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地方高校;实践教学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具有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能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具体工作,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管理工作,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为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要由受过系统教育的劳动保障专业人才完成,同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目前,我国专业化的劳动保障人才缺口较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类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三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从1998年我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培养了大批该专业毕业生,为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很快胜任工作,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
2原因分析
2.1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当前地方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实践课程开设过少,实践学时过少。此外,地方高校一般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对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估等往往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制度作支撑,较主观、随意,并且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较陈旧。在课程开设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一般涵盖了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更新快,但是偏重于理论的介绍。有些教材虽然名为××理论与实务,但是实务部分一般都是具体某省市的社会保障管理条例、细则,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阐述,教师在授课时或者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根本不讲授,只是讲授理论部分。
2.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近年来学校对教师的招聘普遍重视学历,近年来招聘的教师多是年轻没有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实践经验;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急需的课程,师资更是严重缺乏,如社会保险精算等。经历了几年的扩招,高校普遍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当前人们只看到大学教师工资高,待遇好,工作清闲,却不了解上好一门课要付出多少精力。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认为高校的老师是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人们对扩招后师生比例认识不足,大家都知道扩招后学生增加了多少,却没有多少人关注同时老师增加了多少。我国的高校生师比例比国外高出很多。在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我国705所高校平均生师比为16.60︰1,地方高校形式更为严峻。相比较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生师比要低得多,例如美国11所著名大学生师比平均为6.7:1。一名成熟的教师约需要六年的讲课经验,一些落后地区的地方性大学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流向大城市,导致学校在短时间内较难找到优秀的或者合适的教师人选,大量的课程压在其他教师身上,一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负担过重,导致教师无暇在实践上花心思,下功夫。
2.3缺乏实践教学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训软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实训软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缺乏专业特色。很多高校误以想当然的认为该专业不需要实验室,在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软件的开发引进上不愿投资。另外,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基地数量少、接收能力有限;关系不稳定,缺少可控性;方向单一,选择范围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
2.4重科研,轻教学的高校管理制度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关注拿多少项目,发表多少篇论文,导致教师无心恋战教学,理论课教学相对较简单,上完课就离开,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被忽视。这主要和当前的高校制度导向有关,教师只要有了科研项目、发表了高层次学术论文就有了就会顺利的通过评职称,受到学校的重视,导致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科研上,对于教学本身敷衍塞责,更谈不上搞好实践教学了。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许多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过于草率,没有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而是简单的将任务交给某位教师去完成,结果导致培养方案目标不科学具体,课程体系不合理。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应为地方服务,但是由于事前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无法把握地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毋庸置疑,按照此种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2改革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一些高校存在的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情况,学校应通过大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降低生师比,减轻在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确保教师有足够精力投放在实践教学上。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一定的研究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当前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学历有明确的要求,而对实践经验方面大都没有要求。面对这种局面,高校应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加大实践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为了激发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应增加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除此之外,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也应加大实践教学经历在此中所占的比重。
3.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应加强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鼓励骨干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如安排教师在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习锻炼,提高其业务能力;鼓励老师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的政策讨论相关的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等。此外,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地方高校还可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授课教师,建设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4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为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可引导教师在授课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现场观摩法等,让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执行层面了解实务知识,从而更好服务于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领域。同时,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3.5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业务工作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打造实践教学平台非常重要。为此,高校应建立劳动保障业务模拟实验室,引进诸如“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和实验我国劳动保障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在实验室中开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实训操作,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更加真实、形象地消化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篇2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43-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是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一定程度的思维抽象的结果。从科学角度上讲,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建设方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建设方案的设计中,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方案的开发要经历分析、设计、编制三个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都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能够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超前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明确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的动向,从而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引领本职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现实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一定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要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而建设,不应追求大而全。要适度考虑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作用。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应盲目地追求高、精、尖。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发挥使用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出现闲置和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要量力而行,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突出生产性,要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3 通用性原则。实训基地必须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在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不要强调实训基地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 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性。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步骤
1 建设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地的建设水平和今后的利用情况,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方案的制订一定要科学、全面、合理和可操作。建设方案的制订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对学院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1)调查分析本院实训基地(实训室)现有的实训项目及设备情况。(2)学校师生要对现有实训基地(实训室)及规划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评价与认识。(3)对全国有关同类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隋况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对社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1)要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性进行分析。要广泛征询社会和各专业的不同对象。(2)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吸纳行业专业及职教课程专家共同分析。
第三,专业技能的确定。(1)明确从事该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所有的工作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分析和总结,找出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操作项目。(2)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列出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专家老师沟通,再作分析、筛选和补充。(3)最后进行列表整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该岗位工作任务。
第四,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的确定。(1)通过课程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依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实训内容。(2)根据该项任务出现的频率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实训基地的规模和仪器设备的数量。
第五,根据确定的实训内容和基地规模及设备数量,再结合现有基地条件及资金情况最终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定各项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 的统筹和协调,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强化项目管理,特别是对建设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保证质量。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等部门要与建设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第二,学院要加强资金保障力度,要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学院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多渠道吸纳资金,特别要寻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实现施工的科学化管理。从施工队伍的招标到现场的监管及设备仪器的集体采购,从基地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竣工验收,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在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实训基地高质量完工。
第四,加快教师的培养,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基地建设同步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学校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并积极引进社会技术人才,可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也可通过老教师的帮带及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高职院校资金的不断投入,实训基地的规模和档次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和提升,保证了实训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更新建设理念,寻求多元投资途径。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研发生产、技术培训、社会服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但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单靠学校的资金很难达到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探讨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互利双赢,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2 实训基地应注重职业文化的渗透。实训基地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的模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接触到职业的文化,了解本职业的特点。实训基地应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为职业现场输送既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
3 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实训有三个阶段:课堂实训阶段、仿真模拟实训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而仿真模拟实训一般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是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仿真性和生产性的建设设计,绝不能是传统实验室的扩大。
4 加强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进程。实训基地或实训室的功能不应只停留在单纯的学生实训方面,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建。学校办实体,既能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问题,又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最主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学校培养双师型的道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业化是实训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3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应用技术型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生产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高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当今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引起各大院校的重视,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或创新实验室,邵阳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科性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学校积极地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1]。
一、现状分析
近些年各地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引入一些新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如开放式课程设计和本科毕业设计采用实物制作而非学术论文形式等。在实验教学方面逐渐减少较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研究性创新实验,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但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专科学校升本组建的,学校的人才梯队和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等都有不小的限制,学校实验场地、实验经费、实验仪器、实验人员素质等都有待完备,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内容还停留在10多年前的水平,实验的整体层次较低、内容缺乏新意,不能紧跟学科前沿,甚至有些课程实验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被淘汰;虽然有些高校提出开放实验室的政策或要求,但教学型实验室承担着大量的实验教学任务,无法作为学生课外实践场地,也不适合创新教育理念,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2]。
二、建设理念
实习基地、实验室等教学条件的建设和完善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条件,从而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建立良好的教学平台,但是实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转变才是更重要的,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创新基地建设理念。
创新基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尽可能满足创新基地学生的求知需求,同时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基地[3]。
三、基地建设改革方案
(一)建立和完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需要解决管理机制这个重要问题。学校在建设创新基地时,尽可能放宽对基地的管理,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基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块实验田,在政策上尽可能多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基地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在基地中有序运行。
(二)加强实践基地队伍建设
基地的梯队成员建设是重中之重,实践基地由研究员、教授、研究生、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大学的核心主要是大师而不是大楼,实验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否进行高水平的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任课老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作指导,学生不能尽快熟悉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很难单独完成创新实验工作。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科学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并积极参与申报学院科研课题,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尽可能使科研经费向真正热爱学习积极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倾斜,设立创新专项基金,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次,充分肯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做出的贡献,给教师设立奖励基金并在教师申报课题时予以优先考虑[4]。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能力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邵阳学院已将发展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我院电气工程系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唐宏伟,唐杰,尹进田,李海娜.依托科技新基地培养创新型电气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25-26.
[2]孙凌,徐建成.加强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117-118.
篇4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已初步建成。县教育局将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组织学生到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地址在石桥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对中小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学校评价制度的重大改革。文要求各地要确保中小学生参加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活动的时间,按照新的课程计划,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到实践基地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文要求各地要集中时间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初二、高二学生集中参加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根据我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的实际接待能力,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在2011-2012学年度首先安排全县初中二年级学生集中到素质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每期活动时间5天。其他各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的时间由各学校按国家课程规定安排。
二、活动要求
集中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由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统一协调管理。素质教育基地要不断加强特色项目建设,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分别开设不同的活动课程,努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体质;要大力改善素质教育基地的饮食、住宿、卫生条件,积极为参加活动的师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努力使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家长及社会满意。
各学校要把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及评价将如实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并将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各中小学要认真组织,积极配合素质教育基地进行培训前的对接,加强对学生入营前的纪律教育和文明教育,加强对学生培训期间的管理,班主任要和本班学生一起参加培训活动,协助基地指导教师组织好本班的纪律。
各中小学在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活动过程中,要制定周详的接送方案,要特别重视接送学生的交通安全,选择车况良好、证照齐全的车辆,安排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驾驶员接送学生。学生在基地活动期间,各校要安排带队领导、教师和相关人员全程跟踪管理,确保学生在活动期间的安全。
三、人员安排及收费标准
按照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接待能力,各中小学每次安排600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县物价局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各中小学本着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原则,大力宣传,积极发动,稳妥组织活动开展,要充分讲明政策及活动意义,并将收费情况予以公示,对特困生、孤儿等无力交纳活动费用的,由学生所在学校承担相关费用。
篇5
关键词:地方高校;行业协会;应用型人才;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90-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来说,只有发掘自身的办学优势才能使学校不断发展,只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吸引人才,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4月25日“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春季论坛中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应适应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努力探索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同时,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区域的社会经济,也要求地方高等院校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从而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应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地方高等院校目前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应是具有实践能力很强的人才,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高等院校利用自身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与各行业协会展开合作,利用行业协会所掌握的资源协助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行业协会渐渐发展壮大起来,它们掌握着本行业的发展动向,影响着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地方高等院校与各行业协会结合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路。地方高等院校可从以下几个途径与各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一、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1.保持专业设置和发展的特色性。地方高校应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它的发展应立足于地方高等院校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预测和趋势分析。目前对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来说,进行专业设置,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并没有对本地区所需人才进行细致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这就容易造成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相脱节,这也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有的地方高校看别的高校办什么专业就跟着办什么专业,看到社会上什么专业容易招生,就办什么专业。仅凭这种感性的、表象的感觉就主观地去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是不科学的。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应设置哪些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以对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测评为依据,要做好这项工作,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与各行业协会合作,与各行业协会的成员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各行业协会掌握着成员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相关信息,可以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合作的高校,高校得到这些信息后可以据此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通过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合作能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中及时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同时,高校还能依托各行业协会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研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践,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中有各行业协会的参与可以降低高校单方面决策带来的失误,保持学校的专业特色。
2.保持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特色性。高等院校培养的各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实现就业,要让合格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实现较高质量的对口就业是各高等院校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学校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通过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可以邀请行业协会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做行业就业指导报告,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和职业,同时,可以与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把各行业协会的成员企业请进学校,召开各类专业人才供需专场招聘会,实现学生较高质量的就业。
二、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合作
对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应培养的是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上应不同于教学研究型高校相关专业,应侧重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还明显带有教学研究型院校教学模式的痕迹,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脱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地方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可以邀请行业协会参与各课程建设,学校和行业协会共同研究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链接,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行业协会参与专业建设可使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熟悉职业资格标准并把它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从而强化了各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专业操作技能。邀请行业协会参与专业建设也将促使高校教师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研究式、讨论式方法授课,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合作
地方高等院校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但目前我国从事高校教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没有企业实践的经验。对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建设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合格的师资队伍是目前面临的非常现实的挑战。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办学特色靠专业彰显,专业特色靠课程支撑,而课程的完成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校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由学校和行业协会共同搭建一个合作平台,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实施以研究为主线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高校可以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聘请行业协会中的行业专家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同时,高校还可以选派教师通过行业协会联系到相关的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也进一步拓展了行业协会的功能,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使行业协会成为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正实践基地。
四、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合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中要具有职业真实性或相似性,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各种专业技能才能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活动,熟悉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然而,目前对于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学条件完成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各种专业技能训练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通过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实现此教学目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途径。高等院校可以依托行业协会与地方、行业、成员企业加强联系,发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更多的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在相关企业的实践锻炼,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真实感受职业环境。通过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选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有一定规模、一定经营实力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一般应选择与高校专业对口、技术水平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二是要加强与聘请的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学校专业教学内容和要求,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三是要与企业加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还解决了高校实践教学环境中职业真实性的缺乏,学校还可以吸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关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调整论证工作,听取他们的建议,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通过高校与行业协会以及成员企业的联系,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逐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关于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57-59.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1-4.
篇6
现在孩子的劳动教育确实弱化了。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对于学多少知识、长多少见识、会多少能力看得很重,但对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特别重视。一来是因为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去干家务、做劳动,二来是因为孩子确实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劳动体验,暂且不说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田间地头,即使农村孩子,也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田地或荒废或集约化经营,干农活的机会也不多了。况且,学校也没有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这样一来,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来说,“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等现象很常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这“三爱”中,爱学习、爱祖国不难理解,学校都很重视,在教育工作中也一直都强调,但“爱劳动”这一点却做得不够,很多学校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和进步,劳动教育都不能忽视。诚然,现在在农村,孩子平时不再需要上山割猪草、打柴火,也不需要在农忙双抢季节收麦子、拾稻穗;在城市,孩子可能也用不着自己洗衣服、烧饭、打扫卫生。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劳动就不需要了,劳动教育就不需要了,只能说明劳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发生变化,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随之调整。劳动不仅是一种生活体验,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孩子尊重劳动、勤俭节约、劳动光荣等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有明确的导向。近期,最新调整修订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已经出台了,在课程结构、内容设置、课时安排、价值导向等方面都有一些显著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别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提出“要让学生有适当的劳动体验,通过出出力、流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有了这样明确的导向,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呢?
首先,学校可以根据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自主安排开展劳动教育,可以长短课相结合,也可以大小课相结合;可以在校内上,也可以走出去,关键是要有相应的师资、一定的课时来落实。有些学校在校园内专门开辟了小菜园、百草园等供学生体验农业劳作,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郊区学校,城区的学校往往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做到。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社会大课堂的农事体验基地、农业博物馆等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体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比如,中国农业博物馆,或者一些专为青少年学生设立的以学农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开设了农业科普教育、农事农活体验、农业文化活动、农业手工制作、生态农业养殖、果蔬观光采摘等寓教于乐的生态农业劳动实践项目,这些项目都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篇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南京市场,河西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喜达屋集团的豪华精选酒店都在今年相继开业,还有江宁即将开业的金鹰、万豪,万众瞩目的2017年即将开业的瑞吉豪华酒店,这些都导致酒店业用人需求激增,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更是迫上眉睫。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流失率是非常高的,就全国平均水平来说,每年大概只有35%左右的学生留在本行业,所以酒店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和行业极缺大量人才的矛盾近些年来非常明显。
此外,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公共服务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提上日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企业、对学校来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都显得极为重要。对学校来说,酒店实习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保证在最终就业前熟悉行业,帮助日后更好就业,提升就业率;对企业来说,遴选到更加适合的人才,为其人才储备做好保障工作;对学生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融合阶段。但对于这部分教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却大都没有意识到其真正的重要作用。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几年来发展飞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短短几年内,打造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新亮点,先后相继建立“古南都班”、“喜来登班”,为江苏省培养了多批高素质的酒店管理类人才。本文以“喜来登班”为例,就其取得的经验进行探讨。
一、酒店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实习基地的初建,后期维护度不够,双方的合作停留在表面工作
由于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专业建设质量当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很多学校比较在意实习基地的数量,对初建比较重视,但当合作关系建成之后,对于双方的合作方式、方法、改建等后期就会相对忽略,维护不够。学校方面的实习教学仅仅停留在管理方面,未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的具体改革,忽视了实习的教学作用。且和酒店的日常联系较少,虽安排了实习指导教师,但大多趋于形式化,不能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入指导。而对于酒店来说,学校不过是为其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员工储备库,为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未想要将实习工作落到实处,故双方的合作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层次较低,只是临时的一种人才供应。
(二)教师实践技能不够
在本科院校,教师学历都比较高,基本硕士以上。老师们的理论水平都较丰富,知识框架结构也比较完整,学校还在不断提高教师引进门槛。但旅游管理专业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先有实践再有理论,老师们由于大部分都没有酒店工作经验,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导致实践技能明显欠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联系起来,导致酒店实习指导工作的落后。
(三)酒店提供岗位单一,学生实习满意度低
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前,都对实习生活抱有较高期望,认为终于可以脱离单调乏味的理论学习,进入实践操作了。但进入酒店后,由于大部分酒店仍是把学生看成是廉价劳动力,实习变成顶岗工作,导致学生没有任何过渡,直接进入工作。甚至会出现用人单位只考虑酒店各部门的需求,出现哪个部门缺人,实习生就被分配到哪儿去,整个变成救火队队员。从而直接导致整个实习期间满意度低,学生抱怨良多,从而退缩,想方设法离开岗位,甚至可能让学生产生彻底离开这个行业的想法。
二、酒店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措施――以“喜来登班”为例
酒店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应在充分认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学校与酒店双方深度合作。制作完善的实习指导方案,执行严肃的实习指导制度,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也实实在在满足酒店对高素质技术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达到双赢局面。
(一)慎重选择酒店实习基地
在目前酒店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酒店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现实专业才人供给的短缺这一矛盾日益显现,所以每一年有大量酒店与学校联系,以求得实习生。对校方来说,实习基地的供给是无忧的。但由于课程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对实习基地的功能要求也就不一样,且部分酒店要求实习生的目的也不一样,所以应根据我们的实习要求慎重选择实习基地。学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应本着长远发展的想法,和企业深入合作,在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共同进行,实行多种方式的合作。从而我校从2014年起和常州武进九洲喜来登和江阴黄嘉喜来登共同合作,办学“喜来登班”,实现了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又娇生惯养,个性强,想法多,却对现实生活适应性较差,且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应区别于大中专及高职院校,所以应在平时就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在课程中多途径的加入相关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例如开设人力资源课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设计,进行就业及创业指导等等。定期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优秀管理人员在校开展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从而达到深化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素质的目的。
(三)转换理念,加强沟通,真正实现校企共同培养
“喜来登班”的招生是按喜达屋集团的经营范围和用工标准,从我校大三年级旅游管理专业中通过招生宣传和自愿报名,经过企业面试,从近200名大三学生中选拔出25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对于“喜来登班”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通过建立“喜来登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校内建立喜达屋集团员工理论培训基地,在企业内建立南京晓庄学院实习就业基地及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通过签订协议,学生经过企业培训和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企业工作。这就为学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
1、设置多种培训形式。主要采用周末上课、工学交替、定岗实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培训。我校学生从入学后第五学期即大学三年级开始, 9月份左右组织学生报名、面试和组建“喜来登班”。该班学生第五、六学期根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利用周六白天全天上课,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较强结合。这其中并抽出部分周末时间,参观访问两家酒店,以工学交替方式学习,第七、八学期以安排在酒店实行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教学。学院并规定所有“喜来登班”学生的培训、实训、顶岗实习可以冲抵南京晓庄学院在籍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和第八学期的实习学分。
2、实习期间双方共同配置指导教师,加强沟通,加深交流。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除了校方要为学生配置实习指导教师之外,酒店也需为学生配置部门经理以上级别的指导老师。双方就学生的实时心态和状态,多次交流,时时调整,期间至少进行一次轮岗,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产生归属感。切实为企业达到初级管理人员储备的目的。
3、培养“双师型”教师,利用基地培训锻炼我校教师,同时为喜来登酒店职工提供进修提高的场所。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所以要使教师能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工作,提高技能水平,实时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喜来登班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两家喜来登酒店。授课教师采用聘任制,聘请我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两家喜来登酒店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师及管理人员,授课费和管理费用由酒店承担。我校教师除可以到酒店担任培训任务外,还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教师的企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两家酒店的职工也可以到我校相关专业听课,接受培训。
篇8
一、活动内容
1、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本地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了解我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3、走访调查身边的先进基层党员,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4、农村地区的同学,深入调查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村目前存在的其他问题。
5、城镇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城镇居民中低保户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6、调查了解本地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改革现状。
7、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服务,如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8、结合实际,到厂矿、社区、健身中心等地方开展传播体育健身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要求我校在校学生都要加入到实践调查活动中来,开学后要交上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校团委将根据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若干名、、“优秀实践(调查)报告”若干名,颁发奖品及证书,对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同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我系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了力,特组织学生开展xx年那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有关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关注社会
二、指导思想
活动要紧紧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我部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规范,明确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要切合“学会感恩 体验成长 共建和谐 关注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特色实践服务和服务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争取建设一批基于长效机制、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和服务社区平台。
(一)家庭体验。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在暑假期间,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每天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外加一项其他家务劳动。另外强调必须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一位洗一次脚,深深体会一回长辈们的艰辛。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服务社会要从回报家庭做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体验
角色体验。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为导向,依托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在某一具体岗位上,从事一天以上的社会工作。要结合自我实际,盘活各种社会关系,主动出击,拓宽渠道,开展岗位体验、社会兼职、勤工俭学等活动,创造的实践机会。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实习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Carry out College Internship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nternship Practice Teaching
XIONG Shuangli, LI Anli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Practice hard and negative practice is a serious problem currently exists in college internships. This article from how to build a reasonable off-campus internship training program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llege internship practice base,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internships three suggestions on how solid and stronger college internship, to further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practice qua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 teaching quality
同志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歌德也曾强调“知识只有通过高贵的实践影响外面的世界”。大学生的实习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来说,分别是弥补自己就业的短板和通向就业的一扇门窗,提升教学质量与就业力和就业率的重要举措,企业考察和储备人才的有效方式。高校和企业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尤其是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学生的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但目前学生在校外实习涉及到工资待遇、人身安全、商业机密泄露、企业正常运转、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少和好奇心强给企业带来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一些单位由于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形式上接收实习生,但对于实习岗位的安排不完全考虑学生实习的最终目标,仅是让学生做一些整理文件、打杂之类的事情,不能完全达到实习目的,一些专家质疑实习的效果,并提出是否可以取消高校的实习。但是,一旦取消大学生的各类实习,现代教学研究型大学又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出台大学生实习相关政策,如广东为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另外,还组织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结合自己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现在不应该关心是否是实习,应该是如何做实大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实习作为理论 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与载体,真正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扎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在实践中认真社会,在实践中磨砺与成才。
1 合理的培养方案与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是做实实习工作与提高实习质量的前提条件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形式,是实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关键环节。成功的培养方案始终将实习实践融入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与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每种实习都是完成对整个教学课程的学习和对学生某些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西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实践体系示意图如图1:
图1
我们主要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时间创新培养平台与基地,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工作、创新、管理、沟通、社会适应和工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和主线,着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精神、实践和就业能力等。
2 稳定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尽管校内也有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基地犹如模拟的真空实习环境,学生只能学会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毕竟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才是培养提高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重要资源和保障。目前证明,仅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是完全不可能,也达不到实习要求,还是需要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习基地。当前十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合作模式、产学研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是校企双方长期保持“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生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核心目标是校企双方联合办学和联合育人。
各高校各专业建立和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习实践基地是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实习实践教学服务,应根据实习实践教学目标与计划,企业和行业优势,建立多层次实习实践基地。适合认知实习的单位不一定完全适合生产实习,适合生产实习的单位比一定完全适合毕业实习。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立一定不能简单地建在一方意愿的基础之上,学校组织实习主要是处于教学质量提升和缓解就业压力等需要,而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可以是主动联合学校为自己和社会培养学生,也可能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和节约经济成本,也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因此,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实习基地才是高校真正能长期合作培养人才的战略合作伙伴。
3 大学生实习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是提高实习效果与质量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管理与实习制度才能长期有效地维护与促进各实习实践基的良性发展。简单的依赖于人际关系的经验性和个体随机行为的实习,双方没有明确个则的责、权、利,意味着实习基地的随意性、临时性和不规范性,不能充分保障学生系统化的教学实习和各类实践。只有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及家庭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和建立各种规范、系统的实习制度,才能保障各类实习基地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实习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现有相关法律制度条件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主要包括:(1)校企双方签订产学研和共建实习基地类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包括明确学生实习产生相关的经费和安全问题等。有了协议的约束,督促企业将大学生实习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尤其可以促进双方积极地、规范地履行各自的义务,保障每年各种实习的顺利进行。(2)学校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并认真执行。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实习相关文件,并成立相关机构,但执行力度不够,认为实习工作主要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导致师生、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实习的极大不满。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实习工作,包括师资和经费的保障等。(3)实习前学校对实习生的教育与组织是完成各类实习的关键。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很多方面还远未成熟和稳定,缺乏职业素质和自我价值与能力的评价。实习前相关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应系统介绍和强调实习实践的目的意义、任务、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安全等内容。另外,提醒同学们切勿眼高手低,应正确定位,珍惜实习机会,在实习中积极主动多做、多问、多思、多学,认真做好实习日记。(4)学校应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或技术人员等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导师,一方面可以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实习实践教学工作,还可以参与校内理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有利于革新教学模式,培养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同时,还可以经常为学生做专业兴趣、职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教育。(5)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学生实习实践成绩或表现。不管是教学体系里的必修生产实习和课程实习,还是一般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都应认真评价学生实习成绩或表现。这样可以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实习,也可以及时了解实习中学生和企业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便于后期基地与实习机制建设的改进。(6)建立合理的实习基地评价和考核体系,定期进行实习基地评价和考核。高校应该根据评价评价和考核体系,每年考核所有基地,改革或淘汰运行不良的实习基地,增加“三赢”基地的投入,确保大学生有长期稳定的优秀的实习单位,进一步提升实习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真正的高等教育富含实习实践学习。实习实践的学习是高校学习的延伸,同时又是社会性的学习,不仅仅靠高校师生完成,更是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及家庭共同关心和努力探索,不断制定相关国家法律法规,革新教学模式、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等,真正长期有效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真正发挥实习实践教学的作用,真正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示范实习基地建设项目(12xjjx73)
参考文献
[1] 郑凌焱,孟琳.大学生实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46-47.
[2] 张炼,王新凤.我国大学生实习问题的政策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1.8:57-59.
[3] 赖红英,刘慧婵.广东为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N].中国教育报,2010.3.2:001.
篇10
论文摘要: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组建不久的综合性高职学院。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就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方案、建立高质量的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走产学合作道路、加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系统等工作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于2005年3月组建而成的全El制高职院校。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规定,学院的定位是:“……建设成为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主动开展各种类型继续教育和证书培训,与普通本科院校衔接,融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学院。通过努力,使学院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广州市,服务广东省,面向海内外,办出一流教育,培养适应广州、广东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并进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是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到2009年,争取办学水平达到教育部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等级标准。显然,学院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佳绩,当务之急就要借鉴国内外成功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根据广州、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和重点发展急需专业
专业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学院的专业发展要根据广州、广东的市场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
“十一五”期间,广州的软件、生物技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和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群将做大做强,钢铁工业、船舶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电力工业、造纸工业、轻纺工业等传统优势工业将得到改造提升,物流、会展、金融、中介和设计、商贸、旅游、房地产、外购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并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而广东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壮大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有优势的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物流业和会展业等生产服务业,巩固提升居民服务业、餐饮旅业等生活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信息化和促进社会事业信息化。目前,广州的紧缺技能型人才主要集中在护理、汽车应用与维修、现代汽车检测与修理、物流、信息、数控加工、交通、电脑应用、机械数控加工、医卫等行业。
当前,学院开设的专业有4O个,但经济管理类专业过多,与广州、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的专业偏少,而且专业特色均不明显。因此,适应广州、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结合自身条件,学院今后几年应争取开设数控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动漫制作、商务管理、保险实务、投资理财、涉外旅游、旅游英语、会展策划、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家具设计、公共关系、家政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学前艺术教育、城市管理与服务等急需的新专业。此外,围绕广州四大支柱产业群的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应确定与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生物以及现代服务业相关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从中培育在国内、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专业、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教学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主要反映在专业教学方案上。
1.课程开发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主体多元化
高职人才的知识结构由“必需”和“够用”的基础理论、以实用为目标的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三要素构成,决定了学院的课程开发要以广州、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和“双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建立职业岗位群能力模块,确立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此外,为使课程贴近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课程开发要由学校为主体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结合转变,让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
2.课程内容上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方面,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其中,基础课教学要体现“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课与专业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实践教学方面,要构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将体现当前社会职业岗位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新的生产工艺和发展趋势充实到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技术和操作技能。
3.加强精品课程、高质量专业教材和教学课件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是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设想,“十一五”期间将力争建成一定数量的国家级示范专业或特色建设专业、省级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市级示范专业。相应地,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也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因此,学院应明确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制订建设计划,确定负责人,创造一定的条件,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学院除要选用国家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外,还应鼓励、组织教师自编和出版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包括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和实训教材等。依照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优秀等级标准,学院在“十一五”期间要争取lO本以上的自编特色教材公开出版。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优秀等级标准中同样明确,所有专业课程都能应用多媒体教学。因此,学院要加大多媒体课室建设的投人力度,加快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建设,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
此外,教育信息化同样为高职教育带来一场革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院要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尽早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4.处理好师生关系,课程实施与评价要具有开放性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决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性地学习。与此相适应,课程实施过程与评价应具有开放性。要继续推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学院要重视教育质量的产出性评价,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内部监控系统。为此,学院要以教育部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方案”为基础,制定“专业剖析”和“毕业生能力剖析”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学科概念和结论,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路径,包括提供各种参考书、各种视听材料、计算机软件,实验实训设备、模拟实验室、院外实训基地等,要让学生学会探索和思考,锻炼和掌握工作技能。同时,要不拘泥于书面试卷的评价方式,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不限于学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职业岗位一线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
三、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质量的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支撑条件。目前,学院有院内实验室87个,院外实训基地81个。但院内实验室多属公共型实验室,且大多数设备陈旧,专业实验室严重不足。而院外实训基地要与学院的“十一五”专业发展规划相适应,也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因此,学院要加强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1.建设仿真的院内实践教学基地。一要营造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真实的或仿真的院内实训基地,并借鉴现代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二要使技术教育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得到充分体现,注重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推广与应用;三要基于合理使用有限资金、整合资源、提高投资效益等需要,让各专业共享各种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各种管理和服务;四要使实训基地在时间、空间上向学生、社会开放,不成为学院、某系部或专业的专用场所。
院内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大笔经费,而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不多,学院自身的财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应参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成功高职院校的做法,在争取广州市政府财力支持的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打开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办学渠道,以自筹方式解决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不足问题。
2.建设全方位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要不拘一格地寻找合作伙伴。要采取大中小企业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结合、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合作伙伴。二要寻找联系产学双方合作的纽带。如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现状、需求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包括在校和已毕业的学生)搭建学院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三要寻找校企双方合作的切人点,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即学院要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客户培训、人才引进、产品开发等方面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要为学生提供与学院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帮助学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向学院提供师资支持。四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即要确保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动互进的合作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建立人员精简、办事效率高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及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珍惜、延续、加深校企双方领导之间、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的友谊;定期对企业员工和学院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激励。
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道路
产学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吸收成功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条件,学院适宜采取“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的产学合作模式。即根据广州、广东的市场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和以专业为主体,在互惠互利、互相信任和谅解的基础上,与各行业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的、全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合作中的最高形式。2006年3月,学院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9月8日起合办珠江钢琴学院,对开设的国内首个“钢琴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后,要在具备条件的其他专业中大力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为利于产学合作的深层次发展,学院还应依托企业集团、大型企业等,组建“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探索人才培养的集团化发展道路,并争取在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等方面起到地区性的示范作用。
学院除搞好高职教育外,还要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和证书培训,融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一体。因此,学院应努力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一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依托,积极办好广州社区教育,为广州社区提供各种技术开发与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就业促进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服务;二要继续办好成人教育,发挥办学的历史优势;三要积极开展与其它地区间、城乡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
- 上一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 下一篇:机床机械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