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医学工程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医学工程职业分析

篇1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注重学生生物医学以及相关的工程学背景双方向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内可以继续深造,同时能为在医学、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继续谋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通过分析约翰霍普金斯和凯斯西部保留地2个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的学生毕业情况,发现在过去几年里约有2/3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研究方向涉及医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的原理去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习兴趣,筑牢学生在职业中的实践基础抑或拓展其未来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加强学生对职业操守与伦理责任的认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比美国较具体,主要是以适应岗位需求导向为教育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毕业生所从事的研究及工作领域相比之下较为局限,缺乏为毕业生后续发展奠基和能力塑造的前瞻性。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出现如此的差异化,主要因为两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展的阶段、程度及背景上存在差距,这重点反映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美国更加注重本科通识性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服务技能的培养;中国仍然是以专业化的教育为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专业领域内从事具体工作的技能。

2师资队伍之比较

在美国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仅有负责课程性教学、专业化指导以及自身科研的本系导师,还拥有大量外系以及与研究所联合的教师。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它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拥有100多名教师,但其本系的教师只有42名,其他均为外系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来自于药学院和工程学院。其学科背景更是丰富,涉及到电子学、材料学、数学及统计学、机械、化工等诸多方面,这种充分利用学科间的优势进行教学的模式,不仅丰富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更为共同促进学科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3]。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各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与美国相比,在联合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与其他专业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的联系方面做的还不够,各高校间的交流程度有待提升。

3课程设置之比较

美国高校的本科课程突出通识化、职业化,学制采用四年制,课程主要分为5个方面:(1)科学基本知识;(2)工程类核心课程;(3)生物医学类核心课程;(4)人文与社会科学;(5)工程类选修课程。其中工程类核心课程类似于国内的专业基础课,而工程类选修课类似于专业课[4]。在4a本科教育中,第1a主要进行通才教育,学习基础知识;第2a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就业取向选择主修专业,学校安排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帮助选修工程课程并进行科研实践研究指导;最后2a学生则主要进行某一传统工程领域及其生物应用方面的学习。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以能力为导向,特别关注于知识背景领域的宽度以及课程与职业发展的密切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为今后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创造了广泛有利的发展条件。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的课程设置则主要集中于影像设备和医学电子工程学这种更为专业化的课程上,基本上没有高校针对生物医学工程自身产业化的过程及其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认知性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稍显不足。学生本人对专业课程的自主选择度不高,能够选择的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突出技术性和专业性,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够,学科交叉性不足,很难实现学科间的共同促进和发展,导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中跨领域发展的可能性降低。各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特长开展,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过分强调专业型技术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脱节。

4实验实践能力之比较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早在美国发展,积累下了丰厚的科研基础力量,并且大多高校具备条件优越的实验室,且实验室资源十分充足,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和莱斯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中,实验室课程占很大比例;杜克大学重视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平均每周超过3h。由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实验室资源有限,并且对本科生不完全开放,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比重相对较少。另外,在实践实验能力培养方面相比之下重视程度不高,设置的实验课多半是验证性实验等,缺乏创新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据统计,我国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课时不到总课时的1/6,较美国高校水平差距较大。

5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发现了我国在该专业本科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更好地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总结了以下感受与启示。(1)结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趋势,确立适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技术领域的更新进步,该专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应适当借鉴美国高校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为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而本科阶段主要集中在理工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生物学与医学背景的了解上,从而为学生下一阶段在某个研究领域的继续深造创造有利条件[5]。同时,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还要注意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培养既能推动科研发展又能满足产业化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该专业下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进行力量储备。(2)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及特点,逐步实现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有机整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是理、工、医等多学科的交织融合。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教师很多都是各学科分支的领军人物,将他们整合在一起组成师资队伍顺应了学科发展规律,发展势头必然明显。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也有一大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着不菲的成绩,掌握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科技前沿技术,对临床需求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各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规律,真正理解交叉学科的内涵,一方面通过高校联合优势,集中解决各个分支专业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尽可能将该领域的专家融入到教育队伍当中,高效整合师资队伍,使其充分体现医工融合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其真正领会医工结合的真谛与内涵,那么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必将源源不断地被挖掘、培养出来。(3)筑牢学生人文素养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应基于产业市场需求和科研发展。美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课程尤其以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其学科本身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实验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并且能够结合科研优势突显重点。我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各高校应该充分借鉴学习这些经验做法,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贴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与优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同时,要强化研究与产业的双方面发展,将市场需求纳入课程设置的考虑因素,并且融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及未来就业形势等相关方面,灵活创新地设计课程,争取培养出具有特点鲜明的、发展方向广泛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强大的医工人才。

6结语

篇2

关键词:三位一体化;数字医疗;生物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34-02

一、“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我国经济建设主战场,应责无旁贷地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1,2]。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研究型的综合性的,大体是我们国立的重点大学”;“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和“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都带有浓重的学科体系特点。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出现了人才市场上供求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缺失决定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而“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弥补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以数字医疗仪器为特色,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具有能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在其他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的高水平、创新复合型人才。因此,推进人才模式研究,合理安排知识内容,突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培养学科归属感、自豪感,让社会更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储备,这些都将列入我们的学科规划。

在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中注重解决三个科学问题: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问题,实现我校独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②信息背景和导向问题,实现扎实的信息技术背景、服务数字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③产学研研发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的建设,利用现有多企业协作的省部级科技平台,培养更具活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

三、“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的构成状况,即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相互比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形成的整体功能。知识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它们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核心教育和拓展教育。由于以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所接受的核心教育内容不一致,各高校差别非常大。比如医学院校往往强调医科内容,学生最初接触的知识往往是纯医学内容,在进行后续的拓展教育时,由于工科基础太薄弱,学生感觉非常吃力。而在工科院校,核心教育内容重视工科,按理说进行拓展教育比较轻松,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干什么的?”“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区别在哪里?”“重庆邮电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些什么?”这些疑惑让学生的拓展教育受到制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群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基本知识;(2)工程专业核心课程;(3)生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4)人文与社会科学;(5)工程专业选修课程。

(二)突出信息特色,探索教育创新如何服务地方经济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需要宽厚的信息背景,要利用运用大量的通信、计算机领域和仪器仪表知识。重庆市“10+2”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信息(数字医疗等)、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等)等高技术产业,构建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生物医疗、信息、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信息学科基础,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医学电子仪器为学科特色,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具有能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在其他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的研究生创新人才。

(三)构建、探索运行具有可推广性的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研究平台

研究生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解决问题、理论分析、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研究实践平台是研究生创新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教育工作者担负了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开拓学生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科研素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医学工程型人才的教育工作中,生物医学工程的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该广开思路,不仅重视研究理论教学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积极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创造环境和氛围。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目前研究生水平评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第一是课程考核;第二是;第三是论文答辩。这三大模块基本上确定了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处理课题能力和总结能力。但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种交叉学科,其评价方法应该体现学科特色,需要更加细致化、过程化和量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评价指标体系的选用。既有学科特点,又有产学研创新,交叉学科,信息特色。比如:课程学习体系,必然要包含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健康康复要求等多方面、多模块的知识体系,包括课堂学习、文献查阅、情报检索、归纳总结等能力,知识产权申报与总结;产学研平台实习和解决企业需求能力评价;发表科技作品,不但包括科研论文,还应该强调文献综述发表,专利申报,软件著作权发表等事项。(2)指标体系权重设计和评价算法。通过充分调研、征求导师、同行、学生意见和建议设计各参数权重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和体系指标权重设计相应的评价算法,通过量化和定性评语方式确定研究生创新能力。(3)评价效果研究。通过评价体系的研究,跟踪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同时进行评价方法效果复核。

(五)探索研究生研究、学习生涯规划

研究生生活时间短,而学习、研究任务重。研究旨在实现一种明确的、有序的研究生研究学习生涯规划,解决如何尽快适应交叉学科学习研究、如何规划研究生涯问题。通过研究生涯路线图的形式研究在不同学习阶段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所需从事的工作、参与的课题、掌握的技能、乃至发表的作品。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基础入学研究生的研究生涯路线图,获得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研究过程管理。探索学习、研究过程的宏观目标与微观管理的有机联系,通过共性问题,提炼出不同类型入学研究生将要践行、实现的研究路线图。在研究中还将全面研究国际、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中的优势体系、培养方案,进一步提炼出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新战略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群,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全面实施与整体提升。

四、结束语

实现独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现扎实的信息技术背景、服务数字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建设产学研研发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利用现有多企业协作的省部级科技平台,培养更具活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必须探索本学科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和教学改革模式,在可能情况下与我国“卓越计划”进行有效接轨,探索在数字医疗人才培养领域开展应用型、工程型、创新性卓越工程师的可行性[4]。显而易见,只有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能力的提高才有内在的驱动力,才能保证“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张阳德,,任力锋.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04,12(3):106-107.

[2]陈武凡,谭小丹,周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教育的系统规划[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78-79.

篇3

当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医学装备执业工程师制度);二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还较为落后。国家劳动部门已经组织专家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职业规划。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和社会求职者通过系统培训获得职业资格,定向求职上岗,以满足行业需求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家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和逐步完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将受益。

研究的基本内容

目前在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较多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对医疗器械整个行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因而有必要扩大他们的认知空间,及早进行职业规划。

1.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法规的研究

为了使学生在就业前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和法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首先对国内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分类整理,对医疗器械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考核、审核员的培训和认证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条款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欧美国家医疗器械的产品标准和注册过程进行整理、分析。

2.在教学中引入职业培训模式的探讨

为了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探讨在教学计划中引入职业培训的内容、时间、师资和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和可行性。

3.获取行业职业资格的实践环节的研究

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包括医疗设备引进的选型论证、标书撰写、招标采购、安装验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维修、维护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等。医学仪器研发工程师需要了解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检验、临床实验、产品注册、技术服务的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力争在研发阶段就能按照产品注册标准进行设计,以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安排学生到生产企业和医院进行生产实习、就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是较为有效的途径。需要学校、求职者和雇主共同转变观念,研究其实施和管理的细节。

研究的创新点

1.注重职前教育,打造实用型人才

将用人单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在高校期间完成,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获取职业证书,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培训获得职业资格,完善和规范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预”就业与用人单位接轨

延长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尽早进入就业岗位,通过“预”就业的方式在高校和用人单位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就业率为基本目标,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增加行业职业资格的培训,拟采用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1.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搜集整理搜集整理国内的医疗器械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FDA认证等。

2.在教学中引入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讲解

在教学中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重点介绍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要求、临床试验和产品标准的编写。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方式一:在医学仪器原理的课堂教学中对应穿插相应的产品检测和注册过程的讲解;方式二:单独设置选修课,集中讲解医疗器械产品的各种管理规定。

3.师资力量培训

选派在校教师参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也可以邀请药监局的专业人员来校对师生进行培训。

4.工程实践环节的设计

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将生安排到企业或者医院中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鼓励完成应用型课题,如产品注册、产品检测、产品采购、产品维护等工作均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5.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与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建立联系,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协助学生考取医用电子仪器维修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医用放射线设备维修员、医疗器械购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6.信息反馈,调整战略

篇4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微机原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87-02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涉及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医学仪器设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等,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专业方向,在学校构建以“大信息”为主干的学科专业体系的背景下,基于信号与信息处理强势学科的支撑,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专业集成创新实验平台,凝练专业特点与优势,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现代电子医疗仪器很大一部分采用了基于微机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法,因此微机原理课程在电子信息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微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体现专业特色,结合特色专业与生物医学工程集成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重点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基础实验融入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性专业特色实验。在实验设计中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并配以相关的开放实验,形成课内课外的综合实验体系,以达到同时提升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学习的效果。

一、微机原理课程与生物医学工程

微机原理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综合性强。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16/32位微机系统的原理;能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微机接口的基本原理。需要配备丰富的实验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将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设定为掌握基于微机的虚拟医学仪器的设计方法。

一般电子专业的微机原理教学会配置与理论课时相当的独立实验课程,而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多,总体课时的限制造成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课时配置较少,相应的实验内容也较为简单,综合性不强;另一方面,实验的设计也是沿袭传统微机原理实验的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很难达到原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微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包括课内实验、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开放实验体系均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

1.课内实验改革。针对实验课时较少,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脱节的问题,我们通过将教学场所从教室改到实验室,在每次理论课教学中都加入了短时间的随堂上机实验,针对该次教学的理论内容设计实验,将实验融入到理论课程中。微机原理的理论内容较为枯燥,单纯地讲述和教师演示的方法不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通过随堂实验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刚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很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通过随堂实验,学生在理论课中得到了基本的实验训练,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技能,在专门的实验课时中,我们即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内容,如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实验。该实验利用了实验室已有的微机原理实验箱,以及为《生物医学传感器》和《医学仪器原理》课程配置的医学电子教学综合实验箱,实验内容综合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A/D数据采集以及串口通信等课程知识点,利用随堂实验完成的软硬件功能模块,综合设计实现了一个简单但相对完整的基于微机的虚拟医学仪器,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性与专业特色。

2.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微机原理课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集成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设计中还需加强前后知识体系的衔接,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原理》以及《医学信号处理》等。通过对这些课程实验的统一设计,建立完整的实验体系。如我们以心电图信号为线索,在《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中设计了心电传感器实验,在《微机原理》课程中设计了前述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实验,在《医学仪器原理》课程中设计了心电放大器设计实验,在《医学信号处理》中设计了心电图分析实验。学生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学习,不仅能够更深刻理解各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并且能够掌握电子医疗仪器设备的较为完整的实际开发过程。

3.开放性实验体系。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手段,有助于形成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合理培养模式,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类型、结构的需求,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则是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作为课内实验的补充提高,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现,依托微机原理课程及实验平台,我们构建了一系列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开放实验。开放实验课题,由指导教师结合科研工作,设计具有一定实用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集成创新实验课题,学生自由选择,作为课程实验的有益补充与扩展,形成课内课外的综合实验体系。

实验过程中我们开展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难度与工作量适度,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任务,防止因任务难度过大学生无法达成任务而造成积极性受挫、放弃任务的局面。另一方面,合理分解任务,提倡学生间的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互相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对开放实验课题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结论

实践证明,微机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以及专业集成创新平台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发现模式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了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艾信友,代冀阳,赵德,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科技资讯,2007,(15):247~248.

[2]王俊,马千里,董育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信号处理课程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98~98.

[3]胡晓飞,曹正林,王俊.信息时代《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教改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8-21.

篇5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20-02

生物医学工程是典型的理工类学科和生物医学学科交叉、结合、融合的边缘学科,并无自己独立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对相应学科有较大依赖性[1]。同时,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研发性质较强,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广泛的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思维。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类,而在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等方向上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专业特点导致学生重视电子、计算机与机械制造课程,而轻视医学相关学科,如生物化学,学生不能将该学科内容与职业生涯相联系,难以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加上生物化学本身具有抽象、繁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畏难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针对在该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 生物医学工程的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具有抽象难懂、内容繁杂等特点,是医学院学生感觉最难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缺乏一部为该专业量身打造的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就本校而言,该专业的生物化学理论学时数仅为40学时,而使用的教材为刘新光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案例版)》,该书系统全面完整,但课时数远远不够,如果按照一般医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讲授,学生感觉难以消化,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增加。其次,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课堂的绝对主体,进行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容易疲劳。第三,考查形式单一,仅对书本知识进行闭卷考试的单一评价考核体系,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容易使学生投机取巧,仅关注考点,而忽视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

2 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试形式,双管齐下提升教学效果

2.1 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删减生物化学教材内容,调整重、难点,将教学内容精简为基本原理,并更新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发表的《爱丁堡宣言》在谈到医学院校需要改进教学法时指出:“把现在广为采用的被动学习方法改变为更加主动的学习,包括自我指导的独立学习以及导师辅导等方法,以保证终身连续的学习[2]。”在讲授过程中除了讲授知识点,更应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教材,增强其自学能力。例如在开篇即告诉学生全书总的来讲可分为三大部分[3],第一部分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也称为生命的化学,那么这些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必然包括各种生物大分子,因此这部分将重点讲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基本理化性质与应用;第二部分为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使学生重点掌握各类物质代谢的基本反应途径,主要调节环节,重要生理意义,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等;对第一、二部分,强调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不求过深、过难,抓住主线、框架和基础知识,按层次展开,既可以在有限的课时数中从容的执行教学进度,又培养了学生抓结构体系的学习方法。第三部分即基因信息的传递,以及基于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第三部分将比其他专业讲授更为详细。而细胞信息传递、肝脏生物化学与血液生物化学等专题部分则删除不讲。

2.2补充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生物化学这门枯燥繁杂的课程,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兼顾有限的课时数,由教师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打印并发放给学生,要求课外阅读,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讨论。如疯牛病,从热带丛林食人部落的“库鲁病”,羊瘙痒症,克雅氏病,到对于疯牛病疾病本质的认识,长达100多年的研究历程,又或者如诺贝尔获奖者故事,重大理论的研究思路和创立历程,这既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初窥神秘的科研世界,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严密求证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快速迅猛的发展,而生物医学工程本身就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催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对该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适当介绍生命科学的前沿,培养学生主动追踪最新进展的学习意愿。

2.3考核形式多样化,利用分数的杠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拆分,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与试验成绩、论文报告相结合,考核形式更为丰富合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书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占70%;而平时成绩又分为试验成绩与论文报告,共占30%。为了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增加了论文报告这一考核内容,论文报告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对某一种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或者热点方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论文形式提交,对写作优秀者加分,还可帮助修改和鼓励发表。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敏锐把握学科动态,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初步的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能力,并且这种考试方式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尝试进行以上教学改革时,还应注意3方面问题:第一,在教材的把握上,如何既保留生物化学的学科特色与要求,授予足够的基础知识,又因材施教、合理的删减教材内容,处理好重、难点。第二,在引入课外阅读和论文写作上,如何循序渐进的选择材料和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不至于使学生被畏难情绪打击,产生厌学情绪。第三,应当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发放学生调查问卷,适时把握学生诉求,及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内容或者学习中的难题,便于客观评价和改进教学方式。

总之,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眼界,开阔思路,激发其科研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圣平, 秦斌,袁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内涵探讨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4,24(3): 21-23.

[2]刘秉勋.爱丁堡宣言[J].医学教育,1990,10(5):1.

篇6

P键词: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策略

Management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Titles for Clinical Medical Technicians

WANG Zong-ding1,FENG Ding2

(1.Equipment Department,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ayuguan, Jiayuguan 735100,Gansu,China;2.Equipment Department,Shui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Liupanshui 553003,Guizho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some feasible measures. Methods Analyze the current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future and explore some title promotion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setting up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have begun to implement responsibility.it provinces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will be of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will accelerate the 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to implement responsibility.it pace, 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promotion title change ever troubled embarrassing situation.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responsibility.it, improved the security service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itle promo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服务是一种基于医疗设备知识和医学工程技能的实践活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主体。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是其职业胜任能力等级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不同复杂程度的医疗设备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职称的高低既是其自身能力素质的象征,也是医疗机构考核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服务的主要参考依据。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是技术与经验学科,好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医疗设备维修实践和维修技术与经验的点滴积累、不断总结和持续提高。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也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百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设备保障。但由于目前国家对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造成此类人员晋升职称困难现实情况,严重影响了医疗设备相关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为了在各地做好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探讨。

1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现状

1.1各级医疗机构重视不足 各个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和总务后勤等科室相提并论,在职称晋升及评定方面没有方向归属,导致部分技术人员辞职或另觅新职。

1.2没有统一的职称晋升标准 目前除、上海、江苏、江西、四川、、甘肃、宁夏、新疆兵团、贵州、湖北、浙江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实施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试,虽然各个省、市、自治区职称晋升方式还不尽相同,但是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试还是重要一步,对于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仍没有实施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试,职称晋升成为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最大困难。2015年江苏省临床医学工程正高职称全面开考,该省的临床医学工程职称考试已经走在全国的先例,所以其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职称晋升的管理经验值得全国学习及推广。

1.3面临数量庞大的职称晋升人员 随着各级医疗机构设备数量的不断更新与增加,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全国没有统一的职称晋升标准,临床医学工程人员职称晋升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各个省、市、自治区晋升的标准不统一,部分地区甚至挂靠在其他专业晋升,导致这部分人员在以后晋升中困难重重,造成转行、离职频发的直接原因。

1.4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缺失 目前医疗机构中临床医疗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失,造成的主要原因有:①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到医院就业;②临床工程技g人员在职业上未被正式认可,绩效分配、职称认定等方面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待遇相对比较低,导致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③从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无法胜任指导使用、维护管理的职责;④培训、进修不足,技术水平无法满足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2 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数量、技术水平、工作模式等仍与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约7972家)基本设置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因此产生出了至少23916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是医疗设备保障护航的主力军,目前由于医疗机构对这部分人员的职称晋升存在不足,造成了此类人员很不稳定,流动成为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后的首选,因此导致医学工程人员明显不足,维护与售后工作非常被动。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增加,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却没有成比例增加,结果导致医疗设备引进速度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不成比例,满足不了医疗机构发展的需要。对医疗机构设备维护与保养以及设备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了被动和困难。职称晋升的希望渺茫,没有职业发展,是现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最头痛的事情,去留之间徘徊,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足,影响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发展。

3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未来展望

国家应将江苏等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向各地推广,让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职称晋升的渠道敞开,对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有一个安全的保障体系。在国外医院,临床工程师与医生的比例可达1:7,临床工程师对临床医生、护士、检验技师、放射技师等人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我国至今没有专门医学工程人员编制,大部分医学工程人员都是转行过来的,而且数量有限,与庞大的医疗设备拥有量相比,医学工程人员队伍显得异常渺小,造成医疗设备维修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加快医学工程人员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和技术缺口如此庞大已成为制约医学工程人员发展的障碍,设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编制职数,引入正常的职称晋升制度,引进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好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让这部分人员安下心来工作,才能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作用。

4 临床医学技术工程人员职称晋升管理的探索

4.1建立并完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规范化职称考评制度 借鉴国外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医疗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职称晋升考评制度,探索薪酬与技术水平挂钩机制,吸引高水平技术人才投入临床医学工程领域,促进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4.2建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体系 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考核范畴,包括三基培训、继续教育、职称晋升考评的基本要求等。鼓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专业理论、实践能力以及尖端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书刊杂志、期刊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学习;参加专项培训、学术会议和脱产进修,促进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结合维修、质量控制等工作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加强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选择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水平高的医院和医疗设备培训公司建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基地,选派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到培养基地进行深造,不断提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队伍整体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鼓励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开展临床医学工程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新设备、新技术建设,提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整体队伍科研水平。建立培养基地,通过承办、协办学术会议,增强区域性同行的合作和交流。从医疗器械法规、设备管理、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高年资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发展。

4.4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工作质量纳入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健全临床使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日常管理等,不断提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质量,把工作重点逐步转到为临床提供医疗器械的全面保障服务上来,实现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向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转变,为医疗机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蒋秉梁,王晓堂,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浅析[J].中国医疗装备,2013,28(11):73-75.

[2]邬碧波.建议重视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J].上海政协,议政献策,社情民意选登, 2015,01:28.

[3]袁静.医疗设备科人员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1-92.

[4]罗孝蓉.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36):8893-8894.

[5]郑琨.医疗设备维修行业现状 [J].首届医疗设备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论坛,2008.

[6]刘剑,张晓彤.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06):80-81.

[7]张松.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分析[J].科技信息,2010,1(1):366.

篇7

关键词:医学工程人员;医院感染;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上升,不少医院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及提高医院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都对许多医疗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而医学工程人员正是负责医院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安装以及维修等工作,以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以及使用效能,他们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医院的医疗设备是为患者服务的,都直接或者是间接接触过患者;再加上不少医学工程人员所学的专业是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专业,基本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医学知识,这使得医学工程人员在维修、保养工作当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自我防护知识,以降低被感染的发生率。

1 医学工程人员职业危害因素

1.1 不戴手套 在日常工作当中,不少医学工程人员感觉戴上手套之后手的敏感性降低,在维修以及保养的时候不方便,造成医学工程人员不习惯甚至不愿意戴上手套工作;有的工程人员虽然戴上了手套,但是基本上是一副手套要戴到底,很少主动去更换。

1.2 洗手依从性低 院感病原体进行传播最主要的一种媒介就是被污染的手部,不少研究报告指出[1],医学工程人员接触污物之后没有洗手的带菌率达到了95%。而在工作当中发生损伤之后出现血源性的感染,感染的发生频率最高的部位就是手部。因此,经常洗手就是避免经皮肤吸收致病菌的一种最为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虽然洗手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地肯定,但是医学工程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依然比较低。据统计[1],在保养以及维修之后洗手的依从性只有35.5%。另外,不少医院的医工处不能够保证每个房间内都设有洗手池,就算有洗手池而在旁边也没有烘干设备、纸巾等,洗完手之后不少工作人员直接在衣服上进行擦拭,这又造成了二次污染。

1.3医疗废物 虽然医学工程处与临床的工作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医学工程人员对医疗政策制度的的理解以及执行力度均不如临床医务人员,在维修医疗器械设备的时候,所产生的废弃抹布、擦拭棉签、管路、血氧指夹以及血压袖带等相关废弃物,有的医学工程人员没有意识到危害性,没有做好相关的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类工作,严重危害到了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

1.4 工具损伤 根据资料统计[2],目前大约有二十多种血源性的传播疾病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锐器损伤而发生感染,其中最常见的血源性疾病有艾滋病、乙肝以及丙肝。而在医学工程处当中,一些维修以及保养所需要的钳子、剪刀、改锥、镊子以及钳子等金属工具,还有一些工具锐利部件或者是坚硬外壳等在工作过程当中都有可能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虽然这些工具以及部件等较危险,但是很多时候对它们的消毒工作做的并不好,有遗漏的情况发生;或者是没有严格的消毒制度以及按照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工作。据统计[1],全世界因为器械损伤而死亡的医护人员有150万人左右,因此,这对医学过程人员产生了严重威胁。

1.5 特殊的工作环境 在日常工作当中,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以及电刀等医疗设备都是直接与患者接触过的,甚至有些设备在送检的时候医务人员并没有比较彻底地进行消毒清洁工作而直接送检,一些设备的管道当中依然残留着患者的体液或者血液等,工程人员在进行维修拆卸的时候,极有可能被触及到;同时,也会波及到维修工具。还有一些医疗设备无法移动,需要进行维修或者保养的时候,医学工程人员基本上要去各个临床科室进行工作。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到患者,但是这些设备却直接或者是间接接触过患者,这样就使工程人员处于半污染或者污染的区域当中。由此可知,特殊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些缺乏自我防护知识的工程人员而言时刻充满着感染隐患。

2 医学工程人员防护措施

2.1加强培训和教育 由于大部分医学工程人员所学的专业是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专业,基本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与处理方式,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传染源,还有无菌、消毒、半污染区、清洁、清洁区以及污染区等知识,这就需要院方不断加强培训和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医学工程人员的自我防护工作培训[3]。培训内容要有适宜性和针对性,针对工程人员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通过培训让工程人员详细了解灭菌、消毒以及医院感染的概念,职业暴露之后以及临床废物的处理方式等。培训方式要具有多样性,以培训为主,以在职自学为辅,学以致用,争取解决实际问题。

2.2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 在维修之前医学工程人员必须要戴好乳胶手套,穿上隔离衣。特别是对内窥镜、实验室以及检验等设备进行维修或者保养的时候,因为被检人的粪便、尿液以及血液当中可能含有致病菌,最好还要戴上一次性口罩。在对仪器污染部位进行维修的时候,动作要轻微谨慎,按照操作指导进行,以免刺伤手部。在维修中如果手套出现破裂或者漏气要及时进行更换,不要一副手套带到工作完成。如果自己的手部有伤口的时候最好戴上双层乳胶手套或者厚防护手套,在必要的时候由别人代替完成工作。

2.3维修结束后的消毒工作 维修工作结束之后,首先要对手部进行清洗工作。可以使用2%的戊二醛消毒液,将双手浸泡于其中3min左右,然后再用肥皂水进行冲洗。维修结束之后,还要对所使用的维修工具进行消毒处理,这也是医学工程人员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可以使用75%乙醇溶液,将工具浸泡15min左右,可以有效杀灭绝大部分致病菌。还可以使用高强度的臭氧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照射时间为30~60min。在清洗一些被结核感杆菌或者是肝炎病毒污染的工具的时候,可以使用6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将工具浸泡30min[4]。还要对维修室进行消毒工作,由于有些设备在送检的时候医务人员并没有比较彻底地进行消毒清洁工作而直接送检,一些设备的管道当中依然残留着患者的体液或者血液等,所以在维修工作结束之后,必须要对维修室进行消毒。维修室的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工作椅可以使用1%的戊二醛溶液进行擦拭。而对于维修室里的工作台面以及地面,可以用0.2%的过氧乙酸溶液以及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与拖地。定期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消毒,时间不能低于30min。

3 讨论

医学工程人员由于没有系统的自我防护知识,在日常的维修以及保养等工作当中容易发生感染的事件。因此,必须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在维修工作结束之后,必须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洗手以及对维修工具与维修室进行消毒工作。同时,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尽量改善医学工程人员特殊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1]董娜,周毅.医学工程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 医疗卫生装备,2010,22(15):1975-1976

[2]朱,林文国.医学工程人员在设备维修中的自身防护[J]. 医疗设备信息,2010,39(07):870-871

篇8

【关键词】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理论知识; 口腔生理; 生物医学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1]。属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一个口腔修复工作者,既是口腔医学的科学工作者,又是口腔修复患者生理功能的再造者。因此,在学习口腔修复学时,既要系统地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又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理论和技能的两方面不可偏废。

1 首先要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

1.1 教学目标要明确 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才能让学生形成有意注意,集中思路学会问题,使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真正掌握。

1.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学中强调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解与提问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多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具体口腔的病例的诊疗过程出发,通过提问,启发,讨论,讲解来概括书本知识,使基本知识能转化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兴趣 口腔修复学的理论,存在着很难理解的问题,因此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挂图,标本,模型,实物及演示操作等方法,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可由此大大提高修复课的教学效果[2]。

1.4 充分利用因特网及电子阅读电化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腔修复课的教学中,仅靠教师枯燥的讲述,学生难以想象,难以掌握,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教学形象直观,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增大信息量。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新技术,新动态,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2 提高口腔修复实验质量

2.1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按专业大纲要求良好的实验室条件和先进丰富的教学资源,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4]。

2.2 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教程具体实验步骤,认真带教,讲解,演示,耐心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步入临床打下坚实基础[5]。

3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

口腔修复学生具有社会性,实践性,服务性的特点,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全面动手能力的服务型人才。一个修复体的完成要靠医师,技师,护士等人员共同协调工作,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其质量,所以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意识,默契的合作,加上熟练的技术和对患者的高度同情心责任心才能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因此必须在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米新峰,农一浪.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2] 黄强生.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

[3] 肖希娟 .口腔解剖学.

篇9

关键词: 电路原理 PBL教学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路原理》是理工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该课程理论性很强,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在学生的专业培养和知识获取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往教学中,电路原理的教学一直都是完全采用LBL(1ecture-based Leaning)教学方法。所谓LBL,就是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即传统的教学模式。LBL教学法对基本概念的讲授较为深刻、全面,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知识背景的低年级学生显得更重要,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1]。虽然LBL教学讲解全面,但教学模式单一,加上电路原理课程具有内容多、理论性强、计算繁杂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枯燥难学,缺乏兴趣。即使是电路实验教学,基本上也是以LBL教学为主,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整个实验下来完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本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以上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单一的LBL教学模式显然存在诸多弊端,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完全的LBL教学模式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很被动,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次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3]教学模式为主线,有选择性地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渗透,以消除电路课程教学的弊端。

PBL的基本思路是:以问题为基础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1969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学习[4]。

考虑到学生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LBL教学,且当前学生多、教师少,我们根据电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改革中把PBL与LBL两者有机结合,采取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有针对性地选取某些章节进行PBL的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3. PBL教学在《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3.1 PBL教学的实施方案

3.1.1 学生PBL教学培训

考虑到学生一向都是接受LBL教学,对PBL几乎没有概念,首先要花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之前,在准备实施PBL教学时,都需要预先给学生提供2-3学时的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使学生明确PBL教学的方法、要求、目的及评价方法等。

3.1.2建立学习小组

本次《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对象是2013级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一共4个班级,每个班级大约30人。将其中2个班级设立为PBL教学实验组,6O名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组在15人左右。每组选一名学习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小组成员的组织和分工。

3.1.3根据内容发放问题

教师根据《电路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内容,参考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参考资料,有选择性地针对某一内容设计3至5个相关的电路问题。在上课前1~2周发放给学生,供学生思考、准备。

3.1.4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问题着手准备答案。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教师设立的学习目标预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参考书等多种资源自学,然后由小组通过讨论解答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对新的问题小组可再次查找资料、讨论,尝试解决。

3.1.5 课堂集中讨论

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召开问题讨论会。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提出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每个组员都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讨论会上宣读,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加强生生间的交流。经过讨论,小组最后总结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此方案将由各个小组在全班课堂上进行汇报,并由教师作点评。

3.1.6 教师总结

当各个小组均汇报完自己的解决方案后,将由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质量、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可行等,并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提出完善的理论分析,让学生对该问题建立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得到思考方法和分析方法的指导。

3.2 PBL在《电路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考虑到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陌生和有限的课时,我们参考教学大纲,有选择性地对几个章节进行问题设置,同时尽量与实验相联系,让学生能直接利用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以此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例如《电路》邱光源第五版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在学习本章中有关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时, 可以设置如下问题: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具备什么特点?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与理想模型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自己对等效变换的理解自行设计一个验证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实验吗?

这些问题提前1-2周发给学生,学生分别通过自学和查找相关资料获得答案,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后将各组的答案连同疑惑一起在课上汇报,最后经教师点评、归纳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但对于学生设计的验证实验暂时保留意见。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讲义中的相关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书上的说明与自己的设计相比较后,再次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的了解,关键是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到做该实验时,学生基本已经对原理和步骤相当熟悉,而且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付诸实践。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相互沟通,锻炼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讲动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等,学生往往觉得枯燥又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PBL教学模式,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实验,再讨论,再实验,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4 .效果评价

选择了本校2013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电路原理课程PBL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以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PBL教学进行评价,参加人数60人,收回问卷60份。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接受PBL教学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效果。从平时的课堂效果来看,实行PBL教学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另外两个班明显提高,课堂气氛较之活跃,学生普遍反映电路课程没有那么枯燥了。

5.结语

从PBL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反映来看,本次以PBL教学模式为主线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今后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以推广。PBL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与LBL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但PBL模式教学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设计问题是关键,要生动有趣且要密切结合理论授课内容,同时难度要适中,这些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把握的关键。另外,由于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LBL授课方式,对传统教育模式有一定的依赖性,且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愿发言参与讨论,PBL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生。只有将PBL教学逐渐融入传统教学,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林多,陈伟伟等.《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PBL教学过程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243-244.

[2]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28(7):45-47.

[3]成词松等.大班授课模式下的PBL教学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8):705-707.

[4]邓磊.PBL对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与班级归属感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50-54.

篇10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学 教学思考

【基金项目】毕节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院科合字G2012011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8-01

现代生物技术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的生物科学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意愿来创新的生物机能和生物类型,实现造福和改造人类。随着DNA重组技术、基因组计划、干细胞的成功运用,逐渐发展成了系统生物学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工程,不断使生物技术涉及到环境、农业、工业、医药、海洋、空间等诸多科学领域中,可能会在进一步的细胞计算机、细胞制药,乃至生物太阳能和环境保护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科学专业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和地位。该课程也是一门综合型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需要。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一直都开设了现代生物技术理论课程,但由于缺乏实践创新,导致大部分同学在生物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致使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信息时代,生物技术在不断的日新月异,面对新的理论知识和时间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加上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一定的教学时数下,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对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探索。根据现代生物技术课程的更新快、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加之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从掌握基础、应用到实践中的原则出发,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已进行了思考,并加以实施。

1.教学指导思想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学校而言,我们的教学必须实现“高效、实用、先进”。近年来,全球教育均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大学生应该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培养教育模式单一的影响,造就了他们理论知识不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差,造就很多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要解决上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适应社会,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2.精选教学内容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所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宋思扬主编教材,其余多种教材为辅,教学的对象是已经具备生物科学基础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大四学生,他们对于生物前言知识和热点话题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1-4]。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讲授可以分为:(1)介绍生物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着重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怎样推动社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时刻关注生物技术的新成果和动态。(2)上游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以及转基因工程。在这一部分的授课过程中着重强调研究思路及方法,怎样利用这些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不断创新奠定基础。以细胞工程为例,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的情况下,多多结合新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来介绍细胞工程在动植物、环境、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局限及展望。(3)下游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制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是加工应用阶段,通过下游工程实现了产品的企业化、商品化,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进入到企业、工厂,医院等地方认识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的产品和技术,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生物技术无处不在,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3.1教学新理念的形成

教师应该在掌握学科前沿和动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所讲知识进行模块化,如将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动植物、医药、环保等应用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分化,先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和感受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查阅相关文献、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各自的意见和观点,最后在由老师解疑答惑,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而且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虽是教学的基础,但体现教师专业水平关键还在于课程标准。对于不同的现代生物技术教材,内容侧重点也完全不一样。上课时大致需按指定教材上,但实际上一本教材不能完整体现出全部内容。那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图片、视频、双语等)来提高学生的观赏性,把抽象的难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认识,不仅加深理解和记忆,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除用板书、多媒体等传统教学手段方法外,更多应该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一些探究性实验项目、创新性试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已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深入研究,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假设、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定让学生不断的通过实验来完善理论知识。

3.4考试成绩计算多样化

对于课程学习的评价进行多元化考核:平时作业、上课回答问题、期末考试、实践教学、出勤率来综合评定。在试卷命题时题型一定多样化、灵活化,一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体现出学生具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思扬.生物技术概论(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吕虎,华萍.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16

[3]王永芬.生物技术综合实训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马越.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第二版)[M].中国轻工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