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财务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2 11:3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财务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财务审计报告

篇1

杭州市萧山区共有480余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迅猛。为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监管,自2011年起,由萧山区农办牵头委托第三方(即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村级年度财务审计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笔者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参与了上述审计工作。

二、注册会计师和村级财务审计

注册会计师参与村级财务审计具有天然优势。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参与村级财务审计时更容易赢得村民(社员)的普遍信赖。截至2014年6月30日,注册会计师行业拥有执业注册会计师98927人,会计师事务所8271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服务的企业组织超过350万家,2013年实现业务收入563.2亿元,其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稳步提升,符合村级财务审计的需要。

三、构建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设想

(一)建立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必要性

1.村级财务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目前的村级财务专项审计报告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等,由于存在问题的描述繁多,且审计报告使用者往往并非财务专家,很难从专业的描述中迅速判断出报告所述问题的严重性,难以快速判断各村间管理工作的好坏。尤其是当两个村都被描述存在同一类问题时,更是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例如,两个村的审计报告均反映有工程未进行招投标,但因具体不符合规定的工程个数不同,则违规程度也不同;进一步说,即便两个村未开展招投标的工程个数相同,但由于涉及的金额绝对值不同,其不合规的程度显然也是有区别的。2.村级财务审计实施者的需要村级财务审计报告内容繁多,即使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注册会计师也难以对前任的审计报告作出快速反应,易遗漏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项。

(二)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让报告使用者、审计实施者能直观、快速地判断不同村之间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其村级财务工作的好坏,设想构建一个相对简单明了的评分系统,对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予以量化,对每个村进行具体打分。本文试图通过对本人所在单位2011年-2014年出具的萧山区村级财务审计报告进行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对实践中发现的审计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尝试和探索建立相对科学有效的审计体系和相关指标得分体系,为今后的村级财务审计思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框架

对收入确认、预算、固定资产、货币资金、承包租赁、工程、经营费用、长期投资、土地征用费、票据收支、收益分配这11个方面进行审计,提出存在问题,实施有效监督。同时,从如何更好地管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出发,对审计中实际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为报告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赋予村级财务审计新含义,提出村级财务审计新体系:监督与咨询并行,管理咨询为主,监督为辅。根据上述11个存在问题类型设置指标库和相应的标准值,构建一个评分系统。评分系统采用百分制倒扣分,满分为100分,按发现问题扣分的方式计分。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修正指标,其中,基本指标用于对审计中常见的存在问题进行评分,每发现一个问题扣除相应的得分(即标准值×重要性系数);辅助修正指标用于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值修正。同时,考虑两类指标间的重复扣分因素。上述评分系统作为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提供管理咨询的第一步,即让审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看明白审计报告,审计实施者能迅速评估审计风险。

(四)村级财务审计评分系统的运用

1.重要性系数(经验值系数)的确定

第一步:通过征求本单位中高级职称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数十名的意见(以下简称专家意见),对收入确认等11个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形成重要性排序链条。上述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应综合考虑存在问题的性质和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等。排序结果如下:(1)承包租赁;(2)工程管理;(3)土地征用费;(4)经营费用;(5)收入确认;(6)货币资金;(7)收支票据;(8)预算管理;(9)固定资产;(10)收益分配;(11)长期投资。第二步:对重要性链条上的11类问题进行赋值。排位最后一位取基本值1分,每上升一位,增加附加值0.1分,依次类推,则排位第一位的分值为基本值1分+附加值1分(即0.1×10)=2分。上述总分值16.5分。运用上述计分规则,对各专家意见的重要性链条进行分别打分,并计算出每类问题的加权平均得分。最后,对数据尾数进行修正。加权平均得分情况如表1。第三步:每类问题基准值取1,则11类问题总值为11,对上述问题类型的分值进行折算,得到单项重要性系数。具体详见表2。

2.其他评分规则的确定

对于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得分修正。实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辅助修正指标进行增加。

四、村级财务审计体系和评分系统的局限性

基于发现问题基础上的村级财务审计评分系统,经验值系数和标准值得分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此外,对一些有意识、隐蔽性较强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是较难发现的,则上述基于发现问题所构建的评分系统不能完全反映某行政村的实际情况。

五、结束语

篇2

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能否正常地运转和发展发挥着聚到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将其总结为三方面:

(一)资金管理

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人体,那么资金就成为了人体中十分重要的血液。资金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和周转的基础,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做好资金的管理。资金的合理利用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二)成本控制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员工工资等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润,企业利润中成本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地制定管理办法,控制不合理支出,其中包括产品的成本、职工薪酬、培训费用等,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三)管理监督

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企业各项制度得以落实、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做好财务监督管理能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方向的正确性。企业通过利用监督体系能够通过投入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企业资金。

二、工程财务审计常用方法

(一)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指的是以国家、行业相关的规定为基础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编制进行预算计算和编制,然后审查全部项目的工作过程。工程量的计算和审查类似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都要先全面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然后一一对比本人计算和审核对象的工程量是否已一直,与此同时要对审核对象单价进行估计和定额确定。

(二)分组计算审计法

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审核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主要方法是先将需要审核的项目分类整理为一组,然后对某个分项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审查,因为每组工程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一次可以判断其他分项计算是否准确,这种审计方法大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三)筛选审计法

不同建设项目的均有自身独到特点,不过关于每个分项造价、工程量都大同小异,为此可以汇集工程数据,整理分析,筛选基本值作为建筑标准计算。

(四)分析对比审计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有着类似工程的项目,造价相类似的工程。此方法需要以实际工程特点条件为基础确定是否适用。在审计中,第一,如果有相同的施工图,但是现场条件和基础如果不同的话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基础以上内容,可以分别采用审计法计算相应审计内容。第二,如果建筑面积不同但设计相同那么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两个工程量以相同的部分,对比审查每平米建筑面积以及各个分项工程之间的造价。第三,如果设计图纸存在差异但是拟审工程量和已审工程量有相同之处那么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审计相同部分工程量,根据图纸或者签证采用对比方式进行计算。

三、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审计实效性的方法

(一)建立建筑材料价格的电子档案

由于建筑材料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材料都没有公开其价格,再预决算审计中也就大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建筑材料价格的控制,公开建筑材料的价格,让建筑材料信息能够被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部门了解,从而参考信息价格确定预决算审计中材料价格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在材料采购中,需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供货商协调好材料的采购价格、调试和保养要求,采购人员需要对建筑材料和相关的机械设备、工艺要求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套用定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价格做好审查。

(二)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审计制度

要想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制度;其次,完善施工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为财务审计提供独立的空间,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最后,要依据施工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构建出科学的审计报告方案及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使得年报审计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审计报告的监管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财务审计部门,对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行预测、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控制目标,从而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

(三)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审计监控体系

在财务审计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把每次财务审计的结果在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上,各??部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查审计的结果,如果发现与本部门具体情况不相符,要及时反馈给财务审计部门,以便让财务审计部门调查是哪里出现错误,有助提高财务审计准确性。同时还可引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为提升企业的财务审计质量,引入了基于 ERP企业管理系统的财务审计信息平台,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成本核算、财务监督、绩效考核等各个财务环节,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方便信息调取与管理,使审计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审计质量。

篇3

1.1明确佣金和回扣比例

为了避免大型运动会市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执,赞助商会携赞助合同维权和打官司,以此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大型运动会市场开发中,要引起赛事筹委会的重视,明确佣金和回扣的比例,明确统一的筹资机构和权利响应,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将体育经纪人、广告商等引入其中,使之能够真正介入到利益的分配和运动会的运作过程,以消除因利益而导致的不必要的经济纠纷。经验表明,在一些大型运动会中,筹资策划方案的确定要对广告专利经营与社会捐赠活动中的中介、提成比例等进行明确规定。比如,提成或者回扣比例要依据到账后金额的比例确定,以物资与服务形式支付的赞助、中介费等要依据市场价折价;而对纯政府组织和无中介机构参与的赞助,不应提取中介费用,避免以此削弱其公信力。

1.2严格实行同步审计

主办或者协办大型运动会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期间,不但涉及人力资源的配置、物力资源的分配,还要对资金(财力资源)进行统筹和监管,以免资金使用不到位,投入和产出之间不相匹配。比如,以往的经验表明,一些“全运会”上就曾出现过千万级别的赞助款去向不明和无法收回,使运动会的举办捉襟见肘,也给地方政府和体育相关部门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此类违法现象,使资金的使用得到有效保证,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审计,无论是筹集的资金数量还是使用情况,都要接受审计部门的同步跟踪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为此,可以在筹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审计组织,专门负责财务监管和同步跟踪审计,以使业务和账目更加清楚。

1.3明确统一的筹资机构及其权利

在对大型运动会进行市场开发时,需要明确统一的筹资机构,并对其经营权利进行全面界定,对其他部门和机构的侵权行为加以严厉处罚,以使其权利得到必要的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筹资机构和经营权只有得到了明确的条文规定,对侵权的处罚才能得到约束和限制,筹资工作才会因此而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比如,大型运动会的筹委会即便授权制定公司为筹资公司,可是当授予公司的经营权模糊、存在经营漏洞时,就会导致公司在签署活动时对关键协议不予承认,这些极易引起赞助商、商和筹资机构之间的矛盾,对运动会的正常推进形成无形阻力。

2基于市场开发的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特点、层次和内容

2.1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特点

在市场开发领域中,大型运动会由于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其财务状况备受关注。为了有效规避财务漏洞,一些大型运动会的举办通常要组建“组委会”。但是,由于人员编制复杂,志愿者的参与力度较大,参与人员的规模可想而知。因此,对大型运动会进行财务审计通常要持续较长时间(赛事组委会从成立到撤销通常要持续数年时间)。在这一时期,不单是资金使用要体现明显的时间跨度,还要对其辐射面予以必要关注;此外,这类运动会所需的资金项目繁多,结构复杂。单就资金支出一项,就分为食宿费、交通费、裁判员酬金、资产购置费、场地租赁、运营费等五花八门。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需要厘清思路,以较强的责任感尽快熟悉运动会组织程序,强化调查取证,以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2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层次

为了理顺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流程,提升财务审计绩效,需要注重审计的层次性。为此,需要以测试赛审计为出发点,对赛事环节与相关规程加以熟悉,使审计人员就能够更加熟悉赛事的关键环节与流程,这为确立正式赛事的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在后奥运时代,大型运动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只有采取分层次、抓重点的审计方法,才能对签订的赞助合同进行梳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细致核对,才能突出运动会的审计重点,精心实施决算审计。

2.3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内容

(1)全程跟踪与重点监督相结合。

对大型运动会来说,跟踪审计指的是围绕运动会项目进行跟踪审计,除了要积极发挥跟踪审计的预防功能外,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处理的时效性,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此外,在全程跟踪审计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即以跟踪审计为基础,进行重点监督,针对运动会市场开发与财务管理等环节,对其中的资金使用和分配工作进行监督审计,以规范相关机构的商务活动,全面促进和认真执行审计办法与规章制度的执行,使市场开发和后续的维权工作能够在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此外,还要做好财务管理环节的监督审计,对预算总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控制资金的走向,防止超范围、超标准列支。

(2)适时披露与督促整改相结合。

对大型运动会来说,审计工作的最终指向是“人”,只有做好了对人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运动会用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出。为此,需要适时披露和督促整改,无论是董事、经理还是其他员工,在执行职务时只要违反了法律、法规、公司章程,都要为其不当行为付出代价;而当董事、经理的行为侵害了运动会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除了在制度层面上要求当事人主动予以纠正外,还要在必要时候提议召开更高级别会议,对“资金黑洞”进行彻查,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赞助款项得到合理开支。

(3)内部审计与外部调查相结合。

当前,大型运动会的财务审计多以内部跟踪审计为主。其具体做法是将审计嵌入组委会,以此构成组委会的一个内设部门。具体做法是借助事前介入和全程跟踪的审计模式,向运动会的组委会报告审计情况。该审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发现与纠正问题,但是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审计报告要向组委会直接报告,这对体现公正性与组委会的权威性是有消极影响的。为此,应该考虑借助内部审计和外部调查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运动会组委会在组建时就要在其内部设立财务审计部门,对组委会的日常审计工作全面负责,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整改力度,及时吸引外部审计力量介入,以提高审计报告的权威性、透明性与公正性。

3后奥运时代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创新模式

在后奥运时代,大型运动会的财务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其关注的重点也从单纯的资金数量审计向多元化的审计模式转移,无论是对代表团收取的费用还是专项费用的使用问题,都要看其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违规收费和挤占挪用。只有做到了运动会支出符合预算标准,能对超支、结余等情况进行分析和公开,才能完成对全部资金收支情况的全面审计,运动会各项资金的收支工作才能走进尾声。为此,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型运动会的顺利开展,需要创新财务审计模式,通过全程跟踪,突出审计重点,在联网审计中加强预警防范,通过整体统筹保证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在联动协作中形成合力。

3.1联网审计,预警防范

后奥运时代的大型运动会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为了提升审计效果,需要借助财务核算信息系统,对每笔运动会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加以实时监控,以便掌握资金的走向,发现可疑之处,便于及时深入追踪,这对提升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与监督的力度有明显帮助;此外,要尽量避免现场审计给运动会(或者组委会)造成的不便。因此,要客观上促进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廉政意识。尤其在当前时期,国家对经济领域、体育领域的反腐动作越来越明显,审计人员只有主动作为,不断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才能在向有关单位发出审计整改通知书后,全面促进大型运动会的开展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3.2联动协作,形成合力

对后奥运时代的大型运动会项目来说,要从立项开始,通过全程跟踪审计和招标采购、合同签署等方面的监管,使合同的履行、资金的支付和资产的验收都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此外,还应重点关注运动会相关项目的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等要求,通过规范政府采购保证合同签署更加规范及时、资金支付手续更加完备。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审计人员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腐败;更为重要的是,审计部门和运动会的其他职能部门要强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识与廉政意识,通过“联合会审”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全程跟踪,突出重点

在市场开发的大前提下,后奥运时代的大型运动会的财务审计要始终将审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予以全面落实和整改,并将其看作是促进审计保障服务运动会的终极目标。为此,需要在审计过程中,构建报告落实制度,以此巩固审计成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运动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大型运动会的采购工作要在报财政部门审批之前,通过审计部门联合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确定,以此对非公开招标采购的物品进行严格审计;同时,要对招标文件进行严格审核,以此促进招标文件的合法化、规范化和完整化,真正体现审计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降低合同履约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纠纷。

3.4整体统筹,保证质量

篇4

关键词:审计;审计质量;实践;提高

一、把好审前调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目的和范围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保证审计工作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审计人员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具体、工作措施恰当,保证审计目标实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编制审计方案前,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以风险为导向,掌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等,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在编制审计方案时,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已经掌握线索的问题反复进行讨论,认真思考审计方法、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重点、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等,明确参加审计的部门和人员、审计资源分配以及沟通方式等。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二、审计过程中,要放开手脚,不拘泥于审计方案

审计过程虽然是按着审计方案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据可依,但是如果单纯的、完全依据于审计方案,必然会出现本本主义,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略到审计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当中,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能被审计方案限制住,因为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制定审计方案时未必面面俱到,也不是很有针对性。而在审计过程当中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审计内容与审计的重点内容,积极寻找适合审计程序与方法,而不能再一味地执行审计方案。

譬如笔者工作中在对下属某单位做轿车件涂装线改造项目竣工验收专项审计时,发现该项目评标人员结构不合理且评标内容缺失,导致没能及时发现投标书内工程量与招标文件中技术要求偏差较大。我们抓住这一内部控制缺陷,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尝试新的审计程序,利用建安工程的作业量法对改造的6个不锈钢槽体进行抽样,确认该单位向供应商多支付设备款41.74万元,占中标价428万元的9.7%。

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的结果,最终是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体现的。作为被审计部分最终也是以审计报告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审计报告的撰写一定要公平、公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撰写审计报告,使其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很多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审计内容避重就轻

对于审计过程发现的重大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轻描淡写,有意淡化、轻化客观存在的问题。却丢了西瓜捡芝麻,拿些细枝末节说事。

2.审计结论含糊不清

审计结论是一个审计的最终结果,但有些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报告结论长冗,即含糊不清,没有实质性内容。

3.审计意见和建议无指导性

审计意见和建议是需要具有操作性的,如果是空洞的,或不可实现的,这样的审计建议毫无意义。

那么,作为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以下问题:

1.抓本质问题

对于审计过程来说,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对于发现的问题不要回避,不可有意淡化,要实事求是的写出客观情况。

2.审计结论简单明了

对于审计结论来说,不要写得含糊不清,冗长拖沓,要简单明了的给出最终结论。

3.给出有效审计意见与建议

对于审计意见来说,是审计后,被审计单位未来整改的重要依据,在撰写时要深思熟虑,给出明确整改方向,并提出真实可行的意见。

以笔者完成的一个对下属单位的非标设备改造审计项目为例。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意见时,针对存在的审计问题如可研的内容不完整(遗漏近百万工位器具投资)、未进行试生产拉练便做了项目的终验收等,各相关部门纷纷推卸责任,甚至在会议上出现认可存在的问题,但无法追责的情形。因此撰写审计报告时,经过深思熟虑,最后从内部控制入手,经过对审计问题地深入剖析,发现被审计单位部存在门职责不明确、相关流程缺位或内容不完整、项目实施过程没有监控等内部缺陷,且一些内控缺陷还涉及公司层面,该审计报告得到被审计单位及公司层面的认可与重视,审计项目结束后公司层面及下属的相关整改工作便积极开展起来,也为后来应国资委要求而开展的内控评价打下基础。

需要补充的是,搞好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也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是否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是否有效的体现。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不断对健全关于审计结果的后期跟踪检查,并督促被审计部门落实整改方案。

四、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人才是现代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现有知识体系、工作经验等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作为现代审计部门,就需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进行人员的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给人员成长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机会。同时,作为审计部分,也要吸收多方面的人才,即要有审计人员,又有要精通财务管理的人员,也要有熟悉财务软件的人员,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合理、高效的团队。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永远是财务审计需要培养的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科学合理,以合理的资源搭配,来实现审计工作的高效高质。例如以项目负责人制来实现审计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同时对于项目负责人的培养也会事半功倍。再由项目负责人组建审计团队,同时还可聘请外部知名专家,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技术手段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实现财务信息的多点并发,异地并发,跨国关发是时有发生的,从技术手段上说也不再是难点。因此,作为财务审计人员必须要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联网审计等技术手段,以适应新形式下财务审计的需要。联网审计在现代审计当中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财务审计人员必须要加强联网审计的能力。加强自身在互联网时代的审计能力。

总之,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审计质量永远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内容。作为审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知识,以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九个环节,中国内部审计,肖军华;2009-02-15

[2]论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肖军华;2009-02-15

[3]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田立芳;2006-08-30

[4]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2004-09-01

[5]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丹东纺专学报,陈桂英,2004-09-25

[6]国家审计质量探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单新新(导师:苏新龙),2006-06-30

[7]提高审计质量应抓好三个方面工作,陕西审计,吕临,2005-12-30

篇5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项目,融合了财务审计、法纪审计、绩效审计、社会审计等特点。其审计范围涉及公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有经济业务发生的地方,就属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涉及到营销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关联方交易等等。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往往也是综合性的,报告中既有一般财务报表审计应包括的内容,又有对法定代表人应承担的管理责任、法纪责任等方面的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

1.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主要运用于干部考核、任免、奖惩方面;绩效评价、业绩考核方面;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方面;规范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在成果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1被审计单位对成果运用的主动性差。目前审计成果的运用基本上靠审计部门推动,被审计单位处于“被运用”成果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审计成果的质量不佳,对被审计单位构不成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与被审计单位习惯性思维,不愿意改变现状、或认为改变现状付出成本过大有关。1.2部分项目采取“先离(提)后审”的方式,审计成果无法得到运用。组织部门出于干部工作的保密性,往往在明确某一领导调整后,才让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的任用,容易造成审管审、用管用,审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成果的运用。1.3审计成果运用深度不够。审计整改不彻底,有些审计问题屡审屡犯,屡犯屡审,审计整改不能真实有效落实,影响了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特别是有些地方离任审计的整改,由于同时缺乏审计督察回访的外部监督力度,前任领导的问题由现任领导整改,往往使得整改停滞于表面,互相推诿,不利于审计成果的体现。1.4审计成果运用的机制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既是审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纪检、组织人事、被审计单位等多个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为审计部门缺乏必要时采取行政措施保证审计成果运用的职权,在审计成果运用的过程中,只能通过敦促主管部门、被审计单位的形式强调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性。缺少一个多部门联动、跨单位实施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成为制约审计成果运用效果的重要原因。

2.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篇6

1、立项。

2、找设计单位、编写控制价。

3、挂网招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跟踪审计单位)。

4、签订合同(施工单位要按照合同缴纳履约保证金一般为合同价10%)。

5、大的项目要去质监站进行备案。

二、施工阶段

1、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由施工单位勘察现场后对图纸及清单控制价有异议的地方进行变更。(原则上交底后施工过程中不做变更,变更金额根据文件不得超3%内好处理,超过了就很麻烦)。

2、施工单位提交开工申请由监理单位确认具备开工条件批准开工。

3、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提供施工方案、监理方案、工期倒排图等相关资料。

4、施工过程矛盾协调、施工进度由甲方负责。施工工序、材料质量问题由监理负责,设计负责对图纸进行解释。定期召开工程调度会议。(监理单位要记录监理日志,施工单位要记录施工日志,各项检测报告要详细)

5、对各分项工程完工的进行分部验收。

三、结束阶段

1、召集专家对整体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各单位编写验收报告,验收鉴定书。

篇7

1.1两者相结合,是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各院校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逐步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办学风险。这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笔者认为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结合不仅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且能够行之有效地为高校建设提供更全面的监督与服务。这种结合审计有实在的内涵,更有广泛的外延意义。工程结算审计和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同时进行,分工合作,对项目中的一切违纪违法行为做到准确、及时的发现,大大提高了审核项目结算的正确性、费用使用的合法性以及账目收支的真实性。此外,内审人员还可以运用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财务管理等综合知识对项目决策、管理、后期评价和投资效益等问题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2两者相结合,是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

工程预决算审计和基建财务审计贯穿于整个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相比以前单一、传统的审计方法,二者相结合的审计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审计信息更加全面、准确;②提高了审计效率;③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审计结果。如以前独立的、单纯的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在项目立项、概预算执行、材料认价、施工单位转分包、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等问题上,只是各自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没有融合贯通,从而使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无法达到二者相结合所能取得的审计效果。

1.3两者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由定性向定量分析转变的关键方式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审计部门往往从决策管理的角度进行审计评价,侧重于定性分析,而忽视了从效益角度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定量剖析。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保证,在高校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方面,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对经济责任的界定与追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力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使得内审评价更加具体全面。当前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财务和工程审计相结合运用,来保证达到教育投资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

2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在审计某高校的一项新建工程项目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使用社会咨询机构审计力量,组成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合作审计组,对概算总投资为2.36亿元的某项目进行了试点审计。经过为期一个季度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查出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约11252万元,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多列概算1153万元,超预算957万元,虚列成本135万元,违规分包、截留、获取非法所得264万元,隐蔽工程虚列签证2095万元,挤占建设成本699万元,无计划开支900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15万元,漏交税金1491万元,少计收入1543万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在实现全面审计基础上从两者不同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疑点,并且抓住这些问题、疑点进行重点审计,高效率地完成了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核减工程造价、发现案件线索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任务。两种审计结合进行,可以共享项目基础资料,并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对决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定量剖析。在审计工作中,重点工作是促进控制工程造价以及规范工程管理,通过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评价相结合,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运用财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项目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了审计工作。这是以往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和单纯进行造价咨询的社会机构审计都无法得到的。

2.1事前结合审计

事前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决策、概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事前结合审计主要进行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计工作,包括项目立项与批复、工程概算、合同签订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要通过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有效地把握好监督决策的准确度,控制好概算编制的真实完整度。据统计数据显示,项目建设期间,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及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决策方面的把关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点。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审查、评估及分析方面,其审查内容有项目建设立项建议书及初步设计方案,评估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建设条件等方面,分析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可行性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审计人员从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地理适宜性、技术方案先进性、施工方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工程审查;从财务盈利能力、资金规划的合理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财务审查。对于公益性、非盈利性特殊项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生产能力平衡法、净现值法、成本法等方法对上述工程和财务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查,并作经济费用的效益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全面的审计报告。通过这种结合审计,高校审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项目的决策情况给出一个判断,并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让项目盲目立项开展,进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人员要在各自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审查工作。审查内容有:项目概预算编制依据及深度,项目建设的规模及标准,项目设备规格、数量和配置,初步设计的内容,审批手续的齐全性,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等。

2.2事中结合审计

事中结合审计指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中结合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查处概算执行、材料认质认价、招标人费用项目控制、变更签证控制、付款控制、施工单位转分包。事中结合审计应该着重审查的内容有:工程概预算的审批及执行情况、合同中与资金相关条款的合法性及履行状况;工程进度款结算、设备材料的管理、应缴税费的计提和缴纳情况等。其中,他们在合同调整的合法性、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的真实性、超概算外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算等问题上运用结合审计的方法比较突出。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互相交换各自收集的信息,并通过交换意见,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以保证各项资金专款专用,避免了虚列成本、乱开支、挤占、挪用、截留、转移、损失浪费等现象,确保了拨款与工程进度的一致性。一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关键之处在于工程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因此,审计要把这个关键点作为重点审计,深入分析查证,落实资金是否到位,拨付是否按计划进行,资金使用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使用,进度款支付是否坚持先审计后付款的原则进行,把这些问题审查到位,才能更好地控制造价,有利于后期的决算审计。事中结合审计的每一次工程结算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原始记录,各种资料的审查对于工程结算的准确度有直接的影响,更体现了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合法性。财务审计在此阶段主要关注“预付账款”、“建安投资”、“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个阶段的审计主要以工程审计为主,财务人员配合。工程审计人员可通过认真核对工程量、定额、图纸、变更签证资料及相关甲方认质认价材料签证、招投标文件、取费标准等资料,认真套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或有关定额,审核应该结算的价款,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维护学校的利益,并同财务人员实际结算的价款进行对比,看是否按审计金额结算工程价款等情况,财务人员亦可根据账目数据查看施工单位的可疑资金动向,抓住疑点线索,进行深度审查。

2.3事后结合审计

篇8

一、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建立,有些企业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也已运用西方先进内部审计理论、方法和技术,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依然存在问题。

1、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是一种集查错防弊、兴利以及增加企业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复合型的高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具备管理、法律、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人员的知识结构就成了内部审计是否有足够胜任能力的基本条件。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会计审计专业出身,外专业的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较少,这样势必无法适应财务审计之外的其他审计类型。

2、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存在问题。根据IIA的观点,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基础,是内部审计内容、范围、方法、技术以及报告不受干涉的前提。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有关,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报告对象的层次越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越强。在上市公司中向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能够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国外内部审计较多采纳的机构设置方法。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领导之下,甚至有一部分是由负责财务的总会计师或者负责财务的总经理主管,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展。

3、内部审计范围小,多限制于财务审计。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阶段,其内部审计类型丰富,主要以管理审计为主,以财务审计和遵循性审计为辅。根据美国的调查,1989年美国公用事业行业企业内部审计只有19%的时间用于财务审计,其余时间都转向经营审计。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财务导向阶段,较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虽然有些企业涉及经济效益审计,但是在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与西方管理审计相比仍有一定的欠缺。

4、审计方法简单、技术落后。20多年来,虽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能够对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一定指导,但是该规定的内容较空泛,缺乏具体业务操作的指导,因此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法技术较为简单、落后。首先,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有很大盲目性。西方内部审计选择审计项目有三种方法:系统选择法、示警事项法以及应被审计者的要求选择。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排序而选择审计项目的,是最主要的方法;第二种和第三种分别是应管理层紧急要求和被审计者出于解除受托责任要求而选择审计项目的。即便是管理层的紧急要求,也要根据其风险大小决定是否修订已按系统选择法制定的计划。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选择项目时,管理层的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些甚至完全被动接受管理层的指示和安排。其次,在审计技术和方式上比较落后。西方内部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已经比较普遍,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起步。

5、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及被审计单位人际关系未得到适当处理。根据钱伯斯的研究,在内部审计的许多关系中潜伏着不同的矛盾。内部审计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顾问”,但是在被审计单位心目中他却是个“警察”。警察有正式的权力,但是人们却有抵触正式权力的趋势。被审计单位对于“检查式的内部审计”怀有敌意,这些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孤立的,秘密地工作并报告所有的违规现象。而现代“参与式内部审计”却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欢迎,使矛盾冲突得以有效解决。在我国,由于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审计,履行的主要是监督的职责,因此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之间很自然存在矛盾冲突。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在特定企业中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如果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信任,那么内部审计就不可能增加价值。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启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目前西方最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也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趋势,我们的内部审计也应该充分借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

1、内部审计出发点以及关注核心的变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注核心是企业的各类风险,而企业的风险是针对目标而言的,因此遵循着“目标―风险―控制”的逻辑顺序,内部审计能够直接针对高风险领域展开工作,着眼于特定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从而管理风险、抓住机会,以实现各类目标。我国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水平迥异,内部审计发展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以财务审计为内部审计重点,有些则主要开展业务审计及管理审计。从财务审计扩展到业务、管理审计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特定企业而言,哪种审计类型更适合其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理念,以企业目标以及相应风险为判断标准。防弊、兴利及增值三个目标虽然是内部审计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目标,但是三者之间是共存的。防弊是兴利与增值的基础,只有做好了查错防弊,才能进一步实现兴利与增值。增值包含兴利,兴利是增值的外在表现之一,增值则是兴利的内在要求。三个目标并非互相排斥,企业要开展哪种类型审计以实现哪种目标,关键要以风险为判断标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综合的审计类型,它以企业目标及风险为出发点判断审计重点的理念显然比较符合不同企业的需求。因此,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都能够借鉴这种理念,开展适合自身的内部审计活动。

2、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已经将职能从监督和评价转变为确证和咨询。确证是根据客户的标准、要求对特定领域进行评价并提供其需要的信息,能够用于改善决策,提高其科学性。咨询则是直接作为专家顾问参与经营活动,改善客户的状况。这两个职能的变化首先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服务的理念,为管理层提供相关、及时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以风险为出发点,帮助企业在承担适度风险的同时抓住发展的机会,成为企业关键业务的“推进器”。其次应积极营销内部审计服务,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客户了解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从而更加信赖和依赖内部审计服务,扩展内部审计职能。

3、通过内部审计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整合。在风险力量的作用下,公司治理的核心转向了科学决策,内部控制则扩展到了风险管理框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除了对公司治理和现代内部控制发挥各自作用之外,还能够互相提供对方的信息反馈,促进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与整合,从而实现外部受托责任与内部受托责任的统一。企业内部需要对内部受托责任的履行进行控制的机制,这就是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确证和咨询能够导致适当的控制以管理风险。因此,由于内部审计能够发挥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公司的作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成为其对象,同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能成为沟通二者的渠道,促进二者的整合,促进各类企业外部受托责任和内部受托责任的统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发挥整合作用,需要有足够的客观条件,其中很重要的是提高其地位的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以及独立董事制度,而随着我国公司治理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这方面条件是能够具备的。

4、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为不同层次以及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除此之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也是必需的,只有与被审计单位以及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保持良好关系,才能使内部审计职能得以发挥,内部审计报告得到重视,内部审计增值目标得以实现。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会计岗位,因此在经营管理等业务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知识结构也不很合理,应该逐步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增加非会计专业背景人员,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项目组展开多种类型内部审计。

三、结语

风险导向内部计是目前西方最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应该在内部审计出发点以及关注核心、内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等方面借鉴其先进理念,并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二者整合,从而使公司内外、上下受托责任的目标保持一致,以解决实际问题。诺曼・马克斯指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给内部审计带来如此巨大的挑战,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给内部审计带来如此丰富的机会。我国内部审计虽然起步晚,与西方现代内部审计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差距意味着未来发展的空间,差距意味着机会。米切尔・安吉罗说:“对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而言,最大的危险并非目标定得高难以实现,而是目标定得太低容易实现。”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借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Anthony R.N.& V.Govindarajan.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Ninth Editi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Auditing Section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Independence and Objectivity:A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ors[R].Altamonte Springs,FL: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2001.

篇9

1.EPC项目前期阶段审计EPC项目前期阶段审计是主要审查设计、概预算及招投标过程,关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国际项目则要更多地关注国际法及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避免国际纠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避免国家形象遭受损害。同时要查看各种规章制度,关注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及早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保证工程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功能、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概预算编制和招投标过程涉及的利益方较多,是个易滋生腐败的时期,该阶段审计的监督职能显得尤为重要,促进工程项目廉洁工作的开展,事前审计对EPC项目各方权力形成有效监督。

2.EPC项目施工阶段审计EPC项目前期施工阶段审计重点监督工程质量及财务运行情况,督查各方的履约情况。国内EPC项目工程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因为大多数的国内EPC项目都是国家重大项目,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涉及到国家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工程质量关系到行业发展和国家发展,工程质量的监督也是审计的重点工作之一。国际EPC项目工程质量则关乎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作为施工阶段的审计,监督工程质量也是审计工作的关键和重要内容。财务运行情况,施工有关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该项目各种财务款项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也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

3.EPC项目竣工阶段审计EPC竣工阶段审计主要内容是项目施工完成后,生产设施的运行和安全、环保等专项设施的投用和运行情况。石油天然气工程在项目施工完成后,经过单机试车,就进入到生产装置的全线试运阶段,该阶段需要重新审视项目前期阶段和施工阶段潜在的风险及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的可行性;国内EPC项目同时重新审视工程项目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执行情况,及时结合项目运行过程中各种问题和各种手续的办理,保证项目合理合法的投产。国外EPC工程项目则要重新审视工程项目涉及有关国际法、国际标准及工程项目约定事项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国际纠纷和经济损失。

二、做好事后审计,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事后审计重点审查工程结算情况。虽然内部审计在EPC工程管理中职能正在向管理审计转变,但财务审计和造价审计仍然是内部审计重点工作内容。通过项目招投标、设计、采购、施工到竣工验收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资金运用情况,监督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各种项目资金实施情况和最终执行情况。从而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合理合法前提下实现EPC工程项目利润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最大化。

三、开展EPC工程项目内部审计采用的程序及方法

EPC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六个步骤: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后续审计和审计档案六个部分。

1.制订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开展审计工作的第一步,在整个项目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要对计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审计项目计划时需要明确组织结构,合理分工,职责分明。确定人员组成和审计内容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EPC工程项目涉及到较多环节和工作内容,需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人员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工作内容和专业特点分成若干专业小组,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分析EPC工程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根据专业特点,从专业角度审查在项目实施各种政策和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审计实施按照审计计划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关键工作。将审计计划中所列审计项目进行逐项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各专业人员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从法律法规执行到各项专业制度的实施,从每个环节的运作到项目设施的执行。

3.审计报告根据审计实施所审计情况对整个审计情况进行总结,编写审计报告。

4.审计决定将审计报告提交决策层,做出审计决定。

5.后续审计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决策层做出的审计决定继续跟踪,进行后续审计。

6.审计档案按照审计档案的要求要件进行归档。

目前EPC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普遍采用的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分析法和效益评价审计法;结合目前内部审计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还应采用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等风险评估的方法。

四、开展EPC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对策

1.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对EPC工程项目的作用。从EPC工程项目的源头充分评估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沿着法制轨道开展;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能够未雨绸缪,保证EPC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2.学习国外经验,大力培养满足EPC审计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国内外同行关于EPC先进的审计经验。此外还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设计、设备采办、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计划控制、投资控制、HSE控制等方面的人才,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

篇10

关键词:企业 审计 核心要求

一、引 言

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查和评价,从而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真实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依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是企业财务审计的目标。所谓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经济运行等情况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决定。以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提高审计质量是财务审计的核心要求。财务审计具有它的独立性。社会审计组织、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构成了审计主体。依法独立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的特别权力,也是国际审计惯例的基本要求。依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财务收支情况、相关经济活动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厂长、经理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都属于审计对象范畴。依法审计不仅是对审计对象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自身的要求。因此,提高依法审计质量对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二、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受体制制约。多年来,我国审计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审计体制是:各地审计机关都是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人事管理权归地方政府,审计经费均由地方政府负责。例如,有的财务审计即使查出问题,也会考虑到当地政府各方面的关系而搁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很难做到财务审计的客观公正。

(二)审计方法落后。财务审计方法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成果。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多数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早已摆脱了手工作业。可审计工作仍然局限于看凭证、翻账本;手工制表、汇总审计数据,造成审计期限延长,审计成本加大,无法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再有,由于审计人员缺乏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和综合素质偏低等因素,使审计结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多年来,各级审计工作大多仅局限于财务审计,审计过程主要侧重于财务上的纠弊查错,而忽略企业经济效益、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整体情况的相关审计。更缺乏从企业宏观角度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财务审计的目的,更不能为企业设计避免、防范、控制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

(一)完善体制机制 提高审计质量。

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审计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力,阻碍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改革和完善现行审计体制,推行审计机关垂直领导的体制,是确保和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和要求。

(二)打破传统的审计方式 大胆创新。

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财务审计不断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采用联合审计模式,组成综合审计机构,资源和信息共享,监督、纠察企业深层次问题,使审计结论对企业能发挥积极的整改、促进作用。例如,在企业效益审计中,应从资产的完整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利润情况等方面入手,维护国家财经纪律、评价企业管理水平,保证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等;在财务审计进程中应避免对同一单位多次重复的、单方面的审计。应转变审计手段,改变传统手工审计为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不断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创新审计方式,把企业经营财务数据的审计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财务审计不仅要对企业各项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而且要做到全面地了解企业概况,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从企业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合法的、合理的、适用的建议。

(三)加强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财务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严格遵守相关审计的各项法规、准则及政策;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审计人员在熟知各项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获取有关审计、财务、经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术资质。再次,要吸纳既懂业务技术又懂计算机的综合型人才,做到熟练应用各类电子软件的操作及运行原理,从电子数据内容中找出破绽。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审计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审计。对企业在项目立项、配套资金、项目管理、预期效益等方面给予恰当的、严谨的审计程序及其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其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审计人员要敢于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执业水平,真正肩负起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做的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审计。

参考文献:

[1]刘莺.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09(12).

[2]丁婧.浅析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J].大众商务.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