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价值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02 11: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价值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搜索引擎 工作原理 模式 营销价值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WEB信息的增加,用户查找信息的难度增大,而搜索引擎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搜索引擎营销(SEM),就是根据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方式,利用用户检索信息的机会尽可能将营销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搜索引擎营销得以实现的基本过程是:企业将信息在网站上,搜索引擎将网站/网页信息收录到索引数据库,用户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中罗列相关的索引信息及其链接URL,用户选择有兴趣的信息并点击URL进入信息源所在网页,这样便完成了企业从信息到用户获取信息的全过程。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从本质上来说,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是营销人员只有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后,才能加深对搜索引擎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搜索引擎营销策略。搜索引擎存在两种不同的搜索技术模式:自然搜索和付费放置,营销人员可根据这两种技术模式,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搜索引擎营销模式。
(一)自然搜索
对于自然搜索,搜索引擎营销人员需要将企业网页的网址登记到各搜索引擎上,使网页有被搜索引擎检索到的“合法身份”,这就相当于居民“身份证”一样。搜索引擎在开始分析搜索请求之前,需要建立一个搜索索引库,这个搜索索引库是用来存储网页上找到的词,以及这些词所属的网页清单,它汇集了所有已在搜索引擎上登记的搜索者可能需要的网页。搜索索引库的建立依赖于搜索引擎一个特别的程序——蜘蛛程序。搜索引擎通过蜘蛛程序访问网页,并将网页发送到搜索索引库中,从而完成自然搜索索引库的建立。搜索索引库建立完成以后,搜索引擎便开始分析搜索请求。之后,搜索引擎为找到的网页排序。自然搜索结果的排序规则最为复杂,基本原则是按照“相关性”来进行排序。搜索引擎按照排序算法算出来的相关性由强至弱进行排序,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相关性排序算法,但是所有的搜索引擎都有共同的特定的标准技术,关键词密度、关键词突出度以及链接流行度就是最重要的三个算法要素。
目前搜索引擎供应商为了避免因搜索作弊而导致搜索者体验下降,搜索引擎将原来的关键词密度越高越好的原则改变成关键词密度在6%-7%为最佳,超过这个范围则存在网页作弊的嫌疑。这就使得搜索引擎营销商必须明白,在制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时,一味地在网页上堆砌关键词已经完全行不通了。搜索引擎评价关键词的突出度主要参考的是关键词放置的位置是否能够引起搜索引擎的注意,这些位置包括搜索结果页面上展示的标题、摘要片段、URL等。除此以外,链接流行度也在排序的影响因素中占据重要位置。一个网页被链接的越多,说明其价值越能得到人们的肯定,因此也越能引起搜索引擎的“兴趣”。同时,被权威网站链接的网页则比那些被不知名网站链接的网页更受搜索引擎的青睐。搜索引擎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显示搜索结果。当搜索结果展现在搜索者面前,搜索者点击了网页后,需要搜索营销人员关注如何将网页的点击率变成能够给企业带来好处的转换率,转化的关键是准确定位网站的目标。搜索引擎营销人员必须了解:网站的目标不同,“转化”所指的含义也不同。比如,对电子商务网站而言,交易成交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如果是一个问卷调查类的网站,那么转化率指的就是有多少搜索者参与了问卷调查,完成了网站的问卷调查步骤;对于旅游预定类的网站,其“转化”则指搜索者变成旅游预定者的过程。
(二)付费放置
对于付费放置而言,搜索引擎不是在搜索索引库中去寻找与客户搜索请求相匹配的网页,而是在一个广告主提交的存储所有关键词列表的网页的数据库中去寻找。接下来,为找到的网页排序。这是自然搜索与付费放置最大的差别所在,自然搜索按照相关性进行排序,而付费放置的排序规则遵循“竞价排名”。简言之,就是“谁出钱最多,谁就排在付费放置结果的最前面”。但是这种方式对搜索者来说并不是好事,很多时候排名靠前的企业,其广告的相关性非常差,不仅浪费了搜索者的时间,也导致了企业搜索营销成本的提高。
搜索引擎供应商随后引进了“混合竞价”的方式,即在排序时除了考虑价格方面的因素,还同时考虑点击率的高低。这种方式促使“三赢”局面的出现:搜索者能够得到相关性更强的结果,搜索引擎营销商能够吸引更多“合格”的搜索者,而搜索引擎服务商由于高价格及高点击率而获利。最后,显示搜索结果时,通常现在的搜索引擎都采用自然搜索结果与付费放置结果分开显示的原则,这样是便于搜索者的搜索引擎体验。如Google的付费放置结果通常放在显示页的顶部和右边,自然搜索结果则按照排名先后依次在搜索结果显示页正中显示。
搜索引擎营销的模式
(一)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是指按照规范的方式,通过对网站栏目结构、网站内容、网站功能和服务、网页布局等网站基本要素的合理设计,提高网站对搜索引擎的友好性,使得网站中尽可能多的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并且在搜索引擎中获得好的排名,从而通过搜索引擎的自然搜索获得尽可能多的潜在用户。搜索引擎优化的着眼点并非只考虑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则,更重要的是为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提供方便。同时,在建立搜索引擎的过程中还应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相结合,分析目标客户群,研究不同消费阶层的心理,分析他们对关键词的界定,可以使企业在关键词的选择上有的放矢。
(二)固定排名
固定排名是指企业与搜索引擎供应商商定以一定价格将公司网站放置在固定位置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使企业网站不必为了与竞争对手争夺排名而陷入非理性的关键词价格战,但当市场上某一关键词变成“冷门”时,企业却仍然要以“热门关键词”的固定高价去取得好的排名,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三)关键词竞价排名
关键词竞价排名的前后根据企业出价的高低来决定。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混合竞价排名”的方法,即除了价格以外,还要看网站点击率的高低,以点击次数为收费依据,也就是按效果付费,这样有效避免了企业打高价格战的恶性循环。竞价排名是一种高度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当企业使用竞价排名以后,增强了广告的针对性,只要用户没有进入企业的网站,企业就无需为这种推广付费,有效地节约了广告投入。
搜索引擎营销的商业价值
在当今“眼球经济”时代,相对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顾客的注意力是相当有限的。根据CNNIC2008年1月份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站数量已达150万个,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66万个,增长率达78.4%;网页数近84.7亿个,年增长率达89.4%,网上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那么,企业吸引被信息湮没的潜在顾客的注意力已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搜索引擎营销随之体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一)成本低廉且宣传广泛
搜索引擎营销的功能就是让目标客户主动来找企业,服务商则按照客户的访问量收费,这比其他广告形式性价比要更高。许多企业正是基于搜索引擎营销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操作灵活和易于管理考评的特点,将其作为企业网络推广的主要手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与大企业在传统推广方式上争展区、争位置,而搜索引擎营销却能使企业利用网站向客户全面展示公司的产品、特点,给予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便于企业开展网上市场调研
搜索引擎是非常有价值的市场调研工具,通过搜索引擎输入有效关键词,查看搜索结果,便可以方便地了解竞争者的市场动向、产品信息、用户反馈、市场网络、经营状况等公开信息,做到“知彼”,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比如,当输入携程网的主营业务关键词“酒店预订”时,可以在搜索结果页面中发现,艺龙网排在了携程的前面,位列第一,由此可知,艺龙是携程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受众,争夺相同的客户注意力资源。同时,利用搜索引擎还可以了解市场营销的大环境,包括政府有关方针政策、有关法令的情况;经济环境,即消费者收入、消费水平、物价水平、社会资源等。再者,搜索引擎是企业直接接触潜在购买者的最好方式之一,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三)提升企业网络品牌的影响力
搜索引擎的网络营销价值不仅表现在网站推广和产品促销等直接体现营销效果的方面,也表现在企业网络品牌的创建和提升。搜索引擎营销专业组织(SEMPO)首期SEM全面调研活动报告结果显示,61%的企业采用搜索引擎营销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更多的企业对品牌影响力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产品销售、产生引导或者增加访问流量,虽然后者也被认为是重要目标。企业网站的搜索引擎可见度对网络品牌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对于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有必要对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表现给予充分关注。在当今网络盛行的年代,一个公司若没有形成知名的网络品牌,会渐渐被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所遗忘。根据CNNIC2008年1月份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结构呈现年轻化的特征,互联网用户中年轻网民所占比重最大,占到整个互联网用户的2/3以上,而这个群体恰好是社会消费的生力军,是企业利润的来源者,失去这部分人对企业品牌的关注,品牌的价值必然减少。
(四)有利于企业产品的推广
全球最大的网络调查公司CyberAtlas的调查表明,网站75%的流量都是来自于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不仅仅可以给公司的网站带来流量,最重要的是,搜索引擎所带来的流量都是客户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得到的,都是针对性非常强的流量,这些搜索者一般来说就是企业广告宣传的重点对象。搜索引擎尽力把最贴近需求的信息传达给搜索者,同时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位置,搜索者还能发现更多的选择。销售和购买之间的桥梁关系过渡得非常自然,消费者和采购商有更多的主动权,只看相关的信息内容,而供应商和零售商也能实现只把销售的信息告诉有相关需求的人,实现精准营销的目的。据调查,33%的搜索者在进行购物,并且44%的网民利用搜索站点来为购物做调研。搜索引擎营销针对性较强的优势便于企业产品的推广。
综上所述,搜索引擎便于网民获取有效信息,成为网民最喜爱的网络信息采集渠道,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信息传播效率,成为企业产品和服务推广的主要手段。企业要根据搜索引擎运行的特点,并结合传统的营销理论,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服务策略,以吸引消费者及锁定商务目标,实现搜索引擎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欧朝晖.解密SEO—搜索引擎优化与网站成功战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莫兰,亨特.搜索引擎营销—网站流量大提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2
收单业务主要是指持卡人在特定签约商户、商场刷卡消费,银行会将刷卡所产生的消费金额在一定的自然周期内结算给特定的收单机构,并将从中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用,这里所指的收单机构往往是指银行与三方支付平台启用合作的模式开展银行收单业务,合作的方式主要是银行将收单业务中分支部分或者整体业务都外包给第三方合作机构,并且会在一定的周期内向其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银行的收单业务已逐步演化成为场景式支付服务。早在2011年,我国银联就已经联网联合2.1业务规则体系,把支付方式和过程详细的分为了交易主体、交易地址、支付渠道等多种要点,将这些要点互相组合,整合出开启业务类型战略实施规划的新工程。
二、解析商业银行发展收单业务的战略性意义
(一)收单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实体经济的主要出发点
截止目前,中国已经逐步开启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基本走向结束,中国的东部以及中西部蕴含着极大的刷卡支付需求。银行搭建支付模式以及支付场景可以促进刺激消费系统发展加快,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章程支持收单业务的后续发展。伴随着收单业务发展陆续加快,银行卡逐步会替代实体现金付款,成为商业银行推动社会发展、开发绿色金融通道的开路先锋。
(二)众多商业银行都相继选择发展收单业务
从可靠相关资料表明,世界上很多的商业银行都相继选择推出了收单业务,例如,苏格兰大通银行、皇家银行下属的收单公司都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收单机构,美国附属的服务中心也是在收单市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这些国际化大银行的收入明细表里,收单业务的总收入占据了很大的部分。此外,收单业务拥有“两高两低”的核心竞争优势,即高关联、高回报、低成本、低风险。目前就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对于收单银行的投资和重视度都在不断增高,对应的收单收入在信用卡业务总体收入中占据的比重也在日益升高,为此由于收单业务投入成本较少,风险程度较低,投入收单业务的资金成本较少,在商业银行资本发展越来广泛的当下,发展收单业务的真正价值十分具有战略意义。
三、解析商业银行发展收单业务的实际战略性选择
在我国产业信息不断升级和信息不断发展的双重影响下,收单业务已经逐步成为银行开拓业务和维系公司内部客户信息的核心业务。在互联网的虚拟金融发展市场内,谁第一时间掌握了客户的资料就掌握了发展的前景。要把我国银行的收单业务做得更大、更好必须做到以下几个要点。
(一)清晰认识金融市场的格局
当下,金融发展概况中不难发现收单市场主体偏向多元化,其中首要是应引起关注的是收单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国际上信用卡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熟后的收单市场往往都是一个垄断性较强的市场形式。我国主要是由于市场规模尚未常熟,此外加上信息发展速度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导致收单机构较为多元化,谁最终为垄断巨头暂时还未可知。就当下中国经济而言,建设、工商、交通银行等都在依靠自身的资源和相关优势飞速提高收单业务的核心市场,都在力争成为收单市场的核心领导者。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收单业务发展
经过互联网十多年的发展,当下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已经初具发展规模,综合发展经验来看,互联网蕴含着极大的收单商机。互联网发展的精髓主要是平等、互惠,发展线上收单业务必须增强支付服务的简易性和可行性。其次收单产品功能应尽力追求精简,不能过于繁杂,因为互联网支付模式往往是消费者自行支付,其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大大减轻了消费者学习时间,这在追求速度的互联网时代具有极为有效的竞争力。
(三)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优势发展收单业务
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在制定相关新型的刷卡手续费率政策,着力于将费率调整的更加统一,这样收单机构将不能仅仅凭借价格战赢得市场发展空间,收单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将回归到收单机构的服务水准竞争中。这样更多的是要求银行整合自身整体优势,更加善于把优势转化成为销售的重要手段,借此增强用户对银行的信心。在我国,商业银行是电子支付的先锋,但客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大多由于银行内部分工不明确的缘由,导致客户搜索和学习花费成本较高。在这个层次上,工商银行线上POS刷卡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基本整合了手机验证、网银支付等无卡支付的多种认证模式,把快捷和便利带给了客户,把繁琐的后台模式交给了银行,这样的工作模式值得发扬。
四、结束语
篇3
(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咸阳71208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
(The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f TUN,Xianyang 712082,China;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
摘要: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当下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领域所聚焦的商业模式这一构念进行解构分析,旨在为商业模式的价值塑造功能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or-network theory, this paper deconstruct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model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analysis paradigm for analyzing the value reinvention mechanism of business model.
关键词 : 商业模式;价值重塑;行动者网络理论
Key words: business model;value reinvention;actor-network theory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251-03
基金项目:藏民族学院青年学人培育计划资助项目成果——商业模式对西藏动漫产品集成创新的情境调节机制研究(13myQP01);国家民委科研项目——促进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14XZZ003);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作者简介:赵毅(1982-),男,河北沧州人,西藏民族学院讲师,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
0 引言
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伴随着互联网与数字信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价值。商业模式首先得到广泛认知和运用的领域是在企业内部及投资者之间,他们非常关注如何设计、构建、创新和调整商业模式来让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并在财富创造过程中与多方利益相关者共享财富成果,即: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Zott & Amit,2011)。时至今日,这一概念已然成为当下时代的
关键词 ,被商界、政府、公众、传媒等密切关注。然而,当下对商业模式的学术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技术工程领域和管理学领域,从社会学视角来分析商业模式在社会构建方面的功能机制,尚属空白。
商业模式本质上反映企业经营业务的价值逻辑(Teece,2010),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着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客户价值主张(Johnson,2008),例如:苹果公司的电子娱乐产品集成了产品设计、功能、应用程序、在线支付及多方参与一系列的价值主张于一体,呈现给客户一个精美的解决方案。再比如,万达集团在国内着力兴建和打造的地标性商圈——万达商业广场,则集成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描绘城市商业繁荣的标志性景象,这一商机也被各大地产集团纷纷效法,在全国各地呈现出更多的各具特色的商圈。还有充分的例证在向人们展示着全新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转变,这种转变正在或将要革命性地改变社会体系的构建,改变着人们对社会的感知、认可及行为方式。
商业模式在新兴技术商业化进程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它遵循着对商业社会价值发掘、创造、传递和分配的型塑逻辑。然而,学术界在充分论证和辩驳技术对社会建构的影响及重大意义时,往往忽视或淡化人类主观能动地创新性地认知和建构社会体系这一历史进程,正是这一进程赋予了客观技术实体以社会属性,进一步地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过程也会被打上时代与社会的烙印。本文基于社会学领域中较受关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解构其价值形塑的机理,为进一步分析商业模式的价值功能调节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
1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思想
当代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的重要代表人物Michel Callon,Bruno Latour及John Law在基于大量的人类学、社会学及符号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行动者网络理论。该理论首先消解了在科学活动中主体——客体的二元认知模式,提出“行动者(agent)”这一概念来强调人类与非人类都构成广义的社会构建的积极参与者,进一步提出“广义对称原则”来强化对参与者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平等地对称性地处理(吴莹等,2008)。同时,行动者构成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人与非人因素在形成社会意义的认知过程中是被对等看待,并在社会构建过程中都扮演着积极地参与者角色(郭明哲,2008)。
行动者之间的联结——“网络”——是透过“转译”来进行建构的。转译(translation)强调一种对待行动者(包含传统观念下所有的主体和客体)的态度,在这种态度认知下的行动者具备全新的利益、角色、机能和地位,并主动融入网络,重新界定、设置和自我赋予意义。而“网络”并非单纯技术层面的实体网络,而是强调一种通过转译所达成的描述联结的方式,突出交互、流动、转化的动态过程(郭明哲,2008)。转译的过程即是网络构建的过程。
因此,行动者网络理论突出强调:在异质行动者彼此相互联系的过程中,通过转译过程形成网络的动态过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特定问题的聚焦点则强调运用异质成分构建网络的性态分析(展开,稳定,合成)(Latout,2006)。
2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商业模式解构及其价值型塑机制分析
目前,在管理学界对商业模式的普遍研究较能一致性认同它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功能,以及以Johnson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的四种相互依赖的要素(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关键流程,收益模式)所构建的分析模板。在此,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来解构商业模式的价值型塑机制。
2.1 行动者交互的价值发掘机制——结构塑造效应
Johnson等(2008)指出客户价值主张包括三个元素:目标顾客;客户利益,要完成的工作即解决某个重要问题,或满足目标客户的某项重要需求;提供物,即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它的内涵不仅包括销售的内容,同时包括销售的方式。在企业明确目标顾客对象后,目标顾客的数量结构、空间领域,将影响企业对提供物的载体形式、覆盖范围、诉求响应模式的设计规划;客户对象面临的问题、需求特征及所处情境将影响企业对客户利益的价值功能、附加价值、情感利益等方面的开发决策。
Sidorova和Sarker(2006)认为基于某一问题的行动者都有自身的利益(interests)主张,并能说服其他行动者的利益与其产生共鸣而形成一个联盟。当这种说服的过程变得很有效果,那么行动者网络就被构建出来了。从这一观点角度出发,恰恰说明客户价值主张的型塑正是由多方参与者不断加入、整合、调整和定型,从而凝练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在构建和传递客户价值主张的过程中,对目标顾客的界定和客户利益的定位最终体现于企业对提供物的构思上,它所呈现的价值效应一方面吸引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另一方面对经营环境有示范效应。这种吸引、示范的综合效应称为“结构塑造效应”,其表现之一为企业在价值创造和传递过程中取得更具优势的资源和流程,如苹果公司推出MP3与iTune的捆绑模式,使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聚焦于产品实体和核心功能利益的对称设计:MP3的功能扩展和升级紧密联系于iTune中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同时,吸引了许多企业从事苹果产品的附加价值开发(配件产品或嵌入游戏)。这种效应的表现之二是向外界的辐射和示范效果。以苹果品牌推广的一系列产品使得苹果公司本身、业务伙伴及其最终消费者共享唯一独特的“苹果文化”,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
2.2 转译过程的价值创造和传递机制——技术与合作替代效应
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二者有机结合共同实现企业对目标客户的价值承诺。对关键资源的考察侧重企业持有资源的特异性、独占性,以及资源组织形式和企业对关键资源的维护活动;对关键流程的考察侧重于企业关键流程活动所处价值链环节、企业与合作伙伴间交易关系深度、关键流程响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这里,最好将商业模式的关键资源和流程这一构成要素既设想成促进(或阻碍)企业获取关键资源的不同网络结构,又理解为嵌入网络或结构的资源特性。那么,关键的经验问题就变成:怎样的相互兼容能够促成流程与资源之间相互放大对方的价值特性。
资源和流程的结合方式在价值开发过程中呈现的技术替代效应,以及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呈现的合作替代效应(李东等,2010)。前者主要实现价值开发的经济性,如有效节约资源和提升流程效率;后者在节省资源和提升效率的基础上,扩大了价值主张的利益空间,如参与到通信运营商体系下的资讯提供商。
2.3 网络集成的价值分配机制——边际收益效应
关键资源和流程的有益整合是可能的:需要认识到组织内外所存在的各种结构及网络的特征(如:价值网络、管理结构、渠道网络等)与嵌入结构或网络的企业资源的性质之间存在的分析差异(analytical distinction),进而区分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价值网络与组织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对外和对内运转活动的结构特性,而企业资源则更加强调在这个结构体系上的内容特性。结构和内容是并行兼容、一同发挥作用的,因为它们关注价值开发和传递过程的不同维度。
成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固定成本主导还是变动成本驱动。例如,公司以变动成本驱动其运营,那么相关变动成本因素的价格弹性是否被公司主导,将反映出企业对可变成本设施控制的可能性及能力大小。
收入模式,已经超越简单的数量价格乘积模式。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在提供物方面能够控制和支配的利润收入的高低水平,即企业获利的价值边际;其次,要考虑公司的定价策略是固定价格还是灵活定价,以及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销量空间;第三,必须考虑公司有多个收入驱动点(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形式是什么,或是通过外延产品收入盈利)。最后,涉及资源依赖性的企业,要考虑公司对原料、产品存货的周转,加速周转同样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可观的盈利(如:电子产品销售领域)。
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突显出价值主张定位与资源流程的综合作用结果。创造和传递的提供物是能够为目标顾客提供利益的价值载体,承载着成本和价格信息,二者之差即是企业的盈利边际。既然是边际收益,自然存在边际收益的递减和递增两种不同的效应。前者表现为:规模经济下,突破市场需求弹性后(弹性小于1)呈现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减少;后者表现为: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知识产品的使用呈递增性质,顾客对产品形成深度适应性,以及消费者注意力锁定于技术领先的企业,这三种原因促使消费者持续深入消费某一品牌的产品,强化领先生产者的市场优势,边际收益递增。斯莱沃斯基(2007)在其著作中向人们展示各种盈利模式特有的魅力,对盈利模式的创新、设计思路和重要原则给出深入的分析和丰富的案例。
企业在提供物开发过程中,随着资源不断融入到组织的流程体系内,以及对流程结构的动态调整,呈现出收入模式与成本结构的互动调整。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获取到政府的科研基金资助以及在销售环节能够获取到的市场补贴都将改变企业的既定成本结构与收入模式;与业务伙伴展开的营销活动会转换成本支付方、调整成本分担比例及收入分配比例。这些相关利益者参与的价值创造活动,其规则和方式可以纳入到客户价值主张当中进行分析,其展开的活动纳入到关键资源和流程中进行分析。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行动者行为理论的分析架构,解构商业模式的基础四要素,阐释各要素是如何在行动者层面集结,转译成关键资源与流程交织的网络,减少成本,增加收入的价值发掘、创造、传递和分配的型塑机制。从该视角出发,对管理学者和从事管理实践的人士提供以下策略建议,希望有所启示。
3.1 积极建立市场规则体系来构建和强化行动者之间的交互机制
首先在客户价值主张的结构塑造上:一是对称调节目标顾客与客户利益。企业对目标市场的定位和规划活动应当与对客户对象需求特征的认知密切联系在一起。客户需求特征(客户问题及利益基点)应当能够与顾客所处价值链环节及客户规模(地域、容量、购买力)处于对称调节的地位。二是构思和设计提供物以有效创造客户利益。企业在客户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价值载体(产品或服务)形式的开发,以及与目标顾客保持紧密联系以持续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
其次在关键资源和流程的技术替代和合作上: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与企业赖以为客户提供价值并取得盈利的价值流程之间应当实现良性的兼容互动。一是关注资源的特异性和流程的通畅性。二是强化资源和流程之间的兼容关系。企业控制的相关资源与其基础业务流程是相互兼容和嵌套的。三是突出资源的价值定位与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在一开始企业管理人员就要为已经构建的客户价值设计一整套逻辑严密的资源和流程体系。企业应当关注资源的价值定位(即:既定的资源放置在什么位置上会更有利于释放资源的潜在价值)以及对流程驱动的管理(常规管理中,适时对流程进行修正、调适,改进流程的设置和运行,以增强流程的适应性)。当然,存在颠覆整个流程体系的可能,届时企业将面临流程和能力体系的再造。
最后在盈利模式的边际收益释放上:一是统筹设计收入模式并优化成本结构。借助设计与关键资源和流程相契合的收入方式并进行有效地收款循环管控,那么,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销售收益的增加,或是节约成本开支和加速资本周转。二是控制盈利边际、提升获利预期。当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发生结构性转变时,都会促成企业对盈利预期的重新思考,进而会带来对盈利边际的重新调整和设计,这也反向促成对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的深入调节。
3.2 构建各行动者之间互动传导联系,推动积极的价值效应
首先是稳定调节各行动者之间的对称关联性。目的是希望企业能够密切关注内部在价值定位、创造、传递和实现等各个环节的活动之间的关联和协调性。本研究建议对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当理性而谨慎地“微调(fine turning)”,前提是,企业仅考虑对现有商业模式功能的改进和潜能释放,或在既有商业模式基础上考虑企业的战略转型,并非企业生死存亡时的“颠覆”突破。
其次是转译的着力点——行动者自身利益定位。一是精确聚焦,抓住产生战略效益的关键环节施以策略;二是有效预期,对各价值效应的认知上升到操作层面后,企业能够形成对各效应的结果形成理性预期,从而降低整体革新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王一鸽. 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一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 社会学研究,2008(2): 218-234.
[2]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哲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08.
[3]Johnson, M. W., Christensen, C. C., & Kagermann, H.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86(12):50-59.
[4]Zott, C., Amit, R., & Massa, L. 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37(4):1019-1042.
[5]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一Network一Theor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6]Sarker, S. & Sidorova, A. Understanding business process change failure: An Actor-Network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6, 23(1):51-86.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价值创造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企业电子商务创造价值的过程产生了高度的关注。探求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创造价值的过程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问题。对这一机制的探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研究现状
前人对于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经济学、会计学、战略管理学以及运作管理等领域的学者在信息技术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价值创造过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生产力和产量来确定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是,电子商务价值产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以及IT资源等多个方面。由于研究理论的缺乏,在研究中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实际上很难量化。传统的对于IT业务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停留在静态的“结构化”层面,主要是从IT行业技术资源的特征出发来研究IT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笔者认为,IT技术与企业的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着中动态的转换关系。只有找到与转化过程相关的动态载体,才能够真正地解释清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过程。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因果关联转化的过程,而新型电子商务流程正是作为不同变量转换中介的形式出现的。从电子商务运行的流程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战略资源能力价值的一连串因果关系。具体地讲,它是以电子商务的规划战略为起点,在运作的过程中合理地配置和部署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然后,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同产生电子商务的能力和价值的过程。
二、企业电子商务创造价值过程研究的基本模型
(一)企业资源观
企业资源观(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RBV)的研究在IT价值创造领域的应用,为电子商务价值创造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我们将这些研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确定了企业中的那些资源和IT价值的产生发生关系,并将其归纳为IT资源。第二个层次主要研究哪个环节与IT价值的产生发生关系,说明了在线信息能力在价值创造中的中介作用。第三个层次则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作用过程,解释了IT资源、商务流程、流程绩效和组织绩效在价值产生过程中的关系结构。近几年,RVB理论开始被应用于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中。比如,有的研究者指出供应链中的电子商务能力是企业运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共享信息、在线交易流程和协调活动,以利于企业与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改善供应链的绩效。他们的研究为电子电子商务价值创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但是,这种研究单纯地从静态的“结构化”角度来进行研究,无法解释其中动态转化的过程,另外也没有提到战略分析在电子商务中发生的重要作用。
(二)电子商务价值创造模型因素分析
笔者提出了一种电子商务价值创造模型,这种模型基于“战略资源能力价值”的因果关系结构。该模型应当包括战略、能源、能力和价值四个主要因素。下面,笔者对这四个因素进行一定的分析。
1.电子商务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主要是企业的高层通过电子商务的战略规划,来制定电子商务管理战略,并利用相关资源实施管理的过程。
2.IT资源。IT资源是指支持电子商务的有价组织资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信息系统集成、复合型人力资源和价值链伙伴三个方面。“信息系统集成能力”是指网络和企业组织基础之上的企业数据和信息的系统集成水平。复合型资源主要是指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以及参与人员关于电子商务的决策能力以及知识和技能。价值链伙伴是指企业的合作伙伴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能力,它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水平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3.电子商务能力。电子商务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流程所体现的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它包括信息共享能力以及合作流程能力,它涵盖了传统的在线信息能力和电子商务能力。
4.电子商务价值。电子商务反映了电子商务在运作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直接利益。但是,和其它的利益不同的是,电子商务流程绩效是“执行具体电子商务流程的终端绩效,是IT资源在电子商务流程中转化为企业独特的电子商务能力所产生的电子商务价值”,主要反映各个电子商务流程的交易处理速度,成本降低、库存控制能力、伙伴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等绩效指标。本文对于电子商务价值的分析不表现为类似ROA等财务绩效指标,而通过流程绩效来反映电子商务的绩效。
(三)电子商务价值创造模型各因素之间关联关系的假设
在对电子商务价值创造模型的四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建立对这三个因素之间关联关系的假设。
1.战略―资源之间的关联假设。企业的的战略规对于IT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电子商务价值的最终实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关联作出以下几种假设:①战略规划对系统集成正相关;②战略规划与价值链伙伴正相关;③战略规划与复合人才利用正相关。
2.能力建立阶段,资源与能力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从RBV理论来看,资源必须通过电子商务这个中介才能产生价值。我们可以据此对资源与能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作出如下假设:①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与信息共享能力正相关;②复合型人力资源与信息共享能力或者合作流程能力正相关;③信息共享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正相关;④共享共享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与流程绩效正相关。
(四)分析结论以及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笔者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180个企业的电子商务流程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并且运用结构验证了模型假设,得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①战略资源规划的本质属性就在对系统集成、复合人才利用和价值链伙伴的整合和利用。②企业的资源共享能力依赖于企业内外信息整合的技术支持。③符合人才的利用能力、价值链伙伴的整合以及信息共享能力等三类IT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流程有着重要的影响。④共享信息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相互嵌套,并且对电子商务的流程绩效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以上的结论分析,我们能够得到以下几种管理启示。首先,企业应当重视符合人力资源在电子商务工作中的应用,因为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保障。其次,IT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在企业的知识资源整合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应当注重资源整合核心技术的开发,而不仅仅是购买先进的设备。再者,IT资源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把握好电子商务中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以及价值链伙伴资源。最后,电子商务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企业在信息共享能力和合作流程能力方面的整合与提高。因此,企业应该突破简单信息共享等初级合作模式,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在线协作活动,通过形成两个能力的嵌套运用获取电子商务价值。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研究实际对电子商价值创造过程的一点粗浅的建议,肯定会有很多的漏洞和不足,希望诸位同行能够不吝赐教,以促进该模型的完善和电子商务研究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晶,朱镇.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0(12).
[2]任利成.P2P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02).
篇5
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发展走过了职能部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银行的业务如何组织、部门如何设置,实际上大的原则是两个,一是按地区来组织和推动,一是按业务系统来组织和推动。前者是一种横向管理模式,以分行为运作中心,后者是一种纵向管理模式,以总行部门为运行和指挥中心。过去的银行业,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或者亚洲,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地区为中心、以分行为主导,而现在的趋势则几乎完全颠倒过来,改变为以业务战线为主线,强调银行的系统管理,分行的职能被大大弱化,总行业务部门的管理则得到极大的强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现状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单一行制、总分行制、连锁银行制、控股公司制等几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采取的总分行,即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或一定区域内设立分支行,各分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整个银行对外是一个独立法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虽然开始摆脱以产品为中心的设置,但依然没有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部门设置上也没有很好体现前、中、后台分工的原则。总行和分行的目标不尽一致,分行依然是利润中心,全行总体的战略目标难以很好实现;总行承担风险的责任与其风险控制能力不匹配,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系统缺陷,风险控制手段落后;管理跨度过大,管理半径太宽,管理效率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识别、储备、使用和激励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迫在眉睫。
三、民生银行事业制改革内容民生银行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近年来公司资产增速基本保持在25%以上,净利润增速一直保持40%以上。2007年事业部改革开始在全行推广。2008年公司的事业部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将是推进零售金融业务改革。
民生银行从2007年开始进行事业部改革,10月份在全行进行推广。公司设立了投资银行部、贸易融资部、金融市场部、衍生产品部、行业事业部、交通行业部、能源电力行业部、房地产行业部、中小企业部、零售银行部等近十个事业部,各事业部均有利润、业务指标,事业部之间实行内部计价法。事业部改革以后,原有的分支行行长将主要从事后台和零售业务。公司的审贷官员全部取消,进入到各事业部。在风险控制上,每一个事业部均派驻风险控制官。事业部改革使民生银行从原先的块状管理(分支行)转变为条状管理(事业部),有利于各事业部实现人财物独立,真正独立核算,在体制上实行垂直管理。
2008年公司事业部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将是推进零售金融业务改革。
组建金融事业部分为3个具体步骤。第一个步骤,在2007年3季度,建立4大事业部,即贸易金融、金融市场部、投行部、工商企业部。第二个步骤,到2007年第4季度,建立6个总行直属的行业部,包括机构金融部、能源金融部、房地产金融部、交通金融部、冶金金融部和电子电信金融部。在贷款专业化后,还将专门成立存款事业部。第三个步骤,大约在2008-2009年期间,将对此前组建的10大利润中心进行拓展提升,完善中后台系统支持,打造包括租赁、信托平台的全面公司金融业务。到2010年,将主要公司业务集中到总行,全面实行事业部制度。五、分析
民生银行的金融事业部改制全面打破了与中国行政层级体制相适应的银行总分行设置的惯例。
与部门银行制不同,事业部制强调专业化的营销和集约化、垂直化的管理,这有利于各业务部门在人力配置、产品与市场定位等方面趋于更加合理。改变了过去以分行为中心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对分散化的各种业务资源按照客户、产品和行业三个维度进行重新整合,对公司主要产品线和行业线实行垂直的事业部管理体制。与此相配合,垂直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独立的评审制度以及专业化的审批流程将保证风险控制的独立性和审慎性,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
对于分、支行而言,事业部改革意味着对其现有功能的重新定位,从过去全面银行业务转向只做零售业务和特色公司业务。而支行将作为零售业务营销平台,将发挥销售门店功能。
事业部制将有利于引导客户经理逐渐由单纯关系型转向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性辅导的内涵关系型,并将客户资源整合、集中于某些特定行业领域。事业部制改革也有助于限制人员规模扩张、控制费用增长、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专业化的营销与集约化的管理也更有利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其正面效应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但是在短期之内,摩擦成本、整合成本可能会带来客户流失和人才流失的风险。事业部制下,分支行业务趋于单一化,如何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也是未来需要通过制度完善来逐步加以解决的。
五、结论
现代社会银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跟随市场需求,根据更好地适应客户需要、更有效地节省成本和更有效率地组织推动等原则去确立自己的管理体制,而不是简单的“客户驱动”或“产品驱动”。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我国银行业走向组织架构现代化,运作模式规范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银行业未来组织架构改革的方向,对于其他银行的改革将会起到示范效应。组织架构改革的工程大,内容复杂,如何去组织其业务管理,如何设计其业务流程,不能片面地说哪一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必然好,一切要看自身综合整体条件而定。
[摘要]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力度不断加大,而组织架构科学、合理与否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民生银行事业部改革拉开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方面改革的序幕。本文探讨了民生银行事业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优缺点,为我国其他商业银行的组织框架改革提出建议。
[关健词]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总分行制事业部制
参考文献:
[1]马云燕.美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点[J].经济导刊,2007,(01).
[2]赫国胜.改革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J].上海金融,2004,(09).
篇6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9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13年部分财务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法评价银行经营绩效水平。指标为成本收入比、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总资产增长率、非息收入占比、流动比、营业收入增长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率8项,依次表示为变量X1~X8。
本文选取的8项指标中,成本收入比是负向性指标,需转换为正向性指标。令Xi′=1/Xi,(假设Xi>0,i=1,2,…,p),其中P为需要研究的指标个数,Xi′就是转化处理之后得到的正向性指标。之后,取的是均值为0,方差为1的Z-score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通过用SPSS200软件对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 和Bartlett 检验,判断其因子分析的适当性。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值为0.542,KMO值为0.54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36.553,Sig值为0.000
本文选用主成分的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如下的解释的总方差表。
本文选择特征值超过1的数作为公因子,由上表可知,这样的特征值分别为2.642、2.080、1.685,因此选取三个公因子,依次表示为F1,F2,F3。累积方差达到了80.094%,可以解释原始变量的信息。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个公因子和8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出因子载荷矩阵。但是不经过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三个主因子所对应于各个变量的载荷值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各个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突出,这将不能对因子做出很好的解释。因此,需要对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各个成分因子的载荷值尽可能地向0和1两边极值转化。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了旋转,经过4次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发现,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较为突出,第一公因子F1营业收入增长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率及存贷比。可以把第一公因子F1命名为收入增长性公因子。
第二公因子F2包括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非息收入占比,可以把第二公因子F2命名为安全性公因子。
第三公因子F3包括流动比、总资产增长率,可以把第三公因子F3命名为流动安全性公因子。
F1至F3三个公因子解释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0.094%,基本上涵盖了样本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量。
通过回归分析获得成分系数矩阵,据此建立因子评价模型如下: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谭磊,张旭.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银行经营绩效评价[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4):13~16.
[2]林基,吉余峰.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J].经济师,2009(10):8~9.
篇7
关键词:创业板;价值评估;价值类型;影响因素
一、我国创业板概况
(一)我国创业板基本情况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指专为有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2月17日,创业板共有290家公司已上市交易,总市值达745,414,587,909元,发行量40,780,240,492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达36.75倍。
1、行业分布情况:
从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上看,信息技术、机械设备、电子、石化塑胶、医药生物行业成为创业板的主要行业,占创业板公司近80%以上。其中,信息技术55家,83家机械设备企业中先进制造企业占多,电子34家、石化塑胶32家、生物医药23家;此外还包括部分传媒娱乐、环保行业、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据2011年9月证券时报报道,在创业板上市的258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家,占比为92.63%,体现了创业板的高科技性。
2、地域分布情况:
在地域分布上,29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带。创业板公司的区域分布充分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司占据创业板市场。广东省以62家创业板公司居全国首位,这当中深圳就占到了32家,而广州与珠海共12家;而北京市也有4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这两地的创业板公司就占创业板总数的35.86%;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以29家、27家、15家创业股追随;山东、湖北、福建等省紧随其后;目前我国只有、广西、青海、宁夏没有创业板上市公司。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特征
1、高成长性。
创业企业通常分三个阶段,创业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在创业板上市的对象为成长型企业,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当是处于创业成长期。创业板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要求明显低与主板市场,但对营业收入规模尤其是营业收入增长率提出了定量指标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不得低于30%。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具有高成长性。
2、高风险性:
创业板上市企业一般是高新科技企业。高科技产品一般投资时间长,投资金额大,但产品的寿命却很短。在高科技产品的寿命周期中,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企业在前期的资金和智力资本的投入巨大,往往由于创新上的时滞或者是技术的落伍导致高科技上市公司破产倒闭,与传统企业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除了要承担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政策、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还要承担投产失败、市场需求缩减等非系统风险,此类风险要远远高于其他企业。
二、创业板价值评估中价值类型的确定
价值类型,是指人们按照某种标准对资产评估结果及其表现形式的价值属性的抽象和归类。不同的价值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资产评估价值的属性和特征。《国际评估准则》和各国资产评估业所普遍采用的是按被评估资产的使用状态和市场条件不同而将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分为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两种。
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选择,与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被评估资产的功能状态以及评估时的各种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评估目的影响和决定着其他评估条件,并和其他评估条件一起影响着价值类型的选择。创业板上市企业价值类型的确定,与特定的经济行为和评估目的相关联。在不同的经济行为中,评估报告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对评估的价值类型有不同要求。如:对合并、分立项目进行评估,其价值属性应为持续经营价值;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其价值属性则为投资价值;对清算项目进行评估,其价值属性应为清算价值。
其次,评估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及交易条件,是资产评估的外部环境,是影响资产评估结果的外部因素。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所受市场条件影响的因素更加复杂,同时创业板上市企业自身的功能、使用方式和利用状态,也有其独特性。这三大因素的不同排列组合,便构成了不有价值类型的形成基础。
评估师在接受创业板上市评估业务委托时,须了解评估目的、评估条件等,针对具体方式恰当定义评估结果的价值类型。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
(一)创业板价值评估对象的特殊性
资产评估中的资产,可能为有形资产,亦可能为无形资产。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高科技中小企业占多,经营时间短、规模小、成长性较强,普遍没有太多的设备、厂房以及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主要是靠人才、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来进行经营;无形资产占比较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更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加持久。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账面价值与企业价值差别巨大。此外,无形资产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要价值源泉,存在法律权属不清,财务资料不全的问题。由于缺乏投入成本的资料致使无形资产的辨识度确认难度加大;无形资产具有唯一性,很难从市场上找到类似资产进行比较参考;无形资产往往具有高技术含量,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造成市场的瞬息变化,使评估很难把握其动态性。这些因素加大了评估师在对创业板上市企业进行评估时的难度,评估师须充分考虑评估对象的这些特点,把握好各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以保证资产评估结果的质量。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有效历史数据的缺乏
创业板自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推行二年多的时间,企业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为09、10、11三个年度,上市标准对企业上市前两年的情况进行审查。当前不乏很多创业板上市公司处在亏损或者是微利状态,在价值评估时要通过现在的盈利来估算未来盈利增长率,缺乏盈利记录使得我们无法估算未来盈利增长率,特别是当企业亏损时,根据历史的负盈利计算出的盈利增长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同时创业板上市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企业的内部管理、账务处理等相对大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出于评估目的和自身利益的考虑,被评估企业可能不能提供完整信息,甚至提供错误信息。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价值评估所依据的信息及数据的有效性。
(三)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稳定性
如前所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并存,这两方面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稳定性。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若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发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该产品凭借其高技术和独创性就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这种高成长性,会使现金流量也随着产品高附加值的体现而迅速提高,从而增大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波动性。
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比传统公司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如技术风险,即能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与劳务;如市场风险,即新产品能否在技术先进期内为市场接受,能否激发市场需求的增加,能否占据市场有利地位获得成长空间;如经营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早期的创业企业,盈利模式、市场开拓都处于初级阶段,不是很稳定,在经营上容易出现起落。公司现有的盈利能力相对不高,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各个阶段的风险远比传统企业高,因此其失败率也高于传统企业。据统计,发达国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失败率高达70%,如美国的NASDAQ市场2002年一季度有176家公司上市,同时就有173家退出可见其风险之大。
因此,无论是高风险还是高成长都会造成创业板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加大了评估的难度。对于评估者来说,价值评估的关键便是将这种不稳定性考虑到价值评估中去,提高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可比参考企业。
从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涵盖的范围较广泛,每家企业各具特色,技术千差万别,很难在同行业或者相似的行业找到经营、环境、技术、规模、发展市场都相类似的参考企业,使得在对其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预测和推断也容易出现误差。
通过上述分析,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价值评估时,评估机构全体执业人员在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以独立的身份发表公正的意见的同时,应充分了解创业板的基本特征及独特性,正确选择价值类型,并考虑各方面因素对评估工作和评估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减小因素波动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评估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曼琪.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类型选择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1201.
[2]周春喜.论创业板公司的资产评估工业技术经济. 2002,21(1).
[3]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经济科学出版社.
[4]李玉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105.
[5]徐征,王建中.创业板上市企业评估要素分析.商业会计,2010(19).
篇8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互联网 云计算 商业模式
1.引言
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的推广将改变社会信息化建设和运作的基本模式,大大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门槛和成本,有利于信息共享和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加速全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生活逐渐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智能,正迈向协同处理、信息智能的时代。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给城市居民带来更便捷、高效、安全、和谐的生活。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带动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设。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生活逐渐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智能,正迈向协同处理、信息智能的时代。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给城市居民带来更便捷、高效、安全、和谐的生活。也为商业模式提供了新架构。
2.互联网的创新应用
互联网的核心是创新应用,互联网发展的灵魂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互联网是应用推动型产业,市场的需求往往是互联网技术重要的推动力,只有满足社会与民众的需求,互联网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市场基础。技术的成熟会增加民众更广泛多层次的智能化需求。没有需求,犹如无源之水;没有技术,品质就没有保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进程中,新的商业模式必将出现。互联网企业在这样一场速度决定高度、规模决定位置、市场决定标准的变革中,必定要找到立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只要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在庞大的互联网体系中,找准定位的企业,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商业模式,打通互联网财富之门。互联网将带动中国经济朝低碳、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互联网创新应用终将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民众。
3.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它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过搜寻和计算分析之后再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上亿条信息,完成与“超级计算机”效能相当的网络服务。可见云计算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场技术革命。
云计算所带来的商业模式使得IT技术成本更低、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更快捷,也必将是信息技术与各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由于信息技术渗透到商业领域,经济周期变短,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4.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架构
如何能够高效率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除了有良好的“智慧城市”的全面规划外,还要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保障“智慧城市”有序高效地建设。
在“智慧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模式的建设和更新必将引导城市管理者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各种厂商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
(1)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框架,还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和时间表。比如“智慧宁波”和连云港的“智能徐圩”等,其中“智能徐圩”的规划包括十大应用行业,并规划58大平台,超过266个智能化系统,“智能徐圩”建设中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营为辅对整个城市进行高效建设的商业模式。
(2)以运营商为主导推动当地政府进行当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今“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最早在2008年就提出协助政府建设“无线城市”的战略规划,而中国电信2010年在广东首提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因此“智慧城市”就出现了一种由运营商推动建设的商业模式。其中厦门的“无线城市”,以及广东汕头的“智慧汕尾”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运营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会在某些运营商业务无法覆盖的领域无法形成真正的智能化的建设,但能很好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智能管道和智能平台。
(3)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需要厂商参与。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落实为智慧政府、智慧生产、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比较大概念的行业应用,而整个城市的智能化规划设计中通常所设计的领域都比较少,定义也比较狭小,这就是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特点。推动这种商业模式建设的典型城市代表就是昆明和天津等。
就以上三种商业模式分析,其中第一种商业模式最易被采纳,政府自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更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发展。由于政府制订任何一个规划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资金的制约、人才的制约、产业结构的制约等,因此不论是哪种商业模式只要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有利于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都认为它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商业模式。
5.应用远景
在搭建了构建智慧商业的基于智能视觉互联网的视频分析系统之后,利用可视化管理平台技术,通过对城市综合体不同的楼群、不同的楼层及不同功能的楼内建筑进行可视化建模,可以构建基于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智慧城市综合体。其应用远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配合大屏幕投影、环绕屏幕等设备,将智慧城市综合体真实地展现在客户面前,大大提升城市综合体的整体档次和实力,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2)聚集商圈的亲和力
可视化系统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被动性,购物者可以通过链接到可视化管理平台的视频终端或手机,查看商业楼宇的三维地理信息,通过各类监控摄像头,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购物者的兴趣。
(3)可视化管理
城市综合体集购物中心、会展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公园、酒店、写字楼及公寓为一体,通过大屏幕或一体机等,物业管理人员利用可视化管理平台对城市综合体进行在线管理。也可作为险情处置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4)综合集成
采用“云”单元主机技术,把通信办公系统、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停车场管理、楼宇自控系统、火灾消防与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综合集成为智能大厦管理系统,与可视化管理平台一起,嵌入“云”单元主机之中,实现“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城市运营”理念,为城市综合体创造舒适、高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的生活休闲和购物天地。
6.结语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计算方式,它是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在采用云计算技术以后,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在计算及存储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计算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大幅提高,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幅度降低,在绿色和节能方面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因此,将云计算技术与商业智能系统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云计算将不只是一个愿景、一项技术,而是21世纪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市场商机瞬息万变、一闪而过,企业在智慧城市构建的同时,从现在开始就踏上一条云计算之路。
参考文献:
[1]童晓渝,张云勇,徐雷.智能普适网络[J].通信学报,2011(7).
[2]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互联网的平台.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3]张云勇,房秉毅,陈清金.运营商互联网发展建议[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2009(12).
[4]陈伟利.楼宇智能化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5]中国工程院.互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R].2010.
[6]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白皮书[R].2011.
[7]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8]孔祥娟.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设计实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制造业; 综合绩效;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89-04
一、引言
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工业的领军者,其综合绩效引起了广泛关注。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的优劣不仅关系着工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我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其能否具有持久的盈利能力、不竭的营运能力以及能否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保证偿债能力不受影响,已成为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2015)》(简称“蓝皮书”)对采集到的2013―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整理和合成,结果显示,在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居前三位[1]。工业作为江苏经济支柱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对江苏经济的贡献不断上升,而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工业的领军者,对江苏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本文以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上市公司样本选取及绩效评价方法基本选择
根据新浪财经制造业板块的股票信息,截至2016年4月30日,江苏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共有207家,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在选取样本的时候,本了以下处理:(1)选取正常上市公司,剔除ST和*ST股公司(ST舜船和*ST蓝丰)以及一家退市公司(扬子石化);(2)选取各项指标齐全且正常披露的公司。经筛选,共选取20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验证这204家公司在2015年均未退市或降级。
目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财务方面主要体现在收益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要客观评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就需要建立一个能涵盖上述能力的综合评估体系。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绩效评价方法来评估上市公司,该方法的特点是全面、客观,同时可以消除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影响。因子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方法得到所选指标的主成分,通过因子来反映权数,这个权数不需要人为确定,通过变换自动生成,因此所得结果排除了人为主观性,同时也能消除指标间关联性影响。进一步看,因子分析可通过因子旋转技术来帮助解释,具有方向性,更有利于解释;并且因子分析不仅可以给出样本的排名顺序,而且还能解析出影响样本排名次序的因素,这是其他综合评价方法所无法代替的。
三、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阶段学者和投资者主要是通过研究财务收益状况来研究企业市场经济份额和各种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笔者认为对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研究应该着眼于财务收益状况的评价,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制造业上市公司特点,比如存货较多、应收账款较多等,从收益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及获现能力这五个方面筛选出了19项关键指标,组成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适度指标,取它们的倒数做同趋化处理,分别记作X15、X16。其次,对同趋化后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如表1所示。
四、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实证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制造业包括30个大类行业,通过参考证监会行业分类,将制造业整合为10大类,具体内容为:1.食品饮料业;2.纺织、服装、皮毛业;3.造纸、印刷业;4.木材、家具业;5.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6.电子业;7.金属、非金属业;8.机械、设备、仪表业;9.医药、生物制品业;10.其他制造业。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所公布的A股及创业板江苏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年的财务指标为依据进行研究。本文所用财务数据均来源于锐思数据库(),数据处理均是在SPSS 22.0中完成。
(一)因子经济意义分析
SPSS操作选取前六个公因子,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得知各因子在原变量上的复合值都相差不大,经济含义模糊,故不便于对各因子载荷进行合理解释,现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得到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含义。旋转后的因子系数已经明显向两极分化,有了更鲜明的实际意义,对旋转后的因子进行分类,将19个指标按高载荷分成6类,并结合专业知识对各因子进行命名,如果用Fn来表示第n个因子,则经过因子分析得到的公因子分别为F1、F2、F3、F4、F5、F6,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中可以看出:
(1)公因子F1的因子载荷主要分布于净利润增长率(X12)、每股收益增长率(X10)、利润总额增长率(X11)、成本费用利润率(X3)上,并且这四个因子的载荷都非常高,公因子F1反映了利润发展能力对企业综合绩效的贡献最大,发展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能力指标,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利润成长力因子。
(2)公因子F2在营业利润率(X5)、销售净利率(X4)、全部资产现金回报率(X17)、资产净利率(X2)、资产报酬率(X1)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些变量反映了企业股东的收益能力,故将其命名为收益能力因子。
(3)公因子F3的因子载荷主要集中于净资产增长率(X13)、总资产增长率(X14)、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合计(X18)这三个变量上,反映公司的资产是否有增长潜力,因此命名为资产成长力因子。
(4)公因子F4在总资产周转率(X6)、流动资产周转率(X8)、股东权益周转率(X9)上有较高载荷,这三个指标表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可以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能够体现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以及运作资金的能力,故将其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
(5)公因子F5包括流动比率(X15)、速动比率(X16),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偿债能力,即企业能按时足额归还债务的能力,故将其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
(6)公因子F6在经营现金净流量(X19)、应收账款周转率(X7)上有较大载荷,分别为0.906、0.885,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进行经营活动而获现的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获现能力因子。
(二)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
在了解了各个综合因子的具体含义后,采用回归法计算上市公司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然后以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占六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旋转后的因子得分的表达式:
F=K1Z1+K2Z2+K3Z3+K4Z4+…+K17Z17+K18Z18+K19Z19
上式中的K1―K19分别表示旋转后19个指标所占的成分,Z1―Z19分别表示19个指标对应的标准化值。
根据得到的各个公因子的得分,再以各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构造的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分析评价模型为:
F=(22.778F1+18.524F2+15.305F3+12.898F4+11.661F5+
10.197F6)/91.364
这里,F代表公司综合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数。根据这个综合评价指数,对江苏204家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进行排序。
(三)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排序结果分析,样本公司在收益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现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决策者可根据自己对企业的关注点不同做出相应决策。本文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6个主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都设定均值为0。以0为基础进行参考,认为综合得分大于0的公司综合能力相对较强,根据数值的大小表现实力[2]。
从综合得分排名来看,数据中的204家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有95家上市公司综合得分大于0,这说明有近五成的公司绩效水平超过了平均水平。但其中只有15家分值超过0.5,分值超过1的更少,仅有3家,这说明江苏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中喜忧参半,这些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从综合排序中还可以发现排名靠前的公司大多规模较大,收益能力较好,这说明,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高居综合得分榜首的是洋河股份,得分为1.221,这主要是由于其收益能力和现金质量两项因子得分占绝对优势,分别高达1.821和10.711,均居各因子排行中的第一位。收益能力因子主要集中了营业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的信息,现金质量因子主要集中了经营现金净流量的信息,显示了该公司在2015年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强并且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但是该公司的成长力因子以及营运能力因子均排在行业倒数,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该公司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发展能力。综合得分排在第二、第三名的是江山股份、澳洋科技,得分分别为1.114和0.803,而排名最末的是江苏阳光,为-3.122,与排名第一名的洋河股份的综合得分相比,两者相差甚远。
从各因子得分来看,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只有4家利润成长力因子得分大于0.5,仅有2家得分是大于1的,说明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利润成长力有待提高,公司可以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得分最高的是江山股份,说明该公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宝胜股份、南京化纤,最低的是江苏阳光,为-12.396,与第一位的江山股份相比差距太大,这与公司资产规模、收益能力、市场占有率都有一定的关系。综合得分排第一的洋河股份的发展能力相对较低,这可能与2015年白酒炒作退潮、公款消费受限但白酒产能扩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名酒价格大幅持续回落有关。
在收益能力方面,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有100家收益能力因子得分高于平均得分,占总体的48.30%,由此来看,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收益能力还可以,接近半数的公司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但是,在这100家里只有20家收益能力因子得分大于0.5,仅有6家得分大于1,说明虽然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收益能力,但是盈利水平高的拔尖公司并不多。排名第一的洋河股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得分为1.821,与第二名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它在综合得分中位居第一的原因,主要由于2015年期间,洋河股份持续走全国化战略,积极营销、在市场萎缩情况下维持产能而实现稳定的收入。但是,在发展能力因子、营运能力因子等方面均排在行业末尾,说明公司在资金运营周转方面比较弱,这也可能与公司之前大规模扩张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关。
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比较分析;业绩评价指标
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在一定的期间内,公司利用有限的资源而获得的综合性经营成果,是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首先关注的财务信息。业绩评价通常是上市公司战略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方法并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不同的公司仅仅是从单一方面反映其在某一时期的业绩指标。虽然有效,但并不足以全面、公允的反映一个公司真实的业绩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影响上市公司业绩计量、评价的因素繁多。
一、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在进行年度业绩计量和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客观、公允的对外披露公司全年的业绩信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又要考虑业绩评价中成本效益原则,使股东财富最大化。总体上,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所处阶段和公司内部管理需要三个因素对公司业绩评价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宏观经济环境
随着宏观经济的运转,通货膨胀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即使在通胀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也会对其评价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公司的业绩评价具有长期性质,而财务报告只反映短期内的效用,因此通胀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计量会产生深远影响。在进行评价时应当尽可能的剔除通胀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适当将主要财务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以减少业绩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计量误差。
(二)公司所处阶段
按照生命周期对公司所处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其所处时期特点采取差别的业绩评价指标。例如,公司在起步期和成长期,销售增长率可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指标;在成熟期,收入增长趋于稳定,权益净利率则成为衡量公司业绩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到了衰退期,公司业绩评价的重点应转移到实体现金流量上来,公司此时最关注的就是投资回收率。
(三)公司内部管理的需求
所谓公司内部管理需求,是指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决策时,对管理用财务报表所提供决策信息的信赖程度。管理用财务报表是一种新兴的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理念。它将公司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其产生的损益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它解决了公司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核心指标(权益净利率)计量时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将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改良。利用改良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更充分的体现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对业绩评价质量提出的要求(公式如下)。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
其中,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公司内部对于业绩评价的需求不尽相同,致使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归纳起来,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可以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
(一)财务指标
所谓财务指标就是公司利用报表数据,计算主要指标,对其进行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于分析基础存在差异,可进一步分为基于传统财务报表指标和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指标两部分。
1.基于传统财务报表指标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传统报表数据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阶段业绩评价体系所列指标,汇总后可选择的有几十项之多。信用中国曾在2005年8月一项有关企业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的以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和利润增长率为代表的11项财务指标得到较多认可,与此对应的是一系列公司财务指标。这里主要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三个方面对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如表1)。
表1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指标性质
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正指标
盈利能力每股收益 净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正指标
总资产净利率 净利润/资产价值 正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适度指标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适度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价值正指标
运营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总资产价值正指标
注:上述计算公式中,属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使用期初期末平均值计算较为合理
2.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指标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管理用财务报表数据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引入管理用财务报表对于提高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管理用财务报表在公司内部的业绩评价中也被赋予了重要的经济涵义。美国学者奥尔森在1995年提出的以剩余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其理论所应用的主要数据来源便是管理用财务报表。
剩余收益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业绩评价指标,描述的是一种超额收益。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中,公司净利润是在扣除债务资本成本后的剩余,但这一指标却并未反映出股东所要求的报酬。根据零和博弈理论,股东所要求的报酬即为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因此只有当公司的净利润在弥补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存在剩余,才能说明该公司股东财富增加,经营业绩良好。
剩余收益=税后净利润-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根据剩余收益理论,对于公司经营业绩评价则可以引入剩余经营收益指标。剩余经营收益是公司从事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超额收益。
剩余经营收益=净经营收益-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要求的净利率
其中,净经营资产要求的净利率表示的是公司加权平均资本,应当采用加权法计算。
一些国外的上市公司,基于剩余收益理论开创了经济增加值(EAV)的方法,将其应用在公司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虽然国资在2011年年初对中央企业的业绩评价引入了EAV指标,但是这项财务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该指标所调整的项目较多,最多可达到160多项,计算过于繁琐;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上股权资本成本的确定较为困难,因此该指标的计量方法一直备受争议。
(二)非财务指标
所谓非财务指标是基于非财务信息的一种业绩计量方法。我国上市公司在业绩计量中经常使用财务指标,但这是不够的。业绩评价指标应当着重关注公司的长期事项,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要尽可能地使其股东财富达到最大,但财务指标的短期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上市公司对业绩评价长期性的需求,因此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上市公司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往往运用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平衡四个不同角度的衡量方法。它平衡了公司的短期与长期业绩、外部与内部的业绩、财务与非财务业绩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在保留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着重引入了顾客、内部流程及创新与学习三方面的评价指标。公司可通过上述四个角度对经营业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计量。
三、选择业绩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纳入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指标虽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各类指标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例如,财务指标虽然应用广泛,但易使管理层产生短期行为,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非财务指标虽能克服财务指标的缺陷,但其在综合性、可计量性和可比性方面却不及财务指标。因此,上市公司在选择业绩评价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重点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一)应注意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协调的问题
上市公司选用的盈利能力指标极易产生决策的短期性。公司经营者为追求短期超额利润,不惜一切代价在资本市场投资低于公司平均报酬率,但高于公司平均资本成本的项目,这样,虽然盈利能力指标有所提高,但是放弃增加股东财富的机会成本,会在长期内对公司股东财富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在进行业绩评价指标选择时,要树立长期性观念,将业绩评价作为长期性战略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应注意经营净现金流量在业绩评价中的重要性
经营净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公司从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差量。该项指标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利润有明显的互补性。经营净现金流量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会计利润可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二者综合考虑,会对公司业绩评价的真实性、合理性产生积极影响。
(三)应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重视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原因在于评价所需指标数据均可从公司财务报表中直接获取,然而对于报表上无法量化的信息大多采取忽视态度。实际上,定性分析可以作为一种非财务指标被公司所利用。通过分析公司发展潜力、对外声誉及客户信任度等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经营业绩。因此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可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客观、真实。
参考文献
[1]赵爱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务体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02).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刘彤.强化现金流量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7(07).
- 上一篇:医保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 下一篇:公司的经济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