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范文

时间:2024-04-01 18:1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篇1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30-01

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最近一段时间,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一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它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阐述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特点是以互动为机制,以输出为目的,以思想为交流内容,以运作为课堂教学手段,以可学为互动交流的副产品。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它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审视语言教学问题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和观点。

二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人的知识是由个人建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理论倡导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意识,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四个方面对教学的影响。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学习观、教学观、任务观、环境观四个方面。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带入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即自我感知和自我认识,对其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教学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中介作用,适当地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并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任务观认为,任务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枢纽,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反映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任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环境观认为,课堂的物理环境、语言环境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是学习中的促进因素,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境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因而,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三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促进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中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影响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年来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在教学模式上一直保持着“教师—黑板—粉笔”的讲授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的知识来源之一,从以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外语教学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又培养实用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式、探索式、情境式、协作式等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新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3.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

第一,创设真实情境化的语言空间。传统教学法强调对概括性知识的传授,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用来传授外语知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结合起来。英语学习就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利用录像、多媒体、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种种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与语言环境积极互动。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第二,学习的社会协作性、互动性。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的群体分工化的结果,在小组成员协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互,这些交互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协作式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式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家共同建构的语言意义将会更全面、更准确。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由学习的主题来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参加协作学习的人数、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系统的性能等。协作学习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设法把讨论一步步引向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 结束语

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传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改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心理需求和个人经验去体验和学习,把权力赋予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学会调节自我以适应不同的文化情境和社会环境,主动探求钻研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

篇2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认识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归纳为:学生是构建知识学习的中心,以学习者为主导,掌握学习进程和内容的一切,主要依靠学习心理的变化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所以,依照这一理论,学校和老师应当首先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当起引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学架构,将新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以前的知识点中,扮演好指导者的作用,尽可能的照顾到学习环节中的各个细节。

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想要真正掌握,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练习口语,训练语感。而且在社会环境下,口语英语的地位更高于书面英语,所以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就更加重要。因此,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教师可以多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意思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环节。除此之外,大量的课余时间也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是最有效最长久的学习方法。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知识对自己的发展前途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学习才是真正掌握了学习价值的核心。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全新内涵

依照目前的英语改革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应当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将知识技能与学生整体素质联系起来,在掌握整体教育的同时,不要忽视个性的发展与培养。所以,在此指导下,我们应当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规划高校英语课堂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强化基本教育,强调整体素质,这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基础,对于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当及时给予帮助,提高全体学生素养水平。其次,在整体教育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因材施教,选取灵活的教育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长处,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

由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当前的高校英语课堂中,已经有许多教师在积极寻找教学创新的方法,但仍有部分高校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我们应当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更新英语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英语知识的需要。在上面我们提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扮演的是领头羊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方向。所以在现实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群体为重点,将传统模式中单纯接受课堂知识的学生转变成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主体,认识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核心地位。我们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吸引学生主动参加教学过程,体验学习环节中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终教学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进程。因为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真正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课下英语学习环节。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擅长的英语技能各不相同,学习方法也是大相径庭,所以老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分别安排不同形式的辅导方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最高效的发挥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中,老师也应根据课程进度的不同,设计多元化的课堂互动,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保障课程进度。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多多交流,交换思想,听取学生对英语课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渐的改进薄弱环节,强化课堂教育,这样更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创新改革。

三、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创新性的英语教学体验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所以找到与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强调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过程,把学生个体投入到教学模式的环节中,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创造者,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多多提供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改变以往模式化、机械化的英语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大的语言练习空间。

篇3

【论文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文章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早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

(三)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四)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结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 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要求高校培育出创祈型的专业人才。这些创新型的人才具有否定权威,自主学习,积极乐观的特点。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可为高校从学生、教师、认知任务和环境四个方面全面实施创祈教育提供指导。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学校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机构,应加强实施与发展自身的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即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

目前而言,高校的创新教育从整体上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严重滞后,抹杀了大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缺乏强烈的创新欲望和自我表现意识。因此,如何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广大高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的意义建构,既有个体的成分,更是社会性因素的作用。社会与自身具有的各种观念、认知胡互作用,所以知识不断形成,又不断根据情境改变。

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但学习者并非是单独的个体在学习。社会建构主义突出了教师或更有经验者对学习者的指导作用,认知任务对学习者发展方式和速度的重要影响。

另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带有各自的经验和倾向。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个体会选择学习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知识。而来自个体经验背景上的差异,使得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理解常常各不相同。所以学习者以原有知识经验为背景,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由上述可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社会情境的重要性。不仅知识的建构裕要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发生相互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同样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所以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知发展的主要源泉,他们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人所处的文化与社会情境进行互动,建构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从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认了学生、教师、认知任务、环境四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处在书心位置,而教师、认知任务、环境则构成了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在环境。学生、教师、认知任务境在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成为学习的基础。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建立高校创新教育体制的启示

(一)明确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杜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对我们的启示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必要的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一点与高校创新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创新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所以在高校的教学与生活中,注重大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薄重并提倡大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必须的条件。

同时,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突出了学习者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在学习中的至关重要性。高校创新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认识自己的能力,相信自身的创造潜力。这一点对于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真正完整的社会人而言有着重要作用。因为正确的自我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特定的知识结构,确定能力的发展方向;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一定条件下结成真正的创造性成果。

(二)增进教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立了教师或更有经验者对学习者的帮助指导作用。在此.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者,他是信息的交换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同伴。这一理论启示我们:高校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师生观念,认识到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充分球重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同伴,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应用性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一新型师生观正好适应高校创新教育的要求。

另外,高校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仅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强调对其创新人格的塑造。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主导,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更是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所以,教师本身就应具备创新人格,不皿守成规,勇于坚持真理。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与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积极的作用力,从而主动、自觉地加强对自身的创新人格塑造。

(三)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用新型教学法促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认知任务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思想的启发下,社会建构主义形成了。抛锚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模式”“随机进人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是注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法,正适合高校创新教育的要求。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特别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及时更新最新科研成果和新的科学概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最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指导大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是新型教学法的关键之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用“问题”(锚、任务或课题)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根据“间题”(锚、任务或课题)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一主动寻求知识的表现体现了创新教育的“主动学习”精神。

最后着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另辟蹊径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大学生讨论、交流,形成相互鼓励与促进的学习氛围。由此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养成团队合作意识。

在高校教学中运用新型教学法,最重要之处在于“问题,’(锚、任务或课题)的选择应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目前.新型教学法中的“任务教学法”广泛应用在英语、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重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高校校园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情境的重要性,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环境才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真正起作用的因素。所以在高校工作中要把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中心地位。一方面加大对创新教育硬环境建设的投人,提供学生实践创新的先进实验设备与最新的学术资料.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以课题资助形式帮助大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川另一方面营造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良好创新教育软环境,即规范高校的学术氛围与人文气息。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改革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提倡民主管理,鼓励自主管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间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多种教育体式及考核方式,提倡学分制、选课制及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丰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深拓展。此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开放性的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扩展学术视野;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推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创新,推进文化活动的形式创新,在各种活动的锻炼中,实现大学生学术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统一发展。

篇5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体制 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迅速波及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体现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当代教育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革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被认为是“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之一,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具体来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基础,提出了新的教师教育教学观。

建构主义对当代教育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这一思潮影响,有学者将现代教育视为主体间的指导性学习,认为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系统的指导性学习。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当代社会的教育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被普遍认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是主体,教育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形成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间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师生之间应该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和融合,直接体验而取得共识。闭建构主义对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的新认识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教师在教育活动的新角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观点大多认为飞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此外,建构主义不同的派别根据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师的角色问题。例如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在修订个人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注重文化与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价值,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对话的过程,学习和发展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是情境学习的抛锚者,积极关注者,互动合作的对话者和适时的支架者和提携者。总的来看,建构主义在教育教学活动的逐渐深人,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以建构主义理念实施教学,为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深化了人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并提供了有效路径。

上世纪末以来,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和策略的改革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被认为是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困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认知个体与外在情景的交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产物。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信念的形成和修订,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最终都由教师的学习来实现。教师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所在。研究表明,从不同的建构主义出发,教师的学习可以看作是是基于案例的情景学习,强调教师学习的真实情景和生动具体的事件在教师知识、能力和智慧形成的重要性;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强调实践中教学学习化,问题解决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始终;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强调教学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教师共同体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也是基于原创的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和教学中的创造性;更是基于经验的反思性学习,认为教师的反思是专业化提高的关键所在,将能否反思作为专业化成熟型教师的一个标志。依据建构主义的思想,有的学者提出在教师教育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阁即教师本位策略、丰富经验策略、持续建构策略、多重建构策略、协作建构策略和反思建构策略。强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学习的主体建构地位、教师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扩展、教师学习的动态与连续性、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建构的多视角、多维度和多领域、教师学习的协作支持和批判以及教师对理论、信念和经验的批判、反思和不断超越。因而,建构主义对教师学习特征以及教师建构策略的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三、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专业化教学提供了具体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更新了人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其学习观是继行为主义学习观和认知学派学习观的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在理论上建树的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中将建构主义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也作了深人的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模式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展开。在整合不同建构主义派别的基础上,汲取各派合理内核,学者们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我国学者高文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归结为四组共十种学习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其中包括了三种与概念相关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两种机遇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三种基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和两种基于活动的发展性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情景学习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式,基于超媒体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合作教学,问题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基于不同建构主义理论观点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实施。这些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以及早期的认知学习观指导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更为积极的教育意义。

四、建构主义提供了教师教育新模式,推动着教师教育改革中心的转移和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师教育是关于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新型教育制度。我国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学生进人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后,在一定时间量的专业学习的同时间以部分教育专业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学习;完成学业后,自动获得教师资格。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混编培养教师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单一四年学制束缚下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存在专业基础不够宽厚,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实践环节薄弱的弊端。教师职后培训也多以学历补充或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为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我国历经百年的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从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来看,教师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具体体现在在教师教育体制方面,由单一定向型或封闭型向定向型和非定向型相结合再向非定向型转变,最终建立多元化的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教育基础的改革方面,由行为科学为基础的训练型教育模式向基于认知科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发展型教师教育模式转变。在教师的职业发展性质上,由非专业化发展或半专业化的继续发展向全面地联系终身的专业发展历程转变。教师教育培养的目标也由经验型教师向技术型教师再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转变。在教师教育的方式上也由知识经验和技能训练为中心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参与行动与反思方式转变。

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多媒体 教学对策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s has raised challenges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ism perspectiv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by questioning students of a university in Heibei Province about the ratio and effec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format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Furthermore,the integration of constructionism and multimedia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discuss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role transition,increasing teaching techniques,improv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and enriching teaching content are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constructionism; multimedia; teaching tactics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行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对学生英语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融合的高校英语教学能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和探索搭建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主角,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设计者。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融合的高校英语教学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多媒体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问卷以河北省某高校2012~2014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电子问卷为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621份,回收496份,回收率79.9%。其中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随机分布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计算机科学与软件、能源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不同学院专业,涵盖了学校的大部分学院专业。该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集中在第一、二学年(英语第二专业、辅修专业除外),在有效问卷中,刚升入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分别是59.27%和33.47%)。

1.教学现状。

(1)多媒体教学的比重和效果。本问卷对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比重和效果进行了调查。多媒体教学比重为43.95%,多媒体的使用率占课堂教学比例4成。对于多媒体效果,73.59%的学生认为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形式。对于适合的课堂教学形式,调查认为教师讲授为主的为31.45%、学生互动活动为主的33.47%和以网络或多媒体资源为主的26.01%,这三种课堂教学形式的支持率都在30%左右,学生互动活动为主略高于教师教授为主的形式,由此说明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仍然被一部分学生所喜爱,但是也有更多的学生偏爱学生主体的课堂,如果从互动性方面考虑,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的要求。

(3)多媒体教学手段。本文也对学生喜爱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问卷调查,倾向于使用音频和视频的学生比例基本相当,都在55%左右,但如果在详细分类下,有46.17%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使用教学类的视频资源(如网络课堂、微课等),而有63.31%的学生希望使用非教学类视频资源(如纪录片、资料片等);音频资源分类下,教学类资源(例如考试听力、课本配套练习)和非教学类资源(例如VOA、BBC新闻等)的支持比率则差别不大,分别为55.44%和55.85%。说明学生对于应用语言学习的倾向性略高于语言知识原点本身。相比之下,PPT课件这种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多媒体授课形式只获得了26.01%的学生的支持。

2.存在问题。

(1)师生角色转化不够。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要么过高估计多媒体的作用否定传统教学的优点,要么对使用新技术的多媒体作用估计不足,产生悲观情绪,对其进行全盘否定,不能一分为二的看待多媒体的作用。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在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也不能顺利完成转化。许多教师还延续了在传统英语课堂上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权威地位,不能及时调整角色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管理者,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

(2)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在目前多媒体教学情况下,PPT课件仍是高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授课时的首选手段。比对其他视频和音频这些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英语氛围和英语文化的多媒体手段,PPT课件主要还是依靠教师讲授,虽然在机动性和灵活性有一定的优势,但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不论是音频、视频,还是PPT课件,实质上仍然是以输出知识为主导,多媒体教学在互动性和学生自主性方面有很大的缺失。

(3)课上缺乏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固化的程序,有时会限制教师临场发挥,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组合和调整教学内容,容易造成课堂气氛压抑,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出现一味强调教学信息量,如果教师演示信息量过大或讲解节奏过快,学生则就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精神高度紧张或极度疲惫,容易产生厌学倾向。

(4)教学软件不够成熟。多媒体英语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软件的优劣。目前多媒体教学软件还不够成熟,教学计划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流程和模式进行,因此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不能像教师面授时能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其结果是学生有记不完的笔记,淹没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使学习变得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英语教学的融合

1.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之后,经苏贝尔、果茨基、布鲁纳等不断丰富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皮亚杰(Piaget)的“发生认识论”阐述了学习如何发生、概念如何形成、意义如何建构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要包括的主要因素,揭了人类在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等。认识发展的过程是其内在结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每一个新的发展水平都是许多因素的新结构、新融合,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理论渐入人们的视野,在教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1)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理论能够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而学生获得的知识则取决于学生依据自身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

(2)学习的真实情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发挥社会互作用,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随着同化与顺应的不断循环,才能有效地建构知识。

(3)学习的互动性。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者互动教学和协作学习。它强调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要担当主要角色,不仅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还要和其他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对建构知识意义重大。每个学习者的经验背景、认知结构不同,建构知识时所需要的信息也会不同。

2.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英语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积累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要角色,而老师扮演的则是起组织、引导作用的辅助角色,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热情。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建构主义理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多媒体英语教学有益于学习者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完成意义的建构,要靠学习者主动的去完成,外界环境和教师都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多媒体可以把视、听等形式结合起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能提供图文并茂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以更好地获取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实现了创设学习真实情境,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满足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多媒体英语教学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帮助和指导,总体协调和控制各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背景资料,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供学习者思考和讨论。四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为学习过程增加新的方向和维度,学生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重组原有信息和经验。

三、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融合的高校英语教学对策

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融合的高校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锐利武器。

1.转变教师角色。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语言知识的权威,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语言知识。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束缚了学生进行探究性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转换自身的角色,将自己溶入学生之中,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语言知识的探索者、技能的实践者以及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式、对话式、讨论式等方式方法组织语言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多样。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为师生交流提供帮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资源可以对学生多感官进行刺激,增强学习体验。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能够从中获得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关联感受。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的放矢,为学生自身知识体系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3.增进师生互动。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习者充分利用知识的情节、语义、动作表征之间的联系以及语言、非语言编码,发扬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想象力,强化知识的建构能力。学习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是发挥主体作用非常重要的手段,有助于意义的构建。学生既提出问题,同时也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外部信息通过有效的互动转化为更高的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参与到各个环节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丰富教学内容。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信息化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语言必须接触语言结构,即学习者要接受语言知识的反复“轰炸”。生活环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英语教学更是应该植根于生活之中,因此高校英语教学要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英语教学要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综合语言素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英语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意识地挖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提高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

建构主义和多媒体融合的高校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建构主义和多媒体融合的高校英语教学引入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无疑对英语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问卷对目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了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鉴于本文的调查时间和范围,也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希望对于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今后将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慧,陈兢.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新发展―与建构主义的整合[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3):132-136.

[2]肖巧玲.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08-411.

[3]李悦.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效用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7):88-89.

[4]王尔东.谈多媒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论坛.2014.(6):110-111.

[5]Forsman,L.EFL Educ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Focus on the Promotion of Awareness of Difference and Diversit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0,54(5):501-517.

[6]王珍,何剑波.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融合下的个性化英语教学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10):83-85.

篇7

论文摘要:本文盲在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公共体育教学相结合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时以传统方式下的体育教学和以建构理论为依据的体育教学二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学摸式,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建构主义理论既是一种学习理论,又包含新的教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生观: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4)教师观:强调教师的指导性和组织帮助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深人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在校大学生106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60人。

1.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验法等方法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太极拳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教学实验设计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学生(两个自然班)进行太极拳教学,随机抽取一班为实验组,二班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班组均为同一教师上课。实验时间12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知识水平的测试形式是男女生采用同一测试内容,以试卷形式设置10个问题,每题10分,共100分。经评定后,教师给出相应分数。以验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

2.1.1实验后身体素质的变化分析

由表1和表2可知,在教学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班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着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运动技术和体能的要求不高,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方面,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没有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是使学生能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2.1.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太极拳教学对学习者解决句题能力的分析

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公共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其原因在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过程,学生们能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调整学习过程,体现出学习者的首创精神,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兴趣,从而创设一种协同学习的富有生气的学习情景,体现出题。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职;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特色;教学任务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的要义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即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学习和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其中,“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教师、任务、环境”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他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即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剑桥商务英语的课程特色与建构主义理论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举办的权威性考试,其目的是考查考生在具体的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作为国外权威机构组织的证书考试课程,剑桥商务英语课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实用性强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商务活动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与基础英语教学不同,商务英语教学侧重于应用英语的技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商务活动有关的各领域的专业词汇。而剑桥商务英语更是摒弃了传统的“语法为本”的旧模式,采用“直接交际法”,面向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客户接待、商务报告、市场营销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商务规范语言的同时也学到了基本的商务知识。因此,实用性是商务英语课程最大的特点。

2.真实的教学内容

剑桥商务英语的教材在选材上均以真实的西方商务活动为背景,取自真实的商务文件或英美报纸杂志原文,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教材作者均以英语为母语,学生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和商务氛围,对今后与外商的沟通和合作非常有利。

3. 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的考试内容分为4个部分: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考生只有在每一部分的考试中均获得一定的成绩才能保证总成绩合格。因此,忽视或放弃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无法成功的。教材的教学采用了同证书考试相同的听、说、读和写的方式,保障了四种基本技能都能够得到训练和提高,对学生有很大的助益作用。

纵观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其课程特色中的“直接交际法”和在真实商务场景中取材等本身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使用建主义理论指导剑桥商务英语的教学是由剑桥商务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下面就从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涉及的学生、教师、环境及任务因素分析如何设计剑桥商务英语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设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与客观主义不同,建构主义用“问题”来驱动学习,而不是充当概念、原理的例子。即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是学生用建构的知识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它能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目标,使学习者解决问题成为现实可能,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确实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那么应用到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因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本科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课上指派任务,引导讨论,有目的强化特定技能训练,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扩展认识”,这是我们达到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构建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任务;任务要涵盖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同时要与学生的商务和英语基础相吻合,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相关商务领域,提高英语在商务情境下的交际能力。

学习任务的设计可以分为3个阶段:

(1)任务设计阶段,教师的身份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设计相关任务、介绍任务背景,提供学生执行任务的目的、意义,建议执行任务的方式和基本步骤,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此任务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入和任务相关的语言知识,以帮助学生做好语言准备。

(2) 执行任务阶段,在此阶段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进行以意义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例如模拟真实商界活动、口头或笔头报告等。学生根据任务需要以个人或者小组方式进行,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彼此协作、讨论、相互补充。

(3)完成任务阶段,教师的身份为合作者,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向教师反馈任务结果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评价。这个反馈与评价、反思的过程,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新知识掌握情况、了解需要在下一轮任务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努力和调整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8).

[2]范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 教学,2003(4).

[3]黄芸琳,陈愉.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5(4).

[4]郎可夫,王玲.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体系研究[J].现代外语,2001(3).[4]

[5]王艳.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6(5):41-44・

篇9

【关键字】建构主义;数学;自主;实践

G633.6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过程。随着国内外对教育的不嘀厥佑肷钊胙芯浚产生了许多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教育理念。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根据这一理论的指导思想,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多元交流、架设桥梁、积极实践等多种教学措施来改进教学的效果,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构造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主体的作用。

比如,在讲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时,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以及求和公式,从若干数列中归纳总结规律。教学时如果直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公式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程度不高,记忆效果不佳,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例如我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若干项,让同学们依次求出前四项、前六项、前八项的数值,同学们能够迅速的发现规律并给出答案,这时候我再问“那么第155项的数是什么呢?”同学们不可能把前面的155项都列出来再计算求和,我提醒同学们去总结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的计算公式从而解决问题。最终,在同学们的探究总结下,大部分的同学都归纳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a1*n+1/2*n*(n-1)*d。然后我再给同学们疏理一遍推导过程,让同学们加深记忆。

在上述教学中,我通过任务驱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交流,深化思维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时,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观点不同观点的基础,即合作学习。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在教学时,我通过采用多元交流的方式,开展讨论与交流活动,与同学们合作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在讲课时,通过有效的问答,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引导同学们主动的学习与探究。比如我在讲必修五《解三角形》这一章节时,同一道题可能会有很多种解题方法,当同学们有不同的见解时,我会邀请他到讲台来给大家分享和讲解。我在对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进行讲解时,我对大家进行提问:“在解决三角形最值问题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称变换、利用二次函数与利用圆的性质这几种策略那个更为通用及有效”。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思考与讨论,通过比较若干三角形的最值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最终意见不能统一,但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对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中,我通过设置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与学生有效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深化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思维,契合了构建主义理论合作探究的思想。

三、架设桥梁,顺势而导

在学生建构学习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新的认识活动的基础。因此,我在对新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通过架设桥梁,顺势而导,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衔接,让同学们对知识形成深入的领悟。

比如,在讲必修五《不等式》这一章节时,对于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式要变号这一性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对其进行熟练的运用,我首先带领大家复习了有理数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例如5>3,然而-5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按照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对学生的知识构建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让同学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构建,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积极实践,升华素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同学们积极实践,让他们对知识形成深入的认知,升华数学的素养。

比如,在学习完必修五《解三角形》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后,为了让同学们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体会解三角形这一数学思想的应用,我安排了让同学们动手实践的学习内容。例如学校锅炉房的高度无法用皮尺直接量出,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高度问题呢?在完成这一实习作业时,同学们首先需要进行理论的分析,

如果所示,AC为锅炉的高度,首先需要选两个点B、D,测量出BD之间的距离,其次需要利用学校的经纬仪器设备对∠ADC和∠ABC进行测。∠DAB=∠ABC-∠ADC,AB=BD*sin∠ADC/sin∠ADC,AC=AB*sin∠ABC,最终求得AC的高度。同学们在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实际测量,求解,进一步巩固了解三角形这部分的知识,使自身素养得到了升华。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安排实习作业,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了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的能力,充分贯彻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老师的引导、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思想,用它来指导教学,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钢琴教学;实施对策

随着钢琴课程在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的相继开设,钢琴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然而,在钢琴教学当中的教学状况却并不乐观,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教学问题,特别是有些钢琴教师还是遵循纯理论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些钢琴老师虽然也植入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但是实施对策的有限性使得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又称为结构主义,一般是学习个体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来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以不断发展。其构成要素有情景设置、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意义建构四部分,其中,意义建构是指对事物的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独到理解,从而打破固有的知识结构来实现创新。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具体而言,支架式是根据“最近发展区”而发展起来的为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所需要的教学模式;抛锚式主要是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自我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模式;随机进入式就是主张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方式而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是钢琴教学双向交流与协作的机会较少。在学生个性张扬的教学环境下,部分教师也会注意到与学生之间进行主动交流,并尝试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钢琴授课,尝试改变单纯讲授和模仿的教学方式,但是限于师生之间的隔阂存在,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与作用,通过双向与协作的机会还是较少,不能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是钢琴教学激发学生探究音乐兴趣的情景不多。在钢琴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倾向采用技能为基础的训练课程为主,较少关注并将钢琴基本理论、艺术史等内容整合到钢琴教学之中,特别是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情景并不多见,从而使得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不高。

三是钢琴教学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不够。学生自主学习钢琴的动力不强,仅仅满足于模仿老师的状态之中,关于自我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相对不足,其结果就是鉴赏、评价和创造音乐的素质也就不高,总之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不够。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施对策思考

(一)环境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是运用内心视觉创设教学环境。众所周知,音乐是以声音的形式传递,即主要是通过人的视觉和想象来形成听觉形象,意味着人们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会因为人的不同经历和知识储备而会有截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和韵味。额对于社会阅历不多的学生而言,感受优秀音乐作品的魅力往往很难做到,需要教师加大力度引导学生运用内心视觉来创设教学环境,同时也要多媒体设备的广泛采用和绘画作品的穿插教学来逐步积累学生的音乐形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鉴赏力,从而有效弥补阅历不足所带来的问题。

二是运用合作教学来增强学生主体的想象活动能力。合作教学是通过学生之间展开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实现互帮互助,以便同龄阶段学生相互提示来彼此加强学生的想象力,最终达到相互促进并与教师融洽互动的教学效果。

三是运用比较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通过学生固有的音乐形象来学习新的钢琴作品,亦即通过新旧乐段和乐句之间的对比来体会不同乐段、乐句之间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来领悟即将学习钢琴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以教师作为“反思型实践者”理念为基础确立新的教师观,以教师个体性知识等为取向更新教师的知识观,以“反思型实践者”等角色、素质为依据确立新的目标观,总而言之,就是更新传统的教师教育观念。

二是透过构建动态、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促进不同学科课程内容知识的融合,最终真正意义上构建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教师教育课程。

三是通过构建促进学习者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减少统一接收教师一致性的引导教学习惯;同时,促进以案例等方式为基础的情境化教学,即加强钢琴实践教学就会,从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是钢琴教师通过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课堂掌控技巧的灵活运用、学生基本情况的了然于胸等途径来不断提高钢琴教学水平,并恪守务实的治学精神来提高钢琴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互动策略:强化师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

一是给予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进行“授学”的锻炼机会,从中了解老师教学的辛苦并找到平等交流的契合点,从而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二是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要求教师语言要温和、方法要巧妙,多鼓励学生而不挖苦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学生喜欢教师并会直接透露心中对钢琴教学的感想,从而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而融洽了师生双方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就自然增强。

四、结语

通过灌输固定的知识和重复的技能训练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不利于钢琴作品的创作和二次创作。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当中逐步植入建构主义理论,并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而予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国荣.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高师音乐教育新理念[J].音乐创作,2011,03:8-11.

[2]张云良.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研究——以钢琴教学为例[J].艺术科技,2012,0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