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教师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2 17:2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假期教师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假期教师培训方案

篇1

一、    指导思想

根据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重视校本培训,促进自主学习,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范围:

全县男45—55周岁,女40—50周岁的在职各学科小学教师。

三、培训目标:

1.在培训范围内的全体小学教师分三年三期进行通识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适应实施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2.全县本年度选培200名左右小学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3.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农远工程运用)和教学技能培训,使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4、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并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技巧,能在教育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适合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教学。

四、 培训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实用教学艺术、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等。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平台制作简单教学软件技术,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等。

五、 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县级假期集中培训和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相结合。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县级假期集中培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的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是充分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自主学习。

各小学要把开展教师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每年制定出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人员,强化培训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勤考绩考核。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各学校每年要将校本培训方案上报县教育局,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培训管理

县教育局负责制订年度教师培训的计划,检查评估教师培训情况,确保培训质量。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全县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县教育局成教股基教股教研室等部门要积极协助教师进修学校共同完成教师培训任务。

各学校要发挥师资培训重要阵地的作用,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使本校教师在规定期限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七、培训保障

1.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县教育局和各学校要把教师参加培训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首由内容,参加培训的教师经县校两级考试、考绩、考核合格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首选条件,不合格者允许参加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当年的人事考核。同时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3.继续实行培训证书制度

对参加本年度培训的教师实行考勤考核和考绩登记制度。校本培训校级成绩占总学分的20%,集中培训成绩占总学分的80%,两项综合学分达标的发给结业证书,综合成绩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参加年度考核,且培训经费由个人承担。

4.教师培训经费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教师培训经费由政府财政与教师所在学校共同负担。综合成绩不合格的教师培训经费自付。

5.教师培训领导机构

篇2

摘 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受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束缚,加上传统影响和自身惰性,各项培训措施举步维艰,难有实效;现有的培训模式或不切实际或轻描淡写,形式大于目标。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培训模式可从调整思路、调整学校布局、实施网络建设等方面尝试更新。

关键词:师资培训;传统;惰性;现有模式;网络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的风暴已经来临,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培训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可是就当前的教师培训现状,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令人担忧。

一、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束缚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思想的改革,需打破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僵局,首当其冲的是如何使教师的思想跳出传统的泥沼。

再者,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逐步沉淀为现今教师的行为习惯,在习惯中许多教师以为非常正确的、无可置疑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在今天看来都出现了问题,而由于“习惯”的作祟,他们又不愿意承认或不愿正视“问题的出现”。即便他们愿意承认,但承认与接受、接受与运用之间又存在着太大的距离,而“距离”正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意识领域关键中的关键。

第三,惰性思想作怪。长期的教学工作消磨了教师的锐气,似乎教育教学工作只是机械地重复。教师的业务水平停滞在原来的水平上,甚至不断下降。多年来,我们一直号召教师再学习,不断充电,学习笔记写了一大堆,但效果甚微。原因就是教师把此看做是一项任务,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抄笔记,并非真正地学习深造。要说他们没有意识到竞争的激烈,那是假话,但得过且过等惰性思想的确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二、培训模式有待更新

现有的培训模式对真正提高教师素养收效甚微,有些可毫不夸张地说是耗资耗力毫无用处。

(一)大型的加强培训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大型的假期培训,每位教师参训五至十天不等,轰轰然数百人齐聚一个礼堂,也不知是教师讲课不精彩,还是听众不专心,总之是你讲你的,我的。几天下来,钱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但听进去、用上去的都少得可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毋庸置疑,请进来,走出去的这种办法应该能收到教师培训的实效,但诸多因素制约着这一方案的实施。

原因一:乡村地处边远干旱山区,教师队伍人员紧缺。每学期开学都为教师的安排大费周章,如果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原因二:请进来是乡村各校举双手赞成的教师培训办法,但生源少,学校布点多而稀,经费相当紧张,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尚且捉襟见肘,请进来自然是力不从心。

原因三:人员紧张,相对分散,难以集体参与,使这种培训方法的发挥空间有限。

(三)校本培训的现状

校本培训是当今师资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本人认为较为有效的培训手段,但就乡村各校而言,效果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根据乡村学校实际情况,主抓了教师听评课和创新教案两项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有:每周坚持让全体教师听评一堂课。听课注重优缺点两个方面,评时集体参与,开诚布公,一针见血,特别要注重联系自己谈感想,并总结形成评课集锦。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案方面,打破陈规陋习,走出个性创新。通过大力地宣传和说服工作,大多数教师已改变了原来抄教案、完任务的陋习,教案形式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局面,一个奋进、有活力的教学风貌正在形成。

当然,有喜也有忧。乡村校园内的资源毕竟有限,如何使校本培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待思考努力,如何使教师教案能更好地为学生、为课堂服务亦有待探索,是否有更好的、更符合我乡实际的又便于操作的师资培训方案还有待学习。

(四)利用网络的师Y培训

社会发展到今天,网络的优势无可非议地凸显了出来,利用网络进行中小学师资培训是个很好的路子,就乡村学校而言,网络建设的脚步过慢也严重影响了师资的培训工作。纵观乡村各学校师资培训的现状,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思路,通过大力地宣传和教育工作,把教师拉上终身学习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各项培训才能落实。

2.调整学校布局,使学校相对集中,教师相对集中,以减缓教师的压力,使他们有参加师资培训的充分时间。

3.各级领导应因地制宜,推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培训办法,使培训工作真正彰显成效。

4.大力实施网络建设,提高教师网络应用能力,实现资源共享。

5.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建议上级部门通过一系列考核措施,使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我乡各校中小学师资培训不容乐观,本人认为最大的问题出在三个方面:

很多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思想教育转变不容忽视。

篇3

1、学生放假时间

*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寒假时间从2010年1月15日至2月28日,共44天,2月26日为到校日,3月1日正式开学。

2、教师放假时间

*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教师放假时间从201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共34天,2月25日正式上班。1月18-20日为市、县(市)区及学校组织教师统一集备时间。

二、寒假工作要求

1、加强寒假工作领导,落实假期工作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把假期工作做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要成立假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假期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假前要召开专门会议,对假期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各学校要将假期工作计划、领导小组名单、值班值宿安排以及联系电话及时报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寒假期间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值班,做好值班记录,保证信息畅通。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迟报和漏报。

2、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

要在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八荣八耻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扎实推进以“文明礼仪进校园、文明行为进社会、礼貌感恩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三进”工程,继续教育学生远离,不接触、凶杀等不良的影视作品、书刊,不进“三厅一社”和社会网吧,不参加危害身心的游戏活动,不唱灰色童谣,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以安全、法制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道德实践活动,结合“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敬老助残、参观访问等教育体验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学校要自主设计或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结合市科协、市教育局制定的“科普之冬”工作安排,有计划地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学校要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及其它专用教室、文体设施。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基层学校要利用好寒假时间,继续开展“城乡互助手拉手”及深入农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3、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确保师生假期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放假前组织人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彻底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寒假期间,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尤其要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安全巡查工作。

各学校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或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假期时间安排,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安全、健康、法制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指导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己。重点防范交通、食物中毒、火灾、过冰溺水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加强“两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教育。各校、各班级要与学生建立通畅的联系方式,随时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同时,要督促家长承担起假期安全监护责任。

严格控制大型集体活动,禁止大规模的集体外出活动。如果必须举行,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经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操作。各校要建立健全假期安全工作制度和报告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联系网络,消除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妥善处理,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以有效保证师生安全。

4、做好学生寒假防控甲流工作确保不爆发大的疫情

各校要高度重视寒假期间学生甲流防控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学生重症病例出现。

寒假前要利用家长会开展一次防控甲流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知晓对重症甲流病例的预判;提醒家长在寒假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场所聚会,积极配合社区做好防控工作。要继续坚持报告联系人制度,寒假期间如有爆发疫情和重症病例出现,及时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开学前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好学生返校前甲流防控相关工作。

5、合理布置寒假作业,确保师生休息时间

各中小学校要与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科学有序地安排学生的假期生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指导家长不要盲目让子女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要在保证子女健康成长、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假期为“学困生”义务补课。鼓励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为保证广大师生有充分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适量、合理地布置学生的寒假作业。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社区劳动及体育锻炼。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调查、考察等活动,撰写调研报告或探究性(研究性)小论文。各学校要确立假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并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开学以后各学校要组织专题汇报,并将完成情况记入学生的考核记录。

6、加大查处力度,制止教育“三乱”行为

寒假期间是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的易发期和活跃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干部、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三乱”的危害和治理“三乱”的紧迫性、必要性。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定的“五坚持”和“五不准”。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市监察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的八条处罚规定》和《*市教育系统二十条禁令》,严禁学校、教师违反规定进行乱补课。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治“三乱”行为。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对“三乱”行为的稽查力度,公开查处“三乱”工作的举报电话,假期中,市、县(市)区教育局要组织稽查小组,认真查处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违纪行为,对顶风违纪的“三乱”行为要公开曝光,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7、组织好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各单位、各学校要认真抓好干部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利用假前、假后的有效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体现教育均衡、公平原则,认真谋划新一年的工作思路。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认识,做好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工作,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2001〕17号)、《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精神,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参加教改实践,努力开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广大教师要搞好家访。家访数量要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做好家访记录。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要重点做好此项工作,针对假期农村初中辍学易发和高发的特点,组织走访,严格控防,抓好寒假期间的控辍保学工作。要重视和安排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的寒假生活,各中小学校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认真解决他们在假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开学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师家访工作进行检查。

篇4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教师培训文件中,教师培训的学分制和培训经费的保障制成为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和亮点。一系列强制措施和要求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都为培训而“疯狂”。以“国培计划”为龙头,各种级别、类别的教师培训活动如雨后春笋,铺天盖地而来。如此多的教师培训项目(活动)是否都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呢?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是否能成正比?

诚然,“双轨制”的实施,促进了教师培训的跨越性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机遇,但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更是一个考验,如何用足用好这笔弥足珍贵的财政经费,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便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面前。

一、教师培训实效性现状分析

对于培训的实效性问题的探索,人力资源培训领域获得了更为深入的进展。2004年,Brent Peterson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传统培训活动中出现“倒二八现象”,即组织在培训项目本身投入85%的资源,但是只产生24%的有效性。不可否认,教师培训也存在着这种“倒二八现象”。尽管教师培训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相当多的教师对此却似乎并不“买账”,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得到文件规定的学分,走过场、完成任务而已,勉强成分比较多,因此收获甚少,培训效果没有预设的那么美好。

教师培训实效性的这种“倒二八现象”是源于多方面原因的。本文暂且不去探究教师层面包括教师培训意识以及学习主动性缺失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对浙江省慈溪市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效性分析,发现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培训制度的不健全是使培训实效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现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解析:

1.培训对象缺少计划性

新的教师培训规定出台后,所有培训项目申报审核、教师选课评课、教师学时确认都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进行。教师都在平台中“菜单式”选课。学校审核环节形同虚设,只要是教师选了免费培训的项目一律通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按需培训、分类培训、分层培训、分段培训等种种美好的意愿都成了海市蜃楼。

2.培训项目缺少开放性

培训机构在设计项目时出于自身的资源和管理,而很少考虑教师发展的需要,封闭式的培训理念,导致教师的需要与培训不相符合。

3.培训方式缺少多样性

目前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了以学历提升为主的培训模式,即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看作培训的根本目的,采用说教为主的培训模式作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方式。

4.培训教师缺少本土性

为了设计多样的培训项目,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多数培训项目的授课教师为外聘的专家。这些外聘专家虽然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培训经验,但他们授课繁忙,很难针对本地教师的特色和要求以及本次培训项目作相应的调整,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的培训的效果。

5.培训评价缺少实效性

目前,只关注对接受培训教师的评价,缺乏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只关注教师是否参加了培训,而对其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与变化很少涉及;培训后跟踪评价几乎没有,使培训评价沦为“花瓶”。

二、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应在培训经费已足额保障、教师需求日益旺盛的现状下,重新审视教师培训的需求、方式和策略。从统筹化、分层化、实用化、竞争化、个性化和考核化等方面入手,唤醒受训教师的培训期望,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

1.统筹化策略

为了让培训更加合理、服务性更强,需要对培训进行总体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根据“针对性、有效性、服务性”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时间,特别是假期时间的利用。如,在安排培训的时段时,主要以暑假和寒假为主,让培训不会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除了培训时长在90学时的集中培训,其它培训一般安排3至5天为宜;培训项目的制定要考虑实际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一线教师代表、专家学者、培训机构等,并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使培训项目的设置、操作更加的规范和科学,让更多的教师主动报名参加培训。

2.分层化策略

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每个教师由于工作经历、工作岗位、工作经验的差异,他们在培训时需求是不一样的,只有站在老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角度上考虑培训内容,才能让教师真正获得成长。因此,实施分层化的培训策略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好举措。如新入职教师突破难点抓“集训”。新入职教师独生子女多、自我意识强、实践经验少,在培训中采用“培训+军训”封闭化、军事化的集中培训模式。除早、晚的军事训练外,有针对性地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师德修养、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使新入职教师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能融入学校的团队,加速成长。普通教师立足实际抓“内训”。除了立足镇(街道)、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校本政治学习、学科组研讨等常规动作外,教育行政部门本地教师整体发展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应的专题培训。一个专题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集中培训各镇(街道)师训站统一组织,分散培训由教师任职学校(单位、幼儿园)负责。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考核办法并组织考核组对培训情况进行实地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予核发学分。骨干教师创新途径抓“引训”。可以引入权威专家和高校优质资源让骨干教师获得全沿的理念,并在强化训练中迅速成长。名特教师拓宽视野抓“外训”。用前沿的培训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与外国培训机构或高校展开合作,通过吸引先进的教育理念让特级教师实现突破。分层化培训策略,让处于各层级的教师都有适合自己实然需求和应然需求的培训项目可以选择,基于教师需求的培训,其产生的实效就会大大增加。

3.实用化策略

对参加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显示,教师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依次为:教学观摩与实践(35%)、案例分析(28.3%)、专题讲座(21.5%)、教学论坛(10.5%)、远程培训(4.7%)。教师们认为,培训应该直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所以观摩高水平教师的授课,与高水平教师分享教学体验最为重要,而关于本学科或教育教学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则常常被评价为理论性太强、曲高和寡。上述观点的实质是有效的教师培训到底是侧重知识本位还是能力本位。显然,这不能简单地选择其一加以强调,但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智慧,则应当成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和讲授者重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用化策略,让培训促进教师的二次成长,构建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科学模式。

4.竞争化策略

在培训中,高端培训对不少想成长的教师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名额分配时存在着优先性的问题。因此,要合理分配稀缺资源必须有一套严格的选拔标准,并考虑不同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的搭配,以及在大的框架下教师申请的流程,审批的流程,通过公开、透明的选拔方法让名额公平、公正的分配出去。竞争化策略可以促进教师培训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培训的荣誉感,从而激发教师的内在学习驱动力,提高培训实效性。

5.个性化策略

5年360学分的强制要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教师需求多、受训人数少,公共课目多、个性内容少,报名项目多、命中机率少等“三多三少”的矛盾。要缓解这个矛盾可以实施个性化策略,进行“私人定制”,从而实现本地本校教师按需、分类、分层、分段培训。

6.考核化策略

首先是对培训者的考核。名教师、骨干教师是县市级教师培训授课教师的主力军。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名教师、骨干教师任期考核中要把培训次数、授课人数和受训教师的满意度等情况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采用“一票否决”制。一方面提高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使这些名师和骨干教师自加压力,在培训教师的同时,更加提升自我,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优质师资培训队伍。同时要加强外聘教师的授课质量监控,把授课效果欠佳、态度不端正、学员满意度不高的外聘教师纳入“黑名单”,不再续聘。

对受训教师的考核不能仅停留在合格与不合格的终结性评价上,而应根据培训时出勤、听课、作业等进行全过程分数考核。考核分数高者在下次选课中同等条件的优先参加。此外,逐步建立市(县)级培训后行为转变考核机制,而这项工作显然是培训机构无法做到的,学校要将教师回校后教育教学的考核作为其能否参加下次培训,特别是更高层次培训的主要参照指标。

同时,加强对培训项目及负责人的考核。应对培训项目和负责人从培训方案的预设、培训的组织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考核和评价结果作为本地培训机构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或开展协同培训的重要指标。

篇5

从国际、国内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看出,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对于很好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的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笔者对教师校本培训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和中、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现状以及国内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阐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外校本培训综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都从根本上集中表现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逐步转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美、日、英、法、韩、德等许多国家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在新世纪的国家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肩负着21世纪教育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并决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甚至于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搞好“校本培训”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任。

国外研究表明,校本培训具有突出的效益,从继续教育的内容看,近年来,以学校需要为基础的在职培训大纲越来越多。这种大纲包括了学校对自身优先需要的评估,而且这种大纲的实施使广大教师产生主人翁感,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比在院校培训更为有效,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

国外研究认为教师校本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培训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中小学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

我国教育界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是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的学校实际出发,所开展的一种目的性、针对性都很明确、做法符合学校教师群体和个别教师成长规律的系统培训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操作规范、讲究实效,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系统安排、并使之有序开展和持续性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校长的组织领导下,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系统管理和组织的一种有效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所以,它必定有别于原先学校对教师零星的、不系统、无明确特定目标的一般培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往学校内部自身进行的、以提高教师为目的而开展的各类个别性培训活动,不一定能称之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定义的本质是:

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校本培训关心的是学校以及教师的日常遇到的有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一种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经验,它把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放在首位,校本培训还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是在学校中,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

意旨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教师的培训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校长、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检验培训制度、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同时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

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在培训中有专业研究人员和其他人员参与,意在发展一个共同体,与教师一同完成培训任务,校本培训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活动平台。

二、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

校本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提出来的,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其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当时英、美等国的教师培训工作采取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或教师机构进行训练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规律性的教育理论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和解决教育问题,而且教师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培训效果很不理想,不断受到各教师协会及其他机构组织的批评。于是,各国开始重视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及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这一模式能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各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英、美等国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进程更加使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本人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专业化改革要注重教学专业的发展,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专业发展计划适应了教师专业化的需要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与关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都广泛接受和实施校本在职培训计划。90年代期间,这一计划还被推广到了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

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在近年来的国际教育会议上已得到强调和认可。如1996年以“加强与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非洲地区筹备会议提议,教师必须通过有适当监督的校内实践经验而获得教学技能,同时还要求进行行动研究:“教师应对他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将可以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等。

三、国外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

英国: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国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摇篮。早在1972年,《詹姆斯报告》就建议“教师的在职培训应从中小学开始。”80年代末期,针对院校教师培训的弊端,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院设计了中小学教育教师校本培训的“六阶段培训模式”:

(1)确定需要,教师在职培训的意向产生于学校和教师,与大学建立联系,以便获得有针对性的进修机会;

(2)洽淡,中小学与大学培训机构洽谈如何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3)协议,提交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交给即将受训的教师修改后生效;

(4)前期培训,一般两天左右,在大学进行,属于引导类课程,主要介绍有关的教育领域新发展;

(5)主体培训,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理论方面的或是实践方面的问题。

(6)小结,培训基本完成,在职培训告一段落,教师对自己在进修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与策略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反馈给本学校与大学培训机构作为设计补救计划或进一步改进以形成新的培训计划的依据之一。

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常常发生在处理意想不到的或难的预料的突发事件,如:与教师同行的偶然谈话、无意中浏览到的有关信息,处理班级事件的灵感或学习中的偶然收获等,都可以激发起教师个人或整体的学习成效,因此,设计教师培训计划应尽可能提供这样一系列预料不到的经历,这是对其他教师的最好启发和案例分析学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英国中小学采用了“回顾——计划——实施——评价”这样一种模式来设计培训活动和开发校本培训课程。

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以及《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实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后,教师的校本在职培训逐渐成为一项国策。与此同时,教师校本进修的内容与模式也有很大发展,整个校本培训要有计划、要指定专业指导教师、成立专业发展委员会;教师进修的内容也立足于教学实践和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采用“以行促思”的模式,教师在培训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确定策略后再审慎地投入实践并观察和评价实际效果。

美国: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倡导“绩效为本的教师教育”(performance-

basedteachereducation),认为教师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学校和教学环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教师培训。但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只注重校内的弊端,这种培训不久便夭折,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思想,以及新的方式指导师资培训,于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计划应运而生了,简称为PDS,它是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功能。PDS学校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公立学校的校改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师教育质量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此后,这一富有创意的概念经过更多学者的充实逐渐变得丰富和明晰起来。PDS学校既是供大学教育研究的实验校改示范校,又是培养新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校,具有经验的教育专业人员继续发展的学校。

建立PDS学校要在两种不同文化组织(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起共生的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一方面,大学与中小学两种文化的冲突。PDS学校中小学和大学教师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很大的调整,彼此承认对方的专长,还有管理上的相互合作等等。另一方面,大学内部两种文化的冲突。建立PDS的障碍还来自大学内部,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教授与注重现场研究的教授在价值观、学术取向和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而大学奖励机制多倾向于研究,这会影响到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大学教授的积极性,为高层次的反思型或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带来困难。

澳大利亚:

一方面,大学的教育学院根据教育改革素质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改变培训方式和课程设置,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在专业研究人员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面向学生,面向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实施研究计划,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展相互合作交流。这种由教育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作为研究群体的行动研究提倡合作,强调批判性思维,面向实践,讲求实效。行动研究的口号是“把牌亮在桌面上”,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和整个学校的变化。

日本:

当前,日本教师培训的新形式有以下几种,按任教年限分类:有新任教师的培训、任教五年和十年的校训,此类培训为硬性规定,也称行政命令培训;按职务及资历分类:有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培训;按组织层次分类:有中央培训(文部省)、地方培训(都道府县)、市盯村培训等;按培训内容分:有在各级教育中心进行的新教育内容、教材教法及学生知道等方面的培训,由各都道府派遣到企业、农村的社会体验培训,有在大学进修基本课程的培训和获取高一级学位的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课程培训等;按培训的形态分类:有校内培训、校外培训、个人自我进修提高和国外培训等;接受培训的时间除了新任教师培训统一为一年外,其余均不等,由各级教育中心组织的培训都为一周到二个月,社会体验培训一般都在六个月以上。

80年代以来,校内研修在日本教师培训中占有主导地位,1989年4月正式实施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校内研修是学校主导型的,培训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在日本,由于受到终身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校内培训将更受重视,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个人主导型教师培训将是今后日本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课题,是向“终身学习社会过渡”的目标迈出的一大步。

目前,校本培训计划在实践近二十年后逐渐成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是学校整个发展计划的里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国际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校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英国已正式确定校本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是培养有能力的教师途径,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已逐渐接受并引用了校本培训方式。走向校本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

四、国内校本培训发展和研究现状

在香港,十多年前数理学会已推动这方面的活动,并总结经验出版了一本书“Increa5ing出eProfessionalismofTeachers:Scho01-BasedINSET,HongKongandBeyondF”。近年,不少办学团体和个别学校也推动校本专业培训,如东华三院教育科居FJ的小学教育组也成立了小学教育发展委员会,定期为校长及教师举办进修课程。有关训练的内容和要求,由教师主动提出,学校行政阶层亦共同参与。

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教师培训的方式,无论所到的是教育发达的省市——北京、上海,还是教育落后的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本培训方式已经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师资培训机构之外的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渠道,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更进一步增强。

我国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最初提倡“导师制”,这是一项“利校利师利生”的教师培训策略:邀请专家、名师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走向专家、名师,是校本培训教师中学校普遍采用的重要策略。校长们谈到校本培训时说:“这样培训教师至少有两种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目标的直接指向性:校本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指向学校的实际,学校的需要以及培训的目的。二是直接指向全体教师,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内容直接取决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将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教师编成小组,共同学习并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校本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突出表现在培训方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一)国内校本培训的模式

课题带动法

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个人自修法

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自修就更是诸多培训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可以说,任何外在的培训若是离开了教师自觉自修这一环节,都将收效甚微。校本培训恰恰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充分发挥了教师本人的作用。

师徒结对法

名优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实现传、帮、带的目标,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培养的普遍使用的方法。当绝大部分教师学历达到要求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已不再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而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则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这些恰恰是新教师所欠缺的,研究表明,名优教师所具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传授给新教师的,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新教师发展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

假期短训法

假期短训法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普遍形式,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联合起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举办短训班,聘请高校的有关教师来校讲课,这种短训班不同与传统的集中受课,而专指学校在明确了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主动邀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学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二者间的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校际交流法

校际交流法也是校本培训的常见方式,这种方式以课堂实践为基点,着力帮助教师提高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些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科研型名优教师的数量尤为不足,仅靠本校的名优教师来指导新教师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是必要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校际之间确定观摩研讨课题,上好观摩示范课,使活动有针对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促进共同提高。

反思教学法

反思教学法教学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探究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科研性质。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以科研手段来促进教师的提高。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必要的,但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多层面、多角度的经常反思自己,才能成长得更快。

反思性教学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写反思日记和行动研究。教师可以从教育问题出发,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开展行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吸取经验培训,它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专题培训法

专题培训法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某一门课程内容,把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经验总结式文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a)专题性理论辅导b)专题性文献研究c)专题性研讨活动

d)专题性课堂实践活动e)专题性文章总结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中大力提倡与开展校本培训,但研究成果都是对培训的经验性归纳总结,一方面,校本培训的研究缺乏目标导向,这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培训计划才是有效的,如何指导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等,目前国内对培训模式的研究层次低、零散,成果大多是感性经验总结,不系统、不全面,或说仅仅是培训方式研究,还不能称得上培训模式研究: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所以研究常常不深入,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操作,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存在明显的不足,培训中的问题,包括教师教育观念培训中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地暴露出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校本培训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使教师产生反感。所以应看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校本培训中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中培训者的选择与培训过程不够严格;

与大学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种师资培训部门在内的校外机构的合作途径不畅通;

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缺乏科学依据;

中小学校本培训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方案设计;

专业人士对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关注;

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有效评价体系;

没有摆正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的关系问题。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起步晚,又是自下而上地开展起来的,虽然规模发展很快,但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

一方面,校本培训方案的制订缺乏理论指导,使得培训方案形式纷杂,缺乏可以借鉴的共性东西,反而不利于其推广和具体操作;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核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缺少严格的课程体系和有利的课程开发理论支持,目前比较混乱:校本培训策略研究也是研究得较少的领域,教育界出现的培训方式或培训策略界定混乱,多是经验性归纳总结、缺少科学的操作概念,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实施,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培训资源的作用

校本培训方式多样灵活,能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服务于教师培训计划,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常常由于缺乏对培训的管理和监督,使得校本培训仅仅局限于本校内,甚至仅仅采取校内集中培训的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使得校本培训没有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培训缺乏实效、流于形式。

没有充分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

校本培训的本质在于以学校为中心,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培训,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日前的校本培训还在上级校本培训目标与学校需要以及教师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校本培训在现阶段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篇6

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做到六多六少: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约束;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发现、少一些讲解;多一些创新、少一些接受;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多一些生活需要、少一些机械训练。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通过此次暑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让课上的更生动更吸引学生?

一:"他山之石可攻玉"利用质料,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让教学方法多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二: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看学生掌握了目标中的那些内容?掌握程度怎么样?那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那些需要讲解?),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迎合学生的喜好,满足学生的需求)三:对学生日常学习方法的指导:①、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②、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③、学科学习方法(从各科教材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渎、自思、自问、自结),合作学习(有时间、有分工、有纪律、有程序、有记载、有反馈),探究学习(始终处于问题之中),让教学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总结过去,查找问题,规划未来。一是宗旨意识不强,一些有的教师师德不高,价值观异化,思想观念僵化,责任心淡化;二是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创新意识,教育观念陈旧,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上课满堂灌,复习搞题海战术;三是少数教师课堂随意性大,教育学生方法简单;四是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发现问题胜于发现真理。问题没有发现永远是问题,查找问题不是坏事,及时整改更是有利于工作,我们要面对这些问题,净静思考,分析根源,剖析危害,认真整改。学习中,教师们重温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法规意识;认真总结工作,自我剖析,扬长避短;学习先进典型,取长补短;参加师德考评,更是增强了修师德的紧迫性;听师德师风专题报告,学习新课改、新教材、新课标,提高了教师新的教学理念…

. 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要突出重点抓好安全防范。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抓紧抓实学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要高度重视期末结束阶段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要把防溺水和防交通事故作为暑假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通过学生离校前的集中教育、宣传栏、学校网站、《告家长书》等途径,特别关注农村学生、低年级学生和外来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教育学生去江河、湖泊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 教育学生要注重夏季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电,不进营业性的游戏室、舞厅、网吧等复杂的娱乐休闲场所。有住校生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离校,加强与家长联系,确保返程安全。要通过多种形式,指导督促家长加强对子女暑假期间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各校要在暑期切实落实好防汛、防台、防雷电等措施,有学生实习活动安排的相关学校,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日常监管。

要切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各校要在放假前对校舍、 设备、电器线路、消防设施等进行 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 做好校产、化学药品、危险品的保管工作,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各校要 对一学期以来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总结,对安全硬件、制度、措施等进行自查、自纠、自改,进一步落实校园安保工作的“人防、技防、物防、联防”措施,严格校门出入登记制度,落实校园、学生宿舍和重点部位的巡逻制度和督查制度。

要认真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度。 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分工,切实加强对保安、宿管员、生活指导教师等安全特岗人员的 考核、整顿和 培训工作,做好 学生接送车的考核、管理和维护工作 。特别要强调 做好门卫、值班、巡逻等方面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认真落实好 24 小时值班巡查制度。 严格执行节假日领导带班和干部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各校暑假值班安排于 7 月 1 日前报局办公室。

2 .切实规范期末阶段教育教学工作 。 要按照 教体局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自觉规范期末阶段教学行为, 不擅自调整课程计划,不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 ,不加大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引导教师研究学生,聚焦课堂,切实提高期末复习的效率。要引导教师、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 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奖励教师的唯一标准;不得以考试分数、成绩给学生、教师和班主任排队、公布名次。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组织教师本人撰(抄)写学生评语,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生品德评语要求各校教务处严格把关、校长抽样检查。

3 .切实加强学校财产财务管理。 各校要在师生离校前清理、审查好账务,根据年初财务预算计划,认真开展学校公用经费、人员经费等财务支出年中自查工作,并按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要求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初中、高中段学校要严格遵守招生纪律,严格按有关文件规定,做好招生收费工作,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各校在学期结束前后,对校内所有固定资产作一次全面清查,建立实物台帐,做到帐实相符。 要根据 《绍兴县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 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实施细则,认真落实好回收使用的各项工作和措施。

4 .切实规范期末各类总结评比工作。 各校要按照教体局的统一要求,及时排定本单位期末结束阶段各项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总结、考核和评比工作。 要高度重视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好毕(结)业典礼,上好母校最后一堂课,切实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教育。 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家访活动,切实提高家访的覆盖面,严防走过场,要把特困家庭、低保家庭学生、患重病学生以及其他各类特殊学生作为家访的重点,切实加强人文关怀。 要按照《档案法》的规定,认真做好一学年教育教学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确保 9 月 1 日 前能全部进入学校综合档案室。要切实做好学生学籍档案的整理和完善,规范义务教育的“八册一卡”管理,规范电子学籍档案管理。

三、暑假期间的重点工作

1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提升理念”主题教育活动。 要根据教体局的整体部署, 围绕“办什么样的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目标,从研究社会、家长、学生、教师的实际教育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充分利用暑假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要明确学习的内容、重点、形式,通过“学政策、读好书、搞调研、写心得”等途径,引导广大教师提升思想境界,提升职业目标,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我县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新学期开学后,各校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交流教师学习活动开展情况。

2. 认真组织暑期师训干训活动。 学期结束前,教体局将开展全县各校教师学习日活动,请各校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暑期教体局将组织开展校长外出培训,高中学科专题培训、竞赛教师培训,义务教育名师及骨干教师培训、备课组长培训、教材教法专题学习、班主任校本培训、新教师培训及校长读书会等活动(具体培训方案另订),请各校认真组织参加。培训结束后,教体局将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考试。

3. 切实加强系统师德师风建设。 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 不断深化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在全系统进一步弘扬“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优良师德。要引导教师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树立遵纪守法、和睦邻里、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涉黄、不涉赌、不涉毒。要教育教师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 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学生培训活动, 不到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班兼职兼课。

4. 合理安排师生假期生活。要确保师生休息时间。 暑假期间,义务教育段学校一律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办班、补课活动,不得推迟学生放假或要求学生提前报到;高中段学校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推迟放假或提前报到的,必须报请教体局同意。 要合理布置暑假作业。 要科学指导学生安排好暑假的学习和生活,合理布置作业。要适度减少文化课作业量,并做到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要增加安全教育、德育、体育和饮食教育等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作业量,引导学生在假期调适身心、投身实践、增强才干;作业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实行家校共同监管。要在暑期结束前向学生、家长推荐一批好书,要求学生在假期多读好书,撰写读书心得体会。新学期开学后,各校要及时开展总结评比活动。 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结合建党 90 周年,精心设计载体,广泛开展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暑期读红书、学党史、访英模、写感言等系列活动;要结合文明县创建,以“讲文明、提素质”为主题,深入开展“我为文明添光彩”志愿服务活动;要根据“春泥计划”的要求,积极支持村(居)、社区开展学生暑期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 200 个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资源,引导广大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见识,在体验中成长;要在保证活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学生返校日”及主题教育活动。要加强学生艺术素质的培训与指导,为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创设更多平台。

5 、切实抓好创建省体育强县的各项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和责任,积极查漏补缺,认真抓好体育创强各项工作的落实。各镇(街)教育总支要加强督查,要积极联系镇(街)职能部门及早落实相关体育设施及创强资料。各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学校体育场馆要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各业训网点学校要认真抓好暑期集训工作。

6. 切实抓好校安工程建设及标准化学校创建。 涉及暑期校安工程的学校,要加强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和校舍安全的管理,配套的设备、设施项目要统筹考虑,规范做好招投标工作,抓质量、求进度、保平安,确保八月下旬准时完工。涉及标准化学校创建的镇街, 要认真对照新的“基准标准”,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抓紧落实改进措施,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圆满成功。

7 .切实做好学校网点调整实施工作。 涉及网点调整的学校,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入学”的原则,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积极稳妥地做好网点撤并和学生分流、入学工作。要加强宣传,使村干部、村民、师生能充分认识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要求,支持、配合学校网点调整工作,确保撤并工作平稳、有序。

篇7

为了更好的迎接新课程实验的到来,了解和学习第一批实验学校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借鉴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科研处和实验二部的相关人员,在科研处郭明侠副主任的带领下,于200x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广东的深圳市和山东的济南市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学习。广东省和山东省作为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份于200x年秋季正式开始新课程实验,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我们先后考察了深圳市的深圳实验学校、深圳高级中学和济南市的山师大附中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都是当地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重点中学,十分具有代表性。我们认真听取学校领导关于课改进展情况的介绍,并与部分实验教师座谈,就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我们还深入课堂教学,观摩了几节常规教学课,亲身感受了新课程的魅力。通过两周的考察学习,使我们对高中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了解、认识与思考,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策略对我校将要实施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面将本次考察学习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本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变动最大,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教育部出台的高中新课程方案,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本次新课程实验的突出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教育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局面。实现了权力下放,给地方、学校和学生充分的自和选择权,使其能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材和课程,达到教育收益最大化。现在已基本实现了教材选择多样化、课程设置灵活化、课堂教学个性化、学生评价多元化。

1.教材选择多样化,地方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实验首先就是改变了过去全国使用同一版教材的局面,要求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高考也命题也不再依据某本教材,而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版本的教材争相出炉。现在全国普通高中教材的版本不下于十种。新课程要求每个学校不能只选择一种版本的教材,而是要选择多种版本的教材。广东省在教材选择上就遵循版本不少于三个的原则。而广东省的各个地区选用的版本也不尽相同,都是由各地区相应的教材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教材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投票决定的。必修部分统一要求,选修部分各校参照《广东省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我们考察的两所学校选用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粤教版。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某一学科上,虽然学校选定了某版的教材,但是他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参考指定的教材,而是采取“一本教材为主,多版教材为辅”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每位老师手里都有两三本,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参考。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建议学校在进入新课程之前,应该让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前拿到多种版本的教材,提前熟悉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总结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和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课程设置灵活化,学生拥有选择权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改革后的高中课程由八个学习领域、十二门科目和若干个模块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按照国家的要求,高中学校必须开足开齐8个领域的必修课,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努力开设多样化、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各学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变通,灵活的执行国家的要求。首先,选修课程必修化,由地方或学校代替学生选课,统一上课,采用的这种所谓“配餐制”。这也是现在我国新课程实验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我省刚刚出台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选修Ⅰ的内容一是所有学校必须开设,学生按要求必须进行选择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这些内容的必修的。我们考察的深圳、济南两地的学校基本上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只不过有的是省里规定的,有的是市里统一的,还有的是学校自己选择的。几乎没有学校能达到让学生开放式的选课,上课实行“走班制”。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牵制,以及学校自身资源的限制,采取这种做法也是符合实际的。要真正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学校活动课程化,为了达到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至少获得6学分的要求,很多学校都灵活的将学校活动课程化,例如将运动会、文化节、科技节等学校活动课程化,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学分。这样做,既能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又完成了国家对开设校本课程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再次,研究性学习灵活化,国家规定研究性学习是15个学分,如果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可能效果不会太好,更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所以大部分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灵活话,既有集中授课,又有分散研究;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个别指导。有的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开学初用几个课时,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选择题目和导师,学生们课后研究,教师进行指导,期末再利用几个课时验收成果。或者是在放假前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假期里进行实践研究,开学来进行验收展示。总之,以上这些都是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的一些做法,对我校以后实施新课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师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更加个性化。教师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的新的课堂教模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到深圳实验学校和山师大附中的课堂,分别听了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十余节课。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下,任课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程实验的成功与否。无论教材编排,还是课程设置怎么改革,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授课方式不变革,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空谈。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实验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是我们进行新课程培训的最重要的任务。

4.学生评价多元化,学校拥有选择权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改进传统的校内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是大势所趋。在考察中发现,虽然所有学校都采取了综合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各学校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学分认定上。由于国家规定学分认定权在学校,所以每所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出本校的学分认定标准。以深圳实验学校为例,他们将学分认定分为考试和评价两个部分,其中考试成绩占60%,评价成绩占40%。考试成绩又分为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成绩又分为个人评价(10%)、同学评价(5%)、家长评价(5%)、和教师评价(20%)。最后他们规定只要学生的学分达到1.7分,就认为这个模块通过考核,给2学分。同时,他们还按照国家的要求给学生建立了成长手册和成绩手册。因为虽然学生学分认定、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理念很好,但是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际操作起来相当复杂,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评价标准,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是课改中多数人较为困惑的问题。

二、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验,虽然广东和山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上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初期阶段。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领导机制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政府行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行动到位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是落实新课改的组织保证。我校已经成立了由符校长直接领导的新课程改革委员会,并指定了具体分管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的副校长。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形成运行有序、功能完善的课改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积极做好课改宣传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支持,因为新课改不仅仅涉及到学校的问题,同时也直接涉及到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为了让学生家长能了解新课改,认同新课改,最后达到支持新课改的目的,学校要在进入新课改之前,必须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学校的标语、墙报等形式,广泛的宣传动员,营造课改的社会氛围。二是,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以“家长学校”为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课改新理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学制定课改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我省出台的《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我校的新课程实验方案,明确我校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内容,对学校的新课程实施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同时,还要制定各种计划和方案,包括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学分认定方案、学生成长手册制定方案、选修课设置方案、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等各种方案,使新课程有效实施有章可循,保证新课程实验在整体框架内稳步、有序的推进。

4.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解决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我们有必要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立项研究,以保障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建议学校选择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实验教师成立专门的课题组,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对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5.精心组织教师培训

篇8

一、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的针对性

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管理方式的不同,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的初期,队伍会有诸多的不适应。针对这一现状,一是强化国际标准培训。在组织参加油田外部培训项目的同时,针对海外市场遇到的实际问题,把专家和长期从事国际合作、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骨干人员请进课堂,现身说法,分享经验,重点培训国际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工艺。充分利用海外市场分布区域广、学员与甲方接触密切的优势,大量收集国外现场资料,将现场钻井设计、施工程序、日报表,安全程序、井控程序等纳入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贴近市场,满足了项目发展的用人需求。二是强化涉外英语培训。为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坚持涉外语言培训不断线,各专业化公司经常性举办英语培训班,油田培训中心常年举办中、高级外语培训班,回国休假人员可以随到随学。同时,对学员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进行成绩测试,测试结果与薪酬挂钩,并及时调整到相应的班级,成绩优秀者再推荐到高校学习,或直接选派到国际项目。

另一方面,与油田外部培训机构合作,拓展国际化语言交流范畴,组织3—6个月脱产封闭式强化培训,重点提高商务谈判和商务写作能力。三是强化跨文化沟通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参加集团公司及有关机构组织的跨文化沟通培训,并组织人员分区域、分国别开发编写文化风俗读本,邀请优秀外籍雇员到国内举办讲座,帮助外派员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禁忌。

二、优化机制,提升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的实效性

创新培训运作方式。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形式,每年累计培训国际化经营人才3000人次以上。一是模块化培训。针对国际项目人员休假期限长短不一、时间早晚不定、个人文化水平不同、岗位技能要求各异等因素,对回国休假人员采用模块化短期轮训教学方式,把培训内容分割成多个独立模块,“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每次休假期间培训1—2个模块,项目人员可根据个人学习记录和培训要求,随时插班学习,直到学完全部内容为止,形成了培训学习和国外工作两不误的动态良性循环。每年培训回国休假人员800人次。二是实战式培训。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把课堂搬到井场,把井场变成课堂”,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学员共同研讨,互教互学,增强了培训的现场感和实用性。三是渐进式培训。对新分大学毕业生,重点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对有一定技能的骨干人员,重点进行外语强化培训。根据海外市场分布情况,系统建立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档案,详细记载选拔、考核、使用、培训等情况,并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形成培训——出国——回国轮训——再出国的渐进式循环培训模式。

强化培训内部动力。一是以考促培。坚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原则,完善“国际公司、境外公司、施工队伍”三级考评体系,制定《国际项目员工考评管理办法》,建立国际化经营人才退出机制,确定了职业道德、外语水平、工作业绩、培训时间等4项考核指标,每年进行考核,结果与评先、晋升、奖惩直接挂钩,并逐年进行修订完善。二是以赛促培。坚持在境外施工队伍中开展赛安全、赛进度,比顽强作风、比文明施工劳动竞赛;在两年一届的工人技能比武中,将国际化的技能操作内容列入比赛项目细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其中,在沙特阿美公司开展的“钻井极限挑战赛”中,中原油田的钻井队一举打破钻机搬迁、安全生产、生产时效3项钻井纪录,创造了阿美公司历史上的奇迹。三是取证促培。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和安全资格证。

三、强化保障管理,提高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的实战性

完善培训设施和条件。从油田实际出发,制定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规划,按照突出主业的原则,在国内,建立了石油钻井、井下作业、电工、焊工、井控、安全教育等7大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基地;按照相关国家的劳动法要求,结合海外施工特点,在沙特、哈萨克斯坦、苏丹、也门等国际市场建立了4个海外培训基地,当地员工培训率达100%,形成了重点突出、专业配套、布局合理的基地建设格局。建立钻井和HSE模拟演练系统、双语教学语音教室,开发员工培训网,满足了国际化经营人才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同时,优先保证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经费,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篇9

中职师资校企合作具体措施一、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1.中职教师缺乏准入制度

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高校毕业生,包括师范类毕业生,通过教师资格准入考试,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二是高校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后通过进编考试等渠道,加入到中职教师队伍中。但后一种来源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很小的比例。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文化课教师饱和、专业课教师缺乏、特别是紧缺型专业教师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奇缺的问题,再加上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和中年骨干教师偏少,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培训和企业实践,出现了教学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短缺的情况。另外,由于政府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外聘专业教师,学校很难聘用到合格的兼职专业教师,专兼结构也难尽人意。

3.专职教师缺少实践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师培训管理方法和激励机制,直接导致专业教师只关注学历提高和职称提升,而不太重视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国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严格来说,国外职业教育并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国外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三、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有两点:一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教师既能担任教学工作,也能担任专业技术工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是关键。在教学方式上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验实训和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证书,更要有相应的实际职业能力;既要充当理论教师,又要指导开展实验实训工作。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通过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网络(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科研究和在职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2.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专业教师只有经常深入一线、及时掌握新知识,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应积极为在职教师寻找接触生产一线的机会,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合作企业一线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既可以引导学生的企业实训,又能让教师得到职业实践锻炼。

此外,通过与合作企业联系,将企业作为学校的假期实践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

专业教师通过亲身参与企业实践,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工作现场的新技术、新解决方案;教师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深入生产企业一线,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企业的指导下提高实践工作能力,使自己逐步向“双师型”转化。

3.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激励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利于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训或挂职锻炼的政策。政府可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对于到企业一线或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优先或破格评聘高一级职称,并适当放宽评聘条件;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定上与本科院校区别对待,把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4.推进“产学研”结合

依托“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突破口。学校在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动起来,积极参与“实战型”实训室的建设与经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合作企业一起共同设计、开发、经营、管理合作项目。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约了资金,而且加强了与企业一线部门的合作,为教师创造了工作实践的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同时,学校还可通过“产学研”合作吸收企业既谙熟专业技能又适合教师岗位的专门人才,把经营、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

5.重视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从合作企事业单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验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是改善学校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兼职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解决方案以及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还可以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和研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四、结语

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决定了必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而这一队伍的建设又必须依靠企业来完成。只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真正成为连接教育和企业之间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普通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2\]王素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6).

\[3\]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刘太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篇10

一、工作目标

针对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直播平台,尊重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发挥学校和师生能动作用,整合适配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有计划有组织开展“一校一策”网上教学、在线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指导家长督促学生延期开学期间在家学习,实现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实施。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负责全市中职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统筹规划、协调调度。县教育局负责本地中职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监督落实、技术指导和跟踪管理。中职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和学校在线课程平台、以及其他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负责本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精准施策。中职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教学资源平台,按照“一校一案”和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和课程安排,切实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网上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务实高效。

(三)确保质量。中职学校要充分考虑城区、农村等信息资源差异化,制定差异化办法和解决措施,灵活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不得组织线下集中学习和集中培训,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确保师生安全。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疫情防控为主”要求。把保证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把实现“延迟开学不停学、不停教”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实现中职学校春季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2月17日前,中职学校要制定网络教学计划(方案)、课程表,做好自有自建自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安排部署工作,完成网络平台班级、科任教师、学生等组建工作,并将教学计划、方案等上传至学习平台,做好学生网络学习的准备工作和教师网上培训、备课。2月24日前,做好开展网上教学所有准备工作,并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适时启动实施网上教学活动。中职学校在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得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可安排一些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

(二)强化“网络资源”共享机制。中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先借鉴,再研发”办法,首次开课可选择国家、省级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的在线课程或在白城市职业教育微信群中推荐的平台(如高教出版社、智慧树等中职学校学习平台,可自行遴选)免费中职通识网络课程,减少首次开课任课教师工作量和难度。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为网上教学和相关培训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确保线上直播授课、同步课堂、自主学习、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前做好网络平台应用测试。

(三)做好教学有序衔接。中职学校制定网络教学计划、方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尽可能保障能开即开的前提下,以中职学校必修课程(基础模块)为主,做好跟踪考核工作。学生线上网络学习要留痕、存档,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延期开学期间,一律暂停组织包括毕业实习、技能竞赛实训等所有的实习实训活动,不组织不参加任何人员密集的各类活动。学生应通过学习平成任课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确保学习质量。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合力。中职学校要做好线上网络教学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强调家校密切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的准备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网络教学、完成网上作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县延期开学期间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中职学校、教师全面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根据教学实效对相关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二)做好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培训,按批次开展多批次远程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市教育学院、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市教育学院、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网上教学的监督管理,网上教学要做到有计划、有课表、有教案、有作业、有答疑、有作息时间表。学生网上学习时间暂定为:上午时间(教学指导时间):8:00—11:00;下午(自学、答疑、作业时间):13:30—16:30。中职学校、任课教师要提前一天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给学生推送学习任务、指导重难点和有关要求。要指导学生在家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导,并及时反馈结果,通过网络答疑解惑、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