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篇1

关键词 统计分析;基层;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05-0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在服务科学决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在宏观调控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有效地发挥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作用,统计工作的重点是服务,服务的重点是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寻求规律,通过分析发现本质,通过分析找出内在的联系,把企业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影响的因素、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等预测分析出来,准确地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更好地创造统计信息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基层统计分析有利于促进统计工作自身的发展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反映了统计工作的水平

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中,能有效地检验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统计工作得到改善、加强和提高。另外,经常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能综合锻炼提高写作人员的素质,全面增长统计人员的才干。总之,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十分重要,那种认为“统计报表是硬任务,统计分析是软任务”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万万要不得的。

(二)统计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手段

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三)有利于发现统计工作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活动。在这个阶段中,通过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可以发现统计工作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加工整理的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统计分组是否科学,指标口径是否衔接,等等。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在前面的工作中已有察觉,而最后在分析阶段才被证实。如,在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一些指标的设计不够合理,在统计数字质量上,一些数字水份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通过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可以推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和加快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反过来,又为进一步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要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就要广泛地开展统计分析,经常向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是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成就统计人才的必由之路。统计人员积极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不断增长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统计分析是衡量统计工作水平的综合标准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写作全部工作水平的综合。前面几个环节是统计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才是出成果的阶段。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来自高质量的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分析写作。但是,如果仅有较好的写作水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都是低质量的,也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写不好,当然是统计工作水平不高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还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统计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所以,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如何,也就反映了统计工作水平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标准。另外,统计分析的结果虽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如表格式、图形式、文章式等),但只有文章式--统计分析报告为最好,也最为常用。因此,统计分析报告也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

二、统计分析报告在宏观调控和企业管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统计分析报告是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现代社会经济管理必须科学决策,而科学的决策又必须依据、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把原始资料信息加工成决策信息,它比一般的统计资料,更能深入地反映客观实际,更便于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接受利用。因而,统计分析报告是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的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更生动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又便于人们阅读、理解和利用,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好形式与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自然也就成了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的主要手段。

(三)统计分析报告是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资源。统计信息又是社会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最全面、最稳定、较准确的信息。统计信息要通过载体传播,而统计分析报告是主要载体之一,适合于报刊杂志上发表,传播条件比较简便,具有较大的信息覆盖面,是传播统计信息的有效工具。

(四)统计分析报告是增进社会了解的重要窗口

在我国,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人缺乏统计意识,轻视统计。认为“统计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个表而已,甚至认为统计可有可无。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强统计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则要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用事实改变人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由于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综合表现和传播多种统计信息,因而它可以成为充分展示各种统计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向社会各界传递统计信息,也可以使他们增进对统计工作的了解,进而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三、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成果

篇2

【关键词】医院;统计分析;管理服务

一、引言

统计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统计分析包含了医疗、科研以及教学、信息交流等内容,统计分析工作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核心,统计分析被视为统计工作的标尺,从目前我国医院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统计分析对数据的要求很高,单一的统计数据是无法满足统计分析工作的,统计数据需要直观、客观以及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分析手段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够为医院领导提供有力依据。

二、加强统计工作者自身的学习和统计基础建设,为医院管理优质服务创造条件

统计信息为医院领导提供了总结工作、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也是制定医院政策以及发展计划的凭证。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进行人员培训的时候,要统一培训,学,在医院中要建立人才培训专项资金,为医院人才培新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另外,医院在培养统计人才的时候,要具有超前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将提高医院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前提,建立统一培训基地,原始数据的搜集、储存以及处理实现一体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够确保医院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每个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之间以及职能科室之间都能够随时共享数据信息,全面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实现统计分析工作的高效、高质。

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做好医院统计分析工作

1.统计分析简报制作要及时、灵活

医院统计分析工作以分析简报为主,通过简报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医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比较频繁出现的问题。统计分析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分析之后,就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管理策略。工作人员通过经常观察医院局域网数据的变化,以一周、一月或者是数日的医疗指标为基数,针对门诊工作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具体分析,从中获得医院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了解到当前医院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管理者依据这些问题就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策略,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2.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做好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在强化医院统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以为医院服务为总体目标,相隔一段时间,医院就要组织进行专题统计分析报告,针对医院某个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全院床位量变化因素分析等,通过对近期一段时间医院床位的变化情况,以及数据波动分析得出人员、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而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定期全面性的做好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除了要做好分析工作简报,不定期开展专题统计分析报告之外,还需要定期做好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所谓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就是针对一个季度或者是一段时间为单位,对这段期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针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当前医院完成目标的情况,通过掌握分析这些指标,找出医院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有计划的制定更符合医院未来发展的计划和管理策略。

四、全方位的统计,全方位的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

1.制定医院的年度总体计划和季度经营计划,为医院经营决策服务

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制定短期工作计划。以年度或者季度为时间段,合理制定工作内容、管理制度,医院发展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规律,分析得出这些内容要借助很多历史资料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者应该科学总结和整理医院以往的数据和资料,并依靠科学的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出医院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2.参与医院经济运行过程的监督,实现目标管理

监督管理是医院工作者行为以及思想的保障,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医院工作目标,提升运行效率以及经营利润,医院管理者应该将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到考核机制中。针对每个工作环节、每个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定期对每个科室进行统计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材料消耗、病床的使用、周转、收入、支出等,各费用核算指标的考核,将既定管理目标与客观现状进行对比,考核评价责任科室的业绩,确定履行的责任和相应的奖惩,不断完善医院目标管理办法,增进医院综合效益。

3.负责对科室和各部门的统计咨询和服务

在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医院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将经营、管理业绩以及考核评价作为重点内容,将医院整体发展作为目标,不断完善统计分析工作方法和制度。医院管理者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统计分析贯穿于医院所有工作环节和内容,尤其是在医院管理以及咨询、服务工作等方面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医院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因此医院要对科室、各部分的统计咨询为重点分析内容,同时统计分析还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医院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来说,统计分析十分必要,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以助力于医院发展,在强化医院统计分析时,也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医院医疗服务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目前统计技术在很多著名企业都应用广泛,特别是在产品的生产、开发、设计、营销策略、市场分析等方面。通过应用统计学不但减少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而且企业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升了。

关键词 统计学 企业 发展

一、统计方法的概述

统计方法是一种工具,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对企业的数据分析提供辅助作用,进一步掌握产品的质量状况和分布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而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我们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和整理成为数据,其中包括有价值的我们需要的信息,所以统计技术的基础是数据的应用,而统计技术也是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的工具。统计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例如企业的设计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具体包括:设计阶段的对市场的预测、方案的可行性、小批量生产等;生产阶段的产品设计、过程分析和阶段控制、质量改进;销售阶段的营销策略分析、市场需求的测算、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统计过程控制(SPC)质量的分析、控制和改进是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的科学方法完成的,SPC能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判断质量变异并及时告警。所以,实施SPC实现了企业持续的产品生命周期的改进。

二、统计分析的概述

我们所说的统计分析是指在统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对象的相关知识 ,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过程。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是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鉴于它的特点与优势普及的越来越广泛,各类的企业、公司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严格上来讲,统计分析不仅仅是由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一个完整的统计分析过程是提供质量高、准确性强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层次高、有深度、有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在一定意义上,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物是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若要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就要准确地运用指数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和数量比较法等。统计分析研究的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分析其数量变化来了解研究对象。对企业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开始慢慢的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充分了解和掌握研究对象的相关知识。

三、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整体经营过程中,统计分析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企业通过统计调查以及整理得到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的数量特点有一定的认识。我们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从现象看本质,否则我们认识的只是最浅层面的,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的发展规律。通过深化认识和分析,找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提高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这也充分显示出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广泛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通过定量的分析实现统计分析的作用。我们所说的统计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变化;二是区别事物质量和数量界限;三是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新的事物变化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认识客观世界的渐变过程。正确运用统计分析,可以看清更为全面、完整的现状,对企业发展的进步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逐步提高,已经不再是仅凭企业的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做决策的时代了,对于当今社会变幻莫测的局面,想要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统计分析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式相结合,将数据搜集与整理、透视现象和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一体化。与传统的统计数据相比,更全面、系统、客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在阅读分析报告和数据时简单易懂,可利用性强。可以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功能。同时,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也大大的提高了。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表现在企业目标管理、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控制、企业决策三方面:

1、统计分析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在对目标项目进行预测时,通常利用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的方法,但是侧重于静态预测分析,企业应以自身发展特点、总体规划和企业的特殊性、还有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年度、季度统计预测进行重点分析,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综合运用相应的预测模型为企业相关指标做出科学性预测,使得企业的目标计划以及各项指标得到实现和完成的保证。

2、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控制中的作用

在企业实施计划目标方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所以就需要及时地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性分析。为了能够及时地发现计划方案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定期的分析计划方案的执行数据和完成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性分析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3、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驱动下,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也在逐渐地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处理。(1)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包括消费者的购买水平、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产品的品牌效应、居民的消费偏好等。通过综合分析为制定营销策略和销售产品的规模提供依据。(2)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分析。包括中国国内、全球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各类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民族特点对企业发展的影响。(3)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分析。对同类行业的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与本企业的相关分析进行对比,找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力,从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计划。

在提倡科学化管理的今天,无论是管理决策还是质量监督,统计学方法在其中的作用都十分重要。统计分析是了解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统计分析报告最忌报表搬家,数据堆砌,分析含量缺失;统计分析报告贵在探本溯源,数据支撑,析事明理深刻。而析事明理效果则表现在分析视角的宽窄深浅,依赖于统计数据的加工质量。

提高数据加工质量,学识深则技法强,辨析深则视角宽。而“关联”两个字则是提高数据加工质量和延展分析视角的重要技法。

技术关联:穿云破雾,探本溯源

分析视角:旅游收入增长,什么因素拉动?

原文摘录:我们用统计学原理的“因素分析法”测算(计算过程、具体公式略),在1998~1999年全县旅游收入的增长因素中,旅游人次增加的因素为77%;人均消费增加的因素为25%。这就是说,我县旅游收入的增长,主要是游客增加这个“量”的因素拉动,而让游客把更多的钱花在昌平这个“质”的因素则明显偏小。

技法提示①:运用“技术关联”,延展分析视角。上例分析视角是旅游收入增长因素探源,加工时把旅游收入、接待游人、游客人均消费两个年度的三组数据,进行了专业的技术关联(因素分析法),既得到了探本溯源的统计图像,又提高了分析文字的说理力度。

技法提示②:统计专业技法,应该用足、用活。这种情况在其他话题的分析报告中也非常普遍,其数据加工技法除了“同期对比”,还是“同期对比”。这种单调的“同比”,让统计学原理、统计实务中大量的专业技法束之高阁,既谈不上用足,更谈不上用活。不仅缩窄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视角,而且还降低了统计产品的加工质量。

标准关联:长短横竖,界点鲜明

分析视角:旅游产业提供,多少就业机会?

原文摘录:目前,我县旅游从业人员约80lOo人,占全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1%。以国际惯例,旅游业直接与间接就业岗位比例为1:5,这就意味着,昌平旅游业约为4万人提供了间接就业机会。

技法提示①

标准关联得当,分析视角独到。分析、评判事物(现象)的长短横竖、高低快慢、大小多少、好坏优劣时,如果把相关标准(包括临界点或区间尺度)与分析素材精恰地关联与嫁接,不仅会使分析视角深刻、独到,还会对事物做出“质”的评判。从而避免分析视角总是停滞在“数据变化简说、分析含量不高”的层面上。

技法提示②:相关标准尺度,需要用心积累。目前,没有哪一本教科书或学术载体,把测度事物(现象)的国际惯例,学术标准、理论尺度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梳理,整合。要想通过“标准关联”提升分析角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靠作者本人用心捕捉、用心积累。

逻辑关联:圆合照应,纠偏求全

分析视角:银行存贷增速,缘何距离拉大?

原文摘录: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源,由于经济下行、需求减弱,企业经营环境突变,股市、房市震荡,使企业和消费者投资(消费)信心受阻,预计2009年上半年,仍会延袭这种心理预期。目前,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速距离拉大,可以看出这种迹象(数据图、表略)。

技法提示①:注意逻辑关联,纠正以偏盖全。所谓“逻辑空间”,就是在不同环节、行业、领域、空间中具有内在关联关系的现象。无论分析数据,还是观察”情况”,都要注意逻辑空间,避免以偏盖全。如:大企业信心指数不能作为全部企业的信心指数(中小企业比重很大);分析生产领域的同时,还应观察消费、流通、就业等领域。

技法提示②:讲求空间照应,避免指标“单说”。统计人一定要培养“空间照应”的功夫:善于发现、分析区域空间内具有逻辑关联意义和价值的相关指标是同步趋势,还是此高彼低。是否有值得思考、关注的变化,动向。如:存款一贷款;产值一产量一库存量一销售量一实物量一能耗量;购进一销售一库存:竣工一销售一空置等等。尽量避免加工数据时就这个指标说这个指标,指标问不做任何关联,特别是不做逻辑关联。

延伸关联:小数变大,窄数联宽

分析视角①:就业“吸纳”作用,制造产业多大々

原文摘录: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昌平区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共计19.2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8.4万人,在这部分人当中,制造业8.2万人,比重高达97.6%。这8.2万人的就业量,相当于全区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45%;相当于企业从业人员(14.47万)的57%;相当于乡村从业人员的28%;相当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25%。

分析视角②:透视旅游产业,提供多少“商机”?

原文摘录:据统计,在去年××万元的旅游收入中,餐饮和购物收入为××万元,这部分成果相当于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0%。其中,旅游餐饮收入××万元,相当于全县饮食业零售额的47%。全县接待游人992万人次,人均用于餐饮和购物的消费约17元,按每年100027的游人规模,今后若每人增加消费10元,一年就可增销1亿元。

技法提示:延伸数据关系,联宽分析视角。分析数据时,要善于延伸数据关系,扩大数据的关联视野,通过对数据的延伸关联,把“小”数点大。把“窄”数点宽,用点化后的数据生成说理文字,拓宽分析视角,强化说理效果。

例①在说明制造业从业人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97.6%以后,用四个”相当于”延伸关联了相关数据,把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吸纳作用,描述得非常到位。

例②不仅使用“相当于”对旅游业的餐饮和购物成果数据进行了延伸,还关联出“今后若每人增加消费10元,就可增销1亿元”。

请您注意:延伸关联的范围、角度、方法,在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全凭作者的思辨能力和信息储备,如果不善延伸、不会延伸,那么数据使用拘谨,分析视角浅泛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纵横关联:远近兼顾,视角拉宽

分析视角:“09”第一季度,趋势如何研判?

原文摘录:2008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0.6%,是全年单季增速最高的;在金融危机爆发的第四季度,我国GDP增长6.8%,较上年同期增幅下降6.2个百分点;同比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1%,较上年同期增幅下降4.5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四季度还低,似乎经济仍在继续走低;如果再看环比,即逐季观察同比增幅的下降幅度,便可以看出GDP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表明经济减速渐趋放缓,回暖曙光初现。

篇5

关键词:国库统计 大数据 分析与预测

一、大数据时代国库统计分析转变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预言家”维克托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大数据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一直以来所延续的传统统计分析思想已变得陈旧且落后。国库统计分析思维应当在大数据背景下加以转变。一是关于大数据抽样调查工作的思想。抽样调查是目前统计分析工作中的重要调查方式,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处理技术,为获取全局数据提供了可能,抽样调查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大数据取代成为必然。二是大数据统计思想:允许数据存在不精确性。纵观目前的各类数据,一方面,数据来源不断扩展,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方法飞速发展,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统计分析效率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据的精确性上。三是大数据相关关系的思想,由验证因果向寻求关联转变。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下游产品,对决策的意义常常大于常规报表。大数据的应用,统计分析也将发生转变,在做好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向寻求关联转变,原因分析更加精准和深刻,对策建议更具参考价值。

(二)被动统计到主动分析,从人工统计到智能统计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无论政府机构还是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国库统计分析部门也不例外,更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对经济转型期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转型。涂子沛指出人类使用数据的巅峰形式,是通过数据赋予机器“智能”。大数据在包括国库统计分析中应用的终极形式就是分析智能化。

(三)从事后统计向事前预测转变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产品,完整的进度性常规分析应该包括对未来一定时期数据的预测。但由于小数据和信息量的局限,预测一般很少作为报告的重点,多是在假定发展条件、相关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对未来情况做出的粗略研判,影响了统计对决策的参考价值。而大数据的核心就是将数学算法与海量的数据有效结合,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统计报告实现由单一的事后分析,向注重事前预测转变。

二、大数据在国库统计分析全流程应用的探讨

当前,大数据浪潮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国库统计分析要学会积极的运用大数据的思想和方法,来应对各种新挑战。国库统计分析要积极主动建立大数据分析应用机制,破解新常态下面对的各种问题,实现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国库统计分析全流程下大数据的应用。

(一)数据源:建立国库统计分析数据池

目前国库统计分析所用数据主要通过“3T”系统产生基础数据和监管类数据,通过收集各类型政策文件、影像资料、领导讲话、内网信息等形成综合性数据。但这些数据远未达到支撑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国库统计分析应当建立“数据池”这一基础工程,通过人行内部数据整合、银行和其它机构数据接入、互联网数据抓取和引入等多渠道扩充基础信息源和数据库,为国库统计分析的大数据应用奠定数据基础。

一是加速整合现有国库数据。我国国库汇集了各级政府财务数据和各级国库管理数据,包括从中央到县乡的各级机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也包括税务、海关、财政、银行等部门处理的各类收支退存等国库资金运行数据,涵盖面极广。但现有数据资源存在着部门隶属、无法共享等问题,大数据要求建立统一、高效、共享的国库业务大数据池,就必须打破现有藩篱,尽早实施“国家金库工程”,完善内部数据源。

二是扩大国库统计分析数据源。最重要的是打通各级政府及其下属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政府办公、工商行政、招商引资、外贸出口、仲裁诉讼等政府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接入共享。其次是实现一行三会、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企业实体等生产运营数据的持续传输和报送。最后是互联网数据,互联网是大数据的重要载体,也是数据收集的快捷途径,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门户以及行业网站,可以收集海量数据来增加国库统计分析领域数据采集的前置性和时效性。

(二)数据采集与存储:软件与硬件结合

大数据的应用中,由于数据来源非常广泛且类型多样化,需要存储和分析挖掘的数据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因此数据展现和处理的高效性以及可用性十分重要。因而,大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应当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实现,并结合线下需求采取人工收集等传统方法,以补足系统无法收集的数据的遗漏。国库统计分析数据的采集应当在国库大数据资源池基础上,通过构建云计算应用平台,统筹整合各直属国库大量分散的数据和软硬件资源,通过应用云计算平台的资源和功能,以提升和优化整体效能,从而实现全国国库统计分析的大集成、大整合以及大应用。对于其他横向联网数据,比如一些保密性较强的科学研究数据和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则可以与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用特定系统接口等相关方式采集数据。

在数据存储方面,在通过完善的物理存储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等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按国库统计层级建立分级仓储式数据中心,以人行总行为总库,各项业务与非业务数据达到汇总存储,各级行通过内部接口或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上传下载,同时本级行建立分中心数据存储仓,采集本级区域内纵向和横向数据并存储。同时按照保密和信息安全等要求,实施分级授权和设置防火墙、实时加密存储数据和卷标存储加密等技术。

(三)数据清洗与结构化处理

国库海量的、不规则的数据无法提供有效决策支持,只有通过数据清洗技术将大数据转变为结构化和规则化的数据,才能体现大数据价值。数据清洗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是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经过数据清洗技术处理残缺数据、错误数据和重复数据后将有效数据写入数据库。

在国库大数据统计分析上,通过数学知识(概率、统计、离散化等)建立合理模型,充分利用和挖掘数据内容。综合运用开源类和非开源类数据分析工具包括R、Python、MATLAB、SPSS、EVIEW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实现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等功能,并以可视化的结果予以呈现。统计分析包含假设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bootstrap技术等。数据挖掘包含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聚类、描述和可视化、复杂数据类型挖掘等。模型预测包含预测模型、机器学习、建模仿真等。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国库统计分析应该重点实现云应用的创新与共享。统计人员可以根据业务的新要求,在云平台数据开放接口的基础上,自由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业务应用的创新和扩展。与此同时,以算法的方式将统计人员的智力成果和业务知识固化,当经验证为可信任应用时,可自动进入云平台的应用共享库,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自由使用或补充完善,实现知识固化、资源共享。

(四)国库运行智能化统计分析

在云应用平台上,国库统计分析首先要将日、旬、月和年作为数据的时间维度,将国库收入、国库支出以及国库库存等统计指标作为数据的为空间维度,利用云计算的强大能力,并借助数据分析展示工具,预先计算处理数据。或者根据用户事先提交的数据挖掘需求自动完成相关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人员随时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深度挖掘数据,并使用QLikView等数据分析工具,实现统计大数据的多维度、可视化展示。

二是实现常规统计分析的智能化生产。可以通过完善和丰富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分析功能,实现机器式的学习,输入必要的参数后,系统将自动计算数据,并关联提取大数据池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而依据特定的模板输出分析报告,最后由分析人员对输出的分析报告进行质量把关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三是构建统计分析数据模型,提高预警预测水平。不断进行新的分析预测数学模型的探索和构建,充分利用国库统计大数据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和动态实时数据,不断提高预测水平。

(五)数据展示与反馈

以智能化统计分析为主的大数据应用技术,为数据结构化和可视化的展示提供了支持。简要国库运行数据、系统化运行指标、国库资金运行报告、国情和舆情监测报告、企业和金融服务报告、国库运行情况预测等为中央银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统计信息和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中的促进、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现有统计分析结果予以反馈,还包括对未满足需求提出反馈,丰富和完善大数据应用成果,充分发挥国库统计分析应用大数据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从全流程看,大数据应用自数据端建立“”数据池“”到处理端智能分析在到应用端数据展示,大致可以通过下图(图1)形象展示:

三、有效提升大数据应用的政策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保障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有效开展

制定专门的大数据应用法律法规,在由总行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基础上,各地区分支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特色大数据应用和发展规章制度。从数据产生、采集、存储、挖掘和应用等大数据处理全流程做出明确安排。一是通过总行层面的发文、通知等鼓励通过大数据方法加强国库统计分析,建设大数据共享和应用平台;二是强化大数据统计所需软硬件采购、数据源互联互通及模块化分割等作出具体安排;三是要求大数据应用所应达到的在信息、统计报告、预测与预警等功能上的目标和绩效予以明确,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统计分析支持;四是强化信息技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系统失灵等问题,明确应急处置方案。做到严格立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投入,满足大数据应用的软硬件要求

大数据基础设施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硬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大数据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软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数据信息、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应用专业软件以及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民银行应通过专项资金投入等方式构建大数据应用的软硬件设施和和培养专业人才,并通过持续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并使用大数据进行国库统计分析。也可邀请专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商作为咨询顾问,整合国库不同生产系统数据,优化数据应用行为,加快统计系统建设步伐。

(三)提高大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

国库统计分析应不断的加强国库运行数据的采集、储存、保护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统计分析水平。加强对国库统计分析中涉及的地方债、营改增、房地产、小微企业经营、财政专户、盘活库存等热点领域可以设计建立相应跟踪监测指标体系。与此同时加强改革数据的统计制度、方法以及程序,研究大数据共享制度,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便捷、坚实的大数据基础。

建立国库大数据分析应用机制是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国库统计分析需不断改革创新,强化大数据的思维,提高大数据的意识和驾驭大数据的能力,积极探索新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和途径,从而在国家宏观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库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库统计分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昱池.大数据时代我国财政信息共享的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15(11):47-67

[2]陈健慧,赵昕.国库统计分析数据集中系统建设[J].金融电子化,2010,03:89-90

篇6

关键词:新形势 地勘勘查 统计

中图分类号: D91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地勘单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地质勘查资金的多渠道上,地质勘查业从预算内工作体制到合作机制、四大工程统计改革、市场经营机制、队伍结构与服务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广泛的变革。尤其是在商业性与公益性相互制约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地勘单位统计工作,发挥技术优势及拓宽服务领域都成为了制约地勘单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一、提升统计工作的客观必然性

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地质勘查业改革的推进,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当下的地质勘查工作已从传统的地质工作逐渐转变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地质工作,同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势。传统的地质勘查主要负责完成找矿,新形势下的地勘单位工作逐渐开始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出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新经营机制,地质工作作为市场经济下进行基础建设的首要工作,应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对城市的环境地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地质等进行调研,从而指导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地质勘查单位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商业性的地质矿产勘查、压矿评估、地灾评估、储量的检测核实、矿山环境治理以及土地复垦等。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对地质勘查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必然增加,也就意味着地勘统计工作将逐渐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发展统计科学技术来解决当下地质勘查革新工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地参与统计工作能力提升,通过单位开展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统计方法。与此同时,积极地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使新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从而保障地勘单位统计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数据分析专业性仍然不强

由于统计分析对问题分析的不够深入,导致提出颇具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较少;统计工作本身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统计信息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为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提高。

(二)指标体系科学性不够合理

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决定着统计工作的科学性,目前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比如,地质项目及地质延伸业的资料和工程测绘的资料层次多、范围广,因统计人员为非专业人员,导致在应用统计资料分析方面就很难深入,给统计成果的科学性打了折扣。

(三)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亟需提高

目前我队的统计人员基本都不是统计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统计知识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试探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统计工作的革新措施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

要打破地勘单位原有的结构模式,允许国有、集体以及私有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地勘单位各自为阵以及分散经营的格局;抓好企业集团以及规模企业的组建及发展,加快向国际工程市场迈进的步伐。

(二)明确工作机制

制定了统计报表报送、统计台帐及统计资料管理、统计分析报告、统计人员岗位责任与考评比等要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进一步完善了统计人员年终奖惩机制。

(三)规范基础资料,建立完善财务体系

地勘单位统计工作是否科学合理与基础统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需要在统计中不断完善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以及统计分析等,从而促使基础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1.规范统计报表。在落实每年的局年报、半年报、快报和国土资源厅及地方专项统计工作时,要求各统计人员严格按规定填写、上报。同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对上报报表签名,并加盖公章后才能报出,确保资料数据的真实有效。

2.规范统计台账。采取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办法,由财务科统一制订表样,经统计负责人审核后统一下发,表样包括“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月报表”、“生产增加值月报表”等。

3.规范统计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统计分析报告以报表为基础,对单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客观评价取得的业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地质业、建筑施工业、工程勘察业作出了具体规定:地质业:实施厅、局资金补助勘查项目及大队自主勘查项目情况;年度内新增探矿权项目情况举例说明;利用现有资质拓展商业性地质情况等。建筑施工业:对经营投标、工程市场开发、工程施工进展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等。工程勘察业:通过对省内、省外工程市场收入指标分析工程项目运行情况;对勘察测绘业的市场拓展情况进行重点说明等。

4.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要做好资金管理及成本管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借助于多种合作方式寻求回报,积极进行资产重组,及时将分散资金回笼以形成规模,同时控制好资金流向及流量,以保证资金管理的合理、科学、有效。

(四)调动工作积极性

每年的统计年报完成后,按照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要求,统计工作考核领导小组都会组织人员对队属各单位.统计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在对统计基础工作、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报告和业务学习交流,客观评出优胜单位.及统计人员,以文件形式进行表彰,并对获奖的统计人员进行奖励。.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整体素质

1)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尤其是随着“四大工程”的开展,统计人员务必具备相应的统计工作能力,掌握全面的基本知识;2)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准确、公正,统计人员要具备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及业务素质,提供有分量、有深度的分析报告;3)将统计工作与生产经营中的原始凭证、计量验收、定额、地质知识、计划管理、劳动工资、设备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相联系,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六)坚持依法统计

在开展地勘单位统计工作中一定要遵守新颁布的《统计法》,尤其是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统计工作在百姓生活以及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为此势必要加大制度建设以及执法力度。《统计法》的核心内容是充分保证统计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开展地勘单位统计工作中要以《统计法》为基本依据,自觉维护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严肃性,树立法制观念,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从而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四、后期工作展望

1.不断加强统计分析能力,服务领导科学决策。结合半年报、年报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召开单位统计工作推进会,每年度评选若干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组织大家学习讨论,逐步提高统计人员剖析问题的能力,使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单位经济运行全貌,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2.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结合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和地勘行业特点,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地勘统计指标体系,努力把单位的经营目标具体化、经营效益数字化、经营工作系统化,真正做到报告指标与分析指标同在,经济指标与管理指标并存。

3.不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工作相关政策学习,从统计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强化对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单位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统计工

作在地勘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在市场化进程中,为了促使地勘单位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不断地深化统计工作改革,不断地完善统计管理及运行机制,加强统计的基础工作,不断强化业务学习以提升统计工作能力,同时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创新统计工作。作为统计工作人员要积极地参与业务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以极大的工作热情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新形势下的地勘统计工作中。

参考文献:

篇7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了同志的文章《关键在于落实》,文中谈到“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笔者认为,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抓落实”即提升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执行力,这是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水平的关键。

1执行力的定义

所谓执行力,顾名思义是执行任务的能力,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落实具体工作的操作能力。戴尔公司董事会主席迈克尔·戴尔认为:“执行力就是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劳动统计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能力。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过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也需要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激励约束措施,但最需要的是坚决地贯彻执行,将目标、制度、职责、措施落到实处。执行力是实施的行动,没有实施的行动就没有执行力。

2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执行力到底有多重要?从两位现代著名领导者的言论中可见一斑。通用电气(GE)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感叹:“没有执行力,哪有竞争力”,美国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说过,“在未来的十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笔者认为,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如果将全局的劳动统计工作比喻为一个机床的话,各调查单位的劳动统计工作就是机床的齿轮,每个齿轮都是机床工作流程环节上不可或缺的。执行力就是齿轮的运转能力,任何一个齿轮的执行力不足,无法正常运转,都将导致机床整体故障。

2.2 执行力是按规定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保障

新《统计法》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贯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规定,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提供保障。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特点是层级较多,工作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以及较强的执行力,才能真正做好本单位的劳动统计工作,将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料及时交给上级。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错误,都可能造成全局的劳动统计工作出错,导致统计工作无法达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

2.3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良性运作的推动力

管理学的“雁行理论”认为:雁群“人”字形结队飞行与雁鸟单飞相比,消耗同样的能量可以增加71%的飞行距离。并非雁群具有相当的智商,而是这种飞行方式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雁鸟单飞将受到巨大的空气阻力导致飞行吃力、速度迟缓,结队飞行时的气流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空气阻力。该理论既强调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更突出了个体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每只雁鸟都消极怠工、不奋力飞行的话,那么既无法形成队形,也不会产生降低空气阻力的协同效应,只有每只雁鸟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地飞行,雁群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只有每个劳动统计人员都有较强的执行力,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劳动统计工作,并将准确确无误的工作结果交给上级,全局劳动统计工作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个劳动统计人员也能在工作中获得在雁群中飞行的顺畅感觉。

3执行力不足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影响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状态的直接体现,执行力不足将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带来以下影响:

3.1 执行力不足导致无法促成有效的劳动统计管理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虽有各项管理制度,但如果劳动统计人员的执行力不足,无法有效落实制度,造成制度归制度,工作归工作的矛盾局面,将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是管理无效化的表现方式之一。管理者将重新思考管理制度的适用性问题,并可能调整制度或跳开制度进行直接干预式的管理。这种以制度迁就工作的管理方式易形成恶性循环,致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管理经验难以沉淀,无法促成有效的劳动统计管理。

3.2 执行力不足导致具体工作任务难以按期、有效地完成

一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无论是定期报表还是临时调查表,总有个别劳动统计人员超时上报,甚至有的劳动统计人员在上级追问工作完成情况时才看通知,然后匆忙赶工、敷衍了事。

二是不能按规定的要求完成工作。上级布置劳动统计任务时,对文件名、文件格式、文件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有的劳动统计人员对这些要求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认为布置的统计表格不便填报,自行修改表格样式后上报,导致上级无法正确汇总数据。

三是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有的劳动统计人员仅满足于按时完成劳动统计工作,对统计数据质量把关不严,在报出后发现错误再反复修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3 执行力不足导致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公信力下降

有的劳动统计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除了由于工作疏忽导致数据错误外,甚至从本单位利益出发,修改劳动统计数据,使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统计数据失之毫厘,分析结论可能谬之千里,从而引起领导、其他部门及其他行业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质疑,导致劳动统计公信力下降。

4提升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执行力的措施

4.1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好的执行力需要明晰的管理机制,以明确工作中的责、权、利。劳动统计人员需要一个开放、透明、公平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由制度管理而非由人管理的机制。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1.1 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工作事项,形成管理制度,让每个劳动统计人员都完全清楚自己需达成的工作目标。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明确了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任务、完成时间、工作规范等,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纲领。

4.1.2 向劳动统计人员灌输“坚决执行制度”的思想意识。理解制度是用来执行的,尤其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性质决定了执行才是第一位的。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想方设法按管理制度规定完成工作,而不是考虑其他与完成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为才有位”,劳动统计人员只有按管理制度规定完成工作才能做出成绩,从而获得领导的重视,增加统计数据在领导心中的份量,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地位。

4.1.3 严格执行考评制度。《铁路劳动统计考评制度》明确了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考评计分标准,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起到约束作用。考评者应严格执行制度,对优秀者按规定兑现奖励,对违规者更要按规定考核,该批评的批评、该通报的通报,切忌徇私,只有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评才能使劳动统计人员心服口服,从而意识到制度是高压线,不可僭越。

4.2 加强细节控制

铁路劳动统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项数据都是铁路劳资工作情况的客观反映,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基本的要求。因此,做好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细节。

4.2.1 开展劳动统计前的工作预想。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前应计划好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需要哪些数据,数据从哪里获取,准备完成的报表中有哪几项数据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哪几项数据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面,并注意防范,永远比出现错误后再纠正重要得多。

4.2.2 加强劳动统计过程中的工作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曾有机构调查显示,工作中70%的失误是由沟通不当造成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繁多,虽然《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已经有若干规定,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依笔者的经验,在工作中无论多简单的事,都可能发生错误,而且通常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因此,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统一对指标的理解,好的理解力产生好的执行力。沟通可以使抽象的目标变得具体,使混乱的思路变得清晰,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一定要多问多学,切忌自作主张,臆测指标。

4.2.3 对劳动统计结果进行认真较验。随着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要求的提升,报表也越来越多,报表之间的联系日趋复杂。劳动统计人员使用劳动统计程序进行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更能减少出错率。但劳动统计人员必须明确在现阶段劳动统计程序只是辅助工具,只能对数据进行计算汇总、逻辑校验,并在有限的范围内检查数据的合理性,但不能代替人完成所有工作,例如程序无法判断报表中某单位的职工中女性人数为零,究竟是漏填还是确实没有女性。因此,劳动统计人员在做完工作后一定要检查。笔者曾统计过某次工作的完成情况,发现约1/3的错误是劳动统计人员做完报表后,仅凭程序审核通过就直接传输报表,而未做进一步检查而造成的。

4.2.4 重视劳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质量。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以数据为语言对劳动统计分析结果的高度概括。可以说,只有完成了劳动统计分析报告,一次完整的劳动统计工作才真正结束。要写好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必须先进行劳动统计分析,分析劳动统计数据的过程即是检查的过程,在撰写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时,往往可以发现在填写报表时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4.3 树立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可见榜样在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孔子曾说,“见贤思齐”,榜样是学习和模仿的目标。如果说工作任务、制度规定等是抽象的目标,那榜样就是具体的目标。不少劳动统计人员接触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是从模仿前任开始的,如果前任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往往延续至下任。通过树立工作榜样,展示与交流其工作经验,使其他劳动统计人员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除树立榜样外,还应列出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错误,让劳动统计人员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篇8

随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统计数据越发成为我们认识文化现状、研究文化问题、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文化统计工作者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发展这个主题,依托“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统计基础非常薄弱、统计力量明显不足、统计管理比较滞后等因素制约,文化统计工作从数据质量到文化产品,从统计基础到统计制度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重点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文化统计通过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软件、规范统计流程等工作,在统计制度改革、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基础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文化统计工作反映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决策、引导文化实践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对现行的文化统计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在20__年、20__年和今年分别开展了三次文化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在统计制度中增添了美术馆、动漫企业、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等统计报表以及电子图书、实际拥有产权面积等统计指标,使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全貌。

(二)调查模式更加多样

为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有效提升统计数据服务文化管理决策水平,20__年在现行文化文物统计制度中,增加了7张文化文物主要统计数据快速调查表,数据实行半年度报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动漫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内容。同时,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剧场等专项调查,形成了以年度调查为基础、快速调查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文化统计调查模式。

(三)技术手段更加先进

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的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完善文化统计软件功能,20__年,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研制开发了“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极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们还将在单机版的基础上研发网络版,将会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储存,有效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统计工作,加强文化统计管理,保障文化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20__年我们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文化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管理体制、统计机构、数据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重点对统计项目的制定和审批、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人员的设置与培训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文化统计工作,为我国文化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数据质量更加准确

数据质量是文化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化统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设置审核公式、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将数据控制重点前移到基层填报单位,并在年报数据会审过程中,采取按文化发展情况分组交叉审核的方式,将一些经济情况类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分为一组,相互交叉比对审查,有效地确保了各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文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统计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统计产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中国文化统计手册》、《中国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主打的系列产品。这一系列统计产品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形式美观,可读性强,在各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文化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是文化系统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在年报数据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试编了《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用数据向全社会直观解读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统计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统计影响更加深远

近些年来,文化统计数据在体制改革、规划编制、经费测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统计工作也受到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近期,我们依托历年统计数据,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演艺设备协会等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还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极大拓展了文化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沿革、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统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统计经费欠缺的问题越发突出;二是统计需求和统计水平不适应。随着文化内涵不断扩展,文化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部分领域的文化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范围不全、口径不一、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责任和统计服务不适应。当前统计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年度比对分析的层面,没有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难以充分实现统计数据研判发展阶段、预测发展趋势的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由于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认 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加减减,实质意义不大,甚至把统计工作定位为“闲职”,可有可无。

(二)队伍建设薄弱

据了解,在全国文化统计人员中,基本上均是兼职从事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顾统计工作,且不少文化统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专业素质欠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难保证,统计报表存在迟报、缺报、误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业务经费欠缺

近年来,随着文化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多,文化统计工作任务逐渐加大,文化统计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据了解,目前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统计业务活动基本上均无专项预算,相应统计经费的落实也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据分析不足

由于各级文化统计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目前的统计分析多停留在统计数据的文字描述层面,深度分析、能够提出观点和建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受编制少、软件对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统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审核汇总上,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数据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核机制缺失

目前,文化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级统计人员报送数据、撰写分析仅仅凭借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容易形成“报不报送一个样,早报迟报一个样,数据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均已合并,文化统计人员还要负责广电、出版和体育统计工作,据了解其他部门均已对数据报送情况、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内容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致使统计人员工作重心很难放在文化统计工作上,严重影响文化统计工作水平。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统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统计管理办法》,继续努力实施“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文化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和文化统计人才保障系统等四大文化统计系统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一是督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文化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机构,并把统计数据作为规划编制、资金下拨的依据,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充实统计工作人员。要求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级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承担统计职能的有关业务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将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四是加强对文化统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报告撰写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文化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建立文化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提升文化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改进文化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强调研,对文化统计的功能、组织方式、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针对文化领域不同门类的特点,探索运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科学测算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三是拓展文化统计数据来源,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民政、商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各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咨询机构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共用共享。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根据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尽快建设文化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缩短文化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查询、管理和的时间,有效提高统计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二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积极推进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文化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有效避免调查对象的遗漏和重复,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适当配备信息化设备以改善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

篇9

笔者所在的凤凰山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座日采选矿石能力达2000吨规模的中型企业,在采、选、提几个主要生产环节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面对矿山设备老化,能耗、成本过高的现状,加强作业管理和优化工程方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就成了当务之急。而提到企业节能减排就不得不说说统计分析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众所周知,企业统计分析是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研究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统计分析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便于发现生产经营规律,暴露问题,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统计分析在促进我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别样的统计视角发现减排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缩减成本、节能降耗日益受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2010年公司选矿车间以提高磨矿效率为目标开展的设备管理、台效管理、节水管理、防“跑冒滴漏”管理使单耗大幅下降。机运车间以控制压风、排水能耗为目标,开展的压风机开车与停车时段控制,以集中排水,分中段阶梯排水为管理手段,同时强化供配电系统节能改造,确保了工程作业的节能运行。坑采车间以井下采场为控制单元开展的节能降耗工作主要体现在采场照明、巷道照明和采场通风等方面的节能现场管理。工程车间主要以通风系统为目标开展了节能降耗改造,即-240M通风实行定时停机,分时开启一台主扇,并结合-440M提矿、井下探矿钻机、现场的通风照明管理等措施。露采车间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对露天坑下和800T水池进行供水控制。

生产调度方面,开展分时电价和调荷避峰工作。其他职能部门也以能耗指标、基本电费和无功补偿管理为目标,加强生产设备设施管理,电费结算管理,严格节电考核。具体体现为:加大分时电价管理,调动严格执行分时电价峰谷负荷的调控工作,要求变电所给予配合,保障全年分时电价减支;减少高峰用电,做到调荷避峰和分时电价管理,实现综合电价下降1.4分/千瓦时;在全矿范围内开展办公用电、维修用电量化考核管理,成立节能降耗督查组,对长明灯、长流水以及电炉、电热板、大灯泡、空调、电脑等的用电均作了明确规定,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对全矿负荷工作的管理,要求机动部门、调度室、设备室做好35KV主变压器的技术管理和负荷管理,确保一台6300KVA主变压器正常运行。通过一系列工作,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统计,2010年凤凰山矿业公司总用电量为2665.59万千瓦时,与2009年同比减少了152.7万千瓦时;生产用电量2331.45万千瓦时,同比减少了77.58万千瓦时。

其中:采矿单耗34.69千瓦时/吨,同比减少了2.11千瓦时/吨;选矿单耗40.83千瓦时/吨,同比减少了1.50千瓦时/吨。吨铜能耗为1.22标准煤/吨,同比减少了0.14标准煤/吨。

单从数字上看,2010年企业的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统计人员仔细分析后发现,上述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节能减排工作实效。为此,我们将总用电量、生产用电、采矿单耗、选矿单耗、吨铜能耗等五项指标进行了前后对比分析,以各项指标节能幅度为突破口,发现总用电量、采矿单耗、吨铜能耗指标控制较好,而生产用电、选矿单耗两项指标仍须强化管理。统计部门会同机动部门分析认为,应采取技术和管理并用的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巩固总用电量、采矿单耗、吨矿能耗指标控制工作的同时,重点解决生产用电、选矿单耗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绘制五项指标节约幅度图表供公司管理层参考。五项指标节约幅度如下图所示。

统计分析助力减排工作深化

2011年,公司根据统计、机动部门的分析报告及建议,开展设备节能技术改造,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高效低耗设备,决心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降耗。先后实施240米直排水技改、绿色照明改造项目。安装电力负荷监控,使负荷调整得以控制,分时电价在原来的基础上每月减支约5000元。合理安排生产中大型设备开停车以及台效的控制,使用电总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1%;7月至9月高温期间,控制高峰负荷时出现的过负荷,变常年高温季节两台主变压器运行为一台主变压器运行。对240米南沿风管进行改造,完成4寸风管967米,2寸水管960米的铺设,杜绝因风水管锈蚀而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井下各中段罐笼平台由气动改为液压后,可以停开大功率的空压机,从而降低能耗。同时节约了电能转化风能的设备效率,杜绝风动的设备和管路的跑、冒、漏等损耗。完成选矿精矿变压器的节能改造,将原S7-8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为节能型S11-400千伏安变压器,有效提高了能效。

2011年,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双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赢得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如上表所示)。

篇10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会计统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077--02

国民经济核算是把国民经济作为整体,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键是要解决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两者一体化的呼声渐强。但一直以来,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核算体系之间不协调和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得资源不能共享,无论会计核算还是统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不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笔者将从两者的现状出发,探析统计会计―体化的途径,提出合理建议。

一、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各自的特点

(一)统计核算工作的特点。统计核算是通过对经营活动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对客观现象的大量调查和统计,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算事物发展的总体概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其特点是:1 在统计对象上。统计核算的对象是宏观经济活动既包括实物核算也包括资金核算,从总体、宏观的角度来观察现象的资金运动以及实物运动、技术经济、人、财、物资源、社会政治环境等,并运用统计指标对各种总体、宏观的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或其规模、速度、效率等进行反映、评价,为各种总体、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服务。2 在核算原则上。统计核算则是按生产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劳动消耗量,除了按货币为计量单位外,还要以劳动消耗量、实物消耗量为计量单位,从实物和价值两种形态上评价经营活动过程及成果。

(二)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事项,将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取得或编制会计凭证,并将其数据采用记帐方式记入有关帐簿,定期根据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其特点是:1 在核算口径上、价格上,以实际价格为表示。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并以实际价格为标示。对未出售的商品,会计核算按成本计算。2 在核算对象上,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会计核算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着重于经营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的财务状况,并通过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其资金运作情况。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完整地记载经营活动的结果,分析检查、监督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资金运转情况。3 在核算原则上。会计核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经营活动的结果,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价值形式反映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以及按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JI生支出原则。

二、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自成体系,造成数据不一,多重复劳动,各自的效能得不到更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核算和管理。两者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会计与统计各自为政,缺少信息沟通。因会计核算工作与统计核算工作的职责的差异、体系的不同。双方都使用自己的一套计量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收集、整理、汇总数据。会计工作的性质要求数据信息具有可信性、准确性。因而会计人员轻易不会采纳其他渠道的统计信息,使财务运行状况成为纯数据表,以致缺乏可比性。现行的统计工作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管理,会计工作隶属于财政部门,各部门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进行相应核算,造成核算指标口径不一致。部门之间的利益也会限制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最终影响到核算信息的沟通与传递。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方法的差异对协调性有影响。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工作原则上,会计核算按责权发生制原则即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原则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认定生产和经营的最终结果。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和责权发生原则来计算和评价生产经营成果并核算劳动费用。如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进行计算的,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而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会计、统计在核算的方法上,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科目,填制审核会计凭证,采取复式记账的方式,对每一项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并进行成本核算。统计核算则是对经营活动通过大量观察,运用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法等来推断事物总体特征及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复式记账法和账户体系都是微观会计的方法。3 缺少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部分基层会计人员缺乏统计知识、统计的综合能力,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缺乏深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无法将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以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和作出财务预测、决策。同时基层统计人员对会计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职能上,不了解账户内涵,无法将会计资料汇总成为可用的统计指标,造成基层大量的信息资源流失,也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给会计、统计的协调统一带来了难度。

三、协调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途径和建议

1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实行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关键。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要求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会计和统计核算不仅要提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基本指标分析,还要更有效、更系统地把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分析报告,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来指导经济工作的方向。这都要求会计统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觉地进行相互交流和借鉴,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加强统计与会计的结合,培养会统一体化人才;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要创造条件在部门之间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换培养机制,对现有的统计、会计工作

人员要进行定期互补性培训、学习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会计,又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和电算化技术的信贷管理人才。

2 研究建立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协调统一的会统核算体制。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中的应用使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在软件方面有了一体化的可能。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在会计核算软件中加入统计分析核算的功能,计算机强大的表处理功能使利用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生成所需的统计表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应在技术方面为会统一体化提供支持,加快开发具有会计与统计核算复合功能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方法,以统计分析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核算体制,构建会计、统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减少了数据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使数据处理速度得以加快,使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为资料的共享和互相利用、互相借鉴提供便利。进而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企业信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