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1 17:3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篇1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

其中,“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篇2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必要性;策略

一、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微课,是指作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微课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其一,微课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更丰富、直观的去讲解知识,让所授内容有趣易懂。无论是网络动画、手机拍摄还是录屏软件,教师都可以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去呈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利用微课,

其二,微课可以让教师在授课前对学生学习有大概的认知。微课可以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认知,为课堂教师的讲授做“预热”。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在看微课的时候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而且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三,微课可以使教师兼顾到全部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尤其是薄弱生。微课针对性强,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重复观看,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所录制的微课都是教师多年教学所累积的精华,这些微课不仅方便学生预习、复习,也可以留住这些“精华”,方便以后有需要的时候针对性复习。

其四,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自主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被动的学习不如让他自己学会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微课的出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先自主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像教师求助。微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对学习赋予激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微课的内容不够有“性格”。微课教学时间较短,需要具有一定的课程特色,不能做的平铺直叙。据调查,现在有很多的教师在做微课的时候,将课堂教学上的全部内容,压缩在了微课的几分钟教学时间内,这样的设计完全掩埋了微课所具有的特点。

其二,其结构缺乏完整性。“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在有时间的限制下微课应该拥有完整的课程结构,然而如今网络上现有的语文微课,却很少有完整课程结构的微课。

其三,微课的资源相对来说还不够全面?微课是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而又相对独立的微型学习资料。而如今网络上出现的绝大数语文微课都仅仅是个教学视频,与之相符合有配套的资源却较少,而资源不够全面的微课能够带给学习者的效果会比预期的相差甚远。

三、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应对策略

在对初中语文微课进行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语文学科与微课相结合的特点,而且更要考虑到中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特点。所以,在教师设计微课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其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无论是教师应该讲授的内容还是要开展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微课的设计更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明确什么内容是他们所想要学习的;在学习资源上,要以学生为本,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的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二,结构组织策略。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而且资源容量小,所以应该在有限的时长内保证结构的合理完整。视频的开头起关键性作用,所以要具有足够的吸引性,这就导致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了良好的开始,教师就可以编排教学内容的重点,而在最后教师还要言简意赅的概括内容,让学生对比微课具有更完整的了解与认知。

其三,微课内容组织策略。一个效果良好的微课首先要对该课程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一合理的划分,根据课程知识的逻辑关系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的分解,同时保证知识点划分过后局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从而给予学生更清晰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四、总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微课便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之一。微课作为现代教学的产物,对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进行了转变,微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打破了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种“枷锁”,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以及更加直观生动的图像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听力训练;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写作水平

一、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这样才能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采取正确的听力训练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理解短文内容,高效准确地完成规定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语文听力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听力训练,多看、多听、多记,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在做听力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找出关键词,并牢牢记住这些关键词,将其熟记于心,学生还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即使记不住完整的内容,也要将一些重要的词语记录下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将其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学生如果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自身的听力能力和语文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讲故事、诗朗诵,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仅靠个人力量去获取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毕竟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有限,通过这种途径,学生能从更多的渠道获取语文知识,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使学生的知识面逐渐扩大。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大意,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在其中做好引导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表扬,并对答错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自主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将阅读作为自己的日常活动,使之变成自己的习惯,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提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能够直观体现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能力,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标准。因此,作文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写随笔、日记和周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情况,选择合理的写作方式,这样学生在叙说自己的内心烦恼和情感故事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在长期的随笔、日记和周记写作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事和烦恼都写在里面,这样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从以上几点做起,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及时备课,更好地写好教案,多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结,并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采用情感教育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并严格按照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将自己作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导,将学生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以良好的教学意识为基础,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根据创设的语文教学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延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写课后小结的好习惯,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效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而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对语文学科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和实践,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5).

[2]张中礼.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常见模式[J].学周刊,2014(11).

[3]王柳柳.如何让初中语文早读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8).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独特;独立;独自;探微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人们在追求着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但人们似乎缺失了对语文课堂教学高效之真谛的认识,把感悟感受的千人一面简单地看着其高效,所以,我们学生的阅读过多地没有了学生自己的经验感悟。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不去思虑学生自身的阅读鉴赏,那语文教学的所谓高效是站不住脚的,也完全不利于我们学生的发展。平时的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三独”上做了一些探究,形成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拙笔于此企求得到方家之教正。

一、语文教学必须追求学生之灵魂的独特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总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不但广泛而且显得十分的深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在追求学生的高尚灵魂的,但是,我们却忽略了那是学生,那是一个个还在成长中的学生。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去较为理想地遵循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多元性的原则,那么我们的学生则体现不出其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生动性、活泼性、发展性。所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学生阅读鉴赏之灵魂的独特我们还是需求积极而又努力去予以追求的。在平时的语文阅读鉴赏中尊重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则变成了我唯一的追求。譬如教学柯岩的《,你在哪里》,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则体现出十分的多元性,我们的教学有时总是局限在对共和国总理的赞叹和赞美中,而我们在教学时则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面,不少学生把的形象寄予以所有人民公仆的希望,他们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公仆就应当以为楷模。由此产生了诸多的怀想人民公仆的念头,学生们的眼前便浮现出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人民公仆的形象。不少学生还产生了这样的遐想,如果将来我成为了人民的公仆,将努力以诸多熠熠生辉且光彩夺目之人民公仆为光辉榜样,努力服务于广大的人民大众。还有学生以为即使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要像雷锋一样光辉自己的一生。

二、语文教学必须追求学生之思考的独立

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鉴赏离不开引领学生去思考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乃至于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去充分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从某些意义上告诉我们:要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阅读建设的过程则应当是我们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而要想使得学生去独立思考,首先要求得学生的独立思考得到我们老师的尊重。从广义的角度讲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单纯就是看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的正确率,即使是有悖于良好道德情感的我们也应当持有尊重的态度,只不过是加以一定的引导罢了。譬如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学生对作品的主人翁的看法则存有着较大的差异,有着诸多的学生这样去看待韩麦尔先生,说其并非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其理由是已经是最后一课了,为什么先生不带领学生走向人民当中利用游行示威的形式去唤醒广大的人民大众起来反抗外国侵略者呢?这不是典型的不爱国吗?应当说学生的这种思维虽然有些不太切合已被沦陷之法国当时的实际,但是,它是我们学生阅读鉴赏独立思维的结晶。这说明学生在独立思维中,而且已经获取了独立思维的结果,学生的非亦步亦趋理应得到我们的认可。所以,在交流互动中不以学生的这种创造性的阅读鉴赏为不顺,而以此将学生的阅读鉴赏推向了,使得我们学生的阅读鉴赏迈入更为深刻的层面。

三、语文教学必须追求学生之成长的独自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所教学的初中语文从一定意义上讲要使得我们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学生们的不断有效的交流沟通中,更为广泛地吸收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进而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们的精神成长不是被动性的而是主动性的,也就是说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精神成长是独自性的。如何使得学生的精神成长成为每个学生的独自追求或者说是主动成长,必须重于学生对文本所涵盖的内容去得到充分的陶冶和启迪。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对文本价值观念的感悟不必就完全去需要一律,如果一律化了学生还是有些受不了的,学生的思想窃以为亦跟人的胃功能一样,不见得所有的胃都能去接受所有的事物,也不见得所有的食物对所有的人都有其营养之价值,窃以为学生接受营养的多少应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精神成长应由学生在一定的时段以及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去不知不觉的完成。譬如我们让学生去进行古诗文鉴赏,由于古诗文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而诸多的作者本身的际遇亦存有相当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作者由于经历过多少人生的坎坎坷坷,对时局总会有一定的偏见或者说就是一种怨恨。有时亦可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有所体现。那么,学生在阅读鉴赏古诗文时我们则应当引领学生创新阅读,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或者说是要求我们的先人古人。对于他们的一切都要比较辩证一点去进行认真的思考,这样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才能趋于比较合乎于我们学生的发展规律,那么学生的成长也就显得更为独立自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1998(9)

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在逐渐的摸索中,寻找出一些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堂教学导入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不够成熟,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难免因为某种学习上的挫折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注意课堂教学的导入工作,做好教学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参与到教学中,否则,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学习动机,让学习漫无目的,不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师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在课下也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素材,促进学生在课下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可以通过一些由文学题材改编的影视剧目,进行推荐,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语文教学的内涵,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让一些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陪衬”,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不仅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情感的体验上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所以长时间的恶性循环,逐渐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潜能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一个缺乏学习氛围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其次,教师要通过任务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长时间的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最后,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设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引入情感教育,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运用情感策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不仅要学会对知识的运用,更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因素,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中,不断改善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建立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被关注的感觉,体会到班集体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通过情感策略的运用,以情育人,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愉快的氛围,在融入情感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放松精神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配合默契,并将自己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摆脱了传统教育对学生思想上的束缚,使学生对语文教学重新认识,也使教师改变了以往强制学生学习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注入到生活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也能更加深入地领会语文教学的思想内涵。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才能享受语文给学生带来的审美感受,才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语文,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也在不断寻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来改变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也在不断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逐步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是一种重视情境建设、情感教育的教学形态。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要充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更要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桂红.“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7(11).

[2] 何小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8).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作文;感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67-01

众所周知,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推动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与表达等各方面的掌握,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而目前存在作文难教、难写的现状,从而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新时期,教育教学逐渐加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合理的引导学生快乐的写作

其实有很多学生谈作文色变,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差的原因都是不喜欢,不愿意去写,从而导致作文水平偏低。事实证明,消极情绪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新时期,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合理引导学生快乐的写作文。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热情奔放、喜欢表达、善于交流的,好朋友之间总是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但是遗憾的是,有相当部分初中学生在作文中却没有什么话可说,甚至是无话可说,但也是套用材料、说一些毫无新意、枯燥乏味话语。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赋予更多的快乐因素。比如可以自主命题。每个学期,我都会开展学生自主命题作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作文空间中,充分品尝到自主作文的快乐。在开展自主命题作文时,教师不应该在体裁、题材等方面加以限制,要有效鼓励学生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写自己最善于表达的文体,给予学生更多地表达自由。真正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快乐作文的情趣。是走出课堂。若想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就不能只拘泥于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近社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语文教师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鼓励和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去有效靠近自然、走进社会。融合学生亲身感悟、亲身体会的作文,才会真正有真情实感。才会是真正的好文章。相互批改。通过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可以不断让学生看到他人的写作优点,折射出自身的写作缺陷,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如此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的,先将范文印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范文之后,告知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要求。最后再要求学生写出切合实际。摆明优点和不足的评语,写评语也是一个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载体。通过批改作文,既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作文技巧.又为学生插上快乐作文的翅膀。因此,新时期,对于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乐趣,使得学生快乐的进行写作,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重视培养学生情感的升华,建立良好的写作习惯

对于写作的训练,不能仅仅为了考试。为了考试的写作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从而降低学生写作的热情。其实,写作是以生活作为创作源泉,由于某方面情绪受到触动,而产生的各种感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对于学生的写作指导,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帮助学生构筑起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达到对于各种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并建立起写作的兴趣及自信心。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作为载体,充分把握教材中的经典篇章在写作技巧、写作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展示,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锻炼,并着重从某个容易触发学生情感的关键点,进行情绪的渲染和调动,努力帮助学生激活并调动其内心的情感。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写作的成就感为引,来激发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欲望,并通过不定期地沟通,来潜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持久的写作。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写作与个人气质修养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懂得写作的人,其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感染力、吸引力,以及因为某些人懂得写作而受到众多人的喜爱等现状,激发学生对于自身写作成就的想象,从而帮助学生在情绪上消除对于写作的抵触感。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分析这些颇有写作成就的人的写作历程,来为学生指引获得成就的路径。只有这样,有情而作的文章才是我们希望出现的文章,只有这样,才符合我们语文学科的教育要求。

三、组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本文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做一探讨。

1 善于设计课堂导语,努力创造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融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 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利用情感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学《木兰诗》可从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入手,教师简介木兰从军的故事及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自叙自己求学读书的经历,说明童年的乐趣既在嬉戏玩耍中,又在读书求知中;教学《天净沙・秋思》可用音乐《橄榄树》为导入背景音乐,再这样设计导语:“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部作品,它以极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该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英国哲学家宾沙夫茨伯里说:“在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变化莫测的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在文章开头反复强调“诺曼底”号漂亮、年轻,安全行驶没有问题,但后来却遇难,那是否与前面的说法矛盾呢?类似的问题既使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阅读,加深体验,也使学生在感悟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加一次审美的体验。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怎能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3 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成语“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教师的满腔热情,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大星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比信任地把这颗大星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面像儿童对待我们一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与和谐。”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 教学衔接

引言

对于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有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体化”意识,提前做好规划工作,沿着正确的教学思路,开展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要加强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就应当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当然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适当渗透高中语文知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温习或者回顾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便于新的语文知识结构的建立。

一、打好基础,稳步推进

中学语文教学衔接涉及教学双方的各个环节,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前奏。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初中语文的时候,要有前瞻性,扎实推进初中语文的深度教学,给学生们打好初中语文基础,为进一步的深造打好基础。就实际教学来说,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基本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教学,稳扎稳打,各个击破,例如,初中教材介绍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拼音、标点、修辞等等常识,这些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十分准确地教授,这是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只有打好这些基础,才有利于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才有利于方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理解和接受,才有利于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向纵深开展,提高高考的语文成绩。

二、步步为营,纵深学习

初中语文知识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这是针对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而设置的。在学习过程中,多少依靠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以及复习,加固知识,在学生自身的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知识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知识网。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活动,抑或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初中语文知识的活动,都要步步为营。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学创作。笔者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把语文知识学会、学活、学扎实,我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我要求学生每天写100字,这个要求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若要求其每天写的字数超过100字,学生们就很难坚持下来。毕竟学生们是刚才小学升入初中不久,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还不能得到全面提升。

所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都要写作,每天的积累来增加他们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笔者在规定初中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每天写作100字的时候,并没有指定非要每天都写日记,或是练习其他的文章体裁。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现实的理解,有感而发,写一些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十分有效的,也对初中语文知识和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十分有利。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升入高中时,他们在初中养成的写作习惯,促进了他们整天作文水平的提升,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侃侃而谈,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让鲜活的内心理解和感受诉诸于文字,让读者也读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从知识结构来看,初中知识比较注重基础,因而,初中语文向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例如,笔者在对初中学生讲授如何对词语理解的时候,就适当地进行了高中内容的介入,并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首先要学生把遇到的新词汇,带入到具体的文本语境当中,让新词汇在语境当中,焕发自身的新涵义,便于学生思索。

之后,学生再遇到新词汇的时候,往往不是急着找词汇书,而是把新词汇带入到文本当中,仔细地推敲,这就训练了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阈限在词汇书的范围,而是贴近文本本身,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具体词汇的理解也更加准确了,加强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在初中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牢初中语文知识基础,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高中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课业任务较小学的课业,有明显加重的倾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广泛积累知识。有些学生因为课业的繁重,出现了一些上课烦躁不安的情绪。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奋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的心理状态由畏难到坚强,由坚强到焕发热情,以火热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有初高中语文教学“一体化”的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注重打好初中生语文教学的基础,稳步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对知识的教学要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纵深学习。加强初中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通过以上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才能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便于他们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石红袅.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写作教学;兴趣;实践;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14-01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少学生对写作也是充满恐惧感。要想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首先要重视写作教学,然后才能据此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策略。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更新理念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方渡中学的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当前时期初中阶段语文写作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重视兴趣培养,从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写作

现如今,很多学生乃至教师提到作文就色变,都存在一定的畏惧感,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都无法主动地进行写作,全部都是被动的进行写作,作文质量可想而知。同样,在现如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师和家长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也对于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枯燥的思维定式和匮乏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们从内心惧怕写作,从而不能更好的接受更多的写作指导,然而,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对于学生平时的影响还是考试的影响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其实,写作,不但是一个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展现的过程。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写作视为一种美好的陶冶情操的途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回首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因此,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作文写作指导过程中的又―重要研究课。当然学生们在不断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免略显乏味,学生们困于教室中使得眼光具有局限性,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出应试教育,全面的走向现实,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创作。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写作的思路,学生们自己本身产生想要写作的兴趣,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佳作。在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两个方面,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和写作动力。写作兴趣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新时期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写作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勤阅读,勤实践,注重积累

不容否认,初中语文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不再是小学语文作文简单的流水账式记叙,也还未达到成熟的论述文章水平,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初中语文作文需要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观察并形成各种素材,再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进行加工创造。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素材和资料积累,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地阅读,适当地给学生指引阅读的方向,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中自己最为喜欢的句子并做简要的品析,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样一来,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定会在平时的习作中尽力模仿,在模仿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节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课上介绍自己在近期阅读著作或是自己所摘录的最好的句子、段落,给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通过这样的长期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掌握的实践资料和文学功底都有一定的提升。在实践中开展作文教学还可以通过日记、课外小组互动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日记来训练学生自主的写作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通过小组互动学习来促进写作的交流,扩展思维,对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这也符合了新课改教学贴近实际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鼓励学生阅读、实践,从而为写作提供素材。

三、合理,创新,多模式批改作文,最大化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篇10

关键词 语文素质 教育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初中学生听读写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科学地制定阶段目标,追求其教学活动的整体效应,使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立体的网络和层次,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通过心智、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其教学目标。

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育学本身是一对矛盾,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与学中存在着两个积极性,一个是教师的积极性,一个是学生的积极性,而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过分强调教师教的积极性,学生学的积极性却忽视了,我们要正确估价学生的能力,切不可把学生看成什么也懂,什么也不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地听老师讲,一跃而变为课堂的主人,真正的实现“我的课堂,我主宰”。

(一)讲读课上,教师讲读、示范,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运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读书方法。在进行课文教学中,通过“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放”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而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远远适应不了其发展的需要。

(二)自读课上,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策动、自我受理”。自修课,要求学生自己读全篇课文,一般运用联系法,即运用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本领(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前后文的照应及对比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在书中找答案解决问题等等方法),把课文读懂,读有所得。传统教学中都是老师提出问题或课后现成的问题给学生去思考,而现在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自己发现、提出有关书中很重要的问题,围绕问题,从书中找出答案,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并展开讨论。通过自读课的学习,使他们明白上自读课,要自己不断反复、努力地去读懂文章。

二、正视现实,在“应试”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应试”中的标准化试题,采取学生自编、自考、自评。评议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素质的教育。这种素质教育就考试而言,集中地反映在阅读和写作上。但是目前“应试”中的“标准化”试题已经严重防碍了初中语文教学。大量事实说明,教师们忙于标准化考试,甚至在为一些近乎文字游戏兜圈子,结果学生们往往只是死记一些“鸡零狗碎”的知识。这些知识如同一块“敲门砖”,一旦敲开,它们便再也派不上用场了,至于提高语言素质,就没有多少着落。然而标准化考试一时回避不了,不如来个“欲擒故纵”,变“废”为宝。我们从单元检测开始,首先告诉学生学校印发的单元测试题只看不考,然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具体确定考试范围,对字、词、句、段、篇知识点、能力点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学完一单元后据此每人自编一个单元的标准化试题,然后互相抽签,互考互批,最后教师讲课。实验结果说明这是一种功效明显的检测、反馈方法,它是学生由被动应试变成作主动应试,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因此得到了巩固,语言能力提高了,应试能力也增强了。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著名教育学家刘正国先生指出:“教师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和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语言的活动和交往,离开了生活的运用和实践,便难以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难以使语文知识内化为真正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教育务必“少时高效、轻负高质”为教学效果的标准,高度突出实践的教学环节。

四、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根本

(一)《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人格养成主要受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样样都是大事,今天“失之毫厘”,明天就“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