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篇1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内涵

品牌的理念来源于企业竞争,又在企业竞争中得到迅速发展。“品牌”一词在辞海中没有查到,它起源于19世纪早期盛威士忌酒的木桶上的区别性标志,当时只是作为产品之间的区别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品牌概念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复杂的象征,它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对象、以文化为存在方式、以物质为载体、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为原则,并据此设定自身的运行轨迹,逐步发展为商品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和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成为公众对于组织或产品认识的总和,成为承诺、信誉的代名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相继诞生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社区学院。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品牌建设逐步被引入社区教育,并被人们认可、深入人心,其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所谓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是指被受教育者所认可的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教育标识,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名称、标志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消费者的各要素(师资、院园文化、教学设施等)的总和,是外延和内涵的统一,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在品牌意识的强烈驱使下的现代教育系统形成和教育个性的彰显。

1、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独特性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应具有个性化的特色,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特色化发展的教育标识,是这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区别于其它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独特标志。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形成在办学目标上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指向性,能够体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区域性定位构成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个性特色的价值属性,成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

2、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表象性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是教育的无形资产,不具有独立的实体,不占有空间,是人们通过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形式来记住某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教育。因此,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必须有丰富的内涵,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表现自己,使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有形化。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直接载体主要是文字、图案和符号,间接载体主要有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等。

3、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扩张性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具有识别功能,代表一个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以利用这一优点展示品牌对社会的影响能力,给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带来实质性的附加值,并形成品牌效应,有助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利用品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社会化的供求机制,是推动区域化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突破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本位模式、拓展特色办学空间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选择。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办学机制的扩张,是推动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最为快捷的举措,通过合作、联办、共建等多种互动形式,整合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形成集约化、区域化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共享的办学规模优势,实现局部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使办学效益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特色内涵更加丰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实力日益增强。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定位

1.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定位和发展目标定位。目标定位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体地讲,培养目标的定位一方面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社区教育特征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培养目标计划,充分体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区域特点;另一方面,由于社区教育的特定功能,培养目标应区别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而定位于为区域内人的发展需求。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区域人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发展目标的定位则主要是规模发展目标的定位,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规模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资源使用效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范围内,在同等的教育质量下,规模大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比规模小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具有更低的生均成本;在同样的生均成本水平下,规模大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以通过扩大规模,达到改善办学条件的目的。当然,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超过了适度规模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规模和层次定位,将精力放在办学质量和特色发展上。盲目追求高层次,抛弃自己的特色,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应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受教育者提供教育的机会,满足区域内人的多样化需求。

2.品牌的特色选择

第一,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办出特色的灵魂。办学理念涉及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院长和教师队伍。杰出的院长是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的关键,是一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灵魂和引路人。北京大学是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形成今天的“北大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教师则是办学的支柱和形成科学办学理念的基础。第二,主干学科特色。主干学科建设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办学特色的核心,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形成的重要基础。一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生命在于学科,一个学科的生命在于特色和质量,学科的特色和质量取决于该学科的教师团队的力量。第三,培养特色。培养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根本任务。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来构筑具有现代特点的发展培养模式,必须改变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培养对象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发挥。第四,育人环境特色。育人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环境和非物质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是指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院容院貌和与其办学有关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院园建筑、雕塑,大楼、花木、草地以及教学实验设施等,物质文化的差异导致各个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之间的形象差别,它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形象的缩影,体现着该院的特色。非物质文化环境包括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院风、教风、学风、教研活动、社团活动、管理方式和风格等,它对人的心理、行为及教育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调适作用。品牌必须集中力量选择并形成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一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如果有了自己的特色,就会有了竞争优势。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才会有自己的真正品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动力的目的。

3.品牌建设的规划

品牌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工作,既需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需要搞好与各要素之间的协同,还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品牌建设要因院而异、因地制宜。对于资源有限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最佳也最易成功的路径就是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一个恰当的定位,在有限的特定领域建设属于自己的品牌。对定位于普通品牌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其教育的重心应该是“贴近服务”,选择一至两个突破口,形成自身的优势。对定位于精品品牌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应该将品牌建设的核心确定在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上。因此,成功创建自己的品牌,要有品牌建设规划。品牌建设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品牌建设规划要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院园建设规划三大规划紧密结合,统筹考虑,科学规划。不断提高品牌在政府、社会、群众中的认可度是获益最高的品牌发展战略,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创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必须立足院园,放眼全局、立体规划,整体把握,和谐发展。坚持整体发展原则应注意整体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统一,因为特色发展不等于单项的、局部的发展,整体发展的目的在于特色的辐射和穿透,只有特色广泛地辐射开来和深入地穿透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方方面面,才能显示特色的力量,才能形成和谐的整体发展态势。

2.院本特色原则

创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应着力打造院本特色,因为院本特色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名片”。脱离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客观实际和现有条件去发展品牌,只能是空想。应当立足院本综合开发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资源,充分利用院内外的有利条件去营造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发展特色。可以说,营造院本特色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院本特色原则应注意:

(1)立足院内与放眼院外相结合。创建院本特色要在对院内教育资源“深挖细掘”的基础上,将发展思维扩展到社会,充分发挥社会上的有利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发展的资源优势,形成院内外齐心协力打造品牌的态势。在创建品牌的合力中,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应该发挥主体引导和凝聚的作用。

(2)立足现状与放眼未来相结合。创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不是对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现有成绩和优势进行简单的积累,而是要在对现有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将发展的目标瞄向未来。因为品牌的指向是投向未来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创建自己的品牌,应当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应当着力于品牌的“最近发展区”和“最近生成区”的研究。

3.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原则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能立足于社会并保持长久不衰,其根本在于能保持品牌内在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对外要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影响,使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形象逐步在社会上得以树立和强化,从而扩大和提高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知名度。对内的宣传是使全体师生员工清楚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意义和任务,并能成为他们自觉努力追求的行为。克服浮躁,坚守诚信,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将品牌质量和品牌宣传有机结合,做到相得益彰。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建设的举措

1.培育院园文化

任何文化,都有其自己的核心。院园文化的核心,就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教育理念。文化品位不高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就像一个暴发户,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底气,缺乏底蕴。院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有显现文化和隐现文化,涉及到物态、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培育院园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1)制度文化的建立,体现管理者的智慧。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师生、人和自然均处于平等地位,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一切制度的出台均要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智慧。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一切管理行为不带有任何的歧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关爱、一种尊重,而不单单是一种约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开放文化的建立,体现管理者的宽广胸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胸怀开阔,心底坦荡,包容并收,及时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和先进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优秀文化的成果,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扬弃,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3)创新性文化的建立,体现管理者与时俱进的品质。结合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传统文化特点和现实社会的主流文化精华以及对未来社会文化建设走势的把握,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创造本院独特的文化。

2.强化品牌意识

强化院内全体人员特别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管理者的品牌意识,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根本前提,也是提升品牌价值的先决条件。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必须牢固确立品牌意识这个层面讲,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发展要认清国内、省内、市内、区域内社区教育发展的趋势,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突破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围墙,用全面系统的视角来考虑目前制约发展的资金、师资、管理等问题;加大开放、创新、合作的力度,探索和学习先进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办学经验,以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吸引人才和培育人才。

3.树立品牌形象

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实施品牌价值提升的重要内容。首先,创立―个独立的容易识别与记忆的标志系统,有效地对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进行包装宣传。它包括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办学理念、院名、院旗、院徽、院歌、院服等,以体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精神,反映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特色,使全院的师生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院园环境。院园的建筑、设施、景观等能体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品位和特色,既可向社会展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形象,又可对置身其中的广大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激励、熏陶作用。再次,就是必须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制度,提高办学质量,强化整体实力的同时,要借助现代传媒,向社会广泛宣传,让公众和广大消费者了解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以通过院庆、教研活动、社团活动、招生及新闻等,推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确立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公众形象,提高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社会声誉,加大品牌形象宣传。

4.提升科研含量

打造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那就必须以科研为先导,或者说只有科研才能为品牌打造提供源动力。要以现代社区教育科研注入品牌的打造过程之中,以关注社区教育现实的视角来研究与探索社区教育改革创新之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根据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发展方向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具体情况,设计一至两个主课题,全院以主课题为核心,让教师围绕主课题申请若干个子课题开展研究,使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精神内涵不断得到充盈与丰富。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两个率先”为立足点,以安民、便民、惠民、富民、乐民为着力点,立足社区、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切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亲和力、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促进社区教育更好地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基本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特点的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组织网络,精心构筑行政管理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各镇(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争创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衔接和沟通。加强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社区教育信息网络,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稳步建立起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全市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整合社区教育资源,落实社区教育政策,指导社区教育培训,督查社区教育工作。各镇(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统筹安排行政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按标准配足配齐满足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对行政区域内社区教育实施统一管理。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和本意见要求,共同做好发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镇(区)组织实施,教育部门强化指导,有关部门主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市职技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指导各镇(区)发展社区教育,切实做好社区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各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与社区教育中心实行合署办公,通过增加教育培训内容、拓展教育培训功能、扩大教育培训对象,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着力指导镇属部门、单位、村民学校、企业职校等社区教育办学点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基本形成“以市职技类学校为龙头,镇(区)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居)社区教育办学点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三)深化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现有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等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镇(区)社区教育机构要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要充分依托各类社区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青少年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及开放式远程教育等,切实加强对农村居民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充分依托社区职教资源,切实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及再就业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和外来人群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实现社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拓展;要充分依托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休闲和健身娱乐活动,确保社区内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四)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各类组织、单位、家庭或个人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制定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评估标准,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创建评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形成“由点到线、以线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五)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要根据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市职技类学校骨干力量、专业机构技术人员、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师组建社区教育专职师资队伍;同时充分挖掘社区人才资源,以社区离退休人员、专业技能型人员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组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积极构建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高素质、专业化、适应社区教育需要、富有区域教育特色的社区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要建立健全市、镇社区教育师资库,不断优化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切实加强师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终身教育理念,坚持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实绩考评体系,纳入政府重大督查事项,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紧密结合社区教育工作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画廊、网络传媒等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关心社区教育、支持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经费筹措办法,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镇(区)要根据社区教育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好教育培训经费;社区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全面落实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全部用于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为抓手,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的广度,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深度,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水平,不断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社区培训学院建设。整合全区各类教育资源,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完善区社区培训学院建设,明确社区培训学院教育职能。学院对区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8个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各类培训、承担课题课程及实验项目的开发建设。培训学院设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科目,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坚持把社区学院打造成为各类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基地、老年教育活动的基地、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基地和优秀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办学基地。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确保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三级网络正常运行。二是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要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继续改善软硬件办学条件,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学习项目、更好的教育服务。要按照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配好配齐社区教育专兼职管理和师资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参观考察等途径,加快培养一批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的管理与师资队伍。积极选聘优秀公办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管理,分批进街道、进社区承担社区教育管理、组织教学与指导工作。社区市民学校要及时向社区居民提供学习培训相关信息,组织开展小型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坚持把市民学校打造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主阵地。三是加快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要组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与有关部门配合,率先在全市乃至苏北地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启动建设“区市民终身学习”网站,积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核心服务平台,采用发放市民免费学习卡、积分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市民上网学习,确保街道办事处的数字化学习社区数量达100%,确保建立起以“区市民终身学习网”为核心的区、街道、市民学校三级数字化学习网络。

(二)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今年的社区教育任务分解表及发放工作。今年需做好从业人员培训7.9万人,新市民教育培训0.6万人,再就业培训0.28万人,进城农民工培训0.25万人,社区居民教育10.8万人次。各部门要按照目标任务科学计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内容形式,开展各具特色的培训活动。全面启动“百名专家进社区”培训讲座活动,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组织好社区居民参加培训,年底将对做得有特色的社区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

各中小学要与所在办事处、社区紧密协作,切实搞好青少年暑期教育工作,努力拓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增加基地数量。要继续做好老年教育工作,扩大办学规模,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作用,组织老年人、离退体干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三)加快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坚持把社区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列入社区教育范畴,努力探索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填补课程资源空白,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各单位要吃透《十二五全国社区教育研究课题指南》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思考、落实本单位的研究课题。

(四)加强对外交流学习。不断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培训工作,适时组织社区培训学院、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教育的同志外出考察,交流学习优秀的社区教育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新的重要举措。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工作抓实抓好。

(二)着力营造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典型及经验,提高居民对我区社区教育的知晓率、认同率和参与率。积极向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提供有质量的通讯报道,参加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打响我区社区教育品牌,扩大我区社区教育的影响力。

篇4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新晨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篇5

在展开农村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想要更好的为社区建设服务,这首先需要加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者在专业素养上都较为缺乏,这直接会导致教职人员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的缺失。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在效用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应当明确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于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培训教育工作更好的发挥其功效。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与知识储备要较为丰富,要能够为农村社区的居民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充实自我,要多进行相应的学习,并且要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可能会有的一些基本需求,这些都是教育与培训应当有的重心。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坚定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要明确农村教育与培训为社区建设服务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好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只有首先完善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与施教能力,并且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农村教育与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探索农村教育服务社区的新管理模式

1、强化领导,健全社区教育组织。

新集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制订社区教育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这样才能够形成以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为核心、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社区学校和村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要加强建立包括党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假日学校、文化站、司法所、妇联以及志愿者服务站在内的社区文化教育宣传网络;并且要建立包括镇人力资源保障所、农副业服务站及农业示范基地在内的科技推广网络。

2、注重协调,完善社区教育机制。

社区教育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作为介于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要确保社区教育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有效干预。新集镇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统筹领导,首先把社区教育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目标管理范畴,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其次,成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社区教育工作,并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其三,建立并逐步完善社区教育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妥善解决社区教育的办学经费问题,保证社区教育机构的有效运转。

三、提供有实用价值的教育与培训内容

农村教育与培训应当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与培训内容,这不仅能够体现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这也是推进社区建设的基础所在。教育人员要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知识结构与认知层面,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且明确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农村教育与培训针对的主要群体通常是农民,教育工作者要了解这一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并且给他们提供实用的辅导与帮助。很多农民最关注的是就业问题,关于就业过程中机会的搜寻、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权益问题、法律问题乃至城市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他们并不了解。这不仅是大部分农民最为关注的要点,这也是农民群体较为缺乏的知识范畴。这便是应当充分受到重视的教育与培训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让教育培训过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培训工作的价值与作用,并且切实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

四、丰富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

农村教育与培训的内容要更为丰富、形式应当更加多样,并且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不仅要给农民提供大量实用的教育培训内容,也应当经常展开一些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老人及女性同胞参与到其中,这样才能够真正照顾到社区中的所有居民。一方面,社区教育与培训工作应当充分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是极度需要他人关爱与照顾的一个群体。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多组织一些社区内的文娱活动,让社区居民都参与其中。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与培训的形式,不仅能够增强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也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够凸显社区教育服务的作用与意义。

五、结语

篇6

制定葛塘街道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总结社区教育中心多年来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实际,结合涉农街道特点,编制了葛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图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框架。当然,这个课程体系是开放式的,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及形势发展及时扩充、不断更新。

广泛开展社区教育问卷调查

为克服培训课程与居民实际学习需求有所脱节的问题,更好地进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经过社区教育中心全体同志多次研究讨论,反复斟酌修改,历时几个月,我们设计编印了《六合区葛塘街道社区教育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在了解被调查居民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政治面貌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设计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了解程度,参与程度,本人的兴趣爱好,继续参与学习的愿望与程度等选择项,重点设计了居民愿意参与哪方面的学习与具体的学习项目,我们根据涉农街道社区的特点,把学习需求分成了“生产技能培训”、“教育培训”、“健康保健培训”和“休闲娱乐培训”四个大项,每个大项里又分别设计了具体的课程项目,共计36项,分别标上序号,便于被调查居民选、填,最后是请他们针对社区教育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我们于2011年下半年在全街道11个社区开展了社区教育问卷调查,共发放社区教育问卷调查表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4份,有效回收率73.2%,其中选择有很强烈参加继续学习愿望的616人次,占被调查总数的30.8%,占回收问卷的42.1%。

“问需于民”是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所在。虽然只是抽样调查,但是对于我们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享受社区教育的成果,就业有渠道、创业有门路、致富有希望、生活有劲头,社区教育中心在办学理念上注重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积极有效整合社区内教育资源,加强与街道劳保所、农业科、妇联、经济科、司法所、综治办、团委、文体中心等职能部门沟通协作,强化自有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寻求域外资源的支持配合,发挥市区农科教讲师团、科普讲师团的专家授课团队的功能,自2012年8月社区实验项目获市教育局批准立项以来的一年中,我们围绕制定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1.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周边企业和用人单位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同街道劳动保障所紧密联系,按照区、市人社局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与企业共建的绿化工和电焊工两个技能实训基地作用,聘请有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为培训班学员上课。一年来,开办2期初级绿化工培训班,参培学员123人。培训既有理论知识传授,又有实践操作指导,经过120学时的培训,这些学员均通过了区劳动部门的理论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技能鉴定,领取到了专业等级证书。我们中心又积极与街道劳保所、街道所属企业单位联系,推荐他们就业,其中的120人成功转移就业。

2.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根据街道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以“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们协同街道农业科经常深入村居,走访农业部门,了解街道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户养殖种植的技术需求及生产中出现的共性难题,邀请相关专家开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一年来,我们共开设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0期,3200人次参加培训学习。2012年9月,我们请来市水产研究所茆健强副所长为水产养殖大户、示范户进行水产养殖的专项培训,并向培训的农户发放科技宣传资料,发放物化补贴产品。2013年5月,根据需求,我们又适时请来市政府农科教讲师团成员、市农机推广站林站长为种植大户传授水稻机插秧、田间管理、桔梗还田等大田种植技术。一年来,我们还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办了三期“职业农民”的培训。除了适时地开办这些培训班外,我们还针对当地和周边乡镇的农户前往示范基地购买茄果类蔬菜种苗的情况,及时编印茄果类蔬菜栽培及田间管理的实用技术资料,无偿送给农户。

3.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

一年中,社区教育中心全力配合街道劳动保障所开办12期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参培学员420人。其中举办3期初级刮痧班120人,经过1个月的培训,这些学员全部通过了市劳动局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的技能鉴定,领取了初级证书;1期中级刮痧班30人;1期育婴师培训班40人;2期营养配餐培训班80人;5期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班150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满足了街道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实际需求,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为促进街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开展各类岗位培训

为了提高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在岗员工的业务知识、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一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协同街道工会、经济科等部门,共开展各类岗位培训32期1440人次。其中有街道工会的法律法规培训、女职工互助保护培训,街道文体中心的体育指导员培训,街道经济科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培训等等。

5.青少年校外教育

2013年暑期,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老少共话中国梦”、“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家长三感恩教育”、“宣传亚青会、青奥会,做好东道主”等主题,社区教育中心协同街道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组织五老讲师团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主题宣讲24场次1816人次。另外,社区教育中心的网络教室暑期免费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并提供专业电脑教师现场辅导,为他们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阅览、查阅资料提供帮助。

6.新市民教育

2013年,社区教育中心成功地举办了一期老年同志计算机培训班,参加培训18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也有55岁。这个班本不在我们课程考虑之内,这些老同志因征地拆迁搬进小区居住,由村民变成市民,渴望获取新知识,他们自身有学习电脑的需求,我们捕捉到这个信息,及时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具体想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何时方便上课等,然后我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安排培训内容与课时,确定上课时间,聘请教师,这些老同志上课积极性都很高,听课也很认真,但限于年龄、学历、电脑基础、接受能力等原因,熟练运用电脑技能还不是太好,但都很有收获。培训班结束后,他们又主动提出想学习广场舞,问我们是否能提供舞蹈教师,我们社区教育中心又积极促成了这件事。这个班的成功开办,为我们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另外,考虑到社区居民集中生活在小区,消防安全是个隐患,我们也积极与街道安全科等部门协作,对居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讲与咨询活动。

为使社区教育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注重信息反馈,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社区居民和培训学员的座谈会,还针对学员和授课教师进行专项访谈。通过座谈访谈,及时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学员对社区教育中心培训工作的建议意见,并及时改进我们的培训。

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培训为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实践范例。

编撰校本教材

在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众多课程中,我们根据社区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自身条件、培训的频度、课程的代表性、社区教育新形势要求等因素,确定了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初级绿化工”、再就业培训中“初级刮痧”和新市民教育中的“老年同志计算机操作”等三门课程为我们社区教育中心精心打造的精品课程。

我们把确定的精品课程编写成校本课程,分别是《初级绿化工知识概要》《初级刮痧》《老年人学电脑基础教程》。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多次邀请区教科室的主任、老师等专家来校指导编写工作,过程中还多次就教材的编写与一线授课教师沟通,以期使编写的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篇7

今年9月份是我区第五个“社区教育宣传月”。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平台,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我区创建和谐社会工作进程,根据《**区**全民素质教育五年规划》、《**区**年社区教育工作要点》和《关于开展**区第五个社区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决定于今年9月份,在全区广泛开展“八个一”活动,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现将具体活动方案附后,望各有关部门和社区认真抓好落实。

一、打造平安路社区教育宣传一条街

针对平安路一条街教育资源集中,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力量雄厚的特点,整合沿街两侧的教育资源力量,打造我区第一条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一条街”,展示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新亮点。协调沿街的教工一幼、区教体局、青岛烹饪学校、区少儿活动中心、区残联、区社区学院、区社区教育活动中心、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机厂技校等单位做好宣传工作,悬挂宣传社区教育的横幅,摆放各自单位向社会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和创建学习型单位的宣传展牌,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

时间:9月份

责任部门:宣教科

二、举办**年**区市民大课堂秋季开学仪式

为丰富市民的社区教育培训内容,以各社区为单位,与驻街学校联合,发挥社区教育辅导员的作用,确定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地点,开设100名社区群众(包括各类年龄段的人群)参与的各类教学班,在全区规定的统一时间段内,集中开展**年**区市民大课堂秋季开学仪式。

时间:9月17日(周六)

责任部门:宣教科、各社区

三、“学习型社区”典型推荐

为贯彻落实《青岛市创建学习型社区创建标准》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区的意见》(四委〔**〕32号)精神,推动我区基层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街道推荐兴电社区,参加全区“学习型社区”观摩活动,以典型带动全面,推进管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时间:9月23日(周五)

形式:听取介绍、观看档案资料、咨询、成果展示等

责任部门:宣教科、兴电社区

四、举办一次市民文明礼仪巡回宣讲

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社区教育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地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邀请区“文明礼仪宣讲演示团”到街道开展文明礼仪宣讲活动,把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细化为群众便于接受的行为标准。

时间:9月26日(周一)—9月30日(周五)

形式:文明礼仪宣讲

责任部门:宣教科、有关社区

五、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

加强以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宣传,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落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落实《青岛市民文明公约》和“八不”行为规范,结合创建文明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和纪念胜利60周年活动等重要内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时间:9月20日

形式:以广场宣传、咨询和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

责任部门:宣教科

六、开展第三批学习型各类先进评选活动

为推进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工作,评选一批学习型组织典型,选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习带头人,推荐评选**区第三批各类学习型先进,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篇8

关键词:弱势群体;两极分化;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实践

1.加强农民工的技能、素质教育培训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它指的是具有农民户籍又长期在城市打工的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不高。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来我们首先把农民工基本技能训练放在核心地位,让他们学了就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是更新农民工的思想观念,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了政府部门主抓、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社区组织实施的一条链式服务模式。教育和服务同步,教育和活动同步,教育和就业同步,切实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强化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下岗失业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弱势群体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1)强化技能训练,提升技能水平;(2)发挥社区的保障功能,提供一定的教育经费和平台,保障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3)针对拥有自主创业能力的人员,开展业前培训和创业指导,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服务。

3.构建老年人员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老年人员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经济收入明显减少,社会等级、社会地位与社会联系也逐渐减弱,针对老年人员这个比较典型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也就势在必行。最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创办老年学校、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等,搭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平台,让社区中的老年人员融入社区教育当中,增强社会归属感,构建幸福、和谐社区。

二、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开展弱势群体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意识不够强烈

部分社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整体的宏观角度看到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新的要求与需求,也没有能够长时间服务于此的师资力量。

2.服务能力不够完善

由于对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很不足,所以有些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都无法展开与发展。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的缺乏也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不能够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措施不够得力

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来保障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但是具体落实下来还是不够完善,特别是落实措施不够得力。在进行社区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发展出现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社区教育中弱势群体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相应的举措没有落到实处。

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1.加强政府统筹,推动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发展

社区教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一,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社区教育的主要性质还是一项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要各个部门的融合,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统筹。第二,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年轻,对弱势群体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一定的高度,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事物,它需要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政府的支持。

2.增加经费投入,为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教育经费的多少是社区教育能否正常运转的前提,所以增加教育经费,以保障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转,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是目前急需保障的前提。而增加教育经费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解决:(1)政府通过预算给予一定的拨款;(2)增加教育宣传的力度,通过鼓励个人与集体参与捐款来增加经费的投入;(3)发行教育彩票,可以参考体育彩票与福利彩票的发行经验。

3.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完善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体系

(1)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增强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地调整现有的教育资源对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如校园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都可以拿来共享。(2)充分发挥已有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使得弱势群体通过教育培训在和谐社会中更加自由地发挥潜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弱势群体教育是一项独具特色而又复杂的工程,利用社区教育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历以贤.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一)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1、开展后备劳动力培训。6月27日,组织*镇中学初中毕业生未升学对象22人参加烹饪专业预备劳动力培训。培训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27日-8月18日)开展烹饪技能培训。第二阶段(9月14日-11月中旬)开展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创业立业意识教育和组织参观活动。第三阶段组织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和举行结业表彰会。

2、开展失地农民培训。(1)盐北村失地农民计算机培训班(4月9日-5月10日),学员47人。(2)富亭村失地农民烹调培训班(4月23日-5月17日),学员48人。(3)金星村失地农民面点制作培训班(9月28日-10月25日),学员32人。

3、开展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1)举办明珠生态园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4月1日-5月22日),学员90人。(2)举办天煌大酒店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9月10日-10月23日),学员62人。(3)举办滨海新城大酒店职业技能培训班(10月9日-11月4日),学员60人。(4)举办金星村荣顺制衣厂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学员72人(10月29日开班)。(5)举办华星村晋龙标准件厂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学员51人(11月12日开班)。(6)举办海岩电子电缆有限公司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学员163人,其中本地务工人员89人(11月21日开班)。

4、开展绿证(农函大)培训。(1)双桥村绿证(农函大)葡萄专业培训班,学员62人。(2)首荡村绿证(农函大)蔬菜专业培训班,学员46人。(3)联丰村绿证(农函大)葡萄专业培训班,学员53名。

5、联合合作社开展农技培训。(1)富亭葡萄合作社培训班1期,学员81人。(2)*镇兔业合作社培训班1期,学员52人。

6、推进社区教育工作。(1)开展“人文海盐”讲坛进社区活动,全年各社区共举办人文海盐”讲坛讲座18次。(2)召开县城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表彰社区宣传报道工作。

(二)加强成人学校内部管理

1、注重学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定期召开教师例会。一是利用定期召开教师例会重点学习成人教育有关文件,组织教师结合工作开展讨论和交流;二是制定一周工作安排,明确每周学习内容,明确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落实教师工作责任;三是教师结合分工,做好阶段性工作小结,商量推进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2)注重对新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一是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工作,老教师帮助新教师熟悉分工的工作,并指导新教师开展工作。二是新教师主动学习有关成人教育理论和文件,主动深入村、社区、企业,结合分工思考工作方法,不断拓展工作局面,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2、健全制度,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在学校管理上,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完善《教师分工办法》、《教师联系村、社区和企业制度》《教师补贴、奖金发放制度》等。通过建立有效的适合我镇成校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规范和推动成人教育各项工作。

3、加强村级成校建设。积极协助和指导村级成校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村成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结合被征地农民培训项目、合作社产业培训,指导盐北村、富亭村、金星村和红益村成校拓展教育培训工作,使盐北村和富亭村成为我镇村级成校示范基地。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基本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做好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经政府研究决定,组建了*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成校。同时,建立后备劳动力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个工作小组,确保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致富本领。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提高基层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参训人员素质和认识程度不一。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宣传发动,借助各种宣传媒介,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在培训工作中,我们通过上门宣传、进村办班、免费培训等措施,营造良好培训氛围,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教育培训新路子,不断拓展农民学校教育培训功能。

篇10

开展新市民教育是加快谷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1.开展新市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谷里新市民由三类人群组成:一是失地农民,这一部分人因拆迁住进了复建小区,并获得了相应的补偿,经济条件较好,往往小富即安,不求上进,更有游手好闲者,沉迷赌博,成为谷里社会稳定的隐患;二是尚未失去土地的纯农户,这一部分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仍固守着原有的生活方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短板”;三是外来流动人口,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素质参差不齐,如果不能真正融入谷里,同样会给社会和谐带来隐患。只有大力提升谷里新市民整体素质,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的和谐新谷里才能成为现实。

2.开展新市民教育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谷里街道独特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使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依靠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又通过把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适度集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化经营,以获取更多的农业收入。而无论从文化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还是就业观念、创业理念的培养等新市民教育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高效转移的有效途径。

3.开展新市民教育是丰富社区建设内容的需要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新市民素质的提升。在社区经济建设方面,离不开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需要提高新市民的道德水平;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提升新市民的文化品位,改变不适合社区发展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必不可少;在社区心理建设方面,增强新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抓手。

构建新市民教育体系,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

针对谷里新市民的素质现状,我们紧扣“传播文明现代的生活理念、倡导科学高雅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升现代化生产的从业素养”的目标,加强“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创新“新市民”素质教育体系,使谷里新市民从总体上成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能够适应现代工农业建设和发展需要,能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装备,能够顺利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现代市民。

1.基于提升新市民政治思想核心素质,开展市民讲堂等综合培训

一是加强载体建设,编写了《魅力谷里》、《谷里街道市民文明礼仪手册》、《谷里街道市民健康知识手册》、《民用法律应用》、《0~6周岁孩子家庭教育指南》、《市民免费学电脑》、《民间编结》、《市民安全防范手册》等10多种系列教材、读本,免费赠送给新市民。二是以“谷里讲坛”为抓手,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谷里讲坛”以全体市民作为服务对象,以“学习宣传、教育养成”为主体功能,以“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生活”为根本宗旨。街道通过开展讲坛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之成为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学习的课堂。

2.基于培养新市民职业技能优势素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街道邀请省农科院、市教育局讲师团专家多次开展大棚蔬菜、插花、盆景艺术、小龙虾和淡水鱼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4000多人次。为服务失地农民,先后开设了电工、焊工、服装缝纫工、计算机、车工、叉车工、家庭服务技能和创业培训班多期,年培训1700多人次,近年来,有2345人取得了技能等级证书,3256人实现了就业与再就业。我们还与工会、劳保所合作,在职工中组织车工、叉车工、计算机技能大赛,促进工人学赶比超良好风气的形成。

3.基于提升新市民科学文化基础素质,采取自办和合作办学的形式,举办学历教育

目前,已开办成人高中班、电大和网络远程教育专本科班11个。其中,电大和网络远程教育专本科班已毕业145人,在籍学员187名;业余成人高中班,毕业学员300多人、在籍学员69名。

4.基于提升新市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目的,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休闲和兴趣教育

一是根据新市民爱好有针对性地组建文体团队。目前,在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引领下,谷里街道已经建立了腰鼓队、舞蹈队、健身队、门球队、石锁队、太极剑队、乐器队、戏曲队、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多个民间社团。街道注重加强文体骨干培训,每年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休闲教育活动,以满足新市民提升生活品位的需要。二是根据新市民自身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实施新市民“普网工程”。坚持每年举办8个市民免费学电脑培训班,包括2个老年电脑兴趣班、4个成人短期培训班(培训对象为街道18至54岁的市民)、2个青少年暑期班,共有400多名市民参加了培训。2012年起,我们利用“江苏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谷里“学习之星”评选表彰活动,让新市民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做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新市民教育成效初显,

谷里新市民快速融入城市化进程

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新市民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谷里新市民的综合素质,加速了谷里城市化进程,彰显了社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谷里新市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质的飞跃,这些素质的提升,直接促进谷里经济的发展。一是促进谷里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近两年来,谷里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集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为此,街道积极引入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使土地逐步向留在农村的种植、养殖专业户集中,专业户通过接受新市民教育培训,提高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能力,经营效果明显提高,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近两年来,通过开展新市民技能培训,共将3256名失地农民转移成企业工人、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谷里的三类产业结构比例也由“十一五”末的18:52:30调整到2012年的9:56:35,大力促进了谷里城乡一体化发展。

3.提升了新市民文化水平和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和谐

通过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活动,新市民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养成,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沉溺麻将赌博的少了,看书和参加文体、健身活动的多了;二是谈论家长里短的少了,关心时事政治的多了;三是胡吃海喝的少了,注重养生保健的多了;四是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少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社会公德的多了。总之,新市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区一派文明和谐的面貌。

谷里街道开展新市民教育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的思考

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形式上、空间上的转换,更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革命”。今后,我们要针对新市民素质的现状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更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1.新市民教育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离开了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是难以使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为此,街道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社区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实和推行;街道要对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中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辖区内的学校、企业和社区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益和质量;街道还应确保在社区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参与社区教育的农民的补贴力度。

2.新市民教育要突出重点

一是增强城市价值理念的教育,新市民教育应帮助新市民了解城市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城市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工业化、社会化生产所带来的行业区别和职业分工,认知生活的环境空间和风貌,应帮助新市民树立起规则意识,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点等。二是开展公共意识的教育,帮助新市民克服举止行为、言论谈吐中原有的一些不文明习俗,使他们掌握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的礼仪等。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针对新市民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特点,提供更宽泛的服务领域,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介入现代生活,主动地吸纳现代城市的文明,防止他们在身份和生活空间之外的更深心理层面上的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