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统计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趋同;现状;前景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standards)简称ifrs,在2001年以前一直被称为国际会计准则。ifrs是个概括性术语,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的一系列以原则性为基础的准则,它只规定了宽泛的规则而不是约束到具体的业务处理,包括一个财务报告的准备和编制的框架、37个不同标题的单独准则及由iasb的相关理事会出版的解释,2001年之前出版的32个准则保留ias前缀,之后出版的准则加ifra前缀。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局面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前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iasc成立于1973年,自成立伊始便迅猛发展,至2001年1月组织内部已拥有104个国家、143个会计组织。如同国际市场要求世界贸易中商品技术标准全球化一样,资本技术标准同样要全球化,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过程中,会计准则的资本计量功效内在地决定了会计准则必须全球化。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引起了wto的关注,1996年1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鼓励iasc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建议被明确提出。随后,iasc得到了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力支持。
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iasc广泛吸收参与者,比如使注册会计师作为会计信息的审核者,并让财务信息的编织者和使用者参与其中,其中尤为突出资本市场代表的影响力;放弃以注册会计师为导向的制定体制,代之以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导向,突出财务信息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而目标则是建立全球通行的高质量会计准则。iasc的核心准则即应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之约,针对跨国证券发行和股票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
2002年,iasb成立,其任务便是制定一套单一高质量、原则导向适用于全球资本市场的财务报告准则。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含27个欧盟成员国),已要求或允许使用由iasb开发的ifrss,而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加。2005年,世界各国准则向ifrss的转换出现一个,并且众多国家的转换过程相当平稳,在财务系统上未出现任何冲击。把不同国家的账目合并编织成一份单一的报表,不仅能大幅度地降低公司的遵循成本,且使投资者通过它更容易对在不同地区运营的公司做以比较,也使监管机构更容易建立一套更一致的方法实施监管,可以说,推动采用ifrss作为全球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语言存在极大的动力。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现状
如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成为许多国家会计准则的基准,但仍然不是一个完全的国际准则,比如美国、日本等一些重要的经济体尚在实现趋同的过程中。
1、世界各主要国家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认同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前途归根到底取决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尤其是10sc0成员国的接受程度。自准则出现后,石阶上许多国家的政府、立法机构和会计执业组织均开始积极行动,思考其国家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间的差异,并致力于减少这些差异的工作。早在2001年初,欧共体便通过了一项将在2005年生效的建议性规则,要求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内的欧共体上市公司,必须依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允许成员把适用范围扩大至非上市公司及个别报表的编制;而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也向世界宣布于2005年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日韩两国还重组了本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大幅改造和调整会计准则,取得会计国际协调方面的极大进步;加拿大同意在2010年以前采用ifrs;2006年2月,中国引进了新的会计系统,有力促进了中国会计系统向ifrs归并。
2、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和ifrs的趋同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1年开发、推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又称作美国会计准则)是国际资本市场上运营的公司和投资者使用的国际规范。当前,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中包含27个欧盟成员国,并且欧盟国家的市场已从中受益,2007年4月初,欧洲股市总市值自一战以来第一次超过美国股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所以能在全球迅速推广,其优势在于总体上比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更加灵活、好用,而两大准则的趋同融合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005年,iasb修改了部分准则内容,减少了它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差异,但在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成本、资产减值、存货、分部报告、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的定义等方面,修改后的准则仍存在需要调节的差异。2006年2月,iasb和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fasb)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建立一个工作项目来消除报表调整要求,这一备忘录的出台使准则趋同项目的重点发生转移。据此备忘录,趋同工作主要沿两个并行轨道进行。其一,2008年之前通过一个或多个短期的准则制定项目消除几个重点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差异;其二,到2008年,在iasb和fasb确定的11个领域实现重大进展和突破。2007年11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决定,允许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报表,并修改规则以使客户最大限度利用新准则,随即,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向sec神听,允许外国公司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达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财务要求,最终得到批准。
iasb主席戴维·泰迪爵士曾说,“尽管我们意识到未来还会遇到很多挑战,但现在我对能消除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之间的主要差异充满信心;通过美国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趋同,世界资本市场将运用一套投资者能信任的全球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间属于互动发展的关系,在某些地方,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会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恐龙,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紧密联系也势必加快两种准则的一体化发展步伐。
三、ifrs的未来
iasb意识到其工作和世界经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联性极大,目前也正处于制定、完善ifrs的关键时刻。
1、制定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ifrs
托管人和iasb曾在世界各地对不同利益团体做出咨询调查,其结果发现,iasb没有足够能力履行其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职责,因而iasb为适用于中小型公司(sme)的ifrs了征求意见稿。基于完整版本的ifrs,iasb正努力为小型非上市公司起草一套简化的、自成体系的准则。
iasb认为没有也不会要求任何权威机构对sme做出定义,且任何使用中小企业准则的国家或地区均需按照自身需要来使用中小企业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主题的形式编写,提高可读性,剔除与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相关的ifrs内容,简化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规定,删除会计处理的多种选择。此外,iasc基金会授权把中小企业准则征求意见稿翻译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使更多、更广的人群参与到意见征询过程中。iasb力图在2009年为sme打造出一个可行且被广泛接受的准则。
2、准则趋同过程中的利益调整
国际会计协调的实质在于经济利益。会计准则日益明显地成为指导投资资本市场、协调投资利益的工具,通过国际会计协调,减少甚至消除各国会计差异,能有效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改善投资环境、降低资金成本、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但如何进行会计协调,同样是一个利益问题,其原因在于消除各国和地区间的会计差异是个互动行为,发达国家和市场总希望把本国或地区的标准作为协调的基准,而其他国家则须花费大量学习、培训成本,支付外国会计师服务费用和咨询费用等。据当前国际多极化趋势,美国的fasb不可能取代iasc,sec也不可能控制iosco,但美国凭借自身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尤其是其三个重要机构(管理委员会、理事会和常设解释委员会)势必对高质量准则提出更苛刻的具体要求,进而使今后制定的iasc准则尽可能向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趋同。
篇2
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基层统计;统计人员;统计学;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1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6.096
1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统计学研究主要是以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特征为研究对象,是关于数据收集、归纳、整理、研究与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实证研究的有效手段。统计分析法主要是研究与分析研究对象的数量、范围、速度、规模等各类数量关系,并将事物间的规律、联系以及发展正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为事物的正确预测与解释提供可靠依据。在统计分析法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数学模型、数学方式来统计与分析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以及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定量结论。相较于其他方法而言,统计分析法更为客观、准确与科学。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必须确保历史统计数据与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与完整性,并正确选择分析方法,以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于统计分析法总体而言,其具备咨询功能、信息功能、监督功能以及辅助决策功能,当前已于我国基层统计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基层统计工作的意义
统计分析是统计部分与统计人员所需完成的首要任务,在我国基层统计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四点:(1)统计分析是基础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完整的统计调查活动主要包含了调查、设计、分析、整理以及资料开发与利用等内容。所以在调查工作完毕后,应进行统计分析工作,只有写好统计分析报告,才能顺利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因此,统计分析工作质量的优劣与整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息息相关。(2)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大多数人都对统计工作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其往往会认为统计工作无非就是数据计算、报表填写,更有甚者认为统计工作无关紧要。这些认识误区都使得统计工作的社会关注度与重视程度偏低。因此,只有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将统计咨询、信息以及监督功能全面发挥出来,才能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3)分析统计数据,精准的统计报告是领导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数据信息着手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与情况要远比统计表要更客观、清楚,并且方便理解、阅读与利用。(4)统计分析可以促进统计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统计分析时,特别是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人员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这就会促使其不断努力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3 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3.1 选题
选题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统计工作的难点之一。总的来说,进行选题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统计经验,对如何选题做出如下总结:(1)积累统计数据,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数据间的不同,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而明确选题方向;(2)了解与掌握工作动态、实际情况等内容,并从平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确定选题。统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工作与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领导层的有关决策等内容,并能够实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填写统计分析报告,以满足工作与生存所需;(3)通过了解时事、新闻等途径来进行选题确定,以自身单位的生活与生存中的大事件为题,切实了解与落实国家政策和政治方针,并综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题,让统计分析工作得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4)对统计方法与经验进行不断分析与总结,并对统计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确定选题。该类选题与统计工作息息相关,相关人员可以针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从而促进统计工作水平与统计事业的发展。
3.2 收集资料
统计资料是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正确的统计分析离不开大量和选题相关的统计资料。因此,资料的收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应确保收集资料的真实与可靠。一旦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缺乏完整性与准确性,将会影响整体统计分析工作的正确性。所以只有真实、详细、大量的统计资料为支撑,才能编写出内容详实、观点明确且材料与观点相一致的统计分析报告。收集资料不但要有效利用已有的资料,还要不断分析与调查与选题相关的新资料。具体收集方法有如下五点:(1)有效利用统计报表资料。因为统计报价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等特点,因此将其当作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一种较为快捷、有效的方法;(2)充分利用以往制作好的专题资料。该类资料往往较为详细,而且附带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因此在资料收集时,应注意利用往期与选题相关的专题资料;(3)应对与选题相关的业务部门资料进行分析与收集。与统计部门相比,业务部门资料要更为全面与详细,特别是财务部门,其资料大多数都是初始资料,这对于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而言会有很大帮助;(4)参考与收集全球同行业的相关资料,并与全球范围内同行业的平均水准做一个横向比较,将国内外先进水平作为一个工作目标;(5)统计人员可进行实际调查,可亲自去了解与访问和选题有关的人员,通过该种方式,不但可以确保收集资料的真实可靠,还能收集许多在报表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典型材料。
3.3 资料整理
通常情况下,初始数据与资料往往不能进行直接汇总,还需结合统计分析的实际需要,从而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加工。在以往的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通常是利用计算器、算盘等手工计算工具来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加工。然而,在计算机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工作当中。例如,使用光电输入法、语音识别或键盘输入法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当中、采用Excel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等。如果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出现数据欠缺的情况,可采用平衡推算、均值插补、推理插补、因素推算等方式来进行估计推算,从而提升统计数据的精准度。此外,依据具体统计分析的需求,来对分类与排序已录入完毕的数据,并进行筛选、汇总与计算。制作统计图表,将事物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表与图表客观、清楚地反映出来。
3.4 统计分析
要想达到预期的统计分析目的,则需要借助统计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类数据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如质量与成本、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材耗、材耗与成本等。因此,在编写统计分析时,必须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的精准性。而统计分析则可以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校验与监督,并及时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差错。如在分析中,常常会通过材料成本来检查材料单耗,并可以有效发现导致生产材料单耗增加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材料消耗与成本。除此之外,撰写统计分析还有利于当地政府宏观掌握当地的经济形势,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通常情况下,以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为统计分析方法中最为常用的几种。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可以从中选择一种适当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使用。(1)分组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统计分组力量,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不同的组别与类型,并对其比例关系、内部构造、分布情况、依存关系以及变动情况等内容进行分析;(2)平均分析法。该方法是采用平均指标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水平来进行研究,并对现象的构造特点与依存关系进行分析;(3)动态分析法。该方法是以发展的观点来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过程以及确实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预测其发展趋势;(4)对比分析法。该方法是把具有联系的经济量来进行对比,并对其变动程度与数量联系进行说明。
3.5 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人员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是统计人员的个人观点。但是统计分析报告并非统计人员单方面认为正确可行即可,还应获得别人的认同,最后才以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统计分析报告可以有效检验各个环节的统计工作,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与完善。根据分析报告,企业统计人员可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试试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并将所掌握到的资料与信息通过整理与加工,发现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企业的发展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的发展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四点内容:(1)主要以说明为主;(2)在报告中,统计数据最主要,统计图与统计表次之,并应将事物间的各类联系清楚地表达出来;(3)分析报告应以大量的调查数据为支撑,不但要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还要进行有力的概括与综合,以正确阐明报告的重要论点;(4)在报告中,不但要说明情况与原因,还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这也是统计分析工作中极为关键的步骤。
4 结语
总而言之,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统计人员要想将统计分析工作做好,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留心工作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勤于思考。在资料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科学地编制出具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 孙艳虹.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篇3
关键词:新形势 地勘勘查 统计
中图分类号: D91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地勘单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地质勘查资金的多渠道上,地质勘查业从预算内工作体制到合作机制、四大工程统计改革、市场经营机制、队伍结构与服务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广泛的变革。尤其是在商业性与公益性相互制约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地勘单位统计工作,发挥技术优势及拓宽服务领域都成为了制约地勘单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一、提升统计工作的客观必然性
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地质勘查业改革的推进,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当下的地质勘查工作已从传统的地质工作逐渐转变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地质工作,同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势。传统的地质勘查主要负责完成找矿,新形势下的地勘单位工作逐渐开始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出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新经营机制,地质工作作为市场经济下进行基础建设的首要工作,应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对城市的环境地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地质等进行调研,从而指导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地质勘查单位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商业性的地质矿产勘查、压矿评估、地灾评估、储量的检测核实、矿山环境治理以及土地复垦等。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对地质勘查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必然增加,也就意味着地勘统计工作将逐渐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发展统计科学技术来解决当下地质勘查革新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地参与统计工作能力提升,通过单位开展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统计方法。与此同时,积极地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使新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从而保障地勘单位统计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数据分析专业性仍然不强
由于统计分析对问题分析的不够深入,导致提出颇具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较少;统计工作本身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统计信息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为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提高。
(二)指标体系科学性不够合理
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决定着统计工作的科学性,目前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比如,地质项目及地质延伸业的资料和工程测绘的资料层次多、范围广,因统计人员为非专业人员,导致在应用统计资料分析方面就很难深入,给统计成果的科学性打了折扣。
(三)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亟需提高
目前我队的统计人员基本都不是统计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统计知识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试探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统计工作的革新措施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
要打破地勘单位原有的结构模式,允许国有、集体以及私有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地勘单位各自为阵以及分散经营的格局;抓好企业集团以及规模企业的组建及发展,加快向国际工程市场迈进的步伐。
(二)明确工作机制
制定了统计报表报送、统计台帐及统计资料管理、统计分析报告、统计人员岗位责任与考评比等要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进一步完善了统计人员年终奖惩机制。
(三)规范基础资料,建立完善财务体系
地勘单位统计工作是否科学合理与基础统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需要在统计中不断完善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以及统计分析等,从而促使基础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1.规范统计报表。在落实每年的局年报、半年报、快报和国土资源厅及地方专项统计工作时,要求各统计人员严格按规定填写、上报。同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对上报报表签名,并加盖公章后才能报出,确保资料数据的真实有效。
2.规范统计台账。采取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办法,由财务科统一制订表样,经统计负责人审核后统一下发,表样包括“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月报表”、“生产增加值月报表”等。
3.规范统计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统计分析报告以报表为基础,对单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客观评价取得的业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地质业、建筑施工业、工程勘察业作出了具体规定:地质业:实施厅、局资金补助勘查项目及大队自主勘查项目情况;年度内新增探矿权项目情况举例说明;利用现有资质拓展商业性地质情况等。建筑施工业:对经营投标、工程市场开发、工程施工进展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等。工程勘察业:通过对省内、省外工程市场收入指标分析工程项目运行情况;对勘察测绘业的市场拓展情况进行重点说明等。
4.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要做好资金管理及成本管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借助于多种合作方式寻求回报,积极进行资产重组,及时将分散资金回笼以形成规模,同时控制好资金流向及流量,以保证资金管理的合理、科学、有效。
(四)调动工作积极性
每年的统计年报完成后,按照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要求,统计工作考核领导小组都会组织人员对队属各单位.统计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在对统计基础工作、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报告和业务学习交流,客观评出优胜单位.及统计人员,以文件形式进行表彰,并对获奖的统计人员进行奖励。.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整体素质
1)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尤其是随着“四大工程”的开展,统计人员务必具备相应的统计工作能力,掌握全面的基本知识;2)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准确、公正,统计人员要具备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及业务素质,提供有分量、有深度的分析报告;3)将统计工作与生产经营中的原始凭证、计量验收、定额、地质知识、计划管理、劳动工资、设备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相联系,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六)坚持依法统计
在开展地勘单位统计工作中一定要遵守新颁布的《统计法》,尤其是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统计工作在百姓生活以及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为此势必要加大制度建设以及执法力度。《统计法》的核心内容是充分保证统计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开展地勘单位统计工作中要以《统计法》为基本依据,自觉维护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严肃性,树立法制观念,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从而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四、后期工作展望
1.不断加强统计分析能力,服务领导科学决策。结合半年报、年报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召开单位统计工作推进会,每年度评选若干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组织大家学习讨论,逐步提高统计人员剖析问题的能力,使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单位经济运行全貌,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2.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结合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和地勘行业特点,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地勘统计指标体系,努力把单位的经营目标具体化、经营效益数字化、经营工作系统化,真正做到报告指标与分析指标同在,经济指标与管理指标并存。
3.不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工作相关政策学习,从统计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强化对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单位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统计工
作在地勘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在市场化进程中,为了促使地勘单位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不断地深化统计工作改革,不断地完善统计管理及运行机制,加强统计的基础工作,不断强化业务学习以提升统计工作能力,同时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创新统计工作。作为统计工作人员要积极地参与业务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以极大的工作热情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新形势下的地勘统计工作中。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财务经济分析;财务报表;Office;VBA
1、引言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报告,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财务经济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体现财务活动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与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运用专业方法评价生产经济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藉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但是,国内有一些企业仅仅把财务报表视为向工商局、税务局或上级主管单位履行报告义务的工具,忽视了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管理层分析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实施控制乃至决策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市公司分析其财务报表时,或者全部通过人工完成;或者借助于会计电算化软件所提供的一些财务比率,然后再通过人工形成分析报告;或者人工将报表输入至Excel软件,并设定公式计算出财务比率,再用Word形成文字分析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价值。因此,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设计自动化财务经济分析系统,提升企业及时分析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一般需求
通过对财务经济分析系统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可将其一般需求归纳为几个方面。
(1)广泛兼容的数据获取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首先是搜集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可能来源非常广泛,既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会计与业务管理信息,也可来源于现有的Internet或办公信息系统的Office电子表格,或者是传统的纸介质文档。财务经济分析系统应该具有从各种来源中获取、分析数据的能力。
(2)公式运算和数据预处理
为了达到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一般直接使用数据访问功能得到的信息不一定能直接用于统计分析,在分析之前还需要进行多种公式运算和预处理。虽然某些工作可借助于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但有些可能无法实现或实现起来相当麻烦,因而设计良好的统计分析系统应能对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预处理。
(3)方便灵活的分析能力
不经过分析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并无多少价值,财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的附表构成。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经过会计部门按照有关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工变成定期的报告,政府部门、股东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银行(作为债权人)和企业的管理层都应该从各自的角度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最后形成关于企业的观点或结论。然而,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回报能力、偿债能力、管理效率和发展能力的优劣形成观点或结论,财务报表本身对企业的控制或决策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阶层、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分析需求,财务经济分析主要是为辅助决策服务,但决策过程是由管理者发起的具有相当大的不固定性的智能活动,因而财务分析系统不仅需要有友好的、易用的界面,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设计性,系统不仅应该尽量多地提供针对各种分析需求的分析模型,而且财务经济分析的最终用户能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设计扩展具有满足特定要求的分析模型。
(4)报表与图形表现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系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报表或图形来表达,因而财务报表分析系统应该提供方便易用的报表设计与数据的图形表现形式。
(5)数据分析与文档报告的高度集成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的结果大多是以报告的形式给出,而且现存的大量资料也有许多是以Office形式的电子文档存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普及,作为从事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人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对Office软件或类似软件能应用自如。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保护已有投资,财务经济分析应该能很好地集成现有的电子文档资料,而且用使用者熟悉的形式来表达。
3、基于Office的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实现模型与体系结构
Microsoft Office Excel作为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一方面,为报表所需要的界面表现形式多样化与用户可设计性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其内部提供的大量函数和第三方提供的可加载宏(Add-in)为基于Office的财务分析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Office对VBA的支持使集成与组织这些模型与函数成为可能;最后,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可以使具有创新能力的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共同的知识,而且能通过模板的不断积累形成形式一致的财务分析报告,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3.1、实现模型
Office不仅有强大的报表功能,而且数据处理能力也十分强大,只要为其增加访问常用数据库,如Access、SQL Server、Oracle、DB2等的数据访问能力,在数据访问的基础上,将返回的数据让用户可以在其中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查询、编辑、打印、公式运算与统计分析等;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简化了财务经济分析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通过不断完善的模板库系统,可以提高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化水平,其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整个模型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数据提取部分:主要实现从各业务处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中访问数据的功能;第二部分是业务处理或商业规则层:主要完成数据提取,并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处理,在模型中表示为公式运算、财务经济分析与数据自动填注功能;第三部分是模板库:不仅完成界面的设计任务,而且实现模板的积累与共享。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图1中的流程方向最后形成高水平的、规范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这三部分既可依据流程的方向依次顺序完成,亦可并行地完成其中的多个部分,最后再形成完整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
3.2、体系结构
依据系统的实现模型,可将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进一步细化。
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多种分析方法与模型、丰富的用户企业信息系统财务数据、同行业公司财务数据、行业标准和全面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等,而且还能使用现有的模板自动形成具有行业水准的财务经济分析文字报告,及时辅助企业进行财务经济决策。
4、主要关键技术
4.1、在Office中数据访问的实现
(1)连接数据库
在Office中访问数据库一般需要通过下面四种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方法一:使用随Office一起提供的工具Microsoft Query
在安装Office时选择自定义安装,选择并安装Office工具中的Microsoft Query.在安装完成后进入Excel中,选择“数据/获取外部数据/新建数据库查询”,然后按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做,最后就可将数据返回到Excel中。这种方法是大家常用的,也是最方便的,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远程数据进行查询,不能对远程数据进行增加和修改。
方法二:使用ADO(随Office 2000安装而安装)
这种方法需要VBA编程(下面方法相同),在Visual Basic编程中,我们经常用ADO来访问数据。ADO是Microsoft提供的针对各种各样数据源的新型高级编程接口,它支持大多数数据库操作,在Office 2000中应用ADO来访问数据是十分理想的方法。
方法三:使用ODBC加载宏
Excel 2000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它自带了一个ODBC加载宏,只要在Excel 2000中引用这个宏文件xlodbc.xla,就可以通过它去访问我们建立的数据源。这种编程方法用着方便,也是一种好的访问远程数据方法,但是一般速度较慢。
方法四:直接调用SQL API
这种方法比较复杂,调试也比较困难,但运行速度快,在进行大量查询数据和自己在API调用方面比较熟练时,可以用这个方法。
(2)数据访问信息的处理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连接数据库,关键的要素有两个:数据源与查询SQL语句。从通用的角度考虑,应该是每个对象(如Word中的表格、Excel的单元格)都能保存这些信息。因而在设计时要找到对象的某个属性,用它来保存有关数据访问的信息。例如,可选择Office中的批注对象完成类似的功能。
篇5
关键词:体检;排队;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医疗保健的概念从一个医生来治疗疾病。周期性健康检查已逐渐成为预防和保健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受试者的医疗秩序,短的等待时间为第一需求。在中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手工体检工作,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丢失现象[1]。此外,非数字处理医疗工作(即手动分类),导致人们等待了很长时间,审查部门排队现象严重,不能满足医院门诊需求等经常工作,导致在一个较低的满意度检查。为了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必须继续优化考试流程,完善的售后服务力量,应运而生的医院排队管理系统,现报告如下。
1排队管理系统基本框架
排队管理系统的登记,预约医生,财务管理,统计分析,5个模块总检。注册模块:完成考试报名,收集基础信息和生成的体检表。财务管理模块:自动生成的费用清单根据体检项目,无需手动输入。医生的工作模块:共享的体检医生工作站和各种检查,结果检查部门,并生成检测报告。统计分析模块:体格检查,统计分析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主要检测数据。总的检测模块:可以显示未完成的考试信息,并已完成体检,体检报告的形成。通过关闭通过这些模块,系统将检查的基本信息提取的排队系统,由系统自行检查的内容进行排序,并将等候区,在每个部门的检查,每一个等候区配置信息显示和语音电话,人们可以在等候区和显示根据语音及时检查信息。
2排队管理系统的应用
2.1排队登记排队管理系统根据实际要求,选择的项目,确定检查时间,检查表的生成。引导护士根据体检对条码指导提交排队登记。不同于门诊排队系统根据登记命令配置,该系统是基于效率优先的原则,指导者首先检测站。根据考试指南单一的消息到相应的诊室等候区检查检查身体,只是等待一个呼叫排队信息显示信息的显示等地区[2]。
2.2排队管理 根据队列医生工作站显示医生,当医生需要体格检查检查,只要点击"呼叫"计算机接口可以自动调用一个检查。部门完成检查结果提示输入下检查。当调用检查前,医生可以反复点击"呼叫",重复了好几次电话。电话是不是要点击"扩展",然后单击"呼叫",你可以打电话给下一次考试。同时,系统将不人重新排列成队,的排列顺序是自动对准"第三",重复3次,以下是自动的,取消其考试管理秩序。如需要排队,你需要使服务站号
2.3形成体检报告 医生可以从工作站到考试科目的结果,和输入的诊断结果,检验结论,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受试者完成了医学会医疗报告,而无需等待。
2.4对暂停排队与取消暂停的处理 因为体检项目不同,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例如:体检的检查项目(空腹CT,PET,CT)暂停队列,检查这些特别的项目,然后取消暂停。但需要空腹检查糖尿病项目检查,通常需要指定房间中的空腹血液检查。如果放弃手术,放射科的个人,系统将放弃和批量放弃。
2.5评价标准 根据卫生部"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设计的"志愿者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服务态度,医疗秩序,标牌,体检过程中,等待时间。每个项目都包含2个等级,即满意,不满意。体检时间是指物理考试指导从单一的密切检查报告的时间。
2.6统计学方法数据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水准为P
3效果
体检者满意度提高,体检者体检时间缩短。
4体会
4.1排队管理系统提高了身体的满意度结果应用表明,排队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身体的满意度(P
4.2排队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缩短体检,体检结果表明,体检后的排队管理系统的使用,检查的时间(2.47±0.41)h缩短(1.66±0.44 )h,(P
参考文献:
[1]邱耀辉.医院健康体检机构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6):495-496.
[2]FOGARI R.ZOPPI A.LUSARDI P,et a.Fixed combination ofbenazepril and lowdose amlodi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moderate essential hypeflension:evaluation by 24-hour noninvasive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J Cardiovase Pharmacol,2007,30(2):176-181.
[3]王莉.我院体检中心实施主动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4):46-47.
[4]陈尊文,黄和.健康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29):6430-6431,
篇6
数据是否真实为铁路货物运输发展及领导做出决策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1 铁路货物运输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1.1统计人员能力与思想层次化
基层统计人员多是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变动频繁,非专业的统计院校毕业,存在业务素质较低,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统计数据差错等问题,基层统计人员在思想上的松懈、任务中的怠慢、工作交接的不清楚,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1.2信息系统分类与需求差异化
基层统计人员对于信息方面的掌握,更多体现出与信息部门合作、协调问题,信息系统升级不是由统计人员编制完成,升级后经常出现统计人员数据上报模块需求与升级软件不匹配,软件使用不便捷、易出现错误等问题。
1.3统计数据误差与错误明显化
铁路货物运输全年运行,基层统计人员全年工作无休息,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工作责任与任务,要求高、任务重、全年满负荷工作,但实际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差,工作繁重而待遇却不高,直接影响统计人员工作积极行、热情低、主动性差,数据误差或错误情况时有发生。
1.4统计台账健全与缺失个性化
基层统计工作数据的准确主要依赖原始统计台账数据,基层统计工作不设立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整理统计资料、不存档统计报表,基础统计台账或是台账不规范问题明显,甚至有些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无痕迹,不留任何原始台账数据,常出现统计数据误差或错误,无基础数据对比、查询,致使上报统计数据错误无法调整。
1.5基础统计分析缺失化
基层统计工作是铁路统计的信息源头,通过运输生产数据能体现工作薄弱问题的地方,基层统计人员对数据无定期分析、无专题分析,即使简单分析也存在分析报告范围过窄,缺乏广度、深度、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客观现实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 对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培训,人是核心要素让文化落地生根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与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参差不齐,通过定期目标培训,可以有效改变统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的统计数据质量、规范统计方法,让每一位统计人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严谨认真的工作不仅为自己,更有效成为领导核心的参谋助手,是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培训不是生硬的教条,是潜移默化的将铁路的服务理念及统计工作重要性自然融入到统计人员的血液中,流淌在身体里。
2.2信息,全面升级与人性化的同步起跑
统计人员培训文化逐步达到一定高度后,当前铁路运输趋势方向是全面升级信息系统,基层统计人员对信息软件的应用掌握是现代铁路工作发展的基本技能,这项工作更多的体现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不断完善软件需求功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服务标准,铁路货物运输企业约每个季度软件升级一次,统计人员可以根据各部门软件系统分类及需求,做到提前预想,预先向信息部门人员说明需求,升级后的基层营业部软件界面会更便捷、信息更全面、录入的错
误率更低,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录入错误的可能性。
2.3数据,铲平任何错误发生的可能障碍
无论是统计人员的定期培训和信息软件系统升级,根本的基础是数据统计准确,提报录入正确数据。为基层统计人员创造和谐工作气氛,积极争取组织和人事部门的支持,改善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与工资待遇,真正的让基层统计人员感受到任务繁重与工作回报成正比,规范善罚分明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2.4台账,从个性化到标准化
规范统计考核工作,下发规定统计台账模式,定期对基层统计台账进行严格检查,使基层各营业部台账标准化,真正从根本抓住数据源头,提高统计原始数据真实性,出现数据差错不盲目估计,做到有理可讲、有依可查。
2.5分析,反映事实当好参谋助手
篇7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职能;会计职能
一、会计职能的再认识
从会计内涵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别完成的两大职能是核算与管理。核算职能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的、连续的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职能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二、如何在做好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挥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会计体系中源于同一母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企业会计的有机整体,共同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都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出的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参与分析、修订经营计划,并为企业经营战略方案的实施、控制、评价和修订提供信息和依据。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直接约束。由此可见,企业在注重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的同时,首先要将财务会计的核算、收集、整理数据的工作做精做细,以此为基础,发展管理会计,使企业的财务部门真正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带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的提高。
如何在做好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挥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首先是一个组织落实问题。目前我们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一般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计划统计,可以先将财务管理的一块搞大,使其承担管理会计的职能。公司财务部为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大胆调整人员结构,积极引进人才及补充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在财务部内部原有岗位的基础上补充设立了专职预算员、经营分析员,将财务管理职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专职预算员主要负责编制预算框架,汇总平衡各部门预算,形成财务预算,分析财务预算、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提交报告,考核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及时性、准确性;经营分析员主要负责研究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指标体系,提高分析质量,做到反映科学、分析到位,高质量地完成每月的财务经营状况分析工作,做好相关专题分析工作,并联合相关部门跟踪解决;除上述新补充岗位外,财务部原有的会计岗位职能也有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从传统单一的“只核算”的“报账型会计”逐步向集核算与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会计”转变,在日常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时,更注重整理分析核算得出的数据,把它们与预算的控制、分析紧密相连,做好费用开支效果的评估,最终为预算编制的滚动调整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使我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更为科学健康地实施。另一方面,在各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专职预算管理员,负责本部门预算控制、执行、分析工作,并在每月末做出预算执行差异报告,上报财务部进行分析查找差异原因,进而找出不足之处。
其次,是系统落实问题:建立一个数据搜集、整理、报送的完整体系。在内部,我们逐步建立了一个“衔接紧密、流程严密、任务明确、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根据目前人员状况结合公司制订的岗位职责,充分协调内部人力资源,做好人员分工,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了内部业务流程,使内部数据传递更为流畅。同时不断加强财务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部门之间的联系,使资源共享,逐步建立数据传递流程,从而打造一个数据搜集、整理、报送的完整体系。
最后,是职能落实问题:对数据比较、差异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去伪存真、得出事实结论。管理会计的工作源于财务部门,又跳出了财务部门,它的成果为企业各职能部门提出了管理课题和工作要求。因此,财务部门首先必须提出问题,如果提不出问题,一切力气都是白花的。如果财务部门能够向各业务部门提出问题,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也就确立了。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必须迅速跟进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市场研究、营销策划、投资效益分析等业务管理过程,由单纯的“事后反映”前移到“事前参与策划”、“事中参与控制”、“事后参与评估”的业务运营管理全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财务部注重加强财务、统计分析,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力求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为公司的经营、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的偏差和问题,为企业经营提供预警;扩大视野,紧密联系网络、经营、投资领域,从深层次挖掘数据背后的连带关系,认真做好对投资政策、促销行为等方面的专项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撑;充分利用每月经营分析会的机会,提供有较高水平的分析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分析工作渐上轨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进一步整理和分析,反映公司营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异常情况和重要事项进行的专题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加强会计职能的现实和未来意义
企业要加强对分管财务负责人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把握住重要环节;控制住重要工作岗位,加强对现金、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的管理;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严格控制电算化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享有的操作权限;对软硬件、文档资料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企业快速转型的基本条件。
尽管近年中国企业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会计管理、核算、分析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企业内控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已大大突破了会计工作的范畴,远远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多方面知识的融合。企业内控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要真正担当起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任,履行会计管理职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增加知识能量,提升会计综合素质,这已成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篇8
一、人事专员
1、公司全体人员考勤管理、工资核算、工伤和意外险申报;
2、公司全体人员请、销假管理,员工合同的新签、续签;
3、办理员工入职、离职手续,负责劳务纠纷的初步处置;
4、与律师保持良好联系,咨询相关法务信息,以及必要时上法庭解决人事纠纷类问题;
5、积极参加人事类培训,并向全体后勤人员培训和普及相关劳动人事类知识;
6、做好工会员工体检以及工会入会登记工作;
7、做好年度固定资产盘存、登记工作。
二、项目专员
1、对接公司所有甲方,做好相关工作问题的上传下达,每周至少一个甲方打2次电话表示关心;
2、做好各类督办投诉件的办理及回复工作;
3、第三方问题整改、回复;(督导通全部由班长处理)
4、甲方各种突击整治照片的收集和按项目分类,并与运营部对接,做好突击整治的结算;
5、每月**日至**日,对甲方扣分、扣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拿出文字分析报告;
6、负责甲方大合同对账、送票(原则上邮寄);
7、负责与台账专员核对合同上的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每月月底进行数据分析,并拿出文字分析报告。
三、采购专员
1、公司所有仓库的管理,与仓库库管对接,每月28日进行仓库物资盘存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2、做好各类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工作,以及与供应商费用的结算与报销;
3、公司各类物资的发放,包括了劳保、工作服、各类文书、宣传册等;
4、办公室区域范围内所有物品的报销,例如水电费等;
5、公车的加油(保证随时有油)、日常保养、定期清洗(一个月**次,自行办卡)
6、与财务部门做好对接,做好公司所有车辆的油账核对等。
四、督查专员
1、与国资集团、国资局做好对接,相关问题的上传下达;
2、公司各类通知、报告、总结等文字性材料的撰写;
3、各类会议的组织以及会议记录、纪要的撰写;
4、党建方面的工作;
5、工会方面辅助工会主席相关工作;
6、对行政人事后勤类工作进行督查检查,确保每个人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7、员工手册的增补和完善,与督查组对接,下达《奖惩通知单》。
五、台账专员
篇9
关键词:基层政府;统计;完善
一、基层政府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难提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统计的基础,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和整个统计工作开始的基础和根本。基层统计队伍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目前乡镇统计机构不完善和统计人员队伍不专一的情况普遍存在,人员没有编制,调查没专门的统计调查机构。一般乡镇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农业统计由农业发展办人员兼、工业统计由经济发展办人员兼。有能力有门路的不愿做统计,而统计岗位的业务性要求很较强。有的乡镇统计一职一年几换,一个业务还没搞懂,又换一个新的,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二)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限制
一是统计管理体制和工作环境的限制。现行统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业务由统计机构管,人事由当地政府管,经费除大型的调查外,必须乡镇自行解决,统计人员重心在当地政府。抗干扰能力差,各种考核指标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二是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全面调查,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进行抽样调查。对最基层的规模以上全面调查单位和抽样调查的样本单位来说不仅要履行上报统计报表义务,还要接受统计法律的监督。为此,有些企业想方设法不愿进规模。进了规模的大部分规模企业主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只是为政府服务,几个数据报多报少无所为,往往把统计调查任务往财务人员身上一推。工作量增加,薪水不涨,影响了统计人员积极性。而且统计调查项目多,统计报表指标繁杂,业务量大,要求上报时间紧,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样本单位,存在财务不健全,现金交易频繁,怕影响到税务、工商等,配合程度不高,调查人员取证难度大。而且现在经济发展比较快,样本轮换一般为五年一次时间长,按老样本推算总量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三)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交叉,造成资源浪费
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进行行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工商、税务、公安、房地产、劳动、农林等部门都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开展专项统计,报国家统计局审批后,可以开展专项统计工作。但是在统计工作中,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内容重复交叉、造成统计资源浪费。数出多门,不仅加重了基层调查对象的负担,降低了统计调查整体效率,也影响到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质量。
(四)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征。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重要依据。但基层政府统计工作中统计分析作用不明显,乡镇统计人员仅忙于摧交、汇总、审核报表等日常统计工作。大多数统计人员身兼数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根本没时间去调查研究和编写高质量的统计分析。而且领导关注的是考核数据完成情况。
二、基层政府统计工作的完善
(一)提高统计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统计指标体系的制定,应适应知识经济、遵循经济、统计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的制定要适应新的经济模式,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根据社会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往往具有滞后性,敏感度低,对于社会、民众关心的问题灵敏度差,不能通过提前预测做出推断,往往在迫切需要后才能制定。因此要加快统计意识的更新,加快思想更新,及时了解社会经济的变化,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对社会发展中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根据实际制定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对于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也不需要一概废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对现有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甄别,清除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过时统计指标,对于应用性低合理性差的统计指标也要进行适度调整,通过筛查,理顺现有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层单位的需求,在统计指标体系的制定中适当增加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民众关心问题的统计指标,提高统计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科学整合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
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是代表政府管理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法定职能部门。“在政府统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中,具有整体性、互补性、协调性等特征。政府综合统计依据政府统计的总体发展目标,通盘考虑政府统计体系的整体框架,在提高自身统计工作水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部门统计整体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综合统计的协调职能,处理好政府统计中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工作的科学整合。政府统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用系统的观点,按照部门的管理职能,对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分工,逐步实现全社会统计范围的无缝覆盖。”
(三)建立健全统计人员队伍
改革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增强统计抗干扰能力。乡镇街道设立专门的统计调查机构,将懂业务有能力的统计人员从政府部门脱离出来专门负责统计工作。确保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的协调和落实工作,组织落实各项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等工作。对规模企业和样本单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完成统计调查义务。
(四)增强科技手段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统计工作应重视技术性因素,改善客观条件,使用标准的计量工具,采取适宜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办法以减少工作误差。“随着统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 的统计管理模式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统计的工作矛盾日益突出,借助现有信息技术,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另外,在统计信息的登记、汇总和计算过程中应尽量采取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来完成,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如果采取非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如何选择样本、选择多少样本、以及如何用部分单位的统计数据为代表去推算总体有关数据都应坚持科学的方法,以减少代表性误差。
参考文献:
1、刘汉良主编,《统计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篇10
一、财务共享条件下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1.财务共享服务是向企业各部门发送财务数据情况,将信息及时有效地汇报给各部门,保持财务信息的通畅。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如今的财务共享服务已经创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各部门将自己的财务数据统一汇报到平台上,然后由管理部门进行调配,并进行信息技术处理后发送到各个部门。通过平台的信息共享,各部门获得了及时可靠的财务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掌握企业的最新的情况。
2.管理会计收集企业的信息技术,经过核算、统计、整理,形成企业决策层需要的能够对制定战略目标有参照作用的分析报告。这需要管理会计部门收集企业当前的各项工作数据,判断企业目前的收支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管理会计也是企业经济管理者之一,因为数据的精确性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
1.管理会计信息化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组织、运营情况进行采纳和精算,在采集阶段,就会对企业的各个工作造成影响。在分析调试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会影响到各个部门的工作管理模式,提出原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开展调研和收集信息工作,对部门的工作具有指导和提示作用。在收集整理提供信息阶段,对企业信息数据的结论将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照和依据,以进一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2.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在管理会计工作中,采集的信息量越大,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就越好,企业前景的可前瞻性就越大。因此,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必须具备兼容性、具备可观察性、可实验性的功能。
3.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可以影响高层掌握企业的最全最准确的信息,高层的支持度将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建设的状况和结果。另外,高层的理解与关注度也会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进步。给予管理会计统计部门资金、人员支持,将有利于管理会计信息建设的正规化程度。而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越高,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的数据信息就越准确,从而保证企业战略性发展要求。
4.管理会计信息化会影响到的环境特性因素是指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环境。压力是市场竞争必然的产物。企业感受的压力越大,那么创新的动力就越强,压力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就是强制企业服从压力进行技术转型和产业升级。包括来自竞争对手、市场机制和政策动向等的压力,都会倒逼企业进行经营上的调整,以应对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
三、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1.传统的人工数据统计方法,工作繁重而且效率低下,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庞大功能,实现了信息的高速计算和存储的功能的最大化。科技技术可以帮将这些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选取。将以往必须通过人工来计算和筛选的数据采用了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处理,不仅缩短了计算和存储的时间,而且也节约了人力,并且提供的数据参考更加科学和合理。
2.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会计信息化要求管理会计的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处理素养,财务软件统计分析工作非常熟练,确保财务报表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出遗漏。因此,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模式要求,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完善。
3.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以往传统管理工作模式,从数据采纳到位管理决策层提供数据分析报告,都实现了利用财务共享平台来完成的功能。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会计工作的良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