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路面设计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路面设计要点

篇1

关键词:路基路面;公路排水;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整个公路使用状况。公路的顺利畅通运行,离不开各个组成部分的正常运转,排水是公路路基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公路的路面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温度天气变化的影响,其整体性能会有所下降。为满足现阶段公路路面质量的高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使其发挥正常的排水功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1、公路排水设计概述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不畅通会严重阻碍公路的正常运行,同时还会给交通事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地下水、雨水和农田灌溉水对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考虑进去,下文就公路路基进行排水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减少路面的坡度,从而避免在水量较大的时候;以及低洼地段路面承受巨大的排水压力,在公路路基纵向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做到改变搭建材料,结合超前的排水设计里面,对公路路面进行横向排水减少积水的推挤,从而保证公路的实用性和长久性。

2、公路路基排水设计

在公路路基排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五个方面的内容遵照严格的设计原则,主要是地基地下排水设计、边沟设计、截水沟排水设计、排水沟的排水设计、预防跌水和急流槽等五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做好公路路基排水的每个环节,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2.1 路基地下排水设计

路基地下排水的设施主要有:盲沟、渗沟、渗井、仰斜式排水孔等。地下水的主要特点是排水量不大主要是以渗流方式汇集水流。对路基范围内流量较大的地下水应设置涵洞、暗沟等予以排除:对于路基范围内流量较小的地下水可通过横向设置盲沟、纵向设置渗沟的方式排除地下水:对位于挖方段边坡上地下水一可设置仰斜式排水孔予以排除。

2.2 边沟设计的原则

边沟设计在公路排水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设计人员都给予高度重视以下是边沟设计的主要原则:

(1)雨水是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公路路面的存在寿命影响较大。在施工时,通常采用边沟设计来疏散积水,避免由于积水过多造成车辆堵塞。

(2)公路的路面不可能是完全平坦没有坡度的,在坡度较大的路面,可以采用边沟纵坡设计,减小路面的不稳定性,增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3)对于边沟水进入涵洞及跨越通道等情况的处理:对于需排入排涵的边沟,其边沟底标高不低于涵洞中心的标高;需排入灌涵的边沟,其沟底标高不低于涵顶标高;而对于灌排两用的涵洞应按灌涵要求设置,特殊情况时可适当降低为防止冲刷涵洞,原则上采用边沟急流槽连接边沟和涵洞洞口一般情况下边沟尽量少穿越通道,当排水需通过通道排入涵洞时,应优先采用边沟盖板涵,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边沟倒虹吸穿越通道。

(4)对边沟标高及纵坡方向的问题:根据路线纵断面和沿线自然地形情况综合确定,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边沟底标高控制应以该段路肩边缘最低点标高以下大于1.7m 为宜,原因是考虑到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因边沟积水而引起倒灌对于个别特殊路段不能满足1.7m 要求的,可放宽至1.4m-1.Sm,若另一侧边沟较低时应优先采用单侧布设横向排水管。

(5)对于挖方段边沟:考虑到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排水要求,边沟底标高不低于路肩标高1.2.m,同时要求边沟纵坡不小于0.5X70,做好挖方段本身临时排水沟的设置工作。

2.3 截水沟的排水设计

梯形是截水沟设计时比较常用的截面形式,每个路段的汇水流量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汇水流量决定截水沟截面尺寸的大小,使截水沟满足汇水量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需要,截水沟可以设置在坡顶或者坡下,其长度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由于截水沟长度过小,排水不通畅的现象坚决杜绝在地下水中引入地表水。

2.4 排水沟的排水设计

排水构没有固定的位置,根据公路路面的实际需要确定其位置排水沟的设计必须考虑地形、夭气、路面等多方面因素,将所有排水设计有序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统一整体和截水沟的排水设计相似,排水沟通常采用梯形,根据流水量的大小,确定匹配的尺寸排水沟相当于一个纽带,必须达到施工要求。

2.5 跌水与急流槽

在一些偏远山区或者是地势陡峭的路面,路面坡度较大,路面的稳定性下降当雨水降临时,雨水的引流非常重要,减少由于车辆行驶过快,不能及时刹车造成的交通事故跌水与急流槽可以较好地解决路面坡度大的问题,增加了路面的平衡性在2.3 截水沟的排水设计梯形是截水沟设计时比较常用的截面形式,每个路段的汇水流量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汇水流量决定截水沟截面尺寸的大小,使截水沟满足汇水量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需要,截水沟可以设置在坡顶或者坡下,其长度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由于截水沟长度过小,排水不通畅的现象坚决杜绝在地下水中引入地表水。

3、公路路面排水设计

3.1 中央分隔带排水

我们知道,在每段公路上都有中央分隔带,在雨水的冲刷下,其内部也会存储一定的积水当雨量较大时,中央分隔带内部贮存的水量比较大,排水任务随之加重对于不中央分隔带的

排水设计,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中央分隔带通常采用矩形或者梯形设计,角度大于或者等于0.3%。

(2)蓄积在中央分隔带的积水必须及时排除,施工中设计横向排水管排除污水,减少雨水的存积量。

(3)只是将积水排出路面是不够的,还要设置防渗层,避免排出的污水重新进入路面。

凸形中央分隔带在公路路面中虽然不常见,但施工人员仍需明确它的结构和排水注意事项堆积在中央分隔带的积水可以借助凸形的不均衡坡度,将一部分雨水排到周围路面,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的残留,如果不及时排水,长年累月就会腐蚀路面的内部材料,影响道路的抗压能力当车流量较大时,对道路的压力也较大,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2 超高路段路面的排水设计

超高路段路面的地势陡峭,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路面积水,严重影响交通的通畅超高路段如果发生积水,积水超过一定数量后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临近的路面,给临近路面的排水系统造成压力过量的积水也可能顺着道路的坡度不断流入下端低洼的路面,这样必然会增加下段路面的积水量和排水压力,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积水的及时排除为了减少超高路段的积水下流,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积水横向排出,缓解下面路段的压力,确保各路段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

3.3 路面渗水的排水

为了缓解路面排水系统的压力,通常采用路面渗水设计来协助排水路面上的积水由于渗透作用,会进入路基内部大量的积水堆积在路基内部,搭建路基的木材会遭到腐蚀,降低路基的承受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蚀程度加重,路基会发展断裂,坍塌等事故,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学习先进技术,我们可以使用渗水性能优良的材料搭建公路的路面,使大部分积水渗到周围的路面上,不堆积在本路面上,同时也减少了路基内部的积水量,这样路基和路面能够保证基本的承受力,更好地发挥畅通车辆、服务交通事业的作用。

4、结语

由此可见,排水系统在公路的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影响排水的关键因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创新。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设计,完成路基地下排水设计、边沟设计、截水沟的排水设计排水沟的排水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作业。良好的排水设计不仅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保证人民人身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士启,刑俊堂,高玉翠. 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J]. 公路交通技术,2004,04:1-4.

篇2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现场混凝土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oncrete mixture ratio control and on-site concrete control of slipform pav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trol points, I think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cess especially, site of the process, each working class match on overall quality progress especially.

Key words: concrete; concrete on site

中图分类号; TJ4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高等级公路路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不外乎为水泥砼路面和沥青砼路面。由于水泥砼路面与沥青砼路面相比有着造价低,寿命长,养护成本低,原材料无需进口,因此水泥砼路面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比人工摊铺以及三辊轴等小型机具施工工艺,滑模摊铺施工工艺在确保面板密实、平整度高、行车舒适度高、施工进度快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该工艺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现场混凝土控制要求更严格,本文主要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现场混凝土控制来探讨滑模摊铺混凝土质量控制。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本项目地处,属于严寒地区,该地区施工时间短,夏季日照强,春秋季节多风,气候干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根据该地区特点及设计文件对混凝土配合比提出如下要求:混凝土出机坍落度50mm-70mm,到达施工现场坍落度30mm-50mm,混凝土含气量3%-5%,设计抗折强度5.0MPa。

2.1、原材料要求

2.1.1水泥

(1)水泥混凝土路面用水泥可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级。

(2)标稠用水量在满足规范≤28%的前提下,各批次间波动应控制在1%以内。

表2-1 路面用水泥强度要求

2.1.2粗集料

(1)在料场优选阶段,首先排除碱活性碎石。碎石生产应经过两次破碎,需具备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禁止用圆锥式破碎机。

(2)考虑到混凝土强度、和易性以及干缩,碎石最大粒径为26.5mm。

(3)严格控制碎石级配,保证16mm筛孔累计筛余≥50%。

(4)碎石级配符合规范JTG F30-2003中5-26.5连续级配要求,其他指标符合规范JTG F30-2003中Ⅰ级要求。

2.1.3细集料

(1)在料场优选阶段,首先排除碱活性砂。

(2)建议使用中砂,细度模数≥2.5。

(3)4.75mm以上颗粒含量应≤5.0%,各批次间波动严格控制在2%以内。

(4)其他指标符合规范JTG F30-2003中Ⅰ级要求。

2.1.4外加剂

(1)选定外加剂品种前,必须与工地所用的水泥进行适应性检验。通过适应性检验的外加剂,方可在工程中使用。外加剂适应性检验方法可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进行。

(2)建议使用萘系减水剂,并且为减水、缓凝、引气复合型外加剂。

(3)液体外加剂掺量宜控制在3%以内。

(4)性能稳定,严格控制固含量,各批次间波动控制在0.2%以内。

(5)由于该地区温度较低,建议外加剂固含量小于20%,以免温度过低外加剂结晶。

2.1.5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符合标注要求。

2.2配合比要求

本项目配合比要求:

配制强度28天达到5.75MPa.

初始坍落度50mm-70mm,30分钟坍落度40mm-60mm,60分钟坍落度30mm-50mm 。

含气量3%-4%,含气量过大混凝土强度偏低。

2.3 选用配合比

经过多次试验,外加剂厂家根据水泥适应性最终选定配方,外加剂掺量2.3%,砂细度模数2.8,碎石采用三级掺配,掺配后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选定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84:674:1252:140:8.83,该配合比7天抗折强度5.65MPa,28天抗折强度6.26MPa,含气量3.7%,初始坍落度65mm ,30分钟55mm,60分钟为40mm,所有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3、施工现场混凝土控制要点

滑模摊铺设备为以强化振捣为理念,技术比较成熟可靠。设备有前置的松方控制布料器、中置振捣系统(振捣棒组、夯实杆、挤压底板)和自动传力杆、拉杆插入装置(DBI)和后置的振动挫平梁、自动抹平梁。由人工配合进行修边、拉毛、切缝以及抗滑构造施工。滑模摊铺施工工艺具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高、施工工序紧凑、设备操作人员需要经验丰富等特点。因此工序间的衔接,前场后场的安排,人员之间的配合很重要。

3.1 拌和站控制要点

(1)拌和站配置

拌和站根据项目特点进行配置,必需按照施工现场每分钟摊铺1米的速度来计算产能,对现场的料仓、水泥罐进行合理配置;砂、碎石料仓必需进行覆盖,避免由于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工作性造成影响;拌和站场地必需硬化,避免对砂、碎石造成二次污染。

(2)拌和机要求

搅拌站应配备2 台总拌和能力不小于400m3/h 以上的强制式间歇拌合机。混凝土拌和时,搅拌楼一次拌和量不应大于其额定搅拌量的90%。

每台搅拌楼在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静态标定、动态标定与试拌。在标定有效期满或搅拌楼搬迁安装后,均应重新标定,施工中发现异常应及时校验。搅拌楼配料计量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不满足时,应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确保拌和计量精确度。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搅拌楼时,应使用自动配料生产,并按需要打印每天(周、旬、月)对应路面摊铺桩号的混凝土配料统计数据及偏差。

(3)混凝土拌和时间

应根据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全部原材料到齐后的最短纯拌和时间不宜短于60s。

(4)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要求

运送混凝土的车辆装料前,应清净厢罐,洒水润壁,排干积水。装料时,自卸车每装载一盘拌合物应挪动一次车位,防止离析,搅拌楼卸料落差不应大于2m。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随意耽搁。自卸车运输应减小颠簸,防止拌合物离析。车辆起步和停车应平稳。车辆顶部应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混凝土表层水分蒸发。

3.2 摊铺过程控制要点

3.2.1布料

(1)布料高度

滑模摊铺机前的正常料位高度应在布料器叶片或布料犁最高点10-20cm,亦不得缺料。卸料、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协调。滑模摊铺机的前方必须有粗布料设备进行辅助布料,禁止将滑模摊铺机当作推土机使用,直接顶托摊铺前方的大料堆,特别是在大纵坡上坡路段,由于滑模摊铺机负载过重,将损毁其发动机及履带。

(2)布料长度

布料机与滑模摊铺机之间施工距离宜控制在5-10m。

3.2.2铺筑作业技术要领

(1)摊铺速度

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合物稠度、供料多少和设备性能控制在0.5~1.5m/min 之间,拌合物稠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振捣频率或改变摊铺速度进行调整。操作滑模摊铺机应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地作业。严禁料多追赶,然后随意停机等待,间歇摊铺。停机次数越多,摊铺机挤压底板静止压力造成影响平整度的横向槽越

多。

(2)松方控制板

应随时调整松方高度板控制进料位置,摊铺开始时可略微设高,以保证进料。正常摊铺时应保持振捣仓内料位高于振捣棒100mm 左右,料位高低上下波动宜控制在±30mm 之内。为了摊铺高平整度的路面,挤压底板与振动仓内的混凝土之间,应始终维持相互间的压力均衡,避免挤压力忽大忽小而影响平整度。

(3)振捣频率控制

正常摊铺时,振捣频率可在6000~11000rpm 之间调整。应防止混凝土漏振、欠振或过振。应根据混凝土的稠度大小,随时调整摊铺的振捣频率或速度。摊铺机起步时,应先开启振捣棒振捣2~3min,再缓慢平稳推进。摊铺机脱离混凝土后,应立即关闭振捣棒组,防止无负载振动烧坏振捣棒。可单独调整每根振捣棒振捣频率的滑模摊铺机,在左右两侧卸下稠度不同的两车料时,应将拌合物稠度较大一侧振捣棒的振捣频率迅速调大,较小一侧振捣频率迅速调小,以保证两侧具有均匀一致的密实度与提浆厚度。

3.2.3 抹面

滑模摊铺过程中应采用自动抹平板装置进行抹面。对少量局部麻面和明显缺料部

位,应在挤压板后或搓平梁前补充适量拌合物,由搓平梁或抹平板机械修整。保证出滑模摊铺机的表面没有麻面、拉裂等缺陷。

滑模摊铺的混凝土面板在下列情况下,可用人工进行局部修整:

(1)人工抄平小缺陷

用人工操作抹面抄平器,精整摊铺后表面的小缺陷,但不得在整个表面加薄层修补路面标高。

(2)边缘补料修整

对纵缝边缘出现的倒边、塌边、溜肩现象,应顶侧模或在上部支方铝管进行边缘补料修整。

接头平整度修整

对起步和纵向施工接头处,应采用水准仪抄平并采用大于3m 的靠尺边测边精心修整。确保起步与接头部位的平整度,防止接头跳车。

3.3 养护

3.3.1采用喷洒养护剂养生

在人工抹面、拉麻工序结束后,应立即喷洒养生剂。养生喷洒的养护剂应为白色,喷洒应均匀,成膜厚度应足以形成完全密闭水分的薄膜,喷洒后表面不得有颜色差异。喷洒于未喷洒养护剂的表面应有明显仅限,喷洒时间宜在表面混凝土泌水完毕后进行。喷洒高度宜控制在0.1~0.3m。现场风大时,应采用全断面喷洒机尽量贴近路面喷洒。养护剂喷洒量控制在300~350 ml/m2。养护剂喷洒设备应保证养护剂喷洒过程中不出现喷头堵塞、压力不稳、喷洒不均匀等现象,该设备应能够自动行进,空压泵能够持续稳定提供压力,喷洒面内不重叠不遗漏,并具备防风装置。建议在试验段进行养护剂喷洒工艺演练,确保养护剂喷洒设备运转正常。

3.3.2覆盖养护膜养生

根据本项目所处地区气候特点,建议采用两次覆盖方式进行养生。在喷洒养生剂后,混凝土初凝前后,进行第一次覆盖养护膜养生。覆盖初始时间以不压坏细观抗滑构造为准。第二次覆盖养生初始时间,应以切完缩缝以后为准,建议覆盖路面专用保湿养护膜。两条膜层对接时,纵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400mm,横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薄膜完整盖满。应有专人巡视检查养生覆盖情况,养生期未到,无论何原因掀起或撕破的养护膜均应及时重新洒水,并完整覆盖。

3.3.3 养生期保护

混凝土板养生初期,严禁人、畜踩踏,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平交道口路面养生期间,应搭建临时便桥。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及现场混凝土控制方面来探讨滑模摊铺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要点,本人认为原材料的质量及稳定性对该工艺影响特别大,现场的工序衔接、各个工作班的配合对整体质量进度影响特别大。

参考文献:

[1] 梁建昌,赵水清.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技术要点[J]. 中外公路. 2006(02)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横断面设计;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15-01

一、市政道路在横断面设计中呈现的特点

1.施工构成系统

鉴于道路建设的复杂程度,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建设单位的需求及工作,还要考虑到其他协建单位的要求及工作。如在设计稿要经过公路管理、市政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的研究审核;经过有铺设地下电缆的路段时,要对电力部门、广电部门、电信部门等部门进行申报、请求协助完善设计;需要架桥填海建路时,则要考虑到海运、船运等部门咨询港有多远、船有多高等等。

2.专业技术类别复杂

在设计过程中,单单是公路专业的设计师是不能完成这个复杂的任务的。如果城市位于山谷,三面环山,一半市政建筑位于破上,在建设市政道路时,则需要地质专家的指导,尽量避免滑坡的危险。如果城市是沿海多河流入海的城市,设计师团队既要吸纳专业的海洋工程专家又要吸纳桥梁设计师指导或者辅助完成设计工作。如果城市毗邻沙漠戈壁,道路受高温、干燥影响严重,在设计时则要咨询城市规划和气象专家。除此之外每个城市的市政道路横断面都会涉及到排水系统、照明系统设置、绿植栽培规划,这些也需要专业人员加入设计团队,以免造成“城内看海”、路灯过密过疏、植株过密成活率低等问题。

3.设计的主观能动性

无论是哪个行业的设计,都是有艺术性的。艺术是人类主观产物中的美好的一部分,在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中,最理想的目标是达到排水通畅、道路美观、人民生活便利,这些都体现了设计师美好的主观愿望,而每一张优秀的图纸在相似的系统之上又有各自独特的地方,这也是主观能动性的额表现之一。

二、横断面设计需要把握的基本准则

1.设计要把握城市规划红线这个最低标准

城市规划红线就是对城市建设布局的一个纲领性的要求,是不能越过的底线。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设计要在红线划定的框架内科学设计、高效施工、合理分配资源;在建设中保证工人的安全,在建成后能够保证司机和行人的安全。同时,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车流车流是否能够通畅,A路段车流量大则应设计4车道、6车道甚至8车道,B路段车流量小且有固定流向则可设计为单行道,让整个城市道路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

2.要“因级制宜”设计道路

一个城市的市政道路往往有很多层级:高速干道、普通市内道路、步行街、社区道路等等。不同的层级,对道路横断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如高速干道要求摩擦力和抓地力要强,普通市内道路要着重排水设计和安全设计,步行街和社区道路在宽度上要有限制。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时若注重与道路层级的匹配,则能够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提高。

3.设计时要着重考虑自然、社会因素、因地制宜

排水和规避天然气管道、地下高压线等是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在设计之初要先考察好。同时不能因为城市常年降雨量在500毫升就设计500毫升的排水系统,一旦气候反常,排水不利,就非常有可能出现城市内涝影响市民出行,甚至危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几个主要参考项目

1.车速

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市政道路使用寿命,车速是必须被限制的,但市政道路布局复杂很难完全监测,这时就应当合理布局红绿灯、电子眼等设施,控制机动车速度。

2.车辆种类

市政道路上行车除公路交通常见的大巴、面包车、小客车之外,电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自行车、老年及残疾人的代步工具也占了很大的流量,因此在设计上要各自分行,合理规划。

3.延长年限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考虑道路的材质和行车流量、载重,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不能出现一年两年道路就“打补丁”的情况。

4.车流量

城市道路的车流量峰值都有固定规律,早晚上下班时间最多、中午次之、夜间流量最少。设计道路时要根据流量限制道路通行车辆种类,保证车辆通畅,尤其是绿色出行的代表公交车的运行通畅。

四、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要执行的要点

1.灵活、适宜地选择横断面设计的形式

1.1 根据车流量选择。市政主要道路往往路面长度较长,车流量大,非机动车少;次一级市政道路则路途较短,车流量一般,非机动车较多。在横断面设计上可以考虑不同的设计风格、模式。

1.2 生活类道路选择的设计类型。城市生活当中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生活类道路所承载的服务类型多为便捷人居生活。这类道路自行车及行人较多,在设计道路横断面的时候,要加宽人行道和自行车行道,并设置保护隔离带,用金属栅栏或者植物隔离。在交通较为拥挤的道路要为公交车、消防救护车辆设计专用绿色通道,同时还要考虑人行天桥、低下通道等便捷市民生活的特殊轨道。

1.3 商业街的道路横断面设计。市内商业街往往会发展成为步行街,在商业街的横断面设计上要等多地考虑人流川行的安全,可多设计低下通道,在增加商铺数量的同时还能达到出行便捷与安全的双赢。同时要较多地设计临时停车区域,并对掉头进行限制,甚至可以设计单向行驶道路,保证车辆通行通畅。

4.4 机动车行道路设计形式的选择。机动车行道在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道路宽度,道路要根据车辆的流量、符合车辆的主要类别进行设计,货运道路如果过窄则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次要道路设计过宽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合理设计宽度。此外,机动车行道路还要考虑红绿灯附近道路带宽、安全岛的设计,降低道路交通风险,提高使用效率。

2.风景用途道路的设计

城市生活当中,除去工作和为生活琐碎忙碌,市民大多会将剩余的闲暇时间用作在风景道路散步、观赏;当接待外市、外省、甚至外国来宾时候,市民往往也会首先带他们去风景道路参观地标建筑、地标园艺设计。因此,风景用途的道路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美丽名片,在道路设计上要考虑到参观游览的实用性,在园艺和呼应建筑方面需要更多的考虑。同时应多设计公共长椅,综合考虑美观和实用,为游览休息提供便利条件。

3.道路路拱形式的设计

时政道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排水,便捷排水一个方面是地下有科学的排水系统,另一个方面是地面的路拱形式科学合理。在沥青路面铺就的柔性路面,较多采用抛物线型和抛物线接直线型,这种道路横断面的设计,能有效配合道路的抗压曲度、弹性,不至于使地面过早凹陷。而由混凝土铺就的刚性路面则建议设计成折现形式或者直线形式,这类道路抗压能力强不易变形且转弯抓附能力强。

小结

在设计市政道路横断面时要综合考虑道路的用途、所处分级、道路性质、道路周边环境、路面材质、道路基底条件等等多方面因素,将设计的价值提高到可以高度指导施工,差错降低。同时在施工当中要时常根据现阶段路面情况修改原先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林.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07期.

篇4

关键词:路桥工程;建设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24]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交通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路桥工程建设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通行车辆的日益增多,对路桥施工尤其是路基与路面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分析

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崛起,虽然路桥工程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多的施工问题,尤其是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路基路面施工问题。

(1)路桥路面存在着平整度问题

对于路桥工程而言,路桥路面的平整度是路桥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检测内容,实践证明,如果在路桥路面施工过程中不按操作程序进行作业,那么就可能加快路面平整度破坏的速度,最终导致路桥路面过往车辆产生颠簸感,甚至会对车辆轮胎造成严重的磨损,诸多不确定因素与不安全隐患时有发生。据调查显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施工平整度,导致路基路面投入使用时产生起伏感;路基路面施工过程因没有做好质量把关工作,加之压路机、摊铺机等机械设备上的操作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局限,导致操作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正是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路桥路面施工的不平整性,因此应当加强重视。

(2)路基路面存在着破损问题

据调查显示,当前很多路桥路面施工完成、投入使用以后,通常用不到多久就会出现断裂或破损病害,细究之,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实际施工过程中急于赶施工进度,因而严重忽略了路桥路基的夯实度,再加上施工材料配制比例不当、沥青材料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等,在高低温度难以掌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难免会造成施工材料出现严重的膨胀或收缩,导致路基路面的基底承受荷载不均匀,或者出现弯沉,进而导致路基路面出现严重的断裂问题;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收缩病害,因此将导致路基的表层沥青出现反射性裂缝,进而导致路基路面严重的破损;由于路桥路面上长期存在着大量的积水,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沿着路桥上的裂缝浅浅地渗入到深层路基土层之中,对路基造成严重的腐蚀伤害,大大降低了路基路面自身的承载强度与稳定性;路桥路面在长期的碾压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裂缝或者细纹,在长时间的强光照射和雨水的侵蚀下,路基路面的表层混凝土和沥青结构很可能会出现破损或者开裂病害,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路桥的实际使用期限,同时也影响了其使用安全性。

(3)桥头跳车和路基塌陷问题

据调查显示,由于桥台沉降与桥头填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可能导致路桥梁上的伸缩缝和桥头的搭板连接不紧密,接口位置呈现出阶梯状,从而大大降低了路桥路面的通行舒适度,同时也对路桥产生了巨大的外力冲击。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桥台的后背位置回填材料选择有问题,比如回填材料的压实度与排水性能比较差,难以承受一定的荷载,从而导致桥头跳车或者路基塌陷问题。一般而言,软土地基都具有抗剪能力低、承载能力差以及含水量较大等特点,因此在软土地基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若不注意软土地基的改善,则很容易出现路基路面塌陷或下沉问题。

2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基于以上对当前路桥工程建设路基路面施工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分析,结合当前我国路桥工程施工实践,笔者认为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路桥工程建设中的路基路面进行合理的开挖、填筑与压实

在路桥工程建设实践中,路基路面的开挖方式可采取横向通道掘进和纵向全宽掘进的方式和施工策略,同时也可将纵横掘进和单双层开挖相结合。在路桥工程建设中尤其是路基填筑前,应当认真做好路床清理工作,之后再根据路桥工程建设中的路基土层实际土质特点,分层检测和填筑。同时,还要做好分层平铺混合填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路桥路基施工土层厚度的控制。从技术的层面而言,路桥工程建设中的路基压实应当分层进行,简单地说就是填筑一层即可将其压实,而且压实过程中应当采用均匀的方式进行。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含水量问题,在此区域可通过适当加大压实力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即可达到路桥路基土层密实度最大之目的。

(2)路桥路基防护技术

由于地层的平衡状态总是因修筑路桥工程而遭到破坏,因此路基应当承受地层改变之后的相应作用力,加之周围环境和自然因素都可能会对路基造成严重的侵蚀和迫害,因此应当对路基采取有效的防护技术和对应保护策略。一般而言,对路基坡面实施防护技术和保护策略,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地表水冲刷而造成严重的岩土风化病害,以保持环境的协调性。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石砌圬工防护技术,它主要是针对不同路基坡面进行护坡作业,而且对路堤边坡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结构进行护坡作业,路堑边坡使用连片带窗孔的墙型护坡。在路堑边坡作业过程中,对于那些比较容易风化的破裂岩石边坡采用喷射纤维混凝土和高强塑料网格喷浆、锚杆挂铁丝网等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实践中,因混凝土和石砌圬工防护坡施工操作的造价比较高,而且耐久性也相对较差一些,所以笔者建议采取草型护坡施工技术,这样既能起到保护效果,又能美化景观和改善生态环境。

(3)路桥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桥头搭板和梁伸缩缝连接差以及避免桥端跳车问题。在此过程中,笔者建议利用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深层搅拌法以及振动碎石桩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施工技术要点是:结合软土实际特点,对厚度不超过3厘米的软土地基,可在地基土层上铺适当的土工布,填筑路基材料,在土工布的过滤、分隔以及排水和加固凝结的作用下,实现软土地基土质的物理学改善;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土工格栅以及网箱席垫技术,对路桥工程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限制路基填料、地基土层出现位移,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路基的承受力不均匀问题出现。

结语

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路面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路面工程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的施工是人员、材料、设备短期投入巨大和消耗的施工项目,要做好路面工程的施工,一定要抓住控制要点,把握施工节奏,顺利实现各项管理目标。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1、承载力

对于路基路面而言,不可避免地承受车辆所传送的荷载,一旦路基路面局部承载力过低,势必导致严重变形或者断裂。因此,具备足够的承载力是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要求。承载力又可分为强度和刚度这两个方面。其中,强度是保证路面不断裂的能力,而刚度则是保证路面不因车辆荷载而变形的能力。

2、稳定性

道路往往由于建设而破坏了自然路面的稳定性,为了保证人工道路即使在高温、降水、挤压等环境下正常运行,在路基路面设计部分,既要注重道路的物理力学要求,又要使之符合几何形态要求,从而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

3、耐久性

一般情况下,路基路面工程工期比较少,而且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因此,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比较长,这要求其必须具有较高的耐久性。此外,再加上车辆荷载、降雨等,很容易致使路面遭受破坏,那么,路面的耐久性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

4、平整度

如果路面表面凹凸不平,可想而知,车辆行驶将极不平稳,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而且从道路的使用寿命来看,对其强度和刚度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路面平整对于道路来讲非常重要。

5、抗滑性

摩擦系数往往作为表面抗滑性的衡量指标。如果道路表面过于光滑,极易造成车辆打滑,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特别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比较快,一旦车辆打滑,必将导致严重安全事故。因此,路面必须有较高的抗滑性,这要求在施工时,宜选用粗糙颗粒进行铺路,在道路上作好刷毛处理等,此外,在冬天,采取除雪、除冰措施也是增强路面抗滑性的有效方法。

二、路面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1、质量控制要点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结构形式,只要抓住原材料进场、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拌合、摊铺、碾压以及养生这几个关键步骤,就能顺利实现路面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

1.1原材料进场控制要点

路面施工中原材数量巨大,在采购或生产中难免出现偏差,导致原材料

进场时就出现质量离析情况,原材料质量控制有如下要点:

(1)着重把握结合料的原材料质量

选取质量最好的结合料不但能加大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系数,还能减少质量缺陷的出现率以及降低路面工程施工的施工成本,如果刻意为了降低结合料的进场价格而选取质量一般的结合料,极有可能出现质量缺陷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2)原材料的合理堆放

施工时一般都提前采购大量的原材料堆放在场内,如果原材料堆放不合理,不但施工别扭,也会增加质量控制难度。

(3)严格原材料进场质量监测

在进场质量监测中应以试验室检测数据为依据紧密结合堆放外观观测为辅助的双重手段。

1.2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要点

(1)紧密结合原材料特点

在配合比设计时要注重所使用原材料的特点,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石灰的消解效果、石料的含粉量等关键指标,在设计配合比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材特点,使混合料达到最佳的使用目的;

(2)突出实现结构部位的使用目的

这里所说的使用目的是指不同结构层所担任的不同作用;

(3)便于生产操作

设计好的混合料配合比在生产时要方便使用,当原材料种类较多时应考虑设备供料仓是否满足需要,生产过程中的二次筛分筛孔是否合适,这些都应在配合比设计时考虑,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投入和增加生产难度。

1.3拌合、摊铺、碾压及养生质量控制要点

作为路面施工的核心工序,也是路面工程质量的控制核心。它们的质量控制要点有:

(1)拌合

拌合过程就是让各种原材料均匀分布的过程,一个分布均匀的混合料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缺陷部位的出现,从而实现该结构层的使用效果,混合料拌合时需要注意控制拌合深度、宽度、时间以及混合料装载方式和运输方式;

(2)摊铺

摊铺工序的控制要点就是等厚、平整,无论是平地机摊铺还是摊铺机摊铺,都是要将混合料按照一定的厚度平整的摊铺到路基上,厚度上的不均匀会导致结构受力和抗疲劳性出现偏差,致使结构层过早受损,摊铺混合料时应安排专职测量人员跟踪监测,松铺系数及时总结和调整,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满足结构层的厚度要求;

(3)碾压

水硬性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的碾压控制要点是紧跟、慢压、平整,气硬性接料混合料的路面结构的碾压控制要点是慢压、平整,碾压工序需要突出的要点就是“慢压”,这里的慢压不是要延迟碾压时间而是要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过程要让混合料充分的嵌挤,达到最大密实状态,混合料的碾压不能简单的控制压实变数和单纯的检测数值,更重要的是要让混合料达到真正的密实;

(4)养生

无论是水硬性结合料还是气硬性结合料的结构层养生,一般都采用覆盖或洒水的养生方式,水硬性结合料的养生为了方便施工管理和降低资源消耗可采用薄膜覆盖的养生方式,但是要特别注意养生期间的交通管制和覆盖严密措施的是否有效,气硬性结合料的养生则不宜采用薄膜养生,一般可用透水材料覆盖的方式进行养生。不论那种养生方式都是为了实现骨料之间的良好充分结合,如果养生不当,再好的混合料也不能形成结构层的板体效果,很难达到它的使用目标;

(5)层间结合

路面工程各个结构层之间的要实现良好结合,以保证路面整体性。

2、路面工程的安全控制要点

2.1安全隐患

在路面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安全管理的隐患分析,隐患分析要突出重点、专项预防。路面工程施工时由于原材料量大、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时间长等特点,安全隐患的重点有:原材料对人体的伤害,如石灰消解时和热沥青的烫伤、石灰水泥矿粉等颗粒吸入伤害等安全隐患;机械设备对人体的伤害,如触电、挤压、高空坠落、缠搅等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在路面施工中经常会造成人体伤害,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只有充分的分析隐患所在,才能制定有效的安保措施和应对机制。

2.2安全过程管理

警钟长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手段,尤其在路面工程施工时,人员长期处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疲惫感、懈怠感必然要出现,尤其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不是不了解安全隐患和安保措施,而是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后因劳累而放松警惕性,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中全程、全方位的体现在每个作业现场,做到随时有人提醒、随时有人纠正、随时有人处理。

3、进度控制要点

3.1合理的编制计划

施工计划的编制一般在进场后进行,刚进场时肯定不能对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全面,所以编制计划要体现“总体”的概念,即计划要对以后的工程施工整体情况进行规划,保持工程进展整体进行,避免出现后续前置的情况。通过计划可以看出整个工程的进展节奏和终了时间,所谓节奏就是指工程施工的不同部位、主体和杂项工程之间的衔接及归属情况,合理的工程节奏就能把握工程脉搏,顺利实现工期目标。

3.2实施过程

依据编制的施工计划,做好不同阶段的工程实施,关键时间上的关键工程必须按时完成是过程控制的要点,只有按时完成关键工程就相当于把握住了施工节奏,尽管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计划目标,但是可以保证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

3.3及时调整

施工过程是个瞬息万变的过程,施工进度可能因为一个人、一句话、一片云等随机状况而出现停顿和延迟,这些停顿和延迟一般不会直接对总的工期目标产生影响,但是积累多了会致使最佳施工时机的丧失,施工节奏掌控坎坷,所以当出现进度偏差后,要及时调整近期的施工计划,尽快弥补工期损失,确保施工节奏良性发展。

结束语

现代施工企业在注重路面施工控制工作完善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技术力量的培养,以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开展,有效降低人为、设备、操作等因素对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提高路面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字:城郊公路;市政化改造;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公路的交通功能已由原来的过境通逐渐向

过境性与服务通转变,机非混行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横向干扰加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市政化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以老104国道李家巷段市政化改造工程为例,简要说明市政化改造设计要点。

1工程概况

老104国道李家巷段位于长兴县城区南部,是连接长兴与湖州、杭州的主要通道。该段全长约5.8Km。宽度26m,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路面为沥青路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兴县城区向南推进,以及李家巷镇工业园区建设日益成熟,道路两侧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新104国道的建成通车,标志着该段道路已完成公路到城市道路功能的转变。

2市政化改造设计要点

2.1技术标准的选择

公路市政化改造项目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公路、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灵活选用技术指标。本项目技术指标选用时以城市道路主,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

2.2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是道路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功能差别的重要体现。原有的公路横断面主要考虑过境机动车辆通行,而城市道路的横断面不仅考虑机动车交通,而且要考虑非机动车、行人等慢行交通的通行。道路横断面设计一般是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的重点,横断面改造主要应考虑道路功能定位、拆迁因素、绿化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等因素确定。

原有公路标准横断面:0.75m(土路肩)+11.25m(行车道)+2m(中央分隔带)+11.25m(行车道)+0.75m(土路肩)=26m。两侧为5~10m的绿化带。

原有公路标准横断面

改造后道路标准横断面:2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6m(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3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30m。

改造后道路标准横断面

2.3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

在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应在保证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减少拆迁、老路利用最大化原则,拟合原有道路线形。在平曲线指标选择时,应尽量采用原有技术指标。

在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根据实测道路路面高程数据及原道路路面是否利用,遵循宁填勿挖、低填浅挖的原则拟合原道路纵断面,同时应考虑道路两侧建筑标高衔接、排水等因素。如采用利用老路面,仅通过罩面处理时,应灵活选用坡长,必要时可对规范的坡长要求适当放宽。

2.3路基加宽设计

原有沥青路面宽度为24.5m,改造后道路宽度为30m,两侧路基均需加宽2.75m。根据地质勘查报告,该段道路地质情况较好,且两侧绿化填土不高,为节省投资并考虑到该部分为慢车道,本次对加宽部分范围内的表层种植土予以清除,基底压实后,回填厚度不少于30cm的塘渣,并保证塘渣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35MPa。

2.4路面结构设计

1、原中央分隔带处理

原有公路断面为两块板断面,改造后断面为三块板断面,原2m宽中央分隔带需进行处理。因中央分隔带挖除后为倒三角形,厚度约50cm。基层材料主要有两种,其优缺点比较如下:

经综合考虑,最终选用砼基层,并采取一定措施以减少裂缝产生。

(1)原中央分隔带处理宽度加宽至3m,两侧纵向边界设置一处台阶,宽50cm。

(2)按规范要求设置横缝,并设置拉杆。

(3)所有纵向、横向接缝上面铺设防裂贴。

2、机动车道路面加铺处理

根据调查,原路面经过两次改造,原路路面结构如下:

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8cmAC-25C粗粒式沥青砼+30cm5%水泥稳定碎石+25cm 水泥混凝土路面+30cm5%水泥稳定碎石=101cm;

根据检测各项指标,现状路面使用情况良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本次采用在路面加铺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表。

3、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

非机动车道: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0.5Kg/m2)+6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下封层+30cm5%水泥稳定碎石=40cm;

人行道:6cm透水砖+2cmM10水泥砂浆+7cmC15细石水泥混凝土+30cm5%水泥稳定碎石=45cm。

非机动车道拼宽仅为0.75m,无法满足施工机械操作空间的需要,因此非机动车道基层与人行道基层一同铺筑。人行道基层其余部分用C15细石混凝土调平。

2.5排水工程设计

公路两侧已经铺设各类临时的地下管线, 而这些管线很多是各个部门或单位自行铺设, 管线铺设的位置及尺寸等都不合规划, 因此与新建道路有很大的区别。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管线现状、道路两侧地块的现状及远期用地性质等作综合的考虑, 并需要结合公路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设计。

2.5.1雨水工程

雨水工程一般是公路市政化改造的难点,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设计前必须结合区域防洪规划、沿线地块规划对雨水管网进行核算,做到因地制宜, 灵活设置雨水系统。要注重实地调查资料及降雨水文等资料, 综合考虑, 并采取经济、快速排放雨水的原则。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充分考虑与道路纵坡设计及原道路两侧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涵洞等原公路排水设施相协调,统一、有机的考虑道路的排水体系。

为减少开挖老路基,本次雨水设计仅在非机动车道外侧设置雨水口井,并在对应的机非分隔带位置设置排水槽。

2.5.2污水工程

公路市政化改造时污水主要根据沿线规划,并同时结合现状进行设计,需注意道路两侧用地性质的实地调查, 并核算污水流量。 由于污水管道为重力流管道, 因此设计时要对标高进行严格控制, 同时应兼顾考虑其他管线, 必须做到与其他管线平面上不相互矛盾、高程上不相互冲突, 并且力求经济、合理。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郊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合理改造方案的制定对于实现工程目标、节约成本,具有显著影响。笔者以老104国道李家巷段市政化改造工程为例总结出城郊公路市政化改造设计要点。

(1)根据项目特点及公路、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灵活选用技术指标。

(2)结合规划和现状,遵循最大利用老路的原则确定改造道路线形、纵断面、横断面。

篇7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设计;路基排水;路面结构

一、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标准

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设计市政道路位于Ⅳ7(华南沿海台风区)。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路面设计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30年。

二、路面类型比选论证

市政道路常用的路面结构类型有两种,即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选择何种路面类型,应从使用要求、交通量大小及组成、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路基条件、材料供应、施工及维修养护水平、资金筹措、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作出抉择。

1.从路面的技术适应性(结构功能)进行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显著特点是抗变形能力强,荷载应力大部分由基层承担,路面结构对土基性状(土基模量)的改变极其敏感,对集料的要求很严格。水泥混凝土路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刚性大,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及抗磨耗能力,其承载力大,稳定性好;但板体对于超载所引起的反映特别敏感,一旦载重超过极限,则路面板发生断裂,同时在板角会产生应力集中,极容易产生断板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中后期,路面防渗水能力差,降水通过板缝下渗到基层、土基,使基层发生唧泥,使土基软化失去承载力,最终导致结构层提前破坏。

2.本路段沿线土(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砂岩、灰岩,这种岩石风化后多为砂性土(或土质砂),其渗透性强,压实性好,不存在大范围的不良土质,这对两种路面结构均有利。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可能出现高温车辙、低温缩裂、坑槽水损害等病害,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容易出现板底脱空、唧泥、冲刷基层、面板弯曲等病害;同时本路段交通量中、大货及大客车型所占比例较大,在这类重轴载车长期作用下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容易出现裂缝、断板等病害。

3、路基路面的设计要点

3.1、路基设计要点

我国城市道路正在快速发展,为使道路能够长时间地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安全与舒适,增强路基稳定性和控制路基变形日益重要。通常,我们往往将路基工程当作一般土石方工程,但是诸多工程实践表明,大量路面结构的损坏多由过量路基变形或不均匀变形导致。因此,应将路基工程的重视程度等同于路面结构,路基工程设计应以控制路基变形为主,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路基设计要点:1、路基用材的选择是保证道路质量的关键;2、压实度是选好路基填料后控制路基性能的重要指标;3、改善水文状况,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4、软弱地基加固处理,增强道路防灾、抗灾能力等。路基工程的建设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故还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营造与环境和谐的氛围。

3.2、路面设计要点

行驶车速增加、车流量激增,这对路面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等要求,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等品质。由于影响路面工作状况的因素多、变化大,故路面设计要参考临近区域成功的道路设计经验并应积极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现在城市道路大多采用柔性路面,在沥青路面设计方面应侧重路面结构层防水、结构层合理厚度、增强层间连接,优化路面结构体系;在材料选择和使用方面,注意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高集料质量,改善沥青与骨料的粘结性和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作业质量控制方面应重视平整度和压实度控制;还应注重路基路面组合设计,达到薄面强基稳土基的目的。

4、路基路面的优化设计

4.1、路基路面碾压质量控制

若路基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易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沥青路面压实度对面层的不透水性影响显著,水分通过面层孔隙下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诱发路面水损害,因此应重视路基路面碾压质量控制。沥青路面应碾压密实均匀,并增加现场孔隙率指标。路基底应清表和压实,若顶面存在滞水和淤泥,不利于施工压实与质量控制,并将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因此需先进行处理。受施工操作面的限制,检查井周边、管线两侧等部位路基的压实质量一般难以得到保证,必须提出明确的压实要求,或者采用渗水性好、容易密实的填料。此外,路基与地下构筑物连接处的过渡段的压实度相比一般路段路基压实度要提高标准,并设置搭板。

4.2、特殊路段的路面加固处理

旧城区通常对一些路基条件较好但路面差的旧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白加黑”改造,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以及裂缝病害处,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减缓反射裂缝,应采取铺设土工合成材料,设置应力吸收层,提高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等防治措施。同时,还应重视市政道路新建路面与现状路面结构的衔接处理,为提高路面的整体性,实现新老不同道路结构的平顺连接,新建路面垫层分阶梯伸入原路基填筑压实,并在各层顶部铺设土工格栅以控制新老路基沉降差异。此外,因交叉口进口道以及公交车停靠站等位置车辆刹车、启动频繁集中,公交轴载重,经车辆荷载反复作用,该部位易产生局部沉陷和车辙,影响行车舒适性。因此,该类路段应加厚基层,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

4.3、路基路面的排水

路表降水若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会通过沥青路面裂缝、松散等病害处或者面层孔隙下渗至路面结构内部,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下降、土基强度变小,对路面的外观、路基稳定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动荷载的存在更加速了这一过程。因此,排水畅通是确保路基路面耐久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做好路面结构防水工作,提高路面自身的水稳定性的同时,更应加强路面排水设计,及时排除路表降水和路面结构内部积水,疏干路基与边坡,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限度以内,使其常年处于干燥状态。在南方,遇到汛期台风期,暴雨将导致多个城市出现内涝,城市路面硬化会导致排水管道压力过大。因此,很多城市采用下沉式路侧绿化带来达到蓄水的目的。为避免雨水渗入路基,绿化带内需设置盲沟排水系统和防渗土工布,及时把绿化带中的水排入雨水管道。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速度,甚至没有让我们留下思考和审视的时间,越是这样,对我们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不断的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吸收新技术、新成果,才能指导路基路面的设计;唯有按照人民的生活需求、健康需求、发展需求,从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实践出发,才能让路基路面的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

参考文献:

[1]邱慎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时代的进步,如今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开始应用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公路质量会直接受到施工技术的决定作用。因此,就需要对公路施工技术熟练掌握。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依然被广泛运用,在具体施工中,需要科学把握技术要点,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避免有质量问题出现。

1、公路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性

在公路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公路路面,其性能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稳定性及舒适性;通过有效控制公路路面结构,可以促使路面稳定性得到提升,公路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且公路后期养护成本也能够有效降低。实践研究表明,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公路路面施工,如施工季节、设备、材料、技术等,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把握路面施工技术要点,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严格管控路面施工过程,将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给有效消除掉,促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2、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合理选择原材料

在选择施工所用沥青材料时,需要将当地气候及沥青温度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合理选择混合料,虽然混合料中,沥青占据的比例较小,但是通过加入沥青材料,可以促使混合料弹性及粘结性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合理选择集料,将岩石压碎之后,有碎岩石形成,一般可以划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其具有不同的粒径;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正常功能;为了促使混合料中粗集料的骨架作用得到提升,需要将干燥、无杂质、无风化碎石给运用过来,促使路面的强度与耐磨性得到保证;为了将混合料的镶嵌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选用的细集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粘附性、吸水率等;最后,合理选择填料,磨碎碱性石料后的矿粉可以作为填料,有机结合填料与沥青,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胶浆就形成了。

2.2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

在铺筑沥青混合料之前,需要试搅拌及试铺沥青混合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搅拌时间、温度、矿料加热温度严格控制。在试搅拌过程中,需要对搅拌机的操作顺序合理确定,促使混合料质量得到保证。配合料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混合料压实性科学验证,将混合料配合比确定出来,进而对沥青用量科学确定。实践发现,可能会有溢料或者待料问题等出现于混合料搅拌过程中,主要原因就在于有不般配问题出现于冷料仓供料过程中,因此,就需要充分考虑溢料和待料中集中粒径,来对冷料仓转速科学调整,促使冷料仓供料平衡性得到保证。

2.3沥青路面混合料的摊铺

要将摊铺工作的影响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消除和解决,同时,有机利用摊铺作业有利因素,在适当的季节内开展施工,促使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在摊铺作业之前,需要对摊铺关键参数合理调整,将放样及水准点确定作业科学开展下去。在对摊铺机运转速度进行确定时,需要将摊铺厚度、宽度、搅拌机产值、施工设备状况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将一次铺完、均匀缓慢的原则贯彻下,不能够随意更改摊铺速度,如果有十字路口或者交叉口出现于摊铺过程中,需要科学替换混合料。

2.4沥青路面的碾压

要将速搅、速铺、速压方式运用到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碾压过程中,压实度与施工标准符合后,碾压工序需要立即停止。因为过度碾压的话,将会压出路内沥青,甚至还向压实好的路表面缝隙内流入沥青,在较大程度上负面影响到路面构造,进而降低路面抗滑性能。完成摊铺工序,且路面温度与工程要求符合后,方可以通行车辆。在运输混合料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合料受到运输中灰尘及雨水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将其表面盖上合体厚帆布,这样材料热量的损失也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2.5沥青路面的振捣

通过振捣,可以促使混凝土密实度得到提升,要对振捣工具合理选择,如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就是不错的选择。在振捣过程中,路面平坦,出现泛浆,且没有气泡产生于路面。一般采取三种振捣方法,分别为插入式、振动板式及振动梁振捣,第一种只有较小的应用范围,第二种则对震动时间的要求较高;最后一种方式,可以促使路面平整度得到有效保证。在混凝土路面振捣过程中,需要对振捣质量严格控制,及时修补出现的各种错误和问题。

2.6沥青路面接缝的施工处理

接缝施工是公路路面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沥青路面一般有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形式,而纵向接缝又可以分为冷接缝和热接缝;一般情况下,要沿着摊铺带的方向开展接缝施工,按照摊铺带来控制其长度。交替开展冷热缝方式,促使接缝数量得到降低。路面工程中,横向接缝也必不可少,其会直接影响到轿车行驶。一般来讲,在横向接缝处理时,需要将铅锤面确定于摊铺带的结尾处;仔细检查,避免有粗碎石存在于接缝处;将路面散落的混凝土给铲除掉,合理开展二次碾压工序。

2.7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处理

完成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后,还需要做好养护处理;实践表明,如果养护工作没有及时开展,那么就很容易有裂缝或者起壳出现于路面。现阶段在路面养护中,经常将洒水养护的方式给运用过来,这种方式操作难度较小,不需要较高成本。通过洒水于混凝土路面,可以促使表面湿润状态得到维持,蒸发速度得到降低,病害发生率得到减小。工程所在地点的不同,会有差异化的供水情况,如果本区域缺水严重,就无法采取洒水养护的方式,需要将其他养护方式运用过来,如将一层薄膜铺盖于完成浇筑的路面上,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护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公路建设项目,且具有更大的建设规模,但是质量一直是核心问题,受到人们重视。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需要合理把握技术要点,严格控制路面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科学设计施工方案,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相关人员也需要总结经验,提升个人水平。

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道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园林工程道路路面的种类

按照使用材料的不同,园林道路路面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天然砂石路面、木质路面、合成树脂路面,按照路面外观可分彩色路面、自然色路面、块石路面、卵石路面、排水路面、透水路面等。文章将就常用的沥青路米纳、水泥混凝土路面、砂砾路面等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论述。

二、园林工程道路的选线

应充分考虑到线路长短、路基和路面排水和工程量的要求,按下列原则进行选线:

平原区地形的基本线形应是短捷顺直,一般应采用便捷的直线,较大半径的曲线,中间加入缓和曲线的线形。凡需要转向处,应在较远处开始偏离,使偏角小而线形平顺。

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地形较复杂,同时地质、气候、水文等变化较大,这些均影响到路线的布设。但山岭区大多山脉水系清晰,路线方向明确,一般确定起点和终点后,路线多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沿河布设时,应选择支沟较小、较少,地质、水文条件良好的河岸且应充分利用地形宽坦的台地,沿河线应注意线位高于最高洪水水位,在水文资料不充分、经验不充足时,优先选择高线位;越岭线的特点是路线需克服很大的高差,翻越山岭时,一般宜选择两侧易于展线的低垭口。

丘陵地区山丘连绵,岗坳交错,地面起伏较大,一般自然坡度较陡,具有低山区的特点。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路线走向不如山岭区明显,平面多曲折,纵面多起伏,采用技术指标的活动范围较大。选线时要注意协调好平、纵断面的关系,使平曲线满足加长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横向挖填土石方应尽量平衡,纵坡应能满足重车的最大爬破能力;攀山路线应尽量选在向阳坡面,少考虑路线过长的盘山路线;尽量绕避水系发育或有不明流量的山涧溪流段,更不能发生与水争路的现象。

三、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施工

合理选线后,路基和路面基层的设计与施工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园林工程道路的路基多为土基,设计时考充分考虑到路面横坡排水、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设置。一般路基断面宜采用半填半挖形式,尽量使挖掘机作业半径内土石方平衡,平曲线加宽值2.0m±1.0ml超高值设为8.0%士1.0%,以8.0%为宜;路拱横坡度设为3.0%±0.5%。

南方多雨地区天然雨水量较大时,路基压实度≥93%,干旱地区的路基压实度不少于90%。施工时可采用12~15吨光面压路机进行压实2~3遍,路床顶面压实度的压路机碾痕不应大于5mm。

路面基层是连接路基和路面材料的纽带,施工时应重点注意层与层的处理。当路基压实合格后,运人基层材料,分层填筑。基层的每层材料施工碾压厚度是;下层为200mm以下,上层150mm以下;基层的下层要进行检查性碾压。基层上层应进行多次摊铺碾压,直至设计标高。两次施工中产生的接缝,应将上次施工完成的末端部分翻起来,与本次施工部分一起滚碾压实。不得将上次末端部分处理就直接滚压下次。

四、常见路面的施工要点

1、级配砾石路面

级配砾石路面一般按照下列工序进行施工:(1)开挖路槽;(2)备料运料;(3)铺料;(4)拌和与整型I(5)碾压}(6)铺封层。若施工方法采用拌和机集中拌制,则第(3)(4)道工序分别改为拌和与铺摊两工序。

铺料时应先铺砾石。再铺粘土,最后铺砂。当拌和与整型时,可采用平地机或拖拉机牵引多铧犁进行。拌和时边拌边洒水,使混合料的湿度均匀。避免大小颗粒分离。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约为5%~9%。混合料拌合均匀后按松厚(压实度1.3~1.4)摊平并整理成规定的路拱横坡度。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压2~3遍,再用中型压路机碾压成型。碾压工作应注意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必要时可适当洒水,每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16cm超过时需分层铺筑碾压,最后就是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

2、天然块料路面

天然块料为拳石、条石及小方石,施工过程可分为摊铺整平层、排砌块石、嵌缝压实,以拳石路面施工为例进行说明。

(1)摊铺整平层:在基层上按规定厚度及压实度系数,均匀摊铺具有最佳湿度的砂或煤渣,用轻型压路机略加滚压。摊铺应与排砌进度配合,一般应保持在石块铺砌工作前8m~10m。

(2)排砌块石;排砌块石前应先根据道路中线,边线及路拱形状,设置纵、横向间距分别为1~1.5与1~2.5的方格块石铺砌带(即先铺纵向路缘石机横向导石)。

排砌工作在路面全宽上进行。较大块石先铺在路边缘上,然后用适当尺寸的块石排砌中间段落。边部纵向排砌进度应超出中间部分约5m~10m。排砌的块石应小头向下,垂直嵌入整平层一定深度,块石相互之间必须嵌紧、错缝、表面平整,且石料长边应与行车方向垂直。在陡坡和弯道超高路段,应由低处向高处铺砌。

(3)嵌缝压实:块料铺砌完成后,可用废石渣及土加固路肩,并予以夯实。再进行路面夯打,并铺撒5m~15mm石屑嵌缝,然后用压路机压实,直至稳定无显著变形为止。

3、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包括沥青混合料动输、摊铺、的压实及成型、接缝处理等。

摊铺时施工段采用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其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有5~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做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摊铺过程中,摊铺机以试铺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匀速前进,严禁中途变速或停顿。沥青混合料初压采用2台双轮轻型钢轮压路机(≤80在混合料摊铺后进行稳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2km/h--3km/h;复压采用3台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二遍,碾压速度4.5km/h~5.5km/h;终压采用1台轻型双钢轮压路机和1台重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Skm/h~

7km/h。

篇10

关键词:山区公路;设计要点;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former mountainous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main mountainous highway point: highway design route choice, highway design line longitudinal design, design of highway roadbed design (roadbed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embankment slope, subgrade filling choice and compaction), highway subgrade drainage design and highway slop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mountainous highway roads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design key points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when all the key work and emphasis on this and hope to the mountain area highway design after a good guidance.

Keywords: mountainous highway,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区公路的设计首先应该根据山区的自然条件来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路线,在不影响公路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选择短的路线;根据山区地形特有的起伏变化大,沟壑纵横以及适合公路展开的宽阔场地小且少的特点,选择设计合适的纵横断面;根据山区公路的坡度大特点,选取合适的路面和路面排水坡度;为确保公路的安全耐久,还应该选择设计合适的边坡防治措施,必要时还应设置挡土墙,碎落台等。

一、山区公路设计路线选择

在山区公路规划设计中,首先应该根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详细地形图以及自己实地勘察测绘的地形图,在满足行车坡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地形图上按照设计坡度的要求,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

一般在地形图上选择公路的起点和终点,根据公路纵向坡度的要求,以及地形图的比例尺,确定地形图中线路上两相邻等高线的最小等高线平距(d=h/(i*M),d为最小等高线平距,h为基本等高距,i为公路设计纵坡坡度,M为地形图比例尺),以起点为圆心,以确定的最小等高线平距为半径,用圆规画弧线,与等高线有交点,再以交点为圆心,以最小等高线平距为半径画弧线,与等高线再有交点,多次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到达距终点最近的等高线,连接一次作图的圆心,即得到两条最短的山区公路设计初始路线,然后再根据实地环境因素以及少占或者不占用农田,减少工程费用,避开不良地质等原则,综合考虑经济和安全,选择最佳路线。

二、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反映着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的起伏变化,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为了进行填挖土石方量的概算,以及合理确定公路纵坡,要详细了解以上确定的线路上的地面起伏变化情况,通常为了明显地面起伏变化的情况,采用放大坐标洲上纵向的比例,使得地面的起伏变化在图纸上夸大明显化,这样更能让人直观鲜明的了解沿路地形起伏的状况。通常采用绘图坐标法进行沿线路线的纵断面图绘制,纵轴表示高层,横轴表示水平各点的平距,将选取的路线上的各个点表在图纸上连线就可以得到纵断面图。

此过程设计可以明确的表示出路线沿线的山脊,山谷和山顶以及它们各自的高层,便于计算工程量使用。

结合上述一、二,利用地形图还应该注意的是确定山区汇水面积,以便于确定道路穿过山谷时要修建桥梁和涵洞使用,汇水面积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连接而围成的雨水汇集面积,它是确定桥梁,涵洞位置以及涵洞直径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山区公路设计要做好以上要点性的基础工作。

三、山区公路设计路基设计

公路路面时路基的基础,它承受自身的自重以及路面结构的重量,同时还承受有路面车辆传递的车行荷载,所以,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公路的路基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而变化,是带状的建筑结构,因此,路基设计需要将路线的平,纵,横精心布置,以求基本稳定标高,达到具有一定宽度的平顺地基面的要求。路基的主要工作区域在路基面一下80公分的范围内,称为路床,所以,路床稳定性和强度是路基设计的最重要的要点,它直接关系着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路面的使用寿命。

路基设计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路基横断面的设计,包括路基断面的形式(路堤,路堑,填挖结合),路基的宽度,高度,边坡形状和坡度;选择路基的填筑材料和压实标准;坡面防护和加固设计以及附属设施设计。

1、 山区公路路基横断面设计

根据天然地基的标高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堤是全部用土石填筑起来的在天然地面标高以上的构造物,按路基设计高度和天然地面的高度差值不同可以选择采用矮路堤,高路堤和一般路堤形式进行路堤的设计;还可以将天然的山区山体等进行开挖一部分形成路堑,山区会遇见全挖路基,台口路基和半山洞路基等形式的路堑;半填半挖路基通常是指路基较宽时,一边需要挖,一边需要填的路基,它是山区公路最主要的横断面形式。在横断面设计中可以根据山区的实际地形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选择横断面形式。对于路基横断面的宽度和高的尺寸应根据公路的等级要求以及车行道数要求具体要求确定。

2、山区公路路基边坡坡度的设计

山区公路路基边坡的坡度设计可以根据路基的边坡高度和边坡宽度的比值来确定。通常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以及山区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确定边坡的坡度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的经济性都非常重要,石路基设计的重要任务,因为边坡的稳定不仅影响土石方工程量和施工的难易程度,而且是路基整体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

路基边坡的设计通常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实际经验进行设计,经验设计法需要工程经验非常丰富的工程设计人员才能进行经验设计。

3、 公路路基填土选择和压实

填土种类的选择应遵循就近原则和应地制宜的原则,但是应符合公路路基填土的要求,要求使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和砂类土以及粗粒土作为优先选用填料,同时要控制好填料中杂质等的控制,再者要根据山区公路路线具体的水文条件选择渗水性良好的填料。

路基填土的压实是防止路面病害的关键环节,很多路面 的病害都是因为路基压实不好而引起的,压实不好的路基易出现路面沉陷形变,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路基路面的结构强度,因此,为了保证路面的使用品质,必须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路基压实,提高路基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

四、山区公路路基的排水设计

路基的排水设计应根据路基所处地理环境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如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和上层滞水,潜水以及层间水等地下水),进行路基的排水设施的设计。

针对地表水通常使用的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和蒸发池等,具体设计应根据设计流量和水力工况进行确定。针对地下水的排水设施,常使用的有暗沟,渗沟和渗井等,它的具体设计需根据地下水流量和降落曲线方程来确定。

不论是地表水的排水设施还是地下水排水设施,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拦截路基上方的水,将聚集到路基基身的水引排到路基外或者路基一下,防止路基冻害和路基边坡的冲刷,以及由于水的原因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所以排水设计要兼顾边坡稳定和路基土不受水温以及水的渗流作用的影响,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山区公路边坡的防护治理

山区公路边坡的防护治理通常指边坡的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常用的防护措施有植物防护:种草,种草皮和植树等,还可以采用工程防护:喷护,锚杆挂网喷浆,护坡和护面墙等。边坡的防护措施要根据具体的公路所处地段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路基形式来选用。

六、山区公路的路面选择

更具本人从事多年山区公路设计和施工的经验,对于其路面的选择主要有两种,水泥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较而言,后一种更适合山区行车条件和起伏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毕旭冰,王国良,李文涛;山区公路选线[J];河南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2]李海瑞,李占河;山区公路实施植物防护的效益与途径[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1年02

[3]王福恒;降雨条件下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D];长安大学;2010.

[4]张斌;山区公路高填路堤稳定性和变形研究[D];福州大学;2009.

[5]慕慧;山区公路分离式断面最大坡长的限制[D];长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