效率低、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这一体系也能将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进行有效集中,在运作过程的运输、仓储等相关操作可以进行专业化的批量操作,从而在提高冷链物流效率的同时减少冷链物流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4 保障基于TPL的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成功实施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对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引导与扶持

4.1.1 加大冷链仓储环节的引导与扶持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规划建设方面,政府应从全局出发应进行必要的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交叉建设所造成的浪费,另外还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及金融支持,积极推动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合资和合作等多元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体制,引导各投资主体在吐鲁番、库尔勒等生鲜农产品主产地建设冷藏保鲜及加工设施,在霍尔果斯等重点口岸建立生鲜农产品保鲜库,在乌鲁木齐、库尔勒和喀什等主要中心城市建设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大型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现有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同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10]。

4.1.2 加大冷链运输环节的引导与扶持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上,公路运输是生鲜农产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而生鲜农产品丰富的地区农村公路网络不发达,通达的深度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全疆冷藏运输车辆非常少,仅占货运车辆的0.1%左右,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比例很低,除一些直接出口的高附加值的生鲜农产品外,其余基本都是普通车辆进行运输。新疆区域跨度大,损耗严重,因此,在公路运输方面,政府应鼓励并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及配送车辆,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参照农用机械相关政策执行。铁路冷链运输上,由于亏损严重,并且乌鲁木齐铁路局对机械冷藏运输车也没有调配权,新疆农产品铁路冷链发运量非常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采用简单的保鲜处理后,还是用普通运输车发运,铁路运输相对经济的优势没能在农产品冷链运输上得以体现。要改善这一情况,乌鲁木齐铁路局在掌握部分冷藏车调配权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应对农产品的铁路冷链运输进行一定的补贴,以促进铁路冷链运输能力的增长。航空冷链运输上,由于运输成本高,只有部分高端生鲜农产品如库尔勒香梨、红提等直接出口欧洲市场的农产品才会使用航空冷链运输,绝大部分生鲜农产品即使采用航空运输,也很少会采用冷链航空运输。航空冷链运输快速便捷又能有效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所以,政府也应在农产品航空冷链运输上适当地引导与扶持。另外,在冷链物流运输网络建设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打破3种主要运输方式之间的壁垒,使公、铁、空联合发展,形成综合成本低、四通八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

4.1.3 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引导。 TPL虽然能够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降低成本、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其附加值、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主体往往由于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没有保障,更愿意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解决,潜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并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行为,尽快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以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操作有标准可依,从而确保冷链物流运作的质量安全。在此基础上,政府的宣传引导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方转变观念,增加社会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为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或联盟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11]。

4.2 TPL企业或联盟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

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行过程中,信息是先导。冷链物流供需的对接、冷链物流流向与流速、冷链物流各功能环节的衔接等都需要有一个对相关信息及时传递与处理的平台。因此,不仅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或联盟要建立各自的信息平台,而且这一平台还应能够与区域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及农产品产销平台等相关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从而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及运作的高效化。

4.3 加强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要实现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必不可少,而精通专业知识、会管理、懂操作的各种层次的专业人才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应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一是依靠新疆各大中专院校,开设农产品物流、运输规划等相关专业,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等层次的管理人才和大专生、中专生等层次的操作型人才;二是鼓励并选派各层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或大型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培训、进修,学习掌握先进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三是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员和打算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 陈善晓,王卫华.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 22(1):72-76.

[2] 裘品姬.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疆社会科学,2009(5):32-36.

[3] 戴 岚,胡仁巴.谁来管管“空壳社”[N].人民日报,2013-05-10(14).

[4] 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 2009, 14(2): 24-25.

[5] 陈 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2):73-75.

[6] 刘德军,陶学宗,张广胜.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2008(10):98-100.

[7] 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8(4):55-59.

[8] 龚树生,梁怀兰.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2):7-9.

[9] 李晓锦,范秀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规制及其专业化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6(8):43-46.

篇6

关键词:冷链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框架;冷链物流标准;物流仿真技术;

作者简介:兰必近(1976-),男,瑶族,副教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投资,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及学科基础

目前学术界对“冷链物流管理”还没有共识性的内涵表述。参照《物流术语》(GB/T18354-2006)、智库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给出的定义,本文对“冷链物流管理”内涵界定为:冷链物流管理(ColdChainLogisticsmanagement)指需要冷藏冷冻的物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为保证物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而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其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物流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根据目前冷链物流的职业岗位、发展规模、发展趋势、行业影响、提供就业容量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分析考虑,本文认为“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提法或称谓具有一定合理性和针对性。

现代物流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应用性新兴学科,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研究物质实体流动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是现代物流学的分支学科。冷链物流管理是在物流管理学科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应用学科,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其应用领域受到冷藏冷冻类物品产地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及消费群体分布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从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内涵、行业领域和业务过程来探讨其发展的学科基础和涵盖的专业技术。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二、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规划需要,主要面向物流产业发展,在通用物流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冷冻工程科学,具备现代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制冷与冷藏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保鲜技术、检验检疫技术、包装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等知识技能,在保持物品处于低温条件下,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等,熟练地开展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货物运输、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货物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业务,可从事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控制、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包装和质量检验等冷链物流管理工作,适应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的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2]。

(二)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工作过程分析

冷链物流在整个业务环节中,具有通用物流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内容,如对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对采购货物进行开展运输业务,入库后对货物进行仓储管理,接到下游客户订单,经处理形成有效订单后对货物进行分拣、加工与包装,配装后在指定时间内把货物配送到相应的客户手上。但是冷链物流具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工作内容,如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向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时,如果货物是刚摘取得到的果蔬,刚屠宰得到的肉类和刚捕捞得到的水产品等,需要去污处理或去内脏处理,然后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后,进行预冷或速冻操作,为以后的冷藏运输、冷藏储存和冷藏配送等业务做准备。并且在冷藏冷冻货物的整个物流关键业务环节中,采用相应的食品生物技术和保鲜技术进行货物品质和质量维护,同时需要进行质量或品质的检验或检疫工作,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温度控制等工作[4]。冷链物流行动领域主要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三)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典型任务分析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逐步成为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系列岗位群,需要经过系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培训,从业人员才能胜任这些岗位群的工作要求。调查发现,物流专业毕业生从走上冷链物流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冷链物流经营管理者,需要经过冷链物流业务员岗位、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等三个阶段的历练,每个阶段的工作历练一般需要通过相应岗位群的业务实践来完成岗位能力的提升。这些系列岗位群的具体构成如下:业务员岗位(冷藏冷冻仓管员/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员/冷藏冷冻运输调度员/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员/冷链物流信息员/冷链物流营销员/冷链物流客服员/冷链物流质检员)、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和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各个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通过分析行动领域职业岗位主要典型工作任务的冷链物流知识技能,是构建冷链物流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体系的基础和条件。

(四)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

典型任务分析表明,冷链物流岗位知识技能是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需要把这些知识技能进一步优化,才能转化为冷链物流的学习内容。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兼顾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操作标准,本文以冷链物流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参考,以冷链物流具体操作项目为载体,以冷链物流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驱动,以冷链物流职业岗位核心业务技能培养为目标,开设“学、教、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特色核心课程。再根据冷链物流岗位需要的其他辅助技能,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领域辅助课程或专业领域拓展课程,完成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如图2。

(五)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框架

根据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结果表明,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可分为基础知识技能、核心知识技能、辅助知识技能和拓展知识技能。同时,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冷链物流基础知识课程群、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和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冷链物流基础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冷链物流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是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必须具备的核心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包括具有一定食品工程学科知识,自觉运用食品安全规范对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具有一定冷藏速冻技术,能够运用冷藏与速冻技术对物品进行低温处理;不但具有常规物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和配送等业务环节的知识技能,还要在各个业务环节过程中采用先进低温控制技术,对物品进行远程跟踪控制,使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物品的品质和质量;具有一定物流信息处理能力,采用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远程物流信息技术进行业务管理[5];由于冷库和冷藏集装箱是冷链物流重要的设施和设备,从业人员还应具备冷链物流项目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是培养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其他辅助技术,以便顺利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工作。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主要培养综合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上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从事冷链物流管理业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通过这些冷链物流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具有物流行业特色的复合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才能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具体课程体系结构如表3。

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发展

(一)及时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产地加工冷冻技术开发与应用、冷藏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和冷藏运输技术开发与应用是目前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也是目前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的难点,“难”的表现不仅是“应用难”,也是“教学难”。因为技术不成熟,没有广泛推广应用之前一般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到冷链物流的知识有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保鲜技术、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管理技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这些知识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国内还处于概念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跟踪和了解目前冷链物流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融入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主要的冷链物流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冷藏储藏技术设备和冷藏运输技术设备。冷藏储藏技术设备方面,目前国外已经广泛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应用自动化冷库技术的冷库,其产品保鲜期比普通冷库延长1—2倍。气调储藏是较为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储藏技术,目前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和德国等也在大力发展气调储藏技术,这些国家的气调储藏苹果平均总量达到苹果储藏总量的50%—70%[6]。在运输技术设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上技术设备是开展冷链物流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7]。为此,我们应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及时跟踪和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技术,在内容上实现不断更新与优化。

(二)引入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冷链物流知识技能体系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已经出现在《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1年9月版)中。冷链物流标准分为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包括低温作业分级标准、制冷术语和制冷设备术语。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包括冷库标准(7个子类标准)和冷冻冷藏设备标准(16个子类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包括通用类标准(6个子类标准)、水产品标准(4个子类标准)、肉类标准(13个子类标准)、果蔬类标准(43个子类标准)和其他标准(2个子类标准)[8]。冷链物流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提供了具有参考导向价值的内容框架。由于这些冷链物流标准涉及技术应用,随着技术更新,这些技术标准也会相应改变,即冷链物流标准具有一定时效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冷链物流课程建设时,应及时跟踪和掌握最新冷链物流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标准化应用的发展态势,然后根据最新冷链物流的技术应用状况及其标准化内容,对冷链物流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更新,保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能够跟上冷链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使得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篇7

1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冷链运输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国生鲜食品在季节和品种供应方面存在均衡供应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解决菜篮子工程。在保障供给、调节时间和空间市场方面,落后的冷链物流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日益显著,特别是大型突发性事件中生鲜食品的不稳定供应、异常天气因素和不正常的市场竞争等现象。[LM]

1.2生鲜食品耗损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不适当的包装方法、材料、容器和处理方法,我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生鲜食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近80%没有经过冷链流通,采用常温运输销售,腐坏,损失严重。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先进,加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其易腐食品100%采用冷藏保鲜运输,其质量的完好率在95%以上,物流环节损失率仅5%。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以果蔬为例,由于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导致果蔬优质率低。果蔬的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0%,造成每年约1 200万t水果和1.3 t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同时,生鲜产品装车大多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80%~90%的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多采用普通货车常温运输,冷藏运输率仅约为10%~20%,由此产生的巨大损耗费并不是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

1.3冷链运输设备投入不足

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生鲜农产品加工基本以个体经营居多。人力、物力成本高,市场行情不稳定,造成经营者在冷链物流成本上投入不足,从而形成生鲜产品卖难的局面。对于温度要求不太高的果蔬产品,大多通过常温车进行运输,少量使用冷藏车进行运输也是供出口使用,冷链物流是制约生鲜农产品销储运的瓶颈,是产品无法快速安全进入销售环节的重要原因。

1.4粗放式管理、缺乏健全法规

冷链物流在总体上仍采用粗放式操作,与国际标准相差很大,没有解决设施陈旧、不足、分散,成本高,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等基本问题。此外,相应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冷链产品的安全监管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我国在冷链物流区域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

1.5恶性市场竞争

随着生鲜农产品

市场的快速增长,资本的涌入,冷链行业有向恶性竞争发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销商有压缩冷链物流成本的目的。在物流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为了扩大营业规模,开拓市场份额,就会造成冷链物流成本急剧压缩,物流利润徘徊在盈亏之间。恶性竞争势必会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和市场的不稳定,最终威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2生鮮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

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其品质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市场稳定和消费者安全。生鲜农产品具有鲜活性、易腐性,从生产供应的角度来看又具有季节性、分散性和普遍性特点,因此与一般物流产品相比,生鲜农产品对物流技术要求更高,管理更严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物流网络分散

生鲜农产品的产地多集中在郊区或农村地区,而销售地多为城乡区域,因此出现了产销分离情况,除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大多数农产品的流量和流向都是分散的。同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流量和流向呈波动性变化,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需要庞大的物流网络支持。

2.2配送风险高

生鲜农产品相对其他农产品更注重产品的新鲜度,在物流环节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来保持产品的品质,同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非必要损害,这些都将影响到生鲜农产品的价值和销售。如何科学安全地进行物流配送,是降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高的重要方法。

2.3物流成本高

冷链物流成本高主要是因为设备的购置成本高、投入资源多、组织工作复杂、能耗大等。相关研究表明,冷链物流成本比常温物流成本高40%~60%,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其物流成本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3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研究

3.1问题描述与假设

本研究所创建的冷链物流运输模型,是建立在1个冷链配送中心为多个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在满足客户需求量、车辆载重限制、客户时间窗要求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制定合理运输路线,实现配送总成本最小,同时结合冷链物流配送特点,作以下基本假设:(1)配送只是单向送货的过程;(2)冷藏运输车的载重是确定的;(3)必须满足所有客户的货物需求,且每个客户所需货物只能由1台冷藏车为其配送;(4)车辆出发点和结束点必须是同一个配送中心;(5)各客户地理位置和货物需求量是已知的;(6)确定客户指定的服务时间,送货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车辆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内到达,不会被惩罚;车辆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外到达,则会有一定的时间惩罚,惩罚成本与车辆到达时间相关;(7)配送中心与客户之间,以及两两客户之间的最优配送线路已知;(8)产品需要一定温度来保持其品质和价值。

结合实际配送过程,本试验将深入研究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造成时间、温度和货损成本,以配送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的基本模型。降低物流配送活动能耗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流通中的损耗。

3.2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定义

根据决策目标,冷链物流配送模型以总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函数。冷链物流配送的成本根据冷链物流特性可分为3个部分,即时间成本、温度成本、货损成本。其中,时间成本包含车辆运输成本、客户时间窗成本;温度成本包括运输过程中的制冷成本,以及在卸货过程中温差变化产生的额外能耗成本;货损成本包含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产品货损成本和装卸过程温差变化产生的货损成本。

3.2.1时间成本

3.2.1.1运输成本

运输是配送过程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时间花费最长的部分。因此,运输成本是3T成本中时间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车辆运输成本与车辆行驶里程数、车辆行驶时间呈正相关。对于配送车辆运输成本,采用下式来计算:

[JZ(]C11=[DD(]ni=0[DD)] [DD(]nj=0[DD)] [DD(]mk=1[DD)]xkijckij。[JZ)][JY](1)

式中:ckij表示第k部车辆从客户i到客户j的运输成本;xkij为0、1变量,若第k部车辆完成客户i到客户j的配送,则xkij=1,否则,xkij=0。

3.2.1.2时间窗成本

为了获取更高效优质的服务,客户会要求商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货物,然而现实情况中,由于配送线路的不合适,导致客户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货物,这种由于时间窗而产生的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与运输成本、温度成本和货损成本这3种显性成本相比,虽然不能实质改变配送过程中的成本,但是这将影响客户满意度和服务体验,并存在质量下降和丢失客户的风险。如果将隐性时间窗成本用数学模型进行显性表达,就可以作为衡量物流配送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指标。所以,时间窗成本应作为物流配送成本中的重要部分。时间窗成本如下所示:

[JZ(]C12=[DD(]nj=1[DD)]pqjFj(sj)max{(Ej-sj),(sj-Lj),0}。[JZ)][JY](2)

式中:p表示产品的单价;qj表示客户j的需求量;sj表示到达j客户的时间;Ej或Lj表示j客户要求的最早或最晚配送时间;Fj(sj)表示违反客户时间窗所造成的损失成本系数函数。

[JZ(]Fj(sj)=[JB({][WB]sjej或sjlj[DW]ejsjEj0[DW]EjLj[DW]Ljsjlj[JB)]。[JZ)][JY](3)

式中:ej或lj表示j客户可接受的最早或最晚的配送时间;、表示违反客户时间窗所造成的损失成本系数()。

3.2.2货损成本

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一般多为易腐性产品,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常常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配送过程中,为了降低产品的腐坏变质,保证其质量,通常采用低温运输的方式。但是低温运输只是控制和减缓产品腐坏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阻断这一现象发生,因此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产品损坏所引起的货损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重点。影响冷链配送产品腐坏的因素很多:(1)假定在运输过程中不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产品仅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运输,则产品的腐坏仅与配送时间有关;(2)在装卸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度差,形成空气对流,导致车厢内温度变化,从而加速产品的损耗。这2个部分的货损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JZ(]C2=p[DD(]mk=1[DD)][DD(]nj=1[DD)]xkjqj(1tk0j+2tkj)。[JZ)][JY](4)

式中:xkj为0、1变量,若第k部车辆完成客户j的配送,则xkj=1,否则,xkj=0;tkoj表示第k部车辆从配送中心到客户j车辆行驶时间;tkj表示表示第k部车辆在客户j的装卸货时间;1和2表示产品货损系数。

3.2.3温度成本

温度是维持冷藏品的决定条件,在合适的温度下,降低或减缓产品的腐坏速度,对冷链物流有重要意义。生鲜农产品的腐坏变质,主要是由微生物的作用、酶的作用、氧化作用、呼吸作用和机械损伤造成的,温度对以上5种腐坏变质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控制温度可以有效降低腐坏。在冷链配送过程中,温度成本主要由冷藏车的制冷机能耗产生。因此,在研究时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将生鲜品的温度成本分为2个部分:第一,随着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制冷机能耗成本也隨之变化,计算公式为

[JZ(]C31=[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3tkijT。[JZ)][JY](5)

式中:tkij表示第k部车辆从客户i到客户j车辆行驶时间;3表示产品制冷成本系数;T车内温度。

第二,装卸生鲜产品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度差(T),形成空气对流,导致车厢内温度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增加制冷机的能耗成本。计算公式为

[JZ(]C32=[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4tkjT。[JZ)][JY](6)

式中:4表示产品制冷成本系数。

3.3模型建立

综上,构建的冷链物流配送优化模型如下:

minZ=C11+C12+C2+C31+C32=[DD(]ni=0[DD)][DD(]nj=0[DD)][DD(]mk=1[DD)]xkijckij+[DD(]nj=1[DD)]pqjFj(sj)max{(Ej-sj),(sj-Lj),0}+p[DD(]mk=1[DD)][DD(]nj=1[DD)]xkjqj(1tk0j+2tkj)+[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3tkijT+[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4tkjT。[JY](7)

4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算例分析

4.1节约成本法

节约成本法通过将各个单独点与源点相连,形成只具有1个原点的辐射线路的思想,从而通过计算各点之间可节省的最大值[9]。在此基础上,加入时间窗和温度控制等约束,结合节约成本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成本节约法用来解决问题。该算法的特点是:它属于逐次逼近法的一种,具有技术步骤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且易于考虑各种实际问题的优点,在求解中小企业车辆配送路径问题等小规模车辆配送路径时有自身的优势。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在于配送成本高[10],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配送时间的要求。而加入改进有时间窗的节约法,将会要求冷链企业在有时间约束的情况下对配送路线方案作出最优的选择。因此,加入有时间和温度限制的节约法将更加适合现实冷链物流企业的车辆配送情况。

根据冷链物流配送模型公式(7),考虑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造成时间、温度和货损成本约束,使目标函数总成本最小。本研究利用节约成本法对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进行优化时,涉及的相关因素包括节约的运输成本、节约的货损成本、节约的制冷成本和惩罚成本。在满足时间窗、车辆载重等约束条件下,考虑该配送路线是否可行,找出各点之间可节约的最大值,计算得到节约最多的运输路线,求解步骤归纳如下:(1)根据客户收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2)以最早时间窗的客户作为第1个配送点,根据节约总成本最大的客户确定下一个配送点,以此类推,直到达到车辆载重和时间窗的限制;(3)删除已选客户,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成所有客户的配送任务。

4.2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1个算例进行分析。已知8个客户需求点(编号为1,2,,8),配送中心0与各客户之间的距离(km),各客户的货运量qi(t)和要求的时间范围[Ei,Li](h)见表1。此外,客户可接受时间ei=0,li=2.5,设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 km/h,车辆载重4 t,产品单价p=8 000元/t,时间窗成本系数=0.02,=0.04,货损系数=0.2%、0.4%,运输过程制冷能耗成本为12元/h,但温差导致的制冷成本2.5元(℃/h)。

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 海南 果蔬

海南的水果、蔬菜资源丰富,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针对海南新鲜的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水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是年年增加,2009年11月海南的热带果蔬开始了开拓中亚市场。但是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相比较发达国家在冷链方面的浪费只有5%,而我国冷链方面的问题每年造成的浪费高达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总值高达上千亿元。因此,海南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在优化物流流程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指为保证生鲜产品和冷藏冷冻产品的质量和减少损耗,企业在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由于冷链物流的作业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农产品、二是加工食品、三是药品等特殊食品,因此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①复杂性高。在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中,作业对象要求遵循“3T”原则,即产品品质保证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不同的产品由于特性不同,从而提高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②运作成本高。与普通物流相比,系统中的设备要求较高,一般是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因此投资的规模大,成本高。

③协调性高。作业对象的易腐性和实效性要求物流速度快,这样要求供应链的上下游各个节点必须信息流动、流通渠道通畅,从而要求各环节相互协调,保证产品的质量,防止产品的变质。

2.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

海南农产品主要以原料方式销往国内外主要市场,岛内的企业的深加工多停留在低水平,海南大量当地特色农产品无法在当地加工增值,多数靠外运加工。目前,海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到20%。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除了“ 椰树” 、“春光”、 “南国”等个别大型企业外,其他企业多为家庭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整体规模小,缺乏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二是海南农产品主要是罐头、果脯等单一形式进入市场,产品缺乏多样性,因而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虽说近年来,椰树集团也尝试陆续推出了一些果汁、酒类、果酱等产品,但是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限制,市场开拓有限。

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规模

进入21世纪来,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的基本建成,使得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但是当前海南的水果冷链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从采摘后应该尽快进行低温仓储、包装、仓储等物流增值服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对海南冷链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由于投资风险大,海南本地的冷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国家补贴较大的冷藏环节,大部分的农产品运输通过简单的预处理和包装以普通车辆方式进行,冷链物流并不能对农产品产生更多的价值,有时因途中因包装不当、运输设备落后、以及运输时间过长造成果蔬损失严重。据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果蔬损失整车率有时高达20%-30%。

③冷链物流协调性差

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环节。农产品的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该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必须保证每个环节、每个节点之间的有效衔接。首先海南农产品物流链断裂非常严重,农产品从田头到消费者在流通环节一般为4-5个,由于其中从事农产品运销的商人大部分扮演不同的角色,导致农产品冷链市场出现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其次,海南农产品物流合作组织数量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农产品物流组织关系松散,合作信任度低,物流资源作与运作难以有效整合。最后农产品的产销信息透明程度不高,生产者的信息主要来自批发市场和收购商,而消费者很难获得相关信息。虽然海南也建立了相关的农产品信息网站,但是其只能提供农产品的价格和供求方面的信息,很少见到真正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3.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

①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不但要求具有相关的农产品存储的作业知识,而且要求具有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由于目前很多冷链企业人员文化素质很低、影响到了企业的服务水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不同方式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目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海南永青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学校的优势培养冷链专业人才,填补企业急需的中层人流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②冷链物流运作重构

减少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的有效办法就是缩短供应链环节。运作重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公司化,通过农民加入冷链公司,形成果蔬生产规模,其次,第三方物流,通过中心可以调节供应链上下流的产供销能力,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

最后,农超模式,通过减少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综合三个方面重构不仅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农产品的质量追踪体系,而且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③建立冷链物流信息渠道

为了提高冷链企业的产供销协调性,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建设海南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其不但包括果蔬电子交易商务平台,还要具有提供物流供需信息。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通过信息的流动促使整个果蔬市场信息更加透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减少损耗,节约时间,使果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最短的环节上从生产者传递到消费者。

4.结论

我们现在可以充分的了解冷链物流在国计民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海南冷链物流需要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减少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从而能够提升海南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洪卫.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物流科技,2010(8);4-6.

[2]周然,闫丽萍,谢晶.中国水果冷链的发展对策,2009,25;152-154.

[3]王杨,顾英男.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2010,32; 4-5.

[4]任艳.基于损失最小化的我国果蔬物流运作模式分析与重构,2010,16;30-31,225.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生鲜食品需求逐渐攀升,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质量、营养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基于农业大国背景下,加快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鲜食品销售质量以及运输安全性,保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运输中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有利于实现生鲜食品跨地区流通,长期保持稳定销量,促进农户收入持续增长,提高生鲜产品销售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文章主要对区块链技术概念与特征进行深入概述,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区块链技术概念与发展特征

1.1概念界定

区块链技术表面来看较为深奥、难以理解,但是其本质原理较为浅显易懂。具体来说,可以将区块链整体看做一个分布式地图,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内,均拥有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这些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可以借助区块链中不同链条实现信息融合共享。在进行信息融合共享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还可对一些市场交易技术进行高端隐私化处理。在区块链技术发展初期,广泛应用于市场金融交易领域,因此,为保障市场用户的信息交易安全与资金交易安全,区块链技术通常借助全方位加密手段和高技术秘钥科技对一些数额交易较大、信息较私密的事件进行系统加密处理。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借助自身高科技数据计算系统对一些权力主体的应用进行深入平衡,最大化保证其保密性同时,也平衡了主体权力的运用,促进市场公平性,杜绝不必要交易成本的浪费。

1.2发展特征

在区块链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其系统内部的非对称高端加密技术与时间戳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具备高度去中心化特点。传统互联网交易管理中心通常总是在不受任何约束情况下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会导致管理中心的权利逐步向绝对化趋势发展,大幅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交易效率。而区块链技术与之不同,区块链技术主要采用高度合理的去中心化模式,并不依靠交易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区块链技术主要依托高端加密数据测算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层管理,即使在某一层发生信息泄露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具备区块链安全性能。现阶段,在互联网交易中均采用对应秘钥技术来保障用户信息,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应秘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较易产生信息漏洞。而区块链技术中采用的是非对应秘钥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三是具有反复验证性能。在区块链中具备时间戳技术,可以依托该技术对不同时间节点的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搜索与查找,且在时间戳技术的系统控制下,用户信息很难被恶意修改与盗用。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尚不完善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组织。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缺乏提供信息的网络平台,造成了产品信息错位、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导致产品市场供需不到位、信息输出混乱等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均没有属于自身的独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即使有少部分企业拥有独立的产品信息系统库,但企业之间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产品供需信息仅仅取决于各自企业拥有的局部市场消费现状。这些信息流动性差、准确性低,较易受到局部消费市场的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风险升高,提高生产成本。

2.2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缺乏

随着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具体来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其他物流运输人才培养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区别。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在掌握相关冷链加工、运输、储存等相关知识与经验后,还需要深刻了解食品安全、农业、生物等几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时掌握冷链物流基础知识与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屈指可数,加之整个冷链物流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大部分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外行,缺乏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以冷库为例,许多操作人员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冷链基础知识,经验尚且不足,物流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一旦在运输途中操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冷链产品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运输追踪系统单一

现阶段,我国生鲜食品的全程追踪监控与运输管理是整个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环节。为确保生鲜食品的新鲜度与安全度,需要在整个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生鲜食品进行全方位追踪监管。但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中主要存在对生鲜食品的全程运输监管力度不足、全程运输追溯信息系统欠缺等问题,无法最大化实现生鲜食品冷链安全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与具体追踪管理,导致无法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运输追踪信息数据。由于收集的运输信息不全面、追踪系统不完善,在运输中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原因,错过最佳解决时间。同时,由于生鲜食品安全信息与生产信息不太透明,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供应链中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合理管理。

2.4冷链物流运输温度缺乏保障

冷链物流运输产品一般均具备易损坏、易腐败、价值较低及大小不一等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包装结构等指标均具有较高要求,必须达到冷链运输规定标准。但是在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温度运输控制中,尽管某些关键环节设定了温度控制工鞥,但仍无法建立全方位温度控制系统,即无法实现运输温度全程控制。由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温度控制环节都是独立且单一的系统,因此,无法保证产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长期保持很稳状态,且由于温度缺乏具体保障,更易致使冷链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3.1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规范

首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健全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例如冷链运输作业基本标准、冷链运输环境温度设定标准与温度控制标准。同时,结合国际通用物流标准,实现产品链上各环节信息收集与管理均有基础标准可依。完善政府信息、企业信息、个人运输信息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保障冷链物流信息的运输安全。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检测作用,采用“分层检测、相互驱动”的管理模式,并及时介入网络信息平台,将运输车辆温度情况、运输定位纳入综合监控范围,促进冷链物流运输安全保障。其次,完善冷链物流相关信息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保障产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报告等政策规划创新制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需要将区块链技术重点作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发展基础,进而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运行、实现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手段。同时,完善消费市场准入机制,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较为稳定的构建环境。最后,加大冷链物流政府扶持力度。各地政府需要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流通区域通行权、土地买卖、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地政府关于区块链技术、科研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打造新型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全面化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茁壮发展。此外,鼓励这些新型企业积极与信息化院校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具备冷链物流基础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知识的物流信息化高端人才,优化冷链物流人才结构,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奠定夯实基础。

3.2创建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

冷链产品和其他产品在物流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冷链产品具有储存周期短、产品附加值高、回收处理性能低等特征。为提高我国冷链产品市场交易量,政府和相关运输部门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要依靠建设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来促进产品销售。对此,可以创建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指导的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来构建高端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所谓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对产品冷链物流进行集中管理。该管理平台与电商销售平台相似,当装满产品的冷链物流集装箱达到指定地点时,可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以此获取集装箱货物重量及运输编号等信息,然后利用信息数据传输平台呈现冷链物流集装箱图像。相较于传统集装箱物流运输过程,冷链集装箱物流运输可以充分借助此项智能平台,大幅度缩短集装箱扫描时间,提升交易效率。同时,该智能平台还可借助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集装箱内冷链产品种类进行分类,例如一些保质期相对较短的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会在平台检测中加入温度、湿度数值,以便选择更好的运输路线。

3.3建立全程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

一个完整的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主要涉及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且要求产品在全程中处于低温运输环境,以此充分保证产品销售质量。冷链物流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运输各环节进行信息数据全面覆盖,保证冷链物流各环节紧密联系,提升运输效率。第一,生产信息化。以农产品为例,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信息库,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程度、土壤湿度等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将其录入信息库,对农产品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及研究,以此优化农产品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达成生产质量化、智慧化目标。第二,加工信息化。产品生产后,在产地进行简单分类、挑选与包装,最终进行装箱。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时记录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例如产品监测过程、加工环节、加工日期等信息,将数据信息上传至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平台,以便广大用户在各大销售市场通过智能手机对产品加工信息进行查询,也有助于督促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第三,产品储存信息化。通过各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各地冷链企业的不断加入,需要增加冷库数量。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冷链储存管理系统,实现储存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此外,运用区块链技术还可对冷链冰库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优化与组合,进而形成智能化冷链储存仓库,提高冷库运输效率。第四,运输信息化。将区块链技术与湿温传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车辆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及时传输找到冷链检测系统中,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信息之后进行不定期监管,以此提高冷链物流产品运输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种长期发展性工作,应当杜绝出现“一蹴而就”“单一化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健全已有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利用网络智能信息化平台,及时有效预防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也能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我国冷链物流的高度融合,真正使智能信息化系统在运输中发挥督导作用,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也能提升产品运输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衍军,许雯宏,李海洲.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构建[J].包装工程,2021(11):6-7.

[2]郑君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供应链金融创新优化路径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1):18-20.

[3]尹传忠,谢毅峰,武中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构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08):33-38.

[4]张馨.新型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7):103-107.

[5]张森,叶剑,李国刚.面向冷链物流的区块链技术方案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03):12-15.

[6]刘森,王英卓.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冷链物流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9-11.

篇10

近年来,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从关心所购买食品的外在品质转向更为关注食品的更高层次质量的内涵。传统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被定义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形等外在的商品特征;而新的食品质量的内涵包含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若干环节,甚至引入了企业的文化特征和经营理念。例如,人们关注肯德基使用的鸡肉在鸡的饲养过程中是否环境较好、屠宰过程是否人性化等,都说明人们对于食品质量要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高质量的商品包含它的原材料、加工和流通过程都是高水准的,说明人们开始关心的不单是商品的物理结果,同时也关心它的制作和流通全过程。

冷链管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它是食品质量保证的核心之一,同时它包含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管理领域。人们关注冷链说明我们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已经开始向着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冷链管理,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冷链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才能建立一套较好的管理体系以使我们的冷链运作进入良性的发展轨迹,也相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以笔者个人观点,我国冷链管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环境特征。

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敏感性增强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的国家,食品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在我们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在食物短缺的年代,食品质量无从谈起,人们以食品是否变味变坏来定义食品质量。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饮食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另外,人们对食品质量敏感性的增加是与食品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相对应的。以前很少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施放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过量的防腐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变质和污染等等。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同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控制环节增加、难度加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食品供应链加长,冷链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以前人们的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最多经过集贸市场进行一次交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农副产品的流通范围加大,供人们消费的加工食品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食品的流通渠道也增加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农副产品实行计划分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使食品在特定的渠道中进行流通。改革开放后,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固定的食品流通渠道被打破,各种流通模式加入到了新的流通体系中。加之商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大,流通环节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以冰激凌的销售为例,1980年代以前是厂家到店面直接送货,销售范围在100公里范围内。现在是多渠道销售,有各级各种批发商,有厂家直销或商销售,有连锁直购等各种形式,销售范围也扩大到了1000公里以上。对冷链产品而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大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而温度控制和跟踪的手段还不完善,低价格竞争和个别人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控制,也增大了冷链管理的难度。

3.传统饮食习惯与冷链管理标准的冲突

我们谈到的冷链管理是适用于现代商品流通模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有效的管理又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期只是发生在近20多年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资料从短缺到丰富,商品从单一到多样,商品流通从计划体系到多渠道。但我们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城乡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还有行业间的差别。我国很多地区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有些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在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时要考虑传统的特点和整体发展水平。比如,在发达国家,鲜肉是不允许屠宰后直接销售的,要经过冷处理过程。但在我国百姓的传统观念中,肉是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刚宰完马上销售。所以,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适合于其自身商品流通模式,而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特有的环境和现状。

4.现有物流体系与冷链管理的矛盾突出

物流运作体系是物流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平台和基础。物流体系涵盖了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法律法规、物流人员等等。支撑物流运作的基本条件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冷链管理更离不开冷库、冷藏车辆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冷链管理需要现代化的冷库、高质量的冷藏车辆。但我国目前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冷库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食品供应的储存式冷库,库房老旧,位置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并且不符合现代物流快速流通的要求。老式库房依然是服务于城市食品冷链运作的主力军,它得益于国家划拨土地,设备折旧已基本完成,所以可以用低成本进行市场竞争。我国现有冷藏车辆约3万辆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冷藏车年销售量就在2万辆以上。冷藏运输市场的低价格竞争是冷藏车市场发展的障碍。食品零售业的低利润挤压了物流行业的利润,低价格竞争和物流领域监管的失控造成了冷藏车的投入不足,反过来又影响到冷链产品的质量。

冷链管理需多管齐下

人们从重视食品质量、强调食品安全,逐步认识到了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对比现有的食品物流体系,我们的管理手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比较食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食品在流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在扩大,加强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最近关于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各种研讨会多了起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也都对冷链管理投以关注的目光。如何使我国的食品物流管理体系适合于经济发展,如何保证食品在较长的流通链和较大的流通范围内安全可靠,是我们要研究的冷链管理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或步骤来逐步完善、健全冷链管理体系。

1.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市场

尽管冷链市场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冷链市场的根本推动力依然来源于市场本身。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企业竞争的平台,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引导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逐步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在现有冷链市场中,个别的企业钻了市场监管的空子,他们用违规操作来降低运作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一旦市场规范了,监管

力度加强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市场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消费者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当消费者认识到食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带来的效果时,就必然关心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我国的监管机构和媒体要创造各种条件,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情况,要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2.冷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的责任

整个社会的冷链管理水平是参与冷链运作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冷链管理好坏说到底是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投入能力等。首先,冷链运作需要较大的投资支撑。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库是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同时,冷链管理更是一项包含诸多技术和环节的较复杂的工作。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温度控制与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冷链的运作不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冷链管理的关键在企业。我们建立各种制度和标准,其目的还是督促和规范企业,使冷链管理的执行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冷链管理的规范化发展靠政府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