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

篇1

关键词: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财务风险;筹资决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引言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优化资本结构等需要,运用各种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企业在筹资时,应分析预测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小及相关的风险,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二、企业筹资的方式

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形式,体现着资本的属性和期限。

1.股权筹资。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在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代表持股人在公司拥有的所有权。发行股票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是股份公司获取自由资金的基本方式。

2.债券筹资。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规定发行人将于何时归还持有人的本金和利息,而债券持有人拥有按约定条件取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3.融资租赁筹资。租赁是指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定期出租给需要这笔财产的人使用,并由后者向前者按期支付一定数额的租金作为报酬的经济行为。

4.银行长期借款筹资。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目前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5.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企业和个人及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金,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6.商业信用筹资。商业信用筹资是指商品交易中因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三、筹资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1.股权筹资。(1)发行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优点:①普通股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②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须偿还,是公司的永久性资本; ③风险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④能提高公司的信誉。 缺点:①资本成本较高;②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③增发可能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2)发行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优点:①一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有固定性,又有一定灵活性。缺点:①资本成本虽低于普通股,但是一般高于债券;②制约因素较多;③财务负担重。

2.债券筹资。优点:①筹资成本较低;②能够发挥财务杠杆作用;③保障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④便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缺点:①财务风险较高;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额有限;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流通在外的债券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3.融资租赁筹资。优点:①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②限制条款少;③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④全部租金通常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支付,可以适当降低不能偿付的危险,并且租金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缺点:筹资成本较高,租金总额通常高于设备价值的30%;采用租赁筹资的方式如不能享受设备残值,也可视为承租企业的一种机会损失。

4.银行长期借款筹资。优点:①资金成本低;②筹资速度快;③借款弹性好;④借款利息费用固定,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缺点:①筹资数额有限;②限制条款较多;③财务风险较大。

5.吸收直接投资。优点:①增强企业形象;②一定程度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6.商业信用筹资。优点:①使用方便;②成本较低;③限制少。缺点: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公司缺乏信誉,则容易造成公司间的相互拖欠。

四、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原则及考虑的因素

1.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原则

(1)效益性原则。

(2)合理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2.筹资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

(1)筹资数量。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与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成正比,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合理的匡算筹集数量。

(2)筹资成本。筹资本身意味着付出的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筹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

(3)筹资风险。指假使企业违约是否可能导致知情人或投资人采取法律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引起企业破产等潜在风险。

(4)筹资实效。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时间灵活性。

五、我国企业选择筹资的策略

1.确定的筹资规模,控制负债经营比例。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充分考虑内外部经济状况。企业在选择筹资机会时要保证筹资方式不仅要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周期和财务状况相匹配,也要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相匹配。

3.挖掘企业内部的筹资能力。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筹资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中自创性的筹资渠道。

4.打造健康的筹资平台,提高自身资信水平。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信誉和资信等级,这是提高筹资能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潘.现代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对策选择[J].

[2]陈涛.企业筹资方式的分析[J].

[3]李荣兰.刍议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J].

[4]郭勇.浅析企业的筹资方式[J].

[5]王瑞.中小企业筹资方式及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93-94.

篇2

关键词:筹资方式;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98-02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及其筹资风险的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而在近几年,我国仍将采用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所以筹资就成为一个财务管理重要环节。但筹资都伴有筹资风险,尤其是负债筹资,对企业财务经营影响较大。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企业筹资方式、筹资风险以及风险的控制措施作些分析。

1 企业筹资方式

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外部筹资和内部筹资两大方面。

1.1 外部筹资

(1)发行股票。

发行股票是一种直接筹资方式,是股份公司获取自由资金的基本途径。但此种筹资方式是很多企业可望不可及的,一旦成功发行股票,资金的使用成本将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不断发行股票可提高自由资本占整个资金的比重。由于发行股票而募集到的资金无需偿还,因此,就资金偿还而言,基本上是零风险。

鉴于发行股票方式所筹资金无需偿还和筹集资金巨大的两个特别优势,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已成为当今多数企业筹资的终极目标。其缺点是筹资成本相对较高、分配股利无法抵扣税款、发行费用相对较高。

(2)银行借款。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运用这种筹资方式,而且融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都可以操作。向银行借款分为短期借款、中期借款、长期借款三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的需要,合理选择各种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以解决企业经营的资金需求问题。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速度较快,并且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比其他借款方式要低得多。主要缺点是银行借款属于债务性资金,必须按时偿还,否则将会引起官司问题。

(3)吸引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主要是企业按照“共同经营、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原则吸收的最直接投资资金,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企业直接投资的投资者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对企业经营控制权有较大的影响力。吸引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种类较多,包括现金投资、实物投资、产权投资、土地使用权投资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吸收的直接投资资金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能够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主要缺点是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吸收直接投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措资金的一种基本方式,是目前企业最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

(4)发行企业债券。

发行企业债券主要是企业依据规定的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偿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期限的债券。现目前,发行的企业债券多属于长期债券。利用债券筹资利息在税前支付,成本相对较低且债权人无股权,有利于公司掌握控制权。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化发展,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大企业信用高、偿还能力强,发行企业债券是很好的筹资选择。但是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较高、限制条件很多、筹资金额有限、必须定期支付本息,特别是在企业困难时期,债券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5)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行为,即利用延期付款的方式购入企业所需的商品,或利用预先收入货款、延后交付商品的方式,得到一笔期限较短的资金。其主要有赊购商品、商业汇票、预收货款三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优点是商业信用容易取得,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企业一般不用提供担保;缺点是商业信用筹资期限短、成本高,容易恶化企业的信用水平以及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6)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其融资为目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其优点主要有限制条件较少、筹资速度较快、财务风险较小。但是筹资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发行债券和向银行借贷来说都要高,某种程度上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笔者以前就职的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下属的机械化公司部分机械资产就属于融资租赁的筹资形式,有利于实现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拓展和联合开发,快速构建投融资平台,走集团化上规模的经营道路。

1.2 内部筹资

内部筹资主要是企业与自愿集资员工的主观意愿达成一致的结果。其优点主要有内部筹资相对风险较小、手续简单、筹资速度快等。缺点是企业如不能扭转经营状况,集资员工很可能不能如期收回集资款,可能会给企业、职工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走向破产。笔者以前就职的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在2005年进行宿淮高速公路路面21标工程建设中,就采用了内部职工集资购买沥青搅拌楼和沥青路面摊铺设备的筹资方式,对本项目按机械折旧和完成工作数量进行单独核算,既解决了企业的筹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职工的投资理财渠道,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企业职工福利。因有了这个成功的先例,企业内部筹资成了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众多项目筹资的一个重要方式,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由企业债务筹资引起不能按期偿还的风险以及自身利润下降所产生的风险。筹资风险是针对企业债务筹资的偿还能力而言的,不同筹资方式其偿还压力也就是风险不一样。一般来说,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这种资本属于长期占有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风险则几乎不存在,而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租赁这种债务资本则需要还本付息,不同的期限,不同的金额,不同使用效益的资金风险也不同。筹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大的方面:

2.1 筹资风险内因

(1)负债的规模。负债的规模是指企业负债资金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以及负债的资金总额。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越小。所以,负债规模越大,将导致财务风险增大。

(2)负债的利息率。在相同的负债规模下,负债利息率决定了企业的实际利润额。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也越大。

(3)负债的期限。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企业长短期债务的结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2.2 筹资风险外因

企业筹资风险外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国内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有国际汇率波动、银行利率波动、国际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项目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涨下跌、通货膨胀、国际或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利率的直接或间接变动,也会造成项目价值贬值或收益受损。

另一个是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固有风险,例如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实力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等等。象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这样的公路建筑企业,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项目的建设而影响计量资金及时到帐的风险就属于经营风险,比如原材料供应断档、设备安装使用不合理及管理混乱等引起项目不能及时交付业主以及由于物价上涨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

3 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是不同的,具体的筹资风险管理对策也不同,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可以遵循。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筹资风险的防范。

3.1 合理确定财务债务比率

企业在筹资管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使之尽量达到最优化。一方面,企业在筹资决策中,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追加投资中继续保持最佳结构比例;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原来资本结构不尽合理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其资本结构趋于合理,以至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因此,要通过比较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的比率,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债务的清偿能力,努力做到企业资金的筹集量与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相互平衡。

3.2 优化组合,选择科学合理的筹资方式

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立场上,安排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成熟经验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内部人才队伍,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筹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客观分析,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及时调整企业筹资方式,进行严格审核、科学论证筹资程序,结合内外部因素优化调整筹资规模和筹资比例。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为减少筹资风险,就选择了较多的筹资方式,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进行了有机组合,并采取了定期分析和调整比例的动态管理措施。

3.3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加强资金掌控

首先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筹资风险。其次,客观科学地分析信用机制,以企业的经营现状来优化科学投资,避免盲目的决策带来经营的资金损失。最后,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及时清理财务往来账,专人负责清欠工作,定期分析汇总,及时回笼资金。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在清理往来账方面就专门成立了专业的清资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各项目的往来账清理工作,包括对各项目每两月一次的定期检查、每月两次的提醒督促,对欠账单位每月进行梳理分析、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催款等,并把往来账与各项目的年终绩效考评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得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的往来账清理比较及时,坏帐极少,从而有力地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风险的控制已成为企业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很好地解决筹资方式的选择问题,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规避或减小筹资风险,让企业步入资金的良性循环轨道,扩大企业的经营,为企业赢得最大价值,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卢家仪.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8-99.

[2]王会云.谈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3,(3):22-23.

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企业资本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建立和发展后,企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财务管理活动开始受到充分的重视,有关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在这场争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每个目标都有其优缺点,但是考虑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加适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

一、财务管理的最优化目标――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的目标,实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没有考虑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同时它也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对于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并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从而潜在的盈利水平和未来的增值能力能够得到体现是没有依据的,实际上也是难以计算的。另外在股东至上的企业模式中,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其地位至高无上,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所有者的独立的利益目标,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在获得企业控制权方面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往往会有损于股东的利益。而如果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既能体现出企业的时间价值,还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同时它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利益关系人关系是否协调起来,使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以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而且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它比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更科学、更合理。也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理财环境和内部实际。

二、衡量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财务杠杆利益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尤其是长期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企业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及不同筹资方式之间的组合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由于企业一般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称之为“杠杆资本结构”,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财务杠杆利益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评价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在企业各项资金来源中,债务资金的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作为费用扣除,具有节税作用,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要小,要求的利息就比较低,同时债务筹资费用要比股权筹资的费用来的小,所以进行债务筹资的成本比较低。财务杠杆利益是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额的影响,产生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当存在公司所得税时,企业的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债务的使用可以取得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但是债务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财务拮据成本是指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费用和损失而形成的成本。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负债需要一个度,债务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合理。

三、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优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般包含企业股权价值最大和企业负债价值最大化。

1.基于企业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决策

在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以股权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需要在财务风险适当的时候合理安排公司债务比例,尽可能地降低综合资本。根据每股利润分析法,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点大于两筹资方案的息税前利润的无差别点时,应选择采用债务筹资;小于时,采用股权筹资;等于时,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没有区别。股权价值最大化不等于债务价值最大化,股权价值最大必将会以牺牲债券价值为代价,不符合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那些资本规模不大,资本结构不复杂的,债务资本利用规模不大的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采用这种结构,事实上这种企业为数不多,要想以这种结构取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大可能实现。

2.基于企业债务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决策

根据MM理论,企业举债一小部分,即可以取得很大的利益,债务越多,财务杠杆效应就越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企业全部使用债务筹资,就会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是没有企业是全部使用外债的,况且,当企业的债务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因此,债务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也不是最优的。

篇4

(一)近三年考试分值表 如表1所示:

(二)考试分值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考题中近三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2010年《财务管理》教材变化情况与基本结构

(一)教材变化情况2010年教材与2009年相比较,内容变化很大。由原来十二章的内容改为八章的内容:删除了原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将原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合并成新教材的第三章(筹资管理),将原第九章、第十一章的部分内容合并成新教材的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为新教材的第七章;原教材的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第十章(财务预算)、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六章(营运资金)、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改为新教材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章(投资管理)、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其知识体系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具体的命题要点分析如下:

一是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第三章)、投资管理(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五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第六章)、税务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三章,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第四章,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第五章,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第六章,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第七章,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二章,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销售预算的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第八章,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三、近三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

(一)严格命题范围:考试大纲与指定考试用书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考生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思考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考试涉及面广,题量大、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总体看来,各年的题量都在50道左右,题量较大。仔细看来,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强。特别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涉及到多个考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如第三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与其他章节的结合,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的结合,每股收益分析法与第七章权益筹资、债务筹资的税务管理的结合,杠杆的计算与第六章投资中心的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第八章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合等。

四、2010年《财务管理》命题趋势预测

(一)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1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

(二)试题难度预测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难度大大下降,所以,估计20IO年的试题难度比2009年还要有所下降。但是必须注意2010年的试题可能更偏重与实际结合。

(三)考点预测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lO年考核的重点。尤其是第3、4、5、7四章,考生要重点关注其中的计算和综合分析题。

五、《财务管理》学习方法

(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8章等;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一般要考到,如第7章。

(二)细读教材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具体时间可按排如下: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科版《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非常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做题。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计算。

六、《财务管理》应试技巧

篇5

摘 要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的增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拓展。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和外源型融资渠道,介绍目前中小企业采用的几种新兴融资方式,以期为中小企业的拓展融资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源性融资 外源性融资 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多,也有不同类型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他们自身的资金来源渠道也不断增加,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发生着改变,中小企业也在不断的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壮大得益于这些新的融资渠道所带来的资金支持,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现有融资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总结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新兴的融资渠道。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融资结构大体上存在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一)债务融资的比重较低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在1997年之前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额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997年之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量开始慢慢的增长,到2002年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额有了明显的增长,2002年之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比例开始出现了成倍的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国内银行间市场成立,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势头出现了飞速增长的趋势。到2009年当年融资规模达到17859亿元,市场余额为26675亿元,分别较1996年增长1984倍和2963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从绝对数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量在加速增加,但是从相对数而言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一点可以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金额占中小企业融资总额的比重来进行表示。2008年和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大增,但相对于GDP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1%、2009年的4.9%。相对于美国正常年份的8%左右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与亚洲新兴经济体相比,差距更为明显。2009年,泰国中小企业债券发行量占GDP比重为17.1%,韩国为9.6%,分别是我国的3.5倍和1.9倍。

(二)资产负债率的总体水平不高,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占中小企业的总的融资额的比例从1997年之后就开始了逐步增长的趋势。1997年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占总融资比例仅为0.28%。而1997年之后直到2009年已经增长到了10.05%。较1997年而言已经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这一时期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较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也有所增长,增长的比例也在逐步的增加,1997年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较直接融资的比例为3.6%。而这一比例到了2009年为71.05%,较1997年增加了近68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分为两大类:内源融资渠道和外源融资渠道。下面将分别对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进行分类介绍,并介绍几种中小企业的所采用的新兴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发现,现有的中小企业的特别是中小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依靠家族内部的资金,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内源性资金。据调查所知内源性资金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内部的每年的留存收益和中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自筹的资金,这些资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需要承担还本的风险。

内源性资金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初始阶段的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也存在着其自身的优缺点,一般而言内源性资金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成本比较低、风险相对比较小、到期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内源性资金的缺点是这种资金数量相对有限,可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在未来的经营中出现股权集中的现象,导致中小企业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和未来的股份制改革中出现阻碍。虽然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方式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风险但是并不是这种融资方式是不可取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初期,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中小企业的缺少市场的信誉和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无法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信任,所以此时的中小企业要想从市场上,特别是从银行那里获取一定的资金相对比较困难,此时,中小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内源性资金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这种资金的筹集方式对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显得非常重要,也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融资方式。

(二)外源融资渠道

外源性融资是相对于内源性融资而言的,一般外源性融资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一般通过对外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债权融资一般通过对外借债的形式筹集资金。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大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不需要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债权融资则需要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另外股权融资到期需要给股东发放股利,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在一起的。但是股权融资会影响到企业的股权结构,从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权,最终会导致企业在未来的经营面临一定的困难。而债权融资一般而言不会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但是它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企业未来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新兴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随着资金需求量的扩大,为了降低融资成本,避免传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方式的缺点,因此,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新兴的融资方式,既可以筹集资金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融资的缺点。这些新兴的融资方式如下:

(一)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通过融通资金,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租给其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其特点是租赁公司介于用户与机器设备制造厂之间,在用户按期付清租金后,租赁公司收取象征性的金额,将机器设备出售给用户。融资租赁在租赁期满后,一般由承租人按设备残值购买原租赁物。目前,我国新兴融资租赁成本要普遍高于贷款成本,但其特点却很好的符合我国中小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情况,融资租赁的规模期限较适应中小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最重要的是多数中小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既缺资金,也缺少关键的技术设备,融资租赁同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既提供了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也促进了中小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融资租赁特殊的融资成本可以在较长的时期内分摊,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小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融资方式。

(二)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是以各国的债券、国库券、股票、期票、银行本票、备用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等作抵押取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票据融资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周转快的特点。票据融资的贴现利率远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此外票据融资可以避免长时间审查审批,使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得到所需资金,提高企业效率,票据融资目前是企业较方便快捷的融资办法,是条不错的融资途径 。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是一项非常严谨和复杂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影响资本结构的各种因素,顾及企业规模、资本成本和财务杠杆利益,反映财务风险,正确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力争创造优良业绩,营造融洽的投资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搞好计划安排,处理好筹资与投资的关系,提高筹资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降低资本成本,实现中小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佟光霁.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05.

[2]刘淑莲.企业融资论.东北财经大学.2007.

[3]吴征.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007.

[5]刘坤.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8.

篇6

关键词:筹资方式;筹资渠道;筹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引言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与持续经营等需求,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基金的财务活动[1]。资金作为支撑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能否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可选择的筹资方式逐渐增多。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来,我国企业的筹资依旧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文化习惯,经济增长方式及所有制结构等诸多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国筹资的近期模式可以采用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他直接筹资为辅的筹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筹资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系的筹资新体制。

二、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重要性

我国现状企业筹资状况是:单一的筹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大量资金需求。同时,我国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将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可以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根据自身情况多渠道去获取资金。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应遵循科学谨慎的态度,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研究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从而进行正确的筹资决策。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下,企业只有正确选择与运用筹资方式来筹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正常运行和再度发展。[2]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各不相同,所选择的筹资方式也是各有差异。企业只有选择了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筹资渠道和方式才能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合理地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三、企业的筹资方式及其特点

(一)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个人、企业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主要形式是出资——非股份制企业筹措资金的基本方式,形成的最早也是最普遍的筹资方式。优点:能够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风险几乎不存在,限制条件也较为简易,能够及时的筹措资金,吸收投资的手续较为简单,筹资费用低。缺点:资本成本高,金额有限。

(二)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在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代表持股人在公司拥有的所有权。发型股票是一种直接的筹资方式,随着企业的扩大,不断地发行股票可提高自由资本占整个资本的比重。优点: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偿还,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增强公司声誉,增加公司举债能力。缺点:普通股的发行费用较高,资本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有抵税作用。

(三)发行债券。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优点:一次性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发行费用较低,债券的利息是在所得税之前支付,有抵税的好处,而且不会稀释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缺点: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发行资格要求较高,手续复杂,资本成本也高。

(四)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债务筹资方式。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较长的合同期间内将其财产定期出租给需要这笔财产的人使用,并由后者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报酬,是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为我国广大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优点:简便时效性强,到期还本负担较轻,能减少设备淘汰风险,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象征性的出价购买设备,作为自己的财产。缺点:资金成本较高,不能享有设备残值,固定租金构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五)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筹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利用预先收到的款项或延期支付的款项得到一笔短期二代资金来源。西方国家的制造厂和批发商的商品大部分是通过商业信用的方式销售出去。优点:方便,及时,比较灵活,并且无需办理手续,运用广泛。缺点:期限比较短,且具有特定的用途,有局限性,受商品数量与规模的影响,并局限于企业之间。[4]

四、影响筹资方式的因素

(一)筹资金额。筹资金额是指筹集资金规模,由企业资金的需求量决定。企业必须根据资金需求量来合理确定筹资数量,做到既节约成本,又保证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上述筹资方式中筹集资金金额的大小排序为: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信用。

(二)筹资成本。筹资成本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比如,商业信用筹资的资金成本是现金折扣成本,吸收直接投资的资金成本是手续费、咨询费等。企业在筹资过程应当将筹资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企业筹得资本并使用之后,只有投资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率,才能表明所筹得的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上述筹资方式中筹资成本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吸收直接投资。

(三)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资金市场上存在的固有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产品需求、价格变动、经营杠杆等引起的,财务风险是有负债引起的。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是在某些时候是可以被控制的。一般来说,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成反比,即筹资成本越高相对的筹资风险越低。

(四)筹资投入项目的收益。企业要考虑所投入项目的收益情况。只有在企业筹资项目所取得的收益大于筹资的总代价时,这个方案才是可行的。如果筹资项目所取得的收益小于筹资的总代价,则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选择筹资成本较低的筹资方案。

五、筹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筹资的目标就是用最合理的方式,及时、有利地筹集资金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最大化。所以筹资决策主要包括依据:

(一)筹资与用资成本最低。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成本是资金使用者向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用资成本是指支付的股利或借款利息。企业筹资应寻求筹资成本与用资成本之和最低的筹资方案。同时应考虑不同筹资方式的税负轻重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资金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方式。在实际中如果企业筹措资金时是由多种筹资方式组成的,应以各种筹资方式在整个筹资额中所占比重为权重,分析计算不同筹资比例结构下各种方案的综合平均资金成本,以确定哪种方案筹资成本最低,筹资方案最佳。

(二)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筹资活动带来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筹资方式不同,其偿债压力也随之变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长期使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压力。而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存在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能够加以控制的。财务风险的大小与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密切相关,调控财务风险就是要调节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

综上所述,企业应充分利用有利的筹资条件,综合考虑筹资与用资成本、筹资风险因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企业的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出发,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满足其健康发展的需要。

六、结论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筹资方式中各种筹资方案的选择及最合适的筹资决策。单一的筹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应逐步多元化、合理化,应当选择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时点,这也是资本结构优化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曹树芬.朱特红.浅析企业筹资方式[J].市场论坛,2010(7).

[2]范晓明.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筹资方式[J].经济师,2010(5).

[3]张艳清.论企业集团的筹资方式选择[J].现代情,.2004(9).

篇7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筹资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严重不足已成为无须争辩的事实。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逐渐提高,前面所说的通过自身资本积聚方式寻求自我滚动式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还需新的金融服务和制度创新。那么如何创新,就必须要了解中小企业有哪些具体的筹资渠道。

企业筹资方式包括筹集资本的具体形式和工具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明确表明了资本属性(资本债券或股权性质)及其期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有两种:负债筹资方式和权益筹资方式。负债筹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信用筹资。权益筹资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利用留存收益等。

一、负债筹集资金方式

1.银行贷款方式

当前,从银行取得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的难题,从银行取得借款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具有时效性,稳定性等特点。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行取得借款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对企业贷款用量和贷款资质进行审核时常遇到各种阻碍。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即银行将部分存款借给中小企业使用,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目前,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

2.债券筹资方式

企业发行的债券又称为公司债券,是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发行的债券是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的债权人即为债券的持有者,不是所有者,不能够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投资人有权按照约定日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由于企业是以自身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所以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与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公司发行债券后,如果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比如连续亏损,就可能出现支付投资者本息的困难,投资者就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较大。由于具有较大风险、它们的利率通常也高于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

3.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是指资产拥有人根据承租人的需求,用资金购买租赁承租人需要的物件,并租给承租人租赁使用,承租人t按期期向出租人支付相应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则拥有对租赁资产的使用权。租赁到期,租金支付完后,且承租人根据原来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进行补充协议;双方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或者当地交易习惯约定,最后还不能确定的,租赁资产所有权归原来的出租人所有。这种租赁方式既可以有效节约企业还款的资金压力,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合作,帮助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改造。但是,融资租赁资产有一定的期限性,具有合约性质,如果运用不当,企业会面临严重的杠杆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4.信用筹资方式

信用筹资是指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积累的可靠商业信用进行筹资的方式。信用筹资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因此该筹资方式较为简洁,筹资难度相对较低。但是,信用筹资方式也具有风险性,时效性,企业在遇到突发状况难以在规定时间还清债务时,企业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进而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权益资金筹集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即是中小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资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又分为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吸收社会公众投资。

2.发行股票

发行人以筹资或实施股利分配为目的,按照法定的程序,向投资者或原股东发行股份或者无偿提供股份的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核心就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最为理想的形式是股份制。在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股票筹资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

篇8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章 存货

本章要点:(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4)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5)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2)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4)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5)熟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本章重点掌握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对于不同方式下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要掌握,特别是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建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思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第四章 无形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2)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3)掌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4)掌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5)掌握无形资产摊销原则;(6)熟悉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本章重点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定条件及核算,无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处置核算。掌握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要点:(1)掌握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和范围;(2)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3)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4)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5)掌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6)熟悉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第六章 金融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2)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4)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5)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2)掌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3)掌握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4)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5)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6)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本章学习注意和第十九章企业合并报表部分的学习结合起来,要会综合运用。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要点:(1)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2)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条件;(3)掌握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4)掌握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5)熟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第九章 资产减值

本章要点:(1)掌握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2)掌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3)掌握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4)掌握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5)了解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本章重点掌握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知道按照减值准则计提的资产减值都不允许转回。

第十章 负债

本章要点:(1)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2)掌握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3)熟悉应付股利的核算;(4)了解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的核算;(5)了解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核算。本章重点掌握实际利率法在应付债券核算中的运用。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本章要点:(1)掌握债务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2)掌握债权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3)熟悉债务重组方式。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本章要点:(1)掌握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2)掌握预计负债的计量原则;(3)掌握亏损合同和重组形成的或有事项的处理;(4)熟悉或有事项概念及常见或有事项;(5)了解或有事项的特征。

第十三章 收入

本章要点:(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4)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5)熟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和会计差错、日后事项、利润表等结合形成综合题。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本章要点:(1)掌握借款费用的确认;(2)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3)掌握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4)掌握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条件;(5)掌握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条件。本章可以结合固定资产、外币业务章节进行综合考查。

第十五章 所得税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2)掌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3)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4)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5)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结合教材收入、日后事项、财务报告等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本章要点:(1)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2)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4)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5)熟悉会计估计变更的条件。本章也属于重要章节内容,在学习时也要注意结合日后事项等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2)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3)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概念及处理方法;(4)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概念及处理方法。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结合差错、所得税和财务报告的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八章 外币折算

本章要点:(1)掌握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掌握非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3)熟悉境外经营处置的会计处理;(4)熟悉记账本位币的确定方法;(5)了解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

第十九章 财务报告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2)掌握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3)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4)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5)掌握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6)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原则;(7)掌握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8)掌握合并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

制方法;(9)掌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10)掌握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11)掌握分部报告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12)掌握关联方的判断原则和披露要求;(13)熟悉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本章历来属于考试重点内容,经常出现综合题,学习时要非常重视。另外,在关联方判断、分部报告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客观题。

第二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本章要点:(1)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2)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3)掌握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4)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5)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本章重点掌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内容及核算。本章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没有考过主观题,分值一般在2―4分。

《经济法》要点及变化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2)掌握法律行为和;(3)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4)熟悉经济法的渊源;(5)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6)了解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实施的概念。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股东权利;(2)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3)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4)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5)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6)掌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7)掌握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8)掌握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和公司利润分配;(9)熟悉公司的登记管理;(10)熟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11)熟悉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12)熟悉股东诉讼;(13)熟悉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资、减资;(14)熟悉公司的解散与清算;(15)了解公司的概念和种类,公司法的概念;(16)了解公司债券的概念和种类;(17)了解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投资人及事务管理;(2)掌握普通合伙企业的有关规定,包括合伙企业的设立、合伙企业财产、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合伙企业与第三人关系、入伙与退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3)掌握有限合伙企业的特殊规定,包括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有限合伙企业财产出质与转让、有限合伙人债务清偿、有限合伙企业入伙与退伙、合伙人性质转变的特殊规定;(4)熟悉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5)熟悉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6)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7)了解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8)了解合伙的概念、合伙企业的概念、合伙企业法的概念;(9)了解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有限合伙企业的概念;(10)了解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2)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合营各方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出资额的转让、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财务会计管理;(3)掌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投资与合作条件、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经营管理;(4)掌握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外国投资者的出资、财务会计管理;(5)熟悉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6)熟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合营期限、解散和清算;(7)熟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合作期限、解散和清算;(8)熟悉外资企业的设立、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经营期限、终止和清算;(9)了解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种类、权利和义务;(10)了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概念。本章大纲与07年相比,其变化为“合营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的规定”已经在今年的大纲中删除。

第五章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破产界限、破产申请和受理;(2)掌握破产管理人;(3)掌握债务人财产;(4)掌握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5)掌握债权申报;(6)掌握债权人会议;(7)掌握破产清算;(8)熟悉重整;(9)熟悉和解;(10)了解破产的概念、企业破产法的概念;(11)了解违反破产法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证券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证券发行的一般规定、股票的发行、公司债券的发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2)掌握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则、证券上市、持续信息公开、禁止的交易行为;(3)掌握上市公司的收购;(4)熟悉证券的发行程序;(5)了解证券的概念、证券市场的概念、证券法的概念;(6)了解违反证券法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票据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票据关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抗辩、票据的伪造与变造;(2)掌握汇票的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及汇票的追索权;(3)掌握本票的出票和见票付款;(4)掌握支票的出票和付款;(5)熟悉汇票的概念、本票的概念、支票的概念;(6)了解票据与票据法的概念;(7)了解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8)了解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合同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主要条款、合同订立方式、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2)掌握合同的生效、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3)掌握合同履行的规则、抗辩权的行使、保全措施;(4)掌握合同担保的主要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5)掌握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6)掌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具体情形、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法律后果;(7)掌握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8)掌握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合同;(9)熟悉格式条款、违约责任的免除;(10)熟悉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11)了解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法的概念;(12)了解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本章与2007年考试大纲相比,在合同法部分没有变化,但是在担保法律制度部分加入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变化非常大。

第九章 相关财政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2)掌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评估和处置;(3)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评估和产权登记、处置;(4)掌握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评估、转让;(5)掌握财政违法行为的行为主体、财政违法行为种类与制裁措施、财政执法主体的权限、财政执法程序;(6)熟悉政府采购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违反政府采购法的法律责任;

(7)熟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8)熟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9)了解政府采购的概念和原则;(10)了解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

《财务管理》要点及变化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3)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4)了解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方法。

本章主要变化:(1)“每股收益”原来的定义,“每股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投入资本或股本数的比值”,修改后为“每股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的比值”;(2)“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矛盾的主要方法”表述有变化,把“附限制性条款的借款”改为“限制性借债”;(3)“经济周期”原来的叙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修改后为:“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4)“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原来的叙述,“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规定和税收法规”,修改后为“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关规定和税收法规”。

第二章 风险与收益分析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2)掌握资产风险的衡量方法;(3)掌握资产组合总风险的构成及系统风险的衡量方法;(4)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运用(5)熟悉风险偏好的内容;(6)了解套利定价理论。

本章主要变化:(1)概率计算的“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表示增加了一个“大括号”;(2)“风险中立者”的叙述把“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改为“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率的大小”(3)“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的表达式增加了一个“中括号”;(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原来的内容,“Rm表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来代替”,修改为“Rm表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的平均收益率来代替”;(5)“证券市场线”原来的内容,“证券市场上任意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证券市场线上找到对应的一点”,修改后为“任意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证券市场线上找到对应的一点”;原来的表述,“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则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B×(Rm-Rf)”,修改后的表述,“由于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B×(Rm-Rf)”。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

本章要点:(1)掌握复利现值和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2)掌握年金现值、年金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3)掌握利率的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4)掌握股票收益率的计算,普通股的评价模型;(5)掌握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债券的估价模型;(6)熟悉现值系数、终值系数在计算资金时间价值中的运用;(7)熟悉股票和股票价格;(8)熟悉债券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本章主要变化:(1)“股票”原来的定义是,“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证明”,修改后为“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有价证券”;(2)“普通股的价值”原来的叙述是,“普通股的价值(内在价值)是由普通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股票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包括两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时的资本利得”,修改后为“普通股的价值(内在价值)是由普通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股票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人包括两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时的收入”;(3)“债券的收益”原来的叙述是。“债券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债券的利息收入;二是资本损益,即债券买入价与卖出价(在持有至到期的情况下为到期偿还额)之间的差额”,修改后为“债券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债券的利息收入;二是资本损益,即债券卖出价(在持有至到期的情况下为到期偿还额)与买入价之间的差额”;(4)“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原来的叙述是,“持有时间较长(超过1年)的。应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即计算使债券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修改后为“持有时间较长(超过1年)的,应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即计算使债券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第四章 项目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企业投资的类型、程序和应遵循的原则;(2)掌握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项目现金流量的内容;(3)掌握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和调整所得税的具体估算方法;(4)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和各种典型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5)掌握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6)掌握完全具备、基本具备、完全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判断标准和应用技巧;(7)掌握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在多方案比较决策中的应用技巧和适用范围;(8)熟悉运营期自由现金流量和经营期净现金流量构成内容;熟悉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与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的区别;(9)熟悉动态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10)了解互斥方案决策与财务可行性评价的关系;(11)了解多方案组合排队投资决策。

本章主要变化:(1)“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原来的内容,“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简称新建项目,是以新增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投资项目,其投资内容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包括流动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修改后为“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是以新增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投资项目,其投资内容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包括流动资金投资”;(2)“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的公式原来的内容,“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修改后为“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3)“完整工业项目终结点现金流量”原来的内容,“显然终结点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等于终结点那一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该期回收额之和”,修改后为“显然终结点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等于终结点那一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该期回收额之和减去维持运营投资”;(4)更新改造项目

现金流量公式,删除了“建设期末的净现金流量=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5)“静态投资回收期”原来的内容,“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修改后为“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6)“净现值率法”的内容,删除了“该法可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的比较决策”。

第五章 证券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证券投资的目的、特点、种类与基本程序;(2)掌握股票投资的目的、特点;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方法;(3)掌握债券投资的目的、特点;债券的投资决策方法与投资策略;(4)掌握投资基金的含义、种类;投资基金的价值与收益率的计算;基金投资的优缺点;(5)熟悉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含义和特点;熟悉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投资决策;(6)熟悉优先认股权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计算;熟悉认股权证的投资决策;(7)熟悉期权的含义、特点及期权投资的方式;(8)了解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风险与策略。

本章主要变化:(1)修改了“证券投资的特点”,把“价格不稳定”改为“价格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2)把“公司型基金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管理基金公司的权利”改为“公司型基金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管理基金资产的权利”;(3)对于开放式基金把“更不能把全部资本用来进行长线投资”改为“更不能把全部资产用来进行长线投资”;(4)把“除权优先认股权”里“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按比例下降”改为“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相应下降”。

第六章 营运资金

本章要点:(1)掌握现金的持有动机与成本,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2)掌握应收账款的作用与成本,掌握信用政策的构成与决策;(3)掌握存货的功能与成本,掌握存货的控制方法;(4)熟悉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5)熟悉现金和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变化:(1)“经济进货批量模型”原来的内容,“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修改后为“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变动性进货费用与变动性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2)“保险储备量”的公式,修改后为“保险储备量=l/2×(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x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正常订货提前期)”,把原公式中的“订货提前期”改为“正常订货提前期”。

第七章 筹资方式

本章要点:(1)掌握筹资的分类和筹资渠道;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额比率法、直线回归法和高低点法;(2)掌握吸收直接投资、普通股、留存收益等权益性筹资的方式及其优缺点;(3)掌握长期借款、债券、融资租赁等长期负债筹资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缺点;(4)掌握短期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券、应收账款转让等短期负债筹资的含义及优缺点;(5)熟悉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熟悉认股权证筹资的特征和优缺点;(6)了解筹资的渠道与方式,筹资的基本原则;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组合策略及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本章主要变化:(1)“债券到期偿还”原来的叙述是,“到期偿还,是指当债券到期后还清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修改后为“到期偿还,是指债券到期时履行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2)“补偿性余额”原来的表述是,“它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修改后为“它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名义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3)“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的内容,删除了“在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各自占有的比例,称为筹资组合”。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本章要点:(1)掌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2)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量方法;(3)掌握资本结构理论;(4)掌握最优资本结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分析法;(5)熟悉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6)熟悉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7)熟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8)熟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以及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本章主要变化:修改了“公司价值分析法”,把“公司的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改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删除了公式“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总价值”及相关说明。

第九章 收益分配

本章要点:(1)掌握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2)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3)掌握股利理论;(4)掌握各种股利政策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5)掌握股利分配的程序;(6)掌握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7)熟悉股利的发放程序;(8)熟悉股票股利的含义和优点;(9)熟悉股票分割的含义、特点及作用;(10)熟悉股票回购的含义、动机、方式及对股东的影响。

本章主要变化:(1)法律因素,把“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会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规定”改为“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规定”;(2)把“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改为“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权益资金需求”;(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把“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当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改为“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4)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把“一成不变地奉行一种按固定比率发放股利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改为“一成不变地奉行按固定比率发放股利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5)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把“由于年份之间公司的盈利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改为“年份之间公司的盈利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6)股利分配程序,补充了“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7)股票股利,把“发放股票股利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息”改为“发放股票股利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8)股票分割,把“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将一

张较大面值的股票拆成几张较小面值的股票”改为“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第十章 财务预算

本章要点:(1)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2)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3)掌握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4)熟悉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及定期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5)了解财务预算的含义与功能及其在财务管理环节和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变化:(1)管理费用预算原来的公式,“某季度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该年度预计管理费用-预计年折旧费-预计年摊销费),4”,修改后为“某季度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该年度预计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中的预计年折旧费-预计年摊销费)/4”;(2)现金预算原来的公式,“某期现金余缺=该期现金收入-该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措与运用”,修改后为“某期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该期现金收入-该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措与运用”。

第十一章 财务成本控制

本章要点:(1)掌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要素;掌握财务控制的方法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及考核指标;(3)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4)熟悉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5)熟悉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和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6)熟悉责任预算、责任报告的编制方法和业绩考核的要求;(7)了解财务控制的意义与特征,了解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种类与方法;(8)了解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了解ERP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本章主要变化:(1)把“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制利润总额”改为“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2)把“一般情况下,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三种不同的原则中进行选择:一是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二是以历史平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改为“一般情况下,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三种不同的标准成本中进行选择:一是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二是历史平均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3)把“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改为“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4)把“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改为“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5)把“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改为“可控差异,是指受主观努力程度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6)补充了“采用三差异法,能够更好地说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低所导致的成本差异情况,便于分清责任”;(7)把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中的“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改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8)把“确定最优质量成本的方法可参考合理比例法进行”改为“最优质量成本可参考合理比例法确定”;(9)把“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改为“ERP是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10)把“有了ERP,只使得及时生产系统在生产环节和库存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改为“ERP使得及时生产系统在生产环节和库存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11)把“利用ERP。只可以较好地确定在什么时间购进什么原材料或产品”改为“利用ERP可以较好地确定在什么时间购进什么原材料或产品”。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篇9

关键词:企业筹资 融资租赁 方式选择

一、企业筹资方式概念

筹资方式是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筹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源筹资方式,即企业将自己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另一种是外源筹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筹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筹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

二、企业的各种具体筹资方式

目前企业外源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银行长期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

(一)银行长期借款

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优点是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有杠杆效应,但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二)发行公司债券

债券是由企业或公司发行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的企业以债权为书面承诺,答应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按照事先规定的利率付给利息,是企业主要筹资方式之一。其优点是资金成本低、保证控制权、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债券筹资具有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作用。但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三)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又称为财务租赁,是区别于经营租赁的一种长期租赁形式,它满足企业对资产的长期需要,故也称为资本租赁,分为售后租回、直接租赁、杠杆租赁。融资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到承租方,现在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其优点是筹资速度快、有利于保存企业举债能力、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可以获得减税的利益,但租赁成本高、利率变动的风险。

(四)直接吸收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人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投资者的出资方式主要有现金投资、实物投资、工业产权投资、土地使用权投资等。吸收直接投资与发行股票、留存收益都属于企业筹集自有资金的重要方式。它是非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筹措资本金的基本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但资本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三、影响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现代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比较标准,必然作出不同的评价。且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企业在选择某种筹资方式时,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来合理地进行选择,在选择时应结合下列因素:

(一)筹资数量

筹资数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它与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成正比。企业必须根据资金的需求量来合理的确定筹资数量。

(二)筹资成本

在筹资数量一定的条件下,必须进一步考虑筹资成本的问题。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构成了筹资成本。在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分析各种筹资发生的资金成本并加以比较,从而找出差异,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筹资方式。

(三)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经营的风险.二是资金市场上存在的固有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公司未来经营收益、支付息税前利润本身所固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很多,如产品需求、价格变动、经营杠杆效应等。但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而另一种风险在企业筹资时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即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由财务举债经营引起的,它是企业承担的超过股票风险的额外风险。财务举债经营会使企业税后利润大幅度变动,并增加了企业破产的概率。但是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效应所带来的资金收益率上的加速上升。如果企业在这部分中的收益大于本身的筹资成本,那么这次筹资行动就是成功的。

四、如何选择筹资方式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位企业决策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它与企业资本结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无法达到发行股票的条件,因此其最常见的筹资方式就是吸收直接投资、利用商业信用、银行借款等,这就限制了筹资的规模和企业的发展。即便如此,选择筹资方式也需反复权衡利弊,所以首先要明确筹资方式的分类及特性,然后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筹资方式。

(一)综合资金成本和风险结合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对风险的考虑,企业不可能只从某种资金成本较低的来源筹集资金,而必须从多种来源取得资金,这样就产生了各种来源的资金组合问题。因为每种筹资方式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既要综合资金成本低,又要财务风险小是不可能,所以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在控制筹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投资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公司可以对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组合得出多种筹资方案,对不同的方案分别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然后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几种方案。再根据公司财务现状、项目预算以及证券市场的未来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以构造合理的融资结构。

(二)考虑资本市场状况和公司的经营现状

譬如市场交易投资清淡,尽管提高股权筹资比例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认购力不足,较高额度的股权筹资行为有可能以失败告终。因此,市场趋淡时上市公司不妨多发行一些利率合适的公司债或可转换债券。同样的,在选择债务筹资时,除了考虑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外,还应更多的考虑公司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在项目建设期内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足以支付每年的利息,否则有可能因现金流匾乏导致企业经营停顿直至破产。

(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经过长期的演进与发展,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英美等国的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这样一个顺序,即企业筹资遵循内源筹资、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先后顺序。在外部筹资中,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债务筹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资金不足时再发行股票筹资。

(四)根据企业规模

由于企业规模不同,因而各自所需的资金数额多少亦不相同,而不同的筹资方式所能提供资金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额度。所以不同规模的企业选择筹资方式时的顺序亦不相同。对于大型企业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选择能够提供大量资金且期限较长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顺序可以是: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银行借款。而对于小型企业由于其资金的需要量相对较少,应选择机动灵活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顺序可以是: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筹资是企业走向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有利的筹资条件,综合考虑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筹资结构、资本市场状况等,从企业的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出发,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满足其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各种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必须认清筹资的成本和风险,筹资方式与筹资渠道更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将筹资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翁晓苞.林竹华.浅谈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年 14 期.

篇10

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占的分值都较高,因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近三年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近四年《财务管理》考题中总的题量保持在50题左右,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平均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5~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对考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二、2011年考试教材主要变化与教材基本结构

2011年教材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仅进行了勘误。2011年《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

(一)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第三章)、投资管理(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五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第六章)、税务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a

第三章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i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第四章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第五章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

第六章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

第七章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女4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

第二章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销售预算的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

第八章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以上内容是《财务管理》教材的基本框架以及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上述内容对于通过考试十分重要。

三、近年《财务管理》试卷命题规律及趋势预测

(一)命题规律总结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该课程考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时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二是有一定的综合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宴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三是计算量较大。错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大。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的作为学习重点。

(二)考试趋势预测一是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0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二是试题难度预测。财务管理考试历年试题难度适中,预计今年总体难度会保持20lO年的水平。三是重点、考点预测。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11年考核的重点。

四、2011年《财务管理》复习应考方法

针对课程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准备时,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和应试要点对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顺利通过考试很有帮助:

(一)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科学合理,方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根据经验,要较好地在短时间内掌握《财务管理》并以良好状态迎考,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两薄一厚”、“研练结合”、“狠抓基本”和“提高计算”等。

一是“两薄一厚”。既要人进去,又要出得来。“一薄”,就是在详细学习之前必须先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结构,明确整个课程共分为几大块,每一大块主要包括什么内容,每一大块的重点在哪里等,做到学习之前对整本书胸有成竹,使自己有居高临下之感。

“二薄”,就是通过详细研读和练习,要达到对全部内容了如指掌,解题思路自然流畅,公式术语随时显现的状态,将书读“薄”,可以“出来”。“一厚”,是要理清教材思路,详细研读教材内容,把书读“厚”,从而对各知识点理解更为丰富。这一步十分关键,需要时间,但更需要毅力。到了这种境界,迎考也好,工作也罢,都可以对《财务管理》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二是“研练结合”。既要研习教材,又要做大量练习。迎考

准备太体可以概括为“教材・习题・教材・习题”。学习的第一步是要全面、深刻、细致地掌握教材内容,坚决防止那种一上来就做题、片面搞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但只看教材也不行,不可能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于是第二步通过做习题,以巩固教材的知识点,不断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第三步,对于不懂、不会的内容,回过头来再去精读、体会教材的讲解,最后再通过做习题。经过不断循环往复,理解和解题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因此,要研读教材与精做习题的有机结合,切不可有所偏废。至于题目,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题目比较简单,直来直去,旨在帮助考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第二类题目难度相当于全国统一考试题目,目的在于提高,多做自然有益无害;第三类题目是全国统一考试历年试题,通过做这类题目,可以摸清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迎考益处良多。经验证明,第二类题目和第三类题目必须做,而且要有一定的量。

三是“狠抓基本”。首先,要掌握财管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其次,要掌握财管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控制的方法,如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杜邦体系分析法、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的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才能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务问题的操作能力。

四是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较大、有一定的难度,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例如:多动手亲自计算,步用计算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考生们只要用足了工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应试要点一是全面掌握,认真通读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财务管理》是以考办指定的辅导教材的内容为命题范围。因此,考生要通读并熟悉教材内容,教材至少看三遍,记住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公式及计算。弄懂弄通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弄通,就忙于阅读其他参考资料,做模拟试题,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

二是加强平时练习和考前应试测试。《财务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计算量较大。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应用,并要有综合和分析能力。因此,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要多做一些练习题,把教材中计算公式、计算表格、有关数据的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考前虚在规定时间内练习五到八套模拟试卷,使自己进入到临考状态。以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

三是学习时着重突破重点和难点。教材的重点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时,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要花功夫突破难点。难点内容有其共性,有些内容则因人而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的思路,同时,对教材的例题反复阅读、体会。另外,考前通过多套模拟试卷的练习,也有利于用较短的时间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四是复习时注意归类掌握教材的体系内容。尽管教材的内容很多,但《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许多章节之间所应用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如投资管理和证券评价中,都大量用到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原理。教材中,用相同的原理说明不同问题的地方很多,如果能够适当归纳,对于用较少的时间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很有帮助。

五是考前要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对教材内容是否掌握,最终是否能顺利通过考试,关键是能否用所掌握的知识顺利回答各项考题。如果平时熟悉答题技巧,不仅有助于检测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而且也有助于考试时能够顺利回答考题。

(三)考前准备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应试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表达知识的能力。不少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不行,这是种极不可取的态度。必须有自信,如果首先就自认不行,底气不足,那参加考试必然失败。考试成功的信心来自于熟练掌握应学的知识,以及懂得如何能在考试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考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一是心理准备。应该相信自己,只要自己真正认真备考,就应该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不能未战先怯。另外,考前要积极认真准备,使自己进入考试状态,进人考场后要保持良心态,切不可紧张慌乱,要有通过考试的信心。考试答题时,遇到难题,不会解答的题,不要慌乱,要冷静思考,从容对待。二是物质准备。带好准考证、准备好钢笔、尺子、笔。参加财务管理考试,切记要准备好计算器,最好在考试前熟悉一下计算器的功能,保证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

(四)答题技巧一是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财务管理考试的特点是时间紧,题量大。为了争取更多的分数,应遵循“客观题少。主观题多”的原则合理分配时间。至于多大的分配比例最适合自己,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加以掌握。通常,选择题应试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且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做出估计后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做出选择,这样,就有足够时间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另外,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很必要,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对考生较好的建议是:对于客观题,千万不要在拿不准的题目上浪费时间;对于主观题,应先做最有把握的题目,把应得的分拿到后,再心平气和的做把握性不大的题。这样安排可以争取更多的分数,并可避免“既做不出难题,有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平和的心态做容易题”的遗憾。

二是选择题。按题目要求答题,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有些考生,一看基本项,紧接着就被―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住,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答案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要学会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

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项与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来自于指定辅导教材,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为了凑数,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你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机率。要做到这一点,建议考生最好仔细考虑各个选择答案,把备选项与基本项、各选答案与备选答案之间联系起来考虑。不要盲目胡猜,不要选择那些看起来对、读起来很有吸引力的错误答案,从而中了命题者的圈套。如果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可以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三是判断题。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要构思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说某道命题正确时,它必须都是正确的。因此,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诃,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诃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你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如“存货周转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做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案。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如“固定成本只是在相关范围内保持其成本习性”属于相对概念。只要判断题中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另外,作判断题要慎重,因为判断错误会扣倒分;关于这一点,考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是计算与综合题。计算与综合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但由于计算与综合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果本类题你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是,在一门课程中,可作为计算与综合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把握,你可以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做计算与综合题时要注意以下二点:(1)详细阅读试题。对于计算与综合题,建议阅读两遍。一方面,准确理解题意,不致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2)注意解题步骤,如计算与综合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判卷时,主观题是按步骤给分的。而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题但得分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