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环境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壤环境应急预案

篇1

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管2020年度自评估报告

 

一、园区概况

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位于衡阳市常宁市区(县),园区代码S437011,园区级别为省级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有色金属冶炼与深加工产业(水口山工业园)和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农产业加工(宜阳工业园),核准范围面积8.7958(其中水口山工业园7.0015,宜阳工业园1.7943)km2,园区规划环评批复(含调扩区、跟踪评价)情况已审批,批复文号湘环评函﹝2017﹞29号。

园区经济发展概况: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湖南省重点开发区、湖南省发展战略重点“一点一线”中心地带、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承载地、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全省唯一的有色金属化工园区  ,1994年3月经省政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湖南首批28个省级开发区之一  ),2006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公告保留为省级开发区。

2020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16.47%;工业总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16.07%;完成税收7.5亿元,同比增长24.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9亿元,完成招商引资25.6亿元。

截止到年底,园区已入园企业数量42个,其中,上一年度末已入园企业数量0个,本年度内新入园企业数量     个,本年度清退企业数量0个。园区内已完成环评批复手续企业数量23个,本年度新增项目环评批复0个,无环评批复的企业有0家。园区内已完成环保竣工验收手续企业数量17个,本年度新增环保竣工验收企业数量0个,未完成验收的有25家。园区内已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手续企业数量13个,未完成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有29个。园区内已取得排污许可证企业数量13个,是否存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企业的情况,是。

园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 593.47 t/a,氨氮 125.21 t/a,二氧化硫 899.897 t/a,氮氧化物 358.624 t/a,VOCs / t/a,铅及其化合物 4.79 t/a,汞及其化合物 0.01 t/a,颗粒物 163.35 t/a,。

二、环境管理情况

(一)规划环评批复要求落实情况

表1  环评批复要求落实情况

序号

环评批复要求

实际情况

是否落实

1

严格按照经环评优化的功能区划进行开发建设,落实生态隔离带的建设和控规要求,按园区管委会提出的《水口山工业园区区域环境整治方案)》,在园区规划的三类工业用地外围设置1km的规划控制距离,其内不得新增建设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型建构筑物;控规范围内现有居民根据后续引进具体项目环评确定的环境防护距离实施搬迁安置;地方政府应协调相关部门后续进一步落实园区周边农业规划、农田结构、种植结构等调整工作,有色冶炼区规划控制距离内禁止种植食用部位易富集重金属农作物。

水口山工业园内不设生活居住区,依据周边集镇区统一规划配套生活服务区和拆迁安置用地。

严格按照规划环评优化的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严格落实生态隔离带的建设和控规要求,水口山园区规划的三类工业用地外围设置1km的规划控制距离,区域内不设生活居住区;宜阳工业园不建气型污染严重的项目。

已落实

2

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制度,入园项目选址必须符合总体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环保规划及产业规划要求,不得引进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管委会和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报告书提出的园区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做好项目的招商把关,在入园项目前期和建设期,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其排污浓度、总量必须满足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加强对现有已入园企业的环境监管,对不符合产业定位的常宁市华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实施搬迁。

园区严格按照规划环评批复要求审核入园企业是否符合园区产业定位,是否符合园区各类规划要求,列出园区准入负面清单,严把招商引资关。入园项目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力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使企业排污浓度和总量达到相关要求。

已落实

3

严格执行《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园区不得新增涉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量;按“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原则优化区域排水方案,水口山工业园区生产、生活废水分别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园区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外排湘江,对其中涉重金属废水按项目环评要求执行;铜铅锌产业基地工业废水必须落实零排放要求,对不能直接回用的工业废水必须经深度处理后在企业内部消纳,严禁进入各类自然水体;宜阳工业园产生废水通过管道收集进入到园区拟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外排潭水;加快各分园区排水管网、宜阳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在管网及相应污水处理厂建成接管运营前限制水型污染企业引入;园区管理机构应对耗水量大的企业实施新水定额管理,制定有效的调节措施提高企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总量。

园区严把涉重金属水污染排放企业审核关,涉重金属水污染排放的项目一票否决。目前正在开展园区“雨污分流、污污分流”摸底调查,为后期制定优化的区域排水方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水口山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技术改造工程,水口山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二期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宜阳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预计年底建成运营。

已落实

4

加强经开区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宜阳工业园禁止引进气型污染大的企业和项目;园区管理机构应加强管理,各分园区新引进企业必须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并对现有企业进行能源结构清洁化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对各企业有工艺废气产出的生产节点,应配置废气收集与处理净化装置,做到达标排放;加强生产工艺研究与技术改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艺废气的无组织排放,入园企业各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气须经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合理优化工业布局,并在工业企业之间设置合理的间隔距离,避免不利影响。

通过合理优化企业布局,避免气污染对企业的相互影响。通过建设安装空气小微站,对水口山园区空气质量进行随时监控,针对空气质量随时开展相应环保管理措施。引进天然气站项目,并要求园区各企业必须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企业监管,应用在线监控,促使企业做到达标排放。

已落实

5

做好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统一的固废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运营管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加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进程,按循环经济要求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规范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对工业企业产生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固废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严防二次污染。规范园区各企业的危废暂存场所建设,确保满足防风、防雨、防渗要求,防止危废流失。

已建成园区生活垃圾中转站,规范园区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已建成园区危废处置中心,针对园区产生的危废进行无害化处置。加强园区固废处置场所监管,确保稳定正常运营。

已落实

6

园区应统筹相关规划、社会关系、拆迁、舆情等协调工作;建立专职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应急体系建设,建全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落实防范措施。建立有效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和有效的拦截、降污、导流等设施以及涉重三废的风险应急管理办法,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并定期有针对性地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有计划地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全面提升园区风险防控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严防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园区已统筹相关的协调工作;已建立专职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全面提升园区风险防控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严防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已落实

7

严格落实经开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按照环评预测分析和地方环保局意见,至规划期末(2020年)

已严格落实经开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

已落实

表2  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年度自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环境质量)

环境

要素

监测点位

监测时段或频次

监测因子

落实情况

大气

环境

朱陂村、水口山子弟学校、新华村、千家村

每半年1次

SO2、NO2、PM10、PM2.5、TSP、氟化物、硫酸雾、硫化氢、铅、汞、砷、镉、铬等

已落实

地表水

康家溪、曾家溪、宜水、潭水

每年1-2次

pH、COD、BOD5、SS、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磷、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氟化物、挥发酚、Cu、Zn、Pb、As、Hg、Cd、Cr6+等

已落实

地下水

金铜厂区内、

朱陂塘组等

每半年1次

氨氮、pH、总硬度、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挥发酚、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铅、镉、砷、汞、六价铬、铁、锰等

已落实

噪声

环境

各企业厂界、

居民点

每半年1次

连续等效A声级

已落实

土壤

新同村、雷公塘、田州村、千家村

每3年1次

pH、铜、锌、铅、砷、汞、镉、铬、镍等

已落实

生态

环境

由专业调查机构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3年1次

动植物资源、植被、土地利用、景观环境、水土流失及农业植被有毒有害物质残余等

已落实

表3  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年度自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污染源)

污染源名称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落实情况

废气

各类炉窑烟气

SO2、烟尘、粉尘、铅、砷、镉

每季度一次

已落实

锅炉

SO2、烟尘、粉尘、氮氧化物

每季度一次

已落实

工艺废气

铅、砷等

每季度一次

已落实

废水污染源

废水处理站排水

废水量、pH 、COD、石油类、氨氮、挥发酚、总磷、重金属

废水量和COD、重金属在线监测;其它项目每天一次

已落实

各企业的废水排放口

废水量、COD、pH 、石油类、氨氮、企业的特征污染因子、各种第一类污染物

废水量在线监测;污染因子每天监测一次或排放前监测

已落实

固定噪声源监测

连续等效A声级

每季度一次

已落实

(二)“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情况

表4  园区环境管理与“三线一单”的管控要求落实情况

管控维度

管控要求

落实情况

空间布局约束

(1.1)水口山工业园: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区域内严格控制新、改、扩建水型涉重污染项目。三类工业用地外围设置 1km 的规划控制距离,其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性建构筑物;有色冶炼区规划控制距离内禁止种植食用部位易富集重金属农作物。

已落实

(1.2)宜阳工业园:不得建设气型污染严重的项目。

已落实

污染物排放管控

(2.1)废水:园区不得新增涉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量;按“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原则优化区域排水方案。

水口山工业园区:园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分别通过排污管网收集后排入园区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工程、松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处理达标后外排湘江,其中涉重金属废水按照项目环评要求执行;铜铅锌产业基地工业废水必须落实零排放要求,对不能直接回用的工业废水必须经深度处理后在企业内部消纳,严禁进入各类自然水体。规划区雨水通过自然排放分别进入湘江、曾家溪和康家溪。

宜阳工业园:废水经园区拟建宜阳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外排潭水;加快园区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在管网及相应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接管运行前限制水型污染企业引入。园区雨水就近排入潭水,汇入宜水,在柏坊镇汇入湘江。

已落实

(2.2)废气:加强经开区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对各企业工艺废气排放节点应配置废气收集与净化处理装置,做到达标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园区内工艺废气的无组织排放。强化末端治理,加快推进有机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沥青搅拌等行业企业 VOCs 治理,确保达标排放。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和家具制造行业全面实施油性漆改水性漆,减少 VOCs 产生量。

已落实

(2.3)固废:做好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统一的固废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运营管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加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进程,按循环经济要求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规范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对工业企业产生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固废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严防二次污染。规范园区各企业的危废暂存场所建设,确保满足防风、防雨、防渗要求,防止危废流失。

已落实

(2.4)园区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及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满足《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第一批)的公告》的要求。到 2020 年,全市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 2013 年下降 12%。

已落实

 

环境风险防控

(3.1)水口山工业园区应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严防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宜阳工业园尽快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严格落实应急预案中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严防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应急演练。

已落实

(3.2)园区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尾矿库企业等应当编制和实施环境应急预案;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已落实

(3.3)建设用地土壤风险防控: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现有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各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已落实

(3.4)农用地风险防控: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加大农用地保护力度,禁止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矿采选、化工、电解     锰、电镀、制革、石油加工、农药生产、危险废物经营等行业企业。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化学阻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

已落实

(3.5)污染地块风险防控:对于园区已确定的污染地块,在修复前,设置标志标识围栏,根据各地块的环境因地制宜采取建设撇洪导流沟渠、地表覆盖等措施减少雨水冲刷等风险管控措施。

已落实

(3.6)园区应推进有毒有害气体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已落实

资源开发效率要求

(4.1)能源:水口山工业园禁止燃用中、高硫原煤,燃煤含硫量必须控制在 1.0%以下。各分园区新引进企业必须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并对现有企业进行能源结构清洁化改造。园区应按“湖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尽快开展节能评估工作。

已落实

(4.2)水资源:强化工业节水,淘汰落后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开展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技术改造, 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效率评估,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 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突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到 2020 年,常宁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 2015 年下降 32.7%,万元 GDP 用水量应比 2015 年下降 30%。

已落实

(4.3)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节约集约程度,园区土地投资强度达到 3000 万元/公顷。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工业项目投资强执行《湖南省建设用地指标》(2020 版)十二等区域控制指标要求。

已落实

(三)水环境管理

园区配套集中污水处理设施2个,园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为100%。其中第一个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名称为常宁市松柏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³/d,实际处理规模为6651.4m³/d,污水处理工艺为AAO工艺,在线监测达标率100%,园区雨水管网覆盖率100%。

第二个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名称为水口山工业污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³/d,实际处理规模为2283.2m³/d,污水处理工艺为(沉砂+调节)+化学沉淀+超滤的组合工艺,在线监测达标率100%,园区雨水管网覆盖率100%。

园区内涉及工业废水外排企业数量4个,工业废水总排放量2283.2m³/d,外排污水纳管企业数量2个,污水集中处理比例100%(按外排水量计),涉一类污染物排放企业车间排口达标情况及在线监测情况。

园区年度水污染物总排放量:化学需氧量40.38t/a,氨氮3.954t/a,其他因子(重金属等) / t/a。

排污口下游最近的地表水水质管控断面名称松柏断面,水功能区划 Ⅲ 类,监测达标率 100%,超标因子 / ,最大超标倍数/ 倍。

“双源”地下水监测建设情况及监测结果自评。

园区内涉及黑臭水体数量0个,已完成整治 / 个,未开工的 0 个,修复中的0个。

(四)大气环境管理

园区内涉及工业废气外排企业数量8个,大气质量监测达标率100%,超标因子 无 ,最大超标倍数 0 倍。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二氧化硫 899.89 t/a,氮氧化物 358.62 t/a,VOCs / t/a,其他 / t/a。

目前,园区内已建成3个网格化监测微型站,分别位于二医院、希望中学、经开区管委会。监测因子为PM2.5、PM10、SO2、NO2、O3、CO及基本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根据运营单位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2020年6月-2020年12月运营月报上的监测数据显示,各点位在此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

(五)土壤环境管理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达标率100%,超标因子无,最大超标倍数 0倍。

园区内涉及污染地块数量 0个,已完成修复 / 个,未开工修复的 / 个,修复中的 / 个。

(六)固体废物管理

园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数量9个,产生量    1062979.25 t/a,其中,自行综合利用687180.89  t/a,自行处置 0 t/a,外委处置 375799.37  t/a。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数量 10 个,产生量214945.82 t/a,其中,自行综合利用 54110.30  t/a,自行处置 0 t/a,外委处置 160836.52 t/a。

园区集中的工业固废处理设施情况:处理能力 - t/a,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种类 - ,处理工艺 - 。

(七)投诉管理

本年度园区共受理各类(含各级督查、各级环保投诉等)投诉 4件,已完成整改 4件,完成率 100 %。环保督察交办问题 0 件,已完成整改 / 件,完成率 / %。

(八)园区信用评价

表5  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与信用管理办法和细则的自评情况

序号

一级评价指标

二级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分值(分)

园区实际情况

1

环境准入管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产业园区有重大调整和修订未重新开展规划环评

-1

 

2

产业园区规划实施五年以上未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2

 

3

建设项目环评

产业园区内有建设项目未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1

 

4

产业园区内有被评为黑名单的企事业单位

-1

 

5

环境基础设施

废水收集处理

产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率未达到100%

-3

 

6

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执法监测不达标

-2

 

7

废气治理与管理

产业园区涉VOCs重点排放企事业单位未进行有效收集、未设置有效的VOCs污染治理措施或未按规定建立管理台账

-1

 

8

产业园区未按规定建成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系统

-1

 

9

固废处置

产业园区未建成危险废物监管体系

-1

 

10

产业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发生危险废物非法倾倒、转移、处置事件

-2

 

11

环境监测监管能力

监测能力

产业园区未开展自行监测或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2

 

12

产业园区未按规定建立与环境监测要求相匹配的环境监测能力

-1

 

13

监管能力

产业园区建立了污染源在线监控、企事业单位生产工况、电能监控、一企一管水质监控、视频监控及环保设施运行监控、环境质量监控等产业园区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任意一项)

+1

本园区已建立了视频监控及环保设施运行监控。(+1分)

14

信息化建设

产业园区未建立环境信息管理档案

-1

 

15

环保信息公开

产业园区未及时公开年度环境监测报告或园区年度环境监测信息,园区污染物排放状况、企业达标排放情况、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公开不完整的

-1

 

16

环境风险防控

环境风险排查

产业园区年度内未开展环境风险隐患和环境问题排查工作

-2

 

17

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产业园区设置了风险防控环境应急指挥平台

+1

 

18

产业园区未按要求制定或修编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19

产业园区未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1

园区暂时未定期开展演练。(-1分)

20

产业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物资配备不符合规定

-1

 

21

风险防控体系

产业园区未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未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1

 

22

产业园区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或存在被省级以上环境主管部门通报的突出环境安全隐患

-4

 

23

产业园区出现区域限批、挂牌督办、约谈、中央及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力等情况

-3

 

24

环境综合治理

环境第三方治理服务

采取了第三方治理服务模式

+1

园区已引入第三方检测单位,开启了第三方服务模式。(+1分)

园区最终得分

10分

说明:

一、初始分值为9分,满分12分。

二、产业园区未及时按照要求上报自查报告,直接评定为环保风险园区。若自查报告中未上报某项指标内容的,此项指标按最高分进行扣分。

 

表6  园区信用等级判定表

序号

信用等级

信用分值

1

环保诚信园区

10-12分

2

环保合格园区

6-9分

3

环保风险园区

5分及以下

本园区为“环保诚信园区”

三、园区环保工作成效、主要措施做法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衡阳市和常宁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下,园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环保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园区各废气排放量较2019年均有所下降。工作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的环保任务。主要工作如下。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环保意识。为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园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日等契机,采取多种手段,多措并举,使入园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2、坚持依法行政,确保达标排放。依法对工业企业加强环境监管工作,对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行为。

四、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和难题

1、园区环保人员不足,环保相关工作开展困难。

2、应急演练等机制还不够完善。

3、需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企业持续达标排放。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建议尽早引入环保管家。

2、不断健全新思路,健全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3、严格执法,强力推进水、大气、土壤等三大污染防治工作。

 

篇2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 运行 安全问题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62-01

1 加强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天然气的长输管道都是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当中,经常会受到不同的腐蚀介质的侵蚀,天然气长输管道也会越过高山峻岭,从偏僻的矿区到达繁华的城市。一旦有中毒、火幕蛘呤潜炸等危险的情况发生,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为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正在使用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有不少已经是年限已久,特别是一些集输管线,使用的年限更长,因为当初的建设技术有限,加上设计的标准不是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低投入的问题,致使很大一部分管道出现了高频率的事故发生的情况。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是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办法,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主要包括规划、涉及、施工、运营、用户和安全监管等,确实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长输天然气管道途径的地带,自然地貌和人文地貌都是不断的在发生着变化,导致一部分管道周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长输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防护,应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长输天然气安全运行管理的持续和深化势在必行。

2 天然气管道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管道自身存在缺陷,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长输天然气管道主要是埋地敷设,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防范措施主要是在管道的外壁加防腐层和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所以一旦出现防腐层破坏,阴极保护失效、焊接缺陷等问题,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容易在高压状态下出现管道穿孔、撕裂的问题。

除此之外,天然气管道通常是单线敷设,距离长,周边的地区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在经过山区、江河、水塘等地段,容易遭到泥石流和洪水的冲刷,对天然气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2.2 管理存在缺陷

我国长输天然气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无人区,点多、线长,在运行管理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极其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和缺失的现象。

2.3 第三方违章施工破坏管道现象严重

天然气管道在正式投运后,需要对第三方违章施工破坏管道的问题进行整治。由于管道经过地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开发、以及大量公路、铁路基础工程改扩建等原因,第三方施工破坏管道和侵占管道保护距离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给天然气天然气管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4 管道外界腐蚀

天然管道由于长期的埋于地下,在加上长期的输送天然气,管道外部受外界因素腐蚀,内部受天然气液体的腐蚀,这样就造成每年大量的钢铁资源的腐蚀消耗,并且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也多因为管道腐蚀。

3 改进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的几点对策

3.1 加强天然气管道防腐技术

天然气钢质管道大多数处于环境较为复杂的土壤当中,所输送的介质基本上都带有一定的腐蚀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的内壁和外壁都有可能遭受到腐蚀,一旦腐蚀过于严重,造成穿孔就会引发天然气泄漏,不仅仅会使运输受到影响,还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环境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防范天然气管道的腐蚀破坏成为了管道运营当中重要的部分。在实际工程当中常常采用的防腐方法有涂层保护、电保护法和介质腐蚀防腐。

(1)涂层保护。主要是将管体金属和和土壤环境隔离,能够有效的避免管体金属和土壤环境直接接触,是管道防腐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能够为电保护法提供良好的电绝缘条件,此方法经济合理,同时能够达到防腐的目的。

(2)电保护法。主要指的是阴极保护法与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主要是在管道金属的表面通过足够的阴极电流,使腐蚀电流趋向于零,进而达到防腐的目的。牺牲阳极保护法是通过管道金属与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如镁、铝)相连构成原电池,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被保护的管道金属作为正极就可以避免腐蚀来实现防腐。此方法不受沿线地形限制,在天然气管道当中应用较为广泛。

(3)介质腐蚀防护。常常采用介质过滤除尘净化、管道内壁涂层或者化学药剂等措施,使得杂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通常内壁涂层材料为合成树脂、环氧树脂等。

3.2 明确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在法律上说,天然气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生产主体归属于运营企业,属于第一责任人,而各级政府则承担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在安全管理方面,运营企业和各级政府应该明确好各自的责任,协调和配合好天然气天然气管道建设和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建立相关的安全联防制度。加强联系和沟通,开展联合执法。并在实践当中逐渐探索和形成天然气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管机制与联防联动机制。

3.3 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力度

天然气管道由于是埋地敷设,埋设的深度一般在1.1m到2.0m左右,管道敷设的地段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差异。因此,针对自然灾害引发的管道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尤其是针对管道途经穿越河流、铁路、公路、翻越山体等重要地段,更加要着重进行防范,并进行统计和建档,同时根据天气的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护与专项检查,以保证管道周边山体防护、水土护坡等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

3.4 加强隐患排查,严格定期检测

在我国的天然气管道大多数埋置地下和架空、穿越河流山川,由于环境恶劣和相关的检验法规不健全,导致了天然气天然气管道的定检率非常低,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天然气管道内检测、外检测等系列检测工作是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

3.5 加强企业安全巡检和维抢修人员的培训和持证上岗

企业的运行管理部门要强化和落实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签订安全责任状,对特种作业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和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国家先后颁布和出台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和维护、抢修技术规程》CJJ51-2006、《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石油天然气保护法》等都要深刻贯彻和落实,做到“已制度约束人,以人去管理。”

3.6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天然气行业必修课,为了有效防止城市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天然气泄漏事故,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建立统一领导、职责明确、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燃气企业要联合地方消防、安监、城建、工信、政府应急办等部门联合演练。演练的原则: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指导,统一指挥,有关各方协调一致的原则。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输气管道的成功投产运行,安全就成为一个主要管理因素。天然气管道会受到施工质量、外部环境的腐蚀、干扰等,常常导致了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对周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加强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的管理的研究非常关键,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无人机;光学遥感技术;土壤湿度;节约用水

一、我国的干旱状况及干旱预警机制

(一)我国干旱现状

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国。很多省份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仅排第88位。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面积只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3.5%,但水资源量仅占19%,所以水资源短缺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并且我国的农业生产几乎全部依靠灌溉,因此发展安全节约高效的精准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目标。

(二)我国干旱预警机制

我国干旱预警主要是通过国家各级人民政府抗旱防汛指挥部负责管理。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农牧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递交干旱监测、预测预警决策信息,政府部门根据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启动不同的预警应急预案,不同部门之间开展的常规干旱监测、预警评估业务信息,供内部业务使用或通过授权的媒体上。所以我们一般得到的天气及干旱情况是比较笼统的大范围的天气状况。但是现在的精准农业上的需要的则是应比较详细的、精准的。同时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块土地中不同部分的土壤含水量也会出现差异,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想要准确的监测土壤湿度就更难了。

二、无人机在旱情监测上的应用

通过发展安全高效节约的精准化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一个目标。无人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获取途径,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其在精准农业发展中占有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农业旱情监测以及农业灌溉上的应用。

(一)无人机遥感技术

传统遥感技术一般采用卫星和大型飞机作为遥感平台,进行大面积观测并获得丰富的综合性数据。但是,传统遥感在小时空尺度的数据采集分析上存在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如果采用小型无人机作为低成本的新型遥感平台,就很好的弥补了传统遥感的缺陷,在局部遥感和应急监测方面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无人机遥感技术要求搭载的仪器所占空间小、重量轻、抗震性优良。光学遥感技术具有所占空间小、时间短、成像简单、费用少等一系列优点。无人机通过搭载有合成的多功能探测器,以近红外光作为遥感测量的手段,采集多波段光谱数据,依靠地面的操作站对无人机实施操控。

(二)土壤湿度监测与土地灌溉

土壤的含水量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农作物的生长都有适宜的土壤湿度范围,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往往需要及时的了解大面积农田的土壤湿度。传统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有:种子散射法、重力土壤采样法、张力计法、土壤蒸渗法和土壤电阻法。但是这些方法采样时间长且是点数据,不能满足大面积空间、长期的土壤湿度动态要求,没有显著的代表性。微波遥感技术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基础是土壤的介电特性与水分含量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土壤的介电常数受水的影响很大。无人机通过搭载遥感设备,对收集到的土壤反射回的微波图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建立的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具体的土壤湿度含量,并且可以对图像模糊的区域通过自动或人工对无人机实时进行任务设定、航线调整进行重新的观测。可以更加全面的对土壤进行监测,然后将再次传回的数据与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到更加具体的土壤湿度。

农业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问题,作为下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节水灌溉技术在广义上是指相对于传统灌溉技术更加能节约、高效用水的灌溉方法,措施和制度的总称。狭义上是指以现代农业作为前提,根据地域性和作物生长规律的不同,以实现农业产量最高和生态效益最好为目标而进行的水资源开发和灌溉技术的总称。

合理高效的农田灌溉,是保证作物生长和节约用水的基本准则。现代农业中常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沟灌、喷灌、滴灌等技术。我们通过得到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对灌溉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既能保证作物产量又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三、结语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航空的需求日益增长,决定了农用无人机必定成为农业生产操作的主要力量之一。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为现代的精准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其不仅可以应用在土壤湿度的监测和农业灌溉上,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农业的信息采集上,对农业生产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将农业生产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农业产量,加快推进我国的农业精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占义.中国的灌溉发展及其作用[J].水利经济,2006,24(1):36-39.

[2]朱平.区域水资源预警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

[3]于宝珠.旱情风险评价模型及其预警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篇4

一、环境质量常规监测

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1.1监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酸盐化速率、降尘、CO、O3、TVOC监测。

降水监测项目包括:降雨(雪)量、pH值、电导率、SO42-、NO3-、F-、Cl-、NH4+、Ca2+、Mg2+、Na+、K+。

1.2监测方式

PM10、NO2、SO2、CO、O3、TVOC采用自动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降水按《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

1.3监测点位

各项目监测点位见附表1

1.4监测频次

PM10、NO2、SO2、CO、O3、TVOC每日24小时监测。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每月30±2天监测。

降水逢雨(雪)必测,每天上午9﹕00到次日上午9﹕00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

1.5质量保证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有关要求执行。

1.6数据上报

1.6.1通过VPN上报各类数据,数据上报格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填报。

1.6.2上报时间

空气质量日报(PM10、NO2、SO2、CO、03、TVOC):每日13﹕30—15﹕00前报送日报监测数据;

空气质量每月监测数据:每月5日前(含5日,逢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降水监测数据:每月3日前(含3日,逢周末顺延),报送上月监测数据。

2辖区水环境质量监测

2.1地表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

2.1.1监测项目

河流必测项目:流量、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电导率共26项;湖库必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透明度、叶绿素a、水位共32项。

2.1.2监测点位:共30个,其中国控点位15个,详见附表2。

2.1.3监测频次

国控、跨省界17个断面每月监测一次,其他断面于1、3、5、7、9、11月每月监测一次。

如遇异常情况,必须加密采样一次。

2.1.4监测时间

每月上旬监测,逢法定长假日(春节、十一)监测时间可以延后,最晚不超过每月15日;没有监测数据的,应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2.2饮用水源地监测

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及地下水饮用水源地。

2.2.1监测项目

地表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表1的基本项目(23项,COD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部分特定项目(前35项),共63项,即: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生化需氧量、总氮、铜、锌、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

地下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23项,即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

2.2.2监测点位

地表水水源地为西大洋水库中心和西大洋水库出口2个,地下水水源地为一亩泉。

2.2.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年6~7月份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分别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一次109项和39项水质全分析。

2.3“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2.3.1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砷、硫化物共10项。

选测项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12项。

2.3.2监测点位

县孝义河的万安桥、郝关村东。

县大王排渠的大王排渠北六。

县孝义河的兑坎庄桥。

县漕河的县北独乐大桥、东庄店。

2.3.3监测频次

必测项目每月监测一次,选测项目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监测一次。

2.4生态补偿水质监测

按照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全省七大水系主要河流跨界断面年水质考核目标的通知》(冀环[]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保市府办180号)中的有关规定,继续对我市辖区内主要河流跨县(市、区)、开发区断面开展生态补偿水质监测工作。

2.4.1监测项目

省级断面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市级断面监测化学需氧量。

2.4.2监测点位见附表3。

2.4.3监测时间及频次

每月监测一次,特殊时期根据环境管理需要临时增加监测频次。

2.5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2.5.1监测项目

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总大肠菌群、浊度、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铁、锰、砷、汞、镉、镁、铅共24项。

2.5.2监测点位

省环保厅认证的点位有一亩泉、电化厂、南奇水文站和尚庄4个。

市环保局认定的点位有市粮食局储备库、宝凯电器有限公司电镀分公司、东明树脂化工有限公司、裕北物业管理公司砖厂、市交警支队车管所5个。

2.5.3监测频次

省认证点位每年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市认证点位每半年监测一次。

2.6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中有关要求执行。

2.7数据上报

2.7.1通过VPN上报各类数据,数据上报格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填报。

2.7.2上报时间

地表水环境监测:每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饮用水源地监测:每月18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9月15日前上报地表水109项和地下水39项全分析数据和水质全分析监测报告。

地下水环境监测:监测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地表水监测:每月22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

生态补偿监测:每月25日前报送当月监测数据。

2.8水质自动站监测

2.8.1水质自动站监测点位6个:磁河的七级桥、西大洋水库出口、府河的望亭、拒马河的码头、潴泷河的砂窝、白洋淀的采蒲台。

2.8.2监测项目、数据上报时间和上报方式按省环境保护厅和市政府要求执行。

2.8.3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总站水字〔〕182号)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每天查看自动监测实时系统中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声环境质量监测

3.1功能区噪声

3.1.1监测点位:

1类区东风东路224号宿舍区(原卫生路3号),2类区韩村南路楼群,3类区棉纺厂厂区西南侧,4类区东风路环保局和联盟路第二机床厂5个。

3.1.2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于每季度的第二个月(2、5、8、11月)1-20日进行一次24小时监测。

3.2道路交通噪声

监测点位159个,每个测点监测20分钟的等效声级(dB(A)),L10、L50、L90、车流量及相关指标,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监测1—2次。

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监测网格209个,每个网格监测10分钟的等效声级(dB(A)),L10、L50、L90及相关指标,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监测1—2次。

3.4质量保证

按照《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执行。

3.5数据上报

功能区噪声:监测月25日前上报本季度监测数据。

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11月5日前报送当年监测数据。

4辐射环境国控点监测

4.1监测点位

市军校广场。

4.2监测内容

瞬时γ剂量率、累积剂量。

4.3监测频次

每年2次。上半年:5月31日。下半年11月30日。

二、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

1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

1.1监测范围

国控、省控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

国控企业按年名单,省控暂按年名单执行。

国控、省控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监测:

国控企业按年名单,省控暂按年名单执行。

1.2监测内容及项目

1.3监测时间和频次

废水和废气均为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若季度内遇到停产情况,则企业开工后增加监测频次,保证全年至少监测4次。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每季度一次。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间至少每月监测1次,总监测次数不少于4次。

2“双三十”重点企业

我市“双三十”重点企业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控重点源,按国控重点源监督监测要求进行监测。

3城镇污水处理厂

3.1国控城镇污水处理厂

监测内容及项目按年名单(附表6)执行。于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每季度一次。

3.2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监测

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冀环[]4号)要求,每月对市区内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监测项目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并随机监测县域内30%污水处理厂。同时对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比对监测。

4质量保证

4.1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HJ/T373-)的要求,对污染源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等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4.2监测工作应该在稳定的生产状况下进行,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并记录监测期间的生产时间和工况负荷等参数。每季度结束后,调查所监测企业的季度生产情况和平均工况,季度生产情况和平均工况的调查区间可视情况调整为上个季度第三个月11日起至本季度第三个月10日止。

4.3每次监测时,监督性监测每个测点监测一天(连续生产企业)或一个生产周期(间歇性生产企业),废水监测4到6次,在一天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采样,获得各监测项目的日均浓度和日累计废水排放量;废气监测3次,获得各监测项目的小时平均浓度和小时废气排放量。结合工况负荷、生产时间等以及季度和年度的平均工况负荷计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排工程设施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等。比对监测时,对每个废水自动监测设备手工和自动至少同步采样监测三次,可安排和监督性监测同步进行;对于CEMS,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获取6对数据(可选取同时间段手工和自动5分钟平均值为1个数据对),颗粒物、烟气流速、烟温至少获取3对测试断面平均值数据。

4.4应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执行。

5数据报送

5.1报送内容

污染源监测数据包括污染源基础属性数据、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

5.1.1污染源基础属性数据包括污染源的基础属性、废水排放口(监测点)基础属性、废气排污设备基础属性、废气排气筒基础属性、废气监测点位基础属性、废水排放口和废气排污设备执行标准、自动监测设备的基础属性等。

5.1.2污染源手工监测数据包括废水手工监测数据、废气手工监测数据、监测期间生产情况和季度生产情况等。

5.1.3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指对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试验期间的自动监测数据及同步手工监测数据。

5.2数据上报

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发的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软件,每季度第三个月的20日前报送当季数据至省站。

三、其它监测

1“城市综合整治定量化考核”相关监测

1.1“城考”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监测

城市水功能区监测点位2个:大车村、望亭。

监测项目: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监测频次: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若监测月内遇到断流或结冰等情况未能监测,则具备监测条件后增加监测频次,保证全年至少监测6次。

1.2“城考”机动车环期检测

机动车(含汽车和摩托车)环保检测的车辆数占机动车注册登记车辆总数的80%以上。对于机动车一年中进行一次以上环保检测的情况,按照一次检测计算;按规定免检的机动车数量可计入环保检测车辆数。

1.3“城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监测

对市排水总公司银定庄污水处理厂、鲁岗污水处理厂、市溪源污水处理厂3个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进行监测,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城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监测

1.4.1市无害化处理场垃圾渗滤液

监测项目:色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总汞、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

监测频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2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监测

监测点位:市无害化处理场3眼观察井。

监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铜、锌、粪大肠菌群

监测频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2排污许可证监测、验收监测、监测、仲栽监测、环评现状监测、其它委托监测

监测站办公室接到委托后及时给各监测室下达监测任务单,各监测室按要求完成。

3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

年3月底前完成我市土壤调查报告初稿,5月底前完成原始记录归档,6月底前配合省厅完成各类报告的编制和图集的绘制以及报告的会审。

4生态监测

于年8月底前向省局提供年度全市(含各县)、及所辖各县的“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降水量”数据。

5“以奖促治”村庄专项监测

根据年省环境监测工作计划要求,继续对县大册营镇大册村开展监测。

5.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5.1.1监测点位

按年设置点位进行监测。

5.1.2监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1.3监测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的要求,采用手工监测的方法。

5.1.4监测频次

在5月和10月各选连续的5天,每天于10﹕00和16﹕00进行小时监测。

5.1.5质量保证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的有关要求执行。

5.2水环境监测

5.2.1监测点位

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为大册村公用井北井;村庄河流监测点位为漕河出入境断面。

5.2.2监测项目

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共23项。

村庄河流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表1、表2的基本项目29项。

5.2.3监测频次

9月或10月份开展水质监测。

5.2.4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以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的有关要求执行。

5.3土壤监测

5.3.1背景调查

社会和自然概况:重点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土壤类型、辖区面积、农业用水资源概况、土壤环境背景值等内容。

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管理现状:主要包括耕地总面积、作物品种、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使用化肥及化学品种类和用量,有机肥施用情况等。

5.3.2布点与采样

与年相同。共设12个监测点位,分别为大册村北500米基本农田3个,大册村北700米处养鸡场周边3个,于大册村南60米菜地处3个,大册村南200米新宇造纸厂(分厂)北部农田3个。

采集0~20cm表层土壤。在1m2内5点取样,等量均匀(四分法)混合后为一个样品,采样量为1kg。

5.3.3监测指标

土壤理化指标: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

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汞、镍、铅、硒、锌等元素的全量;

有机氯农药:根据当地施用农药种类,监测3~5种主要有机氯农药。

5.3.4监测时间

全年开展一次监测。

5.3.5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

分析方法参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文件汇编三)。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评价依据;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外的污染物,参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39号)评价。

5.3.6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依照评价标准,采用达标评价和污染指数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和特征分析。通过土壤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5.3.7质量保证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规定的质量保证措施执行。

5.4报送方式和时间

5.4.1环境质量报告为Word文件,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表格式为EXCEL文件,应经过审核,注明拟稿人、审核人和签发人。通过FTP将各类数据上报到省站“常规与旬报”文件夹中,数据名称见下。

环境质量报告文件名为:省××市z

空气质量数据文件名为:省××市a

饮用水源地数据文件名为:省××市y

村镇河流(水库)数据文件名为:省××市w

土壤数据文件名为:省××市s

5.4.2监测数据上报时间

空气质量数据:次月10日前报送上月数据

饮用水源地水质、村镇河流水质、土壤监测数据:10月30日前报送相关数据。

6应急监测

按应急预案执行。

四、编写质量报告

每季第一个月的20日前编写上季度的市环境质量季报,上报市环保局及省环保厅。

3月20日前编写上年度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简本,上报省环保厅、市政府及市环保局。

6月20日前编写上年度市环境质量报告书详本,上报省环保厅、市政府及市环保局。

五、数据报送

篇5

引滦入津工程是一个包括跨流域引水、输水、蓄水、净水和配水等综合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城市供水系统。因此,黎河产水量的多少和水质的优劣关系到黎河下游水库的水量调度和水质安全,直接影响天津市的城市供水质量。本论文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量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黎河水环境,对黎河的自净能力进行分析,并且由黎河自净能力大小提出防治措施及管理方案。其成果不仅对黎河安全,优质输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输水河道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黎河基本概况

黎河发源于河北省迁西县燕山山脉丘陵区,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河北省遵化市建明、黄台口,经遵化市城南、东滩村、前毛庄、王各庄至天津市蓟县西龙虎峪附近与沙河汇流后入于桥水库,沿程接纳了15条支流,流域面积560km2,河道全长76km,其中利用输水段长57.6km。其特点是河底坡降变化大,河床深浅变化大,河宽变化大,河床底质变化大,河道弯曲弧度变化大。根据地形、河道特性及地质条件,将黎河输水段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黎河输水段设计流量为60m3/s,校核流量为75m3/s。根据1960~2001年前毛庄水文站42年水文统计资料,黎河洪水洪峰流量大多在100~585m3/s之间,多年平均307m3/s,最大实测洪峰流量为1360 m3/s。黎河流域的地下水主要为降水,该地区地下水水质良好,其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水矿化度小于0.2g/L。根据遵化市气象站资料,黎河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0.9℃。

黎河输水段上游河道由炸糕店至后黎河店全长12.64km,河道为宽浅型,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中游河道由后黎河店至黎河庄全长10.39km,河道为宽浅型,河床由砂砾石组成,逐渐由粗变细;下游由黎河庄至果河桥下全长34.57km,河床以粗中砂为主,局部有细砾、细砂,河型为深弯曲型。

近年来,由于上游铁矿厂的尾水排入,部分河床和河滩沉积了厚度不等的呈粉砂状的矿砂。

黎河水体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点源和农业面源等污染。

工矿企业点源污染主要来自遵化港陆钢铁有限公司、唐山建龙焦耐厂以及黎河沿线分布的铁选厂等支流排污口。工业点源污染物排放量大,对水体污染较严重。遵化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经支流排入黎河水体中的总氮7t/a,,总磷2.1t/a,化学需氧量31t/a,氨氮7t/a,铁14t/a。唐山建龙焦耐厂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氨氮、总氮、总磷和总锰。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广泛,包括农田化肥的流失、农村村庄生活面源、禽畜养殖。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排放不稳定、污染过程缓慢等特点,是影响黎河水质的重要原因。

3、底泥污染物的监测

为研究黎河河道底泥中污染物的累积程度、通过分析2008年8月和10月分别在黎河上、中、下游分层次取的底泥样品,分析底泥污染物的累积水平。

3.1 取样点布设

2008年8月3日和10月24日在黎河输水前分别在黎河的上、中、下游选取炸糕店、东滩桥、夏家峪三个采样点,在河湾泥沙沉积处取表层(0~5cm)、中层(5~20cm)、底层(约20~40cm)的底泥样品,部分新鲜土样密封后在实验室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其余土样室内风干、过筛,分析各层中污染物的含量。

3.2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值、全氮、全磷、有机质、氨氮、硝态氮、Fe、Mn、Hg、As、Pb、Cr、Cd等13项。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监测分析。

3.3 底泥营养物质的监测结果

底泥取样主要在沉积的粘性土和亚沙土河床段,避开了细沙和粗沙的河床。由于黎河在8月至10月之间曾有一次小规模的输水,造成两次监测结果有很大差别,从上游至下游底泥污染物在0-40cm处的沉积规律也很不明显。

根据实测污染物检测值可知,输水前后除pH变化较小外,其他后各种污染物浓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并且其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均有一定变化。输水后,硝氮的浓度在上、中、下游均减少。

黎河在不输水的时候,河道流量小,由于流域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选矿厂尾水随支流不断的排放,河道中积累了大量污染物,造成非输水期引水河道有机质、全磷、全氮、硝氮等浓度异常高。黎河输水后河道横断面污染物浓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上游段全磷、全氮、硝氮的浓度都有因输水有很大幅度的减少,而硝氮最为明显。上游段,输水前硝氮的浓度在5-20cm处浓度最大,其浓度约是0-5cm的3倍或是20-40cm处的2倍,输水后,垂直方向上浓度相差不大。只有氨氮在输水后浓度有较大的增加,由于泥底沉积物的氨氮含量在输水过程中不断释放,且氨氮主要来自化肥的施用和农村分散生活用水,所以浓度不断上升。

中游因输水导致,有机质由原先0-5cm浓度较高的情况变为垂直方向上基本平衡,随深度的加大略微加大。输水后导致,硝氮的浓度和中游磷在20-40cm的浓度有较大的减少。下游段,有机质浓度因小规模输水后变化幅度较小,相比输水前,有机质、全氮和氨氮在5-20cm处浓度增加,其余污染物均有小幅度的下降。

因输水的关系,导致大多数污染物被水流带走和河流自净,使有机质、全磷、全氮、硝氮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尤其是硝氮和全磷较为突出。而因输水使氨氮浓度有较大的增涨,并且高浓度区由中游断面上移到上游断面。

3.4 底泥金属元素的监测结果

黎河的主要水环境功能是为于桥水库输水,底泥质量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一级标准进行评价,即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土壤类型进行环境质量评价。2008年10月对炸糕店、东滩桥、夏家峪三个取样点底泥中的金属含量(铁、锰、砷、汞、铅、铬和镉)进行监测。《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规定铁和锰的标准值,锰的含量参考北京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其范围在218-672mg/kg,平均值为419mg/kg。

5、自净能力

底泥污染物释放的浸泡实验证实黎河河床对铁的吸附沉降能力非常强,因此,虽然黎河干流和支流两岸有大量选矿厂,将富含铁、锰的尾水排入河道,但铁锰很易被悬浮物吸附,在底泥中沉积,这种沉积造成黎河底泥铁锰含量很高。水体自净系统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较强扰动的条件下,表层底泥中的铁(如输水初期)可能释放出来,但很快又发生沉降,因此,尽管黎河底泥中的铁含量高达4%,在水体中铁却很少出现超标现象。

底泥浸泡实验表明,黎河对有机质、总磷和总氮也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包括吸附沉降、曝气分解等。黎河卵石加沙质河床、大比降河段、多道跌水坝的设置以及高含量悬浮物使其对污染物有很好的分解和沉降能力。但对不同污染物的主要净化机制可能不同,如对有机质和总氮主要是曝气降解(有机质在底泥中的含量低,浸泡实验发现总氮容易从底泥中释放出来,表明这两种污染物在黎河中不易沉降),对总磷可能以沉降为主。分析2008年10月非输水期黎河主要支流和干流多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支流污染物不断排入的状况下,干流污染物的浓度呈波浪状变动,虽然在上游和中游污染物大量排放的条件下,中游的东滩桥断面污染物浓度会上升,但与支流汇入的高浓度污染物相比,干流对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反映了黎河从上游至下游沿程TN、TP的这种排污-净化-排污-净化的波浪状变化趋势。

7、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7.1 加强水源地保护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和监督体制,提高水质透明度,加快饮用水源监控系统的建设,合理布置设置站点,加强水域水渍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为保证水源地安全提高可靠的技术支撑。

7.2 依法治水, 强化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属国土资源, 应结合国土整治统盘考虑, 在开发水资源同时, 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建立并且健全水资源的管理机构, 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规划。

7.3 制订水污染防治规划, 建立河流污染预警机制。

要根据流域或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人口增长、环境容量、水体功能及治理情况等因素, 制订水污染防治规划。同时应逐步建立河流污染自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水污染问题,并建立河流污染应急预案。同时要尽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排污权交易,以经济约束污染排放。

7.4 加强工矿企业点源污染控制

对于工业排污的污染情况,要求工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以减少生产原料及最终产品流失量,同时加强排污处理,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或者是让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直接纳入遵化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

7.5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1)要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如适量施肥,土中施肥,避免重复多次使用同种肥料、推广绿地种植和秸秆还田等。另外,在农田和水体之间建立合理的草地或林地过虑,也可以大大降低水体中氨的含量。

(2)采取措施控制养殖业的污染。应遵循生态规律,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和沼气。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

7.6 为保证水质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为避免向引滦水体释放有害物质,减少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提高管理效率,美化河道环境景观,规划对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即治污截污工程、绿化林带工程及封闭管理工程等。

7.7 建设黎河下游湿地生态系统

于桥水库70%以上的污染负荷来自于上游河北省,针对污染源广且分散的特点,结合水库的实际条件,拟采用投资少且净化效果好的生物工程措施。结合黎河下游的实际条件,拟对黎河、沙河的来水进行净化处理。规划在黎河下游即水库上游库区22m高程以下的直接淹没区和围堤南、北鱼塘,建设湿地处理系统,充分发挥植物的拦截、吸收、吸附作用,结合物理沉降、化学反应等机制,拦截水库主要入水口(占水库入库水量的85%以上)汛期降雨、引滦输水等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污染负荷,降低水体中氮磷含量,达到抑制库区藻类过量繁殖而改善水库水质的目的。对于黎河在汛期来水和非汛期输水时,都应将头水导入前置生物净化池,净化水质达标后方可进入于桥水库。

7.8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解决水质污染问题需要政策、技术和工程的多方面综合防治,而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公众的深刻认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对策。有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使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水观念,使广大群众懂得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15]。促使人们自觉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要加强舆论监督,对浪费水、破坏水质的行为公开曝光。把节水和环境保护变成公众的自觉行动。

8、结论

本文通过对黎河的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输水期与非输水期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不同。金属汞和铬的含量均在炸糕店处超标,金属铁、锰在炸糕店、东滩、夏家峪3个断面均严重超标。通过底泥的浸泡实验,得出黎河河床对铁的吸附沉降能力非常强;而总氮在输水过程中不断释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总磷浓度很少超标;CODMn浓度在黎河干流河段变动幅度大。从上游到下游,由于净化、吸附作用,有机质浓度显著降低。底泥的扰动实验表明,随着不断扰动-静置的交替,总氮浓度有所少量增加,总磷的变化以吸附沉降为主;CODMn变化趋势与浸泡静置实验相似;铁被吸附沉降的性能强。通过计算水环境容量,分析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的大小,得出:黎河在输水期水环境容量能满足要求;在非输水期,虽然黎河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由于其纳污量远远高于水体的水环境容量,造成污染。从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政策性,工程性,技术性的措施来防治黎河水污染。■

参考文 献

[1] 贺瑞敏.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江苏:河海大学,2007.

篇6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环境情况严峻,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农村的环境监管能力十分薄弱。全县各级要切实增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周密部署安排,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统筹工业和农业污染防治,统筹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明确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以综合整治为手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提升农村环境监管,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发展绿色农业,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农村环境质量特别是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到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基本清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5%;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

到2020年,全县农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状况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三、全面建立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创新农村地区环境管理措施,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目标责任制,将责任逐级落实到各村组,落实到各系统各单位,不断强化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支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督促落实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饮用水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等示范工程的建设。负责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和乡村企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和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工作。

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制订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有关鼓励政策,会同环保部门制订农村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指导农村工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企业技术改造;指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动农村工业企业走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路子。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土地用途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负责监督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的生态治理和修复。

建设部门负责制订镇村建设规划,指导并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及村容村貌的整治。

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乡村清洁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农业的推广示范;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他农产品基地的环境监测、评价及监督管理工作;配合做好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林业部门负责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工作,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和“三化一片林”等工程。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供水、人畜饮水工程和水保生态工程。

卫生部门负责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建设工作,指导乡镇医疗机构依法处置医疗垃圾。

交通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

财政部门负责积极支持农村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安排相关补助经费。

四、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要把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建立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加强监测和监管,完善各类标示牌、界桩及警示标示,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二是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的发生。三是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单位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四是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五是环保、卫生防疫、水利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水质状况。

五、严格控制农村工业及生活环境污染

(一)严格控制乡村工业污染。制订和完善村镇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企业布局。依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控制,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一是村镇二、三产业发展必须符合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二是新上项目应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污。三是引导、鼓励村镇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工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在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上优先予以扶持。四是坚持有计划开发和规范开采,坚决依法制止私采乱挖矿产资源行为。建立生态恢复责任制,对已造成生态破坏的矿区逐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切实维护矿区农民的环境权益。五是实施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类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污染“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要推进同类企业、行业的集中,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集群;农业园区建设要以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化为原则,从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出发,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为抓手,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步骤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县各乡镇应建立垃圾站,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提倡资源化利用或集中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人口不集中的乡村可采取堆肥或就近简易填埋;在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人口聚集密度较大的村庄要实行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理,或就近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县城周边及城郊结合部、宝平公路沿线地区,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及便利的交通,逐步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要根据排放生活污水的水质与总量状况,采用沉淀池处理或通过沼气池净化处理,县城附近的乡镇可将乡镇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县城污水处理系统;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高的广大农村地区,可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分散处理;实行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推广农村清洁能源。结合我县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实际,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结合“一池三改”(建沼气,改厨、改厕、改栏圈)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程,资源化利用人畜粪便,大力推广太阳能技术,最终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在秸秆资源较丰富的农村聚居区,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或发电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六、突出防治农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

(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部门要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掌握农业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要要做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对分散式畜禽养殖采取建设养殖小区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依法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二是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进行限期治理。三是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立足实际,全面调查分析全县土壤污染状况,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等,分析污染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制订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废弃厂区土壤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实行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用途。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制度。

七、加强农村地区自然生态保护

以我县细鳞鲑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借创建生态示范县的契机,做好全县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在适宜地区开展工程造林、义务植树、流域治理等小治理;在造林绿化困难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大面积、跨区域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和禁牧,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加强对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四旁植树和低效残次林改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外来有害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八、大力开展创建和示范工程活动

以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文明示范村活动为抓手,把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镇、村率先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带动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不断深化巩固生态示范县建设成果,到2020年,建设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成5个环境优美乡镇,28个生态示范村,省级绿色学校及绿色单位15个,市级绿色学校及绿色单位30个。

九、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全县统筹逐年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在各有关部门争取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在实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切实落实建设、水利、交通、供水、绿化、治污等各项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及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县级环保部门的工作重心要逐步实现由城区向农村转移,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重点加强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明确分管环境保护的领导并逐步建立环保监察员制度,制订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把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

篇7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油气长输管道;环境影响

引言

管道运输作为一种长距离输送大宗物资的运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介质的输送。油气长输管道一般线路长,途经地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往往不可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等环境敏感区,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1]。熟悉和掌握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是高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长输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内容

1.1线路工程

油气长输管道线路工程主要包括油气管道、线路截断阀室、阴极保护站、施工与维修便道、标志桩、警示牌、固定墩、水工保护设施等。

1.2工艺站场

油气长输管道均建有首站、末站和中间站场。根据站场功能不同,输油管道中间站场主要有泵站、加热站、分输站等,输气管道中间站主要有压气站、分输站、清管站等[2]。1.3辅助工程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配套辅助工程主要有自动化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供水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通信系统、维抢修中心等。

2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1路由评价

根据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具体情况,如线路走向、沿线地质地貌及社会情况等,采取局部和重点区段路由比选方案的分析,其中,重点区段路由比选时,应分析管道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文物古迹、重要山体等重要环境敏感区的路由合理性。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可研阶段,环评提前介入,通过对路由比选的环境论证,环评人员将路由比选的评价结论,尤其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结论,提交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以保证工程通过采取避绕、改线等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管道沿线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其重要评价内容,其中,管道穿越重要环境敏感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是重中之重。2.2.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根据管道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壤、植被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调查管道沿线生态分区及其基本特征,包括每个生态分区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野生动物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管道沿线珍稀濒危动植物;管道沿线生物多样性调查;管道沿线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进行重点调查。2.2.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主要影响包括:①开挖管沟、敷设管道、建设站场、修筑施工道路等对沿线土壤、植被、地表以及地表径流的改变,占用土地或耕地,若生态治理和恢复措施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农业生产,分割天然生物栖息地整体环境,破坏生物迁移的天然通道,引起物种多样性的改变,特别是威胁到一些珍稀濒危生物的存在[3]。②对沿线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影响,分析对其造成的主要生态影响、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2.2.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来说,要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中的生态用地管制,特别是加强对林区、草原、湿地、湖泊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防止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导致自然景观的破坏。在线路走向上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对于实在无法避让的,在线路规划中一定要征询其管理部门的意见,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进行权衡,选择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在工程技术上可行,同时对社会经济有益的方案[4]。

2.3环境影响因素及环保措施

2.3.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环保措施(1)废气施工废气主要来自地面开挖、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及施工机械(柴油机)排放的烟气。由于开挖埋管过程为逐段进行,施工期较短,产生的扬尘较少。管线在顶管穿越等大型机械施工中,由于使用柴油机等设备,产生燃烧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2、CmHn等,燃烧烟气的产生量较小。管线在走向选择上充分依托管道沿线的国道、省道以及当地现有交通道路,单独修建施工便道或伴行公路较短,因此,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量也较小。针对施工废气,可采取的环保措施包括:①采用洒水车定期对作业面和土堆洒水;②施工现场合理化管理,统—堆放材料;③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沙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④保持运输车辆完好,不过满装载,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程抛洒,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2)废水管道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管道安装完后清管试压排放的废水。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施工场地附近的民用设施中,依托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若在偏远地区无现有处理设施可依托,则采用移动厕所或临时厕所进行处理,统一收集后用于施肥。②管道清管、试压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铁锈和泥沙,选择合适的地点排放。(3)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工程弃土、工程弃渣和施工废料等。其中,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依托当地职能部门处置;施工过程中土石方主要来自开挖、穿越、修建施工便道和伴行道路以及工艺站场的施工过程,尽量做到各类施工工艺及各标段土石方平衡,施工期工程弃渣主要来自定向钻穿越产生的废弃泥浆和钻屑,排入钻屑沉淀池和泥浆收集池中,蒸发固化后掩埋;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的废焊条、防腐作业中产生的废防腐材料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等,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4)噪声目前,管道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轮式装载车、吊管机、各类电焊机、柴油发电机组、运输车辆等,针对上述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影响,采取的环保措施有:①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严格执行当地政府噪声控制的规定,禁止在晚上10时至次日6时进行高噪声施工,夜间施工应向环保部门申请,批准后才能根据规定施工;②尽量使用低噪音设备;③与周围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减少扰民问题。2.3.2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环保措施油气长输管道全线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正常工况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工艺站场的排污。(1)废气输气管道工程站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清管、分离器检修、站内系统超压排放的天然气以及采暖锅炉燃烧烟气等;输油管道工程站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储罐大、小呼吸无组织挥发的烃类气体以及站场加热炉、取暖锅炉燃烧废气等。通过采用密闭集输工艺降低烃类的无组织挥发,站场采暖尽量采用电驱,加热炉和锅炉燃料优先选择清洁能源,排气筒高度及各废气污染物排放满足相应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2)废水废水主要来自各站场排放的生活污水、设备清洗水、场地冲洗水、泵冷却水以及泄压罐定期冲洗水等。其中,站场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经站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用水;设备清洗水、场地冲洗水、泵冷却水以及泄压罐定期冲洗水主要为含油污水,排入站场含油污水调节池,定期拉运至可依托的含油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3)固体废物管道运营期各站场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清管收球作业以及油罐检修产生的油渣、含油污泥。对各站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各站场产生的油渣和含油污泥暂存于污油桶内,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处置。(4)噪声管道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站场的机泵、压缩机等机械噪声、锅炉运行噪声以及输气管道放空立管产生的瞬时噪声,通过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放空口安装消声器,站场周围绿化等措施,降低站场噪声影响。

2.4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大量国内外统计资料和案例分析可知,油气长输管道发生的风险事故主要是管线泄漏事故。事故状态下,输油管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要比输气管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大(泄漏的油气会对环境产生持久、难以恢复的影响)。输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易燃、易爆,若管道运行期间管壁破裂发生天然气泄漏,遇明火将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爆炸次生SO2、CO、烟尘等对周围环境将造成较大影响,但天然气水中溶解性差,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4],因此,输气管道评价重点是人口密集区段和原生生态环境敏感区段(如天然林、公益林等)。而输油管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油品大量泄漏,对土壤、水体等环境产生难以逆转的影响;若发生次生火灾将会给动、植物生存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此,输油管道风险评价的重点是管道穿越重要河流、水源地、原生土壤环境等环境敏感区[5]。运营期应重点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根据事故原因,提出防范、减缓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长期监测计划,加强规范化管理,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都是有效降低事故风险的手段[6]。

2.5环境管理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的各种作业活动和运营期的风险事故。无论是施工期的各种作业活动还是运营期的事故,都将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或灾难。施工期建立HSE环境管理体系、引入环境监理、监督机制,加强管道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管理。运营期,环境管理除抓好日常站场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外,工作重点应针对管线破裂油气泄漏、站场储罐着火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具有发生突然、危害严重、污染影响长远且难于完全消除等特点。为此,必须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措施以及恢复补偿措施等。

3结语

根据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自身特点及特殊性,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管道路由评价、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尤其是管线穿越环境敏感区)以及运营期环境风险评价等。总体来说,长输管道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线路以生态保护为主,站场以污染控制为主,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按点段结合、突出重点的方法开展,掌握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可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肖峻,汪亚峰,时鹏,等.荒漠草原区油气管道建设对地表植被格局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27~2034.

[2]陈辉,王长伟.浅析油气长输管道环境管理[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4,24(4):77~81.

[3]李国君.浅析长输油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前置评价的作用及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68~70.

[4]尹士武.西部开发中管道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1(4):15~17.

[5]李玮,董龙涛,胡乾彬.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1):256.

篇8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评估要点

1工程概况。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及大临工程,主要关注工程内容是否完整,工程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流域规划、水资源规划、水电规划)及规划实施状况。

2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与识别。关注是否涉及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同时应关注施工期敏感目标。

3枢纽工程选址、正常蓄水位选择与运行调度方。结合工程库区、输水工程沿途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及其与工程的区位关系,重点关注工程选址、选线与运行调度方案的环境可行性与环保措施合理性分析。

4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根据工程施工规划与工程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按照施工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及其保护要求,重点结合施工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施工交通组织与施工道路建设方案,关注工程施工规划与工程区布置的环境可行性与环保措施合理性论证[2]。

5施工期与运营期产排污分析。施工期产排污核算及运营期产排污分析时,关注产排污是否满足环保要求,涉及移民安置的,要关注安置区环保措施。

6其他关注点。关注人群健康、局地气候与土壤环境的影响,若工程具有城镇供水功能,应关注水质保护要求及清库方案,并明确清除物的处置方案(包括数量、性质、去向及处置点等)。

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要点

1生态环境影响

(1)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生态完整性分析,对环境保护目标与自然景观的影响分析和生态保护、修复措施论证[3](如料场开挖的景观影响评价与景观保护要求、施工迹地的恢复等)。(2)应关注重要生境和敏感目标分布及与工程的位置关系,工程施工对重要生境和敏感目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动植物,应根据其生活习性及生境的要求,细化保护措施(工程避让、移植、异地重建等)[4]。(3)针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重点关注保护要素,工程与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以及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隧道工程应对输水隧洞建设造成疏水而导致的地表植被的影响预测评价与缓解措施论证,分析是否会导致其结构、功能改变,是否会对保护对象或重要景点造成不利影响,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4)水生生态评价范围的完整性,应包括库尾以上流水河段,关注评价河段的水域生境特点(特别是库尾以上流水河段、坝下减水河段与汇水支流)以及鱼类“三场”分布情况,结合流域水资源开发现状分析,阐明评价水域的水生生态特点、演变趋势及其变化原因。(5)大坝阻隔、泄水过程均化、鱼类生长繁殖期泄水水温下降、大坝泄洪气体过饱和等对坝下流水河段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影响。同时,还应关注低温水对下游种植物的影响。(6)施工期鱼类保护措施,成库后对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库区水位消落对库区产粘沉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及鱼类繁殖季节的环保对策措施;建设过鱼设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鱼类增殖放流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分析,落实增殖放流站的选址,必要时提供增殖放流站建设方案和平面布置图。(7)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的生态监测计划和实施方案建议的可行性,水生生态监测方案中应包括增殖放流效果监测评价的内容。

2水环境影响

(1)据工程坝址下游支流入汇及区间汇流、主要用水区域及用水对象分布、水域功能分区等情况,合理选择水环境控制及影响评价的断面(如水域功能区划类别变化交接断面),按照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要求和评价河段的水环境特征,关注水质现状调查分析与特征水质因子(如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因子等)的水质现状评价。(2)关注减脱水段下泄生态流量问题,工程施工导流、水库初期蓄水期及永久减脱水段的下泄流量保障措施。同时,要特别重视工程坝址下泄流量是否满足其生态、环境与河道外综合用水需求,水库初期蓄水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及解决方案,以及设置生态小机组的可行性。(3)应关注受水区域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与重点工矿企业生产废水源强的现状调查与污染源变化趋势分析,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污染源治理、特别是敏感水质指标的控制要求;合理选择主要退水区域与重点水质保护河段,重视农灌退水对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影响问题,关注水质影响预测评价与相应的水质保护措施论证内容,明确区域水污染源的控制指标与特征水质控制因子(如氨氮、总磷等)。(4)区域需水量的分析,预测区域水资源量分配的变化及新的水资源平衡关系,包括流域的水量互调关系、调出和调入水量、河道生态流量、耗水量及退水量等。同时,还应关注水库富营养化与重金属富集问题。(5)低温水问题,对于大中型水库,重点关注分层取水,结合库区水温分布状况与水库运行特征,进行水温影响预测,重视缓解水温影响的措施论证,并将其纳入工程环保措施与投资估算内容。(6)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是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保护目标及保护措施;隧址区上方涉水敏感目标分布(包括居民区及其饮用水源、水库、堰塘等);隧洞涌水量的预测、隧洞施工方法、治堵涌水的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与可靠性;地下水赋存特征、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富水性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地下水环境现状(包括地下水位和水质两个方面)的调查;重要隧洞影响区的井泉位置、井水位、泉流量、出露层位、补给来源和地下水用途,施工中隧洞突水对这些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蓄水后库水漏失和渠道渗漏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与防治措施;对于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地下水监测,施工期应进行各隧洞上方代表性泉水流量、井水位的监测,营运期应进行渠道渗漏监测和灌区地下水位与水质的监测。

3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影响

根据区域环境现状及其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结合工程施工规划、工程区布置与影响源强的界定,按照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保护要求,重点关注工程施工期料场开采、工程运输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及环保对策措施。运营期还应关注泄洪期间水雾对周边人群生产生活的影响及预警鸣笛对声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影响

重点关注工程弃渣处置方案,渣场选址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移民安置及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要点

1移民安置

结合工程占、淹耕地及其所涉及移民数量,明确移民方式,关注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分析(如开垦土地对区域生态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用水排污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分析等)与相应环保措施。

2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形式恰当,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相关要求,关注时间节点及代表性,意见分析及信息反馈。

环境风险影响评估要点

根据工程特性与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关注库区与渠道输水的水质污染事故、重点河段及敏感水域退水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分析,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水质污染风险应急预案等。对于施工期,还应关注为了加快混凝土凝固而使用制冷设备造成氨泄露的环境风险。

环境管理、监测及验收

一是关注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监管计划和监测计划的有效性;二是是否提出相应的施工期环境监理要求;三是是否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464-2009)要求,细化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明确监测点位、频率和因子。

篇9

一)全面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将推进质量振兴列入重点工作内容,认真总结质量兴县活动经验、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充实扩展并制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方法、步骤、职责,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全面组织实施。年底前,全县全面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二)积极推进品牌战略。以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产品,作为培育创建名牌的主要对象。年,争创1个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力争1-2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争创3-5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为目标,加快标准制订修订和升级,构建科学、完整、先进的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提升经济发展整体质量水平的先导作用。

1.加快升级工业产品技术标准。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标准,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体系,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全面实现《意见》设定的各工业产业的质量指标。

2.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大宗主导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主要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70%以上,优势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为先导,带动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全面实现《意见》设定的农业质量指标。

3.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以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诚信度为重点,制订修订覆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的地方标准,有效提升服务业规范度和标准覆盖率。鼓励服务单位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年,制定实施1项地方标准,重点培育1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引导全县服务业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4.强力实施节能减排标准化。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对能耗和排放控制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和提升,督促和推动企业实施有力度的节能减排更新改造。抓紧循环经济标准规划的完善与组织实施。以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为重点,促进和推动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上水平,确保我县能耗严格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稳步改善和提升全县环境质量水平。

四)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重点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产品、重大项目要组织力量开展攻关突破,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年,重点工业企业完成1-2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全县完成3-5个以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集群;力争1户以上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1-2户企业获得市政府质量奖。全县大中型以上企业的主导产品、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基本实现换代、升级和提档,质量水平整体提升,经济效益普遍提高。

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着力构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卫生、农牧、质监、工商、商务、食药等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和职责紧密衔接,尽快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评估论证、许可认证、监督抽查、过程监管、风险监测、安全预警、事故处置、事件应急等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年,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明确食品小作坊监管责任,细化监管措施。药品、保健品生产经营要符合国家有关强制认证或行政审批的规定和要求。生猪全部实现定点屠宰检疫。有效预防重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2.建立和完善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为核心,产品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相配套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根据产品质量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监督检查的范围、频次和种类。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的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违法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数据库,定期分析质量状况,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加快建设全县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及时产品质量状况和安全预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通过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有效实施,形成对全县产品质量整体状况的有力监管和控制。年,全县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建档率达到100%产品质量可比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3.建立健全进出口环节疫情疫病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建立完善预警机制,防止各种疫情疫病,保障全县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法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检行为。

4.严格执行重要工业产品的行政许可制度。对纳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产品和关系健康安全的强制性认证产品,要依据许可条件、程序严格审查和批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有计划、分步骤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高污染产业。年,基本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和落后产能,推动全县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六)大力提升优势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和竟争力。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通过标准提升、技术创新、新品研发、结构调整、更新改造、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着力推动我县支柱产业及其优势主导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向高端攀升,全面增强我县优势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1.现代农业。抓好我县红枣、枸杞、酿酒葡萄、蔬菜,棉花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以此为基础,加强深加工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年,新增3-5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并通过产品质量认证,新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上市农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和无公害标准。

2.现代工业。按照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循环、安全为主导,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优势企业培育、结构优化升级和园区平台支撑四个重点,改造提升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培育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着力构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做大做强煤炭、化工、食品、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年,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3.轻纺产业。年,全县细绒棉、酒类酿造、纸箱包装、肉类食品、手工地毯等产品质量全面提档升级。高起点加快新产品开发,缩短产品换代周期。主要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

4建材制造业。以空心砖、铸管、花岗岩板材、农机具加工等为重点,着力抓好铝塑板生产线、温室大棚棉被及卷帘机生产线、小型农机具改造等项目,积极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七)着力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质量。年,形成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得到全面落实,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得到有机组合和衔接,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产出率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达到县上设定的指标。

八)切实保障和提升工程质量。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备案等)审查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质量终身负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装饰装修质量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特别是重点公共设施、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二是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方案,整体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住宅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水利和交通部门着力加强水利、交通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交通干线的建设质量。年,所有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省“飞天奖”优质工程。公路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

九)着力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抓紧制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规划。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废物排放,加强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医疗、化学等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确保环境安全。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绿化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年,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有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危害明显减轻,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1.空气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均低于省限定指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2.水环境质量。重点流域水质均达到标准。水库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降低农村地表水水源污染,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保护水环境。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除矿化度指标外)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水域功能区的水质和生态景观水域的水质均达到国家相应水质标准。

3.土壤环境质量。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侵害农田,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置,使农用土壤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4.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建设。加强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我县重点区域的风沙治理,遏制沙化的蔓延。重点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使其自然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

十)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1.交通运输业。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严密组织和科学调度,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年,正常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全县公路长途客运班车正点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目标。

2.金融保险业。推动金融保险业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力推行金融、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完善投保、承保等客户服务体系。以方便客户为原则设置工作程序,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年,顾客满意度较“”末提高10个百分点。

3.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规划和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制定并推行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年,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

4.旅游业。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强化旅游执业行为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提升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和导游服务质量,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及游客对旅游业的满意度。年,产品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游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

5.邮政通信业。建立、完善通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提高通信质量,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年,邮政通信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通信计时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监督,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

6.医疗卫生业。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社会公益性质、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严谨负责执业精神的医疗体制,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入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追溯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救治、诊断、护理等医疗水平。年,全县三级甲等医院全部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全部通过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7.商贸流通业。主要商贸企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商贸企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开展诚信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商贸企业诚信档案,引导规模以上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严格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承诺层次和兑现率,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年,商贸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顾客满意率达85%以上。创建1个省级名牌服务机构。

十一)持续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和诚信度。

1.加强企业质量基础建设。企业要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持续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责任、质量安全、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意识。要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以质量提档、产品升级为目标,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推行管理体系认证。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节能降耗、质量管理小组等群众性的质量活动,全面增强企业质量基础。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率达到95%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涉及环境保护的企业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涉及食品安全、医药和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

2.加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质量水平和保证能力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加快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信用记录。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质量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施行分类监管,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十二)扎实推进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围绕我县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食品、农产品的检验项目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年,形成能够基本满足全县食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验要求的检验检测体系。

十三)建立健全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1.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发改、工信、环保、建设、农牧、卫生、质监等部门定期分别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和倾向性问题,把握质量提升进程。各主管部门每半年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提交一份质量振兴工作书面报告;各牵头部门每半年向县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一份质量状况书面分析报告。

2.建立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提升率、品牌创建及其贡献率、主要产业及其主导产品的竞争力指数、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开发率和贡献率等。要将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元素和指标,充分发挥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建立质量信息制度。定期向社会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提高质量信息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引导消费并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

4.加强质量宏观政策措施研究根据推进质量振兴的阶段性进程,适时对质量状况、动态、趋向、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议,指导质量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

十四)落实政府各项质量奖励。县委、县政府对获得中国名牌、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著名商标的企业建立相应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以激励企业努力创新,追求卓越质量绩效。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按照《意见》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加大对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县共同推进质量振兴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领导小组总体把握质量振兴工作进程,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和各自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努力,使全县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质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成效显著。

三)总结阶段:领导小组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工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巩固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安排推进质量振兴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各乡镇要在认真总结质量兴县活动经验、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切实把质量振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工作,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考核检查和督促指导等工作。并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提出建议,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建设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农牧局、县质监局分别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的牵头单位,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各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区域、本部门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具体方案,于年7月上旬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每年11月底前将下一年度质量振兴工作计划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强化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对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确保质量振兴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