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技能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临床技能的内涵 临床技能也就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动手)及临床思维能力(动脑)两方面。
1.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是护生最基本的能力。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涉及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的部分较多,主要包括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两部分。
1.1.1 生理产科内容(即助产士专业的重点学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有胎儿及附属物辨认、孕期监护(产前检查)、产程的观察及处理。产前检查主要是产科检查中的腹部检查,即视、触、听诊,以及骨盆测量(尤其是外测量)。产程的观察及处理涉及打产包、绘制产程图、观察宫缩、胎心监护、肛查、接生时的会阴冲洗及消毒、保护会阴、娩出胎儿及胎盘、新生儿处理(清理呼吸道、结扎脐带)。
1.1.2 病理产科中的常见产科手术如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吸及产钳助产术、臀位助产术等。
1.2 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分析病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 学生临床技能的影响因素
2.1 实验条件 ①实验器材匮乏,严重影响实验开出;②学生多,实验课学时有限。在教学中,无法做到每一个实验都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影响了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2.2 学时 教学大纲规定学时与实际学时相差较大。如教学大纲规定产科学及护理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00学时,实践62学时;实际上共有128学时,理论108学时,实践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有所增加,而实践学时明显减少,这不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2.3 学生个人原因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临床技能训练不感兴趣,不愿意动手操作,使其临床技能受到影响。
2.4 学校对不同专业临床技能要求有所不同,实习前是否对学生统一进行技能培训,也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3 临床技能的培养方法
3.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系统理论学习中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资料、电教片、课件演示、示教的方法。电教片演示后,由教师示教,然后让学生逐个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指导、评价、矫正,并且当场抽查学生操作,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3.2 临床思维能力(动脑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无法指导实践。通过课堂上结合典型病例讲授疾病,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每一章结束后,集中进行病例讨论,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多设问,并引导学生解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习惯。在病例讨论教学时,针对学生面临实际现象与问题时不知所措、不会归纳与综合,即使会推理演绎也难以解决问题[2],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独立自主能力、思维方法,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顾此失彼等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如何认识疾病,通过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使其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独立思考[3]。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观察、判断、推理方法的运用,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训练[4]。如此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临床产科诊断及护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模拟临床工作,一方面可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进而强化他们的临床思维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必备能力之一。
综上所述,只有在中职助产士专业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 吴英姿,王莉.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中职护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94~95.
[2] 郭力.医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观.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69-70.
篇2
【关键词】 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护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为了完善临床教学管理,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护理队伍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现通过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研究, 了解临床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针对薄弱环节, 及时提出对策,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2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生, 其中本科生48名, 大专157名, 中专24名 。
1. 2 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的方式, 护理部按季度将反馈表分发给护生, 要求护生逐项认真地填写, 由护理部回收后进行汇总。
1. 3 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表 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表调查内容包括教学计划(4项)、教师授课(4项)、教学态度(4项)、教学方法(6项), 每项评价分为好、较好、尚好、差, 好 100%, 较好80% , 尚好60%, 差0%。
2 结果
共分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评估表423张, 回收率为100%, 其中实习后第一季度132张, 第二季度150张, 第三季度141张。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从表1可得出学生对教学计划落实的满意率为82.01% , 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为89.34%, 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率为88.82%, 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83.97%, 学生对教学计划落实及教学方法的满意率较低, 应着重从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高教学质量。
4 对策
4. 1 制定周密科学的带教计划并认真落实 制定教学计划应依据护生所学的理论课程并结合学校的实习安排, 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出不同的实习计划;带教老师可根据护生在各个实习阶段的表现, 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因人施教;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本科学生除要求掌握基本技能及专科理论基础知识, 还需注重学生的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能力的培养。
4. 2 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 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 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大专以上学历, 热爱护理教学, 作风严谨, 工作责任心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具备较高带教能力, 经护理部审核后方能从事带教工作。
4. 3 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和培养
4. 3. 1 带教老师应认真履行带教职责, 在带教过程中必须严格示教, 坚持一带一, 放手不放眼[2]。
4. 3. 2 每月组织一次带教老师例会, 及时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情况,探讨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4. 3. 3 注重带教老师的培养, 定期选派临床带教老师外出学习新业务新技术, 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
4. 3. 4 带教老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教学能力。带教老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带教老师可运用启发式及提问式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 到患者床前, 实地讲解, 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4 加强日常检查监督,保障临床带教质量 为真正达到临床护理教学目标,护理部应加强对科室教学情况的检查与指导力度。可举办各院校实习生的技能操作比赛和授课比赛, 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的技能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 目的 探索双师制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8—2009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206名作为双师制组;2007—2008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176 名作为对照组。双师制组实行双师制教学,对照组实行一带一带教。结果 双师制组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5.820,P
【关键词】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Methods Of this study, 206 student nurses of 2008—2009 school year served as biteacher system (BTS) group; 176 students of 2007—2008 school year as control group, oneonone apprentice system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record of clinical skills of biteachersystem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in the control (t′=5.820,P
[KEY WORDS] biteacher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护理学专业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目标之一[1],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护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它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护理技能操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一带一的带教制度,由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我们自 2008年7月采用双师制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4月,选择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206名作为双师制组,男8名,女198名,年龄19~24岁,其中本科生46名,专科生160名。以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76名作对照组,男7名,女169名,年龄20~24岁,其中本科生40名,专科生136名。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双师制教学方法:设总带教老师1名,带教老师8名。 ①对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学生入科前,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②对学生临床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学生入科后,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总带教老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统一指导,然后再实施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③培训内容:重点训练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要领、难点,操作的程度,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此项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2)对照组带教方法:不设总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1.2.2 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按照山东省护理人员三级训练标准,对实习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其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女病人导尿术、心肺复苏、铺麻醉床、穿脱隔离衣、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会阴护理。另外,对所有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学生考核结果以±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8.2±1.7)分,双师制组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820,P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双师制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且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97.1%,提示双师制教学方法优于非双师制方法。其原因如下。
3.1 双师制教学方法规范了护理技能操作规程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由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规范与指导,然后再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相对固定,且操作程序统一规范,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个体化指导。
3.2 双师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不仅是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职业价值观、态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沟通技巧的培养,这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加强临床护理技能主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严格、认真,不断增强教师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指导能力[3]。另一方面,完善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使之形成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3.3 双师制教学方法注重了医德医风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双师制教学,获得了作为护理工作者的内心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又为学生更好地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3.4 双师制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使学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主动询问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最佳操作方法。
3.5 双师制加深了学生对技能培训的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矫正操作中的错误,使护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护理操作前后,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杨桂芝,冯丽华. 对护理专业实施技能操作强化训练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25(7):108109.
篇4
关键词: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高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成为医学领域的迫切需求,加强临床护理教学,优化和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意义深远。探究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新形势下培养医护人才的重要举措。
1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相对于医学教育来说,临床护理教学是针对医学护理专业实施人才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活动和过程,主要是将相关医护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技能融合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内化并具备丰富的职业素养。
医学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及综合实践性特征。临床护理教学中,临床实习属于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医护专业学生将相关医护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不可或缺的学习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医学护理相对复杂琐碎,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鉴于医护专业的服务性特点,医护学生在护理工作任职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护理技能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临床护理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理论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积累临床护理经验,还让学生在合作与创新的实际工作中形成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职业习惯,充分优化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当前人文医护观念下,通过加强医护专业的临床护理教学,可以促使医护专业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活动学习中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2临床护理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由于临床医学相关病症现象复杂多样,其临床护理具有针对性,临床护理教学也应体现灵活适宜的学科特征,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2.1病案分析法。作为一种理论性知识教学方法,病案分析是指针对相关病情危重的临床病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特点的病例,由带教老师根据患者临床病状进行病征现象分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临床表现,讨论并掌握相关护理要点和程序步骤。病案分析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识别病患身心症状表现,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
2.2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信息和声讯技术所具有的表现力强、受控性好、参与性高的技术优势,结合临床医学护理教学的学科特征,将相关护理知识以文字图片、视频声像等载体融合于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展示、观摩讲解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临床护理的知识技巧,针对重点环节可反复回放和调控,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提升学生感性认识。
2.3 PBL教学法。这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预先设计一定的临床问题来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的新模式,PBL教学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了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临床能力。
2.4 临床带教法。临床带教是后期护理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通常是由一个医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层次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教学的护理对象,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带教,不仅可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供良机,更主要的是为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护士提供了丰富经验。
2.5经验教学法。经验学习是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例如,临床静脉输液等很多临床病患的护理技巧,往往需要在反复或长期实践摸索中,才能熟练掌握其应用规律。专业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传授,并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知获取临床护理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再由小组讨论,最后归纳梳理并形成学生自身临床护理经验。
2.6演示教学法。很多手术病患的临床护理知识相对抽象,其护理操作技术复杂,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采用示范—模仿教学模式。选择相关临床病例,结合相关护理技术要点,演示相关护理操作步骤和程序,引导学生观摩理解、模仿应用,让学生在观摩思考和体验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强化临床护理技能。
2.7讨论交流法。医护实习教学中,实施交流讨论是培养学生临床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常结合相关实习活动内容及相关教学目标,安排学生在实习前后实施讨论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实习活动流程及个人感想,或者临床护理出现的代表性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阐述观点,并提出注意事项。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实施调控指导,体现医护专业教学的严谨性特点。
总之,临床护理教学是医学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其专业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临床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层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遵循护理教育模式,采取适宜教学方法进行护理教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双培双带教师队伍培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24
人类社会进步的希望在教育,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共同认识到,教育应该发挥新的作用,肩负新的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发表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已正式建议师资培养方面的“根本改革是要改变他们的任务”[1]。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办学水平?如何形成办学特色?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就必须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摆在第一位,放在重中之重,否则,高职院校就没有特色,也就没有动力。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实施青年教师“双培双带”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就业率逐年增加,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首肯。
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首先我们从调查入手,于2002年对我校师资情况及青年医师临床基本功进行了摸底考核。结果显示:①师资人员结构极不合理,作为临床教学核心的讲师和助教严重匮乏;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③青年医师的基本功出现严重的滑坡。师资力量和基本功的薄弱必然影响教学的质量,调查结果提示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青年师资的培养。为此我们逐步建立了如下制度。
一是在临床系实行教学和临床双导师制,有计划的对青年教师实行“双培双带”。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老教师负责指导教学工作,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一线医生负责指导青年教师临床实践工作,青年教师与附属医院工作人员共同上临床,参与医院各项医疗工作,使青年教师一入行就学会两条腿走路[2]。
二是师资培训实行“ABC”分级制。我们将教学师资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有长期教学经验,热心于教书育人的高年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主要任务是“传、帮、带”,做好师资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工作;“B”由经各级医院选拔的优秀的主治医师组成,他们热爱教学并具有相当的临床经验和钻研精神,作为稳定的教学骨干队伍;“C”为青年带教老师,作为培养对象,其中的优秀者可进入“B”层,形成竞争上岗,积极向上的好风气。无论是“A”、“B”或“C”,每一位教师均有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和临床工作任务,每年均对青年教师的带教质量与临床工作进行考核,不定期举办针对青年教师的“三基”知识讲座及辅导(包括规范化体格检查、规范病历书写等),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增强教学意识,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实践技能培养系统化: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基于工作过程,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在校内建立真实病房,在医院建立教学病房,专业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在临床实训诊疗中心和实习医院实施,既可以模拟实训,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医疗环境中观察诊疗全过程,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为一体。三是鼓励教师参加临床诊疗工作,积累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围绕增强职业能力,改革考核方法:按照临床岗位标准和助理执业医师考试标准,建立校院共同评价制度,把实践教学成绩纳入学期总评成绩。
加强实践教学
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培养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确定实践能力为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制定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包括技能操作课程、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课程、见习、临床实习、社会实践等。采取“三三三”、“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职业环境中逐渐强化实践能力;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平时技能考核。实习前及毕业前进行三站式综合技能考核;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制定实训教学大纲、教材、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核大纲、实践技能考核手册,组建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师团队,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等。
通过多年探索形成了适合我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路子,推行了“三贴近、三结合、三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使实践教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60.5%。
三贴近,即课程设置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相贴近,教学内容与基层临床岗位相贴近、实践教学与基层临床技能相贴近。
三结合:即教学与临床岗位相结合,教学与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等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
三层次,即按照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4]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课前见习:安排在第1学年寒暑假期进行,促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完成2周的医疗社会实践。
课间实训:按照教学计划,教师既可以采取“讲解-示教-辅导-回示-总结”,学生通过训练-纠错-再训练-考核-竞赛等5个环节,在校内模拟实训室逐项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安排学生在临床实训诊疗中心真实环境中观察教师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用药或手术过程,观察诊疗效果,分享教师解除病人痛苦后的快乐与自豪。
实习前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在学生临实习前进行2周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与考核,并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考核不及格者,不得进入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按照《实习计划与大纲》要求,第3学年在附属、实习医院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0个月的临床实习,集中训练临床诊疗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志成,郑南南.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学行为的人文思考.医学与哲学,2006,27(1):67-68.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快速蓬勃的发展,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作为新兴的民办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兴校强校的方针政策。为了适应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二级学院临床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本文拟就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和改革作简要探讨。
1研究对象
高职高专药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学生。
2研究方法
根据学院领导提出的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技能型医学生“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的创新理念,从“六个统一”(学大纲、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案、统一讲稿、统一课件和学重难点)方面,对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3实施步骤及过程
3.1调整教学大纲
本研究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医学概论》[1],在原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编纂适合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需求的材。课程安排由原来第三、第四学期每周4学时改为第三学期每周6学时进行;总学时由原来的144学时调整为108学时。根据学院领导提出的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技能型医学生,课程大大增加技能实践课学时,理论学时由原来的120学时减少到70学时;实践教学课时由原来的20学时增加到38学时。同时,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增加24学时校外临床医院的见习课,真正做到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3.2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较多,包括诊断学、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内科学常见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病、儿科常见病、老年常见疾病等内容,教师备课需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诊、内、外、儿、妇”的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部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涉及内容少或不考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如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
3.3调整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以前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LBL)为主,调整后根据不同科目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在“LBL”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教学法。CBS方法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结合临床病例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2]。PBL代替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3]。部分涉及执业助理医师资质技能考试、操作性强的内容,如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应当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此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节省了上课学时,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心肺腹部听诊部分内容则直接利用现代化仿真模拟听诊系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为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水平,本课程教学应当增加24学时的医院临床实践见习课。
3.4调整教学资料
本院《临床医学概论》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校内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限于本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及师资的差距大,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讲稿、课件、教学重难点,最后形成“六统一”的教学光盘以便资源共享,并在2012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班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每周四下午课题研究组进行集体备课交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快速提高,其对《临床医学概论》教师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4实施效果
我院目前所开设的非临床医学专业有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为普通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基于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学大纲、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案、统一讲稿、统一课件和学重难点的“六个统一”,缩小了因学生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而形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有利于顺利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和教学互评三级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围绕“三贴近”教学理念,在本课程建设的“六个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快速提高教学效能。其有利于本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缩小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差距;有利于内科学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临床医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探讨,使其更加适应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4]。
5结论
我院通过对高职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围绕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考试大纲建设的“六个统一”研究,建立了一支由内科教研室独立承担《临床医学概论》教学的师资队伍。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解决了该课程以往由不同教研室教师任教造成的教学安排繁琐和学生为适应不同教研室教师教学风格和方法而形成的困惑;同时为培养新型实用型、技能型医学生及帮助学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卓人,刘淼.临床医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宋淑亚,崔为发,牟青杰,等.高等(本科)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2(12).
[3]陆亚琴,张桂林.PBL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影像专科《临床医学概论》临床思维教学中的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4).
[4]刘亚莉,赵丽,牛丽凤.高职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以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9).
篇7
针对药理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探索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和方法。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案。
【关键词】
药理学;教学设计;临床医学
1课程介绍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之间的一门双重桥梁学科。先修课程是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医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临床所必需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学习相关岗位知识和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岗位知识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本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共64学时。
2课程目标
《药理学》课程目标围绕职业能力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实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知识目标:学会运用药理学总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指导各论的学习,并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经典治疗药物的药理学规律。能熟练说出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常见和严重不良反应、禁忌证,并能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分析、解决常用的药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技能目标:具备从事临床合理用药的职业能力;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创造的能力;具备运用有关理论知识解决临床用药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的能力。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遵守纪律的良好职业习惯,以及具备团队工作、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勇于担责等能力。
3教学内容
依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药理学》课程标准确立以下教学内容:项目一、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概念;项目二、外周神经系统药物;项目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项目四、心血管系统药物;项目五、利尿药与脱水药;项目六、消化系统药物;项目七、呼吸系统药物;项目八、内分泌系统药物;项目九、抗微生物药物。
4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手段
4.1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学习过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结构、文科理科生兼有,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一般,自学能力相对欠缺。
4.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以基层医生主要工作任务为导向,引入国际上具有较高评价的TBL和PBL教学法理念。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基本概念及术语的讲授,以教师阐述为主、注重学生识记考察。各论药物结合临床案例分析来讲授。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巩固基本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于社会热点知识、直接指导临床工作的知识,采用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对于较为系统的知识采用总结式教学法,要求同学认真完成总结报告。
5考核方案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为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本课程按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6结语
通过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后,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师生互动增多,教师从传统的主导作用转变为引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运用更加灵活,学生主动联系临床实际问题及创新思维越加活跃,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有所提高[1]。可见,这种设计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住院医师;PBL教学法;实习;带教
1 前言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专业知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建立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住院医师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遵循的教学模式和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2 住院医师临床实习带教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医学院校整体而言,不断扩招导致医学生日益增多,加上医疗、科研工作繁重,导致临床实习带教老师严重不足,各实习医院的带教师资情况总体较薄弱。
首先,参与临床实习带教的住院医师主要由新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进修医师组成。一方面,刚参加工作的博士生、硕士生,由于其本身临床经验不足导致起临床诊疗水平欠缺和实践操作不规范、不熟练,严重影响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进修生虽然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无课堂教学经验和没有受过正规化的带教培训,不知道如何实施临床带教,严重影响临床实习带教工作[1]。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带教老师没有教学经验和缺乏带教意识,只会让学生重复开检验单、整理病历资料等,而不能讲解临床知识和传授临床技能。其次,教学经验丰富的医师,由于自身面临繁重的医疗、科研工作,进而无法抽身为学生仔细讲解,从而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因此,探讨、评价和推广新的临床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弥补临床实习带教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3 住院医师运用PBL教学的优势
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即以单一授课为基础,该方法是一种被动的知识灌输模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造成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欠缺,思维僵化。②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即以"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倡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2]。
与传统教学法比较,PBL教学法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PBL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探索性、主动性。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和答案[3]。PBL教学法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探索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弥补了住院医师临床经验和教学意识的不足。②PBL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具有问题性和参与性。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学生学习,它要求学生通过或围绕问题进行学习,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4]。为医学生由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打下夯实基础。③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理解能力。PBL教学方式使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主动参与临床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有助于增强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另外,住院医师在PBL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最新的知识动态,从而具备更广的知识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住院医师PBL教学的实施方案
4.1PBL内容的设计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PBL教学思路的设计"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所以住院医师应以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问题设计既要符合教学要求,又要来源于临床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分析、探究和解决临床疾病的兴趣。例如,在小儿泌尿外科的临床带教过程中,以"儿童鞘膜积液与成人鞘膜积液发病机制的区别"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儿童鞘膜积液的诊治原则。
4.2PBL实施过程 教师将PBL内容设计之后交给临床实习学生,让学生通多种渠道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针对一类疾病,要求学生对其查阅的资料文献进行总结,掌握其基本的诊疗程序和规范。针对每一个患者,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与教师讨论,共同制定具体的诊疗方案。因此,PBL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4.3PBL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临床带教医师不懂PBL教学方法或者对PBL一知半解,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课程设计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课堂讨论学生积极性不够;PBL教学耗时较多等,这些问题,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群策群力是能够圆满解决的。
4 总结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众多教学实践的研究表明,PBL教学考核的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其临床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方法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它不但能够加强学生认识的持久性,而且其教学过程本身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拓展实践技能以及提高专业素质,这是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王政华,贺咏宁,曾友根.医学临床实习现状及思路[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27(4):71-72,79.
[2]H.Schmidt,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J].Instr Sci,1995,22:247-250.
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去氮吸氧;满意度
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所涉及的知识范畴涵盖了内科、外科、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同时包含临床重症医学科特有专业知识,加之被转入重症医学科患者急、重等病情特点[1-4],使住培学员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学员在重症医学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实习中的积极性成为该科室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重症医学教学工作中,普遍的教学模式为临床带教老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及灵活性,虽然能使学员在短时间内对要求掌握的知识有一定认识,但难以促进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住培学员缺乏独立思考过程,使其在患者管理过程中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无法对患者病情进行灵活分析与处理。随着新型教学模式如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思维导图教学法等[5-7]的出现,探索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成为重症医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研究提出思维导图化CBL结合PBL的双轨教学方法,并对其在重症医学科强化去氮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学效率进行探讨,从而提高重症医学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学员60名,随机分成两组,即A组思维导图化CBL结合PBL培训组和B组传统教学模式培训组,每组30名。纳入标准:两组学员各科理论成绩均在80分以上,平时技能培训考核皆合格,学员年龄24~26岁。
1.2研究方法
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员进行强化去氮培训:A组使用思维导图化CBL结合PBL双轨教学模式对学员进行强化去氮吸氧培训,B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员进行去氮吸氧培训。带教老师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均进行CBL案例讨论,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思维导图的训练,并将典型CBL案例思维导图化,同时教学中会结合PBL教学模式,需带教老师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员做出解答。A组学员在教学查房前学习与培训内容相关的2~3个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化的CBL案例导学,自行检索文献获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研究证据,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在教学查房时,针对重症患者临床气道管理进一步讲解,强调强化去氮理论的关键点、技能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教学查房结束后,使用PBL教学法组织学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B组学员则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气道管理的教学,课前使用雨课堂教学内容,学员自学强化去氮气道管理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查房中考核学员的技能操作,课后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针对是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培养查阅文献的能力、提高发现临床问题能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6个方面制成收获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满分30分,≥20分为满意;<20分为不满意。
1.3观察指标
在外科重症监护中心规范化培训结束后,针对强化去氮吸氧操作在气道管理中应用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和收获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记录两组学员得分情况。
1.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两组比较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员培训后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A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实践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B组的学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学员培训后收获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比较
A组学员培训后收获满意度即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培养查阅文献的能力、提高发现临床问题能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综合满意率皆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篇10
1开展内科学课程改革教与学创新性研究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医护专业临床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已经以“80后、90后”为主,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代新人,在医学院校医护专业,如何结合卫生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对医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系统性教育,让他们接受和了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跨时代的转变,给医学教师和医学生提出了“教”与“学”的新要求。
2创新内科学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按照中专卫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的卫生专业人才的目标,从内科学教学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内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临床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课教学,建立了医护专业临床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
2.1运用归纳综合教学法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利用内科教材内容,将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归纳、综合,使讲授内容简单明了,条理清楚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单一疾病、系统疾病和纵横全面归纳综合3种方式。能够使讲授的内科学知识更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规范性,达到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内科学问题的目的,培养了医学生的归纳、综合、对比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2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内科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内科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让医学生掌握内科疾病与疾病、疾病与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每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医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学生将掌握的医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内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提高了大、中专医学生的医疗技术水平、综合分析与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构成了具有特色的内科学课程体系,探索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卫生技术人才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2.3运用对比性教学法
对比性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内科学理论知识,增强了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再记忆能力,培养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提高了医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为学生在离开课堂后能迅速适应临床医疗工作,减少临床上的误诊、漏诊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4运用多种复合教学法
把几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有机地科学地融合到内科学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如应用趣味性教学法,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归纳综合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应用导入式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应用病案分析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专题讲座法,树立医学生的科研理念。
2.5探索教学新模式,强化内科教学质量管理
从内科教学课程改革着手,积极探索内科学教学新模式,加大临床课教学策略研究的力度,建立了临床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1)改革教学手段,建立临床课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2)改革考试与考核方法,建立临床课考试考核质量管理体系;(3)改革技能操作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4)建立临床课技术、技能型教学评价体系;(5)建立科学实用、规范有序的临床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创新内科学学习方法的宗旨是提升学习效果
3.1展现课程内容,以内科学魅力吸引学生
临床课每一门学科都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只有准确把握并且展现出它的魅力,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走出被动应试性学习的阴影,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学习过程。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综合学科,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是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基础,并与各临床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打好内科学基础,学会诊断防治疾病的临床思路,无论今后从事任何一门临床学科的医师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是让学生在趣味中享受内科学的“绿色”之美。内科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一必须重视内科学临床技能的训练,如何与病人沟通、采集完整病史、完成全面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病情、选择确诊方法和采取的鉴别诊断措施等,只有练好内科学的基本功,才能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提出正确的诊治方案;第二必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内科学知识是医学专家对各系统疾病普遍规律的总结,但是每类疾病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不同,它的临床过程和表现也可千变万化,不同病人的治疗反应也不同,因此,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和实践阶段要抓住机会,深入病房,多接触病人,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学习上级医师的临床经验,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获得解决内科学实际问题的技能。三是让学生感受内科学的“科学”之美。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在学习内科学疾病时,应及时复习每个系统每个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医学微生物、免疫学、医学遗传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基础知识指导和诊治疾病。四是让学生在医疗实践中感受内科学的“实用”之美。内科疾病涉及面广,常见病多发病在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等各个系统都可以见到,医学生所学的内科学诊疗知识毕业后进入医院、社区和基层农村可以直接运用,并能够应用医疗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受到社会的尊重。
3.2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拓展学生智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内科学知识。一是培养、关注和激发医学生学习内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和主动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医学生掌握内科学诊疗知识、诊疗方法和收集临床医学信息的能力。二是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信心,通过对内科学每一个系统和每一类疾病理论知识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实验、考试考核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内科学方法,预习是前提,听课是关键,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是手段,复习掌握是目的,考试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把握好以上每一个学习环节,才能够获得、理解、识记、掌握和灵活运用内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