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时间:2024-04-01 17:3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155-03
一、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在电子商务日益成熟的大趋势下,延安农产品企业如何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如何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如何开创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并快速通过网络将企业向外推广已成为现实。延安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逐步利用这新型商务模式,初步运用网络这一特殊平台,建立网络营销模式,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为了进一步利用电子商务,延安当地农产品公司联合进行聘请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向企业员工传授电子商务最基本的网上运营方式,也聘请资深网络营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调查,延安市区有十五家农产品加工公司,主要借助于陕北特产网、阿里巴巴、淘宝网来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网上销售。
二、当前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1.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未能实现网上供求对接。陕北特产网信息平台,主要负责延安市、榆林市以及各个县区的农业信息的,但所的信息重复率高,导致信息资源出现过度冗余。对于有些偏远地区受到当地互联网未能普及的限制,种植户的应用网络知识缺乏,商务平台产品供求信息不对接,很容易形成农产品的供应偏紧或滞销现象。而对于网络普及率广泛的区域,初步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运营,但每个市场信息更新缓慢,供求信息不仅不能及时更新而且所更新的信息基本脱离整个流通环节,使供求信息不能及时对接,所以目前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还不能实现有效网上供求对接。
2.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分销渠道未能改变传统销售方式。图1显示,通过对目前延安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和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现有的B2B,B2C交易模式,缺少了中间服务环节,在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服帐潜夭豢缮俚耐络交易的主要环节。而对于延安农产品的生产商而言,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推广与运营,只是仅仅增加了批发商的分销渠道而未能改变传统销售方式。对于流通渠道而言,也缺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中间枢纽和农产品集聚服务平台。
3.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策略滞后。延安农产品主要电子商务平台是陕北特产网销售网站,网页主要是通过榆林和延安的当地文化风情与旅游信息相结合来推广陕北农产品,脱离了产品的销售的本质信息,不能塑造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知名品牌。现今电子商务销售网站的日益剧增,各大销售平台的竞争日益即激烈,拥有广阔的终端消费者 [1],各大平台每日更新的信息量巨大,也给消费者广阔的选择渠道,而延安农产品依然延续传统的销售渠道,无法实现客户更快捷、更便利的购物渠道。
4.延安农产品物流配送方式还不够健全。现阶段,针对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方式还远远不够健全,延安农产品大部分属于干果,种类多,但农产品仍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着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2]。延安物流公司对农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的配送方式都采取同样的配送制度,同等计价的运输费用。另外,由于物流体系的不完整性,使物流公司在配送农产品会相对与工业产品无形中增加一部分运输成本,但增加的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会被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致使农产品买家看到的销售价格相对优惠,但运输费用的增加,形成最终较高的购物费用。
三、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延安农产品产业链本身具有复杂性。由于农产品具有种类多、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产业链长的特点,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可覆盖的潜在环节要比工业品电子商务复杂许多。任何一种农产品,由于通过不同环节时产品加工方式和产品需求类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使得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该产品消费的进出端口。而相比工业产品的产业链而言,农产品产业链有多个末端产品和多个消费出口,因此农产品在每一个环节的生产过程中,供需衔接较为复杂。
2.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对于延安农产品市场而言,一端连接着农产品种植的“小农户”,另一端连接着我国农产品的“大市场”。对于小农户而言,既是产品的生产商,又是批发商,小农户面临着“产品滞销、渠道不畅”的困境,导致了“谷贱伤农”的现象。然而,作为我国农产品“大市场”而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农产品信息网,不断更新农产品供求信息,随时都有大量农产品需求的订单信息更新,但又时常会出现一系列产品供不应求的现状,无法满足大订单客户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全面渗透,延安的小农户必须要高度融入开放的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体系中,使“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信息能够全面有效对接,真正使小农户在大市场中充分发展。
3.延安当地各大生产厂商未能形成有效联盟。据初步统计,延安当地从市、县、乡镇、村,大小农产品种植户有上千家,但各厂商之间都是独立存在,每个厂商都在不断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快速销售,封闭与其他厂商进行信息交流,每个厂商都有着自行摸索的农产品商业模式和网络推广模式。尽管延安当地政府不断组织市区的13家农产品生产公司,进行紧密合作交流,鼓励市区厂商形成有效联盟来共同开创独特的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新市场,但是力度不大,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虽然有几家厂商进行联盟,但对于电子商务这个具有巨大潜能的商务平台,必须要借助各大厂商的全部人力、物力,形成全面而有效的统一战线,合作共赢,这也充分体现了延安各大厂商形成有效联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延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
1.加强延安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来塑造知名品牌。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通过网络交流,农产品的质量是网络交易中的最关键的因素。卖家如何控制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成为有效发展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手段。建议当地政府加强管理各大企业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生产形式多样化,种类多样化,包装多样化,并结合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延安当地旅游文化,来塑造产品的形象,来打造延安圣地品牌,也可以把当地市区的小型公司进行合并运营,这样容易融资,积聚财力、物力、财力、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使延安市场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市场,极力塑造延安农产品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
2.优化现阶段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下页图2所示,是对现有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后的平台。由于现阶段延安当地农户对网络营销的认识还不高,农户获取和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信息较难,获取成本也比较高,在整个农产品信息平台中,必须添加政府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延安农产品集散中心,让其一端连接农户、农产品生产商,另一端连接农产品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样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中间服务提供商,实现直接从农户到消费者大信息传递,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有效整合电子商务平台的各大农产品的销售平台,共享农产品供求信息,使信息的获取更快捷、标准,有效地对农产品市场做规划安排。农业部门可以根据本年度种植面积、产量、销量做量化分析,对广大种植户进行宏观指导,把农户的产品、产量、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对于当地农产品知名品牌,可以联合互联网,在网上建立自己农产品的官方知名网站,塑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官网,提升自己的信用度,赢取更多客户的信任和青睐。
3.构建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来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延安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信息化的建设,快速实现使货物的信息流在供应链条中从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消费者之间有效传递,并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信息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来建设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 [3]。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农产品种植户和生产商而言,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是引导种植户合理种植、生产商合理生产加工的P键,也是供应链中各个流通环节快速流通的关键,要有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最大化地开启延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潜在功能,请专业人事,建立一个安全、快捷、全方位、高度标准化的农产品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4],加快信息化的建设,使延安农产品快速而高效地流通于全球农产品市场中。
4.开展延安农产品移动网络推广方式。现如今,各销售网站的移动客户端伴随着智能手机应运而生,使电子商务实现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新模式。目前,农产品移动网站通过移动平台营销方法主要有APP应用程序、移动广告、移动搜索引擎优化、二维码互动营销等。APP应用和APIA应用的价值是可以广泛向全球用户传递大量产品信息,而移动搜索引擎优化有助于销售网站的排名靠前,延安农产品移动网站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营销手段进行广泛推广。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在现阶段是一种发展最快、前景较好的营销模式,对于延安农产品销售企业,可以通过O2O模式,记录农产品在种植户的种植、培育、生长周期、成熟过程,以及可以快速了解农产品的种类、加工生产过程、价格、配送服务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开展O2O的创新模式。
篇2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现发展现状;对策建议;铜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113-02
近年来,铜山区农业委员会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打造区域农业电商特色发展模式的总体部署,充分研究铜山区位和农业产业发展优势,依托知名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实现了“互联网+”传统农业的融合,倒逼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初步形成利用数据资源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铜山模式”。2015年全区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1亿元,2016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30亿元,带动就业2 000多人,其中鲜活农产品销售5.2亿元,比去年增加12%,“绿色”、“无公害”和“有机”认证各类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全国各地。
1 发展现状
1.1 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农业政产学研结合高地 为推动铜山农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区农委经过多方努力,与上海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达成技术支撑和帮扶战略,同上海1号店签订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合作协议,在铜山成立上海1号店―徐州农产品特色馆,实现了区内农产品的集聚和网上销售。依托铜山国家园区创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铜山农产品特色馆”的公益平台建设,将铜山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时出去,有效解决农民销售问题。区农委又与南京分点公司合作,通过“优鲜田园”微店,将单集粉丝、棠张萝卜及茅村香油等铜山特色农产品,销往江、浙、沪等地。鼓励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如茅村镇回乡大学生牛炳栋开办的绿野园艺公司,以培育销售多肉植物为主,2016年完成网上销售6 300多万元。区农委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村电商积蓄人才,传授电子商务概论、运作模式以及电子使用等知识,帮助企业和个人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各类网店,2016年新增网店和微店120多家,网上农产品销售5.2亿元,农资网上销售110万元。
1.2 统筹整合资源,完善覆盖全区的电商服务体系 区农委立足为农村电商服务到位,融合铜山植保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产品供求、农业远程监控等为农服务平台,建设铜山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设立区级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健全了农业科技服务、设施农业智能化应用、农业技术推广、优质农资供应、农产品质量检测溯源和农产品仓储流通六大体系。和铜山邮电局合作,利用“邮乐购”电子商务平台和邮政物流配送优势,建设覆盖区、镇、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在园区设立区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推广镇级农产品电商中心模式以点带面,在各镇(场、街道)建设镇级农产品服务平台,村级设立服务点,高效整合全区所有农业资源,第一时间共享全区名特优农产品供求信息,更加快捷高效地服务“三农”。
1.3 强化业务指导,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 铜山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全区设施蔬菜、食用菌、奶牛奶业、农产品“三品”认证和龙头企业数量江苏省名列第一。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的潜力巨大,引导群众通过网络购销农产品大有可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重在人才建设。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计划”,组织大学生村官、复员军人、农村青年、种养大户和合作社成员等人员,邀请省内专家系统讲授电子商务概论、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以及电子标签技术使用等知识,指导企业和个人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各类网店,并在培训期间安排现场参观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点,向他们传授利用电商模式的成功经验。2016年累计培训2 000多人次,接受培训人员在京东、淘宝、天猫和上海1号店等平台新注册网店500余家。
1.4 突出政策引导,推动全区农业电商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区农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项目和省农产品电子商务补助资金,鼓励、支持农产品电商企业和个人的创业发展。依托区、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同电信、银行、交通等部门合作,以物流配送、产品包装、金融支付、运营设计、宣传推广等为重点,引进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和机构,大力发展顺丰、中通、圆通等物流点建设,加大对传统农贸市场电商改造。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我们坚持“引导不主导,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揽”的原则,将企业、网商、服务商等主体推到前台,促进铜山农业电商企业、网店在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2 存在问题
(1)镇(办事处)、村两级对整个农业电子商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是新生事务,部分镇领导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不够了解。
(2)鲜活农产品不耐运输和储存,加上物流运输成本过高,利润空间较小,限制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在铜山的发展。
(3)镇(办事处)、村两级信息化工作经费的投入较少,网络覆盖不全面,不注重农产品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
3 对策建议
(1)健全到村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加大网络覆盖面。铜山区地处江苏北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及苏中和苏南地区,要充分利用省农委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资金向苏北倾斜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区财政支持,通过同电信、移动等部门合作,实现铜山区335个行政村网络全覆盖。
(2)积极扶持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给予适当补贴。
(3)继续加强镇、村两级大学生村官、复员军人、农村创业青年、合作社负责人、大学毕业生等人员的电子商务培训,为有效解决农产品进城及消费品下乡积蓄人才。
篇3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品牌营销
1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
1.1现状概述
当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销售量增长迅速:首先,中国农业市场空间巨大,但产业链的形成以及销售模式依旧比较传统,整个产业链的环节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而互联网能够拉近各个环节的距离,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效率;其次,中国当前散户更重的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其生产规模、技术应用等方面仍需要进行整合,而互联网则在农业生产营销中充分发挥其聚集资源和实时对接市场的优势;第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配套信息化建设正在全面铺开,互联网、手机移动通信等技术为“互联网+农业”创造了基础条件。
1.2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问题
1.2.1品牌意识模糊,缺乏定位理念。当前许多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观念受到信息局限性、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创建品牌的意识仍然较为落后,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品牌意识,缺乏依托品牌提升企业发展的意识,导致农产品生产企业停留在注重产品轻品牌、重视数量轻质量的阶段。
1.2.2营销模式单一。由于农业市场发育程度、市场发展环境、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与流通秩序仍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农产品企业营销模式较为单一,仍然是以批发商、生产商、零售商与消费者共同组成的传统营销体系。
1.2.3顾客维护缺乏,顾客粘性差。品牌忠诚度是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重要载体,缺乏品牌忠诚度的农产品容易使消费者更加容易受到同类竞品的营销活动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产品及其服务质量缺乏顾客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企业忽视对内部企业员工品牌忠诚度的培养。
2“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索
2.1品牌定位
树立品牌意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观念,其包含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商标意识等,树立品牌意识是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前提。
2.2整合推广
通过媒体广告、招商会、展销、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推进农产品的营销,进行整合化的品牌宣传,提升用户群体对农产品的辨识与认知,特别是在运用网络平台营销进行宣传。一方面,当地政府在相关农业信息建立本地区的农产品宣传栏;另一方面,品牌农产品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线上平台,对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
2.3顾客维护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品牌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边际收益,但品牌资产应当以消费者的行为为核心。客户忠诚度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品牌价值的体现。维持并不断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对农产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要求农产品企业确保产品的品质与服务,同时培养忠实顾客。
3基于广西富川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品牌营销案例
广西富川农业科技园区对旗下农产品线上销售进行统一化管理,对农产品的信息推广进行规范,有效促进其网络销售品牌的建立。富川农业科技园区的脐橙电商品牌“富瑶”于2013年正式创立和运营,不断拓宽脐橙的销售与推广道路。2013年,“富瑶”完成了60t的销量,2014年则达到了150t,增量达到了1倍以上。一方面,“富瑶”的品牌营销注重采用硬广作为网络平台的推广手段,在建立“农业信息网中心一站通”的同时,通过软文对富川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不断推送高质量的农产品信息;另一方面,“富瑶”还在线上品牌营销的过程中与C2C、B2C等电子商务模式结合,进一步加快脐橙的线上销售规模扩大速度。通过对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的投入,牢牢抓住两种线上推广的模式,富川脐橙的网销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是当地农产品生产者和商家走上了致富道路。
4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变“坐商”为“行商”,积极进行农产品品牌营销是迫切而必要的。农产品品牌营销还需结合产品特点进行品牌定位,结合多渠道进行整合推广,并持续对顾客进行维护,保持顾客粘性,传播品牌价值。
作者:王意日格乐吐 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同其他行业相比,农产品领域作为品牌开发的处女地,一直处于商业品牌的边缘地带。缺乏大品牌,农产品的品牌之路依旧漫长而艰辛。在充分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创意和营销模式。强化农业产业化的品牌营销,创建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品牌,拉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速度很快,从最近纷纷冒尖的农业品牌营销机构也可以看出来,需求在持续增加。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农产品品牌,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作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个人认为主要应关注三个要素:品种、品质和品相。这三点的有机组合才能具备品牌营销的坚实基础。第一,农产品要关注品种。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上尤其强调一点就是品种,比如猕猴桃这个品种。猕猴桃原产中国,本来是一种野果,直到上个世纪初,一位新西兰的女老师把它带回国,才发展成被称作奇异果的果品。它从野生到栽培的发展过程,颇具传奇色彩。但是,现在在市场上,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也就是奇异果的价格超出国内大多数的猕猴桃价格,加上奇异果的品牌名称识别,就比较畅销,这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同样的猕猴桃,不同的价格和认可度,红心猕猴桃自然更具有差异性。这就是品种的优势,诸如此类。这是品牌营销建设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要选择合适和优良的品种进行品牌包装和推广。
不能忽视的是农产品的品质。这一点相信很多人有共识,在当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曝光的情况下,保证食品安全,确保农产品品质就很关键,这也是现在有机食品和有机果蔬大行其道的一个心理敏感点。无论是强调原生态还是有机种植,都是一个品质的诉求。以台湾农产品为例,在品种上台湾农产品并没有大陆丰富,但是他们非常注重在有限的品种上进行工艺创新,开发不同的产品系列。比如台湾鲜氧屋的魔法元气酱,就是用5种原蔬再加入苹果、水梨自然发酵一个月让它静静的密酿出自然的味道。其他如香菇做成的肉松、饼干和香肠,用水果叶制成的健康茶等等,和普通农产品相比,从台湾漂洋过海而来的各类商品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做工更加精细,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对于品牌形象的品质塑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品质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就算是你的品种一般,只要品质够好,也就能有自己的广阔市场空间。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抢抓“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创响“们”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畅通农产品“上行”网络销售渠道,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实现“美丽、幸福”提供强劲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协调统筹,建立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二)坚持靶向明确,巩固脱贫。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将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全县农副生产加工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有机结合,注重培育带动贫困群众的电商主体,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助推全县巩固脱贫攻坚,稳步实施乡村振兴。
(三)坚持强化服务,聚焦上行。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乡村旅游及服务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化、标准化,提高农村产品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资源优势和农村产业特色,着力发展“一清二白”(一清即青梨、二白即手工空心挂面、蚕桑)、红枣、杂粮等特色产业,加速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具有特色、可复制及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不断提升示范效应。
三、工作目标
实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六个持续”的创建目标。即:继续实施电商鼓励激励政策;培养一批电商优秀人才,树立一批电商致富典型;持续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及推广;进一步加强红枣、挂面等产品标准化建设;巩固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电商服务站点;强化物流体系建设,畅通“网货下乡,农品进城”通道。以电子商务带动市场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具体指标如下:
持续发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运营能力,不断拓展5个镇级服务站和28个村级服务站功能,为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提供保障。
持续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500人次以上,网商数量同比增长5%以上。树立一批电商典型,孵化一批本地直播带货网红。
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0%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5%以上,其中手工空心挂面等优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聚焦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提升
1.对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服务升级。强化整体运营服务能力,优化提升电商服务中心专业团队,完善更多增值服务,提供咨询、培训、孵化、快速检测、商标注册等服务功能;继续孵化培育电商企业、个体网店和返乡青年;深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特产品供应链,做好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对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运营改造,丰富日常生活用品,定期开展惠民活动,增强服务中心造血功能。
2.加强电商示范公共宣传。加大电商宣传,营造浓厚发展氛围,举办县域电商发展论坛、电商创业大赛,邀请电商专家参观指导我县电商工作,及时总结报道我县电商经验做法、电商创业典型等。
(二)聚焦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提升
1.拓展提升服务站点服务能力。支持已经建设完成的5个镇级综合服务站、28个村级综合服务点提升改造,提供封口机、真空机及工作运营必需品,持续稳定站点业务工作;优化个别网点布局,继续完善电商宣传、便民缴费、商品物流集散、金融服务、扶贫农产品代销等功能;嫁接创业培训村播和农资销售两项便民服务业务;加强站点业务管理人员培训,严格站点工作人员考核,确保站点长效运营,将站点升级为集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工业品下行、农产品及农资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站点。
2.突出服务站点巩固扶贫职能。发挥站点巩固脱贫,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引导电商站点联动村集体经济、各相关民营企业及相关业务部门,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开发销售扶贫产品,以电商销售促进消费扶贫。
3.完善县电商物流服务中心商品配送服务功能。支持县电商物流中心升级改造,购置快递分拣机等设备设施;完善配送路线;强化县级运营中心统筹调度职能,对县域内2个镇进行“滴滴”共享物流试点推广运营,通过招募物流司机带货,打通农村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整合现有物流快递资源,实现县、镇、村三级集中收取、统一配送,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三)聚焦农产品上行推广
1.支持县域公共品牌打造,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以区域公共品牌“们”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方式,打造县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加强公共品牌授权及运营管理,并通过活动推介、媒体宣传、主流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深化公共品牌培育,提高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县农特产品内生力。新增2个以上地方农特产品开发,纳入到“们”区域公共品牌中。
2.多渠道对接农产品销售。线上积极对接阿里、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合作营销活动,推动本地农产品的网络大宗交易。线下通过高档连锁超市等渠道招商、展会营销、农产品专营店等形式,提升产品外销能力。
3.加快企业品牌化、标准化进程。提高农特产品商品化、网络化水平,积极帮助本地企业建立品牌文化、打造产品分级包装设计、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等。加强本地小微型电商、微商创业者专业化、标准化服务,指导农村农民开展手工空心挂面、红枣等标准化生产,促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扶持本地1家红枣企业进行紫晶枣标准化生产线改造,并协助该企业完成紫晶枣SC办理。为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电商企业、农产品网销个体户等经营主体提供“SC认证”“三品一标”、名特优新等资质申请服务。
4.强化溯源体系建设。完善红枣、挂面、青梨、设施农业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体系,加强品质标准化管理。覆盖农产品标准化应用、农业物联网智能监测、农产品检验检测管理、标识管理、农产品溯源信息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域电商农产品质量保障数据分析等,推广数字化、信息化与物联网应用,建立政府可监管、企业严内控、消费者易识别的质量保障与溯源体系。
(四)聚焦农村电子商务精准培训
委托专业电商培训机构,制定长效培训机制,培训人数500人次以上。培训对象为微商、网店店主、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骨干电商企业负责人、贫困户等,通过培训,实现大部分人员能熟知电商基础知识,掌握电商基本开店流程、产品美化、店铺运营、产品包装与设计、代缴话费、网上支付、网上订购等专业技能;同时开展社群零售、抖音营销、直播营销、跨境电商等新型电商营销培训,免费发放相关教材,随时指导促使学员在实践中成长。
(五)进行全程大数据统计分析
依托权威第三服务商,为我县提供网络零售行业结构、优势店铺排行、农特产品全国经销商热力图、农特产品全国需求热度分布等,同时对我县电商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定期形成监测报告并提出参考意见。
五、实施期限
2021年4月2022年4月
六、资金安排
后续专项资金实施分为5个标段实施,计划总投资500万元,资金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专项资金列支,投资概算各分项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可适当调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后续工作的统筹与领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对照后续工作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县工贸局要对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严格审核,严禁随意改变资金用途,项目建成后,由县工贸局、财政局等部门进行整体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资金拨付。各项目承办企业具体负责项目评审、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确保项目实施资料详实、程序合规。
篇6
今天我们看到农村有非常好的农产品,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它没有办法卖出来。对于城市里面的人来讲,可能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空氣和食品安全,怎么样能真正地吃到土鸡、土猪肉,这是关系到每个人的民生问题。农民没有增加收入,城市居民没有被满足生活的品质要求,这是我们今天在整个农村看到的现状。而农村淘宝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通过“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模式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把好的东西卖到农村,以及把好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创造农村社会和经济价值。这也正是农村淘宝的机遇所在。
二、农村淘宝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尽管政府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受财力、交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投入与需求比例严重失衡,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城市相比被不断拉大。即使有些农村地区有涉及到互联网,但是网络通信设施、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等方面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农村淘宝的要求。农村淘宝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至今较为滞后。
(二)农村物流供应链系统待完善
农产品物流的折损、保鲜都很关键,可能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有所区别,但总体影响着物流供应的整个体系。很多农产品由于运输条件达不到,很难实现与其它省市的市场对接,加上有些生鲜农产品需要较好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撑,若运输途中冷藏能力跟不上,根本无法实现生鲜农产品交易。
(三)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
据淘宝的人才缺口调查数据显示,24.86%的电商最缺美工,24.29%的最缺运营,22.6%的最缺推广,19.77%的最缺客服。当电商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除了上述岗位紧缺,运营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也面临着紧缺的难题。农村电商当前还处于拓荒阶段,一般的运营操作人员已经匮乏,更不说电商战略人员或者先进技术(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员)的操作人员了。
三、农村淘宝发展策略
(一)加强农村淘宝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建设
加大力度对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培训,尽快弥补短板。要培养真正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第一,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尽快在农村进行产业布局,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懂农村电商、会农村电商、能把农村电商做好的人才;第二,高校方面培养农村电商专业性人才,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第三,农村淘宝要做好人才招聘与人才引进服务,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二)加强农村淘宝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
1.大力发展菜鸟物流。农村淘宝要进军农村市场,建成自己的一套完整快递物流网络至关重要。菜鸟物流实现配送自提点、固定站点取货,将各村的菜鸟物流设置为物流集散地,由县物流中心直接发货,再由村淘联系群众就近取货,节省物流成本,方便群众。
2.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 总值在100亿美元。要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就要使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到各个运输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 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减少农产品的损耗, 防止农产品运输途中的变质和污染。
(三)大力寻找农产品地方特色,做出品牌化产品
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14)》的数据则显示,2008年,我国农产品的注册商标数只有60万件,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25.15万件,4年间翻了一番。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优质的农产品还未被品牌化发掘,这是农村淘宝未来发展应该注意的方面。一个地方的农产品要打出品牌,一定不能“贪多”,可以集中优势打造一个品牌。
(四)注重农村淘宝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
村民到农村淘宝来,无论是购买自己所需的用品还是淘销售自己的产品,都希望村淘能提供便捷、舒适、易操作的优质服务和提供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农产品的季节变化性强,村民的需求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变化,农村淘宝一定要随时注意农民所需,网络货架提供的产品随时跟换以适应农产品的变化。村淘网站建设要以农民需求导向为主,认真实行农民顾客满意度分析,注重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
(五)让利于农民,使农民从中得实惠
把每个村淘合伙人变成农村淘宝的推广者和执行者,帮助百姓代购代售,并提供快递收发、便民服务、生活缴费、金融服务等系列赚钱项目,让所有加入农村淘宝进行商品交易的农民都能通过线上交易和实体店集采购物优惠赚到钱。同时指导合伙人网络知识和上传商品信息,以帮助百姓销售农产品,对农民而言如何能解决他们的需求是最关键的一点。
参考文献
[1] 沈国际,魏皓阳.绿色发展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探讨[J].国际贸易,2017(05).
篇7
摘要:“疆域有界,商贸无边”,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火热,经营种类也逐渐扩展到农产品领域。然而,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不仅危害国内人民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品牌及国际信誉。本文通过建立AHP模型对影响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寻找出导致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以便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促使我国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时代下农产品跨境电商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关键词 :跨境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因素分析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农产品的品种和加工工艺上得到应用,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危害。由于农产品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及身体健康,若违规生产的农产品出口到国外,由此而引发的国际贸易纠纷更不容忽视,只有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才能保障出口的数量。在传统外贸发展趋缓,贸易环境逐渐恶化时,若想维持海外市场份额,必须重视出口农产品质量,促进跨境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由此可见,分析跨境电商渠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针对的监管措施存在重要意义。
一、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
我国跨境农产品电商的质量安全问题集中在:(1)农产品法律及标准与国际脱轨,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尤其是跨境销售的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网上食品的销售还存在许多监管盲区,农产品卫生标准国际化水平低;(2)相关监督不到位,岗责不明晰,没有定职定岗,造成每个监管人员技术不专,监测效率低下,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现象严重;(3)出入境流程冗杂,跨境出口流程受阻,耽误了食品的保鲜期,未能及时通关报检,使得原本易腐变质的生鲜等农产品加重了运输贮藏成本,折损率大幅上升;(4)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基本依靠传统常温运输,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缺乏专业型人才,第三方外包业务发展缓慢;(5)各类农产品相关非关税贸易壁垒等。
二、模型建立与因素分析
1.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概述
跨境电子商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包括传统贸易生产加工中的各种违规添加及产品过期变质等情况,还包括如网站商家资质审核、冷链物流、报关报检、网络支付等方面问题。在本文的分析中,采用德尔菲法,汇集上海市主要跨境农产品电商企业、物流公司及高校电子商务领域教授学者组成的专家组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求和平均,得出跨境电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素分类如图3-1,从上至下依次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2.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图
3.层次单排序
依据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各个问卷打分情况,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分别为: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下一级准则层构成的判断矩阵j1,货源组织、仓储物流、报关报检、销售服务与各自对应的下一级指标层构成的判断矩阵j11、j12、j13、j14,如下所示:
接着,进行层次单排序。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A,计算满足Aω=λmaxω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式中λmax为A的最大特征根,ω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ω的分量ωi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正规化特征向量:
为了检验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定义CI=(λmax-n)/(n-1),从CI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λmax-n愈大,CI愈大,矩阵的一致性愈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参见表4-1
CI 与RI 的比较通过CR=CI/RI 来计算,以上判断矩阵j1、j11、j12、j13、j14的判断过程为:
4.层次总排序
进行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是根据同一层次中全部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以此计算出对于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顺序进行,若总体层次只有两层,那么层次单排序便是对于最高层的总排序。
后,进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为评价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如何,需要计算与单排序类似的检验量。CI为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RI为层次总排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
5.结论分析
由模型分析结论可知,影响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前六位依次为冷运占比(0.3559)、通关流程(0.1494)、物流商选择(0.1103)、仓管软件(0.0743)、法律标准更新率(0.0532)和质量认证(0.0518)。对照第二节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冷链物流发展落后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内冷运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冷运占比低、可供选择的第三方物流商少;其次,进出口流程冗杂的问题主要源于通关流程指标,需要建立适用于跨境电商的专用通关流程;再次,企业应选择合理高效的仓储管理软件,不仅实现了库存车辆的合理调配,而且便于流程管理与信息追溯;然后,法律标准的更新周期长,更新占比低直接造成了我国法律标准滞后,由此引发的技术性及绿色贸易壁垒频现;最后,相关产品质量认证不健全,部分监督人员徇私舞弊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
三、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1.加强冷链建设
(1)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发展。应该统一冷链物流企业的政策标准。针对目前市场准入条件匮乏,各类小型企业也分食冷链运输的巨额利润,国家急需规范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无资质、低成本企业“断链运输”“常温裸运”冷鲜肉制品现象。此外,对于冷链运输中的各类技术标准还需完善,如制冷保温技术标准、包装标识、保鲜技术、工业设施的技术安装标准等。
(2)提高冷链物流配套技术。在信息技术环节,如卫星导航、无线射频技术、温湿度红外遥感技术等,保证储存温度的调控和各种功能运输车辆的调配能够得到实时定点监控;在产地加工环节,如真空预冷技术、冰温预冷技术等,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在运输环节,冷藏运输车辆的改进,采用清洁能源运输、冷藏冷冻隔温技术等的运用;在储藏环节,有自动冷库、气调冷库、多温冷库等技术,以便有效的延长保鲜时间。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对上述技术使用较少,整体发展与国外大型冷链公司存在很大差距。
(3)大力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有了政策和技术的支持,冷链物流想要达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还需大力的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想要做到从源头到家门口的全程冷链,需要在前端、中断、末端配置完整的服务,这对任何一家跨境农产品电商公司都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能够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处理,做到各取所长,才能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
(4)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冷链物流不同于常温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才有可能稳健的开展,能够拥有健康雄厚的资金链支撑也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此外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2.供应链及通关流程优化
在销售模式上,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超合作、电商与企业合作,采用直采直销线上线下等多种创新模式;在产品推广上,根据目标客户群体挖掘产品特色卖点,在推广手段上可选择更贴近消费者的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软件;在仓储管理系统上,选则公司适用的仓储物流管理软件,辅助企业在中转仓库、物流调配方面做出最佳的决策。可见,供应链的优化不单单是指压缩中间商,它体现在整个经济周期活动的方方面面。
积极摸索适应跨境农产品电商的新型通关模式,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加快区域间各个关口的联合通关协作,推广保税物流港区的建设;改良通关作业服务系统,利用信息化优化通关流程,做到无纸化通关;加强员工的业务水平培训,保证轮班在岗,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提高了通关效率;对跨境电子商务类产品实行“清单核放,汇总申报”制度。
3.加强标准化建设
第一,积极学习采用国际标准;第二,加快制定颁布新的标准,针对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的标龄过长,内容与国际标准存在冲突,标准分布不均等问题,相关部门加紧修订过期标准,加入更多当下适用的跨境电商的农产品标准化条例;第三,对国际标准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利用,要经过多方分析和验证,引用或修改转化为适应我国的农产品标准;第四,加强不同领域不同技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4.立法与征信
政府不仅要加快跨境电商农产品法律政策的修订,同时也要积极布局国家、行业、个人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征信系统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在商家筛选、洽谈、支付、货运、售后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用的维系。一方面,销售的达成,不单单是售卖商品,更大程度上是店家或是企业信誉的营销,一个真实完备的信用数据库对消费者和商家都会产生很大帮助;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践和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大量涌现,可以加速征信系统的完善。
5.消费者维权
首先,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网站交易,并查看网站信誉度和许可证件;其次,购买完商品,保留好相关历史订单信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向平台投诉;再次,除了外包装上可以检测之外,必要时消费者还可借用测试卡等方法,避免误食过期变质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最后,积极参加消费者协会或各类行业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参考文献
[1]闫丽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1):291.
[2]孙宝民.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D].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 韩俊.中国食品安全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53-76.
[4]任博华, 董行.中国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问题研究——以京东商城为例[J].物流科技, 2013,(1): 104-108.
[5]邓学,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42(7):93-99.
[6]王连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1-25.
[7]李超.基于一种改进层次分析法的银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D].江西: 江西财经大学,2012.
[8]YANG Y. The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e-com?merce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J].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0, 16(17):194-195.
[9]Rudolf R. Sinkovics. Cultural Adaptation incross border e- commerce:a study of German company[J].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Research,2007, 8(4):35-37.
[10]Huo Hong.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Quality Safety--A Case Stud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 3(10):50-53,57.
[11]YANG JY, XIE SX, SHEN Z.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system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J]. Price:Theory &Practice, 2010(9):68-69.
篇8
一、酉阳县电子商务发展及其物流现状分析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电商政策的落实,酉阳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如破竹,不论是公共服务等硬件设备设施还是从事电子商务业的主体,亦或是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等,不仅是一个量的突破,更是一个质的飞跃。截至2017年1月月底,已建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县级仓储物流中心和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各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38个,覆盖率97.4%,村级电商服务站177个,覆盖率达63.7%(其中在贫困村的覆盖率达72%),从事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达1600余户。2016年,实现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5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农产品类上行金额达2.08亿元,同比增长138%。在物流方面,全县现有物流(快递)公司达40余家,2015年年底,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由酉阳中通快递牵头,对包括中通、圆通、韵达、申通、顺丰等18家较大的物流(快递)公司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中百申达快递服务公司,建成了城乡共同配送体系。这相比之前无疑是一大显著的进步,但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大多是在村组,恰巧进入进组的物流大多成为空白,中百申达快递服务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电商物流的需要。
二、酉阳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存在主要问题
为了研究酉阳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笔者特意选取了在县委党校扶贫专干专题班培训的52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如表1所示。
依据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结合酉阳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的状况,酉阳农产品电商物流主要有五大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已在酉阳县初步形成,作为联接商品销售者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物流配送,也得到了县委政府和物流企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是满足不了配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公路建设相?χ秃螅?个别乡镇及其乡镇之间的路网建设亟待改善,特别是乡镇的通村通组道路建设落后,目前全县行政村主干道已硬化的仅占32.7%;二是物流配送站点的建设严重滞后,稍微偏远的乡镇或村运输产品可能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再加上农产品在电商物流配送中基本是常温运输,很少甚至几乎没有配备先进的冷藏设备,这就容易导致一部分农产品特别是果蔬类和易腐类农产品变坏,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不统一
酉阳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农产品在建立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接轨的政策方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标准。从我们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就算是相同的产品,它们的包装也有所区别,有的甚至简易到了不能再简易了,属于典型的“三无”包装食品,这在网络平台上是不容许的,因此即便农产品质量再好,如果不能按照标准的物流要求进行配送,那么最终也很走远、走出品牌。
(三)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酉阳县物流(快递)配送企业已经达到40家,但其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并且专业的农产品配送企业很少。从调研情况来看,在大多乡镇,一个物流(快递)商多个公司的业务,其运行多数是根据商自己的思维在运作,组织程度低、规模小,在村里设有物流服务的仅占17.3%。此外,因为酉阳县农村覆盖面积广、人员居住散,对物流的需求相对不足且分散,这就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四)从事农产品的电商物流人才匮乏
由于酉阳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能像广东、浙江等地方的发达地区那样吸引优秀的电商人才,从事农产品电商物流的人才极为匮乏。在乡镇,从事电商物流的人员初中文凭占据大半江山,他们一般只是操作简单的物流机械,对信息化知识掌握得还远远不够。其次,企业为电商物流人员举行相关电商物流知识方面的培训课程较少, 而且针对性也不是特别强。
(五)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缺乏
发展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只有将农产品物流所需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酉阳县农村的宽带网络和4G网络基站建设严重不足,导致物流信息、商品信息等无法及时更新等情况,影响商品网络交易。同时,酉阳县以农业电子商务内容为主的农业网站平台很少,目前仅有“桃花源赶场天”和“渝农鲜”等少数几个平台,以农业物流信息为主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几乎成为空白。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酉阳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酉阳县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对策
(一)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县城―乡镇、乡镇―乡镇、乡镇―乡村的公路路网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机,加大村―村、村―组、组―组的建设力度,力争到全面小康时实现所有道路皆为硬化路,切实打通农村物流交通障碍。同时,加快物流配送站点建设,大力推进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的建设,加大冷藏库和仓储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实现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产品畅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由于酉阳县农产品种类繁多、配送要求较高,因而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相当重要,需要包装规格化、质量等级化、产品品牌化。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倾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提法标识的农产品品牌,在包装上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与推广,酉阳电商人可以免费或低费享用,以保证电商产品的质量与信誉。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冷链作业、冷库管理等行业标准以及制定规范化和实施规范化,以期提高农产品物流核心竞争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酉阳县传统的物流企业在农产品物流方面专业化程度相对不高,物流覆盖面低,导致部分农产品在运输流通不能及时送达。建议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壮大物流企业规模,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能力;引进冷藏、保鲜设备,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推进农产品生产者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直接将物流基地建在农产品生产基地, 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制冷,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充分运用农村客运资源和私家车辆灵活、便捷优势,缩短农产品在途时间,减少物流成本。
(四)加大对农产品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
?商下物流配送不再是传统简单的物流空间移动,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息息相关,物流人才的培养成为电商物流的动力源泉。建议物流企业与职教中心或其他地方高校进行校企联合办学,为物流企业培养企业所需的现代电商物流人才;加大对现有的物流人员进行现代电商物流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加大对农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研究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和物流冷藏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度。
篇9
近年来,我区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区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电商发展情况
(一)主要农产品种植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耕地面积7.8万亩。
1.设施及露地蔬菜共2.74万亩。包括:日光温室1.1万亩,共2163座大棚;塑料大棚(中棚)1.31万亩,其中双拱双膜大棚2102亩。设施种植品种主要有西红柿、西甜瓜、草莓、叶菜、青椒、樱桃、火龙果、无花果等。
2.经济林果共2.16万亩。其中:猕猴桃1.6万亩,葡萄0.35万亩,苹果、桃、樱桃等0.21万亩。
主要农产品种植及产量情况如下表:
农产品品种
种植面积(亩)
上市时间
产量(斤/亩)
西红柿
1000
12月-来年7月
9000
西甜瓜
900
4月-7月
8000
草莓
120
1月-5月
3500
叶菜
410
1月-12月
4000
青椒
300
3月-8月
4500
猕猴桃
16000
8月-10月
8500
葡萄
3500
5月-8月
5000
苹果
1400
7月-11月
6000
此外,珂瑞、农士达、青皮她园等合作社创新开展了“南果北种”及“新、特、奇”品种引进,发展火龙果、无花果、莲雾、甘蔗、蟠桃、秦红宝洋葱的种植,白芨育苗、盘装菜、羊肚菌、阳光玫瑰及生态养殖等,丰富我区农业生产种类,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均处于示范阶段,未形成规模。
(二)农产品品牌培育情况
1.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品牌培育步伐。目前,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7.48万亩,绿色认证2160亩、有机认证2281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109个,创建了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13个。
2.建成追溯平台,实现全程追溯。建成了杨陵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和追溯平台,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链接共享,将辖区内45家规模生产企业(合作社)和33家农资经销门店相关生产信息在网站进行公示。此外,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记录、产品检测数据等信息经“监管平台”审核合格后,方可打印张贴“杨凌安全农产品”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
(三)订单农业及农产品电子商务
1.订单农业。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初心农业公司及益之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京东签约发展“京东农场”;佳力园、旺丰园等合作社生产的盘装菜销往西安市场,供不应求。
2.合作社发展电商情况。全区共有合作社127家,其中运行较好的有42家,农产品销售均以田间地头批发为主、零售为辅,小部分农产品以微商、电商的形式销售。电商销售处于自发、无组织状态。42家合作社中,33户已经有注册商标,其中较知名的涉农商标有“农城一品”、“锦田”、“葡鑫”等以及“杨陵葡萄”地理标识商标,占比80%。其余9户均未注册商标,商品销售均以某合作社标识或无标识销售。
3.村集体发展电商情况。新集、帅家、田东、田西等村通过微信、淘宝等平台销售葡萄、猕猴桃、红薯等,但销量均较少。
4.杨陵区电商企业运营情况。目前,入驻示范区电商产业园的企业共有148户,其中较为活跃的电商企业35户,通过淘宝、京东、天猫、贝店、每日一淘、每日优先、天虹商场、拼多多等销售途径,以销售猕猴桃、苹果、柑橘、甜瓜、芒果、橙子以及杨凌本地特产为主。其中,杨凌润美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了“甘福园”、杨凌恒通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蒂农”。
二、存在问题
1.产品情况。区内农产品品种较为传统单一,个别新品种未达到规模效应,既不能满足区内需求,更不足以外销。已经做到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合作社占比仅有10%,其余合作社未能实现产品追溯。
篇10
本刊推出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专题,供业界交流参考。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并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为深入了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应用情况,研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2016年4-7月,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先后赴湖北、河南、内蒙古、陕西、新疆、江苏、山东和北京8个省(区、市),就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考察了5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园区,对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总体情况及特点、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政策的共性需求等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总体情况
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方法与农产品加工制造技术相结合,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安全监管、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等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过程。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品销售网络化、加工装备自动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及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产品销售网络化趋势明显,电子商务应用广泛
从实地走访的8个省(区、市)情况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普遍利用互联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交易。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六成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陕西省超过4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连续两年以上开展电子商务。另根据2015年全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显示,有47.5% 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销售;在尚未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中,有54.9%的企业正在筹划开展相关业务。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京东、微信、1号店、苏宁易购等综合电商平台以及区域性电商平台或行业垂直电商平台。例如,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2015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近1000万元,2016年预计达到2000万元。二是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例如,新疆果业集团公司开发建设了集线上交易、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林果网(xjlinguo. com),进行新疆农产品B2B、B2C及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公司产品“线上+线下”连锁销售。三是委托运营商电子商务销售。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看好电子商务,但受技术、人才和资金限制,对电子商务操作不熟悉,因此委托有经验的运营商其产品的电子商务业务。例如,湖北荆州的67家农产品种养及加工企业委托当地的金荆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网上销售业务,金荆农公司是荆州市地区公共品牌“荆州味道”的独家运营商,公司通过建设B2C电子商城、微信商城、手机APP、第三方电商平台旗舰店(天猫、京东、1号点、亚马逊、顺风优选等)、社区连锁店等方式打造了“荆州味道”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本地企业网上销售优质农产品。
(二)加工装备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显著改善
近年来,随着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对加工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取得良好成效。从调研企业看,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环节基本实现自动化,少数大中型企业在拣选、包装、码垛、仓储、配送等环节也广泛应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例如,新疆南达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喀什市一家以乳制品和特色林果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建成了日处理鲜奶300吨的奶粉和液态奶生产线,以及覆盖整个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CIP清洗站、收奶、配料、杀菌、自动成型包装等生产流程的全自动化控制。生产自动化控制采用的变频技术,通过流量、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关键设备的运作,避免设备的无效运转,降低能耗,年节电达10万度以上。
(三)生产制造智能化试点启动,领军企业树立标杆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2015年,国务院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并将推进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农产品加工业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一些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将智能制造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经营管理当中,显著推动了企业发展。伊利集团的乳品生产智能工厂、娃哈哈集团的食品饮料生产智能工厂、蒙牛乳业集团的乳制品智能制造、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的速溶咖啡智能制造、劲牌有限公司的保健酒智能制造先后入选工信部推动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从调研情况看,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装备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部分领军企业在实现加工制造设备智能化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将设计、制造、供销服务和决策管理等信息化进行系统集成,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
(四)企业管理信息化不断加强,促进管理模式变革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办公软件系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在财务、人力资源、销售、库存等管理活动中使用信息系统,既提高办公效率,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经营管理任务及行业竞争形势,许多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应用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该系统以实现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为目的,整合企业内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涵盖质量管理、流程制造、采购、库存、成本核算、客户订单、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总账等管理模块。在实地走访中调研组发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业务拓展的重要性,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单独设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变革。例如,南京樱桃鸭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禽肉研发、加工和销售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该企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员工人数从最开始的4名增加到2016年的200多名。随着业务扩张的需要,企业先后上马了门店管理的财神POS系统、仓库管理的速达进销存系统、财务管理的用友财务软件等信息管理系统。2014年1月,为解决各系统之间数据不能相互兼容和共享问题,企业引入了畅捷通的“T+ERP”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企业实现了财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零售、加盟商分销、产品配送等所有流程的统一管控,规范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数据化和科学化,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
(五)信息化促进追溯体系建设,全程追溯初现端倪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调研情况看,各地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促进监管方式创新、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山东泉源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首家苹果物联网安全可追溯服务平台,通过农事记录、视频监控、数据采集、车辆监控、ERP管理等各环节进行透明化管理,严格控制、细心记录苹果从种植、加工、包装、储运直至销售的每一个细节,最终实现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了解食品成长和流通的各个环节。
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融合发展认识不足,融合程度较低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很不足,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强,缺乏长久规划;产品销售电子商务普及率虽逐年上升,但真正对销售有突出贡献的不是很多,有些企业甚至赔钱赚吆喝;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还是小众话题,只是部分企业在探索,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尚未认可、接受,更谈不上学习和实施;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环节还没有得到太多的应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还很滞后。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资金人才缺乏
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信息化改造、智能装备购买、软件系统开发等基础性工作资金需求巨大,硬件购置及软件开发后的运行维护、员工技能培训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资产行业,具有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等特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使用时常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很难按照企业规划和实际需要予以满足。此外,电商销售的运用和维护、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信息化管理的各方面都需要既懂经营管理又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目前比较稀缺,且工资待遇要求较高,普遍不愿意去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因而企业难以招募到合适人选。
(三)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成本高,面临双重挤压
从各地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面临着交易成本过高,难以盈利的窘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电商平台的宣传推广费用较高。许多电商平台特别是淘宝、天猫等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对企业收取高额的推广流量费。新疆安健巴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天猫上开设旗舰店,经营红枣、核桃和葡萄干等特色农产品,其宣传推广费用占到企业电商销售额的40%-50%,一年下来不仅没有盈利还要额外拿出70万元补贴产品销售推广。二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具有品种多、季节性强、易腐性、级差大、保鲜难等特点,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有特定的要求。当前,我国物流企业虽多,但冷链物流能力严重不足,健全的物流配送体系尚未形成,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销售成本。湖北金鲤鱼食品有限公司主营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公司普通商品物流成本为5元/2.5kg,而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物流成本达到25元/kg。新疆等西部地区问题更加明显。新疆南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南疆喀什地区,与沿海一二线主要城市有近6000公里的运输距离,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物流成本已超过产品成本的20%。
(四)信息化产品开发能力不强,难以满足需求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但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对传统制造产业理解不够深入,往往难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对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缺乏规范管理和引导,行业标准缺失。调研中,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普遍反映这一问题。
(五)追溯体系建设标准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
调研中,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反映,目前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规程、办法、指南、要求和标准等,但这些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内容交叉、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多部门、多系统、多渠道分头操作,追溯链条不对接、信息不共享等问题突出。此外,调研组还了解到,目前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大量且优质的信息化资源,比如农产品无损质量检测技术等,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资源不能互联互通,数据之间不能交换共享,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付出较高成本才能获取,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对策措施
(一)加大项目资金引导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利用好国家有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中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推进智能制造、建设追溯体系等予以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建立粮食烘干、果蔬贮藏、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初加工设施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产品产地贮藏、加工情况监测。
(二)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优化业务管理流程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把信息技术、管理体制和生产流程的再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网络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支持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为代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企业销售、计划、采购、库存、生产、设备、质量、财务、业绩考核等信息的全面集成,提升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快发展面向农产品加工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鼓励各级教育机构面向农产品加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一大批既懂农产品加工,又懂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能力提升、素质拓展为基点,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四)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促进营销体系创新
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和第三方平台作用,培育多元化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等新渠道,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适时发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完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建设,着力解决物流配送中的农产品上行问题。
(五)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新型制造模式
以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为主攻方向,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业领军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设计、网络众包、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 上一篇:水体污染源调查
-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