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双减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1 16:4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双减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双减工作方案

篇1

桂林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

单位名称(盖章):桂林市教育局                       联系人及电话(手机号)岑俊卫13737725850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具体内容

工作目标(达到的效果)

工作措施(分条罗列)

完成时间

责任科室及责任领导

1

精文減会

做好精文減会工作,为基层减轻负担

精简文件及会议数量,减轻基层负担

严格按市委、市政府要求落实精文减会任务,文件和会议比上年下降。

2021年12月31日

办公室    陈念进

2

关爱教师

为新入职和未购房的教职工安排教师周转房

为无房教职工暂时解决住房问题

1、符合条件的老师提出住房申请。      2、审核通过后在现有的条件下安排住房。

2021年12月31日

办公室    陈念进

3

中考体育

对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方案解读和广泛宣传

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今年体育中考方案的变化以及三大球的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在桂林教育信息网和桂林晚报中考体育方案解读信息。

2021年12月31日

体卫艺    刘小松

4

学校食堂改造

大力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作

提高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1.下发实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的工作方案

2.定期汇总统计覆盖率信息并进行通报。

2021年12月31日

体卫艺    刘小松

5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秩序

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治理

以“保安全、促稳定”,创建 “平安校园”为工作目标,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化解工作,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秩序突出安全隐患问题

1. 全面治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

2. 全面加强学校内部防控。

3. 全面整治校园周边流动摊贩。

4. 全面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周边治安秩序的管理。

5.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高危人员排查、管控。

2021年12月31日

安稳科    刘小松

6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和收费行为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学科类培训机构每县(市、区)抽查不少于2所,艺考类培训机构抽查不少于40%。

2021年12月31日

政法科    陈念进

7

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质量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

制定出台《桂林市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细则(试行)》,组织第一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

2021年12月31日

政法科    陈念进

8

关爱残疾学生

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

让不具备在校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工作

1.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组织做好对本辖区经县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鉴定不具备在校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         2.以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依托,开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培训,进一步提升特教教师送教上门工作业务能力;指导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选派特教管理人员和优秀特教教师下基层指导送教上门工作,确保基层送教上门工作。              3.结合全市控辍保学“月查季巡”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电话访谈家长等方式了解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是否扎实规范到位,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指导意见。

2021年12月31日

基教科    文泽鸿

9

小升初招生政策宣传

做好市区小升初招生政策宣传解读工作

使招生政策家喻户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

通过开展小升初政策进校园、政策解读网络宣传工作,对小升初招生方案的重要变化、报名方式、招生办法、招生录取流程及招生工作安排等进行解读。

2021年12月31日

基教科    文泽鸿

10

治理教育乱收费

认真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乱收费现象(投诉)明显减少,社会满意度稳步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更加规范

1.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完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与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检查结合及时予以通报。

3.认真治理违规乱收费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021年12月31日

 长期坚持

工委办    吴东才

11

普通话送教下乡

开展普通话送教下乡活动

聚焦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宣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1.发放推普宣传资料,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             2.组织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农民群众。

2021年12月31日

德育科    蒋彦忠

12

教师“师德规范”评比

为连续12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且无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授予荣誉证书

促进我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和班主任队伍建设,鼓励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

下发通知,组织申报、认定。

2021年12月31日

德育科    蒋彦忠

13

慰问教师

走访慰问困难教师

传递组织温暖,帮助困难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庆祝建党100周年、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教师活动。

2.通过开展平时走访活动,了解帮助困难教师解决生。

2021年12月31日

人事科    容志权

14

保障教师待遇

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保障

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1.一季度督查各县(市、区)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情况。

2.定期督促指导未落实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县(市、区)进行整改

2021年12月31日

人事科    容志权

15

开展“双减”专项督导

组织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专项督导

打破教育评价“五唯”的玩㢓固疾,引导学校、学生、家长、社会正确看待“五育并举”

1.加大教育评价改革的宣传。

2.要求直属学校视导员对“双减”。工作进行常规检查。

3.组织直属学校督学人员开展专项督导。

4.对各县(市、区)落实“双减”工作进行检查。

长期

督导科    陆  程

16

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

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

1.指导阳朔县学前教育普及普工作在2021年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

2.指导雁山区、叠彩区、龙胜县对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做好自评工作

1.做好调研摸底工作。

2.指导相关县(市、区)对照评估指标精心准备。

3.对初核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指导整改。

2021年12月31日

督导科    陆  程

17

社区教育

开展“学党史、服务百姓”社区教育活动。

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学党史、时时学党史”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

1.部署和指导桂林开放大学(市社区大学)、各县(市、区)社区学院开展“学习党史、服务百姓”宣讲教育活动。

2.开展“网上学党史”、“手机看党史”和“红色记忆”专题征文活动。

2021年12月31日

职成科    李  明

18

立足本职学好党史,扎实为职业教育谋发展。

立足本职学好党史,扎实为职业教育谋发展。

启动桂林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作,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缓解市区初中、高中学位紧缺的矛盾。

1.充分调研论证。

2.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启动机电学校迁建工作。

2021年12月31日

篇2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oor Undergraduate

    【中文摘要】 贫困大学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贫困人口的基数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所淘汰,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新形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成才方式。改革开放的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使高校学子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新的要求,更加主动地做出调整和适应,更加注重对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意识到成才的条件,不仅仅需要他们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更要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坚强的意志,创新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赢得竞争的胜利,同时,更加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认为心理健康是具备优良素质的基本要求。可是,对于那些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学生,每一步都是一个新起点,不良的心理状态是阻碍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大障碍。是的,认识到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一分弱点,就会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多一分阻碍和损失。因而,主动地使贫困的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要求。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高校在经济帮助的前提下,也要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要增加激励措施,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有效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缓、补、减、免、保”的同时不断加大“奖、勤”的力度,使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给贫困生以关爱,开拓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家庭环境和他们特殊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他们一般学习都很刻苦,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显得呆板。我们在关注他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与挫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更多的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有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另外,要帮助贫困生确立合适目标。“态度决定一切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对待贫困,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对贫困、挫折的理性超越。贫困学子在确立自己的期望水平时要注意从自己的智力状况和自己所能付出的努力程度为调整目标,最后将目标梯度化、体系化。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健康辅导工作,将其作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点。加紧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探索形成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心理咨询工作方案。

    【英文摘要】 The 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lso the successor of the socialist career. The poor population base figure in our country is big, s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o 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mportant to not only their personal growth b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quality. With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s replaceed by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radually. Multi-mode of becoming person with ability is offered by education which is on diversification. Composite model talent is called by the reform andopening-up society., so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is faced with drastic social competition and new requirement. To become a useful person , university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one's own overall quality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strong physique, abundant knowledge but also long-range ideal, correct values view, strong will, the ability to create, wholesome personality and upatanding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Only the all-round developing person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win the victory of competition. They tha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health , think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the basic demand with fine quality.However, each one-step is new jumping-off point to those students coming from the poor country . So the ill psychological state is the greatest obstacle of hindering their studying, living, working. Yes, realizing one weakness at one person’s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one hinder and loss to one's 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to make 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accep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o becom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question has already become a big prevalent sociality problem which i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the government ,society, paterfamilias of students, university, poor students self .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the present university have even influenced by the 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question . Economical heavy load often result in enormous spiritual pressure in psychologically. A kind of setback sense must been produced in soul deep of poor undergraduate by their difficulty. Thus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obstacle that includes feeling self-humiliation, blues, anxiety, unsociability and self-denial is resulted in. Some students become poor students which both economy and mind are poor. The university should help 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get rid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n the premise of financial help. Effective integrate of material help and 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principle should be insisted . The spirit that they would constantly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 and become self-sustaining and the duty sense to return the society should be cultivated while they accept economic help from society. The correct psychology guid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love should be bestowed to the poor student to open up the spirit that they should constantly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 is mainly caused by home environment and their special experience of life. They usually study very diligently, but because of incorrect learning method ,their study looks stiff. We carry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篇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16〕5号)等精神,现就本区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招生”的原则,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2、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3、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每一位适龄学生的入学需要,切实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强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三、招生办法

2016年小学招生入学对象为: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出生,年满6周岁的儿童,残疾儿童可适当推迟一年入学。

2月25日前,家长须对幼儿在读幼儿园提供的相关人口信息、灵活就业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到有关部门补办或更正信息。符合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所持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上的实际居住地址,应与父母所持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上的实际居住地址相一致。

4月9日-4月23日,在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幼儿园登录“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shrxbm.cn)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未入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地点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在进行入学信息登记时,家长应明确作出在户籍地就读或居住地就读的选择结果。

(一)公办学校

1、公办小学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以“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和“统筹安排”相结合为原则,免试就近招收学生。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小学报名时,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房地产权证》、《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本市户籍在居住地登记就读的,还需携带《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地登记申请回执》或廉租房相关材料证明等。2016年5月21-5月22日为全市公办小学统一报名验证日期。

2、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试行)〉的通知》(沪府发〔2011〕74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16〕5号)等精神,2016年本区将继续做好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确有困难不能在户籍地入学的,可凭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出具的《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截止日为2016年4月23日),申请居住地登记入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以“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和“统筹安排”相结合为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并根据《2016年普陀区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

3、公办初中实行小学对口招生。本市户籍确有困难需回户籍(居住)地入学的学生,应向就读小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告知审核证件、网上申请、统筹安排等事项,家长在网上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户籍(居住)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以“相对就近”为原则,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初中学校就读。办理申请回户籍(居住)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4月23日。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五年级的本区户籍、非本区户籍(含港澳台)学生,如需在本区就读六年级的,须携带相关证件到户籍(居住)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点办理入学信息登记手续(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30日),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4、本市集体户籍适龄儿童在实际居住地就读,其操作方法参照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回居住地就读办法。

5、凡居住廉租房的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可凭户口簿及相关居住证明到居住地对口学校办理登记手续,如居住地所属学校无法接纳,则以相对就近为原则,安排至其他公办学校就读。

6、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13年第2号)《关于对“医院外来护工”等四类来沪从业人员实行开展灵活就业登记的通知》(沪人社就发〔2013〕13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3〕73号)要求,2016年,进城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者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从首次发证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且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由父母带领适龄儿童,携带上述有效证件、《入学信息登记表》、户口簿、《房地产权证》、预防接种证等证件,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验证点进行验证,并根据《普陀区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及程序》的规定执行。

7、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相关学校,应通过学校网站公布招生简章,明确招收项目、计划、招生办法等。拟录取的体育、艺术特长生名单须在就读小学张榜公示,同时送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体育、艺术特长生测试时间为5月21日-5月22日,特长生招生工作于5月30日完成。

8、公办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班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收本地区新生,报名的学生人数少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应如数录取,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可采用“电脑派位”等方式录取学生。

(二)民办学校

1、民办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以及招收寄宿生人数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市教委备案后,方可跨区县招生。相关信息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以及区教育网站上公布。

2、民办学校须根据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要求制定招生办法、招生广告、招生简章,并向区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备案,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对民办学校上报备案的招生办法、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存在违规条款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及时纠正,审核通过后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公开内容应包括学校办学情况、招生计划、招生程序、面谈范围、收费标准、“三个承诺”(不提前开展报名和面谈等工作、招生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招生录取不与社会任何教育培训机构挂钩)等。

3、本区民办中小学校实行网上报名和招生录取工作。4月24日-4月27日,报名就读民办小学的学生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适龄儿童限填报2所民办小学。4月28日-4月30日,报名就读民办初中的学生(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学生限填报3所民办初中。

各民办学校报名时一律拒收学生提供的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拒收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

4、民办学校要规范招生程序和办法。学校面谈应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严禁学校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和测试。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和面谈费。面谈过程向市区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5、参加民办学校面谈的学生凭面谈通知,携带户口簿、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或《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等证件;参加初中面谈的学生还须携带《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民办小学面谈时间为2016年5月7日,民办初中面谈时间为2016年5月7-5月8日。

6、民办学校招生实施按志愿分批次录取办法。5月9日-5月10日进行第一志愿录取,5月12日-5月13日进行第二志愿录取,5月15日-5月16日进行第三志愿录取。学生家长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短信或“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完成确认工作。民办学校招生工作于5月16日完成,学校将录取名单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工作要求

1、学校要认真学习《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13年第2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3〕7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16〕5号)、《2016年普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招生工作的相关政策,制定本校的招生入学实施方案并公示,确保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学校要建立2016年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招生工作,并制定本校招生工作方案。校长是招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支部要发挥核心、保障、监督作用。

3、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革招生入学方法。继续应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招生入学工作管理,切实贯彻就近入学原则,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严禁擅自跨区域招生。

4、各学校、各幼儿园要根据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要求,做好人员培训、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备和网络畅通等保障工作,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信息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5、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通过本部门和学校网站以及其他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在社区张贴《招生告示》,向辖区内适龄儿童家长告知招生工作政策、入学信息登记时间、地点,以及入学验证时间、地点及携带所需审核的各种证件。按时向幼儿园升入小学的适龄幼儿发放入学信息登记表,向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发放入学告知书,作为入学的凭证。

6、公办学校须按照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确保辖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到普陀区康复指导中心报名,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7、根据“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提供的本区域入学适龄儿童数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小学班额为40人、初中班额为45人,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可适当放宽班额。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可以安排30人左右,初中班额可安排35人左右。

8、各验证点对已填写入学信息登记的适龄儿童以及家长的证件进行现场核对。要对登记就读一年级新生的随迁子女学生及父母的有关证件进行核对,要通过居住证读卡机对其本人及父母居住证件和证件有效期限进行核对;要通过信息系统对随迁子女父母灵活就业登记证明进行信息比对。各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子女入学。初中学校应书面告知学生及家长完成义务教育后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等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9、建立与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年注册制度。2016学年,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年注册制度,注册对象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学年注册告知书,明确注册对相关证件核对的要求。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关注持有证件的有效期,及时到相关部门续签或补证。对不能提供有效证件的,暂不予以学籍注册。学校应向家长告知不能注册学籍所产生的后果。家长须向学校承诺及时前往有关部门办理相关证件,确保所持证件的有效性。

10、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区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招生办法,建立健全特长生资格确认制度。通过“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公开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招生计划。初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收数应严格控制在本年级学生总数的5%以内。

11、各学校招生过程中,一律拒收学生所提供的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拒收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等材料;不得将招生入学工作与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证书挂钩,以竞赛、等级考证书为依据选拔和录取学生。各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各类初中学校不得招收无小学学籍材料的学生。

12、各学校应按市教委、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各类学校应在2016年8月15日前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8月25日前将学生入学信息对接到“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五、监察要求

1、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监察。在招生期间认真执行人民督察员专项督察制度,进行检查和督察。同时,设立招生监督电话(52564588-7563,7670),接受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和举报,监督招生入学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依法依纪查处招生入学工作过程中的违纪违规事件,协助解决招生入学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区教育督导部门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责任督学对学校经常性督导的优势,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招生等方面进行过程性监控。

3、公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凡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报名录取学生时以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为依据的,或拒绝接受本学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民办学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未兑现“三个承诺”的,或以考试(测试)方式选拔录取学生的,或录取学生时以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为依据的,或招收无学籍材料学生,或利用招生入学违规收费,或擅自在学校招生计划外招收学生等违规招生行为的,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责令校长或有关责任人员及时纠正;拒不纠正的,实施“双减”措施,即核减该校第二年30%的招生计划数,取消当年政府专项扶持资金。

六、日程安排

2月25日前

适龄儿童家长对小学入学相关信息比对确认,到有关部门补办(更正)。

2月29日

公布普陀区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3月7日

对各中小学校开展“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使用培训。

3月31日前

公布普陀区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具体事项,以及按规定须向社会公布的其他有关招生入学信息。

4月9日—23日

1.在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在就读幼儿园进行小学入学信息登记。

2.不在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到指定地点进行入学信息登记。(地点另行通知)

4月23日

1.全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截止日。

2.跨区县就读的本市户籍小学五年级学生,办理申请回户籍(居住)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

4月24日—27日

民办小学网上报名。

4月28日—30日

民办初中网上报名。

5月7日

全市民办小学进行学生面谈

5月7—8日

全市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学生面谈

5月9日—10日

民办学校第一志愿录取。

5月12日—13日

民办学校第二志愿录取。

5月15日—16日

民办学校(限初中)第三志愿录取。

5月21—22日

1.全市公办小学报名验证。

2.初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测试。

5月30日

完成初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

6月30日

1.全市公办小学、初中受理就近入学学生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

2.受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

8月15日前

各小学、初中完成向小学一年级新生、初中六年级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工作。

咨询电话:52564588-7139,7140,7670

监督电话:52564588-7563,7670

篇4

规划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今年以来,XX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工作导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完善规划体系中强化发展导控

以总规修编为契机,加快完善《XX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努力实现全市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1.初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多规融合、存量盘活”为导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互动为要求,划定了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确定了建设用地总量,形成市域范围内功能结构完备、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业均衡、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目前正在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方案,预计6月份完成最终成果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一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市单元规划确定的边界逐步开展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完成F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12、E05单元控规初步成果,B11单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落实水乡古镇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灯、锦溪、周庄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对重点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设计。三是协助相关区镇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控规编制、调整、报批工作。报批完成张浦镇城东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南部生活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锦溪镇等相关区域控规调整方案。

3.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是组织开展杜克科创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为总定位,征选国内外6家设计机构开展方案设计,现已全部提交最终成果。二是组织开展前进路、长江路道路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以前进路、长江路为试点进行深化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现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最终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XX段)沿线城市设计,以交通引导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断优化镇村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编制完成《XX市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由省住建厅组织论证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实施。会同市文物部门开展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省住建厅、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巴城镇成功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根据《XX市镇村布局规划》,我市所有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区22个一般村无编制计划外)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计划继续推进村庄规划成果的公示、论证及审批,完成千灯镇歇马桥村村庄规划公示、锦溪镇计家墩新乡村生活项目规划报批工作,以及周市镇26个自然村、淀山湖镇6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审查、论证工作。

(二)在狠抓专项规划中增强城市功能

1.增强城市民生功能。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社区、街道的行政边界。并以亭林片区为试点,完成深化设计方案,构建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模型,正在开展青阳片区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详细方案。

2.优化城市生态功能。继续推进《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现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区海绵设施建设管控原则及技术指引。加强区镇对接,进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线”控制规划》,涉及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绿化绿线、重大市政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并将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录入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便于日常审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继续积极推进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规划建设,完成《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沿线交通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苏州市域轨道S1线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时启动XX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等。

4.升级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完善《XX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为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草案)》。为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向市轨道办呈报了《关于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请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为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指导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完成市博物馆、美术馆方案设计。根据《XX市城市雕塑规划》和《XX市雕塑规划管理意见》,开展了第一批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第一批公开招标的2个点位已经完成方案招标相关工作;另外7个点位海选工作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三)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优化审批管理

1.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报城建例会讨论。完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拟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通知》,从协调机制、成果入库、动态维护、调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规范工业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加强对方案的审查指导,结合XX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了《XX市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导则》。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并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运用。

2.努力推进审批服务创新。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打破传统审批的固化模式,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流程。对主要条件具备,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事项,放宽受理门槛,提前进入审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沟通,确保缺项及时补正,实现依法服务、特色服务、高效服务的同步到位。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办事,在“表单整合、项目申报、网上审批”三个环节创新推出“嵌入式”服务。通过“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请、标准格式落实嵌入式管理、共享数据实行嵌入式审批,非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6项缩减为9项;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0项缩减为6项,切实方便了项目报建,提升了服务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59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8张,用地面积75.3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08张,建筑面积177.86万平方米;核发验线证明68张;核发建设项目规划核实证73张,建筑面积189.24万平方米;受理及审查店招店牌、户外广告21件。

3.着力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建立在建项目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181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通过区域联动,开展拉网式违法建设排查认定工作。积极参与“263”专项行动,联合各区镇规建部门对全市538家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对《2017年苏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涉及企业(46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完成排查35家。对《XX市化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业(143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处罚违法建设案件6起,做出违法建设认定移交291件,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

(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中夯实规划基础

1.启动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点单元)。拟在测绘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基础上,通过对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带有多种属性信息的标准化地形图,并引入三维实景技术,构建具有实景可视信息和丰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XX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完善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平台功能,完成了规划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开发了在建项目“双随机”监察系统,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及违建入图入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镇未治理D级危房档案信息化入库工作。配合经信委核对了全市工业企业信息。下一步,还将完成网上报建系统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建设。

3.推进2017年XX电子地图更新、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测绘。

(五)在“六个一”大走访中密切联系群众

制定了《XX市规划局常态化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紧扣“两聚一高”,强化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全局19个走访调研小组对所挂钩的周庄镇高勇村、双庙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访一遍以上,仔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作了详细记录。对能当场能解决的给予反馈解决,对不能解决或需转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转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积极延续、加快推进、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开展的工作的同时,下半年,我局还将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总规落实

在完成总规成果论证、报批的基础上,加快总规的实施步伐。根据总规要求,及时指导各镇开展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关于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XX市单元规划》,逐步对城市核心区所涉及的单元及跨区镇行政界线的单元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B11、C12、E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市域其它发展单元,指导各区镇根据单元定位,明确编制要点和内容,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控规编制。

2.抓城市设计

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强化地域特色、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的“基因”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积极推行全市拟出让地块必须预先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结合危房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研究,计划完成老城区及城北地区6个片区的更新规划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被撤并乡镇更新研究,重点完成张浦镇大市地区和千灯镇石浦地区更新研究。立足产业特色,围绕打造全市10个特色小镇目标,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引导和方案设计工作。

4.抓空间拓展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予积极利用。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大力开展XX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轨道交通S1线沿线站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人防规划等,推进轨道、管廊、人防等多规合一,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横向连通开发及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抓生态控制

结合规划工作实际,继续全力配合及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成海绵城市、六线控制、绿道网等专项规划,切实在引导和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贡献规划力量。

6.抓交通引导

结合新一轮总规及控规编制,根据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及方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XX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0)》修编,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轨交S1线配套规划的同时,适时开展XX轨道K1线预可行性研究,为XX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自愿停驶,绿色出行”实施方案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6.抓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继续推进“容缺受理”流程,将服务固化为制度。由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支持,增设“容缺受理弹性流程(试运行)”,同步进行电子审批,实质性提速增效。促进全市统一运作规划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规划智慧政务建设,强化对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7.抓执法监察

继续完善、实质运用规划移动监察系统,推进违法建设认定情况入图入库,提升执法监察效率效能。运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制止,减少未报先建、批建不一现象发生,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8.抓调研走访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搜集基层、百姓心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档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上半年,我县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发展理念,紧扣项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项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拓宽档案发展领域、深挖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为抓手,树立“科技强档、依法治档、服务活档”的新理念,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一、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今年县上安排我局爱教基地建设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装修工程、视频器材、桌椅采购,项目将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开展门禁系统项目建设。安排落实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招标,配备馆内24小时温湿度监控设施和档案馆(库)门禁系统。项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安装工作,届时将使我县档案馆库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三是启动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实数字化项目资金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对多家档案数字化机构进行了调研,参观学习了遂宁市、市中区等档案局数字化工作先进经验,对比了我县档案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研究确定了我县今年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开展需求论证,拟于6月份完成项目招标,年内完成今年的数字化目标任务。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之本,是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县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与县委办、县政府办等相关部门协调,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7﹞x号),对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

二是加大我县档案移交力度。根据我县新馆建设的情况,由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近二十年应移交的到期档案制定了接收计划,明确了应移交进馆档案的范围、质量要求、移交程序、组织领导作出明确规定。今年底前,我局将对全县56个单位2006年前整理规范后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三是创新档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务档案工作。自今年以来,县档案局大胆探索,立足单位工作实际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确保档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广政府购买档案事务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技术、设施、劳务等服务,激活社会资源、节约成本、规范服务、统一标准,通过政府采购,选出了两家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档案中介机构供各单位选择,作为我县各单位专业档案服务机构,促进了我县档案整理规范化上档升级。

四是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我县档案移交工作实际和档案整理新规则的出台,今年4月11日,我局和县行政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档案工作人业务培训班,专门聘请乐山市档案局业务专家实地授课,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等10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规范整理遗留档案。对十年前移交到我馆的转制破产企业共22个单位未整理的档案约x卷,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规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进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项目将是我局今后几年持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于2020年我县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二是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力度。对列入今年移交进馆的56个单位,加强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篇5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2003]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2002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5.54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02年,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打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2002年,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2002年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9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2432.5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17.6%(国家现定中等城市为35%)。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组下发的《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锛住总体目标,扭住“八项任务”,紧跟阶段步骤,认真做好整治推进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该减的审批项目减下来,把能减化的审批环节减下来,公开收费罚款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审批、收费、执罚、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和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监督、规范公务和管理活动。要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市县两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超市”,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咨询等事宜都纳入到政务超市中来,以此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搞好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顺开支渠道,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存在靠罚没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很难宽松。

3、抓服务,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在搞好服务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认真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该调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各项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篇6

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简政放权的实质是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自我削权。省人社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坚决把该“放”的彻底下放、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努力做到以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一)全面压缩精减行政权力。省人社厅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部门职能的“先手棋”,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砍掉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砍掉了一批行政权力事项,打破束缚市场主体的“枷锁”,释放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一是压缩精减审批事项。2013年以来,省人社厅共取消举办全省性人才交流会审批等6项审批事项,下放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经营范围审批等3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对其余审批事项进行压缩整合。截止目前,我厅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的18项精简到8项,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均由国务院决定、行政法规和人社部规章设定,没有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没有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没有事业单位承担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情况。近期,省人社厅拟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2项行政许可事项和并为1项,便于统一管理外国人才来鲁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根据国务院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事项,省人社厅的行政许可事项将减少到6项,比2013年削减了三分之二。二是全面清理行政权力事项。经过清理,省人社厅承担行政权力事项104项,其中行政处罚58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确认12项,行政奖励2项,行政监督5项,其他权力24项;省公务员局1项。特别是我厅主动取消1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2项行政权力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二)全面清理整顿职业资格。省人社厅充分发挥职业资格改革组牵头单位的职能作用,全力做好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2015年5月,印发《关于转发人社部函〔2015〕69号文件开展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和检查督查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015〕262号),全面清理整顿资格设置、类别、实施机构等情况,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依据而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并向社会公布。2015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省人社厅开展了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专项督查,成立了职业资格清理整顿督察小组,下设8个督查小组,对32家省直部门、11家省属行业协会和8个市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察各单位是否有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彻底摸清职业底数,为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提供支撑。截止目前,全省尚在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共369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3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330项;已取消的职业资格共11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取消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取消8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由准入类转为水平评价类的5项。做到了保留职业资格与国家规定职业资格完全一致,进一步放宽了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职业资格限制,释放了市场活力。2015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4万人。

(三)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高校职称制度设计不合理、评价方法不科学直接导致了人才遴选方面的“逆向淘汰”,不利于引进高水平人才,不利于有理想、有追求、潜心治学的人才脱颖而出,也难以杜绝平庸甚至投机钻营者混迹其中。在简政放权中,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强烈的高校职称制度改革问题入手,确定进一步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更为精准、更加精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障碍。我们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择机推广”原则,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评审权。改革后,高校自主开展因事设岗、自主确定任职条件、自主设定竞聘程序、自主实行业内评价、自主加强聘用管理,全面落实了高校用人自,加快构建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这项改革是动自己“奶酪”的自我革命,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招。改革成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省委改革办将改革经验作为山东省第二批先进典型上报中央改革办,省政府办公厅将改革经验上报了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也将改革经验印发全省参考。

(四)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行政权力、行政责任三张清单。坚持职权法定原则,以刚性的制度来管权限权,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加快建立行政审批、行政权力、行政责任三张清单,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以审批和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能做什么,编写了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对104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编制运行流程图,着力减少内部运转环节,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规范自由裁量权,确定履职程序、办理期限和具体承办机构等事项,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我们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以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确定了省人社厅主要职责11项、部门职责边界2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2项、公共服务事项6项,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机制,全面正确履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项职责。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不仅取消和下放权力,而且坚持放管结合,改善和加强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增强依法全面履职能力,使市场和社会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下放行政权力后,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对省本级社会保险稽核等22个事项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印发各个监管对象,使监管对象明白监管依据、监管程序、监管界限,并制定自由裁量权规定严格限制监管者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依法依规开展监管,全面落实监管措施,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杜绝出现“自由落体”现象。2015年,对全省近11万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监督检查,为14.7万劳动者追发工资9.1亿元,为9.3万劳动者补缴社保费2.9亿元。

(二)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提高监管效能。一是推行联合监管。推进人社系统和其他省直部门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如通过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查询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注册信息,通过社保系统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及社会保险费缴纳基本信息等情况。二是推行随机监管。探索开展随机抽查监管,按一定比例随机确定检查人员和高校,减少了监管人员寻租机会,也提高了监管效能。三是推行一体执法。在专项检查活动中,积极推行一体执法,形成执法合力,力争取得最大的执法效果。如在农民工工资专项执法活动中,协调、联合公安、住建、国资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侧重不同,对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督导。四是强化诚信建设。深入推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诚信等级认定及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对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用人单位,授予不同等级的诚信用人单位称号,对认定结果在相关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公布,予以正面宣传。对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在相关网站或新闻媒体上给予曝光,并将其纳入日常巡视检查的重点检查单位。目前,省人社厅以文件形式对外公布了20家A级诚信单位。

三、优化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直接服务人民群众,承担着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服务水平的高低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我们按照“态度要好、手续要少、速度要快”要求,全面深化全省人社领域各项改革,规范公共服务职能,再造公共服务流程,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初步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目标。重点打造了“三个服务”:

(一)打造“规范服务”新模式。建立全国人社系统首家省级综合政府服务大厅,将对外行使的112项行政职责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大厅办理,共设64个服务窗口,其中综合受理窗口1个,结果送达窗口1个,行政职责窗口15个,公共服务类窗口47个。对112项进驻窗口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删减内部流转环节43个,办理时限压缩近40%,做到了行政职责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全部进大厅、服务手段全部信息化、办理过程全记录、办理结果全程跟踪、就业与社保和维权全方位对接。我们制定了首问负责制等33项大厅管理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文明服务,把最大的挑战留给自己,最大的方便留给群众,政务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轨道。去年10月份投入运行以来,政务大厅累计为服务对象办理业务11.3万件,提供咨询服务8万余件,累计服务人数达189.6万余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

(二)打造“智慧服务”新模式。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服务”模式,大力推行“外网申报、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新型服务模式,开发建设了网上政务大厅系统,网上申报系统接受行政权力事项网上申报,涵盖22项事项,形成了窗口之间、窗口与处室之间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新态势。建立统一的线上、线下办理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的无缝对接,力争让群众来一次就能办结所有事项,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同时,积极推进在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行政审批,将省人社厅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省级平台运行或管理,其中1项在省级平台系统统一办理,另外5项采取“在省级平台建立链接、关键节点数据实时导入共享”的方式进行对接,另外2项依托国家部委系统运转,暂采取手工二次录入方式接入省级平台。目前,已实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监控。

(三)打造“阳光服务”新模式。“阳光服务”是治理政务服务不热情、不规范的最有效手段。省人社厅大力推行办事内容公开,编印《厅行政职责事项及办理程序手册》,将全厅的217项行政职责,全部配备了事项名片和办理流程图,打造了“阳光服务、勤廉人社”的良好形象。大力实行服务行为公开,建立政务服务公示制度,完善公众举报受理系统,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公开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了对举报者给予奖励并严格保密的制度,形成服务监管合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人社厅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对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家在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二是在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时,没有充分论证市、县的承接能力,基层的人员编制与职责任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在办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时,群众提供的有些材料,完全可以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获取,但目前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程度和便利还亟需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合并工作,加强对取消下放合并行政审批事项的调研和监管,确保取消的事项不再审批,下放的事项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合并的事项管理规范。继续深化职业资格改革,研究制定我省职业资格管理服务相关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我省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推广使用我省开发的《职业技能鉴定在线平台系统》,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对同一职业(工种)多部门重复设置准入条件的清理规范,使职业资格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二)大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一是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开发行政职责事项办事系统、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等,集流程监控、督查督办、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统计分析、绩效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现阶段已实现将19个处室(单位)117项有关事项纳入监管,计划于年底跨平台实现不同业务办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全部业务事项智能督办、超期预警、全程监控。二是大力推广随机抽查监管。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加强抽查结果运用,解决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公开。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四是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诚信档案,在公布诚信单位的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主体的公布力度,强化信用监管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作用。五是支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引导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业信用评价、从业人员培训、新兴业态管理检测等工作,在事中事后监管各个环节建立行业协会参与机制,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提供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