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3 12: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篇1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完善企业退休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1997 年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促进形成了养老保险新机制,也成为了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第一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定义。

一、企业退休人员的定义。

企业退休人员是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并按规定办理完退休及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手续的人员。

二、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定义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是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在苏州市区统筹范围的,提前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办理纳入社会化管理信息采集及预登记手续。社区社保工作机构审核后,根据其居住地址确认该参保人员退休后的社会化管理地为本社区,并通过信息系统录入各项信息,完成社会化管理信息采集及预登记。企业退休人员在档案移交之后,其社会保险事务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步转入实际居住地所在社区。社区为退休人员建立个人基本信息库,在转入社区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方式仍和之前一样,为社会化发放。

第二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与传统企业化管理的比较。

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特点。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企业职工按照养老保险退休待遇审批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按月领取养老金,经原单位或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人事档案,办妥纳入社会化管理手续的退休人员,其退休后的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剥离,由居住地所在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街道、社区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服务种类多样,具体包括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及各项信息查询服务,建立健全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其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年定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工作,确保不影响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享受,为他们代办各项社保业务,帮助亡故人员家属申请亡故待遇,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各类学习,组织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二、企业退休人员企业化管理的特点。

企业离退休职工由企业托管,效益好的企业,念起退休人员当初曾为企业繁荣奉献了数十年之由,会在重要节日为退休人员发放一些福利,但有些企业自身生存发展较为艰难,对于退休人员,基本没了关系,使得退休人员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且一些老企业生产经营连年亏损,离退休人员人多线长,很难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优势。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全面深层次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又可以减轻企业原属于企业需要承担管理退休人员的负担,是一项可以让企业和退休职工双赢的举措。

另外,通过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单独居住的比例较高,他们不和子女一起居住,得不到子女的贴身照顾,这些企业退休人员也十分希望街道、社区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更直接的关心和照顾。

第三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形成。

1995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国发〔1995 〕6 号),明确提出了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11997 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 〕26 号),进一步强调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发展。

篇2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引言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服务水平关系着我国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提高其服务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保障其生活质量。这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但是我国现有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尚存在许多问题,规范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是我们党一直关注的问题,而且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制定了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规范,明确要求要不断提高我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但是,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在实践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制约了其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

(一)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运转资金不足。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支撑。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该项工作都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批准了相应的经费。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资金仍显不足,难以满足离退休人员的经费需要。由于运转资金的不足,导致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二)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部门协调处理机制不健全。离退休人员不仅包括国家机关的离退休人员,还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其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部门涉及到多家单位,如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及社区的妇联等等。由于管理服务涉及主体众多,又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许多单位在管理服务工作过程中互不配合,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困难。而且一些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者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形同虚设。

(三)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各地区的基层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相应的学历及工作经验,该类职位招聘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来自各个社区或农村的中老年人,年龄较高,而教育水平偏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在业务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又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对工作业务知识接受太慢,难以及时正确地处理业务上的事情,不能胜任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岗位。

(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单调。衡量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标准不只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要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况。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应当将全部精力投放于物质条件上,而忽略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管理服务工作中精神生活的缺失,导致离退休人员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热情低迷,影响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质量。而且一些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只负责退休人员的物质保障,不关注其精神追求,导致离退休人员精神空虚,生活盲目,缺乏激情。

二、提高我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由于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主要是来源于农村及社区内的中老年人,教育水平有限,综合素质比较差,导致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高。面对管理服务工作的改革机遇,管理服务工作岗位应当招聘更多的具有专业教育知识的人员参与其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对于在岗服务人员,应当不断进行专业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保障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二)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在社会化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提高我国社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不断加强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主体的联系,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及时解决离退休人员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做好干部、党员的培训工作,为社会管理工作提拔一些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提高我国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三)丰富社会化管理工作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势在必行。现有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内容枯燥、单一,不能满足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需要和精神追求。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娱乐学习场所,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同时,在老年人社区内,我们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舞蹈协会,组织抖空竹等娱乐活动,这既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培养高尚的社会主义情怀,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社区化服务费用的管理。目前我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费用主要用于管理服务设施的建设及其运转支出,由于管理服务资金比较短缺,要求管理服务工作要适度地开展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从根本上充实我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量。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严重,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现有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社会化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研究,并努力提高我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帆,王敏.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待企业退休制度存在的问题[J]. 商场现代化. 2008(24)

[2]史立峰. 如何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篇3

2003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至今1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国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要求;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来临,国家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构设施的不断投入,养老金移交社保发放工作逐步完成,社区建设的力度逐渐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已经形成大趋势。

那么就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社会化管理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协助死亡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组织企业退休人员的党员开展组织活动;指导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组织;协助提供医疗卫生和生活照料服务;组织开展文体和公益活动。

企业退休人员进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后养老金发放渠道变不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继续由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银行等发放渠道,按时足额地实行社会化发放;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由原渠道支付。

为什么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能更好的做到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期、因其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为了保障完成生产,必须解决职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子女教育、就业,职工养老等问题。当时的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提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须改型,立足于生存和发展,逐渐剥离原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企业只有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才能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在市场中寻求发展,最终完成国家的税赋。那么,企业办社会的任务,势必要由政府承担。政府正是通过税赋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一形式来承担企业退休职工养老这一社会任务。

同时企业因减小了办社会的负担,通过发展并取得利润后才能拿出资金发给曾经为企业作出贡献的退休职工,实现企业利益的共享。

社会化管理后更有利于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安定,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一个国家建立的服务保障体系和一个可以维系生存并需要发展的国有企业在扣除在职员工工资,税赋、发展基金等经费后所剩利润还要上交国家管理机构,那么它能拿出来为实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经费,同国家通过几级财政从税赋中拿出来的经费谁多谁少,谁拿出来的资金更能够保障退休人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虽然现阶段由于地区差别可能有的地方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还落后于企业,但随着动用国家机器全面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层层落实,对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投入,企业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将很快赶上甚至超过企业。从我们居住于上海、昆明等地区退休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当地社区的服务管理,福利待遇已经超过了企业。所以全面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中国梦”重要思想和十精神的具体表现。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后,企业将更好的承担企业对退休人员的义务

不管是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利益共享,还是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来说,企业对退休员工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协助政府维护退休人员群体的社会稳定。从社会稳定的大前提来讲,只有社会的稳定,企业才可能进行发展。从个人感情上来说,退休人员近三分之二的生命曾为企业付出劳动,虽然得到了报酬,但谁会对自己曾经工作过、奋斗过的企业没有产生情感。所以在对企业退休人员维稳工作中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应用独到的企业精神来确保退休员工这一群体的稳定。

承担社会保障体系脱节部分的义务,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具体表现在退休职工医疗保障费用(医保、工会医疗互助)的报销管理,退休员工养老金发放信息变更处理。退休人员辞世后“两费”结算办理。退休员工公住房的管理。

发展成果共享,体现国有企业义务,维护党的政策。具体指企业发展取得利益时,与退休人员共同分享改革成果;及帮扶慰问企业困难退休员工、对退休辞世人员家属予以抚恤的行为,以表达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体现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篇4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它关系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也关系到国有企业广大退休人员的生活幸福。

一、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国有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后,退休养老金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专业银行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日常管理服务与原国有企业工作单位分离、移交户口所在地的城镇街道或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简之,就是待遇社会化发放,服务社会化管理。

(一)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配套的管理体系,社会保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系之一,政策性强、管理面宽、涉及人员多,是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与稳压器,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特别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由于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并存,迫切要求建立适合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服务管理体系。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尽早建立起政企分开、职责明确、责权对等的社会保险体系与机制,确保政府抓好应管的事,国有企业干好应干的事。

(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既参与市场竞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要承担大量的社会事务性工作。仅以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其是一个国有独资企业,目前仍然承担着近千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发放、日常管理服务、政策解释、福利待遇、老年活动等社会事务性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一是职工退休后居住分散,给企业整体管理带来不便,加大了管理难度;二是地方政府为了维稳,不断出台给政策不出钱的办法,让企业承担较大数额的统筹外费用,消耗了企业大量的财力;三是同为市场竞争,而国有企业则需要承担本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与发展。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可使国有企业从沉重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负减压,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和竞争力。

(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保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主要手段

国有企业广大退休人员在岗时为国家建设、企业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对国家与企业都有深厚的情感。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他们的养老金可以不受原来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由专门机构按月及时足额发放,经济上得到稳定、生活上得到保障,共享社会改革的成果;日常管理改变人走编制不动的模式,可以就近就地地接受社区服务,管理方便快捷,服务贴心舒畅,机制灵活人性化。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只有实现了管理服务社会化,才能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晚年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和改善。

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大势所趋、是改革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制度的缺失,认识的不到位、条件的不配套等问题,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仍然依附于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情况复杂,管理制度不完善

十年前,国家提出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建立健全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国家虽已出台了一些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文件,但是仍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特别是公共政策管理规定还很少,导致目前国有企业、街道社区许多工作的开展只是被动的承办,尤其是指导国有企业、街道社区如何实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对接方面的办法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国有企业众多,情况各异、事务复杂,也给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二)宣传滞后,思想认识不到位

宣传滞后,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两点:一是企业领导认识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的意识更为突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在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认为职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多年,没有功劳有苦劳,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忍心把退休人员移交社会管理。二是退休人员的认识问题,他们一生在国有企业工作,把人生美好的年华与岁月奉献给了企业,从感情上对企业有信赖,从思想上对企业有依附,从经济上与企业有割不断的关系,老了退休还要到社会上去管理,担心的事情多,畏难的情绪多,怕企业一交了之,不管不问,怕社会没有熟人,没人给办事,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推进。

(三)资金短缺,服务条件不配套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我国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约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老龄人员的增多,给社会化管理服务提出了严肃课题与严峻的挑战,目前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服务人员,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环境,都与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要求相差甚远。从区域分布上看,中心城市内的机构规模小、拥有的床位少,老人入住困难;而偏远的乡镇交通不便、整体环境差,各项设施闲置率偏高。从结构类型上看,大部分机构只能提供一般性的生活照料服务,具备提供生活照料、又能提供护理的服务机构甚少,无法满足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需要。加之养老服务行业属于微利产业,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巨大,在各种优惠政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设资金缺口大、服务条件不配套、设施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近期内难以解决。

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措施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意义,任重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给力,也需要企业与退休人员共同的配合并为之而不懈地努力推动向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管理,制定政策法规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落脚点是社区,社区将成为全面实现针对退休人员经济、生活、精神慰藉需求的社会最基本保障单位。但目前针对社区工作的公共政策出台的不多,相关办法出台的不多,整体管理经验不多。老龄化社会到来的现实,又要求国家主管部门尽早出台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尤其要充分研究当前社区现实,充分掌握我国社区发展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解析社区管理概念下可能的一切服务模式和途径,真正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保证以社区为中心的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老人服务保障体系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二)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设施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发展方向,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抉择,它关系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具有社会特点,服务社区要在国家出资建立基础设施和解决活动场所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导向,以社区组织为平台,围绕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探索建立社会福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逐步完善服务设施。

(三)统筹兼顾,实现队伍专业化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群体具有文化素质高、经济独立、需求多样等特征,因此对社区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管理服务的需要,要着手培养高级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积极招募各类人才的志愿者,选择一些院校作为培训基地,为社区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培养有关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医学护理的高级护理员,为各级老龄产业输送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具有对老年休闲活动进行策划、管理及老龄产业开发能力的技术管理人才。老年管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社会化管理的进程,对人才建设必须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培养与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5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实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意见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2000年底前,我市将对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单位中80%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此项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滚动推进”的原则,今年7月份在西城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逐步实施。现就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步骤

    对按规定参加本市养老保险统筹的单位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逐步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000年要在原行业统筹之外所有参统单位中实行。2001年在原行业统筹单位中实行。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二、社会化发放的内容和形式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内容为按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形式主要是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工商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为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查询,可自主就近选择发放网点。

    (一)居住在本市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工商银行和邮局发放;

    (二)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邮局寄发;

    (三)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本人申请和实际情况,委托邮局上门送发。

    三、统筹外养老金发放形式

    企业支付的统筹外养老金不属于基本养老金范畴,应由原资金渠道解决。其中离休人员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应给予保障。单位可以委托工商银行、邮局在发放基本养老金时一起发放。

    四、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

    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为每月15日,遇法定节假日提前发放。为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拨付基金,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五、组织实施

    (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基本养老金,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顺利实施。

篇6

2019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其中,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作为国企职工参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记录,是国企职工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贡献的历史证据,不仅是珍贵的档案信息材料,而且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还迎来了社会化管理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转型的意义

退休人员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国企办社会职能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渐成为国企转型升级的制约。201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同步移交。

(一)助力国企职能定位转变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性职能,除了需要完成生产任务、实现盈利目标外,还具有退休人员管理,国企办教育、国企办医疗,职工宿舍物业与水、电、气、消防安全管理等五方面的职能,导致企业负担过重,严重拖累了生产效率。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目前,国企职工住宅家属区“三供一业”与教育、医疗职能移交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课题,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国企的职责界限,使国企从公共性职能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专注主营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并不是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由于各企业管辖的自身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数量较少,聘任专职档案管理员人力成本较高,导致许多企业并不能从“按岗选人”的原则出发,而是选择让不具有档案专业背景的其他岗位人员兼职做档案管理工作,或者将档案管理岗位作为安置年龄较大、因病退居二线人员的“照顾性”岗位,由此造成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上岗培训与继续教育,无法适应新时代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此外,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并非企业的盈利增长点,许多企业高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更新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的动力,一些企业的档案室都未能按要求配备除湿机和防火器材等,造成纸质档案霉变破损,档案的保管存在安全隐患。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实行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现实情况。政府部门对辖区内的所有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进行集中管理,管理规模与档案总量远超以前单个企业管辖的体量,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还可以利用采购谈判低价采购设备与耗材,有效降低成本。档案管理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一方面摊低了每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组织规范化的档案业务培训,优化绩效考核方案,通过交流协作营造工作人员之间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三)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利益

由于退休审批需要人事档案材料佐证,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时间节点是企业人事档案的高峰利用期。很多人误以为国企人事档案在人员退休审批结束后就毫无用处了,但实际上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涵盖了政审佐证、继承权确认、社会保障权利证明等方面,对人事档案整理与审核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机构(人)中,社会保障部门占比最大。换言之,在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社会化转型之后,社会保障部门(退管经办机构)既是档案的管理机构,也是利用档案频率最高的机构,有助于社会保障部门(退管经办机构)从档案用途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入档材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适时调整档案类目,重塑管理流程,使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档案利用服务,从而有效保障国企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可行性

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社会化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管理模式变动大,涉及国企退休人员人数众多。在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过程中,国企和人事档案接收机构要以“送出去”“迎进来”的姿态,主动衔接,热情服务,打消国企退休人员的顾虑。

(一)做好政策宣传与咨询服务工作

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实施社会化管理离不开国企退休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运行已久,许多退休人员不理解改革的动因,容易产生档案移交实行社会化管理可能会影响退休人员待遇的担忧。政策宣传与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国企退休人员充分了解实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优点,使他们明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的步骤流程与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退休人员对人事档案移交工作的配合度与接受度。同时,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实施社会化管理也是一次促进档案业务“供给侧”与“需求侧”交流融合的改革契机,政策宣传过程中能够收集到大量国企退休人员的意见建议,也可以为档案管理部门改进服务质量提供思路和依据,进而有助于促进由“政府、群众、档案”新型三元互动模式取代传统的“政府、档案”二元互动模式,有效提高行政效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移交方案

在实施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社会化转型之前,由于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是由企业自行管理的,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参差不齐,档案接收机构对各个国企的档案管理情况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因此,在开展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工作之前,档案接收机构需要开展调研和沟通衔接,摸排底数,列出责任清单,明确目标任务。要积极了解掌握各移交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依据移交人事档案的总量、行业类别、社保归属地等进行归纳分类,制定下发具有可操作性的移交方案,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分批原则,明确移交所需材料、经办流程、时间安排。还要认真开展政策培训,组织重点国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召开政策宣讲会,提高国企档案移交工作人员的业务经办能力。同时按照时间表倒排工作,掌握进度,限时完成,保证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改革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三)简化档案移交流程

档案接收机构接收到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以后,要将信息同步共享到街道(社区),同时开展人事档案信息化加工。要畅通移交业务流程,在移交过程中,档案直接在国企与档案接收机构之间进行流转,企业退休人员本人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只需在接到社区通知后到社区报到并确认相关信息。

(四)加强档案移交中的过程控制

为保质保量完成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任务,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落实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考核的口径、指标、工作要求,实施风险防范预案,对档案移交接收工作认真进行查漏补缺。一是建立通报机制,对考核范围中的重点企业形成移交情况进度报表,定期通报情况;二是建立督查机制,对各档案接收机构按行政区划归属进行工作督查,加强沟通,及时指导。

(五)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移交

国有企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由于主管单位不一,往往遵循不同的档案管理规范,实行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转型打通了档案管理的前后端,促使各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及时归档、合理组卷、规范装订,并要求涉及档案移交的相关国有企业在过渡期内保持一定力量协助档案接收机构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协调工作,如有档案材料缺失需按规定进行补充或提供情况说明,以免因“三不管”与相互推诿损害退休人员的利益。

三、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日常业务改革

档案移交只是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社会化转型的第一步。社会保障部门(退管经办机构)成为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部门之后,日常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档案整理、查询、调动、出具证明等服务,需以“就近办、简化办、网上办”为要求,推进窗口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的满意度。

(一)流程再造

传统的档案政务服务模式以档案服务机关的职能为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资源优势与政务权利,容易滋生官本位思想。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传统的档案政务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一窗受理”成为政务服务领域的热点名词。由于办事窗口是政府向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的场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因此许多政府机构对外办事部门都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标,将原本的各分项业务办理窗口统一归并为综合窗口。比如,由具有档案管理职能的业务部门对综合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每一个综合窗口都可以经办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业务。另外,安排领导干部轮流到办事大厅值周,负责向前来办事的外来人员提供引导、政策解释、陪跑服务;实行窗口工作人员错时上下班制度,实行中午时段窗口对外办公,最大限度减少办事人员等候的时间等,这些都是提高档案服务质量的有益尝试。当然,“一窗受理”不应仅仅拘泥于字面意义上的归并办事窗口,更应该借“一窗受理”完成档案政务服务的流程再造,使其成为“政府再造”的契机。“政府再造”理论是当下政府改革中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是指通过对政府行政部门与公共管理组织绩效的根本性变革转型,大幅提升效能、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政府再造”要遵循公共导向,档案管理部门应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环节,最小化行政成本,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效能。

(二)精简相关材料

应从企业、群众的办事需要出发,精简国企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审核所需材料。比如,社会保障部门(退管经办机构)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国企退休人员的基础信息,从而取代传统的由退休人员手工填写各类表格的信息采集方式。将功能相近的表格整合为一张表格也能够有效缩短窗口业务的平均办结时间,为“一窗受理”提速增效。

(三)档案数字化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纸质档案要实现在各部门间的流转共享就必须通过“调档”的方式进行,档案材料流动缓慢且利用效率低下。如果业务申办发起地与档案保管地距离较远,经常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无法“即办即走”。因此,要实施改革,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档案数字化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指通过使用扫描仪等设备,将纸质档案进行加工使其转变为数字图像存储在电子载体上,并且按照档案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数字图像和目录数据用关联关系连接起来的处理过程。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实行社会化管理以后,可以分批次进行档案数字化。一方面,档案数字化以纸质档案为基础,有助于形成倒逼机制,促使档案管理机构及时做好纸质材料的归档、整理、审核、检查等工作,保证入档材料的准确真实、类目完整;另一方面,档案数字化不仅能够防止档案的腐化霉变、破损遗失,还能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有利于政务信息的公开,实现档案资源的互联互通。

(四)打通档案信息共享壁垒

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是企业退休人员人生经历的记录与证明,是最好的身份信息佐证材料。在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实行社会化管理以后,凡是涉及行政业务的事项,如有关高龄、劳模、政治面貌、高级职称等信息的数据采集,都可以在档案移交环节完成,不再需要办事企业与群众自行填写,实现让数据“替群众办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档案系统网络延伸到社区,在行政审批权限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多部门合作使档案异地查询、档案业务异地“一窗受理”成为可能。

四、社会化转型的成效与展望

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转型有效提高了企业与退休人员办理档案业务的便捷性,推动了档案数字体系的构建与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同时,也对经办机构的档案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且充满活力的政府、从群众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以及不断提升的信息化水平是社会化转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应巩固现有改革成果,保持与国有企业的良好沟通,集思广益,将好事办得更好;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分析国企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努力完善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更好地为企业退休人员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逸.我国国有企业职能定位与分类及其改革趋向[J].上海企业,2020(2):64-67

[2]武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J].劳动保障世界,2019(32):65-66

[3]郭文芳.浅谈退休干部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J].兰台内外,2020(35):25-26

[4]王美龙,陈维祥,吴卫.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综合利用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111-117

[5]国虹.“最多跑一次”改革: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行政创新运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9-36

[6]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著.再造政府[M].谭功荣,刘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13

篇7

1.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种类

目前,全国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摸索,主要建立了三大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电子化档案。就是将每位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用数码相机逐页拍照,建立个人数码数据档案,而将原始档案封存。二是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本信息电子化档案。就是采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时间、退休时间、退休种类、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便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三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健康状况电子化档案。就是将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在每次体检时的基本信息收集起来,建立起个人健康状况电子档案,有助于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质量。

2.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优势分析

一是提高办公效率。一般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是几十人几百人,大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上千人,若是由原企业管理完全可以不用电子化。但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人数那就是一个庞大数字,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要管理服务好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单靠用原始的手工作业台帐,显然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而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能够及时迅速快捷地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咨询、查询、养老金调整等社会化管理服务。

二是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原始档案的管理。 企业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期间招用、调配、学习、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等方面形成的有关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等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它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工作期间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其办理退休手续的依据和调整养老待遇的原始凭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增长比较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破产兼并以及私有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依托和人事档案代管部门,其人事档案管理较为混乱,出现遗失、损坏、霉变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若没有好的库房和设施,加上人工查询增多,使档案容易受损。而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经过数码相机翻拍建成电子档案后,就可将原始的档案进行无菌化处理,真空封存,提高原始档案保管质量,延长保管时间。非特殊的情况,不再打开封存的原始档案,一般的查询,在电子档案中查询即可。

三是可以拓展和提高社全化管理服务的质量。为了防止出现养老金冒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每年都要进行一至两次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任务重,工作繁,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建立完善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就可能克服很多问题。通过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头像、身份证号、居住地、联系电话、亲属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数据采集和补充,建立起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方便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条件的经办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摄像、QQ视频远程摄像等手段,建立并保存离退休人员头像信息,能够有效解决了身份证复印件、传真件不清晰的问题。这样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进行认证时能够有更便捷的手段,提高认证的精确度,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

3.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潜在的问题

一是对系统依赖大。原来办公都是手工作业,效率虽低,但却留下最便于保存的各类手工作业台帐。现在办公都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电子档案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旦我们的信息系统出问题,或网络受到攻击,就可能导致办公瘫痪。从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档案中查找手工作业台帐,那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二是存在泄密的风险。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中存在着大量的有价信息,如个人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社会关系等等,一旦流落社会上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会被利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三是容易忽略手工作业台帐的保存。有了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容易依赖系统办工,有些同学还会认为系统是绝对安全的,对手工作业台帐重视不够。

4.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是严格接程序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在接收、归档时,要有手工作业台帐,并将退休人员档案基础信息录入计算机,以方便档案的查阅、管理,做到当天接收的档案当天录入,当天上架,当天可以进行信息查询。建立电子档案时要改变以往要件排放序列,要求按扫描要件整理排序,本着服务查询的原则,结合对外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增减扫描内容,尽量减少调档,提高了电子档案的利用率。

二是做好数据备份和档案盘点。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移交表、协议书等进行专门装订存放,对录入、扫描的电子信息进行了计算机硬盘和光盘备份,以此保证基础数据安全。为规范库房管理,还要定期对库存档案进行盘点,确保了档案管理“零差错”。

篇8

今年,**市退管办通过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学习调研活动,查找制约我市退管服务科学发展、影响退管服务的重点难题,以思想大解放谋退管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退管服务新一轮大发展。市退管办加强了我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加强了管理机构落实情况、退管经费落实情况、硬件软件落实情况和电教化文体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我办在2009年的工作中着力改善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按相关政策和可能条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现已经取得良好效果,退休人员的待遇逐步得到提高。现将退休办2009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好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一)、市退管办开展“重阳节”期间敬老活动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9年,我市退管办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了敬老活动,这既是一种传统更是市退管办提升退管工作影响力的需要。退管办工作人员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了各项尊老敬老活动,积极为企业退休人员做好事、办实事。一是要组织开展敬老茶话会,向退休老同志通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退管办各位领导认真听取退休老同志对我市退管工作的意见;二是举办了“敬老爱老”文艺汇演。市退管办在“重阳节”期间号召各县、区积极组织各街道、社区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活跃节日气氛。三是退管办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我们的走访慰问对象以高龄、孤寡、患病的退休人员为重点,退管办各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看望这些老同志,并代以亲切的慰问。四是退管办组织电视新闻报道活动,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市退管工作取得的成就。

(二)、进一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

将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是我市退管服务工作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市绝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已纳入社区管理,但仍有少数企业因社区建设、社区移交等多方面原因,尚不具备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条件。我们对自管企业在过渡期间进行了严格审查,并按照省、市退管服务工作的各项要求,要求这些企业尽快完善管理服务的内容,规范退管服务的形式。并在今年年底对这些自管企业的退管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我们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别归类,并要求相关企业退管机构要认真整改。对于地处偏远的企业,市退管办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采取模拟社区管理的措施,加强企业退管服务工作,并逐步将这类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到社区管理的范畴。从今年10月起,市退管办在企业设立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建立起二级管理服务站,人员业务经费由市退管办与企业共同承担。该中心成立后,市退管办同企业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三)、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退管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市退管办高度重视与做好退管服务工作,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各自管企业、各街道、社区广泛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企业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履行职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全面推进我市退管服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退管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找自身差距和问题

2009年,***市有企业退休人员***万人,已有***万实行了多种模式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其中,社区管理退休人员达***万人,社区管理率***%。我市退管服务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近三年来连续被省厅评为全省退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我市退管办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中,将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作为解放思想的第一步,提出要敢于并善于在成绩面前找差距、找不足,创造性地开展退管服务工作。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退休人员的厚望寻找差距,需要破解的难题还有不少:一是全市尚有上百条街道(镇),上千个社区有待加快推进实施精细化管理;二是三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巩固拓展,关爱服务在现有基础上有待进一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跟不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如已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手续的征地“农转居”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需要研究解决,困扰多年的空挂户管理难点有待重点突破,区、县级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四是一些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滞后,如特殊人员管理的有关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五是街道、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力量不足,退管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六是管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为此,广州市退管办决心在优质服务年中,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三个走进”、“四个创新”作为退管服务的行动指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重点,抓突破,抓落实,破解五大退管工作难题。

三、以思想大解放谋退管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

市退管办围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退管服务的大发展”这一主题,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市退管办争取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新突破:

1、已征地“农转居”养老人员管理服务要有新突破。目前,具有***市城镇居民户籍、已办理按月

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手续的征地“农转居”人员已达9.85万人。为适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对征地“农转居”养老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也要及时跟上。**市退管办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摸清该类人员基本情况,研究解决“农转居”养老人员社区管理的建议、办法、措施。

2、空挂户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要有新突破。针对社会化管理空挂户退休人员由于人户分离,联络困难,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重大意外事件发生的情况,**市退管办在充分调研后,制定了规范和完善空挂户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办法,要求各区成立空挂户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专责组,做好各区空挂户退休人员资料交接,强化管理服务的十项措施。

3、退管服务精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要有新突破。退管办培育退管服务4a级管理达标的街道(镇)达40%以上(63条),力争50%以上的目标(79条),实现各区、县级市各有4a级管理达标的街道(镇);在已建有6个省级示范点的基础上,新增天河、黄埔、萝岗区各有一条街(镇)申报省级示范点。打造市属挂牌企业4a级管理达标单位3个以上。

4、退管服务三支队伍建设要有新突破。结合各区实际,尽力争取当地政府财政支持,建立本辖区安老助老员服务队伍;全市退管服务自管互助服务小组由目前3千多个3万多人发展为4千多个6万人以上;社区义工为老志愿者由目前的14万人发展为20万人以上。

四、加强退管队伍自身建设

在这一方面,市退管办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工作作风建设。加强自身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市退管办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退管办领导要求退管办专职干部思想要稳定,信心要坚定,工作要到位。退管办公室定期听取退休人员对退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根据退休人员在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将退管办所有工作人员的家庭、手机联系电话都予以公布。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退休人员。

2.岗位职责规范及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岗位设置及聘任规定了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及工作要求。市退管办制定了《**市退管办工作规范条例》,使退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退休人员信息库建设。我们针对退休人员住址变动大,联系方式的现状,市退管办对现有数据库信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完善工作,并将建立特困人员、孤老、高龄及重病人员的专项档案。

篇9

一、做好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1、市退管办开展“重阳节”期间敬老活动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我市退管办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了敬老活动,这既是一种传统更是市退管办提升退管工作影响力的需要。退管办工作人员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了各项尊老敬老活动,积极为企业退休人员做好事、办实事。一是要组织开展敬老茶话会,向退休老同志通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退管办各位领导认真听取退休老同志对我市退管工作的意见;二是举办了“敬老爱老”文艺汇演。市退管办在“重阳节”期间号召各县、区积极组织各街道、社区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活跃节日气氛。三是退管办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我们的走访慰问对象以高龄、孤寡、患病的退休人员为重点,退管办各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看望这些老同志,并代以亲切的慰问。四是退管办组织电视新闻报道活动,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市退管工作取得的成就。

2、进一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务的形式

将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是我市退管服务工作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市绝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已纳入社区管理,但仍有少数企业因社区建设、社区移交等多方面原因,尚不具备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条件。我们对自管企业在过渡期间进行了严格审查,并按照省、市退管服务工作的各项要求,要求这些企业尽快完善管理服务的内容,规范退管服务的形式。并在今年年底对这些自管企业的退管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我们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别归类,并要求相关企业退管机构要认真整改。对于地处偏远的企业,市退管办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采取模拟社区管理的措施,加强企业退管服务工作,并逐步将这类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到社区管理的范畴。从今年10月起,市退管办在企业设立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建立起二级管理服务站,人员业务经费由市退管办与企业共同承担。该中心成立后,市退管办同企业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3、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退管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市退管办高度重视与做好退管服务工作,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各自管企业、各街道、社区广泛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企业退休人员退管服务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履行职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全面推进我市退管服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退管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找自身差距和问题

年,市有企业退休人员万人,已有万实行了多种模式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其中,社区管理退休人员达万人,社区管理率%。我市退管服务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连续被省厅评为全省退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我市退管办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中,将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作为解放思想的第一步,提出要敢于并善于在成绩面前找差距、找不足,创造性地开展退管服务工作。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退休人员的厚望寻找差距,需要破解的难题还有不少:一是全市尚有上百条街道(镇),上千个社区有待加快推进实施精细化管理;二是三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巩固拓展,关爱服务在现有基础上有待进一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跟不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如已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手续的征地“农转居”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需要研究解决,困扰多年的空挂户管理难点有待重点突破,区、县级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四是一些社会化管理服务政策滞后,如特殊人员管理的有关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五是街道、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力量不足,退管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六是管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为此,广州市退管办决心在优质服务年中,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三个走进”、“四个创新”作为退管服务的行动指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重点,抓突破,抓落实,破解五大退管工作难题。

三、以思想大解放谋退管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

市退管办围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退管服务的大发展”这一主题,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市退管办争取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新突破:

1、已征地“农转居”养老人员管理服务要有新

突破。目前,具有市城镇居民户籍、已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手续的征地“农转居”人员已达万人。为适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对征地“农转居”养老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也要及时跟上。市退管办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摸清该类人员基本情况,研究解决“农转居”养老人员社区管理的建议、办法、措施。

2、空挂户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要有新突破。针对社会化管理空挂户退休人员由于人户分离,联络困难,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重大意外事件发生的情况,市退管办在充分调研后,制定了规范和完善空挂户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办法,要求各区成立空挂户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专责组,做好各区空挂户退休人员资料交接,强化管理服务的十项措施。

3、退管服务精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要有新突破。退管办培育退管服务4a级管理达标的街道(镇)达%以上,力争%以上的目标,实现各区、县级市各有4a级管理达标的街道(镇);在已建有个省级示范点的基础上,新增、、区各有一条街(镇)申报省级示范点。打造市属挂牌企业4a级管理达标单位3个以上。

4、退管服务三支队伍建设要有新突破。结合各区实际,尽力争取当地政府财政支持,建立本辖区安老助老员服务队伍;全市退管服务自管互助服务小组由目前千多个万多人发展为千多个万人以上;社区义工为老志愿者由目前的万人发展为万人以上。

四、加强退管队伍自身建设

在这一方面,市退管办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工作作风建设。加强自身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市退管办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退管办领导要求退管办专职干部思想要稳定,信心要坚定,工作要到位。退管办公室定期听取退休人员对退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根据退休人员在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将退管办所有工作人员的家庭、手机联系电话都予以公布。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退休人员。

2、岗位职责规范及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岗位设置及聘任规定了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及工作要求。市退管办制定了《市退管办工作规范条例》,使退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退休人员信息库建设。我们针对退休人员住址变动大,联系方式的现状,市退管办对现有数据库信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完善工作,并将建立特困人员、孤老、高龄及重病人员的专项档案。

篇10

**农垦局退管办在2009年的工作中,认真落实全局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着力改善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并按照有关政策和可能条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办在09年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退休人员的待遇逐步得到提高。现将我办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具体工作措施

在2009年局退管办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提高对退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职责任务,切实负起责任。今年适时调整退管服务机构领导小组,调配2名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充实到退管办,健全相关人员的配备;二是切实承担起全场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教育”工作。做好退休人员宣传教育工作,就当前出现的问题,能抓住重点,及时引导和化解矛盾;三是积极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如在重大节假日期间搞有关文体比赛活动或与老同志展开座谈会,坚持每星期三对退休人员定期开放卡拉ok场所等等。四是加强管理力度,改善条件,提高退休管理工作水平。建立由场工会牵头,经管、政工、行政、财务等职能部门协调统筹管理的机制,按业务分工开展具体管理服务工作;健全退休管理自管小组,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处我管理、互助服务。五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化管理服务,落实经费,改善退管服务机构工作场所的硬件、软件建设设施设备条件。今年内退管办新增电脑1套,购置摄影机一台,退休管理服务场所配置电视、卫星接收器和日常文体等一批娱乐用具;拟好月度工作计划,努力做好退休管理人员日常事务工作;健全相关退休人员基础信息资料,设置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公开栏,向全场退休人员公开一系列社会保障待遇信息。

二、积极巩固和加强基础建设,努力创新管理模式

今年6月份,退管办启动社会化管理特殊退休人员居家养老社区安老服务。坚持为孤寡等特殊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和挖掘社区就业岗位相结合,成立专职社区安老服务工作队,为孤寡、独居等特殊退休人员提供各项周到细致的服务,使退休老人可以在家、在社区安心养老,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根据老人需求适时建立居家养老特殊服务队,专门为居家老人提供维修等特色服务。专业服务队为特殊退休人员解决了一些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深受退休人员欢迎和好评。为加强互助组的建设和管理,同时配合社区安老服务的新发展,退管办工作人员根据退休人员居住情况,按50—60个退休人员建立一个互助组,并建立互助片长—组长—组员的组织架构,由街道和社区的社区安老服务工作人员兼管互助组。为推动互助组的大力发展,提高广大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组织程度,我们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合作,由中大社工系定期派实习生到退管办从事互助组培训和组织小组活动,进行互助组团体培训和组织组员互动活动,加大互助组社区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为适应退休人员实现终身学习、体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