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颜色的词语范文
时间:2023-04-11 02:3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颜色的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3、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
4、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篇2
【关键词】ABB;式颜色词;修辞功能
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类用颜色来描写客观事物性状、情态的词语,我们称之为颜色词,而ABB式颜色词数量十分丰富。光是形容红色,就有红彤彤、红通通、红殷殷、红艳艳、红扑扑、红橙橙、红血血等词汇。此外,ABB式颜色词的修辞作用也不小。ABB式颜色词因其描摹情态细致、表达形象生动、情感丰富、语言精炼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着。下面就ABB式颜色词的修辞功能进行探讨。
一、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ABB颜色词属于三音节,是奇音步,这样的词语节奏上富有变化,产生一种活泼感。BB重叠的音节反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能增强人们对语音的感受,产生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并且这种重叠词格外能表现出一种喜爱、亲热的情感。例如:
(1)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颗明星;为要寻一颗明星,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徐志摩《为要寻找一颗明星》
例1句子中间完全相同,前后只是改动个别词眼,“黑绵绵”修饰“昏夜”,“黑茫茫”修饰“荒野”。“绵绵”、“茫茫”相同语音的重复,还造成一种声音的延势。这种声音的延势还有力地烘托出了“昏夜”的黑暗绵长,没有尽头,“荒野”的黑沉与漫无边际。
二、描摹情态细致入微
颜色词重叠形式备受青睐,主要是因为这类词语的修辞意义十分精确,被修饰的对象、程度、范围、状态都生动鲜明,贴切入微。具体说来有描摹物态、描摹人的情态、描摹情状环境等方面。
(2)他现在才发现,那几丛马兰花真的好看极了,蓝莹莹的,象几簇燃烧着的蓝色的火苗。 路遥《平凡的世界》
(3)淑娴望着春玲兴奋得红艳艳的脸,点了点头,可是,接着又摇了摇手。 冯德英《苦菜花》
(4)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般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鲁迅《狂人日记》
例2中“蓝莹莹”描摹的是事物的情态,写马兰花的开放的状态,细腻、形象、生动。例3“红艳艳”描摹的是人的状态。例4的“黑漆漆”描摹情状环境。“黑漆漆”是狂人眼中世界的样子,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在长达千年的封建礼教的控制与压抑下,社会的黑暗与阴森。
三、表达生动的形象感
“作为感官词之一的颜色词,能给读者以视觉的刺激,满足视觉上的要求,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1] ABB式颜色词主要从色彩、形状、情貌等方面给人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感。如:
(5)正当夏日时节,平原上庄稼长得绿油油的。 梁斌《红旗谱》
绿油油:形容浓绿而润泽,绿而有油光,多形容初生的庄稼和小草绿而密。
同一ABB式颜色词存在很多同族词,带给人更加丰富多彩的形象色彩感。如“绿油油”、“绿莹莹”、“绿茸茸”,都是以“绿”的意义为基本的词汇意义而构成的一组同义词。但这三个词的词义和形象色彩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异,如“绿油油”(形容浓绿而润泽)侧重于润泽,“绿莹莹”(形容碧绿晶莹)侧重于晶莹,“绿茸茸”(形容碧绿而且柔软细密)侧重于细密,因此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准确细腻形象。例如“黑”色词族,有的给人颜色感如(“黑漆漆”形容颜色发黑),有的给人以具体性状感(如“黑煞煞”形容脸色阴沉),有的则两者兼有(如“黑刷刷”形容头发、胡子等乌黑而且整齐密集)。
四、表达丰富的感情
颜色词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总是在上下文语境中才能体现和确定的。宗廷虎师说得正好:“领会一句话或一个词,必须结合上下文的特定情境,才能领会透彻”。[2]颜色词是在主体对客体的色彩认知与主体感情融合在一起的思维活动基础上构造而成的。单音节颜色词在附加不同的叠音后缀后, 使得这类颜色词语也附着了主体或褒或贬的感彩。
颜色词带上不同的词缀往往表示不同的感彩,后缀为“腾腾”“生生”“通通”“艳艳”“莹莹”“洋洋”等,通常具有褒义色彩,表示赞许、褒扬、喜爱、肯定的情感。例如:
(5)两个青年的心在狂跳着,脸都红腾腾的。 路遥《平凡的世界》
(6)他现在才发现,那几丛马兰花真的好看极了,蓝莹莹的,像几簇燃烧着的蓝色的火苗。 路遥《平凡的世界》
(7)梦见东头的大木刻楞房子里住着一个老太太,她站在黄灿灿的葵花下,抛给我好多好多的石子。 迟子建《北极村童话》
例5中“腾”具有向上的意味,重叠后的“腾腾”增强了词语表达的动态感,表“不断向上”。作者把这样有生命力的词用于描写“少平”“晓霞”“润叶”,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喜爱之情,对他们人生态度的赞许。例6中“蓝莹莹”中的“莹莹”重叠运用,加重了色彩的明亮感与质地的剔透感,使所描摹的事物光彩夺目,惹人喜爱。例7中“黄灿灿”不仅描绘了葵花的颜色,而且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某些颜色词的感彩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表达对所述说或描写的人或物的态度和看法。”[3]而颜色词ABB式重叠词语的后缀为“乎乎”“糊糊”“塌塌”、“溜溜”等,通常具有贬义色彩,表示厌烦、厌恶、贬斥或否定的情感。例如:
(8)所以盛夏时许多光着脊梁的小男孩的脖子和肚皮都是黑黢黢的,好像那上面匍匐着黑蝙蝠。 迟子建《清水洗尘》
例8中“黑黢黢”形象描绘小男孩身上脏兮兮的颜色,语带贬义。
五、语言表达极具精炼
ABB式颜色词在选择词缀很注意对近义词的选择与区别,从而表现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又避免了用词单一,使得语言显得词汇丰富,活泼多变。
(9)突然那黑乌乌的人层变做了哑噤。茅盾《子夜》
(10)此时他的心神正在家乡,在他那些田产上飞翔;他仿佛看见黑簇簇的佃户的茅屋里冲出一股一股的怨气,茅盾《子夜》
(11)离厂门四五丈远,是那茧子间,黑的一排洋房。茅盾《子夜》
以上例句“黑乌乌”、“黑”、“黑簇簇”等都是描写黑,但是所修饰的对象不一,“黑乌乌”用来描写成堆的人,“黑”用来描写深夜的厂房,“黑簇簇”用来描写深夜佃户村,这些词用得都很恰当,且含有一定的感彩。像“黑”是描写阴森恐怖的资本家的厂房,含有厌恶的感彩。再如“香又溶化了,变成了黄腊腊的薄香浆”中的“黄腊腊”,比用“黄灿灿”、“黄澄澄”、“黄亮亮”等词传神,因为它切合陈香的色泽。
ABB式的颜色词可以使语言在最经济的情况下, 通过调动人们的多种感觉, 增加了感观感觉的密度和丰富性, 从而使得语言描述简洁明了, 表达极为精炼。
总之,ABB式颜色词数量丰富。这类词如果运用得恰当,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逼真,给人以物象、色彩、动作的形象感,增加表达的效果。描绘事物的色彩,从而把一幅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ABB式颜色词丰富语言效果更加深入、细微、形象,并从多个角度突出颜色词的意义,渲染了感彩,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感。
【参考文献】
篇3
一、立足文本,抓特殊句型仿写
三年级“段”的训练中,老师经常发现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其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薄弱。二是他们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贫乏。因此,老师应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渗透写句教学。如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有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整句话都围绕“安静”一词进行描述,树枝、鸟儿、蝴蝶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安静”的程度,这种写法我称之为“事物衬托法”。在《槐乡的孩子》一文中,描写天气热的句子同样运用了这种方法。对文本中的特殊句型进行概括、呈现,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在小练笔《热闹的广场》中,学生就能运用类似的句型进行描述,把热闹的广场描写出来了。
二、依托内容,抓细节性长句拓写
《金色的草地》中有一段:“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是描写花朵的长句组合,我通过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对描写的内容“花”进行拓展练习。根据平时看到的花朵,能进行细致的描写。于是学生能利用比喻的写法写出花的样子,如:那荷花多像粉红色的摇篮,莲蓬就像摇篮里的娃娃,多有趣啊!通过一项内容的发散,让学生练写类似长句,能锻炼学生对此类事物描写的能力。
三、词句互动,抓重点强化长句练写
1.用词写句,多方练写
我们可以运用单个或者多个词进行写句,通过给这个词造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比如用“南辕北辙”造句,学生说:“如果政府只采用强行压制的手段来对付民众,这样不是使事情更加南辕北辙?”在写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先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要知道这个词适合出现在怎样的句子中。这样运用一个词来写句,其实是培养学生的感悟和写作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学生习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2.用句述词,全面提升
用词写句是指句子中运用了这个词语,然后再根据这个词语写长句,我们可以让孩子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词语进行描述。比如让孩子通过一个长句描写“衣衫褴褛”,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写道:“下雪天,这位老人只穿了件破旧的薄衣,裤子已经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裤脚处垂着几条布条。他蜷缩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上。”孩子的表达没有词语解释那么到位,但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能生动具体描述的能力,习作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把脑海中、设想中、观察中的一组镜头,写得具体生动。而“用句述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具体描述”的问题。
四、互动性描述,以观察带动长句练写
1.提出动词,进行练写
如何把一个游戏或者一个连贯的动作描写清楚,是老师教学最难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采用阶梯式引领,逐层完善长句书写。比如观察老师喝茶的动作,先提炼出老师做了几个动作,分别是哪几个动作。有的说:“伸出、拿起、移到、喝、咽。”有的说:“走到、拿起、弯下、凑近。”接着让他们根据自己所说的动作练习写长句,把句连成段就是一段动作描写。如:“只见老师走到讲台,伸出右手稳稳地拿起茶杯,移到嘴边,喝了一口水,咽了下去。”用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会产生无处下手的感觉。
2.加点形容词,让动作更形象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句中找出动作,并给动作加上形容词。比如出示:“小明站在白线后面,眼睛注视前方,蹲下腿,摆动双手,向前一跳,跳了两米,真远啊!”找出动词后,学生给这些动词加上了形容词,句子变成:“小明站在白线的后面,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前方,稍稍蹲下腿,用力摆动双手,使劲地向前一跳,跳了两米。真远啊!”这样能使学生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五、穿上花衣服,动用五官充实长句练写
篇4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本文从词汇积累的三个层次贯通课内外的阅读,探索语言积累的方法和途径。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新课程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言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级课文《李子核》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词汇积累的点滴收获。
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摘抄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写瓦尼亚脸红的一个比喻句;三是动补结构的名式"他吓得脸色发白"。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词语,描写红颜色的事物以及描写恐惧心理的词语,分类抄于卡片上。
二、课内再"熟悉",强化词汇学习
课外的积累,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提取、运用,其巩固率是相当低的,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很喜欢看书,也很听话地做了摘记,但是他作文里的词汇还是那么贫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词没有经过及时的消化、强化,被遗忘了。这是很可惜的。如果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在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看图用词。将一幅逼真的李子图持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李子,然后说出李子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红艳艳、红通通、黄里透红,又大又圆、圆溜溜、香喷喷、香气扑鼻"等词语。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对李子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亚吃李子这一情节也无疑起到了过河拆桥的作用。
2、比较用词。课文第三小节,描写瓦尼亚难为情的表情,用了一个比喻句:"瓦尼亚的脸红得像大红虾。"我出示大红虾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大红虾和瓦尼亚的脸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的共同点是"红"。然后请学生根据这红的特点,瓦尼亚的脸还像什么,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红苹果、红樱桃、红辣椒、红石榴等十多种物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体会用词。课文第四小节描写瓦尼亚听了***话后,非常害怕,用了一个动补结构式:他吓得脸色发白。我先让学生体会瓦尼亚此时的心情如何,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出瓦尼亚很害怕。然后请学生思考一下描写一个人害怕,除了脸部表情以外,能否用其他一些与身体部位相关词语来表达,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头皮发麻、两手发抖、浑身是汗"等等。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积累词汇的兴趣。4、多种形式用词。将以上所学的词汇制成卡片,在课堂上适时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印象,总结课文时,以比赛游戏的方式再巩固一遍。课后,又将卡片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确保这些词语在学生面前的再现率。
篇5
【学习目标】
1.从阅读中发现并体会几段相似文本的共同写法。
(1)体会运用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方式描写乌的外形,是作者对鸟的整体描述,分开叙述的句子则从鸟类的特点入手。
(2)抓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更具形象。
2.学习有序的观察和抓住事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式,对鸟进行外形的描写。
3.通过对鸟外形特点的描写,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
掌握描写鸟类外形特征的方法,学会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序观察、具体描写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掌握“找方法、按顺序、抓特点、用比喻”的写作方法,介绍乌的外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言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可爱、漂亮的小动物。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对于这些可爱的动物,我猜你一定喜欢得不得了!你想了解它们、保护它们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乐园”,用我们的眼睛和笔把它们留在我们的心中吧!
二、猜猜你有多爱鸟——填填记记我能行
1.同学们,你能写出和“鸟”有关的成语吗?()____
2.你能写出和“鸟”有关的诗句吗?()
(试着把它们记一记,能做到的奖励自己相应的星星吧!)
三、考考你有多爱鸟——想想比比我能行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选自人教版课文《燕子》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选自人教版课文《翠鸟》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选自苏教版课文《美丽的丹顶鹤》
1.谁能发现这三段文字在描写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2.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寻找相同点:()
①这三段文字写的都是鸟的____。
②填一填,并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我知道这三段文字中的鸟都是按照____的观察顺序写的。
④这三段文字都是运用____的方式来描写鸟的。请你在前面的三段文字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用“_____”画出来。
寻找不同点:()
①我发现这三段文字有不一样的地方。(提示:可从写作方式入手)
②我还发现……
3.我还记得这三段文字,我会背给大家听。()
四、写写你有多爱鸟——写写评评我能行
从图中挑选一种喜欢的动物,可以选择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然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它的样子,用上合理的比喻,也可以选择“词语超市”中的词语,好好写一写吧!
词语超市:
鹦鹉:娇小 小巧玲珑 圆溜溜 条纹 绚丽多彩 五彩的大衣 脸谱 黑豆 忽闪忽闪 小樱桃 尖嘴 机灵 可爱 漂亮
猫头鹰:褐色 白色的条纹 大爱心 圆圆的 锐利 照明灯 铜铃般 立挺 灵敏 镰刀 铁钩 威武 “夜猫子”“黑夜卫士”
选择一:
(先总后分)____
选择二:
(先分后总)____
五、评评你有多爱鸟——展示习作我能行
我共得____颗星:①我能用上“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方式;②我会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仔细观察,并写一写;③我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辞方式;④我的描写能够突出动物的外形特征;⑤标点合理。
六、找找你有多爱鸟——课后加油我能行
1.同样是写鸟,还有其他的介绍方式,推荐阅读文章:巴金的《鸟的天堂》、冯骥才的《珍珠鸟》和屠格涅夫的《白鸽》。
2.其实许多著名作家也喜欢小动物,我知道国内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国外的作家和作品:_______
3.找找课外书中对动物特点描写的文章和内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一些好词好句吧!
七、夸夸你有多爱鸟——我的星星摘得多
1.这节课,我的表现( )颗星。
2.我也能学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了,我会奖励自己( )颗五角星。
板书设计:
鸟的乐园
找方法 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按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
抓特点 细致观察
篇6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得意;得言;教学实效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扬人文;既要得意,也要得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语言为主,以内容为辅,教学过程中要凸显一个清清楚楚的学习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语言,发展语言。
一、在朗读中习得语言
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语文实践。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应该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设计不同形式的读,读其意,明其理,悟其情。既要感知课文大意,又要积累课文有关语言,以求在“得意”中不忘夯实“得言”基础。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五彩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摘录课文中有关描写五彩池数量的、描写五彩池形状的、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结合积累,直奔教学重点,既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感知了五彩池数量多、颜色美、形状奇的特点。
如教学《桥》时,可以以洪水为切入点进行教学:(1)自由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确。(2)找出描写洪水的词语、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对这种语句要反复练读。(3)品读描写洪水的词句,体会洪水的可怕。(4)录像再现山洪暴发时的可怕情景,用一句话描述你观看后的感受。(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在品味中感悟语言
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聚焦语言,斟词酌句、咀嚼文字,尽享文字的芬芳。例如:教学《搭石》第四自然段描写家乡人“谦让互助过搭石”的画面时,可抓住关键词语“伏”“理所当然”进行品味。具体过程如下。
(1)指名读,找出体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词语(“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说上几句家常话”“伏”“背”)。
(2)这些词语中哪一个最能表达出年轻人对老人的关爱呢?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并对“伏”“弯”“蹲”“屈”进行换词比较,体会家乡年轻人对老人的尊敬。
(3)人们把背老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谁能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
(4)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情?
(5)村子里的人都敬老,这是一道风景,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受读读本语段。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句子展开研读,以读促解、以解促读,体会词语背后隐藏的深刻内涵,感悟“搭石”风景的美,领会人性之美,把握文章的主旨,较好地实现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良好效果。
三、在积累运用中发展语言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说:“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教师要让学生在美读中生情、动情。对文中的精彩词、句、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诵,强化积累。
在说写运用中积累,在言意兼得中表情达情。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在“运用”中“表意达言”。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者应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可用素材,为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创设积累运用的情境,架设语言转换的阶级,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内化语言,达到“言意兼得”的目的。
如《草原》中描写草原美景的一段,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可这样引导学生:(1)借助课文,描述画面。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描述草原景色,想象画面,感受其美。(2)运用语言,转化语言。要学生用上“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流、惊叹、久立四望、低吟”等词,以语言描绘草原景色。(3)借助语言,激活创新。让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描述一处春景,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
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三段的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一幅海底世界情景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其中一种海底动物贴出并进行介绍,学生兴趣倍增。通过口语式的介绍,学生既了解了海底动物的外形特点,又学到了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各种动物介绍得生动、形象。
《文心雕龙》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言”乃文章之本,阅读教学只有有效地训练“言”,切切实实地“咀嚼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嚼出味、品出意、习得法”;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才不会因“忘言”而导致丢失“根本”。
参考文献:
[1]高华.关于非语言沟通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7).
篇7
zhàn lán chèn shān fán zhí qínɡ bù zì jīn
xiàn mù yóu lǎn ào mì qīnɡ xī kě jiàn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6分)
教书(jiāo jiào) 弓弦 ( xián xuán ) 窟窿(lónɡ lonɡ)
复习(fú fù) 否则 ( fǒu fǎo ) 虽然( suī suí)
3、给多音字组词。(6分)
zài( ) dà( ) xiánɡ ( )
载 大 降
zǎi ( ) dài( ) jiànɡ ( )
4、比一比,组成词语。(4分)
蹈( ) 洲( ) 悔( ) 致( )
踏( ) 州( ) 诲( ) 至( )
5、在( )里填上“的” 、“地” 、“得” 。 (3分)
光彩夺目( )春天 时间过( )真快 快快乐乐( )学习
6、把成语补充完整。(4分)
大( )小用 ( )口同声 和颜( )色 ( )雀无声
苍翠( )滴 落( )缤纷 勤学( )问 津津有( )
7、选词填空。(6分)
① 一( )清泉。 一( )金光 (条 束 阵 个 眼)
②妈妈的神情变得( )了。 (严肃 严格 严厉)
③那只小猫,既漂亮,又活泼( )。 (灵活 灵巧 机灵)
8、按要求写句子。(14分)
(1)扩写句子。(3分)
①一群( )蝴蝶( )翩翩起舞。
②老师( )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4分)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3)造句。(6分)
①从“舒适” 、“纷纷” 、“喜出望外” 、“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6分)
(1)“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 》中的诗句。(2分)
(2)“__________________ 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请你写出一首你喜欢的课外背的古诗的题目《 》。(1分)
10、把语句补充完整。(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日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仙过海-_ 。
得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6分)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2分)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 )的事,说明翠鸟( )的特点。
2、用“--”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等候--( ) 锋利--( )
4、仔细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 )。(1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2分)
( )的细雨 ( )的露珠
( )的绿叶 ( )的海洋
2、 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2分)
(1) 形状:
(2) 颜色:开始呈 ,后来
3、用“--”画出一个比喻句。(1分)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____、
____________。(1分)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1分)
6、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2分)
得分
篇8
1 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
(《子夜》)
“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2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记念刘和珍君》
“浓黑”是形容“非人间社会”的极端黑暗,这里甩来形容人的悲哀心情。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愤懑和对革命烈士深切怀念的感情。
3 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威尼斯》)
“流动”本指液体或气体的移动,这里用来形容这幅画静中见动的艺术美感,简直把一幅。画写活了。
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沟通起来。通感是以相似性为基础而形成的,属于比喻的一种特例。我们同样用例子来感受一下:
1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螗月色》)
“光与影”本是视觉。而“和谐的旋律”、“名曲”却为听觉。作者将二者巧妙地沟通,用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错落有致配合适当的“和谐”的音乐旋律,描绘出月光透过云缝穿过树丛而泻在荷塘中浓淡不一,看起来匀称自如恰到好处的朦胧月色。
2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废墟的召唤》) “建筑”诉诸视觉,“音乐”诉诸听觉,作者将二者自然沟通起来,用感染力极强的富有动感的音乐艺术美来形容处于静态的建筑艺术美,可谓匠心独运。发人深思。
3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绿》) 作者观赏梅雨潭的水,通过“滑滑的”、“软”、“嫩”等词语的妙用,将视觉移至触觉,更加形象、细腻地描绘出了水的朦胧美。表达了作者为梅雨潭的水所陶醉的情怀,描摹出如诗如画。
4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围城》)
不笑时的“笑意”属于视觉感受,“余音”则是听觉形象,这里之所以能用听觉感受来描写唐小姐脸上的笑意。是因为二者在意犹未尽、耐人回味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可见,通感的形成离不开相似性。因为只有这种相似性才能使不同的感觉得以联系和贯通,才能用描写一种感觉的词语来描写其他能引起相似性体验的感觉。
尽管移就修辞格也是把本来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但它并不依赖于相似性。因此,通感与移就的区别在于相似性的有无,如果没有相似性,尽管是用描写一种感觉的词语来描写其他感觉,也只能是移就。而不是通感。比如:
1 向日葵的花瓣荡漾着金黄的幸福。
(《新世界的歌》)
2 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席慕容。
《命运》)
3 我闭着眼睛,立刻就阐到了客厅那边龟背竹在半睡半醒中发出绿绿的气味。
(《残恨》)
反之,如果两种感觉之间有相似性。二者之间的词语错位搭配就是通感,如“冰冷的声音”、“沉重的语调”、“甜蜜的笑容”等等。
这两种修辞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单独运用,则各得其妙;综合运用,则更为生辉。
1 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
(《威尼斯》)
“酽”本指液汁浓厚,这里移用来形容歌声浑厚甜润,富有韵味。前者诉诸视觉,后者诉诸听觉,二者沟通起来,就描绘出威尼斯人爱唱夜曲,并唱得优美动听的浓烈的音乐氛围
2 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威尼斯》)
“节奏”本形容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这里移用来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浓淡强弱和位置的高低错落的情形。前者诉诸视觉,后者诉诸听觉,--者沟通起来,描绘出了圣马克方场上建筑物特有的外形美。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演示法;联系生活
斯米尔诺夫指出:“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教师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演示法,理解词语
1.学生演示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一棵一棵的砍下来。”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教者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
2.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如《秋天的雨》“五彩缤纷”一词,笔者教学设计如下:
(1)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之后,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生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色、淡黄、雪白)
(2)还有其他颜色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秋雨中,大地上有这样数也数不清的颜色,文中哪个词来形容?(五彩缤纷)
(4)请你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缤纷”的现象,用上它说一句话。
(5)反复诵读、品味描写“五彩缤纷”的句子。
“五彩缤纷”是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紧紧抓住它,环环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写颜色的词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同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链接。引领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二、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理解词语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分析字词的形体,理解词语
在朗读中,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真正做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例如笔者在进行《开天地》中“滋润”词语的教学设计如下:①这个词谁会念?②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③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④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⑤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读?这样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不但从字的偏旁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彩,以及它在语境中的运用范围。此时,“滋润”不再是一个单调的词,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这样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拉近了学生与“滋润”的距离,使学生对它有了感情,有利于上升到情感上深刻理解词语。
2.分析词语的构成,理解词语
汉语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利用合成词的特点,先将合成词分开,给每单纯词组词,找出适合这个合成词意思的两个意思加以合并,这个合成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例如:《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对“信赖”一词和理解,可先分开“信”和“赖”,给“信”组词,“信念、信任、相信……”,“赖”可组词为“依赖、依靠……”最后据文中的意思,可选为“信赖就是信任并依靠”。又如“争辩”就是争论,辩论。“皎洁”就是明亮而洁白。
三、游戏法
“游蚴嵌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如教《操场上》的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设计了“词语归类游戏”。教学准备:“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词语卡片,同桌两人一份。教学方法:①同桌两人分别把词语读正确;②把这些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③归类方法可以任选一种。生组1:与“手”动作有关的为一类(打球、拔河、拍皮球),与“脚”动作有关的为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生组2: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拍皮球、踢足球)。生组3:属于球类运动的为一类(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为一类(拔河、跳高、跑步)。
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轮( ) 一辆( ) 一条( ) 一艘 ( ) 一匹( ) 一张 ( ) 一片( ) 一朵 ( ) 一把( ) 一扇 ( )
一杯( ) 一只( )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描写颜色的词语:碧绿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模拟声音的词语:哗啦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表示动作的词语:跑步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描写节日热闹景象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将句子写具体
1、孔雀( )地抖动着( )的尾巴。
2、( )的蝴蝶( )翩翩起舞。
3、秋天,( )的盘子对着我们( )地点头。
4、夜晚,( )的星星对着我们( )地眨眼。
5、( )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 )地升起来了。
6、花园里,( )的花儿全都开了。
四、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我国 人口 国家 世界上 最多的 是
2、每天 我们 身体 锻炼 坚持 都
3、老师 教师节 献上 那天 我们 鲜花 给一束
4、咬着 小弟弟 甜甜的 淘气的 苹果 大口大口地
5、度过 时光 我们 快乐 一起的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游子吟》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换上_____________。
3、太阳的本领是_____,风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沐浴着_________,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_______啊!
5、木兰告别了亲人,___战袍,__骏马,__黄河,___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____中,她为国_________了赫赫__。
6、《春晓》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祖国的春天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知不觉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药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規美丽啊!最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 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 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 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
1、短文有_____个自然段。
2、哪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
3、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自然段加上标点。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 ) 偷偷() 五颜六色()
5、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