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思路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系统设计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系统设计思路

篇1

关键词:AIMS系统 飞行流量控制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096-01

近年来,航空交通的用途不断扩大,飞行流量不断增加,对航管信息管理方面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民航以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为枢纽,联接各空管分局(站)、航站形成自动转报网络、帧中继网络、ATM网络、卫星通信网络,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和传输。AIMS(航管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正是基于以上资源实现的一种较为先进的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该系统为空中交通管制提供飞行计划、飞行动态等信息,其在航空运行中的应用,势必会为空中交通管理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1 AIMS系统设计需求

现代化航空交通管理正逐步趋向空地一体化、系统自动化、处理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以提升空中服务水平,对于AIMS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运行方面、使用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扩大用户容量,满足接入需求,同时还要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实现查询、播报一体化。此外,还应当采取先进技术确保系统的可靠性,避免病毒入侵及木马攻击,以提升系统可靠性。

2 AIMS系统结构分析

2.1 AIMS概述

AIMS系统主要是接收航空电报网的报文,通过后台软件进行自动分解和处理,将处理后的信息自动录入相应的数据库表格中,并在客户端模块刷新,上述信息都要向管制人员展示。通过构建AIMS系统,能够帮助管制人员做好空中服务工作,解决飞行流量大、杂务繁多的问题,实现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满足航空交通发展需求。

2.2 AIMS系统结构

AIMS系统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航空服务需求,并尽量降低恶意入侵事件发生率,从而提升航空服务水平。AIMS系统整体架构图1如下所示。

(1)用户;AIMS系统中,用户模块主要用于前端信息的显示,通过在客户端屏幕上展示管制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详细的服务信息,提升服务水平。在这个模块中,系统主要采用统一化的用户界面,保证人性化,同时提升工作效率。(2)服务:服务是AIMS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同时也是系统构建与运行的核心,对于服务模块的功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划分,包括数据接口层、数据处理层、数据管理层,实现安全管理与系统管理的垂直化服务。(3)数据库:数据库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信息,存储信息,维护数据库系统安全,对于数据库的处理,应当加强系统管理及安全管理,并将其贯穿系统运行中的各个层次,从而保证数据库的稳定性,并能够在安全、可管理的环境中安全运行。

2.3 功能模块

AIMS系统设计是由各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主要包括飞行计划处理子系统,如航班动态处理模块、数据统计模块、电报处理模块、值班处理模块;数据同步子系统,如数据同步模块;安全与权限管理子系统,如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系统日志模块,此外还包括对外数据接口模块。AIMS系统内部逻辑上图2所示。

3 AIMS系统可靠性研究

3.1 安全性

航管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与计算机密切相关,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软件部分,AIMS系统在关键部件上主要采用热备份方式,这样,当系统中的某些网络部件出现故障后,会及时进行修复处理,从而避免系统通信中断或系统崩溃的情况。对于系统中的软件安装,要根据系统提示及时更新相应的软件,对于不同模块的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登录过程中还要进行身份验证,与此同时,系统要对登录的用户浏览记录进行存储,及时过滤掉不良信息,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2 可靠性

AIMS的数据中心是一个中心数据库,主要是进行系统数据保存,并对用户提供相应的数据库服务,是后台服务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各个用户端通过内部网络与中心数据库联系,并获取相应的数据,从而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网络可靠性是首要要求。对于系统网络设计,可以应用冗余线路及冗余设备提升网络可靠性。

3.3 实用性

对于AIMS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航空运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从而解决当前人流量大、管制压力大的问题。通过对系统分析,并分成几个模块,如用户模块、后台服务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反馈模块等,对此,AIMS系统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升级和改进,同时向每个航空管制处宣传系统应用方法及维护方法,确保其始终能够满足航空运输需求。

4 结语

随着航空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民航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MS系统的设计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空中交通管理方面的需求,并进一步提升了航空服务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空管部门应当普及AIMS系统的应用,并积极研究系统升级,实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提升飞行流量管理能力,促进我国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宁,王晓磊.雷神自动化系统实施RVSM过程分析和改进措施[J].空中交通管理,2012(8).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功能结构

前言

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为人们提供优质电视节目的保障。现代化广播电视检测体系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功能,在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已成为衡量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1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

1.1安全监测

从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有线电视的网络传输和广播电视信号的地面发射是安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两大环节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监测系统的录音录像功能与外部信号源的实时编码功能的融合,是对系统的信号分析功能进行优化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24×30h全天候信息编码系统的构建,可以借助一些较为先进的系统服务器,对一些未经批准而播出的频道和受到有害信息干扰的频道等不良频道进行及时处理[1]。一对一广播电视接收系统的应用,对系统安全监测功能的优化,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质量检测

广播电视停播事故是影响观众视觉体验的典型问题。自动检测系统的完善,是对这一问题进行防范的有效措施。在广播电视的播放系统中,质量检测问题涉及到载波、音频等多个领域,对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出现的无载波问题和无音频等问题的记录功能和报警功能,是检测系统的自身功能的主要表现。应用中监测数据采集设备的优化,是对系统的质量检测功能提升的有效方式,在系统对信号的电平指标、频偏指标和调幅度指标等数据指标的管理能力得到强化的情况下,系统对广播电视前端节目播出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的判断能力更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2]。

1.3内容监测

内容监测性主要是指系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自动巡检的功能。对广播电视系统在正常播放的过程中出现的停播事故等问题的记录,是这一功能的表现,MPEG-4采集卡的应用,是对这一检测系统进行优化的有效方式。

2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

2.1中心环节的设计思路

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来看,主要涉及到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和节目播出等环节。其中,节目采集环节尤为重要。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外景地现场采集模式和演播室录制模式是节目采集的主要方式。在一些现场直播类节目中,电视节目在采集过程中就可以在现场字幕机和特技创作以后进行播放。但是对于一般的节目而言,在数字链路有所贯通的情况下,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已经不再受到广电部门的关注。

2.2传输环节的设计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数字信号技术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普及。在对现代化数字信号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所带来的影响来看,残余边带幅度控制技术、调频技术和普通调幅技术在数字电视信号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接收端的设计思路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多频点多制式数字电视路测系统与广播电视自动检测系统的融合,成为监测系统接收端的新型设计思路。对电视路测系统中的覆盖模拟部分、信号测量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的优势的发挥,是对检测系统进行优化的主要表现。

3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原理

从这一系统的应用原理来看,可以将检测系统分为电视监测系统和广播监测系统。通过射频解调技术和对音视频信号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对不同环节故障特征的归纳整理,是让系统对广播电视前端信号的播出情况进行判断的重要因素。电视发射台中,电视发射机是发挥电视信号发射功能的重要因素[3]。电视激励器单员和功效单元的故障,往往会让随机杂波问题影响到电视信号的正常播放。因电视发射台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信号播放问题,可通过电视发射机内部激励器的视频通道的控制进行监控。在与电视节目有关的电视播控中心,录像机、视频服务器和播出切换台等是对电视音频信号问题进行处理的重要设备。从电视信号的播放情况来看,音视频中断现象是引发电视节目停播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电视播控视频中断监测模块的应用,就成了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原理的表现。在对广播播放时停播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调频发射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接收端解调出的音频存在的音频幅度低的问题,是引发静音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静音现象是广播节目播放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对静音时长的关注,就成为了对停播问题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4结论

数字技术与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自动监控系统在新时期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特点。对中心环节、传输端和接收端的优化,是对监控系统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彩萍.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监控系统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98.

[2]郑燕历.“三网融合”下舟山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监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数字城管;真三维斜射影像

1引言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和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全新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方法[1]。目前,数字城管新模式已经成功运行超过十年,全国已有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市、县、市辖区的400余个各级各类城市、城区展开了数字城管建设。针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等文件提出的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建设任务的要求,深化拓展数字城管建设,对于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洛阳市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研了国内数字城管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并结合洛阳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管理模式创新及技术应用探索,创新发展了具有洛阳特色的拓展子系统,为“智慧洛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系统框架设计

根据住建部的要求和洛阳市城市管理的总体目标,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网络基础设施平台、软硬件平台、基础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相关标准和信息安全为依托,以政府信息门户网站、社会网站和各类信息化终端为服务和表现手段,以组织领导、政策法规和运营机制为保障环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体系架构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软硬件平台、数据库群、核心平台、专业应用、对外服务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从层次上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3采用的关键技术

3.1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系统研发采用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开发(Services-orienteddevelopmentofapplication,SODA),所有的资源都被认为是服务(从前端的UI组件到与后端外部业务合作伙伴的交互),使得系统建设能够在转换到面向服务架构的过程中调整业务流程。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SODA开发方法,封装了GIS服务、工作流服务、身份认证服务、权限管理服务等服务组件,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和代码的利用率。

3.2Portal技术系统集成

Portal又称门户,是向用户提供对基于Web资源的应用程序和信息单点访问的Web站点。基于J2EE技术,由用于构建和管理安全的门户网站的中间件、应用程序和开发工具组成,主要作为信息系统的展现层,提供个性化,统一登录和内容的整合功能[3]。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各种应用子系统、数据等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之上,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系统中的各类用户实现单点登陆,并具备新增子系统入户功能,便于拓展应用。使整个平台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平台对用户、平台对平台和各角色用户之间的信息通道,打破信息的孤岛,建立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数据高速通道。

3.3MIS、GIS、Internet的技术结合

在总体技术设计上,系统将MIS、GIS技术集成于同一系统之中,存储于同一数据库,真正实现了MIS、GIS的技术一体化。GIS技术与Web技术的结合形成的WebGIS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地理信息的各种操作。WebGIS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的一般是最终生成的地图影像的图片,用户无法直接存取地图资源库,从而真正保证了原始地图数据的应用安全[4]。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城市管理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图文一体化的基于B/S结构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提供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最快速度调阅事件消息、立案情况、各个部门的处理意见、基础地图信息和各种专业地图信息,同时可以查看与该案卷相关的事件信息、督办信息、案卷交接过程等,在一体化的环境下,完成日常操作。系统为这些日常操作,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调度方法,用户可以任意切换使用地图、表格、实现图、文、表一体化的信息互联管理。

3.4全景真三维斜射影像技术

全景真三维斜射影像技术采用机载激光测量技术和机载倾斜摄影技术,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利用真三维快速构建应用平台对多角度倾斜影像数据、机载激光地面高程数据进行解算合成处理,高度自动化生成真三维斜射城市景观。从洛阳市城市管理实际应用需求出发,系统实现了基于全景数据的城市部件可视化标注、组件操作、监督员轨迹跟踪,广告的可量测和全景数据的移动管理应用。其获取和生成方法彻底突破了传统三维数据生产的瓶颈,丰富系统用户操作体验,促进城市管理从传统的“符号化管理”向“全景化管理”的转变。

4系统实现

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主要从实际发出,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趋势,在实现基础应用平台的同时,更多围绕拓展应用平台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现主要从全移动应用、专业管理和数据共享服务等三个方面介绍系统的个性化功能实现。

4.1全移动应用模块

全移动应用模块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检查考评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移动处置办公子系统等移动应用系统,使洛阳市的各级领导、考评人员、执法队员和基层处置人员能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开展案件督办、检查考评、执法办案、处置反馈等,进一步提高案卷的处置效率,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模式由“PC电脑”到“全移动终端”的转变升级。 (1)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领导通):为领导研发的移动办公工具。实时更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各类问题信息,包括重要紧急的问题,超时处理的问题,高发的问题,每日发生问题来源,案卷处置情况等,可以让领导全面了解城市管理运行情况,并能够随时对重要问题进行督办。(2)移动执法子系统(执法通):为城管执法队员研发的移动执法工具,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用“执法通”拍摄现场照片,填写表单后与照片同时通过无线网络上报到执法中心,实现数字执法业务处理的“信息上路”。(3)移动处置办公子系统(处置通):为部门处置人员使用的便携式移动处置工具,通过“处置通”可以及时接收指挥派遣来的城市管理问题,在现场问题处置完毕后,可以通过系统将处置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4)检查考评子系统(考评通):为检查考评人员研发的移动考评工具,通过“考评通”获取监督中心发送的现场检查考评任务,及时反馈现场情况,系统采取检查扣分的形式,对漏报、处理不及时等问题进行考核扣分。

4.2专业管理模块

专业管理应用模块是在实现对洛阳市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精细化管理基础上,从城市管理的专项管理出发,建设了车载GPS管理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工地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等,实现对城市管理特种车辆的实时监控,实现对户外广告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对施工工地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内容由“综合化”到“专业化”的管理转变。(1)车辆GPS管理子系统:主要供监督指挥中心操作员、值班长和中心办公人员使用,用于对装有GPS车载终端的执法、渣土和环卫作业车辆等进行定位监控管理,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环卫、执法、渣土、应急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相关车辆的智能化和空间可视化管理。(2)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广告牌实景三维数据的提取关联,对接广告审批系统的广告审批数据,并与数字城管系统的地理编码系统、协同工作系统和基础资源管理等系统相结合,实现广告分类数据管理、广告牌GIS展示、广告牌信息查询、广告牌审批状态查询、广告牌分类统计、广告实景三维管理等,促进广告管理从“抽象化”到“可视化”管理转变。(3)工地管理子系统:是为了规范洛阳市工地现场管理,普查全市施工工地信息,并综合工地环境、车容车貌、工地扬尘、施工噪音、垃圾渣土等管理需求出发,实现对工地信息的动态管理、图文一体化联动、工地问题闭环化管理、工地视频实时监控等,强化政府相关监管、执法部门的监督执法手段,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动态性、准确性,图6所示。

5结语

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在充分研究国内数字城管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洛阳市实际情况,采用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集成Portal、3S、真三维斜射、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了洛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体系,重点从提升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出发,建设了全移动应用、专业管理、数据共享服务等应用模块,形成了具有洛阳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为新时期的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征.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新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0(9):47-49.

[2]王爽,梁爽,刘广辉,等.“数字城管”中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标准化,2013(1):25-27.

[3]霍晓鹏.基于Portal的信息门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4]陈晓军,刘春,裴洪雨.基于移动GIS的数字城管数据采集系统架构与实现[J].铁道勘察,2009(4):62-66.

篇4

关键词: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管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and more and more residential area in our country a second-tier cities built quickly. To buy a house in People's Daily life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oneself want to buy house,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he residential demand more and more high,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covers an area of position have investment potential, etc; But pay more attention to building safety, practicality and comfort etc. It is on the community of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fire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 how to on the community of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fire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 design, so as to meet the and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requirements.

Keywords: water supply system; Drainage system; pipeline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居住区多建于市政之后的城市新区,居住区多以多层建筑为主体,甚至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给生活给水、消防给水和雨水排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给水角度来讲,若新兴建成的居住区的供水管线水压不足,在初期居住区可能会经常停水,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建设将会逐步得到完善,未来小区用水就能单靠市政管网的供给解决。为了解决远近期发展的矛盾,需要设计人员依据国家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等,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供水方案,使其既能满足当前的供水需求,又能降低初期的投资成本。本文主要就居住区给排水系统方面做出阐述

一、给水系统的选择

在小区内统一兴建集中加压泵站,采用变频调速设备供水是一种既经济有合理的方式。多层居住区的变频给水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生活与消防共用;二是生活与消防各自独立。两种方案各有其应用条件。

1.生活、消防管网独立,共用加压泵。

现如今,有许多的新兴建成的小区属于坡屋顶建筑,无法建设屋顶消防水箱,但是为了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便可采用变频调速供水设备。设计时可将一套变频调速供水设备的出口压力设定为高低两个值。低值点为生活用水控制压力点,由最不利卫生器具的用水压头确定;平时水泵运行以该压力点为准;高值点为消防控制压力点,由最不利消火栓所需水头确定。火灾时水泵自动切换到消防工况,并停止向生活管网供水,通过室外消防加压管网向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

2.生活、消防完全独立,分用加压泵

很多居住区在建成初级市政水压基本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市政建设完成后小区生活用水又可完全靠市政管网供给,当居住区建筑有条件设屋顶消防水箱时,刻采用以下供水方案:室外设2套积水管网,一套为市政给水管网,供小区室外用水,包括浇洒及室外消防;另一套为加压给水管网,有变频泵供各层住宅生活用水,并设有旁通管与市政管网相接,一旦市政管网水压满足要求,即可停止加压供水,而采用市网供水。变频调速供水设备的出口压力,由最不利卫生器具的用水压头确定,平时水泵运行以该压力点为准。这两种方案都可以有诸多的变种方案,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对市政给水压力进行调研,结合小区投资规模及物业管理要求和室外产地的情况,制定出既经济有合理的的给水方案。

二、室外给水管线的敷设

1环状管网给水系统

在平面布置上,形成若干闭合环的管网给水系统,称为环状管网给水系统。由于环状管网的干线彼此相通,水流四通八达,供水安全可靠,并且其供水能力比枝状管网供水能力大1.5-2.0倍(在管径和水压相同的条件下),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凡担负有消防给水任务的给水系统管网,均应布置成环状管网,以确保消防给水。

枝状管网给水系统

2 管网在平面布置上,干线成树枝状,分枝后干线彼此无联系的管网给水系统,称为枝状管网给水系统。由于枝状管网内,水流从水源地向用水单一方向流动,当某段管网检修或损坏时,其下游就无水,将会造成火场供水中断,因此,消防给水系统不应采用枝状管网消防给水系统。在城镇建设的初期,输水干管要一次形成环状管网有困难时,可允许采用枝状管网,但在重点保护部位应设置消防水池,并应考虑今后有形成环状管网的可能。

三、管材的选择

给排水系统是由管道、管件和各种附件连接而成的,管道材料及附件适合与否,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及使用生产直接影响。

1给水管材选用的原则

1.1如果居住区内的给水管道DN<100mm时,应选用给水塑料管或者是镀锌焊接钢管,当给水管道DN≥100mm时,可选用有内衬的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或给水塑料管。

1.2管材的分类

1.2.1钢管的特点是韧性好、强度高、承受流体压力大、抗震性能好、每节钢管长度大、重量比铸铁管轻、接头少、加工安装方便,适合用给水系统中送水管立管,但是缺点是防腐性能差,因此我国规范规定:生活给水管道应采用热镀工艺的镀锌钢管。

1.2.2球墨铸铁管是比较理想的给水埋地敷设管,在我国的各个城市的使用也是比较广泛。球墨铸铁管又分为离心可延续性和铸态型两种类型。前者的性能较好,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选用的管材,在我国的使用比较少,但是也在积极的推广中。后者虽然性能不及离心可延型铸铁管,但优于其他灰口铸铁管。因此,铸态型球墨铸铁管常在给水系统中作为过渡管使用。

1.2.3给水塑料管以其质轻。耐腐蚀、不生锈、易着色、隔热保温性能好,以及外观美观等金属管材无可比拟的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塑料管常应用于小区内的小口径的给水管道,常见的几种给水塑料管有PVC-U、HDPE或者是MDPE、ABS、聚丙烯管、聚丁烯管以及钢塑复合管、塑钢管等。另外,为了防止常用的塑料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在设计时,应尽量选用环保的新型管材,以此来避免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

2排水管材的选用原则

2.1室外无压排水管一般很少采用金属管,只有当排水管道需要承受的压力较高时或者对渗漏要求较为严格的部分(如污水泵站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才会采用金属管材。一般居住小区内的排水管和雨水管都是就地取材,采用的是混凝土管和轻型钢筋混凝土管

2.2当排水管遇到穿越管沟、河流等特殊地段,或者是埋深过浅是则需采用铸铁管或者是钢管

2.3居住区内的化粪池前的排水管宜采用铸铁排水管。

2.4室内排水管道多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具有质地轻、耐腐蚀、水力性能好等性能优点,同时兼具有装修快捷,检修方便的优点。

2.5陶土管因其管节短,施工麻烦,一般小区不采用,但是对于腐蚀性较强并且呈酸性的污水工程,通常会采用陶土管或耐腐蚀陶土管。

2.6承压排水管宜采用给水铸铁管或钢管。双壁波纹管、HDPE高密度缠绕管等也近几年在室外排水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的管材。

四、室内管道的敷设

1.室内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主要有下行上给式和上行下给式两种。下行上给式:水平干管敷设在地下室、地沟内或在底层直接麦迪敷设,自下而上供水。民用建筑采用直接给水方式时大都采用这种方式。上行下给式:水平干管设于顶层天花板下、平屋顶上或吊顶中,自上而下供水。一般由屋顶有水箱时采用。在敷设管道时要以力求管线最短,阀件最少,敷设简单为原则。如给水引入管道通常埋地敷设,引入管穿越承重墙时,应注意保护管道。若穿越基础埋设较浅,则管道可以从基础底部穿过;若穿越基础埋设较深,则管道穿越承重墙或基础本体

2.室内管道的敷设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明装即积水管道沿建筑物的墙、梁、柱等的表面装设。管道与建筑物表面的距离以能够进行施工、维修即可,一般最小间距为20-50mm。优点是便于敷设和安装,维修便利;缺点是影响建筑造型的美观。暗装即将积水管道敷设在室内的天花板下或吊顶内,或是在管道井、管槽、管沟内隐蔽敷设。优点是外形美观,管材都隐藏于墙壁内部,缺点是敷设和安装的难度大,出现问题时维修困难,住户装修房子时,易因不明管线位置而造成损坏。

五、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使用过的水分别汇集起来,直接或经过局部处理后,及时排入污水管道。为排除屋面的雨、雪水,有时要也需要设置室内雨水道,把雨水排入室外雨水道或合流制的下水道。

1.中雨水设计流量雨水设计流量Q按下式计算

Q=F×q×ψ

其中F为汇水面积,ψ为径流系数,q为设计暴雨强度。

在排水管道水力计算时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流速、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小设计流速控制的最小设计坡度要求。②雨水管道管段的设计流量如果小于最小管径在最小坡度时通过的流量,该管段为不计算管段。不计算管段应采用最小管径,按最小设计坡度进行设计。③水力计算应从上游段向下游管道依次进行,随着管段中的设计流量的增加,设计流速也要随之增加。④地面坡度太大或者是太缓时,应设置跌水井。管道的跌水高度超过一米,宜设跌水井;超过两米必须设置跌水井,而且不能布置在管道的拐角处。⑤排水管道转弯或者是交接处的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⑥各种不同管径的管道可以采用平接,但是任何情况下进水管管底不能高于出水管管底。⑦小区内接户管接入小区排水支管时,最好有10~20mm落差

2.室内排水管道的布置

排水横支管的布置,是根据卫生器具的布置和排水管道布置的要求而定,底层直接埋设于地下,深度不小于0.50m,楼层一般悬吊在楼板0.35-0.50m或吊顶内部。

3.排水立管一般沿墙角明装,距离墙面5cm,立管每层距地面1.6m出设立管支架一个。排出管是直接埋于地下或悬吊于地下室顶下。通气管一般伸出屋面,其高度一般为0.7m;再有人活动的屋面其高度一般不低于2.2m。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的中、高档小区不断出现,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不断提高,因此在进行住宅给排水管道设计和施工时,要尽量精确计算,在满足给排水流量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尽量节约管材,同时还要满足环保、美观的要求。还要科学合理的断定管线的平面安排和竖向设计,力求就有利于管线的掩护管理,有尽量减少施工难度和建设总投资。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陈宇,易彪.浅谈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2011(10)

[3]赖展雄.高层建筑技术给排水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J].建筑安全.2011(07)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工程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

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具有建筑面积大、层数多、可燃物装修多和用电设备多等特点,其火灾特点与一般建筑不同。下面对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特点作简单介绍。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风速高,据侧定,风速随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加大。由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使通常不具备威胁的火源变得非常危险,造成火势急剧增大,而加速蔓延扩大成火灾。此外,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彼此相邻,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难以隔断。如风速在9m/s时,飞火星可达785m的距离,风速在13m/s时,飞火星可达2750m的距离。由此可见,一楼失火,邻近各楼都有火灾发生的危险。我们知道,高层建筑内竖井林立,如电缆井、管道井、垃圾井、排气井、电梯井、楼梯间等,都起着烟囱效果,吸火力强。所以,火灾蔓延的途径很多,而且相当迅速。据测定,在对烟火无阻挡时,烟火水平蔓延速度为0.3-0.8m/s,而垂直速度为2--4m/s。这样,100m高的建筑物,烟火可以在不到1min的时间从一层迅速扩散蔓延到楼顶。

1.2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隐患多

在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中,宾馆饭店、办公大楼、大型商场和居民住宅等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现代化宾馆饭店,建筑标准高,用电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复杂,而且可燃装修多。如电梯设备(客梯、货梯、消防电梯、观光电梯、旋转电梯、自动扶梯等)、给排水设备(生活水泵、排水泵、排污泵、冷热水泵、喷淋泵和消防求泵等)、空调制冷设备(冷水机组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风机盘管、冷却塔风机等)、锅炉房用电设备(鼓风机、引风机、上煤机、给水泵、补水泵、供油泵等)、厨房用电设备(储藏冷库、冰箱、抽风机、各种炊事机械等)、洗衣机房用电设备(洗衣机、甩干机、熨平机、电熨斗等)、空气调节系统用电设备(送风机、回风机、轴流风机、换热器和加湿器等)、消防设备(排烟风机、正压风机、消防泵、喷琳泵等)、客房用电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电动美容工具等)、电气照明系统(包括客房、厨房餐厅、会议室、办公室、舞厅、商店、游艺室、梭道走廊、安全疏散通道等场所的照明)、以及弱电设备(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视广播通讯系统、计算机房、低压特种艺术照明等)。因此,供电线路复杂、耗电量大。在我国,高层住宅一般用电容量为10-50W/m2,高级宾馆饭店可达60 -120W/m'。如果在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中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另外,建筑物内人口集中,人员流动性大,对建筑物内部结构不熟悉。这样,在发生火灾时,极易使人心情慌乱而迷失方向,并且人流汇集在楼梯间发生拥挤堵塞。加之火灾时客梯均被捕捉到基层而不准使用,为了防止火灾范围扩大而将室内非消防电源切断,门窗往往被烟火封锁,电梯间、楼梯间也成了烟火的通道。所以,时刻都有造成人员相互挤踏和被烟雾窒息伤亡的危险。试验表明,建筑物层数越多,人员密度越大,疏散所需的时间越长。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多,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2高层建筑的划分

我国高层民用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包括底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24 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我国高层工业建筑,是指高度超过24m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厂房不属于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女儿墙的高度。屋顶的了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 m者,不计人层数内。

3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划分:

3.1登高消防器材。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较快,数最逐渐增多,建筑高度不断加大.但未配置消防登高车.有的虽有一、二台消防登高车,但工作高度在20m左右,不能满足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需要。我国目前定型生产的CT22型直升云梯车,最大工作高度为22m; CK20型曲有高空喷射和消防登高车,其最大举高为20m。而引进的登高曲臂车、云梯车,多数在24-30m之间。针对目前消防登高车的现状.确定24m为高层建筑的起始高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2消防车供水能力.目前一些大城市的消防装备虽然有所改善,而大多数城市消防装备,特别是扑救高层建筑的消防装备没有多大改善.大多数的通用消防车在最不利情况下直接吸水扑救火灾的最大高度约为24m左右。

3.3住宅建筑规定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原因,除考虑了上述因素外.还考虑它在高层建筑中.约占40%^50写;此外高层住宅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对高层住宅火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故与其它高层建筑区别对待。

4民用高层建筑中消防工程系统设计的问题

4.1消防水池是否需设取水口,应该分以下三种情况考虑:①如果消防水池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不管消防水池是否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都应设置取水口。因为设置水泵接合器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备消防泵无法启动时使用。如果消防泵出现故障,消防储备水因无取水口而无法取出,不合理。设消防取水口工程造价增加不多,但完善了消防设施;②如果消防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如设在地下3层的消防水池,而水池又没有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则无需设置消防取水口;③如果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而水池又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则应设置专用消防取水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内直接取水,向室外专用消防管网供水,取水口可做成室外消火栓的形式,要求取水加压泵1用1备,双电源供电,流量按设计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计,扬程应至少满足室外消火栓栓口处10m水柱的压力。

4.2高层住宅存在避难层“空白”有关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的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依靠自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由于楼层很高,人员很多,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等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其内人员仍很难迅速地疏散到地面。因此,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在其适当楼层设置供疏散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和喘息的一块安全区即避难层或避难间,是极为重要的。《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4.3对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的基本要求

在高层建筑和建筑群体中,发生火灾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报警和扑救,将会有利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把火灾消灭在萌生状态,把火灾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火灾由于蔓延快,扑救、疏散困难,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高层建筑一般又存在较多的火险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只要充分重视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发生火灾后尽量减少损失是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徐志嫱,李梅编著.建筑消防工程.2009

篇6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经分系统)是为有效提升公司市场精细化营销水平和深度运营能力而逐步建设起来的。2001年开始筹备经分系统建设,制定了规范和标准,2002年启动经分系统建设,2004年实现省级经分系统和有限公司一级经分系统的全国联网。作为经分两级体系中的省级经分系统,直接担负着为一线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经营决策、业务推广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撑的重要作用。

目前省级经分系统已初步建成了以数据仓库为基础数据平台的企业级综合应用系统。在此过程中,省级经分系统从最初的无法完全满足市场一线需求到目前基本得到市场认可,从仅仅提供数据展示到目前具有一定的决策分析功能,无论是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还是分析主题的多样性都有了很大改善。笔者认为,以上变化的关键在于在系统建设中采用了面向需求的架构规划和面向客户的角色定义思路。

2 面向需求的架构规划

面向需求的架构规划主要是指在项目前期需求调研过程中,通过对经分需求进行深入分析,逐步实现需求和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以模型方式使系统架构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具体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2.1正确认识经分系统的应用环境,确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思路

正确认识经分系统应用的内外部环境,找到适应现阶段市场发展的系统建设思路,才能真正使我们所建立起来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在系统架构规划之初就应结合实际,抛弃大而全的建设思路,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应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生存环境,经分系统的应用也不例外。目前中国移动经营正在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经营模式转变,各个省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所采取的竞争手段也不尽相同。在此背景下,各省经分系统的应用建设也应以集团公司规范为基础,结合本地需求进行统一规划,避免经分系统由于丧失其生存环境而得不到当地市场人员的认可,无人使用。这一点在河北省得到了充分验证,从经分系统一期到四期建设,那些完全教条地照搬规范开发完成的应用,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及系统资源,但市场分析人员和决策人员却使用得不多;而那些在规范指导下,结合本省实际需求开发出来的应用,无论从使用人员还是点击次数来看都远远大于前者。

表1中的经分系统,其营销管理平台、片区化营销、分析报表都是在集团公司规范指导下,根据本省实际需求开发出来的具体应用。

其次经分系统的分析思路应与市场经营思路相吻合,也就是说现阶段经分系统的应用建设应当符合“自上而下贯彻经营战略,多种方式推广经营战术”的市场运作模式。经分系统作为全省支撑市场经营决策的分析系统,它不应当只是一堆报表的分类组合,更重要的应当体现公司市场经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能够体现公司自上而下贯彻经营战略及多种方式推广经营战术的过程。在建设集团公司规范要求的数据业务深度运营平台时,河北省公司充分体现了这种思路,将分析过程设计为整个数据业务营销流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融入到整个数据业务营销过程中,得到了使用人员的广泛认可。

最后应将以业务为主题的设计思路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以往经分系统是以分析功能为主题进行设计的,应用界面已提供了多维分析、专题分析、报表、KPI等多个模块,但从不同角色的分析需求来看,市场经营分析师希望经分系统能够从各个层面提供灵活的数据统计功能,而不是一个个已经统计出来的报表;市场经营决策人员希望能够看到公司经营的关键KPI指标变化趋势,以及能够方便地看到经过数据深度分析提炼出来的分析结果,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的市场经营决策;市场营销人员(如营业厅人员、大客户经理、集团客户经理)则希望通过经分系统方便地得知他们应当重点关注哪些客户、如何向不同的人群推广业务。而从以往的经分系统的应用界面展现情况来看,它是无法方便地满足各种类型人员的使用的。因此,调整经分系统应用框架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提供不同的应用展现方式,变以业务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就能消除使用人员对系统不好用的抱怨。

经过最近两年的实践,初步证明了那些按照上述应用建设思路进行建设的功能模块得到了需求部门的广泛认可,为市场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2构建满足应用需求的体系架构,确保架构的稳定性

经分系统基础技术架构的稳定是经分系统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从理论上来讲,集团公司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回顾几年的经分系统建设规范(图1~3),可以清晰地看到经分系统技术架构的演变。经过三个版本的演进,虽然经分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基础技术架构的演变来看,除了新增了数据访问层外,大的结构层次几乎没有变化,这也就为保证经分应用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实践上来讲,近几年的系统建设,无论是分公司数据集市的建设还是类似营销管理平台等专业分析平台的建设,都是在上述基础架构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将所有应用平台的建设都通过一套经分系统基础架构来实现,而没有独立地建设若干个分析平台。截至目前,这种遵循架构稳定的原则也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一方面,确保了经分系统分析的完整性,促进了分析应用的稳定发展。如随着新的应用增加,我们的经分系统的点击率也在不断增加。而没有出现现在有些系统中出现的那种“经分系统的点击率在不断下降,而那些独立建设的专题应用点击率却在不断上升”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共用基础架构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了投资。由于在同一个技术架构上去实现不同的应用,增加了数据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了对系统性能的消耗。通过与其它采用同样硬件平台的系统的横向比较来看,在满足同样用户数规模情况下,我们的硬件资源消耗是比较小的。

3 面向客户的角色定义

面向客户的角色定义,其核心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将经分系统按交互对象的角色进行定义和说明。

3.1角色定义

首先从应用集成开发角度出发将经分系统按照技术架构的不同层次进行分解,如图4。

通过分析共定义了5种角色,分别为:

(1)系统规划:是系统建设的核心。主要职责如下:1)对业务、技术环境及企业文化的成分了解,从技术、组织、教育和支持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评估;2)定义数据仓库业务驱动力;3)定义数据仓库成功的关键因素;4)定义数据仓库的实施原则;5)对系统体系结构各个组件进行详细设计;6)对系统应用结构进行设计;7)对系统元数据进行规划。

(2)系统维护:主要职责是软硬件设备安装;病毒、安全的防范;网络维护;数据仓库管理及维护;ETL规程维护监控;系统数据备份;存储设备维护。

(3)数据服务:主要职责是信息调研;逻辑模型设 计;物理模型设计;ETL设计、开发;轻度数据汇总;作业调度;元数据维护。

(4)应用开发:主要职责是业务调研;应用设计、开发;应用价值评估;应用推广;应用层数据生成、维护;临时需求;业务分析;元数据维护。

(5)业务分析咨询:主要职责是市场业务调研、业务分析和咨询。

3.2角色分工

其次是调动所有参与经分建设的人员,明确角色分工,提高应用开发质量和资源利用率。

从上述各个角色所要完成的职责来看,理论上任何一个角色都是完全可以由一个开发团队来独立完成所负责的功能模块建设。但是为了确保经分系统的完整性、统一性,同时降低系统建设风险、提高系统服务效率(包括应用开发效率、资源使用效率),在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团队时,还必须结合业内能够提供服务的开发团队的各自特长,将其进行有机组合,服务于系统建设。

(1)为确保系统架构的稳定,避免系统建设风险,系统规划、系统维护、数据服务三个角色所完成的任务应由一个集成商来承担;从系统长远发展考虑,必要时可以引进业内相关厂家作为系统架构咨询厂家,协助集成商完成系统规划。

(2)为避免应用开发的局限性,应用开发和业务分析咨询两个角色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实现:可以由市场人员提供分析思路,由集成商来开发实现;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咨询厂家,由其提供分析思路,然后由集成商开发;还可以完全由第三方厂家提供业务分析咨询和应用开发工作。上述模式的选择完全由市场需求的迫切性和应用开发的实现效果来决定。

3.3开发维护流程

最后还需建立完善的开发维护流程体系,提升应用开发效率。

只有上述角色的划分和不同特点的开发厂商参与,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多样化的分析需求,还需要一套完善的开发维护流程。这应当是根据开发设计工作量、对系统架构的影响程度和对资源的占用情况,分别建立不同的响应流程。通过对近几年需求的分析,将需求大致分为专题应用、定制开发、临时需求三种类型,对其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如表2所示。

针对三种类型应用需求的特点,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流程进行满足:

(1)针对专题应用,可以由省公司统一立项,按照省公司统一制定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在每年的经分系统扩容改造中统筹考虑。这样既能保证系统的开发质量,也能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2)针对定制开发,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建设。因为此类需求较多,而且个性化比较突出,不宜全省统一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地市分公司的主动性,将系统开发团队前移,由分公司选择合适的应用开发方案,报省公司批复。这样既提高了开发效率,又避免了投资浪费。

(3)针对临时需求,由于其实效性很强,且对硬件资源只是短时的占用;因此,可以由需求单位选择有能力的现有经分系统应用开发厂商进行开发,而由业务支撑中心参与考核开发厂商。这样既能保证应用开发的实效性,又能保证整体经分系统架构的稳定性。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气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当 前,我国与国际上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国际上许多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进入中国电气市场,使电气行业迈出了新的一步。至今为止全国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相继建成,令世界瞩目。

1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根据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基本功能为:

1.发变组出口220kV/50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2.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3.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控制方式切换,增磁、减磁操作,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投退。

4.220kV/500k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5.6kV高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6.380V低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7.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2台机共用)。

8.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9.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对于发变组保护等主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因其设备已经很成熟而且要求全部在DCS中实现其功能尚有一定难度,可能增加相当大的费用,故可以保留。但是它们与DCS间要口求接,控制采用硬接线,利用通讯方式传输自动装置信息,并可以通过DCS进行事故追忆。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2.1集中监控方式

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受到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伴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 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复杂,查线不方便,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由于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2.2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由于各种现场总线(如Lonworks总线,CAN总线等)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而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所有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而不适应于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2.3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3智能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

当前,经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通过了一批在工程中已实际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气智能化技术的科技成果,他们主要采用了电气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电气系统内的每个子系统,一般来说均由各自的网络连接起来,在各自的操作站下完成预期的工作,但尚未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为了达到管理的方便快捷,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应进行系统集成。

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集成所选择的系统平台不同,网络结构不同,所集成的子系统范围不同,有不同的集成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的发展,使电气设备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它子系统相连,由此产生以电气设备控制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方式。它们利用开放的协议以达到各相关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和信息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达到了节能和节省人力的目的,这就是电气设备管理系统(BMS)。系统集成不是目的,而是提升电气使用功能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技术手段,集成的内容不是多多益善,而应根据使用和管理的需要,在技术成熟、系统可靠、投资合理、管理高效等前提下,按需集成。

4 结束语

篇8

摘 要: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财政部门在建设新的信息化系统,其中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是本次建设的重点,久其公司根据在全国多个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此类系统的建设思路,希望为更多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字: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系统建设思路

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且要求各级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因此,建设以财政业务及其相关数据的集聚、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一体化财政,是财政管理模式实现“三大转变”的必然选择。

一是财政理念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需要通过打造面向预算单位、社会公众的财政服务平台,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提升公共财政服务水平;二是财政决策要从经验与科学并重型向以科学决策为主型转变,需要通过打造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仓库,实现数据收集与决策运用的统一,推动财政科学决策;三是财政管理要从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需要通过打造专业化、数字化、系统化的运行体系,实现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实现预算收支的动态执行、动态监控,促进财政动态管理。因此,财政一体化建设既源自于财政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财政管理转型的必然选择。

财政部门为更好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及时规范财务记账标准,并监控各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展开了新一轮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其中由财政部门牵头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已成为本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全国部分省市财政部门已经开始进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久其公司作为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的长期合作伙伴,在财政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下面我们将根据实际项目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概要的介绍一下财政部门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希望能够为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信息化建设圈子里,有句老话“三分软件,七分管理,十二分的数据”,对于这种由财政部门牵头,覆盖各级各类单位(行政、事业、科研、高校、中小学等)的信息化系统,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规范不同,使用的软件不同,管理颗粒度不同,导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强行推进集中核算软件的使用将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在系统建设之前,需要先做好统一的数据规范,具体包括:会计科目体系、功能分类、经济分类、资金类型、项目信息等,对于各个单位来说,还包括部门、人员、往来等信息。其中,会计科目体系是工作中的重点,应根据《行政单位会计轨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标准规范,结合新《预算法》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到预算、资金使用、日常核算管理及决算报表管理要求,建设全面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及辅助核算科目体系。并且,对于较大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建议推进内部精细化管理,应做到按部门核算,加强预算管理力度。

久其公司根据多年来的财政一体化建设经验,已经总结出一套规范标准的多维会计科目体系,该体系覆盖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与决算体系完美结合,为推进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系统建设重点

作为财政统管的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系统,最重要的目标是加强财政部门对于各个单位核算情况的掌握,因此系统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财政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提高各级财政的财政管理水平。

(1)实现四个统一。大力推行“统一财务一体化管理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模式、统一财务标准规范、统一财务监督管理”四个统一管理,实现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一盘棋管理。

(2)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财务一体化建设,彻底解决过去存在的“流程不通、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一体化应用和数据共享。

三、系统建设原则

(1)开放性与先进性。基于开放式标准,遵循国际标准,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可以进行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实现系统间互连。

(2)规范性与标准化。严格执行财政统一的业务体系和其他各类编码标准,遵守行业数据标准。

(3)灵活性与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扩展、升级和移植,具有灵活的、可进化的数据体系结构,允许任何数据被有序引入,并与原有的数据保持一致和集成。

(4)可扩展性与可伸缩性。具有开放的、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允许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新的功能模块可以被迅速增加或定制出来。具有平滑分布和升级、灵活的可伸缩能力,允许将不同的计算任务分布到不同的机器上去,而不妨碍其它部分的运行。

(5)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提供良好的数据安全可靠性策略,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可靠。通过良好的数据安全可靠性策略,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可靠。

(6)准确性与实时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提供多种数据审查手段,数据的传输要及时、准确、可靠和安全。

(7)易用性。系统设计面向最终用户,必须保证易操作、易理解、易控制,确保使用人员能够轻松的操作系统。

四、系统建设内容

按照目前全国财政部门实施集中核算系统的经验来看,此类系统的建设内容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模式是在财政部门成立财务数据中心,建立基于财政专网的集中核算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凭证管理、账簿查询、会计报表、薪资管理。其中系统的基础数据由财政统一维护,各单位只需要在财政部门所搭建的平台之上进行日常的会计操作即可。财政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通过系统了解各单位的凭证录入情况,并且所有的报表取数均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完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的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第二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财政专网尚未全面覆盖的地区。系统建设时除了做好财政端的集中核算系统之外,还需要使用单位版财务核算软件做补充,单位版核算中的参数从集中核算系统中直接获取,既做到了集中核算中的统一管理,也能够让没有网络条件的单位使用统一的系统进行财务管理。之后还需要做好单位版与网络版的衔接工作,保证及时将财务数据同步到财政端。

篇9

P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三级等保;信息安全

1 引言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正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依赖于网络的业务信息系统,比如HIS、OA、财务系统等等,它们提供了日常办公所需的业务,便利了工作。互联网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实现办公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平台。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快速发展,安全威胁正在飞速增长,尤其混合威胁的风险,如黑客恶意攻击、蠕虫病毒、木马等,有可能会给医院的信息网络和核心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建设一个全面、安全的信息系统已刻不容缓。

2 系统现状安全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现状拓扑图如上图1所示,从整个网络拓扑图可以看出,现阶段医院主要有两个网络出口,包括连接医保专网及连接互联网,互联网区域主要提供给外端用户通过VPN连接接入到内部服务器。在安全防护方面,除了在医保专网的出口边界区域部署有防火墙外,其他地方都没有部署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网络出口边界区域缺少相应的入侵防护系统,无法对来自外部的蠕虫、木马、病毒、恶意软件及僵尸网络进行安全防护;

2)在互联网边界区域缺乏相应的防病毒系统,无法对来自互联网的恶意代码攻击、病毒等进行检测和拦截;

3)在内部网络中缺乏相应的安全审计系统,无法对内部的网络行为、服务器访问操作行为等进行审计和日志记录;

4)在Web类服务器前端缺少相应的Web安全防护设备,无法对针对Web服务器的SQL注入、跨站脚本(XSS)、跨站伪造攻击等进行安全防护,同时缺乏相应的网页防篡改系统;

网络内部缺乏漏洞扫描设备,无法对内部服务器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漏洞管理;

5)在内部网络缺乏相应的运维审计系统,无法针对内部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的安全运维;内部重要服务器上没有安装防病毒系统,无法对服务器进行安全防护,容易遭受病毒的攻击。

3 建设思路

3.1 建设方法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是实施安全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它提供了构建和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理论指南、流程、工具和指标。定义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部署的设计路线和方针。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在标准化和完备的设计依据中进行,使建设过程具体而可控。从而维护信息价值从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可信性和可控性;形成完备的事前监控预警、事中防御控制、事后审查追溯的防护机制。呈现持续改进的安全运行管理闭环。

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会同时依据国家/行业政策标准的指导,因而需要结合现实的业务特点与管理情况,构建各类别各层面信息系统的差异化、本地化保护能力,并通过制订运行管理策略,形成面向当前安全措施及关键系统的运行配置、未知风险的预警与控制情况。

适度化的安全建设思想能够将上述的方法论贯穿于信息资产的运行周期中,使各阶段、各层面的安全机制相互补足而形成体系,避免了安全建设的重复实施和过度投资。

3.2 方案效果

在等级保护要求中,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提出网络访问控制、网络入侵防护、恶意代码防范(防病毒)、安全审计、漏洞管理、运维审计、安全集中管理等需求。本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需要完成以下目标:

1)边界安全防护

在医院专网互联区边界处部署防火墙,对内部服务器进行基础安全防护,实现边界的网络安全访问控制,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利旧)

2)恶意代码防护

在医院互联网边界处部署绿盟NF防病毒系统(NF),对来自外网的病毒文件进行安全拦截,保证内部服务器的安全,实现内部网络的恶意代码防护。

3)网络入侵防护

在医院服务器前端部署绿盟入侵防护系统(NIPS),对来自外网、专网及内部用户的木马、病毒、蠕虫以及各类网络攻击行为等进行拦截,保证内部服务器的安全。

4)Web安全防护

在服务器区如果部署有Web类服务器系统(OA办公系统等),需要在服务器前段部署Web应用防护系统(WAF),对来自互联网的针对Web应用的攻击进行安全防护,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恶意扫描等攻击进行阻断防护,同时,在服务器上部署防篡改软件系统,对文件进行 安全保护。

5)安全审计系统

在医院核心交换机处旁路部署安全审计系统(SAS),通过网络数据的采集、分析、识别,实时动态监测通信内容、网络行为和网络流量,发现和捕获各种敏感信息、违规网络行为,实时报警响应,全面记录网络系统中的各种会话和事件,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智能关联分析、评估及安全事件的准确全程跟踪定位,做到出现问题时有源可溯。

6)运维安全管理

在运维管理区部署安全运维堡垒主机(SAS-H),对日常所有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等的运维进行详细的记录,保障系统运维的安全性。

7)系统安全管理

在医院运维区处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可以利用漏洞扫描系统对网络中的系统、网络设备等进行扫描,第一时间主动对网络中的资产进行细致深入的漏洞检测、分析,并给出专业、有效的漏洞防护建议,让攻击者无机可乘。

在医院内部服务器及主机部署防病毒软件,可以有效地对内部终端和服务器等进行病毒防护,保证系统不会因为受病毒感染而造成系统宕机、数据受损等严重事件。

8)集中安全管理

在运维管理区部署安全管理平台(ESPC),对所有的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态的在线分析、在线监控、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3.3 项目效益

安全技术设施足以保障系统的核心区域,关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并借助外力形成一定的安全支撑能力,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得到保证。

通过完善安全运维管理支撑体系,保证运维的安全、稳定,使得医院信息系统自身具有较高的安全运维能力。

信息系统符合三级等保标准关键要点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通过等级保护测评(覆盖等级保护基本80%以上要素,整个信息系统基本符合等级保护要求)。

4 总结

信息安全没有绝对性,从技术复杂度来说,单一防护模式很容易被突破,只有实施多层防护,才能消除单点隐患。通过建立“一个中心下的三重防护体系”才能增加突破难度,降低安全风险;做到全可达、全可控、全可查。层层防护旨在实现非法破坏“进不来”,即使进来也“拿不走”,即使拿走也“读不懂”,即使有恶意行为也“跑不了”。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管理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理念、信息技术以及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变化,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发展思路也应该要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化,要根据阶段性的信息安全目标不断的对安全管理体系加以校验和调整,以保证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始终适应和满足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只有做到这样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建设更健康的、合理的、有效地使医院信息系统更安全。

参考文献:

[1] 迪普科技助力新疆医疗系统[J]. 数字通信世界,2014(4).

篇10

光线路保护系统(OLP)是一个独立于通信传输系统,完全建立在光缆物理链路上的自动监测保护系统。当工作光纤损耗增大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或工作光纤发生阻断时,系统能够实时自动地将光通信传输系统从工作光纤切换至备用光纤,恢复通信,实现光缆线路的同步切换保护,从而提高光缆线路的可用性,增强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服务质量。

最近几年,河北联通的干线传输网络从覆盖范围、网络安全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形成了多WDM系统共存的局面,承载的业务也逐步多元化(主要承载IP骨干网、IP承载网、传统的语音业务及大客户业务),致使长途传输网在带宽、接入能力、网络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都面临新的考验。

随着通信业务的发展,网络的生存能力已成为制约运营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业务网的承载平台――光传送网而言,光缆线路层的保护与恢复对于整个光传送网的生存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纵观各运营商传输网的运行情况,大部分传输链路故障都由光缆线路阻断引起的,仅有小部分阻断是由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此种现象在长途传输网上表现更为明显。为改善上述情况,光纤自动切换系统作为一个投资少、效果明显的网络保护恢复系统应运而生。此系统完全建立在光缆物理链路上的自动监测保护系统,是一个独立的传输系统,当工作光纤损耗增大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或工作光纤发生阻断时,系统能够实时自动地将传输系统从工作光纤切换至备用光纤上,实现对传输网的保护。针对以上特点,为了加强一、二级干线传输系统的安全性,提高运行维护效率,河北联通在部分干线光传输系统上新建光切换系统。

下面以目前河北联通采用的某公司生产的OLP系列光线路自动切换保护器为例来说明思路。

1 设计目标

河北联通利用这些设备和冗余光纤线路,构建光缆保护网络,对线路实行1+1或1:1方式的线路保护,从而满足河北联通对线路通信保障可用率指标的要求。

此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①自动切换功能:主线路光纤阻断,自动切换至备线路,保证通信业务无阻断。②检修调度功能:在主线路正常的情况下,可由网管或设备面板发出指令调度切换工作路由,保证通信业务无中断。③主备纤插损监测功能:可实时监测主用和备用路由的线路插损状况,并根据设定的告警门限告警提示。④掉电、上电保持功能:切换盘掉电或上电,不影响主备用路由的切换状态,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并具备热插拔功能。⑤网管功能:设备管理:实现对切换设备进行分类、配置、控制。实时监控:实现对OLP设备状态和路由线路状况的实时监控。告警管理:实时对切换设备的告警收集、报警、确认。性能管理:可按用户设定的时间间隔收集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安全管理:用户及其权限管理。日志管理:记录系统事件。拓扑显示:实现设备分布及状态的拓扑显示。

2 项目实施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解决光缆线路维护难的问题,达到预期目标:

①降低线路阻断导致业务中断事故出现的概率。②降低线缆维护费用。③提高故障发现和修复速度,无需中断业务信号的传输。④灵活调度路由,方便线路割接和检修。⑤有助于提高线路维护绩效。

3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如下问题:

①确保分配给切换设备的网络参数正确:有可能因为不正确的网络参数分配引起的网络故障和IP冲突等问题,影响网络中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失去对切换设备的在线监控和配置。②确保有足够的网络资源链路、电路和端口。③确保备用线路状况正常:割接前需要测试备用线路的状况,确保割接时现场测试能够顺利进行,否则需要再次申请割接时间,进行线路测试和验收,影响工程进度。④安装问题:提前确定安装切换设备合理的机架尺寸和位置;提前确定切换设备、ODF机架、光端机之间的跳线长度和连接器型号,以加快项目施工速度。

4 项目实施对在用设备的影响分析

切换设备介入后,可能有如下影响:

①本身对业务光信号完全透明。②光端机发射端和配对的接收端之间引入附加损耗最大为3dB,在设计时保证接收机的接收功率在合适的接收范围,并预留足够的富裕度,不会影响在用设备的可靠运行。③入的偏振相关损耗(PDL)

5 设计依据

传输系统增加保护系统后在备路由上可能存在色散,光功率补偿等问题。对于波分系统来说除备路由存在该问题外,主路由还可能存在由于多段光放段都介入保护设备后引起的光信噪比(OSNR)问题,同时系统接入光放大器后还可能存在波分系统的OSC信号的透明处理问题,第三方的光放大器介入后不应影响原系统的OSC信号的传输。

针对以上问题该公司做出了解决方案。说明如下:

5.1 SDH系统的色散和光功率问题

如果备用路由与主用路由的光纤长度不一致,那么主备路由的色散量,衰减值可能存在差别,会引起色散补偿问题和光功率补偿问题。

SDH原系统的色散容限最初的设计较小,在备用线路上需要考虑,同时系统的发光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也有一定限制。增加EDFA是较好的解决功率补偿,色散可采用信号转发EDFA或色散补偿模块(DCM)来可以解决。

5.2 DWDM系统的色散、光功率、OSC和OSNR问题

如果备用路由与主用路由的光纤长度不一致,那么主备路由的色散量,衰减值可能存在差别,会引起色散补偿问题和光功率问题,同时会引起OSNR的下降,可能导致波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DWDM系统的色散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色散补偿模块(DCM)解决。

DWDM系统的光功率问题可以通过增加EDFA或RFA解决。

在DWDM系统上传输的信号除了业务信号外还有用于网管的OSC信号其工作波长在光放器的放大带外,OSC信号的传输距离较长,一般为容许衰耗为40dB以上,但是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增加色散补偿模块和光放大器可能会导致OSC不能正常工作。

通过OSC信号光电再生技术及WDM技术可以解决该问题。

对波分系统来说,OSNR是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使用光放大器,光放大器级间的OSNR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在系统中某段或多段增加保护系统、EDFA或色散补偿模块后,会对整个系统的OSNR产生级联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增加这些设备后对系统的整体OSNR进行估算,确保波分系统工作正常。

目前,光切换系统已经在河北联通的多条长途干线光传输系统上应用,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