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统计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措施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产生的负担不断增加。为有效识别、预防并控制此类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我们对辖区内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能分类脑卒中)病例每月收集一次,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病率不低于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通化市东昌区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共1485例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能分类脑卒中)病例进行登记分析。
1.2 研究方法 ①填写统一格式的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卡,报告卡内容包括病种、病例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居住地、职业等一般信息和疾病名称、确诊日期、诊断单位、诊断医师、诊断依据等相关信息。②认真查询并准确记录报告卡内容。2 诊断依据
疾病诊断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进行。报告病种为冠心病:①急性心肌梗塞;②典型心绞痛;③心律失常、心力衰竭;④心脏性猝死。脑卒中: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脑梗塞;③脑出血;④蛛网膜下腔出血;⑤未能分类脑卒中。3 数据分析
表1 2011年通化市东昌区心脑血管疾病男女发病情况表
单位名称 冠心病 脑卒中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光华 19 12 31 20 17 37
金斗 11 6 17 19 16 35
英额布 21 10 31 22 15 37
三棵榆树 25 16 41 23 19 42
东来 9 4 13 17 15 32
石湖 6 3 9 15 11 26
都岭 22 11 33 20 16 36
大泉 27 19 46 21 17 38
兴林 15 9 24 17 18 35
干沟 13 11 24 15 15 30
果松 27 21 48 28 17 45
大川 17 15 32 19 15 34
社区服务中心 20 32 52 89 42 131
大安 17 8 25 21 13 34
二密 22 15 37 19 20 39
七道沟 7 5 12 19 16 35
四棚 20 14 34 19 21 40
马当 8 6 14 17 14 31
富江 16 10 26 21 17 38
葫芦套 4 2 6 9 4 13
江甸子 25 16 41 32 19 51
总计 401 285 646 482 357 839
表2 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患病人数情况表
单位名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岁以上 合计
光华 0 1 3 10 10 14 20 7 3 68
金斗 0 1 2 8 8 16 10 5 2 52
英额布 0 0 5 6 13 24 14 5 1 68
三棵榆树 0 1 3 5 6 25 22 14 7 83
东来 0 0 2 3 5 15 13 4 3 45
石湖 0 0 1 2 8 12 10 2 0 35
都岭 0 0 1 4 9 25 20 7 3 69
大泉 0 0 2 11 16 30 17 6 2 84
兴林 0 0 1 8 10 17 13 7 3 59
干沟 0 0 2 6 8 16 14 6 2 54
果松 0 0 1 6 9 23 24 23 7 93
大川 0 0 0 7 10 16 17 12 4 66
社区服务中心 0 3 4 18 42 50 61 35 20 233
大安 0 0 0 0 14 23 20 2 0 59
二密 0 0 2 8 10 20 20 13 3 76
七道沟 0 0 0 5 2 10 12 15 3 47
四棚 0 0 0 4 10 15 20 15 10 74
马当 0 0 0 0 8 8 15 10 5 46
富江 0 0 0 4 10 14 20 15 1 64
葫芦套 0 0 0 0 1 6 8 4 0 19
江甸子 0 0 0 2 19 23 20 20 8 92
合计 0 6 29 117 228 402 390 227 86 1485
表3 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地区、不同性别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情况表
单位名称 冠心病 脑猝中
男 女 男 女
合计死亡率
(1/10万)
光华 4 5 8 2 19 7.8
金斗 3 1 5 1 10 4.1
英额布 2 4 8 2 16 6.5
三棵榆树 3 3 14 4 20 8.2
东来 4 2 2 1 9 3.7
石湖 2 3 2 1 8 3.3
都岭 3 6 4 3 16 6.5
大泉 2 0 12 6 20 8.2
兴林 3 2 7 5 17 6.9
干沟 1 0 2 0 3 1.2
果松 5 2 7 3 17 6.9
大川 2 0 4 3 9 3.7
社区服务中心 4 2 22 10 38 15.5
大安 5 2 8 2 17 6.9
二密 3 4 8 2 17 6.9
七道沟 2 4 4 1 11 4.5
四棚 3 9 10 3 25 10.2
马当 2 0 2 0 4 1.6
富江 2 1 7 3 13 5.3
葫芦套 3 2 2 0 7 2.9
江甸子 4 1 18 6 29 11.8
总计 62 53 156 58 325 132.6
4 结 果
篇2
一、统计数据来源
本报告统计数据的来源分为两个部分:
(1)法学核心期刊。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0-2011年来源期刊目录》21种法学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7种法学期刊为数据来源,重合部分只做一次统计。27种法学核心期刊分别为:《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知识产权》、《法学杂志》、《法学论坛》、《法学家》、《当代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中国刑事法杂志》、《河北法学》、《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国法医学杂志》和《中国司法鉴定》。
(2)知识产权专业期刊。共有9种,分别为:《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中国版权》、《中国知识产权》、《科技与法律》、《中国发明与专利》、《中国专利》、《中国专利与商标》和《中华商标》。
二、统计说明
1、本报告统计的文章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专业评论、案例分析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文章;
2、本报告只统计文章的第一作者及其第一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只统计到一级名称,如“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统计为“上海大学”;
3、期刊、杂志记者的新闻报道、采访,以及未注明工作单位的文章,不在本报告统计范围以内;
4、本报告中的区域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统计单位;
5、本报告将所有机构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司法系统、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其中,司法系统包括法院、检察院、监狱和公安局;政府部门包括国家政府行政机关,不包括公安局;科研院所包括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包括一般企业、知识产权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
三、特别声明
本报告的统计分析只供参考,最终解释权归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
统计可能会有误差,如发现错误,敬请联系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联系人:陈先生;联系电话:021-68866489转170;邮箱:。
篇3
【关键词】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64-02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往往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夭折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不但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日渐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生缺陷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关键是预防各种缺陷的发生,通过对出生缺陷的监测,可以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和发生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为2009年――2012年湘潭市县级以上接产医疗保健机构所有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g)至产后42天的胎婴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42天内死亡。共监测围产儿94399例,其中出生缺陷发生数1060例。
1.2 监测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手册》制定的23类主要出生缺陷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监测医院产科医师及助产士均经统一培训。对所有的围生儿进行逐一筛查,每例出生缺陷儿按要求填报缺陷儿报告卡,分月填报围生期儿报表。每年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两次以上质量控制检查,确保填报资料的统一性及真实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等。
2 结 果
2.1 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统计 见表1。
3 讨 论
3.1 出生缺陷发生率 湘潭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形势不容乐观。湘潭市2009年――2012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徘徊在102.5/万-121.9/万之间,平均111.8/万,低于妇幼卫生监测及年报通讯公布的2010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149.9/万[1]的水平;高于辽宁省2011年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97.60/万[2],处于中等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多地报告[3-5]一致,考虑与多因素有关,一是出生缺陷监测质量的不断提高导致出生缺陷报告病例增加;二是随着对出生缺陷病种的认知、高分辨的B超设备的应用,使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出生缺陷检出增多;另外,随着二胎生育的增加,高龄孕妇比例增多及环境的恶化等均可能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提高。
3.2 出生缺陷顺位 湘潭市近3年出生缺陷第一、二位均为先心病、多指(趾),与2010年全国出生缺陷顺位相同[1]。神经管缺陷跌出前五名说明育龄妇女免费服用叶酸收到一定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先心病在2012年检出率有成倍的增加,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我市医疗机构对先心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增加;二是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部分环境理化因素影响人类的生殖健康,进而干扰生殖细胞受精过程及胎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率增高。究竟有哪些环境理化因素,病因学研究非常必要。
3.3 出生缺陷发生影响因素 围产儿出生缺陷检出率与孕产妇年龄呈“U”型分布。低龄产妇(
4年间我市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农村仍是我们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工作重点地区。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叶酸免费服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措施均要落在实处。
监测结果示男性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23.8/万)明显高于女性(101.1/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出生缺陷发生由多因素所致。其中环境因素约占10%,遗传因素约占25%,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和作用不明者约占65%[6]。出生缺陷通过三级预防大部分可以避免。所以广泛开展婚前、孕前、孕期保健的健康教育,普及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推广优生的关键技术是我们卫生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及年报通讯[Z].2011,40(3):6.
[2] 李常惠,田宏,陈艳玲.辽宁省2011年度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410-411.
[3] 唐艳,张静,房春玉.北京市丰台区2006――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4):103-104.
[4] 程郁离,张玉,王维,等.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6):70-72.
篇4
关键词:医院统计工作 综合统计 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 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 医疗市场 财力资源
1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 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Ls1,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 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季度、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2. 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综合统计。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2. 3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在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急性的统计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和累积医院的信息量,增加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断深化统计内涵,拓展新的统计项目,充分发挥统计预测、评价、咨询、监督的职能。
2. 4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医院综合统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统计专业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监督功能,才能发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作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统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川,只有通过自身的在岗培训,自我加压,自学充电,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统计综合分析与文字处理能力。医院要把培养一批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数理统计技术和基本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的统计专业人才列人议事日程。
3不断加强并发展医院综合统计工作
3.1综合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3. 2综合分析统计医院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加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医院信息。综合统计利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把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率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人员的构成对医院工作所产生影响的分析与评价;②对业务技术质量和数量的分析与评价;③对病床使用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程度的分析与评价;④对各部门工作协调性的分析与评价;⑤对收人与费用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⑥对经济指标与业务工作指标联系的分析与评价。采用定期、不定期、专题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向医院各级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参与医院经营管理。
篇5
将“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引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医院管理者探讨的重点[3]。这与《标准细则》中强调的管理工具PDCA循环理念完美契合。医学装备、设施与环境管理要以患者安全为关注点,纳入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范畴,建立完善的准入、存储、使用和运行保障等环节的管理体系[4]。要以准入标准和临床需求为依据,建立明确的标准化流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设备的质量控制意识,建立健全跟踪管理制度[5]。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实际运用于医院医学装备管理中。
2加强医学装备培训在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中,通常会把精力放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及维修等方面上,培训环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医疗设备能否用好,并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培训环节至关重要[6]。《标准细则》6-9-2-1和6-9-5-1条款中均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接受岗位培训,业务能力考评合格方可上岗操作,对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和考核有制度与程序”。设备科要侧重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的管理,新购入设备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使用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使用科室的医护人员熟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步骤,负责设备日后的维护保养工作。管理人员应积极与临床使用人员沟通联系,收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汇总,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联系有关专家,安排举行相关人员针对性的培训,解决医护人员的使用疑问,提高医护人员对设备的应用水平。
3建立保障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标准细则》6-9-6条款中要求“有保障装备处于完好状态的制度与规范,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为使设备资源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医院应实施医疗设备的调配管理,成立调配中心,调配设备由设备科统一管理。要将医疗设备按类别划分(如生命支持类、监护类及护理类等),建立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程序,在遇有突发事件和装备故障时实现应急调配保障。要动态掌握在用设备使用现状,关注闲置或使用率低的医疗设备维护,保证设备的性能正常且可即用。在帐设备应由调配中心统一标识管理,根据各科室实际使用情况,按需进行调配,实现资源共享。使用率是设备效益评价的关键指标,是医疗机构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要条件。医疗设备调配工作的开展,可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并减少设备资金的占用,实施设备调配管理可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4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规范化管理
篇6
关键词: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83 -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我校经管院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我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每章节内容都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统计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基本思想、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原理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现实的统计分析中,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统计整理、计算和分析,这些庞杂的数据处理需要借助统计软件来完成,统计实验课的开设是必须的。统计学实验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而统计学理论性较强、计算公式繁多等特点,导致一直以来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较枯燥、难以理解,学习较被动,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状况,需要对实验课进行一些教学改革。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案
在我校经管专业2014级8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09个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组(55人)和对照组(54人)。两个班级学生的年龄、性别、先修基础课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班统计学由同一个教师任教,使用相同的教材,学时、教学大纲要求均一致。两个班统计学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案保持一致,实验组实验课按改革方案授课,对照组实验课按传统模式授课。
(二)教学改革措施
传统实验课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主要是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教师根据实验内容、专业方向寻找典型的统计学案例,设计问题;2.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获取相关数据,并设计实验方案;3.教师检查实验数据及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对实验方案进行一对一针对性指导;4.学生上机操作(如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如果小组内部不能解决,教师做相应的指导演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小组评价; 5.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三)改革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采取实验课上机操作和案例数据结果分析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获得两个班同学的实验课成绩,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同学的考核内容一致。并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两组同学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二、结果与分析
运用SPSS19.0将两组实验课成绩进行数据录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
从实验课成绩可以看出,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对两组成绩进行t检验,得P值为0.001,小于0.05,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后,实验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同时,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可知,两组同学均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典型案例资料的收集、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三、讨论
首先,从学生角度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统计学实验课的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对具体统计方法的掌握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方面,如何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用性统计问题却很少涉及。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以典型的实际案例为素材,在实验课前两周将问题交给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及学生(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83页)团队协作能力等均能得到锻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到问题中来,能够让他们了解到统计学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师主动担负起学生学习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责任。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于学生,使教学成为学生的责任,而学生为担负的这一责任,必须学会学习,这也是一种必备技能,有助于将来工作时进一步学习。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而教师的角色也从原来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解惑者”。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指导。
随着数据分析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灵活性较大,而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不同,教学的过程和运用的方法就会不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并在实践中探索制定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曾五一,肖红叶等.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 统计研究,2010,27(2): 3-6.
[2] 韩秀. 关于我校统计学专业实验课建设的探讨――以《抽样技术》实验课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51-152.
[3]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9-132.
[4]李燕.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商,2016,(04):282.
[5]赵亚珍,欧德云等.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中的尝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7):861-862.
[6]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1:332.
篇7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873-03
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科学监测,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 药,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和普遍关注。近年来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也受到 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被列为全区6 家重点药品监测协作医院之一。2008年笔者共收集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401例,并对 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全年的门诊ADR报告401份,由临床各科医师、护士及药师填表报不良反应病 例,其中以门诊注射室和急诊科为主,对收集到的报告表按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标 准进行不良反应的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的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
40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174例,占总病例 数43.40%,女227例,占56.60%。 其中小于1岁13例,占3.24%,1~3岁50例,占12.47%,3~12岁48例,占11.97%,12~19岁1 3例,占 3.24%,20~29岁75例,占18.70%,30~39岁78例,占19.45%,40~49岁54例,占13.47%,5 0~5 9岁27例,占6.73%,60~69岁22例,占5.49%,70~79岁13例,占3.24%,80岁以上8例, 占2.00%。
2.2 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13类药物,分类结果见表1,其中抗感 染药258例(64.34%)占首位,中药注射液居二。而抗感染药中又以喹诺酮类为主 ,见表2。
2.3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系统损害及临床表现见表3,其中所累及的器官 、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182例(45.39%),其次为消 化系统75例次(18.70%),全身性反应52例次(12.97%)。
2.4 药物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静脉给药是临床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之一,在带给患者快速有效治疗的同时,其 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在40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发生的不良反应病例最 多,共388例,占96.76%,口服较少,共13例,占3.24%。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
从不良反应与年龄分布情况看来,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血浆与药物结合能力、药物 代谢及排泄速度不同,致使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严重程度均不同。本次分析报告中,12岁 以下患者占总例数的27.68%,60岁以上患者占总例数的10.73%,两者占总比例达38.41% ,结 合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的国情,提示应对特殊人群用药,临床特别应 开展对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3.2 不良反应与抗感染药物
从表1,2可以看出,在40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在各 类药物中居首位,为64.34%。其中以喹诺酮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159例(61.63%), 大 环内酯类居第二,35例(13.57%),头孢类31例(12.02%)居三。目前临床应用抗感染药 物 的种类较多且用量较大,可能是造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较多的原因之一。应用抗感染药时, 存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指征不明确甚至无指征使用和预防性使用、联合用药不当、选项用药不 当、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从而造成对抗感染药物的过度使用及滥用。抗感染药 物的过度使用不仅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还造成大量耐药致病菌的产生,导致一些耐药 菌群在体内迅速繁殖,成为许多重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1]。喹诺酮类因其抗菌 谱广,抗 菌活性强,用药前无需作皮试,使用方便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 现为胃肠不适及皮肤过敏反应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因此应重视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监 测,并加强对该类药物使用的监测管理。
3.3 不良反应与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57例(14.21%),仅次于抗感染 药物而位居第二。中药注射液由于受本身的特性及提取、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影响 , 其所含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源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2],应慎重选用,尤 其对于哮 喘等非特异性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因含多种成分[3],其 中可能某 些成分容易受酸碱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在联合用药时 更要慎重,可能由于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相互间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造成不良反应。
3.4 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在401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13类,以 注射液发生比例较高,尤其是静脉给药。共发生388例不良反应,占96.76%。静脉给药方式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该用药方法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作用较迅速有关,同时静脉注射液的 pH值、微粒、内毒素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医务人员在实际用药过程中 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因药液配伍不当、浓度过高、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滴 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因素而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4]。建议临床应积极遵循“能 口服不肌 注,能肌注不静脉”的原则,严格掌握静脉用药的适应证,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3.5 不良反应与临床表现
从表3可以看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为最多,共182例,占45.39%,主要临床表现以皮疹、荨麻疹、瘙痒为主,且与相关报道一 致,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共75例,占18.70%,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建 议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慎重选择药物并注意用药剂量的个体 化,适当把握给药方法和时间,口服胃肠道反应大的药物可以改用其他剂型,尽量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药物治疗的完整性。
4 结论
从上述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可知,如何及时发现、避免不良反应及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 反应发生率是医疗机构的一大任务,其中,医疗单位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担负着更重 要的责任。如何做好不良反应病例的收集、上报工作仍然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一项严峻的课题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一些开展ADR监测工作比较早的医院 相比,尚有一定距离。要不断完善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同时提高从事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的业 务水平,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繁典.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危害[J].中国药物警戒,2004 ,1(1):25.
[2] 梁建成,黄义昆,张三平,等.16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文选 ,2005,24(2):48-49.
[3] 卜珊,高仲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20(6):382.
篇8
【关键词】 死亡病 疾病谱 病死率 顺位
我院是一家拥有14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2000年至2005年6年间共收治住院病人178387例,其中出院病人176241例,病死人数2146例。现将死亡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我院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6年《卫生部门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及死亡病案。
1.2 方法
以病案首页为依据,疾病诊断、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分类均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亡疾病均按主要疾病即第一诊断统计,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未统计在内。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病死率
表1显示,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1 2000~2005年出院人次、住院病人病死率(略)
2.3 死亡年龄分布
由表2可以看出,20岁以内各年龄段病死率较低。而40~、50~、60~岁三个年龄组病死率逐渐增高,60岁~年龄组病死率高达23.11%,详见表2。表2 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略)
2.4 住院病人死因顺位 死因居首位的是恶性肿瘤,第二位是循环系统,第三位是损伤及中毒,第四位是消化系统,第五位呼吸系统,第六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第七位泌尿系统,第八位神经系统,第九位内分泌系统,第十位血液系统。
3 讨论
3.1 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姜月宜等报道的结果相近[1];2003年病死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当年SARS的流行有关。表明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使伤病者受益。
3.2 性别与病死原因的关系 住院死亡病例中,男性占总病死人数的69.11%,高于女性2倍之多,与袁健萍等报道一致[2],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与责任所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比女性大;工作的风险性、社交活动及不良生活行为(吸烟、嗜酒、违章驾驶等)等都会加大伤亡机会。另外男性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差,预防观念薄弱,就医不及时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合理调整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和家庭负担,树立科学的生活、饮食观,参加适宜的运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可防止和减少某些伤害或疾病的发生。
3.3 不同年龄段病死情况 各个年龄段均有死亡发生。但1~20岁人群因病死亡人数较低,与这个年龄段多处在家庭、学校的安全环境中有关。死亡高发年龄段为40~69岁,占总死亡人数的55.55%;该年龄段又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为主要死因,说明这两种疾病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较袁健萍等报道的死亡高峰年龄提前10岁[2]。本组资料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病死率最低,为3.89%,主要死亡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符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征。
3.4 疾病谱及死因顺位结果表明,2000~2005年的住院死亡病人疾病谱与上世纪末相比有明显不同[3]。住院病人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与杜春花报道基本相同[4],说明地域差异对死因顺位基本无影响。各个年龄段均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31岁年龄段开始渐进入高峰。小于10岁年龄段有6例因恶性肿瘤死亡,最小年龄仅5岁7个月,恶性肿瘤死亡年龄趋向低龄化,可能与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有关,尤其是城市住宅装修、日用品、食物的污染与肿瘤发病率升高有直接关系。居第二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中、老年人为高发年龄,对中老年人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损伤与中毒跃居第三位,并集中在21-51岁年龄段,主要是这年龄段的人群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与外界接触机会多,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和社会暴力等伤害的发生几率高有关。本组资料分析显示,孕妇、围产期、新生儿及先天畸形病死率较低,反映了我市医疗单位在医疗水平提高的同时,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人们对优生优育知识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均有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月宜,唐赛贞,周继云.1998~2004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05,6(10):41-43.
[2]袁健萍,黄明霞,易强英.1995~2004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2005,6(9):41.
篇9
关键词:研究生 卫生统计学 PBL 教学方法
《卫生统计学》作为医学生建立统计分析思维的一门课程,是所有医学院校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培养医学院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独立地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医学工作中大量偶然数据,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PBL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实际问题情景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相互协作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PBL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协作能力。
PBL教学法在西方的医学教育中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西方主流教学模式之一。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在本科生、研究生的临床课程教学中对PBL教学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尝试在研究生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研究生《卫生统计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卫生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医学统计学具有理论抽象,晦涩,概念多,公式繁杂,内容的逻辑性强,而医学生普遍缺乏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等基础,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统计学的概念含义,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复杂的研究资料更是不知从何入手,被学生认为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目前,由于研究生生源以及各校统计教育程度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生统计学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双方缺少互动和交流,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备课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梳理和串联各个知识点,习题课对例题和课后题进行练习,学生只要在课堂上作好笔记,将老师对各个知识点的总结照搬照用,课后按照教学大纲复习、记忆,考试就能顺利通过,缺乏自我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研究生对医学科研工作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分析、验证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在研究生《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群体,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获取信息资料的技能,也具备一定的主动探索、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及分析、判断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新知识的建构和原有知识的改组、重构。能够适应PBL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要求,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更易适应和接受PBL的教学法。
研究生群体年龄普遍偏大,一部分学生已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对于学习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被动学习的层面上,“教与学”的单向知识流动方式,不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在PBL模式下,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以协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整个教学活动体现出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关系,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易进入角色,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研究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完全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有一定的科研经费,有可用的实验室和更多的资源。加之研究生的课时安排不是十分紧张,有足够的时间查阅文献。因此,在研究生教学中推广PBL教学法有较大的优势。
四、PBL教学法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问题引导(或精讲)
由于《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加之学生在课外没有充分的时间对实例进行彻底分析,所以目前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学生一些有准备的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便于学生进行实例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知识结构特点,也可以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案例和若干问题,作为课堂讨论提纲,在课前提前发给学生,以便准备。
2.学生分组收集整理资料
PBL中的学习小组每组6~8个学生组成,在完成相应内容的理论授课后,各小组结合理论知识,利用学校图书和网络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以便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学生在进行PBL前应精心策划好解决问题的程序,并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解决方案的形成。小组中各成员应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力水平,共同协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课堂讨论
在每次上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最初的实验设计展开讨论,帮助他们建立评价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思维模式。组织学生由各小组阐述讨论结果,进行课堂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相互辩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控制、协调的作用。
4.教师总结
讨论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汇报发言进行点评。
每个学生都要书写详细的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学生对实例的分析,来评价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认识到研究问题的性质、实验设计方法与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时的关联性,从而达到对统计学理论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PBL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值得我们借鉴。PBL教学法在研究生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应用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何与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相融合,进一步建立适合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教学新模式,还需要大量的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具体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胡明月,黄陈.PBL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5-6.
[2]PrinceKJ, van EijsPW, BoshuizenHP, et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 PBL) and non-PBL graduates[J]. Med Educ,2005,39(4):394-401.
[3]宋利,史海水.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60-263.
篇10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疾病谱; 对比分析; 海南
为了解海南省主要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摸清海南省疾病谱,以利本省卫生政策的制定和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本课题组抽选了本省5市8家大、中型综合医院,对1998~2002年住院病人病案记录资料,以国际疾病分类法(2000年以前以ICD-9,2000年以后以ICD-10)为依据,进行了疾病谱的统计学分析报告[1]。为进一步探明本省疾病谱与邻近经济、环境接近的几个省份(云、贵、广东、广西)及全国综合情况的差异,把握本省疾病发展水平,我们通过文献查询,对公开报道的几个邻近省市部分医院的疾病构成情况及与来自《中国卫生年鉴》(2003年)的统计数据作一个比较分析。
1 恶性肿瘤患病及顺位对比分析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收集到云南省肿瘤医院1993~2001年[4]、广东汕头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2003年[5]和广西肿瘤医院1985~1999年住院病人恶性肿瘤构成情况[6]统计分析报告。现将其肿瘤顺位与本省情况列表对照,见表1。表1 前10位恶性肿瘤列表从表1中显示,本省排在第一位的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在其他几个邻近省市也分别排在了2~3位,显示这几个邻近省份的一致性,因缺乏全国性资料,无法对比全国综合水平,但1990~1992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流行分布调查结果报告,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胃、肝、肺肿瘤[3]。女性乳腺癌、肝癌、食管癌在顺位上几个省市有很大的差异,肝癌在广西、海南分别排第1、2位,而其他省市位居第8;女性乳腺癌在云南排第1位,远高出其他省市水平;食管癌、鼻咽癌在广东汕头连续9年排在第1、2位,也远高出本岛水平,其中鼻咽癌过去一直作为本岛高发病种,但在本次调查中病种顺位排在第7位,低于其他省区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泌尿生殖、脑恶性肿瘤在海南位居第3、9位,其他省市未进前10位。广东汕头的资料显示,子宫平滑肌瘤2003年首次排在了第10位。此外,所有资料均显示恶性肿瘤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海南男女比为1.7:1,广东与广西情况基本一致,分别为2.23:1、2.54:1,更高出本岛,且在广东肝癌发病尤为突出,男女比达到5.76:1,明显高于国内一般水平[5]。
2 肿瘤趋势对比分析
在所分析的资料中,除本省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病人数总的增势不明显外,其他几个省市均呈上升的总趋势。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或许从一个侧面预示临床针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成效。
云南省1993~2001年恶性肿瘤病人构成分析显示,在前5位恶性肿瘤中除子宫颈癌病例数下降外,其余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了3.05倍)。笔者分析认为与国际国内一些地区相一致,特别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癌,明显增长了4.75倍,可能与吸烟增加和环境污染加重有关。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下降,从1993年9.76%下降到2001年的5.92%,归功于对肿瘤病人诊疗方法的不断规范,医疗水平、设备提高、完善等[4]。
广西梧州市1981~2000年主要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报告:1981~2000年男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上升了57%,前5种恶性肿瘤中,肺癌、肝癌、大肠癌上升趋势十分显著(P<0.001),鼻咽癌、胃癌趋势稍有下降;女性粗发病率上升了83%,前5种恶性肿瘤中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肝癌上升趋势非常显著(P<0.001)。研究结论:梧州市1981~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呈显著上升总趋势,其中肺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成为重点防治对象[7]。
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和鼻咽癌连续9年排住院病种第1、2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继发肿瘤人数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占首次住院病人12.3%的继发肿瘤病人是在中晚期后才就诊和住院治疗的,说明癌症病人发病很难实施三早[5]。
本省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上升迅速,由1998年8.12%的住院率,上升到2002年的12.62%,鼻咽癌住院率也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上述2个病种在男性病人中尤为突出,白血病住院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肿瘤病人数总的增势不明显[1]。
3 疾病顺位比较分析
经检索收集到广西1996~2001年[8] 、深圳市1995~1999年[9]、广东省中医院1991~1999年[11]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资料,结合全国[2]及本省情况列表对照见表2。表2 前10位疾病顺位列表从顺位列表看,本岛除损伤和中毒、眼和附器疾病高出全国水平,其余疾病与其他省市及全国综合水平基本一致,或偏低水平。其中损伤和中毒分别在本岛及深圳排在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广西与全国综合水平相同排在第1位,广东中医院因抽选的是40~59岁中年人,其循环系统疾病排在第1位[11],与其抽样有关,但无法与其他省市综合情况比较。同时深圳市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排在第2位,笔者分析,这可能与其作为新兴城市,生育人口比重大及流动人口较多,妇幼保健工作跟不上等有关。这同时可以作为深圳市围产期疾病也排入前10位的因由。
4 病种比较
病种分析我们只收集到深圳市综合性三甲医院疾病构成情况病种顺位[10],两地除外伤性骨折、肺炎、阑尾炎顺位基本一致外,其他病种差异很大,在本岛列入前10位的老年性白内障、脑梗死、高血压、尿石症等在深圳市均未在前10位。深圳集中反映在损伤病种,如颅脑、体内损伤、开放性血管创伤等,此外正常分娩与梗阻性分娩、糖尿病、胆囊疾患在其前10位之列。
5 疾病趋势分析
除深圳以外,本岛及广东中医院、广西百色市资料[14]均显示住院病人中,循环系统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广东、广西,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增长较快。尤引人注目的是本岛、深圳及广西百色市的情况均显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广东省中医院前3位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损伤和中毒疾病中年住院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对医疗需求与强化的要求。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在本省及深圳市则呈逐年下降趋势。
6 死因构成顺位比较
本省邻近的省市我们仅收集到昆明对疾病死因构成的分析报告及来自《中国卫生年鉴》2002年的统计报告,比较列表见表3。 表3 前10位死因构成疾病列表昆明某省级医院1995~2000年所作的住院病人死因分析[12],其中前3位循环系统、肿瘤、损伤和中毒,与本岛完全一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接近,稍有错位,差异较大的是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在昆明排第5位,在本岛为第9位;损伤和中毒、围生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三类疾病的病死率本岛均高出全国综合水平[13]。此外男女性病死率比例国内报告一致,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7 对策参考
7.1 关注优势疾病 从以上与邻近省市部分医疗单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和趋势分析比较看,对某些系统疾病应给予高度关注,一是呼吸、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无论从疾病顺位还是死因构成均高出全国和(或)其他省市部分医院水平,作为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居住环境颇佳的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占优势的原因耐人寻味;二是呼吸、泌尿系统、肝、胃恶性肿瘤等取代鼻咽癌占据前几位优势病种,白血病患病率的下降;三是损伤和中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围生期疾病三者病死率均高出全国水平,警示我省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劳动防护、妇幼卫生保健与基础卫生等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等等。如上这些都值得从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调研分析,找出其中原由,进行总结和探索,提出应对措施。
7.2 建立切实可行的疾病监控体系,实施重大疾病预警、预控机制 每年卫生主管部门在做全省卫生机构综合医院疾病构成统计时,针对当年统计结果应该有分析报告,及时指出疾病变化及趋势状况,以便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动态,在疾病防治、卫生资源配置与投向、卫生科研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和政策倾斜,制定和采取对策性措施,使得一些严重影响和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
(注:“海南省住院病人疾病谱抽样调查及分析”为海南省卫生厅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于挽平,郑促伟,王平根,等.海南省住院病人疾病谱抽样调查及疾病趋势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6,23(3):235-236.
2 2002年卫生部门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中国卫生年鉴,2003,589.
3 李连弟,鲁凤珠,张思维,等.1990~1992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流行分布情况分析.中华肿瘤杂志,1996,18(6):403-407.
4 蒋永新,王熙才,伍治平,等.云南省肿瘤医院1993~2001年恶性肿瘤病人构成分析.中国肿瘤,2002,11(5):276-277.
5 郑毓武,李澄婷,秦双林,等.1995~2003年我院首次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18(1):51-52.
6 唐步坚,方嘉宁,邹静,等.广西肿瘤医院15年疾病构成分析.中国肿瘤,2000,9(12):552-553.
7 罗晋卿,苏辉民,蒙唏.梧州市区1981~2000年主要恶性肿瘤发病趋势.中国肿瘤,2002,11(5):278-279.
8 杨起,高枫,莫润秋,等.广西卫生资源投向分析研究.卫生软科学,2003,17(5):12-14.
9 陈琼霞.1995~1999年深圳市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1,8(2):125-126.
10 吴清平,严吉祥,腾国召.深圳市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1,8(1):41.
11 欧爱华,杨玲,许金培,等.中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平均住院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7):20-21.
12 许传志,李晓梅,蔡乐,等.1995~2000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3,10(2):67-69.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