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范文

时间:2023-03-15 05:2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江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长江水

篇1

我有一次特别难忘的游玩,一想起就让我特别高兴。

记得一天骄阳似火的下午,妈妈跟我说要带我去长江水世界玩。我们高高兴兴地坐上小轿车出发,小轿车在路上高速行驶,很快我们就到了长江水世界。到了长江水世界后,阿姨去买门票,我们排着队一个接着一个进入园内。大家讯速换上游泳衣,都迫不及待地跑进游泳池。到了游泳池,我们都爬上水上滑梯,这里真高啊!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并躺滑梯顶端顺着滑梯往下滑,哇!真刺激呀!水都扑到了脸上,我们几个小伙伴都哈哈大笑。

之后我们又玩了丛林漂流,刚开始我们坐在气垫上顺着水流平稳着向前漂,欣赏两边的美景。突然有个同伴掉到水里,大家都慌了手忙脚乱的,后来因为气垫失去平衡,我们都掉进水里,还喝了点水,还好我们都及时爬上了气垫。

到了傍晚,我们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今天大家玩得真开心呀!我永远忘不了这印象深刻的情景。

篇2

关键词:温排水;热污染;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V133;X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随着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近江水域,使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已造成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其中火电厂是排放工业废热水的主要行业。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已开始研究电厂热排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也有人开始研究与电厂热排水有关的问题[13]。合理地布置取排水工程,使电厂取到低温水的同时使废热在水环境中得到充分的消散,从而防止热污染,这些是电厂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是能够对环境水域温升分布进行合理预报。[JP]

由于江段河道水流运动可简化为沿水深平均的二维非恒定流动,因此本文将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温度场数学模型,对常熟电厂的温排水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为长江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 工程概况

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称一期工程)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吴市乡境内、长江徐六泾河段的南岸,距常熟市城区24 km。电厂厂址地势开阔,不占良田,具有建设大型电厂的良好条件。

常熟电厂现状工程容量为1 200 MW,配备有4台300 MW的改进型燃煤机组,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建成投产。在现状建设时预留的煤码头、煤场和取、排水口等共用设施位置已被华润电力常熟二电厂3×600 MW机组工程(以下简称二期工程)使用。

本次水文测验期间共布设营船港、徐六泾、白茆口3个固定潮位站(均属于国家基本站)和电厂煤码头1个临时潮位站。在测验水域共布置6条固定垂线,其中1号、2号、3号垂线采用ADCP走航式测流,4号、5号、6号采用定船抛锚测流,另外在测验水域还布置了6条测温垂线。布置点位见图1。

5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电厂附近江段潮流流场的分布直接影响着温排水的输运扩散,因此对电厂附近江段潮流场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温升场的分布规律。常熟电厂所在河段潮汐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且日潮不等,潮位每日两涨两落,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在计算水文条件下的潮流场均为往复流动。

5.1 数学模型验证

比较任意监测点在大潮、小潮下的潮位和流速的计算值与相应实测值(图4至图7),发现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结果偏差满足相关规范对潮流模拟精度的要求,说明模型可行及所选参数合理,所建立的水流数学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计算江段的水流变化情况,可以用来模拟温度场。

(1)冬季大潮水文条件下,由于电厂附近江段有一定的负流量,潮流为往复流动,因此电厂温排水对排水口上、下游两侧电厂附近江段水域均有影响,但主要集中在排水口下游侧沿岸水域,呈扁长状沿岸热污染带。可见,冬季大潮水文条件下,潮位较高,逆向流速较小,温排水掺混效果较为明显,电厂温排水影响范围相对最小。

(2)冬季小潮水文条件下,电厂附近江段也有一定的负流量,潮流为往复流动,电厂温排水对排水口上、下游两侧水域均有一定的影响,呈扁长状沿岸热污染带。但是,冬季小潮位水文条件下潮位较低,水流掺混作用较弱,电厂温排水影响范围较冬季大潮时大。

6 结语

本文针对常熟电厂一期、二期扩建工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温度场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说明所采用方法和建立的模型合理,因此可以将其推广应用于类似的工程领域。模拟结果显示:冬季小潮条件比冬季大潮条件下的温升影响面积大、向下游和离岸方向扩散的距离远;两种条件下取水口处的温升均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电厂及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盛连喜,侯文礼.电厂冷却系统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卷载效应的初步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1994,14(1):4755.(SHENG Lianxi,HOU Wenli.Entrainment Effect of Power plant Cooling System on Young Fish and Postlarve Shrimp[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4,14(1):4755.(in Chinese))

[2] 盛连喜,刘伟.热污染对陡河水库鱼类及其水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0,10(4):453463.(SHENG Lianxi,LIU Wei.Effects of Thermal Pollution on Aquatic Environment and Fish in Douhe Reservoi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0,10(4):453463.(in Chinese))

[3] 金岚.水域热影响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JIN Lan.Introduction to Thermal Effects [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3.(in Chinese))

[4] 吴时强,丁道扬.剖开算子法解具有自由表面的平面紊流速度场[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2,(1):3947.(WU Shiqiang,DING Daoyang.Numerical Solution to the Horizontal Turbulent Velocity Field with Free Surface by OSFEM[J].Journal of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1992,(1):3947.(in Chinese))

篇3

【关键词】低碳发展;长江水运;港口;节能;标准化

一、低碳水运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尚无低碳水运的明确定义,本文认为,低碳水运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低碳水运是指以内河航运为主的低碳水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而广义的低碳水运是指以内河航运与海上运输为一体的低碳水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国目前主要关注的是狭义的低碳水运。本文认为低碳水运是指以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面向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在物流过程中利用低碳创新技术实现以水运为主干运输,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新型运输方式。

二、低碳发展在长江水运中的应用优势

(一)环保性

相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国际海运行业的排放比例仅为2.7%。相比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仅有3%~4%。在海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内,现代化集装箱船所占排放比例只有1/4,但其可完成全球一半左右的货物运输。

(二)节能性

相比公路运输方式,在节能减排方面水路运输更占优势。据相关数据分析,与水路运输相比,普通载货汽车油耗量为0. 05 mg/t,该数据远远高于水路运输,通常超过其8倍左右。由此可见,低碳经济背景下,水路运输优势更为显著。

(三)经济性

相比铁路运输单位成本,水路运输仅为其 20%;相比公路运输单位成本,水路运输也只有其 10% 以下。针对距离较长运输,水路运输方式经济利润更高。

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内河水运的优点主要集中于大运能、长运距、低能耗、低成本、污染小等。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运输将成为其发展的焦点。

三、低碳发展在长江水运中的应用

(一)加快普及低碳水运理念

政府应采取激励策略让生产企业自觉地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使其研发低碳产品;应通过各级宣传部门和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向公众宣传低碳水运的重要性,提供有益的信息进行引导,使低碳生活理念逐渐得到普及,也可以通过国民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船舶、港口、码头等经营者的 “低碳理念”,促使其使用低碳产品,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做到低碳化。

(二)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航道建设,提升航道通过能力

航道是水路运输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航道等级决定通航条件,高等级航道有助于提高船舶通过能力,降低单位周转量运输成本和能耗量,吸引大宗货物由公路运输转为水路运输。长江水运要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网,改善航道条件,提高通航保证率。

2.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推进集疏运系统建设

港口是水路运输的重要节点,也是长江水运节能减排目标、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装卸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装卸效率,港口规模、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以及专业化程度也与能源消耗直接相关。因此,应尽快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枢纽港口,并以此为依托推进港口集疏运公路建设,完善水陆集疏运体系,开辟港口物流新通道。这也是长江低碳水运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三)推广节能低碳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

1.调整船舶运力结构,推进船型标准化建设

继续整治清理低质量船舶,加快淘汰高耗能、污染大的老旧船舶和落后船型,加快发展标准化程度高、自重轻、承载量大、安全性能好和能耗低的货运船舶,鼓励发展集装箱等专用运输船舶和 LNG动力大型船舶。

2.提高港口码头装卸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推进港口装卸工艺专业化改造

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加快货物周转,减少靠港船舶燃油消耗,提高航运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3.推广应用散货码头皮带机节能技术

长江沿线大宗散货运量较大,码头装卸将成为主要的耗能环节,现有以及规划新建的散货码头应积极推进散货码头皮带机变频驱动和顺流程启动等节能控制技术,提高散货码头皮带机系统作业效率,降低单位能源消耗。

4.推广应用太阳能航标灯

随着长江水运货运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开通夜航布设夜航航标将成为长江水运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广应用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代替传统航标灯,在提升水运支持保障体系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有助于长江水运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积极推进干线船型标准化

2011 年 6 月 13 日,交通运输部与沿江7省2市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的合作协议》,坚持“_前门、关后门、调结构”的基本思路,加大推进力度,统一政策,联合执法,全线联动,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自 2013 年起,禁止 600 总吨以下船舶通过三峡船闸,禁止生活污水排放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客船(含载货汽车滚装船)以及单壳油船、单壳化学品船进入三峡库区。全面实施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是推动沿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水路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运输的助推器。实施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促进航运结构调整和船舶技术进步,充分发挥长江水运的优势与潜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建设畅通高效安全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

(五)寻找并确立最佳的航行速度

低速航行是水运业推崇的低碳水运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最显著措施之一。当然,低速航行也不是越低越好,要通过各种试验,实地检查和反复分析船舶反馈数据,寻找并确立最佳的航行速度,制定船舶40%MRC 负荷运行(船舶主机最大功率的 40%)的管理办法。

(六)加快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多年来,为保障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保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长江上游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长江上游地区又往往是经济相对贫困、生态相对脆弱的区域,很难独自承担建设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同时这些地区摆脱贫困的需求又十分强烈,导致流域上游区域发展经济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低碳水运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中央及下游受益区对长江上游地区的补偿机制,可以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加快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有效保护流域上游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长江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水路运输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宠儿,其不仅节约能源,还能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减少废气的排放,进而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长江水运将逐渐成为我们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篇4

长江水运发展历程与关键词

第一阶段1977~1990年,全面改革和发展探索。

计划向商品及市场经济过度;交通运输瓶颈突出;以运定产;投融资体制改革;水运市场持续活跃和发展;政企分开;有水大家行船。

第二阶段1990~2005年,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深化改革和探索。

其他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对内河发展重视不够;双重领导港口全面下放;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基础落后;投入不足;亚洲金融危机;建立内河航运建设专项基金。

第三阶段2005年后,内河水运全面发展,政府和社会形成加快发展共识。

全国航道、港口、高等级航道建设等规则;两个航运中心;全国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召开了黄金水道高层座谈会;10亿中央预算资金投资;黄金水道水运发展协调领导机制。

回顾内河发展历程,今天的局面来自不易,既是不同视角、各种认识的激烈交锋后达成的共识,更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河自身快速发展后的客观反映。

国务院2号文件亮点和深远意义

加快内河水运发展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上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内河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体现了科学性和民主性;强调政府在航道建设主体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把内河放在综合运输体系的突出位置。

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二是有利于调整优化沿江沿河地区产业布局。内河水运在大宗物资、集装箱、重大装备运输中具有独特优势。承担了长江沿线80%的铁矿石、83%的电煤运输、90%以上的集装箱和矿建材料运输。

内河专业化、规模化港区已成为沿江开发的先导、招商引资的平台、产业布局的支撑。加快内河港口及水运发展,有利于推动电力、钢铁、汽车等产业在沿江沿河地区布局和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长江、西江等流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长江干线航道横贯东、中、西部七省二市,西江干线联接西南与粤港澳,京杭运河沟通南北,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经济合作和物资交流,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战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的长江江海直达和中转运输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水运网络,充分发挥长江等高等级航道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纽带作用。

四是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日趋成为约束性指标;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排放少;内河单位能耗是铁路的40%、公路的12%、污染物排放是铁路的28%、公路的7%。

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其他

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内河水运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显著提高,水运优势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外开放的通道和优势产业集聚的依托。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

建设畅通的高等级航道,建成国家高等级航道2-1-2-18,1.9万公里,国家发改委已部署了13个“十二五”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专题,达标率由目前的54%提高到70%,新增达标里程3000公里。

长江干线航道上游及库尾,中游荆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上延。打通龙滩、百色枢纽,其他高等级航道及界河航道建设等。

着力推动高等级航道的通达和通畅,构建高效内河水运体系,推进水运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港、航、船、支持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转,协调发展,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加快上海国际中心建设,推进武汉中游、重庆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的建设。

推进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促进干支直达、江海直达、专业化运输;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着力提升内河水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内河水运平安运行,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日趋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工作目标,安全无小事。长江干线,全方位、全天候、快速反应的安全和救助体系,完善基地、站点布局功能,三峡坝区;强化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和预警、预防;提高航道的应急抢通能力。形成设施建设、现场管理与应急预案的完善体系;着力提高内河运输的安全和可靠。

实现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着力促进内河水运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建设上游生态护岸、渔道绿化、节能设备;管理上游防污设施配置,达标排放,淘汰落后;三峡库区2013年1月1日禁止单壳油船化学品船和不达标的客滚船。

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对接公路铁路形成优势互补的一体化运输;将内河综合性港区打造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一批龙头港航企业;以集装箱为基础,发展现代物流和延伸水运增值服务。

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区域规划实施、中西部地区为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有赖于长江、西江等高等级航道的扭带作用、通道作用、开放高地。

因低端劳动力紧缺引发的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将超出我们的预期。各地区对内河水运特别是长江航道、西江航道和主要港口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规划引导,主要有资源布局控制性、行业发展实施性规划。

规划内涵和作用。由主管部门依法编制出台,是经综合协调后对某一区域、某一领域及时段的发展谋划和安排,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实施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社会管理透明度的重要载体。是大家共同遵守、凝聚行业力量、引导所在区域交通发展的共同主张和策略。

首次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单一航道五年建设规划;国家层面的资源性控制规划基本完成;地区性的单一港口规划、航道规划不断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九五”建立了18亿元内河航运建设专项资金。

2009年国家10亿元预算内资金投入长江航道;各级政府安排财政资金和多渠道引导社会资源;国家资金投入到航道、中西部港口、支持保障、船型标准化。

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出台航道法;国内水路运输条例;中央和地方法规的修订完善工作,规范市场各参与主体。

保护岸线资源,岸线资源稀缺,各行各业对岸线资源需求大,必须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进行统筹谋划和合理安排,编制相关岸线利用规划。

根据规划严格审批岸线使用,岸线使用许可成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职责、进行港口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托。

长江水运发展展望

1、未来5―10年将是加快设施建设和运输需求较快增长的双重因素驱动的黄金发展期

从国家和各省区市“十二五”内河水运规划、已经出台和即将推出的政策来看,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将再上新台阶。高等级航道新增3000公里达标里程。

长江水系的一横一网十线高等级航道将大规模系统治理,长江干线提前5年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形成政府、港航企业、工业企业共同推动专业化、规模化的港区建设。

2、运输需求较快增长

运能大、江海便捷优势仍保持,高等级航道的主通道作用继续保持。

加速城市化、保经济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投入仍将高位运行。

推进工业化,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继续向沿江沿河聚集。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较快增长。

规模化港区的区域物流中心和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物流、贸易流通等航运服务不断升级。

水运腹地延伸。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加快,中长途运输优势突出,中西部内河货运将较内河货运增长更快。

消费升级和水上旅游业发展,库区、景区、城区水上旅游客运成为发展亮点。

3、发展面临主要挑战

基础设施基础和航道维护资金筹措压力依然很大。

推进港、航、船、支持保障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和建设。3000公里达标里程,是“十一五”的1.6倍;工程成本大幅上升;长江等航道的维护任务日趋繁重;资金供与求矛盾很大。

转变内河水运发展方式任重道远,怎么加快融入到综合运输体系、现代物流链中,面临港口建设,通道衔接,信息、政策及技术标准对接,人才培养。

怎么应对航运污染治理、建设运行中的环境生态保护要求,项目建设许可周期长、协调难度大。

小结

篇5

一、地质构造条件优势――跨越众多地质构造版块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397千米,自宜宾以上习称金沙江,包括了众多的支流在内,流域区自西向东跨越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结合带,在两大板块的强大碰撞、挤压、扭动带内,流经了“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主带以及玉龙一哈巴雪山浅变质岩区。往返穿越了岩石种类复杂而古老的“川滇古陆”变质杂岩区,这是金沙江及长江中游观赏石资源丰富、石种品类多样化的根本原因和物质基础

自古生代末到中生代,这一地区经历了一系列次一级板块演化的多重叠加活动,再次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石种类型――从各种岩浆岩到复杂的火山岩,从各种沉积岩到变化多端的变质岩遍布川滇藏大区岩性复杂,石种丰富的众多支流,汇聚了琳琅满目的优秀石种这一切都是大长江石种资源取之不尽的母岩和原岩,其石种的品类超过百种,这也是大长江水石资源的物质基础和最大优势

在滇西北、滇中及与四川接壤的不同河段及支流内,单个河滩所能看到的水石类品种有10~20种之多,如果10千米内的多个河滩合并统计时,可发现30多个石种。

仅就大渡河,山民江的石种资源就可知道长江水石资源及品类的丰富程度。反复流经川滇古陆的大渡河向东奔流直到著名的水石产地乐山而汇入岷江;岷江及其最大支流大渡河,都流经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图3:雄伟的峨眉山・玄武绿大家族的母岩区),更加造就了石种的多样性,其中独树一帜的玄武绿(绿帘石)大类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得天独厚的岷江,在汇入长江之前,河滩上见到的丰富石种可见一斑。而岷江所覆盖的滩涂面积纵跨几个县,滩涂下面埋藏着丰富的水石资源。岷江流经宜宾汇入长江后,宜宾、南溪、江安、纳溪、泸州、合江以及重庆市和万州等各区、县也都有丰富的资源堆积,特别是宜宾至泸州一带所发育的曲折迂回的“曲流”区段。

二、地理地貌条件优势――多级台阶、多种营力叠加

大长江的上游――金沙江,覆盖了青藏高原东缘及横断山脉主体,以及纵横贯通川滇两省区中部的“川滇古陆”区后,到宜宾才进入中游的四川盆地,即从海拔5000~3000米的青藏高原第三台阶,向东跨入海拔3000~1000米的横断山脉及滇川山地的第二台阶,再降到海拔1000-300米的四川盆地的第一低台阶,过重庆切割隆起的巫山及三峡区后进入到江汉平原,向东直至鄱阳、江淮而缓缓东流入海。

在第三和第二两个高台阶的流域范围内,雪域、冰川,山洪、泥石流,急滩、湍流,阶地、风沙……多种大自然营力轮番叠加、反复改造,其中以流水的侵蚀力及搬运力最为巨大。

江河卵石在受到“陡坡降”条件的初步改造过程中,其对岩石岸壁、底部生根基岩的撞击、磨蚀,正塑造着观赏石未来的“形”。这些卵石从高原、峡谷到曲流、平川,经过反复磨砺,弃其糟粕留其精华,其“质”、“形”、“色”、“纹”、“肤”被不断地优化,最后构成了特具文化内涵的金沙江图纹石及长江图纹石。

江河卵石经过第三、第二两个高台阶的急剧“陡坡降”、进入第一低台阶的四川盆地范围内河流坡降和缓区后,过三峡而进入江汉盆地远周边丘陵区的支流。江河卵石主要是在“缓坡降”条件下被流水搬运,并兼有被砂砾的磨蚀及粉沙、泥浆的抛磨,促使石肤进一步改造优化。

三、气候及水文条件优势――支流众多、水能强大

大长江干流总长6397千米,跨越多个气候带,从冰冻世界到干热河谷、盆地陇岗,从跌宕三峡再进入到鱼米之乡。川滇黔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龟纹石、龟纹鼓包石、玄武绿(绿帘石)、梅花石(雪花石)、茶饼石(冰花石)等水石类资源。在川滇黔广泛分布的玄武岩中,杏仁状、晶腺状玛瑙以及长江流域沿途的玉髓、玛瑙、铁碧玉、脉石英、硅质岩、火山岩、变质岩等精华,历经万般磨砺、数千里之遥到了古长江人海的古三角洲地带,组成了遍布于六合等地的“雨花台砾石层”,其中的精华即为人见人爱的著名“南京雨花石”。

大长江水系的支流众多,有700余条之众,如果将大小支流都算进去就有近万条之多。整个流域面积达180.9万平方千米,覆盖青、藏、川、滇、黔、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2个省市自治区,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是黄河的20倍)。仅从其源头的沱沱河算起,流水总落差达5000多米,由此带来的水能极为强大。据国家水文勘测资料显示,大长江水系可以开发的水能资源量占全国总水能的53.4%。

众所周知,观赏石最庞大的资源类型是“水石类”,水石的形成与优化,离不开水流的动力塑造――“改造”与“建造”。本文用“水能资源”的量化概念来表明水石改造与塑造的远景藏量和规模,经分析和实践验证无疑是可行的。

四、关赏石的石种类型及潜在资源优势――产量藏量巨大、品类丰富

上述有机结合而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特别是流域之广、往返穿越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携带着多种岩石类型的岩块及卵石,是大长江流域石种丰富的必要条件。由于地质构造、地貌、气候和水文条件的多样性,长江流域不但石种类型复杂多样,而且储藏量巨大、丰富多彩。

此外,除了高原缺氧、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外,滇西北、川西、川北、藏东的江河谷地、雪山下的干热河谷地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乡镇和居民点以及交通便道、便桥和马帮,这也是较为有利的采石条件,为了探寻和开发新资源,扩展新领域,应该认识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篇6

"他们为什么要砍树呢?"儿子满脸疑惑地问道。

"因为当地的人们生活非常艰苦,为了吃饱肚子,他们就去砍树卖钱或改种粮食。"

"那就没有办法不让土冲到水里去了?"儿子很失望地说到。

"办法当然是有的。如果人们多种些树和草,它们的根不停地长长,把周围的土紧紧地抱在一起,土就不会乱跑了,也不会跑到长江把江水搅混了。而且树和草还可以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一些有毒气体吃进去,然后造出很多氧气供我们呼吸,因为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所以我们不仅要种树植草,还要爱惜它们。妈妈的任务就是研究在长江两岸种什么样的树和草,既能帮助当地的农民过上好的生活,又能防止山上的土流入水里,还能让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美丽。"

"妈妈,这下我知道了,等我长大以后,我也要种好多好多树,这样长江的水就不会黄了。"说到这里,儿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环保小花絮

*一只汉堡包,毁掉一片林

小朋友都爱吃西式快餐,可是你知道吗?美国每年要砍伐大面积的南美热带雨林改做牧场,以保障汉堡包的牛肉供应。据说,每制作一只汉堡包就需毁掉相当于一间厨房面积的森林,而这片土地上却生长着20米高的大树(相当于七八层楼的高度)和50种之多的珍稀植物。

篇7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 规划水系水质 水景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要求日趋强烈,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张家港市是典型的长江下游滨江水网城市,杨舍城区水网贯通,交织成网。张家港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努力,城市建设成就巨大,于2008年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实践证明,滨水空间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是张家港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近年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张家港相继编制有一系列控规、城市设计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系整治、绿地系统、风景旅游、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从不同角度提出城市水体功能与建设需求。这些规划仅从水体单一或部分功能出发进行水环境整治,轻则造成资源浪费,重则对城市安全、生态、风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已有与城市水环境相关成绩和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提高,统筹协调城市水系沟通、河道疏浚、防洪排涝、补水活水、截污治污、生态修复、沿岸整治、滨水景观、涉水旅游等水环境工程和管理工作,实现城市水环境多功能复合、多目标实现,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形成城市特色。

2.规划理念和方法

2.1 规划理念

长久以来,人们在河道整治过程中,过分强调依靠工程措施防洪排涝,不适当地对河道裁弯取直、甚至填没河道,使其硬化、渠化,对河流自然功能造成破坏。近年来,从河道整治到水环境综合治理,治水理念快速发展,除防汛抗旱、保障安全外,水生态环境、景观风貌越来越得到关注。水环境治理通过多学科支持,力求满足多功能需求;应用雨洪调蓄技术,保护水面,还河道空间;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修复水生态系统;营造水景观,建立滨水环境,体现水体个性、特色。

在借鉴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张家港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城市自然水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贯彻人水和谐相处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理念,科学治水、复合治水、持久治水、生态治水、依法管水,让水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水,营造“水宁、水丰、水活、水净、水美”的城市水环境,建设具有浓郁滨水特色的现代宜居城市。

2.2 规划内容框架体系

由于城市水环境涉及多方面内容整合、多专业协调,有必要对水环境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和梳理,形成明确合理的内容框架体系。规划综合水体多种功能需求,沟通水系,整治河道,强化蓝线和滨水绿线管理,优化水环境空间载体;协调水资源、水安全、水运输、水处理、水生态等专项工程和管理工作,保障水环境水质和水量;健全滨水景观构架,打造重要河段和节点风貌,兼顾水夜景照明,挖掘水文化内涵,策划涉水旅游项目和线路,提升城市内涵和魅力。规划贯彻“人水和谐”理念,采用“统筹治水”方法,以水系河道为空间基础、水质水量为物质载体、滨水景观旅游为品质升华,系统治理水环境,形成以蓝线空间为塔基,水质水量为塔身,景观旅游为塔尖的规划内容框架体系。

3.规划重点研究内容

3.1 保护为主、整治为辅,尊重自然的水系格局和河道断面

规划尊重水系自然形态、历史形态,以保留、沟通、拓宽为主,填埋、开挖、拓浚为辅,形成城市内、外相连的水系。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需适当调整水体的,不得降低河道密度和水面率,部分地区新挖湖泊增加水面,形成河湖相连、疏密相间的水系布局。

张家港城市水系以现状河湖为基础,总体形成“三横三纵三节点”结构形态。在骨干河湖水系基础上,恢复中心地区小城河、弯背塘及谷渎港被覆盖河道,延伸沟通白芷港、新丰河、二环河,形成畅通的环状水系,通过滨水绿化景观建设,形成连续的水生态廊道和景观廊道。

河道线型按功能结合现状确定,以防洪排涝、航道运输为主要功能采用“小直大弯”线型,以景观为主要功能采用“大直小弯”线型。束水河段为河道宽度小于其上下游河道宽度80%的河段,对影响引水排水、生态防护功能的束水河段进行拓宽,保持宽窄有致、收放有度的河道断面。河道驳岸结合现状和具体情况确定,尽可能采用自然坡、生态护岸,护岸顶高程一般与两岸场地接近,河底保留原状土。

3.2 截污治污、生态修复,低碳生态的水质保障和水位控制

规划入河排水口主要为雨水口,严格控制城市污水入河。水质保障以污水收集处理为主要工程,污水收集主要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管网。加强初期雨水污染防治,初期雨水通过简单工艺(沉淀、预曝气沉淀等)或湿地处理后排入附近水体。控制城市面源和相连外河污染,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注重水体生物多样性、协调性、稳定性,从活性底泥、生态护岸、水生动植物、滨水绿化等方面提高水体生态承载力,修复水生态系统。基于岸边至河床连续降低的缓坡地形构建植物群落,形成“水下森林”。从湿地湿生挺水植物群落过渡到浅水区浮叶、沉水植物群落,直至深水区漂浮植物群落。水生动物包括螺蛳、河蚌、黄蚬等软体动物和野生鱼类,通过它们吸收和转化水体和底泥内营养物,维护水生态平衡。滨水绿化实现水体、陆地空间的自然过渡,起到固岸固泥、涵养水源、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

主要利用防洪排涝工程,结合水系、场地高程分片控制景观水位;利用长江潮汐,形成以调蓄自排为主、机排为辅的排涝体系,减少能耗,保障水安全。

3.3 建立水力水质学模型,专题研究自引自排的活水系统

在健全水系、拓浚河道、完善防洪排涝闸站基础上,以长江水为水源,对城市补水活水。专题研究城市引排水系统,对河道进行模型概化,选取重要观测点,分析水质和水量。尊重、修复自然水流,自引、自排为主,利用长江潮汐,位时从上游引江水入城,低水位时往下游排水入长江,逐步恢复历史水系涨水、落水自然状况,减少能耗,又改善水质,符合自然生态、节能减排的自然规律和发展趋势。

由于长江水体水质(C0D)基本能保持Ⅱ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规划以长江为引水水源,根据张家港市区河道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目前张家港市区的水环境容量缺口,估算得到为使张家港市区的水环境功能区达标,需从长江引水1.3-1.7亿立方米/年。非枯季节,一方面内河的水环境容量值较大、二可从长江自引,故可不采用泵引的方法,只有在枯水季节(约为3个月),考虑采用泵引的方式。在非枯季节可考虑采用自引方式,当朝东圩港、一干河水位达到自引条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开闸引水,将长江清水引入城市;同时按照周期15―18小时后开启二干河沿河闸,将城区内部水系排入长江。

3.4水绿交融、传承文化,独特宜居的滨水风貌和休闲旅游

规划将滨水景观设计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以张家港历史名贤、历代民众改造水系的往事为主题,传承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现代张家港精神,提升滨水景观内涵,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环境。

结合张家港主要景观水体,完善滨水绿地空间布局,协调滨水区城市风貌,打造张家港“两轴四带、双环五核”的连续性景观结构。对景观轴、景观带和景观核、景观节点提出引导要求,深化主要河段、节点城市设计,示范性落实引导要求。

规划围绕东横河和一干河―新市河―新沙河两条重要的景观水系脉络组织涉水旅游,联系并带动城市北、中、南三大旅游片区发展。合理打造滨水旅游项目,对主要景点设计和特色进行引导。通过合理组织旅游线路、配套旅游设施,展示“沙洲古地、生态港城”的魅力。

4.结论

城市水系具有保障防洪排涝、维持生态平衡、塑造景观环境、营造滨水空间等综合功能,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个涉及水力学、水生态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应以实现水系综合功能、体现人水和谐为目标,注重多专业协调,综合多学科知识,对城市水系的综合治理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编制过程中,应与控规充分协调,落实水系河道治理、滨水景观建设等具体用地。通过河道功能划分,确定城市河道建设标准,将水系河道用地具体落实到控规蓝线控制上、将滨水绿化用地落实到绿线上。通过加强与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反馈,增强非法定规划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家港市城市水环境复合规划》,2010年.

篇8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water power is encountering the period of high-speed advanc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power system reform,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peration status quo of Yangtze river basin hydropower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长江水利电力工程;运行期;管理体制

Key words: Yangtze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 engineering; operation period;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V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076-01

0 引言

中国三峡总公司共有13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02年9月,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设立了中国长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三峡工程项目法人制自工程建设至今,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批复:原则同意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改制重组方案,批准中国三峡总公司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改制设立“中国长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从此,中国三峡总公司由单一工程(开发)目标向多目标转变,以投资、开发、经营水电为主,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向企业集团化方向发展。

1 长江水利电力的管理体制

1.1 公司制度 公司的制度是为实现公司资产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设立的,包括法人产权制度、公司组织制度、公司管理制度等。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企业治理制度的安排,其中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相互制衡机制、结构和联系的制度体系等。这些给企业提供一种运行基础和责任体系。长江水利电力从发起设立到上市,并运行几年来,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其治理模式与治理结构已经到位并规范,治理机制逐步优化,公司制度也是逐步建立和完善。

1.2 公司管理 公司管理是长江水利电力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运行体系。其将公司战略目标转化为计划目标,并利用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实现公司目标。公司经营宗旨与战略思想,通过公司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体现和谐进步的公司文化,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实用高效的管理办法,公正合理的激励政策,以凝聚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发员工的热情。长江水利电力的管理模式是按专业化集中管理,实行纵向一体化,横向专业化组织结构和组织分工,减少组织层次,简化组织机构;按责权利对应,适度集权和充分授权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层级积极性;按项目责任制,实行项目管理,加强横向协作,专业配合,发挥规模专业化和协同作用。

2 长江水利电力的发展战略

2.1 中国三峡总公司与长江水利电力――母子公司发展战略 中国三峡总公司与长江水利电力的母子公司联动模式,有利于拓宽三峡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步伐,促进流域滚动开发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经济办法建立起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西部建设资金、充分利用西部丰富水电资源支持东部经济发展的机制;长江水利电力通过收购中国三峡总公司的优质发电资产及其他合适的发电资产,发展为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和业绩优良的蓝筹大盘上市公司,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有于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来运营管理电站。

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发展战略中,主要涵盖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规模发展战略,规模经济性和低成本与规模发展能力优势;协调发展战略,内部子公司共同发展,外部同行战略合作;科技领先战略,科技是生产力体现出高效能、高效率;人才开发战略,快速扩张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产业扩张对于母子公司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水电发展战略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同步,并且未来15~20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机遇期。以投资水电为主,其它投资为辅,协同发展相关多元化业务,以开发长江为主,其它能源为辅,并为下一战略机遇期储备做大、做强集团公司。

2.2 长江水利电力的发展战略 长江水利电力的发展战略是中国三峡总公司战略的子战略,或业务战略,即以总(集团)公司战略发展为依据,确定相应的战略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等,换句话说,长江水利电力是中国三峡总公司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推动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设三峡、开发长江”战略的实现。

长江水利电力通过持续收购三峡工程的发电资产,逐步与控股母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形成了在战略上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三峡总公司与长江水利电力关系纽带的充分体现,一方面,长江水利电力的成长依赖于中国三峡总公司大战略环境,另一方面,长江水利电力又是中国三峡总公司实施发展战略的工具――水利电力生产主体、资本融资平台、市场风险载体。这双方的有机联系,随着我国水利电力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水电事业在未来的20年内的黄金机遇期的到来,更加凸现了长江水利电力既适应母公司的战略要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广阔前景。

长江水利电力的发展战略应该紧紧依托三峡工程,服从中国三峡总公司发展战略,以并购发展为主,投资开发为辅,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以水力发电为主,其它能源为辅。改善电源结构,提升竞争力发展目标是以水利电力生产经营为主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努力成为最强、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和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公司。

3 结论

目前,长江水利电力的发展正处在我国水利电力体制改革和水利电力事业高速前进的机遇期。长江水利电力应该紧紧依托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开发建设实力和项目资源,形成公司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利用流域梯级统一开发和优化运营,不仅降低造价,并且,水利电力电量保障度和水能利用率均得到提高;通过同步建设的输电系统,形成电网中枢,连接水利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较可靠保障水利电力外送和消纳;以水电为主的特色和巨型电站的规模效益,以及专业化、一体化生产经营组织,形成长期低成本运营和较大价格提升空间,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能力和盈利能力;用稳定、巨大的现金流入,形成较强的业务规模扩展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我们以实现水运强省为目标,以‘畅通深水航道,打造枢纽港口,提升水运服务,推进综合运输’为重点,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五个湖北’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朱晓光告诉记者。

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湖北水运交通运输网络

湖北地处华中腹地,又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携长江黄金水道与河湖水网密布之便利,得天独厚、得水独厚,水运十分发达,国家规划的二十条水运主通道,在湖北境内有长江、汉江和江汉运河三条,其中长江在湖北境内航道里程1038公里,占长江干线航道的37%。国家规划的长江11个内河主要港口,湖北就有武汉、宜昌、荆州、黄石等4个主要港口,湖北水运在全国水路交通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全国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基础设施大建设带动湖北省水运大发展。‘十二五’期,按照‘提升汉江航道、打通江汉运河、建设武汉新港、优化船舶结构’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湖北省水运综合实力。” 朱晓光说。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水运发展保持上升态势。基础设施总量迅速增加,新增高等级航道152公里,新增和改扩建港口吞吐能力达3451万吨。先后分5批开工58个港航建设项目,在建港航项目达到93个,总规模达到252亿元;完成投资达到183亿元,占“十二五”规划投资目标的87%,相当于整个“十一五”期的1.7倍。“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基本全部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大体在2014年前后形成能力,全省可望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

在这些重点项目工程中,宜昌、荆州、武汉、黄石等主要港区的码头建设顺利推进,荆州港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工程、宜昌港主城港区云池作业区二期工程、荆州港洪湖新堤港区综合码头等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工程、宜昌港秭归港区茅坪作业区二期工程、宜昌港主城港区白洋作业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3年底主体工程能基本完工;黄石棋盘洲港区二期工程、宜昌港宜都港区红花套作业区综合码头等“十二五”期规划的重点港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高等级航道是水运发展的基础,湖北省除长江外有汉江和江汉运河两条国家高等级航道,在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下,这两条航道大规模的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年底汉江兴隆至汉川航道整治工程、汉江白河至丹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和引江济汉通航工程主体工程均基本完工,汉江丹江口以上209公里达到规划目标,碾盘山以下340公里和江汉运河航道全线达到千吨级标准,届时长江、汉江、江汉运河三条高等级航道将全面联网,形成连接武汉城市群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环绕江汉平原的810公里的高等级航道圈,1000吨级航道里程突破1500公里,湖北水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为下一步湖北省江汉平原航道网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随着湖北省高等级航道和港口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湖北省水运发展效果明显。据介绍,汉江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明显。由于小吨位船舶逐步减少,大吨位船舶逐渐增多,沿江企业运输成本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据有关单位测算,在汉江武汉段每运送一吨货物比原来节省了约15%,致使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投资额明显增加,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增加水路运输的比重,如百威啤酒厂啤酒外运量显著增长、汉川电厂煤炭水上运输量增大,亚东水泥运量增加等等;还吸引了一大批适水企业沿江布局,如建华管桩等数十家大型厂矿企业在汉江沿线安家落户,给周边近3万人带来就业机会。

“以园促港、以港兴园、港园互动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按照“一港双园”模式,湖北省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的港口项目日渐成型,吸引了一大批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临江而建。进一步推进了武汉至黄石沿长江钢铁工业走廊、武汉至十堰沿汉江汽车工业走廊、武汉至宜昌沿长江化工工业走廊形成,为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加快船型标准化进程,优化运输结构

船型标准化是一项调整结构系统工程,是促进水运行业节能减排的示范工程,是三个服务的民心工程。湖北省的船型标准化进程如何呢?

朱晓光向记者做了介绍,自2009年全面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2010年以来,湖北省抓住国家船型标准化政策机遇,逐步推进湖北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三年共筹措中央和地方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3.3亿元,核准拆改船舶910艘、70万总吨、1.68万客位,其中长航集团437艘、52.87万总吨、178客位;地方473艘、16.83万总吨、1.66万客位。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30余亿元用于船舶更新换代,进一步优化了湖北省水路运输结构,船舶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时效性、适货性、适港性进一步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峡船闸通航压力,优化了三峡翻坝运输体系。

据了解,截止2013年7月底,湖北省实际拆解改造船舶793艘、64.8万总吨、1万客位,全省船舶总运力达到838万载重吨,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1860载重吨,分别较“十一五”期末增长了34%、提高了24%。湖北省企业集约化程度明显增大,全省具有1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运力规模企业7家,具有5万载重吨以上船舶运力规模企业达到23家,万吨以上船舶运力规模企业达到110家,分别较“十一五”期末增长了40%、48%、57%。

下一步,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将立足服务长江水运大局,充分利用好船舶拆解改造资金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运力优化升级,提升船舶技术水平,提高船舶对港口、航道、船闸的适应程度,到2015年,货船平均吨位提升到1500载重吨以上,船型标准化率达到80%。在南水北调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建设“绿色航运示范区”,在丹江库区、梁子湖试点建造“LNG+柴油”双燃料动力船舶,支持引导港航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全力打造“平安水域”,确保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确保水上安全是支持长江黄金水道的保障。2013年上半年湖北水路交通安全形势相对平稳,事故统计为0.5起,无人员伤亡,四项指标均在控制范围内。”朱晓光告诉记者。

但是,安全形势丝毫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县乡政府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海事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够,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打击违规违章不得力;安全意识淡薄,政府、企业以及基层监管部门均不同程度存在侥幸心理;安全基础薄弱,海事监管方式单一、落后。下一步,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将围绕重点工作,攻坚克难确保辖区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一是试点推广渡运安全网格化监管。各市(州)要大力宣贯和落实《渡口渡船安全监管工作制度》,选取本辖区1至2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力争2014年上半年全省推广渡运安全网格化监管。组织推广通山水库渡口渡船动态监管全覆盖新的建设模式,逐步提高全省水运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搜救应急管理系统二期工程以及汉江海事搜救中心的建设,确保完成全省范围内49个固定视频监控点、32个移动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并为900艘客渡船安装定位及监控系统,全面提升渡运安全监管和搜救应急水平。

二是扎实推进老旧渡船更新改造。落实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的《农村老旧渡船报废更新中央专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力争2年内将全省10年以上船龄的老旧渡船全部更新改造,使渡运安全基础得到根本性改观。

三是逐步理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摸清全省情况并建立台账,研究监管重点、监管方式,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力争2014年纳入港航海事有效监管范围。

四是高压治理安全隐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打非治违”、砂石运输船超载治理等专项活动,认真落实“档案制”、“销号制”、“通报制”、“评估制”、“报告制”五项制度,彻底消除一批事故隐患,切实改善水上安全通航环境。

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我们在提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确保安全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壮大湖北水路运输市场,让企业、船舶走上规模特色效益型发展道路。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推进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朱晓光向记者强调了服务航运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009年以来,受到实体经济及航运市场低迷影响,内河运力结构性过剩,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转型成为水运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湖北省交通港航管理部门积极引导支持港航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拓展服务功能,延伸航运服务产业链。

调结构、转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出路。航运企业多措并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高风险型向安全型转变,更贴近市场需求,采取更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主动转型求发展。华中航运集团充分整合市场、网络、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以船舶管理为先导、以货运业务为平台、以营销网络为支撑、以提供运输解决方案为手段,全力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努力充当起整合运营商的角色。宜昌港务集团作为“三峡物流中心”和“三峡航运中转中心”的核心企业,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和开展企业转型,在促进长江多式联运和物流发展中形成了独特优势。黄冈楚江航运公司运贸和港口运输一体化等特色服务项目,有力促进了企业提档升级。

“几年来我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水运市场监管,提升水运服务水平。探索建立水运信用体系和水运企业失信档案,推行行业诚信公约,引导企业在守法经营的基础上,适应更高标准的企业价值目标。同时,加强水运市场调查分析,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港航经营情况调查。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防止恶性竞争。研究有利于水运发展的税收、融资等政策,抓住‘营改增’机遇,帮助企业降低负担。”朱晓光告诉记者。

2011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此,湖北积极推进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港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方案,做到港区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相互匹配,集疏运通道有效衔接。推动港口建设由速度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发挥港口的节点作用,聚集公、铁、园区等要素,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强与长江流域其他省市的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着力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近年来,湖北省把航运中心高端服务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大厦开工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挂牌成立,武汉船舶交易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阳逻保税港区积极筹备申报,武汉新港成为国家首批启运港退税试点港口。

篇10

六大关键问题

■ 航运技术体系不能适应黄金水道战略要求

■ 中游“荆江梗阻”

■ 三峡枢纽过坝能力不足

■ 西部高山峡谷河流高坝通航

■ 主要支流畅通

■ 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

1、航运技术体系不能适应黄金水道战略要求

船舶营运:长江中上游干线船队逐步消亡,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航运技术标准体系需考虑船舶营运组织变化。

航道:现行《内河通航标准》中航道最高等级为Ⅰ级,水深3.5-4.0m;长江干线重庆以下2436km全线已达Ⅰ级以上,长江干线黄金水道战略缺乏标准引领。

船闸:三峡船闸按通航3000t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设计,船闸尺度(280×34m×5m)还不如珠江长洲枢纽(340m×34m×5.8m)。目前基本没有船队过闸,船闸尺度制约了长江中上游船舶大型化发展。

过河建筑物:长江干线武汉以上桥梁按3000t级船舶18m通航净空设计,制约了丰水期5000t级以上江海直达船舶上溯。

2、荆江梗阻问题

黄金水道建设首要是建成长江重庆以下2436km干线深水航道,特别是实现重庆以下万吨船舶直达长江口,其最小水深要求是6m。

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尤其是荆江段航道最小维护水深明显低于上下游,目前仅为3.5~3.7m。枯水期大型货运船舶通行需减载、转驳,通航效率低,不能满足黄金水道战略要求。

荆江河段航道等级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航道整治技术难度大,且难以维护。荆江河段历来是长江航道治理、维护的重点和难点,沿线分布有芦家河、太平口、窑监等12个碍航浅水道,部分河段河势变化剧烈,大幅提升航道水深至6m,需要采取大规模的疏挖、大尺度长距离控导工程等措施,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且沙质河床受长江上游水库群清水下泄影响,河道长期冲刷调整,维护难度及代价极大。

二是大规模航道整治影响河势稳定与防洪安全。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河段尤其是荆江河段蜿蜒曲折,洲滩冲淤变化大,崩岸险情频发,历来是长江防洪的重点。大规模的航道整治势必影响河势稳定与防洪安全。

三是大规模航道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荆江河段是鱼类资源和中华鲟、白鳍豚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属自然保护区的河段约占河道总长的一半。大规模航道整治对保护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造成破坏,近年来一些航道整治工程因生态问题而搁浅。

3、三峡枢纽过坝能力不足问题

三峡枢纽建成根本改善了长江上游航运条件。自2003年船闸建成运行以来,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突破1亿t,提前19年达到2030年的规划运量,年均增长速度达17%,远远超过预期。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过闸运输需求,船闸运管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挖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过闸货物量达到1.2亿t。

2011年以来,坝区船舶待闸时间总体呈延长趋势,2014年平均待闸时间超40小时,船闸已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通航压力日益增加。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战略的逐步推进,三峡通航能力需适应新需求。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长江设计公司等四家机构对未来中长期的过闸运量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一致认为在 2030年前,三峡枢纽过闸货运量需求尽管不可能延续过去的“跳跃式”增长,但依然呈现增长态势;2030年后,随着沿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大宗物资运输需求趋缓,三峡过闸货运需求低速增长。总体过闸货运需求为2020年1.6亿t、2030年2.3亿t、2050年2.6亿t。

随着过闸船舶标准化发展和船闸运行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三峡既有船闸还有一定的通航潜力,预计年通过能力可以达到1.6亿t左右,但距预测过闸运量尚有较大差距,有必要尽快研究开辟水运新通道。

4、西部深山峡谷河段高坝通航问题

梯级开发使金沙江下游通航成为可能,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等世界级高拱坝通航技术有待突破,西部深山峡谷地区高坝通航面临更大的挑战:山区性河流大多河床狭窄,河床几乎全被泄洪建筑物占据,通航建筑物布置空间有限;西部地区坝址两岸大多山体高陡,如采用明挖式船闸,开挖工程量巨大,高陡边坡稳定问题突出;西部多为高地震烈度区,对建筑物抗震要求更高;西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要求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少。

5、主要支流畅通问题

汉江、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支流航道等级低,部分河段长期断航,干支流衔接不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尚未实现梯级渠化,航道不能达到规划等级;二是已建梯级通航建筑物配套滞后或等级偏低;三是航道条件不适应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流域黄金水道需要畅通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

汉江中下游649km规划为Ⅲ级航道,规划布置6级梯级渠化,已建王甫洲梯级300t级船闸与航道等级不匹配,新集、雅口、碾盘山等梯级建设滞后。湖北拟加快汉江梯级开发和航道建设,提升汉江通航能力,打造 “中国的莱茵河”。

嘉陵江广元~合川段633km规划为Ⅳ级航道,合川~河口段95km规划为Ⅲ级航道。规划布置17座梯级渠化,已建14座,上石盘、利泽、井口待建。自1987年梯级开发26年来,长时间的断航和碍航使得长途运输基本中断。嘉陵江号称“中国的田纳西”,航运亟待振兴。

乌江是贵州重要出省水运通道,乌江渡以下规划Ⅳ级航道。乌江渡以下595km干流规划布置6个梯级,思林、沙沱通航建筑物配套建设滞后。自2003年梯级建设开始,长距离通航受阻。贵州拟将航道标准提升为Ⅲ级。

6 、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问题

水铁转运比例低。长江水铁转运不到港口集疏运比例的2%。而发达国家港口和铁路衔接运输比例达到30%,美国甚至高达40%。

未形成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协调体系,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不足。港区铁路设计通过能力不高,公路运输受城市交通制约。

港口物流资源与功能未进行有效整合。集疏运作业环节复杂、繁琐,效率低下,存在资源浪费。

对策措施

■ 航运技术体系升级

■ 建设“荆汉新水道”,根本解决荆江瓶颈

■ 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提高三峡通过能力

■ 提升高坝通航技术

■ 支流航道实行系统规划,整体开发,分步实施

■ 规划引领集疏运体系建设

1、航运技术体系升级

统筹兼顾:全面贯彻长江黄金水道跨越式发展战略和统筹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诉求。

突出重点:长江干线航运技术体系升级关键在设计船型,充分考虑重庆以下万吨船舶通航要求,兼顾江海直达。

系统治理:研究船舶、航道、通航建筑物、跨河桥梁、港口等系统提升措施。

保护生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保护和重点修复相结合,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2、建设“荆汉新水道”,根本解决荆江瓶颈

创新思维,建设“荆汉新水道”,避开荆江航道整治难点。建设标准为6m深水航道,满足万吨船舶通航要求。

“荆汉新水道”线路以枝城、荆州、武汉为控制节点,线路全长约230km,较长江干线缩短里程约260km,利用松滋河、采穴河、东荆河现有河道126km。

在平原地区新开深水航道,国内外已有较多成功先例,工程技术成熟。

建设“荆汉新水道”,可实现长江干线重庆以下万吨船舶直达长江口,兼顾江海直达,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助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提高三峡通过能力

为满足远期三峡过闸货运量要求,考虑三峡枢纽增设2线船闸,葛洲坝船闸同步扩能。

4、高坝通航技术

高山峡谷地区河床宽度难以满足布置要求时,在两岸山体内修建地下船闸,可合理解决通航建筑物布置问题。地下船闸主体在山体内部施工,上、下游引航道在离开河床一定距离的河岸上施工,可将船闸施工对枢纽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5、支流航道畅通措施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系统规划;政府主导,协调各方,进行航道系统治理,加快梯级渠化,已建通航建筑物改扩建等;并依据发展需要,分期分步实施。

6、集疏运体系建设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