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2 17:2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并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民办高校为充实师资队伍,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不仅是教学讲台上的主力军,也是科研、行政管理的重要力量。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的保障。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教师培训对于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青年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民办高校的200名青年教师调查走访,发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已形成共识, 也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但是, 目前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在青年教师培训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培训观念落后
多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培训更多地与职称评定、业务评估、职务晋升联系在一起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忽视了高校教师在职学习的客观需要,过于重视传承的责任,追求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时期,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学科和技术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培训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适应时代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问卷中,“近三年来,参加专业进修或培训情况”,结果显示,81%教师希望得到进修的机会,但是86%的教师从未得到过进修的机会,72%的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取得证书和应对学校的考核,且80%的教师对培训不满,大部分教师反映,学校培训的对象、内容、地点和方式多是安排好的,教师不能自主选择,处于被动地位,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大多以岗前培训为主,采用简单的、制度化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忽视了教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没有考虑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培训需求。这表明高校没有科学可行的选拔培养制度,缺乏一整套的完整计划,对教师没有明确、连续的培养措施,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实际工作中,高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经费比较紧张
“用养结合”是教师培养的一条根本原则,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不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长足发展的首选。调查显示,92%的教师对参加培训表现出很强的意愿,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中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是可望不可及的,原因主要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大量教育资金都用在了校园建设、开拓生源等方面,花在广告和招生上的费用则远远超过对教师培养的投入,以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捉襟见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动性很大,致使就算自己出资培训教师也有可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因此很多学校认为这种培训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压缩。
二、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效果的策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中,明确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民办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这不仅为民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培训的效果,应采取下面的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1)加大青年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最关键的战略任务,领导重视,政策到位是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各级领导要有人才忧患意识,对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支持或责成学校师资管理部门制定培养工作方案,培养政策要反复宣传,广泛征求意见,让全校青年教师形成共识,培养工作就能得到各职能部门及广大教师的支持。同时在经费等条件上给予保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适当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
(2)实施分阶段培训方案
基于教师发展要求,结合文献研究及民办高校实际调查,实施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培训方案。
将教师培训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岗前培训阶段,是对刚入职教师,通过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帮助新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在进入岗位前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掌握有一定基础的职业水平。了解基本教学过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师德修养。并完善聘用制度与建立科学的报酬制度来让青年教师安其所在。
第二个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实施校外培训计划,提高青年教师学术、科研能力,学校提供青年教师深造提升的机会,例如参加课程进修班和高级研讨班,以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等,进一步发展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拓宽培训渠道,培训形式多元化
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借鉴外国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机制,比如德国的高校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专门问题不定期地举行讲座。这些讲座不是泛泛的讲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探讨。美国的高校建立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科研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教学交流活动。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特点在培训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外,还要多采用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的培训方式,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实地考察,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设立短期、长期的教师资格培训班,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既有脱产培训,又有业余时间培训;既有校内培训,又有校外进修。构建开放型的教师培训网络。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互访活动,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教师接受新的学术思想,注入新的血液。
3.搭建高校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首先,搭建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可有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目前教师培训中的培训设备匮乏、优质指导教师少、训练环境不足和无法开展个性化培训等问题。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提供教师 BBS讨论区,教师开通博客,实现教师间及时交流与学习。其次,学校定期召开教研活动,以教师讲课、说课、科研为主,以供大家学习交流。同时,积极推进高校间开展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精品课程的开放,将资源影印本、教学视频、网络教学等教学资源上传到高校教师教学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与共同提高。
4.建立科学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评估体系
教师培训评价具有鉴别、信息反馈和改进培训模式的功能,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高校应通过选派青年教师的学习成绩和考核鉴定材料,考察参训教师培训计划是否按时完成、培训经费是否合理有效使用、是否达到预期培训目标等,并对青年教师受训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绩效,如教学方法是否得以改进、学生满意度是否提高、工作效率是否提高等进行综合测评,保证培训质量。
总之,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学校应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高校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任务,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据统计.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于海涛.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2,(5).
[4]汤全起.美国高校师资管理机制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l).
篇2
关键词: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7-0094-03
一、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主要困难
2012年以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承担并承办国家、省级各类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41个,共培训了1296名学员,成绩显著。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国家针对中职校青年骨干教师推出的一个重点项目,培训要求高,时间长,牵涉面广。笔者在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要做好这个项目很不容易,而且遇到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困难。
(一)送培学校及教师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
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举措。调查研究发现,各职业学校缺乏科学有效的轮训计划,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导致学校无法派出合适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有的甚至认为企业实践可有可无。同时,部分参加脱产实践的学员认为,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送培学校会暂停或部分发放绩效工资,并且影响年终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经常被单位要求请假回去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员不能全身心投入企业实践,从而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
当然,大部分青年教师也迫切希望到企业实践锻炼,但大都存在“惧怕”心理,一些学员也是盲从的,没有把企业实践看作是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推动力,不是带着知识、疑问去学习求解,“走马观花”,“机会主义”倾向严重,尚未转化为自觉行为。
(二)参与培训企业遴选有一定难度
调研发现,58%以上的企业对中职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持否定态度。企业一切以商业利益为中心,一般不愿提供关键的技术岗位给企业实践的教师顶岗,如牵涉到企业技术机密问题,根据专业来安排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大多数企业认为教师企业实践与企业基本没有关系,考虑到安全因素,企业更没有承担这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即使勉强接收,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在企业对职业教育参与力度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参训企业遴选难度很大。
(三)参与项目方案制定的主体单一
项目方案是教师企业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其优劣决定了培训的质量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方案制定往往都是培训主办方一厢情愿完成的,仅凭己方经验,没有考虑到企业实际、学员需求。忽视企业实践由学员、送培学校、企业、培训基地多重因素构成,造成方案制定的主体单一,给后期实践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如岗位与学员是否融合,技术与专业是否匹配,师傅与徒弟是否合拍等。
(四)项目实施效果考评方式不灵活
目前,政府、职业学校等已认识到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重要性,但根据国家政策性文件,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方式粗放单一、不灵活,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既没有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践项目特点区别对待,也没有开展不同专业教师个性化考核评价标准,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考核力度不足,无法达到企业实践的要求和目的。
二、探索“开放共享,
互利共赢”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思路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示范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果丰硕。2014年学校“全国装备制造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目前深度合作企业有200多家,其中90多家成为“工学结合”实践基地。借助优势资源,学校以“开放共享,互利共赢”思路积极探索“机械加工类”专业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运行模式。
“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是一个需要非常丰富“资源”来支撑的项目,要以“开放、共享、多赢”为目标重组校内外培训资源,才有希望取得实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基地要有包容的姿态,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对实践学员全面“开放”;其次,参与企业在学员能够保守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在技术、科研、工艺等方面与学员“共享”;同时相关政策支持,可实现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企业、学员、送培学校等多方共赢。
三、建立“四共”型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运行模式
中职青年教师国培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机械加工类”企业遴选是核心要素,强调“对口”,注重规模,产值要求1亿左右。经过充分调研后,学校于2014年选取了无锡微研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无锡蠡湖叶轮制造有限公司、无锡市德力液压有限公司等作为合作企业,这些高新技术企业,都能突出生产领域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为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提供了足够多的选择途径。
(一)校企联合,共谋实践方案
2014年8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职国培项目专项工作小组。学校分管培训工作的副校长与企业主管人事经理共同担任组长,负责项目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确立了“开放共享,互惠共赢”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新机制。特别强调“准备前置”,注重方案开发:一是强调“对接”,开发合适的培训模块。项目实施前,及时了解学员需求,把学员专业、企业实际与基地学校资源结合起来,整合优势资源,设置企业实践(技能)、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模块等,以“企业实践”技能提升为主,引入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模块;二是配备“队伍”,选好、配好培训团队。依托机械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材料成型专业省级创新团队,精心组织选配培训专家团队,团队设置工程技术领域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针对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人数少、时间长的特点,还为每个学员定制了个性培养方案。
(二)校企融合,共培青年教师
在项目实施阶段,学校委派的项目负责人兼具企业和教学管理经验,既是教育专家,又谙熟企业生产管理,全面负责项目日常运行,另外为每位学员分别配备1名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依托精心挑选的企业,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按照学员需求开发了产品工艺分析、工装夹具(或模具)设计、机械产品研发等8个实践岗位方向,以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困惑为支点,逐一给每个学员定任务,定方向。探索和实践了轮岗式实践法,每个学员按照产品工艺技术要求,由企业师傅现场指导教学实践。为保证学员企业实践无障碍,打破壁垒,学校、企业及学员签订三方保密责任状,防止技术泄密。这样,学员就可直接参与学校的项目研究,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三)校企联动,共管项目运行
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核心是校企如何共同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按照企业生产和教学需求,积极探索“作品+思维”评价体系。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实践作品涉及课程建设、产品设计、技术改造模块等,学员根据自己学校和实践岗位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方向并完成6个实践作业作品。学员每完成1件作品,便可针对实践中的安排、技术难题总结,根据反馈情况适当安排讲座、融合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等,及时沟通解决学员“思维提升”问题,进而解决青年教师在今后实际教学中的思维障碍,最终完成学员的综合评价,力求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取得实效。
(四)校企互惠,共享合作培训成果
在“开放共享,互利共赢”校企联合培训机制下,应充分利用双方设备、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教学研究、技术合作、产品设计与研发等利益互惠点上寻求对接。青年教师是参与培训的直接主体,实现了在生产一线开展“认识生产”到“实践研究”的真实目标,突破了青年教师技能培养瓶颈。
2014年,“机械加工类”企业实践项目13名学员实践期间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每名学员结合实践内容都分别完成了1份课程建设申报书、1份课程标准、1份讲义和多媒体课件、1份科研课题申报书等额外内容。另外,在技术技能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在无锡微研精密模冲压件有限公司实践的学员,深入研究了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精密端子模具制造和夹具设计制造等前沿技术。在无锡市德力液压有限公司,学员直接参与了企业《汽车举升用液压系统的技术改造项目》,并作为主要发明人参与了企业的发明专利申报工作;学员陆君峰参与无锡蠡湖叶轮制造有限公司实践特别刻苦,在企业实践后期作为企业技术骨干独立运用DYNAFORM软件对板料CAE进行分析等。青年教师的教学、技术、科研等能力,在企业实践中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四、几点思考
(一)“开放共享,互利共赢”是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运行的有效机制
近年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主动承担了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实践证明,“开放共享,互利共赢”是开展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一个有效机制,并且探索出共谋、共培、共管、共享“四共”型新模式,把教师企业实践和实际生产链深度融合起来,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顶层设计”是推动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长效运行的根本保证
教师培养是一个“上层建筑”问题,基地虽然在学校层面探索并践行“开放共享,互利共赢”青年教师实践基地运行新模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要根本上取得长期的有效机制,实现可持续,还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一些配套激励制度的完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必须依托企业,政府应配套各项优惠政策,不能靠培训基地的各种关系企业单独承担,如通过减免税收、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主动参与骨干教师培训,发挥市场作用,让需要大量人才的企业把培养青年教师变成一种责任,从而使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达到真正默契。
篇3
近年来,北京市怀柔区职业学校通过不断引进青年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教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青年教师在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他们自身也面临着不同的困惑:如何较好地适应新的环境,顺利实现由大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要求、所授课程与所学专业课程不衔接的矛盾,专业实践经验欠缺等。为此,学校对新教师采取了“师带徒”的培训方式,利用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建立快速成长的培养机制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他们大多满腔热情,劲头十足。可他们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缺乏经验,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面对一系列问题,往往急躁,焦虑不安,无所适从。在这个时候,他们迫切地希望有人来给予指导和帮助。为使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通过聘请校内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从课堂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担负起帮扶指导的责任,旨在促进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科研水平等各个方面尽快成熟。
为保障“师带徒”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怀柔区职业学校“师带徒”工作守则》《怀柔区职业学校“师带徒”工作方案》,建立了“师带徒”的新教师培训机制,对新老教师(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指导教师(师傅)和新教师(徒弟)各自的责和任务。学校还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校长亲自挂帅,聘请了区教科研中心职业教育专家、资深教研员王福来老师担任“师带徒”工作领导小组顾问对整个工作的全程进行具体指导,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印制了工作手册,设立专人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学校在工作方案中对徒弟进行了界定:徒弟一般为新入职的教师及教龄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明确了师傅的选配按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标准进行选取,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优先选取,特别优秀的教师也可被破格选取。方案还明确了新老教师(师徒)的工作内容,对师傅和徒弟提出了自我发展要求。方案中确定了考核方案和奖励措施,规定每学年学校都将组织一次新入职教师的拜师活动,学校为每对师徒颁发聘书,每学期召开工作动员会和总结表彰交流会。学校对“师带徒”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指导、评估与考核,安排相应的业务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将给与表彰和奖励。对于在“师带徒”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师傅(指导教师)将优先推荐参加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在学校各项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学习及职评中优先预与考虑。
岗前培训提升教学技能
青年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是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为此,学校组织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培训前,学校明确提出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并把培训内容选定为师德教育及教学基本功的提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新教师明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学校组织新教师学习《怀柔区职业学校规章制度汇编》,让新教师更详细地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求,以便更快地实现角色的转变。学校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风范,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和教育每一名学生,用耐心、细心、真心对待每一名职校学生。
在教学方面,学校从“抓教学基本功”“管理有创新”以及“工作定目标”三个方面给新教师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新教师进行了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为了使新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围绕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写教学计划等方面的问题,学校聘请相关专家结合教学案例全面进行讲解说明,让新教师对如何做好上课准备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听课指导促进快速成长
学校新教师迈进校门后没有过渡期,需要立刻承担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而这些新教师大部分是非师范专业毕业,事先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如何备课和讲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驾驭课堂等方面存在诸多的疑惑和不解。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求老教师(师傅)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和新教师(徒弟)一起共同制定帮带计划,让师徒有条不紊地共同走上帮带之路。
虽然学校新老教师教学任务都较繁重,各自教学工作安排重合也较多,但新老教师们(师傅、徒弟)都能够保证每周至少两次相互听课,课后及时交换意见,把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相比较,导学相长,较好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指导教师示范,新教师领会提高 新教师在听课时是一个学习者,要以谦虚的心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讲,新教师不仅要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这是更高境界的美。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每次听完师傅的示范课后,先做简略评价,以此检验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领悟程度。然后老教师再针对所授课程,从教案撰写开始,为新教师详细分析备课、授课、课件制作、实训操作要领、作业与批改、课后辅导、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意图与实施要点;强化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围绕教学目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来设计课堂各教学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要分析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状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倡导课堂开展分层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
听新教师讲课,导师评课指导提高 在“师带徒”活动中,学校要求老教师把如何更好地处理教材内容、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如何撰写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规范书写板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的设计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老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听新教师的课,课后对新教师有针对性评课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老教师传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以及轻松教学的技巧等对新教师很有启发作用。课堂教学中,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的“比一比、赛一赛”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气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既及时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加强了过程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职教专家听课指导,教学基本功再提高 在开展“师带徒”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开展了校外专家、校长、督导组、教研组的统一听课、说课、评课、研读教案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特别是学校聘请到了区教科研中心职教专家、资深教研员王福来老师作为活动指导专家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听课后,专家和新教师一起分析教案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地指出教案中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定、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使青年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各基本环节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反馈的完整过程。尤其是专家对新教师教案设计的指导,让新教师深刻地理解备课的精髓不仅是要备好授课的内容、授课的方法,更是要备好学生。
新教师汇报课、评优课,展示阶段成果 在新教师经过一个学年紧张而繁重的教学工作成长之后,学校根据新教师的层次,适时组织这些青年教师开展汇报课、评优课等活动,展示阶段成果。在师傅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从教案的撰写到PPT的制作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领导、专家、老教师及学生们的一致认可。课堂教学虽然还未达到高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大家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组织专题培训,提升“师带徒”培训效果 学校经常组织新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专题交流培训活动。2016年学校利用假期和教师休息时间安排、组织参加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青岛”等多批次的“学徒制”项目的专题培训和研讨学习。通过项目专题研讨学习,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悟与思考
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青年教师要坚持做到“反思伴我行,反思助成长”,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为此,学校也为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合理规划 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合理规划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向,在教学工作的安排、师徒结对选择上要尽多考虑到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快速成长。学校要利用教学评估、课程改革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善于反思、甘于奉献,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加强交流 青年教师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博采众长。学校要根据青年教师各自的专业特点,适时安排实践与进修,鼓励新教师多参加教学研训,推进青年教师深入课堂、进修实践、行为跟进。学校还应定期举行“师带徒”教师总结交流会,通过“专家与教师”“师傅与师傅”“师傅与徒弟”“徒弟与徒弟”之间相互交流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感受,实现“师带徒”群体教师的共同提高和成长。
潜心学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青年教师自身,要多读书,读书不仅能使青年教师寻求到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更能够塑造自己人生理想、提升自己人格的力量。喜欢读书的青年老师,能够准确地把握真、善、美,能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能够传授营养又美味的知识给自己的学生,成就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另外,老教师和新教师相互听课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互相学习提高的方法,老教师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师徒结对的过程中,新教师应避免对师傅的简单模仿和盲目听从,在虚心听取师傅意见的同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切忌照搬经验;而老教师也应该给新教师自主的空间,向徒弟学习,向新概念、新技术学习,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
科学指导 “师带徒”是老教师从听课、到评课、再到备课系统指导新教师,因此,在整个研修培训过程中职教专家的科学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建立、健全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强新、老教师的教育与管理,逐步完善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和规定,明确师、徒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避免“师带徒”流于形式。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师带徒”培训活动,使新教师经过一年的工作锻炼,较快地进入了职业学校教师的角色,也适应了职业学校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避免了刚参加工作走弯路、效率低下的现象,教育教学工作日臻成熟;青年教师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帮扶,已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渐步入正轨,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批批的青年教师通过“师带徒”活动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了怀柔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
篇4
【关键词】校本研训;五种;途径和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以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GS[2016]GHBZ07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23-02
校本研训就是利用学校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的机制,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校本研训是研训一体,在研训中工作,在工作中研训,这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必由之路。现将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校本研训的几种途径和方法归纳如下:
一、常规培训,关注整体
常规性教师培训是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总结传承校本的优势经验,结合常规的教学管理,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方面的培训主要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方式:每双周四下午课外活动为全体教师的集中业务学习时间,每单周二下午第一、二节课分别是语文和数学教研大组的学习时间,单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是艺体、计算机、外语组大的业务学习时间。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学校特别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教导处主任为教研组大组学习活动第一责任人,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教研性和实效性。分管领导负责指导教研组长依据教导处制订的工作意见和教师的需求拟订内容具体、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的组织纪律性都非常强,学习严格点名,学习过程有资料,活动过程有记载。每学年终将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出先进教研组。
我们除了对教师进行共同的培训外,还根据各教研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训。如化学教研组,根据教研组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化学的教学知识点整理出来,由高级教师分别担任不同知识点的讲师,培训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又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确认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教学方法的小课题研究。青年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教材教法的把握,更有助于形成他们的教学个性和教学特色。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导处每个学期都组织实施“一师一优课”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有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上的“示范课”,有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青年教师教研课”、有我们各学科组组织的“观摩课”。每一种课型结束后,由教导处或教研组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一师一优课”的分层实施让教师在实践与研讨中提高,也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得自主,学得轻松。
对教师的听课学习也分层次进行具体要求,各级分管行政人员听课不少4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30节,新调入教师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20节,其中确保跨学科听课节数不少于4节。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教研组长点名并做好记录。每个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结合教学常规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学校依据考核的等级给予奖励。
二、跟踪培训,关注发展
跟踪式培训中跟踪的对象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青年教师。对这部分年轻教师我们“锁定目标,强化训练”。例如,青年教师张永锐刚进学校的时候年龄最小,工作主动,基本功扎实,但第一次听他的课时,明显地感觉到缺少必要的锻炼。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开出了一份“跟踪”方案:每周交一份精品教案,每月互听一节课,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外加教导处的“推门听课”。一个学期下来,张老师身上产生了可喜的变化。经过几年的成长与历练,他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全省语文课堂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同样的策略在不同的教师身上运用的时候,我们在操作方法上相应做了调整。例如有一位数学老师,已有十几年的教龄。首先我们从生活上进行关心,从心理上接近,真诚地与他交朋友,寻找“燃点”。从参加课题实验开始,敦促他学习;从“一师一优课”开始压担子,从他制定教学方案开始,我们的分管领导就开始了主动出击――“跟踪”培训,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感染他;提供参与的机会;催他参加各种活动,给他展示的平台。比如让他参加市教科所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我们主动与他交流,与他一起商讨教学设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听他的课,最终他在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师中进行有目标的“跟踪式”培训,推动了教师个人的成长,激活了整个教师群体,使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结对培训,关注互助
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今后的发展。学校一贯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新老”结对的形式来进行,并具体落实新进教师上岗要求,建立业务档案。要求师傅从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式培训,学年结束对新进青年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老教师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老教师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的一支生力军;青年教师有着新的教育教学观,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也会促进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因此,学校采用老、中、青教师结对的形式,来促进各个层次的教师共同提高。学校在结对培训实践中,形成了“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教等多种形式,有力地保证了结对培训的效果。
四、专题培训,关注需求
专题式教师培训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专家点评。以庄浪三中新课程培训为例:学校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培训基础上,以抓好初一年级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将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过程。为了迅速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新课改理念渗透”行动。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上,精选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向大家诵读;编印《走进新课程》,为教师提供比较前沿的理论支撑;组织教师看光盘,听专家讲座,观课例,拓展多种渠道,让教师们接收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引导教师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新课程人人过关”活动,要求逐人听课,量化打分,督促教师走更新观念,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观念要新,教改意识要强,要能熟练运用“互助共赢,捆绑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课题培训,关注拓展
篇5
关键词:高等院校 青年教师 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注入一批新鲜血液,青年教师的引入得到了各所高校的高度重视,这也决定我国未来师资队伍将不断向年轻化和专业化发展。然而就目前我国青年教师的处境来看,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鉴于此,结合我国当前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至关重要,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国际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
1.入职培养。入职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该阶段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帮青年教师对学生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外,还要使其对学校所实行的政策、程序以及方案等进行熟悉和了解。对于该阶段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同的国家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对青年教师入职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类项目培训实现的。举个例子来说,在1993年,为了做好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结合当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推出了“未来教师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实施主要由美国联邦大学负责,实施对象主要是博士研究生为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培训措施,从而使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够切实履行教师的作用,该计划的实施为日后博士研究生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导师制培养。导师制的培养对于导师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不仅需要导师具有高学历、专业化水平,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只有达到了以上要求,才可以作为导师为青年教师培训,向其提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以此来帮助青年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技巧,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教师,导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来作为比较,将问题进一步深入。仍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开展导师制培养的过程中,对参与培训的导师确定之后,由导师凭借自身意愿进行自由组合,所选对象既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外校教师,且在专业上也没有明确限制,只需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即可。
3.高校培养和再教育培养。高校培养和再教育培养有一定的类似之处,都是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为根本目标,对当前青年教师展开一系列培训工作。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将当前教育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时,随着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思想和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为了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符合当前实施的教育政策,转变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对其进行再教育培养,培养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展开,以此来确保青年教师队伍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
1.国家级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国家教育部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截至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先后出台了多个扶植和资助高校青年教师的资助项目,比如说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以及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等。这些陆续出台的对青年教师的资助项目,不仅进一步促进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的重要作用。
2.地方政府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在对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上,地方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各地政府也结合当地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青年教师发展计划。比如说,上海在2011年制定了上海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方案、2010年广州省教育厅了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浙江省2012年了全省高等学校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的指导建议以及湖北省2011年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等。以上政策的有效实施,对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均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3.高校层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举措。高校是青年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青年教师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因此,高校层面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不能松懈。就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来看,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国家级、省级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铺垫下,各所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符合高校发展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比如说南京大学积极实施了“本土人才国家化”战略,根据本校青年教师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优秀的教师到世界各个知名的高校进行培训交流,从而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中山大学为了有效实施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学校教师招聘中设立了“校长酌情权”条款;而武汉理工大学则采取的是薪酬激励机制,对于一段时间内的新进青年教师按月增发一定额度的补助。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培养制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我们能够看出,国内外在这方面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上具有一些区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国家的教育理念不同、方针政策不同所导致的。但不得不说,对于国外的培养措施,也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比如说国外的培训教育和导师制培养,都比较有特色,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也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我国高校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将两者利用起来。虽然我国当前所实行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具有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优点,并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培养体系所暴露出的缺点也必然会越来越多,比如说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缺乏特点、力度较小以及项目管理混乱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培养效果的提升。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是要对我国高等院校当前所实施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做好培养项目的跟踪和绩效评价,并根据其具体的评价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当前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的团队,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培训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从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师的交流深度和范围,充分发挥讲座、沙龙的积极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长期有效的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是不容忽视的。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我国当前所开展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该不断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对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并确保其各项制度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以此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闫岩,女,198―,北京石景山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1]袁义,胡莹.国内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比较[J].高教论坛,2014(1)
[2]陈登峰.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继续培养途径刍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李英迪.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32)
篇6
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能适应我校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全体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使青年教师能早日进入角色,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骨干的后备力量。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二、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总体目标及要求,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均为培养对象。一是引导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由学生转为教师,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性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师徒结对,我们对每位新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中进行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心得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通过努力,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具体要求一年常规入门,二年上课过关,三年业务达标,五年成为具有良好师德、较高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校级以上教学能手。
三、培养措施
1、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上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2、继续实施“青蓝工程”,让新教师与中青年骨干教师“师徒结对”,使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每一位新上岗的青年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担任师傅的教师则要切实搞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成熟。
3.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科研,树立“教学即教研,问题即专题”的意识,积极投身新课程教学研讨,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努力培养教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办法。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学习外地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来校讲学,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教学信息。
5、抓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常规,通过组织三字一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教学心得)竞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同时,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定期抓好几项工作:
(1)开展四查:查对《新课程标准》的熟知程度,查备课,查作业批改,查辅导学生。
(2)抓业务培训:抓教学“六认真”工作,抓达标课及创优课。
(3)抓好四赛:钢笔字比赛,粉笔字比赛,创优课比赛,说课比赛。
五、主要活动安排:
制订工作计划。
教师上岗前培训(新教材培训、新教师培训)。
拜师活动(师徒结对)。
随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篇7
[关键词]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机制
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学教改项目《高校法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例》(XJY201110)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各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投身到了高等教育事业中来,并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适应招生规模与办学规模的扩大,各大高校引进大量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根据教育部2009年的数据统计,我国高校专任教师共计1363531人,其中30岁以下的371236人,31~35岁的267622人,36~40岁224766人,41岁以上的为499907人①。若以40岁为界,2009年我国高校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已占到全部教师的63.34%,可见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中的主力。这些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但由于他们刚走上教师岗位,缺少教育教学环节的训练或培训,教学能力尤显不足,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西北政法大学近三年来的专家听课及学生评教结果等资料为参考,笔者发现: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有些青年教师备课随意、教案不规范、凭经验教学、不重视教学效果,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缺乏研究;在教学操作和管理能力方面,青年教师多数仍以传统教学法为主,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学进度设计不合理,前松后紧,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时间。同时,青年教师大都面临着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往往根据学生时代听老师上课的经验进行模仿来组织和管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规范运用教言教语进行教学,课堂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和加强;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很多青年教师体现出教学研究的意识不足,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普遍重视不够,这一方面跟高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引导有关,另一方面,就教学而言,他们精力更多是放在如何先将现有的课讲好,认为教学研究还是今后的事情。这些都体现出青年教师总体教学能力偏弱,教学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总结分析,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还不明确②。在教与学两方面,教师应当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青年教师除了掌握一定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认识到作为教学主体的职责,并非只是简单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应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
(二)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有待于提高。由于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受社会环境和高校体制的限制,各方面待遇和物质条件都相对较差,尤其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自我意识矛盾、自我效能感降低、归属感缺失等问题,长期下去甚至可能会影响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心。
(三)青年教师知识储备欠缺。据百度百科,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不仅强调教师的教也强调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转化和传授知识的技能,以促使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新手,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巧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和手段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文化储备以及教学技能和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由于对教学缺乏深入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能力无法达到高校教师的标准。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过的:“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的学者, 但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③
(四)师资培训重形式、轻内容,“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坚持不力。目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主要通过岗前培训获得,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现有的培训多以相关教育理论和法规为主,教材内容僵化教条、陈旧落后,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内容非常欠缺,而且很多培训活动更像是“走过场”。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招生规模扩大对高校办学体制的强烈冲击,教师教学越来越向“单干”的趋势发展,有经验的老教师要么没有多余精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要么根本觉得没义务去做这项工作。而很多高校在推动“传、帮、带”这项工作时由于经费和人员的限制,也往往力有不逮。
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加强与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节提到:“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实施岗前培训、加强师德教育、鼓励学历层次提高、开展各类教学竞赛以及完善相关教学能力考核制度等措施来实现。这些措施对青年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规范和要求,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以及自觉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多数高校距离《意见》提到的“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及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需求”的要求还比较远,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并未针对不同专业教师的职业要求,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措施;其次,目前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还是更侧重于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手段技术等方面,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以及课堂教学等环节结合不够。以西北政法大学岗前培训为例,青年教师入校后进行岗前培训,以取得高等院校教师资格,培训主要内容涉及教育基本理论、职业道德。然而实际培训中多走形式,培训时间与教育部110学时的要求相去甚远,纯粹为了一纸证书而已;第三,很多高校的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并不系统和科学,既不能全面考核教师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也不能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作出科学的评价;第四,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认识不足,培训工作不系统甚至有流于形式之嫌。
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搞几次培训活动就能解决问题,而应贯穿在青年教师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即使是培训这一项工作,不仅需要整体的安排和计划,还应当根据每个教师的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
(一)完善岗前培训制度,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岗前培训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渠道。首先,应当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务技能等。岗前培训尤其要重视师德教育,应当将其贯穿于培训的各层次与全过程。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与文件;举办教师职业道德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强化教师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并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邀请教学经验丰富、师德先进的优秀教师做讲座,介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心得与体会等;采取优秀教师示范,培训教师分组讨论,培训教师试讲、名师点评等实践环节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④。
(二)推行导师制,完善助教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在助教阶段就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同时很多精力还要放在科研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系统地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只能一边自学,一边教课,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应该统一组织,选择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导师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阶段性的培养方案,在各个教学环节给予实地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协助导师完成部分课堂的教学任务,近距离实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团队内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点评,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加深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激励机制,增强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
一般来说,青年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能否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高校对青年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情感激励。这就需要高校努力构建包含职业使命、价值观教育和人本管理等内容的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确保青年教师建立起职业使命意识和归属感。一个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青年教师所起的激励作用毋庸置疑。高校构建的教学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竞争上岗,绩效工资;对教学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奖励和倾斜政策;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进行专项评估和奖励,比如定期举行教学比赛、教学观摩、优秀教学奖评选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发挥教学示范作用,激发青年教师强烈的需求动机,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鼓励青年教师纵向发展的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引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高校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学在青年教师考核中的比例,突出教学的重要性,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切实发挥师生评价和教学督导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例如,通过教学督导组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督查,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是要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和方法,从根本上指导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实现高校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及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用。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官方网站.
②况晓慢,刘卫萍,王培光.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大赛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75-76.
③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0,9:21.
④杨晓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11,8.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0,9:21.
[2]杨晓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11,16:106-107.
[3]董岩.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0,18:57-58.
[4]徐翠霞,樊小东.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125-126.
[5] 龚艳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 33(2):61-63.
[6]况晓慢,刘卫萍,王培光.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大赛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75-76.
[7]赵跃华.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8:170-172.
篇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一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各导下,在物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工作,热情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加强组织建设,
物理教研组在历届老组长精心管理下,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本学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勤学,好问,虚心请教.中年教师更加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整个教研组空前团结,传,帮,带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团结协作,在评优等荣誉利益面前,首云权,陈启文老师你敬我让.在工作面前,你争我抢,在困难面前,团结协作,共克难题.增强了教研组老师们的凝聚力,教研气氛浓厚,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打下基础.
青年教师的培养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与青年教师的成长,首云权老师,李永华老师成长为学校中层领导,汪玉清,宋森和张立国老师成长为级部主任,其他青年教师积极听课,做记录,写感想,及时交流,研讨,组里教研气氛浓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三中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教研组日常工作
高中考信息的搜集和高考试题的研讨工作.请外出学习的老师介绍高考欣喜,完成三套高考试题的研讨和总结,归纳工作.
白英斌老师的市级青年教师素质展示课获一等奖, 郑清老师素质展示课获二等奖.说课,讲课,评课等系列研讨活动,提高了老师们的素质,为今后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
素质展示课,高一青年教师研讨课等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量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老师们看到了它的优越性,促进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在教学"五认真"的落实上脚踏实地,教案月检查,签字,备课组活动周检查,教研组长到各组讲座,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校园网物理页面,老师们发表大量的各类文章,论文,教案,习题,图片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起到了窗口宣传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四个一工程" ,把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大力支持学校工作.教科所教学督导活动中.物理教研员对本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
总之,学期在学校各处的领导下,在物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工作,热情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也有一定的差距,物理组的老师将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真坚持教学"五认真",认真检查教师教案,作业的批阅,单元检测等情况.加强教学的管理力度.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领导和物理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以学习为先导,以教研为动力,以课堂为立足点,坚决投入到课改中去,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3、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互相学习,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
1、严格按照开学时的工作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制度,每周三下午进行教研活动,并做了详细的安排,围绕新的课程改革,进行集体备课,观看录像,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使全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了各备课组的教研质量。
集体备课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进度、案、统一练习、统一测试,加强各组之间的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定期进行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时获取了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
4、定期抽查教案、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三、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教法,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熟悉各年级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2、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和情境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组织教师上好教学研究课,积极报名上好学校优质课,坚持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迎接外校教师来我校参观指导,安排教师上好公开课。
在本学期中,我组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对新理念、新教法的钻研还不够到位,新课标的实施不够成熟等。但是,我们全体物理组教师深信,只要全组教师同心协力,通力合作,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新的学期当中,一定可以让我校的物理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三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工作,履行职责,把握重点,顾全大局,树立“教研育人,有效教研、有效服务”的责任理念。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基层校教学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真诚的努力。下面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简要回顾
学期初来到进修学校并担任物理教研员职务。年轻的我急需向各位前辈教研员学习,紧紧围绕于校长提出的 “落实责任,改进作风,做好服务,创新工作”这个主题,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活动,和前辈教研员一起下乡调研听课38节,和前辈教研员一起组织新上岗教师研训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听评课活动是我成长了很多。
1、学期初和前辈教研员一起下课听课调研,在下乡的一段时间里一共听课38节,其中本学科的课听了23节,课后与本学科的老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互相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
2、新教师培训起色明显,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对近几年新上岗教师进行大面积的听课与培训的基础上,在市里举行新上岗教师培训考核活动,对来自十四所不同学校的四十六位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同学科的教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分别做了汇报课,课后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辅导,及时地解答了新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
对提升农村的小学数学教研教学水平无疑起到了振奋、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3、这学期曾先后两次参加白山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参加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尤其是作为一名年轻的教研员,为我今后在教研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是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研员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进行有效地培训和指导教师。在培训期间我被选为班长,积极为其他学员服务。培训结束后被评为优秀学员称号。
4、参加期末统考出题工作,学期初就开始研读教材,并建立试题库,为期末考试出题做好准备。
因为学生一学期的成绩好坏就看期末考试。所以这次考试各个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是非常看重的。在期末考试期间到光华中学和外国语学校进行巡视,并与物理学科教师交谈,细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查看学生答题情况,效果还可以。以上是我对这学期工作的总结。
二、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1、在进行研训工之前一定要搞问卷调查,清楚基层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防止盲目培训而达不到效果。
2、加大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研究解决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3、加大对骨干教师的锤炼力度,坚持推行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切实改变骨干教师隔山观火的态度,以点代面,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维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改变教研员隔靴搔痒的做法,丰富已有的有效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5、在实战的研训中努力使教师走出“教学内容止于浅表而失于虚,组织活动取悦学生而荒于嬉,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而毁于随”这三大误区,切实改变服务不到位、指导不深入的现象。
6、完善合作备课制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求真务实,努力成为物理教育的亮点。
7、拟定农村全乡性的学科校本教研方案,关注农村教师,使农村教师走出困境,切实感受校本教研星火燎原的温暖。
8、积极主动、诚恳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交流感情、沟通情况、得到指点、查漏补缺、及时改进、和谐工作,切实改变傻干蛮干的工作作风。
9、举行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采取基层海选、再集中决赛,切实促进教师整体提高。
10、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市里三所大学校的辐射作用,努力把中教研训工作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篇9
关键词: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26-02收稿日期:2016-07-13
课题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研究”(JXJG-12-44-1)。
一、专业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侧重于动作或心智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关键活动,其中,简单重复的练习不能形成技能,有目的的练习才能完善技能。在活动中,不断地练习也会出现瓶颈,突破瓶颈,对于技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技能不能与知识等同,技能主要是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以行动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并得到预期中的结果。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技能形式多样,但作为教师,最主要的还是专业技能。民办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从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要求具备的专业技术――教学能力及技巧。
二、我国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概况1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在现今的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大部分来自传统的师能观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就是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的发挥。以专业知识传授、学生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这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和现代的教学理念不一致。
2民办高职院校注重课堂教学,缺乏实习实践,限制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技能要在实习实践中经过不断练习、经验积累才能形成。当前的教育机制使得青年教师侧重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教学技能、专业技能。此外,民办高校也缺乏对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投入。
3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师资质量参差不齐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青年教师比重也比公办高职院校偏高,尽管近年来对青年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步提高,要求本科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攻读本科、硕士学历期间只接受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缺乏企业实践和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长期下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并不只能用学历水平、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工作态度来衡量和评价。很多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背景、理解能力;不能具备独特新颖的教学视角,课堂气氛不轻松融洽,不能协调控制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学过程中单方面地传授知识,照本宣科,专业知识与实际联系不上,实习实践技能差等。以上种种情况都会给青年教师与学生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4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流程不严密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是青年教师不断促进专业技能发展、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民办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支持明显不足,缺乏支持企业实习实践的机制。此外,在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由于课程压力大,追求专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性比较低,很多能提升、发展技能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三、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策略1积极学习当前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树立科学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
民办职业院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学习,也可以到国内做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参观学习,以树立正确的职业教学理念。有了好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师才能明确社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健全培训制度,制订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培训的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是院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把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对于构建青年教师良好的素质,培养新一代技能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民办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培训方面应健全培训体系,形成严格的培训流程。培训的形式多样,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注重专业技能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注重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前青年教师可能存在的
问题制订可行的培训方案,满足教师的需求,做到青年教师培训的程序化和制度化,通过建立培训制度,让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鼓励其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此外,民办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可由本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开展短期、不定时的培训,也可以让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企业组织的培训。构建长短结合、校本培训及后续支持结合的青年教师培训模式。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主动提升相关专业技能
民办高职院校应当为青年教师提供制度保障,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能的发展。青年教师的职称评定、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其学科授课能力,能否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了解社会职业需求,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情况来衡量评判。在教学技能的评定过程中,以学生、教学专家、行业专家、校方的意见为主,科研能力为辅。
4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
专业技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提升,而教师下企业实践就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确保青年教师每年都能有1~2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实践,学习到最先进的企业生产管理理念及最前沿的应用方法;确保青年教师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了解社会职业需求,同时,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对此,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对下企业的青年教师进行课时补贴,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实践时间,这既解决了激励性问题,又解决了青年教师授课工作任务重不能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
5聘请企业专家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一线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这些人员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工作经验,通过对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以及开展相关产学研的合作,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来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
四、总结 民办高职青年教师应掌握相关行业需求及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及考核机制,主动聘请企业工作人员对青年教师开展培训,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从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研。我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强师”是关键,“强研”是根本。因此,一名出色的校长,就是一位出色的“家长”,只有像家长一样期待、关心、引导、帮助教师成长,才能不辱校长的使命。
身为出色的“家长”,就必须有先“教师”而忧的意识,必须高屋建瓴,志存高远。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校长的作用自不待言:校长的理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格局,校长的气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风貌,校长的思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模式。因此,校长必须有深厚的忧患意识,清醒地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师个人、学生、学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性,将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来抓,想方设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身为出色的“家长”,要有为“教师”服务的担当。既要不怕为教师专业发展掏腰包,更要不怕为教师专业发展掏心窝。我一直认为,专业成长是学校所能发给教师的最好福利;反过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送给学校最好的回报。在这一点上,个人与集体的利益是高度叠加、互为因果的。正因为这样,只要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利的事情,无论是培训学习,还是参赛参评,哪怕是拍录像课这样的事情,费用都由学校承担。除此之外,学校对有困难的教师嘘寒问暖,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