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题范文

时间:2023-04-01 12:5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数学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二数学题

篇1

所以这一天上午7:00~12:00这一时间段共有100人闯红灯………………2分

(2)根据题意得:7﹣8点的人数为100×20%=20(人),

9﹣10点占 ,

10﹣11点占1﹣(20%+15%+10%+40%)=15%,人数为100×15%=15(人),

图形正确…………………………………………4分

9~10点所对的圆心角为10%×360°=36°,

10~11点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15%×360°=54°;……………………………6分

(3)根据图形得:这一天上午7:00~12:00这一时间段中,各时间段闯红灯的人数的众数为15人,中位数为15人.……………………………………………………8分

( )………………………………7分

令 ,解得

当 时,

答:当小林与小明迎面相遇时,他们离学校的路程是3千米.………………9分

24.解:设商场应购进A型台灯x盏,则B型台灯为(100-x)盏,

(1)根据题意得:30x+50(100-x)=3500 ………………………………………2分

解得:x=75 ,100-x =25

答:应购进A型台灯75盏,B型台灯25盏 ………………………………………4分

(2)设商场销售完这批台灯可获利y元,则

y=(45-30)x+(70-50)(100-x ) ]

=15x+20(100-x)

=-5x+2000 ………………………………………………………………………6分

篇2

一、区间范围内求二次函数最值

区间范围内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是初中函数学习中的难度最大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技巧.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当x=这种情况下的解题过程比较简单.而如果限定了x的取值范围,比如当x∈[a,b]时,最值的求解就比较麻烦.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分情况讨论,并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来求解.

1.定轴定区间

定轴定区间是指函数的区间及对称轴均固定,这种题型的求解相对简单,只需根据函数图象即可判断最大最小值.

解析:在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可能出现在闭区间的端点上,也可能出现在函数的顶点上.该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在两个端点以及顶点上均有可能取得.可以根据区间范围以及函数对称轴作出该函数的草图,通过观察草图即可知取最大、最小值的位置.据原方程式知其对称轴为x=1,观察图可知其最小值应在x=1处取得,即ymin=-4;而其最大值则在x=-2处取得,即ymax=5.

2.定轴动区间

定轴动区间是指可以确定函数的对称轴,但其闭区间是不确定的,区间内的函数有变量存在.这类问题主要是考查函数的区间及其对称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解析:此题与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函数的区间为变量,不能直接比较区间端点值与对称轴对应值的大小,无法绘制出具体的函数图象,不能进行直接求解.在解题过程中常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根据区间端点与对称轴的距离关系来确定最大、最小值的取值点.

根据原函数可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x=1.当函数的对称轴在区间的左侧时,即t+1

3.定区间动轴

定区间动轴是指函数的区间固定,而其对称轴是变化的,此时二次函数的最值也需要进行讨论.讨论情况与定轴动区间是相似的.

求函数y=x2+2ax+1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

解析:根据函数方程可知,该函数的对称轴为x=-a.当函数的对称轴在区间的左侧时,即-a

二、经济类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

二次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常会运用到经济类问题中来解决最优化问题.在利用二次函数解经济问题时,应明确.在解最值问题时,同样应注意自变量的具体取值范围.

已知某商场购进了一种商品,每件为30元,在试销过程中发现,该商品日销售量m(件)同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次函数m=162-3x表示,且该商品的单价在[30,50]区间内.试写出商场卖该商品的日销售利润(y)与单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销售单价定位多少时,商场可获得日最大利润?最大销售利润具体为多少?

解析:该产品的单件销售利润为(x-30)元,则卖出m的总销售利润为y=m(x-30).

由于m=162-3x,则

y=(x-30)(162-3x)=-3x2+252x-4860,30≤x≤50.

篇3

6.在 和 中,已知∠ =∠ , = ,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不能使 ≌ 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 7.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则∠C为( ). A.25° B.35° C.40° D.50°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9.如图, AB∥CD, AC∥BD, AD与BC交于O, AEBC于E, DFBC于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 A. 5对 B. 6对 C. 7对 D. 8对

10.如图,ABC的三边AB、BC、AC的长分别为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 ( )A.1:1:1 B. 6:4:3 C. 2:3:4 D. 4:3:2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数学考试试卷第Ⅱ卷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函数关系式 中的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因式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3.RtABC中,∠C=90°,∠B=2∠A,BC=3cm,AB=_________cm.

14.如图,将等边ABC剪去一个角后,∠BDE+∠CED=_________. 15.如图,在Rt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DE=1cm,则BC =_________cm.

16.周长为20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则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x的取值范围为 .

1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为 °.

18.如图,MN是正方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当PC+PD最小时,∠PCD=_________°.19.已知D是等边ABC外一点,∠BDC=120º则AD、BD、DC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长为4cm的 根火柴可以拼成如图1所示的 个边长都为4cm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拼成如图2所示的 个边长都为4cm的平行四边形,那么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0分)21.(9分)因式分解:(1) (2) 解: 解:

班级 姓名 学号 22.(5分)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B=∠D,AD∥BC.求证: AE=CF. 23.(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 , , .(1)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2)作出 关于 轴的对称图形 .(3)写出点 的坐标.

24.(6分)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若∠A=40°,求∠DBC的度数(3)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

25.(5分) , 分别代表铁路和公路,点M、N分别代表蔬菜和杂货批发市场.现要建中转站O点,使O点到铁路、公路距离相等,且到两市场距离相等.请用尺规画出O点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6.(4分)大陆相关部门于2007年8月1日起对原产台湾地区的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某经销商销售了台湾水果凤梨,根据以往销售经验,每天的售价与销售量之间有如下关系:每千克售价(元) 38 37 36 35 … 20每天销量(千克) 50 52 54 56 … 86设当单价从38元/千克下调了 元时,销售量为 千克;(1)写出 与 间的函数关系式(不用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如果凤梨的进价是20元/千克,某天的销售价定为30元/千克,问这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27.(5分)已知在ABC中,三边长 , , 满足等式 ,试判断该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篇4

18. (本小题6分)解方程:

19.(本小题12分,每小题6分)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2)   20.(本小题7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满足 .

2 1. (本小题7分)某实验中学为初二住宿的男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住8人,那么有一间宿舍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和住宿男学生人数。

22、(本小题7分)某商厦进货员预测一种夏季衬衫能畅销市场,就用8万元购进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厦又用17.6万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 倍,但单价贵了4元,商厦销售这种衬衫时每件定价都是58元,最后剩下的150件按八折销售,很快售完,在这两笔生意中,商厦共赢利多少元。

23、(本小题7分) 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1)观察下列各式: , , , ………(2) 请你猜想出表示(1)中的特点的一般规律,用含 ( 表示整数)的等式表示出来________.(2分) (3)请利用上速规律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分)

(4)请利用上速规律,解方程(3分) 解:原方程可变形如下:

B卷(5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4.如果不等式组 无解,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_ ______ __ _.25.已知: ,则k= 26.关于 的不等式组 有四个整数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27.若关于x的方程 无解,则k= 28、如果我们定义f(x) = x1+x ,(例如:f(5)= 51+5 = 56 ),那么: (1)猜想:f(a)+f( )=_______(a是正整数)(2分) (2)根据你的猜想,试计算下面算式的值:(2分)f( 12004 )+ …… +f( 12 )+f( 11 )+ f(0) + f(1) + f(2) + …… + f(2004)= 。二、解答题(共30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29.(本小题8分)对于形如x2+2ax+a2这样的二次三项式,可以用公式法将它分解成(x+a)2的形式.但对于二次三项式x2+2ax-3a2,就不能直 接运用公式了.此时,我们可以在二次三项式x2+2ax- 3a2中先加上一项a2,使它与x2+2ax的和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再减去a2,整个式子的值不变,于是有:x2+2ax-3a2= (x2+2ax+a2)- a2-3a2 =(x+a)2-(2a)2 =(x+3a)(x-a).像这样,先添 一适当项,使式中出现完全平方式,再减去这个项,使整个式子的值不变的方法称为“配方法”.(1)利用“配方法”分解因式:①a2-6a—7;②a4+a2b2+b4. (4分)(2)若a+b=5,ab=6, 求:①a2+b2;②a4+b4的值. (4分)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设而不求 解题技巧

“设而不求”是特殊解题方法之一,也属常规解题技巧.在解题中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下面归纳的几个方面是初中数学中常遇的,也是中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

一、比较化简中“设而不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题目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对一些无法用常规方法解答的题目,就不能用常规方法反复尝试,更不能束手无策,而要考虑用特殊方法来解答.

例1:比较368972/764797与368975/764804的大小.

分析:因为是初中数学题,不可能用通分的方法解答,我们可以通过368975与368972相差3和764804与764797相差7来建立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解:设368972/764797=a/b,则368975/764804=(a+3)/(b+7),

由a/b-(a+3)/(b+7)=(7a-3b)/b(b+7),

因为7a-3b>0,b(b+7)>0,

所以(7a-3b)/b(b+7)>0,

即有a/b-(a+3)/(b+7)>0,

从而有368972/764797>368975/764804.

此题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去思考,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考试时会将学生引入死胡同,耽误考试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例2:化简+

解:令=a,=b(a>0,b>0),则a+b=8,ab=1,

所以(a+b)=10,原式=a+b=.

这种类型的题目很多.如:化简(1):+,化简(2):等,与例1不同的是这类题目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代数式中有两数的平方和与两数的积都是一个简单的实数.

二、分式方程中“设而不求”

设而不求在解较复杂的分式方程应用较多,解此类题目,要引导学生在许多不同之中寻找相同,然后再用一个字母代替一个代数式,从而起到化简解题步骤,降低解题难度的作用.

例3:解方程++=0

分析: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分式的分母中均有x+6,如将其用一个字母替换,题目便会迎刃而解.

解:可设x+6=y,原方程变形为++=0.

去分母并整理得y-49x=0,所以y+7x=0或y-7x=0,

即x+7x+6=0或x-7x+6=0,得x=-1,x=-6,x=1,x=6.

经检验x、x、x、x都是原方程的解.

例4:解方程:+=+

分析:显然与和与互为倒数关系,因此有如下解法:

设=u,=v,

原方程变为u+v=+,

去分母整理后得(u+v)(uv-1)=0,有u+v=0或uv=1,

即+=0或×=1,

解得x=,x=0,x=5.

经检验x、x、x都是方程的解.

例4较例3更容易发现题目的规律,学生要掌握解题技巧,必须要有能准确地发现解题规律的能力,必须从对题目整体感知训练起步.要求学生一见题目,就能判断出是否可用特殊方法解答.

三、几何求证中“设而不求”

几何证明时,有时也可用引进代数知识,但用代数知识解答几何问题,就能使原来的证明题变得简单,如果运用这一技巧就能达到降低题目难度的效果,使题目顺利得到解答,学生容易接受.

例5:如图,如果在一直线上顺次有四个点A、B、C、D,求证:AD×BC+AB×CD=AC×BD.

A B C D

?摇 ?摇.?摇 ?摇.?摇 ?摇.?摇 ?摇.?摇?摇

证明:设AB=a,BC=b,CD=c,

则AD×BC+AB×CD=(a+b+c)×b+ac

=ab+b+bc+ac=b(a+b)+c(a+b)

=(a+b)(b+c)=AC×BD.

这里所设线段的长度在计算中很好地起了桥梁作用.如果不用此方法,或许问题也能解决,但会付出较大的精力.

在几何题目中,有一类是纯计算的,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解题中我们会发现要单独分别求出底和高,往往比较难,但求出底与高的积会很容易,而知道底与高的积,三角形面积也就求出来了,直接代入公式,便是一条可行的捷径.

例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周长为2+,求其面积.

解:斜边上中线的长为1,故斜边长为2,又三角形的周长为2+,则两直角边的和为,设两直角边为a、b,则有a+b=4①,a+b=②.

②-①得2ab=2,所以ab=1,s=ab=.

题目解答后,教师要学生关注,a+b;a+b;ab是一组有紧密联系的关系式,掌握它们的联系规则,也有利于同一类型题目的解答.

四、问题转化中“设而不求”

问题转化,就是寻找出知识的联系点,把较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易解的问题,解这样题目的关键是准确地找到用字母代替什么样的代数式.

例7:已知方程x-11x+(30+R)=0的两根比5大,求实数R的范围.

解:设y=x-5,则x=y+5,原方程转化为y-y+R=0.

由x>5得y>0,即方程y-y+R=0有两正根.

故由:(-1)-4R≥0和R>0,解得0<R≤1/4.

例8:m为实数,方程5x-12x+4+m=0,若有一根大于2,另一根小于2,求m的取值范围.解法与例5相似.

比较例5和例6可用看出,x系数是否是1对解答题目没有影响,主要看其根的情况.根大于几,就将x设为y加几,然后看是否能将原方程转化为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篇6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幼儿教育 教学方法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然而,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形成个性,开发智慧、潜能,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为此,我们以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为核心,以主题化为特色,在选材方面主要选择有创造余地与想象空间的教材,对幼儿美术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欣赏佳作,积累多种表象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创作就越有基础。所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分析同伴的作品有利于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

首先,幼儿同伴间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如在“我设计的京剧脸谱”中,泳琪将脸谱的外形画成了瓶子的形状,歪歪扭扭,与传统的京剧脸谱相距甚远,但是从孩子的创作角度来考虑,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创意的作品,及时地向其他幼儿介绍有创意的表现,使其他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并将幼儿完成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不同的脸型、不同的脸部装饰,充分展现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其次,利用散步的时间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我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观赏每间教室各个角落的作品,引导幼儿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从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二、听音作画,张开想象翅膀

新《纲要》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的,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的。在《奇妙的感觉》这一系列主题中,我更多的关注如何调动幼儿的听觉,把绘画与音乐、常识、故事相结合,让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促使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在开展《听水声》这一活动前,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倾听下雨的声音,洗手时水龙头流出的水,快与慢的声音。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倾听比较不同的水声有何不同,再想象水是怎么说话、唱歌,怎么飞驰或跳舞的,最后让幼儿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有的幼儿说:“用折线来表示水声强,用短线表示水声弱。”有的说:“水流快用直线,水流慢用曲线。”有的幼儿说:“用螺旋线表示旋涡,用弧线表示海浪。”……幼儿有了前期的经验,各自运用不同颜色及点、线、面的变化组合表现自己的感受。在音乐欣赏活动时,幼儿常能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为此,我把乐曲想象融入了美术活动,让幼儿欣赏一些名曲,通过身体动作感受优美、绵长、柔和的乐曲性质,然后促其联想能力的发展,引导其把自己的所听所感画下来。一张张作品上丰富的线条与不规则的色块的组合而成的画面正是幼儿对乐曲的理解。让幼儿品尝各种各样的食品,边尝边想象,刺激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引导他们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我利用这一爱好讲述《小飞象》的故事,在“小飞象学会用自己的大耳朵当成翅膀飞起来”这一部分停下,引导他们想象小飞象学会飞后,它想去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作多种设想,创造性地表现故事内容。采用故事想象画的形式时,幼儿的绘画表现更加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热情。

三、突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克服过于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应鼓励幼儿打破常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例如:孩子们在画脸谱时总是画成小朋友的脸,针对这一情况,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你见过的脸是什么样的?”“脸只有圆形的吗?”当孩子们笔下的脸谱呈现出不同形状时,我再进一步启发:“脸上化妆后是什么样的?”鼓励孩子在脸上画出和别人不同的装饰,孩子们纸上的脸谱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幼儿突破定势的同时,教师自身应甩掉包袱,打破传统的教师范画的“权威性”,鼓励幼儿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

四、正面评价,追求成功体验

篇7

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题思路:

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

答题:

解:第一个加数:

572÷(10+1)=52

第二个加数:

篇8

【二年级】

课内知识:78+37+22+63+59

课外趣题:小花今年8岁,叔叔告诉小花说:“3年前我的年龄是你那时年龄的6倍,”叔叔今年多少岁?

【三年级】

课内知识:一队学生站成20行20列方阵,如果去掉4行4列,那么要减少多少人?

课外趣题:有黑白两种棋子共300枚,按每堆3枚分成100堆。其中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有2枚或3枚黑子的共42堆,有3枚白子的与有3枚黑子的堆数相等。那么在全部棋子中,白子共有多少枚?

【四年级】

课内知识:9÷13+13÷9+11÷13+14÷9+6÷13

课外趣题:一群奥特曼打败了一群小怪兽,已知所有的奥特曼均有一个头、两条腿,所有的小怪兽均有一个头、五条腿。战场上一共有10个头,41条腿,那么有多少个奥特曼?有多少个小怪兽?

【五年级】

课内知识:有336个苹果、252个桔子、210个梨,用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每份礼物中的三样水果各有多少个?

课外趣题:正方形操场四周栽了一圈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一个角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如右图),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第一弯之后的第5棵树与甲相遇。操场四周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二年级】

课内知识:78+37+22+63+59

解答:原式=(78+22)+(37+63)+59

=100+100+59

=200+59

=259

课外趣题:小花今年8岁,叔叔告诉小花说:“3年前我的年龄是你那时年龄的6倍,”叔叔今年多少岁?

解答:可以先求出3年前小花的年龄及叔叔那时的年龄,再求出叔叔今年的年龄。

3年前小花的年龄8-3=5(岁)

3年前叔叔的年龄5×6=30(岁)

叔叔现在的年龄30+3=33(岁)

【三年级】

课内知识:一队学生站成20行20列方阵,如果去掉4行4列,那么要减少多少人?

解答:20-4=16(人),20×20=400(人),16×16=256(人),400-256=144(人)

课外趣题:有黑白两种棋子共300枚,按每堆3枚分成100堆。其中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有2枚或3枚黑子的共42堆,有3枚白子的与有3枚黑子的堆数相等。那么在全部棋子中,白子共有多少枚?

解答:27×1+43×2+15×3=158(枚)

【四年级】

课内知识:9÷13+13÷9+11÷13+14÷9+6÷13

解答:原式=(9+11+6)÷13+(13+14)÷9

=2+3

=5

课外趣题:一群奥特曼打败了一群小怪兽,已知所有的奥特曼均有一个头、两条腿,所有的小怪兽均有一个头、五条腿。战场上一共有10个头,41条腿,那么有多少个奥特曼?有多少个小怪兽?

解答:假设10个头均为奥特曼的,则战场上应共有2×10=20条腿,故小怪兽共有(41-20)÷(5-2)=7(个),奥特曼共有10-7=3(个)。

【五年级】

课内知识:有336个苹果、252个桔子、210个梨,用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物?每份礼物中的三样水果各有多少个?

解答:(336,252)=(84,252)=84

(84,210)=(84,42)=42所以可以分成42份礼物

苹果:336÷42=8(个)桔子:252÷42=6(个)梨:210÷42=5(个)

课外趣题:正方形操场四周栽了一圈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一个角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如右图),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第一弯之后的第5棵树与甲相遇。操场四周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篇9

第一,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我国对特殊教育的财政资助是直接拨款给公办教育机构,而不是拨给有特殊儿童的家庭。其二,管理混乱。学前特殊教育办学主体混乱,既有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医疗部门,还有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个人。多个办学主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二、特殊教育师资的规模偏小,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无论普通幼儿园还是民办的康复教育机构,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幼儿师范专业。从我国目前的幼儿师资来看,即使有些教师接受过一定的特殊教育培训,但与专业的教师相比,仍然相差甚远。

三、解决我国特殊教育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改变社会观念

加大对相关信息的宣传,转变国人观念与认识。特殊的孩子也是个生命体,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是他比一般人需要额外的帮助。而且有越来越多发现,证明残障的人虽然在某方面有缺陷,却往往在另一方面比一般人灵巧。由此可见,重视特殊教育并不是浪费,而是人才投资。

2.加强学前特殊教育的立法与管理

制定专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立法,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保障,在立法上不断加强学前特殊教育的贯彻与实施,为各类特殊儿童制定专门的学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只有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制化进程,才能迅速提高我国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切实解决当前现实中最紧迫也是最棘手的难题。

3.完善学前特殊教育体制

一是规范学前特殊教育管理。首先,国家应尽快完善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学前特殊教育各个办学主体的职能,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其次,要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多元连续的特殊学生安置系统,切实推进特殊教育的制度建设。三是增加学前特殊教育投入。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在最终结果上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4.完善教师培养制

篇1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的算术平方 根是( ) A.4 B.2 C. D. 2.在给出的一组数0, , ,3.14, , 中,无理数有( )A .1个 B.2个 C.3个 D.5个 3. 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 随 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 )A. B. C. D. 4.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6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个月内丢弃废电池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7,5,6,4,8,6,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该月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废旧电池的数量约为( )A.180 B. 225 C.270 D.3155.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则∠BAC的度数为( ) A. B. C. D. 6.将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2,纵坐标不变,则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关系是( ) A.将原图向左平移两个单位 B.关于原 点对称 C .将原图向右平移两个单位 D.关于 轴对称7. 平行四边形OAB 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 ,则点B的坐标是( ) A.(3,1) B.( 1,3) C. (2,1) D.(1,2)8. 如图,已知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三条高的交点,那么将 绕点O至少要旋转多少度后才能与 重合(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 在 中, 高 则 的周长为 .10. 已知 的平方根是 ,则它的立方根是 .11. 在等腰梯形 中, ∥ , ,则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 .12. 菱形的周长为20cm,两邻角的比为1:2,则较短的对角线长 .13. 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是60 ,这个正多边形是正 边形.14.在正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圆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15.若一次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且交点在X轴上,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 .16.如图,已知 和 的图象交于点P,根据图象可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三、计算题17. 化简(本题10分每题5分) ① ② ( + )( )+ 2 18.解下列方程组(本题10分每题5分)① ② 四、解答题19.(本题10分 )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 点A,C的坐标分别为( ,5),( ,3).⑴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⑵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⑶写出点B′的坐标.

20. (本题10分) 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F点处,若AB=8cm,BC=10cm,求EC的长. 平时成绩 期中成绩 期末成绩小明 96 94 90小亮 90 96 93小红 90 90 9621.(本题9分) 某校为了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2:3:5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明、小亮、小红的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如下表,计算这学期谁的数学总评成绩?

22.(本题12分) 如图,直线PA是一次函数 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 函数 的图象.(1)求A、B、P三点的坐标;(6分)( 2)求四边形PQOB的面积;(6分) 23.(本题9分)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共500元,商店老板为获取利润,决定甲服装按50℅的利润标价,乙服装按40%的利润标价出售.在实际出售时,应顾客要求,两件服装均按标价9折出售,这样商店共获利157元,求两件服装 的成本各是多少元? 24.(本题10分) 某工厂要把一批产品从A地运往B地,若通过铁路运输,则每千米需交运费15元,还要交装卸费400元及手续费200元,若通过公路运输,则每千米需要交运费25元,还需交手续费100元(由于本厂职工装卸,不需交装卸费).设A地到B地的路程为x km,通过铁路运输和通过公路运输需交总运费y1元和y2元,(1)求y1和y2关于x的表达式.(6分)(2)若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km,哪种运输可以节省总运费?(4分)25. (本题10分)以锐角ABC的边AC、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ABGF,连结BE、CF(1)试探索BE和CF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5分) (2)你能找到哪两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而互相得到,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度数(4分)(3)若ABC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时,(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直接写出结论.(1分) 26.(本题12分)某大酒店客房部有三人间、双人间和单人间客房,收费数据如下表(例如三人间普通间客房每人每天收费50元).为吸引客源,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进行优惠大酬宾,凡团体入住一律五折优惠.一个50人的旅游团在十月二号到该酒店住宿,租住了一些三人间、双人间普通客房,并且每个客房正好住满,一天一共花去住宿费1510元. 普通间(元/人/天) 豪华间(元/人/天 ) 贵宾间(元/人/天)三人间 50 100 500双人间 70 150 800单人间 100 200 1500(1)三人间、双人间普通客房各住了多少间?(5分) (2)设三人间共住了x人,则双人间住了 人,一天一共花去住宿费用y元表示,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5分)

(3)如果你作为旅游团团长,你认为上面这种住宿方式是不是费用最少?为什么?(2分) 数 学 试 卷 答 案一、选择题 14、正方形、矩形、菱形、圆 15、 16、 三、计算题 17. ① ② 18. ① ② 19. ⑴⑵如图,⑶B′(2,1)⑴…………………………………3分⑵…………………………………7分⑶……………………………… 10分 在Rt 中,根据勾 股定理得: 即 解得 …………………9分 EC=3cm………………………………………………………………………………10分21、解:根据题意,3人的数学总评成绩如下: 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为: (分)…………………3分 小亮的数学总评成绩为: (分)…………………6分小红的数学总评成绩为: (分)……………………8分 因此,这学期中小亮的数学总评成绩…………………………………………9分22、(1)解:在 中,当y=0时,则有: x+1=0 解得: …2分 在 中,当y=0时,则有: 解得: …4分 由 得 ……………………………………6分(2)解:过点P作PCx轴于点C,由 得: …………………8分 由 , 可得: AB=OA+OB=2 23、解:设甲服装的成本价是x元,乙服装的成本价是y元,根据题意得: ………………………………4分 解得: ……………………………………………………………………8分 因此,甲服装的成本是300元,乙服装的成本是200元.…………………………9分24、(1)解:根据题意得: 即 ………………………………………………6分 (2)当x=120时, 铁路运输节省总运费………………………………………………………… …10分25.解:(1)BE=CF …………………………………………………………………… ………1分 理由:四边形ABGF和四边形ACDE是正方形 AF=AB AC=AE 即 ≌ BE=CF…………………………………5分(2) 和 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旋转中心 是点 A,旋转角是 ……9分(3)结论仍然成立. …………………………………………………………………………10分26、(1)解:设三人间普通客房住了x间,双人间普通客房住了y间.根据题意得: ……………………………………………2分 解得: …… ………………………………………………………………………4分 因此,三人间普通客房住了8间,双人间普通客房住了13间.…………………………5分(2) …………………………………………………………………………………7分根据题意得: 即 ………………………10分 (3)不是,由上述一次函数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三人间 住的人数大于24人时,所需费用将少于1510元.………………………………………………………………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