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1 15:3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旅游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色旅游调研方案

篇1

1、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旅游路线

老年人对于景点的选择和组合、旅游活动距离的远近、旅游活动节奏的快慢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应专门设计、开发旅游路线。首先,在设计、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时,要选择老年人喜欢的景点景区。调研发现一部分老年人对红色旅游感兴趣;一部分老年人希望把红色旅游与自然风景游览结合起来;甚至少部分老年人对任何红色旅游景区都感兴趣;部分老年人对伟人故居等最感兴趣;少部分老年人对革命事件遗址和革命老区及革命精神纪念地最感兴趣。由此可见,面向老年人的红色旅游线路应以红色旅游与自然山水旅游相结合的景点景区为核心,才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旅游心理需求。其次,在旅游安排上,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地点和心理特点。大多数老年人不适合长途或长期外出旅游。因此,应组织老年人到游程短、交通便利的景区参加旅游,尽量避免前往山高路远的景区。尽量让老年人少走多看,老年游客在很短的时间内不适合匆忙游览很多景点,以免游程长、节奏快、活动量大令老年人感到劳累。

2、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老年人游客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其旅游需求明显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游客,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导游服务来说,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导游人员为老年人游客提供服务时不仅要热情周到,而且要有十足的耐心;此外,他们还认为导游人员必须懂得一些医疗和健康方便的常识。一些老年人认为不仅导游要能介绍红色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全陪也应懂得关于红色旅游的相关内容和情况,沿途最好也能进行详尽的讲解。就旅游娱乐方面来考虑,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么追求刺激和惊险,他们偏爱舒缓闲适的气氛,喜欢回忆往事,注重文化。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在红色旅游活动过程中,可安排演唱革命歌曲、讲述革命故事、举办革命精神讲座等活动。

3、提供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

大部分的老年人认为目前的旅游价格偏高,尤其是觉得景点的门票价格过高,当然这里指的门票价格不是老年人所享受的折后价格,是正常的门票价格;少数老年人对旅游感兴趣,但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参加旅游活动。普偏老年人认为红色旅游的价格一定要经济实惠。因此,红色旅游区在进行产品定价时,应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大众化的餐饮服务和住宿设施,降低旅游产品成本,向旅游地争取更多的优惠,如:季节折扣、团队折扣、折上折等等,使红色旅游产品的价格为尽可能多的老年人所接受,尽量使有红色旅游意愿的老年人加入到红色旅游的队伍中来。

二、进行科学的旅游宣传促销

1、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特点

只有了解了老年人目标市场的需求,并针对这一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设计营销方案,才能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力,获得目标市场的认可和肯定,从而有效地拓展目标旅游市场。因此,充分了解长沙市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理念和消费决策等,才能使旅游企业的营销被老年人接受,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2、消除老年人不必要的顾虑在我对长沙市老年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部分老年人经济条件很不错,身体素质也很好,对红色旅游也有一定的兴趣,却因为各种顾虑放弃参加旅游活动。原因是他们大多数对旅游活动不太了解,甚至有误解,有些老年人听说过一件或几件旅游活动中不愉快的事情,于是全盘否定所有的旅游服务和旅游工作人员。针对这种情况,组织者或旅行社可通过各种途径将人文关怀的精神传递给老年朋友,表达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决心和诚意,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顾虑,选择红色旅游产品。

2、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篇2

一、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强化领导,制定方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推进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并就现代服务业发展向县委、县政府提建议。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永办字〔2012〕20号),领导小组下设商贸市场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四个专项服务业推进工作委员会。二是明确产业规划。在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当中将服务业发展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战略。三是出台政策措施。在《关于切实做好全县货运物流业工作的通知》、《县旅游业发展20年规划》、《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等专业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围绕“全力打造湘赣边界重要商贸城市”这一中心,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起草了《县进一步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将于近日研究后下发。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一是突出以市场建设为核心,强化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计划在老城区进行湘赣商品大世界改造升级,在新城区规划建设城西商城(总投资8000万元)、城北商城(总投资1.7亿元)、汽配商城(总投资1亿元)“三大商城”,完善城区市场资源配置与布局;在吉莲高速公路互通口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总投资达2亿元),在吉莲高速里田互通口规划建设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在县火车站规划“万村千乡”农家店配送中心(总投资1.2亿元)。二是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主动融入大井冈旅游圈,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着重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游,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2011年,三湾景区成功创建AAA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下一步将重点打造“重走路”红色观光教育基础项目,启动三湾改编景区红色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为提高全县宾招接待能力,在城区规划建设四星级宾馆—仰山宾馆(总投资2亿元),在园区规划三星级宾馆(总投资1.1亿元)。三是规划建设教育文化产业园,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建设教育产业园、文化艺术中心、将军影剧院、中日友好书画院,依托“中国书法之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切实推进“三座学校”(城西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思源学校)建设,城西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已开工建设,思源学校基本建成。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县采茶剧团、县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四是出台激励措施,促进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组成了县担保公司和两益担保公司,健立健全了信用担保平台;出台了《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县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奖励扶持办法》,成功引进九江银行在我县开办分支机构;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海天药业、紫荆颜料上市工作有序进行。城北高档住宅小区等房地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其它服务业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服务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11年,全县服务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21.5%,占GDP比重达30.3%;全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16.4亿元,增长17.8%。2012年1至4月份,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7.5%;货运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净增运力5000吨,总量达20000吨,实现税收8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服务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与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从加快发展的要素需求来看,我县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业比重偏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011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30.3%。按照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的界定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应在37.4%以上,而我县低了7.1个百分点。同时,我县服务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模式上,科技含量低,规模不大,缺乏核心竞争力。

2、服务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相对较小。个体经济的批发零售企业小而多,限额以上批发业、餐饮业少,交通运输业也多是个体经营,跨省市的运输公司较少。

3、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发展不平衡。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乡镇、交通干道沿线乡镇没有发挥应有的载体作用,经济集聚和对外吸引效应较弱,导致农村服务业发展非常缓慢。

4、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全县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达30万,全年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为3179元(城镇居民为9280元),而且农民的实物消费大部分为自己生产,对其它物质、文化等消费非常有限,同时加上农民收入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业在农村的发展。

5、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我县服务业还只是停留在旅游、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上,物流业、担保业、保险业、中介业、咨询业、信息化服务等新兴产业比重偏低。

三、几点建议

1、扶持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按照统一规划、功能集聚、形态新颖、生态协调的原则,重点支持打造物流、租赁等服务业集聚区,在项目用地、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和建设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篇3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营销 京郊

一、引言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国民旅游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其热度逐渐攀升。传统村落作为乡村旅游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北京现存并纳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建议名单的传统村落有52个,其中已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有16个,[1]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京郊传统村落也开始走上了发展旅游的道路。总体来说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营销更是处于刚起步甚至未起步状态。本文以京郊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对部分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经历为基础,希望能够针对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对策建议。

二、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政策方面,2014年多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2]2015年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举办了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讨会。[3]由此可见,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北京市对于传统村落旅游十分重视。

市场方面,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4]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以及传统村落旅游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旅游需求方面,如今人们更希望通过旅游获得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对于以慢节奏休闲为主题的传统村镇旅游的青睐日益显现。同时旅游者对与目的地的互动和服务的个性化诉求愈加突出。因此传统村落旅游营销需要把握旅游需求的新趋势。

科技方面,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旅游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旅游服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5]电子商务企业、自媒体、新媒体的广泛影响、新兴营销手段的不断涌现都为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因此,传统村落旅游营销需要深度结合新型营销方式。

(二)内部环境

京郊传统村落资源品质较高。京郊传统村落由于地形地势的关系,大多依山势而建,四面群山环抱,周边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部分村落还拥有一定河流湿地水系,如沿河城村、潮关村。其次,京郊传统村落均保留着一定数量的传统建筑,例如爨底下村、沿河城村、马栏村等。另外,京郊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少数村落已开发了文化旅游活动,如河西村、灵水村举等。

村民发展旅游热情较高。京郊不少传统村落进入后失去了主要产业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日渐低落。在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村落村民从发展旅游业中收益,形成了一定的带动效应,因此多数村民对于旅游开发的热情很高。

三、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意识薄弱,重视程度较低

京郊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整体看来京郊传统村落的营销意识淡薄,营销水平很低。

对于爨底下村、灵水村、古北口村等旅游经营情况良好的村落来说,他们早已小有名气,重大节假日期间食宿供不应求。这些村落多安于现状,旅游营销仅仅是被动传播,营销意识非常薄弱。对于其他旅游业刚起步的多数村落来说,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对于旅游营销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

(二)旅游产品单一,特色挖掘不足

京郊大部分村落的旅游产品仅仅停留在“观光游览+农家乐吃住”的初级层面,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关联密切的产品体系。如游客来到爨底下村只是观赏民居,入住农家乐,重游率很低。

多数古村落缺乏对自身文脉的记录、梳理与挖掘,缺乏对游客精神层面的吸引。如灵水村庙宇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举人倍出闻名于世,但是不论是文字表达还是影视宣传,举人文化真正的内涵并未得到展现。

(三)缺乏人才支撑,营销能力不足

京郊多数传统村落内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口流失严重。多数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自主发展能力欠缺。“空心村”的问题,给旅游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使旅游营销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

四、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旅游营销理念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宣传教育和学习研讨,将传统村落的有形价值和文化价值传递给村民,加强对村民营销观念的更新,让村民们意识到没有旅游营销就没有村落旅游的长远发展,只有主动出击,将自身的优势与吸引力展现出来并传递给游客,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

(二)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特色,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梳理京郊各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深挖村落的文化历史脉络,积极打造体现村落内涵的特色旅游产品。例如爨底下村依托其大规模的传统民居建筑,可以开发多种产品组合,如古村度假游、四季摄影游、影视寻踪游、减压养生游等。

充分挖掘当地有地域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文化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新奇性和互动性的体验产品。例如马栏村可以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态展示,让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三)构建多级传统村落旅游营销体系,创新营销手段

要展现京郊传统村落的多元魅力,形成旅游品牌,需要从区域合作的角度来进行旅游营销,构建多层级的综合营销体系,产生更强的联动效应。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应启动北京传统村落旅游营销策划,组织专业的团队调研各个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明确各村落的主打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从整体角度开展京郊传统村落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营销活动。可以委托北京电视台进行专题拍摄,并在热门报纸杂志上推广北京传统村落旅游。定期开展传统的民俗活动、网络征文比赛、摄影摄像比赛等吸引游客参加。 区镇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区域内传统村落的具体营销活动,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指导制定适合各个传统村落的营销方案,如策划旅游品牌形象、广告用语、宣传画册,编制旅游地图等。与专业的旅游公司、广告策划公司、新媒体公司合作,出面与在线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业务联系,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适应游客自助游、个性化旅游需求。

传统村落村委会应当组织居民落实旅游营销方案,将本村的餐饮、民宿、旅游纪念品等旅游要素均融入营销体系中。可以邀请名人、红人前来体验或参加节事活动,提升市场知名度。还要引导农家乐和民俗户联合建立自主营销主题网站,定期组织村民展开新媒体案例学习,鼓励村民利用微信、微博、美拍、直播等自媒体手段进行推介,引导开展整村营销。

(四)加强对传统村落村民的培训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村民营销观念的传递与更新,通过宣传、案例学习、经验分享等方式让村民树立自主营销、创新营销的理念。邀请专家针对当下比较流行的营销网站建设、新媒体营销手段给予村民培训,通过定期授课讲解、典型案例分享讨论、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将最新的营销信息与知识传递给村民。还可以设置营销先锋评选,给予适当奖励,激发村民的营销热情和参与程度,形成全民营销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传统村落旅游招商推介会议基本情况[DB/OL] . http:// bjta.gov.cn/wngzzt/ztcllyfzytkztw/kyxw/378068.htm.

[2] 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DB/OL] . http://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zghyjs/201404/t20140429_217798.html,2014-04-29.

[3] 北京市召开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讨暨北京项目推介会[DB/OL] .http://bjta.gov.cn/xwzx/xwyl/378116.htm.

篇4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旅游业逐步进入了健康持续的发展时期。其中,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规模有不断扩大之势,旅游市场广阔且日益繁荣。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4年底,中国农村人口61866万人,占总人口的45.23%。由于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即出游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会产生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中国潜力巨大的农民旅游市场而言,研究农民旅游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对农民旅游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对中国农民旅游的特征和现状的分析;二是农民旅游消费问题;三是运用数学模型,根据农民的出游指标,预测农民旅游市场的潜力。而将农民按其收入来源分成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有的是关于城乡交错带的农民旅游行为研究。近年来,桃果梨的收购价格持续上涨,果农家庭年收入水平也相应地水涨船高。鉴于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对外出旅游有直接明显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桃果之乡”农民旅游需求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山西省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一些依据。

二、果农外出旅游需求特点分析

(一)案例地简介及研究方法

案例地简介:运城市是山西省桃果的集中分布地,调查选取在运城市临猗县和平陆县,主要涉及临猗县三管镇师家庄村,西姚村和平陆县西张村和西南村。临猗县两个村落的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桃果梨,外出务工人少,经济发展水平高,且距运城市区约1.5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平陆县选取的2个村交通相对不便,果农收入水平较低。选取两县果农的旅游需求特征进行调查,可以代表“桃果之乡”果农外出旅游需求水平,也有利于不同区域的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直接走访了现地农户,通过发放问卷和直接访谈,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访者的人口特征信息,家庭年收入水平,旅游目的,景点偏好类型,闲暇时间,消费水平以及限制农民外出旅游的因素等方面。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软件采用的是Spss19.0以及Excel。本研究在调查期间共发问卷300份,采取现场回收的方式以保证回收率,共回收280份,其中无效问卷33份,有效问卷247份,问卷回收率达93.33%,问卷有效率达88.21%。

(二)结果分析

1、被访者的人口基本特征

在果农被访者中,女性比例略低,占41.29%;男性145人,占58.70%。年龄以中青年为主,41~50岁的受访者最多,占37.25%;桃果梨是家庭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家庭年收入水平集中在2~4万,4~6万为中等收入,6万以上属于高收入水平,中高收入者共占39.27%。果农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季春节前后,大约为一个月,占比34.82%。(见表1)

2、果农旅游信息渠道分析

(1)果农旅游信息渠道总体结构。亲朋好友,网络,和电视广告是果农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旅行社高于报纸杂志成为第四大渠道。在众多信息渠道中,亲朋好友渠道比例最大,体现了在农村熟人社会中,果农更愿意接受熟人提供的信息。选择网络作为了解旅游信息渠道的受访者集中在20~30岁年龄段,该年龄段的果农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先进,网络使用熟练,具有新型农民的特质。12.5%的受访者通过旅行社了解信息,说明旅行社在旅游信息传播中作用微弱。见图1

(2)旅游信息渠道对出游线路安排的影响。在问题“如果您有机会外出旅游,您会选择谁来设计您的出游线路”中,自己设计安排位于第一位,亲朋好友,旅行社次之。由于果农目前的出游半径小,多为周边县市,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了解全面,与亲朋好友结伴,自行设计出游线路及食宿安排即可。同时,出游线路设计方的选择也受旅游信息来源的影响,亲朋好友,电视网络是果农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相应地,受访者也倾向于自己或亲朋好友设计安排出游线路。见图2

(3)旅行社在旅游信息渠道中的作用。受访者的出游信息来自旅行社占比11%,选择旅行社作为出游线路设计方占比15%。在这两项中旅行社的占比均低。在问题“您觉得有必要在村镇设置旅行社营业网点吗?”51%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可见果农还是期望旅行社能在村镇设置营业网点,方便出游,旅行社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3、旅游频次分析

(1)旅游频次及期望。从图3中可以看出,52%的受访者最近一年的出游频次为0,42%的为1~2次,6%的为2次以上。在被问及最近是否有出游打算时,26.32%有打算,73.68%没有打算。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观念并没有被果农普遍接受,勤俭节约,认为旅游是奢侈品的观念根深蒂固。从积极方面看,仍有48%的受访者在一年内有外出旅游经历,6%的受访者出游频次为两次以上,说明少部分果农观念先进,外出旅游正逐渐成为其调节身心的选择。有出游打算的受访者集中在20~30岁,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和资本积累,预测该年龄段的果农会成长为外出旅游的主力军。

(2)外出旅游限制因素。影响果农出游的首要因素为经济因素,47%的人认为自身收入较少而旅游费用偏高;其次为空闲时间少,一方面农田杂活和家务较繁重,另一方面多为2~3代人组成的家庭,老人和小孩都需要时间来照顾,导致可供出游的空闲时间不够;再次,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需要照看的婴幼儿使得家人出行不便。最后,旅行社缺乏合适的旅游产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占比9%。

旅游消费能力分析

(1)此处的消费能力是预计的,表示一次出游愿意支付的全额费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也可以认为是一次旅游消费的承担能力,它与实际消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果农一次出游愿意接受的花费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43.72%)。500元左右的花费占比24.29%,1000~2000元的占比20.65%,2000元以上的占比11.34%。

(2)家庭收入水平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果农,能接受的一次出游花费为500元左右;年收入在2~4万和4~6万的家庭,一次出游能接受的花费集中在500~1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6~10万的受访者,能接受的花费为1000~2000元;只有当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受访者,才能接受2000元以上的单次出游花费。(见图4)

5、旅游动机与旅游景点偏好类型分析。

在旅游动机问题调查中,55.06%的人选择放松身心,体验新的生活方式;24.70%的人选择增长知识,开拓视野;24.29%的人选择了解农产品市场。可以看出,果农主要将旅游看成是一种暂时摆脱农活,放松的休闲生活方式。仅有24.29%将旅游作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机会,这与农民的学习意识弱,眼界不够宽阔有关。

本次研究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景点划分为自然风景,现代都市,风味美食,宗教旅游,红色旅游等五大类。海南的沙滩,大海,桂林山水等有名的自然风景类型广受农民朋友的喜爱,达54.66%;位居第二的是现代都市类型,30.77%的果农向往发达的现代设施和都市生活;随后是风味美食,红色旅游等景点类型,排在最后的是宗教旅游,占比4%。

6、临猗县与平陆县果农需求特征的对比分析。

考虑到临猗县和平陆县的经济水平有差距,所以选取了桃果梨年收入,家庭年收入以及出游消费能力这三组数据进行对比,见图6。桃果梨年收入0~5万区间,平陆县高于临猗县;5~10万,10万以上区间,临猗县明显高于平陆县。在年收入方面,平陆县受访者集中在2~4万区间,6~10万和10万以上的极少;而临猗县在2~4万,4~6万,6~10万,10万以上区间的人数分布较均匀,在23%左右。在单次出游消费能力数据统计中,平陆县受访者集中在500~1000元(49.7%)区间,而临猗县受访者集中在500~1000元(32.5%)和1000元~2000元(30%)区间,2000元以上花费占比16.25%。因此临猗县的果农单次出游消费整体水平高。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果农家庭收入约70%来源于桃果梨收入,桃果梨年收入在5万以上的占比23.49%;家庭年收入在6万以上的占比17.81%。这一收入段的果农已经具备外出旅游的经济实力,闲暇时间集中在冬季,一个月左右。旅行社可以在冬季针对果农特点,量体裁衣,设计出可供果农选择的外出旅游方案。

2、旅游信息渠道来源多样,出游多为自己计划安排。亲朋好友和电视网络是果农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旅行社在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方面作用微弱。超过一半的受访果农期望在村镇设置旅行社营业网点,使出游愿望能高质量实现。

3、48%的果农最近一年有出游经历,26.32%的果农近期有外出旅游的打算,旅游需求旺盛。虽然果农普遍认为自己收入不高,旅游消费又太贵,但仍有着较高的出游意愿和较为豁达的旅游消费态度。有外出旅游打算的集中在20~30岁这个年龄段中,旅行社可以针对这一年龄段的果农加强营销宣传,推出合适的旅游产品。

4、果农外出旅游单次消费能力集中在为500~1000元(43.72%),旅游动机主要为放松心情,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对自然风景和现代都市的旅游景点类型尤为偏爱。

5、临猗县桃果梨年收入,家庭年收入和单次出游消费能力整体水平高,可将临猗县作为目标市场,重点开发果农外出旅游市场。

(二)建议

1、家庭年收入水平在6万以上的果农,理论上具有足够的出游实力,但问卷调查中,限制这部分果农出游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经济条件和时间限制。究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本文认为,还是“重积累,轻消费”的观念问题。果农在观念中认为,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应该攒下来防老,修葺房屋,或为儿女教育等,外出旅游是奢侈品,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一致。转变观念是果农外出旅游破冰的关键。可以组织富有的果农外出旅游,形成一种先导和示范效应,将外出旅游作为一种身份和生活品质提升的象征,潜移默化地影响果农的观念。此外,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2、采用重点开发路径,选取比较富裕的区域(如临猗县)重点开发,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根据数据分析,20~30岁年龄段的果农外出旅游愿望强烈,会使用网络了解旅游信息,闲暇时间集中在冬季,可以接受的单次旅游产品总消费为500~1000元。因此旅行社可以针对这一目标群体,重点营销,在村镇定期开展新婚夫妇蜜月游,针对孩子的奖励旅游,国内经典游等宣传活动。

(三)调研局限性分析

篇5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中存在的几个难点

尽管四川民族地区已经普遍认识到发展旅游的重要性,但由于其自身的地理、历史局限,发展旅游扶贫仍然存在以下难点:

1、地理和文化的双重封闭,造成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落后

四川民族地区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受到“地理封闭”和“文化封闭”的双重影响,许多地区存在“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通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民族地区群众接受现代化观念,一些居民仍然不愿意到城镇聚居,不愿意送子女入学,不愿意从事旅游等其它行业;这些问题深深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推进。

2、居住分散,旅游开发困难,精准扶贫任务艰巨

四川民族地区的不少居民住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生命禁区及其他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地带,不适宜发展现代产业,给精准扶贫带来了巨大难度,客观上一些地区无论投入多少都难以消除贫困。而且伴随人口的快速增长,一些地区生态承载力已达极限。从过去的实践来看,一些偏远地区的长期扶贫帮扶并无应有效果,应下决心实行搬迁,结合生态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信息闭塞、基础薄弱,优质旅游资源难以转化为旅游产品

四川民族地区不仅受到传统意义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制约,同样受到信息瓶颈的制约。这些制约导致了严重的市场失灵―大量的优质旅游资源未被了解;落后的基础设施难以吸引外来资本;优质的新兴旅游景区知名度低,可进入性差。“养在深山人未识”是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现实写照。

二、实现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对策路径

四川省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区位、发展基础、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局限,特别是高原地貌这一独特因素决定了其必须立足于自身条件,走出独特的旅游扶贫道路。

1、以旅游打破民族地区思想瓶颈和传统禁锢

破除保护就是唯一的保守观念。四川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要明确“保护性开发”的发展方式,在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基础上让当地居民更好地生存发展,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要避免如“不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这类原教旨保护方式以“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的借口剥夺当地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以旅游培育更文明开放的社会环境。用旅游这种全方位开放的交流方式,取代过去的封闭生活,给予当地居民全面发展的希望和机会。通过旅游产业的交流带动,让农牧民群众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除了传统农业还有其它的生产生活方式。

2、以旅游城镇化作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立足点

旅游城镇化切合四川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生态脆弱的特点,是一条结合了高原地貌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既便于发展、又利于管理的全新城镇化模式。

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导向型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四川民族地区推进旅游新型城镇化,采用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追赶型发展模式,不能靠产业自我演进;只有依靠政府主导,把资源优先配置向旅游发展的城镇,把发展旅游产业与产业融合互动,促进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应在主要交通线路上依托牧民定居点和现有城镇,有序打造一系列旅游目的地型城镇、旅游服务型城镇,以吸纳周边居民、生态移民、外来从业者、游客等人群就业和消费。围绕旅游形成的聚集效应培育和壮大特色经济产业链,促使生态移民和附近的农牧民围绕村镇参与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中。要积极探索如广场、厕所、医疗等旅游服务设施和村镇的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的模式,提升当地公共服务的品质。

3、信息化先行破除旅游扶贫的发展瓶颈

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技术、新思维改造四川省的旅游业,将四川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市场消费。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率先实现移动互联网覆盖,尽快让民族地区跨越到现代信息社会,消除数字鸿沟,奠定旅游消费和信息消费的基础。

用互联网思维培育和改造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往往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传统意义上高投资、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受到限制,也难以在基础尚不完善的时期吸引大型投资商。以互联网思维培育小、快、灵的中小微企业更能适合旅游业态的丰富和发展。加快普及推广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知识,提升旅游企业、农家乐、工厂、农牧场、家庭旅馆等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使用率,促进旅游及周边产品和外部市场的精确对接,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4、加快资源向产品转化,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

围绕消费者体验开发旅游产品,推动供给侧改革。尽快树立以提升旅游者体验为开发导向的思路,在立足民族、生态、红色旅游等独有资源的基础上跨界融合文学、影视、叙事等技巧来让旅游体验情景化、故事化,从文化体验的角度改善旅游品质,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推动现代需求和传统工艺融合,扶持旅游商品的开发。藏族唐卡、彝族银饰等是四川民族手工艺的代表,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些工艺品还过于集中在本民族的传统消费领域,对外来游客缺乏使用价值,也限制了这些传统工艺的进一步传承发展。让艺术跳出传统,站在游客的视角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销售思维,借鉴阿坝州“羌绣计划”的成功经验,在各地差异化扶持唐卡、银饰、服装、石刻等一系列可供居民生产、可供游客消费的旅游商品品牌,促进传统和现代的交流,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形成旅游富民、文化传承的持久动力。

篇6

不等不靠拔穷根

战洪权上任后,不等不靠,带领村“两委”组织群众年年搞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最多的一年,大会战持续了68天。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项目,多次找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先后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千村扶贫、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完成生态闸沟11条共9300延长米,修建坡式梯田6千亩,在山上挖水平坑7万个。在项目区里打深水管井149眼,架设农用电网23公里,铺设地埋管道1.9万延长米。几年下来,在2万亩没有灌溉条件的旱田里,建设出1.45万亩水浇地,全村实现了人均5亩水浇地。

为尽早解决兴安村生态脆弱的问题,他们利用国家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积极争取兴安流域治理项目、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刚开始群众不理解,甚至反对,有人还挖了个大树坑,说是给战洪权准备墓地。面对这样的责难,他带领村“两委”班子8名成员和39名党员干部几乎天天盯在现场,动员村干部符合条件的耕地率先退耕还林,打消群众顾虑,使全村退耕还林达4275亩。通过坚持不懈的造林,全村累计造林60万株,建成沙源治理工程8500亩,营造农防林带1.7万延长米。治理山头36座,治理河滩48处,垒砌堤坝150座,退耕还林苗木的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

农业和生态基础建设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如今,兴安村的山、水、林、田、路实现了彻底的综合治理,治理面积13.6平方公里。未来10年,仅60万株成材林和幼林价值就将超过3000万元,建成了地地道道的绿色银行,这是给予孙后代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现在,兴安村旱年有水浇地,涝年无洪水下山。群众看到了基础建设的效果。更坚定了跟着党支部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多措并举抓经济

战洪权始终认为,富民强村不能只靠农业一条腿走路。兴安村历年欠下70多万元债务,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解决这个问题,村“两委”班子就没有号召力,就干不成大事。

兴安村曾在1992年、1997年建了砖厂和糖化饲料厂,但因经营不善,处于瘫痪状态。他决定从盘活这两个老厂人手,从管理上要效益,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化管理,实行工效挂钩、责任到人等一系列措施,并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砖厂在盘活的当年就盈利3万元,糖化饲料厂也扭亏为盈。两个村办企业的重新启动,使他更加坚定了发展集体经济强村的信心和决心。

兴安村交通方便,处于乡村集市中心。每月约定俗成的3次大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大集的交易市场很不规范。战洪权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带领班子成员筹集了180万元建起了1.4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建设了一栋756平方米的综合楼,农贸市场和店面出租,每年又为集体带来5万元收益。

兴安村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不仅是全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还是蒋弼仁烈士牺牲的地方,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追悼烈士的英魂。面对慕名而来的游人,他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开展红色旅游。2006年10月,他组织村干部千里迢迢赶赴蒋弼仁烈士家乡搜集历史资料和遗物,在盟、旗两级组织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向有关部门争取到10万元红色支部复建资金,加上本村集体经济的投入,一处按当年原貌设计的红色支部景点正在加紧建造。现在,兴安红色党支部的展室已经竣工,正在争取把蒋弼仁烈士墓升级为烈士陵园。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将成为兴安村集体经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成为兴安盟又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渠引水育龙头

兴安村的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民传统的、单一的种植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首先要解决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判断,他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优势产业上来。

兴安村蔬菜种植业基础比较好,仅西崴子屯大葱高峰期就曾创下年产800万斤的纪录。能不能让本地的蔬菜经过深加工远销出去呢?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战洪权最终决定筹建脱水蔬菜加工厂。方案一定,他就四处取经,先后6次赴山东、满洲里、海拉尔等地考察,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然而建脱水蔬菜加工厂一期投资需要280万元,可村集体拿出全部积累资金也只有60万元。为此,他主持召开了两次动员大会,干部们认准这是富民强村的大好事,纷纷表示:“就是头拱地也要把厂子建起来!’’他们除每人集资2万元外,想尽办法,能赊就赊,能借就借,把能用的关系全都用上了,基本解决了一期建设资金的需求。

2006年下半年,蔬菜加工厂破土动工。他们每天清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干,一直干到半夜才休息。为节省资金,只要自己能干的活再苦再累也不雇人,地槽自己挖,石墙自己砌,地面自己铺,建厂用的彩钢瓦、瓷砖等原料直接从厂家进货,把价格压到最低,哪怕是一个灯泡,也要买最便宜的。厂房建设虽然赶上秋收,干部们却没有一人因自家农活而影响工程进展,仅工时费就节省了15万元,全部工程节省了50多万元,仅用84天就高标准完成了厂房建造和设备安装。2006年11月,村办脱水蔬菜加工厂正式投产,实现了当年试生产的目标。投产后,可生产大葱、胡萝卜、青椒、圆白菜等6大类脱水蔬菜,安排就业120人。

依托龙头企业,村里组建了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已有210户入社,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农民因此亩均增收500~1000元。脱水蔬菜厂不仅解决了本村的蔬菜产销问题,而且带动周边地区蔬菜种植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如今,兴安村集体固定资产已有6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2万元。

抓好班子带队伍

洪战权深知,要想在经济上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群众的信任。在农村,财务和土地分配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兴安村过去曾因为没有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影响了班子团结,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战洪权在健全村制度上抓了三

方面工作。一是带头发扬民主。凡是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都召开班子会议集体决定。一般性事务要由“两委”负责人碰头,原则是“两委”分职不分家、分工不分心。有力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2008年建设脱水蔬菜厂期间,村干部平均出义务工38天,把厂房造价从预算时的每平方米700元,降低到每平方米400元。二是实行彻底的财务、村务公开。村里的重大事项、收支情况都事先向班子成员通报。然后在村民大会上向群众说清楚。为了在财务问题上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他在全旗率先推行了村务公开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又觉得公开得不够清楚,于是他又在全盟率先独创了“每人一张明白纸”的公开制度,在大项目公开的基础上,又把村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往来账目、收支明细罗列清楚,群众不仅对资金流转一目了然,而且对村集体的开支也一清二楚。三是严禁村干部搞特权。村机动地发包要经过“两委”班子讨论决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不准承包,班子其他成员如要承包,在与群众价格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抓阄决定位置,不搞特殊化。

谋划兴安村的长远发展,必须确保后继有人。他着力在优秀青年中培养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农民党员。近年来新发展的9名党员中有7名是种植业、养殖业能手,有1名是农民经纪人。又采取“四推双考”的方法确定了7名35岁以下、年轻有为的村级后备干部。“双链双推”活动中,农民党员结成“三结合致富链”25个,建成“农民党员家庭联络服务点”8个,80%以上的党员参与结链、设点,密切了党群关系。除了年老体弱的党员,党员均已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

篇7

本文构建了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概念模型(见图1),该模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包括开发者、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三个变量;产品、产业两个圈层。这个模型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模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这是任何一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都必须坚守的理念。具体表现就是要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找准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开发者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类型的偏好,选择某一个大类,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本底条件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其次,旅游者感官在该模型中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它是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该旅游开发模式区别于一般模式的关键。具体来说,旅游产品开发者需要根据旅游者的感官需求特点和资源本底条件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常常要与旅游者进行角色转换,即将自己置于旅游者的角色位置上,亲身感受旅游产品带给自己的感官体验,并结合旅游过程中,对资源本底条件的重新调研和认识,以及旅游者的反馈信息对产品进行完善和提升。最后,游客的感官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开发者应当随时对需求动态进行监控,调整自己的产品开发方案,使产品体系的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旅游产品圈层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当地的旅游经济效应得以发挥,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使得整个旅游产业圈也得以完善和优化。

二、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

以下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分析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按照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型,首先需要对当前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位,选择一个大类,进行开发。由于海淀区具有丰富的人文、生态和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本开发案例当以文化旅游为主方向,具体结合海淀区旅游资源本底条件和旅游者的感官特征进行开发设计。

(一)海淀区旅游资源评价

海淀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多样的地形地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通过对海淀区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可以归纳出以下4个特征:1.级别垄断性。海淀区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类型,即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山水名胜的风水宝地和上风上水的生态环境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以中关村园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代表的现代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其中,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园林文化旅游资源代表了我国古典建筑、园林造景技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垄断性优势;而以科技园区、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林立为主要特色的科教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全国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比拟的。2.类型多元化。海淀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北魏、唐、金、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历史遗存,文化类型包括传统游憩文化、皇家文化、宗教文化、红楼梦文化和红叶文化等多种文化。3.景观融合性。海淀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其中,三山五园园中有山,山中有园,山水和人文景观交相呼应;大西山传统的自然和人文观光旅游资源与中部的科教文化旅游资源、南部的创意文化旅游资源、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在海淀区和谐共存,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4.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海淀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西北部传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密集,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见长;而东南部则将科技、教育、文化创意、会奖、现代农业等现代都市功能与旅游紧密结合,旅游产品更侧重其体验性和娱乐性。而西北部旅游资源密集区的山前板块以历史文化为主,山后以自然为主。西北和东南两大聚落旅游资源风格迥异,而西北片区内部两个板块也各具特色,相连互补,充分体现了海淀旅游资源多元性、融合性的特征。

(二)海淀区文化旅游功能分区

在海淀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功能区,即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按照四大区域的功能定位和海淀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确定海淀区“六片区三廊道”的空间格局(见表1)。

(三)海淀区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1.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围绕海淀丰富的旅游、文化、科技、教育资源,按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改造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完善产品体系,实现由以观光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着力培育以都市休闲为核心,以休闲度假、商务会奖、科技教育、创意文化体验、都市农业等其他五大类旅游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体系。2.文化旅游产品策划。结合海淀科教、创意资源富集的竞争优势,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极具发展前景的科教、创意文化旅游市场,按照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和思路,打造“感官海淀”系列旅游产品,用“听、味、视、嗅、触”五大感官立体地、全方位地感受海淀发展魅力、触摸海淀文化脉动。(1)“聆听海淀”系列旅游产品。这一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是充分整合传统皇家文化和现代科教文化资源,聆听海淀的各种“声音”,包括传统的“声音”,如古典何民族声乐、戏曲、相声、评书等;现代的“声音”,如中国的顶级教育机构——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以及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等的公开课、讲座;现代的声乐、音乐会等。围绕这一理念,可以设计海淀“公开课”、皇家宫廷声乐盛典、海淀大剧院、海淀现代音乐厅等产品。其中,海淀“公开课”主要是整合清华、北大、人大等全国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打造知名学者讲坛、讲座、社会公开课等项目,让顶级高校不再“高不可攀”,让寻常百姓和普通学子都可有机会享用知名学府的教育资源;而皇家宫廷声乐盛典是要结合清朝宫廷剧热播的背景,在圆明园、颐和园内举办皇家声乐盛典,演奏人员身穿宫廷华丽古装,佩戴宫廷饰品,把观众在短瞬间迅速带回到十八、十九世纪清宫声乐宴会的高雅时代,观众仿佛置身于皇家宫殿,亲耳聆听皇家丝竹之声;而海淀大剧院和海淀现代音乐厅则分别以演绎古典的、民族的声乐,戏曲、相声、评书等为主题和以演绎现代声乐、歌剧等为主题,一古一今相结合。(2)“品味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通过味觉传递海淀的“饮食文化”,整合海淀各种风味、各种档次的饮食资源,品尝海淀的各种美食,打造涵盖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能够全面满足高端市场、中档顾客和平民老百姓各个收入阶层的美食文化,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将海淀的各种美食尽收腹中。围绕这一理念,可以设计“皇家仿膳”、“红楼私房菜”、“‘食全食美’美食休闲综合体”等旅游产品。具体地,“皇家仿膳”可挖掘皇家美食文化,并结合现代烹饪理念和技巧,打造面向高端市场的养生皇家仿膳;也将传统的皇家小吃重新加工、制作、包装,化繁为简,打造面向大众旅游市场的皇家小吃,并与皇家御宴一起形成皇家美食系列产品。而“红楼私房菜”则是结合曹雪芹晚年曾在西山及白家疃一带创作《红楼梦》的背景,打造红楼私房菜餐饮品牌。该私房菜以有机食品、红楼饮食文化为特色,招牌菜为红楼菜,如茄鲞、糟鹅掌鸭信火腿炖肘子、酒酿清蒸鸭子等,以红楼相关诗词、书画、摆件形成氛围;并可借鉴红楼酒令文化开展一些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食全食美’美食休闲综合体”主要是要打造集美食一条街、创意主题餐厅、农家菜馆等特色餐饮与休闲、会议、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美食、休闲综合体。(3)“观赏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是充分整合海淀“近郊距离,远郊风景”的自然资源优势;高等学府、科技园区、企业云集的科教资源优势;以及首都近郊区的都市资源,大力开展生态观光游、都市观光游、科教观光游,通过眼睛传递海淀的生态绿色文化、都市文化和科教创意文化。围绕这一理念可打造“皇家实景演艺”、“4D综合影城”、“高科技企业总部观展”等产品。其中,“皇家实景演艺”要深入挖掘皇家文化中的园林文化、陵墓文化、祈雨文化等内容,并通过实景演艺等形式,以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展示出来,供游客参观、体验;“4D综合影城主要”是借助海淀的科技力量,打造各种露天宽屏、水幕、4D影院,并结合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打造综合性的影城(或影视广场);“高科技企业总部观展”则是通过高科技企业、创意文化企业总部,如百度、腾讯等设立旅游开放日,或开展高科技企业、创意企业总部游等形式,让游客参观企业总部办公室、车间等,进行科技体验,同时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之路,学习其管理经验。(4)“嗅闻海淀”海淀系列旅游产品。核心理念是通过嗅觉传递来自海淀都市的时尚气息、高校氛围、以及后花园的清新空气。围绕这一理念可策划“嗅清新空气”、“嗅时尚气息”、“嗅高校氛围”等旅游产品。其中,“嗅清新空气”主要是考虑到大都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市内空气污浊,居民由于都市的工作、生活压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通过策划到大西山风景区观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开展山地运动、康体娱乐活动,可以帮助市民放松身心、强健体魄。“嗅时尚气息”旅游产品主要是设计以长安街延长线为轴,将其辐射地带打造为集都市文化体验、都市观光、休闲购物、商务会展、餐饮、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文化休闲片区,让游客感受都市时尚气息。“嗅高校氛围”则可选择北大、清华等部分顶级名校、博物馆、特色品牌教育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名人故居等设立修学旅游基地;也可安排全国高考状元与游客进行交流,或举办励志学堂,与游客交流学习方法、高考应试心态、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人生规划、职场规划等。“春季嗅花、秋季嗅果”旅游产品则以开展都市农业观光游为主题,将乡村四季采摘与休闲度假、湖边垂钓、特色餐饮、农家生活体验等多种旅游项目相结合,建成大型综合旅游休闲区。(5)“触摸海淀”系列旅游产品。其核心理念是以亲身体验为主题,通过身体触觉感受海淀的绿色生态文化、温泉文化等。具体可策划“西山骑乐无穷/徒步穿越”、“温泉娱乐综合体”等产品。其中,“海淀骑乐无穷/徒步穿越”主要是将西山几大景点的徒步、骑行线路串联起来,沿途开发游客步道、自行车道或自驾车道,道路,供旅游者穿越;也可设计既以养生为主要功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审美和休闲需求的健康步道、小径,使游客赤足体验自然随性的健康之美。“温泉亲水娱乐综合体”则依托人工温泉开发涵盖温泉SPA、温泉造浪池、温泉漂流、温泉游泳池、水上滑梯等温泉水游乐项目及各类动感项目的体验旅游,并与餐饮、娱乐、会奖、休闲度假等功能相结合,建成北京第一大休闲—养生复合型温泉娱乐综合体。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长治;新农村建设

一、国内新农村建设概况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农村、农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我国是人口大国,经第六次人口普查,截止2010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3.7亿,这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亿,占总人口的50.32%;农田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9%。

三农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助推农业发展。2005年10月,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后的历年政府工作计划中,新农村工作都作为重点工作,得到了大力支持。

自2005年以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开展,根据万方数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期刊论文4.6万余篇,学位论文5500余篇,会议论文5100余篇,年均9000余篇。

二、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概况

山西省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38.76万亩,总人口3374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多万,占总人口的71.1%。自2005年以来,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得到蓬勃开展,成立了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通过多方调研、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年,山西新农村网开通,推广农业信息,普及农牧科技,宣传优秀人物,并与临汾、大同、忻州等市的新农村网站建立了网络互联。

三、长治市新农村建设概况

长治市区域总面积为138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2万公顷。长治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非农业人口70万人。2006年4月,长治市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长治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并在此后先后出台了《推动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实施意见的通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每年向社会公布长治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名单,并对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支书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开展了百村竞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宣传了长治市新农村建设。2010年,长治市屯留县荣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先进县”称号。2012年,长治市成为建设新农村开发性金融试点市。

四、推进长治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队伍建设工作

要完善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的引入力度,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这一先进制度,吸引大学毕业生深入农村基层,利用大学所学的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知识,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对干部队伍、执法队伍、监管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使其成为一支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支排头军。

2.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农民的进步,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取通俗易懂的内容,以标语、传单、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长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充分调动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送科技下乡、建立乡村图书室等形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基层。实践证明,今年来,我市开展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基层受到了广泛好评,广大农民利用这个机会向科技人员咨询相关农业知识。因此,要将这种活动范围推广、力度加大、时间加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3.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工作

建设新农村,必须发展生产力,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开展经济工作。一方面要根据地方特点,强化区域特色,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贯彻落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政策,实现地区产业化,为农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针对长治范围内的一些贫困地区,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技术人员要走出实验室,经常性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4.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工作

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优秀文化的保护工作,农村优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开展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同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对一些落后思想和封建迷信予以摈弃,对于一些不良习俗和不良风气要坚决改正,打击社会丑恶现象,改变精神面貌,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参考文献:

篇9

一、基本情况

##村是科右前旗##办事处所在地,位于乌市西北45公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诞生这里,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全村辖4个自然屯,2673口人,有党员36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10人,无流动党员。耕地面积2万亩,其中水浇地1.45万亩村。集体固定资产6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42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建及新农村建设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以全村发展为己任,依托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带领全村570户农民,把一个负债累累的落后村改变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走进了全盟、全旗先进典型行列。

(一)依托示范村对接项目,扭转靠天吃饭局面。依托50强示范嘎查村结对共建单位对接的项目,##村用短短几年时间,争取到了国家、自治区关于##流域治理、两个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千村扶贫、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五大项目。村“两委”组织干部群众年年搞农田大会战,最多的一年,农田大会战持续了68天。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完成生态闸沟11条9300延长米,修建坡式梯田6千亩,在山上挖水平坑7万个。在项目区里打深水管井149眼,架设农用电网23公里,铺设地埋管道1.9万延长米。几年下来,硬是在2万亩没有灌溉条件的旱田里,改造建设出1.45万亩水浇地,实现人人三亩半水浇地。20__年他们又依托50强示范嘎查村结对共建单位,引进建成了“低水高调”工程,使一部分山坡地也能浇上水。所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百万元,但是依托50强示范嘎查村“结对共建”机制,没花集体一分钱,没花群众一分钱。

为尽早解决##村生态脆弱的问题,他们在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过程中紧紧盯住国家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争取##流域治理项目、国家退耕还林项目,使这些生态建设工程全部得以在##村落户。刚开始的时候群众不理解,有人还特意挖了个大坑,说是给村支书战洪权准备墓地。面对这样的责难,村“两委”班子先做出表率,党员干部几乎天天盯在现场,村干部家符合条件的耕地率先退耕还林,从而打消了群众的顾虑。通过坚持不懈的开展全民大造林工程,全村累计造林96.5万株,建成沙源治理工程8500亩,营造农防林带1.7万延长米,治理山头36座,治理河滩48处,垒砌堤坝150座。全村退耕还林4275亩,是全办事处退耕还林最多的村,退耕还林苗木的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

农业和生态基础建设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如今,##村的山、水、林、田、路实现彻底的综合治理,治理面积13.6平方公里。未来10年,仅60万株成材林和幼林价值就将超过3000万元,从而建成了地地道道的绿色银行,这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财富。现在,##村旱年不愁没水浇地,涝年没有洪水下山。群众看到了基础建设的效果,对这些年来村党支部的做法有了根本认识,彻底转变了当初的态度,更坚定了他们对村“两委”班子的信心。

(二)落实示范村建设举措,壮大集体经济。在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班子始终认为,强村富民不能只靠农业一条腿走路。##村在历史上欠下70多万元债务,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解决这个问题,村“两委”班子就没有号召力,就干不成大事。

##村曾在1992年、1997年建设了砖厂和糖化饲料厂,但是由于经营不善,没有收到效益,处于瘫痪状态。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班子决定从盘活这两个老厂子入手,从管理上要效益,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程化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工资与效益挂钩。村干部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有时一个星期也顾不上回一趟家。由于狠抓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砖厂在盘活的当年就盈利3万元,糖化饲料厂也扭亏为盈。他们第一次尝到了发展村办工业的甜头,更加坚定了集体经济强村的信心和决心。

在抓好集体企业的基础上,他们把目光盯在了村集体的机动地上。过去,机动地发包权分散在各社,由各社自行分配发包收入,管理比较混乱,浪费了集体收入。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主持将各社的机动地收回村里统一发包。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机动地管理,而且每年能够给集体带来几万元的收益。

##村地处办事处腹地,交通方便、人流集中。每月举办的3次大集更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是大集的交易市场很不规范,他们从中看到了商机。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过程中,由党支部带头,“两委”班子成员筹集180万元建起了1.4万平方米标准化交易市场,同时建设了一栋756平方米、集“两委”班子办公和对外商用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一楼店面对外出租。农贸市场和店面出租,每年又为集体带来5万元收益。

##村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不仅是全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还是蒋弼仁烈士牺牲的地方,他的忠骨就埋葬在这里,每年都会有很多爱国志士前来追悼烈士的英魂。面对慕名而来的游人,他们又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20__年10月,他们组织村干部千里迢迢赶赴蒋弼仁烈士家乡搜集历史资料和遗物,通过50强示范嘎查村牵头抓总部门––盟、旗两级组织部的大力帮助,向有关部门争取到10万元的红色支部复建资金。现在,##红色党支部的展室已经竣工,办事处党工委和他们一起努力,即将把蒋弼仁烈士墓升级为烈士陵园。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将成为##村集体经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盟又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机动地、赶大集、烧砖厂、烈士墓,这些农村人看来并不起眼的老把式,在##人看来可是宝贝。用经济的头脑经营农村的传统资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村已经积累了超过600万元的固定资产,而且每年收入42万元,彻底摆脱了资不抵债的贫穷历史。

(三)创建示范村上龙头企业,拓宽致富渠道。通过50强示范嘎查村,##村的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民传统的、单一的种植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首先要解决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判断,他们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优势产业上来。

##村蔬菜

种植业基础比较好,仅西崴子屯大葱高峰期就曾创下年产800万斤的纪录,远近闻名。能不能让本地的蔬菜经过深加工远销出去呢?“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决定筹建脱水蔬菜加工厂。方案一定,他们就着手寻找建厂的典型,四处取经。20__年先后6次远赴山东、满洲里、海拉尔、突泉等地考察,从选址建厂到工艺流程、储藏销售,掌握了大量建厂用的第一手资料。按照计划,建设脱水蔬菜加工厂要占地8800平方米,厂房面积1800平方米,一期投资需要280万元,可村集体拿出全部积累也只有60万元。为此,村“两委”召开了两次动员大会,村干部当即承诺“横下一条心,就是头拱地也要把厂子建出来!”班子成员想尽一切办法,能赊就赊,能借就借,把能用的关系全都用上来,最后每人又集资2万元,基本解决了一期建设资金需求。

20__年下半年,仅用84天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厂房建造和设备安装工作。为了实现在群众大会上许下的“今年一定要建成投产”的承诺,班子成员每天3、4点钟就开始干活,半夜才休息。由于资金极度短缺,能省则省,分毛必争。书记、主任带头,只要能干的活再苦再累也不雇人,地槽自己挖,石墙自己砌,地面自己铺,建厂用的彩钢瓦、瓷砖等原料直接从厂家进货,把价格压到最低,哪怕是一个灯泡,也要买最便宜的。厂房建设虽然赶上秋收忙季,但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没有一人因为自家的农活而影响工程进展,仅工时费就节省15万元,全部工程节省50多万元。

20__年11月3日,全盟第一家村办脱水蔬菜加工厂在##村正式投产,实现了当年试生产的目标。去年正式投产后,可生产大葱、胡萝卜、青椒、圆白菜等6大类脱水蔬菜1000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安排120人就业,上缴税金75万元,企业年盈利122万元。仅此一项就可使##村人均增收200元。目前,他们已经与突泉森源集团签订了100吨的脱水薯丁合同。按照计划,二期、三期工程将分别于20__、20__年陆续投入建设,预计分别投资500万元、1300万元,最终实现产值3000万元,形成设备齐全、工艺先进、产品丰富,高标准、高质量的集烘干、冷冻于一体的脱水蔬菜加工企业。

依托龙头企业,##村现已组建了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已经有210户农户入社,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农民亩增收500–1000元。脱水蔬菜厂不仅能够彻底解决本村的蔬菜产销问题,而且必将带动周边地区的蔬菜种植业迅猛发展,形成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四)打造示范村上铁的班子,增强执政能力。##村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效,是因为他们始终按照50强示范嘎查村建设的要求,把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过硬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赢得群众的信任。在农村,财务和土地分配问题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村曾经因为没有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影响到班子团结,降低群众的信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50强示范嘎查村制度建设过程中主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带头发扬民主。凡是涉及村里前途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琐事,都坚持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决定。一般性事务要由“两委”负责人碰头。他们的原则是“两委”分职不分家、分工不分心。这样做有力的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去年建设脱水蔬菜厂期间,村干部平均出义务工38天,把厂房造价从预算时的每平方米700元,降低到每平方米400元。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几天里,村主任李云恒仍然忙碌在脱水蔬菜厂的工地上,连看都没去看一眼,结果仍然以高票当选连任。二是实行彻底的财务、村务公开。村里的重大事项、收支情况都事先向班子成员通报,然后在村民大会上向群众介绍清楚。为了在财务问题上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他们在全旗率先推行了村务公开栏。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又觉得公开的不够清楚,于是他们又在全盟率先独创了“每人一张明白纸”的公开制度,在大项目公开的基础上,又把村集体与个人间的往来账目、收支明细罗列清楚,群众不仅对资金流转一目了然,而且对村集体的开支也一清二楚。三是严禁村干部搞特权。村机动地发包要经过“两委”班子讨论决定,村书记和村主任不准包,班子其他成员如要承包,在与群众一样价格的前提下,必须通过抓阄决定位置,不搞特殊化;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上级各项政策要求,不仅村干部要带头,对村干部的亲威也要不折不扣的严格要求。

篇10

关键词: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教学改革

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实训通过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强化学生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图形图像设计思维,加强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实训内容着重考查学生对广告设计及物料应用的能力,适时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宽教学资源,并将“创造性”要求贯穿于实训之中。

一、改革思路

能力培养为主,知识构建并重。针对具体工作内容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创意能力。

1.教学内容匹配工作需要。将行业、企业的成功范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教学案例选自与市场需求贴近的成熟作品,且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职业素养。

2.突出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设定任务情境或疑问,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基础知识和技能,利用教学资源,自行探索和实施解决方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训教学。教师实时调控教学过程,观测或评比学生操作状况。其中,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对关键问题的说明。

3.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广告设计与制作学习资源,包括行业、企业的案例,图形图像素材和教学资料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技能强化练习,开阔学生眼界,养成学习能力。不保守既有学习成果,注重知识、技能更新,对行业最新资讯和前沿动态形成自觉的敏感,这也是对教学的拓展和补充。遵循自我实现的方式,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并逐步完善自我、发展潜能。

二、教学资源的准备

1.教学案例。用于教学内容的行业企业案例包括喷绘、快印、印刷物料上及网页、移动终端、数字媒体等方面的广告应用及广告执行过程参考。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关键是选择优秀的教材,但互联网资源在技术层面上的更新快、时效性强,也是不可忽视的优点。此外,互联网上的大量威客任务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成功案例或正在进行的案例(在著作权益授权前提下),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方式。

无论是教材案例、互联网资源还是校企合作单位的项目,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上要侧重选择服务区域化经济特色的行业企业案例,同时注重其时效性。例如,石家庄作为二线城市房地产行业的广告推广;石家庄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行业企业画册;石家庄本土特色零售行业的产品型录;石家庄时尚出版行业的装帧;石家庄地方特色摄影、图片的图像处理;石家庄红色旅游主题网站的页面设计;石家庄作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展会活动及宣传,等等。

2.校内外教学实训环境。一体化的教学实训环境可以顺利开展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完备的教学实训硬件条件包括多媒体设备、互联网、适于本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及更新的学生用台式电脑、适用的“苹果”电脑、教学用绘图板输入设备、彩色喷墨打印机、喷绘设备、雕刻设备、印刷设备等。由于广告呈现方式多数情况下是现实的物质载体(如印刷品),这些载体的工艺制作特性会影响学生前期的相关设定。因此,学生平时操作练习得越全面,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对接得就越完善。行业、企业都有较为昂贵的硬件设备,积极扩展校外实训合作单位,不仅能够利用其硬件资源开展教学、实训,一些专门从事广告、设计、制作的企业环境、工作状态也会对学生职业态度、情感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由教师引导学生浏览互联网关键资讯,这个资讯主题要与本次课程有关,设置疑问和要解决的项目、案例、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将教材范例操作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观测学生操作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或关键的问题演示操作,将学生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教师对基本原理、关键知识、技能要点作说明和总结,并回答学生疑问,再设置相关强化作业,巩固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环节在于教学案例的选择对于任务驱动是否有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中能否得到必要的帮助,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考核评价

以学生能够胜任所设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主要评价标准,依据各项任务完成的具体指标累计成绩,每次任务均是一次考核,在课程结束后得出总成绩。这个实训过程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其综合能力。学生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实用性”体现在案例操作的本地经济特色上,技能锻炼的行业规范化和学习态度的准职业化。“创造性”体现在不拘于策划、制作、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唯一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以及思路的开阔性。

此外,如果将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本身的特色优势与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即如何将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突出“财经”特色,借助学院在“财经”方面的影响力,输送在“财经”方面优秀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生,这是区别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突破点,也是提高本专业特色质量的途径之一。这需要对财经大类行业的广告需求做详实调研,汇通本院财经大类学科与广告方面的跨接性,逐步深化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