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知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知识要点

篇1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来推进。在湖北调研时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是对改革经验的宝贵总结,对改革方法的科学概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是我们党运用科学方法,把握改革规律的重大成果。

一是“上”与“下”互动。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为什么要强调二者的统一?这是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和宝贵经验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这样一个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不断积累过程,就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改革开放初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当前和今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党,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所以,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积小胜为大胜,以节约成本、减少震荡。

二是“点”与“面”结合。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不断深入,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就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同时也要认识到,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先行突破、推动全局,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党的十以来,简政放权这一“马前卒”疾步快跑,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下放,推动政府“自我革命”;“营改增”渐次铺开,对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形成倒逼,这就牵住了牛鼻子,起到了“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把重点与全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重点实施,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三是“改”与“稳”相统一。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史上,一些国家急于转制突变,采用激进式休克疗法,结果“欲速则不达”,改革陷于失败,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大倒退,付出了惨重代价。而中国35年的改革没有采取这种搞一步到位的作法,而是采取“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的渐进办法,避免社会震动过大,较好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篇2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电大会计专业 必要性 可行性

师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师带徒”在培养企业技工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企业师傅素质良莠不齐,更兼“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实际竞争关系,师徒制日渐式微。近几年,教育部看中了师徒相授的职业素质培养优势,鼓励企业选拔优秀员工来带职教学生,推行现代学徒制。从我国一些地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情况来看,现代学徒制在缓解结构性矛盾就业、保障企业用工稳定、加快学徒工职业发展速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我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包括100所高职院校,27所中职学校和13家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意味着现代学徒制即将在全国高中职业院校推广。广播电视大学是以在职成人为主,学生大多有一定的职业,也需要引入学徒制理念。本文认为电大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会计学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1)教育部文件要求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提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电大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好开放大学就有必要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人社部文件要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z2015{127号)要求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电大学生多为在职成人,从事一定的职业或有一定的职业倾向,有必要通过企校合作等方式,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组织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满足企业加快后备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3)教学规则要求

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很强,其专科教学规则之综合实践模块有主要内容,一个是《会计模拟实验教程》,5学分,必修课。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各项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熟练地处理各种业务,同时也是对所学会计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复习和总结,在会计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另一个是社会实践,3学分,必修课。社会实践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实现。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对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进行考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这两个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不得免修免考,否则将影响毕业。通过学徒制试点可以较好的实现综合实践教学规则的要求。

(4)学生就业要求

会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企业招聘一般会计人员时注重会计实操技能,具有会计操作能力是招聘的一个条件,有两年以上全盘账经验或成本核算经验优先。我校会计学专业(2014秋专科)46人,其中19人从事会计工作,有一定的会计经历和操作能力,其余21人则从事非会计工作,却有转岗从事会计工作的愿望。因此,通过学徒制试点可以增加会计实战训练,提高会计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满足学生转岗择业的愿望和需要。

2、可行性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早在2015年4月校办公例会上校长就提到学徒制概念,建议大家学习《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落实文件精神。主管校长在2015年底在指导经济教研室工作时,希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加大改革力度,引入现代学徒制理念,并做点实事。2016年5月30日“邯郸广播电视大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7)”经过校党委会讨论通过,“会计学专业(专科)2016年春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费支出预算”也一并通过。

(2)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是手工会计模拟实验,相当于一门学生上岗前的系统操作培训课程。我们采用学徒制以师带徒的模式,带领学生对冀兴打火机厂某年12月份所发生的105笔经济业务进行填写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对账、结账、编制报表、整理和装订会计资料等整个会计核算的全过程进行实务操作训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华文会计师事务所王文龙总经理在开课前做了当前会计就业形势、会计招聘条件的报告,介绍了该所对新招聘的助理会计师实行师傅带徒弟,通过体验式操作,争取“三年打造一个项目经理”,从而有效的提升了会计新人的素质。学生听了后震撼很大,学习兴趣大大激发,动手实践的热情空前高涨,认为学徒制试点模式及时、可行。

(3)合作企业鼎力支持

邯郸电大会计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合作单位是华文会计师事务所,王文龙总经理认为邯郸电大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很务实、操作性强、很接地气。他表示对电大学生到该所记账、顶岗实力支持,在实训过程中发现的优秀学生可以作为储备和招聘会计人员条件之一。此外,中煤华盛工业园的崔会计、兼职会计韩会计也表示能我校学生会计实践提供方便,这些合作企业的鼎力支持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可行性更有保障。

(4)重点专业资金保障

我校会计学专业是邯郸市高等教育重点学科之一,政府每年拨给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以重点学科建设,我们在教材编写、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国务院、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等上级教育文件,尽可能落实到电大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费预算得到学校核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奠定了资金基础。

综上所述,我校选择会计学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应该也必须能够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积极探索“岗证一体、师徒结对”人才培养规律,力争使邯郸电大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凸显成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为邯郸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会计人才。

【参考资料】

[1]余蓉. 半工半读“新学徒”.湖南日报,2016年04月28日第08版.

篇3

初中科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探究其本质,一个主要的途径就是对其进行不断的设疑、质疑、解疑.通过这样的一个个环节,不断深入地探究科学知识的本质,掌握其内涵.设疑,即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设置疑问,质疑,对所学的质疑,解疑,通过更全面地学习来解答疑问.教学往往就是设疑、质疑、解疑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该精心的准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中深入地掌握学科知识.例如,学习“过滤法”时,操作要点有“一贴二低三靠”,我们就可以从设疑开始学习“为什么要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为什么滤纸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为什么倾倒滤液的时候烧杯得紧靠着玻璃棒,而玻璃棒要紧靠着三层滤纸的一侧,同时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着烧杯内壁呢?”通过这样的设疑后,想想能不能不这样做呢?最后,通过学习解答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做,如“一贴”是为了不让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以致影响过滤的速度.通过这样不断地设疑、质疑、解疑,我们不仅知道了过滤法的操作方法,更明白其中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说来,在科学课程中,探究的主要步骤有:提出问题,假设问题,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做出评价、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实验往往是其中的验证方式.因此,科学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问题,并学会使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例如,学习“凸透镜成像”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从很大慢慢的缩小后,其成的像将会如何?”提出问题后,可以假设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成像越来越大”,接下来是制定计划来获取事实了.

可以设计一个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逐渐地将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减小,然后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可以老师或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地科学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的科学知识.

篇4

一、联系的观点:知识的比较

每个知识点。需要进行提炼。如力的概念要抓住“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里的核心——两个物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发散到“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个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或者没有物体是不会产生力的。”“接触不一定有作用,有作用不一定要接触”等要点。通过对概念等的精细化操作,能够让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为各知识点间建立联系创造条件。

解决一个实际的题目往往需要用到多个知识点,知识点如果是凌乱地散落在学生的大脑里,则不会建构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仅仅成为知识的容器,记忆也会顾此失彼。因此,必须要让学生通过概念图、表格等方法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和内化,帮助学生形成面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物质结构这部分内容,首先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然后将概念进行排序,把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置于顶层,然后依次向下,概括性较小的概念位于较低的层次,最具体的概念位于最底层,从而形成概念的层次结构,再通过一些常用于描述关系的连接词如“由……组成”“包括……”“取决于……”“受……影响”“引起……”“由……造成”等将概念连接起来形成概念图。

可以要求学生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对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辨别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差异,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深入理解。如在复习酸时,可把酸、碱、盐的定义相互之间进行联系、区别:

酸:电离后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2SO4、H2SO3;

碱:电离后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KOH、Ca(OH)2;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CuSO4、KNO3。

让学生明白酸和碱的定义中都有“只有”,而盐的定义中则没有这个字眼,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判断酸碱盐这些物质的时候就能够清楚重点是在什么地方了。又如,在复习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知识后,可以对氢气、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比较。

二、系统的观点:知识的统整

科学作为一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学科,但是却经常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经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学生不喜欢科学课,他们心中的科学课是“乏味、枯燥、晦涩”的。近年来的科学中考中经常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来创设问题情境,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尚不能理解题意,只有面对生活应用问题而束手无策、无从人手。科学作为一门综合理科,从知识的广度来看,就囊括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这些知识一旦与生活联系,其广度更大。这对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要在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中抽取对应的知识加以解答。因此,对所学知识必须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

探究类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知识贯通,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科中进行联系和应用,在科学学科内部有大量的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题目。这种多分支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会使很多学生失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在科学的体系内构建起自己的科学知识网络,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只关注自己使用的是哪个分支学科的知识,不能在一道复杂的题目中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

由于不同分支学科的知识缺少一种外显联系,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感性认识多学科知识结合的特点。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一以一个具体的事物或情景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运用科学知识,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网络的构建。如“鸡蛋里的学问”,则设计以下习题:

(1)如何区别熟鸡蛋与生鸡蛋?(惯性)(2)用手握住鸡蛋无法捏破,而用两个手指用力一捏即可捏破,为什么?(压强)(3)如何测定鸡蛋的密度?(密度、浮力)(4)刚煮熟的鸡蛋不容易剥壳,你有什么方法轻易去壳?(热胀冷缩)(5)你知道做咸鸭蛋的方法吗?(分子运动论)(6)鸡蛋放入稀盐酸中,你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浮沉条件)(7)说说鸡蛋的保鲜方法。(细胞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8)松花蛋的制作原料有:生石灰、草木灰、纯碱、黄泥、水等,试写出制作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常见物质间的相互反应)(9)鸡蛋可以看作什么结构的模型?其中蛋壳、蛋白、蛋黄分别代表哪部分结构(地球构造、细胞结构)。“小小鸡蛋学问大”,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和应用。在总复习教学中,这类习题犹如用红线将粒粒珍珠串成一条项链,构成一个整体。这样的专题训练,取材于生活实际,立足于课本知识,放眼于能力培养。

三、实用的观点:知识的迁移

应用意识既是一种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也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初中学生的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是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当面对新的科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生活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从而激起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潮。

科学复习最后的落脚点是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后,教师就应该在方法上加以指导,促进学生利用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常用的有类比法、模型法等。如: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sOH溶液的pH小于7

B.Cs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OH-

C.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篇5

科普互动剧 我来说两句

一直很难忘记这样一个例子:说一位当教师的爸爸突然有一天让其读二年级的女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女儿不会;又让其量一下书桌长多少,结果连尺都不会用,可是她会做1米=100厘米,而且连续两次期末考还都是100分。另外,我们同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作业:小明身高1.5厘米,爸爸体重60克,一支粉笔长8米,一棵大树高12分米……对于这样的答案,老师们表现出来的很多是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真是不可理喻,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简直无可救药。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我想那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教学中,生活化教育还没有被提到日程上来,或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学生都是一味地坐在教室“啃”书本,没有生活的经验、没有实践的体验,他们只有唯一的标准,固定的格式,没有独特之个性的张扬,智慧之树的生长,想像之鸟的高飞,创新之花的绽放。这是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了体验式教育的不良后果。

江苏科技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展演活动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把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问题,采用多媒体方式集中地予以展现,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寓教于乐。科普互动剧是在国内外新兴的独特、新颖的科普形式。它以多个原理简单、现象明显的物理、化学实验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剧情,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是将科学知识、实验、戏剧情节等以舞台表演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使青少年学生观众感受和体验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科普互动剧拉近了枯燥的科学知识与孩子们的距离,以奇幻的实验效果和幽默有趣的表演形式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十一长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了科学的殿堂。在国庆节的当天下午,我去参加了江苏科技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展演活动,欣赏了由南京芳草园小学表演的《魔盒》。真实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魔盒》介绍的主要是一种新型环保溶剂,可以把平常非常难以处理的泡沫包装材料直接溶解,化于无形,很有意思。后来芳草园小学的同学又介绍如何把一杯清水变成一杯“牛奶”,把一杯“牛奶”又变成一杯“橙汁”,把一杯“橙汁”变成一杯“西瓜汁”。看上去很神奇,听爸爸讲解了之后,我终于明白原来是化学的力量在起作用。

我本来觉得科学离我们生活很遥远,实际上,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处处都会遇上科学的例子。除了化学反应以外,物理学、仿生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也随处可见。如我们乘坐电梯下降的时候瞬间失重,电梯快速上升的时候还有些感觉超重,实际上都是物理力学的反应;看到蜻蜓飞翔和蓝鲸在海上浮出水面的情形,原来与飞机飞行的姿势和潜艇的出没水面的姿态并无二致,实际上这些都是科学家们在研究了昆虫和海洋动物以后,利用仿生学原理的发明和创造。

因此,我觉得,在学校学习期间,如能够将生活与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习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的学科学、用科学,不但能够开阔我们作为新世纪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巩固科学技能,而且能够培养我们新世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扬我们这个年代学生的活泼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星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孕育着无数个科学真理,需要我们细心的学生去发掘、去发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是看到了苹果掉在地上,才发现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万有引力定理。

同学们,不要轻视生活、不要小看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学习过程中细心体验科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让科学走进生活,让科学走进校园!

篇6

关键词: 科学探究能力 课堂 试题单 评价

科学探究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新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新化学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新的评价理念下,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课堂评价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主要以观察、测试单、计算机模拟和纸笔测验这四种方式进行,其中观察法的效度最高,但成本也是最高的,依据我国具体情况,测试单比较适合课堂评价。

1.科学探究能力课堂评价试题单框架

1.1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发起并组织实施的考试评价研究项目。PISA在2000年首次开始评价,其后每三年进行一次,根据评价年命名。PISA评价的领域包括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PISA2006评价的重点是科学素养。PISA是目前最严谨、最全面的国际评价项目之一,它的评价体系构架严谨科学,题目设计新颖灵活,操作程序规范标准,结果分析客观可比,对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1.2试题单要素

为了全面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加以评价,PISA2006将科学素养划分为四个因素。在此参考PISA的划分并依据我国具体情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尝试以情境、知识、能力、态度为试题要素对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评价,来提供一种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全新的选择。

1.2.1情境因素

评价的题目应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生活。题目集中于涉及学生自我、家庭和同辈群体的环境,即个人情境;团体社会性的环境,即社会环境;跨地域的生活,即世界背景下的情境。(见表1)

情境的评估不是科学评估的一部分,而是对在一定情境中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的评估。

1.2.2能力因素

科学素养测评还应该强调以下几种能力。(具体考查内容见表2)以下的这些考查要点都是以逻辑的、理性的和批判的分析为基础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1.2.3知识因素

科学知识包括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和关于科学自身的知识。前者主要包化学科学知识,也包括基于科学的技术;后者主要指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的解释。(详见表3、4)

由于对科学素养的评价是常态性的评价,所以上述自然界知识可以对应于每章节的课堂具体授课内容。

1.2.4态度因素

由于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深刻影响着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意力,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关注科学事件的态度,进而能够获得并应用科学技术知识。科学素养测评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支持,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感。(详见表5)

测试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的科学能力,在其中涉及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回答者对于科学事件的态度。

2.课堂评价试题设计实例

现在生产的汽车都会带有一个废气转化装置,将废气转化成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气体。

大约90%的有害气体都可以转换成危害较小的气体。如下图所示:

问题一

依据上图中的信息,举出能够说明转化装置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一些例子。

胜任力:使用科学的证据

知识:自然界的知识、关于科学自身的知识(科学的解释)

问题二

气体在转化器中发生了变化,请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进行解释。

胜任力:科学的解释现象

知识:自然界的知识

问题三

检查转换器中的排除的气体,研究转换器的科学家们应该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上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胜任力:使用科学证据

知识:自然界的知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四

你对下列信息的兴趣度如何?在相应的空白处打“√”。

态度: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此试题可以用于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评价。上题仅展现了简答的形式,实际上根据不同题目情景的特点可以有多种评价格式,包括多重选择、构思应答、计划和文件等。

3.试题设计特点

3.1问题情境化

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个体能够在一系列情境中直面科学。在具体处理科学事件的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往往和事件所处的情境息息相关。这些情境既是各种问题所处的环境,也是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测验题目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强调情境的真实性,把测试的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作为载体的情境,其选材也都是科技的前沿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都是非常重要的。

3.2将态度作为测评的内容

培养科学兴趣和动机对学生的影响持久而深远。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彩,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倾向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态度、价值观教育和传授科学知识同样重要。对科学发展的态度和学生对于科学和技术等相关事件的反映态度也是科学素养的内涵。

3.3测量有发展性

由于测试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测量学生一生中所需的所有知识,因此,测量需要发掘学生将来发展的潜质。课堂测试中不仅应关心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而且应把注意力投入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上,有效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改进教育质量。

3.4试题利于自我评价

作为形成性评价可以随时进行,供教师调整计划以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况与需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它的灵活性,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活动――自我评价,督促学生对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评价,特别是态度的评价,这有助于发现、合作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社杜鹃.知识、能力与态度并重[J].上海教育,2006,(11A):39-40.

[2]张海和.OECD/PISA研究中科学素养评价的内容[J].生物学通报,2005,(7):41-42.

篇7

科学教学的难点贵在对实验的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单纯的记忆只是一时的,所学习的知识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巩固,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要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一课时,这一课有个知识点,可以把这五个知识点设置成游戏的五个关卡,先是制作一个游戏情境,再把科学知识融入到这个游戏中,制作成FLASH。整个游戏界面美观,设计新颖,再加上动听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能积极参与学习,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都能全身心的进行游戏练习,他们既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掌握了科学知识,真正理解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也学会了读温度计,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做好了铺垫。

二、巧借摄像技术再现实验过程

小学科学的实验有很多种,同一实验中也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与结果。如果把这些实验都一一做出来或者给学生演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把实验进行录制,再逐一对比。在演示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操作方法,让他们处于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还要告诉学生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然后,再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的分组由学生自己支配,各组自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记录下自己的过程与结果,并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是不是成功,影响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哪些,从而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因果关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既存在着不足,也存在着很多闪光点,为了帮助实验结果的分析,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等结束之后再进行回放对比,从而找出发生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加深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三、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科学实验数据

篇8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课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和其他研究文献也都提出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要将语法现象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

【关键词】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四、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

( 一) 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课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和其他研究文献也都提出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要将语法现象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语法教学应在让学习者充分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准确的理解。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就很难使学习者形成明确的概念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就地取材,或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鲜活的话语作为讲解语法的例子。用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并利于学生记忆。2.创造必要语境进行练习和运用。学习者在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法要点之后,还必须通过大量变换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并在相应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高考语法考查也总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因此,在孤立的句子中机械地进行的语法教学是错误的。我们应把语法结构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材料中,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去感知、理解、记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自然掌握的目的。古往今来,任何技能学习都离不开练习, 没有练习就没有熟练的技能。语言学家K rashen 主张通过习得活动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习得活动也就是练习,只是强调了在一定情景中运用语言。语言学习是一种乐趣,但首先是艰苦的劳动, 再生动的练习也难免被厌烦。因而教学过程别是语法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练习的多样性, 要做到练习的多样性,首先使用不同的练习形式。例如跟读或跟讲练习、替换练习、转换练习、改句练习、问答练习和翻译练习等。然后是练习中的语言材料应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意义的。

( 二) 突出重点,精讲易懂外语语法教学要想重点突出,就要精讲。一节课要解决哪个语法要点,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老师发现参考书或语法书上有很多好例句, 就搬到课堂上, 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内容显得很充实, 但针对性不强, 可能会适得其反。英语教师为了讲明某个语法要点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列举适当的例句, 例句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讲得越细越好。教师应注意精讲, 教给学生的语法形式应尽量简单明了。例如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 什么是定语从句, 它的位置, 定语从句应由哪些关系词引导, 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关系词等, 就不必祥讲, 因为课本上已经讲清楚了, 教师应该对学生最感困难的关于如何选择关系词讲清楚讲透彻。告诉学生选择关系词第一要点是看先行词, 第二是根据所要选择的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并给出合适的例句, 另外还须重点讲清定语从句在应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篇9

关键词:缄默知识 探索精神 方法 机会 信心 欲望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达的,只有在科学活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意会,自己去发掘,在以缄默知识为基础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何为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把知识区分为缄默知识和外显知识:外显知识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指的是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一类知识,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波兰尼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缄默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

二、缄默知识在科学学科中的体现

科学是一门技艺类学科,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学生的探究精神是教师无法用语言传授给学生的,教师只有通过帮助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教会他们探索的方法。通过激发兴趣和激励鼓励来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探索信心,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中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的探究精神就是缄默科学知识。

三、如何在缄默知识观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建立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建立探究精神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第一,构建知识,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未来社会里,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学习方法、不会自行更新知识的人。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必须让学生知道探索的方法。

1 动手操作

科学本身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细心,耐心的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造一艘小船》一课中,比比哪个小组造的小船装在的货物更多。起初有些小组连小船都造不像,放到水里就沉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先思考现实中小船的船沿和船舱的样子,船沿要高,船舱要深。进而再让学生造小船,如何使船沿更高,船舱更大。这非常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用手捏,怎么捏都非常重要。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自己会慢慢体会,教师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达让学生如何操作。学生在操作中的体会就是缄默知识。

2 新旧结合

纵观整个小学科学教材发现科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旧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如《机械摆钟》一课和《摆的研究》一课,如果没有前一课对摆的规范操作,对摆具有等时性的研究,很难为下节课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打下基础。《机械摆钟》一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发现全班学生中有些摆摆得快,有些摆摆得慢,学生已经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再而进行研究,学生对旧知识的学习,自然产生疑问,对研究新知识有很强的欲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结合,进行联系,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

3 分析交流

科学结论的正确得出,都要经过对科学数据的分析。实验后的分析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获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交流能让学生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接受别人的表达,无疑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分析交流中发现问题,再去探索问题。例如,《摆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线长短的关系中,学生通过两组数据的分析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这时教师要学生进一步分析,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的具体关系。我的课堂上就有一位学生提到: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那摆线的很短和摆的次数是不是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式?这时的学生探究精神就全面的体现出来了,这就是缄默科学知识。

第二,搭建平台,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

平台就是舞台,一个能自由发挥的空间。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伸展,自由发挥的舞台。小学阶段,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是非常好奇的,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那么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

科学课堂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去探究科学知识。我在上《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中,充分帮助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提供给学生实验的所有材料,哪怕四个班级上下来要用掉50把燃烧匙(因为做过白糖加热实验以后,燃烧匙里的碳无法清洗掉),我想我应该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了才能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其实我们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材料还是很缺乏的,为了给学生探究的机会,我时常是跑菜市场,跑五金店,跑遍镇上的每个地方给学生寻找探究的材料。慢慢的我的行为也影响到了学生的行为,每次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他们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寻找,还要找到最合适的材料。我想学生有了这样的探究精神,对他以后的学生生活都是终身受用的。学生这种探究精神的养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意会,这就是缄默科学知识。

第三,评价激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别每一个在学海中翱翔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如同一对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将永远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激励学生你能行。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

教育家陈鹤琴就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要好得多。”学生在课堂上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成功的时候老师投去赞许的目光,失败的时候老师投去希望的目光。教师适当的激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充足的自信。在教学《种子发芽实验(一)》一课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都找不到头绪,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叫了几位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都不知道怎么设计,这个时候。我激励学生不要灰心,继续思考,提醒对比实验的要点,学生继续思考设计了五分钟后,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奇怪的是学生都不敢举手了,经过我一调查,有些学生说怕说错,这时的学生心里已经在害怕,害怕说错以后老师对他的批评。这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我相信同学们是最棒的,最优秀的,老师对你们有信心。”学生听到我对他们的鼓励之后,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开始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补充,我们的实验方案越来越完善。这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实验方案非常完善,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多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就是缄默科学知识。

第四,激发兴趣,唤醒学生探索的欲望

古今中外,凡有成功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而取得成功。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醒他们对知识探索的无限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篇10

一、宣传主题

规范生产,依法经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及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和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保障源头农产品食品安全。

二、主要内容

1、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结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特别是针对当前生产主体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状,重点宣传不同的责任主体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法律后果,突出强调农产品生产主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2、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结合农产品品种和农时季节,举办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避免农产品中药残超量而危害生命健康。

3、开展打击生产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专题宣传。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生产者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增强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假劣农资识别能力,及时组织开展业务工作培训和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等。

4、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以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为主题,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资和识假辩假农资知识,送法律下乡进村,送科技入户到地。查处并曝光一批假劣农资产品和违规违法行动。积极推介一批诚信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放心农资产品,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合理选购农资,科学使用农资,安全从事农业生产。

三、宣传培训途径或方式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科技下乡、生产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机会和方式大力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宣传与培训。

四、工作要求及其他事项

1、依照法律法规宣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时,要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通过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平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