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新媒体推广范文

时间:2024-04-01 17:3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新媒体推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新媒体推广

篇1

1.品牌形象下的市场角度品牌形象下的市场视角,即品牌经营者以消费者的角度对于什么是市场有多种不同理解。农产品市场定位是一种品牌经营形式的创新,将农业资源通过品牌角度加快进入市场有效配置和使用,通过研究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目前,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市场信息的自由流动。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市场存在一定的分离,在不同的省与省,县与县之间农业商品和供需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其自由流动的效率。同时,一定区域的农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品牌建设较差。品牌信息对区域外流动较少,知名度阻碍市场化。二是市场中介的不专业性。传统经营下通过“农户+中介+企业”的模式,中介作为纽带对于促进农产品进入市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化竞争行为的加剧,中介行为的不透明性及操作的不规范性导致农民对部分市场中介的不信任。缺少具有专业农产品品牌的企业从中作为“第三方”支撑起担保的重要平台。三是需要市场保障体系的建立。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及完善保障体系,能够降低农民进入市场后的风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乡村特色农产品为品牌开展特色营销,不失为市场化创新的新路。2.品牌期待下的产品角度品牌期待下的产品视角,即农产品品牌拥有者通过对产品进行自我建设和监督审查,解决产品自身形成过程中的品牌故事及叙事风格,确保产品与品牌所输出的形象一致性及提高产品衍生的附加值,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一是完善产品地标品牌申请。部分区域特色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品牌形象模糊,对于相关涉农企业的后续建设留有隐患,同时对深挖当地农产品特色资源,完善对地理标志的申请意识淡薄。区域特色地标品牌建设缓慢,集聚化管理难以形成规模。二是塑造产品产地的品牌故事欠缺。产品品牌形象中品牌故事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农产品原产地以传统营销模式为主,以单一的农产品批发等为主要方式,没有深挖历史文化所赋予的产品底蕴。三是没有提升新的产品营销思维。互联网扩大了产品的品牌传播,通过“线上宣传+线下销售”的模式有利于扩大品牌影响力。部分农产品品牌虽想通过新媒体有所作为,但具体营销实践中的思维区别却导致结果和预期有所不同。3.品牌增长下的传播角度品牌增长下的传播视角,即通过有效营销不断增强自身品牌建设,以多种形式打造品牌。在农产品品牌的推广过程中,加强供应链各端对于品牌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和品牌经营者生产化水平,农产品品牌增长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提高:一是农产品的品牌口碑传播。传播过程中对于农产品品牌的反馈是一种被感知的消费,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对农产品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让人有意识地记住相关农产品特色卖点,延长农产品品牌的生命周期,并达到使目标客户在品牌推广中心满意足。二是农产品品牌从业人员的销售能力。农产品自身注重品质的特点,导致了人们自然对农产品品牌及从业状态乐此不疲地讨论。农产品销售人员用多种媒体报道的方式向有购买欲望的客户介绍并传递相关农产品的信息,提高宣传品牌的相应技巧,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

二、农产品品牌智慧营销SWTO模型分析

SWTO模型分析是一种态度分析法,是对企业战略制定和调整的常见使用方法之一。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把各种不同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根据内在不同条件进行分析其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通过将这些因素列举出来,可以对农产品品牌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继而根据相应的研究结果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1.农产品智慧营销的优势一是区域特色品牌企业的示范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涌现,通过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识增强,在农村农业全面开放阶段,以品牌建设提高用户忠诚度和信任度来应对国内外市场挑战的力度加大。二是区域品牌的集聚作用。区域农业发展以产业园形式将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生产与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种植等方面立体化和综合化。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加强区域品牌的集聚效应,有利于促进农民经济,服务现代化农业体系。加强品牌推广力度,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市场品牌的竞争力。2.农产品智慧营销的劣势一是品牌缺乏专业的人员运营。我国农产品品牌意识起步相对较晚,以传统媒体为主要的单一宣传方式为主要宣传方式存在良久,新媒体时代来临,对于如何利用新媒体创立、维护和推广自身的农产品品牌仍有待探索。专业农产品品牌运营人员的缺失导致区域农产品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远远未达到预期市场竞争力需求。同时,运营技巧中的全媒体媒介融合能力的不成熟也导致传播形式的相对单一化。二是品牌运营科技含量智能化较低。创新农产品品牌推广模式,可以将消费者从被动变为主动。在农产品推广的具体实践中,以品牌为主的交互型广告模式智能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广告植入时,用户深层互动功能体验较差,用户不能透过产品感受到品牌带来的“乡土气息”。3.农产品智慧营销的机会一是政府对品牌参与市场的支持。地方政府对于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补贴力度加大,通过网络透明化管理,及时反馈市场供需信息要求,通过宏观调控,合理引导企业行为,维护区域品牌长久。二是互联网社群对品牌的影响力加深。“直播带货”兴起,各大网络社交媒体互动性加深。品牌直接与消费者对话,通过不同需求的社群打开自身优势,“私人定制”式的服务密切了与消费者的联系沟通程度。4.农产品智慧营销的威胁一是农产品品牌的恶性竞争。现阶段,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特色农业品牌作为区域农业输出的重要经济支柱,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同时加剧了竞争,其中不乏对品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价格战”的情况。二是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以粮食,水果,肉蛋类为主,其深加工程度较低。部分农产品品牌虽形成,但产品档次低,加工能力薄弱,带动附加值规模小且市场化程度不均匀。

三、农产品品牌推广战略研究

1.交互式推广创作,增强品牌知名度随着智慧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以AR和VR为支撑的交互性技术创新了媒介推广形式,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下载特定APP软件使消费者体验AR交互技术,将不同农产品的种植过程,食用方法,营养含量等与智能化消费时代的有趣性、有料性相结合,增强消费者主动了解产品的意愿,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以消费者兴趣为核心,将其自身与品牌主动建立联系,在食用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对于差异化农业文化的满足。2.跨渠道融合销售,加强品牌变现能力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使得智慧物流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位,而智慧物流是品牌智慧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营销将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与运输业相结合,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的速率及消费者服务度,将产品品牌线上与线下、大城市与小城市跨空间与时间相结合,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应用中的飞速发展,通过“运输+媒介”的跨渠道融合,品牌的变现能力得到加强与落实。3.促进“农户+品牌+互联网+消费者”模式的实现强互动性媒体的发展,如抖音,快手,淘宝等,带来了传统意义上需要中介模式的消失。农户借助品牌的影响力,通过互联网直达消费者。减少中介的信息传递,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反馈更加直观有效,品牌与消费者,构成更好的市场环境,为农户和品牌及互联网消费者之间创造更好的市场氛围。减少中介的产业链供应,使得产品品牌市场与消费者共享市场信息品牌,从而交易成本也更低,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品牌好感度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产品品牌的溢价。同时,晕轮效应也会使消费者对于同区域其他相关第三产业的好奇,进而推动区域乡村振兴。4.加强法律规范和数据库建设,维护品牌权益政府加强对于农产品品牌相关权益和品牌形象的保护,积极建立相应品牌数据库,全方位了解本地品牌及其同类品牌。在实地的数据检测和检索过程中,利用数据监督和保护相应农产品企业的利益,维护品牌形象。同时,制定符合区域农产品品牌利益的法律法规,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维护市场良好秩序。

参考文献:

[1]李红利:《三视角分析粤北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营销》61-62

[2]张司飞:《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42-345

[3]孙玉苹、郑艳霞:《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助力农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2022(1):54-56

篇2

关键词:农产品 微信营销 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4;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67-02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微信活跃用户超8亿,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的企业占到互联网营销企业的833%,其中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最高为755%,可以预见在较短的时间内,微信营销推广的比例将逐渐接近整体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

农产品在微信平台上属于畅销的三大产品之一,随著消费者购买能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出现了想买的人买不到,又有大量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保证产品本身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主要途径。通过微信平台消除消费者疑虑并刺激购买行为的产生,使农产品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销售。

一、农产品微信营销主要平台

(一)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主要是个人的家人、亲戚、朋友,因此传播能实现精准定位,调查显示80%以上的微信用户选择朋友圈阅读,主要包括图文广告、文字链、Banner广告等,但传播相对于中心化,集中在周围朋友或家人。

(二)微信公众号

企业公众号分为订阅号、服务号,它可以向用户推送包括新闻资讯、产品品牌信息、活动资讯,还能进行用户咨询等。通过扫一扫公众号二维码帮助企业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实现连接个人到实现连接企业,是企业进行品牌传播、消费者维护及电商运营的主要渠道。

(三)工具类广告

微信有自带的小工具,如微信表情包、微信红包、刮刮乐、会员卡、微信群、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等,还能通过二维码实现线下线上结合,进行广告宣传、信息传播,实现营销的目的。

(四)富媒体营销

通过丰富多样的富媒体广告,增强互动性,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效果,包括游戏插件、试驾体验、优惠券下载,刮一刮、摇一摇,通过针对某个主题的H5制作、活动软文、砍价抽奖等活动的开展实现产品的宣传及推广目的,也是目前比较时兴的微信营销方式。

二、农产品微信营销主要问题

(一)产品质量问题

农产品本身很难做到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无法精准把握。但是消费者个人喜好的口感、色泽、形状又多样化,如何实现既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又能尽量实现批量标准化生产是问题。另外,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配送过程难免出现损耗,消费者往往收到产品时,已经出现产品质量差异,因此不少消费者会通过微信平台给出负面评价,甚至通过社交网络给出负面评价,从而影响到农产品销售。

(二)物流配送问题

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高,首先包装上要精细小心,某些生鲜农产品要采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其次生鲜农产品用到冷链物流,制冰包装除了价格贵以外,还会出现冰融化使农产品保鲜程度不够,甚至影响到其他快递的配送。目前很多农产品还不能实现大量远距离配送,如浙江、福建的杨梅,通过微信平台销售出去也很难解决配送这个难题。因此物流配送也是目前微信营销的一个大难题。

(三)顾客购买习惯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习惯集市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线上销售仍集中在年轻用户,不少中老年家庭主妇对于网络销售存在质疑,也把线下购物作为一次有趣的购物体验。微商频繁出现假面膜、假奶粉等事件,更是让微信营销步履维艰。尽管已出台不少网络监管制度,但消费者在面对网络上的农产品时仍旧会对农产品本身质量存在质疑,这种不信任感影响了农产品微信营销的效果。

三、农产品微信营销建议

(一)保证质量,做好服务

产品质量是核心,离开了质量一切无从谈起,农产品更是如此。保证产品质量,使顾客满意,同时通过贴心的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是维持老顾客、开发新客户的关键之处。株洲甜橙女孩马乘月销量超过14万千克,其成功首先得益于产品的选择,通过朋友推荐,她品尝了全国各地有名的橙子,最后选择郴州永兴甜橙,因为它水分充足,沁甜、爽口,产品质量好。当然也离不开她优质的服务,想顾客之所想,供顾客之所需:为客户准备剥橙器和湿巾纸,贴心的服务让她迅速抓住顾客的心,打动顾客,消除了顾客疑虑,因此取得了成功。

解决物流问题,首先选择优秀的快递企业紧密合作,在包装上下工夫,尽量确保包装适合长途运输,如因为物流配送出现的损坏,能及时有效地与顾客沟通交流,并以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问题,也能避免配送短板。

(二)构建良好的农产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企业运用微信营销的主要途径。通过公众平台不仅能实现企业直接销售的目的,还能实现信息传播、客户交流与互动,提高客户的黏性。农产品企业可以运用公众号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将企业产品信息、促销活动等推送给个人或企业,起到品牌宣传与推广的作用。当然为了提高顾客阅读率,公众号要尽量吸引眼球,如通过标题或者有趣的内容来吸引眼球,让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后能时常浏览每次的推送。除了标题吸引人之外,公众号推送时间对流量影响也很大,比如新闻类公众号适合早上推送,而其他类型的公众号文章大多数集中在下午五点到七点。

另外,公众号还能实现客户与企业的实时互动,客服要实时在线,如当顾客收到的农产品不满意能及时反馈,企业能立即实现售后服务,诸如退换货、赔偿等,也能尽可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的忠诚度。企业可以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数据分析平台对客户进行分析与管理,根据客户关注内容的差异化,来判断与实现客户的个性与偏好,并建立客户档案。通过客户数据能了解客户个性与需求,再根据客户偏好选择相应的推送,争取精准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充分使用微信朋友圈等微信功能

微信朋友圈通过推送广告至目标客户的朋友圈,根据企业的客户档案或者微信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解个人的喜好后有针对性地推送信息进行广告宣传,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做一些有奖互动,设置一些小礼品或者红包,如用微信评论产品优点赠送礼品,这种简单的互动能吸引大家参与。有讲究的配图,通过借力,利用@大咖功能发一些与生活贴近的价值分享,还可以通过现有客户扫二维码参与企业活动等吸引新客户。

另外,把握好广告时间段,早晨比较适合正能量分享,中午、晚上稍微插播广告,晚上十一点后适合情感类的文字,或者夜宵之类。把握消费者习惯才能无形中做好产品广告宣传推广。广告不要太多,太多了打扰到用户,太少了也会有抱怨,所以度要把握好。

再次,组建农产品企业的忠实客户群,通过群的相关功能来维持客户关系,包括群通知、群签到、群友圈、群精选、群钱包、群游戏、群活动、群榜单、群乐园、群积分、群商城等,能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向互动,各取所需。

最后,结合富媒体广告,主要包括图文、视频、H5等,通过形象逼真的动画特效与即时互动体验,增加广告的趣味性与新鲜感,还可以在其中插入一些小游戏或者砍价活动等来吸引目标顾客的眼球。这些内容重在人工互动,通过鲜活接地气的内容,增强线上线下互动。

参考文献:

[1]CNNIC.2017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

篇3

一、质量兴市工作开展情况质量兴市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责任落实。

在全市质量兴市活动开展后,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领导为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具体协调承担单位,提出了质量兴市工作目标和措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做到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坚持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提出了:“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生产质量意识,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意识”思路,推进质量兴市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组织学习质量兴市活动精神,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宣传周活动,科技下乡进村服务活动,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活动,农产品质量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等载体,把质量兴市工作融入在全局农产品生产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提升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抓好标准建设,大力开展示范生产。

1、建立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先后修订完善了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规程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生产标准的修订步伐。逐步修订完善了粮棉油、柑橘、蔬菜等生产技术规程,已累计推广国家、行业标准110多项,主要农产品初步形成了国家、行业、地方三级相配套,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标准体系。8月份以来,我们将现有标准汇编成册、简化成“明白纸”,发放到农民手中,有效地指导了农业生产。

2、建立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优势,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和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在全市布局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300盏,分布于百里洲、白洋、问安、七星台等镇,覆盖面积6万亩,推广性引诱剂5万亩,这些生产基地已基本取消化学药物防治。同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管理工时,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3、扎实开展标准化示范和推广。对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及主要的种植基地、大户,通过农业标准化示验示范、典型引导、重点扶持及项目实施,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今年,先后创建了粮棉油7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在安福寺镇建成了一个1500亩的部级柑桔标准园。

(三)推进质量认证,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

我局在质量兴市活动中,把抓好质量认证建设作为质量兴市活动的具体体现,提出了“突出扩大总量规模,加快产地产品认定认证步伐”的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要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目前已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个(枝江),中国名牌1个(雪花),省级著名商标6个(白银、奥滴、三峡星、今贝、谦泰吉、三峡步步升),省级名牌产品8个(九龙、枝江、百里洲、白洋、白银、今贝、步步升、土家人),宜昌市知名商标7个(八亩、朝阳、覃姐、炜业、土家人、环宇、白洋),地理标识3个(枝江、百里洲梨、仙女大米)。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共21家,产品达34个。

(四)落实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

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连续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一是我们于农资销售旺季,集中开展春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农资经营活动,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人次,印发张贴各类通告1500余份。对全市35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全面清查,并抽样送检种子样本28个,农药样本10个。通过不间断整治,全市农资市场得到净化,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二是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进一步加大了检测投入力度。对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三品”生产企业单位,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力求从源头和投入品等生产环节上把好监督关。三是加大对基地和市场农产品的监督力度。重点对全市无公害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主要超市强化例行抽检,开展以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检验,严格控制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超标,合格率逐年稳步提升2012年达到99.23%。

2012年我局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质量兴市工作宣传还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媒体的推介作用;三是质量兴市工作考核机制还没有全面形成,急需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办法,强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2013年质量兴市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农产品质量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竞争的综合能力,开创质量兴市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不断营造质量兴市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科技小、网络等媒体,开辟专刊、专栏、专题,在质量月、3.15活动和各种技术培训会议上集中对质量兴市战略进行广泛宣传,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篇4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

1 南阳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现状

南阳地处我国南北的分界线,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南阳空气质量全省第一,无酸雨发生。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早在2002年南水北调之初,我市就根据中央的整体部署及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农业区,以发展全域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方向,大力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以减少化肥、农药对水质的影响。切实担负起丹江口水库水源流域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神圣使命,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洁净。全市对土壤进行了治理改造,渠首库区的土壤成分60%以上达到了有机种植的标准。

目前,南阳市已累计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175个、667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5个、绿色食品16个、有机农产品5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涵盖蔬菜、水果、粮食、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畜产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主体。

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建议

借鉴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监管的成功经验,改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需要在监管层面从全产业链各环节来强化工作,关键要突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健全消费者全员参与的监督体系。

2.1 完善法律法规 要加快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同步。构建起全面具体、统一权威的法律体系,为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工作提供依据。

2.2 明确管理职能 一是明确划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完善行政管理队伍,明确执法主体,强化行政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度;二是加强各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形成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全程监管链条。三是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执法能力,坚决惩治不作为、乱作为。

2.3 健全检测体系 建立安全农产品全产业链必须配套相关的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制定国家级检验标准,为各级检验机构提供检验依据;改进检验技术,攻克农产品检验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二是针对省、市的农产品生产现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检测实验室,加强对区域检测人才的培养,健全检测项目和提高检测技术设备水平。三是在县区建立健全的检测机构,健全检测队伍,设立食品检验常规项目。

2.4 推进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标准体系。构筑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所组成的标准化体系。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一要加快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及时指导农业投入品的选择使用、广泛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二要依托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及农业标准化的新科学、新知识和新技术; 三要利用好农业生产性项目和园区建设, 加大农业标准实施示范,设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对员工进行标准化培训,对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2.5 培育农村合作组织 引导、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产销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规划布局、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功能。通过规模生产解决产品质量、品种不一的问题,为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农户”,或者“公司+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结合,将千家万户纳入安全生产轨道,力求从源头上规范农产品的安全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篇5

一、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1. 海南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本概况

海南农产品传统流通模式与国内其它地区一样,经历了计划经济下的统购统销流通模式、“双轨制”的半开放流通模式、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自由流通模式。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海南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载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纪人、外地运销商贩、加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集散、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营销主体的基础流通格局。从总体上看,海南的农产品流通依然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管理落后、经营粗放、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制约着海南农业的转型升级。

2. 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海南省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早,早在1998年5月,省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就组织省内信息技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2000年4月,科技部批准“海南省电子商务试点工程”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海南省省亦成为科技部“九五”电子商务试点工程8个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电子商务试点省。

随后,海南省的电子商务便在全省铺开,开始在农业、旅游、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领域上应用,开通建设了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现为中橡商务网)、海南旅游网、海南医药网等电子商务平台。2003年11月,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南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全面验收,标志着海南省电子商务的应用保持着国内先进水平。

迄今为止,海南省电子邮政局目前拥有全省综合计算机网络、邮储绿卡网络、电子邮政网络等基础设施,并已遍及全省城乡、连接全国2万多个网点。其所管理的信息网支撑着全省十多个应用系统运行,开办了许多信息类新业务。

二、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成就

1.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海南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初步建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的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基础网络,通信骨干网继续向纵深方向延伸,光缆干线通达所有市县,支线通达201个乡镇,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2617km。目前,全省乡镇互联网接通率达100%,全省村通率达99.6%。有线电视光缆干线通达所有市县,实现全省有线广电网络宽带互联,且并入国家骨干网络。启动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科技服务“110”工程,建立科技服务站(点)l64个,覆盖全省100多个乡镇,建立了省级和市县级专家团,专家人数超过500人,初步形成了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间。日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农业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网络建设明显加强

早在2006年3月,海南省已经完成了在琼海、文昌、临高、澄迈、白沙建立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县,每个示范市县选择5个乡镇、10家企业、20个农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信息点,实施上网工程建设,初步建立服务示范推广体系,并加大信息网络向乡镇延伸的力度。

3. 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较快发展

从1990年开始,科技部把海南省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了863计划的重点课题,给予了重点支持。2000年海南在863智能化农业技术应用项目的专家系统平台上开发出可在单机和网络环境条件下运行的香蕉、橡胶、芒果、辣椒、龙眼、胡椒等专家系统及对虾养殖专家系统。2003年,海南社新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高位池养虾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科研项目,该系统是一个集自动监测、综合分析、自动控制于一体的高位池养虾环境的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与传统产业结合,使之发挥最大的生产效能,做到稳产、高产、高质量、高效益。

4. 热带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展开

海南热带农业专家资源丰富,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建立了不少种质资源、选育种、栽培、销售信息库。比如,热带作物资源数据库、多媒体热带作物数据库、热带作物种子种苗多媒体基因数据库;芒果栽培防腐保鲜专家系统;热带名、特、新、优水果营养成分数据库;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数据库;海南农产品营销信息系统;海南土地详查数据库等。

三、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不足与问题

1. 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基础水平低

由于海南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市(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极不平衡。海口、琼海、文昌、儋州等市(县)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领先,均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网络体系,而中部和西部的贫困地区如琼中、屯昌、白沙等市(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进程十分迟缓,电子商务水平相当低,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甚至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2. 现有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过于笼统、实用性不强

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从现实情况看,前期试点情况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后期推广却受到前提试点的较大影响,农业专家系统软件大多都停留在示范阶段,尚未推广与普及,且有的软件先进性和实用性不强,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3. 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系统衔接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海南省信息化产业局的牵头下,海南部分电子商务企业2001年开发建设了一个以有效商业模式为基础,集“信息流、商流、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系统。该系统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产地(海南省)农产品物流(集货)中心规划设计建设,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从现实运行情况看,海南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效对接仅限于部分市场领域,缺乏整体联系的发展效应。

四、海南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1. 加大政府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支持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海南各级政府部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制定规划,形成系统的支持。从政策、法律高度上扶持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1)扶持大型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带动全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建立“海南农业商会”,通过商会的中介作用,谋求企业会员共同发展。组织会员企业之间互通有无,相互承接采购、加工、储藏等业务;以股份制形式组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会员企业入股,按股分红;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对外集体采购、销售活动,减少分散活动的成本。

(2)发展“订单农业”。以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业为牵引,由农业商会等中介组织,按照现代化加工企业的要求,组织分散生产单位按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形成具有海南特色和竞争力的加工产品。

(3)发展大型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整合现有交易市场,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形成立足海南、面向全国的海南农产品展示平台、采购交易平台、物流配送平台、信息平台、检验认证平台。

2. 按照农产品不同特性加大电子商务推广力度

根据海南农产品的不同特性,分为水产品、反季节瓜菜、热带经济作物三大类,针对不同的农产品,从其特性分别做电子商务推广:

(1)水产品。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是水产品流通中心,建设一个大规模的水产品电子交易批发市场更显迫切,通过在市场内配套建设冰厂、冷藏库、物流配送中心等附属设施及水产品综合质量检测机构,使之成为海南省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扩大海南水产品的外销量,增加地方税收。

(2)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把握区位优势,把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电子交易市场定位在:集种植、收购、加工、包装、冷藏、展销、运销于一体,为省内外打造一个集展销、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运输等一条龙式的服务的高效快捷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海南名优、环保、高科技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3)热带经济作物。建议建立海南热带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采用电子网络与传统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相结合的商业模式,通过网上交易和在线查询,以高效、低成本方式构架农户、商户之间的产销桥梁;通过规模化的物流集散中心提高入市者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生产向流通延伸,流通向生产拓展”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理念。

3. 积极推进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

(1)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在于配送。为保证农产品保鲜效果,我国已《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首次明确规定“鲜活农产品”的大种类,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海南可以实行运输上述物品的车辆在“绿色通道”网络行使时可减免道路通行费制度。

(2)提高农产品包装技术。海南目前由于“保鲜型”,果蔬包装相对滞后,致使许多优质水果、蔬菜在贮藏与运输过程中损失惨重。海南的果蔬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高达至25%到30%,而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平均为5%左右,要减少损失,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研究推广保鲜包装技术。

篇6

关键字 农产品广告 传播 障碍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农产品营销中长期存在着“卖难”现象,运用广告等现代营销手段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近年来,国内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已开始通过广告来促销其产品,但总体上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广告的认识和实践深浅不一,在农产品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农产品广告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障碍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笔者发现。农产品广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自身及外部的诸多障碍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营者广告意识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农产品经营者即是农产品广告的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其思想意识直接牵动着整个传播过程。农产品经营者包括单个农户和企业两部分。他们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普遍特点是广告意识薄弱。另外,中国长期以来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式生产模式也使其只重视产品生产,相对轻视销售环节,品牌意识滞后。农产品经营者的这些自身属性阻碍了其在广告投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限制了农产品广告的发展。单个农户的资金有限,影响农产品广告发展。农产品企业有很大部分没打过广告,普遍原因是:资金实力强的认为其产品畅销,不需要做广告,资金实力弱的想做广告但却资金不足。无力做广告。因此,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广告投入不足是消除农产品广告传播障碍的一大关键。

2 制作专业性较差,优秀作品缺乏

目前农产品广告在制作上普遍专业性较差。缺少优秀作品,其行业发展也呈不均衡状态。2002―2006年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的统计分析表明,优秀广告作品中农产品相关广告占有数量极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乳品、食用油等深度加工农产品品牌,难见其他农产品品类。从全国来看。缺少优秀的农产品广告作品。大多缺乏创意。表现方式单一,抄袭和模仿痕迹严重,而且广告缺乏必要的真实性。

笔者分析,这种优秀农产品广告缺失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农产品经营者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实力聘请专业的大型广告公司为其服务。广告作品大多是出于小规模的制作公司,广告制作的整体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专业广告公司对农产品广告的关注度不高。很多广告公司都只是依照广告主的要求拍一支宣传片,做一个户外广告牌或印制一个宣传手册,合作形式多限于零散式的广告制作与,不能从宏观的战略角度对其产品和品牌进行系统地策划和指导,农产品广告制作中并没有融入现代的营销观念和品牌的整合运作。因而,尽快提高农产品广告的制作水平,将是促进农产品广告发展的重点和前提。

3 媒体使用因循守旧,新媒体广告较少

现阶段农产品广告在媒体选择上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传统媒体是指我们所熟悉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应用的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及户外等媒体,新媒体主要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户外媒体等传统媒体是农产品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

传统媒体的作用固然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广告业及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张,单纯的传统媒体信息已无法满足农产品的传播需求。新媒体在农产品广告上的引入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新媒体上的广告数量、种类及质量还远远落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通过艾瑞数据研究的结果以及对几大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网站进行的调查可以看出,农产品网络广告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少,形式单一,多以新闻信息型广告为主。农产品在广告投放及媒体选择上的保守性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广告的发展。

4 受众卷入程度较低,广告影响力不强

卷入即吸引进去,可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某个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农产品其涵盖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农产品广告的受众面极广。但其受众对农产品卷入程度较低,在购买时通常凭借经验做出决策,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比较选择。这种情况下,广告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引导和消费行为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

5 地域发展不平衡,政府和协会引导不够

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是农产品广告发展的客观环境,其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广告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消费水平的参差不齐,直接决定了农产品在区域发展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现象。笔者通过对大量网络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知:整体水平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从生产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农产品广告力度较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利润率也就更高,反过来对农产品广告的支持力度也更大,两者相辅相成。从角度看,东部地区农产品广告较为集中,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薄弱。从消费的角度看,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农产品消费能力较强,而且东部地区消费者对农产品更有品质的要求,通过农产品广告更有提升消费能力的空间。

农产品由于其行业的独特性,经营者的广告投放意向受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影响显著,也就是说农产品经营者在广告策略上很容易受到影响,但事实上,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农产品经营者的引导和指导又是非常有限甚至是欠缺的。政府组织会扶持一些产品和市场,但是还远远不能达到农产品经营者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业协会很少会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广告活动。因此,农产品广告在发展中能得到的外界支持非常有限。

要有效消除农产品广告传播过程中的障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资金扶植力度。探索新的筹措方法

政府应设立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强农产品广告宣传的扶持政策,引导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广告投入的重视。

2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塑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国内农产品对品牌建设的忽视导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在现今消费者导向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重视消费者需求,塑造符合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形象,增强自身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寻找有效的广告形式和创新性的广告诉求点将是农产品广告发展的正确方向。例如中国蛋品行业唯一的一个驰名商标――咯咯哒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咯咯哒蛋品将“山海湾畔,钻石级蛋产区”的产地优势作为其独特的诉求点,并且把咯咯哒第一阶段全面推广的广告语确定为“好山好水好鸡蛋”。“好山好水”体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好鸡蛋”体现了咯咯哒奉献给消费者最好的顾客价值。这样的品牌运作使咯咯哒的品牌形象清晰,树立了其在蛋品行业更为强势的领先地位。

3 强调整合营销,正确认识广告的作用

整合营销传播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过程。“整合”意味着“完整”,实现传播活动的完整便能产生协同效应,传播组合中的各个元素彼此增强对方的作用。其要求充分认识营销手段,并将其结合起来,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从而使传播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做到广告讯息的“言”与企业行为的“行”的统一。

5 加强与专业广告公司的深度合作

从广告情况来看。专业性的广告公司很少介入到农产品广告,因此,农产品企业应该通过跟专业的广告公司战略合作。变以往松散式交易模式为战略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其广告专业水平。如: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与大连壹捌零广告公司确立了广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獐子岛渔业“喜贝”不仅获得了2007年中国实战广告案例银奖,而且,公司虾夷扇贝销售额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同时,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数字影象广告的网络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广告传播的一片蓝海。

篇7

一、总体要求

以实现“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建设模式,以我街道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村规范化农机辅导站建设,建好我街道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建立分工协作、职责分明、责任到岗、工作到人的责任体系,使农技人员成为农业技术推广者、农业产业化引导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者、农民合法权益保护者。通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我街道农业发展做好技术支撑、质量监管、安全保障。

二、实施内容

(一)加强我街道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

加强农技服务中心建设,由街道农技服务中心承担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职责。

1、明确公共职能定位。农业公共服务职能:一是农技推广职能,主要承担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监测、预防、防治和处置;农业资源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培训教育。二是动植物防疫职能。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疫情报送、防疫智能化信息录入等工作,植物疫情普查、信息提供、疫情预防、疫情扑灭。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生产档案记载指导,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签发,组织农产品质量监测,组织群众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监督。

2、健全机构队伍。责任农技员承担农技推广工作同时,承担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现有责任农技人员中,进行合理分工,兼职负责。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人负责动物、植物防疫和种植产品、养殖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3、规范运行机制。通过强化责任落实、责任抽查、责任考核等方式,落实农业公共服务责任。一是强化责任落实。采用包片服务的“班主任”、业务线条的“任课老师”方式落实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防疫等农业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强化责任抽查。继续推行《农情日记》制度,要求农技人员全面记录所联系的责任区、特色基地、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基本信息,全年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管理、动植物防疫和培训情况,以及为农民群众送服务、解忧难的情况等,并要求农技人员随身携带、随时记录、随时备查,主管部门将《农情日记》的抽查情况作为对农技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责任考核。坚持把加强农技推广网络和责任农技人员考核,作为实施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一是进行农技推广组织网络考核,邀请县农技推广管理中心,每年组织人员对街道农技服务中心的组织建设、责任落实、经费保障、推广成效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二是进行责任农技人员考核。围绕工作成效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每年组织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的奖金福利、职称评聘、学习进修挂钩,形成倒逼机制,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村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

建立村级农技辅导站,辅导站站长由村民主任担任,副站长、成员由大学生村官、两委干部或热爱、熟悉农业知识的优秀乡土人才担任。街道建立5个农业服务站示范点,配备电脑、电视、电话、桌、椅、黑板、信息栏等办公设施,努力把村级农技辅导站建成为农技推广桥头堡、农产品质量监督站、农产品产业发展引导站、农村经济管理站、动物防疫的信息站。

(三)加强科技示范点建设。

建设街道科技示范点。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建立1-2个科技示范点。在东岸建设160亩绿色稻米,324亩植保统防统治(东岸、赵岙);管山蔬菜基地。把我街道科技示范点建成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样板,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基地。

(四)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建设。

1、农技人员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推广能力,邀请县农技专家来我街道为农技人员集中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

2、骨干农民培训。利用集中培训,与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核心基地(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周边农户+种粮大户”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改变以往为“证书”而培训的不良局面。计划培训骨干农民(新型农民)1000人次,使受训人员普遍掌握1项以上绿色农产品生产新技术;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标准化培训2700人次。

(五)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1、实行技术承包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骨干农技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专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农户(农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实行超产提成、减产赔偿,进行有偿服务,市农技人员与农户(农业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农业组织)得到实惠,让农技人员有地位、有作为、有利益。

2、实行农技人员联结制度。对街道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行责任农技人员联结制度。主要承担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关键技术研究和指导,标准化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监管,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营销引导。

三、工作进度

完成时间:7月底前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由街道主任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主任任副组长,街道农办人员为成员的“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农办设立办公室,由分管农业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经费保障

街道对村级农技服务辅导站验收合格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篇8

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自动监测及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近年来天津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针对新形势重点在设施物联网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先后承担了“天津市重大科技合作项目———设施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及“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地区温室生态系统健康及关键技术研究”。“设施农业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是该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以本地区的设施温室及保护地为推广对象,通过引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设施农业病虫害辅助鉴定多媒体专家系统”,基于传感器、单片机、专家系统和手机通讯模块的“温室生态健康智能监控系统”和基于多媒体和Web技术的“设施农业生产信息远程网络咨询系统”。结合天津市农业生产实际,扩充了数据库并进行了网络化开发。建立了作物病虫害、气象信息、土壤信息、品种信息等资源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数据库系统。引进的基于传感器、单片机、专家系统和手机通讯模块的“温室生态健康智能监控系统”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和需求进行了多项改造,在全市武清区多个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应用。

同时建立了基于多媒体和Web技术的“天津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信息远程网络咨询系统”。“天津地区温室生态系统健康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以全市四类主要设施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GPRS的环境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和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植物叶面分析系统等病虫害智能监测信息物联网技术采集的数据,结合市场信息、作物种类及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农艺措施等进行分析,建立天津地区四类设施的“生态经济优化”和“生态系统综合症”两个层面的温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温室典型病虫害和一些新发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动态,构建模型,据此确定健康的温室生态系统各个生产环节的综合管理配套措施。

在承担物联网科技项目的同时,还开发了设施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可综合展示全部联网基地内信息化建设效果。通过监控中心可将土壤信息感知设备、空气环境监测感知设备、外部气象感知设备、视频信息感知设备等各种传感设备的基础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处理和挖掘,由中央控制软件进行智能决策,形成有效指令,通过声、光、电报警指导管理人员或者直接控制执行机构的方式调节设施内的小气候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可通过4G/GPRS/WIFI等传输技术实现上述信息的远程共享,为远程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平台。平台在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青凝候绿色农业示范园、张家窝镇花卉生产基地以及东丽区滨海华明农业公司建立了应用示范基地。

2在农产品质量溯源和农产品物流方面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近年来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同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在东丽一起执行了市经信委项目“基于RFID技术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以及市农委“数字智能精准技术在天津设施农业中的示范应用”项目。系统以溯源中心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触摸屏、手机短信和电话为手段,实现不同条件下的产品溯源。消费者可通过不同平台,扫描或输入产品追溯码,了解产品供应链各阶段信息。可有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建立以“市场准入”和以“产地准出”相配套的监管体系,实现质量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源头控制,从而对农产品从产地到加工经营企业直至消费者整个流程实施有效监管和追溯,做到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市民拥有消费者知情权,真正吃上“放心菜”,同时也提高了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3建设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平台

依托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与推广”和国家乡镇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发了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为目的,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和网联网技术为核心,整合天津市耕地、土壤、气候、栽培、植保、水等农业资源,利用现有的研究基础,开发集成了智能专家系统、智能施肥系统、农产品市场价格系统、专家视频会诊系统、政务公开系统与推广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WEB网络、触摸屏终端和手机终端,构建了“市—县—乡—村—户”五级农技信息服务网络。触摸屏终端随电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信息化设备在全市116个农业乡镇实现了全覆盖;研制的基于Android系统的“农技通”手机,通过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框架,组建了“1862288天津农技集团V网”,200名基层农技人员和骨干科技示范户成为首批集团用户。项目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全覆盖。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建档立卡脱贫户为重点,引导和鼓励电商企业建立和完善电商服务平台,注重农产品上行,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拓宽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

二、目标任务

近年来,我县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电子商务为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按照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稳步推进的要求,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行政推进、基础配套、网店服务、网络物流、人才培训、村级示范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坚持精准到村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电商服务中心为龙头,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契机,以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为重点,建立对脱贫村的定向培训指导、电商创业孵化、农副产品营销帮扶机制;重点改造提升脱贫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脱贫户电商知识普及培训培育脱贫村电商市场主体,实现脱贫户网上代购代销、便民服务的通畅运行。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两中心”和村级服务站运营管理

增强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级服务站运营能力,引导更多的电商服务资源进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重点引进农产品品牌设计、包装、运营、网上营销、广告传媒等电商服务资源。要进一步增强村级服务站网络购销、缴费支付、存取款项等八项功能,鼓励村级服务站引进更多电商平台,增强村级服务站运营能力。加强全区村级电商服务站运营管理和培训,防止出现电商运营和管理盲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物流配送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流通效率。通过技能培训让脱贫户、村民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提高电子商务在镇、村的普及应用。

(二)加强电商培训

指导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村电商培训机制和模式,按照电商中心集中培训和下乡进村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扩大电商培训工作的覆盖面。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对区、乡、村工作人员,要以农村电商发展趋势、国家、省农村电商扶贫政策解读、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培育和县域农产品上行模式、电商平台多元化等相关课程为主;对返乡创业青年、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村级服务站人员及对农村电商感兴趣的其他人员的培训,要以普及电商基础知识、网购平台介绍、网上购物流程、农产品销售、电商交易安全、手机APP软件操作、电商扶贫成功案例等相关课程为主。对人口相对较少,交通不便的村,一要指导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安排农村电商知识水平较高的电商服务人员到其村级服务站进行上门培训;二要协调当地村委会多组织村里人员到村级服务站参加电商精准扶贫培训,争取让更多的留守人员学会基础电商平台的代买代卖、如何运用手机微信朋友圈销售农产品和如何开微店等知识,三要提升专业电商技能培训,培养县域电商运营人才。

(三)打造唐尧优品平台+社群模式,赋能村级服务站实现城乡双向流通

打造县域电商平台唐尧优品,以网络平台+线下社区连锁店为支撑,有效拉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通过唐尧优品平台有效整合县域农产品、流通商贸品、生活必须品,打造1+N+60的营销模式即“一个平台N服村级(社区)服务站服务60万人口。通过集采、共销、统仓统配模式降低工业品下行成本,拓宽农产品及生鲜产品流通渠道。

(四)依托统仓统配优势,打造1+N二级生鲜配送物流体系

1、电商物流仓储中心依拖唐尧优品服务平台打造城乡社群生态,以商贸流通带动物流,打通县域内物流壁垒,完善乡村末端网点布局。有效整合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在县域内建立社区店和唐尧优品电商服务站,布局物流快递、生鲜配送、商贸流通配送,满足社区居民及村民的生鲜产品、快递收发、生活必须品等需求,将社区店和电商服务站做为末端配送网点,优化配送网络。

2、继续以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基础,结合邮政现有的乡镇物流配送网络,交通运输部门的农村公交班线,以及本地货运等各种运输资源,积极解决物流服务在农村服务能力较弱问题。对于快递物流的盲区,成立专业的物流团队,打造1+N”的二级物流快递共同配送体系,即“1个县级物流中心,N个村级网点物流集散站点”,通过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和乡(镇)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向村级居民提供自提服务和双向物流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渠道资源对接,助推农产品上行

1、对接政企资源,助推农特产品的上行,惠及村民及种植户,让脱贫户直接受益。

2、引进各大电商平台,为服务站对接产品资源和拓展农产品上行渠道,使村民实现双赢,增收致富。

(六)建立“唐尧山下”农产品研发供应链中心

1、建立“唐尧山下”农产品研发供应链中心,帮助农民解决生活所需,通过集中采购和集约生产来实现面食菜品的质优价廉,确保生产源头绿色安全,建立采购、储运、加工、配送、销售、外卖一条龙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打通从田头、工厂到餐桌一体化产业链,带动农户(脱贫户)就业。

2、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发展农业、林果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经营机制,通过“建立“唐尧山下”农产品研发供应链中心”对农副产品进行初加工、包装提升级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溢价空间、拉动农民增收。

3、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劳动能力差、农业技术能力低,无经济基础等特点,以低门坎、易实施为准则,鼓励贫困人口发展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谷物、豆类等易种植、易管理的农作物。以“民生厨房”为枢纽,实行订单式种植,保证价收购,保障食品安全。打通产、销、冷链物流链条,制定扶贫机制,助农脱贫增收。

(七)优化品牌营销,加大宣传力度

1、多渠道推广。加强“唐尧山下”全媒体宣传推广,重点聚焦新华社、农民日报、日报、电台等传统媒体,辅以新兴媒体的活动推广。以农活体验、休闲旅游、农家乐热潮为推手,通过网站、线上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以品牌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为抓手,谋划“唐尧山下”品牌营销体系建设,线上以“唐尧山下”微信公众号、微店等为切入口,线下以旅游景区(酒店)售货点、超市销售点、社区售货点等方式推广。

2、文化带动推广。以传统农耕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辅助,在宣传文化的过程中,开展品牌宣传,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文化底蕴。

3、政府助力推广。结合省市县各级政府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品牌的推广与宣传,使政府、部门和企业形成合力,推动品牌全面发展。

(八)突出“三专”建设,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

制定扶贫产品冷链物流储运销售体系建设的支持性政策,加快流通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组织扶贫产品供应商开展电子商务、网络直播培训,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增强扶贫产品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加大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动员和指导消费扶贫产品供应商建立线上专区、专柜、专馆,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消费扶贫新平台;按照”聚焦扶贫产品、逐步提高比例、实现持续发展”的思路,确保扶贫专馆、专柜销售扶贫产品金额不低于专馆或专柜总销售金额的30%并逐步提髙;推进县域内扶贫专馆和专柜的所有交易数据与社会扶贫网对接并接受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展销活动和线下线上产销对接、直播带货等活动,协调电商中心与知名电商合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确保不发生大规模农产品滞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县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具体由县商务局牵头负责组织和推进实施,各乡镇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办公室,配备电子商务专兼职人员,加强电子商务工作力量,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电子商务综合工作。选拔培育村电商带头人,落实村电子商务的综合服务。

(二)注重配合协调

加强与农业、邮政、供销等各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定期会商制度,共同研究解决电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具体情况适当整合资源,切实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做好电商扶贫工作。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农业;品牌化

1农产品品牌化的打造与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大数据悄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多活动的基础支撑,人们的信息生活全面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对于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农业,也需要搭乘时展的东风进一步发展自己。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框架之下,农业产出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温饱的农产品那么简单了,农产品也需要品牌化,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不能再埋头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让传统农民也了解市场需求、思考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另外,农产品品牌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利用新闻传播的力量将农产品的品牌推向市场。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相比传统的广告和传统的农业宣传模式更加具有优势,而现在的新闻传播也顺应融媒时代而进行转变,由原来的一对多、单向灌输式传播转变成传播的互动式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也逐渐放下原有的架子成为了整个信息时代信息大潮当中的一部分,而新闻从传统的业态中积累下来的即时性、真实性、可信度高、影响力大等因素依旧是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势和硬核所在。所以新时代下如何让农民摆脱完全被动的“靠天吃饭”,便要继续扎根田间地头的同时拥抱大数据,靠拢新闻与传播,着力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2依靠大数据全面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要进行品牌化建设,最重要的便是质量。农产品本身作为核心竞争力是无论时展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也不会改变的核心因素,不管品牌多么地响亮,宣传多么地诱人,最终吃到消费者嘴里的还是农产品本身,口感如何,营养价值高低,新鲜程度都是只有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如何精准抓住消费者的胃,就要大数据来帮忙了。一个优质的农产品应当从种子的选取、选土的培养、农产品的温度分析、收割的最佳时间等全部运用大数据技术,甚至到最后的包装出售,利用大数据技术全程跟踪分析,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切实保证[1]。在农产品的健康监管体系中,产品安全、品质的优良都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农产品种植、生产到最后的加工和保存运输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大数据监控,保证每个环节都由数据说话。而以上这些为农产品服务和监控的数据源都可以成为产品品牌化宣传的有力内容,消费者可以通过现阶段新闻传播的多次、多向的样态,在不同终端,多次循环地充分了解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本品牌所利用到的大数据是多么地全面多么地专业,多么地令人放心,甚至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因素,让其对产品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选择消费。

3结合新闻传播巧妙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