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01 17:3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监管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监管技术

篇1

关键词:责任追究;全程掌控;实时监管;反馈;引导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4-0009-03

网络毫无疑问是当今最重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媒介,信息技术课堂如果没有网络的介入,似乎很难从理论和情理上说得过去。从当前形形的优质课、示范课中,我们不难看到:网络的完美利用往往能成为课堂的亮点。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中,自由开放网络是大势所趋。然而,在网络逐步普及的今天,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网络的开放和利用率是不是已经达到100%了呢?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没有。

为什么对于知识丰富、精彩纷呈、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技术课堂却不敢毫无顾忌地敞开大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网络的两面性,即网络有正面意义,也具负面影响;知识性、趣味性既能辅助学习、促进发展,但迷惑性、虚拟性也会诱导学生沉迷。其次是学生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即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控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负面因素影响。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可能深有体会:一旦开放网络,课堂的秩序将很难掌控,教学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是否要全面开放网络”的问题上或多或少有些疑虑。到底应该如何来实施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监管,这就成为了大家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有好多文章都谈到过课堂的有效监管问题,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思想角度、行为角度等都作出了精彩的论述,因此,本文不准备重述他们的观点,而只从技术层面来谈一谈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监管。

一、 建立以机房管理软件为基础的责任追究制度

“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纪律难管”,这似乎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因此,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师往往都会用长篇大论来宣讲机房的纪律和违纪处罚办法,我们都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往往开始一段时间情况有所节制,但长期下来机器损坏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乱扔垃圾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是因为责任追究制度难于落实。学校机房上课班级多,人员流动大,课程安排紧密,因为机器故障还会导致学生座位不固定等,所以出了恶性事件很难责任到人,即便采用一般实验室通行的书面登记方法也有很多弊端和漏洞。这样一种难于追究责任的局面还为课堂教学秩序的杂乱埋下了伏笔,所以要想实现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监管,必须首先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机房管理软件其实可以看成网吧管理系统的一个简化版本,和学校机房相比,网吧的计算机使用环境更复杂,把网吧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学校机房管理中,应该是牛刀小试。机房管理软件一般采用c/s结构,服务器负责身份验证和数据存储,客户端负责学生信息和计算机信息的回传以及学生机的控制。上课之前,教师从服务器发指令给客户端,上锁所有的学生机;然后,学生从学生机的客户端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并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验证正确后登记信息并向该学生机发送解锁指令,这样就完成了学生的身份验证和计算机使用登记。另外,机房管理软件还可以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整合,给每台学生机加配读卡器,学生刷卡后,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所使用的计算机信息一并传回服务器成为一条使用记录。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房正是自行开发了基于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机房管理软件,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您还在为机房纪律差、学生责任无法追究而犯愁的话,建议您不妨试用一下机房管理软件。当然,以机房管理软件为基础的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以处罚学生为最终目的,而是要让制度具有威慑力,说服教育更有针对性,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机房习惯,在课堂中有所节制,不再为所欲为。

二、 建立以网络教室软件为核心的教学进度全程掌控机制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都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掌控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网络环境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掌控带来了一定难度,因为网络的开放性、趣味性都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他想要获得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一个矛盾。如何化解这个矛盾?最大限度利用、开发学生的这些兴趣,这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办到,更何况学生本身的兴趣点大相径庭呢?宣传法律并不能杜绝犯罪。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说明在教学中强有力的掌控机制还是必需的。

课堂教学从最初的黑板书写到采用大屏幕课件授课,这是一个飞跃,生动性和形象性都有了大幅提升,但从课堂掌控机制来看,并没有本质区别,主要还是靠老师口头的管制。这种管制在机房环境和网络环境下可就变得捉襟见肘了,因为教师很难看到学生在下面做什么。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强制与宽松并存、伸缩自如的课堂掌控机制。于是,网络教室软件应运而生了。

目前,流行的网络教室软件品牌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红蜘蛛、极域、凌波、凯迅、天空等等。可能在一些特色功能上,他们会有差别,但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就是要能实现:(1)教师机屏幕广播;(2)监控学生机操作行为。课堂教学使用了网络教室软件之后,教师讲授、演示的时候采用广播功能,从而杜绝了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做不相关的事,解决了教师以往的后顾之忧;讲授、演示结束,教师停止广播活动,学生可以自由操作,此时采用教师机一对多监视所有学生机,发现问题可以马上提醒、控制,免得教师像以往一样东跑西跑、顾此失彼。这样的课堂掌控机制对教师来讲是得心应手、缩放自如的,从而真正让教师对教学活动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我校机房使用的是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该软件功能十分丰富,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实现网络视频、音频广播、学生作业下发与提交、师生互动交流等等。应该说,使用网络教室软件后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是很明显的,不但教师欢迎,学生也觉得很有趣味,所以推荐还没有尝试这样一种课堂掌控机制的学校赶快一试。

三、 建立以网管软件为核心的学生上网行为实时监管机制

网络环境下,教师其实最头疼的就是学生上网行为监管问题。网络环境注重的是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如果学生自控能力很差的话,情况就适得其反了。学生在课堂中玩网络游戏、痴迷QQ聊天、上不法网站等等,这些都让教师防不胜防。加强巡视力度是以往的常用做法,但效果却不佳;使用网络教室监控,或多或少也有亡羊补牢的味道。为什么不能将问题杜绝在源头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的不当行为无法执行呢?于是,选用一款网管软件成了上上之选。

机房所使用的网管软件部署简单、管理高效。我们目前在使用的聚生网管软件基本符合了这样的要求。在不改变机房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只需要在教师机运行该软件就能对所有学生机进行策略控制。其中,策略设置包括:www访问限制、p2p下载限制、聊天限制、带宽限制等等。我们可以首先新建一个策略,在WWW访问限制中设定好本节课允许访问的网站白名单,在聊天限制中勾选不允许使用的聊天工具,然后把这个策略应用到所有学生机,这样学生就再也不能操作违规的东西了。

是不是很简单呢?建立以网管软件为核心的学生上网行为实时监管机制,目的就是要高效规范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上网行为。还等什么呢?赶快去下载一个试用吧!

四、 建立以网络测验系统为手段的学习情况反馈机制

学生上课做不相关的事情、上违规网站,造成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难于监管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了解,总认为老师讲的很简单,自己学的不错,事实却并非如此。所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那是必需的。可能有些老师要摇头了:每堂课我们都布置了测验任务,可学生还是如此啊?那问题肯定出在我们的测验方法和手段上。语文、数学等课程测验效果好是因为采用了作业本形式,这样教师可以检查、可以批阅、可以保存。也正因为教师要查,每一个学生才会自觉去完成测验,这里面有一种无形的监督威慑力。而只有这样的测验数据才有效,学生也才更重视,这就构成一种良性循环。你能保证你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保质保量完成测验吗?与其连这个都不能保障的测验你觉得还有意义吗? 当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果用作业本形式来提交测验,似乎不太符合信息技术本身的宗旨,无形中教师的工作量也大增,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那怎么办?

基于网络的测验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堂中遇到的这个难题。这样的系统可以是B/S或C/S构架的,总之要能够实现:(1)服务器端题库维护;(2)学生答题数据保存;(3)自动判分和数据统计。也许这样的软件上网搜索一下比较多,但笔者建议还是下点功夫自己设计一套更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的网络测验系统就是B/S结构。首先在新生入校上课之前,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导入每个学生的信息建立对应的账户。然后,每节课前教师导入本堂课的测验题目。当学生要做测验时,输入自己的账户信息,登入网络测验系统答题。做完题目后,提交数据,服务器记录下答题数据,随即自动(或部分自动)判分、阅卷。当然,像作品类测验不可能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判定,还需要教师在管理后台手动完成,但最起码工作量已经大大减轻。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后台看到自己每次测验的批阅情况,以便复习巩固;同时系统利用每次的测验得分制作成曲线图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整个连续的学习过程,也为教师掌握学生动态提供了依据。这样的一种以网络测验系统为手段的学习情况反馈机制非常科学、也非常轻松,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重视测验,让信息技术课堂的监管更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数据的准确性。

五、建立以内网为载体的学生引导机制

很多时候,由于资金、环境的限制,机房暂时还不能应用笔者上面描述的那些办法或措施,我们还必须用断开外网的方式来限制和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实现对课堂的有效监管;另外,由于因特网上很多系统我们是不可监管的,所以我们过滤掉了很多的访问目标。这些情况显然对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培养是有负面影响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因特网缺失或不完善而带来的遗憾呢?

经过摸索、实验,我们觉得:应用校内局域网制作、部署一些小型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引导、训练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上搜索引擎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预先从baidu、google等下载一些页面,对里面的代码稍作修改,模拟出一个搜索引擎,并部署到教师机Web服务器中,这样学生照样能完成一些网络体验。再比如说,学生上网络交流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校内Web服务器部署博客系统、聊天室系统、论坛系统等等,而这些系统都是在我们的监管下运行的。

总之,解决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监管问题绝对不能完全依靠“管”,还应该用“导”,即引导。不光是条件暂时跟不上的学校应该这么做,所有的学校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应该这么做。我们在监管学生行为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情感,考虑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做什么。主动开辟出一些他们需要的空间,让他们在正确的监管与导向下使用网络,这要比禁止他们用这个、用那个更有效。所以,我们要多多挖掘学校内网的资源,以此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篇2

关键词:ETV制度;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进程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的逐渐加剧,使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与资金支持,并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引导经济增长向着环境产业的方向进行发展。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进而造成我国难以对现有的环境技术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这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更难以对技术产业进行有效的规范。而环境技术验证(ETV)制度在其他国家的快速发展,使这些国家能够通过ETV制度的实施来对技术进行准确的评价与验证,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对环境技术的满意度,加强了对环境的治理。因此,我国有必要对其他国家的ETV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借鉴,以此加快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

1国外ETV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模式

1.1国外ETV制度的发展历程

1995年,为了实现环境技术的商业化,由美国环保署带头与地方政府、联邦机构联合建立了环境技术验证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展效果,这也使ETV制度开始初具雏形。1997年,加拿大借鉴了美国在ETV制度上的运作经验,并在加拿大建立了环境技术验证体系。随着全球变暖形势的不断严峻,继美国与加拿大以后,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美国与加拿大的环境技术验证体系。次年,韩国与日本等国就相继实施了环境技术验证体系,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对ETV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积极的调研。为了使世界各国都能对ETV制度予以认可,美国、加拿大等国在2008年共同联合设立了ETV国际工作小组,这也使ETV制度真正意义上的诞生。目前,我ETV国际工作组成员包括欧盟国家、日本、印度、美国、菲律宾、加拿大等众多国家,这也使ETV制度快速发展起来。

1.2国外ETV制度的主要模式

美国在ETV制度模式是将环境技术的测试机构与验证机构融合为一体。美国在ETV管理机构的功能包括制定ETV管理文件,对环境技术质量进行审查、监管与验证,并对验证报告终稿进行终稿审查。在ETV环境技术验证机构的功能包括技术持有方向验证机构提交资料,由验证机构对测试计划与测试规程进行制定,并执行验证测试、编制验证报告等。ETV管理机构与验证机构共同对利益相关者团体负责,并由利益相关者团体对环境技术的验证规程修订与优先验证领域的选择进行参与。加拿大的ETV制度模式是技术持有方通过独立实验室进行技术验证测试与性能参数验证,并将相关验证资料及产品性能参数提交给加拿大ETV机构,加拿大环境部对政策进行制定,加拿大ETV机构对技术持有方所提交的产品性能参数进行收集,并选择相应的验证机构,此外还要验证报告终稿进行审查,准备验证证书与技术事实表,然后递交到第三方验证机构,由第三方验证机构对技术支持数据进行验证,并比较技术持有方所提交的性能参数与验证数据,然后编制验证报告。

2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

2.1环境技术评估体系发展现状

在ETV制度发展的近二十年间,环境技术评估在我国也愈发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技术筛选工作,通过对排放标准与自身国情的结合,利用函审与专家评审会的方式对技术进行了定性评价。不过,我国在评价标准监督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再加上专家经验及知识与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环境技术评估方面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存在不足,难以对环境技术进行定量、客观的评价。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需要进一步对环境技术评估体系进行完善。

2.2环境技术验证体系发展现状

在环境技术验证体系方面,我国于上世纪末期与加拿大共同合作,由加拿大机构提供资金帮助,来建立ETV管理机构,这也使我国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ETV制度。自2002年至今,我国积极发展ETV制度,并充分借鉴了加拿大在ETV制度方面的运作经验来对我国现有技术评估模式进行改革,并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评价制度。

3基于ETV制度探究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

当前,我国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中对环境技术的评价仍旧采用着专家评议的方式,虽然我国与加拿大在ETV制度方面的合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但对于ETV制度的建立仍旧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而其他发达国家的ETV制度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完善与成熟,其环境技术评价结果也更加科学、公正、客观。这也说明我国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上仍旧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有必要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的ETV制度发展经验。

3.1利用公私结合的方式建立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

加拿大在ETV制度方面的运作经验较为丰富,它是通过公私结合的方式由环保部向私人机构ETV进行授权执行,政府不会直接参与到ETV制度的运作当中。因此,我国在环境技术管理系统建设进程中,也可借鉴加拿大的这种公私结合方式,通过政府机关向私人机构进行授权,由私人机构进行ETV制度的运作与管理,政府机关在从中只需要对其进行整体监管即可。

3.2借鉴国外ETV制度模式的优势来建立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

在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ETV制度的优势,取长补短,以此实现我国ETV制度优势上的互补。美国在ETV模式中的技术验证较为规范,它能够对每种特定技术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并建立测试规范,因此能够对同类技术进行比较。但在技术验证周期方面较长,而且费用较高。加拿大在ETV模式上的技术验证周期上相对较短,费用较低,这是因为技术持有者在申请之前就已对技术性能进行了测试,但其在技术验证方面缺乏定性评价。因此,如何实现ETV制度优势上的结合来满足我国国情,仍旧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3.3不断吸取国外ETV制度的发展经验来建立我国环境技术验证体系

我国在环境技术验证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吸取国外ETV制度的发展经验,以此找出能够满足我国国情的技术认证制度,并通过其他国家ETV制度的运作经验结合,来建立与完善我国在环境技术验证方面的相关实施细则与管理规定,以此推动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4设立环境技术验证与测试机构

美国与加拿大等其他发达国家,在ETV制度上都设立了环境技术测试机构与验证机构。只不过美国的ETV制度是将测试机构与验证机构结合在了一起,由验证机构担负着测试机构的功能。加拿大则是将测试机构与验证机构进行分开,使其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部门,虽然将测试机构排除在了ETV制度以外,但对测试机构的资格标准进行了明确标定。因此,我国也应设立相应的环境技术验证机构与测试机构,并对这两个机构的职能与资格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以此确保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3.5建立健全的政策优惠制度

我国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积极性,只有鼓励企业自愿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才能确保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因此,我国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政策优惠制度,通过政策优惠制度来鼓励企业进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并通过成立环境技术专项基金等相关扶持政策,以此完善我国环境技术体系建设。

3.6设立新技术验证试点

国外其他发达国家在ETV模式的发展,都是通过先行试点的方式来进行逐步完善的,这也使ETV模式在各个国家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我国也应先行设立新技术验证试点,并通过在某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设立试点的方式,来不断探索环境技术的验证工作。

4结语

在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应充分借鉴美国与加拿大等其他发达国家在ETV制度上的发展经验,通过充分结合这些国家在ETV制度运作模式上的优势,以此实现我国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上的优势互补,并建立一种能够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此外,我国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ETV制度交流,来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我国在环境技术管理方面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推动我国环境技术向着产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艳丽,许春莲,李朋,张伟,汪群慧.国外ETV制度对我国环境技术管理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1):419-422.

[2]许春莲,宋乾武,黄海明,张伟,武少伟,王红雨,齐瑞江,张玥.我国环境技术验证(ETV)评估体系建设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1(05):396-402.

[3]杨颖显,王文冬.环境技术验证(ETV)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99.

篇3

【关键词】机场 环境景观 综合交通枢纽 研究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出入门面,它一般结合建设的长途客运站、轻轨站、机场及地铁站等进行建设,形成特点不同、风格和类型迥异的交通枢纽。设计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在综合交通枢纽的范围区域内施行环境景观原理。在科技文明不断进步,社会飞速发展中,人们开始美化塑造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避免生态环境被破环。国内外对建设和规划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也越来越关注,有重要地位的环境景观设施也同样受到重视。

1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及环境景观种类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可概括为:机场功能在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中占主导地位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较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纽带慢慢变为航空运输,机场建筑也由单纯的运输服务逐渐转向大型的有多种功能的交通枢纽,也从原来城市近郊区域的基础交通设施变成现代化城市的中心经济区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广义上的环境景观划分,自然景观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地域性的自然现象,人文景观是概括发展过程中人为的艺术、历史及科学。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包括:屋顶绿化、集中绿地、道路景观和主入口广场四种。屋顶绿化指结合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屋顶上的景观绿化。集中绿地由陆侧绿地、广场绿地、中央绿地以及高架桥下绿地四部分绿地组成。道路景观指机场内的起降着陆道路景观和车行道路景观。主入口广场指站前广场,在机场中处于航站楼主入口的前面广场。绿地和广场两者之间的特征慢慢融合,相互补充,可能会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中产生比较新颖的形式的广场绿地[1]。

2 构成机场环境景观的要素

机场景观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物象,这些物象我们就称作要素,自然物和人工的建筑物都属于构成要素。植被是组成机场景观的最主要的元素,它在视觉上让人感到美的享受,植被的色彩、形态等在不同的季节,能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不一样的变化。地形地貌可以控制人们视觉上的感受,它是人们所看到的景观的基本骨架。人工要素指规划设计的机场布局以及各类配套的建筑物。机场环境景观包括的人工要素有:机场建筑物、机场视觉及生态环境景观、机场及其范围内的景观。机场环境景观的设计既要保证机场的高效安全运营,还要确保机场的美观、机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人工要素建设中要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2]。

3 设计机场环境景观的功能作用

3.1 功能性

机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满通功能,人们在进入机场到航站楼时要满足环境景观的视觉享受,但是由于人们在这之间的通行速度较快,所以要将景观设计成适合动态交通的尺度较大的简洁明快风格,确保人们安全、舒适、便捷通行;但对于停车场这种静态的交通,我们在设计环境景观时,既要考虑增加绿化面积减少人们对铺装的不适,又要避免景观干扰停车场,让绿化和停车场之间相对独立。为了满足人们和工作人员的休息需要,环境景观设计还要满足休憩功能,那么我们就要在旅客和工作人员休息的区域场所运用植物、园路、建筑等建造适宜观赏的各种景观空间。

3.2 艺术性

依据美学观点,运用艺术手法对机场环境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具有观赏价值和美观效果的环境景观。这种具有艺术性的设计主要体现在空间关系、场所精神、植物景观及地形格局等形式上。空间关系是运用单一元素的统一化、多种活动的分区化等手法,采用系统整合的手段,设计具有“空港绿洲”效果的空间关系,这种设计要重视转换微观、中观和宏观尺度,满足人们对不同的场所的体验和视觉需求,让人们能识别出不同功能的场所,环境景观设计不同。场所精神是让人们适应和认同自己所属的文化和自然现象构成的整体场所,这种环境景观设计应通过艺术形式和物质对象对场所的空间和性格进行合理规划,满足人们身心需求。植物景观要与机场各区域保持协调的格局;而地形格局就是将现有的地形以简洁的风格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环境景观。

3.3 科学性

机场环境景观的科学设计不仅要以“设计遵从自然”为原则,采取低碳建设规划;在植物的选择上,为了适应地域气候,和机场整体的空间格局相互协调,我们也应该选取具有地域特色风格的植物[3]。

4 我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分析及相关研究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这种基础的交通设施一般建立在距离城市不远的近郊地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因为人流量特别大,这就让商业贸易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所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就需要配备完整的环境及其他设施。以我国广州新白云机场综合枢纽环境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我国的新白云机场处在广州市的北面,距离广州市中心大约28Km,广州新白云机场替代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国际白云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及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共同构成中国的三大门户机场。广州要想成为景观形象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就离不开新白云机场的美化和塑造,新白云机场还彰显着广州市和我国的时代面貌、文明进步以及现代化进程。

新白云机场环境景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题,运用“师法自然”的手法,在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塑造了机场的整体景观形象。另外,新白云机场的环境景观还能反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广州市场所精神。新白云机场环境景观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创意环境和整体结构,巧妙构思,合理的布局,精心策划空间景观布置,达到“少雕凿而有机”的效果,让建筑、空间环境和景观和谐共存。二是广州地域特色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在新白云的景观设计中,不管是树种,还是景观形象均显露出鲜明的岭南特色风格。

根据以上特点可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在其设计规划中,对于建理场所精神、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和谐发展等都特别重视,而且,景观风格也都是对于本地风格的延续[2]。

我国主要针对北京、广州、上海和香港四地进行研究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最近实现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在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下,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景观也变得非常重要。现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不断发展,但实践水平和理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硕士及期刊论文、有关书籍,实践研究以新白云机场、北京国际机场的3号航站楼和上海虹桥机场的综合交通枢纽研究为主,我们希望可以开展新项目的实践研究。对于相关研究资料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进行介绍了。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工作中,对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研究最少;虽然项目工程很多,可参考的研究项目却比较少;我国在前几年的评价研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定性研究;最近几年,由于不断推广运用统计学,逐渐利用定量化评价法进行理性的研究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现状[J].绿色科技,2013(12):26-28.

篇4

关键词:空间作战仿真;作战仿真体系结构;动画;轨道快速计算方法;OpenGL;Visual C++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0303703

Research for the Key Technology in Space Operational Simulation Virtual Environment

YU Yan,TANG Xiaoan

(School of Electron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actual dema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pace battl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y that realized space operational simulate system.Including operational simulate architecture,space targets′orbit calculation,the earth and satellite draw as well as the realization of animation technology.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that huge space targets′orbit calculation can directly affect emulation speed,it puts forward a kind of orbit fast calculation method,can effective shorten orbit calculation time.The programming technology that uses OpenGL and VC++6.0 has realized a system that can calculate for satellite orbit,shows the orbit track and dynamic control the satellite.

Keywords:space operational simulation;operational simulate architecture;animation;fast calculation method of orbit;OpenGL;Visual C++

1 引 言

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太空兵器装备的出现,使得现代战场逐步由陆地、海洋、空中延伸到太空。太空作战是现代化的航天武器装备、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侦察技术、网络技术、高级决策能力之间的较量。我国空间战场虚拟环境研究现在尚处在起步阶段,而通过国外的软件如STK,WTK进行作战仿真研究又存在版权、保密性的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形象直观的空间作战仿真系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空间作战仿真的特点,就实现空间作战仿真虚拟环境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给出了作战仿真的体系结构,为了提高仿真速度简单描述了一种空间目标轨道快速计算方法[1],只对可见的轨道进行轨道计算,不可见部分不予考虑。对于地球与卫星的绘制和动画的实现的关键技术也进行了说明,利用OpenGL和VC++6.0的编程技术实现的对卫星轨道的计算、显示和动态控制,该系统可以直接应用于空间作战仿真虚拟环境中。

2 空间作战仿真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是系统完成的首要环节,根据空间作战仿真的实际需求,指挥者和作战员需要对空间目标进行实时观察并能够及时做出作战决策,进行作战仿真。因此这一仿真体系按功能可分为四个部分:空间作战可视化系统、空间作战仿真系统、空间作战流程仿真系统和数据库支撑系统。体系结构图见图1。

图1 空间作战仿真体系结构

空间作战可视化系统是是接收并处理其他系统所产生的仿真数据,利用计算机三维真实感图形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将仿真数据以有效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指挥者和作战员提供直观、逼真的战场表现形式。空间作战可视化系统又分为战场态势显示子系统和战场环境显示子系统。空间作战仿真系统是依据航天动力学模型模拟航天器等空间目标在轨道运行情况,使其为作战提供服务。空间作战流程仿真系统是对作战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同各个步骤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的调用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空间作战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是一种在作战流程逻辑形式化表示的驱动下,通过软件的执行从而实现完全地定义、管理和执行作战流程的系统。本系统数据库主要是由轨道数据库、目标模型数据库和三维场景数据库组成。

3 空间目标轨道快速计算

空间目标―卫星及空间碎片的轨道计算直接影响着仿真速度,是空间作战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1]。

根据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的预报[2],目前在轨卫星和空间碎片的总数是11 770,如若同时对这些空间目标进行轨道计算,计算的目标相当多,计算量势必会很大,仿真速度会有明显的下降,所以提出一个高精度,更简单的轨道计算方法。利用卫星的初始轨道根数预先对空间目标轨道曲线进行了分割,筛选出落入视线内的轨道曲线,只对可见的轨道进行计算,不可见部分不予考虑。因此轨道的快速计算方法分为两个步骤:

(1) 轨道的可见性判断;

(2) 可见轨道的计算。

3.1 轨道可见性判断简单描述

借用了透视裁剪体对轨道进行可见性判断的预处理。透视裁剪体与空间目标轨道有3种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轨道完全可见;轨道部分可见;轨道完全不可见。以这3种位置关系为依据,借用了推广的Cohen―Sutherland端点编码的算法[2]思想,对裁剪体六个表面分成的27个空间区域进行了6位二进制编码,具体编码方法可见文献[3]。之后是对轨道曲线选取控制点,控制点的选取见图3。利用这些控制点对轨道进行可见性判断,本系统通过函数OrbitClip(parameter orbitpara)来实现轨道可见性判断的。

图2 透视裁剪体与轨道位置关系

3.1.1 控制点选取

如图3所示,A,B,C,D四点是椭圆轨道的特殊点,这4个点将轨道曲线平均分成了4个部分,M,N,P,Q四点连线形成了包围轨道的最小矩形。A,B,M三点连线组成了包围1/4椭圆的三角形。因此我们将A,B,C,D,M,N,P,Q八个点叫做轨道的控制点。在进行可见性判断的过程中还会陆续的增加控制点,如图3中看到的L,K两点。

3.1.2 轨道可见性判断描述

首先计算8个控制点的ECI坐标,进行编码并进行存储,通过函数pcode( )实现编码。根据M,N,P,Q四点的编码情况判断整个轨道曲线是否完全在裁剪体内。若不能确定进而取轨道曲线的1/4进行判断,这里选取曲线AB。判断三角形ABM,若完全在裁剪体内,说明曲线AB是可见,如若不是分别考虑3种情况:

(1) A,B均在裁剪体内,用函数CountJoint1()实现。

(2) A,B有一点在裁剪体外,用函数CountJoint2()实现。

(3) A,B均在裁剪体外,用函数CountJoint3()实现。

利用了二分的思想来求取轨道曲线与裁剪体表面的交点,取曲线两端点之间所夹真近点角的一半对应的轨道曲线上的点作为二分点,如图3中的Pm点所示。以Pm为一个端点分别判断曲线PmA和曲线PmB,最终找到交点为止。具体算法的论述参见文献[1]。

图3 轨道控制点选取

3.2 可见轨道计算

轨道完全可见的情形可以直接用考虑J2项的轨道摄动模型进行计算。若轨道不完全可见,对于任意给定时刻t,首先对二体运动下的时间周期T取余运算得到tL,将存储的交点所对应的一个周期内的时刻粗略求出(利用真近点角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将这些时刻与tL进行比较便能够估计此时空间目标是处在哪个可见段上,然后加入摄动模型进行较为精确的计算。通过函数CountOrbit()完成轨道的计算。

4 空间环境建模与绘制

空间目标模型的建立与实时显示也是本作战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空间目标模型的复杂程度,我们对地球的绘制采用了纹理贴图的方法,对于卫星则是先在3D建模工具中实现然后通过OpenGL与3D文件的接口程序读入。

4.1 地球的绘制

采用纹理贴图的方式是绘制地球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他可以更加真实、形象的显示地球。为了简化分析,将地球当作球进行处理,采用球面的纹理映射方式对其进行贴图,纹理图片保存为位图格式,首先是用利用函数AUX_RGBImageRec*LoadBMP(char *filename)完成对纹理数据的读入,然后调用OpenGL中的glTexParameteri函数设置纹理过滤类型,调用gluBuild2DMipmaps()函数生成mipmap子集。

因为所采用的地图是方形地图,必须采用整球面的纹理映射方法[4]。关键点是建立物体坐标空间(x,y,z)与纹理空间坐标(u,v)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里采用了基于自然参数化的整体球面映射,映射公式见(1):

以下是实现球面纹理映射的核心代码:

//计算球形纹理坐标,vx,vy,vz为矢量正交化后的球面坐标

地球并非是静止的,他有一定的自转角度Angle,通过函数Rotate()来完成对Angle的更新。Rotate()由OnTimer()函数定时触发。

4.2 卫星的绘制

由于卫星模型较复杂,OpenGL只提供一些画点、线、面的基本函数,因此利用OpenGL直接对卫星进行绘制比较困难。这里利用了建模工具3DS MAX,然后通过编程实现3DS文件的调用。卫星都是沿着固定轨道运转的,每一时刻的位置不同,通过调用OpenGL中的glTranslatef()将局部坐标系平移到更新后的卫星坐标上[4]。

卫星的位置坐标更新是通过调用函数SatPos()实现,他将计算出的卫星ECI坐标读入,通过OnTimer()函数的

定时触发实现位置更新。

4.3 动画的实现

利用OpenGL中的双缓存技术实现了动画的效果。该技术使用两个前后台和两个缓存绘制画面,在显示前台缓存内容中的一帧画面时,后台缓存正在绘制下一帧画面,当后台缓存绘制完毕,后台缓存内容便显示在屏幕上,而前台此时又在绘制下一帧画面内容[5]。具体的程序实现是在场景绘制函数中调用SwapBuffers(m_pDC->GetSafeHdc())。系统三维实现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三维动画实现

5 结 语

系统采用了多文档形式,可以同时显示二维视图、三维视图和数据视图。数据视图主要是对卫星的轨道参数以数据报告的形式给出,可以自行添加卫星也可以从数据库中添加,形式较灵活。采用了本文提出的空间目标轨道快速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仿真速度,以后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算法效率。本系统可以为航天侦察和决策提供更为直观的显示形式。

参考文献

[1]Woo M.OpenGL 编程权威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satcat/boxscore.asp.

[3]Donald Hearn,M.Pauline Baker.计算机图形学[M].3版.蔡士杰,宋继强,蔡敏,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代丽红.卫星在轨运行实时视景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彭剑,陈文彤,贾东乐,等.利用OpenGL实现的卫星轨道可视化[J].计算机工程,2005,31(14):62―66.

[6]和平鸽工作室.OpenGL高级编程与可视化系统开发(高级编程篇)[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于 燕 女,1983年出生,山东章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与信息可视化。

篇5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分布存储技术;数据处理

DOIDOI:10.11907/rjdk.161889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16104

0 引言

当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成为全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们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随着对其应用程度的逐渐深入,各领域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规模愈来愈大,这给相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存储和通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型,其在数据的储存和处理上与个人PC机有非常大的区别。它通过现代“互联网+机器设备”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库,并以此为基础向各领域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以及计算服务。整个云计算系统的中心是数据中心,而对数据进行管理、存储以及组织的分布存储技术又是数据中心的关键。可以说,分布存储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云计算的整体水平。然而,目前分布存储技术难扩展、高成本、低容错的特性极大地限制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分布存储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前云计算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1 分布存储技术产生背景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深入,海量数据随之产生,单一的PC机或者服务器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因此,解决当前更大规模数据存储与数据计算的云计算技术应时而生[1]。

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指用户为了实现自己存储数据的目标,通过购买或租赁等手段,获得互联网空间,进而满足自己对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需求。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中心会对储存在其内部节点上的数据进行有序编排,通过专用的端口将用户需要的数据传输给用户,同时用户也能通过该端口将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传输到自己购买的互联网空间中。通俗来讲,云计算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能够使人们分享基础资源的计算模型。

2 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分析

2.1 容错性技术分析

传统情况下,采取RAID来提升存储技术的容错性,但这样的技术提升手段要求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同时使用更加专业的存储设备。因此,这种提升存储容错性的手段会使成本大幅度提升,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采用这种技术提升数据存储的容错性时,时常发生存储失误或错误的情况,给企业和用户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2 可扩展性分析

提高存储可扩展性的最常用手段是预留冗余磁盘空间,这种提升手段适用于常规的存储技术。然而,目前云计算环境下所需储存和处理的数据达到了EB级别,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传统预留冗余磁盘空间的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要。

2.3 成本控制分析

在传统的数据存储过程中,小规模的数据交换不会产生很高的热量,不需要对数据存储设备进行降温,也不需要考虑节能问题。因此,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无法为云计算环境下的成本控制提供有效借鉴。在云计算环境下,由于涉及海量EB级别的数据存储、交换、计算,因而必须大规模增加存储空间和数据存储节点,也就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另外,大量数据的传输和运算必然会使设备的散热量大大增加,在设备制造时必须要考虑散热问题,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实际运营成本[2]。

3 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构造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主要由两方面的部件构成:软件与硬件。其中软件主要提供数据中心传输数据、计算等服务;硬件主要提供其存在环境所需要的支撑。通常情况下将其分成3种构造类型。

3.1 交换机构造

交换机结构在云计算技术出现之前就已是一种常用的分布存储技术手段,它不仅被用作数据中心,还是连接数据与用户的纽带。通常情况下,以交换机为中心的构造会形成一种树形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聚合层、核心层以及边缘层构成。边缘层通常由服务器和交换机构成,在数据存储时为了保证均衡的带宽环境,边缘层一定要和聚合层产生连接;在数据访问和传输时,聚合层也必须和核心层产生连接。该结构具备如下3个优点:①非常易于操作;②连接简单;③很容易实现扩展。同时其也存在一些不足:①灵活性差、资源利用率低;②带宽不足;③受聚合层结构影响较大;④发生故障后会浪费很多资源[3]。

3.2 服务器构造

将服务器结构作为数据中心时,为了实现不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需要设置一些网卡。这种结构不必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其本身就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功能。由于通过网卡可以实现服务器的联网功能,因而构建服务器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但是应用它作为数据中心很容易发生链路冗余。并且在进行数据转发时,资源使用量较大,极易导致服务器高强度运转,会对服务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简言之,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易于构造但在运行过程中数据冗余现象严重。其结构如图2所示。

3.3 混合型构造

将交换机结构和混合型结构进行适度组合就构成了混合型构造,这种结构集中了交换机与服务器的优点,它将交换机作为中心,用网卡连接服务器并传输数据,能够很好地完成大型数据包的存储和传输。例如,DCell混合型构造是一种分层的、递归型的网络构造,上层DCell由多个下层DCell网络构成,假如把位于第J层的DCell当成一个节点,那么位于最底层的DCell将由N个服务器共同连接一台交换机。因此,当N=4时,该结构如图3所示。

4 当前分布存储技术容易产生的问题

4.1 容错问题

存储技术的容错性能可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加以提高,比如,传统的RAID、高性能服务器、更加专业的存储装置都能够有效地改善存储技术的容错性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量快速增长,这就要求数据中心的存储节点随之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限制导致数据存储和计算出现诸多问题,比如数据缺失、数据失效等。类似状况的发生使用户遭受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限制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

4.2 可扩展性问题

提升可扩展性能的传统方式是预留出足够的冗余磁盘空间。这种方式适用于常规的储存技术,但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技术。因为预留冗余磁盘是通过增加磁盘来实现,在当前大数据库浪潮的冲击下,用预留磁盘冗余的手段来解决EB级数据的扩展性问题并不科学,而且在未来,数据库的级别可能会更高,这就要求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可扩展性问题。

4.3 成本增大问题

在云计算技术出现之前,常规的分布存储技术只需要对小规模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不需要对设备的散热与降温加以特殊考虑,因而在传统的存储设备制造和应用上并没有涉及散热和能耗问题。然而,在云计算环境下,随着用户的迅速增加以及数据级别的不断攀升,如何解决好设备存储、传输问题,以及计算EB级别数据时的散热和能耗问题,有效降低设备制造成本以赚取更多盈利已成为困扰诸多设备厂家的难题。

5 分布存储关键技术分析

5.1 容错性技术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储存技术也备受关注。数据容错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即便云计算系统在使用期间由于未知原因产生了错误,其依然可以不间断地、正常地向用户提供数据存储、计算、传输服务。该技术的发现和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增强系统应用性,使数据访问率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通常情况下,数据容错是利用添加数据冗余来实现,即在向用户传输数据时即便有一些数据失效,但依然可以从冗余数据中召回所需数据,以满足客户需求。冗余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确能够提升系统的容错性,但同时也加大了存储资源的占用。因此,良好的数据容错技术不但要保证系统拥有良好的容错性,而且也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存储资源的占用,以控制成本、提升效益。

数据容错技术可以分为复制型与纠、删码型的容错技术。复制型数据容错技术能够实现简单应用,但由于建立副本的需要,会占用非常多的存储资源;纠、删码型数据容错技术虽然占用空间较少,但在数据存储和输出过程中需要重复编码及解码,对设备的计算性能要求很高。在数据缺失时,复制型容错技术只需将其它副本中的数据复制下载修复就可;纠、删码型容错技术修复数据时需要查找更大的数据量,难度和成本都相应较高。

(1)复制型数据容错技术。复制型容错技术的原理是将个体数据实现多模块化,将多个模块放置到不同的节点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数据丢失、失效对用户造成的损失,因为某一个模块缺失时依然能够利用其它节点中的相同数据。当前,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有2个方向:①复制策略;②组织结构。

(2)纠、删码型数据容错技术。纠、删码型数据容错技术的原理是将存储数据实现编码化,产生新的占用空间更小的编码数据,运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进行数据的复制存储,而且可以有效减小存储占用空间。

上述两种数据容错技术各有优缺点,其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5.2 节能技术

据相关统计机构调查结果可知,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系统的能耗可达到系统总能耗的44%。因此,对云计算技术节能的研究重点是对存储系统节能的研究。对存储技术节能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利润,同时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数据存储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的基础,降低数据存储的能耗能够有力地促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2.1 节能技术能耗模型

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通常会运用到数据中心,如果想有效降低数据存储、传输、计算过程的能量消耗,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是减少每一个储存节点对能量的消耗。只是在通常情况下,能量消耗的减少也同时意味着设备性能的降低。可通过单一的计算机能耗模型来对其性能与能耗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此模型主要分为比例模型和两段模型[5]。

在比例模型中,能量的消耗和计算机硬件的使用程度是正比关系,在硬件没有负载时基本不会有能量消耗,因而该模型无法精准地计算出系统能量的消耗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计算机只要开机就会有能量消耗。动态频率、电压调整以及固态硬盘技术的运用,使计算机工作时其硬盘可以根据负载调整转速,使得性能与能量消耗步调一致,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能量消耗。

在两端模型中,计算机整体能耗分为固定能耗和可变能耗。固定能耗主要为硬件设备运转时的能量消耗,可变能耗由磁盘运转速度决定。虽然上述两种模型都认为设备高负载运转时能量的消耗最高,但两种模型对于空载时的能量消耗认识不同。两端模型认为空载时的能量消耗是无法被忽略的,所以两者相比,两端模型可以更精准地计算出其能量消耗情况。DVFS技术以及VOVO技术的运用,使得通过关闭没有任务的组件或数据节点的方法来减少能量消耗成为可能,可有效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消耗。

5.2.2 节能技术分类

目前,在减少分布存储能耗方面出现了很多有用成果,可将最新成果分成两类:软件节能技术、硬件节能技术。

(1)软件节能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相关软件合理调控和分配存储资源来降低能耗,其特点是在降低系统能量消耗的同时不会导致性能的改变。软件直接调控管理数据节点通过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控,合理地关闭节点,降低其能量消耗

(2)硬件节能技术。这种技术是减少分布存储硬件构成组件的能量消耗来实现整体的降耗节能,从硬件的构成层次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数据中心技术、计算机整体技术。

5.3 可扩展性能技术

随着数据存储量上升到EB级别,对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技术的数据存储、传输、计算能力都有着更高要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硬件设备的可扩展性能加以提升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6 结语

云计算是适应新时展要求的新型计算模式,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领域。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受到数据分布存储技术容错性、成本、扩展性能等方面的限制,研究数据分布存储的容错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可扩展性能力有助于提升云计算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云计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6]。本文结合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分布存储技术的一些关键成果进行了介绍,这些成果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储存技术的性能,从而增强其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促进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史海疆.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技术探讨――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广明[J].电气应用,2014(2):4546.

[2] 王聪,王翠荣,王兴伟,等.面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2):2628.

[3] 宋杰,李甜甜,闫振兴,等.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能效模型和度量方法[J].软件学报,2012(2):26.

[4] 谭一鸣,曾国荪,王伟.随机任务在云计算平台中能耗的优化管理方法[J].软件学报,2012(2):1013.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一、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图书馆外部空间的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及建筑物本身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基调与风格,并遵循与周围的环境统一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功能性需求和艺术性需求的完美结合,这是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平面布局与功能划分

室外空间是一个多维度空间。理想的空间环境是能够使人无论从哪个维度进入空间都能够移步换景,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在进行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平面布局时应首先对周围环境特征、气候及原有地形进行调查分析,使设计的空间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种植相宜的植物并与周围环境进行自然融合,形成开阔空间、半开阔空间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需要考虑设计主题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室外空间进行平面合理布局与功能划分,增强环境的功能性、景观性。室外空间功能划分时,应基于读者动线,利用道路、广场、绿地等分隔划分出学习、休憩等静态空间;人流出入、学术交流活动、庆典活动等动态空间。

三、空间环境要素在图书馆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空间环境实体的四大要素为地面、水、植物、建筑及构筑物。美的空间环境应将诸要素进行自然揉合,形成和谐的景观。

(一)空间环境地面的应用

基于行为学理论,高校读者由图书馆通往食堂、宿舍以及各种学术活动时的穿行人流量很大,简洁平坦而有足够空间容量的广场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必要设计。广场应有相宜的尺寸,过大的广场会带来方向迷失、不安全感;过小的广场则不满足读者使用需求,带来局促、狭隘之感。因此图书馆广场设计应根据人流情况、建筑体量,设计合适的尺寸。广场应铺设平整、典雅的铺装。不同色彩、形状与质地的铺装可以分隔空间,丰富层次,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产生不同的艺术美感。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组成环境美的最基本因素之一,给人视觉不同的反应,使人获得不同的感知。空间环境铺装的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色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其次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且与整个空间环境景观相协调。空间应用不同规格的铺装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大型的花岗岩适用于铺设在尺寸较大的空间,使得空间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的宽阔,如广场铺装;而马赛克、小型地砖、鹅卵石等适用于铺设在一些中小型的空间里,如步道。不同质感的铺装可以彰显不同的风格,如青石铺装可以显现古典韵味,而大理石等材质的铺装则显露出现代气息。使用时,应根据设计风格的不同进行甄选。

(二)植物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建筑体量较大,建筑线条硬朗,对建筑物周边进行植物设计,不仅能柔化建筑线条,阻隔噪音,制造小气候,提高空气质量,还可以调节室外空间的温度、湿度。植物的设计主要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植园林植物,在遵照生态学以及园林特性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生长规律以及艺术法则进行园林植物设计。[2]植物设计时,在遵照生态学、园林特性的同时,宜结合环境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及读者需求,采用灌木乔木混合搭配,疏密结合,创造开阔空间、半开阔空间,使各空间环境优美且自然过渡,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高校图书馆室外开阔空间如广场外围,宜进行草坪、模纹花坛应用。模纹花坛采用不同色彩的灌木如小檗、火棘、冬青等进行整形修剪搭配成图案,体现出整洁庄重大气之感,且能给广场增添丰富的层次。开阔空间与半开阔空间中,宜选用不同植物配置设计。在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植物设计中,除考虑植物的规格还要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牡丹代表春天:月季为花中“皇后”,月月留春,青春永驻;桂花被烙上科举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征登第。而“竹径通幽”最为妙用,由竹林创造的半开阔空间能给读者带来安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众所周知,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知,如冷色调给人平静的感觉,暖色调则给人柔和的感觉。空间环境里植物色彩的搭配,是影响空间环境与读者心境的重要因素。在空间环境里绿色是一种平衡色彩,宜大面积应用;同时绿色象征生命,给读者以生机勃勃之感,带来积极向上的情绪。空间环境设计中,绿色在空间环境里作为基调色彩,宜与其它色彩的植物如彩叶植物、草本花卉等进行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

(三)水的应用

水是万物的生命源泉之一。水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园林中的“血液”和“灵魂”。[3]在图书馆室外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计水系。如人工湖,喷泉、人工瀑布等。在四季的变幻中,水体与水声都能赋予周围景观以灵性。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东校区内人工湖与人工瀑布结合,形成循环过滤水体。春夏季节,暖阳高照,万物复苏,宁静的水面倒映出周围的建筑与植物,水中二三只野鸭在水面上悠闲的觅食,湖边不时传来蛙声鸟鸣及瀑布跌落的水声,师生尤如漫步于自然之中,给人轻松、愉悦之感。夏季,清澈的湖水和潺潺的水声带来一抹清凉。秋季,秋风吹皱湖水,湖面波光粼粼,植物呈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与湖水相互映衬,宛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漫步其中,怡然自得。冬季,冰河冷水,万物萧条,自有一种苍凉之美。读者在馆内阅读疲劳临窗观望时,美丽自然的景观能够使读者心旷神怡,拓展空间视野,缓解视觉疲劳,改善读者心境,促进读者学习效率。

(四)构筑物的应用

主题雕塑是体现空间环境文化内涵的一种形式。在图书馆文场设计主题雕塑,搭配园林小品,花坛造型等,使得图书馆室外环境主题鲜明,富有文化内涵,广场景观更加生动,富有层次,形成和谐且具有特色的广场景观空间。

篇7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我国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生物物种丰富多样,如此一个大型的生态博物馆古今中外吸引了许多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来到我国观光考察。但是随着世界科技超速发展,很多地区不惜牺牲环境资源作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我们国家也是在近几年来才开始注重环境保护这一块,那么我们国家现在的环境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我国生态环境概况

世界部分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非常糟糕,法国的浪漫无法开启蔚蓝的天空,美国的发达无法穿透浑浊的尾气。如果你觉得标榜农业大国的我们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前些年为了增加外汇储备,我国激励发展农作物出口经济,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张,森林植被的急速减少,造成沙漠化严重,北京每年的沙尘暴天气给当地的百姓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最近几年来,我国开发新技术,由农业大国转型为以工业生产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国家,又使得工业原料污染造访我国。我国现今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乐观。

二、生态环境检测的基本内容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动植物种类丰富,但是基本集中在部分地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占我国徒弟面积的60%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监理。环境的监测也由早期的环境污染监测转变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监测上。生态环境监测就是根据物质具有的独特属性,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环境变化,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目的。

三、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

生态环境监测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受到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规律、环境周期性变化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早期的环境监测人为完成,监测人员手工到监测地监测,定期地检查环境变化情况。因为检测者除了运用一些比较简单的监测工具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用肉眼来观察,这种方法非常不科学,效果也很差。我们只能够在问题出现是,甚至是愈演愈烈之后采取相应方式补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今的生态环境检测依靠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监测工作。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检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现在比较成熟的是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是遥感RS技术(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统GRS技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下面,就这三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1.遥感RS技术介绍(Remote Sensing)

最新消息,2011年12月2日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在西宁正式揭牌启运。我国环境部门又一新生力量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走向又一新的台阶。遥感RS技术就是通过卫星或者其他远距离的监测,监测被监测范围内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变化,分析得出此物体现在处于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反馈。技术可以高空对物体进行扫描、拍摄。对信息的采集相当快速、准确。可以被遥感的对象有很多,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的状况、空际环境污染指数、气温闭环等等。例如,我们可以对大兴安岭森林采用遥感技术监测。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森林的覆盖面积是否减少,来推测是否有人在破坏植被,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进行处理。对于大兴安岭上空气温状况进行监测,时刻注意是否会出现火灾等自然灾害,如若发现异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扑救。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来人力资源的投入,市一中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

2.全球定位系统GRS技术介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大家比较熟悉,说到GPS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汽车上GPS的应用,其实那只是全球定位系统的一小部分应用。GPS是美国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的课题,在1994年研发成功。GPS全国定位系统在陆、海、空三大领域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它的三维导航能力和定位能力非常强大,是全新一代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区别于RS遥感技术之处在于,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动态地跟踪被监测物体的状况。这一技术在监测动物及海洋生物生活习性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检测人员首先需要在被检测者例如狮子的体内注入特殊的晶片,然后将动物放生。在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的时间内,检测者都可以跟踪到这只狮子的行踪,从它的迁移情况,可以掌握到狮子的习性,外界环境变化是否影响到狮子的生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完成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和一头狮子生活几年的时间,和任何动物都不能。有了这个百倍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我们就可以了解不同生物的内心世界,甚至能够看见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GPS全球定位系统除了能够跟踪动物,还可以跟踪无生命的物体,像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汽车等。监测人员可以监某一地区的汽车数量,推测出这些汽车的尾气排放量,过多的尾气排放量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将抗有着很大伤害,如果已经达到上限的话,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管制,例如单双号行车制度或者提高汽车销售税等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介绍(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大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它通过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后方数据库和管理员四部分组成,GIS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每一种地形、地理环境所存在的性质(这些性质由先关地理研究人员提供),管理员将搜集到的地理信息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内,GIS地理信息系统阮将能够将这些信息与原有的地理信息相比对,分析总结出所需要研究的这一地区的地理信息特点。GIS系统还可以将这些信息模拟成图像信息,供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今已经应用在生态规划、地理资源管理、农业农田管理、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很适合应用这套GIS地理信息系统。

四、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比较晚,但是发展的很快。我国非常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基础教育方面也积极培养环保意识,对于专业环保技术人员提供了专业的培训课程并组织优秀的人员出国学习深造。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并学习新兴技术对设备进行不断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成果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很多研究成果给其他国家及世界环境组织提供了优秀的研究资料。

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要向环境破坏预防和环境改善方向发展。我国环境部门要和相关的组织保持良好关系,大家共同改善生态环境。如若发现有破坏环境的现象要坚决治理毫不姑息。

我们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到环境的好坏。生态环境监测使得我们能够快速的、准确的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否健康,就像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需要一个医生进行治疗。为了保证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能够欣赏朗朗晴空,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需要用我门的切实行动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只是这个庞大的生态环境系统生物链中的一员,不要因为我们人类的一时利益冲动,剥夺了其他生物生存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张绪良,王树德,张朝晖,等.GIS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

[2]孙天华,刘晓茹,傅桦.浅评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现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篇8

【关键词】辽河流域 技术库 语义分析 知识规则库

我国水环境管理涉及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相应机构,基本上属于分散型管理体制。鉴于我国的水环境特点和国情,加强对水环境有关方面的技术文档的利用,建立一系列的数据库表对其内容进行存储辨析,以实现智能提取文档内容,提高文档检索效率,加速推进水环境管理技术文档的利用。针对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本文提出了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库的构建方法。

1 技术库构建方法研究

1.1 数据库构建技术

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大量相关的数据存入系统所设计的数据库中,可以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为这些数据的存储、维护、检索提供方便的操作,使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在数据库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实现数据库构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对表中参数使用统一命名规则,并添加清晰易懂注释信息。

(3)使用自定义域定义出现频率高的字段,有利于调整和修改。

(4)设置常用的隐藏字段来满足特殊需要, 使数据库表的设计更加符合系统的具体应用。

1.2 语义分析技术

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常有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对这种社会网络进行分析的一种强大的用来获得和理解文本信息的技术被称为语义分析技术。作为一个在人工智能和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它为知识推理和语言提供了一个结构和过程。

对此,将技术文档中的句子提取出来,根据语义中包含的目标词内容进行语义类型的分析,并形成一种语义搭配,从而对传统的检索技术进行改进,找出语义相近的内容,设计检索系统可以检索到相近的语句内容。计算机的语义分析应用于技术文档的分析,可以消除专家们在提炼文档内容过程中的主观意见,计算机语义分析则客观的检索文档中可能与检索的关键词相关的内容。

由于检索时需要选定目标词汇,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根据用户检索不同目标词,系统设置了记忆功能,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新用户进行推荐,节约了用户再次对相同内容查询时检索的时间。而随着文档数逐渐增多,文档相关词汇也在不断增加,检索系统不断自我完善,区别文档语义和词义的精确度会有所提高。

2 水环境管理技术库设计

在技术库实现过程中,用户可根据系统的功能,在文档中自动提取技术文档的参数值,并作为计算参数存入知识规则库。系统可以根据文档内容自动分析文档成分,并提出有价值的知识供使用者查阅及学习。

2.1 技术库逻辑结构设计

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库的构建主要包括技术文档信息表、关键字词典表、本地化参数表及参数属性表等试题。各实体的逻辑设计如下:

2.1.1 类别

根据“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基本理念,将技术库文档进行分类,将技术文档数据规范化管理,更加高效科学。

2.1.2 技术文档

技术文档可以存储在本数据表中,用户可以通过查询此数据表来查看技术文档的详细内容。

2.1.3 关键字词典

技术文档通过检索比对关键字词典表筛选有用内容和知识,系统可以对筛选内容作进一步处理。

2.1.4 本地化参数

根据对上述系统的详细分析,针对不同地域使用不同的数据进行计算,将数据更精确化,是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2.1.5 参数属性

每一个本地化参数对应一个或多个属性,此数据表将用来存储本地化参数的属性。

2.2 技术库物理结构设计

对技术文档的主要相关内容采用Oracle数据库进行建表存储,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库数据库构建了以下属性表:水环境管理技术文档类别表(编号,类别名称,类别描述),水环境管理技术文档表(编号,名称,描述,所属类别,上传时间,操作员,路径),水环境管理技术关键字词典表(编号,关键字,关键字描述,关键字等级),水环境管理技术本地化参数表(编号,文档编号,参数名称,参数描述,备注),水环境管理技术参数属性表(编号,属性编号,属性值,参数表示区域)。

通过对项目需求的分析及前期设计,完成了技术库表的建立,并建立了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了表之间的相互关联。

3 水环境管理知识规则库设计

根据水环境技术库的要求,将技术文档中各种内容进行整理,并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内容存入辅助的知识规则库。知识规则库的设计是基于水环境管理的技术库以及政策库文档的收集分析而形成的。系统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技术、政策文档并上传,并将实际内容存储于数据库中,供分析模块分析使用。通过对技术库以及政策库内存储的文档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内容进行整理,存入知识规则库中。

系统通过使用者提交文档,并对文档内容形式进行划分,区别公式、表格以及文本等内容,并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文本内容才去传统的文本分析,提取有用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M行进一步的筛选处理,提供给用户;对表格内容,系统提取了表名并将表格内容呈现给用户;对于文档中的公式内容,文档提取出了部分公式介绍内容对公式进行注释,同时提取保存公式内容的图片存入数据库,而公式的存储则需要人工协助录入,实现对文档的半智能分析。

4 结论

本文根据辽河流域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现状,通过对水环境相关的技术文档进行整理存储,并采用语义分析方法对存储文档进行分析,根据关键字词典进行分析预测,将各种不规则的文档内容进行统一整理,提取表格、公式及关键文本等相关内容,并将其存储为知识规则,以便于用户对关键技术的查阅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孟伟.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J].中国工程科学,2013(03):4-10 .

[2]程丽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应用[J].福建电脑,2008(07):41-42.

[3]李博湘.数据库设计技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237-238.

[4]王水利,黄广君.基于语义分析的查询扩展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1(08):77-79.

[5]刘云峰,齐欢.中文信息的潜在语义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

夏广锋,现任职于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水污染及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研究工作。

付立冬,现任职于沈阳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吴赫,现为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作者单位

篇9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联盟以其卓有成效的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与促进图书馆整体化发展而受到世界各国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图书馆联盟的研究已日趋成熟。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以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和珠江三角洲、中国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联盟相继成立,以其强大的整体力量为图书馆提升水平、拓宽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环渤海经济圈内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如何依靠自身的资源、科技、信息、人才优势组建区域图书馆战略联盟,更好地在开展读者服务的同时为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辐射提供图书资料文化信息支持,应该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环渤海经济圈组建图书馆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1.服务于环渤海经济发展的需要

环渤海经济圈涵盖京、津、冀、鲁、辽三省两市的32个城市,分布于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的广大经济区域。其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8.2%,接近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总和。这一区域将逐步形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经济区内开始形成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已日益显现。由此可见,环渤海经济圈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板块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在起始阶段又存在许多无序或空白,比如资料保障体系远远不能够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信息科学的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作为高校图书馆应当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首先举起这张牌,牵头组建环渤海图书馆联盟,进一步畅通环渤海经济圈的信息渠道,为促进环渤海经济发展增添一份力量。同时,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会相继崛起,城市发展进步同样给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发展,信息先行。作为区域内各城市的图书资料、文化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通过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整合、增值,提升区域图书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环渤海乃至于全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借助联盟这一平台把自己打造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科技文化信息中心。还可能把信息科学做成服务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这或许是联盟的又一优势所在。

2.共建环渤海经济圈企业文化的需要

一个持久发展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在于有持久的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魅力”,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源泉。在诸多优秀的大型企业中,无一不是“文化落地”。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企业的创造思路和文化素质是造就一个优秀企业的核心力量。

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都有不同层面的文化建设缺失问题存在,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文化建设一般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他们注重于产品的产出和卖出,对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只是一般宣传报道和销售公关,宁可花费高昂的广告费用,也不愿在技术资料和文献信息建设上投入,忽视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的深层次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不投入、不作为状态,对于产品的文化含量、职工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基本没有纳入企业管理层面,企业的文献资料短缺,即使是大中型企业的图书馆也只是停留在科普和文学作品的收集上。据调查,廊坊市各企业图书馆文献信息占有量总和严重不足,职工的文化素质得不到提高,文化生活与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企业文化层次的提升和再发展;其原因就是大企业对图书馆作用认识不足,小中型企业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图书馆建设。而且从企业角度考虑,它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在文献信息的投资上一蹴而就。作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的高校图书馆应当同企业一道联手共建环渤海经济圈图书文献资料保障体系,形成图书馆联盟,支援企业文献信息和文化建设,畅通文献交流渠道,为企业提供短缺文献及数字化信息,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和发展后劲。

3.打造环渤海经济圈文献资料保障体系的需要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区域,对于已经形成的经济上升强势,以什么来保障它的可持续发展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文献资料保障体系是否发达和先进,这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必要投入。信息化时代谁先占有或获得知识信息谁就抢占发展的先机,尤其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情报的获得则主要靠情报信息的供应站――图书馆来完成。因此,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应当联手打造本区域的文献资料保障体系,结成统一的图书馆联盟,以此来满足辖区内用户特别是企业对文献资料的需求,着力建设丰厚的信息资源群落,为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

二、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图书馆联盟的建议

1.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随着图书馆联盟的不断涌现,图书馆联盟的运行模式逐步成熟,但是部分联盟馆一直处于低层次运行状态,甚至成员馆之间矛盾重重,致使联盟工作举步维艰。为确保联盟组织能在成员馆与非成员馆之间发挥强有力的作用,首先要确定联盟核心图书馆,成立一个执行委员会,主任单位应该由区域内国家重点大学图书馆来担任,执行委员会总体策划和负责本项工程的实施细则、筹划和申请资金援助项目、审查发展会员馆、组成强有力的联盟主力馆;签订图书馆联盟开发契约,促成成员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解决联盟之间合作开发文献资源中凸显的各种矛盾;合理搭配数据库结构;确定网点和节点的位置等等。

2.联合引进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数据库

在引进数据库方面,建立自己的CALLS文献中心。在以往采购中各馆都是根据自身馆藏的需求来建立,实行联合引进,在联盟的运作上要重新考虑数据库引进的方式,整体规划各学科引进的侧重和偏移。一是建库中要坚持点和面的原则,对于各馆的特色文献信息的典藏,要给予重点满足,但一定要考虑重点企业重点客户急需;二是对于大众化数字资源的引进要集中买断,节约经费;三是联合扶持重点资源数据库,由联盟亲自规划区域内的数字资源的特色库藏,或加或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出本馆的合理数据库群落。集中购买诸如像书生公司开发的企业用户需求的书生网友软件、书生企业通、书生CRM(业务助手)、进销存、AnySo商

业搜索、CHINAPP品牌网等产品,全面满足中小型企业用户不同阶段的多种发展和成长需求。为用户提供“企业信息化一站式服务”体系,使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方便快捷的手段获得最新的数据资料。

3.构建地方特色数据库

由于联盟涉及到五省两市,区域广大,企业分布带狭长,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数据库建设中要根据就近的原则,在不同省区内确立一所有实力的高校为本区内的牵头图书馆,以本地区、本辖区的信息需求为目标,建立适合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使数据库群落分布科学合理。建立特色数据库,应由联盟馆统一确定特色性质,力保图书馆联盟的整体数据库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地域特色和实际需要相结合,避免图书馆联盟内数据库的重复,造成经费的不必要浪费。

4.建立学科文献中心

在联盟内各个成员馆建立学科文献中心,主要是要覆盖各馆现有重点学科和专业,一方面使各馆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能够使各馆本身的重点学科建设纳盟的文献中心,提高本馆重点学科的建设力度和使用率。重点学科数据库建设应突出中国特色、地区特色、专业特色。在特定区域内建成部分精品库,所谓精品库就是面向高新科技区需要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精品库的建立不在多而在精,这是提升联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使客户在联盟内享受到在其它地方不能得到的数据和情报,为本地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馆联盟要按照联盟规划,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尽快实现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编目等功能,实现成员馆之间的共建共享。对于馆外读者实行通用证件,用户可以凭借手中的通用证件,享受到联盟馆提供一站式、无缝集成的、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提高用户对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力争使联盟内客户能在某一个节点上都能够查阅到自身所需的文献信息。

6.加强企业调研与对外联系

一是开展对环渤海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争取对辖区内各企业的性质、生产状况、生产水平、规模产品、企业文化等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尽量使联盟数据库分布合理,具有针对性、有的放失地对企业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地方团体、工商企业的积极性,并在运作中力争得到企业经费资助。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特别是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得政府的规划、指导和政策及人、财、物的支持。

篇10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人文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7-00-02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水平的推动下,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头戏,归根结底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如远程通信、三维成像等,借用这些技术实现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资源访问服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为人类文化、知识等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对提高学校图书馆质量、提高读者素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实际上就是从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身上体现和流露出来的精神面貌与素质,具体可以体现在其外在形象、言语作风等。读者,特别是学生在日常接触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候,工作人员的行事作风与形象素质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非常重要。建设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就是要力争让大学生置身于人文环境优雅、自然环境优美的环境中,为人类文明与知识的传递创造良好环境。

一、人文环境与图书馆的关系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及人文环境建设的含义

高校数字图书馆承担着高校人文建设水平与经济实力展示的重要任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窗口,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非常重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知识与文明传承方式的全新方式,也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媒体形式不再局限于文本,而是向视频等更立体多元的方式转变。这些全新的媒体形式所传递出的知识与文化,以及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均是大学生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人文环境建设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高校数字图书馆与人文环境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方面高校数字图书馆承担是人文环境建设与凝聚的重要平台,是研究、宣传、提炼人文环境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人文环境的建设水平高低,影响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大学生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便捷高效地获得想要的知识,汲取人类文明的养分充实自我,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自我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高效数字图书馆所营造的人文环境,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氛围和土壤。基于此,高校在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同時,应对人文环境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投入,力争数字图书馆硬件环境建设与人文环境得到双提升,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知识传播环境,让更多的大学生热爱读书,为促进民族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

(一)重视并体现人文关怀

人们对一个服务场所评价,通常会提到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而读者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评价水平高低,往往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形式等。高质量的图书馆评价,一定是以读者为中心,重视人文关怀的,优质的图书馆一定是一切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关心读者、服务读者,尊重读者,能够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强烈、周到服务的,是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读者群体能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实现自我人格完善与提升。因此,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和能动性,把人文环境建设与自我提升紧密联系起来,提升自我服务水平和态度,大家凝气聚力创造好的人文环境。

(二)打造良好优雅的体验环境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同样是其人文环境体现的重要手段,优雅清净的自然环境建设,能够为大学生读者提供良好的审美情趣。除了加强硬件环境的设计与改造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在馆内开展各种人文宣传教育,如大学生礼貌用语展示、大学生形象塑造方式展览等,也可通过一些细节的设计与装饰,来增强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与色彩,促进管理人员形成“营造好的人文环境是我的责任”这种意识。另外,在制定图书馆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时,要从人文立场出发,以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为核心,让大学生读者置身于强烈的文化氛围。在布置和装饰图书馆时,可以利用各类名言警句,正面激发大学生读者的求知欲望。也要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报告交流会等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

(三)始终强调其育人功能

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育人,高校图书馆在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当前,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借用各类先进的媒体手段,将育人融于技术使用和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互动交流平台和技术,如微信公众号、群等提高与读者的互动,提高读者对知识文献的挖掘和利用程度,强化育人功能。

(四)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建设

任何建设其核心都是对人的建设。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内部工作和服务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构建,一定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应建立完整科学的人员培训与进修制度,构建合理的人才体系结构,以培训、进修等方式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制定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利用各类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活动等,让广大管理人员了解高校图书馆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加强管理人员理论水平。

(五)打造独具特色的本校馆藏

特色馆藏,指的是高校图书馆依据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与风格,所收藏的具有强烈的学校特色的图书及文献资料。建设特色馆藏,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注重“地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建设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料库。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将公益性投入提上议事日程

公益性特点,也是一个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水平。高校图书馆应在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建设人文环境时以学生为本位出发,力促建设能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与审美品位的环境,助力高素质人文环境的建设。

(二)重塑“以大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知识获取和人文观养成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所建设和提供的文献体系,应充分体现以大学生为本,在馆藏结构方面要有计划性地建设德育书籍和期刊,要始终把为大学生服务牢记心头,要注重内容服务质量建设,坚守大学生文化建设阵地,为大学生文化素养建设提升提供指引和方向。在服务理念上,大学生德育教育应落到实处,把育人的价值观融入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三)打造集审美与教育于一体的人文教育环境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文献检索平台与环境,如电子阅览室、声像影音室,甚至有很多高校还专门建了多功能休闲厅,为大学生文化娱乐提供场所。在日常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始终强化为学生服务的精神,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与人格魅力,以人性化的服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人文教育质量

为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水平,提升人文教育环境,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各类团体活动,通过举行知识竞赛、进行优秀专题展览等,借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体与形式,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德育思想水平。特别是,图书馆可利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专题文献展览借阅活动,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形式,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俨然已是大势所趋,在强化硬件建设,为大学生读者群体创建前沿、创新的数字化借阅检索平台的同时,高校应充分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应认识到硬件建设与人文环境建设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在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与资源,要通过强化人员素质建设、加强装饰、馆藏等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水平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曾小莹.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作用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4):111-113. 

[2]趙生辉,朱学芳.我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4(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