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1 15:3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业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业调研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在前一阶段学习调研、分析检查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解决不适应不符合旅游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积极把握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机遇,统一思想、主动融入,整体布局、一体化发展,发挥优势、差异竞争,把荆门建成休闲特色明显、设施配套齐全,在省内叫得响、国内知名的“旅游节点城市”,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增长极。

二、总体目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得到增强。局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旅游管理制度建设、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坚定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二)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破解影响和制约全市旅游业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和旅游接待环境,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

(三)全市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得到完善。建立健全全市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服务管理职能。强化政府、机关为企业服务,企业为游客、职工服务,职工增强自身本领功能,为实现全市旅游业健康发展、推动局机关、行业建设不断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得到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的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更加密切,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广大群众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三、整改内容

(一)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引资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整改目标:在打造旅游品牌上实现新突破。

整改项目(1):抓发展,围绕六大景区做文章。

整改措施:抓好大洪山风景区综合开发,明显陵风景区、漳河风景区、楚文化旅游区、中心城区体育休闲区、屈家岭文化遗址风景区等六大景区建设。突出抓好漳河风景区建设,中心城区体育休闲区。以漳河风情小镇改造和游船码头建设带动漳河旅游开发,以凤凰体育运动休闲城建设和象山风景区提档升级带动中心城区旅游项目突破性发展。

整改时限:长期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计财科

整改项目(2):抓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鄂西圈笼子。

整改措施: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整合包装项目向上申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已将大洪山风景区综合开发、漳河风景区、冷水机场等项目纳入公司重点项目笼子,近期圈司重点对漳河旅游码头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下一步,将力促圈司将漳河旅游码头项目纳入首批启动项目,并加大投资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尽早实施。

整改时限:2009年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计财科

整改项目(3):抓龙头,重点扶持服务三大集团,切实解决中心城区板块相对滞后的问题。

整改措施:以荆门生态文化旅游(集团)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心城区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景区;以旭冉国际旅行社为龙头,加大旅行社合作力度,联合宣传推介我市旅游线路,扩大地接业务量,炒热荆门旅游;以荆门国际大酒店为龙头,以新建扩建为突破口,以兼并重组为手段,支持星球置业大力发展酒店业,打造荆门酒店业集团。

整改时限:2009年至2010年12月。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计财科质管科

(二)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力度,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

整改目标:在完善基础设施上实现新突破。

整改项目(4):进一步推进武荆高速及各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力度,打造2小时车程旅游网。

整改措施:规划建设全市旅游交通大环线,形成一批示范性旅游立体生态景观道。抓紧景区内道路改造升级,完善安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在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重要景区,设立旅游交通指示牌和旅游形象宣传牌。

整改时限:长期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计财科宣传科

整改项目(5):开发美食品牌、旅游商品。

整改措施:认真挖掘和弘扬荆门的饮食文化,组织荆门地方传统特产展示、烹饪技艺表演等活动,开发“钟祥长寿席”、“漳河鱼宴”、“石牌豆腐宴”、“绿林好汉席”等系列美食品牌。适应市场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策划指导,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发一批特色鲜明、便于携带、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在旅游集散城市和重点镇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在重点旅游公路沿线设立大型旅游购物超市,旅游景区设立购物点,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快速发展。

整改时限:长期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计财科质管科

整改项目(6):建设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整改措施:规划建设荆门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京山、钟祥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重点镇游客接待站,形成三级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及时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

整改时限:长期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计财科

(三)积极组织行业协会开展活动,加强旅行社、星级宾馆、景区的联系合作,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整改目标: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规范旅游企业行为,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形成良好的旅游秩序。

整改项目(7):完善荆门旅游协会工作机制。

整改措施:抓紧荆门市旅游协会换届,成立景区、旅行社、饭店、农家乐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和特殊作用,努力实现旅游行业严格自律、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的工作目标,把诚实守信作为旅游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诚信公约,通过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等手段,把旅游行业的信誉监督和失信惩罚机制落到实处,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整改时限: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质管科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工作力度,大力提升旅游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整改目标:按照“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出国门”的总体目标,巩固省内市场,拓展西北、中原、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市场,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大力吸引国内外客源。

整改项目(8):办好旅游节庆活动。

整改措施:办好油菜花旅游节、中华好汉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办好沙洋纪山庙会、屈家岭桃花笔会、七夕鹊桥节等节庆活动。与武汉市旅游局联合开展“武汉人游京山”,与河南电视台合作,在钟祥开展“寻找莫愁”等主题宣传活动。

整改时限:长期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宣传科

整改项目(9):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荆门旅游产品。

整改措施: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天气预报栏目、人民网和各类媒体宣传我市旅游产品;建设开通荆门旅游信息资讯网;出版荆门导游词。

整改时限:2009年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宣传科质管科

整改项目(10):加强区域合作。

整改措施: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线路互通,客源共享。扩大河南、武汉市场,对接宜昌、十堰,开拓陕西、山西客源市场,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客源市场。

整改时限:长期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宣传科

(五)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服务人才。

整改目标:在提升行业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整改项目(11):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整改措施:开展服务技能竞赛和服务之星评选活动,促进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依托市内大中院校,加大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扎实做好培训考核、旅游从业资格认定、技术等级评定等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对景区法人代表、管理人员、导游人员、景区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推行持证上岗,挂牌服务,着力建设一支能够胜任旅游强市建设的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服务人才队伍。

整改时限:长期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质管科

(六)在党组及机关自身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开展系统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等方面。

整改目标: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整改项目(12):加强党组理论中心组的系统学习。

整改措施:健全学习制度,加强以党组理论中心组为龙头的学习制度,带动全局切实搞好学习;通过深入调研,转变领导作风,做到科学决策,切实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职责明确、顺畅有序的工作机制。

整改时限:2009年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

整改项目(13):进一步深入开展调研,切实转变领导作风。

整改措施:根据分工,分别围绕旅游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旅游名镇名村如何创建、旅游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如何树立我市旅游形象、如何深化旅游行风建设等主题,深入到县市区、旅游企业开展调研,提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整改时限:2009年至2010年12月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办公室

整改项目(14):进一步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整改措施: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夯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思想基础。以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编制好职位说明书,切实解决“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不实干”的问题。

整改时限:2009年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办公室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分工负责制,由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各科室通力合作,抓好各项整改措施落实。要深入基层调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积极推动重点问题的解决,在整改落实中创造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效应。

篇2

 

一、课程优化的必要性

 

(一)旅游人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有必要调整课程体系,培养新型人才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缺乏竞争力,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没有进入旅游行业,而是改行进入其他行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造成此现象原因多方面,从教育自身而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新的视角探讨课程体系设置,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促进旅游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施目前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强调技能培养的新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在追求理论学习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缺乏专门的实训实验室和模拟实训室。因此,旅游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有一定的缺失,使得毕业就业面临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和专业技能不强的尴尬局面。

 

(三)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从笔者自身经历的专业培养和多年来的教学体会,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很普遍。首先,在基础理论课程方面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课程,而在旅游学类中又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文化学、法学等内容。其次,在专业课内部,分化出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与旅游景区(点)管理三个方向,饭店类课程涉及到饭店经营管理、饭店市场营销等内容;在旅行社管理方向同样出现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在景区(点)管理方向同样出现类似的课程内容,这是专业方向分化而缺乏有效综合的结果。

 

二、研究方法和调研结果

 

(一)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可以被认为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

 

笔者在进行课程优化设置的研究过程中,重点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运用质的研究中的现象描述分析学的方法对笔者所在院校的2013级(调研时已经步入工作岗位)、2014级和2015级的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调查学生对正在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的态度。调查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调研设定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式的访谈调查,主要包括了课程开设内容的必要性,课时数的安排,课程开设的优先顺序,课程的考核四个方面。

 

(二)调研结果

 

1.课程内容设置的必要性

 

当问到学生“您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开哪些课程?哪些课程的开始没必要?为什么”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与从业资格考试有关的课程,非常的有必要,并且对实践类的课程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原因主要在于,课证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应的考点知识,有助于提高从业资格证的过关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也有同学对管理学原理、会展策划以及酒店类的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定的质疑,认为这些课程一方面太过于抽象,另一方面认为与旅游的关联度较低。

 

2.课时数的安排

 

在课时数的安排上,学生普遍认为酒店类的课程相对较多,而对于旅游心理学、旅游审美、旅游景区等有助于提高旅游专业素养类的课程相对较少。原因主要在于旅游心理学、审美的课程有助于他们了解游客心理,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极大的好处。

 

3.课程开设的优先顺序

 

在“从目前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来看,你认为哪些课程应该先学,哪些课程可以后学”的问题上,学生倾向于循序渐进式的教学,从业资格证相关的优先考虑。认为景区类课程、规划类课程以及酒店类的课程可以后学。

 

4.过程考试考核

 

在“你觉得现在实行的过程考试改革有没有对你的学习和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为什么?”的问题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认为,实行过程考试对自己学习主动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过程考试持反对态度的学生,理由主要在于个别课程的过程考试采用分组考核的方式,考核过程容易流于形式,互动性较差,没有充分发挥过程考试的作用。

 

从调研结果情况来来看,学生对课程内容设置必要性、课时数安排、课程优先顺序安排以及考核方式所持有的观点原因可以做如下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自身不足

 

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定时,除了考虑到课程设置的内容之外,也有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安排情况,制定方案的教师从专业教师的代课习惯、学期课时数安排的角度做了过多的考虑。因此,容易导致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时存在课程优先顺序不合理的现象。

 

除此以外,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不突出,培养目标不明确,也容易导致课程设置全而不精的问题。旅游行业涵盖面广,课程设置时,将所有行业考虑在内,反而容易导致特色不突出,培养目标不精准的现象。

 

2.学生专业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结果,学生普遍对酒店类课程的安排表达了不满的情绪,或者认为没必要,或者认为课时数太多。这个结果的原因除了因为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还有就是学生对专业人士不足的原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掉,酒店行业也是旅游行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未来就业的一大导向。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基层的导游人员。

 

3.就业压力影响深刻

 

在全社会范围的就业压力影响下,学生更倾向于掌握一技之长,因此,容易将就业的容易与否与自身所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进行结合。所以在学生所表达的诉求上,普遍认为与导游证考试相关的课程相当重要。

 

三、课程优化设置的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确定专业方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所面对的困惑,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应该明确专业设置的方向,不是笼统的划定一个旅游管理方向,根据“互联网+”、“全域旅游”、“旅游产业融合”的理念背景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明确各个方向的培养目标,给学生以明确的引导。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发展特色为依据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应通过课程设置内容凸显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不同,避免学生产生疑惑的情绪。但又不代表酒店类的课程要完全剔除,笔者建议可以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适当弱化酒店类课程的比例,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选修课或者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递酒店行业的一些发展信息。

 

(二)重视入学教育和课程介绍

 

针对学生在课程必要性设置时提出的质疑,笔者认为,学生的疑惑解决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在入学教育时,一定要明确告知学生专业发展的趋势,未来的就业途径和方向,避免学生将自己的就业方向仅仅局限于基层导游;2.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向学生进行课程导向介绍,使其明晰每门课程设置的意义。

 

(三)强化就业导向的课程

 

1.课证结合

 

“课证结合”是指以市场所需的专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将日常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职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时,应当加入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课程大纲的设定以及教材的选择应当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一致。

 

2.企业课程植入

 

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较强,而且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大,笔者所在院校与多家旅游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就业保障。但是,旅游管理教育同样面临供给侧改革的问题。目前的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与市场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学院的课程设置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企业需要的是步入工作岗位即能有出色表现的员工。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将企业的课程植入到学院的教学课程中。

 

(四)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和过程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时间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实践课程和环节设置,建立与理论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和过程考试进行融合,对学生的考察侧重于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引进三方评价机制,即:学生自查、教师考核、企业评价。

 

四、结束语

 

课程优化设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的不断验证和修订。旅游管理的课程优化有助于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为培养更加适合旅游业发展需求的旅游人才做出贡献,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巩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篇3

一、研究区域系统分析

西天目山乡位于浙江省临安市西北部,辖区面积125.8平方公里,人口1.3万余人。西天目山位于天目山的西面,辖区大部分是山地,适合耕种的面积不到10%。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就在这个乡的辖区之内,但山林在1956年就作为“森林禁伐区”,1986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纳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临安市统计年鉴和杭州统计年鉴数据,以及对乡各级部分和农家乐的调研。下面对西天目山乡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建模。㈠经济系统分析西天目山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003年为10392万元,2009年达到23091万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5%;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5331元增长到2009年的11222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3%。农村经济中,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粮食、茶叶、水果、笋干和山核桃,另外还有油料、蚕茧、蔬菜。㈡人口系统分析2003年,西天目山乡总人口为12932人,2009年达到13409人,平均年增长率为0.6%,其中非农业人口仅400余人,其余全部为农业人口。这几年年均出生人口都在100人左右,年增出生率为0.7%,死亡率平均在0.9%。另外该地区从迁入人口每年在80人左右,其中2/3为省内迁入,迁出人口每年平均不到70人,其中大部分为迁出到省内。㈢社会系统分析研究区域近年来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同时地方财经收入也不断提高。地区用于旅游的投资不断增加。一是引起景区开发管理公司,对景区进行规划和投资;二是居民开办农家乐,为旅游发展提供餐馆和食宿;三是地区政府修建道路,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另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不断增多,人民的福利不断改善。㈣资源系统分析西天目山乡大部分山区属于自然保护区,因此林木资源虽然丰富,但不能利用,只有通过林区发展一些林副产品,例如山核桃、笋干等。从近年林副产品产业值来看,特别是山核桃和笋干的产值,逐年上升,已占到农民收入很大一部分,这都得益于实践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让农民把不愿意种的土地种上毛竹和核桃。研究区域通过村落整治,集中农村建设中心村,复垦荒芜的居民建设用地,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之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粮食生产得到稳步提高。㈤环境系统分析研究地区属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综合环境较好,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环境治理加以投资,投资主要用于景区的环境治理、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等。通过环境治理投资,使村民村貌得以改善,景区环境不断优化,更具有吸引旅游力。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主要因果关系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不是单纯描述系统要素的作用机制,因此,系统动力学的结构不是越复杂越好,只要能与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通常结构简单的模型住址效果相对更好。笔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找出旅游发展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我们构建出如图1的系统动力学模型。㈠人口子系统研究区域的人口子系统主要由自然增长量和机械增长量组成。人口迁入相对是人均收入和旅游业产值的函数;迁出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函数,由于山区交通条件不好,很多宁愿迁出去,主要迁往省内。㈡经济子系统对于山区来说,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山区其他环境可持续发展,也不能解决其经济落后的根本问题。研究区域的经济子系统相对来主三大产业基本建立起来,第一产业除了粮食生产之外,林副产品相对比较丰富,其中以山核桃和笋干为主,其他还有水果、林木产品等。随着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业已逐步成为研究区域主要收入来源之一。㈢社会子系统山区社会系统相对简单,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保障方面,基础设施改善主要通过投资建设道路和一些公共设施来体现,社会保障可以表示为人均收入的函数,人均收入越高,社会保障自然会建立起来。㈣资源子系统研究区域的资源子系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土地资源,主要体现为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对研究区域来说,优质土地资源很有限,通过集中建设居民点,把多余的居民建设用地改造成为耕地,对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的保护在研究区域占有独特的地位,因为研究区域内拥有大量古树、大树,这些树木很多已失去自我新陈代谢的功能,需要对其进行人工养护,因此需要进行投资。㈤环境子系统研究区域处于自然保护区及周边,自然环境较好,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也相应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旅游业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作用,已成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就要求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系统里主体现为环境治理投资,包括农村的一系统环境治理和景区的环境治理。

三、模型的有效性检验及仿真

㈠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系统动力学检验包括量纲一致性检验、行为适合性检验以及模型与实际系统有效性检验。经验证,本模型通过了VensimPLE软件的量纲一致性检验、行为适合性检验。由此,选取人口、总收入等关键性指标模型与实际的一致性检验。其中总人口模拟的最大误差为5%,平均误差率平方和为0.15%;人均收入模拟的最大误差率为2%。平均误差平方和为0.01%。可见,各项指标的模拟值与实际测值之间的总体误差均比较小(见图2、图3),模型是有效的,可以进行访真。㈡模型仿真结果利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图4和图5。模拟到2020年,研究区域内的人口基本总量接近14000人,与现在增长500人左右;人均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不到2万元,到2020年将达到6万多元;从收入构成看,农村经济收入增长速度较为平稳,而旅游收入先增长慢一些,后期增长较快,使得总收入的增长也在后期较快(见图4)。

四、旅游发展对山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

由上文分析可知,旅游发展对西天目山的旅游较有限,原因是从全乡范围来看,仅依靠自然保护区景区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对于天目山区景区的影响较大。从调研得知,目前位于天目山景区附近,大大小小的农家乐达150多家。以天目村为例,农家乐已有87家,以提供住宿和餐馆为主。全村1004人,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人员达到300余人,本村的劳动力基本都参与旅游业发展,在旺季还要聘请周边的人员。

㈠方案的选择为了促进西天目山乡可持续发展,通过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真正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模型进行方案的选择。方案主要以旅游投资作为选择措施,分高中低三个方案,其中低方案就是当前的方案,中方案为在现有投资基础上增加20%的投资额度,高方案为在现有投资基础上增加50%的投资额度。

㈡政策模拟根据旅游投资方案,把西天目山乡全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联合开发,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模型的模拟结果(见图1、图3)。从三种方案可模拟结构看,中方案较为合理。虽然占总收入的比较还是较低,但从旅游业收入来看,增长幅度较大,整体与西天目乡的发展相符(见图5)。

㈢旅游发展的政策分析

篇4

关键词: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艺术餐具

一、设计背景

现今社会,特色的戏曲文化应得以弘扬,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戏曲文化,加快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无法衡量的作用。现今社会发展迅速,福建泰宁梅林戏仿佛走进了泥潭,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脱离,剧团仍有寥寥无几的乡村巡演,但场次过少,出场费过低。从而导致剧团发展与生存受到威胁,经常面临着剧团解散、剧种消亡的潜在状况,急需制订保护方案和保护措施来拯救维持,传承发展,我们有责任让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在三明大地得以充分展示。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戏曲在审美层面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形式之外注重的是韵外之致,侧重于对设计价值的挖掘与认识,是对艺术性、设计性和审美价值的研究。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驱使人们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都被改变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刻不容缓。通过对梅林戏角色的大量调查,分析造型特征,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从产品设计这一方面展开梅林戏曲文化创意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梅林戏文化的推广、传承、保护和利用,对进一步提升泰宁梅林戏的知名度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为三明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建议。

三、设计思路及流程

(一)设计思路梅林戏是全国独有,三明特有,流行于泰宁。其扮相俊美,唱腔优美动人,脸谱也极具艺术特色,服饰齐整,装扮质朴,脸谱传神,表演风格古朴粗犷,具有严谨的程序。表演项目有娱神、提线木偶、耍撩牙、叶火变裙、变脸等传统技艺。但是相比起京剧、川剧、昆剧等这些著名剧种,梅林戏的认识度是非常低的,有些三明市本地人都不太知道梅林戏的存在,项目可以通过对梅林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认知,并且认可梅林戏,提高它的知名度。本设计思路以市场现有的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设计实践。通过用户调查与访谈,结合用户预期,对市场上现有的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实用的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对泰宁的梅林戏调查、访问,结合文献材料的查阅,发掘泰宁梅林戏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从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三方面做整体的系列化文创产品设计,增强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效果。最后可以通过与泰宁旅游局的合作,在旅游局的网页平台上展示梅林戏盘文创产品,宣传手册、陶艺、木雕、礼盒等上面展示梅林戏盘元素,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内容,使该设计具有审美性,实用性,能融入生活,象征性地体现梅林戏的文化,做到泰宁大金湖与梅林戏的深度融合。利用泰宁大金湖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在旅游路线、旅游宣传手册、纪念品、旅游袋、旅游服饰,礼盒上展示梅林戏盘元素,相得益彰。(二)设计流程前期资料搜集:第一,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图书馆查阅书籍等方法,大量收集与梅林戏相关的资料,实地调研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在此基础上分析梅林戏的类别、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实地考察泰宁梅林戏现状,深入了解梅林戏的历史文化,探究梅林戏的形式、风格特色。第二,通过网络、书籍等大量相关数据资料以及周边餐具市场调查,对餐具的制作流程、技术知识、用户需求和市场现状与趋势进行资料整理。确定餐具设计的市场定位和用户群体定位。针对性地提出餐具设计如何更好地与泰宁梅林戏曲形式相结合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根据艺术餐具市场调查,利用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图,获取准确、清晰的餐具设计定位。中期方案探讨:在前期资料整理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炼泰宁梅林戏曲形式的设计元素,融合梅林戏中最具特色的造型、范式、色彩、语意内涵,将其运用在餐具造型设计中,通过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等探讨餐具设计方案。用3dMax、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餐具造型建模,并渲染、排版等;充分发挥组成员各自的优势,创作一套餐具设计方案。后期完善方案:结合“人—餐具—环境”系统,重点从结构、功能、材质、文化内涵考虑餐具的设计形态,对提出的艺术餐具设计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最后,走访附近餐具生产制造厂,论证餐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四、设计成果

(一)效果图《梅林戏盘》餐具的设计定位是实用中端,注重细节,有一定的实用性、家庭性、个性化。材质方面使用陶瓷为主,木质为辅,一方面考虑其外形简洁、区别于传统餐具,另一方面考虑成套设计,有一定细节,但又不显繁琐。该餐具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梅林戏曲的艺术表现形态,从中提炼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图1所示)。(二)设计说明灵感来源于泰宁梅林戏曲,融汇了戏曲中脸谱、服饰、道具等元素,陶瓷与木质材料的拼接用于餐具上,彰显了独特性与时尚性。该设计保护、传承、推广了泰宁梅林戏曲文化,餐具设计中陶瓷与木质材料的完美邂逅,使用户在视觉与味觉中体验梅林戏曲的魅惑和激情碰撞。艺术餐具,方圆天地,传承为用,设计理念从极大的宇宙与当下的生活中寻找大小极差的微妙感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大如星体微如分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世界。《梅林戏盘》艺术餐具正是对东方文化的演绎,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从设计形式来讲,戏盘就是星体的切片,戏盘上面的勺子,正好能够达到重力均衡。设计中陶瓷与木质材料的完美邂逅,视觉与味觉中体验梅林戏曲的魅惑和激情碰撞,在餐具上铺成出梅林戏的种种形态,传承记录当下梅林戏的特质。餐具所使用的陶瓷与红木,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寄情于物之观念写照。(三)设计亮点根据戏曲表演的曲目内容、文化寓意、风格类型以及戏曲特点等来“量体裁衣”。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养料,包括进一步挖掘戏曲文化内涵,文化讲究等。形态设计不仅考虑在外观上赋予其传承性,还考虑到了产品设计意图的变化,以顺应时展,注重精神层面满足用户需求。造型各异、异彩纷呈的艺术餐具,文化元素的注入,以衬托主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兴趣,审美品位以及生活习惯。设计方案与本地相关企业、旅游业进行研讨交流,论证,使研究成果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设计服务最大化。泰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著名的大金湖、状元岩、九龙潭、甘露岩寺、泰宁古城等。梅林戏可以成为泰宁新兴旅游区的非物质文化宝藏,具有艺术研讨价值。此为契机,与泰宁旅游业搭上桥梁。基于各式旅游纪念品,融合梅林戏的特质,丰富泰宁的旅游文化,借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把泰宁梅林戏带到世界各地,实现梅林戏的传播与发展。

结论

篇5

(一)旅游规划水平较低

(二)很多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地方特色

旅游规划是一项非常深奥的学问,规划的编写要是多角度多科目的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规划的内容更要充分融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三)与当地相关规划缺少协调与衔接

旅游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它是通过联系同级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规划的联系,进行自身调整和规划的过程。比如,在一个地区的旅游规划过程中,它的规划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又需要根据旅游规划进行调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带动与促进。旅游规划还涉及很多领域,比如交通,电业、环保、服务业、医疗、安保业等很多社会组织,所以,在制定旅游规划的时候要与这些部门达成一致,才能使规划顺利进行。

(四)部分旅游规划实施难

据调查分析,世界上的旅游规划和旅游方案只有大概百分之五十五被真正的利用实施,将近一半的规划方案没有被落实。我国也是如此,很多旅游规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被任意改动,面目全非,这种现象在自然景观的规划中体现的比较多。

(五)专项旅游规划与总体旅游规划脱节

在很多的专项旅游规划中,规划的内容在项目建设上过于抽象化,很难让人理解深层的含义,具体内容的分析又不够详尽,所含有信息量少、或者不高,和整理的旅游规划往往脱离关系,很难与整体规划联系起来,缺少连贯性,使规划再进行专项规划时不能连贯起来,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二.加强与改善旅游规划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实行市场化运作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的专业部门没有形成,很多旅游规划项目编制人都是一些大学院校,社会组织、研究协会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在工作上有一定的麻烦和不便利因素,并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规划又有很大的难度,在信息的采集上就不一定十分全面。

(二)完善对旅游规划单位资质的认证管理

当前大多数的旅游规划有资质进行申请的是那些专业学院、社会团体,研究所等等,所创作出的旅游规划受到相关专业的影响,结构趋于单一化,不能很好的适应旅游规划的多元化多角度化的特征,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将旅游规划机构专业化分类,结合自身特点分为森林旅游类、城市旅游类、自然生态旅游类、人文风情旅游类、生活度假旅游类等,使各个旅游规划单位充分运用自己的特色,让需要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可以精准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规划项目类型,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实行旅游规划师考核制度

现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师人才匮乏,缺少相关培养机构和组织,造假现象频频出现,既威胁了社会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水平的旅游规划师,但是这完全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时就势必要实行制度的改革,建立相关旅游规划师考核制度,在各方面加以规范,保证旅游规划的质量。

(四)加强对旅游规划的实地考察、调研过程的重视

没有实际经验的结合,单纯的编制旅游规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过对旅游规划地的考察和探究、挖掘旅游地的历史内容,设定考察人员、考察时间,保证旅游规划考察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要体现考察的意义,保证旅游规划的完成质量,不管委托方是否哉昌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相关规定独立完成任务,不能偷工减料,减少出现不必要麻烦。

(五)对旅游规划项目的后期管理

篇6

一、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旅游业信息化可以减少手工工作方式的失误,满足旅游业发展规模需要。利于促进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理解与沟通。而且,便于旅游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强化与远程代办点的联系,也利于企业领导实时了解团队和部门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与顾客之间显得非常重要的信息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有助于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知识和经验得到充分的共享,使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旅游企业取得比较准确而详细的市场数据,及时掌握旅游的发展态势和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重组或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利于旅游企业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开展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和进行跨国交流和交易;满足未来旅游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服务。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旅游企业目前大都已有较系统成熟的管理软件,但是从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仍然处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旅游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着迫切愿望和需求。但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信息资源有效的、深层次的加工利用,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导致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等诸多弊病,信息利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信息资源再开发利用缺位,难以把信息资源高效转化为收入和财富。而且,高层次旅游信息管理的人才也存在巨大缺口。因此,目前,需进一步研究符合中国旅游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从技术和系统中寻找应用中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被动状态。

三、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一般技术路线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WEB服务,通过服务程序实现与SQLSERVER数据库和前台的脚本交互,实现异步访问。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利用SQLSERVER作为后端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保存数据、分析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理念。第二是系统开发前和开发中以及试用过程中,均需要实地调研。第三是开发需要保持动态调整,不要企图一次性达到最终效果;积极响应客户需求。第四是系统代码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为系统维护、升级提供便利。

四、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理论上肯定是可行的,重要的是将理论设想转化为实践可行的设计。一般而言,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都可以列出两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假设方案一为C/S模式,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单机多用户平台。优点是系统操作简单,符合员工日常运作习惯,容易上手。缺点是需要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维护困难,维护费用较大。方案二为B/S模式,通过浏览器进行各种业务服务。优点是使旅游企业和旅客互动更便利,系统操作简单,无须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不受地理空间制约。目前来看,方案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比较适合旅游企业现阶段信息化发展方向,建议采用方案二的模式。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组织架构需要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外联部、接待部、计调部、散客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其中,系统需要导游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导游语种、籍贯、政治面貌、邮编、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旅客编号、预定线路名称、酒店编号、名称、类别、房间数等基本项。由基本项构思E-R图需要遵循三原则:确定实体;确定联系;确定属性。

五、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系统设计(StructuredSystemDesign)遵循结构化的思想,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以下三个要求:动态功能模块化;静态数据结构模型化;系统平台开放化。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平台设计采用B/S模式。从逻辑上看,应用可分为3大类:数据管理、业务处理逻辑和信息表达或表示。

六、旅游企业出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主要包括数据库表、用户视图与临时表、线路查询控件;线路组建、景点信息、导游信息、酒店信息输入、用户信息、登录界面的实现;旅客信息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线路信息查询等模块的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需要考虑安全属性、安全策略、系统组成、安全机制以及安全模型等多个方面;系统的开发平台是SQLServer,安装成功后进入企业管理器建立系统数据库tourism以及安装C#前台开发工具。

总之,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结构,保证信息的顺畅流通和及时反馈;选用SQLServer数据库对旅游企业的基础资源信息库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选择C#做前台开发工具,具有良好的DBMS接口条件,支持ODBC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时效性、操作性、安全性。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篇7

关键词:旅游业;人才培养;体系;质量保证体系

由于旅游业备受人们欢迎,同时也带动了兴办旅游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截至今日,至少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开设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和培训机构,一方面能够为旅游业提供大量合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另一方面经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能够对目前旅游行业中的诸多问题起到纠正、弥补的作用。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旅游行业中人才的特长得不到有效发挥,旅游教育体系建立仍然不够科学,市场、数量、规模的布局不尽人意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1〕。

1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特点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则需要对目前我国在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养体系上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只有在了解教育培养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才能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培育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2〕。

1.1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

目前在旅游专业的教育中有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完全应用,也因此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旅游业之所以注重调动人才的实践能力,正是由于它属于外向型经济,同时由于现下的市场环境变化速度很快,各类朝阳行业崛起劲头十足,造成了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必然性,并因此增加了两者结合的难度。理论知识的教科书式教学难以追上旅游业发展步伐,致使学生在学习了理论基础知识后,难以真正的将所学内容完美地融合到实践当中〔3〕。而在实习课程这一模块当中,部分院校对于实践操作流于形式,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实践重要性的足够重视。

1.2专业同质化向异质化过渡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都是采用同一个模式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即专业同质的形式培养。在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若仍然采用专业同质的方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与时代背景脱节。同质化的培养方式并不够科学合理,虽然能够适应我国旅游的初期发展,但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涉猎广泛,却又泛而不精的局面,致使相关的学术研究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旅游业发展至今,若要贴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就应将专业同质化的培养方式向异质化的方向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与时代接轨。

1.3资源运用难以落实到位

目前旅游专业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仍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仍是在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和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人才中不断徘徊,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目前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当中,由于旅游专业各层次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界定模糊,致使市场上出现了高职生、专科生的工作被本科生任职,本科生的工作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所任职的现象,他们能力不能发挥到实处,大材小用的现象普遍。这种畸形的人力资源使用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还不利于旅游业长远的平稳发展,很容易带来发展空间狭小的恶性循环。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时,应当划分目标层次,培养出不同类型的综合性人才。

2建立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旅游业发展至今,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1教育机构提供培养平台

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单一的办学体制难以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难以真正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因此旅游教育的运作需要依托于社会大环境之下,结合现展状况,从而架构出真正适合现代办学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平台,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旅游人才培养一大要素是通过相关的教育机构进行集中培养。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旅游人才,相关的旅游办学机构需要结合时展需求而不断创新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育机构建设上,可以结合当地有关教育部门、旅游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关资源,共同办理区域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如今境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已成为旅游的三大方式。国家可以在教育机构建设的短板上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当地教育机构建设。采取国内外共同办学的模式,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适合新时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2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灵活的机制能够为培养出优秀的旅游人才提供质量基础。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能依靠单一的途径,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还要与其他学校进行较多的交流,从而发现自身教育方法上的不足,继而对其进行改进。通过进行多方面的共同探讨,有利于师资队伍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联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自身学业。不仅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自我进修,提升自身水平,从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力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教导学生相关的实践经验,不至于踏入社会以后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相关的旅游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邀请外教进校指导一段时间,或是以举办讲座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2.3注重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将学习主体、旅游产业、教育部门和培养单位这几方面价值的结合实现,因此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分体目标有机结合后进行再教育。单个目标培养过于片面,不利于适应现下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需要培养综合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人才和兼顾各目标的过程中,应当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各有所长、各有所精,才能够适应单位需求和市场需求所发生数量、规模布局和质量的诸多变化。在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其中的宏观目标应当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能够统筹全局发展。只有在该环境培育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在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后,是否能够进一步走向成熟,完成面向国际化发展的追求,需要依靠大量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支撑。

2.4创新专业考核评估体系

旅游业要进行长远的发展,其中的考核评估工作不能够马虎。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考核评估工作的调整与创新,有利于考核评估体系做到权威性、持续性和指导性并存。前期准备便是相关的教育部和旅游局对已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目录等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按照一定的要求分门别类地整理,有助于调研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相关信息,为调整、创新现有的专业考核评估体系做好相关基础工作。随后,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模式和质量保证模式,结合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排查分析,从中优化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状况的专业考核评估体系,从而实现我国旅游教育从外延式的数量型增长转变为内涵式的质量提高。

2.5教学方案优化体系

有了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才能够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更大的助力,也能更容易地落实既定目标。教学方案当中的教学理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态逐步更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适度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层次教育,在初级和中级阶段时采取普及性的基础教育,打好学生在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到了较高层次的教育时,可以在教学方案中有目的性地安排教学方向,以供学生选择专攻的专业方向,达到将专业内容学透、学精的目的。由于旅游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因此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结语

旅游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如何培养出适合发展快速的旅游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实现我国旅游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深思的研究项目。人才培养不易,更是凸显了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邓绍辉.论WTO与中国旅游高等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5):107.

篇8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西北的梁山,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因山为陵,气势宏伟,加之陵园石刻群的杰出及其深远影响,被誉为唐陵之冠,名噪中外,举世瞩目。乾陵是盛唐文化的辉煌体现,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华夏文明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开展乾陵旅游纪念品的参与式创新设计,对于乾陵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乾陵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唐代服饰特点

唐朝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论是服饰造型、纹饰,还是着装方式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唐朝平等容物、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唐朝丰富多样的服饰艺术。灿若星河的唐朝服饰可以概括为皇帝宠黄、胡服盛行、服装宽博、衣领袒露、衣博而裙阔等特点。唐代典型男子服饰造型主要包括:唐朝皇帝冕服、通天冠朝服、具服、远游冠、武弁、进贤冠、皮弁冠、法冠、闻山冠、平巾帻、常服。幞、圆领袍,革带,乌皮六合靴,组成了唐朝男子的常见形象。唐代典型女子服饰造型主要包括:襦裙装、襦裙礼服、女着男胡服、女着男装、?]?h、帔帛等。唐代服饰的纹样以植物纹样为主,以审美装饰为目的,呈现出色彩浓艳、华美、雍容饱满、繁复的特征。

二、乾陵旅游纪念品的参与式设计

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参与式设计理念,让游客真正、全面参与到乾陵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由游客与设计师组成设计团队,共同设计出既具备唐代服饰文化特色,又兼具艺术性、审美性、实用性、工艺性的乾陵旅游纪念品。

(一)确定参与设计的游客群体。通过旅游网站、旅游论坛、搜索引擎等网络平台搜索游客,并根据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兴趣和购买力将其分为两类,即领先游客和普通游客。领先游客通常站在时代的潮流前线,对旅游纪念品拥有极具潜力的构想,甚至能够描绘出旅游纪念品的造型和功能。普通游客指的是对旅游纪念品需求一般的游客。

(二)旅游纪念品的调研阶段。以乾陵旅游纪念品为主题,结合唐代服饰文化特色,从旅游纪念品的历史性、纪念性、功能性、艺术性、工艺性、便携性等特征出发,制作详细的旅游纪念品调查问卷,利用网络平台对领先游客和普通游客的纪念品消费需求进行详细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乾陵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创意阶段。在设计创意阶段,以基于唐代服饰文化的乾陵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为主题,通过网络视频、语音会议等方式将设计师和领先游客聚集在网络里,组成网络设计团队,召开网络头脑风暴会议。主持人除了向所有成员阐明会议主题和会议规则以外,还应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网络会议氛围,特别要鼓励领先游客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从乾陵的旅游资源和唐代服饰文化资源中获得大量的设计构想和创意。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团队;评价模式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08-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永安旅游业以每年20%飞速发展,旅游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预计未来几年内本地区以及沿海地区对本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总量超过2万人以上。良好的就业前景为学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做为中职学校的旅游,应该如何建设,才能培养出与旅游业无缝接轨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呢?在此我谈谈我校旅游专业的建设情况。

1.优化校企合作

是职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灵魂,只有优化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共建,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才能培养与企业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校与多家旅游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室、校企共享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协议。校企合作,为学生、老师、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搭建了校企交流的平台。

1.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实训。在"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学生的的校外实训是校企合作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入校时,安排参观学习,到本地酒店、景区,参观了解旅游企业的概况,让学生对未来两年的学习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核心课程《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模拟导游》、《导游服务》等 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一周左右的教学见习,既让学生对课程加深实践学习,也进一步了解旅游企业的流程与运转;在二下时,在校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酒店或景区见习,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学年,顶岗实习,为企业输送并储备人才。

1.2校企之间请进来,走出去。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请业内专家专家指导旅游专业的建设,就本专业人培课改方案、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案、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方案等进行探讨,达成共识,形成"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安排,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实训教学、专题讲座、竞赛指导、考证指导,从行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修正;并请我校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报告。这些活动拓展了师生的视野,提高了师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注重服务技能、持证上岗,及提升企业形象等需要。我校专业教师走到行业企业中,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开设专题讲座,参与企业员工和兄弟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这些服务,极大地丰富专业教师行业企业经验,提高实践水平。

1.3订单培养,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参观、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校企双赢。

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以"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在广泛调研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用人规格,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全体老师努力下,开发技课能实训课程实训大纲、建设主干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案例库、技能竞赛库等教学资源。这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实用的依据和标准。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我校针对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旅游企业工作过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以行动为导向,主要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把全国导游资格证、餐厅服务员鉴定证书、客房服务员鉴定证书等考核培训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实践实训元素,引导学生"动起手来""动起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与成就感。全力打造技能过硬,能与企业职业岗位无缝接轨的技术型人才。我组老师在多门专业课上都进行了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自身的改革经验,撰写多个教学案例。

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

学校通过对全组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阶梯式培养,根据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做了四个层次的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兼职教师的培养,创造有效的学习交流进修培训机会,大力提升教师的理论与技能水平,打造理论与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5.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身心发展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身心发展是学校教育最核心的目标。我认为成功的中职教育,就是唤醒教育,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人际交往的自然与轻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从每一次进步中、每一次实践中、每一次努力中,都能体验到进步、收获与成功。实行学分制改革,将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正是缘于这样的初衷。

5.1学分制的构成

篇10

一、经济转型时期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要求

随着国务院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计划的出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经济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2015年出台的《辽宁省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新常态”下发展旅游产业,对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民生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繁荣文化、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到2020年,把旅游产业发展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辽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旅游强省的目标;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已占到60%-70%,我国占28%,而辽宁省的旅游消费只占到15%-20%左右,这已经成为发展的“短板”。旅游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各类社会资本追逐的投资热点领域。据统计,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将为550多万人提供就业岗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不仅是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促区域经济和谐、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构建中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旅游管理专业既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又强调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因此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人才需求较大,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与此同时,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体系建设中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重视不够,缺少具体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还有的院校在课程体系中一味重视导游资格证考试,教学中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技能性知识偏少,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虽然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践,但缺少具体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实践等同于学生就业,缺乏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和教育,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脱钩,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理解,也难有效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来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或本校跨专业教师,高职院校很难招聘到企业或行业专业人员,即使聘用兼职教师,由于待遇或时间的原因,也很少有企业人员愿意长时间上课。而本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不足,或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够,难以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同时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顶岗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而且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进行实践操作,掌握企业各岗位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但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工作,或学校教师培养制度的限制,很难让教师有大块时间进行顶岗实践,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缺乏与学校合作培养教师的意愿。致使教师顶岗成为一种形式,很难真正起到培养教师时间能力的作用。

(三)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各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在校内实训室建设上往往重视不够或投入不足,以我校为例,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有导游模拟室、模拟旅行社等旅行社实训场所,硬件条件均能满足教学要求,但由于软件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与企业结合紧密度不够等问题,使得实训室缺少企业氛围,只能为个别课程提供基本的实践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仿真性的练习和操作,对学生只能进行简单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不明显。

(四)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但有的院校把校企合作仅仅看作解决学生实习实训的一种途径,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紧密型深度合作不够,大部分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对行业标准、职业岗位要求缺乏深入了解,缺乏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与实施,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因此导致一些所谓的订单培养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签订一份合作协议上。在校企双方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方面缺乏机制和动力,普遍缺乏校企共同论证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研讨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更新、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技能大师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教师为企业开展服务与咨询等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容。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在进行充分的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企业人员,总结提炼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参照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引入行业操作标准,制定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准确把握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同时,应对实践教学提出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如参观调研、见习、情景模拟、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环境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灵活安排学生的实践,如“淡进旺出”、分阶段实践等模式,打破固有的“2+1”模式,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导因素,因此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意义重大。教师要有意识的主动参与企业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要制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帮助教师联系顶岗实践企业,对于参与顶岗实践的教师按定岗时间折合相应的教学工作量予以鼓励,并将教师顶岗实践作为考核、晋升的条件进行明确规定。此外,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制定相应的政策,颁发聘书,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通过座谈、讲座、授课等方式,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整合、学生实习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弥补专任教师在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上的不足。

(三)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校内实训场所

学校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仿真实训场所,让学生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适应企业氛围、熟悉企业环境、掌握实践技能。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及时跟踪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适时调整实训设备和实操软件,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有条件的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进企业的设备或人才实现企业与学校在实训基地上的共建和共享,并将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来完成相关的任务。学校根据实训基地人员要求安排学生进行轮岗,把课堂搬进企业,把教学与生产进行融合,真正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又可以帮助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四)改革校企合作模式

改变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变“松散型”合作为“紧密型”合作,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由于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并不难,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实习基地都属于“松散型”的合作模式,既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企业将学生作为员工进行管理,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无法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学校也不能干预企业对学生的岗位安排,除了实习,学校和企业再无任何联系。这种实习模式导致学生实习既是工作,企业仅从自身角度考虑学生的岗位安排和培训,没有兼顾学校对学生顶岗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因此,学校要和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模式,校企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学生实习这一种方式,学校和企业要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实现校企之间的“师资共陪、学生共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