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范文
时间:2023-03-24 09:0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的西双版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篇2
星期四
阵雨转晴
今天是我版纳之行中最开心的一天。早晨,我们跟随着导游去傣家竹楼坐客,热情好客的傣族姑娘小玉带着我们参观了她的家,在进村寨的小径两旁种着椰子树,独有一番南国风韵,我忍不住要求妈妈给我在椰树小径上留影做纪念。到了小玉搔哆哩(傣族指年轻美丽的女子)的家门口时,我发现竹楼并不是用竹子搭建的,而是用木头建成,由于建盖在竹林之中,所以称为傣家竹楼,竹楼有两层,第一层是用来堆放杂物和养牲畜的,不住人,第二层是客厅、卧室、厨房和阳台。傣家竹楼耐热、防震、防潮湿、还防洪水呢,冬暖夏凉,是很适合人们居住的,我顿时喜欢上了傣家竹楼。小玉搔哆哩说傣族有一种说法,谁家搭建房子的柱子又多又粗,谁家就很富裕。我发现小玉家的柱子都是方形的,很奇怪,于是我请教了小玉搔哆哩,她说,傣族原来是住在原始森林里的,森林里蛇多,为了防止蛇的袭击,柱子做成方形的,蛇就爬不上去了。小玉搔哆哩还介绍说,在傣族有个风俗,一家之主不是猫哆哩(指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而是搔哆哩。在傣家,如果生了男孩一家人都不太高兴,因为男孩长大了是要嫁到女方家的,被认为是一个“赔钱货”,如果生了女孩,家里就大摆宴席庆贺,因为女孩长大后,娶猫哆哩进家,还可以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
&
&
&
下午,我们去了原始森林,那里好美、好绿、好爽哦!美是因为金灿灿的太阳射进茂密的森林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华丽;绿是因为在原始森林里每棵树都是充满生机的,每一片绿叶都像是一只小精灵,快活而开心;爽是因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潺潺流淌的溪流,听着小鸟放声歌唱,仿佛走进了一幅世界上最美的油画之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一切。踏着用竹条搭建起的林间小道,听着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穿越在原始森林中。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树旁,留下了我和家人许多快乐的瞬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绞刹树,它是两棵不同的树组成的,里面的树本来很高很大,但是只要从外部长出一棵大叶榕,把里面的树包裹起来后,吸取了里面树的营养,里面的树就会慢慢地死去,取而代之的就是大叶榕了。今天唯一遗憾的是由于阵雨的影响,我们没能看到孔雀放飞的精彩表演。
&
&
&
篇3
我去过很多非常非常美丽的地方,也见过很多很多美丽的风景,可是,当我游览了这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后,还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最美丽的地方还是要数云南的西双版纳了。
西双版纳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这里是动植物的天堂。五颜六色的孔雀在这里安了家,我和妈妈到那里时,见到了毕生都没有见到的情景,好几百种的孔雀在那里纷纷开屏,红的,粉的,紫的,各种各样的颜色真的是应有尽有,每一只孔雀都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可爱,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一次看到这么多种类的孔雀开屏时的样子,真的令我非常的震撼!
西双版纳的傣族姑娘也真的是特别的热情,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有在一家姑娘家里做客,只记得那位可爱的大姐姐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我们,给我们端茶倒水,还为我们献上了一支支美丽的舞曲。傣族姑娘的手特别的巧,她们做出来的衣服非常的精致,非常的漂亮,我很羡慕她们可以穿这么鲜艳的服装,姐姐看出来我的心思,竟大方的送了我两件,我当时乐开了花,直到现在,那两件衣服还被我们当做宝贝似的珍藏着。
西双版纳可爱的孔雀,美丽热情的姑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西双版纳之旅也让我永生难忘!
天津塘沽区塘沽区桂林路小学六年级:康伟欣
篇4
2002年的国庆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行十余人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这里海拔570米,年平均气温21.5度,年降水量1560毫米,适合植物的生长,如今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勤劳而勇敢的傣族人民依山傍水,与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朋友在这美丽的地方无忧无虑的生活。
到了西双版纳,我们不顾旅途的劳累,便直奔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座落在罗梭江环绕的美丽葫芦岛上。所谓:“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形”指的就是这儿。
一进大门,红鸡蛋花和它的兄弟姐妹们热热闹闹地向我们问好。植物园里奇花异草看不尽,各种稀有花卉、参天大树随处可见。首先我们参观了植物园的奠基人蔡希陶老教授的纪念馆。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蓉树园,只见一颗颗大蓉树枝繁叶茂,绿荫避日,微风过后,树叶哗哗细语,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在这儿,我还见到了植物界中神奇的绞杀现象。所谓“称雄霸道,杀死寄主,取而代之”是指蓉树的种子经飞鸟带到其它树上的枝杈或皱褶里,发芽、生长,根根相缠,紧密结合,最终把其它植物杀死。我还认识了“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等现象。最神奇的还要数奇花异卉园,在这儿我看到了“闻歌起舞”——对声波极为敏感的跳舞草;会使酸变甜的神秘果——它含有一种蛋白酶,并不会改变味道,而是改变了人的味觉;五彩缤纷,叶形各异的酒杯蓉;可药用的山乌龟以及赫蕉、叶子花、佛肚树、菠箩蜜、日本瓜、大花马兜铃、西蕃莲等。
篇5
一
被誉为“勐巴拉娜西”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语意为“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它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是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带惟一的绿色明珠。这里的自然景观神奇迷离,人文景观斑斓独特,文化底蕴厚重精深。它以无法代替和复制的自然优势,融汇了原始森林奇异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深刻文化内涵而享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之美誉。
西双版纳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片云彩,都有着优美的传说,都蕴藏着最美丽的诗篇。
宜人的气候、良好的生态使西双版纳成为动植物生存的天堂。漫步“动植物王国”的浩瀚林海,环顾四周,叫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拔地顶天,堪称“林中巨人”;历经千万年沧桑的桫椤可是老爷爷的老爷爷了;奇特的“独树成林”是榕树气根垂直下插的杰作;千年老树怀春导致“老茎生花”、“老茎结果”;古藤老蔓交织的“网络”遮天敝日;“塔恋树、树拥塔”的奇观令人陶醉;还有“活化石”之称的天料木、龙脑香,空中飞来的菩提神树,见血封喉的怪树“箭毒木”,附着在各种树上的热带兰,闻声而动的跳舞草;那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千年铁树王”、棕榈树、绞杀树、凤凰树、椰树、山红树、八宝树……不知名的树、花、鸟、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仿佛进入了一个古木参天、绿意逼人、流水潺潺、姹紫嫣红的童话世界。徜徉在这幽深的童话世界中,你会不时与“外来人口”相遇:南亚虎、鼷鹿、云豹、金钱豹、金丝猴、亚洲象、印度野牛,还有珍稀的蓝、绿孔雀 ,憨态逗人的懒猴,长着“白胡子”的白颊长臂猿,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犀鸟,丰姿迷人的白带燕尾凤蝶……
进入神秘的西双版纳野象谷,伴随着优美的傣家音乐,大象表演队在欢快地跳舞、戏耍,还可看到象蹄为人按摩的奇观。沿着静谧的林间小道,观赏扑面而来的优美景色,聆听不知名的动物叫声,十分惬意。在一条清澈透亮的小溪旁,穿过树与树造就的长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野象群,它们用长长的鼻子在溪水边喝水、喷水,打打闹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二
如果说西双版纳的奇异自然景观美丽如画,那西双版纳独特的人文景观就是这风景画上的亮点。西双版纳以原始而绚丽多姿的风情、艳如山花的美丽服饰、奇特的民居、古老的佛教胜迹享誉中外,完美地显现出西双版纳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竹楼是傣族人世代栖息之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傣族人住在大树和山洞中,终日风吹雨淋,不能御寒。一个叫帕雅柔目底的人为了使傣族人住上房子,用树叶和山上的茅草搭建了房屋。然而,这样的房子是挡不住风雨的。天王帕雅莫被他的精神感动,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飞到他面前,跺跺脚,扬扬双翅,低低头,拖拖尾,聪明的帕雅柔目底便领悟了天王之意:用柱子托住房子,盖成“人”字形的屋脊和有坡面的“干栏式”楼房。于是傣族人住上了造型美观、别具一格的竹楼。
清晨,薄雾似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当你走进一片片幽静的竹林,会惊奇地发现竹林深处错落有致的竹楼在树影、竹叶中婆娑摇曳,若隐若现,好似海市蜃楼。庭院中不时飘来花香、果香,竹楼柱子上和栏杆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大象、孔雀、鲜花等图案。竹楼结构精美、布局巧妙、宽敞明亮,是避湿消暑的好地方。
岁月悠悠,传统的竹楼已不多见。如今的竹楼由原来的茅草顶变成了石棉瓦顶,木柱也被红砖代替,竹笆楼板换成了木板,不少砖混结构且外贴瓷砖的楼房随处可见,但傣族人仍然亲切地称这些房子为“竹楼”。此外,哈尼族、布朗族和其他民族的竹楼相差不大,只是成为古迹的基诺族的长房子以可容纳父氏家族上百人居住而独领。
傣族人经历了原始宗教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后全民信奉佛教。相传1000多年前,由可朱打拉西将小乘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后,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佛寺和佛塔。尤以西双版纳总佛寺、曼阁佛寺、曼孙满佛寺、勐腊大缅寺和曼飞龙笋塔、布兰塔、景真八角亭、曼垒白塔、曼崩铜塔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它们无一不体现出傣族人精湛的建筑艺术,无一不散发出异域的宗教文化气息,无一不渗透出厚重的古代文化历史。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爱的天堂,很早以前这里的青年男女就享受着甜蜜的自由恋爱。不论哪个民族,俊男俏女们的爱情都是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里进行的。男女青年常利用串门、串纺线场、贺新房、赶摆、泼水、丢包、以花求爱等多种方式寻觅自己的心上人。
傣族男女恋爱多在每年冬、春季纺线时进行。婚礼一般在女方家举行,婚礼的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树欢”,即“拴魂”),因而“树欢”就成了婚礼的代名词。举行婚礼时,主持人先用洁白的线从左到右缠绕在新郎、新娘的肩背上,再在一对新人的手腕上各拴上一缕白线,表示新人心相印、意相投,百年好合,永不分离。v尼人(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则用歌声寻找爱情,一旦爱果成熟,男方必须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后方可举行婚礼。如果女方父母迟迟不同意,男方可以采取抢婚的办法。布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和傣族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婚礼要举行两三次,新郎、新娘在生育之后要举行最后一次婚礼。
傣历新年(傣语“尚罕”、“京比迈”)是傣族人民最隆重、最浪漫、最富激情的节日。因有热烈的泼水活动而被人们称为“泼水节”。《车里》中有这样的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啖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事。”泼水节是傣族人欢庆傣历新年的一项热烈、欢快、声势浩大的泼水活动,因而又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傣族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泼水传递出人们的真情,点燃了青年男女的爱情。
相传,很久以前,傣族人居住的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后来有一个恶神呼风唤雨,搅得四季混淆,万物萧条,人类面临绝境。恶神有七个正直、聪明的女儿,她们得知父亲降灾人类、万物遭殃时,大义凛然地决定为民除害,拯救世间万物。姑娘们用计将恶神灌醉,并探得恶神的生死秘诀:恶神不怕刀劈斧砍,不畏剑刺弓射,不惧火烧水淹,惟一能够制服他的是用他的头发做成的“弓赛宰”(即心弦弓)。姑娘们趁机剪下恶神的一绺头发做成“弓赛宰”,取下了恶神的头颅。可是魔头一着地就成了火球,四处喷火,而且火越扑越大。姑娘们只好抱起魔头,奇怪的是,火自然熄灭了。于是姑娘们每天轮流抱着魔头,直到魔头再也不能危害人间。每换一次就用水相互泼洒,冲洗污物。从那以后,人们便用泼水来纪念善良的姑娘们大义灭亲的壮举。
按传统习俗,泼水节为三天。第一天是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有赛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第二天既不属于旧的一年,又不属于新的一年,是为人们带来自由的一天;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相传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是傣历年里最热闹的一天。清晨,盛装的傣族人便外出采摘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提来清水为佛像洗尘。浴佛后就是盛大的群众性泼水活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端着铜钵、脸盆,有的甚至提着水桶,互相追逐嬉戏,逢人便泼,而且要从头泼到脚,意为泼湿全身幸福终身。除泼水外,泼水节还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赛龙舟、赶摆、堆沙、丢包、放高升、放焰火、跳舞等。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隆重的节日,他们都会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人们汇集到广场,踏着芒锣和象脚鼓的节拍,跳起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孔雀舞、象脚舞、金鹿舞、玉腊嗬和丢柳包,边唱边跳,如痴如醉,通宵达旦地尽情娱乐。
相关链接
行:昆明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704公里,昆明市的南窑汽车客运站每天有数次发往景洪市的普通高快客车,票价为150元/人,卧铺170元/人,车程10~15小时。
也可从昆明乘飞机前往景洪市,每天有班机,航线530公里,票价520元。
宿:景洪市的住宿十分方便,招待所、旅馆、星级宾馆有159家,其中星级宾馆35家,标准间40~600元不等。
吃:在景洪市,能吃到正宗的傣族特色菜,以及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的风味餐:竹筒饭、油炸青苔、包烧鲜鱼、黄蚂蚁蛋、酸笋煮鸡、苦凉菜蛋酥、香茅草烧鸡等。还可品尝香蕉、菠萝、芒果、龙眼等热带水果。
物:景洪市的旅游商品琳琅满目:筒帕、玉石、木雕、织锦、竹篾饭盒、卵石等,极具民族特色。特产有茶叶、砂仁、血竭、绞股兰、蚂蚁酒等。
游:勐仑镇植物园:距景洪市96公里,市内的车站有直达车前往,票价25元/人。门票35元/人。勐仑镇有多家饭店、招待所,住宿:20~130元/人。饮食以滇味和川味为主。
傣族风情园:吃住在橄榄坝的傣族家,可体验傣家生活,还能身临其境参加泼水节狂欢。橄榄坝傣族园距景洪市31公里,住宿20元/人。
篇6
[关键词]地图、图像、西双版纳、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经全国重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地理》和《地理图册》,配有大量的地图和图像。这些地图和图像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内容作了直观的解释和补充,发挥着教科书文字描述和教师语言表达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应用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中的地图和图像进行教学,更好地体现这些地图和图像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下面就以八年级下册的“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课堂教学为例,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 以图引入,激发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地区的限制,以及教学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多的地理对象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就需要借助教科书和地理图册所提供的地图和图像。例如,在教授新课前,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58页图7.11“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和59页图7.12“可爱的雨林动物”,
这两幅图像把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景观世界中:雨林中高低错落的垂直结构、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而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也为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上千种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所以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实践证明,这些美丽的图像可以使学生获得并理解远在西双版纳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西双版纳这个遥远且神秘的地方的好奇和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主动掌握地理知识。这些美丽的图像可以把学生要学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教授的知识作了有效的铺垫。这些美丽的图像更有助于教师的口头讲授,使教师言之有据,让学生进一步相信地理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 以图释文,加强直观
地图和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和图像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和图像中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如概要分析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这一部分与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关于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书本中也没有任何的文字描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呢?针对这一情况,教科书60页的“活动1”中却提供了一幅“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这就成为学生感知这一内容的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在20℃的位置上画一条水平直线,观察在20℃以上的月份有哪几个?再观察最低月平均气温(一月)约多少摄氏度?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哪个月?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图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然后就归纳出景洪市这个地方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这一气温特点;再观察降水量的柱子,明显地集中在夏季,并且降水丰沛,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通过对该图的直接观察归纳,就可以判断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丰富,有明显地雨季和旱季。正是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就孕育了西双版纳这些独特的雨林植物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得出西双版纳的总体特征,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为后面“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作了深刻的铺垫。这样以图释文,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减少学生对文字的死记硬背,使学生摆脱抽象的文字说明,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从两张图像中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现象和成因,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以图导学,启发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衔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能力。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中的各种地图和图像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这一节内容的知识多为理解性的知识,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教科书第60页活动2的图7.14“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要求学生通过图像中的简介,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的表示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从而促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
图一让学生想到当地的气候特点以湿热为主,动物多,所以屋顶斜度大是为了利于排水,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是为了避免潮湿的天气和动物的威胁;图二会让学生想到傣族是在模仿当地重点保护动物――绿孔雀的形态;图三会让学生想到当地在湿热的环境下广泛种植了水稻和竹子,所以竹筒饭才会成为傣家人喜欢吃的主食之一。虽然只是简单的三幅文化习俗图像,却深深地反映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了学习地理会对生活有用,让学生逐步形成区域思维,逐步培养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广度、深度。实践证明,教和学都离不开地图和图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样也离不开地图和图像。
四、图文结合,增强记忆
怎样把地理知识记得牢?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住一个地理事物就是把表征这个地理事物的信息组织起来,进行编码,长期储存在人脑记忆库中。所以,地理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地理信息编码过程,包括地理形象地编码和地理词语的编码。所以地图和图像的适当应用,不仅利于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利于信息编码,提高记忆。如在讲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时,首先让学生查看八年级下册的《地理图册》第31页“西双版纳在全国的位置”地图,此图会指引学生找到西双版纳在全国以及在云南省的相对位置。然后就查看旁边那幅内容
更详细的 “西双版纳的地图”,让学生在图上圈出有关的重点地理事物的名称,这样,通过在老师一层一层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地利用地图解释了教科书上简要的叙述,“在我国西南边睡的云南省境内,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它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学生也通过观察地图,逐步熟悉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得到一个直观、完整的概念,加深了对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印象,再结合《地理填充图册》中相应的填图练习,让有关的地理事物再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也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有关的地理事物,这比老师的直接口头讲授效果要好得多,真是一图胜千言啊!
总之,教科书和地理图册中形式多样的地图和图像,颇具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学会查找、分析思考、应用地图和图像,以逐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教师正确使用地图和图像展示教科书内涵,给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一个驰骋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郎根栋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学艺术探索》
[2] 重庆师范大学主办的月刊《地理教育》2009年4月
篇7
今天是星期二,也是我们黄埔文学社的第一次采风!
在老师的带领下,文学社的社员们乘着校车来到了既美丽又宽阔的关山月美术馆,“哇”,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了进去,一进去,只见丁绍光的作品浮现在我眼前。原来丁绍光是一位画画名人1939年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在1957年考进中央工艺学院,他是云南创始人代表之一,他一生中画的重彩画有很多,里面有最美丽的《美丽、富饶、神奇西双版纳》曾经获奖呢。我们十分好奇,突然我发现《美丽、富饶、神奇西双版纳》这幅名画,我眼前一亮,啊,这幅画不但色彩淡显出了神秘,而且颜色对比强。内容是两位小姑娘在一间小房子的窗旁,可是画意太深奥,我估计她们是在欣赏岛上的美丽风光吧!接着另一幅画是《微风》,这幅画令我有所感触,这里画的是一位姑娘和几只白鸟,她的头高昂望着白鸟,似乎把自己的愿望倾诉给白鸟,让它带着自己的愿望一起飞翔!还有......
我们临走之前还照了相,摆着多姿多彩的姿势,做为留念。这时我想起了刚才如诗般美的画,有如仙境般的画!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关山月美术馆。这次采风令我难以忘怀!
篇8
在悠扬的葫芦丝召唤下,我们来到彩云之南,来到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
浓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水波浩渺的澜沧江水,炊烟袅袅的傣家村寨,古老动人的民间传说……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更以无比斑斓的民族文化令人陶醉和惊羡不已!
多元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区
在骄阳热情地照耀下,我们来到西双版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傣族园。
傣族园南临奔放的澜沧江,北依宁静的龙得湖。园内随处可见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别样的傣家生活习俗、典型的傣家竹楼造型、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这里是西双版纳独一无二的最大的原始自然生态村寨群落,浓缩了西双版纳傣民族千年积淀的文化精华。
州长刀林荫介绍道:在西双版纳,傣族是主体世居民族,同时还有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彝族、瑶族等12个民族。在长期的和睦共处中,各民族共同推衍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古、奇、融”的文化个性,具有原创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文化气质。
雨林文化。西双版纳拥有400多万亩热带雨林,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独特、优裕的生存条件,产生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雨林文化。
贝叶文化。2000年前,佛教高僧布塔果沙厅首次把文字刻在贝叶上,用它记述经文、历史、政治、制度等,形成了特色鲜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贝叶文化。
歌舞文化。西双版纳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民歌主要有劳动歌、习俗歌、祭祀歌、山歌情歌、舞蹈歌、新民歌、儿歌、摇篮曲、布朗族弹唱。舞蹈主要有祭祀性舞蹈、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布朗族的弹唱,哈尼族的采茶歌舞,基诺族的大鼓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村落文化。在绿树翠竹掩映下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等民族村寨,以别具一格的村落分布、、风情习俗、民族文化,充分展现了西双版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神韵。
节庆文化。西双版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哈尼族的“嘎汤帕节”,瑶族的“盘王节”,拉祜族的“拉祜扩节”,基诺族的“特懋克节”,布朗族的“迎太阳节”。
普洱茶文化。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原产地,种植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有众多的古茶树,有的树龄达1700余岁。有六大古茶山,三个古茶庄,一条茶马古道贯连内地。
此外,还有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和跨境民族民俗文化等等。西双版纳堪称多元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区。
尊重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也是该民族对人类的贡献。在很多地区,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民族文化已躺进博物馆,或濒临消失。那么西双版纳是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呢?
州长刀林荫说: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永续利用、活态继承”的方针,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其共同发展。
早在2003年,我们就成立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小组,到目前为止,已基本搞清主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的源流和传承。现已编印出《章哈剧音乐》和《章哈剧志》;整理完成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民间歌曲》,以及瑶族、苗族、当地汉族等的民间歌曲;收集整理了《民间舞蹈集成》;收集抢救到各民族原始音乐资料近5000分钟;推荐申报11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建立了傣族章哈、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基诺族大鼓舞、布朗族弹唱等18个传习所,开通了全国首家傣文网络民族文化传习馆,民族博物馆也建成开馆。
《中国贝叶经全集》隆重面世,更是傣族文化中的“大事件”。贝叶经是记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经典,它囊括了傣族的社会历史、天文历法、法律法规、文学艺术、民俗风情、医药卫生、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我们成立了7个工作组,46位工作人员历时9年,收集整理翻译出版了《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填补了我国尚无贝叶文化总集的空白。
宗教文化是西双版纳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布朗族群众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有着极深厚的影响,傣族数百部长篇叙事诗都是在其传入后出现的。
登上高高的南莲山,我们见证了西双版纳以现代手法传承宗教文化的成功范例——勐泐大佛寺。
大佛寺曾是傣族皇家寺院,后因战争被毁,本世纪初复建。它紧依山体,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景区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动为主线,并巧妙融入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色彩,是傣家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地,也是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文化中心。
异彩纷呈的文化品牌
“世界歌舞看中国,中国歌舞看云南,云南歌舞看版纳,版纳歌舞看《勐巴拉娜西》。”
《勐巴拉娜西》是集西双版纳各个少数民族歌舞之精髓打造出的文化品牌。
在由神秘黑、孔雀绿、民族红、世界蓝融汇成的这场声色舞盛宴中,我们尽情体验了祖国南疆少数民族的万种风情,尽情享受了老、柬、缅、泰、越的异域风光……
篇9
此次桂林之游,我们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个非常知心的优秀导游张淇小妹妹,她非常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桂林风土人情,地理人文,使我们在一路旅途中备感亲切,使我感动的还一点要注重说明,因为我爱人好干净,每次在吃饭时候,张淇总是跑前跑后,给他们特别对待,尽最大努力地满足我爱人的各种要求,使我们深受感动!
最后,我们希望,贵公司多培养这样的优秀导游,以更好地提高贵公司形象。
游客:王又得全家
游客:黄燕 周元利代表全体
给导游叔叔的表扬信
云南的旅行,我们很幸运,遇到了导游韩伟,他是昆明十佳导游。小伙子是西双版纳人,长得黑黑的,一脸的憨厚,一见面就有安全感。西双版纳语中导的意思是乌龟,所以一上车小韩就给我们更正,叫小韩,韩伟,或者韩军长都行,就是别叫韩导,韩乌龟,韩乌龟,可犯了西双版纳的大忌。小韩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六天的行程一路说一路唱,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更是黏在他的左右,形影不离。无意中得知可以给叔叔写表扬信,两个孩子欢欣雀跃,我们也很支持,现在的社会,写信的机会少之又少,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哥哥很快就写好了,马紫源是第一次,照着哥哥的样本,又在我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孩子写的很认真,字写得很漂亮,(宝贝是班上的写字大王,一年级的孩子写成这样真不赖)给孩子留给纪念吧。
下面是原文;
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我要感谢韩伟叔叔,在云南这几天对我们很照顾。他给我们讲了很多的东西,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我很喜欢,等我长大了,还来旅游,还找韩伟叔叔。因为他很有爱心、热心、耐心、
篇10
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一大片美丽的热带雨林,林妲和宛妲就住在这里,她们是守护雨林的“精灵”。
这是妹妹宛妲,爸爸给她取名为“Vanda”,也就是万代兰,期望她像万代兰那样慢慢长大,永远美丽。
姐姐林妲的名字在西班牙语里是“超级美丽”的意思。父亲专门为她培育了一种兰花,就叫做“Linda”,是送给她的礼物。
雨林是家
姐妹俩的家坐落在热带雨林里。她们穿着布裙在院子里赤脚玩耍,灵巧地攀爬林间藤蔓,在黄昏中轻轻地走近鸟巢,看大鸟给小鸟喂食。
去她们家做客,两个女孩会用葫芦瓢舀起清澈的山泉请你喝;会请你喝悬铃花的花蜜,但不会请你喝太多,因为还要给太阳鸟留着……
雨林是父亲
父亲马悠是德国著名的生态学家。1997年,他受德国政府的委派来到中国,担任中德政府间合作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恢复和保护项目”专家组组长。2000年,妈妈李F果和马悠将西双版纳的一片橡胶林改造为再造雨林,后来这里就成为了他们的家。
2010年,马悠因心脏病离世,妈妈李F果带着女儿林妲、宛妲继承其遗志,依然在生态保护之路上奋力前行。
我和村民准备了很多种子,准备春天种下去。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到这里种下一粒种子,这样雨林就可以重新活过来,小象也会回来了。
雨林是希望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她们把因种植橡胶树而变得贫瘠的土壤,恢复成拥有上百个物种的雨林。爸爸虽然不在了,但雨林里依然留着他种的植物和他酿的蜜酒。“爸爸是森林的天使,他能听懂森林的秘密,只要雨林在,爸爸就一直在,我们也在。爸爸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