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01 15:3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思想的普及和完善,社区教育这一形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并开始向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我国,各种形式内容的社区教育不断开展,为实现全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社区教育;政策思考;策略选择
一、社区教育的特点与现状
1.社区教育的特点
灵活性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社区教育相较于课堂教育的不同点所在。首先,社区教育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但其涉及的内容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次,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十分灵活。环境教育、安全教育、防火防盗教育等内容可针对社区内的所有住户,也可针对在该方面存在隐患的个别群体。社区教育还有很强的组织性。通过定期组织居民学习相关内容,了解国家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社区教育能让居民及时了解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的变化情况,进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2.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且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教育思路和教育体现,但其在促进居民个人文化水平提高,提高区域教育综合水平方面依然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在文化、思想、民生方面的指导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继续发展所遵循的原则和方向,社区教育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社区教育依然处于相关制度不完善的状态下。作为社区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终身学习理念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尚未形成,多数居民对社区教育怀有一定轻视心理,将社区教育局限在听讲的过程当中而忽略了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整体性学习社会的构建。
二、社区教育的政策思考与策略选择
1.社区教育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1)给予公民平等的学习权利社区教育是贯彻落实终身学习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居民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制定社区教育的发展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满足普通居民对全面教育的基本要求。此外,社区教育还要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平等公开的教育平台,通过实现教育公平来带动社会公平的尽早实现。在社区教育架构基本确定之后,还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揉入、构建和谐公平的学习保障体系来拓宽社区教育的范围,进而使居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得到满足,使他们在公正良好的环境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完善的政策和保障系统社区教育与社区服务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社区教育中贯穿的人本主义思想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居民的学习愿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生活的更好。换言之,社区教育与社区居民保障制度的内容是相对一致的,社区教育的具体内容必须满足民生发展的需要,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对调整。只有将为居民服务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当中,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教学的过程中,并改变他们对社区教育的错误认识,从而将社区教育的效果最大的发挥出来。
2.社区教育政策发展的策略选择
(1)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社区教育制度,并对教育的对象、内容、方式给出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从而确保社区教育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使其在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文化素质。与此同时,完善的制度也能让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区别开来,形成理论鲜明、逻辑严谨的教育系统,进而使社区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使学生收获到一些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2)确立社区教育特色作为一个学习单位,社区教育应有其自身的特色,即在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上存在与其他社区的不同之处,并结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对教育方针进行及时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社区教育是振幅、社区、居民三个层次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协调各方面的需求,以此达到在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尽量满足居民学习需要的作用。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要掌握好社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几个大方面,再结合地区实际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进行调整;也要考虑社区内的人员组成情况,对老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实现教育成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赵艳立,徐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教育政策的演进[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31.
篇2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构成及疾病构成的变化,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正在由医院延伸到社会。服务对象也正在由患病的个体逐渐向家庭、社区的方向发展,社区和家庭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及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社区护理,除了着重于个人、家庭、社区的水平上解除病人的痛苦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体水平上,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要。因而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事业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合社区工作的有用护理人才,是当前高等护理教育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1我国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
按照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有五个不同的层次,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必然会出现高层次需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医疗护理设备日益更新,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服务项目逐渐增加,带来了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迅速上升,这样也使很多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受到影响,由此给政府和社会都带来了新的矛盾。而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将一些基础医学问题控制在社区内解决,这样降低了医疗卫生费用,也减少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护理的兴起对于社会的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7年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卫生战略目标,强调卫生服务应朝向社区方向发展。顺应全球卫生发展的方向,我国的社区护理应运而生,成为社区整体卫生服务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的数量和水平是社区护理工作中的基础。按照WHO提出的护士和医生的比例应当为2:1或4:1的标准,而我国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数量和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整体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少,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就更少,护理人员是我国未来10年间紧缺的人才之一,这已经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对于社区护士的技术水平,包家明等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35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85%的社区护士为中专学历;58%的被访人员认为社区护士整体素质低,达不到社区人群服务的要求;50%的社区护士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8万名护士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这8万人中,仅47%的社区护士参加过短期岗位培训,这种现状势必会影响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因此,尽快启动并加快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之一。
2 高等护理教育对促进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把发展社区护理教育、拓展护理服务范围列入2005~2010年护理工作的规划之中,护理工作相应由医院拓展到社区、学校、家庭,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护理人员将承担医院护理和社区预防、保健及护理的双重任务,尤其是社区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社区群众不断增长的临床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疾病机体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一系列需求。而社区护理是护理学界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学科的发展中,教育必须先行。近年北京市的一项调查发现,社区护士面临的主要应激源包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迅速、独立作出决策,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等。所以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创建良好的社区护理,需要社区护士不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护理教育来实现。为顺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作为大学中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教育,为我国社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储备人才,已经成为其重要的任务之一。
3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
3.1 加强高等护理教育对社区护理的先导作用 高等学校社区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社区常见疾病的护理、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等知识及技能,具备社区团队合作、专业学习与发展等能力。社区护理中往往要求护理人员单独面对护理对象,在很多情况下她们的一举一动考验着其人格修养和伦理道德水准。因此,对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充满感恩精神,对护理对象具有非凡的爱心,对自己从事的护理事业具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3.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护理专业因自身的实践性决定其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在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等。何路明提出在社区护理教育实践中采取学生分小组深入社区进行调查,学习评估服务对象;分析资料,找出社区服务对象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计划;组织班级预演习;在社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这样将社区护理课堂教学与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同时,通过接触社会实际,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适应性。林梅报道,在大学三年级增加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定期下社区参与健康教育、社区服务等一系列护理教育实践,并开展相应的社会调查。这种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型护理实践教育模式弥补了传统的高等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的缺陷,有助于全方位提高护生的能力;同时,也缓解了社区卫生宣教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工作中,应增强“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新型护理理念;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及社区护理知识的传授,增设家庭护理、人际沟通、大众心理学、社区管理等课程,增加社区护理毕业实习。现阶段,提倡与国外优秀护理院校联合办学,培养社区护理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内容侧重于社区评估、计划、评价、政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病例管理、学校护理、职业卫生护理、家庭护理等。
篇3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对辖区内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提高街道教育教学质量,现将20*年*街道教育督导工作要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年*街道教育督导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街道教育的中心工作,以推动实施为中心任务,以迎接“县对街道教育督导”和‘‘双高普九’’验收工作为重点,督政和督学并重为主题,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建立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的实施意见》,依法依规开展对辖区内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同时坚持以为基层服务,为提高街道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扎实开展教育专项督导工作,为街道各项教育事业和谐发展而努力。
二、具体工作要点
(一)加强督政健全机制
1、紧密配合省、市督导室开展“对县教育督导”、“经费投入专项督导”工作。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督导室的计划安排,今年省督导室将对我县开展“对县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因此,要紧密配合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抓好20*年市对县教育工作督导的整改,同时做好20*年的迎检准备工作。
2、认真开展对辖区内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根据省、市督导室的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古委发(20*)12号》文件精神,对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进行自查自评。
3、启动“双高普九’’迎检准备工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是继“两基’’达标后义务教育新的工作目标,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县将在2010年接受省级验收。为此,街道今年将启动“双高普九’’迎检准备工作,修改并出台相关文件同时根据验收新标准对街道各中小学进行全面、如实摸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实汇总,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认真督校加强自评
1、继续开展第二轮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根据具体规划*街道将对*六中等学校进行评估,请相关学校抓紧做好自评申报。根据学校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在适当时间召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自评工作研讨会’’,在自评的内容、方法、程序、要求、重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强化自评中改进,重在日常过程管理,真正使评估工作达到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积极指导和推进县级素质教育先进校参加省市级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的评选。
2、开展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整改意见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活动。
3、开展农村中学控辍、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和使用、中小学教研和质量等专项督导活动,并形成督导报告进行通报。
(三)开展培训提高水平.
1、召开街道“双高普九”工作迎检动员会。
2、为迎接省“对县教育督导”,拟分别召开各校分管教务副校长、中小学各块项目经办人培训会议,进行对本街道教育督导考评的具体业务培训。
篇4
严格的“社区教育”一词是20世纪初美国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约翰杜威(JohnDewey)提出的。对于社区教育,由于不同国家的社区教育发展的年代不同,环境不同,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对社区教育概念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我国的社区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受到重视的,发展社区教育实践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相关的社区教育理念还不够成熟,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界定。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社区教育属于一种教育活动。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一种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第二,社区教育属于一种组织管理形式。此类学者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一种地方协调性的教育管理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机构,更是一种社会协调机制和教育社会化的组织体制;第三,社区教育是为了实现社区发展。持有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社区教育是满足社区发展需要的,并且对社区成员素质提高和身心发展有影响力的教育过程和活动,是一种教育与组织的行为过程。
2日本社区教育概述
2.1日本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日本是世界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之一,是世界经济强国和技术大国,明治维新后,仅用了半个多世纪就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其发展如此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重视发展教育、及时实行教育制度改革。日本推行社区教育(日本称为“社会教育”)发展是二战后引进和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1872年(明治五年)日本进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确定了科学功用的教育目标,正式形成了近代的资本主义教育体制。同年4月,日本在博物馆内设置书籍馆,其成为日本最早的图书馆,此博物馆也是日本政府第一个以社会教育为目的成立的博物馆。1946年,日本文部省了“关于公民馆的设置和运行”通知,阐明了公民馆的宗旨和管理等若干事项。
公民馆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日本社会教育最有特色的,且为标志性场所。二战后(昭和22年3月,即1947年3月)进行了第二次教育改革,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其中明确提出:“国家和公共团体必须奖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劳动场所以外的教育。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适当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公民馆、学校等各种设施来实现教育目的。”1971年,日本进行了第三次教育改革,其意指出要重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以终身教育为背景的社会教育新起点。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公民馆已经遍布于整个日本。据2004年日本文部省的统计,全国已有18257所公民馆,公民馆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可见日本的社会教育虽然比北欧和美国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特别迅速。尤其是在二战结束《,教育基本法》颁布后,有国家立法的保护,逐渐形成了以公民馆、青年之家、妇女会馆等社会教育设施为依托的社会教育模式。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日本已经构建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社会教育体系,极大地满足的国民的终身教育需求。
2.2日本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和运行特点
日本社区教育主要形式就是上述所说的“公民馆”,其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教育设施。根据日本《社会教育法》规定的,公民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定期开设讲座;定期举办讲习会、讨论会、实习会、讲演会、展示会等;置备图书、资料、记录、模型等,供居民利用;举办相关体育、文娱活动等的集会;积极联系各种团体、机关等;将其设施提供给辖区居民集会及其他公共目的利用。公民馆是非营利性设施,虽然有些社会教育的讲座有收费,但是收费的目的都是为了给讲师们付劳务费而已,而且费用也特别少。
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制性特别强,且基础设施很完善。日本的社会教育发展得如此发达,其主要原因就是有完善的立法和设施予以保障。1945年了《有关振兴社会教育的通知》,然后1947年3月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其中的第七条明确规定了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而且还规定:家庭教育以及劳动岗位和其他社会场所所进行的教育,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应该予以奖励(《教育基本法》昭和二十二年三月)。日本又陆续了《社会教育法》(1949)、《图书馆法》(1950)、《博物馆法》(1951)三部法律基本确定了日本社区教育的初期框架。其中明确规定基本的社会教育设施建设经费由地方财政拨出,且公民可以免费使用。随着社会教育飞速发展,日本文部省对《社会教育法》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使其趋于完善。20世纪末期,日本还制定了《特定非营利性活动促进法》和《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基本法》,使社会教育的法制性更强。
2.3日本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
日本的社会教育属于综合型管理模式。一方面,日本社区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国家、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都分别设有相应的社会教育分管部门。就国家而言,终身教育局是社会教育的主管部门,还有文化厅的文化部和文化遗产部等机构也是社会教育的管理部门。而在地方层面上,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都设有教育委员会,在各地教育委员会当中也设有社会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社会教育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日本社会教育也有自治的一面。以社会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公民馆”来说,公民馆就一直遵循着自治的原则,辖区居民自主选择、自主规划和自主实施所需项目活动,辖区居民在参与过程中独立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经过跟其他国家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比较更能突出日本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具体情况可见表1。
2.4日本社区教育的内容
今天的日本社会教育发展的已经相当先进,组织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公民馆”,其主要的设施有:公民馆、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妇女会馆、市民会馆和文化馆等。从众多的社会教育设施就不难看出,日本社会教育的对象不只是有成年人,同样也有青少年。所以,也导致日本社会教育的内容也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成人教育。日本社会教育的成人教育分为一般的成人教育、妇女教育和老年人教育。观其分类名称便可看出三类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分别是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老年人。日本社会教育中的成人教育一般采取的授课方式为:函授、讲座和成人学级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同样涉及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2)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增强生活情趣,使其具备一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知识和技能,日本在社会教育的内容上,也特别为青少年设置了一定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视培养青少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启示
通过对日本社会教育的发生和发展、组织形式、运行特点、管理模式和教育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已经相当发达,制度、形式、管理都比较完善,在社区教育领域已属于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社区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有效得借鉴其他国家社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有效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尤为重要。就上述日本社会教育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成功经验对我们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启示作用:首先,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法制化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是二战后日本社区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国家相关机关部门重视社区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国家对社区教育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将行政权力下放到地方一部分,国家只负责制定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具体的行政管理条款有地方制定,这样可以使社区教育能够有更多的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国的社区教育法制化,还处于实验阶段,正在不断摸索中,社区教育的行政化和法制化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完善的教育理论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社区教育发展的宗旨就是满足公民享受终身教育的需要。
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我国社区教育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正确的教育理念对社区教育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社区教育理论与社区教育实践与规模相比,还是比较贫乏的。在今天这个公民迫切需要享受终身教育的时代,深入研究社区教育理念,深化社区教育理念的内涵,是值得我国社区教育学者进行思考、研究和解决的。最后,公民的全面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日本的社区教育不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运行特点、管理模式方面都体现出了社区特色。所以,在社区教育目标上,我国应该秉承以“社区为本,重视公民全面发展”的理念,使社区能够以辖区的特色自行发展,社区居民能够全面发展。社区教育应该为广大社区民众服务,社区教育的内容应该反映社区民众的需求。社区教育机构只有以各自社区的特点为社区教育的出发点,才能激起辖区民众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发展特色社区教育,使民众能够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构建和谐社区。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家园社区 协调教育 幼儿发展
一、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必然性
1.从幼教的现状来看。从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不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展并加强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挖掘当地人力、物力资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提供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保育和教育,以满足学前儿童发展及家长教育子女的需要。
2.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终身教育和大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幼儿教育的空间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必须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幼儿教育并不仅仅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应纳入开放的社会体系即社区之中,幼儿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的大教育。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顺应了现代教育思想,并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从合作的可能效果来看。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有利于充份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动员并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有利于幼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发挥整体教育影响,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从体制上来看,社区是教育三维坐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幼儿园、家庭与社区越来越密不可分,通过三者的合作,使幼儿教育有了统一协调的组织实体,为幼儿教育与具有社区特点的经济、社区协调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其次,从资源上来看,三者的合作使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从人力方面,它可以发挥来自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各界人员的积极力量,形成正向诱导。从物力方面,三者的合作可能调动社区内的一切教育机构和设施,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本社区的幼儿及其家长,服务于幼儿教育。
二、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现状
1.以社区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即以社区为依托,依靠基层社区政府各部门力量,因地制宜地创设条件,组织实施各种教育活动,开展并实现社区与幼儿园、家庭之间的合作。当前家长的观点有了很大转变,素质越发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幼儿的教育投入很大精力,我们教师也应从多个角度利用一切机会有机的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让家长真正了解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以便能更积极的参与、配合我们的工作。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代替的。就幼儿园教育来说,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而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他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间的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2.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即幼儿园依托并发挥社区内的各种力量,组织成一个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园内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开展并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与社区相比较,幼儿园作为专职的幼儿教育机构,有大批具有幼教专业知识的保教人员,有专门的幼教场所及丰富的玩教具,在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时,幼儿园独具优势。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开展了社区方面的工作,积极与社区组织建立协作关系,以幼儿园为主体开展一些走出去的教育活动,既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因条件各异、社区、家庭、幼儿园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实践还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探索性,缺乏理论的有效指导。理论上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践开展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另外,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大部分处于探索之中,家庭实际情况、社区模式、幼儿园特点的复杂性考虑得不够充分,特色体现得不明显。
2.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进展缓慢。进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家庭素质有待提高,这些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的进展;从主观上说,还有相当多的人把教育幼儿的责任推给幼儿园及家庭,忽视社区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应起的和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这从主观上导致了三方面合作的困难。
篇6
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指街道,居委会;农村社区一般指乡镇、村庄。“社区音乐教育是专业音乐家与音乐爱好者以及社区音乐团体一起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是社区文化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体和对象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意义
社区音乐教育属于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通过参与者的各种活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影响,主要包括:培养音乐技能的作用;宣传正面思想和政策的教化作用:经济作用;休闲娱乐大众的作用i培养大众审美意识的作用;医疗保健的作用和提升社区成员凝聚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社区音乐教育还有助于本区音乐文化的生成和传承:一方面,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参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通过学习音乐和表演音乐等活动,形成相似的精神风尚和审美情趣,从而繁衍出独特的音乐文化,并通过社区内的音乐教育活动使之得以保存。另一方面,由于社区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而一定的区域性则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区域特点,例如华北的秧歌,南方的花鼓戏,东北地区的二人转等;又例如农村音乐文化中风格迥异,极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偏远山区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本土音乐文化都可以在社区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发展或改善。
二、社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社区音乐活动的种类包括积极的音乐培训、练习,表演、创作等,音乐类型多种多样,其特点在于强调人人参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和个人技能。参与社区音乐活动的人群多种多样,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社会阶层、行业背景、民族信仰,只要热爱音乐并有参与其中的意愿,人们就可以加入其中。就目前来说,最为常见的是自发的音乐团体进行的日常性社区音乐活动,例如在广场、绿地、公园等地进行的群众性歌舞活动或戏曲活动,参与者以老年为主。随着社区音乐教育不断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参与者的年龄层较为单一,多以老年人为主,其它年龄层次的参与者则只能占到很少一部分比例。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教育内容和活动内容并不能广泛受到所有年龄阶段人的关注和欢迎。
第二,社区音乐教育的参与者与教学者往往不具有专业的音乐素养,教学者的音乐专业素质过低,导致了整个社区音乐素质不能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还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或对参与者产生误导。
第三,目前为止,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尚未达到科学与规范的程度,多为爱好文艺者的自发活动,而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文件并不多,也没有详细具体的准则与规范措施。这就导致了一些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不能按照人们所希望的那样顺利的开展,或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引起民事纠纷。
三、发展社区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笔者通过搜集成功范例与国外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有利于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建议:
1,政府扶持为保障: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关注,国家政府,宣传文化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制定出有利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推动精神文明进步的政策方针,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鼓励、发展社区音乐文化,在经济上予以扶持,情感上给予关怀。各部门之间建立起统一的立场和联动机制,协调工作,管理和发展社区音乐教育。
2,专业人才为依托: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一般不是专业音乐人才,所以专业音乐人才的加入就成了提高社区音乐教育水平,发展社区音乐的有效手段。专业音乐人才不仅可以在技能上使得社区音乐水平得以提高,一些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可以进行新颖的教授方法和组织手段,使社区人群接受更多的教育方式。
3,家庭参与为主体:家庭作为社区中的小团体,是社区活动的重要参与对象。对社区音乐教育来说,家庭的集体参与即是对这一活动的高度认同,同时,共同参与同一社区活动也是家人间增进交流,培养亲情的好时机。即使有些家庭不能做到共同参与,但是依然可以具备这样一种家庭参与的意识,对家人所参与的社区音乐活动予以支持和鼓励。
4,媒体引导为支持:现代社会媒体高度发达,各种报刊、电视、电台、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习以为常。作为人们精神文化强有力的影响和引导者,各种媒体对社区音乐教育的意义也是不容小视的。最典型的实例要属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舞蹈的一群来自社区的老年人,她们的舞蹈《俏夕阳》获得了歌舞类节目的一等奖,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社区音乐教育的关注和信心。
篇7
关键词:社区教育; 专业化发展; 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63-002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一支良好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今,学习型社会理念已深入人心,其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也日渐为人们所认识,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社区,加快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实现“学有所教”目标,已成为社区教育中心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开发区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的领导机制,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教师队伍,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中之重”,对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社区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我校三年来不断加强校本培训,从不同侧面对专职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
1.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紧迫性
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引发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这是时代的诉求。我市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也强化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需要,认识到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相关文件中一再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途径,作为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教师,更应该做终身学习的引路人,重视社区教育的作用、研究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拓展社区教育的领域、创设优良的社区教育氛围、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促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必须关注和推进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社区教师专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属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需要。社区教师作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社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根本保证。
3.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
面向实践本身是我们重新理解社区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社区教师专业发展是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社区教育中心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社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社区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本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紧密联系。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正是在这种吸引、鼓舞下形成的内在于教育实践本身的研究指向。
4.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
校本培训有助于校本教育行动研究,学校在此基础上具有发展活力。社区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要从学校发展目标中去培训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又要区别对待,以教师个体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我们更有必要进一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揭示在建设学习型社区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基本途径,同时进一步探讨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校本培训模式,形成在创建学习型社区背景下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促进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和带动社区教育的其他两支队伍的建设,进而进一步推进学习化社区的建设,给地方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的现状和背景
目前国内对社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国际上对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市“十二五”社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发展终身教育,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办学网络,全面构建高水平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为在全国、全省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我们社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园区加大了社区教育的基础投入,并加强了各类社区教育培训,使中心专职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教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其表现为社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社区教师工作环境、教育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自我发展空间扩大,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通道逐渐打开。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有三种群体组成:专职、兼职及志愿者队伍,在这三支队伍中,专职教师队伍是有机整合其他两支队伍,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核心与骨干力量。随着园区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必然引起各级社区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形成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良好社会环境。拓宽社区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社区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社区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社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我校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创建学习型社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把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学校的读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果。结合本中心的发展特点和特色培训项目,引领教师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理论水平。
在各项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要提高学校的效能,关键就在于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学习一是从观念上突破,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社区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当深入基层走进社区时,是一个沟通协调者;当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学时,是一个后勤保障服务者;当在学校内部分工时,既是一个管理者,也是一个实践者;教师的多重角色决定了“专业成长”的特殊性和复合性。要求教师主动服务,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以评促建,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结合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细化班主任工作规范,首先在校内开展评比,评选出校级优秀班主任,再上报宜兴市优秀班主任。通过评比活动,以评促建,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着力抓好校本培训,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三是重视教师的读书培训,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提倡在广泛阅读中行进,在多维交流中行进,在行动研究中行进,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用“教育思考”支撑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充分利用学校工作例会、党员会议、教师QQ群等,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每年上半年全体教师研读一些必读书籍,下半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评选出优秀征文上报市教育局参评,并在校内组织演讲竞赛的基础上,推选获奖选手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四是深入开展师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将新调进教师按照工作任务安排情况与老教师挂钩结对,促进新教师较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缩短适应期,同时也提供给老教师一个吸收新鲜养分,增强前进动力的机会,新老教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文化引领,提高身心健康
我们通过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彰显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通过文化引领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在形成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的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红线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师德完美于心理,心理健全于师德。首先是教师对社区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社区教育工作。将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其次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区教育别重要,融洽的社区关系,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便于协调管理,对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很大帮助。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效率,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强化实践,提高工作水平
社区教育是依照社区建设发展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的教育。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社区教育与社会应该一体化,对社区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现实的社区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社区教育需求的深化,使教育直接面向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社区教育和变化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前进,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教育。
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本社区、本校实际出发,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社区文化,遵循社区教育规律,围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工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服务。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实践研究来实现自我发展、实现服务价值。
总之,我们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型的较高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在一定条件下以社区教育的发展振兴一方经济。同时教师有效的持续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以教师的发展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从而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度无锡市成人教育协会立项重点课题“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立项号:CJKZD03)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教育研究,2001.11
[2]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9
[3]陈乃林主编.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版
[4]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2007.5
篇8
论文摘要: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改革的热点。合理的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来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够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着重论述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意义及策略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园教育的背景,也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当今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儿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群体享受着共同的社区资源,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以社区为地域界限所建立的幼儿园也日渐增多。社区已成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及家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需要
相对幼儿园来说,社区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就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场所,社区也应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直接资源。社区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社区的医院、超市、公园、公共场所等都可以为幼儿园所用。这样,幼儿园就能扩充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成长。著名教育家伊里奇说过:“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2]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园作用于社区,能够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走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机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在适应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建立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幼儿园融入社区,幼儿能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是家、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社区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们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 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才能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中心。幼儿园要架起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她们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应将科学的育儿方法推广到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既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统一培养目标,让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家长、社区能够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因此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工作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幼儿园应以家长为桥梁,让幼儿园教学融入社区
家长应当成为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桥梁。幼儿园应充分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宣传作用,可提高社区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重视与社区人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幼儿的集体活动,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此满足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心理需要。在与社区家长及社区成员的接触交流中,让社区成员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幼儿园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幼儿园与社区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
2.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库,了解他们的职业、爱好、特长及联系途径,以及他们的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涵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3]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职业或爱好方面的教 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共同进行的游戏。“家长辅助教学”是家长协助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3.幼儿园应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将教育功能辐射到社区
幼儿园的发展依托于社区,同时也承担着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向社区全方位开放,既能让社区了解幼儿教育,也能让幼儿园服务于社区。幼儿园应为社区幼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幼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幼儿园应对社区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为社区家长举办关于幼儿保健、科学育儿等免费咨询与讲座,同时也可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专门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举办免费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4、幼儿园对社区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当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与社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应能定期免费为社区幼儿开放,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这类资源往往与社区中的人或物相关,如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某些教育活动就与社区中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幼儿园中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饰、礼节及娱乐活动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幼儿园还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篇9
【关键词】新时期 社区教育 发展 推进
绪言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社区教育开始起步,这是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的一大进步。我国的社区教育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基础,并结合了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各地区试点而慢慢发展起来的。社区教育自出现开始便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了教育界和教育团体的极力关注。在我国一些大规模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教育成为了城市与地区不可或缺的存在,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在多年的发展中展现了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对新时期的社区教育进行思考。
一、当前国内社区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对社区教育认识有待提高
虽然社区教育在我国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但在我国的现实工作中,某些地区的领导没有在思想上正视社区教育,对于教育没有切实可行的工作,各方面领导甚至是社区教育的专职人员都存在着界限模糊、思想肤浅的状况。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更是没有强烈的自我学习欲望,从业人员没有学习思想,待业人员没有学习状态,闲暇时间没有学习动力的情况一直存在。社区教育的教育功能成为了摆设。2005年,教育部对我国45个国家级社区的社区教育实验区进行了教育培训率的统计,若以人次计算,每人参加30学时进行统计,发现这些社区的居民的教育参与率连35%都不能达到。
(二)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从我国社区教育的总体出发观察社会教育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中西部地区的社区教育同东部相比呈滞后状态,农村与城市的社区教育呈不协调现象。由于我国的社区教育还不是普遍式教育,没有全面铺开。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社区教育与、青海、内蒙古这些地区的社区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西部的社区教育不平衡和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的信息闭塞,不仅导致社区教育人才的流失,且教育畸形都应引起重视。
(三)社区教育法规政策不健全
社区教育方面的法规政策目前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可以说是达到了无法可依的境地,这也导致某些地区对社区教育的态度呈不积极态度。而在社区教育的运作体制上,因为政策的缺失使得一个地区各部门的教育整合无法实现,互相交流存在着隔阂,导致教育部门孤军奋战,难以应战。
(四)政府统筹作用亟待加强
社区教育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也需要政府的各种资源支持。如对于社区教育的经费支持,虽然国家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部门根据自身条件对社区教育进行资源和经费的支持,但很多地区没有设立关于社区教育的专门经费。又如对于社区教育的专职人员,政府没有解决他们的编制和待遇问题,职称评定方面政策界限模糊,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对于社区教育资源,政府未能做到完全的整合,没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这也导致了位于社区内的各类学校对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二、新时期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推进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
社区教育的理念认识上要端正态度,改变经济与教育不平衡的状态。例如,在社区中,要让每位社区行政人员和社区成员认识并强化社区教育的意识,积极参加社区教育的理念讲座和培训,把社区教育与当地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统筹规划工作,促进社区教育发展均衡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要对社区建设进行一体化平衡的规划,将政府规划与民间教育组织相结合。例如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建立社会教育的实验社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教训进行统筹的均衡全面改革。
(三)建设专业化社区教育队伍
社区教育的人员要向专业化方向培养。例如可以在高校开设社区教育类的专业;建立严格的社区教育准入资格认证;对在职社区教育人员进行职后培训等。
(四)营造专业化的社区教育环境
社区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事业,需要营造专业化的社区教育环境。例如,各社区可以派专业人员参加社区教育工作,并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将社区成员全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群众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打造富有学习气氛的社区,为社区教育的开展创造条件。
(五)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对社区教育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例如在法律制度方面要加快《社区教育法》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条例》的出台;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对社区的教育管理运行的制度运行机制和标准进行规范,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健全奖惩和职称制度;在研究制度方面,要对本地化的社区教育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健全专业化教育。
结语
作为关乎全民教育的程度的社区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也是终身教育的一个体现。我国的社区教育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在问题与解决思路都明了的情况下,我国的社区教育向着全民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仲红俐.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2(10).
篇10
一.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概述
成人教育是一种面向成人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成人不断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创建的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是一个大教育概念,针对的是一个环境中相关的教育内容,根据明确的结构所建立的教育体系。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可以协同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区别于高校全日制普通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有很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没有时间、年龄以及性别的限制,主要是对社会上成人的一种能力、技术以及知识的教育,通常成人教育会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成人教育的形成体现了全民教育的理念,课程安排涉及到多种内容,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无论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升学考试或者是技能培养,成人教育都有所体现。
(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吸取了成人教育相关内容,并且对办学的模式做出了改变促使社区教育有了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社区教育以人的终身学习为中心,大力宣传知识的重要性,它为全民实现终身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社区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倡导终身教育的思想,对象是社区全部人员,以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为宗旨。
二.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对我国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补充,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模式。当下这两种模式在一些发达地区有了规模性的实施,但是部分地区很少涉及到。由于是新出现的教育模式,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价值,甚至有褒贬不一的看法,而且因为创建时间比较短,这两者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虽然都是为终身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多元性、灵活性的特点,但是两者的结构有一定的区别。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全民开始重视教育的背景条件下,全国不断出现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地区的限制很少,但是很多民办的成人教育机构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脱离了大众教育的目标[1]。
但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软实力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也逐渐增强,但当今社会很多专攻型的人才却因没有文凭而被企业拒之门外,这种社会转型在这样现象下便显得尤为重要,给予大多数人一个机会,更是一个迈进工作门槛的重要保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成人开始重视教育,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们不甘于现如今的知识水平,便激发了他们对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的迫切要求,这也是促进成人教育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当然成人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有利的特点是它的学习时间灵活且学习方式也是多样性的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决定。而目前,社区教育虽然具有开放、多层次、多形式、多序列的特点,但社区教育局限性也很大,比如教育资源不够齐备,这一点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而成人教育则配备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这也决定了社区教育需要同成人教育相互结合。
当今时代成人教育普及是成人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教育的设施设备也要尽可能配备齐全,在与现代化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得教育系统更加完善也更加现代化,至于学习课程可以尽可能的设置多元化,涉及范围也尽量大,为给学生以更多的?x择机会与空间,也更好的发挥人才专业性。
三.成人教育协同社区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全民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
全民树立终身教育意识是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教育也成为了国家和人民普遍关注的内容,“终身教育”的思想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且逐渐注入了丰富的内涵。最近几年教育部文件中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公民也逐渐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成人教育协同社区教育共同发展有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二)社区教育功能的新拓展
传统观念上人们认为社区仅仅只是居住场所,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下这种观念被打破,社区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多,融入了学习场所、娱乐场所、运动场所、交往场所等。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将教育融入社区发展中,才能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创建[2]。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则必须依靠一所相对成熟的实体机构来具体实施,因此,成人教育现有的体制机制、规模优势,是比较好的选择,两者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成人教育面临转型发展
我国的成人教育基本上相当于学历教育,主要包括电大、自考、函大等多种形式,主要的任务是进行学历教育补偿。以笔者所在的电大为例,创办于1979年,办学近40年来,一直开展成人专科、本科的学历教育,已毕业学生11000余人。而对于社区教育领域则鲜少涉及,虽然学校于2008年增挂了社区学院的牌子,但几乎没有开展社区教育的具体工作。随着大学全日制教育的普及,成人学历教育的生源日渐萎缩,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成人教育要改变学历教育为主的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社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创建两者共同发展的观念
调查我们国家当下成人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任务都是为了进行学历补偿,成人院校几乎很少和企业接触,基本都是关注自己的教学成果。成人教育实现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首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实现转变,打破先前封闭的状态,追求开放性,多渠道的教育模式,提升对周边社区服务的教育价值[3]。另一方面,成人院校的教师应该全面加强社区教育的观念,切实和社区进行良好的沟通,不定时地走访居民宣传社区教育的价值,多途径地影响居民建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而且要为社区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建立共同学习的体制,激发居民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促使居民意识到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二)积极开发充足的教育资源
成人教育协同社区教育进行稳定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源作为保障。成人院校应该充分地进行调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资源,然后进行整合。社区居民能够提供庞大的资源,所以成人院校要重视这一方面的资源开发,进行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此外,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社区居民种类多样,年龄层次不同,需要的知识技能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成人院校要从居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大众感兴趣以及具有实用价值的社区教育课程。同时,成人教育机构要建立专业性极强的教师团队,提升师资力量,为居民提供丰富专业的教育条件。
(三)借助新媒体技术协同发展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传播和媒体形态,发展迅速,在教育事业上更是被大力地推广。在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条件下,网络授课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成本较低,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更多的人开始接受网络授课的模式,所以成人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创新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方法。成人教育可以开发课程丰富多样、收看方便快捷、互动交流直观生动的网络课程平台,吸引社区人员参加,大力推广新媒体形势下的教育模式,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
(四)设立机制保障机构
- 上一篇:家务劳动实践收获
- 下一篇:小学春季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