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概述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概述

篇1

关键词: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26

农产品冷链物流指的就是果蔬、水产品、肉食品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一直处在适宜低温条件下,以此来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尽可能降低产品损耗,避免污染特殊供应链系统[1]。冷链物流具有投入高、协调性、复杂性的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逐渐成为了日后的经济增长点[2]。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构建集约、安全、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对促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物流产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3]。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满足人们对生鲜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的需求,广东省对生鲜农产品的冷藏、低温仓储、运输的冷链物流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向,通过吸引外资入驻,扩大了冷链物流规模,为广东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

1.1 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得以改善

在国家明确提出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重视主要品种与重点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在此形势下,广东省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当做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广东省各级政府均要加大投入力度,深入研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逐步完善重点工程与项目的布局与策划。在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与市场越来越细化的形势下,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具备相应的环境。

1.2 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快速

近些年来,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越来越多,达到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园区也在逐渐增加。现阶段,冷库建设规模正在以约每年20%的速度增长,冷链物流产业的营业额正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4]。

1.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广东省大小冷库约有1400座,冷库总容量超过了130万t,约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15%。同时,配备约有2300辆冷藏车,冷藏船吨位达到了160万t。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投入使用了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冷库与新型设备。

1.4 冷链物流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

冷链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建、扩建冷库与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冷链溯源和全程监控等技术越来越成熟,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5]。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一些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逐渐贯彻落实,为冷链物流技术的改进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冷链物流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感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应用越来越普遍,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5]。

1.5 冷链物流应用范围越来越大

现阶段,广东省冷链物流越来越多元化,不仅包括水产品、肉食品,还包括水果、蔬菜、花卉、奶制品、熟食品等,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从原来的简单冷冻储藏发展为“由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7]。

尽管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本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冷链物流产业依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专业水平较低,总体规模不大,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完善,大多数农产品依然处在常温运输状态。根据有关统计可知,现在约有80%的水产品、90%的肉食品、大多数果蔬、多数奶制品均没有实现冷链运输与销售。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较为落后,专业设备不足,特殊专业冷库数量较少,装卸设备不配套。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足,管理水平粗放,严重影响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不发达区域的差距较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比较快速,粤东西北区域发展比较缓慢,对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冷链物流人才不足,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还无法满足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需要予以充分关注。

2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随着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城镇化建设进程越来越快,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冷链物流作为现代流通体系与农产品接轨的关键环节,为“三农”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有效手段,从而对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广东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2.1 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需求

广东省通过对农业发展模式的专业,可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并且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产品跨季节的均衡销售,逐渐增强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2 确保供应物价稳定的主要手段

农产品生产与收成有着显著的季节性,一直以来,因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产品储存与运输均是在常温条件下展开,导致农产品腐损率非常高。根据有关统计可知,果蔬、水产品、肉食品腐损率分别达到了25%、15%、10%,仅是果蔬一项,广东省每年损失就达到了上百万吨[8]。通过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力度,能够显著降低农产品储存与运输的腐损率,加大市场有效供应,从而稳定市场价格。

2.3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的关键所在

随着广东省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对农产品营养性、新鲜度、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重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农产品消费品质、确保食品安全、减少农产品营养流失、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4 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基础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区域,水果、水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与跨省贸易量非常大。在农产品生产布局越来越完善的形势下,特色农业供给量越来越多,跨区域的规模化经营越来越明显,使得农产品流通出现了本质变化。通过冷链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满足广东省农产品流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建设

3.1 采收技术

因为农产品的成熟时机不同,易腐烂程度也不同,所以,在采收过程中,采收成熟度及其分级标准成为了采收的关键所在[9]。一般而言,在采收的时候,可以实施分批、适时采收。为了便于采收后分级与避免太多倒箱损害农产品,可以进行分人定级采收,或者单人采收按照等级分放;同时,在采收过程中,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农产品堆压损害,需要选择恰当的容器予以盛放。

3.2 包装技术

在农产品储运过程中,合理、科学的包装是确保农产品新鲜的主要手段,从冷库贮藏的静态保鲜到物流的空间运输,包装是为了保护产品而必需存在的[10]。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必须根据农产品特点与流通形态选择恰当的保鲜包装技术。比如,对于洋葱、土豆等不易腐烂的农产品而言,可以进行简单包装,通过容器内部空气循环控制农产品发霉与腐烂,并且尽可能扩大运输规模,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针对草莓、樱桃等容易被碰伤的农产品来说,可以使用一些缓冲材料进行包装,并且特制保鲜箱,对其散发的乙烯予以吸收,避免水果太熟[11]。除此之外,配合冷藏运输使用一些泡沫塑料包装,并且放置一些制冷剂,保证农产品足够新鲜。

3.3 运输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需求已经由温饱型转变成营养调剂型,蔬菜、鱼、奶、蛋等农副产品需求越来越多,高保鲜、多品种、小批量农产品运输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人们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在此形势下,必须重视运输技术的发展与改进。首先,在明确生鲜农产品评价标准、生鲜农产品包装标准的基础上,研究运输过程中送风、货物编码等对生鲜农产品的影响,从而针对不同生鲜农产品给予不同的送风、不同的编码[12]。其次,强化冷藏运输设备的研发,逐步提高其智能化控制水平,根据运输货物,自动选择最佳送风条件。

3.4 加工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食品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很多高新加工技术如微波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瞬间高温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发达国家相较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必须重视以下工作的开展:逐渐提高精深加工技术,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13]。比如,加强对植物根、叶、花、茎、果的利用,对水产品、畜禽等副产物的利用等。在农产品加工中,正在向分子水平发展,通过对原料功能成分、分子水平提取的利用,研制一些符合人体所需营养的保健食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重视安全、休闲、绿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在果蔬加工中,为了保证果蔬的营养、新鲜、可口,除了传统的速冻、脱水、罐头产品之外,切割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14];农产品加工应向节能、环保、高效方面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加工设备越来越高新化,如无菌包装设备、多功能饮料罐装设备、速冻设备、膜分离设备等。

3.5 信息技术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需要进行全程温度控制,此时就要依靠信息技术完成。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予以跟踪,动态监控冷藏车情况;与此同时,将全国需求信息与各地联锁经营网点通过网络联接起来,保证物流传递快速、可靠。通过多年研究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政府部门逐渐加大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如自动搬运技术、红外线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定位跟踪技术等高新技术得到了深入研发与应用。

4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运用

4.1 RFID技术

RFID是一种通信技术,能够借助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目标予以识别,并且对有关数据进行读取[15]。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具有读取速度快、存储空间大、安全系数高、穿透性强、无需人工干预的优势[16]。RFID系统结构图详见图1所示。

图1 RFID系统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知,RFID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系统、读写器、射频模块、天线、电子标签等构成。计算机系统能够根据逻辑运算对标签合法性予以判定,进而自动完成过程控制;读写器主要就是读写标签信息的设备,能够设置成固定式、手持式;射频模块能够实现RFID设备和应用系统软件的衔接,是将RFID设备与应用系统软件融合的主要媒介;天线的作用就是在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电子标签主要是由耦合元件与芯片构成,每个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编码,用于标识目标对象。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准确化、快速化,并且实现信息共享。

4.2 具体应用

4.2.1 生产环节

为了确保农产品到达餐馆、超市、家庭餐桌时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可以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中应用RFID技术。在家畜养殖过程中,通过植入RFID耳标方式记录家畜生长记录、免疫记录、用药记录等信息,实现养殖全程的实时监督,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将家畜送到屠宰企业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RFID耳标核实家畜信息,在核实无误的情况下,展开后续加工;并且将加工信息放到农产品信息平台上,予以信息共享。

4.2.2 运输环节

运输环节就是利用设备与工具将农产品由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地点的过程,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卸下、分散等操作。通过有关研究可知,运输费用约占整个物流费用的50%,可以说,随着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的逐渐提升,所有物品的生产、消费均离不开物流运输的合理化。我国农产品物流损耗大、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输环节不合理。

在运输环节中,只有确保温度、湿度的有效控制,才可以实现运输合理性[17]。为了对运输温度、湿度予以实时控制,可以充分利用RFID技术。在包装好的农产品上粘贴RFID标签,标签中记录产品产地、有效期、重量等基本信息,之后使用专业冷藏车将其运输到配送中心,在此过程中,电子标签会对产品温度、湿度予以实时收集,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储存在RFID芯片当中,还可以通过标签中的天线传输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足不出户的了解车内温度、湿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第一时间给予有效的处理,避免因为人为疏忽造成农产品的浪费与损失。

4.2.3 储藏与配送环节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储藏与配送环节中RF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可以实现自动化入库、出库、移库、盘点等操作。同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与配送环节中应用RFID技术,能够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产品自动化登记水平,不需要人工检查或者扫描条码,更加快速、准确,极大的降低了农产品损耗。

针对入库操作而言,当农产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下达到配送中心的时候,因为产品外包装上贴有RFID标签,能够提品的基本信息与配送过程的温度、湿度,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在此过程中,首先将运输货物放在贴有标签的托盘上,在此托盘的RFID标签上输入与之相应的货物信息,如名称、编号等;之后利用叉车将货物运输到库房中,在搬运的过程中,需要执行验货与入库这两个程序,当叉车经过库区大门的时候,利用门上安装的阅读器自动读取RFID标签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工作人员根据显示的信息对货物予以核对、验收;最后将货物放在指定位置,完成入库操作。

针对在库操作而言,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货物存储保管与日常盘点操作。首先,在货物存储保管中,为了确保货物安全性,必须对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予以严格控制,这样才可以满足食用安全标准。RFID标签能够对货物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并且及时将信息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以便工作人员检查,同时能够马上发现异常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减少了货物损失。

存储在库房的货物,一部分需要马上销售,一部分作为库存继续保管[18]。由于托盘RFID芯片中已经输入了托盘编号以及托盘中货物的基本信息,这样也就加深了托盘与货物之间的联系。当托盘中货物出库的时候,托盘RFID芯片信息也会发生变化,信息管理系统中就会显示此货架的货位托盘中没有货物,这样便于库房管理人员管理与盘点货物。同时,当库房有新货入库的时候,因为系统显示托盘上没有货物,就会将货物安排在此托盘上,托盘RFID标签信息再次更新。为此,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与配送环节应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库房货物的自动盘点,为库房管理人员的管理与盘点提供了便利条件。

针对出库操作而言,和入库操作相似,主要就是运用RFID技术之后,了解下游零售商订货信息,核对农产品信息,从而完成出库操作。

在农产品配送环节中,可以运用RFID技术提高配送准确性与效率,加快配送速度,尽可能降低人工配送成本。因为农产品与托盘上均贴有RFID标签,在配送的时候,可以通过整进整出的方式,记录配送情况,之后展开相应的核对与检测,确保配送操作合理。

4.2.4 销售环节

在销售处安装RFID阅读器,能够有效提高分拣效率。RFID阅读器读取范围能够覆盖整个农产品区域,通过阅读器读取农产品的RFID标签信息,在产品售出之后,自动向销售补货系统发出信息,以便及时补货;同时,RFID标签还能读取冷冻区的温度、湿度,将这些信息传输到销售处信息管理部门,确保冷冻区温度、湿度满足产品需求,从而保证产品的新鲜度满足人们的需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快速采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为此,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先进经验,对自身冷链物流技术予以改进,这样才可以实现冷链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03):80-82,84.

[2] 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12):133-135,138.

[3] 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法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01):26-28.

[4] 袁清.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和冷链流通标准化建设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69-9772.

[5] 许渭书,樊相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J].物流技术,2015,(01):152-155.

[6] 蒋明霞,许彤.广东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探析[J].物流技术,2012,31(05):79-80,101.

[7] 朱先月,王涛.RFID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05):9-9,10.

[8] 李钦华.宜昌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32(01):29-30.

[9] 陈彬,李深.简析贮藏物流技术在猕猴桃产业中的应用[A].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第四届研讨会论文集[C].2010:47-47.

[10] 陈美华.RFID技术在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岳阳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1,26(05):79-82.

[11] Mingfei, Liu,Ting, Yue.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sideline products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A].2011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C].2011:371-374.

[12] 王国利,张长峰,王家敏,等.分类农产品温控物流技术集成理论

体系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05):133-138.

[13] 王宏伟.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4,

(08):37-39.

[14] 陈广,罗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物流

技术,2013,32(12):81-83.

[15] 王家旭.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

术,2013,32(03):80-82,89.

[16] 吴理门.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J].物流工

程与管理,2011,33(11):30-32.

[17] Xiaoping WANG,Yufa AN,Yaoli ZHANG et al.Research on RFID-based

Intelligent Tracking System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C].2010:1462-1468.

[18] 骆大伟.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物流科技,2011,34

篇2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设备

1.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据调查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年需求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但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滞后,我国八成以上的肉类及水产品均在没有冷链保障的情况下进行运输,导致我国生鲜农产品运输损耗率很高。因此,针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研究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冷链物流发展方案刻不容缓。

2.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较落后

目前,我国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损耗量占世界首位,造成此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较为陈旧。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有12万辆、美国拥有20多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数量占货运汽车总数量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日本和德国的比例分别为2.65%和2.5%,人均冷库容积仅为美国的1/5。此外,由于设备较为落后,全程冷链率低,我国生鲜农产品运输中的损耗率也远高于发达国家。如表2-1所示,我国蔬菜摘后损失率是发达国家的5-6倍,预冷保险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冷藏运输率占总运输率的10%到20%,其中铁路运输占25%、公路运输占15%、水路运输占1%、航空运输仅占0.1%。

2.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冷链设备和技术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收周期长,而我国物流企业呈现小、杂、乱的态势,因此大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冷链设备及技术上,导致我国冷链物流缺乏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冷链物流的运行涉及包括供应链、冷冻工艺学、食品学、机械技术、制冷技术等多门学科,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这些复合型知识的人才,而我国缺乏冷链物流人才,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

2.3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介入少

目前我国是小农生产模式,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介入,目前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仅占总需求量的不到5%。绝大多数在国内销售的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依靠生产商或者经销商进行运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运输量很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及时性都无法保障,导致较高的运输损耗率,行业运营现状混乱。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通常会将生鲜农产品外包给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仅使市场分工更加精细,更重要的是保障了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同时还降低了物流成本。

3.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加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投入

我国应对现有冷藏运输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及更新,加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建设农用仓库、冷藏库及保鲜库,保障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降低运输损耗率,提高生鲜农产品运输效率。此外,还应积极推广使用低温包装及保鲜技术,不断革新冷藏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简化运输程序,实时掌握在库商品的保质期。

3.2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由于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特殊要求,我国传统的农产品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农产品物流形是的发展需求,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现有的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均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粮食等部门转型发展而来,经营手段及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因此,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打破地域、行业等方面的制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自身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的优势,积极投入市场竞争中。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物流企业竞争的市场主体,应培育一批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3.3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

我国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标准还不健全,制定和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有助于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高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政府应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规章,使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发展不规范的处境得到改善。应推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诸如冷链损耗率与效率标准、冷链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链作业操作标准、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标准等系统技术标准。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树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结束语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时展的产物,与传统农产品物流相比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硬件设施、专业人才、标准化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推动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物流技术,2009,28(3):158-159.

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 海南 果蔬

海南的水果、蔬菜资源丰富,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针对海南新鲜的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水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是年年增加,2009年11月海南的热带果蔬开始了开拓中亚市场。但是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相比较发达国家在冷链方面的浪费只有5%,而我国冷链方面的问题每年造成的浪费高达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总值高达上千亿元。因此,海南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在优化物流流程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指为保证生鲜产品和冷藏冷冻产品的质量和减少损耗,企业在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由于冷链物流的作业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农产品、二是加工食品、三是药品等特殊食品,因此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①复杂性高。在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中,作业对象要求遵循“3T”原则,即产品品质保证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不同的产品由于特性不同,从而提高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②运作成本高。与普通物流相比,系统中的设备要求较高,一般是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因此投资的规模大,成本高。

③协调性高。作业对象的易腐性和实效性要求物流速度快,这样要求供应链的上下游各个节点必须信息流动、流通渠道通畅,从而要求各环节相互协调,保证产品的质量,防止产品的变质。

2.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

海南农产品主要以原料方式销往国内外主要市场,岛内的企业的深加工多停留在低水平,海南大量当地特色农产品无法在当地加工增值,多数靠外运加工。目前,海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到20%。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除了“ 椰树” 、“春光”、 “南国”等个别大型企业外,其他企业多为家庭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整体规模小,缺乏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二是海南农产品主要是罐头、果脯等单一形式进入市场,产品缺乏多样性,因而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虽说近年来,椰树集团也尝试陆续推出了一些果汁、酒类、果酱等产品,但是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限制,市场开拓有限。

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规模

进入21世纪来,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的基本建成,使得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但是当前海南的水果冷链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从采摘后应该尽快进行低温仓储、包装、仓储等物流增值服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对海南冷链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由于投资风险大,海南本地的冷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国家补贴较大的冷藏环节,大部分的农产品运输通过简单的预处理和包装以普通车辆方式进行,冷链物流并不能对农产品产生更多的价值,有时因途中因包装不当、运输设备落后、以及运输时间过长造成果蔬损失严重。据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果蔬损失整车率有时高达20%-30%。

③冷链物流协调性差

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环节。农产品的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该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必须保证每个环节、每个节点之间的有效衔接。首先海南农产品物流链断裂非常严重,农产品从田头到消费者在流通环节一般为4-5个,由于其中从事农产品运销的商人大部分扮演不同的角色,导致农产品冷链市场出现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其次,海南农产品物流合作组织数量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农产品物流组织关系松散,合作信任度低,物流资源作与运作难以有效整合。最后农产品的产销信息透明程度不高,生产者的信息主要来自批发市场和收购商,而消费者很难获得相关信息。虽然海南也建立了相关的农产品信息网站,但是其只能提供农产品的价格和供求方面的信息,很少见到真正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3.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

①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不但要求具有相关的农产品存储的作业知识,而且要求具有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知识。由于目前很多冷链企业人员文化素质很低、影响到了企业的服务水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不同方式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目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海南永青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学校的优势培养冷链专业人才,填补企业急需的中层人流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②冷链物流运作重构

减少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的有效办法就是缩短供应链环节。运作重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公司化,通过农民加入冷链公司,形成果蔬生产规模,其次,第三方物流,通过中心可以调节供应链上下流的产供销能力,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

最后,农超模式,通过减少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综合三个方面重构不仅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农产品的质量追踪体系,而且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③建立冷链物流信息渠道

为了提高冷链企业的产供销协调性,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建设海南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其不但包括果蔬电子交易商务平台,还要具有提供物流供需信息。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通过信息的流动促使整个果蔬市场信息更加透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减少损耗,节约时间,使果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最短的环节上从生产者传递到消费者。

4.结论

我们现在可以充分的了解冷链物流在国计民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海南冷链物流需要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减少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从而能够提升海南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洪卫.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物流科技,2010(8);4-6.

[2]周然,闫丽萍,谢晶.中国水果冷链的发展对策,2009,25;152-154.

[3]王杨,顾英男.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2010,32; 4-5.

[4]任艳.基于损失最小化的我国果蔬物流运作模式分析与重构,2010,16;30-31,225.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观察,2008.12.

篇5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63-02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的追求也逐渐从数量转变为质量。作为关系民生的食品冷链物流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食品冷链物流是指冷鲜肉、速冻米面、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鲜活农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机械装备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以冷冻冷藏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作业过程;是需要特殊设备、注重储存和运输等物流作业过程的温度和形态控制、投资和费用均巨大的物流作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据相关机构测算,2012年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为8.69千克,比2002年提高90%。但还远远低于美国人均80千克、日本人均35千克的水平。据科尔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冷藏车与冷库平均增长量为38%和40%]。因此,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模式探析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方式多样,总体上看主要有以批发零售商、食品加工商、连锁经营企业等为主体的自营物流、物流战略联盟和第三方物流等三种

模式。

2.1 自营物流模式

目前自营物流模式包括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第一方物流和以批发、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为主导的第二方物流两种模式。此模式是企业自主投资购置冷链设施设备,自建冷藏库自购冷藏车,运用自有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完成各项物流作业。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用最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如大型乳制品、冷鲜肉制品生产企业以及大型连锁超市的自营冷链物流体系。如处于冷链供应链上游的双汇作为食品加工企业、中游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下游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主要是基于两方面:一是冷链物流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第三方冷链物流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冷链物流服务。这就迫使工商企业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二是当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产量(销量)达到一定水平,企业达到一定规模,自营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就能实现。实际上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在行业也颇有影响力。因此,为了实现对整条冷链供应链的控制,企业必然选择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冷链价值链各环节,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全程的低温,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企业可以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保证货物顺畅和及时交付,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三是企业直接与客户接触,能有效控制营销渠道、获知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但此模式也使企业前期投资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企业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要求较高。因此,自营物流模式对于规模大、经济实力强、拥有专业物流管理团队的企业较适合。

2.2 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联盟模式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一种常见运作方式。企业为集中有限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而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深层次合作。联盟由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将不同类型的企业联结在一起。如不同企业同类冷藏食品的共同配送。食品加工企业和下游的批发商、连锁零售店进行合作,组织共同配送,提高了车辆实载率,有效降低了配送成本。此外,食品加工企业结成联盟,按地区提供冷藏运输环节的冷藏链分割功能服务也属于此模式。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联盟的优势不断显现。这种模式能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在不影响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且能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有利于企业发挥特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该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要求联盟企业有共同的目标和经营理念,费用分担和商业秘密可能泄露等问题也需要周密的规划,这都给该模式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工商企业为集中精力做好主业,将原本应由自己运作的物流业务以合同外包的方式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而形成的独立于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运作的方式。在外包过程中,工商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以实现对物流全程的监督和控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仅提供专业化的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而且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供应链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相较前两种运作模式,其专业、高效、降低成本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打破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化运作,设施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二是专业提供物流服务,不占用大量固定资产,使企业能将有限资源集中于生产,更自由地协调生产运作,加强了柔性管理,提高了业务集中度,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不再直接和客户联系,削弱了和客户的关系;企业不再直接管理和控制物流运作,不能保证及时交付和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还要承担低效率物流公司的风险。

从美日等食品冷链物流较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自营冷链物流将逐渐转为社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食品冷链物流只有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和集约化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创造价值。而且其运作不同普通货物,对物流运作过程的温度控制、作业质量等要求更高。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冷冻物流链系统,严格各环节的作业质量才能实现高效运作,保证货物质量和物流服务最佳。以生鲜食品运输为例。生鲜食品的运送必须保证全程不暴露在空气中,温度不剧烈变化。这不仅要求有装备精良的冷藏运输设备且还需要专业的运输管理体制。这些是工商企业难以达到的。因此,越来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将逐渐承担起冷链物流的重任。

3 结语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整体上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自营物流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工商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已初具规模,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质量和内容上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但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长期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导向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

工商企业自营食品冷链物流,必然带来作为非核心业务的高投入的基础设施设备、实体网络和庞大的人才成本,严重影响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规模庞大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企业必然会选择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市场规律必将催生第三方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小婷.中国冷链物流模式选择与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篇6

冷链物流指的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用以保证食品质量和最低食品损耗的低温物流过程。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及药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近年来,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水畜产品、果蔬及花卉等市场需求的增大也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冷链物流行业仍处于落后的状态,缺乏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鉴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所具备的优势,本文对冷链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核算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使冷链物流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为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模型构建

我国目前冷链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现行会计制度下的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模式,物流成本被分别核算到各个会计科目,如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许多物流成本被无形中忽略,难以对物流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单轨制的会计核算是指企业将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统一核算,建立多种成本信息统一的账目、报表核算体系,增加了会计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双轨制是指企业将物流成本与其他成本分别独立核算,在现有会计成本核算的体系外构建物流成本核算系统,但是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具体操作。有些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会计成本,主要是按照资源动因收集作业成本费用,按照成本动因把作业成本库的成本费用分配到物流作业中去,通过物流作业汇总冷链物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基本步骤如图1。

(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概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通过直接估计单位实际产能消耗的单位作业时间,通过分配资源成本计算出成本对象的成本动因率,最终核定项目作业的分摊成本。它的核算原理是通过估计单位实际产能和单位作业消耗时间确定单位作业的成本动因率,根据单位作业的成本动因计算间接成本,其成本动因有生产能力、单位产能成本、单位作业消耗时间、时间方程和有效产能利用率。时间驱动作业成本的核算步骤一般为:区分作业和次要作业,建立成本库及资源池;估算单位作业的实际产能;确定资源动因,确定单位作业的成本;确定作业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计算得出各单位作业的成本,将作业成本进行归集,分析各作业的总成本。基本流程如图2:

图2显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避免了传统会计成本核算的资源成本分摊阶段,不再需要在资源分配到作业过程中保持严格的平衡,直接估计计算单位作业消耗时间,将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进行了混合,参数计算成本动因率的简化使得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更容易满足复杂的运营要求,物流成本核算系统也更易于更新。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模型构建

(1)冷链物流成本动因率的计算。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需要管理人估计两个参数:一是总工时利用率,即单位作业时间内消耗的资源成本,利用总间接费用除以员工总工时,一般认为有效率为80%~90%;二是作业时间成本动因率,即单位作业消耗的时间,通过作业负责人的推测获得单位作业一般平均耗时,而非特定作业耗时占总时间的比率。单位作业成本动因率=单位时间成本×单位作业耗时,即某项作业的耗时资源能力成本。

(2)建立核算模型。根据前文定义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概念,结合冷链物流行业的特点,将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整理,划分作业库:订单处理;装卸搬运;仓储作业;运输作业;物流信息作业;物流管理作业。假设冷链物流企业承担物流配送中发生的全部费用,员工在公司组织下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物流管理作业,则工作过程中员工有必要时间进行休息,单位作业有效率为E0<E<1。物流企业进行完整的冷链服务需要进行N1<E<5项单位作业,完成N项作业需要消耗时间T,作业次数为mi,企业员工人数为p,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t小时,月工作时间为30天,工资费用为z元,其他费用如办公费用、折旧费等为r元。设有效工时Q=总工时×E=60×30×Etp,单位时间成本C=■=■,单位作业时间成本为Wi=C×T=■,总成本为W总=■Wi×mi=■W■,作业时间使用效率E1=■=■。

通过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会计核算模型详细地分析了各项作业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比重,从而确定关键作业的时间控制,并且可以清楚的推导出作业成本并未完全用于物流过程,在现实中被忽略的未使用作业成本如实的反应在模型计算过程,减少物流过程中的作业成本浪费情况,有效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降低成本,使得成本计算的结果更可靠真实。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在大唐物流公司的运用

通过分析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念,建立了基于其方法的成本计算模型,下文将使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结合具体的财务数据,研究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大唐物流公司郑州分公司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进而验证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冷链物流企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一)案例背景大唐物流公司创建于2000年1月,系国内最早开展现代物流集成化管理的冷链物流企业之一,是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截止2012年12月底,公司共有员工2900余人,开设直营网点150余家,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各省份1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国内90%以上的经济中心城市,自有冷藏箱体车辆500余台,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超过40万平安米,其中冷链物流中心12万平方米。其中冷库温度横跨多个温度分区:冷藏库(0℃~5℃),冷藏冷冻可调温库(18℃~-18℃),冷冻库(-18℃~-22℃),深度冷冻库(-26℃~-34℃)。作为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集成商,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设计、储存、分拣、再加工、包装、路径优化、运输计划、信息平台等一系列专业化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

(二)具体作业流程

(1)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构成。根据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和业务流程,发现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根据货物种类、数量、距离等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图3显示完成这些业务需要的作业有:订单处理、装卸搬运、仓储作业、运输作业、物流信息作业、物流管理作业。通过财务会计系统的相关数据,查询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每月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合计为9万元,郑州分公司员工人数45人。

(2)单位时间成本。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模型中中我们通常对于实际生产时间的估计是假设实际作业能力为理论作业能力的80%―90%之间,所以在本章中假设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业务人员的实际作业能力为85%。公司的平均每月工作天数为30天,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那么大唐物流公司的实际资源的每月单位时间成本为:

公司员工实际工作时间=45×30×8×60×85%=550800分钟

公司员工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总费用÷实际工作时间

=90000÷550800=0.16(元/分)

(3)单位作业耗时。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在2012年平均每月作业情况数据为:订单处理3655次;装卸搬运6576次;仓储作业1950次;运输作业4272次;物流信息作业4319次;物流管理作业3071次。主要业务的作业量如表1:

在实际业务处理中,管理人员根据观察和经验得到作业单位时间为:订单处理3分钟,装卸搬运20分钟,仓储作业90分钟,运输作业25分钟,物流信息作业10分钟,物流管理作业10分钟。一般情况下,不同业务处理中作业单位数量也不相同,但是派送业务是由部分自取业务处理过并且在作业处理中未重复计入作业单位数量,所以在这里确定计算各项业务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和成本计算对象作业量,得出自取业务和派送业务的成本分配核算如表2:

通过将上述的各作业中与业务有关的成本进行归集,将成本汇总重新分配核算。编制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2012年平均成本核算汇总表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有52115分钟的作业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相应的实际产能中10210.4元被浪费。管理者能够清楚的看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对比传统作业法所具有的优势,发现闲置生产能力产生的原因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清晰的观察企业的整体资源利用情况,寻求更好的手段改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跨国物流公司已经占据国际物流市场份额的24.42%,我国的冷链物流公司面临跨国物流企业的巨大冲击。在自由而开放的国际市场,盈利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开发新产品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迫切的需求,而我国冷链物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却相对滞后。通过研究,以大唐物流为代表的我国相当一部分物流公司在成本核算方面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三元:《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物流技术》2013年第10期。

[2]房玲:《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经营与管理》2012年第7期。

篇7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ogistics framework of the marke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logistics system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roblems that leads to the discarding of products and high prices: the places of production are too scattered; the logistics system has too many sectors; the unequal information between sellers and buyers; and the high logistic cos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logistic pattern based on E-commerce platform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e products;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models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市场多次出现了怪现象。一方面,各地菜农、果农因产品收购价暴跌而亏本,甚至有一些菜农、果农选择大量丢弃已成熟的蔬菜水果,因为这样可以省下人工费等成本;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在菜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时并没有感到这些生鲜农产品零售价格下降。究其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田间、果园到终端市场过程中,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经过层层加价后,每道环节涨价10%~15%以上,有些产品价差高达10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田间到餐桌,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损失数量是相当大的,据统计,全国蔬菜、水果的损失率达到25%

~30%,每年约有1.3亿吨蔬菜和1 200万吨水果烂在流通过程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安全、流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冷链物流作为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重要途径, 能有效地减少农产品损耗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我国相关专家对冷链物流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取得很大发展,但同国际标准还有差距,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有利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顺利发展。

1 生鲜农产品物流概述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肉类、蛋、奶以及水产等生鲜初级产品,人们习惯称其为“生鲜三品”(果蔬、肉类、水产)。其突出特征是易腐易损,鲜活程度是决定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生鲜农产品的鲜活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所以生鲜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生鲜农产品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与生鲜农产品相关的若干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集成,具体是指生鲜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七项基本功能要素实施有机结合,通过“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连接供需主体,完成相关物理性经济活动,创造生鲜农产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从而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

2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2.1 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1.1 生活水平提高,生鲜农产品需求量增加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成本较普通商品而言,他的物流成本较高,因此,产品的最终售价也会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而城市化的发展,提升了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集中度,这些都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1.2 食品安全问题,促进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多起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瘦肉精、三聚菁胺等,已引起消费者的严重恐慌。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理应得到保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推动了生鲜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

2.1.3 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

生鲜农产品的终端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超市、零售点或农贸市场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二是销往快餐店、单位食堂等餐饮业间接到达消费者。随着超级零售市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生鲜农产品可供消费者选购。

这些方面使得消费者大大提高了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而大规模集中采购和配送,与冷链的发展、 冷库的建设相互推动, 将商品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2 国家通过制定各项政策,保障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由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尚不成熟,出现菜烂地里,果烂园里,但消费者还是高价购买商品的现象,为保障生产者、消费者各自的利益,国家制定了各项政策,以确保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顺利发展。具体有:

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了对食品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这就意味着农民不得在自建网页的网站上销售自产自销的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销售,保障了食品药品的安全储存和运输,保护了各自的权益。

2015年5月15日,为贯彻落实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商务部研究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这是首个落实“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规划的重点在农村电商等五个方面。

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启动了千线万村计划,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 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意味着今后几年推动农村以线下服务实体的形式,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

京东在2015年迅疾下乡,快速拓展农村电商业务,提出“3F”战略,包括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

苏宁2015年计划建成1 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5年内建立1万家,深入全国乡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在经营方面,苏宁超市将通过专业经营采销体系,把大量优质商品带到农村,同时启动农产品直采、农产品众筹等项目,把大量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形成了多强的格局,由阿里、京东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商和具有成长性特色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组成。

2.3 全国基础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是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逐渐提升,需要冷藏冷冻设施设备的支撑。就全球范围而言,北欧、北美、澳洲是冷藏冷冻商品消费能力最强的地区。根据国际冷库协会的统计,丹麦、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均冷库容量已超过0.30立方米,相比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冷库容量尽管增长迅速,但仍多在0.10立方米以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中所需的冷链基础设施和移动冷藏车、箱、包装新材料等设施设备的应用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不断发展,全国高速路网不断完善,冷藏库、冷藏车、冷藏柜不断增加,运输方式多样化发展,是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力保障。

3 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3.1 产销地分散,流通环节复杂

我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很大,但农业生产却相当分散,复杂的流通环节,使得生鲜农产品保鲜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产地保鲜处理, 难以得到保证。

3.2 产销信息不畅通,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差异。尽管每年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都在提升,但是远远低于城镇62%的覆盖率。农民既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经营者,在网络直销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他们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匮乏及网络应用技术不熟练等问题都不利于电子商务在鲜活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这直接导致了产销信息不畅通。

同时,在网络销售中,人们既看不到产品,也触摸不到产品,只能依靠对商家的信任来选择购买。一些不良商家借着这种网络购物的弊端,进行虚假宣传,以次充好,赚取不正当利益,因此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产品质量得不得保证,人们就不敢去消费,因此,产品质量难以管理的问题亟待解决。

3.3 物流成本过高

生鲜农产品和普通商品不同,他是保质期短,易腐烂、易变质的商品,因此对于物流时间、物流环节、物流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使得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过高。由此可见,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相对不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4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这几年发展迅速,受到了消费者和电商的热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4.1 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农民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自己的网店或者自己企业的网站将生鲜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上去,需求者根据需要在上面自行选购产品,这种适合于生产规模比较大的农户。

4.2 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大多农户因为互联网知识的缺乏,无法建立自己的网站并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时,她们可以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自己的网店,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销售。随着互联网+的提出,这种模式在未来将成为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主流。国内生鲜电商情况一览表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杨阿妮. 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J]. 物流科技,2012(5):61-63.

[2] 王程.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和发展模式选择[J]. 软科学,2014(28):136-140.

[3] 朱仕兄.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物流技术,2013(31):133-136.

篇8

【 关键词 】 冷藏运输;;温度监控;GPS定位

1 冷藏运输概述及现状

1.1 冷藏运输概述

冷藏运输是指将易腐食品在低温下从一个地方完好地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专门技术,是冷藏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冷藏运输设备来完成。冷藏运输本身能维持一定的低温环境,并能运输低温食品的设施及装置。根据运输方式包括陆上冷藏运输(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冷藏集装箱、船舶冷藏运输和航空冷藏运输。

1.2 冷藏运输系统的研究现状

冷藏运输作为整个冷藏供应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的现有冷链系统中较为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冷链系统的发展。冷藏运输整体的管理流程较为复杂, 为普通的中小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企业和客户对冷藏运输的重要性缺乏统一的认识。在技术方面, 还需要发展监控冷藏运输全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控技术, 从而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波动所引起的食品变质问题。需要建立强大的后台信息平台, 将货运信息、温度值等重要信息进行存储, 保证冷藏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追溯性, 提高整个冷藏运输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3 冷藏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

通过与冷藏运输企业的交流以及对冷藏运输流程的分析, 可以发现目前各类冷藏运输企业在运输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低 大多数冷藏运输企业采用的依旧是纸质报表方式的信息管理方式。在货品装车、冷藏车辆发货、客户验收、车辆返回入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登记书写大量的文字信息。随着企业长期的运输业务, 大量的纸质文档资料给信息整理和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温度监测数据难于管理 温度记录仪中的记录数值只能够通过与温度记录仪相匹配的专业分析软件来读取和分析。但是, 温度记录仪的专业分析软件是一款单机软件, 只能够在已安装的计算机上来对温度记录仪进行操作。这造成了温度记录仪使用人员的不便。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传统的冷藏运输方式的单纯的公路运输与简单的软件配合,温度控制和监控做起来相当困难并且GPS定位没有很好的结合,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程度低,大多数冷藏运输企业采用的依旧是纸质报表方式的信息管理方式。在货品装车、冷藏车辆发货、客户验收、车辆返回入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登记书写大量的文字信息。

二是温度监测数据难于管理,温度记录仪中的记录数值只能够通过与温度记录仪相匹配的专业分析软件来读取和分析。

三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客观地要求我们及时采用新的科学技术,确保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2.2 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冷藏运输实际和发展水平,要求系统具备五个主要功能。

(1)温度实时监控功能:系统能够实时的检测到冷藏车内当前的温度,然后将温度即时上传到网上客户端,方便客户和管理人员查询。

(2)车辆和历史行程及当前位置查询功能:系统能根据GPS定位,将当前的货车行驶位置回报到网上客户端,并且记下货车的历史行程上传到网上,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来得知货物目前位置及货车的历史行程。

(3)故障警报功能:如果货车意外断电或者出现车祸等意外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将故障情况原因上传到客户端,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便可得知,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4)发车和回车登记功能:系统会在发车的时候通知客户,用短信来通知客户,客户会在第一时间得知自己的货物已经发货,回车登记,在货车回车的时候系统也会短信通知客户然后确认货车任务完成,通知管理员安排下一次的任务

(5)车辆管理:主要是针对货车的设备以及货车出车状态的管理,实时能够知道货车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以及货车上设备的状况。以便出现状况,及时通知维修。

3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模块设计

冷藏运输系统主要分为五大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运输信息管理模块、冷藏货物信息管理模块、运费管理模块和车辆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

3.2 数据流图的设计

冷藏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性很强,需设计从发车到回车的全部流程,这就是系统的设计问题。为了体现系统的数据流向,本论文详细地设计了冷藏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为了更近一步地体现系统的数据流,追加对核心模块的数据流图及三层图。

4 冷藏运输系统发展

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也促进了食品物流领域的迅速成长。虽然作为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我国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 食品尤其是易腐食品在流通环节中依然存在着问题。保存温度是影响生鲜易腐食品的主要因素。要保障食品安全, 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最有效的是应用生鲜食品冷冻和冷藏供应链的方法, 在收购、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将各类易腐、生鲜食品控制在低温环境中。目前, 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冷链建设发展己经较为完善, 并对冷链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运作规范。而在我国, 加强食品冷链建设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郭成,屈睿瑰,刘广海. 冷链物流中冷藏运输实验台外部环境单元温度场设计与测试[J]. 广西轻工业,2010,(12).

[2] 杨晓楼,许茂增. 我国冷藏食品物流市场现状及发展措施[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 常远,刘泽勤. 冷藏运输装备技术及经济性分析和若干建议[A]. 全国冷冻、冷藏企业管理及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4] 刘广海,孙永才,谢如鹤,刘浩荣. 冷藏集装箱渗透漏气量动态性能研究[A]. 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

[5] 傅伟,林朝朋. 我国冷藏运输技术研究的几点思考[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8).

篇9

【关键词】 物联网 Zigbee RFID 追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已经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很低,主要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显现;不合理的投饵、施药、施肥等恶化了水产品的生长环境,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一、系统模型总体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水产养殖系统是专门为人工水产品养殖到销售环节设计的,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运输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

海洋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包含6个子系统及1个数据库,涵盖了渔业水产养殖、加工、运输及销售环节的物联网技术运用(图1)。

二、系统的组成

2.1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等技术,可自动采集养殖水质参数,上报到智能平板终端及物联网云中心。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自动控制各继电器给给排水设备、增压泵、水温控制设备工作。

2.2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包含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水产品管理及水产品出库管理。

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主要针对饲料、药物的出入库、投饲进行登记。水产品管理主要通过在养殖池上放置RFID设备对鱼苗种类、数量、出入库等进行登记。水产品出库管理主要通过在水产品打捞网箱上放置RFID设备,读取并存储水产品出库时二维码条码信息。

2.3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入厂登记环节和出厂登记环节。

对从养殖池运输来的水产品进行相关检疫并在电脑客户端软件上登记水产品来源信息,把信息通过RFID写入到挂钩上的RFID条形卡上,同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待加工好后的水产品出厂时,对包装好后的成品进行称重,读取批发商的IC卡信息生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码并打印,在水产品包装上赋码,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2.4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在车辆运输中使用的水产品包装箱上放置RFID温度采集标签,通过无线网络手持式交易监管终端读取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中心。

2.5 水产品交易零售系统

批发商对所批发的水产品进行零售时,利用智能溯源电子台秤上配置的手持式条码扫描枪扫描条码,打印出小票。

2.6 水产品溯源查询系统

客户通过在销售商处购买水产品时拿到销售票据,登录查询追溯网站输入相应的追溯码可以查询到从水产品养殖生产到消费者购买为止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三、结语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反应的各种物联网技术在海洋中的典型应用有:水上物联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智能集约化水产养殖、精量饲喂系统、智能冷链、水产品追溯等。物联网、3S技术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是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资源开发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对国家战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建.物联网技术概述[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8-12

[2]邹振涛,杨宏,李宏.水产养殖实时监控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1(9):124-127

篇10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信息网络.

一、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1、农产品供应链含义.

我国学者曹艳媚(2009)将农产品供应链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以信息流通网络为依托,应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从农产品的生产一直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使得从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运输者、销售者直到消费者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在整个供应链上畅通无阻,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求。本文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围绕农产品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执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从而将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收购商、加工商、零售商、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

2、农产品物流层次.

农产品物流的最低层次是农户生产出的农产品供自己消费,以满足农户自身需求。第二层是在满足了自身需求后,农户将剩余的农产品运送到集贸市场去买卖,获得收益。第三层是当一个地区农产品供大于求时,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卖出去的价格过低弥补不了成本损失或收益过低,就会出现一批人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并运送到更远的城市地区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或卖给更高一级的批发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的集中。第四层是大批发市场,大型的批发商负责集中运送个体农户的农产品,向全国各地调运。这一层便实现农产品的大批量、远距离流通。第五层属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由于我国供应链的发展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也相对落后,受到许多因素制约,例如新型技术开发使用的制约。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1、传统农产品流通链.

传统的以农户经营方式为主的市场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应链作用的发挥,由于信息不畅通,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使得消费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引发产销不对路、高数量低质量、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见图 1)。

2、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

超市在农产品流通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以超市为主的农产品供应链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使得加工、包装、配送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模式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可加强上下游的沟通,缩短流通渠道,有利于建立供应链内部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见图 2)。

3、专业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

专业批发市场能有效密切联系农户和市场,向加工企业传递生产等信息,帮助整个供应链作出合理的决策。该模式依托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市场,将农产品集中起来,再通过零售商销售,扩大了农产品物流半径。但这种供应链总体成本较高,而大多数批发市场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农产品的包装、加工、配送等增值活动也不普遍,还需要不断完善(见图 3)。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物流具有专业性强、技术管理要求高、营运成本高的特点。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采用自营方式,第三方物流组织还不多;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是主要的物流形式,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很多企业因缺乏专业化、产业化运作意识,加上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使得农产品流通中损耗量大,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我国主要粮食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等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并不高,但在流通过程增加了至少 25%的成本。图 4 为农产品物流过程。

2、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发展滞后.

农业信息化落后引起了诸多问题。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使得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需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农资和农产品物流流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农产品保值增值;农产品物流企业间未形成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缺乏资源的整合,导致区域间信息壁垒严重等。不重视供应链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决策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生产加工成本、市场成本无形中被加大。

3、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

在迅猛发展的农业生产中,因生产经营不当而导致的生态灾难,以及大量化学物质的使用和能源投入对环境的严重伤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以马铃薯的生产为例,生产者为了防治马铃薯的地下害虫,栽培马铃薯时需要施入杀虫剂甲拌磷 30~50kg/hm2。为了促进地下块茎的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马铃薯膨大初期需喷施块茎膨大素 1—2 遍。

这种药剂的使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会导致农药在薯块中残留,从而使得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不合理的农产品组织模式阻碍供应链发挥优势现阶段,我国的“农户—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运输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的供应链体系基本上处于一种以批发市场为界的断裂状态,“即时货银两讫”的流通形式既阻断了资金流,也阻断了农产品供应链需求与供给的信息流,导致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生产—流通”和“流通—消费”两个部分,这种现货交易机制意味着合作与协调关系十分薄弱,基本不存在,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效率过低。加之个体农户多且相对分散,中间环节很多,致使农产品供应链链条加长,无法发挥统一协作的优势。

四、我国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的对策研究.

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产品物流实施规范化管理.

据调查显示,原本价格不高的农产品在送到消费者手中后,价格普遍过高,农产品运送的中间费用占最终销售费用的90%。因此,应大力支持农村基础交通道路建设,改善主要农产品种植基地周围的道路状况,方便农产品的输送,减少损耗。扩展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使用现代化运输设备,科学管理车辆的进出,避免空车行驶、倒流运输。针对时效性较强的农产品,应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在运到消费者手中时依旧新鲜。

2、构建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

构建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在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有效传递,提高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各环节的便捷沟通。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由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公开以及牛鞭效应,劣质的农产品不时扰乱公共卫生安全。质检部门应不定期抽查生产企业的农作物质检报告,记录不合格率,对卫生、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面对劣质农产品流散市场的情况,相关部门应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惩处。但前提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此外,发展农产品保鲜技术也是提高质量的重要内容,应重视新型农产品科技的投入使用,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冷链物流直销模式,建立终端销售系统,利用商场和超市把生鲜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损耗。

4、优化农产品组织模式.

面对农户过于分散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将个体农户有效整合起来,例如将上游广大分散农户组织起来,鼓励他们与中游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展高效高品质的农业加工企业,打造一条以加工和配送为核心的供应链,并促进供应链组织创新。发挥政府在组织优化中的作用,统筹规划,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产品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运作。同时,发挥农民合作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推进当地市场机制建设。

5、协调农产品供应链各方利益,为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合理分配供应链上各合作伙伴的收益是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善举。供应链运作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配置利润,做到分配公平。由于农产品生产商大多是当地农户,因此,市场要为这些农户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便捷的程序,提供本土化的生产意见,必要时提供资金补助;要为加工厂家提供市场建议,联系供应商,加强两者间的合作。

对于巨大的农产品市场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才的现状,我国应借鉴国外优秀的物流管理经验,注重创新,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物流人才,提高整体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重对新技术的投入使用。

五、结语.

与发达国家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起步较晚,且底子薄弱,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销售体系,各地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大力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加强安全管理,建设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流通体系,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出一份力。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品牌,是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闫国民: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

[2] 赵洁、冯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

[4] 姚雨晨:由连锁超市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构建[J].物流技术,2010(10).

[5] 欧 阳斌 :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之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