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12 00: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寓言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典寓言故事

篇1

一、法律与立法

多年前,有一个伟大的国王,他很聪明。他想为臣民立法。他从一千个部族中召集了一千个人来到京城,为他立法。

事情终于实现了,但是当写在羊皮纸上的一千条法律放在国王面前。他读完后,他的灵魂深处悲伤莫名。因为他从不知道在他的国度内竟有一千种罪行。

他叫来了书记员,嘴角上带着微笑,开始自己立法了,他只列了七条。一千个智士愤懑地离开了他,为族人带回了他们立下的法。

每个部族都听命于智士带回的律法。于是直到今天他们一直拥有一千条律法。

这是一个大国,但它有一千所监狱,关满了违反一千条律法的男男女女。这确是一个大国,但国内的百姓是一千条律法的立法者和独一无二的聪明的国王的后裔。

二、一神和众神

基拉非斯城里,一个苏菲派教徒站在寺庙的台阶上劝戒众人参拜众神。人们在内心里自忖道:“道理我们都明白。但众神难道不是和我们住在一起,随着我们一起行动的吗?”不久,另一个人站在集市上向人们说道:“世上本无神。”听了他话的人,对他传播的消息都暗暗高兴,因为他们都怕神。

另一天,来了一个颇有辩才的人,他说:“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人们听了十分沮丧。因为在他们内心里,惧怕一个上帝的审判甚于众神的裁决。

同样的原因,又来了第四个人,他向人民说:“有三个神,他们像一个人一样住在风的上面。他们有一个宽厚的母亲,她也是他们的伴侣和姐妹。”

篇2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了起来!

秘诀1: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五枚金币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秘诀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扫阳光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

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秘诀4: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秘诀5:成功者自救。

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秘诀6: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请不要开错窗

篇3

[关键词]油田钻井 废弃泥浆 固化处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X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87-01

目前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在石油行业已经普遍的开始应用。作为石油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对象,油田钻井废弃泥浆不仅仅具有着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而且也含有碱类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一旦遇到雨水冲刷,将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后果。此外,油田钻井废弃泥浆还属于一种固体垃圾,对其处理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加强对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去除废弃泥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成为了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1.钻井废弃泥浆的污染物组成及危害

废弃钻井泥浆成分复杂大多呈碱性,pH值在8-12之间,甚至达到13以上,且色度大,外观呈粘稠流体或半流体状,具有颗粒细小,含水率高,不易脱水,粘度大等特点,由于钻井泥浆中含有多种有机和无机类化学处理剂,个别污染指标甚至超出国家允许排放浓度的数百倍,其中的主要污染物有:(1)悬浮物(2)酸碱物(3)有机质及其分解产物(4)油类(5)重金属(6)盐类(7)其他化学添加剂。

由于废弃钻井液成份比较复杂,钻井废弃泥浆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表现为:(1)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2)各种重金属滞留于土壤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繁殖(3)过高的pH、高浓度的可溶性盐及石油类造成土壤板结,危害动植物的生长(4)废物中的有机处理剂使水体的COD、BOD增高,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

2.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现状

当下在针对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方面的技术应用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有效的加强了控制。所以,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依然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3.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难点

3.1 油田地理环境不同

对于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应用而言,需要针对不同的油田地理环境特点去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从而适应当地的条件。在钻井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通过添加一些有效的化学处理剂,这样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加入不同成分和数量的化学处理剂。这种做饭,既保证了废弃泥浆固化处理的针对性,有提升了处理技术的效果。

3.2 油田钻井废弃泥浆特点不同

由于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必然需要具有针对性,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进行操作。这样就给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技术的资金、时间投入。对于需要工艺相对困难的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处理来说必然需要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充满了很大的挑战。

3.3 环境变化导致稳定性不足

在目前的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上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田的环境不断的发生改编,这样势必会对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带来难度,技术稳定性不能够保证,严重时可能再次发生污染事件。所以环境变化导致处理技术稳定性的下降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3.4 部分油田废弃泥浆会污染周围生活环境

油田位置是多样的,其中一部分油田距离人们的生活区较近,因此一旦出现废弃泥浆污染现象,就很可能给周围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源的污染以及农田的污染,因此关注油田废弃泥浆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十分有必要。

4.改善油田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措施

4.1 推广化学固化法

化学固化法是目前对石油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这种技术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掌握废弃钻井液的性质情况,通过利用有效的固化剂实现对废弃泥浆的处理。通过固化剂与泥浆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将其中的重金属元素以及碱类物质从废弃泥浆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有效地对废弃泥浆固化处理,保护环境。

4.2 做好固化剂的选择

不同的废弃钻井液需要选择不同的固化剂进行处理,固化剂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和作用。而且固化剂的选择将会直接作用于对废弃泥浆的处理效果。所以在整个选择过程中,必须要对固化剂的参数做好严格的考察,保证其能够适应所处理的油田钻井废弃泥浆需要。一般而言,固化剂主要包括了有机固化剂和无机固化剂两种。它们在使用范围以及性能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并且无机固化剂在投资成本方面相对较高,而且对具体的处理效果较强。需要认识到的是有机固化剂在对废弃泥浆处理方面存在着时间限制,随着时间的延续可能导致作用的下降,从而引发二次污染现象。这些方面在无机固化剂上则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如无机固化剂成本低,相对廉价,而且渗透效果比较强。因此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4.3 推行实施无害化固化处理技术

油田钻井废弃泥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涉及到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农田情况,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推行实施无害化固化处理技术非常关键。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原理就在于将废弃钻井液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和固化,使其变为无害物质。同时,进行完转化和固化之后,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检验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如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在废弃物中依然存在着危害物质,则需要进一步对废弃泥浆进行处理。只有达到既定的标准,将有害物质有效排除之后,才能够保证废弃泥浆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固化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固化后的物质可以发挥与土壤同等的作用,使其能够适应耕种标准。

5.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对油田废弃泥浆固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目前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废弃泥浆存在着分布广泛、相对分散的特点,其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以及碱性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固化处理,对当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废弃泥浆固化处理的结果上,应当使其能够满足耕种的标准,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张永丽;刘慧;张举;阎宁;;钻井废液固化治理技术在四川油气田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8年02期

[2]梅宏,韩新芳,于海宁;XG废钻井液固化剂的作用过程[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邓皓;孟庆海;王蓉沙;刘光全;谢水祥;许毓;;废混油钻井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4]赵雄虎,王风春;废弃钻井液处理研究进展[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年02期

篇4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诗文经典,知识广泛,包容博厚,辞章精华,内涵丰富。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灿若星空的优秀诗篇,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正是国人醉心诗词,热恋古文化的真实写照,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二)、课题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经典诗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3、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人文修养。2、 通过对诵读经典诗文与古诗文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探索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并构建古诗文“知―读―悟―拓”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对罗浮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和整理,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4、通过课题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师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研究如何把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新课程下弘扬罗浮文化策略以及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4、如何融合新教材古诗词、罗浮诗词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诗词,精心筛选,编写一套以中华古诗文经典为核心的具有罗浮特色的校本诵读课程。。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经典诵读理论和案例。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对古诗文教学和乡土文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反思、论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5、总结研究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对研究实验中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出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2)"罗浮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诗文,制订教学方案。(4)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6)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资料,建立档案。(7)完成课题阶段总结,编写校本诵读课本。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1)做好教师论文、课例、教学设想等资料汇篇。(2)完成课题总结报告。(3)申请结题;推广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邱婉嫦 副组长:陈凤娇 李颖红 骨干成员:邱嘉恩、朱燕玲、陈秀玲、邱嘉艳、陈燕芬2、实验人员:园洲中心小学全体学生3、实验老师:全校语文教师

八、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健全制度,完善机构。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校负责人直接抓,业务主任具体抓,建立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一体的组织网络。全体语文老师为具体实施者,做到组织机构细化、层层落实,职能明确,形成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评估细则》等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检查和督促同学诵读古诗文,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以每学期“假日读书活动”为契机,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诵读活动。学期初各班定好诵读计划,并围绕学校创书香校园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 、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浓郁的书香味溢满校园。

3、健全考评长效机制。落实考核评估诵读活动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实效。因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诵读篇目、完成目标、巩固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课题实验报告。2、课题教学论文、案例集、课堂实录、教学课件。3、教师、学生诵读成果集。4、园洲中心小学校本诵读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

篇5

这里介绍一种用专题晚会的方式展示幼儿园国学教育成果的具体做法:

一、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儿童教育终期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国学教育。

1.表述部分

能力与技能目标:会说普通话,发音清楚,语调准确,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和语调表述意见和回答问题,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图片和事件。

认知目标:懂得用适当的音量说话。

2.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情感、态度目标: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能力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体会文学语言的美,积累文学语言;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会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及其构成要素;能用动作、语言、美术、音乐等不同表现方式积极反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编构故事、表演故事以及诗歌、散文的欣赏与仿编活动等。

认知目标: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又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聆听文学作品能增加知识、明白道理,并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二、学习有关文件,了解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内容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3.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文、蒙学教材、童话、寓言故事、成语典故、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

三、根据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选择适合表演的国学内容。

由于人力有限,可以搜集一些人家已经编好的现成的表演内容参考学习。这里把网上能搜到的现成的可以用作表演的国学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1)《诗经》歌曲,王菲的《幽兰操》;(2)大兵小将中的歌曲《有狐绥绥》;(3)歌曲《诗经・邶风・绿衣》,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4)唐诗配乐朗诵;(5)唐诗动画;(6)唱歌动画学唐诗;(7)三字经动画故事;(8)三字经动画歌唱版;(9)弟子规全文儿童动画版;(10)邓丽君演唱的关于唐诗、宋词的歌曲;(11)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全集43讲)、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根据幼儿园的需要,选择一些能帮助孩子培养品德和培养好习惯的国学内容,并把选择好的内容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特长分配下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训练,用作晚会的表演。

选择的国学内容最好能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如:(1)品德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2)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3)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可以从《诗经》、《唐诗》、《宋词》、《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4)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以从《诗经》、《唐诗》、《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5)尊老爱幼、珍惜友谊、与人和谐相处、与人合作的。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

四、晚会表演的形式要丰富多彩,所以形式多样地展示国学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一台晚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才喜欢看,才能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幼儿园在力所能及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表演形式:1.经典吟诵表演;2.经典朗诵表演;3.讲经典故事表演;4.歌唱经典表演;5.演奏;6.舞蹈,可以用童话、寓言改编的舞蹈;7.小品,可以用经典故事改编;8.分角色表演经典里面的小故事;9.游戏。

五、专场晚会的前期筹备、分工。

要成功组织一场晚会,首先要成立筹备晚会的工作小组,这对整个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分工,根据全园老师的工作特性、个人特长提前分配,最好在晚会之前幼儿园进行一次国学专题的才艺比赛,筛选出好的节目。

篇6

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几乎都在国家层面,从时代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美国的“阅读优先运动”,芬兰的“学生阅读工程建设”以及日本“儿童阅读日”等。同样,我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学者,都为此不懈努力。如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书香校园”构建等。但小学低段儿童还处于思维发展和阅读能力建构的起步阶段,缺乏自身独立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的能力。因此,对这个特殊群体,除了施以系统、严谨的课内阅读教学外,我们应当积极联结生活,引入生动有趣、贴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引入生活清泉,消减阅读距离感

经典文学作品反映作者对生活的追问和思考,寄托作者超越现实生活的思想情感。我们只有怀着生活之心细细品味、慢慢斟酌,从生活出发寻求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契合点,才能读懂经典,发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趣,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小学低段儿童基本上还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直观感性的生活表象是学生认识世界、熟悉生活的基本载体。阅读不仅作为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且还是读者特有的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小学低段儿童如果没有从生活本源出发,确实难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超越生活的思想认知。因此,要在小学低段儿童中开展“亲近经典,培养阅读”的活动,语文教师必须引入生活这一汪甘甜的清泉,将经典作品或情节生活化,将抽象的人物形象具体化,让儿童觉得阅读经典就如生活般美丽、自然。例如,为了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寓言中的故事展现出鲜活的生活背景,缩小寓言故事与小学低段儿童的生活差距。在引导学生阅读完“狼来了”这一则故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谈谈“阅读完这则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也可以请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类似事件,以此巩固寓言故事中所蕴藏的生活哲理。

二、巧设问题悬念,提高阅读兴趣度

对儿童来说,感兴趣或者好玩的东西,他们便爱不释手;而对不喜欢或缺乏兴趣的事情,他们往往会无条件地排斥和厌恶。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儿童花费一定量的时间来完成。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往往比较短暂,加上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又比较抽象难懂,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低段儿童如果没有得到外界的持续刺激,很难真正实现“亲近经典”,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问题是指引人类不断前行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经典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设计出一个个能够诱发起学生阅读动机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阅读、不断探索,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假如狐狸和猫同时遇上猎狗,你们猜猜谁最后不会被猎狗咬住呢?”这样,为学生制造了认知冲突,诱发他们阅读“狐狸与猫”故事的需要和动机。在引导学生阅读“灰姑娘”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孩子们,我们今天要阅读的作品是‘灰姑娘’,但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故事中的小女孩会被叫做‘灰姑娘’呢?而且灰姑娘的家人那么坏,她又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漂亮,而且还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陷入迷惑状态,急切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便顺水推舟,拉上学生一把,共同进入“灰姑娘”这一故事的阅读之中。

三、妙用声音图片,深化阅读体验情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不仅能够将平淡无奇的教学内容转换为视听结合的内容,而且能够获取前所未有的教学信息,加强教育教学之间的经验交流沟通。因此,经典文学作品很多也得益于此,在网络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存在空间,电子版文本格式、各种宣传片、人物形象图、经典解析等都是其在新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小学低段儿童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好玩、好奇、活泼的天性仍未褪去。如果单纯地以书本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会由于枯燥和无趣使他们无法提起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输有关经典的有趣图片、小品表演视频以及动画宣传片等,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捧起书本,渴望进一步了解其详细的内容。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上丰富的素材,如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图片,符合文本内容的剧情,孙悟空独特的声音等,让学生或观赏,或猜测,真正地走入文本;也可以根据文中的一定情节,请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在观、听、读和演中体验经典的美。

篇7

网上教学已经第三个周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渐渐熟悉,面对着面脑也能基本能侃侃而谈。学生们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大多数同学表现的很积极,老师一开直播马上就能进入,这样节省了等候学生的时间,为同学们能多讲解点内容。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没能及时参与到直播中,询问后说是没有时间,等有空了回去看直播。针对这一点我也在班级群里规定了要求。让同学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从第三个周开始,我在上课前布置了学习单。学习单主要是依赖于“语文同步微课导航”与“同步课程教案”设计的,让学生在课前能充分了解本节课的作者、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并把学生的学习单当做作业发在家校本中。

我在教学时采用ppt的方式,把本节课的重点段落都打在ppt上,上课时我会给同学们范读课文,并且指导学生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哪些地方要注意停顿等。课后让学生读给家长听,并提倡家长做一些简单的点评。

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一课就是古诗背诵,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我也渗透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同时给他们推荐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让学生多读、多记。第二单元涉及到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我也借机推荐了《伊索寓言》这本书,让他们在寓言故事中体会真理。在讲解文言文《守株待兔》这一课,我给同学们讲了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与现在的课文有哪些不同,并告诉他们有兴趣了解文言文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孝经》,里面既有文言文又介绍了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所以同学们可以去读读这本《孝经》,感受一下传统美德。

经典诵读的学习还要和家长共同协作,希望在家长的监督与配合下,学生能更早的懂得中华民族的礼、孝、信,提高他们的文明礼仪。

篇8

关键词:《庄子》;寓言;思想;哲学;批判

寓言是《庄子》的主要特点,《庄子》一书通过一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而读者在一个个奇特神话般的寓言故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庄子》寓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思想价值。

一、《庄子》寓言的哲学思想

《庄子》一书也称《南华真经》,被后人尊奉为一部哲学经典,可以说在先秦诸子寓言中,惟有《庄子》寓言表达出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庄子》一书中的一则则寓言就是承载庄子哲学思想的载体。《庄子》寓言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色彩,“天道无为”是其主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道”是没有界限差别的,即无用精神,强调大无用即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道”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最高范畴,与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在《庄子》一书中,体现“道”这一主要哲学思想的寓言非常多,这些寓言从不同侧面对道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阐释。如《知北游》篇: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

无穷曰:“吾不知。”

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

曰:“有。”

曰:“其数若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于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见;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这则寓言的意思是说“道”为抽象的东西,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定义。只有知道“道”是不可知的人,才是真正懂得“道”的思想精髓的人。

《庄子》一书的作者主张以“无为”治天下才是正道,以“有为”治天下,就是害天。如《马蹄》篇: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翘足而陆,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c,编之以o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k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这则寓言是说我们人类要按照马的自然天性去养马,不要用人类的作为去泯灭马的自然天性,否则就是名为养马而实为害马,治理天下和养马是一个道理,就是要顺其自然,以“无为”治天下,主张为政之道应当自然无为。

二、《庄子》寓言的批判精神

《庄子》寓言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充斥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其所批判的是当时整个黑暗社会。公木先生评论《庄子》寓言时说:“庄子的某些寓言也确实杂有厌世、避世、混世等消极因素和一定的复古主义、虚无主义倾向,但如从其文学形象的客观意义来看,则往往会突破其主观意图而形成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抨击与讽刺。所以,庄子寓言的思想格调尽管时高时低,时强时弱,但总是围绕着批判现实的基调摆动着。”

因为庄子生活在“人与人相食”的动乱时代,其对当时黑暗社会不抱有任何希望,故假借寓言之口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如《在宥》篇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再如《让王》篇“韩魏相与争侵地”: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费,右手攫之则左手费,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之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这则寓言的意思是说“子华子与昭侯对话,感天下争乱不已。伤杀生命,而主‘重生’之言”,从侧面对当时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批判。

总之,由于庄子当时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动乱时代,其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故以《庄子》寓言的形式为载体来表达自己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对后世文学史和思想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淑霞.《庄子》寓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

[3]吴小洪.《庄子》寓言研究[D].扬州大学,2004.

篇9

关键词:英美文学典故来源翻译

一、引言

典故在英美文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运用典故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作品添加了色彩,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典故一般是指在诗词文章中运用神话、寓言、传说等方面的故事引用,对于翻译的具体要求不能破坏典故原本的内涵,还应该保持语言的顺畅度,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的理解性差异因素[1]。在英美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典故的不同文化背景因素对于读者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作品的翻译需要合适的翻译技巧,并且不能脱离典故原本内涵。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过程需要追本溯源,充分理解典故的意义,同时熟悉并掌握与典故相对应的翻译技巧,这样有利于提升跨文化交流水平。

二、英美文学中典故的来源

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神话与传说故事,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氛围,具体包括古希腊神话故事、基督教的《圣经》、经典文学作品与寓言故事等。

(一)古希腊神话故事。西方文化的根本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这个时代的文明古国中,民族的源头成为众多神话故事的相应承载者。古希腊时期的神话传说传递出民族的现实生活风貌与精神气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绵延不断的文化气息[2]。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可以读取到一种愉悦诙谐或伤感凄凉的情感,也可以充分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气息。现当代的英美文学领域中使用到的一些典故有不少来源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故事,在简单形式的语言背后透露出的是一个历时漫长且内涵丰富的神话世界。

(二)基督教的《圣经》。宗教文化是西方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文化的作用能够给社会带来一种精神信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3]。基督教的《圣经》能够维持西方文化庄严神圣的发展进程,同时提供了众多富含智慧理念的经典故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大部分典故都来自于《圣经》。

(三)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在社会上是广为人知的,而作品中的故事与人物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如果这种文学作品深得人心则会促使一部分典故得到社会的肯定。莎士比亚一系列戏剧作品中的故事与人物,比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一些经典形式的台词也可以构成现实生活中的常用习语,例如A light heart lives long(豁达者长寿)、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Success grows out of struggle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成功源于努力去克服困难)等,有些典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常用习语。

(四)寓言故事。寓言通过简单形式的故事展示出一种人生体会或社会感悟,该类型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发挥描述文学内涵的作用。例如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把蛇放在怀里)来自于《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除了相关的寓言故事以外,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也会成为典故从而被社会传承下来,对于这些历史典故应该充分了解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赏析的英美文学作品。

三、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考虑因素

信、达、雅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这属于一项难度系数较高的实用性原则[4]。对于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而言,要达到“信”的翻译效果相对比较容易,而要想达到“达”与“雅”的翻译效果,需要译者对所翻译的英美文学作品与英美文化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翻译英美文学典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几点的具体因素。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国家在地理位置、自然概貌与历史进程的发展基础上体现出独特的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对于这种深受文化背景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文学作品与他国的文学作品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差异状况,而且历史传承下来的典故更会受到各种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熟悉文学作品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同时应结合我国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的特点,把英美文学中的典故与常用习语通过接近于汉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实现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完美结合的目的。

(二)英汉典故的对应情况。中国文学中的典故形式丰富多彩,与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情况,在翻译时需要加以考虑,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翻译效果[5]。英汉典故的对应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在对应的方面可以进行直接互译,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和与其对应的汉语典故在某种意义与用法上会有基本一致的体现,可以达到直接互译的目的,然而基本一致的对应情况并不意味着属于完全形式的对等,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相对于总体情况而言可以达到互译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分情况互译的典故来说,即在英汉典故的内涵与用法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在英汉典故的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形适当地运用翻译技巧达到灵活互译的目的。

(三)文章的整体性。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借助文章的形式可以达到画龙点睛或增加文学色彩的理想效果,所以在典故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在文章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6],根据文章的整体性特点考虑使用一种合适的翻译方式。

四、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技巧

因为英美文学中典故的具体出处和寓意表现出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典故承载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充分地理解其内涵,才可以通过相应的汉语形式达到合理组织语言的描述效果。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无需经过任何形式的转化过程就可以直接把英美文学中的典故翻译成对应的汉语。然而这种直译并非是生搬硬套的翻译,而应在遵循原文风格与原创性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的语言转变成为无需过多解释与引申的一种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在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典故基本对应的翻译中,使读者直观地对典故的具体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英美文化的特点性。

(二)意译法。基于英美文学和中国文学存在的差异性,两者的典故也有着无法对应的情况,在英美文学典故的翻译过程中有部分语言用直译法可能会改变了典故的原本内涵,从而产生理解层面上的疑惑。面对这种具体情况需要使用一种适当且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即意译法,用以实现典故原本内涵的完整表达目的。

(三)套译法。对于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典故存在不完全对应却具有共通意义的情况,套译法可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使用中文含义相近的典故或者日常习语表达出英美文学典故的原本内涵,同时可以有效解决直译法所引起的语言缺乏文学色彩的问题。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直译法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与某典故习语相关的文化背景或历史信息,让读者可以更好地深入理解,从而体现出英美文学典故所蕴藏的民族文化与社会气息。

五、结语

文化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各种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文明与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这种交流机会不但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目的,同时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与文化作品承担了信息承载与沟通交流的功能。在面对某种语言的文学作品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具体的内涵,熟悉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如果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叙述文学作品,应保证在尊重其原本内涵的基础上,尽量地达到“雅”的翻译效果。文学作品典故的翻译过程要求翻译者能够充分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在本国语境氛围下的实际意义,在这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有效达到翻译文学作品的理想效果。语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英美文学中典故的阅读分析[J].语文建设,2013(15):45-46.

[2]孙淑霞.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词汇及其所蕴涵的女性歧视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08(3):265-266.

[3]孙雷.浅析《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99-200.

[4]孙致礼.新时期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水平之我见[J].中国翻译,2008(3):47-51.

篇10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沉淀下的结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财富。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人生信条,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陆游说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孟子说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诸葛亮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I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教给孩子并让孩子继承和发扬。

语文,作为炎黄子孙的母语,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成果的重任,语文教学,更应该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把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下去,别让历史在我们手中夭折,更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小学教师怎样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呢?

一、要做到润物无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限于课本上知识的传授,老师要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传授课本知识中,教师的一句引用可能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对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思想教育中,教师讲的一个故事就会有好的思想在学生心理扎了根,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在课间休息中,传统读物更能引起同学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吸取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一次高山流水的回放,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美好的乐曲中向往美好的明天。传统文化能够改变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和欣赏能力。润物无声的教育,能更好地把传统教育传承下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

二、要做到大张旗鼓

首先在课本中大张旗鼓地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如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不仅要学生明白故事,还要明白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且要把这一课的教学引申出去,让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小学课本中的古诗不仅要学生会背会写,还要明白诗中的意思,明白作者的意图,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诗境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要求背会其作者别的一首或两首诗,还可以要求背诵和这首诗相关联的诗。在经典名作教学之中,教师除了教好课本知识外,还要举行一些知识竞赛,故事品读,故事积累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传统文化。

其次在课外活动中大张旗鼓地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多举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赛,如古诗词背诵比赛,讲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比赛,在读书汇报会中让学生演课本剧、历史剧、神话等,在表演中学生会对中华历史感到无比骄傲,从而更加深入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大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我们语文小组可以创立作文班,古诗写作班,故事创作班等,让学生不仅更好地传承,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更加浓厚。

大张旗鼓地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学校已经做到了率先垂范。学校组织印刷了《经典诗词诵读》本土教材,学生每天都要进行晨诵,学校还不定期地进行抽测比赛,学生大量积累古诗词,在背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意境美,文字美。在背诵中学习古人留下的精髓,感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朗朗上口,感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赤子情怀,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景色,感受“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等更好地诠释了古代教育的方法,让孩子在诵读中学习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和私塾道德教育,学会怎样遵守道德,做一个知书明理的人。

三、要做到持之以恒

教育不是三分钟热血,传承传统文化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领军人物――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持之以恒地传承好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不是盲目跟风,不是形势需要。现在的教学很多都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而丢弃了我们最原始的本真教育,一味地追求高分数,高质量的教学。请问,连自己祖国五千年的智慧和文明都丢弃的人,还能会有什么好的教学质量?

要做到持之以恒,教师要爱上传统文化,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指引孩子们学习掌握。要做到持之以恒,不仅要爱好,还要不断学习,学习《红楼梦》中人物经典描写,学习《西游记》中精彩故事叙述,学习《唐诗宋词》中的精髓词句。在学习中只有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才能不愧于一个教育者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