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

篇1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打花棍 功能

打花棍运动在民间流传已两千多年,但真正作为一个体育运动项目还是近几年的事。奥运会期间打花棍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空竹、踢毽子、武术、太极拳、民间舞蹈、腰鼓等多次共入鸟巢进行表演。打花棍在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称呼,在今天这个民族大团结的社会,为使这项运动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本文将它统一称为“打花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有着独特的健身和养生的效用,其锻炼效果有些是现代体育所达不到的,这些中国独有的体育传统项目,有的已被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

1打花棍的简介

打花棍有三种形式:表演形式的打花棍、竞技形式的打花棍、老北京的打花棍。表演形式和竞技形式的打花棍主要是由少数民族版的打花棍演变而来;老北京的打花棍属于民俗体育项目,以汉族为主。关于它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打狗棍演化而来,另一种是打花棍挑情郎。现在的花棍分为硬棍和软棍,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堪称老少兼宜。

2打花棍的功能

2.1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打花棍在长期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拍打、抖动、击、敲、旋转、跳跃等基本动作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动作舒展大方、节奏明快,具有活力,表演动作程式独特,是一种自成体系的独立舞蹈形式。表演时,其内容、形式更显自由随意,其动作已由原来的“单人动作”“双人动作”发展到现在的“集体动作”等。舞蹈内容上,动作和唱词一般都表现少数民族男女爱情、百姓生产生活等。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打花棍就作为表演类项目出现在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许多外国友人亲切的称它为“中国魔棍”。

打花棍运动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旅游业方面,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旅游活动中,有这样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规律:这就是与旅游者长期生活于其中、并熟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别越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越能刺激旅游者的旅游兴趣、越能有效地引发旅游冲动,也愈能使旅游者获得满足。正是这一规律,使得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对不同的旅游者说来,都具有了程度不同的吸引力,这种旅游价值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打花棍还具有投入成本低、易于开发、易见成效,特别是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更使其成为了极具价值和效率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当打花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旅游资源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通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将因为这种价值的充分实现,而受到高度关注和获得有效发展的更大空间和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于是必然促进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本身的有效发展。

2.2针对不同人群的主要功能

2.2.1针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像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打花棍能锻炼身体,它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打花棍比较普及,许多小孩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打来时,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走街串巷边跳边唱,随着花棍发出的“沙沙”声,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整理相关的歌谣发现,大部分是思想教育方面的。 目前,在一些中小学老师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在歌谣上增添新的内容,自创独特的打花棍及歌谣。我打花棍一月一,学习成绩争第一;我打花棍二月二,决心当个好孩子;我打花棍三月三,植树节日绿荒山;我打花棍四月四,学习雷锋做好事……每当课间活动时间,该校全体学生都会拿着花棍跟着老师边唱边舞动花棍,这远比拿着书本教条式的进行思想教育要好得多。

2.2.2针对上班族的亚健康辅助治疗

在现代文明的异化作用下,人对生命的意义充满怀疑与困惑,人们开始把眼光从未来转向遥远的过去,寻找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原始主宰与生命的力量。从打花棍这项运动中,可以看到淳朴、真诚、执着、自然的感受,看到人类健康精神世界。现在社会的压力导致许多上班族的身体越来越差,心理压力较大,亚健康成为他们的代言词。打花棍没有完整的精美、迷人的优美、理想的壮美,但是它能最粗拙直率的动作语言表达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体验,通过简化与抽象的手段实现对世界重新构造。在打花棍的动作和造型上,它能任意取舍,变形夸张,对比强烈,奇妙地表现力量与无法言传的灵性,将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激情诱发出来,冲破现代人平淡、麻木的精神状态,使生命充满生机。在音乐配制上,曲调热情、明朗、情绪饱满,不仅能使练习者在完成动作时准确地把握每一节拍,更重要的是能使人们在重温劳动生活的欢快与喜悦中追回失去的本能,找回失落的根基,回复人类精神之根。身心得到宣泄,有益于参加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的欢娱平和,是一种极好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形式。

2.2.3针对老年人有益于本体平衡感觉

在老年人中流行的花棍主要以老北京的打花棍为主,目前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以及各大公园,打花棍成为老年人中的一种新的健身时尚,除了能强健他们的身体和丰富生活外,这里主要介绍打花棍有益于人的本体平衡感觉。击打者双手各持一棍,左打右拨,花棍在空中翻、滚、转、跳,看起来很“炫”——两头带绒毛的一截小棒子,鬼使神差般地翻转于舞者手持的两根短棒中间,好似悬浮在空气中一样。在进行打花棍时,人闭着眼睛也能感知四肢、躯干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式,这主要是人体的本体平衡感觉在起作用。本体平衡感好坏是衡量一个人身体机能是否衰退的重要指标之一。经常打花棍的老人身心都更加健康、更加年轻、更加快乐。

【参考文献】

[1] 程鹏宇.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103-106.

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历史

1 前言

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考证与分析,人们不难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不仅与其民族史密切相关 ,也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同时还集中体现了各自民族所在地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有特点。

2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2.1 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存在方式,因而与现代体育相比具有独到的价值。这种传统体育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其价值和功能大多依然存在。

2.2 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工业化进程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诸多不和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当前也存在诸多不和谐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能够起积极而显著的社会效应,并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等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2.3 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又可充实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借助高校平台,通过体育课教学、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学生社团以及建立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研究协会等途径。

3  与我国、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相关的几个命题

3.1 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加强

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职能管理机构和分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制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提高馆藏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水平、开展普查工作建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关注。

3.2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直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实现其现代化,而这种转变的过程是在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由自然走向规范性的过渡中进行的尝试。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留其基本文化内涵,并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走向世界。

3.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人文社会学路径选择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存在四种主要模式: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整合态度是文化适应中最佳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和而不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经历一个从排他性冲突到认同性选择再到包容性并存的历史过程,亦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协调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民族化与世界化、区域化与国家化、精英化与大众化、个性化与规范化等之间的矛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应该保护与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其现代化;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深厚的精神实质及思想渊源,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诸多的人文社会学路径选择。

4.2 建议

    建议我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积极主动吸收民族传统体育的卓越方法和手段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所用。

参考文献

[1] 栾桂芝.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02).

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价值取向;研究

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健身、竞技、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民间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促进了民族体育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之下,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萎缩的状态,尤其是武术申请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失败之后,我们的民族体育运动更是一蹶不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必须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保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述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数量和形式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我国的汉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301项,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多达676项,我们经常接触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龙舟、大秧歌、气功、太极拳等等,而不为我们所知的体育项目如抢花炮、珍珠球等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是从休闲型的民俗游戏发展而来,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延续性、人文性和节日文化密切性等等特点,强调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功能以及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进取心和娱乐健身的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国陆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体育运动推广活动,但是在西方现代竞技体育浪潮的影响之下,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发展现状并不理想,我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理解和发展道路选择都产生了一定的迷茫和误解。

二、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取向偏差

1.重视其竞技性,轻视其大众性。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来自民间,历史上曾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种进行健身娱乐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但是自从20世纪以来,西方竞技体育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使得人们对于体育的竞技性要求远远大于对其的大众性要求。这种风气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性得不到发挥,而且“削足适履”地勉强迎合社会的价值观需求,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断丧失。

2.重视其体育性,轻视其文化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都是采取体育部门主管,教育、民政等其他部门协管的工作机制,过分强调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性,而忽视了其“文化属性”。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行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其特有的促进民族和地区交流、传承历史文化等功能,因此具有不可忽略的典型的文化属性。目前我国虽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传统体育运动,但是也只片面强调了体育性而忽略了文化性。

3.重视其传统性,轻视其现代性。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还存在着一种误解,那就是单纯地保护其“原生态”传统,拒绝任何形式和内涵上的变化。虽然我们近年来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适合按照非遗的标准进行保护,相反地,只有将一些体育项目进行适应现代文明的转变,才能促进传统民族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变革的工作当中,我们注意到,很多地区已经认识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并将其作为一种旅游招徕手段,不分时节、地点、文化内涵地盲目推广,不只没有发挥正面作用,反而造成了传统民族体育的粗俗化。

三、坚持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1.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属性,使其遗产化。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脱胎于农耕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于我国的考古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传统体育中不适合现代化改造的内容,我们应努力使其遗产化,综合利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搜集、记录、分类、整理民族传统体育资料,并且通过相应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工作机制的完善,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

2.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属性,使其大众化。民族传统体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竞技、健身、娱乐功能的体育运动,它能给公众带来身心的愉悦,而民族传统体育属性的有效发挥,必须依靠其普及程度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都比较低,同时由于其根植于群众当中,因此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必须积极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挥其大众体育的作用,重视社区、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3.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属性,使其现代化。使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就是要借鉴现代竞技体育中的有益元素,运用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体育中不适合社会需求的部分,在进行改造中,我们需格外注意剥离其文化和遗产属性。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绝不是单纯的表面上、形式上的和内容上的现代化,而是要实现体育思想价值体系的现代化,改变其中制约发展的因素,大胆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运动和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林,陆海.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

[2]陈丽珠,毕仲春.西方现代体育主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本的保护与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

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结合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90―0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且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而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族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因、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的独特功能。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体育的疯狂侵蚀威胁着我国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促使我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慎重的选择。在学校体育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满足了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其中的一项教学内容,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倡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当中,为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同时也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的工作者,有必要对两者结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1.1传承功能

民族体育的特性反映了各民族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使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得以传承。如草原地区的孩子,从小就使用马匹作为交通和玩耍嬉戏的工具,骑射、摔跤等体育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年龄增长,便都练就了一身好技艺,大量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参加国内和国际比赛,获得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些体育活动的特性和本民族的生活、生产都息息相关,促进了民族体育的延续与发展。

1.2亲和功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节日,但是同一民族往往拥有共同的民族体育习俗,相互间会产生认同感,利于本民族的团结协作。如贵州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吃新节,节日期间,村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祭祀活动,到田地摘取成熟的稻谷、玉米等农作物来祭祖,祈盼五谷丰登。这些活动能促进本地族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1.3健身功能

体育运动在给予参与者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培养其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参与者身体力行,在完成各种动作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如一些简单易学的项目:陀螺、板鞋竞速、秋千等。

2 高校体育中增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教育,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学习和掌握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为此,高校还应担任起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任,将现代体育与少数民传统体育有机结合,以利于普及和开展。

3 必要性

高校是传播和发展民族体育的重要平台,担负着传承、发展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和发展,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进程。

3.1互补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简单易学,如竹竿舞、蹴球、陀螺,民族舞蹈等,对练习者体能和力量要求不高,能很顺利地完成整套动作,各种动作的造型,又能给人以一种美感,让参与者有很高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高校可结合本地区民俗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样可以充实和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单调、乏味的教材结构体系,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趋于多样化,既传承了我国的民族体育,又推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3.2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长久以来,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一直沿袭着传授传统竞技项目,学生学习运动技术,致使教学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生会感到体育课又苦又累,没有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上体育课锻炼身体的热情。而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如满族的珍珠球、壮族的板鞋竞速项目、瑶族的抛花包等,规则简单,技术动作易于掌握,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项目进行健身和锻炼,在愉悦的学习环景中尽情运动,享受运动带来快乐,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4 在高校中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措施

近几年来,为了在高校更好的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各高校都先后成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契机。为了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加学校体育的特色,打破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各校自身的区域特点,选择性地将一些观赏性、娱乐性、健身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教学大纲。

4.1公共体育课中的推广与普及

挑选几项符合本地区实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科目,在公共课的教学中进行推广与普及,形成本校的特色项目,势必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2利用学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节,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教育已成为趋势,但很多项目只在少数受众中流行,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人高校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节,受大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在此期间,宣传和推广一些符合校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业余生活又能起到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作用。推广活动的形式多样,可选择单人项目、集体项目,如壮族的板鞋竞速、藏族的押加(双人拔河)、民族健身操等,竞赛、表演交替进行,活动形式多样化,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3课余锻炼

进入大学生活,学习压力减轻,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所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具有实际意义,课外体育活动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个体的需要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体育运动训练是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的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参赛任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选拔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为参加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培养和储备人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获取优异的成绩。

4.4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单项比赛

将一些单项比赛纳入到学生运动会中,既丰富了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又提高了观赏性和娱乐性,同时对民族体育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佤族拉祜族的陀螺、回族的蹴球、满族的珍珠球、土家族的高脚竞速等项目,既有观赏性又有娱乐性,还能激发学生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感。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各级竞标赛、邀请赛,利用各种比赛,检验训练成果,与各运动队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为进一步提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创造条件。

5 应注意的问题

5.1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改造与发展

在宣传和传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围绕该项目的核心特点,与其他运动项目有机结合,使该项目内容更合理、更科学,竞赛机制更加完善、操作性更强。简便易学的体育项目能提升学生参与民族体育活动的兴趣,增进他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既丰富民族体育的内涵,同时也弘扬了民族文化。

5.2民族体育项目的选择

(1)民族体育项目的选择首先要与学校的教学设施相结合,符合校情,这样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2)与本地区的民族风俗习惯相结合,这些项目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样有利于该项目的开展。

(3)项目的选择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选准项目重点突击,提高竞技水平,获取优异的竞赛成绩,对民族体育的开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5.3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时间较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还很欠缺,还不能将素质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各种培训班,给体育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提高项目选择、开发的能力,给推动民族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篇5

关键词:云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校本化 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36-0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竞技性质,也有表演娱乐性质,具有教育教导、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交往交际的功能。加之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大多都具有就地取材、对场地要求不高、易学易开展的特点。因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决定其校本化教育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无疑,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为现代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特色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服务;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学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对促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构建特色的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内容

当下,形成特色教育风格是学校教育目标指向和重要工作,而活跃于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内涵深厚、独具特色,是其首选的教育内容之一,其融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正好与其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就此而言,云南学校教育活动中可根据区域情况、学校实际而选择适宜于自身学校教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特色的办学风格。而对于云南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和欠发达地区来说,学校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发展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方式,是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之所在。笔者在田野调研中也发现有一些学校适时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也可收到不错的教育效益。例如,玉溪市新平县杨武镇中小学校课间操活动融入了烟盒舞、元江县羊街乡中学棕扇舞项目,德宏州部分中小学刀术及棍术,丽江古城区学校打跳运动,文山州学校板鞋竞速,玉溪师范学院抢花炮等等。

2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我们面对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能力状态是有差异的。而学校体育教育总体目标是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位学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共同成长,实现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学会几项体育运动的技术与技能以及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他们都体现着个性化特征。不难看出,他们每个人的体力、体育基础、体育能力、体育态度、体育兴趣、锻炼习惯都是各不相同,这给我们学校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如何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重要工作。我们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可筛选融入学校教育活动的项目众多,可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众多的素材,使不同情况的学生有更多选择,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贯彻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益的现代教育原则;也为体育教育发展拓展了空间,对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及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多元化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促进体育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使体育教师享有参与课程开发、研究的机会。但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造性和艰苦性的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现存条件、学生情况,另一方面要探究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的可行性,过程肯定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认识和研究课程、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与创新,构建适合于学校教育传承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益及目标。无疑,教师在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过程,促进了体育教师将现代体育科学知识与技能,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能够使教师教育理念、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等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4 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是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主要场所及传承地。云南学校教育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把它贯穿于各级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走进校园,并与现代体育运动互为补充,让现代学生认识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掌握一些传统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试想,当这些掌握良好的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学生走出校园,将有可能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骨干或者是指导者,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传承打下基础。可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扩大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体,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也是两者兼得的形式,对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有利于云南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竞技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加之这些项目本来就是本地学生小时候与伙伴们娱乐玩耍的主要内容,对其有着深厚感情,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由此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进行教育传承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和路径。我们可以预见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运动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然给云南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理应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发展;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为此,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1]。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2]。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疯狂学习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第一,劳动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无不是从自然存在物直接加工开始的。而文化成果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劳动过程中,其技术、社会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3]。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现象。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方式,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不存在的。尽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永远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永远是物质文化的产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为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包含着社会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所形成的血

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表现出规定性、固定性、制约性的链接方式。从而使社会的人按照一定社会所提供的规定条件和可能,依据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方式进行活动。

第三,反映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围绕民族体育活动方式,通过抽象事物的艺术表现,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的象征,最根本的是促进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3]。因此,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面貌的表现与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示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民族和文化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民族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则是构成民族的要素。[4]

(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属性。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蕴涵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性,也反映出这一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质。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因其民族性而呈现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质,又依其时代性而融汇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

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代表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表现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类型。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反映文化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方向和文化之间传播、交融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体育文化发展阶段的标识和特定的文化类型所展示的时代风貌与精神。

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民族性存在于时代性之中,时代性反映民族性的共同特征,不存在绝然独立的文化属性。正由于二者的统一,衍生出体育文化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自主性与互赖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等等的有机共生。这些特性又表现为民族意识与全球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意识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全球意识则从世界和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了各民族的文化视野。民族精神展示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时代精神则代表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特征与风貌。

(二)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

文化的涵延性系指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兼融涵括、多元共生与传承延续、传播吸收等特性;主导性则是指文化的多元复合结构中,必然呈现该文化的主导倾向,包含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性。文化的涵延性与主导性并存,反映着文化存在的结构特性。文化是一个涵延广博的概念,有其丰富的内涵,诸文化因素多元交汇,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文化发展的时代新质共集于一定的社会空间。文化创新是以一定的优秀文化传统之弘扬为前提的,新文化不可以完全独创出来;并且,文化演进还是文化发展多元因素相互吸收、兼容并蓄的过程。正是在继往开来与传播互感的文化整合中,民族文化得以实现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发展。

从文化的涵延性来看,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非常典型地证明了文化特性的客观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论从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从广博的丰富内涵以及辽阔的地域分布上都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从文化的主导性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衰,其交融会通的强大生命力之中,展现出立于主导地位的、与时展相适应的文化特质,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主导性特性。

(三)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

兼容性不仅包括了涵延性所规范的文化多元复合与传承演化的因素,而且含指文化发展中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等等因素的并存。有可能区分出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又有许多无法绝然判定的交汇复合内容,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具体的状况情形下,精华与糟粕的判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受到评判主体的制约。

选择性指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选择、吸收所需养分以补充、壮大本体文化、排斥不适应自身需要的民族文化的内在机制。其包括民族文化自身特有的选择、排斥功能,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特点;又由于文化选择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进行的,从而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选择性同样不能独立存在,也受到兼容性的影响。文化的选择、排斥功能是在兼容性的规范下实现的,选择的结果不是使文化成为单一因素,而是丰富和发展了兼容性。兼容性一样受到选择性的制约,选择的结果是使兼容并包的各种文化因素根据民族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排斥、淘汰的因素则失去生命力,这就是民族文化发展演进的过程,也代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即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适应本体文化需要的选择和汲取、以及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会通创新,这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同步过程。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5]

历史证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强盛发达国泰民安的时期,往往就是政策开放、民族平等、文化交融、百花齐放的时期。固步自封意味着保守落后,开放创新才是民族兴盛文化繁荣的契机。中国有句名言叫“有容乃大”,民族繁荣是各民族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结果,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立个性和存在价值,促进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二)交流互感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地域和民族特征的差异,在数千年中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交流互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有民族间及民族外两种类型。各民族的认同、亲和与交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无论表现为交易、和亲、联盟的友好方式,还是掠夺、复仇、征服的冲突形式,客观上都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相互的撞击触发与交流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正是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中,积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养分与动力。各民族的文化聚集和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兼融会通是民族体育文化绵延的内驱力

任何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空气和土壤,有自己的载体和灵性;任何民族体育文化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尊重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义务;都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汲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发展创新的责任;也有共同繁荣人类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却同处并存相互联系,都是其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在静止和封闭的状态中发展,都是其内在的新旧更替、进步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外部的文化触击冲突、汲取融合之合力的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兼融会通特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绵延的内在驱动力。

(四)整合创新是民族体育文化长存的生命力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为文化的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通过涵延传播、汲取更新来实现新文化建设。开放与交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衰的动因,整合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存的 (下转第82页)

(上接第74页)生命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兼容并收、各民族间的交融会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吸收、整合创新是其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历来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疯狂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

“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7]。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同时,我们的创新还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4).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赵光远主编.民族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诸形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5]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载朱家桢、厉以平、叶坦主编.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篇7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阳光体育;优势;对策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调查发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令人担忧。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创造的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集健身、美体、育心、娱乐为一体,它较之现代的学校体育更为突出娱乐性、健身性和观赏性。继承、发展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利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际,在学校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使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体系更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同时对拯救濒危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阳光体育运动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

(二)、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内容丰富、简单实用、易学易开展等特点,娱乐性、趣味性是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共性,如武术、跳皮筋、跳竹竿、爬杆、踢毽子、拔河、秧歌、民族舞蹈等等,这些项目在几乎不需额外投入的情况下,都能比较理想地解决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既符合我国许多中小学办学实情,在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二、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

(一)、丰富性、多样化、经济性优势

我国各民族有种类繁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仅《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就收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676项,汉族传统体育项目301项,共计977项,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其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可供不同文化层次、性别、年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的人自由选择参与形式进行锻炼和运动。

(二)、普及性、娱乐性、趣味性优势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自娱自乐的大众方式,使其自然地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它使运动与娱乐、竞技与游戏融为一体,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部分项目已走出国门被世界人民认可接受,并广泛传播,武术就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体育旅游、民俗村、农家乐、重大活动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表演等等,不仅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开拓新的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为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普及推广起到很好示范的作用。

(三)、特殊的教育功能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从古至今对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它除了具有其它体育项目的教育功能外,对道德修养、民族认同培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中国武术是一项典型的将道德修养作为其重要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众所周知,经常参加武术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够提升参与者道德修养水平,这是其它体育项目难以望其项背的;由于体育活动鲜明的身体表征属性、参与者接触的频繁性、对情感的意志体现的直观性等特点,使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们很容易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达到培养民族认同感。

三、阳光体育运动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施

(一)加强阳光体育工作的宣传

“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行动,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明白阳光体育的意义,唤醒学生的锻炼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重新唤起学生重返体育场、回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才能真正具有持续性。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标语、海报、学校网络、广播、学校动员大会宣传“每天工作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营造校园阳光体育的良好氛围和声势,让阳光行动深入人心。

(二)阳光体育活动应讲究小型多样,深入到学校每个角落

“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通过活动动员更多的学生,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活动,实现体育活动由竞技性向趣味性、民族性、健身性的转变,形成“班级有活动,年级有活动,学校有活动”组织推广模式,使阳光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落实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落实到每个学生,改变一些学生“从小无参与机会,长达无参与意识,成长无参与能力”的状况。

(三)培养并形成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为核心的多级体育骨干队伍

保证“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是学校体育运动的最高管理机构,学校的所有体育运动都来源校体委的统一部署。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校团委体育部和各级学生体育单项组织在校体委的统一指挥下,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的上下隶属关系,团委体育部或学生单项协会自身组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团委、学生单项协会组织的单项比赛和活动是学校大型体育活动和竞赛的必要补充,形成学校竞赛为龙头,团委、单项协会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阳光体育活动应重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自民间,具有群众基础好、简便、易行的特点。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的开展,既能满足学生掌握体育活动技能的需要,又能丰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五)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对体育资源的投入

“阳光体育活动”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规则,还必须要有满足学生进行活动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学校的经费计划主要是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的需要,对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投入和器材的添置往往没有计划。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不只局限在体育课,更多的体育锻炼可能是安排在课外、兴趣班、单项体育爱好等,这就对学校的体育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随时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对体育资源的投入需要加大,甚至是翻倍地提高。

四、结语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达977种,每一种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正如美国有篮球,日本有空手道,中国人应当为有这样多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而引以为自豪。在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在阳光下;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探索适应其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陀螺 陀螺运动 引入 中学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78-01

1 前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长期流传在各少数民族中,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特征及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作用的各种活动。它具有传承民族风俗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竞技、健身、娱乐、社交等功能,是我国文化瑰宝。其中,在少数民族中最盛行的是打陀螺。由于打陀螺具有对抗性,又有娱乐性,同时能增强人的体质,逐渐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这从政策上肯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本文根据陀螺运动具有健身、娱乐和教育功能的特征及陀螺易教易学的特点,探讨陀螺引入中学体育课的可行性。

2 陀螺概况

2.1 陀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发掘,陀螺在中国起源于约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在宋代,陀螺曾被称“千千年”,且十分流行。陀螺在各地的发展也是形态各异,玩法多样。如抽陀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玩法,而打陀螺则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玩法。打蛇螺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得较为普及。特别是广西的瑶族人民最喜欢这项活动,不论男女老少,春夏秋冬,打陀螺成了瑶族人民的一种娱乐方式。

2.2 陀螺是云南推向全国的一项民族体育竞赛项目

1982年云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将陀螺列为表演项目,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陀螺作为表演项目,1995年陀螺被列为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近年来陀螺规则已进行了多次修改,现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

3 从陀螺运动的功能分析引入中学体育课的可行性

3.1 陀螺运动的健身功能

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因此应首先讨论体育教学所选内容的健身性。陀螺运动是群众性、娱乐性与竞技性三者交融结合的一种运动项目,也是适宜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状况人群的具有较高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打陀螺运动需要全队的默契配合,要有很高的团队精神,这就需要运动员比赛时集中精力,团结配合,做好战略判断,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体感受器官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的灵活性以及运动中枢支配个人人体器官的能力,提高人的臂力与准确性。

3.2 陀螺运动的娱乐功能

陀螺活动的娱乐性包括自娱性和娱他性。陀螺活动是双方进行运动的体育活动,运动者和观赏者都能通过打陀螺来愉悦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享受运动中的欢愉之情与审美体验。人们在紧张的角逐中享受着胜利的欢乐。比赛时,喊声动地,观众人山人海,不论是竞技者还是观众都从活动中得到较直接的、令人愉悦的主体情感的抒发和宣泄。

3.3 陀螺运动的教育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深扎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中,涵盖着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反映了民族的历史,表现出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蕴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陀螺运动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本身也是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娱乐的生活方式。它在遵循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民众有广泛吸引力,并通过其来发挥巨大的教育潜能,因而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陀螺运动进入中学体育课是极具教育意义的,能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培养学生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精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从陀螺运动易教易学特点分析引入中学体育课的可行性

4.1 陀螺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推广普及

它可以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方便易行、轻松有趣地开展,且参与性强,竞技性弱,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将使民族传统体育之花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以绽放,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良性发展。

4.2 陀螺运动容易开展

陀螺规则相对简单,普及速度快,学校的体育教师只要深入学习研究并接受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完全有能力胜任陀螺的教学工作。陀螺对场地要求不高,普通的硬质场地就可以满足教学。器材方面,整套器材所需经费较少,对体育经费较紧张的中学来说,陀螺运动是一项既简便又经济的运动。

4.3 陀螺运动容易学习

学校教师进行陀螺实验教学,通过3次实验课的教学,76%的学生对比赛规则和技术动作较了解,72%的学生对“打陀螺”感兴趣。结果表明:教师讲解示范简单,学生接受快。“打陀螺”作为一个培养团队与个人能力很好的途径,很受学生欢迎。

5 结束语

从陀螺运动的健身、娱乐、教育功能及它易教易学特点多方面分析,陀螺运动不仅使学生受到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而且能增进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陀螺进入中学体育课堂既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娱乐、教育层次目标,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保持传统体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地区高校 公共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14-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注重挖掘、传承和发展地方性知识是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2014年,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利于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能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高校作为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集中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高校为例,探讨少数民族体育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可行性、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融入高校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的不断消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土壤在不断流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面临着严重危机。高校作为文化的继承、传播、研究、创新机构,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民族地方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体育文化等条件,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可通过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融入办学理念,加强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设置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有利于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形成

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特色的体育文化不仅有利于强化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更是高校办学理念的有力展现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它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并形成的独特的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把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到高校并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中,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得到身心的锻炼和思想的熏陶,同时为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高校品牌的打造。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地方高校,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精神,同时也能改变当前高校体育文化以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为主体的单一局面,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二、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广西高校的现状

目前广西共有高等学校61所,但是根据调查,目前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高校不到10所,大部分高校尚未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文化中。另外,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广西挖掘整理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300多项,目前只有少数项目在广西高校开展,主要集中在绣球、板鞋竞速、抢花炮、陀螺、珍珠球等在广西较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未能凸显地方特色和发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资源在高校体育中的优势。从融入的形式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作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训练和竞赛,但在阳光体育、校运会以及其他校园节庆庆典活动上难觅其踪影。

表1 广西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

开设学校 开设项目 开设形式

广西民族大学 绣球 板鞋 抢花炮 体育教学 课外体育训练竞赛

广西师范大学 抢花炮 绣球 绣球 体育教学 训练竞赛

百色学院 板鞋 绣球 射弩 陀螺 体育教学 训练竞赛

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院 绣球 板鞋竞速 毽球 体育教学 训练竞赛

广西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射弩 陀螺 投绣球 体育教学 训练竞赛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院 射弩 陀螺 投绣球 体育教学 训练竞赛

右江民族医学院 绣球 板鞋 跳竹竿 体育教学 训练竞赛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

专科学校 抢花炮 高脚竞速 板鞋 竞速 竹竿舞 体育教学 训练竞赛

三、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的现实困境

(一)学生认知困境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不断流失,作为体育亚文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被不断解构。其次,从我国高校所处的位置看,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坐落于城市,高校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城市文化的典型特征。另外,根据当前高校招生制度,我国高校在校学生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对于某一地域的少数民族体育缺乏必要的认知。调查表明,广西高校学生知道3项以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只有7.3%,而一项都不知道的竟高达79.6%,这说明高校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缺乏足够的认知,为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师资队伍困境

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是影响高校校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1997 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学科,不但拓宽了专业口径,也提高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的意义与地位。到目前为止,广西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校仅有3所,分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招生数量较少。通过调查,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建设状况不容乐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师资主要以武术类为主,其它项目的师资主要兼职居多。另外,由于针对高校教师体育知识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再加上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对于体育教学的轻视,教师缺乏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动机和热情。

(三)场地器材困境

场地器材是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载体和必备条件。现代高校体育场地器材都是依照国家教委1992 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进行配备,其配备的规格是以竞技运动员比赛所需的标准场地为依据的,配备场地器材都是以现代西方体育项目为主,如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等,而对少数民族体育场地器材则无硬性规定,导致高校对于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需的场地器材配备不足。虽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但是要满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仍需要一些基本的器材设施。调查表明,目前广西高校配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设施的仅有8所,配备的场地设施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推广,促进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广西是少数民族集聚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当充分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担负起弘扬与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责任,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文化遗产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普及少数民族体育知识,加强保护和弘扬传承优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意识。在校运动会上设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节,组织学生参与、观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赛事和节庆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素养

师资队伍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于提供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以及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体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否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高校应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同时可以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士到高校讲学和任教。其次,定期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加强与政府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间组织联系,参与政府及民间举办的各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最后,鼓励教师深入农村基层,到村落、社区、传承人居住地、文化展演中心进行观摩和考察,近距离学习和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完善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场地设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离不开必备的场地设施,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完善高校少数民族场地设施。首先,改革《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相关规定,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场地器材列入其中。其次,民族地区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修建满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并购买相应器材。最后,加强民族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利用,发挥其多种功能。各民族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自行制作简易民族体育器材及改造场地器材,要合理规划、使用场地器材,要合理开发学校周围自然地理条件,使之为公共体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朝晖.地方性知识传承与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的耦合分析[J].教育探索,2014(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3JAG198);2013年度广西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篇10

【关键词】广西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项目 分布 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17-0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集竞技、游戏、歌舞、表演、养生于一体,含有丰富的历史底蕴的体育文化活动,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各少数民族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各自生存环境、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相近族群不同程度上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和具有较高技巧性、艺术性的少数民族体育,充实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扩大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实现了社会的共同进步。本文探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广西11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各方面的文献资料,探讨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开发与保护的若干问题。

(二)调查法。本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6月至9月期间,对南宁、桂林、柳州、百色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内容主要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体调查哪些项目经常性开展,哪些项目开展次数较少,如何进行有效保护,群众参加民族体育活动的原因、动机、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等。

(三)访谈法。本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期间,走访一些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社会体育处、民间民族体育协会,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获得了较多的真实信息。

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及相关情况

第一,据调查统计,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约有三百多个项目,有的正在挖掘中,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竞技类、养生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等。其中竞技类49项,占全区总量的16.1%;游戏类74项,占24.3%;舞蹈类43项,占14.1%;表演类130项,占45.2%;养生类9项,占3%。项目最多的是壮族,占总量的49%,其他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占51%。各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每个民族都有几种或十几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就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广西常年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壮族的板鞋和投绣球,瑶族的射弩,苗族的爬坡杆和打草球,侗族和壮族的抢花炮,仫佬族的步虎掌和草龙舞,毛南族的同填、同顶、同拼,回族的摔跤,京族的跳竹竿,彝族的打磨秋,水族的赛马,仡佬族的荡秋千及深受各民族喜爱的打陀螺、踢毽球、赛龙舟、武术、舞龙、舞狮等项目。

第三,截至目前,广西共举办了12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目前全国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最多的省份。历届运动会设置的竞赛项目有抢花炮、武术、三人板鞋、顶竹竿以及表演项目的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的比赛。

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

(一)广西经济状况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广西涵盖面积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历史发展及各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各民族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是普遍现象。经济落后必然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比较困难。

(二)外来体育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随着西部经济大开发的推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同时也受到各种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在冲击渗透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失,同时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可能会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意或无意的人为破坏。

(三)学校体育尚未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重要途径,但广西目前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较少,或开设项目较少,仅有绣球、板鞋、高跷、竹竿舞等项目,较多的项目没有成为各级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更不用说根据各地区的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开设地方特色项目进行体育教学,这将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各学校的普及。

(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紧缺。目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紧缺,专门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指导的专业人才较少,特别是缺乏精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级体育指导员。缺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必然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开展受到影响,制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基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现状,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策略促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一)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多样化,使之物化为生产力。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加大经济的投入,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硬件设施,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

(二)加强宣传,加快转型。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传统的凝聚力,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健身、娱乐、竞技功能,吸引广大群众、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应顺应时代的步伐,加快转型,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风格的基础上,向现代人的文化、娱乐观念、审美和价值取向等方向转化,变被动开放为主动开放,在转型过程中既应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和竞技的功效,以提高大众的参与欲望和观赏性,又应尽可能地发挥政治、经济价值,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各级学校有选择地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应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列入正式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适合进入学校体育,因此,要有选择性,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使现代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为补充,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四)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紧缺,制约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此,应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各级政府应与教育和文化部门协调,开办各种培训班、学习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骨干和体育教师,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展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但目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不可抗拒地受到社会发展潮流的冲击。对此,我们既应继承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统,又应与国际现代体育思想接轨,大力发展民族体育运动,为地区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雷.新时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定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1)

[3]蒋心萍.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J].体育科技,2004(1)

[4]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