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16 13: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名人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名人名言

篇1

2、 苏步青: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3、 陈景润:时间是个常数,,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小时。

4、 陈省身: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

篇2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

数学是符号加逻辑。

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篇3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本学期,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目的,认真参与组内教学研究,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看课外教辅书籍,备优秀案例,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

3、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在2017年的中考中,我班学生数学平均分达到93.7分,在我校三个班中,名列第一,且数学单科年级第一、第二、第三均在我班。

4、积极参与教科研及课题研究,主动要求提高

本学期我一如既往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我还积极参与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以及积极撰写论文、录制微课,参与了安徽省一师一优课评比,并积累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5、 主动参与研修,学习教育名著

首先,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共课集中培训,和专业课集中培训,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徐明聪的《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并深受感触。

篇4

高中数学虽然也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还是有距离的,学生明显觉得学数学不知道有何用,更不知道如何去学好数学。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数学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理解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师生情感

没有爱便没有一切。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多好的方法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激励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亲和力与学生的爱戴是产生和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成绩较弱的后进生,而是多鼓励关心他们。后进生为什么差呢?主要原因不外就是不想学或学习方法有问题。如果老师主动找他们交流,耐心指导他们,引导他们应该怎么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事实上,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老师和学生如何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青少年的心里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习这门课,反之,也就不愿学或者不学这位老师的课。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入游戏活动

游戏能使课堂多些乐趣,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来.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比如我们在讲到有些数学概念时,让它们以谜语的形式出现,如:市场无人无货(打一数学名词)——空集;春夏秋冬(打一数学名词)——周期;财大气粗(打一数学名词)——无穷大;停战谈判(打两个数学名词)——商、和;等等。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创设故事情景

数学知识往往与人物有关,讲述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人物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学精神。我讲授“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就以大家熟悉的印度国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入题。由于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就请了一位同学来讲:国王为了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要他自己任意选择奖品,他提出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放2粒,第3格放4粒……依次类推。然后问学生:现在你就是印度国王,你会同意这种奖励方法吗?学生蠢蠢欲动,意见不一,我们到底要奖给发明家多少颗米粒呢?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调动,带着国王的疑问去探究问题,试图寻求问题的答案,数学课堂因此变成一个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了!

3.精心设疑问难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是注意设疑导课的启发思维功能,在导课时精心设疑问难,以鼓起学生思维的翅膀。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构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叙述事实,学生点头称是)。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但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本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所讲知识溶解于学生思维的潮水之中了。师生间的思维共振现象,乃是课堂教学艺术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4.渗透诗词名言

精炼的语言(古代诗词、名人名言等等)能增强表现力,体现出数学的美感。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引用诗词,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我们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中,就可以穿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映这一数学知识的诗句。同样,可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讲授“线面垂直”、“直线与圆相切”等。又如与课本章节有关的诗歌《集合、映射与函数》:日落月出花果香,物换星移看沧桑。因果变化多联系,安得良策破迷茫?集合奠基说严谨,映射函数叙苍黄。看图列表论升降,科海有锦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晨雾茫茫碍交通,蘑菇核云蔽长空;化石岁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风.指数对数相辉映,立方平方看对称;解释大千无限事,三族函数建奇功等。

三、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予数学灵活性。关注枯燥数学知识背后神秘而又美丽的实际背景自然会使学生从心理上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例如:黄金分割0.618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完美、最神秘的比例,是由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当学生了解到艺术家们在绘画和雕塑时,都是以0.618比例为标准,以确保作品达到最佳水平;一些名画的主题,电影画面的主题大多放在画面的0.618处,给人以舒适的美感。古老建筑的木匠师傅所用的鲁班尺,建造房子门与窗大小尺寸之间的比例皆 以黄金分割率来计算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创造的实例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匀称美。

四、运用幽默教学语言,不断改进教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篇5

关键词:积累语言;读中记忆;说中积累;写中运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学生说话吞吞吐吐,畏首畏尾;作文语无伦次,辞不达意……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深入的思索方才渐渐明白,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都需要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儿童是学习语言的表达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一定梯度的语言训练,形成良好的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养不理想的关键就是缺少语言这“米”。因此,语文教学的基础、首要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即是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读中积累语言

1.在诵读中积累

每日进行晨读,内容包括:古诗、儿歌、歇后语、名人名言、名家名篇等。老师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既有词句积累,也有篇章背诵。每节语文课前两分钟,校园内传出朗朗的吟诵声,整齐响亮有韵味。别小看了这两分钟,日积月累,我们的学生在没有任何课余负担的前提下积累了不少。每学期末,各班还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吟诵展示呢!如:一年级识字大王比赛;二年级古诗擂台赛;三年级精彩片段吟诵赛;四年级阅读能力竞赛;五年级摘抄本展览和小报制作评比等等。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们把平时所学所积累的知识都展示出来,这将激励着学生们更主动更用心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2.在阅读中积累

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确保一定的阅读量,是有效积累的基础。我校效仿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努力营造读书氛围,鼓励学生多看书。为让阅读落到实处,各班均成立了图书角,供学生课前课余阅读。本学期学校新购进了一批适合学生“口味”的好书,如《世界百科知识大全》、《杨红樱著作全集》、《青少年版文学名著》等,并积极开展校园征文、演讲活动,与潜移默化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为使阅读更加深入,学校利用家长会这一契机倡导家庭定期购书,渗透亲子共同读书的理念,以期学生的积累由课内向课外获得延伸。

二、在说中积累语言

农村学生受环境的影响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作为教师要鼓励它们大胆把话讲出来,多鼓励学生,树立其自信心。学生刘澳国做事说话都是慢吞吞的,尤其是上课发言,未张口,脸先红,同学们曾一度哄笑他,使之无地自容。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制止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鼓励刘澳国树立信心,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在认真听他说话,在课堂上我常常把简单的问题抛给他,他轻松对答,信心不断树立起来,胆子也大起来了。在班级举行的一次诗歌朗诵中,他朗诵了一首臧克家的《老马》,虽然不是很好,但由于敢说,还是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让学生多说、勤说、敢说、会说,把自己想说的、有疑问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说出来,并有针对性的对那些病句、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比如某个学生发生表达错误时,我们可以说:你如果像某某这样表达可能会更好一些等。如现在的某些课堂为追求效率,课堂节奏较快,学生的回答只要求重点,答对即可,忽略了学生话语的完整性,久而久之难免会造成学生语言的错误。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要求学生回答完整,清楚,在表情达意中,强化了语言的训练,进行了语言的有效积累。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它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讲课伊始,首先播放了一段地震时的视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何感受?”学生甲:天塌地陷的那一刻,我的心也震动了!学生已:我为他们感到着急,心里大声喊着,快跑!孩子们的话令我唏嘘不已,它们或许已经在为这对父子担忧了,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课堂上学生还会无话可说吗?又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渐入尾声时,教师插入了老人的生平介绍,当讲到老人只抽三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省下钱却为海鸥买面包和饼干时,有的同学长大了嘴,有惊讶,有不解,有疑问,有赞叹……此后的说感想,巧练笔环节水到渠成,顺风顺水。由此可见,针对教材实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语言交际的欲望,激发它们语言交际的热情,创设语言共享的平台,就能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三、在写中积累语言

要提倡学生在练笔中进行语言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练笔指导,把练笔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在平时训练中练笔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观察练笔。让学生着眼于生活细节,如记录下爸爸刮胡子的动作,爷爷下象棋时的神态,妈妈睡觉时的样子等等,字数不限,抓住特点即可。课前进行交流展示,及时给予肯定,养成兴趣,形成习惯。第二,阅读练笔。如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在学生说完后让他们马上把说的话写在旁边,进行交流。学完《古诗三首》后,学生孙亚钊也诗兴大发,做了一首诗:“数学英语作业多,全班上下疲惫了,语文老师体谅人,空出时间来放松,可惜时间如飞箭,到头也没放松成,但老师心意已领,语文老师您真好!”多懂事的孩子啊!虽然诗句不够押韵,不够对仗,但能以“写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见积累的妙处。当把他的诗读给大家听后,全班掀起了作诗热潮,看到学生一首首稚嫩的“诗”,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积累语言的脚步迈的更远了。第三,利用一些重大的、有教育意义的节假日或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母亲节、教师节、学习雷锋活动日、快乐的野炊活动等,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积累,落实读中积累,说中积累,写中积累“三部曲”,让他们养成勤积累,乐积累,会积累,变“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6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体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精选一些材料和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一番发现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 搞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所以说离开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即便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也难以形成新的创新能力;更何况语文作为思维的工具,对创新思维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语音、字形、标点、、速记法、修辞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应让学生学会积累,如背诵名篇佳作、名言警句、古诗文中的文言实词。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多看一些书,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最后引导他们厚积薄发,进而去应用这些知识,然去获取新知识,在应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二、 鼓励质疑求异,激活创造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教会学生质疑求异、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只有质疑,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促使他们主动的探索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值得强调的是,情境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要把学生能在“跳一跳”的努力下摘到果子视为理想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把握好几个度——“难度”:把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参差度”:面向多数学生,兼顾两头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求异创新能力。

三、 改进教学方法,诱发创造兴趣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个“乐”就是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发展智力的催化剂。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曾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巧妙运用导语法。

在教学中,常采用名人名言、故事、歌曲、视频等形式设计导语,效果较好。如:在讲《致女儿的信》中,我这样设计导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 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 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这样的话会让学生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贴于

2.课堂辩论法。

课堂辩论是使学生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辩论可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仅满足于知其然,而且能引导他们探索其所以然,进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发表见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辩论可是正反双方勇敢、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3.现代教学媒体演示法。

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展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把语文课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思维,充分地进行想像、分析、综合、推理,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积累和储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四、 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于三尺讲台之上,居高临下,是权威、导师、支配者;而学生是观众和听众,是服从者、被动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场所,而且是教师自我发展完善的阵地,教师应和学生共享学习中的快乐和困惑,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又经过独立思考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多体验创造的快乐。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首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成为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才能的不竭动力。其次,在教学中要肯定多与否定,鼓励多与批评,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大胆发言的机会,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场所。再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名家名作尊重但不迷信,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开拓精神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我随时对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不断强化,是学生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从思维障碍中冲出来,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注意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