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体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中职学生的特点
1.1文化基础较差。由于中职针对的招生人群是考分不高,没有顺利进入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及肄业学生,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知识水平较差的情况,这也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2 自我约束力不强。中职学生入学年龄介于14~15 周岁,属未成年人,思想不稳定,由于在初中学习成绩问题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往往会自由、散漫等,对自身行为约束能力较差,同时也给课堂秩序的维护带来挑战。
1.3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多数重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好,长期不被老师看中或委以重任,甚至被灌输学习不好就“一事无成”的观念,造成学生不自信,不主动担当,因而常常缺乏责任感。
1.4意志力薄弱。一个人学习上的毅力需要成功的体验来培养和强化,但他们在中小学那种氛围中似乎就没有过这种体验,甚至不自觉地往老师和家长那种不负责任或不懂教育原理的强调上靠拢:这孩子学习上是笨、不开窍……久而久之,使得他们不喜欢读书学习,也无法坚持下去。
1.5社会化倾向有了明显发展。职业教育重技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把中职学生从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在学校期间和同龄人比较具有较强的准社会性。
2.教学目标
中职教育目标: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从整体教学目标中可以推出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因为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多在一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对职工身体素质有这很高的要求,所以中职体育教育必须满足这样的要求,使其拥有强壮的体魄,同时掌握基础的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3.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联系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体育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体现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评价方法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的结构。近些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构建,也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需要,从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提高身心素质和培养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发展情感三种类型展开。
体育的教学模式分类详细、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刻板的引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为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受教学目标所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学目标是传授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则运用系统学习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程序学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能力,则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发展情感,则采用小群体学习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第二,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要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例如: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钻研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难以运用。第三,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考虑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例如: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适用于人数较少的班级,时间可以伸缩,教师要掌握一套评价技术的材料。第四,体育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教学模式为主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最后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方法等综合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 从体育学的视角下,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成四种类型,手指灵巧类、全身综合类、流动交往类、站立类,并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相应的运动项目。
4.结语
4.1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选定应该是建立在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
4.2教学模式的选定应该基于教学目标的导向,同时综合考虑中职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的需求
篇2
关键词:传统体育 现代体育 健身
1.前言
健身,就是使身体健康。达到健身的目的,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健身方法。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就是增进健康的具体方式。首先,看一下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体育,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文化类型,她与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世界体育有着极大差异,具有古朴、自然、轻松、和谐及生活气息浓厚、娱乐色彩浓郁等特点,是当今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基本内涵是继承和沿袭原有的精神文化。”因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在中国近代之前产生发展、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留传或影响至今的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括武术、导引术(气功)、民俗民间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2.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传统健身方法
2.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武术具有如下特点:
㈠武术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征。这也是最能体现体育的本质的属性,武术的攻防技击动作构成了最基本的身体活动,这一特点体现了通过从事武术活动,来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人体生理的适应能力。
㈡具有内外合一,形身兼备的运动特色
“练习武术既要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2这里说的内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运行;外为人体手眼身步的动作。内外合一就是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意识、呼吸和动作协调,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武术作为一中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进曾中以哲学为理论依据,追求艺术审美的的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
武术的作用:
㈠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㈡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这两点作用与武术的第一特点相对应。长期从事武术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㈢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
武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人的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这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㈣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人们通过欣赏武术套路和散打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人们“以武会友”,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1.2 导引术的特点与功效
导引术是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之一。它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与自我按摩相结合,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为目的。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导引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特点鲜明、博大精深的体育养生和医疗体系。
导引术的特点:
㈠运动养生观念
导引术主张用通过身体运动来健身治病,有西方学者将导引术称为“古老的中国体操”。
㈡身体运动、呼吸运动及自我按摩相结合
与发源于西方,且以身体运动为本质特征的现代体育相比,中国传统导引术不仅强调身体运动这一体育的基本属性,而且主张将身体运动、呼吸运动、自我按摩三者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与西方体育和现代体育迥然不同的健身理论与方法体系。
㈢养生治病功效明显
古代养生家认为,导引术是最好的健身手段,也是其他以心理修炼为主体的养生术的基础:“凡欲胎息服气,导引为先。开舒筋骨,条理血气脉,引气臻圆,使气存至极,力后见焉。”
导引术的练习原则:
㈠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在导引术运动属性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其“动静结合”的一面。与现代体育运动突出竞争、刺激、力量、速度、大运动量不同,中国传统导引术强调缓慢节奏、精神安逸的轻松运动。
㈡以内为主,内外兼修
导引术的基本方法是肢体运动与呼吸运动及自我按摩相结合。这种养生理论决定了导引术“内外兼修”的特点。这里的内为人体的内环境系统,包括精神、脏腑、经脉、气血等;外为人的形体与运动能力等。导引术更注重“养内”与“养外”相结合,实质就是通过导引术锻炼来提高人体内部精神、脏腑、血脉等内环境系统水平,进而促进人体整体健康水平提高。
2.2 西方体育
现代体育有西方发展而来,西方体育源于古希腊。在雅典城外的阿波罗神庙的墙上铭刻着古希腊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体育,就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中方式。”3可见,这种认识体现了古希腊人把在参与体育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作为肯定自己的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他们寻求在体育竞技过程中的力量和欢愉的刺激。古希腊的田径比赛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发掘人的最高潜能,就是在竞争中追求最高胜利和荣誉,来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
与现代体育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古希腊为源头,产生于欧洲大陆的现代体育更注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外在形体,通过各类训练与比赛,促使人的力量、速度、协调、灵敏、耐力等运动能力提高与形体健美。相比之下,中国传统体育基本不是以发展人的肌肉力量与运动能力作为目的,而是将促进人体内部生理水平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心理水平,最终达到益寿延年的养生目的。
篇3
体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学校根据青少年爱运动的特点,用体育活动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训练和比赛,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并引导学生遵守纪律,遵纪守法,学生感到非常实在,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通过体育运动教育学生团结友爱、热爱班集体
青少年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一些学生可能在班内表现不好,违反纪律,甚至会破坏班集体的荣誉,但他们又不愿让别人说班集体不好。有的教师根据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学生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端茶送水,助威加油。赛后进行讲评,重点讲取得胜利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求大家要像参加体育比赛一样,热爱班集体,齐心协力创造先进班集体。
三、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个国家体育队伍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近几年我国体育健儿以高超的技艺,顽强拼搏的精神,优良的体育品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扬。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并把这种热情转向了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四、培养学生勇敢、坚毅、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通过体操、长跑、滑冰等项目的活动,培养学生勇敢、坚毅和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五、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能力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像体育比赛中对时间的争分夺秒。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可为塑造一代具有能在竞争中获胜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事实证明,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生动实际,又容易被学生接受,往往可收到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
个性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指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他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前者如能力、气质、性格等,后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和环境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就为我们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在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需素质。
一、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教育理论上看,在古代,我国的教育就存在着有关个性教育的萌芽。如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明代的王阳明也提出“今教宜子,必使其趣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可见在古代先哲们的头脑中就存在着个性教育的思想火花,但是它毕竟不同于现代教育学上的个性教育,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西方古代教育中,个性教育思想也有着一定的体现,如德尔斐神庙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集中体现了发展人的个性的思想,在20世纪,个性教育思想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的教育思想之一,美国教育家杜威把发展儿童的个性与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社会从而使他的理论超越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种由教育出发的社会改革理论;20世纪中叶以来,皮亚杰、赞可夫、布鲁纳等人从人的心理结构尤其是智力结构的发展规律出发,提出了他们对儿童个性的看法,丰富了个性教育理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急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就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人们突破既有观念的束缚,打破陈旧观念、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而发展和培养良好的个性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二、体育教学对于发展学生个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由于个性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各国在教育活动中都普遍把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发表的第四次报告中明确指出:“本次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铲除迄今我国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病-划一性、任硬性、封闭性,确立个人薄严、个性薄重、自由和纪律、自我负贵的原则,即‘重视个性的原则’,从根本上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政策等整个教育领域。”然而,个性之发展与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在我国初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中,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对于人的个性的研究离不开具体的活动。
人的个性不可能先于人的活动存在,个性在人的活动之中体现出来,所以科学准确的研究人的个性就需要对人的活动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过于强调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而难有个性的张扬。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体现在其以身体活动为重要的内容,而且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还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因素,能够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如集体性的球类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协作、灵活、大局观等鲜明的个性品质;而长跑等耐力性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以其特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理想园地,对于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社会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作为主体出现在体育教学之中的,这与学校的其他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固定在一堂课中是有明显的不同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嬉戏玩耍,将他们的真性情真实地展现出来,也即,体育教学为每一位学生向大家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也是体育课堂是研究学生个性的优势之所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不同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不同表现对不同的学生的个性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了解,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二)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得以体现和发展的。
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在需要集体合作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项目),学生会有较多的交流,这种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较其它学生仔人际交往方面显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也更容易和别人接触合作,有着更好的社会适应性。这是其他的学科的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体育活动为不同个性的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动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体育活动中优胜标准的多样性,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适应的活动,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求达到胜利的愉悦与欢欣,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之所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体育教师根据每一名同学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的特点也可以真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相对于其他学科单纯的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体育教学教学内容丰富性的特点使得体育教学成为发现和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
体育教学以其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目标的周全性,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目前,对于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人们的认识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人们在认识上尚有偏差。意图通过体育教学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首先应该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对于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教育。具体来讲,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进程,有意识地增加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改变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力求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样、新颖,增加体育教学自身的魅力,在考虑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二)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体育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每个学生由于先天生理素质的不同以及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差异,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感知能力、运动能力肯定会有所不同,体育教师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考核,造成了部分不能适应统一标准的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大大下降,体育意识淡漠,这其实是体育教育的失败。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对于一些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其积极上进的心理要求,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并对他们多进行一些辅导和帮助,消除他们对于体育的畏惧感和陌生感。使之树立信心,让他们体验从体育课堂上所获得的成功的乐趣。
(三)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教学;运用;辅助教学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体育作为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不论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技术课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怎样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2、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
2.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动作技术化难为易
有关的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 % , 而通过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 ,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时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互动教学
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播放一些互动性的Flash 教学课件,对学生进行体育互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现代体育教学管理
每年的体育达标、期末考试体育教师都要进行成绩换算、统计。对于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如果具有相应配套的计算机软件,教师只需要输入体育单项的成绩,其对应的分数就都算出来了。这样使学校体育的管理也充分利用上了现代信息技术,大大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差的等几种情况),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挺身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当教学时先请学生们观看课件,并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同时产生在实践中一试的欲望。当在实践时,教师只需稍加示范或讲解,较之传统教学相对而言,便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4、体育教师要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技能,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随着教育、教学条件装备的进步,体育教师的功能、素质要求和职业劳动的特点与内容都会变化和发展,体育教师已不再仅仅是教学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提高自身素质,接受继续教育是体育教师的必然选择。当计算机及其网络普及的时候,体育教师的作用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体育教师将成为课件———教学活动计算机软件的设计者,也即课程多媒体电子教材的程序及其信息内容的设计者,体育教师将会从原来的“教书匠”变成“设计师”。体育CAL 课件可以选择的教学素材很多,且动作的动态变化和相关联系也很多。通过便携式电脑与接在身上微型无线传感器组成的训练反馈系统精确指导标准的运动技术动作,可用丰富的二维和三维动画传输最符合学生身体特征的最佳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体育教师的作用将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室外课堂教学,将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从这一角度看,人们常说的“头脑简单”的含义已。
远远超出传统的界限了。
5、总结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其作用不可小视。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通过现代教学管理软件,可以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胡 恒 ,张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
篇6
【关键词】高职教学;学生体质;影响因素;体育教学;完善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逐渐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便捷式生活在逐渐简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对现代人的体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出于青少年阶段的高职学生,高能量的营养摄入和低活动量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的身体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型的技术人才,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化针对性强的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体质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2009年-2011年期间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统计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体能测试的身高体重的比例、肺活量、台阶测试的成绩中体现的最为明显,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呈现出肥胖率升高,心肺功能减退的现状。据研究分析造成其身体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院校,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就业能力具有较大程度的重视,所在学校的日常课程安排上主要以文化课或相关的专科实践课为主,将体育列为副科的行列,不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更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但是却没有充足的运动时间,造成学生体质的明显下降。
2、教师方面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成绩压力,很多教师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急于本科成绩的提高,经常占用学生的体育课进行专业文化的训练,减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导致使体育课的安排形同虚设,长久以来造成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也就导致其体质的下降。
3、家庭方面
面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施加的家庭压力,以及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更为紧张的气氛,学生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学习和就业能力的锻炼中来,并且独生子女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家庭中,“小皇帝”和“小公主”比比皆是,在家庭生活中只享受、不劳动,不能得到更多的肢体锻炼,加之长期利用闲余时间徜徉于网络,使身体素质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完善高职体育教学的建议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完善。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
1、丰富体育教学课程目标
学校课程目标的规划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以提高学生体质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是丰富学校的体育课程目标。根据《纲要》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办学定位确立本校的体育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中时刻谨记“育人”的最终目标,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终身从事的职业这个主线,做到育人体、育人心,能够满足专业需要和未来的生活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使其终身受益。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既不偏离体育教学的一般性,更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特色化的安排,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本质相连,形式多样。
2、明确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精神,不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体育运动量的增加和丰富体育项目的种类,更在于体育对学生的终身性影响。学生出入学校的时候,就让学生针对自身的发展做出一个系统化的计划,不放任学生享乐放松的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够在系统化的体育教学中得到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体育教学观,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各项体育锻炼中来。教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纠正个别学生对体育的误解,端正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提高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树立好学校联合社会的全方位体育教育观。
3、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当前学生体质下降不只是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传统化和轻视化,学生自身对体育和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和不正确态度也是其中的一大元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认为,年轻就是一种资本,根本不需要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不能够做到自我锻炼,自我控制意识也越来越淡薄。为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这种思想泛滥成风,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和未来的发展。学校的体育工作者以及非体育工作者都应该对这种思想做出及时的纠正和批评,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这种理解的错误性,从根本意识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调整体育课程结构
调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结构是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就业趋势有针对性的建立具有职业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尽量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业特性和职业技能特点设计体育课的课程结构,并且不偏离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改革发展的趋势。从学生专业和从业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重视技能、方法的掌握,围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均衡发展。
三、结语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充分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但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下,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综合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和为学生立足社会提供一定的保证,高职院校应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十分必要。体育教学改革要充分树立学生终身性的体育意识,使体育思想和观念深入到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中,体现体育与职业相结合的特点,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解决不同实际问题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篇7
1.1教师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就是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背景下的要求。在高校扩招政策带动下,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教师都面临日益增大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基本上每个体育教师都身背着繁重的课时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体育教师基本上很少会花费宝贵的课余实践进行学习和深造。体育教师们只知道闷头教学,缺乏对新形势下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就无法得到改善,因此也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
1.2硬件条件也存在不足。
在新形势下,阻挡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阻力就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场地不足。体育教学场地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对体育教学建设的不重视,导致学校并没有对相关体育场地的建设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另一方面,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存在足够的体育教学场地,但是缺乏足够的体育器材及相关配套设施。硬件条件的不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学生们会逐渐丧失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愿,进而身体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缺乏还会影响高职体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
2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探讨
2.1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探讨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得高职体育教学更加人性化。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有关“教”和“学”的关系,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找到更加人性化的定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的指导必须以学生的自身特性为依据。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由衷的兴趣,才能真正找到运动的快乐,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健康、乐观的体育锻炼中来。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与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教师也因此在教学中更加投入,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调动。第二,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不应将体育锻炼终结于毕业之时。按照现代体育教学的理念,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学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这种习惯不能与学生生涯一起“毕业”,而是需要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时刻保持。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只有保持良好、健康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第三,要树立全面的体育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观点,体育教学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学生不仅增强了体质,更收获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备受裨益。第四,还要树立能力本位的体育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还要逐渐引入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整个体育课程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这种能力不仅包含某项体育技能的能力,还包括其它的专业技能。
2.2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途径探讨
首先,要将一些典型的职业特点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将一些典型的职业特点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即符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又可以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中适当引入具有职业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克服入职以后职业特点对自身体质带来的伤害,因而主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相关课程安排上,要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一年级是刚入学阶段,要积极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为主,课程多以基础课为主;二年级开始设置专项课程,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设置多个体育锻炼项目;三年级要设置选修课,让学生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下接受课程教育,既能激发其热情和积极性,又不影响学生找工作和准备毕业。其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及时得到提高。体育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全面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前提之一。要提高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自己主动的加强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有计划的组织一些必要的交流、学习机会,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之余获得足够的培训和再教育机会。再次,要重视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足够的硬件条件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愿,进而提高身体素质,并且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学校要对体育场地和相关器材设施予以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学生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课程的问题。
3结语
篇8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在以往的小学体英语教学中,对于很多技术性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讲解时,小学生很难看清楚。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示范,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些问题就能很轻松地解决掉。通过动画的方式将其全方位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详细地对每一个动作要领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做到声行结合,既可以缩短教学的过程,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人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对所学的知识更能有效地掌握。基于这一点,现代教育多为一种新型的手段,虽然其是教学的辅助,但让学生感到的是一种新鲜有趣的东西。比如在教足球课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对足球运动的动作要领、传球方法、停球方法、足球运动的轨迹等等内容进行形象展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三)促进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每学期,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测评考试。借助现代化技术,可以准确地将学生的各项信息录入系统,建立规范的学生数据档案。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进行总结,从而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减轻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除此以外,对于学校组织运动会等项目活动,体育教师也可以依据现代设备进行很好的排练,使得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开展。
(四)加强身体素质教育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锻炼方法,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为学生未来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运动,还要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鉴于此,开展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以下载或者搜集许多相关有用的知识,通过电教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和解答的方法,培养其对体育知识的探索获取,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贪玩、好动、好奇心强烈等身心特点。在进行现代教育的时候,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无论从理解上还是感官的认知上,都要符合学生相应年龄段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把握教育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授课比例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户外学习,电教手段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而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传统的教学和现在教学的课程中有个宏观把控,在课程安排中,有效合理地进行,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服务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有明显意义的。因此,何时根据内容进行有效的实施,如何在讲解课件时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是有着极大的要求的。要想服务好课程,就需要教师进行认真负责的准备,不可为了轻松而随意应付。
三、结语
篇9
1.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受到现代体育文化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上往往追求的是动作上的高难度,操作上的高风险,技巧上的高刺激性,成绩上的极限突破。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对于人类身体极限的挑战,长期以往将造成运动主体的身体失衡,机能下降,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发展。与此相反的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强调的是修身养性,以实现精神和身体的融合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锻炼,实现身体机能的有效调节,保证其处于健康有序的运转状态。显然这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的运动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其融合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中去,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其一,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去,是符合现代城市体育的现实需求的。现阶段,我国人居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严重不足,城市市政建设往往忽视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立,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在这方面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不需要太多的基础设施,简单的自备体育器材就可以开展各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无论是民族舞蹈,还是踢毽子,或者是打太极都不需要太多的环境要求;另外,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简单易学,不受年纪限制,对于体制要求不高,最适合在社区环境下开展;最后民族传统体育也符合城市社区体育的宗旨:简单,娱乐,健身,趣味。其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中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其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浇灌。详细来讲,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氛围难以有效的构建,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的沟通,并保证工作学习上压力的减缓;网络化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娱乐,消费,忽视了窗外的自然生活,忽视了自身的身体健康,而积极开展传统民族体育将有利于改善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变得更加的健康和和谐;民族传统体育能够给予大家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能够融合不同文化,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发展,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
1.2城市社区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机遇
首先,城市社区作为一个文化传播的平台,其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打下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不同地域,不同人口,不同组织结构形成的全新社会平台社区,将会慢慢成为全新的文化平台。有了这样的文化平台,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不断创新,继承,发展。其次,城市社区群众数量众多,而在现代竞争的局面下使得其在体育方面的选择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大家越来越倾向于淳朴自然性、地域风俗性、观赏体验性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背景下,更加向往和热衷。在这样的趋势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将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效能。最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整合。城市社区建设中包括社区文化建设,而社区体育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社区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承载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极为丰富,其富含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因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价值取向、精神意境的指导下,形成独立的体育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城市社区传承的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是说,在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入到城市社区体育事业中去的时候,一方面要仔细探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特点,保证其具备切实的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在现有传统民族体育形式的基础上实现更加深刻的创新,保证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娱乐性,健身性的特点,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二、结束语
篇10
摘 要 现代高校开展体育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的三人制的篮球比赛,能够使学生在对抗竞争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展示自我,也使三人制篮球赛在高校中得到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三人制篮球赛 高校体育专业 篮球普修课 运用分析
现代高校的学生对体育专业篮球课感兴趣,不是为了以后成为专业的篮球运动员,而是因为对篮球项目的热爱,为了自身的身体锻炼,同时也可以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下面笔者将对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含义和特点进行介绍,然后指出了三人制篮球应用于专业篮球普修课时的优点。
一、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三人制篮球赛的含义和特点分析
(一)三人制篮球赛的含义
现代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组织的半场式三人制篮球赛,需要双方各派三位上场人员,在高校篮球场地的一半场地里进行篮球竞争比赛,这需要在规定时间里,把竞争得分最多的小组当成三人制篮球比赛的胜出者,在比赛形式方面同篮球比赛基本形式相同。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需要把三人制篮球赛当成教学的重点内容,来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三人制篮球赛特点分析
高校体育专业三人制篮球赛在继承了一般五人制的篮球比赛基本规则以及基本战术,具有传统篮球运动的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特有的特点。三人制篮球赛相比于传统五人制篮球赛,更加容易得到普及。篮球运动之所以有巨大的吸引力,根本原因就是它没有职业、民族、年龄、性别方面的限制,使人们更加健康,体质更加强壮。现在盛行的三人制篮球比赛,得到了我国高校的普遍推广,它作为传统五人制篮球比赛的一种延伸,更加切近生活。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的三人制篮球赛,在战术方面、战术类型上更加简单,使篮球比赛得到简化,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更容易开展这种三人制篮球比赛。例如,如果战术类型中省去了快攻,这样一来,就使得篮球体育运动人员的控制速度能力下降。对于三人制篮球半场攻防,攻守的人数减少,使人均攻守面积变大,也加大了防守的难度,使进攻难度降低。对于高校体育专业三人制篮球比赛,取得进攻的得分很重要。三人制半场篮球比赛的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相比于传统五人制篮球比赛更小。对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开展的三人制篮球半场比赛运动人员的脉搏次数进行测试,平均为160次,这属于适量的运动量,符合高校学生的生理特点。
二、三人制篮球比赛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的优点分析
(一)高校三人制篮球比赛价值分析
三人制篮球比赛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具有很深的价值理念。它符合现代健康教育的思想,三人制半场篮球比赛把“半场竞技比赛”当成了健康的体育运动。它把“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当成了体育运动的重要观念,这种三人制的篮球比赛,既有适量的运动量,也有一定的游戏趣味性,让篮球运动成为了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中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高校三人制比赛的教学方式价值建立了很多的体育运动方法。三人制篮球赛的开展,让学生们积极愉快的进行体育运动参与,让健康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二)同五人制篮球赛比,三人制更能提高学生兴趣
三人制篮球比赛同五人制篮球比赛一样,都是采取了单循环的比赛形式,参加过高校体育专业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学生,在篮球战术掌握、篮球技术掌握方面具有很强的自信心。中学进行的篮球课大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在篮球基本技能方面、身体素质方面还很差。进行的篮球比赛,只是想办法多去抢球,球到了哪里,人就到了哪里,都围着篮球烂抢,当场上学生很多时,就没有多少摸球的机会,这样容易失去兴趣。半场三人制篮球赛,参赛的运动人员很少,只有6个,参赛学生只要学会基本的投篮、运球、传球、防守技巧,就能进行半场比赛,并且第一次出场比赛的学生可以不具有位置意识,只要做到积极的拼抢,就能把自己所学的篮球技术运用到其中,提高了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篮球兴趣。高校体育专业经常开展三人制篮球比赛,使学生们对篮球运动规则理解更加透彻,这种情况里学生也会加强对篮球活动的欲望,争取更多的条件来满足自身对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兴趣。
(三)三人制篮球比赛比较方便
现代的三人制篮球比赛,场地设备更简便、比赛周期更短、组织方便、投入经费也少,很适合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选课中运用、推广和普及。三人制篮球比赛的运动负荷也适量,具有更强的竞争性,使高校学生的体质、意志得到很大的磨练,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生理承受能力。三人制的半场篮球比赛,用其独特的魅力,给每个高校喜欢篮球的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机会,丰富了高校校园的文化生活。
三、总结
三人制篮球所提倡的“健康篮球”、“快乐篮球”、“终身篮球”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主流,给高校体育专业“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使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更好地促进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云.“三人制”篮球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2] 吕焱刚.浅论普通高校推广“三人制”篮球赛的必要性[J].鄂州大学学报.2008(02).
-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 下一篇:企业负债融资的优缺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