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族 民间 传统体育 有效运用 现代小学体育课堂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指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在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充实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练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结。怎样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更好的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呢?
一、把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教学原则
要将民族传统体育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两条主要原则:
1、因地制宜、确保安全:开展民间传统体育教学具有特定的地域特点,教学形式就是以本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有一定数量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因此,有一定的安全因素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督,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寓教于乐、积极创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练习中感受乐趣。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创造性练习,提高技术,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才能实现学校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目的。
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要以游戏为主
在对学生进行民放传统体育项目的课堂教学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游戏教学法为主,因为民间传统体育蕴涵着诸多游戏成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运用一些游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训练的成功和快乐,为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根据教学时段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前选择诸如打歌(镇康啊数瑟)、传统民族广场舞蹈(“左蹬脚右蹬脚 ”、“大白月亮” )等运动量较小的传统体育活动热身为主;课中要将具有剧烈的游戏活动与体育运动项目相结合,如:打陀螺、丢花包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课后要配合轻音乐,做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全身的有氧操或民族健身操等。这样我们就可达到课前活动身心各个关节,提高学生注意力,课时有相应的运动量,课后能充分放松。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要注重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的训练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激励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从而建立师生互动交往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尽量找那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喜闻乐见的、参与性强、具有时代韵味的)的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要充分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59-02
2011年国务院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计划指出: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它的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项目繁多。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从中正确选择运动项目,合理进行锻炼,都能达到保健养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健身效果。因此,应大力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让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体育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和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近现代体育的前身,是我国各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多数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有较高的观赏和教育功能。随着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挖掘整理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就有一千多个。比如苗族的射弩、彝族爬花杆、回族的掼牛、藏族的赛牦牛和押加;苗族的射弩;朝鲜族的跳板等。还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共同喜爱的,如:龙舟竞渡、风筝、秧歌、武术等。大多数传统体育项目,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有的是偏重于对抗和竞争性的,有的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不管哪个民族体统体育项目,具有一定强身健体,锻炼人的精神意志的功效,都是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好项目,便于广大群众选用的体育活动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爱好,从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进行健身煅炼,从而促进群众性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推广,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全面开展。
二、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显著民俗特点,以健身、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身体锻炼活动。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它与人们的生产方式一样,被人们世代相传沿袭下来,其形式和内容也是相对固定的。如:居住在我国北方,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平日里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草原和马,其民族体育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以骑射、赛马、叼羊等,具有明显北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而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壮族、苗族、土家族、傣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其居住地多山、多水、多林木,就形成了有其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壮族的“抛绣球”、苗族“上刀梯”、瑶族的“打猎操”等具有南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这种不同地域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受地理环境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通过人们口传身受的形式世代相传,使其具有的传统性。中华民族体统体育正是因为这种鲜明的传统性,才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祖国的天南地北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为各类健身群体所接受,使其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快速的增加我国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
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简便易行、便于在全国范围开展
自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6年来,“全民健身”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逐步增加,人民体质逐步增强,全民健身运动的环境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形成。虽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国家对体育的投资还十分有限,我国目前人均体育经费还很少,缺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必要的场馆和器材,难以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因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多、当地财政大都比较困难、对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淳朴自然、贴近群众生活、简单易行、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如:武术、踢毽子、打陀螺、放风筝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不但不需要正规的训练场馆、也不需要不断的经费投入,可以成为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用、最易推广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四、具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可以有效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几千年来,由于我国古代体育活动,受我国哲学思想“中庸”、“和”、“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重视动与静的结合,神内形外的一致,强调“形神兼备”,讲究“内外之合”,尤为重视其“精、气、神”的统一。在这些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历来强调,通过体育运动不但要对身体外部肌肉、力量进行锻炼,同时还要对人内部“精、气、神”的锻炼,通过导引、气功、武术等,最终使人的身体与精神达到最佳状态。除此之外,还重视锻炼形体与精神的关系,认识到形体、精神、健康、寿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内”与“外”的统一。通过这些项目的锻炼,使人各种运动协调,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这些体育项目都具有较强健身性与娱乐性的特点,使人久练而不感到枯燥乏味,使人的精神、气质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健身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广泛开展
目前,我国经济还不发达,大多数“老、少、边、穷”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仍十分困难,缺少必要体育场地和器材,教育经费紧张,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逐步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体育院系也逐步增加了武术、摔跤、围棋等民族体育课目。现在,一些民族地区中小学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选择性的开展了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各地应根据各民族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遵循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发展的规律,精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材或代用教材,在学校中大力推广、使用。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体育经费紧张、缺少体育场地的问题,而且还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后继有人。同时,也可改变我国学校体育中只重视现代体育项目,轻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使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中比翼齐飞,共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于成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4).
[2]董渝.浅谈的普及与推广[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6).
篇3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健身娱乐 价值
娱乐性和健身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人们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自由抒感,发掘潜在的心理能量,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说娱乐性和健身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与生俱来的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也逐渐成为人们强健体魄、自娱自乐、沟通情感、美化生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社会活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内容,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
一、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积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已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构成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干,其渗透程度广,社会意义大,是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难以取代的。社会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其有了较快的发展。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融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其民俗性特征,使得这些活动开展时,往往是开展地附近的本民族男女老少共同参与,具有极其显著的大众性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功能不断被认识和开发,如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以及竞赛功能。
二、民族传统体有利于人民强身健体,娱乐身心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这种锻炼方法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增进身心健康。因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大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人民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从而促进整个民族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欢快的民族体育活动中,沐浴民族文化的熏陶,享受体育的欢愉,感受人类生活的美好真谛。娱乐功能是体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随着我国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民族传统体育将成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将给我国各族人民的余暇生活带来更多的欢乐与幸福。
三、民族传统体育不受场地、器材、设施的限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具有就地取材,对场地要求不高的特点。民族传统体育一般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从而增加社会体育人口,逐步壮大体育锻炼队伍。
由于受经济的制约,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普遍开展近代西方体育活动的条件很不成熟,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只能开展一些不花钱或少花钱的运动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体育项目就能充分显示其经济实用的价值,是适合目前我国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开展的。综上,因地制宜地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就能更好地普及和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
四、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易学易掌握,易普及推广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达977种,每一种项目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生活习俗和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容形式上丰富多彩。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极具民族特点,并与他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符合本民族的活动规则与方式,也就越能被各族人民所接受。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量和运动难易程度都便于自行掌握,男女老幼皆宜,在我国群众中有一定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风格各异,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使人们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活动中对健身项目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创造、发展起来的,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的年龄层次、职业以及地域、经济条件、风俗习惯等千差万别,这样一来,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同的项目,在不同条件下流行。由于它更贴近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因此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五、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应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市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民族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花钱买休闲的愿望。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融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易建取,刘英梅,李秋利.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及发展契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2):34-37.
[2]马山坡.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J].安徽文学,2008,(9).
篇4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建构
中图分类号:G80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5-0086-04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Major Curriculum Struc ture under the Double Principle GuidanceGONG Jian1, LIU Zheng2, LIU Heng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 West University, Cho ngqing400715, China;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3.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400080, China)Abstract: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major specialized curriculum is a carrie r bear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tradition sports culture, a conformity linking v arious excellent sports culture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an inevitable wa y bringing honor to the national sports spirit 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major curriculum pay ing attention to external form division and the subject arrangement of the curri culum, neglects the insufficiency of essential relations and overall structure o f internal curriculum elements. It takes “the objective restriction principle"a nd “the internal constitution principle" as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attempt h a s been constructed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major c urriculum.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major; curriculum; structure; const ruction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构成。"[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既是传播 体育文化 ,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桥梁,也是承载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 。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它的课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结构,这个“完整"不仅仅指科目 设置的齐全,更要符合课程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内外之间的逻辑关联。
1 双原理的主要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1.1 双原理的主要内涵 课程领域有两大基本原理,从这两大原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程结构研究在理论上的重要 意义,它们是“客观制约性原理"和“内部构成性原理"。 课程的“客观制约性原理"主要探 讨 课程与外部联系的关系,如课程与社会、课程与知识、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其意义在 于为课程寻找一个坚实的、恰当的客观基础。课程的“内部构成原理"则主要探讨课程内部 各 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课程的内部状态及其存在的理想方式。其意义在于为课 程找到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通过课程内部关系的清理,彰显强有力的课程功能。[2 ]从中,便可发现,前者主要研究课程的制约性因素,后者主要研究课程的构建。
课程的“客观制约性原理"主要探究的议题是课程与外部的联系,探究课程编制过程中应该 考 虑何种外界因素,如何根据这些外界因素合理的组织、编制课程等内容。目前,较为广泛认 同课程编制“三要素”这一学术观点便是课程的“客观制约性原理"的体现。课程的“内部 构 成原理"主要探究的议题是课程内部系统的相互关系,探究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合 理化建构、课程评价模式的优化等内容。这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托、相互发展,这样 ,才利于课程的整体构建。
1.2 双原理的指导意义 “客观制约性原理"和“内部构成性原理"的提出对于课程研究、课程建构、完善课程内容、 优化课程结构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1.2.1 拓宽课程研究的视角 以前的课程研究或是以外部指标为主,或是以内部指标为主, 可以说是研究视角较单一,这样研究方式没有将课程研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使得 研究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不利于课程的整体建构。运用双原理对课程进行研究,以外部 和内部的双层指标为构建指标体系,拓宽了研究的视角,这样就在一定程度弥补了由于研究 视角单一而带来的弊端,并能够有效的建构课程。
1.2.2 完善课程设置的内容 “客观制约性原理"这一原理的提出,使得课程内容的设置符合 外部联系,从而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构建等阶段符合一定的要求,进而使得课程内 容设置的准确化,从而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
1.2.3 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 “客观制约性原理"和“内部构成性原理"这两种原理的提出,即 从本源方面限定并构建了课程的内容,也可以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内部构成性原理"是 课 程体系结构的最为关键的部分,通过对课程内部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清相互顺序, 这样便于理清课程的结构体系,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
2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学于1997年被设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下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1998年国家教育部 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新设本科专业 之一。尽管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但如果用一个学科的标准对照、衡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她 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建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继 续完善的地方。
当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研究体现这样一种思维倾向,即设置哪些课程,课程的安 排多少学时能更好的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可以说研究的逻 辑起点是以培养目标开始的。这种倾向是把课程当作“工具",体现的是“工具理性主义"色 彩 ,追求的是“效率第一"。这样的课程观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作用 。 比如,“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培养目标制约课程设置。"[3]很明显 ,这样 的探讨主要涉及课程的外部联系,或者说是形式上的划分,比如,专业理论的选择,必修课 和选修课的划分,选什么科目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等等,遵循的是“客观制约性原理"。 而 课程的构建不仅要涉及到外部条件的制约,探讨课程的外部关联,更要关注课程内部各要素 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还要遵循“内部构成性原理”。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理论依 据上,“客观制约性原理"给课程的编制提供了具体的“科目",如,“武术"、“散打"、“ 跆拳 道"、“心理学"、“教育学"等,而“内部构成原理"则给课程编制带来了理论的“建构框架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共同的育人目标及其相互依存性上。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该设置什么课程,怎么设置,不仅涉及“客观制约性原理",更要涉及 “ 内部构成原理"。关键问题是为课程的研制提供一种恰当的框架,把课程的各部分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即课程的结构。基于当前研究中关注课程的外在形式的划分与科目的编排 ,而没有探讨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事实,本文以“客观制约性原理"和“内部构成 原理"为理论依据,试图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弥补当前研究的缺陷。
3 双原理导向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建构
3.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观 上面的论述证明,当前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研究,“只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是不可 能真正把握课程结构的,要从根本上把握课程的结构,必须从整体入手,构建一种具有整体 性的课程结构观"[4]。整体课程结构观应具备的以下特点:
1) 它既要关注课程中涉及面较小的或形式上的结构问题,如布鲁纳关心的各具体学科内 的结构问题,或类型上的设置问题,又要关注范围较宽的整体结构问题,如选修课程与必修 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论课程与术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特色课程的 构成及其相互的联系等。整体性课程结构观是以全方位地、全景式地视角研究课程结构。
2) 整体性课程结构观对课程的把握不能仅停留在课程的形式,而更要深入到课程结构的 实质。也就是借鉴结构主义哲学十分重视的“深层结构"是事物的性质与意义的根据的观点 。 我们所研究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在外在表现上,也就是形式上可能是先进的,比 如,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既有专业科,又有平台课;既有分科课,又有综合课。但它 的实质也可能很传统,如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运动技 术的学习,忽视了教学技能提高;从社会需要,而不是从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出发;将课程 看作传授知识的工具,很少顾及教育的环境和过程的重要性。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研究 ,不能仅停留在形式,必须要从课程价值取向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上把握课程的结构。
3.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其内部关系 根据整体性课程结构观的特点和要求,建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必须着眼于两个取向 的结合,一个是“横向"维度,一个是“纵向"维度。“横向"维度是由课程结构本身的层次 性决 定的。“课程"看上去是一个独立的对象,但绝非一个简单的个体,在其内部还有不同层次 的 小系统,故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必然要涉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横向"维度。“纵向"维 度 是由人的思维的深刻性决定的。实质与形式的兼顾、形式与数量的并举,构成民族传统体育 课程结构分析的完整景观。由此,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分为:实质结构、形式结构 和量化结构(图1)。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结构三个层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说形式结构展现的是课程结构的“ 外壳"的话,那么,量化结构就是“外壳"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而实质性结构则是民族传统体 育专业课程结构的“精、气、神",是课程的生命之本,进化之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 的 形式结构影响课程的外部表现形式,量化结构决定形式性构成要素质之间的关系,而实质性 结构则决定着其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性质。课程的形式结构和量化结构有利于我们从实践层面 理解和把握课程结构,但是课程结构的根本性问题不仅是外部存在形式的问题而更要深刻把 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内部质的规定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才 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整体性。
3.3 实质结构、形式结构和量化结构的内涵
3.3.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实质结构 课程的实质结构是指课程内部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构的不同,取决于构成要素的不 同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实质结构关注的不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而是课程的实质 或价值取向问题。实质结构(图2)包括: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实践课程、技术技能 课程和自立发展课程。它们的存在形式既可以是学科,也可以是活动,既可以选修,也可以 必修,既可以分科,也可以综合。
知识课程是实现基础知识技能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民族传统体育专 业学生来说,应该包括两个基本部分,即:文化和现代科技类课程、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 学科。文化和现代科技类课程即是发展专业素养必备的条件。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 外语,以及计算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等学科。其中大学语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是核 心课程,其它课程的开设视各校条件与学生要求而定。基础知识类课程应包括中国历史、中 医学基础、民族学等等,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点和时代的发展加以调整,精减课程内 容。
人文素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以及行为品德,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品德和社 会适应能力与基本创新能力类的内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还应特别重视职业道德、武德教育 课程的设置。社会适应能力与基本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大学生必具的一种人格素质,因此,开 设这方面的课程十分必要。
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是本课程体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定向课两个课程模块。 专业理论课主要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史、体育养生学以及与专业定向科目等有关的其 他理论学科,是学好专业定向技能课程必备的知识与理论,也是新世纪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 应有的理论素养。身体基本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类课程是学好专业定向课程必具的体能和运 动技能的前提条件,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但这类课程开设的具体项目、学科数 量、开设学时数,应根据学生专业定向的选项而有所不同。身体基本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类 课程专业定向课程是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的条件和意愿所确定的将来用以服务于社会 的专业技能课程,是本课程平台的核心课程。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包 括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由于武术的门类极多,民族民间体育也如此,具体 操作时需要细化,不细化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个性化、高水平的人才来。
实践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综合工作能力、与人合作的态度、沟通 的能力和个性特长等方面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实践课程主要包括 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实习、科研实践(毕业 论文、学术活动)。
自立发展课程是学生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课程、人文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根据自 己的条件、兴趣与需要而自己确定的校内外学习科目或活动。自立发展课程学生有很大的自 主性和自由度,它不仅可以弥补任意选修课的某些局限性,体现本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而且 ,也能让学生在“专"或拓宽知识面上进行自由选择,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3.3.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形式结构 它主要指表现于外部的、操作层面的构成要素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课程的形式结构说明的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组织形式上 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形式结构应该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隐性 课程四个部分。
公共课程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政治素养知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大学语文知识、社会交往 能力等方面的课程。是全体大学生普遍修习的专业以外的共同内容的课程。它还可以划分为 两种类型,一种是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 的课程;另一种是选修课程,由限选课程和任选课构成,限选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专业 特点、条件开设的,旨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任选课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是为学生发展个 性、兴趣、爱好和特长,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而开设的课程。
专业课程是根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主要是指学生必须学习和 掌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教授、训练能力等方面的课程。专业课程可以分 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术科课,其存在形式依然是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存在。
实践性环节主要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包括俱乐部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等,突出 强调“强能力"。它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符合现实和未来社会 需 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我国实践环节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 教 育实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师资,社会实践主要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 独立的工作能力。
隐性课程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它具有潜移默 化的教育功能。它虽然不以某种课程形态出现在课程表里,但它具有课程的教育作用;它虽 然不由教师专门讲授,但教师的品格行为、作风都影响着学生;它虽然不像学科课程组织得 那么严密,但它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学生,不知不觉地渗透在学生的意识中。
3.3.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量化结构1) 公共课程部分主要开设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外语、计算机; 也可开设一些社会公关礼仪等课程,使课程内容和形式更丰富些。这部分课程,参照《课程 方案》本课程结构中拟定72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6.7%。
2) 专业课程是本课程体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两个课程领域,目 前在教学计划中都以“必修课"形式出现。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含:目前的专业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教学课与训练课,以及为成为复合型人才而设置的相 应课程。在《课程方案》中,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课占总学时为1 900~2100,本课程结构 中拟定197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3.3%。
3) 实践性环节是本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三类: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科研 实践,针对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还不能自觉地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学术性提升到应有 地位的现状,本研究把科研论文泛读、毕业论文等归入本领域,则所占学分数大约在15%左 右。
4) 选修课程是学生为自立发展而自主选读的一类课程,通常称为任意选修课。这类课程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课程领域:与专业相关的体育新兴学科;专业课程、科研与创新思 维课程中想选而未能选成或想继续加深的课程;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而自由选读的任何学 科。任意选修课程在《课程方案》中占总学分12.67%,我们拟定为20%左右,占选修课的50% 。旨在培养学生自立发展的能力。
5) 遵照《课程方案》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总学分定位于150学分,总学时2700 学时左右;以每学期18周计算,周学时18~20学时,这样便能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 间。
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整体性课程之新功能
4.1 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全面发展 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存在和进行的。少 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不争的事实。国外多元文化教 育学者指出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类型有较大差异。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是 在役和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以及具备二级(含)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资格的后备人才,其中有相 当部分是来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体训矛盾”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 学生在文化素质、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 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涵养与品性,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构建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文化背 景、民族背景和生活经历造成的“文化差异”。整体性课程结构的特征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 课程的全景式和自主性,这就给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使其正确 认识民族、社会群体间的文化差异,正确判断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间的关系及相互间 的影响,养成处理不同文化的得当的行为方式,促进其个人的自我发展。”[5]
4.2 促进多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与传承 课程有着很强的社会制约性,因此,课程所传递的文化,一般说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优势 的主流文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在原武术专业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一个新专业,因此 ,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传承的文化一直以武术文化为主流。在当前强调文化多元 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不仅要关注作为武术文化精髓的“仁、义、礼、智、信” ,更要强调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精髓的传承和保护。整体性课程结构中的实质性 结构关注的是课程的价值观问题,而“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尤其以价值 观为主”[6],这就保证了整体性课程结构下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能够始终关注 文化的多元与整合。
5 结 语
对于民族体育课程的构建必须要把握课程的实质结构、形式结构、量化结构,因为任何课程 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整体性,任何一层次都与另外来两个层次紧密相联。人们在试图构建、 优化、整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时,如果只关注其中的一个层次,那么这样的结构很 可能会是不完整的。以此构建的课程框架,其科学性也就大大值得怀疑了。对于民族传统体 育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还需要学界同仁继续努力,不能说任何一种模式内在地优越于所有其 他模式,但当我们继续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合理结构时,对以往的模式进行适度的 反思,精细的改造,必将对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465.
[2] 郭晓明.课程结构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3] 于翠兰.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与完善[J].体育学刊,2005(6 ).
[4] 郭晓明.程结构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7.
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模式
一、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要素
(1)传统文化的共享性。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健身和娱乐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传承习俗的接受性。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性使得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接体,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吸收、相互融合与发展。(3)伦理道德的共建性。伦理道德是民族传统体育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伦理道德是各民族通过后天培养和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并长期起作用的内在品质。(4)审美观点的共有性。追求美的精神享受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和任何民族共同的心理趋向。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琼浆玉液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人类渴慕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人们在亲自参与和观赏传统体育活动时体验了美的情趣,给活动者和观赏者以愉悦心身、沟通感情。
二、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条件
(1)以民族性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民族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的文化类型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它具有沟通特定民族中全体成员心灵的普遍性。民族性是传统体育发展基本内核的体现,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应有与其他传统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民族特性,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2)以传承性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传承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具体体现,它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来实现。因为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规定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遗产选择的自由度,也规定了先哲们对于先进思想进行诠释的性质。一种民族体育内容一经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并在不断地发展中变异充实,但其核心和主旨因袭的内涵和形式是代代延续的。为此,这种传承性对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趋同意识具有很大的效应。(3)以共适性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根源所在。共适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性的体现。它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形态的活化石,又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的源泉。首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其类别繁多,结构多元,兼具表演和竞赛的特点。其次,由于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不同,动作结构的不同,技术要求的不同,运动风格也各具差异,它不受时间、场地、器材、季节的限制,所以人们可以选取简单易行,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项目进行健身养生活动。这种现状表明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源所在,决定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共适性,使为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为人的身心完善的展开和全面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化场所。(4)以凝聚力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思想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样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文化形态。这种复合文化形态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辅以其他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所共同创造的。因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是中国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内而形成的认同感,也是由于长期的相互依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共同的生活而形成的对于共同利益密不可分的深刻认识。
三、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现代化的构建
1.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现代化的构建框架。民族传统体育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子系统中,始终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伦理道德、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社会风俗等诸多社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这种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反映在它的实践方法上,也反映在它的文化层面上。所以,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上,既要体现出它的民族性,又要体现出它的传统性和时代性。为使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达到科学而全面系统的要求,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了构建,其构建的框架模式见图。
2.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设想。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构建,还只能是一个不太成熟的设想。因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大多数运动项目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加上地域条件的限制,很难将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明确地加以分门别类。就目前而言,还只能按其运动形式、活动方法进行大致的归纳。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将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构成共分为两个主体模块,即对抗类和表现类。第一,对抗类项目,该模块分为格斗对抗和场地对抗两种。一是格斗对抗。在格斗对抗项目中,摔跤是众多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摔跤所涉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撒尼族等;搏击类主要有散打,推手、擒拿术等。二是同场对抗。同场对抗是在规定场地内或划定的某一区域内进行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球类运动中主要有满族的珍珠球、回族的木球、侗族的抡花炮、壮族的抛秀球和现代多民族共有健球、藤球等;水上运动大多出现在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如龙舟竞渡、游水、没水(潜水)、水秋千等;冰上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运动有走冰、滑雪、雪地走等。第二,表现类项目,该模块分为难美类项目和准确类项目两种。一是难美类项目。难美项目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开展的主要项目有:武术套路,武术套路除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外,各民族还有传统套路,如苗族的芦笙拳、景颇族的刀术、壮族的拳术、回族的武术等;骑射项目在南北少数民族中均开展的较广泛,如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盛行的赛马、赛骆驼、射箭、射弩等;龙狮是我国民间较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历史悠久、广泛流传和欢快诱人的无穷魅力,其形式多样,内容繁多。二是准确类项目。射击项目在众多民族中均有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射箭、射弩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较多;击打项目主要抽陀螺,在西南地区各民族较为盛行,而打飞棒则是土家族的主要运动项目;跳荡运动主要有跳山羊和荡秋千,跳山羊是白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荡秋千则是朝鲜族最为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曾于久,刘星亮编著.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刘星亮,马世坤,肖红征.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篇6
摘 要 抢花炮运动的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教育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是一项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实践与探索,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将在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延续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校园多元文化环境、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以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抢花炮 云南高校 体育教学 实践与探索
就当前来说,云南高校体育教学往往是以西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例如篮球、足球、田径和羽毛球等项目。不难看到,这些项目都是以掌握运动的技战术为最终目标或指向的教学模式,加之这些体育项目又是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需要参加的运动。无疑,当这些大学生到了高校以后进行体育课堂活动时面对的依然是以前反复学习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就此而言,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一些改革与创新工作,努力构建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充满地域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在从事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试图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运动,对两者融合发展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工作。结果显示,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其运动充满了力量、速度、胆识,是勇敢者的游戏,并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娱乐观赏性特征,能够改变现有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给体育课注入新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过程中享受乐趣,愉悦身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益。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使其满足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构建校园多元文化、特色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另外,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逐渐融入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主战场的高校奠定基础,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目标。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查阅及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获取有关云南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运动发展以及学校教育与抢花炮教育传承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全面有效的参考信息。
(二)专家访谈法
设计相关访谈问题,就研究的相关问题与专家学者或相关管理者、负责人进行探讨和咨询,从而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及合理的研究建议,为顺利进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实践法
通过抢花炮融入昆明市、文山州、玉溪市等地区高校体育的实践教学来论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进入云南高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抢花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现状
(一)体育课堂开展教学状况
抢花炮融入高校体育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式,将对两者的共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就此,云南不少高校为顺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校园多元文化以及延续区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需要,纷纷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融入抢花炮项目,例如: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和文山学院等学校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了该传统文化。项目往往是以体育专业课程、大学公共体育选修课程以及抢花炮与其他体育项目融合的教学模式出现。教学实践证明,抢花炮项目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体育练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对抢花炮运动的兴趣程度
抢花炮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和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项目的运动特征及方式来看,其所具有的强烈对抗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是吸引群众参与的主要原因。就此而言,将具有游戏、娱乐、健身和教育成份的抢花炮项目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这一结论也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相对于学生而言,长期面对的都是一些常规性的体育项目,当抢花炮运动出现在课堂活动中,他们总能表现出喜悦、兴奋之情,参与热情倍增。田野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抢花炮运动持较大的兴趣,这从他们在场上奔跑、传递、掩护、躲避等个人技术的表现状态就能证明。
(三)学校抢花炮运动场地的状况
具备一定数量的抢花炮运动场地是实现项目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抢花炮技术技能水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性条件。从开设抢花炮运动的高校来看,专门建设有抢花炮场地的高校并不多见,一般是采用与足球场联用的方式居多。相对而言,抢花炮运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需一块平整宽畅的草地或土地即可。因此,抢花炮项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其场地往往是在学校足球场或者其他的平整宽畅地上临时画线以进行教学活动。笔者以为,虽然抢花炮项目的场地较为落后,但这并不影响其教学效益的获得。
(四)抢花炮项目师资队伍状况
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抢花炮运动的教学质量,决定了项目能否在高校教学健康持续发展。目前,云南高校抢花炮运动的专职教师人数较少,特别是优秀的教师更加缺乏,现进行抢花炮运动教学与训练的教师大多是从事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师,大多是由于课程教学需要而抽取过来进行该项目的教学工作。这些临时被调配过来的教师,虽然也对其进行了学习,但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对抢花炮运动特征、教学方法等把握存在欠缺,甚至于出现偏差。无疑,这种状态对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理应给予关注。
三、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它要求参赛人员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个人的技术,才能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而这就需要在体育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与训练予以实现,这恰恰与抢花炮运动教学与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素质、品质和创造能力等不谋而合。当然,就抢花炮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活动来说,掌握其运动技术技能知识,了解其教学的特征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项目的竞赛及其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具体而言,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包括:抢花炮运动的持握花炮方法、抢夺花炮技术、传接花炮技术、抢断花炮技术及抱人技术、进花炮技术等;另外,抢花炮运动的战术也是项目教学与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难看出,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战术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体力消耗和一些无效能的行动,从而可能获得比赛的胜利。但是,“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智能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战术的形成与运用又促进了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智能的发展[4]。”
由此来看,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既能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又能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一)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抢花炮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架构,改变了单一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迎合了大多数师生的要求与愿望,能够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要。由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适宜的教学活动,符合项目教学实践需求,对提高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实现互补和整合的目标。具体而言,课内教学要侧重于抢花炮运动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以及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而在课外活动中则要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竞赛能力的提高为主。特别是抢花炮项目的课外竞赛活动,它是校园宣传、实践抢花炮运动的重要教育手段,对于扩展项目的参与人群,提高项目的校园影响力,构建校园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实现良好教学效益。
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其重要的一环是需要拥有一支掌握项目技术技能知识、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良好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就此而言,加强抢花炮运动的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造就一批相当数量的抢花炮教师队伍,使其树立良好的现代教育理念,了解抢花炮运动的起源、特征、发展现状、技术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等知识,奠定坚实的项目文化基础,是当前学校抢花炮项目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例如可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派遣骨干教师到抢花炮项目传承较好的学校和地区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聘请从事抢花炮教学训练的教师或者是长期于民间参与抢花炮运动的艺人到校指导项目的教学实践与传承方法和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达成预定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运动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学校现有体育教学内容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的结合,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更加突出了民族性、地方性和多彩性特征,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发展,可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未来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探寻出一条科学而有效的途径,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从而形成了区域教育的特色。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站”在站研究成果;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424。
参考文献:
[1] 徐小荷,曾忠文.以“抢花炮”为例浅析民族体育进入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3(5):75-77.
[2] 任廷,安晓凤.对民族体育项目“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87-189.
[3] 贺泽江.抢花炮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124-125.
[4] 雷帮齐.抢花炮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57-160.
[5] 刘世涛.抢花炮运动探源及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13(2):108-109.
[6] 李宗喜.侗族抢花炮流变及其现展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6.
篇7
论文摘要 体育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决定着体育的功能,中华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在分析中华武术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武术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重点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中华武术新的发展指向。
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和政治较量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华武术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1中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
中华武术作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在一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武术在几千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和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人,它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产物。中国武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还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在中国武术这种特殊的活动方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等。中华武术是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陶冶情操、防身自卫和休闲娱乐等价值功能。
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是因当时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武术的功能演变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结晶。在其绵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功能,并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只是在中国历史变迁发展的不同时期,武术为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或是突出它其中某一功能,或是扩展其外涵,或是淡化其某一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必须尊重武术与中国社会变迁、演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武术置身于历史发展的长河,站在高度抽象、多维思考的角度,从动态上、从武术发展的趋势上去把握它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武术的全部。对过去的武术,对未来的武术的研究都必须如此。”
2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即生产实用性、民族性、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传承于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的传统体育文化,所显示出的精神情感、生命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静态文化价值(渗透着社会历史的精神产物)和动态文化价值(活跃在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的传承习俗)两方面。意味深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其别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审美观、民族情感着重于在姿态的意趣里塑造人,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2.2新世纪农村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党的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经济收入普遍提高,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除了干活吃饭,无所事事”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一种既健身娱心又培养人品的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这一需要,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意义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开展健康向上、内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能健身娱心、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合理的新型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就是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顺应和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既定规则,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务的具体过程中得以体现。
3.1政治
3.1.1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闲时间增多,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果没有一种合适的体育活动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很可能沉溺于酗酒、赌博,不但危害身体,也给农村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在农村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不但能健体娱心,而且能引导农村的社会风气,民族传统的功能和价值在此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积极向上、严守法纪、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的新一代农民正在成长。近年来,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村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1.2增强农民凝聚力。凝聚就是团结,凝聚力就是团结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它特有的文化认同,无疑是一种密切民族关系,增强人们团结的凝聚剂。它的聚合、凝结功能主要产生于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民族精神是从各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中升华出来的思想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在规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培养农民的凝聚力是极为有效的,如舞龙、龙舟竞渡、拔河等活动,多是以村寨乡里为参赛单位,参赛者除了有强烈的个人竞争心理外,还都伴有集体荣誉感。在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活动中,集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作的状态如何,往往是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旁观者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场景之中,这种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对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农民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转贴于
3.2经济
3.2.1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注意锻炼身体,加上生活水平较低,导致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疾病发病率高,这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拿大著名体育专家奥帕茨指出:“身体健康的群体比身体不够健康的群体较少受伤,工作效率更高。即使受伤也能够更快地回到工作岗位。”生产劳动虽然也是四肢活动,但它是简单动作的重复,如果得不到调剂,日积月累必然造成机体损伤或畸形,甚至影响或降低劳动效率。要树立科学健身的新思想、新理念,纠正“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农民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有朝气、有活力的新农民形象还有利于吸引外来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因而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保护和增强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2.2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武术、气功、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是老少皆宜,又极具健身功效的运动。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更全面地发展。
3.3文化
3.3.1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体育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迫切,广大农民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秧歌舞、太极拳等地方传统健身项目。这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
3.3.2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扑克、玩麻将。我国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文化水平及文明程度较低,不少地方陈规陋习、封建流毒较深。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摒弃陋规恶习、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国武术,其注重惩恶扬善、己诺必诚、尊重师道、立身正直等武德,是一种典型的将道德和审美等作为其重要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人们形成博爱的世界观及自我的超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4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特点、功能和价值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可比拟的,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既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又能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居住分散,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应放在乡镇。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开展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健体娱心,防病治病,又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农村以“体”会友,以“体”会商,促进农村的经济交流。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的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参考文献
[1] 江百龙,陈青山.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 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任海,王庆伟,纬晓东.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民间民间游戏;体育教学;推广价值;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学生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和高科技玩具越来越多,从而使传统民间游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相比现有中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古板与单调,缺乏鲜活力,形成遥相呼应之势。中学生个性张扬,对体育课堂的反感与排斥,存在消极的情绪,致使体育教学处于休眠的状态,激发不出学生的参与兴趣,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介于这种形势,以民族民间传统游为载体,通过收集、筛选、改编、拓展、整合,对民族民间游戏“丢沙包”设计在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中,一方面对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资源进行了整合,传承与传播了民族民间文化;另一方面对中学体育教学课堂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此,体育教学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既有利于增强中学体育教学课堂的乐趣,又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学会动手与创新的能力,对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与民族民间游戏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中学体育教学困境分析
1.1体育课地位不受重视
体育课地位不受重视的历史由来已久,一方面受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科目认识不够,很多中学主课教师向体育教师“借课”现象司空见惯,在他们心里认为,学生升学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学校唯分数论的观点;另一方面父母或监护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重视,以为孩子只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些科目优秀就是很棒的孩子,这是“书呆子”行为,很多人对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认识不充分。
1.2体育教学场地设施欠缺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是正常开展体育教学的保障。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体育教学设施较落后与欠缺,很多地方中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些学校连最基本的体育教学设备、器材、道具都供应不足,很多学校没有独立或完整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篮球、排球也不足。很多时候体育教学也只能被迫成为“放羊式”,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此环境下开展体育教学的效果便可想而知。
1.3体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且专业素质偏低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于专业素质偏低也是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经常会看到一个中学体育教师上完全校体育课,或者由其他科目教师来代替上体育课的现象,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就是那么简单,给学生随便上上就可以了。以致于通常我们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其实,大部分是这样的,体育课总是被其他科目教师占取,还有一些因素是由于体育教师不够专业,只会懂一些简单的体育专业知识。
1.4体育课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课教学观念落后、更新不及时造成了很多中学体育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规则中,对新课标的提出既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观念又改变过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只会独自教学,而则针对群体性的教学情况不多,这样使得教学时间就会捉襟见肘,导致完不成教学目标。事实上,采取群体教学的方法反而会促进师生的相处和谐、共同进步。为此,采用民族民间游戏开发集体性体育教学,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渲染学校体育氛围具有良好的作用。
1.5体育教学课堂单调乏味
体育教学课堂教学创新是很多中学体育教师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很多教师还保留着原有的教学模式、老方法,在他们认为,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过去能行的通,现在也行得通将来一样行得通,以致于体育课堂的单调乏味,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学,或者不学的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变化,体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的单调与乏味,同样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发展。
2民族民间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价值
2.1实用性价值
民族民间游戏在中学校园推广,它的开展将会为学生增添乐趣和欢笑,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的热爱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很受学生们青睐。为此,以民族民间游戏为载体,开发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丰富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这就体现出了民族民间游戏的实用性价值。游戏的简单操作、直观反映更能让学生学会和实践,这也将会提高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达到锻炼身体和促进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目的。
2.2文化艺术价值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富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特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偏普遍性、乐趣性、便捷性、地域性、健身性和娱悦性等特点,民族民间游戏在中学校园推广,体现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适合学生的身体和心里发展规律,适合素质教育对校园体育教学革新的条件。民间体育游戏结合竞争游戏的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非常大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取材优越,因地制宜,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
2.3创新性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体育教学创新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具有推动作用,传统体育教学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几方面来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说是单调与枯燥。以民族民间游戏开发体育教学,本身就是在创新体育教学的情境下,不断开发与创新体育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游戏创新的兴趣,其以民族民间游戏为载体开发体育教学课堂的过程,就是创新体育教学与民族民间游戏的过程,具有创新性价值。在中学校校园里进行推广民族民间游戏,是对原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民族民间游戏的校园推广,将会带来更多的体育教学创新成果。
3民族民间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3.1提升思想认识,加强组织指导
加大宣传和开展民族民间游戏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勇敢和顽强拼搏的良好心理品质等价值的认识。这就要求教育主管单位和中学体育领导,要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知识竞赛等多样形式宣传民族民间游戏的价值与作用,也需要成立以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负责人带头的领导部门或组织,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制订方案,确保民族民间游戏体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2]。同时,还要利用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考查,切实推进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在中学有顺利的进行。
3.2加强民族民间体育的挖掘与整理
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的根本。为此,中学校园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应该本着传承与发扬、继承与革新的原则,对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通过自身的加工处理,分析和分类,在保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原生态性、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经济性的前提下,加强民族民间体育的挖掘与整理。通过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技术动作与原理、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场地设施、器械规格等进行专研和开发,让它更加适合我国的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
3.3强化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学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游戏体育教学,既要求体育教师自身要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理论知识,又要熟练的运用和掌握动作技术能力,能进行实际实战能力和技能。因此,我们在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这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等来组建一群既了解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又有富足的相关工作经历的师资力量团队。这就要求变革中学体育教师的人事制度,鼓励民间的有学之士走入到中学进行讲学;要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在职期间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短训班、学习班和研讨会等,由针对性、有重点地提高中学体育教师在运用民族民间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水平。
3.4构建民族民间体育教材体系
通过查阅相关中学体育教材或专著,我们很难找出系统化、规范法的民族民间体育教学内容。为此,研究认为,应由教育主管单位出面,“联合体育理论界、学术界、教育界、民族宗教界和史学界专家等编写适用于中学使用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项目的指导性的教程[2]。体育用书的编改应展现出合理性特征、时代性特征和实效性特征,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凸显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特性和区域之间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学民族民间体育教学向着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3.5因地制宜,鼓励开发校本特色课程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一个特色,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大不相同。地域环境的差异也给我们的学校提供的有效的、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有些资源丰富,有些资源匮乏,因此,要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游戏,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提供的资源来开展,充分开发学校自身就有的资源,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开发校园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打破常规,坚持创新,让民族民间游戏在校园里扩散,发展成一种新文化潮流。中学开展民族民间游戏的体育教学,是发展中学体育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创新教育和特色教育的典范。
3.6与时俱进,多元化,全面发展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各领域也齐头并进,争先向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的开发利用也与时俱进,跟紧社会发展潮流。切实推广多层面、多角度、多思维的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方法,在大时代背景下迅速开展起来,一方面是民族民间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推广是符合社会的需要,响应世界的号召,全面推进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是大势所趋。既能开发教育教学方法,还为传承民族文化奠定了保障和条件。因此,民族民间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要与时俱进,多元化,全面发展.
4结语
在校园中运用民族民间游戏,既能充实校园体育教学体系,又能传承与传播民族民间文化,以民族民间游戏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可以不断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改变中学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的困境,同时对改善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机械化、程式化、呆滞化具有良好的作用。以民族民间游戏为载体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体育教学的过程,又营造了共同完成体育教学效果的氛围;既消灭了师生的被动性与主体性的界限,又倡导了有效教学与有益教学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双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新探索[J].兰州学刊,2003(1):12.
[2]钱应华.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3):21.
[3]黄.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浅议[J].现代教学研究,2012(1):5.
[4]张希亮.武传荣.对“贴膏药”游戏的改编及说明[J].中国学校体育,2010(2):49-50.
[5]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21.
篇9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民间体育资源 开发与应用
现化化建设首先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差距正在缩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使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仅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而且在体育事业方面与内地省市有着很大的差别,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形势极为严峻。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任务。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的职责。
传承性是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世代传承的族群观念维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这种古老的传承方式形成了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的繁荣现状。我国各民族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在各自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沉淀着表现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它们又是民族生活的折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这种族群文化之中,随着民族心理、性格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实现自身的历史发展。
作为民间流传广泛的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体育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而备受人们推崇。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有:射箭、射弩、摔跤、扭扁担、拉鼓、跳芦笙、打花棍、划龙舟、倒挂金钩、抢红旗、高脚马、跳马儿、舞龙、舞狮、八人秋、摇旱船、地龙、板凳龙、跳鼓、芦笙拳、磨秋、上刀梯、猴儿鼓、接龙舞、挤油渣、打砖、爬竿、跳房子、花式跳绳、潜水摸鱼、打水漂、杠子、爬山城、打碑、老鹰抓小鸡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我国民间体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群众基础好,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和健身性等特点,比较适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
而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如何呢?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负责人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时开设不足,大多被必考科目所挤占,在个别偏远学校,就没有体育课时间。体育教学还没有被学校真正的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一些学校开设了体育课,也是流以形式化,在一些地方虽有体育课却往往被上成了劳动课,组织学生从事学校里的一些劳动。长此以往,体育教师失去激情,学生对体育丢失兴趣,体育课堂成为放羊式,“几根绳子,几个球”就成为所有教学内容。即使被列为考试科目的项目,例如百米、铅球、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科目,也只是针对考试安排做些机械练习,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体育器材是学校上体育课必须具备的,充分利用体育器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体质。国家虽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但仍然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农村经济本来落后,所以导致许多学校经费短缺,加上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投资则是更少,体育设施无法配全。这些问题就导致了目前农村小学体育课难于开展,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的健康。
在加强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建设的同时,笔者认为因地制宜,对民间体育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应用是提高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的合理开发与应用,不仅能够填充课堂教育内容,扭转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单调乏味现象,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有利于配合我国时下提倡的“阳光体育”路线,培养学生终生运动的锻炼观念,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文化内涵。所以说,如何把传统民族民间体育资源进行开发,更好的利用到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成为了时下农村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
那么欠发达地区学校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对民族民间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呢?我们认为,首先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保护和投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欠发达地区学校,用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其次是更加重视建立民族民间体育教师培训和资格认证体制,加强对民间体育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培养教育人才,为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事业储备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第三是加大对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设施的经费投入,编纂相应的教育书籍,把农村民俗类体育运动项目纳入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来。最重要的是,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研发民间体育器材,改进传统的运动设备,并把它们合理运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其更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结语
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是我国文化有的瑰宝,对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时期下,开发并保护我国民俗文化的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对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对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白晋湘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 ,2004年 第1期
篇10
文化体育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跨越,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我县的文化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文化体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推动发展繁荣、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推动文化体育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我县文化体育基本情况
(一)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县积极挖掘历史文化,接通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了以县城为主体、乡镇为纽带、村级为重点,特色村寨、传承点为补充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新建规模均为国家一级馆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图书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并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已于*年7月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方面。大桥文化站被评估定级为*省一级文化站。完成了哨冲、牛街、龙武、坝心、新城等乡镇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建设,改造、修缮了宝秀、龙朋*个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建设采取上级投资一部份,村民议事集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在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积极性较高的农村率先实施。目前,全县已组建乡村文化室*余个。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一是利用春节、五
一、国庆及周末等节假日,频频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举行专题文艺晚会,县城共有各类文艺演出队伍21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参与文化娱乐蔚然成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要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余场次,极大地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活跃农民生活为主题,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一批为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农村演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下乡”文艺演出受到群众的喜爱。“2131”工程惠及农村,放映一系列适合农村观众观看的科技片和故事片。全县共有农民业余演出队*余支,每年在春节等各类节日举办各类演出*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三是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馆藏图书达*多万册,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新建图书馆已接待读者*万余人次,图书馆网站点击率达*多万次。信息共享工程正在建设中,县级节点已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全县*个村委会都设立了“民兵之家”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和传承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年,完成了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县级保护名录246项,州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123项,4项被列入*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设立了龙武镇粟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宝秀镇小冲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为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我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和民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县共开办*个民族文化传承班、*个烟盒舞传承点,把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培训班办到农村、学校,采取老年带中年、中年带少年的方法,传承歌舞、刺绣、民族传统乐器制作等民族民间艺术。整合了原有的演出队伍,从农村民间艺人和农民中招聘演员,面向市场,发展演艺产业,多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严格按《彝族烟盒舞》保护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年共组织“广场烟盒舞”培训活动*次,参加人次达*万多人次,既丰富了广场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民间艺人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人。文化部命名*县为“彝族烟盒舞之乡”、哨冲镇为“花腰彝族歌舞、刺绣之乡”、龙朋镇为“彝族歌舞之乡”。
(五)对外文化交流及宣传工作颇有成效
我县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强县的战略,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资源,挖掘历史文化,提炼人文资源,以优秀的精神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女子舞龙,仆拉大鼓舞等资源打造我县文化品牌,充分展现*文献名邦风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狠抓对外交流演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的知名度。
*年,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在首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中一举夺得了原生态民歌对唱组金奖。五名花腰歌手参加第二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优秀歌手奖和优秀表演奖,李怀秀姐弟的海菜腔对唱获得擂台赛最高奖─歌王奖,并在*年全国青歌赛中获得原生态组金奖。在我县摄制完成的以展示我县彝族花腰民风民俗为背景的影片《花腰新娘》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以民族民间文化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各类文艺节目屡获殊荣,*年参加“国安杯”百龙大赛获金奖,多次参加“群星奖”等高级别的比赛。成功举办的四届“花腰歌舞节”,每年举办杨梅节、荷花节,每年都要组织*多批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民族文化现象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民族文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花腰歌舞《凤舞龙飞》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相约北京*”文化活动的演出、西部博览会开幕式演出、央视《同一首歌》的演出任务圆满完成,使我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推介,为进一步打造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我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年,出台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年对古城进行全面普查,把古城区具有较高的价值的192间古民居和其它古建筑列为县级保护民居挂牌保护。陈氏宗祠、企鹤楼被列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新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项,全县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67处,文物藏品达*件。
认真做好各级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企鹤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等文物的维修正在有序进行中。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郑氏宗祠、秀山、文庙建筑群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在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繁荣发展、服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网吧、图书音像、歌舞娱乐和演出市场等场所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门类12类,经营户*户,分布全县*个乡镇,社会各界投资文化产业的趋势明显增多,文化消费呈上升趋势,文化旅游日趋升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八)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年,结合“奥运年”举办了*县“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县“迎奥运庆新春”三人制篮球赛,组队参加了红河州首届少儿跆拳道邀请赛,举办了“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参加了州老年人运动会,举办了荣诚杯中国女蓝邀请赛、中学生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特别是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很滞后,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内涵挖掘培育不够,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品牌特色不鲜明;二是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小,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场所规模层次还较低;三是文化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四是文化体育市场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发育不成熟,活力不足;五是人才激励和推出机制还不完善,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各门类艺术拔尖人才数量极少。
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县文化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我县文化体育大繁荣大发展,任务相当艰巨。但我们相信,通过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文化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我市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以学习实践的有效成果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建设将得到全社会的更加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继续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要求,坚持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两轮驱动,狠抓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文化品牌创造、激励机制的建立,加强文化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涵养能力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抢抓机遇,力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突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县文化体育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做好图书馆、文化馆的设备、设施配套工作;加快*县体育场馆、演艺中心、博物馆的立项建设步伐;加快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工程、烟农学校和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
2、打造精品,力求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五个一工程”为目标,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文化精品。精心打造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文化精品。以“三下乡”和“文化惠民工程”为基础,坚持“农闲抓农村,农忙抓城镇,节日抓重点,庆典抓特点”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我们的节日”节庆文化体育系列活动、乡镇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民间节日、群众文化专业技能大赛、庆祝60周年、建党88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优秀农民文化艺术团队。积极引导农村文化精品走入市场,娱乐大众。真正使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让城乡居民在奔上“经济小康”的同时,享有“文化小康”深入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收集、整理和传统特色艺术的开发,挖掘文化底蕴,突出特色文化,扶持文化精品创作。
3、创新思路,力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上水平。一是加强文化馆演出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宣传*、推介*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大民族民间艺术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民间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三是做好图书馆古籍的普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创办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四是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依托我县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建成集农耕文化休闲园、民族民间艺术研发园、民族风情演艺园、体育健身园、文化娱乐园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五是拓展文艺培训的空间,在打造品牌和增加收入上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六是努力发展全民健身和国民体质监测等体育产业。
- 上一篇: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 下一篇:传统教育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