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实践具体内容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劳动实践具体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实际出发并不是只要浮光掠影地抓住一些个别现象就可以下结论,还需要从现象入手去探寻其内部的联系,只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上,“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只有“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才能“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
美学界前辈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中论及研究美学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事例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时说:“现在有些人放弃亲身接触过的和感受过的事物不管,而去追问什么美的本质这个极端抽象的概念,我敢说他们会永远抓不着所谓‘美的本质’。……就算你找到‘美的定义’了,你就能据此来解决一切文艺方面的实际问题吗?”我认为朱先生的话很有道理,特别是我们研究艺术审美问题的人更应该重视朱先生的意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具体的艺术实践出发。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并不是排斥理论的指导,朱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说:“研究美学如果不弄通,那就会走入死胡同。”为什么这样说呢?朱先生在《美学拾穗集》中说:“对美学带来了一个最根本的转变,就是从单纯的认识转变到实践观点。已往的美学都大半从认识论出发,只满足于解释一些美学现象。美学却首先从实践观点出发,证明文艺活动是一种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显出基本一致性。在这种生产劳动中,人发挥人所特有的‘本质力量’来改造自然,而人在改造自然之中改造和提高他自己。人与自然互相改造,互相提高,就推动着历史向前进展。”方法问题说到底是和世界观密切联系着的,我们正是从这一点上强调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哲学对戏曲审美研究的指导意义。但是,这种理论虽然可以给我们指出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却不能代替从实际出发的具体研究,我们不能从哲学直接推导出戏曲美学来,还是得从实际出发,对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从现象中抽象出规律来,才算是进行戏曲美学研究。
我们研究戏曲审美规律,就要从审美角度研究戏曲的本质、创作方法、形式和风格、观众、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问题,只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探讨,问题总会一个一个地逐步解决。
中国戏曲是一个无比丰富的艺术宝库,它拥有三百六十多个剧种,上万个剧目,包容了歌、舞、说、表等各种表现手段,有近千年的实践经验,研究戏曲审美问题真可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读起”,千头万绪难于下手。但是从戏曲审美活动构成的角度看,它也不外是由审美对象和审美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审美对象就是舞台上演的戏曲剧目,审美者就是观众。观众看戏曲演出就会评判这演出是否美,美就欣赏,不美就不欣赏,这其中有某种规律,我们应该努力从戏曲实践中找到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审美规律,这种规律是不能由人们主观地随意编造的,只能从实践中发现它。审美对象和审美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我们研究审美对象,主要就是研究戏曲如何获得独特的美的魅力。但是“如何获得美的魅力”实在是一句泛泛之谈,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譬如说,我们编写一本戏曲程式大全,把唱、做、念、打的所有程式一一罗列出来加以介绍,能说这与戏曲“美的魅力”无关吗?当然不能。因为戏曲艺术的形式美就是建立在这些程式之上的。可是这样一本程式大全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而没有去揭示现象间的本质的联系,它可以属于戏曲艺术学的范畴,却不能称它为戏曲美学。戏曲美学是探求戏曲审美规律,因此,它就需要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和哲学的概括,从现象中抽象出规律来,只罗列一些实践中的表面现象而不揭示现象内部的本质的联系就不是研究美学的方法,界限就在这里。但也不能只去追求对审美对象的抽象论述,戏曲艺术是具体的,研究戏曲审美问题不论述戏曲的剧本、演员、舞台美术、音乐、导演……等具体问题也不行,相反应该对这些具体内容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因为戏曲艺术美的独特性就包含在这些具体内容中,正如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只有把具体内容研究透了,才能概括出规律,否则你的概括就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立不住,流不远。研究戏曲美学不能怕接触具体现象,现象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本质联系,破坏了这种联系,戏曲独特的审美价值就消失了,这样的研究在广义上说也不妨叫作“研究戏曲如何获得美的魅力”,但我认为它属于美学研究的性质,因为毕竟是探讨了戏曲审美规律。
仅仅研究审美对象还不是全面的科学的方法,前人早就发现美并不是单纯由审美对象本身所决定的。笛卡儿说:“所谓美和愉快所指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与崇高在现实中的客观存在也要配合人的主观看法”。都承认了审美者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研究戏曲审美问题不仅要研究舞台上演的戏,还要研究观众。
我们研究观众,主要就是研究观众的审美心理,这就必然要涉及心理学上的一系列问题,一般心理现象(知觉、记忆、想象、意志……)和个性发展的心理特性(要求、兴趣、感情……),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所研究的观众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心理与生理的关系,还要研究心理与生活的关系,这就必然牵涉到社会、伦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范围广泛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这一切在戏曲审美中的作用。我们还要研究观众的随机与适应能力的特性,要研究创作与观众之间的同步或对抗等问题,要研究观众的创造欲与安全感在戏曲审美活动中的作用……研究这一切,还是那句话: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系统地观察观众在看戏中的反应和看戏后的感想,根据这种观察来探寻观众审美心理的规律。
篇2
一、我国劳资关系现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
目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将具体分析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
第一,我国劳资关系现状。劳资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目前,劳资矛盾的发展已经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我国劳资关系陷入发展困境。纵观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我国劳资关系呈现三种特征,一是劳动关系市场化已经基本形成,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但市场化调整尚不完善。二是劳资力量发展极端不平衡,劳动者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劳工权益受损、劳资矛盾加剧,劳动争议和劳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劳工意识、劳工阶层、集体劳资关系正在形成。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在从“个别调整”向“集体调整”转变,劳资关系中潜隐的实际张力正在加大。面对当前我国劳资关系呈现的特征,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迫切需要寻找解决当前劳资矛盾的有效途径。一些学者将眼光更多地转向劳资关系外部机制建设上,如独立工会、集体谈判、国际劳工组织介入等,很少从企业内部寻找解决劳资争议和劳资冲突的有效机制。从长远来看,我国确实需要建立外部独立工会、通过集体谈判等形成行之有效的劳资关系制衡机制。但在当前政治、经济和工会制度下,这些机制在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和有效发挥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需从企业内部出发,寻找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缓和劳资冲突的内部机制。西方国家劳资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的整合趋势,为我国电力企业缓和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提供了参考。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困扰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缺失,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就本企业而言:传统的电力企业人事管理对员工进行统一管理,没有针对电力行业的特性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改革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七个特点,即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长期性、人力资源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的可化解性、人力资源的时限性、人力资源的磨损性和人力资源的弱化倾向性,这些新特点使得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缺失。另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缺少劳资关系职能方面,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在于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帮助企业在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等方面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而很少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在劳资关系管理中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整合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的整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变革驱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整合、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整个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变革驱动过程中的整合。根据变革驱动力量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变革驱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理驱动型、工会监督型和管理—工会联盟型。其中,管理驱动型是指在管理驱动型变革中,工会被排挤在变革之外。企业管理层是企业变革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第二种是工会监督型。企业管理层仍然是企业变革的决策者和发起者,但企业管理者承认工会在代表员工利益方面具有合法的角色。企业管理层通过与工会谈判达成改革协议。第三种是管理—工会联盟型。企业管理层在变革初期就与工会进行协商。工会被企业预期可能推动企业变革,它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有助于变革的成功。企业管理层与工会联合推动企业变革。
第二,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管理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运作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整合,可以通过高绩效工作系统整合劳资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发现,工会的介入并没有带来绩效的提高,相反,带来了更多的劳资双方对抗。一些学者开始研究通过高绩效工作系统替代传统工会的作用,塑造良好劳资关系,形成了劳资关系的高绩效模式。通过实施自治的工作团队、广泛的信息分享程序、合理化的技能培训、工作安全保证、全面的质量保证、灵活的生产方式以及合理的改善工作环境等计划,把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劳资关系衔接起来,实现劳资关系的有效管理。该模式的支持者认为,员工参与公司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迅速就集体合同问题达成协议,并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工作规程。同时,在对雇主的限制上,这种方式比政府直接干预少,会给雇佣双方带来双赢。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整合。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影响,在劳资关系的各种协调机制中,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整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整合劳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劳资关系政策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匹配的具体内容,将劳动标准、劳资争议、集体协商、劳工福利、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劳资关系考虑纳入到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实现劳资关系相关职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整合,对缓解当前我国企业劳资矛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实现劳资关系职能,将劳资关系具体内容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下,有助于贯彻劳资关系政策,缓和劳资矛盾,实现企业目标。
三、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策略
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策略,可以从实施高绩效管理模式、设立劳资关系专员职位、将劳资关系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实施高绩效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事实上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施高绩效管理模式是关键。对企业而言,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的整合,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竞争手段上,企业应转变劳动成本的基本竞争手段,通过实施高绩效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与此同时,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尤为重要,实施高绩效管理,还应以提高本企业创新能力为基本竞争手段。在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的基础上,变高控制工作系统为高绩效工作系统,由原来低成本管理转向高绩效管理。通过员工参与、工作自治、工作设计等高绩效实践,将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吸引人力、激励员工、提升凝聚力等效力,便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第二,设立劳资关系专员职位。人力资源部门处理得恰当,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设立劳资关系专员职位,是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体来说,在人力资源部门增设劳资关系专员岗位,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整合的规范化,促进劳资关系处理的专业化程度。在当前我国劳资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劳资关系专员的专业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应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劳资关系职能。劳资关系专员职位的设立,在聘用劳资关系专员时不仅需要具有专业背景,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训练。一般要求人力资源或者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有处理劳动争议的相关经验,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处理当前企业日益复杂的劳资关系问题。
篇3
关键词:和谐社会 矿业企业 社会责任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题以来,全国各行各业都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宏伟目标的伟大实践当中。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对于推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十几年来,特别是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与此同时,为其他产业提供能源、原材料和矿产品的矿业产业更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现阶段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矿产资源,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近些年得到了大幅提高。矿业行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矿业行业繁华表面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和谐因素,例如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技术水平落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等。矿业企业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破坏了自身的形象,延缓并阻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矿业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队伍中的主力军。
1.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1.1国内外学者和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从19世纪世界工业革命之后,欧美等国家的企业迅速兴起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比如:盲目追求自身利益出现欺诈行为、随意浪费自然资源、生产方式对环境污染严重、对公司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不力、劳资关系不融洽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引起了许多国内外学者和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思考。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学者和组织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国外学者Davis(1960)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做出的那些至少部分超越了其经济或技术利益的决策和行动。Carroll(1983)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乃某一特定时间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希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其履行与否的责任(慈善责任)之和。
国内学者常凯提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利益。其中,雇员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王红一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意味着重新定义公司的目标,除了利润最大化外,还要加入一些社会价值。也就是公司的经营者应当将他们有关公司目标的看法扩及公司的决定对于其他成员所导致的影响,如雇员、社区和环境等。换言之,公司被期望带着社会良心活动。
国际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致力于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和员工、员工的家庭、本地社区和社会最大范围共同协作以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的承诺。社会责任商业联合会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即“通过遵守道德观,尊敬人、社区和自然环境来达到或取得商业成功”。
1.2现阶段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发展相协调。因此,本文综合学术界广泛认可的Carroll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四成分说(即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四种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将我国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所必须承担的事情,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的总和。
1.3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除了必须保证股东的经济利益,还应保证包括债权人、债务人、员工、社会共同利益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合乎社会道德规范,通过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来回报社会。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承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义务。
2.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论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
2.1矿业企业的法律责任
矿业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的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生产生活提供质优价廉的矿产品及后续加工产品。产品的质量反映了企业生产工艺先进程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获得利润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的根基。
篇4
【关键词】工会;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措施
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担负着集团公司下属的所有铁路运输任务的管理和协调以及矿区原材料和产品外运的铁路运输任务。生产职工和工会职工在数量方面悬殊很大。为确保公司安全高效的运行,在加大安全投资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工会保障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只有保障和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才能得以加强,才能更好的确保公司各项运输任务的顺利、安全、高效的完成。由此可见,工会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应该如何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行呢?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分析及拙见。
一、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前提
工会作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沟通桥梁,要想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因而要采取以下几点强化措施:一是始终将职工作为公司的主体,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工会职工参加多种培训,并尽可能的以博学多能的形象服务广大职工;二是认真履行各项工会职能,精通各项工作业务,并始终把工会职能的履行与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核心业务有机结合,增强说话办事的底气,增强在职工中的威信和号召力;三是确保工会职能行使及时有效,始终将反映和呼吁职工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作为主要任务,并时刻关注国家出台的有关工会工作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同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前提就是加强自身建设,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1、切实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
只有维护广大职工的政治权利,才能确保工会工作顺利开展,因而我们在维护职工政治权利时始终将职工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着力发挥职工在公司建设过程中的职能,参与公司民主管理,使广大职工享有公司各项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维护职工政治权利方面,作为企业工会组织首先应坚持并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从而确保职工的政治权利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只要是企业的一切重要变革以及与职工自身利益有关的事项,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来决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尽可能地确保企业各项重大决策的有效性以维护职工民益;其次坚持厂务公开制和民主监督制度,将职工所思所想与自身切身利益有关以及容易激发矛盾的热点问题当做厂务公开内容,把企业的运行状态、领导行为以及各项重大事务置于职工的监督之下。再次,还应在日常工作中从空间、时间和形式上不断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打造阳光工作,把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2、切实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
在经济利益方面,职工经济利益至高无上。首先要建立集体合同、平等协商等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以尽可能覆盖全体职工经济利益为宗旨,并充分发挥工会的特殊作用,建立系统完善的职工保险体系。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作为企业的工会组织应规范职工的劳动合同,从源头上杜绝出现劳资纠纷,做到协商平等,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职工需要针对性的协调和充实并完善劳动合同内容,始终代表职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改革方案的编制,以合理化和科学化的法规政策构筑一道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防线,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既要注重职工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又要注重合同条款的落实,并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将出现劳资关系纠纷的现象尽可能的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并尽可能的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对弱势职工群体,特别是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新时期工会维权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重大节假日发放慰问金,对困难职工实行一帮一对口帮扶制度,落实广大职工的四险一金等等,以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要深入了解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就业,为大病职工、困难职工申请低保及相关救助。对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助,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和维权服务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常年性的援助和服务,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切实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当前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被极大的忽视,从而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作为工会组织,必须切实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氛围,结合时展特点,充分了解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重新定位基层文化。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到来,只有不断提高职工文化技术与素质水平,才能更好的开展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因而要主动积极配合行政,将自身与职工紧密联系的优势发挥出来,采取多种方式着力提升职工文化技术与素质水平,以尽可能的满足时展的需要,开展一系列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特点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维护广大职工的长远利益。
4、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工会组织应引导广大职工充分抓住当前社会背景的大好机会,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帮助其全面适应企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使职工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为企业建功立业,同时使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不仅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工会职工组织最根本的维权内容,同时又是维护职工权益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不断提高广大职工自身素质,才能真正维护好职工的劳动权益,才能为最终获得平等发展创造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会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企业工会组织,只有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体现自身的真正价值,才能提高工会工作质量,成为一道企业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日常工会工作中,应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并切实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以及劳动权益等合法权益,真正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提升工会形象,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从而更好的确保企业各项任务顺利、安全、高效的完成,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
篇5
荣辱与廉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力量。小康社会的到来,不仅对倡导荣辱观提出了需求,而且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大约在2600年前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对“荣辱”与“廉耻”有过精辟的见解,他的“衣食足而知荣辱”,表明荣辱观和形成倡导与人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还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其中将廉耻作为支撑国家大厦的两根重要精神支住,可见廉耻二德之重要。历史一再证明,一个不辨荣辱、寡廉鲜耻的社会,就难有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一直将“耻”作为一德。难道世上还有“耻德”?还要提倡“”?不是如此理解。而是强调“知耻”和“有耻”,反对“”。儒家创始人首先认为,“耻,乃人禽之别也”,在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国之道。民若“”,政与刑再多、再重,也难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然而,一旦国民能够“有耻”和“自律”,就会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安定。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资源;管理;内涵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冲击着整个世界,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崛起在世界舞台,其核心是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当代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对会计 信息资源的管理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探讨有关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是一项基础工作。
一、会计信息资源
会计信息资源是财务领域所涉及的会计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处理、传播、、使用、储存信息内容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等资源。会计信息资源具体是指与会计活动相关联的,并可以开发、组织、利用的信息的集合。会计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信息;会计标准制度信息;市场相关信息等。
1.信息内容资源是在会计专业领域产生的和通过收集、处理、传输、、使用、储存和整理的信息,有文字的、口头的或以数据库、纸质和缩微品、光电介质等介质保存的任何消息、知识、数字、图形等,可称作狭义的会计信息资源。财务部门通过拥有的信息设施存储和处理信息,分配相关会计信息。业务人员是会计相关信息内容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是信息资源的载体,因此他们也属于会计信息资源的范畴。
2.信息技术设施资源是有组织的人员、硬件、软件和物理设备的集合。它是会计部门用来收集、处理、传输、、使用、储存信息内容资源的手段,包括所使用的各种人员以及信息技术和设备资源。
3.人是会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都分,一是因为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人机系统的主体,是信息系统的主宰,二是因为它是会计信息内容资源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二、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结合会计部门的管理实际,可以认为会计信息资源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业务水平。具体来说,它是指财务系统为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确保会计保障有力而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组织、存储脸索、开发、利用和再生产,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措施。
三、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出发点。针对不同的用户,会计信息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帮助决策的会计信息需求般具有总体性,是对会计总体状况的确切描述。
2.会计信息源的确定
会计信息源,就是会计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主要是指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所进行的会计活动是会计信息资源的最主要来源。二是会计环境。即会计活动所处的社会、经济、法制、科技等领域,这些领域的许多信息也与会计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也是会计信息的来源。
3.会计信息采集与转换
会计信息源一旦确定,下步的工作就是会计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会计信息采集,其实就是会计信息的选择过程,即根据需求从己经确定的会计信息源中连续地搜索选择、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会信息转换是伴随信息采集而产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换、信息资源符号的转换、信息记录方式的转换,信息载体的转换等方面。
4.会计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就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在会计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为了控制信息的流速和流向、数量和质量等,把传递中的杂乱无序的信息整理为系统有序状态的活动就是会计信息组织。
5.会计信息分析
会计信息分析是对会计信息资源内涵的开发。它使原有的会计信息在更深入、更全面、更综合、更适用的层次上凝结为全新的信息内涵,从而上升为科学的信息理论。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基础之上,并融入信息分析人员大量智慧的高级信息劳动。
6.会计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就是按定的规律将信息存放在定的空间介质中,以便于信息的再次利用。就信息存储的基本方式来讲,会计信息存储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手工存储。二是计算机存储。
7.会计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逆过程。组织会计信息的目的就是将零散的会计信息组成一个有序的体系,使会计人员能够迅速地从整个信息体系中搜寻出所需的信息。会计信息检索方法可分为手工检索、机器检索、计算机检索三种。
篇7
转眼间,我们已从懵懂顽童,变成了一个个壮志凌云,随时准备展翅高飞的少年。五年的少先队生活中,酸甜苦辣伴随着我们一天又一天,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一点一滴中成长起来。自从我站在少先队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时,自从我佩戴上红旗的一角——红领巾的那一天起,有过我多少烂漫的笑语;又有过我多少伤心的回忆……
那一次,我流泪了
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一次,我因参加学校活动,中午没有来得及吃饭。正在我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同学们竟把家长给自己准备的食物全部推到我的桌子上。还一边说着:“李月昊,吃我的吧!” “你为了集体才饿肚子的,我真佩服你……”听着这些安慰的话,看着这些食物。一阵暖流涌上心头,猝不及防地,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从脸上滚落下来……
那一次,我感受到了和大家一起劳动的快乐
记得四年级,那一次少先队组织春季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就是挖红薯。我是在农村出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采摘等活动)当然也不少参加。可是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一齐挖倒还是第一次。这一次。我们不但学会了挖红薯的技巧和方法,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而且还带回了劳动的成果----红薯。回到家,红薯蒸熟后,吃着自己挖的香甜的红薯,想着同学们一起挖红薯的过程,我不禁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生活中,少先队的力量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感动。
其实想想,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不正是为我们灌输的理念吗?每一次想起这一次次平凡而又难忘的小事时,我总会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也许这就是少先队带给我的吧……
篇8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2010年7月3日,我国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金)铜矿突发渗漏环保事故,在造成汀江重大污染9天后,紫金矿业于7月12日晚间公告予以披露,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所规定的“上市公司应当自该事件发生之日起两日内及时披露事件情况以及对公司经营和利益相关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再次引起了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戴维・林诺维斯于1968年在《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一文中提出来的。由于我国对其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国内理论界对其涵义的争论较大。综合起来主要是指即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主要目标之外所负有的对企业利害相关人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逐已渐深入人心,其主要是运用会计的方法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计量、记录和分析,从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进行核算,最终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指社会责任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客体。由于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多方面,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能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解答社会公众的热点等。结合我国国情及其会计现状,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1)能源利用方面的信息。利用尽量少的能源消耗获取尽量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2)企业职工方面的信息。一是企业为职工所提供的工作本身,即招聘录用、技术培训以及为职工提供的发展空间;二是职工收入方面的信息,如职工的工资、独生子女保健费、离退休人员的劳动保险、劳动条件以及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障费和医疗保险费等。(3)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周边环境和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相关指标。(4)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的信息。
三、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法律上看,属于义务的范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公民和组织履行其义务。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其他具体的法律法规构建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具体内容主要分散在《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之中。而从目前的制度规定来看,证监会、证交所、国资委和财政部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所作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信息,但对于计量标准、披露形式、披露的具体内容、信息审验等并未进行强制性规定。
2.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成本过高。与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内容相比,社会责任会计所要求核算的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包括企业收益的社会贡献、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生产安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公益的责任等。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致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3.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清。公司社会责任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尚处于引入、探索阶段,目前的社会责任报告也不免出现认识偏差或误区。最为突出的是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涵盖范围认识不足。公司社会责任要求公司的经济、社会、环境责任并进,但容易造成公司矫枉过正,对股东利益只字不提、或者将社会责任等同于社会捐赠、环保、“企业办福利”。
4.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第一,披露内容不充分且披露的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强制企业披露统一标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在报告中,企业报喜不报忧,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忽略其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第二,披露方式是以会计基础型居次要地位,而非会计基础型居主导地位。企业在对有关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披露时,更多的时候是使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对其进行描述,会计基础型的定量描述几乎没有。这种方式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其披露内容的有用性大打折扣。第三,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不单列。在日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导致企业将发生的社会责任项目归入传统的会计科目内,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事项纳入常规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核算,这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第四,缺乏独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企业要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也没有明确规范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完善社会责任的法规建设。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国家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并对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外部经济”进行奖励以鼓励其发展,对给社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惩罚。目前,社会责任相关法规覆盖面较窄,尽可能使法律涵盖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法律条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必须尽快地制定出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职工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2.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应鼓励企业在运用社会责任会计过程中,通过实践工作中社会责任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提高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认识,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3.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第一,对于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的披露模式。第二,对于中型和大型企业可以在现有的四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或者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例如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社会责任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其他应交款”下设“应交排污费”、“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交矿产资源占用费”等明细科目,这种形式可以与传统会计报表相衔接。第三,对于上市公司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包括:“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因为社会责任问题拥有多少资产存量,背负了多少债务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会计主体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利润的形成情况;“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
参 考 文 献
[1]李峰.以“紫金矿业”事件为启示再议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J].中国市场.2010(39)
[2]刘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J].现代商业.2010(10)
[3]胡承德.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6)
[4]李丰团.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0(17)
[5]范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5)
[6]李惠阳.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7]刘晓红.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0(12)
[8]万寿义,张佳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6)
[9]黄丽,彭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13)
[10]刘红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想――基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北方经济.2010(6)
[11]孟敏子.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12]林松池.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0(9)
[13]沈洪涛,宋献中,许洁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0(4)
[14]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J].会计师.2010(1)
[15]张本静,田月昕.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浅析[J].当代经济.2010(1)
[16]李勇.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J].会计师.2010(2)
[17]刘恋,刘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相关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24)
[18]于增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7)
[19]王东飞.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7)
[20]刘程蕾,梁希.关于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经济推动作用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5)
[21]李静.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1)
[22]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3]黎精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4]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6)
[25]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架[J].当代财经.2005(6)
[26]王凯.浅析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会计师.2010(4)
[27]刘建娜.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3)
篇9
本期和大家一起分享日常HR工作中典型劳动关系短信离职解除劳动关系的案例。员工给公司人事经理的离职短信能作为证据使用吗?案件当事人以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呈交法院能被支持吗?很多人对此都存在不同理解。笔者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审判实践及现有规定,对离职短信解除劳动关系的认定与对法律行为性质的认定问题给予明确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个人观点。
案情简介
王某于2009年3月入职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公司综合部软件开发管理工作,公司与王某依法签订了四年的劳动合同。2011年10月14日,王某由于近期工作压力大,同时家中有事,于是王某以短信形式向公司人事经理提出离职。短信内容为:“某经理,您好!这段时间,身心疲惫,无论怎样努力,总是不尽人意。为不影响后续的工作,在此向您提出离职。离职交接期间的工作,我会照常进行,请您及时储备合格的人选。感谢公司领导及您的培养。”公司出差外地的人事经理接到短信后立即向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公司会议决定同意王某的辞呈,同时要求人事经理及时招聘信息,加强候选人的甄选。同日,人事经理回复王某短信,告知公司同意其离职。巧逢周末双休,王某经仔细思量后反悔。于是,王某10月17日(周一)又到公司上班,以其未提交书面辞职信,离职短信不具备法律效力为由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否则要求公司给予经济补偿。公司以其离职短信证明王某已主动提出离职为由拒绝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据此双方发生争执。2011年11月20日,王某一纸诉状,将公司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公司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庭审中公司出示了王某手机离职短信的证据,证明王某主动提出离职,公司不存在支付经济赔偿。但王某以自己未提出书面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为由,主张离职短信无效。劳动争议仲裁委未支持王某的申诉请求。王某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裁判过程及结果
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手机短信是数据电文的一种,它符合证据属性,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我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手机电话短信即符合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本案手机短信确属王某手机发出,公司人事经理电话收件箱中的信息是只读文件,具有不可修改特点。从手机短信的基本内容来看,打开手机收件箱,其信息均带有发信人的手机号码、发信时间和具体内容(文字、符号、图像)等具体资料,而且网络操作系统中也有相应记录。同时,本案手机短信能够有效表现所载内容并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法院通过对公司提供的手机短信生成、储存、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最终采信了王某手机短信内容作为证据。
二审中级人民法院经调查审理,采纳了一审人民法院观点,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评析
在当今社会,手机已成为人们信息沟通的主要通信工具之一。手机短信当证据是否有法律依据,法庭能否采信?答案是肯定的。手机短信如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有关规定,手机短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的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2005年4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上简称《电子签名法》)承认了数据电文中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第2条第2款规定,“数据电文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第7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电子签名法》第5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因此,《电子签名法》为手机短信作为证据使用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利用。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各种证据形式均没有做出确切的界定,导致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对证据形式的认识上界限模糊,认识不一。电子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传统证据,同七种传统的证据形式相比,电子证据并非是创造的一种全新证明机制,我们应研究短信作为证据效力的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大胆突破现有证据的表现形式,承认电子证据为独立的证据种类,从而消除电子证据处在书证和视听资料之间的尴尬地位。
笔者认为,手机短信是一种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1.从手机短信的合法性来讲,手机通过办理合法的入网手续或卡后,合法使用手机,手机收到的短信能作为合法的证据使用。2.从手机短信具有的关联性来看,两个号码收发指定,具有对应性。每个手机号码只能在一个手机上收发短信,有发信人的手机号,有时间,有内容,有的还有姓名,通过短信内容查到手机号码,具有涉案关联性。3.从手机短信内容封闭且不可修改性来讲,一般的手机功能是不能修改短信内容的,手机收件箱中的信息是只读文件,只有在转发的情况下才能删改,转发后只要不删除,仍然恢复到接收时状态。而且从手机短信的基本内容来看,打开手机收件箱,其信息均带有发信人的手机号码、发信时间和具体内容(文字、符号、图像)等具体资料,相关操作系统中有相应记录。故手机短信具有认定事实的合法性、真实性、客观性、不易修改的特点,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当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数据电文如果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还应有其他书面证据相佐证。结合本案,本案从其所述的情况来看,公司人事经理有王某手机离职短信的证据,同时公司还提供了相关间接证据,王某亲笔填写的入职信息登记表、《劳动合同书》联系方式等信息,该组证据中内容体现的王某联系方式确是手机号码,证明发送离职短信的手机确为王某所属,当时体现了王某离职意愿,另外公司提供了人事经理出差证明及出差期间回复王某的短信,其短信内容上及时间上均有连贯性、关联性,手机电话短信内容中载明的辞呈及人事经理同意离职事实、时间与公司人事经理出差时间回复短信内容上均相符,多份证据具有关联性。故法院根据本案举证情况认定了离职短信具有合法效力,支持了公司观点。
温馨提示
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可以被采信,但是效力的确定非常困难,也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电子证据在证据保全、采集、审查和演示上需要有独特的方法以及专业人员的支持。实践中,当事人在利用手机短信作为证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防止手机短信灭失,在收到手机短信后、提讼前,可以将手机短信进行公证,公证时注意保存手机型号,品牌,这份公证所具有的证据效力远远大于短信本身。依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请公证机关对手机短信予以公证。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公证证明的除外。因此,当事人诉前可以考虑进行公证。
2.为避免手机短信灭失,在提讼后,可以立即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请求人民法院以勘验、制作笔录等方式将短信内容固定下来。因此,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3.要注意取证手段的合法性和取证环节的完整性,即证据的收集方式或程序等要合法,使证据的形成不存在瑕疵。如证据中当事人要有证据证明该手机号码确属对方所有,且属于双方前期确认的联络方式,该手机号码不存在被盗取,所用手机收件箱中短信应属只读文件,不能修改等情况。
4.短信是间接证据,因此当事人要尽量多的提供对自己有利的其他证据,使之彼此印证。所有证据保持一致,形成完整、有效、严密的证据链,就比较容易达到证明事实存在的效果。
法 规 导 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数据电文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五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因此,《电子签名法》为手机短信作为证据使用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利用。
篇10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濮阳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濮阳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下一篇:违章建筑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