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降碳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降碳报告

篇1

地球只有一个,我们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谁都有这个责任重视环保,重视低碳。共同阅读低碳节能环保的演讲稿2020,请您阅读!

低碳节能环保的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节能”和“低碳”这两个词的意思?我想当然知道。“节能”不就是节约能源吗?“低碳”不就是降低碳排放量吗?是啊,的确简单。我们经常把它们挂在嘴边。可是,你真的理解它们吗?它们真的深深扎根在你的心底了吗?曾经,地球母亲留给我们丰富的能源使我们兴高采烈,感叹地球上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最新统计表明,石油将在60年后枯竭,煤还可以供人类使用250年;曾经,物资、能源的浪费多么猖獗,现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了新一代的口头禅;曾经,“发展第一”,环境问题被忽视的情况时常发生,现在,可持续发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成了最大的课题。不难看,环境问题在不断被人们重视。尽管如此,环境问题仍然严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迫在眉睫。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这一影响人类命运的问题却迟迟无法达成协议。在生活中,开着大排量汽车,购买含氟空调、冰箱,含磷洗衣粉,夏天把空调开着低温还一边裹着被子,日光灯彻夜长明,水龙头滴水声日夜不息......,这些影响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与我们的主张所悖逆的。如果整个社会是大海,每个人就是一滴水,大海的污染,影响着每一滴水,也需要每一滴水努力帮助净化污染。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先要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低碳生活需要人人参与!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创造低碳生活!其实做到节能,创造低碳生活很简单。例如打印双面用纸,淘米水浇花,随手关灯,夏天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多骑自行车,像城市的无车日一样,少开一天车,等等等等。这些行为旨在培养一种习惯,一种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节约的意识,才能使节能低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的行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应该踊跃加入环保行列,号召更多的人们行动起来。每一个人的一小步,将是社会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为了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为了使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为了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为了下一代拥有的地球永远美丽,行动吧!努力吧!为了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

低碳节能环保的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名在新茶乡人民政府工作的普通公务员,我叫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地球----我们的家园。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其实我们的地球更应该叫水球,因为在目前已知的星球中,它才是唯一一颗蔚蓝色的水所包围的星球,蔚蓝色意味着一种希望、一种生命,而地球正是一颗充满希望、充满生命的星球。

曾几何时,这颗充满希望与生命的星球在人类面前变得不可捉摸。从太平洋东岸的赤潮现象到美国的四月飞雪,从98年的长江大洪水到__年的四川干旱,地球仿佛在发疟疾似地颤抖,人类竟然也像倒退了一万年似的束手无策。

如果说,人类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这多少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哀叹,那么人类去“威胁”大自然,又该怎么去陈述呢?曾经是中亚地区最大水域之一的罗布泊湖,在本世纪70年代还是一个大湖,但是到了80年代,已一去不返,被流沙所掩埋。这种人为造成的后果,怎不叫人痛惜?在对大自然的索取与探索中,作为“征服者”的人类,还未来得及欢庆自己的胜利,大自然就已经对人类做出了无情的报复。

据报纸记载:中国目前的沙漠约16万平方公里是人为造成的,而且目前正以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展,若不能加以控制,北方大部分地方将沦为不毛之地!这一现象怎不令人担忧,叫人着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掉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成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绿色,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

绿色锐减,吞噬绿色的,正是人类自己,是人类发展模式中那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人类对绿色的无尽索取仍在威胁着生态平衡,破坏着生态的结构。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__万公顷森林横遭盲目砍伐,这是5700个昆明市的面积埃这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温室效应”。与之相连,全世界每年有近5万个物种濒临灭绝,有近2700万公顷的农田蒙受沙漠化之灾,就连海底也日趋沙漠化,就不必再说那令我们痛心的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长江、松嫩大灾了吧,也不必说我省的泥石流,山体滑坡了吧。如此盲目的行动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改变,势必爆发可怕的生态危机,而一旦它的爆发超出了人类控制的极限,其后果不堪想象。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请大家想想,我们究竟要给后代留下什么?

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许多人为着眼前的利益忙碌着,甚至因此不惜牺牲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的家园被污浊的河流包围了,树木成片倒下,鸟兽也被捕杀……这些事情其实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是的,就在我们身边!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物质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惊人的改善,可我不禁要问:这就是人类千百年来夸父般追逐的那个梦想吗?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环保更是关系国际民生子孙后代的大事啊!如果山穷水尽了,还会柳暗花明吗?

朋友们,听到这里,大家应该猛醒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再不要让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水土遭流失。地球,美好的家园,谁不想那蔚蓝色的海水化为雨水,重新滋润那片干涸的湖泊和干裂的土地,谁不想那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拂,叠翠的山峦、明净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展示勃勃生机。

我们欣喜地看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纳入我们的政府行为,我国已经颁布了十多部环境保护-法,200多项环境标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无一不体现了甘洛县人民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大略。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们更应该踊跃加入“环保”的行列,动员广大的有志之士积极行动起来,为让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让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让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努力吧!

努力吧!为了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

低碳节能环保的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来宾、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友爱学校五五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场景绝非无中生有,在地球家园的美丽倩影渐行渐远之际,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刻不容缓!那什么是低碳环保生活呢?低碳环保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节能减排生活方式。

勿庸置疑,“低碳环保生活”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环保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那怎样才算低碳环保生活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小事说起吧!

一、节约一张纸

在场的同学,我相信大家都离不开纸,而且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应该堆成小山头了!知道吗,我国每生产1吨纸就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54000棵大树将化为乌有。因此,节约用纸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树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此,我提倡大家积极回收废纸、不撕作业本,尽量使用双面草稿纸,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林!

二、节约一度电

同学们,家中的电器应该不少吧!而且很多电器随时都处于待机状态吧!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家里的电视、空调、音响、电脑、微波炉、饮水机、电热水器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至50瓦的长明灯,照此推算,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机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币近60元,成都市100多万户居民家庭每年要为待机能耗支付约1亿元。反之,从我做起,取缔无谓的浪费,节约一度电,惠及千万人。

三、节约一升油

同学们,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当一股股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时;当一阵阵气味怪异,令人头昏、恶心的尾气向我们袭来时,你是否以为躲在自家车子里捏着鼻子就能幸免,就能身体健康?告诉你,生活在城市里,谁也无法全身而退!英国的有关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节约一升油,减少我们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我们对空气的污染,近距离出行尽可能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让我们人人都来做公交族,个个争当自行车骑手!节约一升油,净化一片天!

四、分类一袋垃圾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是,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一袋垃圾,如不分类处理,或浪费资源或“遗臭万年”;反之,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创造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分类一袋垃圾,创造再生传奇。

同学们,低碳环保生活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让我们共同携手,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升油,分类一袋垃圾做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为保护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谢谢大家!

低碳节能环保的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来宾、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友爱学校五五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__》的场景绝非无中生有,在地球家园的美丽倩影渐行渐远之际,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刻不容缓!那什么是低碳环保生活呢?低碳环保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节能减排生活方式。

勿庸置疑,“低碳环保生活”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环保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那怎样才算低碳环保生活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小事说起吧!

一、节约一张纸

在场的同学,我相信大家都离不开纸,而且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应该堆成小山头了!知道吗,我国每生产1吨纸就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54000棵大树将化为乌有。因此,节约用纸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树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此,我提倡大家积极回收废纸、不撕作业本,尽量使用双面草稿纸,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林!

二、节约一度电

同学们,家中的电器应该不少吧!而且很多电器随时都处于待机状态吧!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家里的电视、空调、音响、电脑、微波炉、饮水机、电热水器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至50瓦的长明灯,照此推算,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机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币近60元,成都市100多万户居民家庭每年要为待机能耗支付约1亿元。反之,从我做起,取缔无谓的浪费,节约一度电,惠及千万人。

三、节约一升油

同学们,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当一股股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时;当一阵阵气味怪异,令人头昏、恶心的尾气向我们袭来时,你是否以为躲在自家车子里捏着鼻子就能幸免,就能身体健康?告诉你,生活在城市里,谁也无法全身而退!英国的有关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节约一升油,减少我们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我们对空气的污染,近距离出行尽可能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让我们人人都来做公交族,个个争当自行车骑手!节约一升油,净化一片天!

四、分类一袋垃圾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是,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一袋垃圾,如不分类处理,或浪费资源或“遗臭万年”;反之,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创造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分类一袋垃圾,创造再生传奇。

同学们,低碳环保生活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让我们共同携手,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升油,分类一袋垃圾做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为保护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谢谢大家!

低碳节能环保的演讲稿5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原南郊中学的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找寻生命的绿色》。

记得小时侯,我喜欢抬起头看那嫩绿的柳条,翠绿的松柏,淡绿的银杏,碧绿的河水,蔚蓝的天空。可不知从哪天起,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被砍了,一片片农田被毁了。污浊的洪流不停地淌进了大地的身躯,小河昔日美丽的面容消失了。大地失去了原有的绿色,被红色、褐色、黑色的液体涂抹得面目全非。面对着阳光下四处飘浮的油污泛出的刺眼的光芒,我们的心被刺痛了。我不禁呼唤着大地的绿色,向往那生命的绿啊!

这时候,年轻的我还不曾知道,早在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开幕,会上通过了着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以后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随后,一系列的环保公约、法规先后出台。

尽管在国际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有识之士的共识,可是在我们中国,至今仍有许多人对环境保护问题置若罔闻,见利忘义,我行我素,破坏环境,制造污染。

举世闻名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漫江碧透的长江画景,曾经以豪迈的气势在人们的心中唤起多少美好的回忆……而今天的江水已经失去了绿色,长江边上的某市造纸厂的污水瀑布般倾出,黑乎乎的污水泡沫铺满一江,过往的轮船乘客纷纷掩鼻锁眉,长江的很多港口,江面全都蒙上尘埃和煤屑。如果李白、杜甫再世畅游长江一定会不解,一腔诗兴从何发起?或者白居易的诗该会写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乌黑半江浊”。

森林惨遭毁灭,耕地不断减少,大气严重污染,水资源空前短缺,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失去绿色,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还记得98年的那场灾难吗?洪水向人们奔涌而来,汹涌湍急,势不可挡。顿时,洪水冲垮了茅屋,淹死了鸡鸭,淹没了整个小山村!人们一片混乱,心里充满了恐惧,许多人被洪水强大的水流冲走了。许多人还在水中挣扎,等着人救命,小孩们爬上树枝,哭叫着……

痛定思痛,我们才发现是人祸引起天灾,人们铲除了长江两岸的广袤的绿色,破坏了长江中上游的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才导致洪水泛滥。这是大地对我们的惩罚。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基础。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会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

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

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

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

聪明的欧亨利在小说中,以最后的一片不凋的绿叶带了一个危亡病人的新生,我想,我们也会创造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局,带来人类的新生。终于,绿化环境在我们咸阳已经初见成效,宽阔的马路两旁,洁美的居民小区,都被绿色点缀得美妙绝伦;生态园内,那绿色,撑起了一方清清净净的天;街心公园晨练的老人挥舞的扇子,翩翩的裙摆,那是竟相开放的各色娇艳烂漫的鲜花。绿色开始回归,生命开始回归……

朋友们,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生命赋予我们沉重的使命。还记得那个用年轻的生命救助了丹顶鹤的女孩吗?还记得那位用一生来绿化荒山的老伯吗?还记得您身边那些随手捡起纸屑的人们吗?他们是生命的扞卫者,是绿色的化身,是我们的榜样。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捡起地下的一片纸屑,关爱一只小鸟,爱护一棵小树,怀着绿色文明的信念,踏着时代的步伐,找寻绿色的生命,去拥抱绿色的明天。

给地球母亲一份爱,她会还你整个世界!

低碳节能环保的演讲稿6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环保在我心》。

绿树,红叶,青山,蓝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世界的美妙绝伦的事物。而如今,树已不再苍翠,山已不再青秀,天空也不再湛蓝,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酿成的后果。

奔腾的河流是大地母亲的血管,河水好似流淌的血液,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流到哪里,哪里就充满生机,人类择水而居,河流便成了人类生存的依托。可是,今天呢?许多河流生病了,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河水里的鱼虾也早已逃之夭夭了!

我们同样不会忘记每年春季来自内蒙古的沙尘暴,不会忘记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更不会忘记达到pm2.5的城市越来越少。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当去了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重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平常的生活里,我们不难看到,在附中的校园内,也有同样存在环保意识淡薄,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哗啦啦”的流水声在我们耳畔时常响起,“明晃晃”的长明灯在我们眼前映照,随手丢弃果皮纸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什么我们随手就能做的事,我们就没有做起呢?电灯没关,我们将它顺手关掉,水龙头在滴水,我们过去将它轻轻一拧,看到地上有果皮纸屑,请大家弯弯腰。因此,我们___班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1)自觉保护校园卫生环境,不随意丢弃瓜果皮屑、废旧纸张、电池等杂物垃圾。

(2)在餐厅吃饭时,不随意浪费粮食;在写作业时,要尽量双面利用纸张,不铺张浪费。

(3)随手在离开教室宿舍关灯,在接水之后拧紧水龙头,尽量将比较干净的水反复利用,用水浇花,冲厕所等。

(4)将垃圾分类丢弃,回收利用可再次使用的硬纸板、易拉罐,塑制饮料瓶、啤酒瓶、废旧的报纸书本和电池,为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发张献计献策。

(5)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制品,防止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日益减少,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6)在去超市购物时尽量自带环保购物袋,杜绝“白色污染”的蔓延。

(7)在家庭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排污,做到“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校园、社会。

篇2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过载的影响,使得环境污染和能源等问题日益凸显。以往对于城市绿地的讨论主要从城市生态系统中研究绿地资源与环境作用时的各项指标用以评估绿地的性能,并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然而,却很少关注绿地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的节能减排的贡献,更进一步地通过绿地规划、植物群落和功能延伸上的提升绿地节能减排功用。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城市绿地中提升城市的节能减排效果,为达成“零碳城市”的目标努力。

1.城市绿地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将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解析为城市生态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协调能力和城市影响能力。就相关性找出影响因子,可以排序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顺序:城市协调能力、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影响力和城市生态水平。

城市生态水平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中所占比重最小。用以衡量城市生态水平的因素包括:人均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生态赤字、人均氧当量、城市供养能力。其中和城市绿地有关的指标中,人均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对城市环境却有着相当可观的常态化作用。绿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了城市环境:树木通过蒸发作用在经常干燥的城市环境中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大量的植被能降低温度,在炎热的季节差不多能降低气温1~4℃;光合作用储存碳并且释放氧气;叶子吸收灰尘并固定有毒气体,减少了空气污染(1公顷林地每年吸收大约50吨的灰尘)【1】等等。因而城市生态水平直接作用于城市环境,对城市环境质量这一状态指标的评定起到决定性作用。

城市绿地在节能减排上的贡献主要基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为葡萄糖作为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城市绿地这一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对于减少城市C02排放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观与城市绿地

2.1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警示着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在1968年新成立的国际思想库――罗马俱乐部,通过一个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当时的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提出了质疑,并且提出了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的观点。。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上达成了一个共识:“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一共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考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发展使用天然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在原来开采、产品使用和废物销毁或再生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能源。会议重点还只是在关注于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上。

为将在里约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精神具体到可实施的措施上,1996年召开的京都首脑会议明确了温室气体C02的排放标准,并且将温室气体C02 的排放量作为能耗指标来衡量各国的能耗水平。这样的规定带来了节能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它将单纯意义上的节约材料和能源的观念转化为减少C02排放为导向的节能观念。随后,减少C02排放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2.2 城市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市绿地对消减城市能耗带来的C02排放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能耗来源主要以轻工业、城市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为主。这些领域产生了大量的C02,加剧了城市内部的高温化,造成独特的地区性气候现象“热岛效应”。【2】其中植物的减少、大面积的裸地也是“热岛效应”的成因之一。

3.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3.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楔形绿地规划策略

风在通过地表时,会受到地表粗糙程度、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而植物作为地表的覆盖物能很好地增加地表的湿度和降低温度,同时能使风穿透,形成 “冷岛效应”。但是植物的“冷岛效应”十分有限。热岛效应作为城市热环境变化的代表,成为急欲解决问题。景观生态学家和城市规划者大胆地提出了楔形绿地规划策略。它是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分析,建立了一个城市边界层的能量平衡模式,并用此平衡模式得到城市边界。【3】通过由边界引入一个植物带直接连接到城市内部,形成类似于“楔形”绿地的规划模式。这样的绿地规划模式在北京2008年奥运村周边被采用,来降低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尤为显著的特殊时刻。

3.2 增加“碳汇”的植物群落种植方案

植被本身具有“碳汇”的功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有关资料表明,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4】然而,城市中的森林资源有限。为了加强植物碳汇的能力,可采用复层群落式种植,将不同根系种类、根系深度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使单位面积植物的固碳量最大化。【5】同时在群落的选择上也优先选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类型,将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化。

3.3 开发城市农业基地

每年向城市市场供应的蔬菜量可以以万吨来计算。2005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上海当年的蔬菜需求量约为160吨并且这一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其中绿叶蔬菜主要来源于上海市郊,其他蔬菜品种则来自山东等北方一带。原产地和消费市场之间隔着巨大的空间距离,主要通过陆路交通运输。运输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能耗。尝试在城市中发展城市农业基地是减少运输过程中能耗的一个方法,同时也能在城市中间形成“冷岛效应”,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4、结束语

低碳城市是先进生产模式下,平衡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重要趋势,也是目前现有技术条件和认识上的巨大挑战。其中,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降低城市能耗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含量的关键着力点,它的利用还有着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法】多米尼克・高辛・米勒・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和城市化:概念・技术・实例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顾震弘,韩冬青・低碳节能城市空间规划策略[J]・低碳生态城市・2013

【3】佟华・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现状及楔形绿地规划对缓解城市热岛的作用[J]・应用气象学报・2005

篇3

关键词:低碳规制; 效率困境; 低碳认知; “认知-态度-行为”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5;X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9003407

作者简介:宋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上海201204 )

一、 背景与问题:单一治理结构下的“规制效率”困境

“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措施的干预。我国节能法第六条确定了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20%的节能目标作为各地方政绩考核的约束性指标,明确了政府在低碳治理中的主导责任。为完成该行政减排指标,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开展结构型节能管理,主要是电力、交通运输、建筑等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①;另一方面,政府直接投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金用于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特别用于能源消耗效率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技术应用和改进②。

政府的一系列财政、税收和电价政策,大力推动了结构性节能和技术性节能的贡献率,促进了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在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干预下,我国的节能减排在短时期内,特别是“十一五”末期取得明显绩效。截至2010年,我国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耗比2005年下降19.8%,主要污染物单位GDP排放量下降10%。其中,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能耗强度下降17.4%,工业的能耗强度下降16.9%,建筑能耗强度下降15.4%,而交通和生活用能的单位能耗有上升趋势,2010年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32.9%和44.4%。自2001年以来,我国居民生活领域的能耗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后甚至超过工业能耗的增速,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能源消耗领域。尽管生活领域的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变化不大,维持在13%,但其绝对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来源:2010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可见,政府的节能政策和新能源发展措施推动了电力、建筑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有效地降低了相关领域的能源增长,但规制政策供给对于改善社会公众的低碳消费理念,强化节能减排责任,仍然缺乏成效。低碳规制政策在激励企业和公众的低碳行动中遭遇治理困境。

所谓低碳治理的“效率困境”,是指完全或主要依赖中央政府政策规制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在该治理模式下,政策的供给和财政资金对低碳发展的促进效率逐层弱化。而地方政府在这一治理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行动者,其低碳行为博弈体现在:一是作为“理性经济人”,地方政府自身利益与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存在高度正相关,其以追求地区效益的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了越来越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当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出现抵触时,地方政府会在节能降耗指标上“讨价还价”,以获得博弈的边际收益;二是由于中央政府掌握对地方政府“人权”的管理权限,基于政绩考核的顾虑和“一票否决”、“问责”制的行政管理压力,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最优博弈结果是被动接受低碳发展方案,或者将中央政策扭曲执行;三是作为“公共利益人”,尽管地方政府与市民在公共治理中存在广泛的利益共容性,但由于政府治理能力限制和信息的不对称,地方政府的治理偏好和公众的短期利益诉求也存在相悖的冲突。

本文拟根据“认知-态度-行为”模型理论,通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有关低碳意识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导致 “效率困境”的政府规制内生性因素。“认知-态度-行为”模型认为对起因和影响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行动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了行动意愿。基于该模型理论,政府的低碳意识被分为三个层次的指标:认知——政府的低碳价值观;态度——政府的政策供给偏好;行为——政府开展低碳治理的行动意愿。政府对气候变化减缓的认知指标,要测度不同科层、不同区域的政府对低碳发展概念、低碳发展目标、低碳发展措施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水平;政府低碳治理的行动意愿指标,要测度政府促进低碳发展的驱动利益、行动阻力和已经采取的行动举措;政府低碳治理的政策偏好指标,要测度不同科层、不同区域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偏好的治理模式和政策措施供给。问卷调查将对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低碳治理行为进行比较。

从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课题组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培训学员开展问卷调查。采取自填式问卷采集方式,共发放问卷377份,收回376份,其中有效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838%。调研对象由中央部委官员(占27%)和地方政府官员(占73%)构成。其中,地方政府官员来自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调研对象选择上海、浙江和江苏,占总调研人数的37%;中部调研对象选择河南和湖南,占总调研人数的29%;西部调研对象选择四川、、贵州,占总调研人数的34%。调研对象所从事的工作涉及环境保护、水利、国土资源管理、交通运输、能源管理、城市规划及建筑管理等低碳治理领域。

二、低碳认知逐层弱化气候风险感知存在差异

(一)对“经济发展”和“低碳”的认知差异

该部分的问卷调研包括三个问题。如表1所示,中央受访者和地方受访者对“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的回答正确率均不高,中央受访者的正确率为47.2%,地方政府官员为43.9%。主要的认知错误是将二氧化硫(SO2)和化学含氧量(COD)误认为温室气体。关于“2020年中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 2020年中国承诺的3个碳减排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问题,只有三个目标均被正确认知,才被定义为“正确”。中央政府官员对该问题认知的正确率为688%,说明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共识;地方政府官员的认知正确率为53%,略低于中央政府官员。从答案分布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被84%的政府工作者认知,但地方政府官员对“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认知正确率明显偏低,是中央和地方对“中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认知的差异所在。

表1政府对低碳发展概念和目标的认知

问题12中央12地方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1247.2%12439%2020年中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12688%12530%强调“经济发展”比“低碳”更实际1212.2%1222.7%“低碳”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1287.8%1277.3%关于“低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88%的中央受访者将低碳发展视为经济转型的良好契机,而地方受访者中仅有77%的人认同此观点。其中,东部区域的工作人员的该认知率较好,中西部区域除四川外,其他区域对“低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知存在误区。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的特点。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转向现代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东部的高能耗产能也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东部区域政府的低碳发展意识相对较高。此外,从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看,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禀赋较为缺乏,能源储备较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大量需求主要依靠中西部地区(晋、蒙、豫等地)供给,区域能源降耗的内在压力较大。相应地,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较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地方政府在实现区域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过程中,存在对“经济效率”的担忧和顾虑胡宗义、刘 静、刘亦文:《中国省级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7期。。

(二)对气候风险的认知差异

如图1所示,在气候变化的认知方面,88%中央政府受访者和86%地方政府受访者都认识到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风险。相比之下,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尚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仅有25%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和27%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可以引发海平面上升。

各级政府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已经形成较高共识,75%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受访者都认识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在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方面,来自中央政府的受访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能源短缺风险有较高认知,认知程度分别达到88%和75%;而82%来自地方政府的受访者认为台风、暴雨等引发的洪涝灾害是今后的主要气候风险,对该风险的认知甚至高于中央认知程度(75%)。以上几方面的气候影响较为直观,而且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洪涝灾害已经给农业、畜牧养殖业、城市的基础设施等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引发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政府工作的一个重心任务。在这一政策引导的背景下,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得到政府的较高关注。

50%的中央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会增加交通的脆弱性和人体健康的脆弱性,但仅有45%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27%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交通。仅有32%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和25%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表示认识到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的次生灾害。可见,以上几个方面的气候影响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其原因在于:一是这些气候影响并不直观,其潜在影响需要一段时间和一个过程来显现;二是如果防护及时或者地方气候适应能力较强时,气候影响的脆弱性不明显,并且不会造成较大的灾害和突发事件,这种潜在气候风险容易被忽视。

图1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三、政府政策偏好治理理念、政策供给缺乏市场激励

表2政府低碳治理模式偏好

12中央12地方立法1238%1216%经济激励手段1238%1244%市场机制126%1215%NGO引导社区驱动模式1213%1223%其他125%122%表2描述了政府的政策偏好理念。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更青睐规制性治理措施。76%的中央政府受访者表示,会选择立法和经济激励政策措施推进低碳发展,仅6%和13%的中央受访者表示会通过市场机制、NGO参与开展低碳治理。地方政府中,44%受访者表示青睐经济激励政策主导的治理模式,23%受访者对NGO参与的低碳治理模式表示了认同,即有意愿尝试碳交易市场体系和低碳社会的培育。总体而言,在治理理念上,我国各级政府主体在低碳治理理念上偏好行政资源和财政投入的经济激励政策。这种政策供给的偏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节能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决定的。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碳市场交易、低碳认证、碳排放清单等相关政策。尽管我国是开展CDM项目最多的国家,占全球CDM市场份额近50%以上,但由于缺乏碳市场相关办法和交易标准的建设等,中国的碳市场尚未建立,且碳交易一直处于交易链的低端。

表3体现了近5年里受访者在低碳发展过程中政策选择偏好。63%中央受访者和73%地方受访者均表示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开展低碳发展。50%以上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者表示会开展“长期能源规划”、“低碳教育和宣传”来促进低碳治理。但75%以上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受访者对合同能源管理、低碳认证、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机制作用缺乏供给偏好。与表2描述的治理理念比较,地方政府在实践中较为保守,对市场化措施的偏好反而低于中央政府的偏好。地方低碳发展更多偏重“淘汰落后产能”,对中央的政策和行动方案产生明显的“依赖”惯性,低碳发展的政策创新活力不足。

表3政府低碳发展中的政策选择

政策选择12中央12地方能源立法和中长期能源规划1263%1250%淘汰落后产能1263%1273%征收碳税1213%1214%能源审计、合同管理等激励企业节能1225%1215%低碳认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1213%129%教育和宣传1250%1259%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25%1232%经济激励手段促进新能源开发1213%1227%四、低碳行动的系统认知和“主动性”偏弱

如图2所示,各级城市开展低碳行动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63%的中央政府管理者表示开展低碳行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央行政减排指标的压力。另外,分别有63%和50%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同时表示,会基于长期能源规划、国家形象或“城市荣誉”感的考虑来采取节能降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措施。地方政府的低碳行动主要受到两个因素驱动:一是来自中央的行政减排压力。68%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表示驱动力来自行政减排指标。二是期望获得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协同相应。73%地方政府受访者都对新能源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表示出积极态度。

图2政府引导低碳发展的驱动力图3显示政府认知的低碳发展阻碍。75%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和72%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表示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低碳与发展理念互相冲突”的观念误区。可见,GDP仍旧是政府的主要绩效指标,并在城市领导者的理念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地方政府对低碳发展障碍感知较中央政府强烈。61%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相关政策的缺乏”限制了地方开展低碳建设工作;44%地方政府受访者认识到技术研发和储备的滞后对低碳发展带来的限制;39%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其地方低碳发展缺乏专项资金的扶持;33%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低碳、节能相关专业人才短缺是低碳治理的主要瓶颈。

图3政府对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认知可见,在国际组织的压力和城市声誉资本的驱动下,中央政府已经形成“低碳化”发展的价值观。该价值观通过中央政府的决策和地方政府的落实进行传递,并最终影响和形成“低碳”社会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对低碳发展缺乏系统认知,我国地方政府的低碳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框架,低碳行动能力缺乏“主动性”,从而造成价值理念在“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中出现逐层弱化的趋势。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气候风险意识,并建立低碳治理与气候风险管理的协同机制

从问卷分析结果看出,我国中央层面基于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安全(农业生产、健康卫生等)的考虑,较地方政府具有更积极的低碳治理意愿;而地方政府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及次生灾害影响(极端气候下的交通瘫痪、建筑坍塌等)具有更直观的认知,因此,地方政府对气候风险防范,特别是增强地方防灾抗灾能力方面具有更强的行动意愿。《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对简化和适应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提高适应和减缓能力的政策有共同之处,其共同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协同影响。可见,适应气候变化与节能降碳战略同样重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有限条件下,低碳治理应该注重“减缓”与“适应”并重,通过建立减缓和适应的协同机制,鼓励地方的适应行动,提高地方的减排效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

(二)从单纯强调政策主导转向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激发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

中央政府的低碳发展决心是我国“十一五”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中央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规划、节能工程项目规划等,地方政府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补贴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使电力、制造业和建筑部门的碳强度取得明显回落。但这些政策措施较为单一,主要侧重生产领域或高能耗企业的节能降碳,而中小企业和公众的消费节能意愿并不强烈。低碳治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地方政府的低碳治理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碳减排问题,而是“减排减量化”下的发展问题,其关键是促进地方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低碳消费也是带动企业低碳生产的重要内生动力,比如企业/家庭减排指标体系和碳标识制度、区域碳交易市场机制、阶梯电价等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创造低碳消费的社会环境,还能树立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激励企业自愿减排的行动力。

篇4

关键词:节能低碳;工业结构;效率;方向距离函数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4-0038-004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经历了产值的强劲增长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的高能耗、高碳排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金融危机后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步攀升、气候变暖等因素使得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处理好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促进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此背景下,从节能低碳视角对我国工业行业的效率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文献综述

效率分析分为单要素和全要素两种,且以包含多个投入要素的全要素分析为主。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参数和非参数两类,经典的参数方法有索洛余值、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非参数法则以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指数法为代表。其中数据包络分析凭其无须预先设定投入产出函数形式的特点,自1978年Cooper等提出CCR模型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1]

我国以DEA方法为基础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从对国家层面的能源效率研究来看,从节能减排视角(减排指减少污染物排放)或从节能、减排、低碳综合视角的研究很多[2],专门从节能低碳视角下的效率研究很少,且以省际间分析居多[3],工业分行业的则相对较少,基于全行业数据的研究更是鲜有见到。原因可能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且行业分类标准发生了变化。

李斌(2013)[4]基于2001―2010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从节能减排低碳视角测算了我国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何小钢和张耀辉(2012)用投入导向的DEA和Malmquist指数对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2009年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周五七和聂鸣(2012)[5]用SBM模型分析了节能低碳视角下的我国工业行业1998―2010年的技术效率。郝珍珍等(2014)以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DEA方法分析了我国1990―2010年节能低碳视角下的环境效率。这些文献在测算效率时大都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6],并未将口径调整到全行业,这样的测算不足以刻画工业行业效率的全貌。在构建生产前沿面时,为解决动态分析时的技术退步问题多采用窗口DEA方法,但这可能会导致新的问题――产生非可行解。

基于以上,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3年工业分行业的全行业数据,采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全局DEA方法测算节能低碳视角下的效率,并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从横向和纵向对效率进行分析。

二、工业分行业效率的测算方法

沿用Picazo-Tadeo et al(2005)和Shephard、Fare(1970,1974,2007)的定义和假定,每个决策单元利用N种投入x,生产出了M种期望产出y,同时得到了H种非期望产出b,则所有可能的生产活动构成集合T,称为生产可能集,相应的产出集合为P(x),公式和满足的假定如下:

T=[(x,y,b)|利用x能生产出(y,b),x∈RN

+,y∈RM

+,b∈RH

+](1)

P(x)=[(y,b)|(x,y,b)∈T](2)

(1)强自由处置性。投入和期望产出是可自由处置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和期望产出可以相应增大和减小,反映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数学表示为:?x′?x?P(x)?P(x′);?(y,b)∈P(x),且y′?y?(y′,b)∈P(x)。

(2)零结合性。若想要生产出一定量的期望产出,必定附带有一定量的非期望产出;反之同理。Fare形象地称之为“没有不冒烟的火”。数学表示为?(y,b)∈P(x),且b=0?y=0。

(3)联合弱自由处置性。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同比例增减性,即减少非期望产出是要付出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Fare等,1989)。数学表示为?(y,b)∈P(x) 且0?θ?1?(θy,θb)∈P(x)。

根据Shephard和Fare对方向距离函数的定义以及Picazo-Tadeo、Chung(1997)和Fare等(2000)的做法[7],构造方向距离函数及基于该函数的非参数DEA模型如下:

[D][?]T(x,y,b,[g][?])=Sup[β:(y+βgy,b-βgb)∈P(x)](3)

[D][?]T(x,y,b,[g][?])=[max][β?0] β

s.t. xn

k?∑K

i=1λixi,n=1,...,N(4)

xm

k(1+β)?∑K

i=1λiyi,m=1,...,M(5)

bh

k(1-β)=∑K

i=1λibi,h=1,...,H (6)

∑K

i=1λi=1 (7)

λi?0,i=1,...,K

其中[g][?]=(-gx,gy,-gb)=(0,y,b)为方向向量。公式(3)表示在-gx和-gb方向对投入和非期望产出进行限制的同时,在gy方向上寻求期望产出的最大。可以证明,[D][?]T(x,y,b;[g][?])?0?(y,b)∈P(x),当决策单元位于生产可能集的前沿面上时,等号成立。

不等式约束(4)、(5)表示期望产出和投入是强可自由处置的,等式(6)表示非期望产出的弱可自由处置性,即其减少需要耗用一定的资源,等式(7)则表示产出集为凸集,且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可变。此时的β*反映低碳视角下的效率,用1/(1+β*)表示效率值,则当β*=0时,即决策单元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效率值为1;β*>0时,决策单元位于非前沿面的生产可能集内。β*值越小,表示离前沿面越近,效率值越接近于1,反之同理。

生产前沿面的构建方法主要有当期DEA、窗口DEA、序列DEA和全局DEA四种[8]。当期DEA利用当期截面数据构建生产前沿,用于动态分析时容易得出技术退步的错误结论。窗口或序列DEA可以避免此问题,但在求解多期方向距离函数的最优值β*时可能遭遇非可行解,产生测算偏差。全局DEA则以决策单元的所有时期投入产出数据构造经验生产可能集,这样可以避免非可行解问题。[9]因此,本文选择全局DEA构建生产前沿面。

三、指标与数据

考虑数据的获得性和可比性,选取2007―2013年的36个两位数工业行业作为研究的决策单元。参考被广泛运用的KLEM模型(Jorgenson,1987),将劳动、资本和能源消耗量作为投入指标,将工业总产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作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详细如下:

(一)劳动人员。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中国经济普查年鉴》)提供了2004年和2008年分行业所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指标数据,包括了本研究用到的各项基础数据,参考陈诗一(2009)的方法,以2004年和2008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利用线性插值法将历年的从业人员数量调整到全行业。

(二)资本存量。现有研究中多用Goldsmith(1951)的永续盘存法估算物质资本存量,具体参考陈诗一(2009)的方法计算并将数据调整到全行业,初始资本量选用其对2005年的计算结果。

(三)能源消耗量。数据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10]

(四)工业总产值。调整口径后,以分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11年起改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以1990年为基年的全行业的可比价工业总产值。

(五)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公式(公式(8))计算。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其他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数据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4]1041号)。

ECO2=∑8

iEi ・NCVi・CEFi・COFi・44/12(8)

其中i表示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Ei、NCVi、CEFi和COFi分别表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净发热值、碳含量和碳氧化因子,44/12表示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比率。

根据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强度的不同,根据2013年数据将各行业分为四个组(每组18个)。从投入看,高能耗组和高碳排组的各项投入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且高能耗组对能源消耗的行业间差异很大,标准差高达14591;从产出来看,高能耗组和高碳排组的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量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但这两组的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标准差都很大。[11]

四、实证分析

(一)效率测算结果

用lingo软件测算得到节能低碳视角下各行业2007―2013年的效率值。由上述效率定义可知,值越大,表示距离生产前沿面越近,值为1,表示该工业行业位于生产前沿面上,达到了投入一定时产出的最优,即工业总产值的最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小;值越小,表示该行业的改进空间很大。整体上看,全行业各年的效率均值为0.6552,说明还有较大绩效改进空间,在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同时,仍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分年度测算结果来看:(1)2008年的效率略低于其他年份,这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有关;(2)整体上,2007―2013年的效率均值大致相同,且后五年逐年略有升高,这一趋势可能与“十二五”工业规划和减排目标的设置有关;(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个别年份有效率与其他年份相比有所不同,大部分行业效率值无太大变化。

从分行业的测算结果看:(1)前11个行业的效率值高于效率均值,其中烟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共7个行业的效率值各年均为最高,达到了1。根据分组,这些行业多属于低能耗或低碳排行业。(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效率值处于效率均值以下的较低水平。根据分组,这些行业多属于高能耗或高碳排行业。《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中提到的六大高能耗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均在此列。(3)所有高能耗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为0.5882,低于所有低能耗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0.7221。(4)所有高碳排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为0.6080,低于所有低碳排行业的各年效率均值0.6973。

(二)非参数检验

产业政策的执行进度和各行业企业的动态决策可能导致行业效率值的时间差异,且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不均衡,不同能耗和不同碳排放行业的效率值也可能不同。根据测算结果和分析,针对效率值的时间序列特性和行业异质性,提出以下三个假设并进行检验。

假设1:节能低碳视角下,两个不同能耗的行业组群的效率没有明显差异。

假设2:节能低碳视角下,两个不同碳排放量的行业组群的效率没有明显差异。

假设3:节能低碳视角下的行业效率在不同年份间没有显著变化。

由于无法确定不同行业和不同年份效率值的总体分布,故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这一非参数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置信水平为0.05时,三个假设的p值依次为0.000、0.081和0.983。因此,我们应拒绝假设1,但无法拒绝假设2和假设3。因此,可以得到:

(1)节能低碳视角下,高能耗组和低能耗组的效率存在明显不同,且高能耗组的效率均值(0.5882)低于低能耗行业效率均值(0.7221)。

(2)尽管效率测算结果显示高碳排组(0.6080)的效率均值低于低碳排组(0.6973),但高碳排组和低碳排组的效率差异不显著。

(3)2007年到2013年间的效率值差异不明显,即效率测算结果中提到的“后五年逐年略有升高”这一趋势并不明显。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我国2007―2013年36个工业全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DEA这一非参数方法测算了节能低碳视角的工业行业效率,并分析了时序特征和行业异质性,主要结论和启示如下:

(一)与2007年相比,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效率均值有所下降,之后的5年略有回升,但这一趋势不够明显。这可能是各工业行业的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政府“十二五”工业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等政策因素综合影响下动态决策的结果。因此,为更好促进后危机时代的节能降碳,要继续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有效激励、鼓励和约束各行业企业提升各投入要素尤其是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工业行业效率。[12]

(二)工业行业的效率具有一定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行业效率值明显低于低能耗行业,但高碳排行业与低碳排行业的效率差异不明显,且大多数工业行业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优化工业结构、促进节能降碳需要考虑行业的异质性。首先,要根据测算的行业效率值、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制定分行业的碳排放标准和节能减排目标,优化现有工业行业的资源配置。其次,加速发展低能耗低碳排产业,限制发展某些高能耗行业,合理布局新增项目。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分行业的核算方法,为准确测度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奠定基础,进而为刻画工业行业效率的全貌、制定行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坚强支撑。

参考文献:

[1]史海威,等.中国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其阐释[J].湖南社会科学,2013,(01):173-175.

[2]王定祥,琚丽娟.碳金融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J].西部论坛,2013,23(01):70-79.

[3]周五七,聂鸣.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9):58-71.

[4]李斌,彭星,欧阳铭珂.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4):56-68.

[5]周五七,聂鸣.基于节能减排的中国工业行业技术效率[J].经济管理,2012,(11):1-9.

[6]李佐军,赵西君.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J].江淮论坛,2014,(02):5-9.

[7]郭辉,董晔.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约束下的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研究――基于扩展的索洛模型分析[J].经济经纬,2012,(06):77-81.

[8]刘成玉.碳汇生产、碳汇贸易与西部发展新跨越[J].西部论坛,2013,23(03):73-82.

[9]王红领,唐广敏.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J].理论探讨,2012,(02):77-79.

[10]杨高,陈元进.解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天府新论,2014,(03):29-32.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土建工程;节能监理;控制

土建工程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推动着建筑产业的发展,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促进作用。为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予以全面贯彻与落实,进行生态型环保社会的构建,土建工程经营管理与建设人员开始不断反思,制定低碳经济施工目标,向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保证,致力于土建工程项目及其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与实现。

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的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

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的建筑节能是具有前瞻性的增量节能,低碳建筑则是以历史基准线性质为基础的存量减排。1.低碳建筑需对可测性减排予以实行。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节能50%”或“节能65%”等都属于建筑节能方面所规定的节能量,它是“虚拟能耗”同“预测能耗”之间的差值。节能减排工作需有一个严格且既定的基准线,它是历史上某一特定时间节点实际测量到的排放量,未来的减排目标应比设定的这一基准线要低。减排目标中规定的实际量值是可测量、可报告且可检查的,它并非与建筑节能相类似的虚拟值,而是基于既有存量而设定的实质性的减少量值。2.低碳建筑与能源供应的关系。当今社会,能源是一项热门且主要的议题,经济的迅猛发展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量。土建工程对能源的消耗量很大,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所有建筑都有自己的碳排放量指标,但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是十分不现实的。要想全面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低碳化,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制定具体且可行的统筹规划,例如,在能源供应结构上对煤炭比例予以降低,增加低碳与无碳能源的比例等。每吨标准煤的碳排放量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K=α×1.026+β×0.390+γ×0.249+δ×0.000(吨碳当量)其中,α、β、γ、δ分别对应着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无碳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有α+β+γ+δ=1。由上述表达式及各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知,要想降低总的碳排放量,必须降低煤炭与石油的消耗,对应地,增加对天然气与无碳可再生能源的使用。3.平衡节能与低碳之间的关系。节能必须减碳,但是减碳并不一定会节能,只有在实际工程建筑过程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以地源热泵为对象,若将煤炭作为发电能源,其碳排放量会比将天然气作为发电能源的碳排放量要高。但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视角,若直接燃烧天然气,此行为又是一种“高能低用”的浪费现象,同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由此,低碳能源在土建工程中的实际选用,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合理的调配。

二、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的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1.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的内容。(1)在选择机械设备之时要讲究原则,对低能耗的设备予以选用。在整个土建工程中,照明设备与空调设备的能源损耗在工程总耗能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基于此,很多工程在施工之时都会对地泵系统加以使用,由其替代高耗能的空调通风系统。(2)在设计环节要对节能设计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土建设计环节并未将节能降耗视作一项限制性因素,这使得能源遭到了巨大的损耗,不仅增加了工程的成本,还对能源与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今后的土建工程设计应对传统落后的设计理念予以摒弃,将节能设计视为整个土建设计是否可行的重要条件,接受专业部门的严格审核。(3)整合利用新能源。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增加了能源的需求量,然而,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能源供不应求的难题,其自身的巨大消耗也不容忽视。基于此,很多政府在土建工程的设计中加入了对新能源的利用,一些新能源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用方面、效果可观等优势,现阶段,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便是一个已走向成熟发展的成功案例。2.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当前,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其一,基于经济发展与利益的诱惑,部分人员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对监理企业的牌子进行挂靠,当没有监理任务之时,便不受约束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一旦有了监理任务,又会临时拼凑工作人员,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低下;其二,部分监理企业在对监理业务予以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监理业务转包、挂靠建立证件的现象,他们没有能力进行独立核算,且不会对企业的盈亏负责;其三,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润,很多业主所制定的工期都很短,边设计、边施工、边订货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交叉与重复作业的现象,为监理人员对合同规定工期与真实施工工期之间关系的控制与处理增加了难度;其四,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水平也较为低下,很多工程监理人员并不了解或熟悉节能环保相关的规范与制度,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五,监理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了解各级政府与相关机构颁布的节能建筑相关文件资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其六,部分监理人员不熟悉与节能相关的机械设备与产品,他们在现场监理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并没有绝对的发言权与决定权。

三、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

从规避建筑风险、降低建筑能耗出发,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的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应强抓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土建工程监理工作规范化。在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下,土建工程的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有效与顺利运作首先要以监理工作法律与相关章程的制定为基础,提高节能监理控制工作的法律性与规范性,为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一个法制化的环境,对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中的各项操作与内容予以规范。在选择土建工程节能监理单位之时,要充分考虑监理机构的综合素质,看其是否具备信息的完整度与透明度,实际管理能力是否足够,最为重要的,是要保证监理单位与建筑施工主体并不属于同一个土建工程企业。当建筑作业完成以后,监理人员要严格检测并审查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及其安全性信息,完整记录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并对其进行备案,以向土建工程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证。2.土建工程材料选择可控化。土建工程以对建筑材料安全性与环保性的检测与监理以及对建筑材料的控制为其节能监理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土建工程所用到的材料主要以节能型与保温型材料为主,对此类材料进行细致划分,则主要有有机性隔热材料与无机性隔热材料两种类型。对于土建工程作业而言,不同类型的材料有其自身的实际应用优势所在,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建筑的实际需求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材料。3.土建工程施工过程流程化。土建工程的项目过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验收阶段,监理控制工作需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终。(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监理与控制。此阶段,要求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重点审核,以确保相关人员有能力承担相应的任务。此外,监理人员在此阶段应对设计图纸予以熟悉,明确整个施工的工艺过程,审核施工单位编制完成的节能方案的具体内容。(2)施工阶段的监理与控制。此阶段,需要重点把握五方面的工作。其一,控制建设材料的质量。监理单位在执行监理工作之时应将节能施工方案与监理细则视为最主要的参考标准,严格把控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必要之时还要对相关材料取样送检,在样本检测合格的前提下将材料投入使用。其二,节能控制外墙施工过程。在施工入场前,监理人员应按照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外墙所需材料的质量进行验收并拍摄影像做记录。对于外墙的施工,要时刻保持节能意识,保证外墙墙体的平整度,洞口位置、顶砖砌筑方法等都要一致于设计规范列明的各项要求,这是确保整个外墙质量以及施工达到节能效果的前提。其三,控制幕墙与门窗等的节能施工过程。幕墙与门窗的特殊性要求其材料的选择应对天气、气温等环境因素加以考虑,针对不同的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应能够相符于设计要求,监理人员在进行监理与控制之时应客观如实地填写验收报告,以此达到保证质量与节约能源的目的。其四,控制公共部位的照明情况。土建工程的施工环节通常会涉及到对公共部位的建造,此时,需对公共部位建造过程中的灯光安装给予足够的重视,监理单位在从事监理与控制工作之时要充分判断所安装的灯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五,控制通风系统的质量。通风系统在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环节都有涉及,其质量的优劣会对整个工程完成的好坏产生重大的影响,监理人员应严格做好通风系统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检查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并记录。(3)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与控制。在土建工程施工工作结束以后,监理单位还要对整个工程的节能环节进行检验,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委托一些有着良好资质的单位进行现场的取样工作,经由多方评定,出具相应的评估报告。如果工程达标,则要及时做好验收工作;若工程没有达标,则需敦促施工单位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整改,直至整个工程达标为止。

四、结语

在全民共建低碳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土建工程的节能监理与控制工作越发重要,掌握节能监理与控制的方法是新时期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土建工程节能的监理与控制要对社会发展需求予以顺应,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加速低碳环保型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廉丽.节能土建工程监理控制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6):114.

[2]高飞鹰.低碳经济视角下土建工程的节能监理及控制新论[J].江西建材,2015,(15):295.

篇6

能源价格上涨,欧洲各国将节能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从盖房子开始节能的第一步。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的在建建筑占据世界总数的近半壁江山。如何在城市中尽可能的节电节气节水,尽可能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成为我国很多行业面临的问题。2009年,我国用于绿色领域发展的投入高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低碳建筑的发展将催生百亿新兴企业的出现,房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将共享低碳建筑“蛋糕”的进程。

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评论:“‘红色中国’向‘绿色中国’的转变,将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最近1年半时间里最有象征意义的现象。”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说起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第一反应是“花钱”和“投入”。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让节能成为“零投入干赚钱”的好 买卖。

零碳诞生地――

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也是把科学环保生活理念引入现实的第一个成功典范。目前,贝丁顿社区的零能耗理念已经被推广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之中。

2000年建成的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社区被称为“未来之家”。社区设计者、英国著名的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设计的理念是,不牺牲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前提下,建造节能环保的和谐社区。

贝丁顿社区占地1.7公顷,99套住宅、210位居民、近2400平方米的办公商用面积。社区建筑采用环保材料,通过对阳光、水、风能和木材的循环利用实现“零能耗”;贝丁顿社区屋顶上一排风帽,都会自动找到主力风向,新风量的最大化得将室外的新风灌入到室内去,使得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度;

英国位于高纬度地区,夏季白天时间长时。贝丁顿社区内的各种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墙壁厚度超过半米,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朝阳的玻璃阳光房充分的利用太阳光照,减少了使用电灯的时间。阳光房玻璃夏天打开利于散热,冬天关闭充分保持吸收的热量。玻璃房所带来的热量提供了有效的热能保障,等到夜晚或季节变迁室内温度降低时,之前存储的热量就会被自动 释放。

在建造过程中因“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木材来自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树林被砍伐后马上补种上新的树苗;使用节能电器和低能耗灯具;垃圾箱分类放置纸张、玻璃和塑料制品;厨房垃圾的废渣作为自家种植地的肥料;屋顶种植景天类植被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独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生活废水,未被回收的水进行生物回收或被土壤吸收利用;安装了多种节水装置和自动检测功能;能源量的使用可以通过电表、水表、天然气表了解得一清二楚。

住宅和商务等空间的联合开发,使居民可以徒步去工作场所,减少了社区内的交通量和驾车外出,设置了免费的汽车充电站,去伦敦上班的人乘坐火车往返;社区附近的农场商店把居民订购的食品、蔬菜放在各家门口的食品篮中;居民在自家花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为了鼓励步行,人行道上照明设备比较好,四处都设有轮椅通行、婴儿车的特殊通道。

贝丁顿社区将节约、勤俭做到了极致,但是社区内房屋的配套设施都非常完善。和普通社区相比,贝丁顿社区的家庭可以节省45%的用电,50%以上的用水量,减少80%以上的取暖能耗,60%以上的私家车行驶里程。贝丁顿社区充分体现了贝丁顿社区最初的设计理念――环保而且舒适。

“省钱”的贝丁顿社区,每周接待两批来自中国的参观团。

碳排放的控制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案例

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约为502家,从业人员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从节能项目的分布来看,建筑节能项目占30%左右。

国家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扶持举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为行业各方搭桥和完善交易秩序和市场改进。能耗大的企业面对低碳减排时,虽然感觉到压力的增大,但是合同能源管理也让关联企业嗅到了巨大的商机。节能服务企业为企业节能增效,提供从资金、技术到设备的一整套节能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节能效益后,从节省的收益中拿走一部分作为收益,达到节能服务公司与能耗企业间的“双赢” 局面。

如何才能让建筑更加节能 ――

从源头减少能耗

室内温度依靠地下水降温,冷水在房子中循环升温后被送回地下循环往复。选用品质优良的聚氨酯板材做内外保温;在方圆35英里之内选购建筑建材,以减少运输能耗;首选“废弃物”或边角料、木屑;收集热力的房间尽量朝南,装上太阳能光电板转化电能;给屋顶、墙体和地面裹上厚厚的“大衣”,保温层可以将阳光、灯光、热水、烹饪产生的热能留住;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利用设施。

上海世博会的几大地标性建筑――世博轴、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都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加江水源热泵系统。

国际先进低碳技术与现代建筑的 组合

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

海外华人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们思想的启示。

8月中旬的上海,据当地人介绍当日的温度不高、湿度适宜。

进入零碳馆一路参观下来,与场馆人员、零碳馆馆长、企业领导们互动的内容,像一场建筑专业的知识强化课程。

伦敦案例零碳馆以英国贝丁顿社区为原型设计建造,建筑物内有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6套零碳示 范房。

入馆墙壁上有一张手绘的结构图,清晰地向参观者介绍了零碳馆实现自给自足“神话”的原因。零碳展示厅内,2010年伦敦东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实景沙盘,药囊抱枕,沿街小鸟和鸟箱,泰晤士河、自给自足的蔬菜种植建,淘汰的列车,展现着英国的废物再利用、生物制药、伦敦街景、艺术长廊或餐厅……。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围在案例馆内的碳系统旁,兴奋不已。

零碳馆屋顶的风帽转动着寻找主力风向。在上海的气候条件下,零碳馆在下箱体里放了很多的热回收芯片、热交换器、除湿芯片、加湿芯片,通过溶液除湿的方式使得吹入室内的温度保持好的舒适度。

零碳馆的创意无限及先进的节约理念吸引了无数游人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零碳报告厅内,摆满了中央美院学生的作品――废物再利用的座椅。

中午到零碳餐厅用餐。餐厅食物原材料来自上海郊区的有机农场,由零排放汽车运到场馆。啤酒瓶做的灯具、冰做的酒杯、轮胎做的桌子、废旧水管做的椅子、装在橙子里的冰激凌,能食用的餐具减少了一次性餐具垃圾的能源消耗,零碳馆想尽办法在游客不经意间把环保的生活理念渗透进每一个生活细节。松松散散的坐在餐厅里废旧水管的椅子上,与年轻有为的零碳馆馆长陈硕、实干型的中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总裁朱辉东、服务烟台万华近三十年的房春光总裁助理等几位好友,从2009年零碳馆的筹备开始聊起来。

身在其中的低碳建筑专家们

能源结构推动了建筑业的转折

《中国外资》:零碳馆开馆至今,让您体会最深刻的有哪些?

陈硕:我2009年回国准备零碳馆,。开馆至今,我看到国内对节能减排做了比我预想的多的工作。零碳馆在设计初期定位为住宅及办公使用,但是零碳馆和世博会其他场馆一样,面临人群增加、室外空气和湿气不断进入馆内的问题。我们从各方面因地制宜的考虑了场馆的碳排放和谈排查的问题。我们还参与了世博会5.2万平方公里的碳核算的工作和内容,关注大量国内外人流的交通出行、水处理、基建的模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中国外资》:结合零碳馆,谈谈您对中国的低碳之路的体会?

朱辉东:世博零碳馆使用的降低碳排放的新技术相当多,馆长陈硕在英国伦敦工作时,对英国零碳中心的整体设计、施工和维护都非常熟悉,后来把它搬到世博会中来,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很多方面比英国人做得更好,比方说外形更酷,外墙更精致(英国人偏爱红砖,而中国因为保护耕地,已经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又比方说为了降低造价,大量使用了国产设备技术,建设成本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效果却不差。世博零碳馆在零碳技术上“洋为中用”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英国纬度偏高,冬季湿冷,保温尤其重要,贝丁顿社区的建筑保温工作做得很好,仅此一项措施,就能降低近50%的能耗。零碳建筑的第一步,是使用环保节能保温材料。中国迈向零碳建筑的第一步,是使用中国人用得起的环保节能保温材料。这个工作代价最小,效果最好。另外,零碳社区提倡大家在社区中的SOHO(居家办公一体化),减少因频繁工作出行带来的碳排放,这其实与我们国家多年提倡的“就近入学”,“就近就业”以节约资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如何与低碳的新经济结合起来,则是时代的新课题。在贝丁顿社区中,因为居民对环保的共同关注,对减少碳排放的共同认识,社区感就很强,邻里交往就很多,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生意。分享认同,创建价值。石岩大师说过“让实实在在的朋友成为有实力的人,让有实力的人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我非常认同。贝丁顿人的环保理念居然能结合商业模式,实实在在可资 我国我民深度学习。

谁的低碳是标准?

《中国外资》:各位作为建筑业的专家,怎么理解低碳?

陈硕:一谈到低碳,大家就想到要花钱,新技术的成本比较高。但是低碳最早的发起目的是为了帮大家省钱。我们所说的零碳,实际上是为了发展未来更加便宜的、最可行的城市发展模型。低碳并不是为了时尚、时髦、政治口号性的目的,也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物理学的定义,精确的对应千克二氧化碳,或者吨二氧化碳的数据。国际的低碳核查以碳交易和碳剂量的一系列数值为基准的。国内对低碳缺乏了解,很多新生力量都在试图推动低碳的前进,但是很少有人把低碳落实在数字上。

朱辉东:低碳是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几十年前,欧洲就提出过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意译), 到如今还在一脉相承的推行,只有低碳才能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就是定性定量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一词,意指承载力,包含生态、环境、能源、空间以及土地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前我们总在说中国地大物博,改革开放了三十年才发现这块我们深情热爱的土地实在承载力太有限,千年绿洲的阿拉善沙尘滚滚,百年平安的松花江洪水滔滔,而森林横遭五十年滥砍滥伐后的舟曲呢,泥石横流!温总理尊重科学,善待自然的表态,舟曲县长“为国贡献千万立方木材”动情述说,百姓的悲哭面容,种种画面交织,无不在提醒我们:中国,再也承载不起下一个三十年的盲目开发了,必须要科学发展,必须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低碳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碳是环保的时尚代名词,是定性定量的环保,而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必定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之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复杂的低碳建筑之路,理应始于最简单易行的外墙保温,始于最环保的聚氨酯 保温。

房春光:烟台万华在建筑节能材料领域有很多年的经验,我们也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中国普通老百姓对建筑中低碳的清晰理解,使用到好的保温材料大幅度降低能耗。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低碳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房地产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市场定位,谁与谁协作?

《中国外资》:媒体的作用是帮助大家在合适的时间发出适合的声音。许多企业与我们的互动态度,让我们感觉企业更关注产品技术和后续服务环节。北极星创投的创始人邓锋曾经提到,他从硅谷回国后看到国内的很多企业专注的埋头做技术,他付出了比以往多的时间帮助企业与市场的对接。产品与市场如何可以良性接轨?

房春光:我们最近的市场思路是低碳 + 生态 + 科技的整体方案。低碳的解决方案是,外墙保温用高档的保温材料聚氨酯,用低品位能源利用地源热泵做室内循环。我们与普来福公司合作的毛细管网可以做到房内恒温恒湿,其成本仅为德国产品1/3;生态的解决方案是,捆绑生态板业及后续服务的精装修给市场,提高房地产品牌价值,增加了房子的卖点。我们已经成立了万华房地产公司,准备做一个产品样板的示范社区给大家参考;科技方面,运用低品位能源,通过海水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都可很好的利用。

陈硕:用专业的规划师、设计师,得当的处理城市绿化、道路交通、餐厅商店、农业、工业、建筑、垃圾处理等一系列涉及生活方式的系统,把复杂的矛盾相互利用。例如,玉米油和菜油供应给汽车;遇到合适的技术,通过生物能的回收和氧化,将垃圾变成燃料发电、发热驱动建筑的运转。一切的问题需要重新的界定,这将催生一系列的产业市场,这将影响下一轮以及更下一轮的发展机遇。

市场”是否了解我国的建材产品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

《中国外资》:您的谈话让我明白了保温材料对于低碳建筑的重要性,那么我国建筑保温节能材料目前的情况如何?

朱辉东:目前国内的主要建筑保温板市场仍然被聚苯板占领,这个材料就是CCTV央视大楼起火中的元凶,现已被北京市禁用,俗称泡沫板,易燃且助燃,着火后散发刺鼻剧毒浓烟,溶液呈蜡烛油状下滴;埋入土中不能降解,又称“白色垃圾”;挂在外墙上,太阳直射超过摄氏70度就变形甚至开裂,导致外墙渗水,最终失去保温效果,是最典型的不环保非绿色建材,“伪节能”产品。8年前,我就接触过这个材料,合作的瑞士建筑师说,这个材料使用十年左右就要出问题(还是欧标产品)不保温了,我们国家已经不让用了。令人痛心的是,欧洲淘汰的设备,多数莫名其妙地流转到了中国,并且还被大规模推广。作为专业人士,看到中国刚刚受到重视,刚刚起步的低碳建筑中大量潜藏这个节能“杀手”,而不大声疾呼,有违职业操守。中国的建筑低碳,最有效的起点是保温节能。保温节能的材料选择,关键是可持续保温,防火以及环保。与建筑同等寿命的,耐久的,防火的,保温节能性能好的绿色建材,也就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材料,完全国产的目前只有烟台万华的聚氨酯外墙保温板。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值得的。烟台万华的聚氨酯,突破了德国人的技术壁垒,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且产能中国第一。与烟台万华这个大型国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很多低碳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从垄断技术到垄断市场,从被牵着鼻子走,到最终灰飞烟灭不过是寥寥数年。

房春光:相对而言,聚氨酯在国内的销售占比大。聚氨酯不仅仅使用于建筑业,还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胶粘剂和涂料。

低碳建筑的发展,突破点在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筑材料的优化升级、不断复制的成功理念。谁为培训专业的低碳技术设计和整合团队买单?

《中国外资》:你们所理解的低碳建筑的最佳节能办法和技术是什么?

陈硕:在零碳馆的技术当中,大约有三十项左右的技术被环环相扣的使用到。零碳馆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太阳能发电、电能储存、生物能储存、水处理等具体的技术。实现低碳城市低碳技术需要大批设计人才,根据不同的城市形态因地制宜的规划其低碳模式。我们帮助英国零碳社区做了很多的宣传,希望更多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人员到国外去了解低碳实施手段。

朱辉东:聚氨酯保温是实现低碳建筑节能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因为使用者认识提高,国内市场目前正在迅速扩张。大冬天人如何才能觉得不冷?穿上鸭绒大衣呗。那么给我们的房子都穿上“保暖衣”,有什么不好?冬天,少买单燃煤采暖,城市天更蓝;夏天,省空调电费,还可以降低了空调安装功率大大省钱。未来再配合远大直燃中央空调,太阳能光伏蓄能空调,地源热泵空调,江水源热泵空调,海水源热泵空调等等新技术,我相信政府提出的新建建筑节能65%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眼界决定方向 需求决定市场

《中国外资》:什么是你们目前所关注的投资或发展方向?

朱辉东:我们公司的投资主攻方向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低碳地产,在国内找到一家做新能源或是新材料并且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并扶持其发展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陈硕:未来我们将更多的关注低碳设计、零碳中心代建。世博会结束后,我们会以世博零碳馆的世博后重建计划,与各地政府合作建设城市的低碳启动区,帮助城市建设城市基建。目前正在与上游的资金提供方进行谈判,用于帮助城市建设和升级城市的基建系统。争取出资50%、建设、设计、运营、技术、管理、工程、设备、协助低碳的产品提供方在当地落地产生更多的税收、教育、培训、就业、采购后帮助城市或产业来帮助在各个地方落户。

急迫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外资》:我国在低碳的城市建设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

陈硕:我有两个建议,希望各方关注。第一,建议国内相关机构尽早开展碳剂量方面的工作。碳交易在西方国家已经呈蓬勃发展之势,英国的伦敦金融城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欧洲因为低碳经济已经催化了大量的新型企业,出现了大量从事碳交易碳核算的体系。国内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快速跟进谈交易的进度。一旦中国加入了碳核算、碳交易体系,我国的人才和技术有可能跟不上。提前进行更多的碳核算工作,能让我们在未来国际在碳的谈判和位置上,判断更加理性。我已经与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制定中国的适合建筑方面的碳的标准和计量方法。第二,在低碳城市方面,我们提倡引进或关注新型的商业和开发模式,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应用,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和能源模式的重新利用。未来我们可能不从电网买电,而是从邻居屋顶上的太阳能板买电。

初衷很简单――全面减排

《中国外资》:我们栏目的定位,就是希望更好的融合各方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陈硕:城市是人类应对不同问题的一种方案,不同的时代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朱辉东: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把低碳之路走好,最终走到完美――零碳建筑。

篇7

潜力巨大

在控制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开始思考如何节能减排的问题。在大多数国家,建筑业占基础能耗的30%―40%,所以从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看,建筑业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急剧降低能耗。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大强度的节能减排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目前多数建筑能源由于设计低下、技术欠缺等原因造成了巨大的能耗浪费。企业需要应用专门知识技术来开发和推行节能新举。

国际能源署(IEA)要求到2050年,所有行业要把碳排放总量相对减少77%,相当于480亿吨。考虑直接和间接减排,在480亿吨减排中,建筑行业需要减排约182亿吨,而IEA要求直接通过建筑节能措施减排82亿吨。基于地理、气候、经济条件和文化的不同,不同建筑或建筑类别的减排比例可能相差甚大。此外,建筑业通过现场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更有效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有助于减少电力生产领域的碳排放,使建筑领域减排贡献超过要求的82亿吨。

由于国度有别、气候差异、建筑类型不同,不同建筑及其能耗千差万别。根据总体能耗水平,我们的关注度集中在最大的几个建筑类别:住宅、办公楼和零售业。其中,住宅类建筑比商业建筑明显耗能更多。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期望的居住面积也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领域的能耗。

由于文化、气候和富裕程度的差异,能源的使用也大不相同。在欧洲和中国北方以室内供暖为主,而在日本生活热水则占了相当比例。在印度农村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很多人无法用电,所以主要的能耗是利用生物质烧饭和取暖。随着发展中国家富裕程度的提高,家用基本设备、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能耗也会不断增加。

缺少方案

改造年代较旧、能耗较高的住房在欧洲是最大的挑战。房主决策主要受制于投资回报标准以及他们对舒适度和对外观影响的判断,而不是具体的节能效果。例如在法国,人们安装太阳能板,部分原因是显示他们对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诺,但更多的原因是考虑到时尚,以及他们从电力供应商那里得到非常优惠的返送电价。同样,更换拥有较好隔热隔音的窗户可以降低10%的热损失。法国居民更换窗户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根据窗户供应商所说,大多数房主希望改进的是他们的房屋外观,而非节能本身。

对于房主而言,缺少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很迫切的问题。人们需要适合他们具体情况的、明确和易于了解的解决方案,这应当包括方案信息、咨询和提供安装的技术工人以及性能保证等。

在美国和日本,住房的新开工比例很高。在美国,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这样的情况将会继续。但新型的节能住宅所面临的问题是,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用户是否能够买得起,以及能否大规模推广。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差异巨大,这也是新型节能标准划为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美国,人均能耗非常高,部分原因是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激增。住宅建筑规划在州和地方一级执行,通常包括对建筑外墙的节能要求。有些州设有住宅建筑规范,凌乱的标准导致施工方法和设备各不相同。关键的问题是加强规范和改变行为。

在日本,住宅的能效相对较高、能耗相对较低,但是房屋的寿命一般只有30年。因此,日本的住宅问题是要通过该在增加房屋寿命,而不是拆除,并应用高效热水设备,这在日本住宅节能方面潜力最大。

在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单户住宅。针对这类住宅的节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提供能保证节能效果的技术方案,全球性转让既有技术,利用研发降低成本,以及为相应节能改造找出具体解决方案,包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效技术和符合当地实情的解决办法。

2. 进行房屋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审计,以此安排优先重点。

3. 逐步强化新建和既有的建筑法规,包括标识系统提供独立第三方信息、逐步强化建筑节能规范和有关家用电器以及材料的法规,逐步淘汰低性能的房屋。

4. 对新建的和既有建筑提高性能给予高额补助。

5. 创立分段改造计划,分阶段对整个改造过程给予补贴。

6. 教育、培训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

亟待完善

而在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建筑节能的障碍是缺少法规或实施不利,以及融资渠道不足。在中国,统一的建筑规范尚未制定并有效执行。在巴西,75%的单户住宅属于非正规行业所建造。此外,就目前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而言,为居民提供基本住房要优先于房屋节能的需要。

在这些国家,公寓式住宅比单户住宅的能耗要低得多,因为他们的面积较小,户内人口较少,外墙面积也较少。有五个或更多单元的公寓用于取暖、照明和其他家用电器的能耗只有单户住宅的一半,空调、生活热水和冰箱的能耗低40%以上。

对于这类多户建筑的节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实现公寓建筑能效审核,引入标识系统以提供透明度,并执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能效规范。

2. 强化建筑规范实施,并确保充分的审计和实施监督能力。

3. 提供高额补贴以提高既有和新建筑的能效,包括对现场发电上网价格的补贴。

4. 要求分表计量,分户控制,按实际用量收费。

5. 修订法律框架以克服公寓建筑集体改造的障碍。

6. 实行淘汰低能效建筑的规定,例如,自2020年新低层建筑实现零能耗。

7. 公有房屋的管理当局和其他业主应当对其下属物业进行改造。

8. 动员和鼓励业主、项目开发商、住户改变高耗能生活习惯。

9. 教育和培训开发商、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交易人员,提高对规范要求的理解,说明整体设计的优势,并减轻对较高成本的担忧。

10. 促使能源服务公司成为有效的能源管理机构。

11. 倡导所有新建低层建筑使用现场再生能源发电。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挑战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015-02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这些都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之路"指明了方向。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这个承诺,充分反映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作为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这一承诺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敲定了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但同时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正确认识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二、中国的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负担。

三、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2008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在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一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该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国的低碳之路.中国产经新闻.2010.3.12

2.杨金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中国低碳网,2010.3.11

3.张坤民,潘家华.低碳经济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篇9

据资料显示,2007年,全球购买服务器的花费,和这些服务器所耗的电费持平。

现在,虽然全国都在提倡低碳,但企业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IT基础设施的平均生命周期是2.5年,而数据中心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建筑物的生命周期都在10年以上,企业要在不变的物理环境中应对IT技术的变化,就给新一代数据中心带来挑战;此外,无论买节能设备还是做节能方案,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和国际标准的障碍。

中国现在有58.8万个数据中心,仅今年新建的就有6800多个。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不仅需要IT管理人员懂IT技术,还要懂建筑、智能楼宇、物理基础设施甚至整个动力环境。对此,施耐德提出了“能效云”管理的概念,它包括数据中心、建筑楼宇、生产线、污水处理等方案,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是持续节能,因此能效管理平台要⒉煌层级的信息管理架构和整个IT管理机构融合在一起。虽然没有特别的新技术,但所提出的要求却是前所未有的――在一个超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里,把成千上万的IT设备管理起来。

在能效云之下,无论是云平台、智能终端,还是未来的碳排放趋势报告,都可通过同一个平台监管、掌控。

能源管理是有逻辑的。今天的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追求的是低POE(以太网供电系统),但这不意味着POE越低越好。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特点就是“更快、更密、更动”。我们不只为企业应用服务,也不是一味追求高密度,而是要从规划着手,在高楼平地未起时就开始看“风水”――能效管理要做的就是把数据中心的“风水”和能量逻辑融合起来。以一个10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为例,节能降耗改造之后,每年可节省224万元电费,使它可以多放57个机柜,节省269万元新建机房的费用。

篇10

一、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

(一)财政措施

1.税收

发达国家采取各种税收手段对高碳资源或高碳产品征税,以抑制其下游的消费量。从而实现低碳减排,其中最直接的政策工具是CO2税(碳税)。世界上直接开征与实行碳税的国家和地区以北欧居多,一些国家间接征收的碳税包含在能源税、环境税或其他税种内。

丹麦20世纪70年代已开征能源消费税,但征税对象只包括家庭和非增值税纳税企业。1992年对企业和家庭正式征收碳税,对汽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以外的所有CO2排放行为征税。其初始的税率较低,政府对部分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或税收返还,后经多次上调。1996年,开征了包括CO2税、SO2税和能源税的新税种。

荷兰1988年对燃料开征环境税,收入专门用于与环境有关的公共支出:1990年开征碳税,隶属于环境税的一个科目。1992年开征能源/碳税(比例各为50%),碳税征税范围覆盖所有能源,电力通过对燃料的征税而间接纳税,碳税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1996年开征资源管理税,征税范围包括原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电力,主要征税对象是家庭和小型能源消费者:资源管理税适用累进税率:大型能源消费者主要通过自愿减排协议计划降低CO2排放:税收征缴通过能源税单征收,资金从能源公司转到政府账户:社会组织、教育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可以得到最高为应纳税金50%的税收返还。

芬兰1990年开征碳税,征收范围是矿物燃料;计税基础是含碳量。开始征收时税率很低,之后逐渐增加。1994年调高了能源税税率,大部分能源征收燃料税,其中一部分是混合的能源/碳税。

瑞典1991年开征碳税,征税范围包括所有燃料油(电力部门使用的部分给予豁免),征税对象包括进口者、生产者和储存者。税率根据燃料含碳量的不同而有区别。1994年后指数化税率实行,以保持真实税率不变。

挪威1991年开征碳税,征税范围是汽油、矿物油和天然气(1992年扩展到煤和焦炭)。开征后税率由低到高调整;对航空、海上运输部门和电力部门(水力发电)给予税收豁免。

德国1999年开征生态税,对摩托车燃料、轻质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征税,2000年扩展到重质燃料油。开征后对摩托车燃料油和电力的税率有所提高。税收收入投入到养老基金。

瑞士2000年开征碳税,开征基于1999年颁布的《C02法》,最高税率是210瑞士法郎(约相当于160US$/tCO2)。

英国2001年开征气候变化税。对销往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电力、煤、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征税,对热电联产单位的油类耗费和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免税,根据产品含碳量不同适用不同的税率。气候变化税制遵循税收中性原则,是一种适用于工业、商业、农业和公共部门的能源税。

美国2006年开征碳税,对发电厂排放的温室气体征税。2006年科罗拉多州的大学城圆石市起首通过碳税法规。碳税收入用于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改用替代燃料等方面。

加拿大2008年基于魁北克省公布的年度财政预算案,对所有燃料开征碳税。

日本2007年开征全球变暖对策税。该税种具有如下特点:税率低起点、差异化,逐步递增;对环保型产业减税,而对损害环境的行为征税:多减免与配套:社会关注与参与。2011年由环境税独立税改为石油煤炭税附加税。2012年10月1日起开征环境税,由使用化石燃料的各电力公司和燃气公司支付。

2.财政支出

欧盟的碳税收入一般是定向使用或专款专用,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激励市场主体节能减排与低碳化发展。英国将气候变化税收入主要拨付给服务公益的“碳基金”、投资节能环保项目的补贴、填补调低比例交纳的国民保险金等。“碳基金”的职责一是排除企业在低碳生产模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技术和管理障碍,帮助企业和公共机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对具有市场前景的低碳技术进行商业投资。拓宽低碳技术市场:三是通过信息传播和咨询活动。助推企业和公共部门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向社会大众、企业、投资人和政府提供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大量有价值的资讯。“碳基金”资金管理实行企业运作模式,比以总体税收为来源的财政支出方式对低碳技术的经济性、成熟度、系统性以及社会总效用的提高更有效。德国通过国家公共财政对新能源产业创新进行扶持,培育了“Q-cell”等创新型企业。

日本在低碳化财政支出方面,增加政府财政预算,投资低碳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技术研发,对民用住宅、办公大楼、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等实施导入太阳能发电、绿色家电等节能改造,对节能家电及电动汽车的消费、企业引进先进能源设备进行补贴,并对家庭和企业的减排实施补贴:还辅以实行环保积分制度,鼓励国民购买节能产品。

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政府重塑美国经济实力的一大措施是绿色革命。其低碳化财政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低碳型社会基础设施及节能改造设备、低碳技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研发等:其财政补贴(助)的对象是州政府能源高效化、节能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及氢气燃料电池的开发商、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可再生能源研发、购买节能家电商品的个人、大量销售最佳节能电气的零售商等。

(二)财政信用措施

日本对投资节能环保的企业提供无息财政贷款:美国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及氢气燃料电池的开发商除提供上述的财政补贴外,还提供融资担保:欧盟政府不仅对节能减排项目进行直接财政补贴低息贷款外,还利用担保基金、循环基金以及风险基金等作为杠杆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各种能效项目、新能源项目的开发。英国财政部通过“减排基金”,对与财政部申请并签订减排协议的企业给予一定数量的无息贷款,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三)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1.政府采购的调整

绿色采购历史悠久的欧盟国家政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开发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和工具包。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对可再生能源采用固定价格收购,政府提供补贴,强制性规定电力公司以高价购买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电力。德国1979年设立了环保标志制度以让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商品,通过《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处置法》规定政府机构要使用有耐用性、可再利用性等特点的环境友好型商品以及服务。采取固定价格收购可再生能源产业产品。2004年欧盟委员会的《政府绿色采购手册》将环境准则纳入政府采购模式。制约并激励供应商,带动并营造绿色消费市场。英国政府2006年公布的《采购的未来》规定政府要优先采购可持续的产品。

2.累进税、税收优惠与减免、税率与税收起征点调整等

前已述及,国外一些国家为发展低碳经济开征的税种(如荷兰的资源管理税)适用累进税率,以限制奢侈浪费、约束过度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欧盟国家普遍实施了绿色税制改革,相继开征有利于控制碳排放量、保护环境的新税种。调整原有税制中不利于低碳化的相关规定,对节能环保实行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从“谁污染、谁付费”向“谁环保、谁受益”转变,以取得财政收入与资源配置的“双重红利”。

英国开征的包括气候变化税在内的环境税收针对特定技术部门及使用低碳能源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美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生产和利用给予税收优惠抵免:对新节能住宅、商用节能建筑、提高住宅能效利用的设备等给予税收优惠抵免以提高能源效率:对购买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允许在计征州税和联邦消费税时提高扣除额、延长最低选择税的减免等,扩大对家庭节能投资的减税额度,以鼓励节能:对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研究开发费用等给予税收抵免、直接减免等优惠。芬兰、美国等对企业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给予税收抵免、减免税等优惠。荷兰、美国、芬兰、德国规定了环境税税收减免项目和环境税返还项目,对增加环保、节能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减免税等优惠。德国、日本等国家是对企业购置或制造用于防治污染或废物处理的设备给予加速折旧。

二、国外“低碳革命”财政政策工具的经验

(一)开征碳税或其他绿色税种、收入预算管理与税收中性

国外实行碳税或其他绿色税过程中具有一些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工业化先行。实行碳税时已完成工业化,并且国民收入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标准。

其二,税率因势利导。基本以碳含量作为碳税计税依据,基于实际国情设计碳税税率,制定相关税收优惠,逐步加强政策力度,并将碳税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其三,税收中性。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避免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避免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欧盟的一些国家初征碳税时,通过减少其他税种的税负,以及合理使用环境税收入以使总体税负不变,并争取“双重红利”。例如,德国等国家在碳税征收的同时降低劳动所得适用税率,通过将碳税收入投入到养老基金减少了个人和企业的缴费水平,由此也拉动了就业。

其四,生产环节征税。为了减少征管成本、保障税额的有效征收,各国或各地区的碳税都建立在已有的税制体系基础上。

(二)财政支出区别补贴生产者与消费者

为推动低碳相关产业的发展,上述各国普遍施行低碳补贴――对于直接由最终需求决定产业兴衰的低碳下游产业(如汽车、家电、房地产等),通常对消费者提供低碳补贴:而为鼓励产品相对同质化的中游产业(如电力等)创新或采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工艺,则主要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区别补贴”作为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低迷时期,发挥了防止经济衰退、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功效。

(三)财政信用正面激励、扶持与税制设定逆向约束、规制相兼

上述各国激励或扶持低碳技术创新的主要财政支出方式是直接拨款、补贴和政府绿色采购以及财政(无息或贴息)贷款,并通过减税、免税、退税、特别折旧和投资作为成本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化生产与消费。

与正面激励、扶持并举的是逆向约束、规制。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征某些税种(如碳税、能源税、碳关税等)提高生产或消费成本、设定较高税率或累进税率等给纳税人施压。据估计,征收能源税和碳税对减少能源消费的贡献为10%:而碳关税的开征有利于防止碳排放由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

(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机抉择创新各种财政政策工具

上述各国政府注重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低碳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由此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管制和创新的政策工具(如碳排放交易、碳基金、碳预算等)手段引导低碳革命。

(五)财政政策工具协同其他配套政策工具

低碳化的政策多种多样,政策工具的施行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配套协同的。与英国气候变化税配套的政策有“碳审计”、“碳预算”等。美国实行碳定价政策,并建立全面的温室气体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体制、制定“政府节能采购指南叶旨导选择能源效率高的产品、对在国际贸易中能源消耗量大的商品生产部门提供退款或退税以平衡因排放权交易所带来的成本增加,还制定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日本的碳税实践具有“范围广、附加税方式、税率起点低与差异化、多减免与配套、全民负担与参与”的特色,创设了再商品化与公害防治设备特别折旧制度,2008年开始施行CO,排放可视化管理制度和CO,排放量交易机制,并推行“碳抵消”制度和“碳足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